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本科自動化畢業論文范文

2023-03-19

本科自動化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工程應用型本科;教學模式

1 引言

電氣專業是一個應用范圍很廣的工程應用專業,它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除了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外,還要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石河子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適合于工程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雙體系兩結合”教學模式,制訂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開展各項教學工作,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明顯得到提高。

2 構建“厚基礎、寬口徑”的理論教學體系

“雙體系兩結合”的教學模式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舉,兩者相互影響,促進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的結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基礎扎實,知識面較寬,具有學習新知識、運用知識創造和開拓事業的能力,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電氣設計、自動控制、信息處理、生產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此,在專業的理論教學體系構建中,按照“厚基礎、寬口徑”構建知識體系。“厚基礎”包括人文社科、公共、學科基礎三大模塊課程,“寬口徑”體現在專業課打通并設置在學科基礎課中。

1)人文社科、公共、學科基礎由公共基礎、相關知識、專業拓展等系列課程構成,使學生在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相關領域等方面,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多角度的科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

2)學科基礎主要由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氣測量等系列課程構成,使學生獲得電氣工程基本知識,并充分考慮了將來專業口徑的拓寬,為專業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3)專業基礎主要由自動控制原理、電機學、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等專業課、限選課、任選課等組成。教授學生掌握專業系統知識,著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專業課中設置了兩個專業方向課程群——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和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學生可以根據專業方向選擇相應的課程。

5)開設網絡學習課程和綜合教育課程。網絡學習課程借助因特網開設學科前沿類課程,綜合教育類課程則鼓勵學生開展各類學科競賽、科研訓練、科技創作、創業訓練、社會實踐及相關文化素質教育活動。

3 構建推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對于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實驗中心建立了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涵蓋基本性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設計性實驗,滿足不同層次人才培養需要的教學體系。此教學體系分為兩大部分。

3.1 課程實驗環節

這部分實驗為理論課程同步實驗,主要目的是配合課程的學習,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1)驗證性實驗,是與理論教學密切相關、協調配合的實驗教學,由“電路理論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路實驗”“電機學”和“自動控制原理”實驗構成。同時,對于電機學和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既可以采用試驗臺做實驗,也可以采用計算機仿真軟件進行實驗,將計算機仿真技術與理論、實驗有機地結合起來。

2)綜合性實驗。在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將多個實驗綜合,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綜合應用能力。

3)設計性實驗。此類實驗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給出設計目標后,學生自行利用實驗設備設計出滿足設計要求的實驗方案,由電子線路設計、電子線路仿真、應用電子系統開發等設計項目構成,并向校內學生開放,為學生的創新實驗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和條件。

3.2 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

1)技能訓練。

①機械制造實習。第二學期在機電學院實習工廠進行,時間為2周,學生分組進行車、銑、刨、磨、鉗、焊等工種操作,使學生對工廠的情況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初步掌握冷加工方法與操作過程,了解機床設備等。

②電工實訓。第五學期在機電學院電氣工程實驗中心進行,時間為2周,每人必須獨立完成實際操作練習。通過各種工藝的講解和實際操作練習,使學生掌握常用電工工具和工藝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今后從事電氣工程技術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礎。通過電工實訓使學生達到“維修電工中級”職業技能水平。

③EDA實踐。第五學期在機電學院電氣工程實驗室中心完成,時間為2周。通過對電路設計軟件、繪圖軟件的學習,完成電子電路仿真設計、原理圖繪制和印制電路板設計、制作、調試等。

2)專業實驗。第七學期在機電學院電氣工程實驗中心完成,時間為1周,目的是使學生建立電力系統及自動控制系統的整體概念,從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專業綜合實驗分為電力系統綜合實驗和電氣自動化綜合實驗,學生可任選其中一個,實驗完成后,提交實驗報告。

