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陶藝教學論文范文

2024-03-15

陶藝教學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興趣;輕技法重創作;合作學習;成功感

陶藝這門古老的藝術在現代美術教學中已初步顯示出了她的魅力,學生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鍛煉。那么陶藝教學有什么好處呢?怎樣進行陶藝教學呢?

一、讓學生了解傳統的制陶工藝和悠久的陶藝文化

中國的陶藝曾經長期影響著世界陶藝的發展,但近代卻落伍了,特別是陶藝教育。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的前階段,講述了陶器的一些歷史,并且讓學生們欣賞了大量精美的圖片和陶器實物,了解了陶器的整個生產過程、品種。這樣使兒童更有好奇心和制作的欲望,兒童們渴望用雙手去制作自己喜歡的陶藝作品,去表現心中的世界。

二、用創新觀念來引導陶藝教學

我們必須要把創新思維融入到陶藝教學之中去,使其充滿活力。我先引導學生進行泥塑,開始學生們都有極大的新鮮感,因為孩子們有愛玩泥巴的天性,大家開始隨心所欲地捏一些造型奇特的人物、獸,但是在造型、方法、內容上顯得很單調。學生和老師都要具有創新精神,特別是老師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我認為開展陶藝課是最得夠體現兒童的創新精神的。陶藝課材料簡單是與泥巴打交道,大家的興趣濃可以無拘無束地進行豐富的想象,眼睛看,腦子轉,心里想,手上做,觀察能力逐漸敏銳,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創造能力得到發揮,欣賞能力得到提高,如此效果,則是其他一些課程難以比擬的。

三、怎樣進行陶藝教學,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提高學生的素質

1.首先是陶藝成形方式和裝飾手法

中國的陶瓷藝術歷史悠久,各種作品形式,種類層出不窮,品種繁多。那些陶器優美的形態,活潑奔放的紋飾,無不凝聚著先民的智慧和汗水。這些作品使用了許多不同的成型方式,我在本學期的教學中主要使用了泥條成形、泥板成形和拉坯成形三種方式教學。泥條、泥板成形比較方便成形快,變化的形式比較多樣,更活性強。通過實踐學生們接受得比較快,而且很感興趣,能夠做出自己想做的形象。拉坯成形的難度比較大,只能夠做一些圓形的物體,這種方法在初期教學主要是嘗試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

在陶藝成形的方式上我進行了泥條和泥板的整合,并且結合了挖、刻、劃、拉等裝飾手法,大大地拓展了陶藝的表現力度。學生們通過這些方法能夠做出一些自己喜愛的作品。

并且還結合兒童的特點待泥坯干了后涂上一些顏色進行裝飾。在陶藝課上大家的興趣特別濃厚,雖然說作品不是很精美,但是感到自己也能做一件陶藝作品也十分興奮,我還要求同學們通過互相評價,展示,介紹來得到進一步提高。

另外,還指導學生們創新用其它方法來裝飾自己的作品,使其更優美、精致。

2.在陶藝制作的內容上創新,具有兒童特色

在陶藝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其表現的內容十分廣泛,從中無不體現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向往,在今天,陶藝教學如何在繼承古代陶器優點的基礎上,創造出能充分體現兒童個性的陶藝作品值得我們思考。處于小學時期的兒童,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喜歡用手盡情地做自己想做的東西,用心去表現自己的夢想。根據這一年齡段兒童的特點,我們應選取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來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

我在陶藝教學中曾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什么東西最感興趣,大部分學生都提到了小動物,卡通形象,動畫片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回答卻啟發了我。在陶藝教學中能否可以融入兒童喜歡的卡通動物、人物呢?經過我的實踐,卡通形象是兒童最喜歡的一種表現內容。它簡煉、夸張、擬人的造型比其他藝術形式更易理解。關鍵就在于把以往的平面繪畫通過泥巴塑造成立體的陶藝作品,使其更加生動,進一步培養兒童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在陶藝教學中我還遇到一些難題,有時學生們總隨心所欲地制作。我利用自己學習到的陶藝知識,對兒童進行最初階段的啟發,引導學生聯想并開拓其想象的空間。開始,我示范制作了一些卡通形象,如:小烏龜、兔巴哥、皮卡丘等。來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了解制作方法。我還事先準備一些圖片資料給他們欣賞、臨摹,在臨摹過程中還講解了身體比例和基本結構的觀察方法。讓他們在不同的陶藝成形中發現美的造型,使學生們在自己制作過程中逐步深化對陶藝的認識、理解、潛移默化地掌握陶藝的技能,并在大腦中產生深刻的印象。并讓陶藝通過卡通這種形式使兒童對陶藝產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覺得“玩泥巴”是一種有趣的游戲。

