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保險創新論文范文

2023-03-17

保險創新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近幾年河北省通過優化發展環境、搭建創新平臺、培養創新人才,企業創新活力有了大幅提高。但是長期以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與先進省份相比,我省企業創新活力明顯不足。加快建設創新型河北,必須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激發企業創新主體活力。本文通過對河北省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現狀的描述,分析了河北省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最后給出了激活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的對策。

關鍵詞:科技創新;創新主體;創新平臺;制度改革;創新激勵

一、河北省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現狀

通過河北省統計局的數據可以了解我省企業創新發展狀況,2015年,全省科技經費投入繼續增長,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增加、強度提高。各類企業R&D經費為295.1億元,比上年增長9.5%,實現產品創新的企業占全部調查企業的比重為13.2%;實現組織創新的企業比重為24.1%;實現營銷創新的企業比重為21.8%。此外,3.8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83.5%。上半年,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948.7億元,同比增長15.3%,2016年,自主知識產權優勢項目和協同創新項目占比持續提高,科技型企業比重的提升,有力地推動了我省企業創新發展。

二、河北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分析

目前,河北省很多企業雖然已經成為技術創新活動和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的主體,但和發達地區相比,創新主體的地位仍很脆弱,嚴重制約了全省企業創新質量提高和經濟發展速度的提升。

1.政府的創新政策沒有完全落實

本次調查顯示,國家激活企業創新主體的政策出臺后,仍有四到六成的企業認為有關政策對企業創新影響較小。主要原因有:一是政策的普惠性不強;二是有關部門對政策的宣傳不到位;三是政策的申報程序過于冗雜;四是政策的主體框架沒有細化;五是政策執行期間,相關部門受地方保護主義或其他情況的制約,沒有實際減免企業的相關賦稅。

2.企業本身創新動力不足

第一,由于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市場上出現大量侵權行為,創新企業疲于應對,維權無力,極大地挫傷了企業的創新積極性。我省企業的發明專利在國內國際上無論是絕對數量還是相對份額都較少。第二,很多企業的創新內容,絕大部分屬于低端的漸進改良型研發活動,先進性、獨創性高端技術研發活動進行得比較少。由于企業技術創新深度、寬度和廣度有限,導致創新產品的附加價值低,開發周期長,速度慢,最終使企業新產品銷售能力和競爭力不高。

3.產學研合作斷層,沒有長效機制的保證

本次調查顯示,我省創新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較為松散,沒有形成一個長期、長效的制度支撐。我省高校和科研機構掌握的信息資源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企業需求的資源,設備和人才,高校和科研機構無法及時提供??蒲谐晒D化率低,科研人員積極性不高,產學研合作流于形式。

4.企業創新型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程度不高

本次調查中有接近三成的企業認為創新型人才的缺乏和流失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創新活動。很多企業吸引不到人才,更留不住人才。我省企業研發人員中,高層次研發人才由于制度和激勵原因每年流失嚴重。國際上很多先進國家和地區有大量博士研究人員在企業工作,而我省博士級研究人員大都集中在大學和科研院所中,在企業中工作的極少。

三、激活河北省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的路徑

1.政府提供激活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與制度支持

第一,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我省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資源配置、薪酬分配、人才管理等各方面改革,全方位激發企業創新動力。第二,加強省政府科技獎勵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引導激勵。實施科研項目經費后補助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按照市場實際需求和區域性發展戰略先行投入開展研發項目。一部分科研經費可由事前申請、撥付變為成果轉化后的獎勵。第三,健全法律法規政策。政府要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依法懲治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優化政府服務創新企業的工作流程,簡化審批程序,為促進企業創新肅清一切障礙。第四,我省政府要加大財稅制度改革,保證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執行和落實。引導和促進商業銀行開發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貸款模式和服務,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融資支持。

2.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調動一切資源提高科技成果轉化速度

第一,企業要合理安排資金,升級研發水平,在新項目、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上大力投入,縮短研發周期,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抬升產品檔次。第二,我省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要敏銳把握市場需求,重視創新戰略研究,同時企業擴大創新供給,合理資源配置,重點攻克重要產業和產品開發急需解決的關鍵、共性技術,加強與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聯合攻關,必要的可以通過直接購買的形式,提高科技成果轉換化速度,縮短新產品上市時間,創新開發相關產品系列,使重大科技成果可以產業化、集群化發展。

3.以企業為主導,建立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

企業重大技術創新項目的研發與實施,可以與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建技術成果研發與供需平臺,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科研機構和高校對企業提供技術創新的理論、基礎和前沿先導技術支持。企業要完善落實股權、期權激勵和獎勵等收益分配政策,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萍既藛T轉化科技成果。高等學校根據企業對科技人員的實際需求,實施“訂單人才培養”、“卓越工程師教育”等計劃,推行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和“雙導師”制,鼓勵高等學校和企業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實施培養過程。

4.激活中小微型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

我省要放寬對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符合條件的及時吸納進來,讓它們享受到政策的紅利。省財政投入要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傾斜,大力培育一批類似北大石家莊創業園的中小型企業科技創新基地。繼續實施我省新興產業創投計劃、中小微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持續強化火炬計劃、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的政策領航作用。綜合采用買(賣)方信貸、知識產權和股權質押貸款、融資租賃、科技小額貸款、集合信托、科技保險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融資。

5.加強企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健全科研人員激勵制度

第一,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河北省企業應大力改革人才引入和激勵制度,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引導和支持歸國留學人員來企業效力。第二,完善科技人才流動機制,鼓勵我省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創新人才雙向流動和兼職。對于貢獻突出的科技人員,綜合采取物質獎勵和優先晉升職務職稱等激勵措施。第三,實行“科研公司制”激勵制度,科研機構獨立,讓科研人員成為創新主體,直接面向市場搞研發,直接享受成果轉化效益,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6.完善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

鼓勵企業成為創新主體,調動財政投入,在我省特色產業基地、重點企業、工業園區內,組建一批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中心、大眾創業創新空間、示范性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等,形成一批專業領域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使這些平臺可以面向企業提供品牌設計、研發、項目定制、軟件開發、質量標準、科技人才培訓等服務。使企業創新有平臺、有渠道、有保障,確保這些技術服務平臺作為全省重要的科技創新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及擴散基地和高素質人才集聚基地,發揮服務企業的作用。

總之,激活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政府要主動為企業在制度和政策上保駕護航,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速度和科研成果應用的產業化、集群化發展,最終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完整創新體系,這樣才能為建設創新型河北注入強勁動力。

參考文獻:

[1]杜欣.河北省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剖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43-44.