3)課程設計。

①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第五學期在機電學院電氣工程實驗室中心完成,時間為2周,每人一題,完成電子電路的設計、調試、仿真。該環節著重提高學生在電子技術方面的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工程設計方法和實踐的基本技能。完成后提交設計說明書。

②綜合課程設計。第七學期在校內完成,時間為2周,每人一題,目的是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按要求完成設計內容,有實驗條件的完成實驗驗證。該課程設計分為電力系統綜合課程設計和電氣自動化綜合課程設計,前者主要完成發電廠、變電所的初步設計,后者主要完成控制系統的設計、調試。學生可任選一個,完成后提交設計說明書。

4)專業實習。

①認識實習。實習地點為天富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業化工、銀河紡織有限公司、昌吉特變、農副產品加工廠等企業,于第三學期進行,時間為1周,實習方式為現場參觀。通過認識實習激發學生熱愛所學專業和奮發學習的熱情;通過參觀火力發電廠、水電站、變電站,初步認識電力的生產、變換和輸送過程,認識電氣設備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情況,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完成后提交實習報告。

②畢業實習。實習地點為天富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實習基地,于第七學期完成,時間為4周,學生分組進行,采用工程技術人員專題講座與現場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實習,深入了解發電廠生產各個環節以及計算機在發電廠中的應用情況,為畢業設計搜集資料等。完成后提交實習報告。

5)畢業設計。畢業設計于第八學期在校內進行,時間為16周,采用導師制,雙向選擇,每生一題,也可與簽約單位聯合完成實際課題。設計期間要求學生調查研究,收集資料,綜合運用4年所學的知識,完成方案比較、分析、論證,理論研究、設計計算、設計說明書的編寫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這樣,在教學安排上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增加了大型綜合實驗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時間。目前專業集中實踐周由原來的28周增加到32周,占教學總周數的比例達到20%。同時,在理論課程教學中,開設實驗比重增加,專業主干課程實驗課時占總課時達20%,實踐環節課時比例大大提高,課內實驗課時達210課時,實驗開出率達到100%。

4 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改善教學效果

4.1 實行實驗室全天開放

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學科基礎課程實驗實行全開放實驗教學方式,如電路實驗、電子技術實驗、微機原理實驗、單片機原理實驗和電力電子技術實驗;實行全開放實驗室,學生在完成全部必做實驗項目、選做實驗項目后,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自擬實驗項目,自主安排實驗時間,自主進行實驗操作,完成相應實驗。通過實施“全開放”實驗教學方式,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4.2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有計劃引導學生參加各種有益學生身心健康、擴展知識面、開拓視野、培養能力的活動,開展自主實驗、自主設計、自主實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性實踐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以擴大視野、啟發科學思維,創造條件把學生引導到各種科學研究活動中去,他們可以參加大學生創新設計與制造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等,參加教師的科學研究工作。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工程設計思想、敢于創新的精神、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5 結束語

本文圍繞工程應用型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石河子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發展情況和專業特色,介紹構建“雙體系兩結合”教學模式的探索思路與實施過程。按照“雙體系兩結合”的教學模式制訂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構建“厚基礎、寬口徑”的理論教學體系與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突出工程素質培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改善教學效果,開展各項教學工作,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明顯提升,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

參考文獻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規范(討論稿)[C]//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議論文集.2005:21.

[2]薛東江.關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定位的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電氣工程專輯,2004(26):28.

[3]趙巧娥,蘇小林.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33):152-153.

[4]李正斌,范秋鳳.新增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2(9):83-84.

[5]楊澤斌,李天博,朱熀秋,等.多途徑提高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質量[J].大學教育,2012(7):108-114.