每個人的興趣、習慣、個性都不同。讓學生們在經歷了一段示范臨摹之后,兒童掌握了一定技能、技巧。我在下個階段兒童運用創作活動中,鼓勵學生嘗試自己創作卡通形象,充分體現自己的個性,從而創造出有情感,新穎獨特的陶藝作品。

3.陶藝教學方法要不斷變化,具有新穎性

(1)利用本土資源,指導學生們收集一些有關陶藝方面的資料,拓展他們的知識面。組織了部分學生去參觀了陶器廠,了解陶器的生產流程,為學生們介紹陶藝知識。請陶器民間藝人對學生們進行指導,欣賞優秀的陶器實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不知不覺地受到熏陶,在健康娛樂的活動中受到激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使整個陶藝教學活動寓教于樂,學生在活動中求知,求美,求樂。

(2)在教學中要組織開展討論活動,可以把學生中對陶藝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交給大家討論。我發現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提出了大量問題,例如“什么是陶藝?”“怎樣用泥來制作?”“泥坯又如何變成精美的陶藝品?”“如何裝飾自己的作品?”等等。發動學生敞開思維,集思廣益,在平等討論中自我解決問題。并且把學生們搜集到的陶藝方面的資料如“歷史背景,藝術流派,陶藝的材質,工具設備,工藝過程等內容在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教師做適當小結。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學生,拓展思維。

(3)我們還要走出校門,讓學生們在實踐中發展。關鍵在于把自己的作品通過多種形式展示出去。學生們看見自己燒制出來的作品都顯得異常興奮。我組織了學生搞一些小型的展覽;陶藝精品義賣;參加各級比賽等。使他們的學習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增強了學生們進一步學習的信心,還體驗了生活的滋味。

總之,陶藝教學也是美術教育的一種形式,通過陶藝教學來鍛煉學生手、心、腦的結合;把學生們從繁重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優勢。經過我本學期以來的實踐,我認為適當的陶藝教學還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形式。在我們的地方資源中展開陶藝教學也是很有益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一地方特色。本文只是我的一些淺薄的看法,我希望陶藝教學能真正融入到美術教學中,使其擁有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小學美術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J].安麗艷.西部素質教育.2015(18)

[2]做陶藝到底做什么[J].廖建明.陶瓷科學與藝術.2015(11)

[3]用啤酒調制化妝土裝飾陶藝器皿的嘗試[J].王新會.陶瓷科學與藝術.2016(01)

[4]談小學美術課的生活化教學[J].張艷紅.中國校外教育.2016(02)

[5]民間美術在農村基礎美術教育中的應用和作用[J].胡麗婷,羅堅.藝術教育.2010(10)

[6]現代陶瓷藝術[M].安徽美術出版社.夏德武編著.2002

[7]陶藝教室[M].湖南文藝出版社,王奇.張溫帙著.2001

[8]美術文獻[M].湖北美術出版社.《美術文獻》編輯部[編].1997

陶藝教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陶藝是一種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完美結合的藝術形式,它遠離實用型的功利性標準,符合審美的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特征。中學美術課程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部分,肩負著培養學生審美品位的職能。陶藝能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開發創造性思維。擬將分析陶藝課程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作用,并進一步提出開展陶藝課程的具體方式和應注意的方面。

