<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房地產價格調控范文

2023-09-09

房地產價格調控范文第1篇

這幾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大量人口進城居住、就業以及廣大居民改善居住條件的愿望加強, 綠色住宅、健康住宅、生態住宅、可持續住宅等正在興起, 商品房檔次明顯提高, 有效需求很旺盛, 同時受各種利好消息影響所形成的房價必然上揚的“預期”, 刺激了房地產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此外近期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 大量的國際熱錢和游資涌入國內, 進入高檔房地產領域, 加大了市場投機需求成分。需求上升會拉動價格的上漲, 現在房價上漲速度遠遠超過老百姓收入增加速度。這種現象使得購房支出占總收入很大的比例, 造成許多“居者無其所”現象。

一、房地產業的現狀

中國房地產業自實行住房市場化后, 房地產投資占GDP比例逐年增大。伴隨著城鎮居民生活、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購房需求也越來越大, 使得房地產業飛速發展。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在中國固定投資比例當中大約占1/4。對各級政府來說, 土地財政收入是其主要財源。但由于中國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使人口由落后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 促使這些城市商品住宅剛性需求增加, 引起住宅價格的上漲。目前, 中國城市化率約為47%, 正處在高速發展期。住房供給有限與住房需求無限的矛盾, 進一步助長了商品房價格的上漲。此外房地產過熱、過度投資所造成的投資投機性需求使目前市場上房屋空置率過高, 過多的房屋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 使得很多中低收入者無房可居。土地交易制度的不健全、行業管理的不完善, 助長了投機活動。虛假的需求量與有限的土地供給相作用, 導致了土地價格的飛漲, 脫離了真實價值。

二、影響房地產價格的因素

1.政策因素。政策取向決定供求結構, 供求結構決定市場走勢。1998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取消住房實物分配制度, 1999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提出積極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房地產需求由此釋放, 房地產業迅速發展, 需求的增長自然會促進房地產的增長。目前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了人們購買的欲望, 增加了購買力。

2.需求因素。人民生活的改善, 舊城改造拆遷, 城市化進程加快, 人口增長和家庭結構的變化等, 導致房地產需求的增長。

3.成本因素。商品房的開發成本, 主要包括土地成本、建筑安裝成本、管理費用、各類固定收費稅金及其附加、開發利潤。由于今年來土地招拍掛制度的實行, 使得土地成本迅速上升, 進而使得房價上漲。

4.市場預期。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今年來世博會、奧運會等一切利好現象影響所形成的房價必然上揚的“預期”, 刺激了房地產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加上近期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 大量的國際熱錢和游資涌入國內, 進入高檔房地產領域, 都加大了市場投機需求成分, 房地產價格由此上漲, 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繁榮。

5.利益集團左右。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導致一定區域范圍內房地產的稀缺性, 以及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城市化水平顯著提高, 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 房地產開發商的期望利潤遠遠高于社會平均水平, 較高的超額壟斷利潤定位, 必然導致房地產在高價位成交, 使房地產價格一路走高。房地產開發商需要利潤、銀行需要利息收入、媒體需要廣告收入、地方政府需要財政收入、已購房者需要差價收入等等;再加以市場信息目前對于普通公眾而言仍然具有很大的不對稱性, 這些都對房價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6.國際市場的影響。金融危機的影響, 大量的國外熱錢進入房地產業對中國經濟的一定的負面作用, 造成了一系列虛假需求。

三、房地產價格調控的對策建議

1.從政府角度講, 房價調控并不能僅僅局限于遏制價格上漲, 更重要的是對房屋供給結構進行調整, 從根本上降低房價。一方面國家應堅持宏觀調控政策, 通過限購或信貸政策調控來抑制房地產投資投機性需求的盲目擴大, 加強對土地等資源的有效管理, 完善財稅政策, 從根本上解決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收入問題;另一方面應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資, 大力扶植低端住房的供給, 努力建設以消費功能為主, 投資功能為輔的房地產市場, 解決更多普通購房者的購房需求。

2.從開發商角度講, 控制開發成本, 降低房地產企業的期望利潤。充分發揮房地產企業內部拆遷、質量、經營等各個部門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通過全過程的有效整合來促使企業提高效率和加強成本控制, 從而減少管理費用支出, 減少消耗、降低成本, 把期望利潤調整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同時政府有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 盡快制定商品房價格管理辦法, 積極指導、協助房地產企業建立健全價格行為自我約束機制, 規范商品房價格構成和銷售行為, 有效地制止房地產企業在售房過程中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3.從消費者角度講, 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擴大居民的投資渠道, 引導資金流向實業, 合理控制房地產投資投機性行為。

結語

綜上所述, 房地產業發展仍存在許多問題, 房地產價格的調控任重道遠, 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使房價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同時大力抓好各類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及供應, 調整住房結構和增加住房供應量, 引導合理的住房需求, 從而解決住房難這一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海燕, 何玉付.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要充分考慮其投資品性質[J].改革與戰略, 2009, (3) .