本科自動化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2、節能理念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的實踐應用探究

3、“中高職銜接”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PLC課程研究

4、節能理念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的實踐應用探究

5、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6、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的節能設計理念研究

7、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

8、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淺析

9、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技術研究

10、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中高職人才銜接與培養的研究

11、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在電梯制造中的應用

12、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在電梯制造中的應用

13、節能設計理念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的應用

14、開放教育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學生畢業綜合實踐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運用的研究

15、試論如何利用實訓教學法提高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16、產教融合背景下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CAM課程教學實施

17、淺談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前沿技術

18、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研究

19、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節能設計理念的應用

20、試述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應用

21、節能設計理念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的應用分析

22、基于節能設計理念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的應用探討

23、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應用分析

24、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5、雙創背景下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的改革探索

26、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在電梯制造中的應用分析

27、淺議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28、集團化辦學模式下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29、機械制造與自動化設計中的節能設計理念分析

30、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精品課程群的建設和創新

31、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應用的研究

32、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技術應用的探討

33、節能理念在農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的作用

34、探析節能設計理念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的應用

35、淺析節能設計理念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的有效應用

36、現代學徒制的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融合

37、中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創新

38、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的節能設計理念及應用分析

39、基于節能設計理念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的應用方法分析

40、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院校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探討

41、試論節能設計理念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的應用

42、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節能設計理念的應用探求

43、贊比亞職業教育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課程建設

44、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技術的研究

45、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節能設計理念的應用研究

46、產教融合背景下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47、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在電梯制造中的運用

48、淺析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技術

49、淺析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應用見解

本科自動化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培養高職與本科應用技能型人才, 是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與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 高職就業技能優勢與本科工程理論結合, 給現代高端人才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如何實現高職與本科這兩個不同層次教育的內涵銜接, 成了高職與本科聯合培養遇到的重點問題和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在這種環境下, 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師針對《模塊化自動生產線實訓》課程的改革模式進行了一系列分析與研究。

二、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 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1]。首先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目標, 設計項目任務書, 明確項目的目標、要求;然后要求學生以自由組合的形式每3-4人一個小組, 將任務清單, 實施步驟等下發給每個小組, 要求小組成員通過討論、互聯網、圖書館等多種途徑搜索完成項目任務所涉及到的難點, 并完成項目實施計劃的制訂。教師在此主要起到指引及解惑的作用。在實訓過程中, 小組成員根據制訂的計劃, 進行項目實施, 并最終進行成果展示。一般流程為信息收集——完成任務設計——項目實施——成果展示——評價與考核—總結, 同時以小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 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具有重大的意義[2]。

三、教學項目設計

此課程的最大特點就是綜合應用性較強, 綜合應用了氣動技術、傳感器技術、變頻器、電機與拖動、PLC技術、工業通訊等多項技術, 以YL335B實訓設備為教學載體, 該實訓設備模擬工業中常見的零件供料、加工、裝配、分揀、輸送的全過程[3]。此設備上共設計了5個工作站, 每個工作站具有單站運行和整體控制的特點, 故只要改變工作原點, 該實訓設備就可以得到多個整體控制教學項目, 組合方式非常靈活。筆者采用了項目教學法, 按照自動化生產線實訓系統的工作過程, 筆者只列舉其中4個整體控制教學項目。學生先進行5個工作站單站的學習。教師從最簡單的供料站開始, 先進行動作演示, 然后講解傳感器、氣動控制回路等內容, 讓學生掌握供料站的功能和結構。然后到加工、裝配、分揀、輸送各站, 每一站比前一站均多了新的知識點。最終通過自由選擇其中一個整體控制項目, 掌握聯網及整機調試功能, 從而實現掌握該項目所有知識點。整體控制教學項目具體內容如表1。

四、項目教學實施

在此以整體控制教學項目一為例, 簡單介紹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1) 學生自由組合每3人為一組, 每組設一名組長, 組長負責領取項目任務書及項目工作清單。