關鍵詞:中學美術;陶藝;探索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對人才的要求。素質教育提倡人的全面發展,智育、美育、德育不可偏廢其一。美術作為中學美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其地位不言自明。美術的技能型特點將許多沒有經過專門繪畫訓練的學生排除在外,很難引起廣大學生的興趣。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成為美術課程所應特別注意的。開設陶藝課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融入更多具有活力的陶藝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一、陶藝課程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

透過陶藝品可以表現個人的性格、情感、審美等多種心理特征,它外化了象征、隱喻、聯想等多種藝術手法,融合了繪畫、雕塑、藝術設計等美術門類,是一種典型的綜合性藝術。本文認為,將陶藝融入中學美術教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具體的優勢有:

1.激發學習興趣

美術徘徊在應試教育主流之外,而且由于美術的技巧性較

強,許多學生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因此對美術的興趣不高。但陶藝制作中的泥巴類似學生小時候玩的橡皮泥,操作簡便易行,能迅速激起學生的動手欲望,激發了學習興趣。有了興趣之后,接下來的教學過程就能順利進行。

2.培養動手能力

陶藝制作是一項需要學生親手操作的過程,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會學到許多操作上的實用技能,僅靠理論上、書面上的知識無法完成。一件陶藝品的完成要求制作者有良好的耐心,心靈手巧。其中許多工序無法量化表示,學生必須自己親手做過之后才能有所領悟。在此過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開發創造性思維

由于陶藝制作過程并沒有統一的模板,教師布置任務時盡管會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標,但在具體操作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隨意發揮。即使是教師給學生一件樣品,但在制作過程中學生會發現理想目標與實際操作中的差距,結果仍會按照自己的認識造型,塑造出千奇百怪又獨具創造性的作品。

二、開展陶藝課程應注意的問題

在明確開展陶藝課程的優勢之后,我們最為關注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將陶藝課程融入中學美術教學。

1.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上文中提到陶藝制作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之所以如此強調是因為在具體教學中有些教師會以模板式的統一標準要求、衡量學生的創作,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不利于教育目的的達成。因此,陶藝課程不僅要教學生如何制作陶藝品,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怎樣進行創作。技術只是手段,思維的創造力才是最終目的。

2.硬件設備的優化

陶藝課程的開設伴隨而來的問題有學校陶藝設備的不完善,教師陶藝水平的專業性不強等問題。為此,一些學校專門前往景德鎮參觀學習。在硬件設備上雖然不能要求達到專業陶藝制作的水平,但是一些普遍使用的設備應該具有。這樣就能使陶藝教學不是一種空口號。此外,教師的水平也極大影響了陶藝教學的質量,因此,需要教師具備一些專業化的知識與技術,這樣才能保證陶藝課程的水平,不至于成為一種混亂的玩泥巴課。

三、陶藝課程的發展前景

陶藝課程是一門極具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課程,它符合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開發學生的獨特思維,因此,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在中學美術課中廣泛推廣。本文認為,陶藝課程發展前景廣闊。由于陶藝是一門專業技術性較強的藝術,融入中學美術教學中雖然有強大的優勢,但在具體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任務,從而使陶藝課程成為一門有系統性的學科而單獨發展。綜合美國陶藝教學特點,我們需要進一步改革發展陶藝課程,充分發揮陶藝課程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張揚一種“藝術化生活”的理念,切實達到美育教育的要求。

美術課程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但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普及,陶藝教學以其獨特的優勢開始受到關注,我們相信,陶藝課程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關鍵是教師如何更好地將其融入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使審美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樊麗娜.中學美術教學中開展陶藝課程的探索與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

[2]郭要杰.民間美術教育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創新性[J].經濟研究導刊,2011(03).

