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詩詞鑒賞范文

2023-05-11

詩詞鑒賞范文第1篇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是一條向上的路,身為行者的我們一次次地登臨。登臨是一種追求,登臨是一種超越,登臨是一種高度,登臨是一種境界„„因為登臨,我們有了更為廣闊的視野;因為登臨,我們有了更為高遠的目標;因為登臨,我們有了“一覽眾山小”的豪情!

請以“登臨”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⑴立意自定;角度自選;⑵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⑶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登臨”是一個文雅的詞匯,是胸中貯滿詩意的人經常有的舉動,古往今來,高人韻士,往往選勝登臨。許多名篇佳什都是在登臨時誕生:“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孟浩然)“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落日摟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王安石)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

“登臨”為題,體現了高考作文題目的命題理念:讓考生有話說,有東西寫,意在引導學生關注自我,關注生活,走進自我的心靈世界,同時也體現了高考作文命題“降低審題難度,不為難考生”的特點,使不同層次的考生都能比較迅速地找到寫作的切入點,不會因審題失誤而影響作文的得分。

在審題立意方面,登臨,本義為登山臨水,登高臨下,泛指游覽山水。“登”是指登上一定的高度,如“登高”“登樓”“登山”等,“臨”是到達、面對的意思,登之后自然面對的是無窮風光,歷史變遷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高遠的境界。在題目的提示中命題人給出了對“登臨”的引申理解,登臨是一種追求與超越??忌诰唧w立意時可實可虛。實,可寫登高望遠,游目覽勝,關注自然與個人的關系構建;虛,可寫望遠致思,抒懷寫志,關注歷史與現實的風云變遷。審題時要特別注意“登臨”、“人生”、“我們”三個關鍵詞,如能圍繞這三個詞立意,一定會寫出扣題之作。

在審題準確的基礎上,可以從“身臨”與“心臨”兩個方面立意??忌裟軓奶搶嵔Y合的角度談出對“登臨”的感悟與思考,寫作時關注自我、關注人生,把鮮活的生活之水引入到文章中來,并能聯系生活,聯系自我,且立意深刻,語言有特色,有望獲得高分。

【精彩例文】:

登臨

登臨,為極目遠眺,可以有更廣闊的視野,“不畏浮云遮望眼”從而天下之勝景盡收眼底,人的胸懷也隨著眼光的廣遠而廣闊。

登臨,是站在“天下”的高度上更清醒、更客觀地審視一切、把握一切、包容一切,獲得升華。

1 古人愛用漢唐二朝做文章。的確,漢朝前期的統治者站在歷史的高度審視秦的滅亡,他們深刻反思,以“無為而治”之道與民休息;漢武帝分派使者聯系西域,開辟絲綢之路,豐富了中原文化,打開了商路貿易,這是因為他們可以“登臨”天下,擁有廣遠的視野,最終獲得自我發展。同樣,唐文化以其獨特的包容性使中華文化在此海納百川。相反,清朝的統治者雖以“天下”自居,卻不能站在“天下”的高度去看世界,他們以為自己就是天下,心胸狹窄,也使自己錯失了飛速發展的良好機會。

登臨,不僅意味著自身登上高度,可以更客觀第審視一切,包容一切,還意味著在身處高處的同時,精神依然隨之提升,以極大的包容性與廣闊的視角審視自我,審視靈魂。

人們常用一句話去形容德國:“她,要么考問世界要么拷打世界。”當德國考問世界時,她是偉大的,費爾巴哈可以打破精神的禁錮,掙脫人性本身矮小的枷鎖,站在自然的高度上闡釋唯物主義;康德可以仰望星空,俯首大地,站在前人精神文化的高度上摒棄理性的冷峻,感性的單純,從而以極大的包容度向世人宣布最冷靜而富有人性的理性意義;當德國總理勃蘭特在猶太人墓前雙膝跪地時,他用廣闊的胸懷承認了祖國的錯誤,肩負了歷史的責任。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一個德國!勃蘭特正因有德國慣有的“登臨”胸懷,才獲得了世人的原諒。反觀希特勒,只顧自我利欲,納粹興兵,法西斯猖獗,最終還是慘死地下室。因為他沒有廣遠的視野和廣闊的胸懷,終遭唾棄。

登臨是一種高度,是一種境界,人在“登臨”的同時所獲得的胸懷讓人們可以包容更多更精彩的風景。牛頓因站在巨人的肩上才獲得如此大的成就,而我們的登臨,必將有更深遠的意義。

【點評】:審題準確,選材新穎,內涵豐富,緊扣題旨行文。又能適時展示思想的高度和行文的文采,應該是比較成功的考場作品。

登 臨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辛棄疾

因為海闊,所以人們去探尋海底;因為山高,所以人們去登臨山峰;因為生命奇妙,所以人們挑戰生命極限。人們總在有限中去探索無限,然后宣揚登臨眾山的“英勇”,可是,一個人不顧一切登臨至高之后,才會真正明白登臨是一種孤寂的境界。

我們一直在汲汲于攀登心中的最高峰。殊不知登臨之后的冷清才是最令人痛苦的境界。

登臨是一種天涯盡處無知己的寂寞。想當年,漢武大帝封禪泰山,發出一連串的“高矣極矣險矣”的嘆息,與其說是對泰山之高的詞窮之嘆,不如說是其處于泰山之巔俯覽眾山之后,產生了與身居帝王之位后的孤寂相同之感。至高之處,是享盡了英雄豪情的快樂,只是這無人共享的失落,在心血翻騰后,便在深夜人靜之時襲向你。那時你才會苦笑而出:登臨至高之位,不過是一個美好的謊言。

高位者的登臨,帶著苦澀的驕傲。登臨是一種無法言及的苦澀之境。 當我們盡力抵達高峰時,帶著他人羨慕的贊嘆,同時還有人們期待更高的目標的壓力。川端康成,與海明威就是如此成功的兩個人。當人們歡喜地標榜自己國家的作家收獲了諾貝爾文學獎,登臨了文學最高峰時,兩位文學人杰卻悄然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是的,他們登臨了文學的最高峰,實現了自己遠大的目標??墒?,之后呢?他們悲哀地發現,文學的

2 高峰上,沒有群眾來讓他們汲取養料,也沒有知己去傾訴,好似被世界拋棄了,于是他們逃避了,逃離了這充滿壓力的苦澀無人之境。文學史上,悲劇在上演。

登臨是一種清冷之境,讓人們向往,卻也畏懼。我們不免看到諸如海子等人的決絕。登臨至高的感覺令這些人皆恐懼。思想的高度,在常人難以企及之時,這種登臨高位的自豪感便如一柄冷劍,在內心的孤寂中,謀殺盡了天才。所以高出依然冷清。

昔日辛棄疾長嘆,把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恐怕亦是身為人杰的傷心之語吧。 高出,驚奇瑰麗,只可惜,無人會,登臨意„„

登 臨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水之深也。

很喜歡這句富有意味的古語。短小精悍,意味雋永,簡單的文字告訴我們:不追求人生的舞臺,無法達到人生的高度。

逆風來時,彎腰以待,等風止息了,再度挺身,迎接陽光,這是野草的生存智慧。當我們看到荒漠中的野草經歷風吹雨打時,我們不禁心生憐愛,可細想,唯有不斷追求人生,登臨困境,才能達到人生的高度。

野草的登臨不正是在追求人生的舞臺嗎?它們的生存智慧同樣也值得人類學習。 中國反串第一人李玉剛就很好的向我們詮釋了這一點。相信看過他的《貴妃醉酒》表演的人一定會為之驚嘆吧,在舞臺上,他那千嬌百媚,國色天香的驚艷甚至讓眾多女性也感到驚嘆,如此的境地,是他登臨人生的這個大舞臺的結果。

若要在舞臺上用真情入戲,用真愛演繹人生,就必須苦練絕技。起初,李玉剛男扮女裝的表演遭到家人的反對,更是引來同行、觀眾的不滿,甚至受到種種侮辱,在舞臺上,時而不時地遭受觀眾扔來的酒瓶的襲擊,常常被活生生地趕下臺,可在非議、冷落、嘲笑之后,李玉剛頑強的抬起頭,決定繼續走下去,誓要用這種獨樹一幟的藝術彰顯生命的華彩。于是后來遍訪名師,苦練絕技的追求之路的艱辛可想而知。對于一個23歲才開始學舞蹈的小伙子來說,需要怎樣坦蕩的胸襟與堅強的毅力,甚至有人可憐他,可他卻充滿自信,“我想我要創造一個奇跡!”于是,蟾宮折桂時,不禁令人潸然淚下。

