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經營管理學范文

2023-10-14

經營管理學范文第1篇

一、農機化與土地經營規模的關系

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生產單位在適當的土地面積上的經營,即保證單位土地生產面積上的最佳經濟效益。當然,農業生產方式要與農業經營規模相適應,有什么樣的生產規模就需要有什么樣的生產方式。例如,農業生產的日韓模式,由于人均農業土地很少,農業生產單位經營規模小,實現了小型化機械的高投入高產出的農業生產之路;而以美國模式為代表的大規模大面積機械化生產,實現了集約、高效規?;б?。

改革開放近30年,我國農戶家庭經營的土地規模不僅沒有擴大,反而略有下降。過去我們經常以日本、韓國等國的經驗來證明小農經營的有效性,但從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庫中看到,目前日本農民的人均土地規模已經是我國的7倍,韓國是我國的3.5倍。分散型的小農生產,制約生產效率的提高,機械化規?;a的優勢難以發揮,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這也正是我國出現農機跨區作業的原因之一。

因此,農業機械化是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必要條件,土地的適度規?;洜I是促進農機化發展,提高農機使用水平,提高農業生產率的重要因素。促進土地流轉,提高機械化生產水平,就是解決小農生產的問題,解決農業生產效率與機械化生產率的問題。使農業生產走向規?;?,標準化生產的必然途徑。

二、濰坊市農機化發展現狀

1.農機化水平。截止2006年底,全市農機總值達到60.71億元,農機總動力942.4萬千瓦。聯合收獲機總量達到8984臺,其中玉米聯合收獲機增加631臺。共完成機耕作業面積1107萬畝、機播731萬畝、機收567萬畝。從總體看,農業機械化有了較大發展。農機裝備制造業較發達,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現代化機械工業體系,創立了“中國農機城品牌”,可以保證實現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以后對農業機械的大量需求。

2.農機社會化服務。

前期,我市農戶經營規模小,通過土地經營規模擴張,組織化程度提高獲取規模效應的空間有限。但在具體的生產環節上,通過組織化的方式提供社會化服務,獲取農業生產的規模效益,不僅具有理論上的可行性,而且也為實踐探索所證明。90年代前半期開始,為提高農機使用效率,一些農機手獨自或組織起來,跨區域流動提供社會化的服務。由于這種模式一定程度上解決我國農戶分散經營與機械化規模生產之間的矛盾,受到了廣大農戶和農機手的普遍歡迎,不斷發展壯大。據估計,農機跨區作業,約一半是通過農機合作社、農機協會等組織化的方式提供的,即使是農機個體提供服務的方式,也普遍與農戶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合作關系,這大大提高了農業和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為促進農機服務組織發展,濰坊市農機部門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機合作組織和農機協會的通知》。到目前,濰坊市現有農機協會112家,屬于縣級的5家,鄉級的35家,村級的72家。

鄉、村農機合作服務組織情況: 農機作業 公 農機股份制

農機合作社 中介服務組織

司 公 司

66 88

48

164

其它形式 60

小 計 426 發展農機大戶情況: 按農機固定資產 按服務項目

農機戶10-3030-5050-100100萬以農田作業以農機運輸以農產品加以農田基本

其 它

萬元 萬元 萬 以上 項目為主 項目為主 工項目為主 建設為主 總數 3777 895 279

145

2647

1153

329

776

191 50396

3、農機三夏三秋跨區作業

在小農戶分散經營的情況下,通過農機服務組織和跨區作業這種形式,部分克服了農業資源規模狹小,農業機械利用率不足,生產成本高昂的局限,是在我國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的重大制度創新,是獨具中國特色的農業和農民組織化模式。在2006年,濰坊市三夏作業高峰期,全市上陣各類農機11.2萬臺,機收小麥518.6萬畝,占小麥應收面積的96%,創歷史最好水平。到外地跨區作業的小麥聯合收割機達4400多臺,為農民增加收入8000多萬元;接收外地來濰坊跨區作業的機械5200臺以上,接機和派機數量均實現新突破。三秋期間,共上陣各類農業機械15.6萬臺套,完成機耕面積523萬畝,機播509萬畝,玉米機收82.8萬畝。秋季各類機械跨區作業總收入達1130萬元。

三、現代農業要求下的土地經營規模與農機化發展之間存在的問題

首先,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問題。正如工業化大生產過程一樣,農業生產在國際化、市場化、標準化要求下,需發揮規模效益,充分發揮機械化大生產的優勢,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農產品才有國際競爭力。小農戶生產,從生產成本,機械利用率,技術適用性限制了某些機械化技術的運用。雖然,跨區作業部分改善了當前的現狀。據測算,小麥聯和收割機在跨區作業的過程中,非生產作業成本占到整個生產成本的25%-30%。在小地塊作業導致小麥損失率增加2%-3%,由于很少采用大型聯合收獲機械(收割機割臺尺寸大于2.5米)作業,導致小麥每畝收獲成本比美國高10%-20%。

其次,農機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需要農業規?;a,需要生產土地的適度集中?,F代農業要求以專業化協會為組織形式,機械化、信息化為生產手段,生產國際化標準化的農產品,這就需要生產規模的適度集中,機械化的專業分工生產。因此,需要土地的適度流轉和集中,以實現規?;б?。

四、促進農業機械化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一)實施農機裝備結構調整。合理推廣大型農業機械,改善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加大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和機具的開發與應用。提供積極的財政補貼政策,促進農民使用大型高新農機具。針對我市農業生產實際情況,要在基本完成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基礎上,重點推進玉米等其它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積極推進經濟作物機械化,重點提升花生、薯類收獲農業機械化水平;努力發展農副產品初加工機械化,重點提升以秸稈加工和綜合利用為主的農副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水平這三個方面來提高全市的農機化綜合水平。大力發展與動力機械相配套的現代農業機械。

(二)推進農機科技創新。按照“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和糧食產區機械化作業水平”的要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國內外先進農機化技術及機具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加快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研制、開發和生產,堅持科研、生產和推廣相結合,農機農藝相結合,大力普及農機實用技術,加快現有農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選準農機發展方向,采取積極政策,加大大型農機機械的推廣與應用,增加農業科技含量,實現農機作業規?;?,提高農機利用率和生產效率,更好地為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三)抓好農機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農機服務組織及服務業發展,推進農機產業化進程。農業產業化,必須依靠農機化分散的手工勞動是形不成規模的。只有實施農機服務產業化經營,才能實現農業機械大面積耕種,才能解放勞動力,實現專業化分工的農業大生產。實施農機服務產業化經營必須要抓好農機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需要搞土地流轉;加大對農機服務組織的扶持,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農機規模生產,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經營。搞好農機銷售、維修、作業“三大市場”建設,促進農村農機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加快,農機經營和服務效益進一步提高。組織好夏季跨區機收的同時,以玉米聯合收獲、秸稈還田、免耕播種等適應機具為主,積極穩妥地推進秋季農機跨區作業,擴大范圍和規模,提高機具利用率。

經營管理學范文第2篇

【摘要】進入新世紀后,保險業務活動全球化、一體化的趨勢增強;金融混業經營程度提高;保險業務創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保險公司經營的理念發生新的變化,從傳統的注重市場份額逐步轉變為注視人力資本開發和提高效率。文章從分析國際化與混業經營背景下保險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入手,提出了我國保險本科專業應定位于培養“寬口徑、厚基礎、懂專業、會管理、通外語、強能力”的人才,并具體解析了這種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

