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精品課程匯報總結范文

2023-04-01

精品課程匯報總結范文第1篇

非常感謝省人大常委會對全省金融工作的關心、重視和支持。受省政府委托,現將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我省金融工作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全省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省委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常委會監督指導下,全省金融工作牢牢把握主題主線,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建設金融強省為目標,努力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發展環境,健全組織體系,完善服務功能,增強整體實力,全省金融業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15年4月起,在省長親自主持下,博采各地之長,深入調研論證,起草了《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8月7日,省政府以魯政發[2015]17號文件發布,全省金融業改革發展由此邁入新的階段。

(一)努力壯大金融業規模實力。堅持把金融業作為重要的戰略產業謀劃發展,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多方施策,努力提升金融產業規模和市場競爭能力。

金融業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十二五”期間,全省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8%,高出同期GDP增速5.7個百分點。2015年,全省金融業增加值達到2265億元,同比增長13.7%,占GDP比重達到4.14%,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為10.08%;金融業實現地方稅收344.76億元,同比增長12%,占全部地方稅收比重為10.64%。全年全省社會融資規模一舉突破萬億元,達到1.08萬億元,較上年多增1533億元;全省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6萬億元和4.7萬億元,新增貸款超過5000億元,新增存貸款分別居全國第三位和第四位;直接融資和保費收入等增長指標好于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14年3月末,全省金融業總資產超過8.8萬億元,是2005年末的約4.3倍。

金融組織體系日趨健全。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銀行、證券、保險為主體,各種新興金融業態并舉的金融組織體系。銀行業方面,3家政策性銀行、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已全部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另有19家外資銀行進駐我省;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現已分別達到44家、85家,比2012年末分別增加16家、21家。證券期貨業方面,我省有2家證券公司法人機構(齊魯證券、中信萬通證券);證券公司分公司、證券營業部目前已分別達到31家、328家,比2012年末分別增加11家、44家。有3家期貨公司法人機構(魯證期貨、招金期貨、中州期貨);期貨營業部現已增至86家,比2012年末增加9家。保險業方面,目前駐魯保險公司達到79家,其中,壽險公司44家,財險公司35家;有泰山財產保險、德華安顧人壽保險2家保險公司法人機構(另外,青島中路交通財險、煙臺華海財險獲批籌建)。與此同時,信托、資產管理、財務公司、小額貸款、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產業基金、股權投資、產權交易、股權交易、典當等多種類型金融組織蓬勃發展。

(二)持續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工作的根本目的,全方位推進金融業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

努力擴大銀行融資規模。在國家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情況下,不斷完善考核激勵機制,推動貸款抵押擔保方式創新,督促落實與多家銀行總行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引導銀行業機構千方百計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截至2015年末,全省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63357.9億元,比年初增加7916.8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47952.1億元(今年3月末已突破5萬億元),比年初增加5023億元。“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分別增加2584.2億元和1749.3億元,增速分別高于全部貸款增速4.1和13.2個百分點,連續4年實現“兩個不低于”目標。鼓勵銀行業機構積極穩妥地開拓表外融資業務,2015年表外業務融資增加4294.9億元,同比多增1947.1億元,對緩解實體經濟融資“瓶頸”約束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面開拓直接融資渠道。創造條件,搶抓機遇,不斷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努力擴大直接融資規模。2015年全省股票、債券兩項直接融資達到1950億元,其中,債券融資1837億元,同比增長20%。積極開展企業上市培訓推介和上市資源培育活動,大力推動我省企業上市。截至今年3月末,全省上市公司數量已達237家,累計募集資金3172億元;現有2家公司通過證監會審核待發行,28家公司排隊待審,40余家公司啟動境外上市程序。繼與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展戰略合作之后,去年以來我省又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為我省企業開展直接融資創造了更好外部條件。儲備“新三板”掛牌企業資源超過800家,其中19家進入全國首批集中掛牌范圍,居全國第三位。順利完成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公司制改造,通過實施功能提升工程,該中心已形成了股權托管、掛牌交易、上市孵化、融資服務、綜合展示和企業規范等六大功能平臺,創新開展了私募股權、信托、股權質押等多種融資方式,在全國同類市場處于領先地位。目前,該中心掛牌企業309家,托管企業452家,展示企業2260家,實現直接與間接融資已累計超過100億元;吸引和培育各類中介機構260家;在全省設立了50余家分支機構,作為全省中小企業投融資平臺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我省在全國率先與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簽署合作協議,銀行間市場債務融資工具在省內得到廣泛推廣,“區域集優債務融資”模式已在多地試點。我省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累計發行額居全國首位,約占全國四分之一,已發行企業達91家,累計融資64.1億元。中小企業私募債券試點步伐加快,累計備案企業62家,今年前3個月新發行8家,募集金額10.6億元。