(2) 教師詳細講解各工作站任務要求并展示各個工作站工作過程, 務必使每位同學對每一個工作站的工作過程都了解。

(3) 小組討論。將5個工作站安裝與調試知識內容分成基本任務和重點任務?;救蝿瞻?傳感器的選擇、工作原理、結構及應用;氣動控制回路設計及安裝;電氣控制回路設計及連接;重點任務包括:變頻器的工作原理及典型控制方案參數設置;伺服驅動器的工作原理及典型控制方案參數設置;觸摸屏界面設計;整機通信設置及調試?;救蝿账谐蓡T都要完成, 重點任務由小組成員根據能力自主分配, 每個成員完成一到二個任務, 并成立“專家組”討論, 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與其他成員分享, 最終使每位成員都能掌握基本任務和重點任務的知識要點。教師采取巡查的方式, 根據學生所掌握的內容, 進行講解必要的知識點, 可有限的參與討論。

(4) 經過小組討論后, 由組長負責組織成員一起制定整體控制項目的安裝與調試實施計劃及具體分工。

(5) 每個小組按照已經制定好的實施計劃, 做好實施工作準備, 然后實施項目, 其中包括5個工作站的傳感器識別及安裝、調試、電氣和氣動控制回路安裝、變頻器安裝與使用、人機界面調試、聯網通訊調試等。教師采取巡查的方式, 幫助有需要的小組解決困難問題。

(6) 項目考核及成果展示。各項目小組將項目調試最終結果錄制成視頻, 并利用辦公軟件將項目成果進行匯報交流與展示, 教師對展示小組根據項目考核表內容進行考核和點評, 實現多元化考核機制。

(7) 項目總結。教師對項目知識要點、技能實踐及小組共同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小組成員撰寫項目報告, 總結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并提出改進或解決方案。

五、評價與考核

考核是有效檢驗學生課程學習效果的手段, 是必不可缺的。其它還包括職業素質與安全意識、平時成績、成果展示及考核、自我評價及他評、總結報告。通過項目考核, 提升職業能力。

六、結語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發現, 在《模塊化自動生產線實訓》中利用項目教學法,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比較高, 基本能主導項目的完成。由于該課程第一次在聯合培養試點班實施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比如教學項目設計難度偏大和學生動手能力估算過高等一些問題。但總體來說, 學生的方法能力,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得到了提高, 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摘要:為促進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廣西科技大學聯合培養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 解決課程的有效銜接問題, 模塊化自動生產線實訓課程以YL335B自動生產線實訓考核裝備為載體, 將理論和技能融入到工作過程中, 用項目教學法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過程。對該課程的教學設計及教學手段和課程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 以培養電氣自動化領域高端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探索與實踐,自動生產線,項目化教學

參考文獻

[1] 董瑞紅.《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信息, 2013 (4) :23-24.

[2] 孫福才.項目教學法在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實訓課程中的應用[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 (5) :99-101.

[3] 梁亮.高職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項目化教學實施方案的研究[J].考試周刊, 2017 (3) :183.

[4] 李愛民.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的教學體會與思考[J].職業, 2014 (29) :91-92.

[5] 趙麗萍.高職和本科院校應用技能型人才聯合培養策略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5 (28) :123-125.

本科自動化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本科生;人才培養;本科畢業生;質量監控

[基金項目] 2020年度中山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生命科學學院在校本科生質量跟蹤與畢業后質量跟蹤分析”(33000-31911130)

[作者簡介] 何素敏(1968—),女,廣東平遠人,碩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高教管理研究;項 輝(1966—),男,湖南石門人,博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腦疾病的分子機制與藥物開發研究;崔 雋(1982—),男,江蘇南京人,博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免疫學和細胞生物學研究。

一、本科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本科生缺乏系統性的數據化動態質量監控跟蹤體系

實行大類招生,幫助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學習及之后的深造或就業,建立畢業生質量跟蹤體系,培養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目的。學生產出與社會需求脫節是教育的一大弊病。為有效改進這種狀況,教育部實行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高等學校質量監測認證專業體系認證管理。