【關鍵詞】 國際化 混業經營 保險人才定位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以及銀行、保險、證券混業經營的趨勢不斷深化。保險業是我國最早開放的金融服務領域,自中國加入WTO以來,外資保險大舉進入,競爭日益白熱化。國內保險公司也加快了國內與國際市場的擴張步伐。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根據人才需求的新動向,準確定位保險本科人才,設立合理的培養目標就成為各個高校教育主體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我們在分析教育國際化與金融混業經營等新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了保險本科人才的定位與培養目標。

一、保險本科人才重新定位的背景

1、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與混業經營的趨勢對金融保險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

過去20年,金融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金融活動越來越市場化,金融交易越來越國際化。信用、證券、保險等交易突破了國境限制,從而使以金融國際化為核心的經濟全球化得到了廣泛而迅速的發展。各國紛紛開放國內金融業,允許外國金融機構進入本國市場并與國內金融機構享受同等國民待遇,允許跨國金融機構可以在本國境內開展業務,同時,本國的金融機構可以在本土或境外擴大服務范圍和拓展新業務,直接參與國際競爭。美國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的通過標志著實行了近70年的美國金融分業經營制度徹底走向終結,它取消銀行、證券和保險業之間的界線,金融機構可以同時經營多種業務,即成為“金融超級市場”,自此國際金融業開啟了從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的新紀元。

我國的金融業自1993年頒布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來,一直實施的是分業經營政策。這一政策在防止風險跨行業傳播、降低系統風險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在當今國際金融業融合經營的趨勢下,分業經營阻礙了金融市場各子市場之間的互聯互通,削弱了金融市場效率,制約了我國進入市場的長遠發展。近幾年來,在全球金融混業經營的沖擊下,特別是自我國加入WTO以來,金融機構在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四大行業互相滲透,融合的趨勢不斷加大。一方面,銀行積極拓展銀行業務以外的其他金融業務,如開展銀行、保險、基金等幾乎所有金融品牌的理財業務,使得投資者通過單項產品獲得理財、股票、信托、保險等多項投資。銀行與保險公司的合作也不斷升級,銀行已經不再滿足于做保險公司的代理人,銀保合作開始逐步擴大到保費代收、存款及資金業務、資金網絡結算、發卡業務及客戶資源共享等多層次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在拓展除保險之外的更多金融業務,如保險資金的各項投資、資產管理業務、收購或入股銀行等,為未來實現金融混業經營搭建多市場、多渠道的綜合金融平臺。

2、保險業發展呈現出的新特征對保險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

進入新世紀,保險業發展呈現出新特點與新趨勢。具體來說,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保險交易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突破國家和地域的界限,向國際化、全球化方向發展。與此相適應,保險交易的跨國界、跨區域必然會帶動國內保險市場進一步一體化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第二,保險業以更快的速度從一般的服務業向以產業化、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的方向發展。保險業的產業化、信息化特征將集中體現在其發展的科技含量獲得前所未有的提高。第三,保險企業的運作目標將會從傳統的“跑馬圈地”、擴大市場份額為特征的“粗放式經營方式”轉向以提高效率和注重業務質量的“集約化”目標。這一轉變將導致保險企業戰略思路和經營管理模式發生巨大的變化。第四,政策層面對金融保險業混業經營的制約正逐步打破。隨著2006年6月《國務院關于保險業發展若干問題的頒布》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規的頒布,國家已經允許保險業建立包含保險業務、銀行業務、證券業務和信托業務的綜合金融控股公司。

上述保險業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表明:進入新的世紀后,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保險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勿庸置疑,人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之本,是企業的核心資源,是企業取得和維系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這必然要求我國以最高的效率和最有效的方式不斷培養出具有全球視角,能夠適應國際競爭的市場型、國際型、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面對新世紀、新經濟的沖擊和挑戰,原有的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及缺陷將會逐漸暴露出來,建立在傳統產業基礎上的保險教育,與“新經濟、新形勢”的發展不相適應,原有模式下所培養出的保險人才已不能滿足新時代的需要。鑒于此,我們的人才培養必須適應金融保險業發展的趨勢,服從和服務于金融業發展的需要。我們必須重新定位保險人才的培養目標,在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上與國際接軌,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新型人才。

二、新形勢下保險本科人才的定位

準確定位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要培養出適應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以及混業經營發展的人才,必須結合新形勢對人才的需求給予保險人才予以精準的定位。所謂“定位”是指確定某一事物在一定環境中的位置,如產品在市場中定位、人物在組織中的定位、物品在某一地理位置的定位等。大學作為人才培養的場所可以看作是一個生產“人才”這一產品的“工廠”。不同的大學有在辦學理念、辦學條件和辦學目標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其生產的產品——人才也存在差異化。作為一所以經濟管理類為主的財經類大學,我們要培養的學生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明確定位。根據我們的整體狀況和保險專業發展的現狀,如何定位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培養“精英人才”還是“大眾人才”的考量。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到我國需要三類人才:一是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術人才;二是大量專業性的、應用性的具有一定理論基礎的不同層次的工程師、教師、律師、經濟師、醫生、公務員等;三是少量的具有創新精神的科學家和社會領袖。前兩類大致可以稱之為大眾人才,最后一類則可稱之為精英人才。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從“精英人才”向“大眾人才”轉變??陀^地說,東北財經大學是一所以經濟管理為主要學科的大學,整體而言它在我國高等院校中的地位只能算作一般院校,與重點大學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應該看到,該校招收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素質非常好,根本不遜色與重點大學的學生。尤其是保險專業的學生,每年的錄取分數線,都比各省的重點線以上高出幾十分。綜合這兩方面的條件,我們在設定培養目標時,一方面要以培養“大眾人才”為主導,另一方面也要想辦法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

第二,培養“通才”還是“專才”的考量。本科階段的教學應該是一種專業基礎教育,這一觀點已經得到大多數教育理論界人士的認可。因此,在大學本科階段應注重通識教育,追求知識結構的全面性與合理性。例如,美國的本科生無論主修什么課程,前兩年都須以跨學科選課的方式選修文學、寫作、人文、教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不同專業的課程,通識教育的學分比重一般占總學分的20-30%。在接受了足夠廣泛的知識之后,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一個專業方向深入學習。英國各大學選修課程的設置足以說明他們對通識教育的重視:城市大學的選修課程包括商務法語、商務德語、商務西班牙語、廣告學、藝術與古董市場、歐洲商業文化、國內銀行法等;布里斯托大學和卡地夫大學要求學生選擇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法律或者其他社會科學方向的選修課;南安普敦大學的學生可以從歷史、地理、生物、管理、現代語言學、哲學、政治、經濟、社會統計、社會學等諸多方向中選擇課程。我們在設定培養目標和設計培養方案的時候也應該樹立通識教育的理念,按照“強調基礎、注重融合、拓展視野、開闊胸襟”的要求設置通識教育課程,保證課程結構進一步合理,層次進一步規范,基礎平臺進一步拓寬,使學生的知識轉換與遷移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夯實基礎。應該把“通才教育”的思想應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認真協調好專業性和通用性之間的矛盾,同時將教學的重點從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轉換到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上來,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調整能力,能夠不斷適應現代經濟社會對金融經濟人才的要求。