[2]高長安,馮建平.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顯現[N].中國科學報,2015-03-02.

[3]朱麗靜.河北省企業創新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J].統計與管理,2016(3).

[4]河北省統計局.河北省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EB/OL].http://110.249.220.86/hetj/tjgbtg/101475887949720.html,2016-10-11.

作者簡介:劉娟,(1982.07- ),女,河北省石家莊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王薇,(1981.11- )女,石家莊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

保險創新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保險服務創新是市場競爭的需要,是增強保險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保險企業仍存在服務意識不到位,服務手段不連貫,服務內容簡單化的問題;需要完成傳統服務向現代服務的跨越,即由被動服務轉向主動服務,由功能服務延伸到心理服務,由單向服務轉變為人性化的立體服務,由基礎服務延伸到知識服務,由粗放化服務轉變為精細化的品牌服務,努力構筑保險企業獨特的服務文化。

關鍵詞:保險服務創新 服務理念創新 服務文化創新

早在20世紀80年代,國外就開始對保險服務質量進行深入廣泛地研究。早期的研究集中在服務營銷領域,后來逐步擴展到服務作業、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領域,呈現出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特點。經過20多年的研究,國外已形成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由于我國經濟和保險業的發展現狀,國內對于保險服務質量、服務創新的研究是近幾年提出來的,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在理論發展還是具體實踐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為此,本文就圍繞保險服務創新進行研究。

一、保險服務創新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國內保險業務恢復以來,我國保險業經歷了顯著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保險業務的快速擴張。過去20多年,保險業以年平均30%以上的速度超常規發展,遠遠超過國民經濟9.8%左右的年均增長率。保險,從一個鮮為人知的名詞,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長達20多年的拓荒時期里,保險業務的多少不僅決定著保險公司的存亡,也決定著保險從業人員的勝負。因而保險多采取“數量擴張型”的發展戰略,采用人海戰術,跑馬圈地。這種戰略在保險業特定的發展階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而,這種粗放式經營的顯著特征是:重規模,輕效益;重展業,輕管理;重業務,輕服務。這樣的戰略雖有一時之功,卻絕非長久之計。

從國內、國際市場環境變化看,中國保險市場的競爭空前激烈。保險公司如何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呢?國際上公認,只有具備了核心競爭力的保險公司才能夠持續地發展與壯大。所謂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是指保險公司能夠經受國內和國際競爭考驗的具有明顯競爭優勢、擴展應用潛力和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整合各種資源的能力。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以知識、技術和服務為基礎的不斷創新能力在保險公司的具體應用。一般來講,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創新能力、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能力、資產管理能力、戰略規劃能力、長期增長能力以及保險企業文化等方面。而保險行業是典型的服務行業,這種行業的特點以及激烈的競爭環境和消費者期望的提高,客觀上決定了保險服務創新能力成為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中最關鍵的因素。服務創新能力是一個保險公司獨有的,其它保險公司不易復制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從現代營銷理論看,保險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有利潤推動,而利潤的唯一來源是對保險產品有消費需求的客戶??蛻暨x擇保險消費的關鍵因素是保險公司的保險服務。具體講,保險服務實際上是保險公司愛心、誠心、關心、耐心的奉獻過程,是與客戶相互信任的新型親情關系的建立過程,顯然只有提高保險服務質量,才能留住老客戶,才能通過老客戶對保險公司及其產品的口碑形成派生新客戶的效應,依次實現市場份額的長期鞏固和擴展,最終享有長盛不衰的利潤之泉。

綜上所述,保險服務創新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唯一選擇。

二、保險服務創新能力是公司核心競爭力中的關鍵因素

保險服務創新是市場競爭的需要,是增強保險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保險公司要在保險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首先應該打造自己獨特的服務理念,以服務贏得客戶。

(一)保險服務創新的定義

保險服務創新是指保險公司通過強化服務觀念和服務管理,優化服務手段和服務產品,轉變服務方式,借此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樹立保險公司的社會形象,增強競爭力的一種行為。主要包括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手段創新、服務內容創新。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創新不僅是公司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保險服務的一個永恒的主題。

(二)保險服務創新的客觀必然性

保險服務創新是保險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也是保險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1.保險服務創新是市場競爭的需要。我國保險業的市場集中程度逐年下降,市場主體快速增加,市場競爭由低級的價格競爭開始向營銷方式、異質產品、增值服務等多種手段轉變。只有通過服務創新才能擺脫對單一價格競爭的依賴,走向又好又快的良性發展軌道。

2.保險服務創新是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保險屬特殊服務行業,較一般商品服務屬性更強,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的主要關系,就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服務貫穿于整個活動的全過程,是保險的生命。服務質量、服務水平的高低優劣,直接影響和決定了公司的生存和發展。新的形勢下,保險服務創新已成為各保險公司提高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誰能提供獨具特色的、優質的、全面的服務,誰就會最大限度地贏得市場。

3.保險服務創新是保險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國內保險市場還不健全,各種不正當競爭、違規經營的現象還時有發生,不利于整個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和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保險市場正在逐步走向規范,保險主體只有通過服務創新才能參與市場競爭,這是保險業走向成熟的表現,是保險業發展的必然過程。

三、我國保險公司服務創新能力的發展現狀及成因分析

(一)服務創新能力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雖然我國保險企業無論在規模上、管理質量上都處于跨越式發展時期,但在服務創新方面可以說依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

1.保險服務意識不到位。雖然各保險主體都認識到服務在競爭中的重要性,但包括管理人員在內的一大部分從業人員,依然沒有把以客戶為中心內化保險服務為意識。其次,由于體制、思維習慣、考核導向等多種因素,服務理念還沒有真正深入人心。服務創新也缺乏內在動力。