[2]影響中國房地產價格變化因素分析[EB/OL].http://gz.house.sina.com.cn, 2005-08-14.

[3]黃石松, 陳海梅.房價之謎[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

房地產價格調控范文第2篇

1 我國貨幣政策對房價的調控分析

1.1 傳導機制分析

(1) 利率傳導渠道。

利率變化可以明顯的增減消費者的還款額, 直接影響其購房成本。由于房地產價格富有彈性, 購房成本變化會使消費者敏感進入或退出市場, 從而達到調節房地產的需求, 從而直接影響房價。例如央行加息, 提高利率, 則消費者的還款額增加, 購房成本上升, 敏感的消費者就會退出房市, 需求下降自然會降低房價。其過程表現為:

利率↑→還貸額↑→購房成本↑→房地產需求↓→房地產價格↓

(2) 信貸傳導渠道。

對消費者而言, 現金流入的增加、資產負債表的改善, 獲得銀行消費信貸的可能性增加, 他們會增加在耐用消費品和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在二級銀行體制下, 中央銀行通過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再貸款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等貨幣政策工具來改變貨幣供應量, 這會改變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和存款, 進而影響其貸款供給能力。銀行貸款能力的變化會影響房地產貸款的可獲得性, 從而增加或減少房地產需求, 引起其價格的相應變化。如果央行采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和存款增加, 其發放貸款的能力提高, 房地產貸款隨之增加, 從而擴大了房地產的有效需求, 導致房地產價格上升。這一傳導過程可以概述為:

貨幣供應量↑→房地產貸款↑→房地產需求↑→房地產價格↑

(3) 資產結構選擇傳導渠道。

貨幣、債券、股票和房地產等資產一起共同組成了投資者的資產組合。理性投資者會根據不同資產的收益、風險和流動性的變化, 調整組合中各種資產的比例, 以達到投資效用的最大化。如果央行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降低利率和增加貨幣供應量, 那么貨幣資產的收益率下降、邊際效用降低, 原有資產組合的均衡被打破, 投資者會減少資產組合中貨幣資產的比例, 而增加非貨幣資產的比例, 以形成新的均衡, 從而導致非貨幣資產的需求增加、價格上升。這一傳導過程可以概述為:

利率↓ (貨幣供應量↑) →貨幣資產收益率、邊際效用↓→房地產投資性需求↑→房地產價格↑

1.2 貨幣政策調控房價的實際效果分析

自我國實行住房體制改革以后, 我國房地產價格一直呈現出快速上漲的趨勢。2009年全年在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下的房價更是一路高歌。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 房價在持續上漲。雖然有少數城市的部分樓盤價格下降, 但這種房價下調是在房價大幅上調的基礎上的, 且局限于部分樓盤, 不具有普遍性。房價上漲的總體趨勢并未改變。

數據來源: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信息中心,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

數據來源: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信息中心,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

近十年來, 央行一直采取的都是穩健的貨幣政策, 直到2008年二季度才改為“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 也就意味著2008年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發生轉向。面對房價上漲, 政府不斷出臺政策對房價進行調控, 貨幣政策逐步從緊。

2008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尤其是四季度, 金融政策轉向“積極”: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5次降息。10月27日, 央行決定將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擴大為貸款利率的0.7倍, 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緊接著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2009年定調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 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131”號文件提出了若干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措施, 強調落實地方政府穩定房地產市場的職責, 這些促進住房消費的優惠政策, 的確對2009年樓市成交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 成為促進2009年市場回暖的重要原因。2009年以來, 在主基調仍然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下, 在抑制的市場需求集中釋放, 投資性需求不斷釋放的大背景下, 中國房地產市場實現“V”形反轉, 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達到7.5億平方米和3.6萬億元, 同比增長53%和86.8%。住宅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54.4%和91.5%。規模和增速均創歷史新高。

從2010年1月18日起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 到5月3日本年度第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 存款準備金率已升至17.00%。10月19日, 央行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 這一政策是政府出臺限購政策, 問責制度等調控辦法這一系列組合拳的重要一擊, 表現出政府抑制房地產過快增長的決心。這無疑也會對房價有一定的控制——商業銀行的放貸能力會受到限制, 銀行會調整貸款投向, 減少對房地產領域的貸款投放。

從總體來看, 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整雖然對房價上漲, 投資過熱問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部分貨幣政策的普適性的作用遠遠大于其純粹的經濟上的作用, 對房價的上漲和投資過熱的抑制作用比較明顯。