充分發揮保險業功能作用。大力推動保險業改革創新和規范發展,增強服務經濟和民生能力。2015年,全省共完成保費收入1280.4億元,同比增長13.5%,高于全國2.35個百分點;保險業累計賠付441.7億元,同比增長36.1%;承擔各類風險責任29.1萬億元,增長50%。農業保險政策進一步完善,新增花生等9類補貼品種,覆蓋縣域從103個擴展到134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6.9%;生豬價格指數保險、訂單貸款保證保險、菜籃子工程保險、農房保險等特色涉農險種取得初步進展。服務于小微企業和“三農”的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今年一季度實現保費收入3.52億元,同比翻了一番。保險參與社會管理功能得到更多更好的體現,治安保險、安全生產等各類責任保險發展迅速,在諸城市開展的保險參與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啟動了諸城市特色種養業保險互助組織試點工作。省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工作的意見》(魯政辦發[2014]13號),居民大病保險實現全省統籌。我省保險資金運用工作走在全國前列,2015年新落實到位83億元,累計達到178億元。

(三)加快推進地方金融業改革發展。堅持把培育壯大地方金融業作為關系全省發展大局的長效工程,強化責任意識,努力改革創新,開創地方金融業發展新局面。

地方銀行類金融機構穩步發展。積極推動城市商業銀行完善治理結構,延伸服務觸角。截至2015年末,城商行分支機構縣域覆蓋面達到92%,有14個市實現了縣域全覆蓋;省內14家城商行資產總額達到8758.2億元,比年初增長25.5%。深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今年以來新改制設立農村商業銀行14家,累計達到44家。目前,我省正在制定具體政策措施,支持農信社消化歷史包袱,吸引各類社會資本進入,加快銀行化改革進程,探索建立以股權紐帶關系為核心的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農信社服務縣域經濟和“支農支小”能力。截至今年3月末,全省農村信用社資產總額14573億元,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1713億元、7890億元,穩居全省金融機構首位。

“草根”金融組織發展迅速。出臺了鼓勵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新政策,在準入門檻、融資渠道、經營區域等方面實現了新突破。2015年全省小額貸款公司累計發放貸款1082億元,95%以上投向了“三農”和小微企業。截至今年3月末,我省小額貸款公司總數達到399家,注冊資本479.5億元。針對融資性擔保行業現狀和外部發展要求,提出“增資擴股做大一批、重組聯合做強一批、提高標準改制一批、嚴格監管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融資性擔保公司自身實力和服務能力均有明顯提升,2015年新增擔保金額近1300億元,支持了7萬多戶中小企業發展。全省現有融資性擔保公司483家,注冊資本517.8億元。我省設立村鎮銀行數量居全國首位,今年以來又新設6家,總數達到85家。另外,立足于為“三農”提供最直接、最基礎的金融服務,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改革試點調研論證工作,目前有關試點方案已征求專家和國家部委意見,近期將提交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隨后上報國務院。

民間融資機構規范發展。為促進民間融資陽光化、規范化發展,2012年3月,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促進民間融資規范發展的意見》(魯政辦發„2012?18號),在全省部分市縣啟動了民間融資規范引導試點工作。通過一年多的積極探索,這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年8月,省政府召開了規范發展民間融資工作現場會,對試點工作經驗進行了總結推廣;當年10月,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發展民間融資機構的意見》(魯政辦發„2015?33號),在全省范圍內推開民間融資規范引導工作。截至今年3月末,全省民間融資機構達到298家,注冊資本143.6億元,其中,民間資本管理機構264家,當季投資56億元;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34家,當季登記資金需求1.8億元,成功對接資金0.66億元。隨著民間融資陽光化、規范化發展,我省非法集資活動呈明顯下降趨勢,已退出全國前十名這個“黑榜單”。

各類交易市場發展勢頭良好。按照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在對省內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的基礎上,統籌規劃各類要素交易市場建設。目前我省共發展各類交易場所57家,其中權益類交易場所18家,大宗商品類交易場所39家。2015年以來,批準設立了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業務范圍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水域灘涂養殖使用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農業類知識產權等12個農村產權交易品種,對改善“三農”融資難、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將發揮積極作用;同時批準籌建金融資產、能源等2家交易場所,提升對相關產業的要素配置能力;籌建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探索發展介于現貨與期貨之間的大宗商品交易業務。

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建設取得新進展。正規類金融機構牌照由中央管理部門核發,近年來申領難度越來越大。經過不懈努力,我省在這方面取得了不錯成績。近年來申辦了4家保險法人機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獲批數量已經達到15家,青島市進入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名單,汽車金融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籌建工作進展順利。與此同時,齊魯證券、魯證期貨、山東信托等省內骨干金融機構運行穩健,業績良好,對地方金融業發展的引領作用正在逐步顯現。

(四)著力優化金融業區域發展布局。按照統籌兼顧、重點突破的工作方法,根據我省經濟金融發展狀況和未來發展需求,提出金融業發展“點面連接”戰略。具體內容包括“兩點一面”,“兩點”分別是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和青島財富管理中心建設,“一面”就是縣域金融業發展。