第三,培養“學術型”、“應用型”還是“技能型”人才的考量。東北財經大學作為一所以本科教育為主的學校,已經明確定位為“教學研究型大學”。它既不能像綜合性重點大學那樣,完全按照精英教育的模式培養學科學術型人才;也不能像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那樣,一味突出職業技能,培養實務操作型人才。我們必須綜合精英教育和大眾化教育兩方面的特點,走符合自身實際又具有特色的發展道路。如前所述,東北財經大學保險學專業學生的生源質量一直較高,優質生源比例相當大,一部分同學已經具備了成長為學術型人才的素質和能力。這樣,在擬定培養目標的時候要考慮多樣化,把握這部分學生成為學科學術型人才的可能性;其它大多數學生則應該走既有寬厚基礎、良好素質,又有較強遷移與轉換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發展道路。應該在重視搭建通識課(公共課、專業基礎課)教學平臺的基礎上,強調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際要求出發,增加復合類、應用類課程的比重,設計不同的課程模塊,通過分流增強學生的適應性,逐步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第四,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考量。培養學生的根本目的是滿足社會對該類人才的需要,學生具備的知識、素質和能力能夠勝任未來工作的要求。所以在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時應該堅持將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優化與明確的就業導向有機結合起來,把就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職業技能教育等滲透到大學四年教育全過程,注重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的素質和能力,不斷增強應用性人才的就業市場競爭力,使學生通過四年有效的學習,能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畢業時求職有優勢,升學有基礎,畢業后在工作崗位上發展有后勁。

綜上所述,保險學本科生的定位應該遵循“厚基礎、寬口徑、懂專業、會管理、通外語、強能力”的要求,著力要堅持“優化結構,提升水平,培養能力,注重應用”的基本方針,按照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的要求,以本地保險業為依托,立足周邊地區、輻射全國,以經濟建設與金融保險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為導向,培養中高級保險人才。

三、保險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

按照上面的定位,我們確定的保險人才培養目標是:本專業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和金融混業經營發展要求,

在品德、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從事保險經營管理工作,并具有一定教學科研能力的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在這一培養目標下,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本專業的培養要求,即培養和訓練學生在保險學、保險業務與管理、金融投資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與業務操作技能,獲得經濟、管理、財務、金融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使之具有從事金融保險機構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

通過本專業的學習,我們希望保險專業的畢業生能夠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基本素質。具體包括:第一,高尚的理想與道德情操。樹立遠大理想,加強道德修養,培養鍥而不舍,吃苦耐勞的精神,具備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學生能成為合格人才的關鍵所在。第二,穩定的心理素質。只有積極進取和堅忍不拔,才能在金融保險市場上捕捉機遇、迎接挑戰。應針對現在的學生缺乏奮進的激情和挫折的考驗,心理比較脆弱這一特點,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第三,開放的思維??茖W的思維才能引導正確的行動??萍佳该桶l展、信息大爆炸和各種文化相互交融等,使思維方式的科學性對一個人能否成才有很大的影響。要從方法論的高度,重視提高學生抽象、概括、推斷和思辨的分析能力,特別是養成學生開放、效率、創新和民主法制的自覺意識,使其具備市場經濟意識、競爭意識、全球意識,使他們的思維方式適應全球化的保險業競爭。第四,合作與團隊精神。在全球化和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上,要求各種人才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形成團隊的綜合優勢。所以向學生灌輸溝通、寬容、禮讓和“雙贏”的理念,提高他們的協調與合作的能力。知識結構。具體包括:第一,扎實的理論基礎。保險學是金融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學科的發展必須植根于金融學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在當前金融國際化與金融業銀行、保險、證券混業經營的大背景下,保險專業的學生決不能僅僅局限于掌握保險理論,還必須掌握宏觀金融、微觀金融的基本理論。第二,精深的專業知識。我們應對專業知識體系進行認真梳理,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系統掌握保險市場、保險機構管理、保險風險管理、保險經營管理、人身財產保險、保險營銷、保險精算和保險法學等必要的專業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第三,廣泛的非專業興趣。保險業是以人為本、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行業。面對人的精神需求和客戶的復雜性,保險專業人才應該知識淵博,其中“博”就包含著廣泛的非專業興趣。保險學專業的學生要有意識地涉獵于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美學,乃至音樂、舞蹈和繪畫等領域,一方面能夠將所學的專業知識精細化和人性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豐富自己的文化涵養,以優雅的風度和的親和力贏得市場與客戶。第四,熟練的工具性技能。保險專業的學生應該熟練掌握英語、數學和計算機這三大工具,才能夠與國際社會溝通,適應金融理論與實踐對定量分析和計算機運用的高要求,在金融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自己的位置。

(注:本文是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度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項目《國際化與混業經營背景下保險專業本科人才的定位與培養模式研究》的部分成果,項目編號:YY07033。)

【參考文獻】

[1] 蔣海、劉少波:我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南方經濟,2004(4).

[2] 張洪濤:我國金融業融合經營趨勢與保險高等教育發展[M].第四屆中國保險教育論壇論文集,2007(10).

[3] 徐從才:準確定位,辦出特色,努力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J].首都經濟與貿易大學學報,2006(6).

[4] 戴曉鳳:中外金融學本科課程設置比較研究[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06(5).

[5] 葉曉凌、黃衛華:論我國高校保險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6).

經營管理學范文第3篇

第1條 為了加強企業經營計劃管理,促進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第2條 管理范圍

這里的經營計劃包括各經營部門的業務計劃以及各管理部門的管理計劃、人力資源計劃、財務計劃、投資計劃、融資計劃等。

第3條 本制度適用于企業各類經營計劃的編制、執行和監督。

第二章 經營計劃的編制

第4條 經營計劃所確定的計劃期為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

第5條 經營計劃編制的程序

(1)每年年底投資發展部根據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本經營計劃的執行情況和預期目標,初步提出下一的經營目標。