試想,倘若李玉剛沒有登臨反串舞臺的堅強,沒有追求人生的舞臺的毅力,他的人生將會重寫,他的人生也不會達到現在“國家一級演員”的高度。

這絲毫不亞于向往清平灣,堅持寫作,達到人生高峰的史鐵生,絲毫不亞于在困境中不斷追求人生的“旭日陽剛”,正是追求,因而使他的人生走得更遠更高。

登高山,才知山之高,臨深海,才知水之深;同樣的,登臨人生的大舞臺,才能感知人生的高度。

【點評】:文體和素材使用均有文體,所有問題的根源都在沒能審準題意。

登 臨

正是因為一份濃的化不開的向往,我才選擇登臨,只為追尋心底最初的夢想。起點在山腳,我信心滿滿。

初入高中,我自信并且躊躇滿志。我帶著幾年前就記在心里的目標,安靜地坐在教室里。曾以為一切都會很順利的我,卻感到如此不適應。一段時間后,我心下的失落如同碰破了的水晶燈般碎了滿地,反射出微弱但又萬分凌厲的光芒。我也略有迷茫。只是心下沸騰的目標一次次不甘心地大聲呼喊著:“既然選擇了登臨,就不要懼怕挫折。”

3 中程在山腰,我身心疲憊,只剩執著無處不在。

升入高二,我開始適應高中,但之前留下的漏洞讓我身心俱疲。又是心底的呼喚讓我開始堅強,用信念做支撐,我不斷超越自己。高一時非常薄弱的學科,在我高二的努力下也開始有了起色。我就像在山路上跋涉的行者,因為對山頂風景的向往,一次次地超越著自己。即便身心疲憊,卻仍步履堅定。因為我知道,我已選擇了登臨,向上的每一步,都是對登臨中的“登”字的最好解釋。與心底沸騰的目標相伴,這一路,我走得既辛苦,又幸福。

終點在山頂,在我抬頭可見的前方。

我帶著最樸素的心靈和最遙遠的夢想,毅然踏上了高三的征程。忘記曾經的失落,忘記曾經的辛苦,我把整個的精力,都投入到那沸騰的夢想中。兩年的學習,已讓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我再也不是高一剛入學時的新生,取而代之的,是我日漸堅定的身影。高三逝去的日日夜夜里,我和所有心懷夢想的孩子一樣,為了目標,拼搏向前。我們都在用最好的行動,努力將“登臨”演繹得精彩絕倫。一絲一縷的期待,編織成通向終點的山路;一點一滴的追尋,匯聚成流向終點的河流,我用付出換回向上的每一步,讓汗水與淚水陪伴在我登上山頂的每個腳印里。高三,選擇登臨,選擇的就是一種直面困難,永不服輸的精神。

因為登臨,我將把美景盡收眼底;因為登臨,我將讓豪情充溢心間!

生命如曲,沒有永恒的音調,不知何時高,何時低;生命如輪,沒有永恒的軌跡,不知何時進,何時停。選擇登臨,就是選擇一種對生命不屈不撓的態度,一種讓我走向成功的態度。

登高臨遠,必是我走向成功之后,最美的姿態。

【點評】:本文有如下三大特色。

一、思路清晰。以登山為經,把高中三年的學習比比作登山,比喻恰當,文意清新。其中第

二、

四、六三段簡短有力,體現了作者縝密的構思。

二、語言干凈利落。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藻,不事雕琢,卻能給人以美的感覺。文中充溢著樸素的美。品讀該文,仿佛在欣賞清純少女,雖不靚麗,卻讓人越看越有味。

三、敘議結合。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流暢自然,無斧鑿痕跡。

登 臨

我并不知道自己腳下踩著的土地滲著幾十年前沸騰的鮮血,嘶吼聲至今未息。 我只是想要在假日里尋一隅寧靜,只是無心登臨。 這座矮而圓實的小山丘,在我去之前或許已躺臥幾千年,它有太多話欲說而無從開口,于是緘默。有太多人登臨賞景:雀躍的孩子,依偎的愛人,蹣跚的老者„„它一一容納,憐愛無言。

和媽媽來到山腳下時,我并沒有登臨的豪念。只是被山上往來的人所吸引。幾乎不費力就沿石砌的臺階來到山頂,卻看不見任何稀奇罕見的東西,心底難免涌起淡淡的失落感。

我拉著媽媽要下山去,卻偶爾看見一座矮矮的石碑。好奇地湊過去,撥開瘋長的綠草,看見一行行融進石骨的名字。正上方是紅顏料填補的遒勁正楷:“χχ戰爭陣亡英烈。”碑尾時間1948年依稀可見。

突然有些震驚,我不知道自己遇見了一群長眠的英雄,這是被教科書遺落的戰士。

4 我仿佛看見幾個戴紅星帽的戰士在這座無名的山丘上凝望。他們的登臨,不為美景和豪情,只為山邊緊挨著、升騰著炊煙的屋舍。

那是真正的英雄的登臨。

或許,他們是被迫上山,堅守到最后一刻;又或者是登高伏擊,擊潰敵軍。這一切都無從考證了。像一節高聲鳴笛的火車,歷史載著記憶駛遠了,不留痕跡。如今,他們有了綠草護衛,堅定而挺拔地默默站立,站成一個戰士的英魂。他們的登臨,把生命永久地駐根在看似不起眼,幾乎被遺忘的角落。

正因如此,他們把風雨飄搖變成了春日融融,國富民安,才有了更多人平凡而幸福的登臨。

從歷史書的鉛印大字中,從觸目驚心的陣亡人數中,我了解一段讓人戰栗含淚的中國歷史。那些用血肉對刺刀的英勇無畏,鑄就了中華的不屈脊梁。于是,中華民族的獨立、自強以至富強成為現實。

現在,登臨山頂,放眼望去的是一片崛起的城鎮,無言傾訴著和平年代的幸福。 這里的長眠勇士不該被人遺忘,我幾乎是下意識地把瘋長的草打成結,使碑面浮現出來,好像一張剛毅年輕的戰士的臉。

下一次,我相信,我不再是無心登臨。攜著我的紙和筆,我要為英勇而默無聲息的英雄繪像。

我相信,我會和那些長眠的英雄一起登臨遠眺。也許,還會有更多的人。

【點評】:本文主要特色有:

一、立意高遠,體現思想的深度和厚度。作者視角開闊,由自己登臨不知名的小山丘看到墓碑想到長眠于斯的無名英雄,由現實聯系到歷史,使登臨有了歷史的厚重感。

二、情感真摯,內容健康向上。文章不是無情物,情到真處文自美。字里行間交織著對烈士的敬仰和對今日幸福生活的由衷贊美之情。

詩詞鑒賞范文第2篇

早 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問: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

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環境寂靜。(步驟二) 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和心中由飄泊而引起的孤獨寂寞之感。(步驟三) 約 客 趙師秀

2、細節描寫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寫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早興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開門鼓一聲。 犬上階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 半銷宿酒頭仍重,新脫冬衣體乍輕。 睡覺心空思想盡,近來鄉夢不多成。 【注】:覺,醒。

問:詩人善于從細微處表現生活情趣,請從這一角度賞析劃線句

答案:細節(或動作)描寫。“新脫冬衣”以動作暗示季節更替,“體乍輕”寫出猛然間的輕松感受。“乍輕”呼應“新脫”,描寫入微,抒發了詩人切身感受到的春天到來時的喜悅之情。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陶者 梅堯臣

3、對比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寸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提問:這首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詩歌把長年辛勞而居室簡陋的陶者與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以及對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的憤慨之情。 早 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 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 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 先發望春臺。 這首詩用了什么手法來寫梅花?請具體說明。 答:此詩用了對比修辭手法寫梅花。作者用“萬木凍欲折”和“梅花孤根暖獨回”“昨夜一枝開”作對比。這樣寫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梅花的孤高傲雪的品格。 漫成一首 杜甫 4 、動靜結合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答案:用“跳魚”的“撥剌鳴”襯托江面的寧謐安靜,以動破 靜,愈見其靜 雨后池上 劉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靜態。b三四句“忽起””垂楊舞”以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等,寫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動態之美。

B本詩既寫出了雨后池塘的靜態之美,又寫出了它的動態之美,以靜顯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異常優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圖。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注】:張先,北宋詞人。乙卯年:1075年,時年作者八十六歲 。筍柱,指竹制的秋千架。 問:試從動與靜的角度簡要分析本詞上、下闕。

答案:詞的上片著重寫人事,通過熱鬧的場景(吳兒競渡、游女蕩秋千、拾翠踏青)描寫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歡樂;下闋則側重寫景物,通過靜謐優美的夜景(遙山暝、池院靜、月色清朗)反襯白晝的繁盛。一動一靜,相互對應,表現了詩人愉悅的心情,對生活的熱愛。

蘭溪棹歌戴叔倫 5 、方位組合(高低)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詩的第一句寫仰視,第二句寫低頭, 6 、虛實結合

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托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實虛。通過設“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詩中的“野草”、“夕陽”、“燕”等是實景,而六朝古都的繁華是虛景。我們從中不難想象出當年橋頭車水馬龍、宮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寶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涼無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便油然而生。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這首詩是虛實結合的典范。“天門中斷楚江開”,看似寫天門山,實則寫水;“碧水東流至此回”,看似寫水,實則寫山。這首詩也正是詩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無堅不摧、一往無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堅強不屈。 初入淮河四絕句

(三)楊萬里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

問: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詩答案: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后兩句實寫鷗鷺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一,人民自由往來的強烈愿望。 5.雨過山村 (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問:詩人怎樣表現農忙氣氛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正側結合 詩人一方面從正面以“婦姑相喚浴蠶去”來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從側面落筆,借雨景烘托其忙以及借梔子花的”閑”反襯出農家的繁忙。 7襯托 視聽結合