大力推動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2011年5月,省政府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的意見》(魯政發„2011?17號)。經過多方共同努力,目前濟南金融核心區建設、金融機構培育引進、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等工作取得明顯進展,特別是濟南“漢峪金谷”金融新城規劃建設已初具規模,將成為我省重要的金融產業聚集區。

協調推進青島財富管理中心建設。青島市經濟發展基礎較好,金融活躍度和開放度較高,近年來針對發展財富管理業作了有益探索,在國內率先提出打造財富管理中心的目標,突出發展高端金融。2015年6月,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總體方案由省政府上報國務院,2014年2月,經國務院同意,由中國人民銀行等11部委印發。目前,青島財富管理中心建設已全面啟動,載體建設、機構培育引進、輿論宣傳、政策推動等工作正在有序展開。

科學謀劃縣域金融業發展??h域金融是我省金融業發展的“短板”,也是最大潛力所在。我省對發展縣域金融給予了充分重視,2011年制定出臺政策文件,在10個縣(市)開展了縣域金融創新發展試點工作;2012年3月,省政府發布了《關于促進全省縣域金融業更好更快發展的意見》(魯政發[2012]14號);2015年,將縣域金融創新發展試點范圍擴大到全省20個縣(市)和萊蕪市。截至目前,一些試點縣市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創新發展模式,較好地發揮了典型示范作用,有效促進了全省縣域金融業發展。

另外,堅持“區域發展、金融先行”理念,圍繞全省“兩區一圈一帶”發展戰略,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在資金投放、機構設置、產品創新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加大傾斜力度,支持區域優勢產業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金融業與全省重點發展戰略的協調性明顯增強。

(五)全面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按照營造環境、夯實基礎的發展思路,著力解決制約金融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省政府成立全省金融改革發展領導小組,郭樹清省長親自擔任組長,全面負責金融重要決策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實。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監管體制的意見》(魯政發[2015]28號),積極構建上下貫通、條塊結合、完整覆蓋、運行高效的地方金融監管體系。目前全省17個市、137個縣(市、區)已全部獨立設置金融工作機構,并加掛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牌子,承擔地方金融監管職責;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牌子也會在這次省級機構改革中掛起來。對金融業發展的人才智力支持明顯加強,開展了大規模領導干部金融業務培訓,啟動了我省與中央金融部門雙向人事交流。進一步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防范處置工作機制,及時發現和化解金融領域風險隱患,全面增強地方金融機構風險防控能力。組織開展了全省地方金融風險排查工作;積極穩妥處置了齊魯銀行“12.06”、煙臺商業銀行“1.31”、鄒平民間借貸等重大風險案件和10余起涉及我省的全國性非法集資案件,切實維護了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加大了金融宣傳力度,擴大了金融對外合作交流,山東金融業社會形象和影響力發生積極變化,全社會學金融、懂金融、用金融意識普遍增強。

二、全省金融工作面臨的主要矛盾

通過近年來工作實踐和客觀分析,我們認識到,當前全省金融工作還面臨一些較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金融業認識仍有不足。在某些地方和某些同志當中,仍然存在對發展金融業認識不到位、思想不解放的問題。沒有真正把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去推進發展,或單純強調金融的要素功能,忽視金融的產業屬性、運行規律及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不善于利用多種金融業態、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促進區域內資源聚集和經濟發展。

二是金融業總體實力不強。金融資源“總量不足、存量不活”。2015年,我省GDP居全國第三位,但金融業增加值僅居第六位,占GDP比重分別低于江蘇、浙江和廣東2.1、3.8和2個百分點,存貸款余額、上市公司數量、保費收入等主要金融指標也有不小的差距。我省地方金融資產僅占全部金融資產的30%左右,比重明顯偏低;地方金融資源整合度不高,地方金融機構小、弱、散問題比較突出,骨干金融企業規模實力偏弱,難以比肩國內同行業領先企業,對地方金融業發展帶動能力不強。

三是金融業發展方式粗放。金融服務領域狹窄,信貸服務向大城市、大項目和大企業集中,對欠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和民生領域的金融支持比較薄弱。金融業整體經營管理水平不高,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完善。金融創新能力不足,金融業發展仍以外延擴張為主,集約經營和內涵式增長能力不強。銀行業“一業獨大”,資本市場發展不足,其它金融業態發育遲緩,尚未形成結構合理、功能配套、協調發展的全方位金融服務體系。

四是金融產業布局需要優化。一方面,金融產業布局沒有體現其固有特性,中心城市聚集度低、輻射力弱、優勢地位不夠突出,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任務很重。另一方面,作為全省經濟發展基礎和未來發展重點的廣大縣域,金融業發育滯后,金融資源利用量明顯偏少,縣域融資總量僅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縣域金融抑制問題需要下大力氣解決。