(2)投資發展部將擬訂的經營目標傳達給各部門征求意見,并對各部門的意見進行匯總。

(3)投資發展部通過匯總各部門的意見,編制《經營計劃草案》,并提交總經理辦公會討論。

(4)投資發展部根據總經理辦公會討論的意見對經營計劃進行修改,并經總經理批準后執行。

第6條 經營計劃的內容

企業經營目標,預計分階段目標;為實現企業業務目標,各業務部門的業務計劃指標;編制規范(含表式、編制說明要求)和編制進度要求。

第7條 如遇特殊情況,企業經營計劃可于年中調整一次,調整計劃須經總經理辦公會批準。

第三章 經營計劃的分解

第8條 每年年底由投資發展部組織各部門采用滾動編制、逐步細化的方式對整體經營計劃進行分解,形成季度和月度的各部門分解計劃。

第9條 按季度和月度分解經營計劃

將經營計劃分解成為季度、月度經營計劃。

(1)投資發展部負責整體計劃的分解,并對各部門計劃進行綜合協調和平衡。

(2)各部門負責各自具體計劃的分解、執行和修訂。

第10條 各部門負責將季度經營計劃分解到每個月度

各部門負責人負責將分解到部門的季度經營計劃分解到每個月,形成月度工作計劃。

第11條 審核批準企業經營計劃分解結果

由總經理辦公會討論、審核各季度、各部門的分解計劃和各部門月度工作計劃,由總經理批準。

第四章 經營計劃的執行

第12條 經營計劃的下達

(1)每年年底前由總經理辦公會向各部門下達經營計劃。

(2)每季度之初,由總經理辦公會批準,投資發展部下達下個季度經營計劃和各部門工作計劃。

(3)每月月初,由總經理批準,投資發展部下達下個月度經營計劃和各部門工作計劃。

第13條 經營計劃的執行

各部門根據企業經營計劃及本部門工作計劃,著眼全局開展工作,以保證本部門工作目標和企業整體經營目標、經營計劃的實現。

第14條 調整經營計劃

(1)確因客觀因素影響需要調整經營計劃的,必須由投資發展部提出申請說明原因,經總

經理辦公會討論通過后才能執行。

(2)確因客觀因素影響需要調整季度經營計劃的,必須由相關部門主管副總提出申請說明原因,經總經理批準后才能執行。

(3)確因客觀因素影響需要調整月度經營計劃的,必須由相關部門經理提出申請說明原因,經主管副總確認,總經理批準后才能執行。

第15條 調整計劃一律以書面批復為準,在未接到書面批復以前,一律按原計劃執行。

第五章 檢查與考核

第16條 投資發展部負責跟蹤、分析、報告企業經營計劃的執行情況。

第17條 職能部門每月以書面形式報告一次企業經營計劃任務的完成情況。特殊事項需要縮短報告周期的,由總經理辦公會決定。

第18條 各級領導必須隨時監督檢查企業經營計劃的執行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以保證計劃的順利完成。

第19條 檢查企業經營計劃的執行情況時,應當充分利用統計報表、會計報表、業務報表等資料。檢查計劃的實際完成數,一律以統計報表數為依據。

第20條 企業每季度對各部門經營計劃的執行情況考核一次。投資發展部組織考核并提出初步意見,總經理辦公會討論后做出考核結論。

第六章 附則

第21條 本制度由投資發展部負責制定、解釋及修改。

經營管理學范文第4篇

2007年, 我省各級農經管理部門認真貫徹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 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 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依法強化和規范農村土地承包、農民負擔、農村集體財務與資產管理, 認真組織農經統計調查與分析工作, 為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維護廣大農民的權益, 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和諧穩定做出了顯著成績。

(一) 依法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

2007年, 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下, 經過各級農業 (農經) 部門的努力工作, 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據省工商部門2007年底統計, 我省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4790家, 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的總數達到3000家奮斗目標的59.7%, 出資總額14.56億元, 入社社員19.6萬人, 帶動農戶90萬戶, 占到全省總農戶數的14%。從合作社的產業分布看:種植業占42%、畜牧業占38%、農產品加工業占7%、其他占13%。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人均純收入達到4387元, 比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3665.7元增加721.3元, 高20%。2007年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呈現多領域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十幾個兄弟省市來我省學習考察。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作了報道, 在12月份農業部召開的全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驗交流會上我省介紹了經驗。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切實加強了組織領導。年初, 省委、省政府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省委農村工作會和全省農業工作會上進行了認真的安排部署。我廳把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全省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六項重點目標任務之一, 同各市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各級層層落實工作責任, 并制定了具體的考核辦法。2007年底省廳還組織了六個檢查組對這項工作進行了認真考核。全省上下認真組織實施“四個一”工程, 采取有效措施, 狠抓工作落實。晉中、長治市政府專門召開了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會議。陽泉市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列入為農民辦的13件實事之一, 實行領導包點制度, 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2.廣泛開展普法宣傳培訓。2006年6月29日, 我廳以省政府名義召開了全省宣傳貫徹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電視電話會議, 省委常委、副省長梁濱做了重要講話。7月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后, 一是全省各地采取多種形式, 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學習宣傳活動。據統計, 省、市、縣三級采取集中培訓和以會代訓的形式, 培訓農經干部、鄉村干部及合作社帶頭人共計18130余人 (次) 。全省各級共發放宣傳資料、小冊子37萬余份 (冊) , 張貼宣傳標語、橫幅1.8萬余條, 發放宣傳單26萬余份, 出墻報、板報、膠印版面4000余塊, 同時許多鄉鎮還利用大會、集市、唱戲等不同場合進行宣傳。通過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宣傳基本做到了家喻戶曉, 人盡皆知, 提高了干部隊伍依法辦事和依法行政的能力。省政府梁濱副省長、呂梁、忻州、大同市政府分管農業的副市長為配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貫徹實施, 推進合作社的發展專門在報刊上及時發表文章。大同市、太原市、晉城市以市政府文件出臺了全面學習宣傳貫徹《合作社法》的通知, 對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做了細致周密地部署。二是大力宣傳示范典型。7月4日, 《山西日報》以“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通欄標題, 以整版推出了5個合作社先進典型。6月29日《陽泉日報》刊發“發展專業合作社、建設和諧新農村”專版。7月16日《大同日報》“百姓話題”欄目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駛入“快車道”》為題, 刊登了對該市各級領導的訪談。9月9日開始, 運城市啟動了“發展專業合作社, 攜手建設新農村”市級典型示范合作社系列報道活動, 運城日報、運城電視臺、運城人民廣播電臺都開辟專欄, 對典型示范合作社進行宣傳報道。

3.努力提高運行質量。我廳在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按照“抓發展, 促規范”的工作思路, 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的意見》, 通過各地開展有效的指導服務, 促進了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和運行質量。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章程內容不斷完善, 成員 (代表) 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三會”功能進一步增強。全省越來越多的專業合作社品牌意識不斷提高。目前, 我省合作社中有125個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 193個注冊了商標, 統一了品牌。全省以產業為依托、以品牌為導向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號召力不斷增強。

4.財政信貸支持力度逐步加大。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2007年省財政繼續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 對116個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了資金扶持。有9個市、33個縣 (市、區) 拿出財政扶持資金共1843.8萬元, 扶持了一批示范典型。為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貸款難問題, 2007年1月, 我廳與省農村信用聯社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及《山西省農村信用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指引》。該《指引》明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貸款條件及用途、貸款方式、貸款期限和利率及貸款管理辦法。7月30日, 在我廳的積極推動下, 省農村信用聯社在榆社縣召開了 “山西省農村信用社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場會”, 總結推廣了榆社縣信用社“兩社聯動、雙輪驅動”的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驗。截至2007年底, 全省農村信用社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658個, 累計發放貸款14.15億元。通過財政、信貸扶持有力地促進了合作社的發展。

5.社會影響逐步擴大。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 我省一大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頭人當選為勞動模范、各類標兵、省、市、縣人大政協代表。武鄉縣科林養殖合作社社長張勇等5人當選為省人大代表;古交市德盛全蔬菜開發合作社理事長成拉旺等11人榮獲全國勞模和山西省勞模, 該合作社也榮獲我省唯一的“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狀”模范集體稱號;全省有14名合作社理事長取得“山西省鄉土拔尖人才”稱號;祁縣耀華果業合作社理事長閆維耀在先后榮獲全省優秀青年農民經紀人、山西省十佳農產品營銷狀元和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之后, 又在2007年以合作社理事長身份入選第十二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 成為我省合作社帶頭人的驕傲。

