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機械基礎教案范文

2023-06-29

機械基礎教案范文第1篇

電路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測量

【課題名稱】 2.1 電路與電路圖 【課時安排】

1課時(45分鐘) 【教學目標】

1.了解電路的基本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電路的三種工作狀態及其特點,明確家用電路中預防短路的常用方法與措施。

3.學會簡單電路圖的識讀與繪制。 【教學重點】

重點:電路的三種工作狀態分析 【教學難點】

難點:短路時電路的特點及注意事項 【關鍵點】

電路三種工作狀態的正確分析 【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講授法、談話法、理論聯系實際法、多媒體演示法 【教具資源】

手電筒、多媒體課件、直流電源、小燈泡、開關、連接導線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可演示手電筒的開、關過程及其現象,引導學生明白手電筒電路實際上就是一個最簡單的直流電路。進而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際電路的畫面,如圖2.1所示,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講授新課

教學環節1: 電路的基本組成及各部分作用

教師活動: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或實驗演示實際電路;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實際電路的例子及各部分的作用。

學生活動:學生可根據多媒體展示或實驗演示的實際電路,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實際電路的基本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同時可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拓展。

知識點:

1.電路的基本組成:電源、負載和傳輸環節。

2.各部分的作用: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負載也稱為用電器或用電設備,是把電能

圖2.1 實際電路 轉換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裝置;傳輸環節是構成電路通路的部分。

教學環節2: 電路的三種工作狀態及其特點

教師活動:教師可利用實驗或多媒體演示電路的兩種基本工作狀態——通路與斷路;進而多媒體演示電路的特殊狀態——短路,如圖2.2所示;引導學生分析各種狀態下電路的特點。

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通路與斷路是電路的兩種基本工作狀態,并自行分析三種工作狀態下電路各自的特點,同時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電路發生短路時的危害及預防短路的方法與措施。

知識點:

電路通常有三種工作狀態,即通路、斷路和短路。通路是指正常工作狀態下的閉合電路,此時電路中有電流;斷路也稱為開路,此時電路中沒有電流,即I=0;短路時,電源提供的電流比正常通路時大許多倍,嚴重時會燒毀電源和短路內的電氣設備,因此,不允許電源短路。

注意:教師特別要強調電路發生短路時的危害,同時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白家用電路中預防短路的常用方法與措施——安裝熔斷器或自動空氣開關。

教學環節3: 電路模型與電路圖

教師活動:教師可根據具體實例解釋電路模型與電路圖的基本概念。 學生活動:學生練習簡單電路圖的畫法。

三、課堂小結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總結如下: 1.電路的基本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電路的三種工作狀態及其特點。注意:不允許電源短路。 3.電路模型和電路圖

四、課堂練習

教材中思考與練習第

1、2題

五、課后作業

“學習輔導與練習”同步訓練中的2.1

圖2.2 電路的三種工作狀態 【課題名稱】 2.2 電流及其測量 【課時安排】

1課時(45分鐘) 【教學目標】

1.理解電流的基本概念與定義,掌握電流的常用單位。

2.學會區分電流的實際方向與參考方向。

3.明確測量直流電流的方法與步驟。 【教學重點】

重點:直流電流的測量方法與步驟 【教學難點】

難點:電流實際方向與參考方向的區分

【關鍵點】

明確電流的大小及其測量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講授法、談話法、理論聯系實際法 【教具資源】

多媒體課件、直流電源、小燈泡、開關、連接導線若干、電流表、萬用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可演示小燈泡實驗電路,如斷開開關,電路中無電流,小燈泡不亮;合上開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小燈泡亮。從而讓學生明白小燈泡的亮暗,是與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大小有關,進而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電流及其測量。

二、講授新課

教學環節1: 電流的基本概念與定義

教師活動1: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過程。

學生活動1:仔細觀察多媒體動畫,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電流的形成過程、電流方向的規定。

教師活動2: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或黑板展現一個復雜電路,并設計在不知某支路電流實際方向的情況下,求該支路電流大小的情景,從而引出電流參考方向的概念。

學生活動2:學生可通過教師講解,理解電流參考方向與實際方向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通過實例,練習并掌握根據支路電流的參考方向與計算值,來確定該支路電流的實際方向的方法。

教師活動3:教師講解電流大小的定義及其常用單位,并通過相關例題對電流大小進行計算。

學生活動3:學生通過聽講與練習,學習電流大小的計算及常用單位之間的轉換。 教師活動4: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直流電流、脈動直流電流、交流電流的相關波形圖。 學生活動4:學生可根據展示的波形圖,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直流與交流的概念。 知識點: 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電流的方向:規定正電荷的移動方向為電流的方向,自由電子的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參考方向與實際方向:為計算方便常先假設一個電流方向,稱為電流的參考方向。電流大小的定義:電流的大小等于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與通過這些電荷量所用時間的比值,用I表示,即I?

q

。電流的常用單位:安培(A),t還有毫安(mA)、微安(?A)。常用電流的類型:電流通常分為直流電與交流電。直流電又可分為恒穩直流電與脈動直流電。

注意: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知道閃電電流大小、一般家用電器的工作電流大小、手電筒中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流大小以及電子手表工作時的電流大小等相關常識。

教學環節2:電流的測量

教師活動:利用可利用多媒體展示電流表測量直流電流時的接線電路圖與萬用表測量直流電流時的接線示意圖,并結合展示的電流表接線電路圖與萬用表接線示意圖,分別講解電流表與萬用表測量直流電流的方法和步驟。講解時最好結合萬用表和電流表實物。

學生活動:學生可通過仔細觀察實物或根據展示的電流表接線電路圖與萬用表接線示意圖,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測量直流電流的方法、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知識點:

測量直流電流的方法、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測量直流電流一般用直流電流表,也可用萬用表的直流電流擋代替電流表進行測量。

電流表使用時應注意:①與被測電路串聯;②注意電流的極性。使被測電流從電流表的“+”接線柱流進,“-”接線柱流出;③選擇合適的量程。電流表選用量程一般為被測電流的1.5~2倍,若事先無法確定被測電流的大小,量程的選擇一般應從大到小,直到合適為止;④防止短路。