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些事物的藝術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反襯。常見的反襯有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 夜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作者從三個側面來表現夜雪之大這一主題。一,從“衾枕冷”寫,寫被子、枕頭的冷,反襯雪之大,這是從觸覺的角度來寫。二,從“窗戶明”來寫,這是視覺所見,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從“折竹聲”來寫,是聽到的,雪大,積壓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會被壓折,“折竹聲”自然烘托雪大。 (1)側面描寫———襯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這首詩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征,主要運用了襯托、對比的手法,襯托是通過描寫甲來使乙表現得更突出的方法。襯托分映襯和反襯。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臺之高映襯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寫江中之月“唯見江心秋月白”襯托琵琶聲的引人入勝,“別時茫茫江浸月”襯托人物凄涼的心情?!俄椉管幹尽分杏?ldquo;萬籟有生”來反襯“庭階寂寂”的。

絕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這首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詩的前兩句寫景,簡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馳的風景畫。以樂景襯哀情,極寫春景之美,更能反襯出歸心的殷切和鄉思之深。

又如: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以動寫靜,用花落、月出、鳥鳴的動,反襯出了春澗的幽靜。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也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 8點面結合

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于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于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從"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并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突出了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杜甫《蜀相》:由諸葛亮的祠堂寫到這位蜀漢賢相的一生事業。其頸聯云:"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兩句之所以顯得格外厚重,就是因為它所包容的內容異常豐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對》,后一句,抵得兩篇《出師表》;從三顧茅廬到白帝托孤,他與先主劉玄德的君臣遇合,從七擒孟獲到六出祁山,他治蜀的政績和北伐的功業;"天下計"言其宏圖,"老臣心"表其忠貞。類似這種手法,可以稱之為點面結合。指出一點,隱括全面。

9色彩的渲染

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用于藝術創作,就是指正面著意描寫。 例1:"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趙師秀的《約客》)詩中以"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一種氣氛,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

例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析】作者突出了剛抽新芽的柳枝,成雙成對的黃鸝,自由自在的白鷺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種鮮明的顏色新鮮而且明麗,構成了絢麗的圖景。

例3: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鵝》)【析】鵝潔白的羽毛浮于綠水之上,紅掌撥動,綠水泛波,紅、白、綠三色對比有寒有暖,鮮明而協調,在藍天、白云之下,在綠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見底的池塘邊,"白毛"與"綠水"比美,"紅掌"與"清波"爭勝,多么絢麗的畫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氣息。真可謂狀物如在目前。

例4:"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析】通過紅日映花襯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憶江南美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傳達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襯思歸的感傷。

例5:"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絕句》)【析】詩人用濃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風光,山青翠,花紅艷,鳥翎白,碧波綠,景象清新,賞心悅目,卻是為寫下文勾起漂泊的傷感作鋪墊。

10、詩中有畫:

詩中有畫,就是在寫景詩歌中,運用工筆手法,描寫出一個個畫面,表現一種意境。蘇東坡稱道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這評語十分中肯。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總是勾勒一個畫面,透著一股空靈微妙的意蘊。

例1:"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燕蘸開。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蔭來。"(徐 虎《春游湖》) 【析】全詩通過描寫詩人春天游湖所見的四種具體可視的美景,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生動優美的畫面,詩人游湖時所見的雙飛燕子,夾岸桃花,春雨斷橋、柳蔭小船四種具體美景,體現了中國古代寫景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

例2: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析】這首詩,詩中有畫,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對仗工整,又自然流暢,毫無雕琢,表現出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景象。 11/白描

白描作為文學創作上的一種表現手法,即指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白描引入到詩歌的創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用準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干凈利索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色、明暗、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

例1:"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溫庭筠《商山早行》)【析】"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六個名詞(即六種景物)組合,純用名詞組合,沒有(動詞)形容詞修飾點綴。即所謂白描手法。它集中地表現了早行的辛苦。在雞鳴聲起,殘目未落之時,冒著寒霜上路,可見早行辛苦。

例2: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析】對草原景象的白描,顯得簡潔有風骨,寫出了草原的壯美,點染出牧民的生活。

例3:"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析】此詩初看是一幅"風雪夜歸人"的畫圖。前兩句是一組靜的景物,日薄西山,蒼山隱隱,半山腰閃出茅草的房屋,一片蕭疏凄涼的景色。畫面中心是詩人拖著疲憊的身子正向茅草屋慢慢移動著,透出斷腸人在天涯的況味。而后兩句是一組動的畫面,天色漆黑,風雪交加,犬吠聲打破了山村的寂靜,詩人被主人迎入柴門。"歸"字用得很妙,有賓至如歸之感,日暮途窮,繼之以風雪,極盡旅途之苦,風雪中得入柴門,"是在凄涼中得安樂境",帶來了一股溫暖的氣息。蒼山,風雪,白屋,柴門,犬吠,歸人,層次分明,有遠有近,有聲有色,形成了"風雪夜歸人"的畫境。這畫境是一個"象",而詩人的"興"就是畫面中寓含不盡的韻味。如題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畫面上出現,而是從"風雪夜歸人"的畫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詩人就是通過"夜歸人"剎那間的感觸,來寫主人的美好心靈。旅途的艱難,仕途的坎坷,風雪嚴寒,世態炎涼,而在蕭條的山村,白屋人家卻保留著這美好的情誼,這才是詩人的"興"之所在,整篇飽含著含蓄蘊藉的不盡韻味。

例4:"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劉長卿《 送靈徹上人》) 【析】此詩寫山林幽深,夕陽西下時送人的惆悵情境,境界幽遠,耐人尋味。"蒼蒼"是色調,蒼蒼翠竹,使人不由產生翠竹如海的聯想,"杳杳"是聲音,杳杳鐘聲,深山寺院的那份清幽,對于讀者來說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在這樣的清幽環境下,在一個黃昏,詩人送靈徹上人遠行,那份靜寂,那份孤清,值得讀者可以細細尋味。"帶"字的活用,使得整個畫面充滿動感。靈徹上人在詩人和讀者的心中,似乎走在不盡的夕陽當中。最后一句寫的是靈徹越走越遠了,只有青山陪伴著詩人守著那份清幽。前兩句主要是靜寫,后兩句靜中有動,而這其中的動也有靜的畫面。竹林,寺院,鐘聲,斜陽,僧人,青山,構成一幅無比美妙的圖畫。從中,我們遠遠地感受到一種別樣的韻味。但這韻味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一下子很難說出來。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詩人的用心良苦。這就需要讀者細細去品味詩中的含蓄蘊藉。詩人的"興"就是詩人通過對一個如繪的山水畫面的營建,表現出云閑飄逸的閑適的感受,使讀者心靈在"夕陽送友圖"中得到澄澈虛空。 移居 (其二)陶潛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問:本詩表現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到的樂趣,請具體說明表現了什么樂趣?這種樂趣是怎樣表現的?

答案:采用了白描手法。從中感受到一種美好的人際關系,即人與人之間充滿純真而質樸的友情,這種樂趣主要是通過“過門更相呼”至“言笑無厭時”六句對具體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現出來的。

12、 聯想

由一事物聯系到與之相關聯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

例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人由柳枝的紛紛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

13、 想象

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的基礎上,經過聯想 推斷 分析 綜合,創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維過程. 如《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詩歌選擇了月夜遙忘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于紙上.

14、渲染襯托

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 更為突出。對環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是渲染襯托.用于藝術創作,就是指正面著意描寫?!兑箽w》”夜深歸客依筇行,冷鱗依螢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徑猾,竹窗斜漏補衣燈.” 詩人以” 冷鱗 螢. 村店 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涼,以夜深還在田塍泥徑中孤身前行的艱難,表現出歸家的心切. 趙師秀的《約客》: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詩中以“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一種氣氛,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

15、抑揚結合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

《閨怨》(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首詩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16、從對方著筆

這是古代詩詞常用的一種表達技巧,也叫曲筆,即詩人不直抒自己內心的情感,而是從對方著筆,展開想象,是推進一層的寫法,這樣更加顯得情深意厚,并給人以無限的回味和遐想。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前兩句,詩人極力渲染了一種孤獨寂寞的氛圍,為下文正面描寫“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鋪墊,更令讀者去體會“家”的親切、溫暖。

三、四兩句寫想家,其異于常人之處在于:不是直接寫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換一種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轉化成對方的思念,極寫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17、賦、比、興

古人云:“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賦就是鋪陳直敘,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興復雜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觸動了詩人的興致,引發詩人歌唱.詩人找到一個話頭,因此興多數用在詩歌的開端。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經》中得到廣泛的運用。 例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這是賦

《碩鼠》一詩中,就是運用了比的表現手法,通過描寫令人憎惡的老鼠,將奴隸主貪婪殘忍的本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屬于興。

18、細描

細描是指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于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種錦官城。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抓住典型細節,工筆細描,精妙傳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離的氛圍。

19、烘托

是指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對象鮮明突出的表現手法。側面描寫即間接描寫,即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寫來表現主要對象。2012年高考題選韋應物的詩《賦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此詩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沒有直接寫雨,而是通過別的事物把雨寫出來:船上的布帆變得重了,鳥兒飛得不那么輕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遠處都看不真切,而江邊的樹卻顯得十分滋潤。頷聯和頸聯雖未直接寫雨,但烘托手法的運用使我們感到,在船帆上,鳥羽上,在天際,在大樹上,全都是蒙蒙的細雨。再如《琵琶行》中“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環境描寫烘托音樂的魅力,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回味空間。

“烘托”與“襯托”不同,“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這與“襯托”不同,因為“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寫。 20、正側結合

描寫,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之別。在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這兩句主要是運用正面描寫,表現其高峻奇偉之勢;“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則是用側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偉。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

白詩第

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王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詩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勢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21感官組合

阮郎歸 初夏 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2] 【注】①薰風:南風,和風?!妒酚?middot;樂書》:“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相傳其首句為:“南風之薰兮。” ②水沈:木質香料,又名沉水香。

③然:同“燃”,形容花紅如火。 ④纖手:女性嬌小柔嫩的手。

⑤玉盆:指荷葉。 ⑥瓊珠:形容水的泡沫。

問:“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是如何寫景的?有什么好處?