2 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房價的不足之處

2.1 尚未市場化的利率及利率差的擴大, 沖銷了利率作為政策操作指標的能力

貨幣政策從制定實施到對房地產價格產生影響, 這之間有一個較長時間的傳導過程, 而利率是連接其中的重要紐帶, 目前我國的利率尚未市場化且央行在連續幾年的加息的過程中, 存貸款利率提高的比率卻是不對稱的。央行加息的行動, 原本是控制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 但存貸款利率差的擴大反而更加刺激了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 高利差環境, 已經在某種程度成為了激勵銀行擴大貸款規模的最大動力, 因為這種貸款能為銀行帶來更加豐厚的利潤 (在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利潤組成主要來自存貸款利率差額) 。

2.2 通貨膨脹進一步刺激了對房地產的需求

貨幣的流動性過剩進一步推動了通貨膨脹的加劇。央行在2009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坦言, 我國的通貨膨脹壓力在不斷加大。在費雪方程式中, 名義利率i等于真實利率ir加上預期通貨膨脹率ne即i=ir+ne。于是理性的投資者在投資時會考慮真實利率而不是名義利率。在高通貨膨脹率下, 我國的真實利率實際已經很低或者是負利率。對居民來說, 如此低的真實利率以及對通貨膨脹上升的預期, 促使人們不愿意持有貨幣, 同時我國資本市場容量的限制, 使得人們偏好對非貨幣資產的投資, 主要集中在對房地產的投資, 這就促使房地產價需求增加, 導致房地產價格上升。

3 對今后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房價的建議

3.1 完善金融市場, 盡早實現利率匯率市場化

讓利率和匯率成為反映真實經濟運行的指標, 保證貨幣政策的傳導途徑的暢通。貨幣數量政策和貨幣價格政策是貨幣政策的兩個基本元素, 作為貨幣價格的利率和匯率, 我國的利率和匯率未完全市場化, 因此數量型政策工具和價格型政策工具的混合作用難以發揮, 貨幣政策的傳導渠道受阻, 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不足。因此建議同步加大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 制定貨幣政策時貨幣數量政策和利率, 匯率政策協調一致加以考慮, 同時完善間接調控的機制, 靈活運用數量型政策和價格型政策工具的搭配, 保證政策工具到中間目標間的傳導效果。

3.2 合理解決資本流動性過剩的問題

我國目前以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水平合適為主, 穩定貨幣市場利率為輔的貨幣政策操作體系, 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加深的情況下, 僅以數量型政策工具較難以實現操作目標從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水平為主向貨幣市場利率為主的轉型, 應同時加大金融市場的建設和完善, 建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 增加金融資產供給。充分利用當前股市的繁榮的大好時機, 進行股市的增容, 減輕房地產市場的壓力, 減輕房價的繼續升溫, 有效解決資本的流動性過剩。

3.3 應注重選擇性貨幣政策的作用

鑒于貨幣政策是總需求調控政策, 人民銀行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重點應是通過選擇性貨幣政策調控商品房需求來調控房地產價格, 應注重區域性和差別化信貸政策的運用,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比較大的國家來說, 在統一的貨幣政策之下, 還應該有針對各地區不同經濟發展水平而制定的各地區的區域性貨幣政策。在央行統一的貨幣政策前提下, 應提高區域貨幣政策的靈活性, 因地制宜進行宏觀調控。

參考文獻

[1]蔣敏.西方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評述[J].南開經濟研究, 2005 (2) .

房地產價格調控范文第3篇

管理體系是現代的先進管理方法, 通過建立和運行EHS管理體系來管控組織EHS風險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已經得到理論和實踐的證實, 我國IC行業引入這一科學方法勢在必行。但目前EHS管理體系并沒有統一規定的模式和標準, 各國都在積極探討研究之中。我國IC行業的EHS管理體系在分析和借鑒相關管理體系標準的經驗之上, 更需要結合自身的行業特點來設計和實施。

一、整合型的管理體系

石化行業的HSE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健康、安全和環境) 管理體系是石化行業在其多年安全工作經驗上為滿足自身發展而自發開展的, 在時間上甚至早于ISO14000 (環境管理體系標準) 和OHSAS18000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 , 且并不以獲得認證為目的。當石化企業要獲得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時, 還須將自己的HSE管理體系與ISO14000、OHSAS18000進行整合。相對于石化行業的自發型管理體系, IC行業的EHS管理體系是一種整合型管理體系, 它在管控企業EHS風險的同時也要適用于相關國際標準的認證。這就要求它在一個框架下同時滿足EHS相關的各種國際標準體系要求, 使組織在管理上能夠既兼顧各個體系不同, 又能夠將體系統一策劃、資源協同配置, 并減少組織機構在職能和人員配置上的重疊、減少工作重復和文件數量。