萬用表測直流電流時應注意擋位與量程選擇開關應選擇在直流電流區的合適位置。其他注意事項同電流表。

三、課堂小結

1.電流的形成、方向、參考方向與實際方向、電流大小的定義、常用單位與類型。 2.直流電流的測量方法、操作步驟與注意事項。

四、課堂練習

教材中思考與練習第

1、

2、3題

五、課后作業

“學習輔導與練習”同步訓練中的2.2

【課題名稱】2.3 電壓及其測量 【課時安排】

2課時(90分鐘) 【教學目標】

1.理解電壓、電位、電動勢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單位。

2.掌握電壓與電位之間的關系,電源電動勢與端電壓之間的關系。

3.明確測量直流電壓的方法與步驟。

4.了解常用電池及其應用。 【教學重點】

1.電壓、電位、電動勢的基本概念;電壓的大小與方向。

2.電壓與電位之間的關系;電源端電壓與電動勢之間的關系。 3.測量直流電壓的方法與步驟。 【教學難點】

難點:電壓、電位、電動勢的的基本概念;電源端電壓與電動勢之間的關系 【關鍵點】

明確電壓的大小及其測量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講授法、談話法、理論聯系實際法 【教具資源】

多媒體課件、直流電源、小燈泡、開關、連接導線若干、電壓表、萬用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演示小燈泡實驗電路。如在小燈泡安全使用范圍內,分別用完全相同的2節1.5V電池串接后供電和其中的1節1.5V電池供電,讓學生觀察小燈泡亮度。進而引導學生明白小燈泡的亮度與加在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即電源提供的電壓)大小有關,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電壓及其測量。

二、講授新課

教學環節1: 電壓與電位

(一)電壓

教師活動1: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電場力做功的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引出電壓的定義式。

學生活動1:學生仔細觀察多媒體動畫,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電壓的定義式。 教師活動2: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解電壓的方向、參考方向與實際方向。 學生活動2: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練習掌握電壓參考方向與實際方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二)電位

教師活動:教師可利用類比的方法,借助電壓的聯系進行講解。

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總結電位的定義及電位與電壓之間的關系。 知識點:

電壓的定義式:A、B兩點間的電壓UAB在數值上等于電場力把正電荷由A點移到B點所做的功WAB與被移動電荷的電荷量的比值。即UAB?WAB。電壓的方向:規定電壓的方向由q高電位指向低電位,即電壓降低的方向。電壓的單位是V(伏),通常還有kV(千伏)和mV(毫伏)。在電路計算時,若事先無法確定電壓的真實方向,常常先假定電壓的參考方向。電位:電路中某點的電位就是該點與參考點之間的電壓,規定參考點的電位為零。電壓與電位之間的關系:電壓就是兩點間的電位差。在電路中,A、B兩點間的電壓等于A、B兩點的電位之差,即UAB?VA?VB。

教學環節2: 電源電動勢與端電壓

(一)電源電動勢

教師活動:教師可通過實物展示常用電池的電動勢,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正電荷在電源力、電場力作用下移動過程。

學生活動:學生仔細觀察各種電池的電動勢,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電源力做功的性質與過程,從中理解電動勢大小的定義式。

(二)電源電動勢與端電壓

教師活動:教師可演示電源端電壓測試實驗,用電壓表或萬用表測量電源開路與通路時端電壓的值,幫助學生分析電動勢與端電壓之間的關系。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電源端電壓測試演示實驗,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電源電動勢與端電壓之間的關系。

知識點:

電源電動勢通常標在電池的外表面;電動勢的大?。旱扔陔娫戳Π颜姾蓮牡碗娢?負極)移動到高電位(正極),克服電場力所做的功W,與被移動電荷量q的比值。即E?W。q電源兩端的電壓稱為電源的端電壓。當電源開路時,電源的端電壓U在數值上等于電源的電動勢E,即U=E;當電源工作時,電源的端電壓U在數值上小于電源的電動勢E,即U

教學環節3:電壓的測量

教師活動: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電壓表測量直流電壓時的接線電路圖與萬用表測量直流電壓時的接線示意圖,教師結合展示的電壓表接線電路圖與萬用表接線示意圖,分別講解電壓表與萬用表測量直流電壓的方法和步驟。講解時可結合萬用表和電壓表實物。

學生活動:學生仔細觀察電表實物或根據展示的電壓表接線電路圖與萬用表接線示意圖,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測量直流電壓的方法、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知識點: 測量直流電壓的方法、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測量直流電壓一般用直流電壓表,也可用萬用表的直流電壓擋代替電壓表進行測量。

電壓表使用時應注意:①與被測電路并聯;②注意電壓的極性。直流電壓表的“+”接線柱接電壓的正極,“-”接線柱接電壓的負極;③選擇合適的量程。電壓表選用量程一般為被測電壓的1.5~2倍,若事先無法確定被測電壓的大小,量程的選擇一般應從大到小,直到合適為止。

萬用表測直流電壓時應注意擋位與量程選擇開關應選擇在直流電壓區的合適位置。其他注意事項同電壓表。

教學環節4:常用電池及其應用

教師活動: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或實物展示各種常用電池,并介紹其應用。 學生活動:學生仔細觀察各種常用電池,了解其應用。

三、課堂小結 1.電壓與電位。 2.電源電動勢與端電壓。 3.電壓的測量。 4.常用電池及其應用。

四、課堂練習

教材中思考與練習第

1、2題

五、課后作業

“學習輔導與練習”同步訓練2.3中的部分內容。

【課題名稱】實訓項目一

萬用表的基本操作 【課時安排】

2課時(90分鐘) 【教學目標】

1.熟悉指針式萬用表面板各部分組成及其功能。 2.掌握萬用表測量直流電壓、電流及電阻的方法與步驟。 3.學會萬用表測直流電壓、電流及電阻時的正確讀數。 【教學重點】

萬用表測量直流電壓、電流及電阻的方法與步驟;正確讀數。 【教學難點】

難點:讀數 【關鍵點】

直流電壓的測量與讀數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實物展示法、講授法、談話法、理論聯系實際法、實踐操作法 【教具資源】

多媒體課件、萬用表、電池、電池盒、面包板、小燈泡、導線若干、色環電阻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可設置問題情景:如小明玩賽車時把新舊電池混在了一起,請學生們幫小明想辦法來區分新舊電池,從中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萬用表的基本操作。

二、講授新課

教學環節1: 認識指針式萬用表面板

(一)指針式萬用表面板

教師活動:教師可展示指針式萬用表實物,利用多媒體講解萬用表各部分組成、作用及其相關操作。

學生活動:學生每人或兩人一組準備一個萬用表,在教師的引導與講解下,結合萬用表實物學習、認識萬用表面板各部分組成及其作用。

(二)操作前的準備

教師活動:教師可邊示范邊講解操作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學生活動:學生可在教師的講解和引導下,模仿、練習操作前的所有準備工作。 知識點:

MF47A型指針式萬用表主要分為刻度盤和操作面板兩部分。操作面板上主要有機械調零旋鈕、電阻調零旋鈕、擋位與量程選擇開關、表筆插孔等。萬用表操作前的準備:①將萬用表水平放置;②機械調零;③插入表筆;④電氣調零;⑤使用完畢后轉換開關的放置。

教學環節2:直流電壓與電流的測量

(一)直流電壓的測量

教師活動:教師可用測量電池兩端電壓為例,結合多媒體課件,邊示范邊講解萬用表測量電池兩端電壓的操作方法與步驟。

學生活動:學生可仔細觀察教師的示范操作過程,模仿、練習萬用表測干電池兩端電壓的方法與操作步驟。

注意:紅表筆接高電位端,黑表筆接低電位端。

(二)直流電流的測量

教師活動:教師可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直流電流測量的方法與操作步驟。

學生活動:學生可仔細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并結合多媒體課件,總結直流電流測量的方法與步驟。

知識點:

萬用表測直流電壓的操作步驟:①選擇擋位與量程。轉換開關應旋至直流電壓測量區,量程的選擇一般為被測電壓的1.5~2倍,若事先無法確定被測值的大小,量程的選擇一般應從大到小,直到合適為止。②與被測電壓并聯。紅表筆接高電位端,黑表筆接低電位端。

萬用表測量直流電流的操作步驟:①選擇擋位與量程。轉換開關應旋至直流電流測量區,量程的選擇一般為被測電壓的1.5~2倍,若事先無法確定被測值的大小,量程的選擇一般應從大到小,直到合適為止。②與被測電流串聯。電流從紅表筆流進,黑表筆流出。

教學環節3:直流電阻的測量

教師活動:教師可用測量10k的色環電阻器為例,結合多媒體課件,邊示范邊講解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操作方法與步驟。

學生活動: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的示范操作過程,邊總結邊練習萬用表測色環電阻的操作過程。

知識點:

萬用表測電阻的操作方法與步驟:①選擇倍率。測量電阻時,轉換開關應旋至電阻測量區,倍率的選擇應以測量時指針在刻度盤的中間位置為標準。②電阻調零。每次選好或更換倍率后,測量之前必須進行電阻調零。電阻調零操作方法同“電氣調零”。③測電阻。用萬用表的紅、黑表筆分別接被測電阻的兩端。

教學環節4:正確讀數

(一)測量直流電壓與電流時的讀數

教師活動:教師可通過1—2個具體實例,講解測直流電壓與電流時正確讀數的步驟。 學生活動: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練習正確讀數。 知識點:

讀數時,一般刻度盤與量程選擇開關配合進行。測量直流電壓與電流時,應該看刻度盤中從上至下的第二根標尺,其左端為“0”,右端為滿量程,標有“250、50、10”三組量程。標尺上共標有50小格、10大格,選擇哪一組量程讀數方便,具體要看擋位與量程選擇開關所選擇的位置。正確的讀數步驟:①根據擋位與量程選擇開關所處位置,明確滿量程的值;②計算每小格所代表的值;③明確指針所指的格數;④計算測量值:測量值=指針所占格數×每小格所代表的值。

(二)測量電阻時的讀數 教師活動:教師可通過1—2個具體實例,講解測電阻時正確讀數的步驟。 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練習正確讀數。 知識點:

測電阻,應該看刻度盤中最上方的第一根標尺,其左端為無窮大“?”,右端為“0”,并且標尺刻度是不均勻的。電阻的測量值=刻度數×倍率。

三、課堂小結

1.認識指針式萬用表面板各部分組成及其作用。 2.直流電壓與電流的測量。 3.直流電阻的測量。 4.正確讀數。

注意:測量電阻時,每次選好或更換倍率后,測量之前必須進行電阻調零。

四、課堂練習

1.萬用表測量直流電壓,若量程選擇開關選擇在直流10V,指針所指的位置如圖2.3所示,那么被測電壓值為多少?若是測量直流電流,量程選擇開關選擇在直流50mA,指針所指的位置仍為如圖2.3所示,那么被測電流值為多少?

2.若圖2.3所示為測量某電阻時指針所指的位置,已知擋位與量程選擇開關選擇在R×10擋,試計算被測電阻的值。

五、課后作業

“學習輔導與練習”同步訓練2.3中的部分內容。

圖2.3 指針所指位置示意圖 【課題名稱】實訓項目二

萬用表測直流電壓與電流 【課時安排】

1課時(45分鐘) 【教學目標】

1.學會根據原理圖在面包板上搭接簡單電路。

2.熟練掌握萬用表測量直流電壓與電流的操作過程與方法,并能正確讀數。 【教學重點】

萬用表測量直流電壓與電流并正確讀數。 【教學難點】

難點:小電路的搭接

【關鍵點】

明確直流電壓與電流的測量過程與方法 【教學方法】

實踐操作法、多媒體展示法、做中學、個別指導 【教具資源】

萬用表、各種直流電源、面包板、小燈泡、導線若干 【教學過程】

任務一

直流電壓的測量練習 1.測干電池兩端的電壓

教師活動:教師可示范測電池兩端電壓的操作方法與過程,并組織學生進行測量。 學生活動: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練習測電池兩端電壓,并把測量結果填入規定的表格中。

注意:擋位與量程選擇開關旋至直流2.5V擋較合適。 2.測直流電源的輸出電壓

教師活動:教師可示范測直流電源輸出電壓(6V)的操作方法與過程,并組織學生進行測量。

學生活動: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練習測電阻兩端電壓,并把測量結果填入規定的技訓表中。

注意:擋位與量程選擇開關旋至直流10 V擋較合適。 任務二

直流電流的測量練習 1.搭接小電路

教師活動:教師可介紹面包板的使用方法;分析小電路原理圖,利用多媒體展示搭接的實物圖,并布置任務與要求。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要求在面包板上正確搭接電路。 2.測電路中的電流

教師活動:教師可現場示范或利用多媒體展示測電流的正確操作方法與步驟。 學生活動:學生可在教師的組織與引導下練習直流電流的測量。 任務三

實訓小結

教師活動:教師可引導學生總結用萬用表測直流電壓與電流的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及收獲與體會,并檢查任務完成情況、儀器儀表的使用情況、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行總結測量直流電壓與電流的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及收獲與體會,并根據要求進行自我評價。