2.保險服務過程不連貫。保險服務也是一個系統工程,貫穿于業務的全過程,但目前存在重保前服務不重售后服務,重公關力度不重服務質量,重眼前利益不重長遠社會效應。即使有創新也不能貫穿始終。

3.保險服務手段單一。在服務手段上,以延續現有的做法為主,服務手段少,技術含量低,遠不能提供多層次、寬領域、內容豐富、技術先進的保險服務,與現代保險業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二)服務創新能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保險業服務創新能力發展滯后,主要有以下制約因素:

1.服務理念創新不足。近年來,在保險經營的理論和實踐上,我國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整個保險業的服務創新只是一種口號,而沒有形成具體的實際行動,只是量的變化,沒有形成質的飛躍。保險公司對于保險服務創新在競爭中的地位認識不足;各保險主體更加熱衷于追逐短期的規模和效益,缺乏提高核心競爭能力的長遠規劃;公司內部沒有創建系統的服務創新體系,在機制上缺乏服務創新的能力。這歸根到底是源于服務創新理念的滯后。

2.服務創新的投入不足。服務創新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資金、人力等各種資源的額外配置。目前,整個保險業對服務創新無論在投入比例上還是規模上都嚴重不足,服務創新與業務規模的快速發展不相匹配。

3.保險公司的人才不足。我國保險業的人才相對于保險業的發展嚴重不足。這與整個保險業在相當長一段時期沒有足夠重視后備人才的培養有關,尤其是高精尖的人才成為保險業務的稀缺資源。服務創新沒有相應的人力資源做保障,自然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四、提高保險服務創新能力的途徑及應采取的措施

當前,保險服務創新應著重實現從傳統服務向現代服務的跨越。即由被動服務轉向主動服務,由功能服務延伸到心理服務,由單向服務轉變為人性化的立體服務,由基礎服務延伸到知識服務,由粗放化服務轉變為精細化的品牌服務,創建系統的服務創新體系,構筑保險企業獨特的服務文化。為此,要做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手段創新、服務內容創新。

(一)服務理念創新

1.創建一整套全新的保險服務文化。企業服務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保險公司來講,它應是企業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創建保險服務文化,就是把保險企業文化中的這一核心內容給予特殊的關注,通過有意識地投入、培育、提煉、積累、引發和塑造體現企業自身優質服務特點的文化和精神,以此有效地激勵、規范、約束、協調每個員工的服務思想和行為。對于公司管理機構要把支持優質服務作為頭等重要的工作。創建服務文化不只是培訓第一線接觸客戶的展業人員的微笑服務,而是讓整個企業全方位地參與,讓服務理念內化到每一個員工的內心,成為每個員工基本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

2.培育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服務競爭是以提高顧客對保險產品滿意程度為目的而展開的市場競爭。服務競爭的實質是服務理念的競爭,是以服務為導向的企業文化的必然反映。因此要提高被保險人對服務的滿意度,就意味著一切要從被保險人的實際需要出發,盡可能地滿足顧客的理性要求。服務競爭不僅是無條件的,而且也是無止境的。比如:海爾集團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國際星級一條龍服務,開創了中國家電行業全程優質服務的先河。海爾集團售前本著“參與化”的原則,通過感情交流與溝通,了解用戶的潛在需求;售中本著“方便化”的原則,通過全方位咨詢引導,提供符合顧客期望的“高、新、全”的產品;售后本著“及時化”的原則,通過國際星級服務消除用戶的一切煩惱,并通過用戶回訪不斷征求意見。海爾集團的服務理念和舉措也為我國企業的服務競爭提供了光輝的典范。

保險企業要在日常的經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引導員工增強服務意識。將員工的特長和精力投向顧客、產品、服務和效率上,這是令企業持續成功的主要因素。每一位員工都要具備處理顧客抱怨的基本功,同時將顧客抱怨化為積極改進工作的動力。保險企業的考核指標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價值傳導途徑。保險企業應在經營指標體系中將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作為重要指標,引導企業在各層面進行服務創新,建立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

3.把服務創新擺在企業發展的戰略位置。保險公司要在戰略上重視服務創新;在資源分配上要對服務創新、提高服務質量有足夠的保障;在財力人力上有足夠的支持。服務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以點蓋面。要貫穿于整個業務流程和各個環節,從上到下和從內到外,在觀念上和實踐中持續不斷地深入推進服務創新。

(二)服務手段創新

服務手段創新包括幾個方面:一是觀念創新,不僅要認真研究客戶的需求,不斷擴大服務內涵,還要依托本身的專業優勢,主動引導客戶的需求。二是服務方式上創新,對為公司作出較大貢獻的黃金客戶,推行客戶經理制,為他們提供“一對一”的超值服務,實現客戶利益和公司利潤最大化的雙贏。三是技術上創新,充分發揮保險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的技術優勢,在常規服務之外,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向客戶提供風險咨詢、風險管理、風險評估、法律顧問等高附加值服務。發揮保險公司在防災防損的經驗優勢,真正發揮保險公司管理、防范風險,服務安全生產的職能。四是流程上創新,不斷優化流程,配合加強內控措施,盡量簡化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最大可能地方便客戶。五是產品上創新,要在差異化產品和服務上,多下功夫,多為客戶提供一些競爭對手所沒有的個性化產品和個性化服務,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人精我新”,使保險服務的方式更具延伸性、開放性,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個性化保險服務要求。

(三)監督機制創新

服務工作能否在業內始終保持高質量,持續提高創新能力,取決于是否建立一套有效的、硬性的、內外兼容并開放的監督考核機制。通過建立監督考核機制,促使快速提升服務水平,使基本服務客戶滿意率達到100%,延伸服務、增值服務扎實而穩步推進,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不斷提高。

縱觀中外保險業發展的歷史,可以說沒有保險服務的創新,就沒有保險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整個保險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服務創新的歷史。保險業的每項重大發展可以說都離不開保險服務能力的提升、保險服務的創新。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保險市場的競爭更趨激烈,這就要求保險公司,特別是中資保險公司必須借鑒國外保險業的保險服務創新成果,大力推進保險服務的創新。在未來的競爭中,誰的保險服務創新能力強,且能及時轉化成生產力,誰的競爭力就強,就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F在,就需要不斷提高保險公司的服務創新能力,從而鑄就保險業明天的輝煌。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1)