二、E、H、S的內涵有所延伸

EHS管理體系是環境、健康和安全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在IC行業的EHS管理體系中, 這3方面的內涵都有所延伸。從某種意義上講, IC行業的EHS管理對企業的發展不僅僅具有保健功能, 更應當有機會發揮出其激勵作用。

(一) 環境內涵的延伸

E代表環境, ISO14000在術語和定義部分指出:環境是指組織運行活動的外部存在, 包括空氣、水、土地、自然資源、植物、動物、人, 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一般行業的環境管理只關注于企業生產過程對外部自然環境的影響, 而在IC行業還應將產品和生產現場包含在內。與其他行業相比, IC生產過程對環境除了具有直接的危害性又有著依賴性, 而且IC產品作為電子信息產品的中間產品也要配合滿足、甚至幫助實現各種終端電子產品的節能和環保要求。

IC產業是一個需要無污染或污染程度極低環境的產業?,F在的IC生產技術已經進入納米階段, 超靜廠房的內部潔凈度已經達到100級、10級、1級甚至更低。一個可吸顆粒入物甚多、灰塵始終驅之不散的大氣環境直接影響著產品的成品率, 為了消除這些灰塵顆粒, 需要付出極高的空氣凈化成本。此外, IC生產必須保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質, 這樣可以使水的凈化處理成本大大降低。根據MOS電路失效的原因分析, 由于污染問題造成產品失效的比例高達60%左右。由灰塵微粒、無機離子、有機物質、微生物等雜質造成的集成電路表面擦傷、圖形斷線、線間短路、出現針孔等現象, 將直接導致漏電、電特性異常乃至產品報廢。這樣, IC生產現場 (無塵室) 的管理自然成為IC企業環境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IC是整機高附加值、高性能的倍增器, 但它并不是最終產品, 如果它不能在整機和系統中應用就沒有價值, 最終產品的很多關鍵性能也需要它來實現。比如, 在探索降低家用電器待機功耗的電源管理技術中, IC產品的解決方案在節能降耗發展過程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還比如IC產品作為電子電器整機產品的核心部件, 在整機產品生產的供應鏈體系中, 同樣受到歐盟RoHS指令 (the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 的管制。

(二) 健康內涵的延伸

H代表健康, 是指人身體上沒有疾病, 在心理上保持一種完好的狀態。以往的EHS管理體系中可以將H理解為職業健康或者工業衛生。因IC生產廠對周邊環境和人群健康的高危害性, 歐美國家都將IC生產廠都蓋在非常偏遠的地區, 甚至包括沙漠地帶。而在我國, IC代工廠卻多占據在人口密度較高的高科技園區, 所以我國IC行業的健康管理還應涵蓋到相關方的健康保障和信息溝通措施, 包括社區、來訪者、外包供應商等。

(三) 安全內涵的延伸

S代表安全, 是指在勞動生產過程中, 努力改善勞動條件、克服不安全因素, 使勞動生產在保證勞動者健康、企業財產不受損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順利進行。如同健康管理, IC行業的安全管理同樣也應涵蓋到相關方的健康保障方面, 包括來訪者、外包的供應商、顧客、社區等。

此外, 我國的IC生產相對其他行業對“安全”的期望也更為苛刻。IC產品生命周期很短, 有時半年甚至一季即推出新的產品。我國IC企業在以代工為主的生產模式下, 是依靠在產品周期內快速大批量生產來獲利, 很難承受哪怕微小事故帶來的損失。一般情況下, IC制造廠停產每分鐘會造成約4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且事故通常造成的停機時間為30分鐘, 那么每次錯誤的停機警報將會導致上百萬美元甚至更高的經濟損失, 這還沒有算上由于停機產生的報廢產品的價值。先進半導體2007年10月27日發生的長達2小時停電事故, 嚴重損壞公司5英寸、6英寸和8英寸工廠若干設備及正在生產程式中的晶圓, 此次事故造成的晶圓和生產能力損失可能使該公司2007年第4季度銷售收入減少1億元。主要是因為它在制程中使用高毒性、腐蝕性及易燃性氣體, 及液體外亦使用大量可燃性塑材, 增加火災的重要因素。