(二) 認真組織開展農村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農村土地問題始終事關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事關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穩定, 是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心和重視的一個問題。2007年, 農業部、國土資源部等七部 (辦、局) 《關于開展全國農村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 (農經發[2007]14號) 下發后, 在省領導的重視下, 我省各級認真組織開展了全省農村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各級均成立了由農業部門牽頭吸收國土、監委、民政、糾風、信訪等部門組成的農村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領導小組, 進行了具體的動員和安排部署。全省的專項治理工作在各級、各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 經過動員、自查、整改及督查等工作的開展, 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配合全國農村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督查組對我省大同、朔州市開展專項治理工作進行了督查。經過認真督查, 全國專項治理督查組對我省專項治理工作的開展情況表示滿意, 并進行了表揚。二是查處和糾正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全省糾正違法調整承包地的村組64個, 糾正違法收回承包地問題77宗, 糾正違法調整或者收回承包地面積335.33hm2, 糾正強迫流轉問題31宗, 糾正強迫流轉面積470.67hm2, 查處土地承包違法違紀4人。三是促進了土地延包工作。忻州市通過專項治理, 比2006年底統計多自查出未延包村子9個, 未延包土地面積0.19×104hm2, 未延包農戶7319戶。據統計, 全省通過專項治理新增開展延包工作村組370個, 補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10.5 萬份, 新增落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26.7萬人, 依法解決多留機動地面積0.51×104hm2。截至目前, 全省11個市的115個農業縣 (市、區) 的27940個村完成了土地承包地塊、面積、合同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四到戶”的土地延包工作, 占到了全省行政村總數的98%, 其中二輪延包面積314.33×104hm, 簽訂合同590萬份, 發放經營證書543萬份, 經營權證書到戶率達92%, 達到了專項治理90%以上的檢查驗收標準。四是促進了土地流轉的規范。專項治理前, 我省農戶土地流轉多為口頭協議, 遇到征占地后, 極易引發補償糾紛。通過專項治理, 多數市、縣加強了農戶土地流轉的規范管理。晉中市在所有鄉 (鎮) 統一使用市里制定的農村土地流轉規范化合同文本。該市的太谷縣、榆社縣以縣統一設置了土地流轉登記簿, 鄉鎮確定了以村會計為主的土地流轉專人負責制, 出臺了農村土地流轉手冊。運城市的河津市、新絳縣、平陸縣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戶承包地經營權流轉工作意見》。據統計, 目前, 全省土地流轉面積5.80×104hm, 已簽訂流轉合同面積5.04×104hm, 規范流轉面積達到87%以上。

(三) 以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為重點, 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

1.提高認識, 加強領導。2006年初, 省減負辦與省糾風辦、財政廳等部門聯合轉發了農業部等六部委《關于認真做好2007年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通知》, 并結合我省實際對2007年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各地繼續抓緊了各項減負措施的落實, 繼續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的工作制度, 認真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專項治理部門工作責任制, 并進一步明確了現階段農民負擔監督管理的主要內容和監督范圍。朔州市、太原市、臨汾市、呂梁市、運城市下發了做好當前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 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具體的工作措施。陽泉市建立了全市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聯席會議制度。

2.繼續落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制度。一是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政策。我省2007年按照國家統一政策, 對全省農村中小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 為全省農民減輕負擔5.66億元。全省434萬名農村中小學生平均每名中小學生減負130元。二是全面推行涉農收費價格“公示制”。涉及向農民收取的水費、電費、農用生產資料價格等除在鄉政府所在地和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外, 還在收費現場進行了公示, 使亂收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運城市減負辦為加強財政轉移支付村級管理費補助資金管理, 將全市3191個村應撥付的9856.7萬元財政轉移支付村級管理費補助資金, 在《運城日報》和《運城農業信息網》上進行了公示, 并將補助資金的到位情況在各村公示欄進行公布, 對確保轉移支付資金的及時足額到位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三是組織開展專項治理, 查處各種亂收費。據統計, 全省查出中小學亂收費989.9萬元, 清退499.1萬元。四是全面推行村級組織訂閱報刊“限額制” 和涉及農民負擔案 (事) 件的“責任追究制”。

3.加強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 (國辦發[2007]4號) , 我廳及時下發了《關于認真貫徹國務院轉發農業部制定的〈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的通知》, 并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 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了《山西省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 以省政府辦公廳 (晉政發[2007]129號) 文件下發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 從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忻州市印制了70萬份村民“一事一議 ”籌資籌勞“明白卡”發放給農戶, 有效防止了向村民亂集資、亂攤派。運城市減負辦統一印制了2萬余本“一事一議專用票據”供各村使用, 規范了“一事一議”款項的收取。據統計, 去年全省開展“一事一議”的村8712個, 占總村數的31%;籌資總額1715.9萬元, 人均0.75元;籌勞總數264.5萬個, 勞均0.25個。

(四) 加強和規范了農村集體財務與資產的管理。

一年來, 我省各級把加強和規范農村財務與資產管理, 作為促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加強制度建設。省廳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 多次研討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 制定了《關于加強農村土地補償費監督管理的意見》、《關于加強我省農村集體資產承包、租賃、出讓管理工作的意見》、《山西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 (試行) 》、《山西省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預決算、開支審批、審計監督和民主理財制度》等四項制度, 并培訓農村財會人員2萬人次, 使農村財務與資產管理進一步做到有章可循。

2.大力推行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制。各地按照省廳下發的《關于推行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制的實施意見》, 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 采取有效措施, 不斷加大工作力度, 推進這項工作的進展。長治市農經局下發了《關于在全市推行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制實施農村會計電算化管理的辦法》, 與長治市農廉辦聯合下發了《關于盡快落實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制的通知》, 要求2008年在全市農村全面實行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制, 并對各鄉鎮農經管理員進行了業務培訓。運城市圍繞規范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制, 先后制定下發了《運城市農村會計服務中心管理制度》、《農村財務雙代管工作規范標準及考核辦法》、《關于開展農村集體財務規范化管理工作意見》、《農村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等制度。據統計, 全省已有814個鄉 (鎮) 個實行會計委托代理制, 涉及17221個村, 分別占鄉 (鎮) 總數、村總數的63%、61%;全省有650個鄉 (鎮) 開展會計電算化, 涉及13917個村, 分別占鄉 (鎮) 總數、村總數的50%、49%。

3.積極推進農村財務公開和民主監督。各級農經管理部門認真貫徹中辦、國辦下發的《關于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意見》精神, 積極配合各地村務辦抓好農村財務公開工作。各地在對農村財務事項全面公開的同時, 普遍對涉及農民利益的種糧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良種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退耕還林補貼、征地補償費分配、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等事項實行了專項公開。通過公開強化了財務事項的民主監督, 維護了農民的利益。目前全省95%以上的村實行了財務公開, 其中規范公開的村達到87%以上。

4.強化對農村財務的審計監督。各地按照省廳的部署, 認真組織開展了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到位及使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等專項審計。全省重點抓了3342個村的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 取得了較好的審計效果。晉中市農經局與市監委、糾風辦共同組織, 對本市2003年以來征地補償費和村集體資產管理情況進行專項審計, 重點在新農村試點村和推進村開展了這項工作, 共審計360個村, 審計總額達12.1億元。審計查出村干部擅自外借資金、不按程序處置集體資產、坐收坐支現金、大額白條列支公款、違反規定列支招待費等違規違紀金額4998萬元, 移送紀檢部門處理的違紀案件10余起。據統計, 全省有98個縣 (市、區) 成立了審計機構, 共審計村集體經濟組織10681個, 審計金額105億元, 查處違紀違規金額3.5億元, 受處分人數140人。