(責編:若佳)

保險創新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入世后中國保險市場的逐步開放,保險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市場主體不斷增加,其中,中小保險企業從數量上來看,增長速度驚人。而且對保險經濟的發展結構和競爭主體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中小保險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成為當前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本文借鑒、研究國內外中小型保險企業成功發展戰略基礎上,采用理論和實務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針對目前制約著我國中小保險企業發展的客觀問題和現狀,以中小保險企業發展戰略為對象加以分析,嘗試探索出我國中小保險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途徑與措施。

【關鍵詞】中小保險企業 市場發展 策略研究

現階段,隨著我國金融經濟的不斷國際化、一體化,保險業已經成為競爭最為激烈的金融行業之一。然而,如何打破傳統保險業的寡頭局面,讓更多的中小保險業健康、快速發展,完善我國保險業行業細分,從而有效改善我國保險業行業格局,是影響到我國整體經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提升中小保險企業的競爭力,加快中小保險企業的發展,不僅僅是完善我國保險行業布局的重要舉措,更是完善保險業深層次、多元化科學發展的本質需求。一方面,可以提升市場競爭意識,完善保險業體系的建設,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保險企業與其他金融中介機構的協同效應,最終實現合作發展,價值共贏的戰略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保險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產品與服務同質化、價格戰、惡性競爭現象等非常嚴重,不利于我國中小保險企業還有整個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而另一方面,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保險業的內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差異化、多元化、個性化的保險需求使得傳統的保險行業以遠遠不能滿足市場變化。特別是對于中小保險企業,本身不具規模優勢的情況下,競爭環境就更為惡劣。因此,中小保險企業要在未來的保險市場中求生存,促發展,就必須轉變經營思路,發現自身問題,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發展模式為要務,不斷提升競爭意識,從而適應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需求。

一、中小保險企業的相關理論綜述

(一)中小保險企業的界定

“中小企業”是一個較為模糊的定義,各個國家對于“中小企業”的定位各不相同,但總體原則還是比較統一的,那就是“量化原則和相對性原則”。量化原則的概念是指“中小企業”規模的大小。多數情況下,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對于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總可以歸結為包括“從業人數、資本額、營業額”三項指標的組合。另一方面,相對原則的概念是指中小企業所處的行業、國家等大的環境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小企業的界定也會因此而不同,也就是說,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會隨著行業的規模發生著改變,從而成為一個動態的指標。

在現階段我國的經濟條件下和保險業發展的現狀下,以“量化原則和相對性原則”來界定中小保險企業,那么中小保險企業就應該從從業人數、資本額、營業額三個方面來進行觀測,規模是界定中小保險企業的重要指標,前兩個指標只能夠反映保險公司的投入量,而營業額則能反映保險企業的業務量,因此,第三個指標變量更具有代表性,因為投入量大不一定業務量大,但反過來,業務量大,那么企業投入量與規模一定大。以安邦保險公司為例,雖然公司已經有了34以元的資本投入,但其并不能被界定為大型保險公司,原因在于作為一個初創的保險公司,其業務量并未達標,營業額仍然處在中小保險企業的水平。因此衡量保險公司規模的大小,主要就是以業務規模來界定的。但是,由于金融行業的高速發展,市場的不斷變化,業務規模也要遵循相對性原則,即單純的看業務規模的絕對指標是沒有意義的,而是應該將其置于行業之中,觀測其在整個行業中所占的比例,從而得出更為精準的界定結果。因此,現階段各個國家在界定中小保險企業時,“市場份額”就成為最為常用的相對指標。

雖然,以“市場份額”為量化指標是現階段界定中小保險公司的主要標準,但是隨著保險市場的不斷發展,這個標準還會不斷完善。從目前保險市場的規模結構及市場份額來看,可以得出這樣的界定:8%是一條分水嶺,即市場占有份額高于8%的保險公司,可以大致界定為“大型保險公司”;市場占有份額低于或不足8%的保險公司,就可以大致界定為“中小型保險公司”。

(二)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的文獻資料中,大量的文獻主要集中研究了保險企業的發展競爭力。而這些研究也從宏觀和微觀的兩個不同層面展開。發展競爭力研究是一種較為主流的行業分析方法,將這些方法引入到保險行業中,以競爭力為核心,分析不同環境下的保險企業如何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其中J.David Cummins的《保險業競爭力的國際分析》和Paul L.Joskow de的《競爭、規制與保險公司的競爭力》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些文獻。這些著作分別從不同的宏觀與微觀環境對保險企業的競爭力進行了分析研究。

對于中小保險企業的發展研究,國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保險公司發展戰略上。Bamberger和Wrona,以及Miller等認為,在中小保險公司常見的五種競爭優勢中,除了成本競爭優勢為核心外,還囊括了營銷競爭、質量競爭、創新競爭、技術能力和服務競爭等其他四個方面的競爭優勢,而后面的這幾個優勢正是差異化競爭戰略中最為凸顯的方面。Hambrick認為,在不確定的環境下,中小保險公司應當更多地采取創新戰略,而不是采用降低成本戰略。

(三)國內研究現狀

保險學在中國還是一個起步較晚的學科,不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還停留在較為初等的階段。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我國加入WTO以后政府對保險市場的開放,保險研究也有很快發展,關于中小保險企業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中小保險企業企業的競爭戰略的選擇上。而現階段,我國中小保險企業的競爭戰略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中小保險企業競爭戰略的選擇。運用戰略管理的方法研究中小保險企業競爭戰略的選擇。薛梅認為,現在保險市場的特點主要是保險產品基本無差異、顧客轉換成本低、作為勞動供給的銷售人員沒有形成技能壟斷和組織聯盟。所以提出,保險公司應采取差異化戰略和目標集聚戰略,發揮優勢,規避劣勢,做強之后再做大。

2.中小保險企業專業化戰略。張燕在分析健康保險與一般壽險本質的差異之后,認為專業化經營缺位已經成為妨礙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我國商業保險應走專業化經營的道路。周衛東對我國機動車輛保險專業化經營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他認為專業化經營是實現我國信用保險市場飛速發展的必然選擇。