三、涵蓋的標準有所增加

由于IC行業EHS內涵的延伸, 其EHS管理體系應涵蓋的國際標準也隨之增加。除了ISO14001和OHSAS18000外, 還應涵蓋QC080000 (有害物質過程管理體系標準) 。QC080000由國際電工委員會開發, 是基于過程管理思想建立的有害物質過程管理體系。它強調應用通用的“過程管理”模式來解決不同企業、不同產品應對不同國家與地區有害物質管理要求的多樣性, 建立統一的國際管理標準與持久有效的管理體系, 從而幫助企業跨越種類繁多的綠色貿易壁壘。一方面, QC080000是環境管理體系中的一分子。ISO14000是對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的管理, 它的重點是生產過程的污染預防、環境保護、改革工藝設備和實現節能降耗, 而QC080000的側重點在于控制產品中的有害物質。要達到無有害物質的要求也需要讓生產的工藝環境無污染, 這就可能會涉及要達到ISO14001中的一些要求, 或者是利用ISO14000的部分管理措施來共同控制有害物質的產生。另一方面, 如果將產品的環境要求視為產品質量內涵的一種延伸, QC080000也可以看作是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 的附加要求, 是在產品的生產制造、服務維護的整個過程中控制有害物質的一個管理體制。涵蓋了QC080000的EHS管理體系需要將過程模式和PDCA循環模式統一結合運行, 這也為未來EHS管理體系與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引入知識管理的理念

EHS管理體系為企業實現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運行機制和內部管理工具, 但它仍然要由具體的人來落實和推行。根據其他行業管理體系的實踐經驗來看, 管理體系若要真正發揮出效力并持續改善, 必須有一個支撐它的文化氛圍。在IC行業的EHS管理體系中, 不妨利用該行業具有知識密集型的特點, 引入知識管理的理念來加強企業的EHS文化建設, 從而更好地保障EHS管理體系的運行。知識有助文化的形成, 先進的文化也有利于對知識的探索, 他們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在IC行業EHS管理體系中知識的概念包含信息、經驗、文化、思想、制度、流程、技術等各方面的內容, 既包括如標準、法規、操作規范等顯性知識, 也包括思想、習慣、經驗等隱性知識??梢詫⒁话愎芾眢w系中的“能力, 培訓與意識”、“法律、法規和與相關方要求”、“領導和承諾”、甚至“文件和文件控制”要素都整合在“知識”要素下, 從知識管理和文化培育的角度統一管理。這樣可以幫助組織提高分析和決策能力、提升理論研究水平、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和積累經驗教訓, 通過知識要素的實施促進EHS文化的認同, 借力EHS文化加速EHS管理體系的深入建設。

五、管理體系信息化控制

EHS管理體系的運作過程是一個有序地處理大量信息的過程, 大量原始記錄的處理、保存和調用, 知識的更新、共享和傳播, 都迫切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在信息化程度很高的IC行業, 通過管理信息系統軟件來全面控制EHS管理體系的運行成為可能。EHS管理信息系統可以使運行的EHS信息處于動態管理、資源共享狀態, 甚至可以智能化地及時對工作人員進行提醒或發出預警。通過在EHS管理信息系統中設置EHS管理體系標準, 規范地配置PDCA工作流程, 可以有效地保證HSE管理體系運行的穩定性和一致性。比如員工可以查閱EHS相關資料、定期接受在線的EHS知識測試以檢驗培訓成果;EHS經理可以分析工廠的工傷和患病趨勢;系統可以隨時提供EHS執行和計劃實施的情況, 按月、季、年匯報EHS業績數據。以外, 應當注意EHS管理涉及到組織的各個業務環節, 因此EHS管理信息系統的各模塊的功能和流程應當與企業內其他系統的功能和流程相集成, 比如IC制造廠中的MES系統。

摘要:文章探討了IC行業EHS管理體系的內涵和特點, 為IC行業EHS管理體系理論和標準設計研究開啟思路, 也為其他行業引入和開展整合管理體系提供借鑒。

關鍵詞:IC,EHS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卓紅, 吳寧.建立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J].四川冶金, 2008 (2) .

[2]、周愛國.IS014001環境管理體系與HSE管理體系整合技術原理和實踐[J].油氣田環境保護, 2003 (1) .

[3]、王陽元, 王永文.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之路[M].科學出版社, 2008.

[4]、張立勇.淺談企業HSE文化的培育與創建[J].吐哈汽油, 2008 (2) .