5.對全省財務管理混亂村進行清理整頓。為切實加強對村集體財務的管理和監督, 各地按照我廳下發的《關于對全省財務管理混亂村進行清理整頓的通知》 (晉農經發[2007]17號) 精神, 對轄區內財務管理混亂、群眾意見較大的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了清理整頓。據統計, 全省開展清理整頓的村2539個, 通過整頓這些村強化了民主監督與管理, 規范了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 起到了較好的整頓效果。

6.積極進行債權債務調查核實工作。為進一步調查核實我省村級債務債權的狀況, 我廳下發了《關于對全省村級債務債權清查數據進一步核實的通知》及《村級債務債權調查方案》, 選取20%以上的村對2005年前村級債務債權的清查摸底情況進行了進一步的核實, 為下一步化解舊債奠定了基礎。

(五) 認真組織了以農民收入和村集體經濟為主要內容的農經統計調查與分析工作。

為確保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 及時為領導提供決策依據, 省級局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 全省先后兩次組織對千戶農民的收入進行了調查, 及時了解農民的生產經營情況、農產品及鄉村企業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農業生產資料的市場行情等, 分析這些因素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并加強了與物價、統計、中小企業、生產資料、供銷等部門和廳內有關處室的聯系, 互相交流信息, 研究趨勢, 取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 進一步提高了農民收入預測分析的客觀準確性。我廳對2007年全省農民人均收入的預測數與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基本一致。去年, 省廳還組織了大規模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研, 基本摸清了全省集體經濟的狀況, 并對促進我省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出了初步意見。此外, 還對全省農經系統機構隊伍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 提出了農經機構改革的意見。

2007年, 我們在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方面:一是發展不平衡。從總體看全省呈現東南快、西北慢的發展態勢。長治、晉中兩市合作社的發展超過了1000個, 晉中的祁縣、榆次區、長治的沁縣每縣分別達到410個、315個、308個, 而呂梁的離石區、方山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還不達10個。全省還有9個鄉 (鎮) 未建起合作社。二是內部運行不規范。大部分合作社沒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章程;有的合作社沒有建立規范的財務制度;還有的合作社沒有執行民主管理制度, 影響了合作社的規范運行和健康發展。三是全省有近2000個合作社未變更登記和沒有領到新的營業執照。2007年底, 我們農經系統統計的合作社有6634個, 而工商系統發證的只有4790個, 相差1844個。為什么相差這么多, 就是這些合作社沒有按《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的要求進行更變登記或沒有領到新的營業執照。在土地承包方面:從專項治理的情況看, 還有少數鄉、村存在延包政策落實不到位、流轉不規范、征地補償費分配使用違反省政府182號令等問題, 導致農民群眾上訪, 成為影響農村穩定的因素。這方面的問題, 長治市比較突出。2007年省局批轉各市38宗土地上訪案件中, 長治就有14件次, 占到了37%。在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方面:一些地方存在“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未能有效開展, 村級轉移支付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和克扣挪用的現象, 報刊征訂“限額制”不能有效落實。在農村財務管理方面:一些地方仍存在財務公開走形式, 民主管理制度不到位, 新會計制度沒有全面落實, 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制和農村會計電算化推行進度較慢, 村級債務大、化解難等問題。

二、2008年我省農經工作部署

2008年全省農經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 大力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步伐, 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農村土地承包、農村財務、農民負擔三大管理工作, 搞好農民收入的調查分析預測, 加強農經機構隊伍建設, 為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全面提升農村經營管理水平, 促進農民增收、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和農村穩定做出積極的貢獻。重點工作內容是:

(一) 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

2008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服務組織”。2008年我們仍要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當作整個農經工作的重中之重, 總的指導思想是:重點圍繞全面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發展一批, 提高一批, 加強工作指導, 加大扶持力度, 加快發展步伐, 落實配套政策, 切實搞好服務, 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力發展, 使其盡快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經營主體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載體。全省總的目標是:組織實施“四個三”工程, 通過扶持30個省級重點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項目, 支持300個市、縣級示范項目, 培訓3000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 新發展30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 使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8000個以上;通過培訓等手段, 使全省1/3的合作社提高服務水平, 達到規范建設標準, 帶動全省合作社的發展。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的“四個三”工程, 已經列入省委、省政府2008年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六大”工程。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業工作會議上已經進行了安排, 而且還要以《2008年全省農業和農村工作目標責任分解意見》下發各市。希望各市要根據省里定的目標責任, 采取有力措施, 務必完成任務。具體要抓好以下工作:

1.進一步加大示范項目扶持力度。2008年省級財政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專項資金增加到1000萬元。根據我省2008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四個三”工程的要求, 省里扶持30個省級重點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項目, 省和各市扶持300個市、縣級示范項目。2008年中央財政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資金, 將增加到6個億, 希望各級農業 (農經) 部門積極推薦當地的示范項目, 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扶持。為了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建設現代農業中的經營主體作用, 農業廳將要大力整合資金, 突出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各種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項目, 將更多的優質糧食產業工程、農業標準化、農業產業化、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畜牧養殖小區、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一村一品等各類農業財政專項和基本建設項目, 委托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 并在糧食、油料、生豬、奶業等優勢農產品基地縣, 重點支持一批優質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油料專業合作社、生豬專業合作社、奶牛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希望各地也要按《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 依法把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列入財政預算, 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農業, 開發有地方特色的名特優農產品, 鼓勵和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使用品牌商標;積極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申報各種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項目。

2.大力加強培訓教育工作。為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和提高運行質量, 要努力培養造就一批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有貢獻精神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造就一支政策理論水平高, 業務本領強, 熱心合作事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業務輔導隊伍。省級要組織抓好3000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的培訓, 其中:培訓2000名以合作社理事長為主的經營管理人才, 培訓500名以會計為主的理財能手, 培訓500名以經營干部為主的業務輔導員。希望各級農業 (農經) 部門要按照分類指導、分級負責、注重實效的原則, 制訂培訓規劃, 大力舉辦培訓班。除省組織培訓以外, 市、縣兩級也要組織好培訓。根據2007年的經驗, 以縣舉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專題培訓班是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好辦法。以縣舉辦培訓班, 首先是能引起縣里領導的重視, 推動他們支持合作社的發展;其次是能結合當地實際, 有針對性地解決具體問題;第三是能廣泛動員廣大農村干部和合作社帶頭人參加, 擴大培訓效果。2007年以縣舉辦過培訓班的祁縣、榆次、榆社、壽陽、臨猗、廣靈,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數量都超過了100個, 祁縣達到410個, 榆次315個, 壽陽225個。因此, 希望各市回去后要積極以縣舉辦培訓班, 大力推動合作社快速發展。

3.認真貫徹實施法律的各項配套政策。2008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全面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抓緊出臺配套法規政策, 盡快制定稅收優惠辦法, 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費”。我們要認真落實2008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 一是要認真貫徹已出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 (試行) 》。各地要給各個合作社印發《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 指導合作社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二是對2007年7月1日前登記的合作社要指導其依照《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 在2008年7月1日前全部辦理變更登記, 換發新的營業執照。三是認真落實即將出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稅收優惠政策。要依法檢查稅收政策落實情況。四是各市減負辦要認真組織開展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合法、不合理收費的專項檢查, 依法制止和查處不合法收費, 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 減輕農民專業合作社負擔。五是2008年各市、縣要配合各級人大搞好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貫徹落實情況的執法檢查工作。