課后拓展

想一想如何用萬用表測家用插孔中220V的交流電?請寫出其操作步驟。

【課題名稱】2.4 電阻及其測量 【課時安排】

2課時(90分鐘) 【教學目標】

1.理解電阻的含義,會利用電阻定律計算導體電阻的大小。

2.學會常用電阻器的識別,掌握色環電阻器標稱阻值、允許誤差的識讀,理解電阻器額定功率的含義。

3.掌握萬用表測直流電阻的方法與步驟,了解使用兆歐表測絕緣電阻及用電橋對電阻進行精密測量的方法。

4.了解電阻與溫度的關系及其在家電產品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1.電阻的含義,利用電阻定律計算導體電阻的大小。

2.常用電阻器的識別,色環電阻器標稱阻值、允許誤差的識讀,電阻器額定功率的含義。 【教學難點】

難點:色環電阻器標稱阻值的識讀;電阻器額定功率的含義。 【關鍵點】

明確電阻的大小及其測量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講授法、談話法、實例教學法、實踐操作法 【教具資源】

多媒體課件、常用電阻器若干、萬用表、兆歐表、單臂電橋、電動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或實物展示“220V 100W”與“220V 40W”的兩個普通白熾燈,讓學生仔細觀察燈泡中燈絲的粗細,“220V 100W”的白熾燈燈絲相對較粗,教師進而分析燈絲電阻與燈絲的粗細有關,從而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電阻及其測量。

二、講授新課

教學環節1:電阻與電阻定律

教師活動:教師可運用類比或提問的方式講解電阻的基本概念、常用單位及其電阻定律,利用電阻定律講解一定的例題。

學生活動: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電阻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單位,學習電阻定律,通過例題學會電阻定律的具體應用。

知識點:

電阻:當自由電子在導體中作定向運動時會受到阻礙,表示這種阻礙作用的物理量稱為電阻。電阻的單位是?(歐姆),常用的還有k?(千歐)、M?(兆歐)。電阻定律:實驗證明,在溫度不變時,一定材料制成的導體的電阻跟它的長度成正比,跟它的橫截面積成反比,這個規律稱為電阻定律,用公式表示為:R??L。導體的電阻與溫度有關,通常情S況下,純金屬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銅和錳銅的電阻與溫度變化的關系不大;碳和有些半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教學環節2:電阻器

(一)常用電阻器

教師活動:教師可利用實物或多媒體展示各種常用的電阻器外形。 學生活動:學生可仔細觀察展示的各種常用的電阻器外形。

(二)電阻器的主要參數

教師活動:教師可通過具體的實例,講解電阻器主要參數標稱阻值、允許誤差和額定功率的識讀。特別是標稱阻值和允許誤差的識讀,主要以直標法、文字符號法、色標法為例,并給學生一定的練習。

學生活動: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電阻器主要參數的識讀方法,特別是直標法、文字符號法和色標法的識讀,并根據教師提供的習題進行練習。

知識點:

電阻:當自由電子在導體中作定向運動時會受到阻礙,表示這種阻礙作用的物理量稱為電阻,用字母R表示。電阻的單位是歐姆,符號是?,常用單位還有k?(千歐)和M?(兆歐)。電阻定律:在溫度不變時,一定材料制成的導體的電阻跟它的長度成正比,跟它的橫截面積成反比。用公式表示為:R??L。導體的電阻與溫度有關,通常情況下,純金屬的

S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銅和錳銅的電阻與溫度變化的關系不大。而碳和有些半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常用電阻器一般可分為固定電阻器、可變電阻器和敏感電阻器等。電阻器的主要參數:標稱阻值、允許誤差和額定功率。電阻器阻值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直標法、文字符號法和色標法。

教學環節3:電阻的測量

(一)萬用表測電阻

教師活動:教師可以測量10k的色環電阻器為例,結合多媒體課件,邊示范邊講解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操作方法與步驟。

學生活動: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的示范操作過程,可在教師的引導下邊總結邊練習萬用表測色環電阻的操作過程。

(二)單臂電橋測電阻

教師活動:教師可以測量100?精密電阻器為例,結合多媒體課件,邊示范邊講解單臂電橋測電阻的操作方法與步驟。

學生活動: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的示范操作過程,可在教師的引導下邊總結邊練習單臂電橋測電阻的操作過程。

(三)兆歐表測絕緣電阻

教師活動:教師可以測電動機接地電阻為例,結合多媒體課件,邊示范邊講解兆歐表測絕緣電阻的操作方法與步驟。 學生活動: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示范操作過程,可在教師的引導下邊總結邊練習兆歐表測絕緣電阻的操作過程。

知識點:

萬用表測電阻的操作方法與步驟:①選擇倍率。測量電阻時,轉換開關應旋至電阻測量區,倍率的選擇應以測量時指針在刻度盤的中間位置為標準。②電阻調零。每次選好或更換倍率后,測量之前必須進行電阻調零。電阻調零操作方法同“電氣調零”。③測電阻。用萬用表的紅、黑表筆分別接被測電阻的兩端。單臂電橋測電阻的方法與步驟:①先將檢流計的鎖扣打開(內→外),調節調零器把指針調到零位。②把被測電阻接在“Rx”的位置上。③估計被測電阻的大小,選擇適當的橋臂比率,使比較臂的四檔都能被充分利用。④先按電源按鈕B(鎖定),再按下檢流計的按鈕G(點接)。⑤調整比較臂電阻使檢流計指向零位,電橋平衡。⑥讀取數據:被測電阻=比較臂讀數之和×比率臂。⑦測量完畢,先斷開檢流計按鈕,再斷開電源按鈕,然后拆除被測電阻,再將檢流計鎖扣鎖上,以防搬動過程中損壞檢流計。兆歐表測絕緣電阻的一般步驟:①將兆歐表放置在平穩的地方。②開路試驗。將兆歐表的兩接線端分開,搖動手柄。正常時,兆歐表指針應指向“∞”。③短路試驗。將兆歐表的兩接線端接觸,搖動手柄。正常時,兆歐表指針應指向“0”。在搖動手柄時不得讓L和E短接時間過長,否則將損壞兆歐表。④用單股導線將“L”端和“E”端分別接在被測電阻兩端,搖動手柄,搖動手柄的轉速要均勻,一般規定為120/mim,允許有±20%的變化。⑤使用后,將“L”、“E”兩導線短接,對兆歐表作放電工作,以免觸電事故。