3.中小保險公司區域化戰略。黃薇在對我國各地區保險市場有關數據系統分析的之后認為,市場主體發展的不同、經濟水平的差異和產業結構優化程度的差別是引起地區間保險業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二、國外中小保險企業發展經驗借鑒

(一)日本發展經驗借鑒

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從上世紀的五十年代開始,就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與成長,建立了一些列保護和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立法,發展到今天,日本的中小企業立法已經成為發達國家中最為健全的國家。從1963年開始,日本出臺了中小企業發展的綱領性的一部法律——《中小企業基本法》,這部法律的出臺標志著日本開始邁入以立法的形式保護中小企業發展的時代,被視作日本中小企業的“憲法”。在隨后的立法過程中,日本又不斷完善了相關的中小企業法律體系,先后出臺了30多部與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的法律法規,其中包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業現代化促進法》、《中小企業現代化資金助成法》、《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法》、《中小企業指導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構成了現階段日本較為完善并且相對獨立的中小企業的立法體系,這套法律體系有效的支持了后續日本中小企業的發展。

除此之外,在財政稅收方面,日本針對中小保險企業也出臺了很多相關的優惠政策。作為財政稅收對于中小保險企業的支持,是最直接有效的,這也是各個國家所普遍采取的支持方式。80年代開始,日本政府針對資本金低于一億日元的中小型保險企業,采取直接降稅的方式,最大的優惠幅度可以達到25%,同時鼓勵中小保險企業進行集團化聯合,可以使稅率更為優惠,并且對企業折舊也可以在一般這就基礎上進行加成。

(二)美國發展經驗借鑒

與日本相比,美國的優勢在于其發達的資本市場。為中小保險企業提供重要的資金支持,是美國利用其資本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幫助的重要手段。在美國,通過國會的授權,建立了專門的中小保險企業的融資體系,同時建立了中小企業管理局,為中小保險企業提供貸款。這些貸款種類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屬于直接貸款,貸款的提供者主要是政府及其相關機構,通過中小企業管理局進行撥付;第二類屬于協調貸款,亦屬于一種由政府和地方金融公司為中小保險企業提供的聯合放款;第三類屬于擔保貸款,由中小企業管理局作為第三方提供保證擔保,從商業銀行類金融企業取得貸款,在中小企業無力償還或逾期未還的情況下,由中小企業管理局代為償還90%的違約貸款。

三、我國中小保險企業發展現狀

(一)中小保險企業的主體現狀

我國中小保險企業的界定與大多數國家的劃分方式基本相同,即:以8%為分水嶺,市場占有份額小于或低于8%的保險企業,被界定為“中小保險企業”;而市場占有份額高于或大于8%的保險企業,劃歸“大型保險企業”。下面就根據我國現階段的保險業發展現狀,對保險公司加以分析。

就2013年我國的數據統計來看,我國中小保險企業的的壽險保費收入為3428.56億元,總共有36家;財險保費收入為2198.32億元,總共有40家;外資壽險保費收入為4025.30億元,外資壽險28家;外資財險收入為2281.33億元,外資財險21家。

(二)2009~2013年的保費收入規模分析

通過數據看出近五年間,我國壽險,財險保費收入總體呈上升趨勢,保險公司也在逐年增多,公司規模不斷擴大,中小保險企業發展很快。

(三)保險主體賠付支出狀況

近五年來,中小保險主體賠付數據逐年上升,壽險公司中的太平人壽、生命人壽、泰康人壽、中郵人壽和人保人壽5家公司的數據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壽險賠付支出從2011的93.51億元增長到了2013年的235.13億元;財險公司中的大地財產、天安財險、英大財險、華安財險和陽關財險5家公司的數據看,財險賠付支出從2011的214.24億元增長到了2013年的314.77億元。中小壽險財險企業合計的賠付支出額逐年上升,說明中小壽險財險公司為社會提供更多的保障,給人們更多的人身保障,成為社會保障的主體作用更加明顯,同時,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社會風險加大。

四、我國中小保險企業發展問題分析

(一)業務結構失衡,市場占有率較低

現階段,中小型保險企業的數量激增,總體的市場占有份額成快速上升趨勢,但從絕對占有率比重來看還是相對較低。以河南省為例,09年的上半年中,總計16家中小財險企業的市場占有份額雖以快速增長,但就其平均占比也僅有1.9%,不足大型財險企業的一成;而17家中小壽險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就更加底下,平均不足1.1%,僅是大型壽險企業的十五分之一。

另一方面,中小型保險企業的業務結構也很不合理,發展失衡。同樣以河南省為例,中小型財險企業中,有11家車險業務比重已達到或超過90%,其他財險業務相對萎縮;而17家中小型壽險企業,其業務比重中,超過95%都是分紅型投資保險,遠超出正常壽險企業的業務比重,保險結構嚴重失衡。

(二)研發能力欠缺,創新動力不足

創新是中小企業的立足根本,是發展的重要源泉,對于中小型保險企業更是如此。然而,中小型保險企業由于資金規模與市場規模的限制,往往很難優先于大型保險企業創新出新的業務和新的產品。從規模經濟來看,保險業屬于資本集約型行業,其適度規模一般較大,保險企業規模越大越有利于創新和產生規模效應,基于創新動力來看,大的保險企業創新更有意義。因此,往往創新源自于大型保險企業,而中小型企業往往只是照搬大型企業的業務和經營模式。這樣的模仿和照搬會使中小型保險企業喪失品牌優勢和競爭特色,從而進入發展瓶頸。我國現階段中小型保險企業的現狀正是如此。

另一方面,保險產品的同質化非常嚴重,大的保險企業掌握著基本的定價權,使得中小型保險企業即便創新出新的保險產品,也無法控制其定價權,并且很快就會被大的保險企業以壓倒性的市場優勢所模仿取代。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保險產品的條款費率幾乎沒有改變,但是,從1985年至2014年的三十年里,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卻以翻了26倍之多,這說明,我國保險業的創新與我國經濟發展與人均收入的高速增加完全不匹配,大型保險企業的壟斷地位制約了中小保險企業的創新動力。