4.積極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以貫徹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契機, 以示范項目建設為載體, 從2008年起, 開展培育每社百名以上農民參加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活動。根據當地優勢產業或特色產品, 結合不同產業發展情況, 每個縣每年至少要培育“縣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5個以上, 每個市每年至少要培育“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50個以上, 省里從市、縣級示范社中每年擇優培育30個左右“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予以扶持, 做大做強一批產業基礎牢、經營規模大、質量安全優、品牌效益高、出口能力強、服務設施全、帶動農戶多、社會效果好的示范專業合作社, 最大限度地把農民吸引到專業合作社中來。同時, 各市、縣要積極與工商部門聯系, 建立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全部基本檔案和示范社項目檔案。專業合作社發展好的地方, 要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積極開展農村資金互助試點工作, 積極探索農村資金互助社的路子, 進一步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省政府已經決定, 要在2008年上半年召開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場經驗交流會。通過這次會議再次動員全省各級各部門大力搞好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和服務, 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經營主體, 形成全社會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發展的氛圍, 掀起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大發展的熱潮。希望各市要指導各縣提高合作社發展水平, 引導農民發展合作社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 同優勢農產品基地縣建設結合起來。加快全省特色產業帶、產業群的形成, 推動“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發展, 不斷提高我省現代農業的建設水平。

(二) 繼續加強土地承包管理

土地承包關系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核心, 土地權益是農民基本的財產權益。2007年我們通過農村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 糾正和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問題, 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也發現了不少問題。2008年的主要工作是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 認真解決農村土地承包中的遺留問題, 切實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

1.做好農村土地延包后續完善工作。

一是認真核實未簽訂承包合同、未發放經營權證書的村數。對未完成延包工作的村, 各地要派出工作組, 進村入戶, 落實農村土地延包政策, 未簽訂合同的要盡快簽訂, 未發放經營權證書的要盡快補發到戶。對已完成延包工作的村, 應進行認真檢查和“回頭看”, 不規范的要進一步完善, 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今后再不能允許出現農戶因未簽訂合同、未領到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而發生越級上訪的問題。二是認真核實已預留機動地是否超標, 對超標的機動地要按照政策規定公平合理地分包到戶。

2.做好土地流轉服務和規范管理工作。

我省土地流轉規模小, 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僅占二輪土地承包面積的2%。為促進土地流轉和強化管理, 一是各市要指導各縣在一些二、三產業發達、勞動力轉移較多的鄉 (鎮) 依托經管站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 為農民提供流轉信息, 開展政策咨詢, 在農戶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下做好土地流轉的引導服務工作, 指導流轉農戶簽訂規范的流轉合同, 建立土地流轉登記制度和流轉合同管理制度, 使土地流轉管理工作經?;?、制度化和規范化。二是各市要積極探索通過農村土地流轉, 促進規模經營的有效途徑, 每個市至少搞一個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的試點。三是堅決糾正強迫農民流轉承包地的行為, 堅決制止鄉、村組織通過“反租倒包”等形式侵犯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等行為, 依法維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3.建立土地信訪問責追究制, 依法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工作。

一是各級要認真處理群眾來信來訪, 做到有案必查, 違法必究, 依法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從2008年起, 建立土地信訪問責追究制。凡是省級批轉下去的案件, 各市必須按時辦結, 報回處理結果。2007年省局批轉各市土地信訪案件38件次, 只報回結果9件次。其中對長治批轉14件次, 只報回省里處理結果3件次。從2008年起, 省里要將各市因土地問題越級到省上訪的次數、省局批轉各市的次數和各市回復處理的件次作為考核各市農經工作的重要依據。對土地承包越級上訪多, 對省里批辦案件沒有按時辦結回復的市取消農經先進單位評選資格。二是至今仍未成立仲裁機構的縣 (市、區) 要盡快依照山西省《實施辦法》建立仲裁機構;已經成立的要逐步健全機構完善制度。爭取2008年年底全省每個縣都設立仲裁委員會, 建立仲裁庭, 變解決信訪為依法仲裁農村土地承包糾紛, 做到小的糾紛協商解決, 一般糾紛鄉 (鎮) 調解, 大的糾紛以縣仲裁。

4.抓好土地承包檔案的管理,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檔案管理責任制。

各地鄉 (鎮) 經管站必須做到土地承包相關文件、方案、合同、經營證書發放、臺賬表冊等資料完整齊全, 做到“一組一卷”、“一村一檔”、“一鄉一柜”。

(三) 認真抓好農村財務與資產管理。

2008年省紀檢委將把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作為促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點。各級農經部門要繼續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 按省紀委的責任制要求, 緊緊圍繞推進農村財務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繼續大力推行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制和農村會計電算化。

要把此項工作作為創新農村財務管理機制, 規范農村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各級都要采取有效措施, 力爭推行面達到75%的鄉村。要結合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制的推行, 配套推進農村會計電算化。省廳在適當的時候同省紀檢聯合召開一次推進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制的工作會議。同時要加強對此項工作的培訓指導。

2.推進財務公開, 民主管理。

指導各地健全和完善公開制度。對常規經濟事項實行定期公開, 重大事項及時專項公開。公開的內容要真實全面, 逐項公開, 提高公開的質量和群眾滿意度。要健全和發揮民主理財小組的作用。凡關系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切身利益的較大事項, 如集體企業改制、大額開支、大中型固定資產的變賣都必須經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3.抓好各項農村財務管理制度的落實。

要加強培訓, 省級重點抓好市縣農經干部的培訓, 市級重點抓好鄉級農經干部的培訓, 各縣重點是抓好村干部和會計人員的培訓。力爭經過幾年努力, 把農村主干和會計輪訓一遍, 提高人員素質, 促進制度落實。同時各地要加強審計監督。認真組織開展對財政轉移村級補助資金、農村“一事一議”籌資、土地補償費的使用情況和村干部任期離任的經濟責任專項審計, 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要進行重點審計。加大對違法違紀問題的處罰力度。

4.積極探索和研究化解村級債務的辦法。

要加強調查研究和檢查指導, 及時掌握和了解農村債務的新動向, 堅決制止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增債務和變相負債籌資。依據中央有關政策, 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農村義務教育形成債務化解的試點工作。

5.加強調查研究, 積極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

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產權制度改革, 積極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 也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內容。為推進這項改革, 2008年省廳要在加強調查研究的基礎上, 爭取以省政府名義出臺一個《關于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

(四) 繼續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

1.加強對“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監管。

各級農經部門要認真執行《山西省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 既要引導農民自愿籌資籌勞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也要防止一些地方以新農村建設為借口擅自設立項目向農民收費集資, 防止變相加重農民負擔。

2.加強監督檢查, 治理各種亂收費、亂攤派。

各級農民負擔監督部門要加強對涉及農民負擔出臺項目的審核, 加強對農業生產性費用和村集體收費的管理。從2008年起, 要按照中央[2008]1號文件關于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費”的要求, 將清理取消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不合理收費列入減輕農民負擔的范圍。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或未經省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辦公室審核批準的向農民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收費項目和行為, 各地都要認真查處, 嚴格執行農民負擔案 (事) 件“責任追究制”。對違反農村稅費改革和減輕農民負擔政策、損害農民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益的行為, 要按照中央和我省的規定, 嚴肅查處, 決不姑息。

3.加強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

要采取檢查審計等措施, 加大對村級轉移資金的監管力度, 確保村級補助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確保五保戶供養、村干部報酬和村級辦公經費等方面的支出, 防止“跑冒滴漏”, 確?;鶎咏M織正常運轉。