編輯 張珍珍

陶藝教學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現代陶藝;傳統陶藝;形體變化

0 引言

現代陶藝形體結構的多樣性使陶藝家能夠更自由地表達空間的豐富性。對作品形體的一種認識與理解便在這種多元結構和語境下不斷發展起來。傳統陶藝形體的造型主要是以同心圓的方式展現的,為了實用的目的,盡可能地使它的使用空間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而現代陶藝則基本上拋棄了實用功能,更強調形體空間的視覺張力以表現現代陶藝獨特的藝術魅力。

1 從對稱形態向非對稱形態的轉換

在造型藝術中,對稱的形態是指在三維立體造型形態中,視覺所看到的以中心點為分割線,形體的兩面是相等的,形態變化也是一致的,這種對稱的形態變化在傳統藝術造型中比較常見。傳統陶藝造型的對稱性,是以器形的中心點為圓心,或中軸線為中心,通過拉坯手工成型來構建絕對或相對對稱的形體,該形體兩邊的視覺張力是均衡的,形體變化不大,內空間的中空大多是為了滿足燒成或實用的功能,外空間所圍合成的胎壁所形成的形體變化基本上是向兩邊對稱的。這些對稱形態的形成一般都是靠轆轤車或拉坯機的勻速轉動,在向心力的作用下,靠手的力量使形體趨向同心圓形態。

現代陶藝多元化的發展打破了這種單一對稱的傳統造型模式,更傾向于追求形體的不對稱性。這種造型形態在視覺上所形成的變化方向、形體大小不是一致的,但從體量和視覺上看是均衡的。形體在形式上變化更為豐富,更為自由,外輪廓或凹或凸所形成的不一致的形態變化更彰顯著陶藝家個性情感發揮的自由度和對美的理解與設計。例如,陶藝家露西·達克沃斯的作品,形體變化是由幾個基本的幾何形體在對稱關系下,利用某個細小的局部采用方向的轉變、體量的大小來打破形體上的絕對對稱,在形式上尋求變化,在視覺上尋找平衡,在整體的對稱中尋求局部的不對稱。

色彩也是從視覺上構成不對稱的一個重要因素。色彩有輕重感、冷暖感,帶給人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在形體上使用色彩對形體造成視覺落差,可以打破形體在形式、體量上的對稱穩定感。例如,臺灣陶藝家王修功的作品,形體是一個圓盤,造型上是中心對稱的形體關系。而作者利用釉色的輕重感來打破形體造型上的絕對對稱,以追求變幻迷離的視覺效果。

2 從平衡形態向非平衡形態的轉換

任何物體能以某種相對穩定的形態在空間中存在、移動而保持不變,都必須處于這樣或那樣程度不同的平衡狀態。任何一種形體存在于空間中,必然也就會受到重心與平衡規律的制約。在這一規律制約下,各種形體的變化可以表現出豐富多變、優美動人的造型形態。平衡是物體在空間保持穩定的必要條件。各種藝術形態的塑造,大都表現為某種相對穩定的狀態。因此,形體的重心不能脫離了物體而存在,其穩定性就是它以這樣那樣的平衡方式在空間中保持不倒的那種特性。任何物體平衡程度如何,取決于物體的重心同支點及承重面的相對位置關系。

傳統陶藝的造型形態,主要是以同心圓的形態展現其藝術價值,同心圓的基本形態要求使其造型形態具有對稱性,平衡感。形體的中心點重心點大多是落在形體的正中心位置,給人的視覺感受上是平衡的,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傳統陶藝中的瓶,碗、罐等,造型形態都具有平衡感、穩定感。

現代陶藝相對于傳統陶藝而言,更強調了它的非平衡形態,形體變化更為自由,更為張揚。陶藝家為了追求某種藝術效果,打破了傳統陶藝平衡的形態,重心點不再局限于承重面的中心位置,而是偏離了承重面的中心點,可以在形體上表現更大的藝術效果。在滿足支撐點的情況下,盡可能地使形體夸張變形,滿足作者所要表達的空間張力。非平衡的形態更增加了形體的不穩定性,讓人在視覺上產生一種緊張感、方向感。例如,陶藝家安·特恩的作品《動物》,高度概括了動物的造型運動特征。動物的頭部向一側嚴重扭曲,整個形體由三個腳支撐,通過不平衡的形態特征來突出強化這種動物的性格特征。