以上兩方面充分說明了我國中小型保險企業的創新能力尚待提高,創新動力急需保護。

(三)適應能力弱,服務能力欠缺

中小保險企業在業務拓展過程中存在一定冒進。中小保險企業在進入新的地方市場時,以網點鋪設為第一要務,往往忽略了自身企業的發展能力的局限性和地方市場的市場特點,時常會出現網點開設的越多,業務越是萎縮,經營能力越是低下。以河南三門峽市某財險公司為例,其中支公司雖然以經過三年的經營,但仍未適應當地的保險市場,經營業績慘淡,2009年上半年累積保費只達到了100萬左右,最終導致其下屬兩家支公司降格為出單點,同時中支也面臨降格。

另一方面,中小型保險企業的服務能力尚待提升。服務與后援相對集中,基層業務網點服務能力與資源利用能力欠缺?;鶎訖C構服務權限相對較小,主要職責集中于保險展業,客戶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能力欠缺。

(四)經營成本高,盈利能力差

鑒于大多數中小保險企業都是處在初創期,所面對的問題主要是解決生存與市場占有率,因此,在投入中,競爭成本居高不下。這些成本包括營銷成本、低價成本、網點開拓成本等等。通過實際調查結果顯示,中小保險企業的營銷成本所占總成本比例高于普通保險企業比例的2%~5%。然而,高的營銷成本卻并沒有使經營利潤大幅增加,相反,高的競爭成本使得本就捉襟見肘的經營資金又不得不進一步縮減,從而導致經營和服務質量的下降,最終使公司的盈利能力越來越差,形成惡性循環。從事實來看,部分中小保險企業基層機構成立多年,卻依然出現虧損,究其原因,與經營成本居高不下有著直接的聯系。

五、中小保險企業發展對策建議

(一)重新制定發展戰略,合理選擇市場定位

中小保險企業的發展不能一味的模仿大型保險企業,行業寡頭是不可能將市場份額輕易讓出。因此,要想在保險市場中確立自己的位置,就要走差異化戰略。中小保險企業最大的優勢在于地方優勢,可以深度挖掘自身熟悉的地方優勢,創新出適合當地市場的保險服務模式和產品,特別是我國現階段的保險市場仍然不完善,市場空白還很多。中小保險企業就應該以填補市場空白和發揮地方特征為基本發展戰略,定位于可占領的空白或新興市場,成為特定客戶或者特殊渠道的不可替代的保險企業。

(二)重新梳理產品結構,優化資源配置

從專業化分工來看,對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保險業的專業化分工也應該有中小保險企業的一席之地。雖然中小保險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和技術水品有限,但這并不妨礙中小保險企業向著某一類產品的集中化、聚焦化研究。因此,中小保險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各方面優勢和地方市場特征,做專業換產品和市場的開拓,實現專業化經營;另一方面,這樣的轉變使得大型的保險公司無法做出相應的、快速的競爭應對,從而使中小保險企業走出一條不可替代的、具有自身優化結構的發展之路。

(三)注重產品創新,提升競爭優勢

中小保險企業有著自身的優勢,“船小好調頭”是其中之一。大多數中小保險企業之所以創新能力低下,主要原因是受制于技術和資金。然而,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門檻的逐漸降低,特別是新三板和創業板的出現,為中小保險企業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渠道。中小保險企業應該將主要的資金投入到創新產品中去,研發出更加適合中國國情和人民群眾需求的保險產品。以健康險和綠色保險為例,中國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這兩種保險產品的需求會越來越強烈,基于這兩個領域的創新,必然符合市場需求和國家政策,同時也為中小保險企業自身尋找到新的發展之路。

(四)加強企業合作,提升技術水平

中小保險企業在精算和資金管理等技術方面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這些技術如果使用不充分,不僅會影響業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會影響到企業的財務狀況,甚至會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發展的穩定性。中小保險企業經驗數據遠不如大型保險公司,所以分析和計算的結論也會有很大的局限性,這種問題的解決只能依賴和其他企業的合作,如再保險公司和其他保險企業。通過業務交叉和合作,加強企業間交流,獲取更多有效經驗數據,提升自身經營的技術水平,保證企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五)建立健全保險服務體系,提升品牌效應

保險業以服務為核心,就應該建立強化服務理念。在完善產品內涵的同時,還要不斷提升品牌服務效應。這就要求不僅要在開發客戶層面不斷加強市場意識,更要在后續業務中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從出單到理賠等一系列業務都要有更為專業化的機制;其次,在咨詢、宣傳方面更是要有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再次,就是要建立專業化的風險防范機制,對客戶有更為全面的風險評估體系;最后,就是要在效率上不斷提升,特別是在理賠環節,一定要簡化理賠手續,堅決避免拖賠、無理拒賠、欠賠等損害企業形象的現象發生,提高企業社會信譽。

參考文獻

[1]李濤.中小保險企業生存現狀及提升競爭力的途徑分析[J].金融經濟,2010(12)

[2]呂寒冰,曹冀彬,李鵬.我國中小保險公司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物價,2010(02)

[3]徐景峰,廖樸.我國中小保險公司發展策略探討[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0(09)

[4]馬紅林.中小保險公司發展路徑選擇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5]趙劍玲.日本中小企業創業政策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D].長春工業大學,2011年

[6]王火豐.四川中小保險公司發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7]鄭冉.中國保險業市場結構及其優化研究《中國商貿》,2013年

[8]劉淑梅.保險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研究《中外企業家》,2014年

[9]黃玉昌.對我國保險公司建立保險服務體系的探討《現代經濟信息》,2014年

[10]張志華.深化保險服務創新.《中國金融》,2015年?

[11]參考網站:中國保監會官網 http://www.circ.gov.cn.