教學環節4:電阻與溫度的關系在家電產品中的應用

教師活動:教師可聯系生活實際或利用多媒體說明正溫度系數電阻器和負溫度系數電阻的具體應用場合。

學生活動:學生可根據教師提供或講解的實例了解正溫度系數電阻器和負溫度系數電阻的具體應用場合。

三、課堂小結 1.電阻與電阻定律。 2.常用電阻器。 3.電阻器的主要參數。 4.電阻的測量。

5.電阻與溫度的關系在家電產品中的應用。

四、課堂練習

教材中的思考與練習題

五、課后作業

“學習輔導與練習”同步訓練中的2.4。

【課題名稱】實訓項目三

萬用表測電阻 【課時安排】

1課時(45分鐘) 【教學目標】

1.熟悉萬用表測固定電阻器的基本操作,并會正確讀數。 2.學會萬用表測電位器、光敏電阻器阻值的變化。 【教學重點】

萬用表測固定電阻器并正確讀數。 【教學難點】

難點:萬用表測電位器和光敏電阻器阻值的變化

【關鍵點】

萬用表測電阻的基本操作 【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踐操作法、多媒體展示法、個別輔導法 【教具資源】

萬用表、小燈泡、色環電阻器若干、光敏電阻器、電位器 【教學過程】

任務一

各種電阻器的識別

教師活動:教師可結合多媒體展示各種電阻器實物,并講解各種電阻器的特點和用法。 學生活動:學生可仔細觀察多媒體與教師的講解,了解各種電阻器的特點和用法。 知識點:

小燈泡兩端的電阻是固定電阻。電位器有三個端,其中

1、3端之間的值是固定的,

1、2或

2、3端之間的電阻是可變的。光敏電阻器的阻值會隨光照強度的變化而變化。

任務二

測小燈泡電阻和色環電阻器

教師活動:教師可提示小燈泡電阻和色環電阻器阻值的大致范圍,提醒學生正確選擇倍率。

學生活動:學生可在教師的提示和提醒下正確選擇倍率,并按要求進行測量,把測量結果填入相應的表格中。

注意:每次選擇倍率后必須進行電阻調零。 任務三

測電位器和光敏電阻器的阻值

教師活動: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說明并講解電位器和光敏電阻器的特點和使用方法,并說明測量要求。

學生活動: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電位器和光敏電阻器的特點和使用方法,并按要求進行測量訓練。

注意:電位器的三個端點不要搞錯。 知識點:

測電位器標稱阻值及阻值變化情況操作步驟:①選擇合適的擋位與倍率。②測標稱阻值。萬用表的紅、黑表筆分別接電位器的“

1、3”兩個管腳進行測量,并正確讀數。③測阻值變化情況。萬用表的紅、黑表筆分別接電位器的“

1、2”或“

2、3”兩個管腳,同時旋轉電位器的旋鈕,觀察萬用表指針的變化情況。測光敏電阻器阻值變化情況操作步驟:①選擇合適的擋位與倍率。②測阻值變化情況。用萬用表的紅、黑表筆分別接光敏電阻器的兩個管腳,然后用黑紙片慢慢靠近光敏電阻器,直到完全擋住光照為止。在這個過程中,仔細觀察萬用表指針的變化情況。

任務四

實訓小結

教師活動:教師可引導學生總結用萬用表測固定電阻器、電位器及光敏電阻器的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及收獲與體會,并檢查任務完成情況、儀器儀表的使用情況、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學生活動: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行總結測量固定電阻器、電位器及光敏電阻器的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及收獲與體會,并根據要求進行自我評價。

課后拓展

請問你知道熱敏電阻器嗎?通過課外學習說一說熱敏電阻器的特點和使用方法。

【課題名稱】2.5 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課時安排】

1課時(45分鐘)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歐姆定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2.理解電阻的伏安特性。

3.會區分線性電阻和非線性電阻,了解其典型應用。 【教學重點】

1.運用歐姆定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2.電阻的伏安特性。 【教學難點】

難點:電阻的伏安特性 【關鍵點】

用歐姆定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 【教具資源】

多媒體課件、電阻器、二極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可通過展示1—2個具體實例讓學生自主練習,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回憶并復習初中已學過的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二、講授新課

教學環節1: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教師活動:教師可設計并出示各種類型的例題。 學生活動: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練習相關例題。 知識點:

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在電阻電路中,電路中的電流I與電阻兩端的電壓U成正比,與電阻R成反比,這就是部分電路歐姆定律。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為I?U。

R注意:歐姆定律的變式R?U并不表示電阻的阻值會隨電阻兩端電壓的變化而改變,也

I不會隨通過電阻的電流變化而改變,此公式只是說明電阻的阻值可通過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與通過電阻的電流大小來進行計算。

教學環節2:電阻的伏安特性

教師活動: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線性電阻(如固定電阻器)和非線性電阻(二極管)兩端電壓與通過的電流之間的關系圖,并講解線性電阻與非線性電阻的特點。

學生活動:學生可仔細觀察教師展示的各種電壓與電流之間的關系圖,并在教師的講解下理解電阻的伏安特性。

教學環節3:非線性電阻的典型應用

教師活動:教師可聯系學生的生產生活實際,結合多媒體展示,講解各種非線性電阻的典型應用。

學生活動:學生可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仔細聽講。 知識點:

線性電阻與非線性電阻:電阻阻值不隨電壓、電流變化而改變的電阻稱為線性電阻。人們平常所說的電阻都是線性電阻,線性電阻的阻值是一個常數,其電壓與電流關系符合歐姆定律。反之,電阻阻值隨電壓或電流變化而改變的電阻稱為非線性電阻。非線性電阻的阻值不是常數,其電壓與電流關系不符合歐姆定律。伏安特性:一般把電阻兩端電壓U和通過電阻的電流I之間的對應變化關系,稱為電阻的伏安特性,二者之間的變化關系曲線稱為伏安特性曲線。線性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是一條通過原點的直線,非線性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是一條曲線。