詩詞鑒賞范文第3篇

★ 表現詩人得到薊北收復的消息,激動不已的詩句是 : 。

★ 表達了作者還鄉心切的一句詩是: 。 ★ 描寫人們聽到政府軍隊打仗勝利,收復失地時的歡欣喜悅的詩句: 。

★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描寫高歌狂歡、春日啟程的名句是: ;

★ 以四個地名作對,妙趣天成的詩句是: 。 38.《滁州西澗》

★ 詩人渲染一種恬淡幽靜的意境,蘊涵對無聲息者一絲同情的句子是 :“ 。”

★ 以飛轉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的是: 。 ★ 抒發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情懷的詩句是: 。

★ 用以動寫靜手法描寫雨景的詩句是: 。 39.《約客》

★ 用對句寫景,道出黃梅時節的夜晚,鄉村池塘中傳來陣陣蛙鳴的是 : 。

★ 以特定季節和景物烘托出單調、寂寞的氛圍的句子是 :“ 。” ★ 把約客不至的心境刻畫得極為生動語近情遙的詩句是 : 。

詩詞作業二

姓名: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表達詩人迫不及待,歸心似箭的心境的句子是: , 。

2、表現家人欣喜若狂,準備還鄉的情景的句子是: , 。

《滁州西澗》

1、表達詩人恬淡胸襟的兩句是: , 。

2、詩中以飛轉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的詩句是: , 。

《約客》

1、詩中渲染一種氣氛,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的語句是: , 。

2、表現了約客不至的失落、無奈的內心感受的句子是: , 。

《如夢令》

1、從聽覺上展開聯想,勾畫了一幕宿醉未消、惜春情的閨中生活場景的句子是: , 。

2、形象地反映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的詩句是: 。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詞中表明了軍民收復失地的決心,含蓄地傳達了詞人光復山河的堅定意志的句子是: , 。

2、詞中表達了詞人對故都的懷念和對它的衰亡的惋惜的句子是: , 。

詩詞鑒賞范文第4篇

題 目:

學 院:

專 業: 學生姓名: 學號:

完成時間: 年 月 日

中國古典愛情詩詞賞析

人生就是一個“情”字——親情、愛情、友情。古往今來一切恩恩怨怨到最后,最為人民割舍不下、難以抉擇的就是那千古不朽的“情”字。愛情是絕對的,又是自私的。它具有很強的排斥性,專一,執著,不能三心二意。“愛”總是對每個人的考驗,有著永恒的意義。溫柔愛撫是人生飛揚的反面,是人的神性,也是人性??梢哉f,男女一旦真心相愛,至死迷戀,那么必將是刻骨銘心。

曾經有幸誦讀過諸多以愛情為主題的詩詞,現回憶起來仍嗟嘆不已:“問世界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是何等的執著;“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又是那般真摯愛戀;又何人有“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種對刻骨銘心的愛情的深深感動。曾經的山盟海誓、天長地久已經空老了紅顏,唯有亙古不變的是響徹心扉的思念;古佛青燈之下的約定已不知去向,彌留的只是千古空余恨;只是因為沒有你的早晨,加了糖的咖啡依舊是苦的„„

古典愛情詩詞的滋味,就像一杯醇酒,芳香四溢、歷久彌新,愈老愈顯得香醇。因而品味愛情詩詞便讓人有悲有喜,喜者“有情人終成眷屬”,悲者“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過往的天地為鑒,??菔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已然隨風而逝,一如李商隱所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念如今唯有獨守空房,憑欄望天涯,腸斷白蘋洲,莫道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然愛情詩詞抒發情感之側重點又有所不同。

未嫁時,談情說愛,熱切奔放。“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與子之情,清如水般純潔。“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溫馨浪漫的心境不禁充斥左右。“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的這首《題都城南莊》道述了從詩人本身的所觀所感來看待尋春遇艷與重尋不遇的事件,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也許不經意間邂逅的美好只能停駐片刻,但當刻意往復尋之之時便再也不可復得。相知但相惜,相離莫相忘。

已婚時,婚姻愛情,忠貞不渝,矢志不墜。“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只要你心有我,我便同君相守。更有問情何物,生死不離。人生別離,相思相惜,此間愁意“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美好春江花月夜下,不知幾人乘月而歸,唯獨落月余暉搖動滿樹月影,牽動著那無著無落的離情。別離情意,纏綿悱惻。“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對花興嘆,憐花自憐。“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兩兩對照,情又苦極。不禁感嘆:載不動許多愁。但只要想到那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已勝卻人間無數,何況,“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比若生離,更嘆死別,生死情未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看過了滄海與巫山,別處的山山水水又怎會再輕易入眼??v然花叢,此后也只取次,半緣修道半緣君。十年生死,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以上諸多詩詞實例不斷驗證了愛情是如何的讓人不能自己。同時,愛情也是人們一直傳唱與歌頌的主要對象,愛情以其純潔而神圣的形象讓詩人為之著迷,讓世俗為之癡狂。詩人對愛情的謳歌不僅僅是詩意化的審美,更是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千百年來,無數詩人、學者用他們的妙筆生花描繪著它,用他們的心靈感悟著它,用文字詮釋著它。

中華詞庫上下五千年,情詩層出不窮,給人以無線遐想和美好的體驗。不同時代的人在讀詩詞時會有不同的感受,今人讀詩,讀愛情詩,更是與古人有不同的體驗。但想要真正感悟古人對于愛情的詮釋就需要我們站在不同的歷史角度去看待不同時代的愛情詩。

在《詩經》中寫戀愛和婚姻內容的詩,是《詩經》藝術長久中最高的作品。第一篇《關雎》中描繪的愛情,一開始就表達出明確的婚姻目的,負責任的愛情即“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一種理想婚姻——幸福美滿。

從此,在詩詞的愛情長河里,《古詩十九首》和諧婉轉;樂府民歌語淺情長;唐代李白的愛情詩清新瀏亮,劉禹錫的愛情詩纏綿憂傷,杜牧的愛情詩多情慷慨,白居易“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詩句是對刻骨銘心的愛情的深深的感動,李商隱的愛情詩綿邈深沉,語言巧妙多姿,薛濤的愛情詩萬緒悲涼;宋代劉永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蘇軾悼亡詞謂“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李清照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愁思與纏綿,也有“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的氣勢;清代朱彝尊愛情詩詞清新渾樸,蘇曼殊的愛情詩“其哀在心,其艷在骨”。等等„„

曾經有幸去西安寒窯遺址公園游玩,略微欣賞了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愛情故事。其中也有許多諸如上文所述的愛情詩詞,進入其中后便被其中的兩只鳳凰相互纏繞的圖案吸引,“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而其中的王寶釧更是孤守寒窯十八載而冰心不變,最終成就一段千古佳話。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言有盡而意無窮繼而情無終,此便是古典愛情詩詞的絕妙之處。然古代愛情卻一直以“好夢難圓”的悲劇式情節感動著萬千讀者。閱讀中國古代愛情詩,仿佛進入了一個充滿惆悵與錯失的世界,從《詩經》、漢樂府到唐詩宋詞,再到元、明、清民歌,處處可感那身受阻隔、愛而不得的懊惱,時時可見那不能忘卻所愛,卻又永遠不能得其所愛的傷痛。“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人的心理與情感就是如此奇妙,當愛情理想與現實之間出現落差,當所愛的對象不在眼前,那種愛的欲望會更加強烈,愛情越是收到阻撓,就越能激起人們盡心竭力的追求。“天下人何限,慊慊只為汝。”這種堅定不移的愛情理想,在古代愛情詩壇屢見不鮮,可以說這種愛而不得的幽怨情緒與好夢難圓的悲劇情節,早已成為流淌于古代愛情詩壇的一股暗流。

可望而不可即的愛情對于個人而言無疑是生活中的一個悲劇,然而正是這種愛情生活中的不幸給了中國古代愛情詩詞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這也就是所謂的愛情不幸詩家幸。