3 從半封閉形態向開放形態的轉換

一般傳統陶藝都是存在于室內空間中,這種半封閉形態空間的大小與室內空間的大小、結構、顏色以及陶藝本身尺寸大小、肌理、色澤、展臺等有直接的聯系。隨著人們“環境意識”與“設計意識”觀念日益覺醒,公共藝術、公共空間一直都是理論界討論的熱門話題。公共空間是連接人和環境的橋梁。當今人們的環境意識和審美意識相互結合,上升到對人文因素的關注,公共藝術已經成為現代藝術思想和設計理念介入環境空間及人的內心對環境空間審美的代言。而現代陶藝憑借獨特藝術表現力決定了它能夠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介入到室外空間,參與到公共空間、自然環境空間中,從而從室內走向開放性的室外空間中?,F代陶藝從半封閉空間到開放空間的轉變實質就是周圍環境空間的轉變過程。從室內半封閉的空間形態到室外開放式的空間形態,正是陶藝形態介入空間的一種審美表達。

現代陶藝走向開放的室外環境空間其目的是要展示其空間的藝術性,即一種開放的形態變化。作品既要具備原創性和人文風格,又要將其所蘊涵的力度和張力拓展到廣闊的公共空間中?,F代陶藝在追求與自然環境空間共同作用的同時,應該以自然元素的聯想,材質上的默契,造型上的呼應以及體量與節奏的把握作為創作基點,使陶藝作品自然地融入開放的環境空間氛圍中,給環境空間增添一抹色彩的躍動和生活的激情。這種空間的建立是實現陶藝作品空間與自然環境空間彼此共存的、統一和諧的空間系統化關系以及創作者思維空間對世界觀的表露。為了使現代陶藝融入開放的室外空間,藝術家必須改變陶藝的造型特征,使其在表現形式上,思想內涵上能更好地和區域文化背景、環境功能、科學技術相結合,將那些能體會現代人思想意識、感覺趣味和價值觀念的陶藝潛能充分地挖掘出來。

陶藝教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落實與踐行,教師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和實踐技能的提升給予了更大的重視。對于陶藝課程的教學來說,在傳統課程教學過程中側重于對于陶藝藝術品的品鑒和陶藝制作理論方面內容的教學,忽略了陶藝課程的技術性和創新性,極不利于陶藝課程整體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的提升和發展,因此,陶藝課程在教學開展過程中必須緊貼時代發展步伐,以創新有趣的教學模式切實提升陶藝課程教學實效性。本文將對教改情境下的陶藝課程實踐探視展開論述,為切實推動陶藝課程教學成效做出努力。

【關鍵詞】教改情境;陶藝課程;技術創新;制作方法;實踐

基金項目:2019年教育部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項目編碼:S201910545015)。

一、教改情境下的陶藝課程實踐趨勢分析

著名的課程理論家威廉·派納曾言:“課程改革將學校課程與標準化教學有機結合,將認知技能代替原有的學術性知識,社會結構會往好的方向發展”。而課程文化的“畸形”發展會壓迫教育主體,對學生是一種變相的虐待,對教師是災難,對社會則是一種不公,會嚴重影響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因此,近年來課程改革在不斷推進與落實,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學生多元化的合理培養。其中陶藝課程作為一門大眾化的創新課程,在沉淀學生恬淡心性,鍛煉學生動手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隨著近年來各地逐漸將陶藝制作培訓等活動作為網紅式休閑方式進行推廣,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掌握了我國傳統悠遠的陶瓷文化,也使在陶藝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擔負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愈加沉重。在近年來教學改革任務的不斷推進與踐行過程中,對于教學模式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都做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既需要引導學生對我國傳統陶瓷文化進行品讀和掌握,又需要對學生開展一定的陶藝制作訓練,切實提升學生的陶藝制作技能水平。因此,在教改情境下陶藝課程必須以迎合時代發展特色的元素開展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的創新,引導學生在陶藝課程實踐訓練過程中不斷提高陶藝技能水平及制作質量,切實提升學生全面發展的藝術審美品鑒能力和陶藝制作水平。