房地產價格調控范文第4篇

現行調控政策

早在2009年,我國就出臺了《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2012年5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發布了《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2012年以來,我國生豬生產和市場形勢出現了較大變化,標準化規模養殖快速發展,生產水平明顯提高,養殖成本逐漸平穩,現行政策已經不符合市場形勢,故2015年10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發公告,公告稱要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上漲下跌,為完善生豬市場價格調控機制,提升調控的前瞻性、有效性,對2012年初發布的《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進行了修訂。與以往相比,新版預案主要從三方面進行了調整,一是調控指標方面,隨著養殖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國養豬行業一般在5.5∶1以上時實際上已開始盈利,因而新版預案把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從6:1調低至5.5:1—5.8:1。二是明確凍豬肉收儲的最高量,新預案在收儲信息上越來越透明化,收儲量也進一步擴大到25萬噸,這有助于擴大凍豬肉收儲對豬肉市場的提升作用。三是弱化了政府微觀層面調控,更注重宏觀調控。2015年的調控預案強調在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基礎上,分別或同時啟動發布預警信息、儲備吞吐、進出口調節等措施,不再提倡政府補貼措施??梢钥闯?新預案更注重通過市場規律來調節生產以促進市場穩定,更注重從宏觀層面來調節生產和市場。

調控政策評價

修改調控預案的目的是使其更符合市場形勢,因而其相應的配套政策也應盡快加以完善。自2009年國家出臺豬價調控措施后,新版預案首次下調并采用區間設置,但豬價過快上漲的豬糧比價閾值并沒有調整,三級響應中豬價過快上漲的豬糧比價依舊為8.5:1—9:1。另外豬價低迷時國家雖然啟動凍豬肉收儲,能夠在短期內穩定市場,但是經過幾個月的凍儲之后,這些凍豬肉還會投放到市場上,這就導致豬肉價格再次下跌。因此建議進行公益性的投放,向中低收入人群贈送部分收儲的豬肉產品。這樣不但可以可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營養水平,還可以減弱對豬肉市場的負面影響。其次是凍豬肉收儲權限問題。少數規?;涝灼髽I控制了凍豬肉收儲,不僅可得到國家收儲補貼,還可以通過操控市場來賺取豬肉差價,獲得雙重利潤。我國各地差異較大,建議適當下放凍豬肉收儲權限至地方。再次,國家在宏觀控制時,可考慮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在生豬供給不足時,對養豬戶普遍加大補貼,雖然可以鼓勵擴大供給,但是也很容易擾亂市場。最好能夠將補貼向環保、高效的養殖戶傾斜,以促進生豬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還可以考慮為養殖戶提供融資平臺以及建立政府養殖貸款擔?;鸬却胧?。

調控政策建議

眾所周知市場調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滯后性,政府應該在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手段進行調控,以保證生豬市場的正常運行。

從源頭抓起,加快生豬產業鏈整合,開展新型產業合作經營,實行生豬規?;B殖和訂單式生產,減少盲目生產帶來的價格波動。由于規?;i生產經營的市場主體優勢明顯,因此,應該把目前一家一戶小農散養方式集中起來,大力發展生豬訂單生產,提高生豬養殖的組織性、計劃性,減少盲目生產帶來的價格波動。鼓勵和幫助像“雨潤”、“蘇食”、“中糧”這樣的大型屠宰加工企業與規模養殖場合作,讓屠宰和養殖形成合力,提升全行業的抗風險能力。規模養殖場在與龍頭企業開展合作經營的同時,也要注重加強養殖場自身的合作,如組建專業合作社或者聯合社,增強養殖環節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比如,“溫氏養豬模式”就是一種較好的產業合作經營形式,由公司向合作養殖戶統一供應苗豬、飼料、獸藥、技術服務、實行保護價收購,養殖戶不必理會市場價格行情的起伏變化,只管埋頭養好豬。合作養豬還有一個好處,養殖戶除了投資建造豬舍,其余諸如苗豬、飼料、獸藥等全部先由公司提供,實行記賬賒欠,待出售肥豬時一次性扣除,大大減輕了資金壓力和投資風險。新形勢下還需要適度調整相對過剩的生豬產能,調整生豬養殖結構,促進生豬產銷組織的發育,完善生豬市場結構。對于在穩定市場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的養殖企業給予傾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引導產業創新,培育生豬生產要素市場,轉變養殖方式,尤其是推進生豬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加快構建新型生豬生產經營體系,這樣才能有利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完善生豬價格波動調控預案。盡快完善生豬價格波動調控預案,可以考慮增加“料肉比”指標作為補充。生豬收儲調控啟動的豬糧比價由低于6:1調整為6.5:1或以豬價跌到每頭100元左右的微利時啟動收儲。簡化調控程序,實行先啟動、后備案制度。建立全國分級分區域的響應機制。中央政府適當增加補助,提高生豬養殖主產縣能繁母豬保險賠付率和生豬等保險賠付率。二是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完善補貼、收儲等具體調控手段,有效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政府調控豬市的原則不是改變市場周期,其關鍵點是掌握好調控時機和度。比如,國家調控要設定一定的存欄數量規模特別是能繁母豬數量,低于這一規模就給予補貼,高于這一規模就減少或取消補貼。