詩詞鑒賞范文第5篇

自有人類文明以來就有了愛情,按一般的提法,愛情是在傳宗接代的本能基礎上產生于男女之間、使人能獲得特別強烈的肉體和精神享受的這種綜合的(既是生物的,又是社會的)互相傾慕和交往之情。這就是說,愛情意識是與人俱來的,它既源于人的生命本能,又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高級精神活動,它是人的天性和本能。事實上,它是人類精神活動中一種最強烈最深沉的沖動,是人的心理生活的最精細最脆弱的產品。它既給人們帶來明朗的歡樂,又給他們造成深刻的痛苦。至今人類仍然在不斷地探索愛情的奧秘,科學家從生物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乃至于美學等方面對愛情進行研究。藝術家則在藝術創作中不厭其煩地去表現愛情的種種歡樂和痛苦。究其原因,正如美學家蘇珊·朗格所說:感情是藝術的生命。因此,愛情成為一切文學藝術的永恒主題便是必然的了。

古往今來,美好的“愛”和“情”從來就不是虛幻的,對每一個社會人而言,都是真實的刻骨銘心的存在。從總體上說,人情、事情、物情,構成了世情,而每個人都處在這世情這張網中,所以“情”并不虛幻,是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和真正的內容,也是人之為人賴以安身立命的根本。羅素說: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人生苦難通徹肺腑的憐憫,是三種單純而又極其強烈的激情。這里的單純,指的是自然而然,發乎情就不需要止乎禮儀,不關乎禮法和道德。這里的激情,指的是讓當事人雙方心靈產生的那份的閃電般的悸動,用我們的成語說就是:一見鐘情或者一見傾心。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呢?異性的吸引以及彼此在生理上的欲望和追求,這僅僅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情欲。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情欲是愛情產生的生理基礎,但它并不等同于愛情。真正的愛情是把性的欲求、繁衍后代本能的巨大力量以及低級感情的瘋狂審美化的產物,也就是說,是對異性生理的追求使人在自己的感情對象中看到了美,人對這種美的審視駕馭著自己內心的原始沖動,它使得人感受到一種深刻的精神上的愉悅,這種愉悅的魅力是如此之大,以致使他忘卻了那份原始的沖動。這種從物質的欲念到精神的享受的升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情,表現這樣的感情和感受的作品也才是具有審美價值的愛情詩詞。所以這里首先應該區分的是,愛情類詩詞首先不是描寫情欲的色情作品,其次也不是描寫朝三暮

四、水性楊花的艷情作品,更不是古代專門描寫女性容貌、服飾、姿態的宮體詩詞,而是超越這三者之上的表現出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的詩詞作品。

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的藝術創作,我認為詩詞所要表現的正是這種真正意義上的愛情。一方面,愛情追求藝術,追求感受的戲劇性和靈與肉的交融;而另一方面,藝術本身自古至今一直在反映愛情,凝聚著愛的生命力和美,藝術地再現和提高著男女之間的兩性關系。換句話說,真正的藝術作品表現的不是兩性的單純的性關系(單純探討和描述兩性關系是科學著作的任務)而是兩性關系的審美化:男人在女人身上看到了外在的美麗和內在的美德,女人在男人身上尋到了外在的力量和內在的安全感和歸宿感,他們之間彼此互補,彼此欣賞并快樂著對方的快樂,痛苦著對方的痛苦,分享著人生的酸甜苦辣。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把人的生物繁衍本能同最純潔的精神沖動結合起來,使愛情變得高尚崇高和神圣,因而它也才具有了審美的價值。

縱觀中國古代的愛情詩歌史,我們大致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中國古代愛情詩歌,在不同的時代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和特點,所取得的成就也參差不齊。在宋代以前,出現過比較集中的三次創作高潮,即:先秦的《詩經》《楚辭》時期,這一時期的愛情,以《詩經》中的《鄭風》和《衛風》最為突出,其特點是清純和大膽,直率和坦誠;漢末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的愛情以“鐘情”為特征,即那個時期的士人們宣稱的:“情之所鐘,正在我輩”,這也構成了“魏晉風度”的一個重要內容;中晚唐及五代時期,這是從唐詩到宋詞的過渡期,這一時期的愛情以深情綿邈,委婉細膩為特征;從五代開始,詩詞分工,到了宋代,“詞為艷科”的大局已定,就愛情詞的創作而言,那更多的已經不是寫愛情,而是寫艷情了。

到了元明清時代,出現了新型的、更適合市民階層口味的文學樣式——戲曲和小說,它們崛起并且逐漸繁盛,傳統的詩詞體裁則相形見小。愛情在戲曲小說中大放異彩,而在詩歌當中,除了元代散曲以它淺俗露骨的語言放肆地表現市俗化的愛情心理因而別有一番風味以外,元明清正統的的詩詞中對愛情的描寫則始終未脫前人,未能表現出自己的獨特面目,唯一可以欣慰的是明代馮夢龍收集的江南民歌《山歌》和《桂枝兒》,用通俗文學的方式在表情方面比較突出,所以被后人稱之為“明代一絕”。

《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其《國風》中的第一篇就是愛情詩,這充分說明古人重視愛情的程度?!秶L》中的愛情詩篇所涉及的內容已經十分廣泛,所運用的賦比興手法也已十分嫻熟。這些對后代詩歌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從內容看,諸如游子思婦相思,青年男女熱戀,婚姻破裂,婦女被棄等,都有真實精彩的描寫,活躍在詩中的男女各色人物的形象也極為鮮活而生動?!蛾P雎》可以說是《詩經》愛情詩歌的代表。

《詩經》里愛情詩歌的價值不但表現在文學上,而且表現在美學上。淺層次的先看下面的作品:《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召南·摽有梅》)

這首詩在《詩經》當中并不引人注目,它只是以樸素的語言表現出一位已到婚配年齡(“迨其吉兮”)而尚無配偶的女子對配偶(確切地說是“異性”)的那種強烈的“饑渴”感。在暮春時節,梅子黃熟,紛紛墜落。一位姑娘見此情景,敏銳地感到時光無情,拋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卻嫁娶無期,便不禁以梅子興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這首憐惜青春、渴求愛情的詩歌。本詩描寫未嫁的女子感嘆青春逝去,渴望有男子及時來求婚。詩以落梅比喻青春消逝,尤以落梅的多少暗喻時光變換,層層遞進表達出內心強烈的感情。這里顯然只表現了對異性的“本能的渴求,”這種渴求是實實在在的,也是真誠的;但它缺少一種“美”,一種精神的美,也就是說,它并沒有表現出真正意義上的愛情。

表現真正意義上的愛情作品,其實就是《詩經》的首篇《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關唯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這”,開頭的這四句詩的意義就非同凡響,它第一次在我國詩歌中描寫了“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從比翼雙飛的烏兒很自然地聯想到了人間的男女婚配,這顯然源于人的生命本能的天性——因此它只是生理性的聯想,在這里還無愛情可言。但“窈窕淑女”這一句不僅是對女性體態風度的贊嘆和愛慕,還是對女子內在美德的贊美,更是男子對女子從外在到內在“審美”的結果。原始的情欲的沖動升華為物質精神合一的愛情活動。這首詩謳歌了愛情的美,藝術地再現和提高了男女之間的關系從而使之具有了審美價值。

《關睢》相當藝術又極為簡單地概括了人類文明中最重要的精神活動:愛情活動的本質內容及其更高層次的精神的美,它也因此而成為“真正”的藝術作品。明乎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的第一篇的第一章,那短短四句話卻有著如此強大的生命力,歷經幾千年而不衰的原因了。其實,《詩經》的第一首詩就是我們的老祖宗教導后人如何認識和體會真正的美好愛情的。

以《關睢》作為先導,《詩經》時代的民間歌手們從各個方面(男女相戀、夫婦相思、婚姻破裂、婦女遭棄)描寫了愛情的種種歡樂苦惱,表達了他們對愛情的切身體驗,從而結晶出了一篇篇動人的作品。這是真正的詩歌,它不但讓我們了解了先民們豐富的愛情婚姻生活,而且還顯示出在愛情活動中人的審美心理的形成和演進的過程。它的文學價值和美學價值都是空前的開拓性的。

《關雎》之后,在《詩經》里大范圍表現真正愛情的詩歌,我看其實就是一直被視為“淫聲”的《鄭風》和《衛風》,因為一直被儒生們看做是不合禮法,所以往往被后人所忽視。如果考察春秋時期的民俗與愛情,我們就可以驚異地發現,這才是充滿著天籟之音的最純美的情歌,特別是《鄭風》,那是在相對開明的政治背景下,私人生活空間擴大,愛情自由,家庭生活美滿的素樸表現。仔細考察就會發現,抒情主人公一般都是女性,說明那時候的女性在愛情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情感的表白自由而率真,語言質樸,粗俗直白。如《溱洧》是寫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水邊歡快戲謔的場景;《將仲子》是女子對前來幽會的情郎的真心勸告;《遵大路》是女子與情人的話別;《雞鳴》是寫家庭的日常生活場景;《山有扶蘇》是女子對情郎的誚罵;《風雨》是女子在風雨凄凄、風雨如晦、風雨瀟瀟的困境中突然見到心上人的狂喜;《野有蔓草》寫的是邂逅相遇的美好;《蹇裳》是女子對男子的責罵:“子不思我,豈無他人?”特別表現了女子的直率和真誠,你不愛我,就沒有其他人?傻小子你可真傻。