五是金融運行潛伏一定風險。今年可能會成為金融風險集中發生的關鍵年份。實體經濟運行遇到較多困難,部分行業、地區信貸風險逐步顯現,不良貸款反彈壓力較大。我省企業互保聯保問題較為突出,企業流動性風險和銀行信貸風險容易隨擔保關系不斷蔓延,引發連鎖反應。非法集資、票據詐騙等金融犯罪案件時有發生,對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構成一定威脅。

三、下步全省金融工作的思路打算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金融工作將以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以貫徹落實《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為總抓手,圍繞省委、省政府工作重心,強化改革創新,抓好工作落實,把握好工作路徑、次序和方法,努力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主要圍繞以下重點領域開展工作:

(一)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努力發揮信貸融資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計保持信貸規模穩步增長。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表外業務融資規模。全面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推動我省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公開上市,同時引導企業通過股權交易、債券、私募、資產證券化等多渠道融資,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積極推動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提升地方金融業發展水平。一是推動農信社、城商行等地方銀行類機構改革,提高治理水平,增強規模實力,促進競爭發展。二是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改革試點工作,規范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內部的資金互助組織,探索發展互助型保險組織。三是促進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機構等普惠金融組織持續健康發展。四是推進權益類和大宗商品類中遠期交易市場建設,進一步提升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服務功能,繼續推進農村產權、金融資產、能源、知識產權等交易平臺建設,探索發展介于現貨與期貨之間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和資源配置優化。五是科學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規范有序地發展民間資本管理機構及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推動民間資本參與我省地方金融機構改組改制或發起設立中小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六是順應金融混業經營發展趨勢,著力培植銀行、證券、期貨、保險、信托、融資性擔保等大型地方金融骨干企業,促進做強做大做優,適時進行資源整合,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團,增強市場競爭力,發揮對地方金融業的龍頭帶動作用。

(三)促進金融業發展方式轉變。圍繞經濟轉型和社會民生的戰略需要,加快推動對重大項目、新興產業、中小企業、節能減排、民生消費等領域的金融服務創新,促進金融業集約化經營和內涵式增長,更好地發揮金融在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中的重要功能。強化科技金融融合發展,完善風險投資和風險保障機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和成長環境。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積極引進省外境外優質金融機構進入我省,鼓勵我省有條件的金融機構走出去開展業務、聚集資源,推動我省更多企業到境外上市或發行債券。

(四)發揮好保險業功能作用。保險業是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背景下,保險業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我省保險業總體發展水平不高,功能作用發揮不夠。下步要積極拓寬保險服務領域,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和責任保險,探索推行更多強制類保險,促進商業保險參與社會治理;探索建立農業巨災風險分擔機制和風險準備金制度;協調推進科技保險試點,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風險保障。鼓勵我省保險法人機構利用總部優勢,加強產品和服務創新,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

(五)深化金融業“點面連接”戰略。依托濟南省會城市地位和金融資源優勢,強化工作合力,做好金融機構引進和金融市場建設等工作,推動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取得更大成效。利用青島市已有基礎和藍色經濟區龍頭地位,抓住國家政策機遇,從機構培育、市場建設、政策創新、環境營造等方面做好工作,加快推進青島財富管理中心建設。把縣域金融創新發展試點工作繼續往縱深推進,研究制定新的鼓勵支持政策,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縣域和農村地區,不斷增強縣域金融服務能力。

精品課程匯報總結范文第2篇

潮泉鎮初級中學于1986年建校,學?,F有在校生365人,在職教職工48人。08年以來,學校按照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的要求,認真落實《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40條,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規范課程實施行為,推進了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課程實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簡要匯報如下。

一、積極倡樹新課程理念,嚴格落實課程開設。倡樹新理念,學習是關鍵。學校不斷完善學習制度,通過集中學和分散自學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人人建立學習筆記,通過做筆記、搞研討、寫體會等形式加深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同時,學校加強對新課程理念的宣傳,在校內張貼省市有關規定,向家長和社會發放宣傳材料,組織教師學習文件、撰寫體會,組織學生召開座談會、到社區宣傳,讓新課程理念入心、入腦,落實在學校的辦學理念、規章制度、工作計劃和辦學行為中,學校各方面的工作都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學校開全了三級課程,按照義務教育課程安排表要求開全了課程開足了課時,沒有隨意增減課時的現象。為更好地落實校本課程實施,學校組織部分干部教師到先進單位調研學習,對促進工作起到了引領作用,效果較好。