建立豬肉價格調控長效機制。一是優化生豬市場環境,健全豬肉進口辦法。政府部門不僅要通過儲備政策、補貼政策,在豬肉價格處于低谷時出手干預市場,更要在農產品的供求信息、金融工具的創新、減稅、減費、減少審批、放松管控等方面多下功夫,市場運行自身形成的平衡遠比行政命令得來的效果穩固。二是建立生豬生產周期性損害救助制度。政府應該致力于建立長期性的機制,以補貼為核心,以保護生產者基本收益為著力點。在制度設計上,要以超過一定規模的商品生豬生產者為對象,以周期性虧損為基本依據,實行財政直接補助與生產者出資相結合,建立生豬生產周期性損害救助基金,對生產者的基本經營收益提供有力保護,實行動態管理、差額補助、超額補助、按年結算、組合扶持和合約管理。三是進一步推廣完善生豬價格保險試點。要健全完善監測預警及宏觀調控機制,治本之策還是推動產業的健康發展,合理引導生豬生產,倡導適度規模的標準化養殖,同時強化金融保險政策支持,落實政策性農業保險,探索生豬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等。保險機構應加快建立與完善生豬保險體系,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當前的生豬養殖可以說是效益與風險并存。災害天氣的發生,疫病難以有效控制,都使養殖戶心存疑慮。生豬價格指數保險能夠為養殖戶確立一個最低收益水平,使養殖戶在生豬價格過低時,依然能維持一定的收入水平。這一做法是從政策層面幫助生豬養殖場規避市場風險的有益探索,值得在全國生豬主產區推廣。四是適時推出生豬期貨交易。盡快制定出生豬行業的各項標準,早日開展生豬期貨交易,利用市場化手段為產業提供規避風險和套期保值的工具,這將是穩定生豬生產與消費,促進生豬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有了生豬期貨,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就可以給市場帶來更多的遠期價格參考,這樣養殖戶不必盲目補欄,用市場手段調節市場,有利于加強競爭、淘汰落后產能,有利于生豬產業整合,市場調節功能與政策調節機制結合,更有利于產業發展。這一方面可以減少價格的波動,養殖戶可以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回避價格風險,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生豬期貨還可以促進生豬出口,從而增加生豬主產區農民的收入。要加強對生豬產業鏈中各類市場主體的期貨知識培訓,特別是鼓勵屠宰、養殖大型企業參與大宗飼料原料期貨市場和生豬電子交易,積極培育和發展生豬期貨的機構投資者,建立完善、合理的投資者結構,為中國生豬期貨的適時推出和持續穩定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

房地產價格調控范文第5篇

一、基本原則

(一) 市場主導、政府調控

在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的基礎上, 加強政府調控, 調節市場供求, 引導市場預期, 緩解生豬生產和價格的周期性波動。

(二)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 建立健全分級負責、以屬地管理為主的生豬市場調控管理體系, 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進一步細化“菜籃子”工作的各項具體職責。

(三) 分工協作、密切配合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分別負責本行政轄區和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工作, 各司其職, 加強協調配合, 建立聯動機制, 努力形成職責明確、信息共享、齊抓共管、綜合調控的工作格局。

二、預警指標

國家在判斷生豬生產和市場情況時, 將豬糧比價作為基本指標, 同時參考仔豬與白條肉價格之比、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情況, 并根據生豬生產方式、生產成本和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適時調整預警指標及具體標準。

三、調控目標

國家加強對生豬等畜禽產品價格監測, 采取綜合調控措施, 促使豬糧比價、仔豬價格、生豬存欄、能繁母豬存欄等指標保持在合理范圍內。主要目標是豬糧比價不低于5.5∶1;輔助目標是仔豬與白條肉價格之比不低于0.7∶1;生豬存欄不低于4.1億頭;能繁母豬存欄不低于4 100萬頭。

四、預警區域

當豬糧比價高于9∶1時, 按照《國務院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 (國發[2007]22號) 規定, 適時投放政府凍肉儲備, 必要時向城鄉低保對象和家庭經濟困難的大中專院校學生發放臨時補貼。

當豬糧比價低于9∶1時, 劃分為以下五種情況: (1) 綠色區域 (價格正常) , 豬糧比價在9∶1~6∶1之間; (2) 藍色區域 (價格輕度下跌) , 豬糧比價在6∶1~5.5∶1之間; (3) 黃色區域 (價格中度下跌) , 豬糧比價在5.5∶1~5∶1之間; (4) 紅色區域 (價格重度下跌) , 豬糧比價低于5∶1; (5) 生豬價格異常下跌的其他情況。