三、課堂小結

1.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2.電阻的伏安特性。 3.非線性電阻的典型應用。

四、課堂練習

教材中思考與練習第

1、2題

五、課后作業

“學習輔導與練習”同步訓練中的2.5。

【課題名稱】2.6 電能與電功率 【課時安排】

1課時(45分鐘) 【教學目標】

1.理解電能與電功率的基本概念,學會電能與電功率的計算。 2.知道額定值(額定電壓、額定功率)的含義。 3.了解單相電能表的銘牌。 【教學重點】

電能與電功率的計算;額定值的理解 【教學難點】

難點:額定值的理解 【關鍵點】

電能與電功率的計算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講授法、談話法、舉例法、練習法 【教具資源】

多媒體課件、單相感應式電能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可通過創設以下情境:若在標有“220V 、40W”的燈泡、“220V、55W”的電風扇、“220V、1500W”的電吹風、“220V、1000W”的電飯煲兩端都加上220V電壓,請問連續使用1小時后,你知道哪個用電器消耗電能最多?哪個最少?分別為多少?然后引出電能的概念。

二、講授新課

教學環節1:電能與電功率

教師活動:教師可講解電能與電功率的計算公式和常用單位。 學生活動:學生可仔細聽教師的講解。 知識點:

電能:在電場力的作用下,電荷定向運動形成的電流所做的功稱為電能。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將電能轉換成其它形式的能的過程。如果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為U,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為q,則電流所做的功即電能W=U q=Uit。電能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在實際使用中,電能常用千瓦·時(俗稱度)為單位,符號是kW·h,即1kW·h=3.6×10J。

電功率:電功率是描述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電功率。如果在時間t內,電流通過導體所做的功為W,那么電功率為P=W/t。純電阻電路,電功率的公式還可以寫成P=UI=U2/ R=I2R。

教學環節2:額定值 6教師活動:教師可通過例舉一些電器中的銘牌數據,說明額定值的意義。然后例舉一些含有額定值并需要計算電能與電功率的相關例題。

學生活動:學生可通過邊思考邊聽教師講解,從而理解額定值所代表的意義。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做一些練習題,以便掌握電能與電功率的計算。

知識點:

額定值:額定值就是保證電氣設備能長期安全工作的最大電壓、電流和功率,分別稱為額定電壓、額定電流和額定功率。電氣設備的額定值通常標在一塊金屬牌(銘牌)上,固定在設備外殼上,因而有時額定值又稱為銘牌數據,如燈泡上220V、40W即為額定值。

教學環節3:電能表

教師活動:教師可結合多媒體展示電能表實物,講解電能表上銘牌數據所代表的意義。 學生活動:學生可邊仔細觀察實物及多媒體,邊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銘牌數據所代表的意義。

知識點:

在電能表的銘牌上都標有一些字母和數字,其中DD228電能表的型號,DD表示單相電能表,數字228為設計序號;一般家庭使用就需選用DD系列的電能表,設計序號可以不同。220V、50Hz是電能表的額定電壓和工作頻率,它必須與電源的規格相符合。5(10)A是電能表的標定電流值和最大電流值,5(10)A表示標定電流為5A,允許使用的最大電流為20A。1200r/kWh表示電能表的額定轉速是每千瓦﹒時1200轉。

三、課堂小結 1.電能與電功率。 2.額定值。 3.電能表。

四、課堂練習

教材中思考與練習第

1、2題

五、課后作業

1.“學習輔導與練習”同步訓練中的2.6。

機械基礎教案范文第2篇

各位評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換路定律與初始條件》,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教學程序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換路定律與初始條件》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電子電工類職業規劃教材《電工基礎》第八章第一節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線性電路在直流、正弦交流電路的基礎上而編排的,是信號在激勵源作用下的穩態響應過程。在實際的應用電路中,由于L、C元件的儲能與放能過程是漸變過程,其上的電流、電壓是微分、積分關系,所以電路的工作狀態處于動態過程??梢?,電路的穩態是電路工作的全過程的一個階段。本節課結合以前所學的基爾霍夫電流、電壓定律以及元件VAR的特點,應用歐姆定律,求解動態電路的全過程,既是對以前所學知識和方法的綜合運用,又為以后學習動態電路全響應奠定基礎。本節求解動態電路全過程是以時間t為自變量,即在時域內進行,故稱為時域分析。此外,線性電路過渡過程還與人們的生產技術、科學研究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節課還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包括:過渡過程的概念、換路定律、初始條件的概念以及拓展和應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及學生的認知特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過渡過程的概念。

(2)能運用換路定律來解決相關的一階電路響應。

2、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的理論推導能力及自學能力。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互助、合作,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重點:

1、過渡過程概念的理解

2、理解換路定律會計算初始值 本節難點:

l、 電感電路的換路定律

2、電容電路的換路定律。

【設計意圖】只有掌握了過渡過程概念,才能為以后電路的分析、計算奠定基礎,因此將其確定為本節課的重點。由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對換路定律的理解及以后電路的分析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將此確定為難點。

四、教學策略

(一)學情分析

進入大學的學生已在高中學了三年的物理,對電學知識,尤其是對直流電路分析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同時具備了一定的理論推導能力。但是,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較差,而且認知層次不盡相同。

(二)學法指導

知識是認識主體,是學生主動建構的。學生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進大腦中,而是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新知識。根據本節課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動手,互幫互助,綜合運用以前所學知識進行理論推導新知識,并將新知識進行拓展運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新知識。

(三)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綜合運用趣味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演示法、啟發教學等教學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景演示實驗、動手操作、理論推導、拓展運用等探究性活動,引發學生對電路設計的好奇心,鼓勵他們進行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及自主學習能力。

五、教學過程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把本節課分為:激趣導入(5分鐘)、探求新知(17分鐘)、難點突破(8分鐘)、課堂鞏固(8分鐘)、課堂小結(5分鐘)、作業布置(2分鐘)六個環節來進行課堂教學。

(一)激趣導入

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現象的對比,直觀形象的引出本節課的課題——“過渡過程”,導入新課。同時,讓學生梳理一下直流電路的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直觀形象的引入本課。通過知識的梳理,為接下來的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探求新知