為打破缺乏系統性的數據化操作管理平臺的僵局,生命科學學院進行了動態質量監控,探索并構建了與生物專業相關的監控評估本科生教育教學質量的創新運行體系,按照學校—教育部門引導—畢業生評價—用人單位為一體的運行體系,以校內成績、畢業生學生問卷與單位實踐考核相結合的跟蹤調查制度,形成校內外有機結合的有效評價體系。采集相關信息,反饋和持續改進,多維度、多視角監測評價專業教學質量狀況。

(二)對畢業生跟蹤質量監控沒有針對性的管理辦法

一直以來,對畢業生跟蹤是學校的一項弱項。專業質量國家標準的建立可以促進高校切實提高本科教學質量,達到以評促教的作用。為此,建立一個常態的學生學習成效數據分析系統,除了內部評價外,還要進行外部評價,在規范管理的同時,對畢業生、用人單位及校友進行問卷調查,從而分析原因,進一步干預和改進教學相當關鍵。對生命科學學院在校本科生進行質量跟蹤與畢業后質量跟蹤分析,即對學生入學成績及畢業成績對比、學位率及深造率、去向及成就等做一些調查分析,也為日后的招生宣傳作一些數據調查,打破針對一些“生物就業難”的傳統謠言。

二、基于在校本科生質量跟蹤與畢業后質量跟蹤分析體系構建及其問卷具體內容和結果

對學生從入學—在校成績—學位資格評定—深造率進行分析,從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問卷調查入手,對教學全過程動態監控、分析,同時評價教學質量,使人才培養質量達到社會、用人單位、學生、家長和學校滿意。

(一)對在校本科生進行質量跟蹤

據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2019中國大學評價》我國大學新生質量與畢業生質量對照排行榜,我校的入學質量等級是A++,而畢業質量是A+。我院的入學成績在全校排名屬中等。說明學生畢業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改進[1]。

1.對近幾屆的學生入學成績進行分析,并與畢業時的成績作對比,對差別比較大的學生進行了解分析,同時對一些沒有獲得學位的學生進行原因分析,加強管理。2012—2016級高考第一志愿率為62.5%,2016—2020級高考第一志愿率為64%。近幾年,經過努力,2018—2019級平均第一志愿率為72%。我院學生廣東省錄取排位平均在3000~4000多之間,平均分數為623,在全校占平均水平。2015級4年成績各專業必修課平均績點為3.35(83.5分),成績優良。2012—2015級(2016—2019屆)學生共882人,其中畢業人數共857人,獲學士學位856人,畢業當年未畢業學生共25人,占總人數的2.8%。這些沒有畢業的學生大部分是大學期間生病或沉迷網絡,對自己要求太高造成抑郁或放松學習。但有的確實是基礎比較差,如特殊地區學生或部分港澳臺學生和留學生。

2.對一流專業建設點的評價體系學生畢業要求標準對比學習成效分析,把近幾年的深造率和就業去向數據進行分析。生物技術專業境內深造占專業畢業生就業深造人數的54%,境外深造占專業畢業生就業深造人數的25%;生態學專業境內深造占專業畢業生就業深造人數的50%,境外深造占專業畢業生就業深造人數的17%;生物科學專業境內深造占專業畢業生就業深造人數的52%,境外深造占專業畢業生就業深造人數的25%;學生畢業第一年統計,各專業深造約占專業畢業生人數的七成。深造率與其他專業相對較高,說明研究型大學的學生以繼續深造為主,為培養高質量人才輸送了生力軍。

(二)對畢業生進行質量跟蹤

分析學生的培養質量,還要對畢業生及用人單位進行調查,據2018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TOP200中,理工類專業薪酬水平高,生物科學專業排第5。而我院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專業是國家級名牌專業,這些說明了我院的“全人培養、專業有成”的理念比較符合社會人才的需要。當然,要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大學,跟清華、北大學生對比還是差別較大,因此,為找出差距,我們擬將重新設計問卷,對畢業學生進行大力調查分析,進一步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

為了加強專業建設,掌握畢業生走向社會的基本情況,同時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學工部和校友會合作,共同對近幾屆畢業生做跟蹤調查,調查形式以問卷和座談會為主,輔之以非正式的交談。