綜上所述,可以說《關唯》等作品集中體現了《詩經》中愛情詩所取得的成就。就內容而言,男女熱戀,夫婦相思,婦女被棄,完全已涵蓋了全部愛情詩的題材。詩中所運用的賦比興手法和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構成方式則哺育了后繼的中國詩人,對形成中國詩歌興寄遙深、含蓄蘊藉的特有風貌起了重大作用。而《鄭風》和《衛風》則真實地記錄了我們的先民自由、粗狂、自然、真誠的那份愛情,野性的習俗和自由的婚戀既保障著愛的天然,也蘊含著原始的生命激情和創造精神,其實這些作品該是古代愛情詩里難得的珍貴的遺產。 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騷體詩”的出現標志著詩歌從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轉變。平心而論,“楚辭”中的愛情詩歌在內容和風格上遠不及《詩經》廣泛而多樣,但與《詩經》活潑而生動的風情相比,它卻顯得更為優美而細膩。屈原的愛情詩歌,由于多是神人合一戀情,其環境則是頗具地方特色的楚地的瑰麗神奇的山川云嶺,其意境便顯得更為迷離倘恍搖蕩神秘。加之極為華美絢麗的語言,就使這些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十分明顯。屈原的出現,不但開辟了一個新的詩歌時代,而且創造出一種新的詩歌的美:那就是人神之間、天上人間的戀情。其特點是若有若無、若隱若現,看似近在眼前,實際卻是遠在天邊。如果說《詩經》的愛情是地上的,那么《楚辭》里的愛情則更多的是天上的。如果說《詩經》以它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質樸淳厚的情感表現出一種樸素的美的話,那么騷體詩則以它的神奇色彩和流動變幻幻想的詩境表現出綺靡纏綿的美。它們對中國以后的詩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冻o》之后詩壇又一片沉寂,愛情的歌唱也消聲匿跡近四百年。

到了漢未,在社會**禮崩樂壞的背景下,出于種種機緣,愛情詩歌的創作出現了“中興”局面,從而出現了從漢未到南北朝愛情詩歌創作的第二次高潮。首先是民間創作如《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首詩歌可以看做是漢末一個女子對愛情的吶喊和呼叫。在漢魏六朝樂府詩中,表現愛情婚姻的作品居多數,其中南朝樂府民歌幾乎是清一色的愛情歌曲,典型的就是《子夜歌》、《子夜四時歌》,這些詩歌既繼承了《詩經》的傳統,又具有自己獨特的風貌。其次是文人作品:漢未文人古詩,建安詩人,兩晉詩人,南朝詩人都染指愛情詩作,而且大都受到民歌的影響。無論是民歌還是文人詩作,都表現出以下特點:首先是愛情詩所描寫的內容和情感,從漢未到南朝呈現出由復雜到單純的走向?!犊兹笘|南飛》和《西洲曲》最能說明這一點。前者寫一個婚姻愛情悲劇,注重敘事,注重故事過程的敘寫,它所描繪的尖銳的矛盾沖突、錯綜的人際關系和復雜的人物心理都是前所未有的。后者不重敘事,卻極為注意音韻的和諧、語言的美艷和比興手法修辭手段的運用,但內容卻只集中到抒情——抒發女子的苦苦相思上來,情感的深刻和內容的單純都是顯而易見的。

與上述特點相伴相生的,便是從漢末到南朝的愛情詩越來越注重比興手法的運用而不大喜歡“直陳其事”了,他們特別注意景物描寫、環境描寫和人物(尤其是女性)體態服飾的刻劃,使用諧音、雙關、暗示、象征的手法,這既與當時社會風氣日漸侈靡、審美趣味日漸細膩有關,也與南方的地域文化有關。這種內容和藝術手法上的改變最終導致了這個時代愛情詩風格的變化。“詩緣情而綺靡”,陸機的概括極為正確。他們好用色澤濃艷的語言津津有味地去傾訴愛的寂寞和苦悶,特別注重辭藻的繁飾和聲律的和諧,特別賞心悅目于女子的容貌美。因此與《詩經》質樸健朗的美相比,這個時期的詩浮艷柔弱而含蓄。這實際上是受到屈原的影響,最終走上了齊梁宮體詩浮靡甚至色情的道路。

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高峰,愛情詩的成就自然也十分注目。但初唐時期,齊梁詩風籠罩詩壇,詩歌與其說是寫愛情,不如說是寫色情。

陳子昂與初唐四杰標榜漢魏風骨,反對華靡浮艷詩風,詩壇開始出現真正的唐代氣象。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正是把愛情詩從宮廷樂戶帶向市井民間的代表作品。在張若虛筆下,愛情意識與更為深廣的字宙意識融為一體。他盡情謳歌了宇宙自然的壯美和生命青春的短暫,從而突出顯示了人間真摯愛情的彌足珍貴。因而愛情詩歌終于擺脫了癡男怨女只會卿卿我我的“小家子氣”而具有了“大家風范”。它預示了盛唐氣象的到來。與其它題材的詩歌相比,盛唐愛情詩似乎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盛唐仍不乏優秀的愛情詩篇。贈內詩、宮怨詩、離婦詩、產生于安史之亂中的棄婦詩和別離相思詩都是盛唐詩人的薪的開拓。但是愛情詩的創作高潮只是到了中晚唐才出現,這似乎是南朝歷史的重復,因為每當衰世,愛情意識便“大為泛濫”,愛情作品便大放光彩。

唐王朝愛情詩的“再度輝煌”應該是從中唐的白居易開始。一曲《長恨歌》把愛情的美和力量表現得那么神奇,以致詩人自己連同讀者幾乎都忘記了愛情糾葛中惡劣的一面。元稹的“悼亡”詩,表現對妻子刻骨銘心的愛和懷念,劉禹錫的仿民歌詩描繪巴山蜀地男女青年的純樸情感,杜牧的艷情詩則抒發自己“贏得青樓薄名”的負疚心理,各有特色,不一而足。而李商隱的“無題’詩則將愛的歌唱推向高潮。

李商隱的愛情詩不但集中體現了晚唐共同的時代意識:對愛情的企盼和追求,而且他的追求還特別執著和頑強。“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種愛情心理似乎已完全拋棄了艷詩所難免的帶著的“情欲”而顯得特別純粹。加之抒情手段的高度集中和概括,使得情詩到了他的手中顯得更為高雅和迷離,從而呈現出一種柏拉圖式的純精神的美。唐代的愛情詩,寫情最深情綿邈,余味無窮的當屬李商隱。晚唐五代“香奩”詩和“ 花間”詞可算作這個時期愛情詩高潮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它們的出現也表明愛情詩的創作開始“變味“。

如果說李商隱感受著“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遲暮之情,仍然”守身如玉“,歌唱他那永無結果的柏拉圖式的愛情的話,“香奩”詩人和“花間“詞人可是十分講求實際——他們只想在聲色中去溫暖那顆亂世中冰涼的心。女子的容貌體態一辯一笑已經不夠刺激,男女偷情感官享受才更夠味。這種充滿脂粉氣的內容再加上細膩微婉的抒情方式和文辭的藻飾,導致南朝詩風格的再現——綺靡而香艷,柔弱而纖細。這正體現了晚唐五代人們的審美趣昧。對于愛情詩的發展來說,晚唐五代確實是個十分重要的時期。

一方面,愛情意識在傳統的詩歌當中表現得空前強烈;另一方面,這日益膨脹的愛情意識最終導致詩歌形式的發展變化,這便是“詞代詩興”和“詞為艷科 ”局面的形成。安史之亂后,唐帝國由盛轉衰,封建制度也如日過中天開始走下坡路。到了晚唐,社會**加劇,中唐韓愈等所極力標榜的正統儒家思想的地位又發生動搖。人們的精神追求趨向多元化;人們的目標已“不在馬上,而在閨房,不在世間,而在心境。”知識分子的生活目標也發生變化,傳統的“兼濟天下”和“獨善其身”的相互補充表現得更為深刻。知識分子一方面要兼濟,打著孔孟旗號口口聲聲要文藝為封建政治服務;另一方面,對現實世俗的沉浸和盛嘆倒日益成為文藝的真正主題和對象。他們在政治斗爭及名利場的傾軋中感到厭倦時便到愛情、山水中去尋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

這樣,士大夫們已經不是對人世的征服進取,而是從人世的逃循退避;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動、事業,而是人的心情意緒成了藝術和美學的主題,文人們走進更為細膩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作為人的心理生活中最細膩最深沉的產品,愛情便成為文人們趨之若騖的目標了。中晚唐文人傳奇小說特別醉心于愛情婚姻故事的描寫,中晚唐乃至五代愛情詩 “大興”,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如果說,盛唐的愛情詩還只是詩人們追求功業追慕自然之余的調味品,那么晚唐五代的愛情詩則成為詩人們一日不可或缺的鎮靜劑了。