機械基礎教案范文第3篇

各位評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換路定律與初始條件》,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教學程序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換路定律與初始條件》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電子電工類職業規劃教材《電工基礎》第八章第一節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線性電路在直流、正弦交流電路的基礎上而編排的,是信號在激勵源作用下的穩態響應過程。在實際的應用電路中,由于L、C元件的儲能與放能過程是漸變過程,其上的電流、電壓是微分、積分關系,所以電路的工作狀態處于動態過程??梢?,電路的穩態是電路工作的全過程的一個階段。本節課結合以前所學的基爾霍夫電流、電壓定律以及元件VAR的特點,應用歐姆定律,求解動態電路的全過程,既是對以前所學知識和方法的綜合運用,又為以后學習動態電路全響應奠定基礎。本節求解動態電路全過程是以時間t為自變量,即在時域內進行,故稱為時域分析。此外,線性電路過渡過程還與人們的生產技術、科學研究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節課還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包括:過渡過程的概念、換路定律、初始條件的概念以及拓展和應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及學生的認知特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過渡過程的概念。

(2)能運用換路定律來解決相關的一階電路響應。

2、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的理論推導能力及自學能力。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互助、合作,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重點:

1、過渡過程概念的理解

2、理解換路定律會計算初始值 本節難點:

l、 電感電路的換路定律

2、電容電路的換路定律。

【設計意圖】只有掌握了過渡過程概念,才能為以后電路的分析、計算奠定基礎,因此將其確定為本節課的重點。由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對換路定律的理解及以后電路的分析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將此確定為難點。

四、教學策略

(一)學情分析

進入大學的學生已在高中學了三年的物理,對電學知識,尤其是對直流電路分析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同時具備了一定的理論推導能力。但是,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較差,而且認知層次不盡相同。

(二)學法指導

知識是認識主體,是學生主動建構的。學生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進大腦中,而是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新知識。根據本節課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動手,互幫互助,綜合運用以前所學知識進行理論推導新知識,并將新知識進行拓展運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新知識。

(三)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綜合運用趣味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演示法、啟發教學等教學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景演示實驗、動手操作、理論推導、拓展運用等探究性活動,引發學生對電路設計的好奇心,鼓勵他們進行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及自主學習能力。

五、教學過程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把本節課分為:激趣導入(5分鐘)、探求新知(17分鐘)、難點突破(8分鐘)、課堂鞏固(8分鐘)、課堂小結(5分鐘)、作業布置(2分鐘)六個環節來進行課堂教學。

(一)激趣導入

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現象的對比,直觀形象的引出本節課的課題——“過渡過程”,導入新課。同時,讓學生梳理一下直流電路的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直觀形象的引入本課。通過知識的梳理,為接下來的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探求新知

機械基礎教案范文第4篇

《機械制圖和機械基礎》課程是非機械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 幫助學生掌握機械方向的基礎知識, 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素質的課程?!稒C械制圖和機械基礎》課程包含將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機械原理、機械零件、機械工程材料、公差與測量技術、計算機繪圖等的系列課程的內容。在縮減課時的大環境下, 越來越多的非機械類專業希望將機械基礎類的課程課時壓縮, 有的只有54 個課時。在這么短的時間內, 如何能有效的介紹完所有的機械方面的相關知識是值得從事《機械制圖和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師及領導思考的問題。本人結合多年來從事機械基礎課的教學經驗, 討論了非機械類的機械基礎課程體系的設置、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

2 課程體系的設置

《機械制圖和機械基礎》課程包含的課程科目較多, 在較少的課時內, 需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這就要求明確以培養學生掌握機械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 整體優化本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 刪減重復、陳舊內容, 增加現代技術的含量, 拓寬現場工程技術應用的知識面, 確保形成各門課程的應用性教學內容新體系;強調面向21世紀高工專人才必備的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自學和創新能力的培養[1]。例如工程制圖課程在國內有如下三種課程體系:a.傳統課程體系:主要體現為課程建設仍為畫法幾何、機械制圖、計算機繪圖分段、分課講授。b.貫穿課程體系:主要體現為將計算機繪圖技術融于機械制圖教學的全過程中, 計算機繪圖不再單獨設課。c.系列課程體系:以機械設計為主線, 將包括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機械原理、機械零件、機械工程材料、公差與測量技術、計算機繪圖等的系列課程有機融合在一起[2]。在機械制圖與機械基礎課程授課中, 因課時的限制不允許采用第一種方法授課, 第三種方法比較理想化, 執行有難度, 因基礎課是后續學習其他專業課的基礎, 對于大一新生, 習慣了高中填鴨式反復教與鞏固的教學方式, 對機械系列課程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自主學習能力欠缺, 還有待于大學逐步培養才能養成。第二種方法更易于教師和學生操作和接受, 在機械類課程中, 由于機械制圖課是最前期的基礎課, 直觀且與工程實際結合緊密, 故以機械制圖課作為主線, 可以使教學更加清晰、系統。

3 教學內容的安排

機械制圖與機械基礎課程的內容須打破原有的課程界限, 以一門課作為主線, 將其它課程內容穿插進此課程的授課和作業中, 由淺入深, 由簡單到復雜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新的課程體系以機械制圖內容作為該課程的主線, 其它科目內容逐步穿插進去。

內容從以下幾處融入:

3.1 在介紹常用零件的同時, 融入實用的機械設計、機械工程材料的相關內容。機械設計課程主要介紹常用零件的設計方法, 詳細介紹了零件的種類、材料選擇、工作原理、零件結構、運動方式、力和能量的傳遞方式、失效形式、各個零件的材料和形狀尺寸的計算方法和潤滑方法等。在講解逐步設計常用零件的同時, 逐步繪制出常用零件的零件圖。在此章節結束, 再次歸納各個零件使用的材料, 融入機械工程材料知識, 講解不同材料的性能規律及其加工方法。

3.2 在介紹零件圖的繪圖和讀圖中,融入公差與測量技術的相關內容。弄懂零件圖的公差、粗糙度的代號的含義,并且會正確標注與零件圖上,了解此類技術參數的測量方法。從理論到應用內容連貫,學有所用,理解深刻,記憶牢固。開設實驗課,提高學生的測繪、徒手繪圖、尺規繪圖的能力。

3.3 在介紹裝配圖的繪圖和讀圖中, 融入機械原理和計算機繪圖的相關內容。真正看懂一個機器的裝配圖, 首先要看明白機器的工作原理。也只有弄懂機器運作的原理, 才能準確繪制機器的裝配圖。故在介紹裝配圖的讀圖和畫圖之前, 對機械原理課程中常見幾種機構的工作方式進行介紹, 使得內容更加連貫。在講授裝配圖的拆分成零件圖以及通過零件圖繪制裝配圖的內容時, 采用二維繪圖軟件如CAD邊畫邊講, 激發同學們對CAD的興趣。通過觀看教師的操作, 熟悉CAD的繪圖過程, 要求學生將前面章節的零件圖用CAD繪制完成, 為后期推進學生自學計算機繪圖軟件打下基礎。