五、響應機制

國家加強監測和統計報告工作, 根據豬糧比價的變動情況, 分別或同時啟動發布預警信息、增加儲備、調整政府補貼、進出口調節等措施。

(一) 正常情況

當豬糧比價處于9∶1~6∶1之間 (綠色區域) 時, 做好市場監測工作, 密切關注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變化情況。各部門根據職責定期發布生豬生產和市場信息。中央和地方正常豬肉儲備規模主要用于滿足應急和救災的需要。

(二) 三級響應

1. 當豬糧比價低于6∶1時, 在中國政府網及時向社會發布生豬市場預警信息, 并通過其他媒體向社會發布。

2. 當豬糧比價連續四周處于6∶1~5.5∶1之間 (藍色區域) 時, 根據市場情況增加必要的中央和地方凍肉儲備, 并著手做好實施二級響應的前期準備工作。

(三) 二級響應

1. 當豬糧比價低于5.5∶1時, 通過財政貼息的形式鼓勵大型豬肉加工企業增加商業儲備和豬肉深加工規模。

2. 當豬糧比價連續四周處于5.5∶1~5∶1之間 (黃色區域) 時, 進一步增加中央政府凍肉儲備, 同時要求主銷區和沿海大中城市增加地方凍肉儲備, 還可以適當增加地方政府的活體儲備。

(四) 一級響應

1. 當豬糧比價低于5∶1 (紅色區域) 時, 較大幅度增加中央凍肉儲備規模。

2. 增加政府儲備后, 豬糧比價仍然低于5∶1, 而且出現養殖戶過度宰殺母豬的情況, 月度母豬存欄量同比下降較多時, 對國家確定的生豬調出大縣的養殖戶 (場) , 按照每頭能繁母豬100元的標準, 一次性增加發放臨時飼養補貼;對國家確定的優良種豬場的養殖戶 (場) , 按每頭公種豬100元的標準, 一次性發放臨時飼養補貼。

3. 適當限制豬肉進口, 減少當期市場供應;完善食品安全體系建設, 鼓勵豬肉及其制品出口。

(五) 其他異常情況

當出現生豬價格異常下跌的其他情況時, 及時研究提出調控生豬市場的相應措施。

六、配套措施

(一) 信息發布

在完善生豬信息統計制度的基礎上, 在中國政府網建立生豬市場調控統一信息平臺, 各部門根據職責定期在平臺發布有關信息, 提醒生產者防范市場風險和疫病風險, 引導養殖戶適時調整養殖規模和養殖結構。

(二) 市場監測監管

加強飼料安全和防疫監管工作;加強疫情監測, 建立健全重大動物疫情預警機制;按照《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要求及時處理疫情。加強屠宰環節病害豬 (肉) 無害化處理的監管。強化豬肉檢疫和檢驗制度, 嚴禁未經檢疫檢驗或檢疫檢驗不合格的豬肉流入市場。嚴肅查處屠宰加工和銷售病死豬肉和注水肉等不法行為, 規范生豬市場交易行為和流通秩序。清理整頓在生豬飼養、運輸、屠宰和豬肉運輸、銷售等環節的不合理稅費。加強生豬市場價格監督檢查, 維護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

注:以上信息統一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授權中國政府網發布, 并注明信息提供單位。

(三) 產銷銜接

一是生豬主產區和主銷區政府之間建立產銷合作機制。主銷區應當和主產區簽訂長期、穩定的生豬購銷協議, 鼓勵主銷區在主產區建立養殖基地。二是政府鼓勵養殖戶 (場) 和肉制品加工企業之間建立產銷合作機制。養殖戶 (場) 和屠宰加工企業, 屠宰加工企業和大型批發市場、超市之間應當建立長期、穩定的購銷合同。鼓勵發展生豬訂單生產, 地方政府應當對采取訂單方式采購的加工企業實行必要的扶持政策。

七、組織體系

(一) 組織協調

建立生豬市場調控應急會商協調機制, 按預案規定的職責分工做好各項日常工作, 并按國務院的統一部署, 落實各自職責范圍內的相關政策。

(二) 會商機制

有關部門定期會商, 密切關注本預案設定的預警指標變動情況。根據需要報國務院批準后, 分別啟動三級響應、二級響應或一級響應。當生豬市場出現其他異常波動時, 及時會商, 向國務院提出政策建議。

(三) 地方責任

生豬市場的生產供應責任主要在地方, 各地要切實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 具體承擔扶持生豬生產、完善生豬疫情防控、保持必要的地方儲備、維護市場穩定、保障當地居民正常消費需求的責任。

八、附則

(一) 實際情況發生變化時, 由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報國務院批準后修訂本預案。

(二) 各地區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預警指標和標準, 制定本地區的實施細則。

上一篇:房地產合作合同下一篇:房地產形勢分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