二、教改情境下的陶藝課程實踐策略

(一)迎合學生心理,啟發陶藝認知

眾所周知,陶藝課程是一門技術性較強且創新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在基于對于陶藝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對陶藝課程及學科的認知,對陶藝制品進行制作,真正完成陶藝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藝術審美品鑒能力和陶藝制作水平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新課改教學情境下,陶藝課程教學首先應對于學生的基礎陶藝水平和陶藝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迎合學生心理發展和時代特點的方向,對于課程內容進行設計和劃分,在深入把握陶藝課程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于泥土性能進行區分,從而有效選擇符合創作條件的泥土種類,對于陶制品進行加工和制作。與此同時,由于陶藝課程教學方式和陶藝制品制作形式較為豐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根據學校的相應硬件設施選擇課程開展方式,如果學校在陶藝制作設備上有所欠缺,可以引導學生做一些較為簡單基礎的陶藝制品;如果學校擁有較為完善的陶藝制作設備,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動手設計,以更加多元陶藝制作方式制作精美且質量上乘的陶藝制品。在這一過程中,也可以由學生對陶藝制作形式進行選擇,在有效激發學生對陶藝課程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陶藝制作背后的奧妙,從而啟發學生的陶藝認知,為切實提升學生陶藝水平奠定良好的認知基礎。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想象活力

在教改情境下,對于陶藝課程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創設適時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參與到陶藝制品的制作和學習過程中來,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活力,使學生在陶藝制品的制作過程中充滿發散性創造性的思維。吳冠中先生曾提出:“既要尊師重道,又要離經叛道”,藝術的創作是需要天馬星空的想法以及后續精雕細琢的技法,這樣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在藝術作品創造中的重要性;韓愈在《師說》中言道:“師者,傳道解惑也”。對于教學者而言,在任何時候都是占據教學的主導地位,課程設置是否成功,取決于教學者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觀念是否新穎,這種教學模式就要求我們教學者不僅僅要做到解惑答疑,還要做到“授之以漁”。鼓勵學生多作一些大膽的聯想與想象,就陶藝這門課程,有時看似一些工藝技法的創作不夠成熟的方案,也能激發學生們的藝術修養,激發創新靈感。此外,在陶藝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一些具有創新性的陶藝品制作短片,啟發學生對短片進行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在充分了解泥條盤制成型和泥板成型技術手法的基礎上,在用手進行泥板粘結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活力,對于搓制好的泥條和泥板進行組裝。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仿生學的原理,引導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從而在泥板的壓印過程中切實激發學生的想象活力。尤其對于陶藝課程的教學來說,每一件陶藝制品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藝術含義,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更需要注重對于學生整體陶藝品鑒能力和創作能力的統籌培養。在學生進行陶藝制品創作的過程中,需要有完整清晰的作品構思,才能夠指引后續陶藝工序的有效開展,這就需要陶藝課程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注重對于相關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在靈活生動的教學情境及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能夠在對于泥土特性進行把握和分辨的基礎上,根據泥土性質創作不同的陶藝制品,在有效提升學生陶藝制作水平的同時切實提升教改成效。

(三)跨學科交流的課程設計

學科之間的跨界交流已逐漸成為共同關注的話題,這種跨界的研究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事實上,不僅只是在教學研究的領域,教學實踐任務中的課程設計往往也非常需要這樣的探索和嘗試的方法。對于陶藝教學技術課程來說,僅從其教材的內容來看,其工藝技法跨界或者交叉的程度十分低下,大部分均是以獨立的工藝、技法的形式在教材中出現的。在對學生實際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在對基本知識面進行全覆蓋的基礎上,多鼓勵需要促發興趣的學生將各種的工藝理論與技法及其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并從各種工藝理論及其實踐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分析實證,如此,便可深層次地有效培養并拓展學生的綜合實際思維和表現力。