二、多層次挖掘課程資源,確保課程順利實施。課程實施水平的高低,教師是關鍵。學校根據《課程方案》的要求配齊、配足了各門課程的專業教師,教師學歷達標率100%,本科學歷占30%,年齡與職稱結構合理。本著師生共同成長的思想,學校在安排任課教師時,盡量考慮教師的個人特點、專業水平,讓教師既身心愉快又發揮最大潛力,再加上科學的教師培訓和教師評價,真正實現了教師的有效管理。實施新課程,辦學條件是保障。學校各類功能室齊全,設施設備配置達到省二類標準以上,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各室都安排專兼職人員管理,管理制度健全,措施有效,檔案資料規范齊全,師生滿意率100%。學校非常注重家庭課程資源的開發,各年級召開家長會每學期平均2次,并采取發放家校聯系明白紙、班主任家訪、家長走進校園和教室、電話聯系等形式,充分發揮家庭課程資源的作用。通過家庭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通過家校溝通,宣傳了素質教育新理念和學校的辦學思想,提高了家長素質,拓寬了教育途徑,極大地提高了課程實施的水平。由于學校地處農村,校外集體活動資源相對薄弱,學校便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教師的特長開發校外課程資源,這項工作起步晚,但是我們有決心作的更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細化課程實施環節,努力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1、強化教學研究的先導地位。學校教研機構完善,制度健全,新學年,在原有學科教研組的基礎上,學校又成立了綜合學科教研組,進一步強化課程中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課程的管理。各教研組每周安排專門的教研活動時間,開展主題式教研,討論解決教學工作中的問題,通過集體備課,確定教學的總體思路,各位教師再根據自己的教情和學情設計自己的教案,避免了一刀切,發揮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業務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一年來,有1人獲得泰安市教壇英才稱號,9人獲得縣級以上優質課獎,有60篇論文獲縣級以上獎勵。

2、聚焦課堂,努力做到教學活動優質高效。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理念是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我們倡導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突出加強了誠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上,各學科教學圍繞三維目標的設立,充分體現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精講精練,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教給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學會探究與合作,即教給他們把握知識的內在規律,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生的學習習慣得到培養,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調動,再加上老師們恰當地選用教具和多種媒體手段,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高,當堂達標率在95%以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教學效果顯著。

3、堅持不懈抓好常規教育活動。校會、班會、升國旗、日常管理檢查等活動已經形成制度,活動的開展主張通過過程教育學生,強調活動效果,突出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學校還利用重大節慶日、傳統節日開展道德、法制、國情、安全、環保等主題教育活動,平時的興趣小組活動,班級自主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取得了明顯效果。很多活動由學生獨立來完成,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避免了學生對教師管理的不理解和不配合,讓學生有了自己是學校小主人的感覺。

4、嚴格落實規定,減輕學生負擔,確保師生身心健康。學校實行5天工作制,雙休日和其他節假日不上課,在校生全部走讀,每天在校學習時間8小時,其中體育鍛煉時間1小時以上。除了正常的大課間和課外活動以外,每周體育課3節,為保證集體體育鍛煉時間創造了條件。為了控制學生作業質量和數量,學校實行每天家庭作業由教導處審核制度,學生課代表和任課老師先設計好當天的作業,由教導處統一協調各學科比例和作業總量,審核不過關的不能作為書面作業,學生可以不做。這樣既減輕了負擔,又確保質量。

四、科學組織課程評價。在學科課程評價方面,學校每學期組織兩次校內統一考試,成績評定實行等級制,學校和班級不公布學生的成績,更不給學生排名,主要為教師掌握教情和學情提供依據。單元測試由教師自己掌握,不統計和公布成績。學生學業成績評定實行日常評價和期末考試評價相結合的評價辦法,一律實行等級制,嚴格按照操作要求來做,學生、老師和家長都參與進來,等級結果要經過公示和家長認可。學校不參加未經市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各種考試或者其他競賽活動。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評價則主要通過檢查教師的教學資料、學生評價教師的工作態度和教學能力,看學生的參與態度、活動效果來評價。學生評價結果以等級、評語、標志性成果等形式來表達。

以上是我校實施新課程的一點思考和做法,有些還很不成熟,需要不斷改進,但是我們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推進科學發展的決心不會變,我們將不斷探索,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泉鎮初級中學

08年11月3日

精品課程匯報總結范文第3篇

專業銷售愛問共享資料積分帳號 價格公道合理 聯系QQ1747-88632

http://whx0910.taobao.com

《企業情況匯報材料》編寫提綱

一、經營與管理水平

1.銷售收入增長情況;

2.利稅增長情況;

3.品牌建設。獲得省級、市級名牌情況,省級、市級獎勵情況等;

4.企業信息化管理程度。企業采用信息化管理程度,及有無上網宣傳或網上交易等。

二、科技投入與創新

1.科技投入。包括種苗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費用、實施科技項目的自籌部分投入等,不包括科技人員的工資費用。企業科技投入占銷售額的比例多少,并提供有關證明資料;

2.科研開發能力。企業研發中心的建設(包括企業檢測研發實驗室的配備、研發人員占企業全體員工的比例)及新產品占銷售額的比例,并提供有關證明資料。

三、技術依托與項目實施

1.有無明確的技術依托單位。包括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情況;提供有關科技人員名單及參加技術產品研發的情況證明資料;