4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

非機械類機械制圖與機械基礎課程的難度在于在少課時中介紹完日后專業課及工作中會用到的機械類知識。這使得這門課有學時少、內容多、種類繁雜的特點。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采用以下幾點措施:

4.1 課堂講授以構建框架為主, 使得各個章節前后連接清晰, 易懂。重點講清楚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

4.2 重點、難點知識點通過微課的方式, 督促學生課下自學。在日常講課過程的中往往會遇到一個難點講清楚的時間過長;學生當時理解, 課下忘記的情況。通過微課的方式, 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理解程度, 反復觀看重難點內容。鞏固知識點的同時, 也緩解了少學時的壓力。

4.3 完善作業和考核的機制。不再采用期末考試為學生最終課程成績的單一考核方式, 而是綜合考慮課堂表現和作業情況。課堂表現包括出勤率、回答問題、討論、完成作業情況等;布置作業時設置作業難度層次, 由簡到繁, 既要鼓勵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 又要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求知欲。課下作業、答疑、課堂測試和課堂提問相結合, 督促學生自學。平時課堂上教師的提問、討論的內容和作業都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課上安排課堂測試, 使學生重視課堂學習, 能夠主動掌握相關知識, 提高學生課上的注意力。

5 結論

面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的大潮, 全國各高校及院系都十分重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機械制圖與機械基礎》課程作為一門應用型很強的基礎課程, 很多非機械專業就將此課程作為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本文結合了作者多年來從事非機械專業《機械制圖與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經驗和感受, 探討了如何在課時少、知識面廣、學生基礎薄弱等情況下, 開展教學活動。希望本文的研究結論能夠對同行有所幫助,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摘要:針對《機械制圖和機械基礎》課程課時量少, 知識點多, 學生基礎薄弱等因素, 結合本人多年來的教學經驗, 從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安排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三個方面入手討論該課程的教學問題。

關鍵詞:非機械類,機械制圖,機械基礎

參考文獻

[1]崔承琦.工程制圖與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改革的研究[J].機械工業高教研究, 2002, 4 (1) :66-78.

機械基礎教案范文第5篇

【考綱展示】

1.了解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常見化學電源的種類及其工作原理。

3.理解金屬發生電化學腐蝕的原因,金屬腐蝕的危害、防止金屬腐蝕的措施。 【知識回扣】

知識網絡

定義: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1)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2)合適的電解質溶液構成條件(3)形成閉合回路失去e—,沿導線傳遞,有電流產生原電池反應原理 氧化反應—2+ Zn—2e=Zn不斷溶解負極電解質溶液析氫腐蝕 還原反應正極2H++2e—=H2陽離子移向化學腐蝕 類型電化學金屬腐蝕電化學腐蝕吸氧腐蝕保護方法:(1)改變金屬內部結構(2)在金屬表面覆蓋保護層 (3)電化學保護定義:使電流通過電解質溶液而在陰、陽兩極引發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裝置特點:電能轉化為化學能電解電解池(1)與電源相連的兩電極構成條件(2)電解質溶液(3)形成閉合回路陽極(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發生氧化反應反應原理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發生還原反應應用:氯堿工業、電解精煉、電鍍 要點掃描

一、原電池和電解池電極確定的方法

電化學中電極的確定是電池反應式正確書寫的前提,判斷的方法有: 1.根據反應本質速判電極

不論是原電池還是電解池,陽極總是發生氧化反應,陰極總是發生還原反應(原電池負極發生氧化反應,正極發生還原反應),若能找出電極發生的反應是氧化反應,還是還原反應,則可迅速確定電極。

2.根據電子、離子移動方向判斷電極

不論是在原電池還是在電解池中,電子總是從陽極(負極)流向外電路;電解液中總是陽離子移向陰極(正極),陰離子移向陽極(負極)。

3.根據溶液pH變化或電極現象判斷電極 無論是在原電池還是在電解池中,只要是有H2生成的電極,該電極區溶液的pH就增大,該電極上發生還原反應,該電極為正極;只要是有O2生成的電極,該電極區pH就減小,該電極發生氧化反應,該電極為負極(陽極)。

二、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1.原電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1)一般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列物質標得失看環境配守恒兩式加驗總式判斷電極反應產物,找出得失電子總數電極產物在電解質溶液中應穩定存在,如堿性介質中生成的H應讓其結合OH—生成水。電極反應式要依據電荷守恒、質量守恒、電子守恒加以配平兩電極反應式相加,與總反應式對照+

(2)復雜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復雜電極反應式 = 總反應式 — 較簡單一極電極反應式

2.電解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首先分析電解質水溶液的組成,找全離子并分為陰、陽兩組;然后分別對陰陽離子排出放電順序,寫出兩極上的電極反應式;最后合并兩個電極反應式得出電解總方程式。

注意事項:(1)書寫電解池中電極反應式時,要以實際參加放電的離子表示,但書寫總方程式時,弱電解質要寫成分子式;(2)要確保兩極電子轉移數目相等,且注明條件“電解”。

三、電解計算

1.根據電子守恒法計算:用于串聯電路、陰、陽兩極產物、相同電量等類型的計算,其依據是電路中轉移的電子數相等。

2.根據總反應式計算:凡是總反應式反映出的物質的量關系都可以列比例式計算。 3.根據關系計算:由得失電子守恒定律關系建立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橋梁,建立計算的關系式,如

+——物質:H2~O2~Cl2~Cu~Ag~H~OH~e mol 2 1 2 2 4 4 4 4 【熱點透視】

熱點題型

【典例1】將NaCl溶液滴在一塊光亮清潔的鐵板表面上,一段時間后發現液滴覆蓋的圓周中心區(a)已被腐蝕而變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鐵銹環(b),如圖所示。導致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氣含量比邊緣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滴中的Cl由a區向b區遷移

B.液滴邊緣是正極區,發生的電極反應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發生還原反應而被腐蝕,生成的Fe由a區向b —區遷移,與b區的OH形成Fe(OH)2,進一步氧化、脫水形成鐵銹

D.若改用嵌有一銅螺絲釘的鐵板,在銅鐵接觸處滴加NaCl溶液, 則負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Cu-2e=Cu

2+

2+

上一篇:四則運算教案下一篇:熱愛生命教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