(四)組織臨摹訓練,提升技能水平

在教改情境下對于陶藝課程教學實踐的開展,不僅要提升學生綜合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應圍繞學生良好的陶藝素養開展相應的培養和訓練活動。尤其對于陶藝課程教學來說,陶藝制品具有豐富鮮明的特點,非常適合學生對其進行臨摹和學習,幫助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相關的陶藝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多樣的陶藝制作方法,對于陶藝制品進行模仿制造,切實提升學生的陶藝制作技能水平。因此,在陶藝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定期開展臨摹訓練,引導學生在充分掌握和熟練運用各種陶藝制品制作方法的基礎上對于古代優秀陶瓷作品進行臨摹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有效啟發學生觀察古代優秀陶瓷作品的特色和魅力,啟發學生在對于我國傳統陶藝制品進行模仿制作的過程中不斷汲取陶瓷藝術養分,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臨摹訓練過程中有效提升技能水平。與此同時,教師在開展臨摹訓練的過程中,應對于臨摹素材進行篩選,確保所選擇的陶瓷器物具備一定的特色和鮮明的藝術特征,能夠真正啟發學生的陶藝品鑒能力。除此之外,在臨摹訓練的組織開展過程中,教師切勿因循守舊,秉承傳統的陶瓷藝術模仿教學模式,而要通過引導學生對于東西方不同陶藝制品的發展和特征進行品鑒,引導學生在多元文化的沖擊和指導下,以辯證的眼光和視角看待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的陶藝制品特色,從而有效培養現代化的陶藝觀念,在有效提升和錘煉學生陶藝制品制作技能水平的同時有效推動當代陶藝課程教學現代化發展進程。

三、結束

綜上所述,在教改情境下對于陶藝課程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于學生基礎陶藝理論知識的夯實,還應注重對學生陶藝制品品鑒能力和制作技能水平的培養和提升,才能有效發揮陶藝課程教學中的藝術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陶藝素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循序漸進的方法啟發學生對于陶藝產生一定的認知,并在陶藝理論知識的教學和深化過程中激發學生想象活力,使學生能夠以創新性、發散性的藝術作品構思創作出更加多元的陶藝制品。與此同時,在陶藝課程實際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還應組織學生開展臨摹訓練,引導學生在深入掌握陶藝理論知識和應用陶藝技術的基礎上,對于我國古代優秀陶瓷作品進行觀察和學習,并與西方陶瓷制品進行對比和品鑒,使學生能夠以多元辯證的眼光看待陶瓷制品的發展,在切實推動當代陶藝課程教學現代化發展的同時切實提升學生陶藝制品制作技能水平和品鑒能力,推進教改情境下陶藝課程教學實踐成效。

參考文獻:

[1]郭志鋒,周子強.陶藝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J].藝海,2009(5).

[2]李艾東.當代陶藝的創作與教育[J].藝術教育,2009(9).

[3]周芳.論陶藝教育的素質教育功能[J].中國陶瓷,2009.

作者簡介:李齊(1981-),男,漢族,江西省景德鎮人,湘南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現代陶藝創作。

陶藝教學論文范文第5篇

文章通過陶藝介入現代包裝設計的實例,解析在現代包裝造型、材質、色彩設計中陶藝的活用途徑,指出富有傳統中國味的現代陶藝包裝,對繼承與弘揚民族傳統藝術、推進綠色包裝設計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為陶瓷之國,中國陶藝品種豐富、美輪美奐,是中華民族精神之載體,是中華古國之代稱。本文立足包裝設計跨學科發展和對傳統文化傳承之思考,通過陶藝介入現代包裝設計的大量實例,分析在現代包裝造型、材質、色彩設計中陶藝的活用途徑。

現代包裝材質設計中陶藝的活用

材料是任何藝術創作都需要考慮的物質基點,是包裝設計師必須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材料不僅能夠直接或間接的決定包裝的設計工藝與質地屬性,而且也對包裝肌理效果的呈現至關重要。不同的設計工藝、質地屬性與肌理效果能產生不同審美感受。陶瓷天然的礦物材質,既自然環保,又古樸典雅,陶藝的天然礦物質材質甚至一定程度上使包裝設計產生了審美偏向,推向了包裝設計裝飾美與材質美的融合,對推進綠色包裝設計的發展意義重大。毋庸置疑,富有傳統中國味的現代陶藝包裝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如安徽“店小二”酒的容器設計,該陶器容器的原料為天然粘土,從質地屬性上講,其本身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有益于人體的健康,符合現代人對綠色、健康、環保的追求;從材質感官上講,厚重的肌理形態,使品酒者能夠在容器表面觸碰到樸素、古拙,在觸覺、視覺、味覺、嗅覺渾然天成的相互作用下,感悟到醇酒帶來的全方位享受;從材質文化上講,粘土這種天然的、含蓄的、古樸的內在氣質,與我國酒文化中積淀的文化精髓十分吻合,因而大大的提升了“店小二”酒的文化意蘊。