基金項目:本文是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后危機時代陜西保險市場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研究”課題成果,課題編號:12D204;同時也是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基于產業組織優化視角對我國保險公司金融集團化經營模式研究”的課題成果,課題編號:2013JK0124。

作者簡介:段曉華(1972-),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與保險理論與實務。

保險創新論文范文第4篇

〔內容提要〕 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一種契約型組織,股東在其中扮演著一個“簽約人”的角色,不同的股權結構決定企業內部差異化的權利配置,同時也為企業監督與激勵機制奠定了基礎,進一步讓企業股東、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在作公司決策時的行為受到相應的約束,進而影響到本公司企業價值的高低。本文以當今資本市場的發展為研究背景,介紹了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的概念,分析股權結構是如何影響企業價值的,即影響路徑,并站在股權結構的角度提出提高企業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 股權結構 企業價值

一、研究背景

合理的股權結構對提升企業價值提供支持與幫助,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著力點。本文是在當今資本市場發展需求基礎上,探討股權結構對企業價值產生的影響,以此促進能夠更好地提升企業價值提供相關借鑒。

二、相關概念

(一)股權結構

現代股份制公司是由眾多股東組成的一個企業組織,企業的股權結構特征可以表現為兩個層面:一是體現持股主體的性質。其表明了持股主體的持股份額的多少、持股主體的類型等情況。二是體現股權量分布狀態。其表明了公司股權分布的離散程度。簡而言之,股權結構可以理解為綜合以上兩個層面的內容,即持股性質不一樣的各個公司股東手中所持有比例不盡相同的股份最終所形成的企業股權的一種分布形態。

股權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公司的持股主體對于企業控制程度的大小,同時也會影響公司在治理過程中遇到的決策、激勵等方面。

(二)企業價值

企業從本質上來講具有雙重的特性,一是契約性質。企業作為典型的契約型組織的代表,是把按照一定規則簽訂的合同關系作為出發點,使用不同種類的生產要素,再把眾多生產要素以經濟規律為前提將其有機的組合,把實現利潤最大化奉為追求的企業目標,來持續經營運作轉動的一個契約組織。以此定義為研究背景,當我們對企業價值作出一個明確的斷定時,主體間的差異性便會不可避免的顯露出來。因此,可以理解為一個企業想要真正的提高本企業的企業價值,把價值實現最大化,那么最重要同時也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企業的利益與相關者間的利益相組合,并實現該組合整體價值的最大化。二是生產性質。企業是匯集到不盡相同的生產要素,以此為基礎進行生產經營,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一個組織形式。企業擁有眾多要素具有的增值屬性是企業經營所追求的,這可以看出,在對企業的價值進行斷定時主體間的差異性就弱化了,是相對具有客觀性的對企業要素未來時態的一種收益情況的表達?;诖?,企業價值應該被理解成為企業擁有的眾多生產要素組合,在未來的一定時態能夠為本企業帶來利益的折現總和。

三、股權結構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路徑

(一)股權結構與董事會

股東大會權利的分配與股權結構息息相關。董事會是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的,董事會作為股東的直接代理人,代理公司股東經營、監督公司奠定日?;顒?。股權結構的差異性相應的會出現多種控制權相互間博弈的情況,彼此間對抗博弈直接造成的結果便是董事會組成成員的構成情況,進一步影響到董事會作出的決策與決策效率。經理層具有激勵監督的作用,但董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經理層,當經理層受到董事會的影響時會立即作出相應的措施,此種措施會直接影響到公司員工的實際行動,這將對企業各要素的經營效率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影響到企業價值。

(二)股權結構與監事會

監事會是企業設立的一個執行監督的常設機構,其成員一方面是股東大會選舉的監事,另一方面是從公司職工中選舉的監事。對于董事會與經理層串通,共謀利益監事會可以起到有效監管作用,這對小股東利益的保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員構成方面,監事會成員具備基本的獨立性,這也是發揮其監督管理職能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對于企業內部經營決策者的一些短期行為,監事會可以起到監督的作用,進而有效防控企業風險,而在對企業價值衡量時,未來的經營風險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股權結構可以通過影響監事會的行為,加強其監管的職責來減少企業經營風險,從而增加企業價值。

(三)股權結構與經理層

公司經理層的行為受到股權結構的約束,股權結構通過三個方式來影響到公司經理層的管理行為:一是以董事會為基礎間接地影響到經理層;二是以監事會為基礎間接地影響到經理層;三是直接影響作用到經理層。為了減弱股東與經理層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委托代理成本的增加,現代企業常采用的一種方式就是讓經理層持本公司股權,讓經理層能夠直接參與到企業剩余收益的分配。讓經理層持股,可以有效的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最大力度的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對提升企業價值意義非凡。

(四)股權結構與企業員工

企業員工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先行者,股權結構不僅可以間接地以董事會、經理層為基礎借他們之手影響到公司員工的具體行為,還可以自身為出發點直接影響到員工的實際行為。企業員工行為效率的發揮也會影響其他生產要素作用充分發揮,因此從長遠來看企業價值也會深受其影響。

四、完善公司股權結構的建議

(一)增加法人股的股權比例,規范投資公司營運

對上市公司而言,可以將公司內部中小股東的股票予以回購,回購后把股票向法人單位開放出售,尤其是一些投資銀行、投資基金和保險公司等投資機構。除此之外,對監管方面上市公司也不能忽視,上市公司應做到充分發揮公司監事會、內審機構監管的職責,對公司經營情況進行實時監督,最大可能的去彌補所有者與經營管理者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一系列經營管理問題。

(二)建立健全資本市場管理制度,創新資本市場運作方式

為確保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合理、公司價值提高提供一個良好運行、健康有序的證券交易市場,政府在加強證券交易市場監管力度的同時,還應通過建立健全資本市場管理制度及創新管理手段進一步推動證券交易市場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良好運行,從而達到上市公司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效果。一方面企業中小股東和投資機構應利用報紙、互聯網等媒體充分準確地了解上市公司各項財務、經營等重要信息降低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不公平性,給予中小股東和投資機構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鼓勵期貨等股票交易方式在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應用,并在股票品種等方面進一步擴大投資市場,加強鞏固基金公司在經驗、資金方面的優勢,從而促使上市公司股權結構逐漸趨于合理。

五、結語

綜上所述,股權結構通過影響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企業員工構成及行為方式來影響企業價值。因此在實踐中,一方面要重視股權結構的合理化建設;另一方面要疏通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企業員工之間信息反饋路徑,充分激勵企業各層次人員的積極性,實現企業價值的提升。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梁 欣

保險創新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2008年區塊鏈技術誕生,最初的表現形式為比特幣,其最為顯著的特征為去中心化共識機制,能夠使全部個體都作為資源配置重要節點而存在。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中開始得到應用,并對保險業的創新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將對區塊鏈的含義和特征進行分析,并對其對保險業創新發展產生的影響加以闡述。