2.科技項目實施情況。實施各級科技、農業產業化、農發項目情況,并提供有關計劃文本。

四、帶動能力

1.基地建設情況。示范項目在面上推廣情況,示范帶動周圍地區發展該產業的面積,提供相關證明資料;

2.與農民利益聯結程度。提供相關定單農業履約率或聯結專業大戶、一般農戶數量,或推廣面積數量的證明資料;

3.培訓農民情況。年培訓農民人次并提供培訓原始證明資料(包括原始簽到表、報紙報道等或其它原始證明資料)。

五、資源環境水平

1.產品質量標準認證獲得情況。產品是否屬有機、綠色或無公害產品及提供相關證明資料;

2.標準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情況。是否建立標準質量管理體系,是否通過ISO9000或HACCP認證;

精品課程匯報總結范文第4篇

2008年底,中共中央轉發《中央政法委員會關于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從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改革司法保障體制等方面,提出60項改革任務,將司法體制機制改革推向新階段。

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統一部署下,各政法機關和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攻堅克難,向著“公正高效權威”的目標大步邁進。

一項項改革任務,如同一場場復雜艱巨的戰役,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史冊上寫下波瀾壯闊的篇章。

司法公正,追求更全面、規范的正義

——法諺云,程序是法治與恣意而治的分水嶺。程序正義,在中國傳統的法治理念中,曾經是被忽略的一環。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推動刑事、民事、行政訴訟程序的完善,規范執法行為向“程序正義”不斷邁進。

“聽說打官司動輒一兩個月,沒有想到今天這么快就審結了。”2011年5月5日,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運用小額速裁程序,7分鐘審結一起民事案件,原告直呼“想不到”。作為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小額速裁試點法院審理的第一案,訴訟程序改革邁出堅實一步。

民事案件的小額速裁和行政訴訟的簡易程序,是新形勢下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探路之舉,有望破解案多人少的壓力,同時也更有利于當事人以最小的成本實現其合法權益。

執法各環節進一步受到規范。

2010年底,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實施《檢察機關執法工作基本規范(2010年版)》,涵蓋了從執法辦案初始環節到案件終結的執法全流程。

公安部在全國公安機關全面推行“執法信息網上錄入、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質量網上考核”的執法辦案新模式,動態一目了然。

全國監獄系統建立了集管理、教育、執法、勞動、罪犯權益保障、監督于一體的執法標準和程序。

——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調解工作體系、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逐步建立,兼顧了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司法公正與社會公正,讓公正得以更加全面豐滿。

2011年1月1日,人民調解法施行,為大調解體系下更加便捷、靈活、高效地化解各種矛盾糾紛提供了司法保障。在各地的大調解實踐中,更是形成了信訪、調解、仲裁和訴訟等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這些化解矛盾的渠道和方式,整合了資源,形成了工作合力,使得治安壓力和隱患大大減少。

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多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讓糾紛解決有了更多選擇。人民調解法規定的“司法確認”制度,在訴訟與非訴訟之間搭起橋梁。“以前我們調解民間糾紛,跑斷了腿、磨破了嘴,往往還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一位調委會主任說,有了“司法確認”制度,賦予了非訴調解協議的強制執行力,讓工作開展更加順利。

——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在強化監督方面多層次推進,讓公正在監督下運行。

“躲貓貓”、“喝開水死”等一系列發生在看守所、監獄這些“大墻”內的惡性監管事件發生后,檢察機關及時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全國看守所監管執法專項檢查和全國監獄“清查事故隱患,促進安全監管”專項行動,強化對監管場所的法律監督,讓陽光穿透“大墻”。

監督者自身也受監督。針對查辦職務犯罪工作的外部監督較為薄弱,“一竿子插到底”現象,檢察機關建立健全外部監督機制。2010年10月,人民監督員制度在全國檢察機關全面推行。截至2010年9月,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先后選任人民監督員3萬多人,對超期羈押、暴力取證等違法違紀情形依法進行監督。

司法公開,讓全社會監督執法行為

——公開的范圍越來越廣。為了促進社會各界更好地監督司法活動,司法工作在向當事人公開的同時,也進一步向全社會公開。

1月17日下午,廣東省中山市看守所門前,前來看望服刑罪犯的家屬排起了兩條長龍,看守所2012年開放日活動正在舉行,60余名留所服刑人員和180余名家屬參加。

2009年以來,公安部在全國推行看守所對社會開放,各地看守所通過多種方式,將執法和管理置于公眾監督之下。截至2011年底,全國已有73%的看守所向社會開放。

檢察系統大力推行不起訴案件公開審查工作,規定各級檢察機關對存在較大爭議且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擬不起訴案件,可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約檢察員、有關專家等參加公開審查,并根據案件情況邀請新聞媒體和公民參與旁聽。