(三)用人單位問卷

擬對畢業生的職業素質、業務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專業水平、創新能力、合作與協調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和科研能力等進行調查。我院共回收20個用人單位的問卷(因本科生就業的不多,有些學生就業單位相同)。用人單位對我院本科畢業學生整體質量水平較滿意,對我院本科畢業生的學習能力、合作能力、身體素質和職業道德等都相對滿意。

(四)畢業生或校友問卷

擬對教師的教書育人、學生的專業水平應用能力、綜合素質和專業師資隊伍素質、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是否合理、教學管理方面等進行調查。

1.問卷學生畢業年份,以2020年2016級畢業生為例。本科專業參與本次問卷填寫的本科畢業生中,有效填寫人次為167人,其中本科專業為生物技術的人最多,共計63人,占37.72%;生物科學41人,占24.55%;生態學26人,占15.57%;基地班29人,占17.37%;逸仙班、同時加入基地班和逸仙班的各4人。在167份有效問卷中,有128人選擇繼續深造,占76.65%,其余39人參加工作。

2.在參加工作的人群中,27人在北上廣深工作,占69.23%;10人在國內除上述外其他地區工作,占25.64%,剩余2人在國外工作。

3.在參加工作的人群中,只有6人的任職崗位與所學專業高度相關,占15.38%;15人認為任職崗位與所學專業一般相關,占38.46%;18人認為自己的任職崗位與所學專業不相關,占46.1%。說明本科畢業生主要是培養綜合素質,以“大類培養、全人教育、專業有成”為目標的人才計劃是對的,培養學生厚基礎、重通識教育的策略符合社會要求。學生能成功找到相關心儀的工作并得到單位的認可,說明學院培養了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

4.在大學四年學校對提高、拓展個人素質能力培養方面,被調查人員對專業知識、動手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適應能力、職業道德、團隊協作、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培養感到較為滿意,滿意度均超過了50%,滿意度最低的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占52%,需著重改進。

5.在學院設置的本科專業理論課程中,超過50%的人認為生物化學Ⅰ、生物統計學對于其工作或深造過程中最為實用,認同率較高的依次還有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但在這些選項中,應將必修課與選修課作出區分,由于選修課的選修對象不同,選課人數較少,可能導致存在一定誤差。

在學院設置的本科專業實驗課程中,50%的人認為生物學野外實習在其工作或深造過程中最為實用,認同率較高的依次還有細胞生物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Ⅰ、生物技術綜合實驗等,均在40%~50%之間。

在填寫的本科階段印象最深的專業課程的問卷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細胞生物學,次之是生物化學。

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管理辦法

1.學院將高度重視立德樹人,緊緊圍繞學校“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人才培養目標,營造“學在中大、追求卓越”的優良校風學風。學院以專業為載體,發掘專業特點和優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生物安全”等與生命科學學科有關的論述,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與發展。學院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在課程教學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完善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管理,形成教學理念,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傳遞給學生。

2.建立制度化、標準化和信息化管理體系,努力踐行“管理育人、服務育人、過程育人”理念。學院制定25個管理辦法,對教學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協調教學體系運作,進行動態改進;加強教學改革,學院獲得野外實習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3.對學生培養質量和入學成績對照發現學生入學成績并不一定跟畢業成績成正比。大學四年學習的過程跟學生的興趣、接收能力和努力程度相關。學校方面影響培養學生質量的幾大因素:學校管理、學科和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監控[2]。學院進一步完善教學保障機制、建設教研室和加強督導團隊監控,提升質量監控管理,對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提高師資水平、注重日常管理,合理改革本科教學培養方案目標和教學大綱,打造良好育人環境。盡管如此,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習氛圍還待加強,建議組織一些學習打卡活動和安排更多的與考研相關的教學活動。