現代包裝造型設計中陶藝的活用

可以說,材質是包裝設計的物質基礎,而造型是材質的呈現形式。任何包裝都是以一個具體形態而存在的,其功能也往往依附于造型而存在。將我國傳統陶瓷藝術元素和現代陶藝的裝飾形態,靈活應用到現代包裝的造型設計之中,可以使現代包裝呈現出特有的富有中國傳統精神內涵(即中國味)的器物形態,這樣既可以滿足消費者對商品外觀設計的獨特性、差異性、個性化及原創性的需求,同時也大大的延長了消費者享用商品后包裝物的使用壽命與使用價值,因為好的陶藝包裝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必然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如“國窖1573”(瀘州老窖)原漿酒系列包裝中的兩款容器設計,一款是“竹節”瓶(容器),即瓶身如竹。該款酒容器以“竹”為媒,將四君子之一的“竹”這一傳統元素運用到包裝上,使得這款陶藝包裝有了氣節,賦予了酒包裝的力度,同時,仿“竹”的造型也十分貼近大自然,具有樸實自然的生活氣息,可以說這樣包裝,本身就是室內陳設的一道亮麗風景。另一款“土陶”(瓶),其設計以出土的漢代陶質“飲酒角杯”為出發點,配套設計出土陶容器造型,外形底部大于瓶口、呈圓錐狀,與“角杯”造型相似。這件仿漢代的土陶容器,形與神交相輝映,其古樸、簡潔的造型同樣不乏藝術

美感。

現代包裝色彩設計中陶藝的活用

色彩是包裝設計之靈魂。色彩的視覺張力是十分鮮明的,我國陶瓷藝術色彩豐富,色調自然,其中不少陶瓷的色彩是通過材料的化學反應天然生成。繽紛多姿的色彩為現代包裝設計構筑了一個五彩斑斕、艷麗華美的絢麗世界。新穎獨特而又個性鮮明的陶藝包裝色彩,可以帶給消費者或樸素悠遠、或清新自然、或淡雅恬靜、或明快華麗的藝術氣息,這些色彩特性與現代包裝設計師所追求的“生活藝術化”的設計目標及當今人們追求“完美生活品質”的理想是一致的。當前正盛行的云南紅茶,其內部包裝就是直接采用了紅瓷,紅瓷是湖南醴陵的特產,歷史悠久,其聲名遠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獨特的艷麗色彩,大氣而又精致,及其適合作為特色產品的容器;紅瓷大氣、自然的色彩特性又恰好符合現代綠色包裝設計的理念。又如青花汾酒的容器,白瓷瓶上青花,青色意蘊悠長、婉約雅致,具有鮮明的中國味,與瓶身上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相呼應,使汾酒立刻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回味無窮。

結語

在現代包裝設計的中,材質、造型、色彩都是為包裝及產品的需求而生的,其目的在于傳達一種情感、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即人文性、人本性。誠然,現代包裝設計不能忽視其人文性與人本性。國內外許多暢銷商品品牌的包裝設計都善于借助于情感、理念、文化來占領市場。引領市場。因而,給商品注入“文化內涵”是現代包裝設計要實現的重要訴求。文章認為,活用陶藝,能夠創造出許多富有傳統中國味的現代陶藝包裝,符合人們追求“完美生活品質”的理想,同時對繼承與弘揚民族傳統藝術、推進綠色包裝設計發展具有重要的

意義。

(作者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作者簡介:付薇薇(1983- ),女,碩士,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陶藝及藝術設計教學。

上一篇:投資概算論文下一篇:文學專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