抒寫愛情,在宋代以前主要是由詩來完成,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文學體裁的演進和作者審美趣味的變化,到了宋代便分別由詞、曲和敘事文學來承擔了。

宋詞中的愛情:一般說來,詩長于抒情,詞作為一種新興的詩體,更是以抒情為其“當行本色”。而其中所抒之情又以男女戀情為主,從中可以看出宋詞中的愛情意識空前活躍。造成詞長于言情的原因很多,一方面產生詞的社會土壤是歌舞享樂,填詞的具體場合是宮廷深院、青樓教坊,寫詞的目的是娛賓遣興,唱詞者的身份是歌舞女子,男女交往的頻繁,使得情詞便在歌宴酒席中感發出來。另一方面宋代的城市經濟繁榮昌盛,與此相適應的是都市里的酒樓、瓦舍大量增加,市民生活的提高,男女觀、愛情觀也發生了轉變,所以人們都渴望大膽而真摯的愛情。與之相適應的是,“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所以,宋代出現了大量的愛情詞。歸納起來,宋詞中的愛情詞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夫妻間的愛情詞;情人間的愛情詞;才子佳人間的愛情詞。

夫妻間的愛情詞:夫妻間的愛情詞寫的主要內容是寫不能白頭偕老的的苦悶與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蘇軾憶妻子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成為千古名篇,令千百年后的人們讀起來都感動萬分。十年的時間,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長的途程。然而,歲月的流逝,生活的變遷,都沒有沖淡詩人對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僅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她,而且思念之情,歷時愈久而愈深、愈濃。懷想至切,卻生死相隔,不得一見。“茫茫”二字,傳達出一種莫可名狀的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的“兩”字。“兩茫茫”,就不只是講詩人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時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內。生者和死者,一樣情思,一樣哀緒。這里將無知作有知寫,雖系虛空懸想,卻更見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愛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見之痛。

賀鑄也有“原上草,露初唏,舊樓新垅兩依依??沾才P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鷓鴣天》)這樣感人的詞句來寫伉儷之情的溫馨,糟糠夫妻,情如磐石,妻子“挑燈夜補衣”的形象使詞人難以忘懷。這是宋朝優秀男人對女人的深情懷念,是宋朝男人對女人的癡情,男人的癡情注定了女人婚姻的美滿??梢姰敃r的女人還是相當幸福的。

說到夫妻情意,李清照更是以其女性的身份塑造出多愁善感、纏綿凄惋的自我形象,真實地展現了詞人的情感歷程和內心世界。不論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剪梅》)的相思難熬,還是“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鳳凰臺上憶吹簫》)的憂慮,亦或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的憔悴,都感人至深,都表達出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深切懷念。

才子佳人間的愛情詞 :自古以來才子愛佳人。很多恃才傲物的才子在政治上往往郁郁不得志,于是他們便放浪形骸,浪跡于歌樓妓館之間,出入于花柳煙花之地,以填詞作曲為能事。愛情詞中以此類為最多。才子佳人間的愛情詞大多香艷、哀怨。個中的杰出代表就是柳永,因其詞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惹惱了仁宗皇帝,所以仁宗皇帝罷黜了他:“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中國詞史上就有了一個“奉旨填詞的柳三變”。柳永《風棲梧》寫道:“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把思念戀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情侶間不能見面,相思成疾,形銷骨立。那對愛情始終不渝,鍥而不舍的精神,千百年來震撼人心。張先《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騎漸遙 ,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 ,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對愛情的執著,對青春的珍惜,對幸福的向往,對無聊生活的抗議表現得淋漓盡致。

宋代名妓聶勝瓊愛上一位叫李之問的官員。并給他寫下一首情詩《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陽關后,別個人人第五程。尋好夢,夢難成,況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李之問回到家后,這首詩被他妻子讀到,她竟拿出自己的嫁妝私房,讓其夫把聶勝瓊娶回來。自己得到了美滿的愛情,也要成全別人。多么善良、多么通情達理的女人呀。女人同情女人,在這里,大愛戰勝了自己的私心,變成了成全他人之美的博愛意識,實屬罕見。

晏幾道,是北宋非常著名的苦情詞人。他對歌姬舞女的那種感情是相當真摯深刻的,所以他飽受相思之苦,寫下了大量的苦情詞。“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蕨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臨江仙》),“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后,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缸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鷓鴣天》),“初心已恨花期晚,別后相思長在眼。蘭衾猶有舊時香,每到夢回珠淚滿。多應不信人腸斷,幾夜夜寒誰共暖?欲將恩愛結來生,只恐來生緣又短”(《玉樓春》) 等等。“這些作品寫的或是相別相思的惆悵和痛苦,或是相逢的歡欣,但感情卻是如此深沉而又奔放,溫柔而又真率,因而給我們的印象,就決不是一個玩弄者對一個被玩弄者在感情上的粉飾,而是愛侶們燃燒著的心靈的毫無顧忌的傾吐。”

情人間的愛情詞 :情人間的愛情詞清朗、明麗,處處透露出作者的渴望迫切之情。周邦彥的《風流子》很具有代表性。這首詞訴說相思懷人,表達對情人的渴念之情,除起首三句寫景之外,全是想象,感情隨著想象而逐漸加深,最后達到控制不住的境地。“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感情已是噴薄而出,祈求蒼天,可見怨之極,渴望之急,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出,非常激烈的表達了詞人對情人的思念之情。

朱淑真《元夜》:“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新歡入手愁忙里,舊事驚心憶夢中。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新歡入手愁忙里”,她又有新歡了,看來她不止交過一個男朋友。在這里,她用“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的纏綿之辭,把她同戀人幽會的情景,寫的有聲有色,毫無隱晦之處。由此看來,早在幾百年前的宋朝就有女人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了。再看朱淑真《清平樂》:“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這首戀情之作反映她于含煙帶露的季節來到湖上.在與戀人相見后,被留下一塊游玩。正當兩人攜手漫步欣賞潮中的荷花時,突然間下起了蒙蒙細雨。為了避雨,他們在極其僻靜的地方停了下來,竊竊私語,相親相愛。此時他們再也按耐不住內心的愛情烈火,不顧羞怯地倒向戀人的懷抱。這時他們默默無語,如癡如醉地享受著世間美好戀情的幸福,一度歡樂之后,最后不得不分手了,這時候難分難舍,是最難過的時刻?;氐郊抑?,總覺得心中空空蕩蕩,百無聊賴,連妝臺都懶于靠近,哪里還有心情去梳妝打扮呢?這首詞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兩句,這一種近似放蕩的愛情表白,寫得淋漓盡致毫無保留。在封建社會,一個女子敢于寫出這樣的詞句,表現了她對愛情勇敢大膽的追求。難怪乎李清朝、朱淑真被后來的道學家們貶斥為“淫娃佚女”、“有失婦德”。然而詞論家卻不吝嗇,給予她倆高度的贊揚:“易安‘眼波才動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嬌癡不怕人猜’,放誕得妙。均善于言情。”

此外,能表現宋代女子愛情狀況的還有她們自己寫的愛情詞,通過詞作來抒發她們對自己心上人的要求和擇偶標準。宋代女子自己寫的愛情詞并不多,并且大多含蓄、內斂。其中只有朱淑真是個例外,她清真麗質,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作起詞來熱情奔放,才情畢露。如她幼年時作的《秋日偶或》詩三:“初合雙鬟學畫眉.未知心事屬他誰?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這不但反映出她自恃才高、放誕風流的性格,而且她的揮偶志愿也十分清晰:就是儒雅英俊、學識廣博、風流倜儻的蕭史一類人物、是有共同語言、共同愛好的終身伴侶。

宋代雖然創建了理學,但只是始作俑者,宋代本身并未受到太大的影響。到了明朝,統治者才變本加厲,嚴酷的摧殘婦女。所以明代的貞節烈女特別多,為了名節,女人必須以一生的幸福為代價。所以到明代以后,中國的女人才淪落到了社會的最底層。由于程朱理學在宋朝的影響有限,理學不被統治者所重視等因素的影響,宋代女子的思想并不保守,社會地位并不地下,宋代的女子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喜歡的人,也可以果敢的和不如意的丈夫離婚(如李清照),所以,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宋代女子可以自主地選擇自己的愛情,她們能夠得到比較美滿的婚姻。但這些都是相對的,在整個的古代封建社會,一直都是男尊女卑,女子處于從屬地位。甚至在今天都還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重男輕女的現象,這種現象由來已久,有其深遠的歷史淵源。女性為了贏得自身的解放,仍須與傳統勢力作堅決的抗爭,正視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經典唐宋愛情詩詞作品分析