4.用科學思維謀劃,重新構建人才培養側重點。對問卷信息進行跟蹤和分析,重視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反映的情況,既肯定成果,也直面問題,對教學問題進行調整和加強改革措施。問卷調查顯示,畢業生滿意度最低的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占52%,需著重改進。從社會需求角度層面,需要創新創業型人才[3],國家教學質量標準加了實踐教學學分的比重,意在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創新創業能力,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學院依托學科優化課程體系設計,以“平臺”加“模塊”的方式建設課程,根據學科特色、優化各類課程比重結構(實踐課程比例30%)、構建“廣學精研、知行并重”的課程體系,綜合“大類培養”和“專業特色臉譜化”的優勢,夯實基礎、凸顯專業特色。學院“教學—實踐—科研—競賽”四位一體的生物學創新人才培養探索得到了學校的認可。2020年度,學院共有23項本科生訓練項目獲得立項(國家級10項、省級3項、校級10項),共獲得各類競賽獎項9項,國際級2項,國家級6項,省級1項。其次,大部分學生能認真完成學業并進一步深造,但個別學生還是沒有按時畢業。學院加強了教風、學風建設,建立學業預警制度,班主任制度和“一對一”導師制度,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采用校、院、教務、學工共同聯合機制,定期督導學生,及時反饋信息。

5.畢業生質量跟蹤的常態化、立體化。除了分析學生在校成績外,對入口和產出的學生質量進行對比。對照學生畢業標準,對學生非認知能力進行問卷調查,對專業認同、學習投入和自我效能進行分析,這些對學生專業成績有一定的影響,對創新能力發展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時對調查結果進行思考,從而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做到以評促建,以建促改。

設計調查問卷表,對教學質量進行合理的評估。根據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反饋情況,學院擬進一步加強系和教研室課程管理,討論課程設置、課程思政、教材、一流課程、教學成果、教改項目等方面的事宜,對課程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教師備課、師資及課程管理等問題進行調整和安排。

6.學院擬進一步完善跨學科綜合性人才培養機制,拔尖班和強基班優先做試驗。同時需加強心理健康通識教育,加強學風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完善和加強心理狀態評估和職業規劃、生涯規劃指導。目前學院對學生的就業指導不足,可多設置一些實習、就業的輔助渠道。

7.加強與畢業生和校友的聯系,通過畢業生多渠道收集和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加強與社會、企業等用人單位的聯系與合作,努力創造條件,通過進行產學研合作等活動,拓寬辦學渠道,改善辦學條件,同時進一步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形成良性循環,使學院有更大的發展。

結語

本課題摸索構建了一套值得推廣的高校本科專業學生質量跟蹤體系,以及對學生全程管理的創新管理模式。學生質量跟蹤體系要以學生為中心,運用系統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加強校內外教學監管,重建教學創新機制,改革專業建設和課堂教學,采用信息化手段,推動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為培養高質量學生不斷努力。

擬進一步完善本科生質量監督評估的創新模式。強化質量意識,注重過程管理,健全動態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建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與課程體系監控評價標準,以系統化建設為手段,標準化建設為基礎,制度化建設為保障,采用數據收集和訪談方式進行各部門聯合管理,形成校內外常態溝通聯系機制,構建常態化、數據化、規?;土Ⅲw化的質量監督機制,以達到對本科教學質量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星臣,戴勝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雙一流”建設[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596.

[2]黃和飛,王斌,段利華.高校本科教學質量內部保障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9(10):55-58.

[3]范國敏,魏穎,劉琛.基于國家標準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46):25-27.