——公開向縱深不斷推進。從最初的“表層”公開逐步走向“實質”公開,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系統陸續推出新舉措。

去年10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清河法庭首次舉行減刑、假釋公開開庭。這是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以及去年刑法修正案

(八)施行之后,北京市法院系統首開先河之舉。

“犯人減刑、假釋,經歷了從公開聽證到公開開庭的變革和進步。”清河法庭庭長賈連春法官介紹,減刑、假釋案件從過去的書面審理和聽證審理到公開開庭審理,體現了司法公開正在向縱深推進。

一些地方的檢察機關總結出“四變”經驗:變過去單純援引法條為既引法條又講道理,以理服人;變簡單粗略的格式法律文書為敘事、說法、論理相統一的說理式法律文書;變重大疑難典型案件由檢察機關獨家審查為邀請專家、學者等進行會診平息;變少數人內部審查決定為多方參與的公開審查。

——公開的形式更加多元。網絡等新興媒體的出現,為司法公開提供嶄新平臺。

“2012年,我們會保質保量完成100檔網絡庭審直播,并且不回避敏感、有爭議的案件。”不久前,江蘇省南京市中級法院網絡直播了一起知識產權糾紛案的庭審后,院長胡道才向網友承諾,將選擇公眾關注的、有典型意義的案件進行直播。

“在推行公開審判制度方面,人民法院的決心和信心始終如一。”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表示,網絡庭審直播、裁判文書公開作為司法公開的重點,在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當中,一直作為重點任務加以推進。

目前,全國各省高院一級網全部開通,90%以上的中級人民法院開通了二級網,網民可以在互聯網上對感興趣的法院工作,甚至是庭審直播進行瀏覽。

各級檢察機關普遍加強了檢察網絡建設,在互聯網上建立網站或加入本省的政務信息網。各級政法機關領導、政法干警頻頻“觸網”,與網友交流互動。各地公安機關普遍建立運行了全省統一的執法辦案和監督信息系統。

各地公安機關普遍推行在互聯網上開展執法辦案信息告知以及行政審批、行政許可和證照的受理、辦理,將執法辦案工作有關情況向社會公開,增強執法透明度,方便群眾辦事。

司法為民,更體貼、便捷地保障民眾合法權益

——法學家貝卡利亞說,刑罰的目的在于阻止罪犯重新侵害公民,并規誡他人不要重蹈覆轍。通過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實現這一目的,司法體制改革不斷創新。

“往后,我們還是好鄰居!”今年2月的一天,天津市靜??h檢察院通過刑事和解制度,讓一起因瑣事發生矛盾,進而廝打造成被害人輕傷的鄰里糾紛成功化解,當事人送來了“檢察促進和諧 訴訟呵護民眾”的感謝錦旗。

幾年來,各地司法機關按照司法體制改革的要求,對因民間糾紛引起的輕微刑事案件,積極探索刑事和解的辦案方式。

對于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犯罪情節輕微的,可以不起訴,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被告人從寬處理。這一制度在保障了被害人權益的基礎上,更好地體現了教育挽救功能,有助于化解雙方的矛盾沖突,有助于社會和諧。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2004年憲法修正案明確規定的內容。通過嚴防冤假錯案、完善辯護制度等措施,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在保障人權方面做出有目共睹的努力。

一次不公正的裁判,惡果超過十次犯罪。維護司法公正,嚴防冤假錯案,健全的證據制度是前提和基礎。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聯合發布了《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和《非法證據排除規定》,對證據的取證、舉證、質證、認證等各個環節全面規范,嚴守冤假錯案發生的第一道防線。

辯護權是一項基本人權。2011年刑事訴訟法的修改,進一步推動了律師辯護制度的完善,強化了對律師辯護權的措施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利得到進一步保護。

此外,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也在全國范圍陸續開展,已有17個省和一些地市出臺了實施意見。

——片區法官工作站、巡回法庭、法律援助、公安服務在線……司法便民形式多樣,為群眾帶來觸手可及的司法服務。

“愁了幾個月的煩心事法官一下午就給解決了,收拾好房子,準備結婚!”拿著調解書,北京市朝陽區常營鄉保利社區居民龔建茹笑了。在一起物業糾紛中,北京市朝陽法院片區法官工作站及時化解糾紛,將司法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讓“有理無錢”的人也能打得起官司。“十一五”時期,全國共組織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65萬件,年均增長23.5%,提供法律咨詢2078萬人次,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通過法律援助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

精品課程匯報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設計素描 課程改革 課程建設

《設計素描》對于所有設計專業的從業者和學習者來說,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技能課程。目前該課程是廣告設計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作為一種獨立的造型訓練體系,它的基礎性、實用性和重要性體現在各類設計課程的應用中。經過課題組多次課程會議研討,決定將原來的傳統素描課更改為設計素描課程,為此課題組調研了國家規劃教材《設計素描》和部分同類院?!对O計素描》教材使用情況,根據我系學生專業基礎素質水平并充分考慮到和后續課程銜接,制定了《設計素描》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案,重新規劃了教學資源,包括三間畫室的布置及配套教具,采用更為靈活的教學方法,對該門課程進行了重新的規劃與調整。下面將針對設計素描課程改革的內容及建設情況進行詳細的闡述。