(一)、李商隱的愛情詩

《無題》(其一)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都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李商隱從這里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舍、痛苦得難以禁受。詩人在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因重復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的綿聯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回婉轉而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這樣的纏綿情態,在“別易會難得”等平直敘述中是不易體會的。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傷懷如此,恰又面對著暮春景物,當然更使她悲懷難遣。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紛謝,美好的春光即將逝去,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靈的創痛,也同眼前這隨著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為美的事物受到摧殘,豈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次句不僅象征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征融為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于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于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墒?,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盡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里,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難以求其端緒;又仿佛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了如此復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里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里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稛o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想也更為曲折。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同題)等皆是。“蠟炬成灰淚始干”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想比前人深微復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著重揭示內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復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五六句轉入寫外向的意念活動。上句寫自己,次句想象對方。“云鬢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不能成眠,以至于鬢發脫落,容顏憔悴,亦即六朝詩人吳均所說“綠鬢愁中改,紅顏啼里滅”(《和蕭洗馬子顯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無題》“曉鏡”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為“云鬢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自己于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這種晝夜廻環、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著痛苦而執著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痛苦。他揣想對方大概也將夜不成寐,常常吟詩遣懷,但是愁懷深重,無從排遣,所以愈發感到環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隨之更趨暗淡。月下的色調是冷色調,“應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凄涼之感。“應”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于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了她對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既然會面無望,于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這就是結尾兩句的內容。詩詞中常以仙侶比喻情侶,青鳥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座仙山,所以這里即以蓬山用為對方居處的象征,而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這個寄希望于使者的結尾,并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詩已經結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與追求還將繼續下去。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表現著融貫全詩的復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復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愛情,成了商隱詩中最重要的主題,而愛情的難以實現更增添了讀者對商隱一生悲苦命運的同情。他詩中那些極富個性特征的意象群:紅燭,冷月,夕陽,金井,玉珮,丁香,翡翠,孤鴻,黃葉等等無不遍染悲色,冷中凝香,在一片岑寂中顯出愛情境域的婆娑朦朧,窈窈靄靄,如月色黃昏暗香浮動,令后世讀者玩味無窮。

(二)、晏幾道的愛情詞

晏幾道(1030——1106)字叔原,號小山,是北宋太平宰相晏殊的第七子。撫州臨川(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在他17歲時,父親去世,他本人個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稱他為小晏。晏幾道自幼潛心六藝,旁及百家,尤喜樂府,文才出眾,深得其父同僚之喜愛。他不受世俗約束,生性高傲,不慕勢利,從不利用父勢或借助其父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有利條件,謀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過穎昌府許田鎮監、開封府推官等小吏。晏幾道孤高自負,傲視權貴,即使是蘇軾這種人,也不在眼下。據《硯北雜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長短句行,蘇子瞻因魯直(即黃庭堅)欲見之,則謝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舊客,亦未暇見也。”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

黃庭堅的《小山詞序》給我們一個認識晏幾道耿介高傲的個性最好的解釋:“余嘗論:叔原固人英也;其癡處亦自絕。人愛叔原者,皆慍而問其旨:‘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癡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作一新進語,此又一癡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饑,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癡也。人皆負之而不恨,已信之終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癡也。’乃共以為然。”從四癡也就能看到他們孤芳自潔的個性。忠純真摯的癡情,他仍未失卻童心,他難與一般俗人合流,在俗人眼里,他是一個畸形的人;在他眼里,俗人才是畸形的人;對這樣一個為情病得很重的靈魂來說,也許有病的不是他,而是自認為沒有病的正常人。他來到這個世界,仿佛就是“情圣”降臨到了充滿詩情畫意的北宋太平盛世。

晏幾道的詞風濃摯深婉,工于言情,當時及后世作者都對他評價都很高,認為造詣在其父晏殊之上。特別是在言情詞上,更優于其父。由于社會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詞作的思想內容比晏殊詞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運、歌頌她們美好心靈的篇章。也有關于個人情事的回憶和描寫。通過個人遭遇的昨夢前塵,抒寫人世的悲歡離合,筆調感傷,凄婉動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現出不合世俗、傲視權貴的態度和性格。從總體上看,他是繼李商隱之后專注于寫情的第二個大家。

我們主要看他的兩首詞:

(其一)《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久別重逢,是人類普遍的生活現象之一,也是文學作品習見的表現題材。晏幾道在這首詞里以高度的藝術腕力將異性戀人久別重逢的體驗和感覺,形諸筆端,真切而又感人。

作品以時為序,上片回憶當年初次相逢,一見鐘情,盡歡盡興的情景。詞人回憶當年與戀人的首次相逢,戀人玉手捧杯,殷勤勸酒,是那么地溫柔美麗和多情。當時詞人心情興奮,喝得滿臉通紅。從月上柳梢的傍晚時分開始,到月亮升至中天的深夜,一直到月亮落下西山時分的黎明,他們盡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盡,徹夜不眠,以至連手中的桃花扇再也無力搖動。起拍兩句,首句寫對方,次句寫自己。彩袖,這里是以代指的手法寫歌舞之女的美麗。玉鐘,酒杯的美稱。拚,不顧惜。拚卻,甘愿的意思。三四兩句寫雙方。“舞低”一句既是以月亮的升落極寫時間之長,又是以夸張的手法極寫雙方的盡興。“低”字為使動用法。“”一句也是以夸張的手法極寫雙方的盡歡。桃花扇,歌女手中的小扇。“扇底風”是隨搖隨有的,而“歌盡”之說則顯得極有情致。宋·晁補之認為此處“不蹈襲人語,而風度閑雅,自是一家,如‘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自可知此人不生在三家村中者”(《侯鯖錄》卷七引);宋·胡仔引《雪浪齋日記》說,晏叔原工于小詞,‘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不愧六朝宮掖體„„此兩句在《補亡集》中,全篇云(略)。詞情婉麗”(《茹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三);清·黃蘇:“‘舞低’兩句,比白香山‘笙歌歸院落,臺下樓臺’,更覺濃至。惟愈濃情愈深,今昔之感,更覺凄然。”(《蓼園詞選》);都對這兩句激賞有加。

下片寫別后思念之深與再逢驚疑之狀。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吐露了自從分別之后的思念,初遇的情景時常浮現眼前。有多少回自己在睡夢里與戀人歡聚相見。今天真得重逢了,卻又難以相信這是真的,所以點亮銀燈,一次又一次地照看,唯恐還是在睡夢里相見。剩把,更把。銀釭,是銀質的燈臺,代指燈。“今宵”二句語本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也有人認為是創造性地引用了“司空曙‘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之意。”(《野客叢書》)。明·沈際飛認為“末二句驚喜儼然。”(《草堂詩余正集》),而清·陳廷焯則說,“‘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曲折深婉,自有艷詞,更不得不讓伊獨步。視永叔之‘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倚闌無緒更兜鞋’等句,雅俗判然矣。”(《白雨齋詞話》卷一)。

細品全篇,詞情婉麗,曲折深婉,濃情厚韻。尤其是這首作品同傳統的戀情詞大不相同,格調歡快,意境清新,語言活潑,具有極大的創新性。故成為傳誦千古、膾炙人口的名篇。 (其二)《鷓鴣天》: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一個春天的夜晚,我在酒宴上第一次與你相遇,當你我的眼睛四目相對時,一股愛慕之情油然而生。室內燈火輝煌,你的歌聲清麗婉轉,你的風采美麗妖嬈。在你優美的歌聲中痛飲至醉,也不感到后悔。你唱完之后,酒席撤散了。我回到家中,酒意未消,你的余音仍在耳邊縈繞。對你的愛慕之情就象蜂蜜一樣,早已甜在心間??墒谴阂谷绱寺L,你卻象那藍藍的夜空一樣遙遠。在酒席上受到約束,不能對你流露真情,只能在夢中表達。在夢中,我踏著鮮花,走過小橋,無拘無束地與你約會。

“一見鐘情”其實在愛情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因為那是兩個人在目光相對的瞬間產生的心靈的放電,感情的共鳴,令人窒息,卻又不可抗拒。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她,沒有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任何語言。不管你是單身一人,還是身在圍城,不管你是少男少女,還是垂暮老人,都會有這種心動的體驗,都會有靈魂被俘的感覺,都會從四目對視中讀懂對方的心。“千古情圣”晏幾道,正是因為有過“一見鐘情”的深刻體驗,才能寫下如醉如癡的愛戀,才能把魂牽夢繞的感覺用語言表達出來。

拓展閱讀

(一)、李商隱《無題》(選三)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二)、晏幾道愛情詞(選六)

《思遠人》: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淚彈不盡臨窗滴 就硯旋硏墨。 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臨江仙》: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蝶戀花》: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臨江仙》

斗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云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 《鷓鴣天》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 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 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蝶戀花》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三、秦觀《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四、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五、朱淑真《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鵲橋仙•七夕》:巧云樁晚,西風罷暑。小雨翻空月墜。牽??椗畮捉浨?,尚多少、離腸恨淚? 微涼入袂,幽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六、元好問《摸魚兒》(金代)

(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兒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臒熞琅f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思考與練習

(一)、《詩經》中的《關雎》是如何表現真正意義上的愛情的?

(二)、中西方的愛情詩歌在表現方式上有何差異?

(三)、李商隱的《無題》詩歌在寫愛情上有何特點?

(四)、秦觀《鵲橋仙》體現了怎樣的愛情觀?

上一篇:中國歷史朝代下一篇:國學經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