Quality Tracking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Graduates

— Take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E Su-min, XIANG Hui, CUI Ju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China)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talent training; college graduates; quality monitoring

本科自動化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課堂提問是一個必要環節,具體如何提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針對這個問題分析探討了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提問的意義,以及語文課堂提問應把握的要點。

關鍵詞:語文課堂 提問 要點

1 引言

問題產生思維,疑問是人進行深度思維的開始。2000多年前的亞里士多德就曾經說過“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從提問中可以找出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所學知識之間的差距,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從而使學生的情緒處于最佳狀態,有利于養成學生積極思維的習慣。因而對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技巧進行分析和探討是非常必要的。

2 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提問的意義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幾乎要求學生的答案一致甚至給出答案要學生進行背誦,問題越少的學生學習越好。然而新課程卻要求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下適當的問題,培養學生養成問題思維的習慣。某種程度上新課程基本上是以“問題為中心”,因而要求教師設置真實、合理,具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解決來提高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首先要解決學生在課堂上不敢開口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敢于發言、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教師通過特定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意識到他們可以與老師互動,甚至可以對老師進行提問,從而在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

3 語文課堂提問應把握的要點分析

3.1 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首先,教師要把握文章的重點。因為文章的重點不僅僅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往往也是學生需要訓練的重點,教師要在把握重點的基礎上對重點進行問題設置,巧妙地處理教材。例如,教師在講授《倔強的小紅軍》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對文章的重點“倔強”一詞進行問題設計,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談談小紅軍的倔強體現在哪里?小紅軍倔強的理由是什么?讓學生談談平時生活中的同學倔強與小紅軍的倔強有哪些區別?

其次,把握好文章的過渡點。文章中的過渡點一般都是對文章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點,對于這些地方教師可以合理設置問題。例如《趙州橋》一文中有一句過渡句“趙州橋不僅堅固而且美麗”,可以讓學生體會這一句話的作用,并且讓學生試著應用過渡點來進行造句,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再次,把握文章的點睛點。文章的點睛點也是文章的重心,往往具有統帥全文的藝術作用,不僅可以使文章的外部結構貫通,還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確。因此,教師在此處設置問題可以提高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程度。

3.2 教師的提問要具有創新性

人類的思維開始于問題,學生的思維活動也是從諸多問題中展開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要善于提出各種新奇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著應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只有當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中的樂趣和探究性,才會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出一定的創新能力。對此,教師要在平時的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應該成為教育的開始,并且要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創新教育不僅是一種超越式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師在課堂中要注意對問題的把握和提問,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思維能力。

3.3 問題設計要具有層次性

雖然課堂提問要求問題具有一定的新穎性,但是問題的設計還應該把握好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設計問題時最好要先易后難、先淺后深,如果教師提問的問題時常特別簡單,那么學生就會懶于回答老師的提問;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經常過于難那么學生就會認為自己永遠回答不上來,最后回答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挫傷。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根據教學重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問題進行設置,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4 課堂提問要體現一定的開放性

傳統的課堂上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關注答案的正確性和標準性,學生無論在課堂學習還是在課后學習中都會認為自己的答案如果與正確答案一樣就是學習成功,這造成了學生的思維缺乏開放性。教師在課堂對于自己提問的問題可以不設置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由發言,最后讓學生自己總結這些同學的回答中哪些是比較合理的、哪些是可以刪除或者合并的,從而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會提高,有利于學生問題思維的培養。例如在學習《給永遠比拿快樂中》,讓學生自己總結給為什么比拿快樂?學習了這篇課文自己的感想時,以及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應該如何做?

4 結語

問題思維是引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在語文教學設置科學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思維。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應該把握好重點難點、問題的創新性、問題的層次性和開放性,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到參與到課堂提問中來。

參考文獻:

[1]靖曉玉.淺析小學語文提問意識的培養策略[J].快樂閱讀(上旬刊),2013,(4).

[2]薛蘭蘭.小學語文提問技巧之我見[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2,(7).

[3]王娟.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要把握好“度”[J].小學時代:教師,2012,(4).

[4]黃月珠.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提問行為改進策略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4).

作者簡介:劉雅麗(1976-),女,內蒙古包頭人,中央電大本科畢業,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內蒙古包頭市五十二中,內蒙古包頭 014000

上一篇:工程機械專業論文下一篇:土木工程系畢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