關鍵詞 區塊鏈;保險業;創新發展;影響

引言:

現階段,雖然比特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是其背后的區塊鏈技術卻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區塊鏈屬于一種去中心化的協議,能夠對各項交易數據進行安全的存儲,保障信息不被篡改和偽造,不需要任何中心化的審核便能夠完成,其在保險行業中的應用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一、區塊鏈的概述

1.含義

所謂的區塊鏈是在比特幣底層技術支撐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基礎架構,誕生于比特幣交易系統當中,屬于一種現代化的去中心化協議。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是在密碼學的基礎上,利用安全的分布式數據庫,與加密算法相結合,進行分布式的存儲與記錄。數據庫中的賬簿能夠有效保障數據的安全和透明,并且采用鏈上代碼的方式自動形成和執行合約。

2.主要特征

區塊鏈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去中心化。主要體現為不具備中心化的管理機構,全部參與者都在分布式結構的基礎上進行數據的驗證和記錄,這也是區塊鏈中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打破以往傳統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創造出了開放性的發展平臺。(2)可信賴性。主要是通過區塊鏈中交易記錄真實性的特征體現出來的,在區塊鏈中,對于交易記錄的修改難度較高,如若認可人數沒有超過一半,則難以實現有效的修稿。另外,區塊鏈主要采用數學方式獲得信任,參與者無需了解對方的信任度,也無需第三方機構出面做擔保,只需要交易雙方均滿足一套共同的算法即可。(3)時間戳。所謂的時間戳主要是指針對每個區塊有一個戳的印記,以此來顯示該交易是何時進行的,并且構建一個大的完整的賬簿,使每筆交易都能夠追本溯源,使數據庫中的數據不能夠被隨意的更改和偽造。(4)非對稱加密性。主要是指區塊鏈中利用了現代密碼學技術,改變了以往傳統的加密方式,此種新型加密算法中的“密鑰對”具有非對稱性,能夠為所有參與人員提供公鑰,但是信息內容需要利用發送者手中的私鑰才能夠解密。此類現代密碼學技術能夠使信息的安全性得到切實保障,而且也能夠指定信息的接收人,防止信息外泄現象的發生[1]。

二、區塊鏈對保險業創新發展產生的影響

1.提升了交易雙方的交互性

區塊鏈智能合約具有可編程化和個性化特征,能夠在分布式系統狀態下自動生成合同,使保險交易雙方的交互性得到顯著提升。在保險交易過程中,個體作為一個單獨的存在,將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需求,使交易模式也發生多樣化改變,進而導致交易條件也千變萬化。智能合約的產生對以往傳統的合約修改規定和成本產生了沖擊,使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正和所需時間有效的降低,并且其可編程性能又能夠根據具體的實際需求在交易合同上添加其他條件,使不同人群對保險條款的需求都能夠得到充分的滿足。另外,區塊鏈中較強的分布性,也使得保險合同可以隨著實行情況的改變而隨時調整,使模型能夠完整、準確的反映出客觀現實情況,對資金池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利用,使風險得到有效的控制。

2.改變了監管模式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金融機構對自身的監管更加重視,在以往傳統的保險監管工作中,主要采用較為嚴格的內控規定和標準來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這樣做將在無形中提升了保險公司的管理成本,并且監管效率也難以得到切實保障。同時,風險的控制水平并沒有呈現出明顯的好轉,也阻礙了監管水平的提升。區塊鏈的誕生和應用能夠使上述這種尷尬局面得到有效的改善,通過現金技術和科學化的監管方式改變以往傳統的制度監管。區塊鏈屬于一種多方驗證的交互式共識平臺,將其應用到保險企業當中,能夠實現在平臺中的自我監管,使信任度顯著提升,有效防止了違規造假的可能。交易的參與者可以通過各個節點對保險業務進行干預,監管的主要工作在于查找平臺中存在的漏洞和問題,并對其進行填補和解決,保障系統中的全部計算機都處于真實的運行狀態[2]。

3.創新保險互助模式

在以往傳統的管理模式中,保險機構居于核心地位,參與者次之。而在目前區塊鏈的背景下,核心地位轉變為每名參與者,這種“點對點”的互助保險平臺與去中心化組織十分相似,能夠在不受外界干預的前提下,按照事先設定好的業務規則,通過固定模式自動的運行。在此模式下,保險公司也發生了地位上的轉變,其不再處于處理者和風險承擔者的位置,而是擔任風險資金池的管理者。隨著區塊鏈的不斷發展,保險可以會轉變成一個去中心化的自治型保險,在業務規則的約束下,市場各方也開始各盡其責,從而營造出一個透明度高、可靠性強、服務型的保險社會。

4.推動保險行業的新發展

在以往傳統的保險運營中,由于受到地域上的限制,只能選擇線下“面對面”進行營銷,由于受到時間和地點等多種因素的顯著,導致發展速度受到較大的制約。區塊鏈的分布式數據庫能夠在全網共識機制的基礎上,實現各區域之間的信息共享與交流,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使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使個體之間的聯系加強,信息不對稱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的緩解。另外,區塊鏈中還具有“時間戳”的功能,能夠將雙方產生交易的時間完整準確的記錄下來,使影響范圍變得更加廣闊,時間周期被有效縮短,整個保險期限變得更加靈活,并且可以研制出更多新型的保險產業,符合各類人群的需求,極大的推動了保險行業的新發展[3]。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在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方面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各項理論研究還不夠成熟,但是區塊鏈技術偽人們生活方方面面帶來的便利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在保險行業當中,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征完全改變了以往傳統的行業經營管理模式,并且區塊鏈中數據加密、時間戳等功能都能夠有效促進保險行業的改進和發展,使其運行效率得到顯著提升,推動保險行業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申青松.區塊鏈思維對構建航旅新生態及智慧化航旅服務網的商用發展研究[J].空運商務,2017,(08):10-13.

[2]趙大偉.金融科技發展對保險行業的影響研究[J].西部金融,2017,(01):7-10.

[3]趙大偉.區塊鏈技術在互聯網保險行業的應用探討[J].金融發展研究,2016,(12):35-38.

上一篇:工程保險論文下一篇:保險法律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