1 教學改革的主要表現形式

1.1 教學改革的目的與培養要求

本系廣告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是廣告策劃助理、平面設計師、多媒體設計助理,攝影攝像師、室內外效果圖繪制員等,而過去開設的傳統素描教學對這些工作崗位及要求掌握的設計技能無法建立具體的聯系,不具有針對性,無法跟上人才培養的需求,需要開拓創新?!对O計素描》的課程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設計技巧的理解與認識,更可以培養學生對設計意識、圖形意識、創作性表現意識和思維意識的理解。更多地引導學生關注基本的設計造型要素,并運用造型形式語言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使學生既獲得實際設計知識與技能,又獲得藝術設計思維的深化,以適應現代藝術設計的要求,更好的為后續設計課程服務。

1.2 教學重點的調整

根據后續課程要求,我們調整了教學內容,并根據教學內容調整了教學計劃,根據教學計劃,我們調整了教材選取,選取的教材主要參考了部分操作性較強的國家規劃教材,如:遼寧美術出版社尹傳榮主編的“十二五”規劃教材《設計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林家陽主編的“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設計素描》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周至禹主編的“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設計素描》等。根據課程內容難易程度和學生實際接收能力,我們將課程設計五個部分,第一章的“認識設計素描”教學單元,闡明了設計素描與廣告設計的專業關系,使學生了解學習設計素描的目的與重要性。第二章的“設計素描明暗”教學單元則溫習了傳統的素描繪畫技法與設計素描的基本元素。第三章的“設計素描的結構”教學單元中開始強調減法訓練,注重物體形態的結構與體量。第四章的“設計素描的具象到抽象”教學單元學習運用抽離的表現手法,以點、線、面的形式表現物象,把物象特征符號化。最終在第五章的“設計素描的想象與意向”教學單元中,進行圖形聯想,以保持物象基本特征為基準,根據意象形態的表現法則進行簡化意象訓練。這五章節的教學內容遵循相交、遞進原則,通過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經歷理論學習、寫生與重組、創意設計三個階段,以達到其專業造型能力螺旋式上升的目的。隨著教學的推進,教師授課內容相對減少,指導工作量增加;學生參與實踐程度加深,主動性學習內容增加。課程改革前后實施了兩個學年,在這期間我們不斷調整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完善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授課計劃、教學方法。經過教學實踐不斷的總結完善,對課時和教學內容分配進行了調整。首先是將總課時量64學時調整為96學時;其次將五個教學章節的課時分配進行了細節調整:第一章的4課時不變,第二章20課時改成16課時,第三章22課時改為20課時,第四章24課時改為26課時,第五章26課時改為30課時。課時的分配調整加大了課程教學中“具象到抽象…想象與意象”兩個章節的課時比例和實踐環節,目的是強化素描與設計之間的關系,更好地為之后的專業課程進行銜接。

1.3 教學方法的豐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除了傳承理實一體的教學方法外,還根據學生現有的專業能力,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課程開設前為了使學生明確教學目的,我們聘請行業專家或企業工程師等對學生進行專業認識講座,了解掌握設計素描在設計領域中的重要性。再如理論教學中,教師會通過各種途徑尋找與教學內容配套的經典案例讓學生討論、教師點評,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每個教學單元教師會給學生示范演示,直觀的教給學生如何表現,在學生寫生時間練習中,教師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輔導,在第四章具象到抽象教學以及第五章的想象與意向教學的理論部分講授過程中,不斷引入易于學生接受的案例,激發學生對物象、自然等的無限想象,展開激烈頭腦風暴,拓寬學生的設計思維廣度和深度,通過加減法和相關符號的不斷變化使具象形態抽象化,使抽象符號形象化。學生完成每個教學單元的教學作業后都要進行學生作業互評和教師點評,并把作業拍成照片傳到課程網站供所有學生進行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

2 教學環境的完善

2.1 硬件空間的氛圍營造

過去的畫室除了學生畫架畫板、幾何靜物及幾幅傳統素描、色彩作業外別無它有,建設后的畫室墻壁裝修了展壁,師生作品可以隨時裝裱懸掛,室內購買了裝放靜物和幾何形體的家具和裝放學生作業紙張的工具柜。天棚過梁安裝了膨脹螺絲,懸掛了用于工業產品寫生的自行車,靜物臺上擺放了用于寫生的工業產品發動機,工業水管彎頭等等。教師的蘋果超薄手提電腦更是個性輔導學生的好幫手,大量設計素描范例隨時找出來給學生看。教學環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上一篇:期末教師工作總結下一篇: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