4.加強調查研究。

要用明察暗訪相結合的方法, 及時掌握我省農民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負擔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動向, 采取有效措施, 強化農民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負擔的監督管理。

(五) 認真搞好以農民收入為主要內容的農經統計調查與分析

1.進一步提高農經統計數據的質量, 嚴把數字來源關、審核關。

2008年要對統計人員繼續進行業務培訓, 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 提高統計人員對統計工作的責任感, 各市要對統計數字嚴格把關, 對涉及農民收入的各項數據要做到客觀準確, 對各項農經業務工作統計數字要與年終報表口徑一致, 確保數字的真實可靠。

2.加強同有關部門的聯系, 多渠道掌握涉及農民收入的信息。

各級農經部門要與物價局、統計局、中小企業局、生產資料公司等部門加強聯系, 定期舉行座談會, 分析交流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以及對策, 及時掌握農民收入的動態。

3.進一步加大專題調查力度。

要組織各級統計工作人員經常深入基層進行調研, 隨時掌握農村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 及時為領導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 確保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

(六) 加強農經機構隊伍建設, 確保各項農經工作任務的完成。

農村實行改革開放以來, 我省各級農村經營管理系統承擔著依法管理農村土地承包、農民負擔、農村集體財務與資產、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農村經濟及農民收入調查統計等重要工作職能。為加強農經機構隊伍建設, 理順農經機構設置與工作的關系,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 (國發[2006]30號文件) 中明確指出:“農村經營管理系統不再列入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等行政職能列入政府職責, 確保履行好職能”。我省根據國務院2006年30號文件精神, 省政府在2007年下發的《關于推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的實施意見》 (晉政發[2007]34號) 中明確指出:“農經管理系統不再列入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所承擔的農村土地承包、農民負擔監督、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等行政職能列入政府職責。市、縣人民政府及編制部門要理順與之承擔職能相適應的機構和編制, 保障各項經費, 確保履行職能”。為認真貫徹落實好國務院和省政府的文件精神, 把這項改革落到實處, 我們正在積極爭取會同省編辦下發指導農經機構改革的意見, 力爭在這次改革中理順農村經營管理機構設置與擔負工作職能的關系, 使農經機構隊伍得到加強。此外, 為加強農經隊伍的業務建設, 各地要積極為廣大農經干部和組織農村財會人員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訂閱農業部經管司 (站) 發行的農經兩刊工作。

2008年農經工作的任務是光榮而艱巨的。完成2008年農經工作各項任務, 關鍵在于行動, 關鍵在于落實。從2008年起, 我省農經系統將實行嚴格的重點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對各市完成各項農經任務以評分標準評出市級農經工作先進單位。我們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 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 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全面提升農村經營管理水平。以飽滿的熱情, 鼓足的干勁, 扎實的工作, 又好又快地全面完成2008年農經工作的各項任務。

摘要:2007年我省農經工作總結;2008年我省農經工作部署。

經營管理學范文第5篇

誰是經營者、誰是管理者?

“經營”、“管理”,企業每天都在用,其中“經營”一詞出現在管理層人員遠高于一般員工,而“管理”在企業應用很普遍,并且還更多的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如父母對孩子、政府對社會、學校對教師等。但很少聽說“經營家庭”、“經營政府”。

生活中,當我們聽到朋友說“我經營一家酒樓”、“我經營一間工廠”,我們會理解他是個老板,是“經營者”;當聽說“我管理一個民營小企業”、“我替朋友管理一家飯店”時,我們明白,這位朋友是一位“職業經營人”或者說是“管理者”。這是我們在語言環境中對“經營”、“管理”的基本理解,即“經營”似乎是更高一級的“管理”或是不同于管理,管理似乎僅是大“經營”的一部分職能?!豆痉ā芬幎?公司的董事會負責“重大決策”,即國資委說的“三重一大”,這些重大決策往往就是“經營”方面的、帶有戰略性的、關乎企業長期利益的、重大的“經營管理”問題。這時,我們發現,“管理”也可以是大問題,“管理”不比“經營”低?!豆痉ā芬幎?“經理”班子(此處似乎在說管理層)負責具體的“經營活動”,因此,公司的管理者負責經營管理。于是問題產生了:經營指什么?管理指什么?他們有嚴格的區別嗎?

為什么日本只講“經營”、美國談“管理”,而中國既講“經營”又談“管理”呢?

我們經常聽到日本講的企業“經營”、“某某經營大師”而很少說“管理大師”;相反,我們學習西方經典的《管理學》、“企業管理”,似乎此“管理”就包涵了“經營”。因此,以至于M B A畢業的咨詢師有時候不明白企業的高管言必談經營與管理,將經營與管理做明顯的內外之別,為什么中國的企業領導們那么嚴格地區別這兩個概念呢?為什么日本講“經營”、美國談“管理”,而中國又談經營又講管理呢?

其實,經營與管理是現代企業活動中的兩個既互相聯系又各有側重的不同概念。很多人在論述問題時并不注意這兩者的區別,在一些情形下,這樣做似乎也無大礙。但在一些深入的研究之中,若能對這兩個概念的區別與聯系做出一個清晰的勾勒,則有助于我們對于現代企業的活動有一個更為深入、全面的理解。

“經營”和“管理”辨析

經營最早提出經營思想的是法國古典管理理論倡導者亨利·法約爾。他在1925年出版的《一般管理與工業管理》一書中提出,要經營好企業,不僅要改善生產現場的管理,而且應當注意改善有關企業經營的六個方面的職能,即技術職能、經營職能、財務職能、安全職能、會計職能、管理職能等。

在中國,早在《書·召誥》中就有“卜宅,厥既得卜,則經營。”這里的“經營”是“籌劃營造”之意;《詩·大雅·江漢》:“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營四方,告成于王。”《史記·項羽本紀論》:“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這里的“經營”是“規劃營治”之意。“經營”概念的普及和使用是在現代,在工商業發展的當代,經營是“規劃治理”、“經辦管理”之意,是經濟商品化市場化的產物。

“經營是商品經濟所特有的范疇,是商品生產者的職能。”按照怎樣的方式生產才能保證自己的個別勞動生產率盡最大可能地高于社會平均勞動生產率,從而有利可圖,才能保證以最少的成本生產出盡可能多盡可能好的滿足社會需要的產品,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這是商品經濟給經營提出的問題。經營是企業或經營者有目的的經濟活動,是經營者在國家的方針政策指導下,根據市場需求狀況及企業自身的需要,從本身所處的內外環境條件出發,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的籌劃、設計與安排等活動。企業經營是為實現企業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籌劃活動,是一種旨在協調人與物之間關系的一種目標性活動。具體而言經營指在企業內,為使生產、營業、勞動力、財務等各種業務,能按經營目的順利地執行、有效地調整而所進行的系列運營活動。所有這些對市場的選擇,對產品的選擇,對材料和設備的選擇,以及對消費者、市場行情的研究,對競爭者的研究等,都屬于經營活動。經營即經濟運營,是就業務而言的,某個公司或企業的主營業務是什么,副營業務是什么,要開辦什么業務,要停辦什么業務。經營是就市場而言的,市場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企業從市場中獲取包括資本和人力的各種生產要素,到存在著企業許多強有力競爭對手的市場上銷售自己,向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從中獲得剩余價值。

管理管理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負責某項工作順利進行。

在1915年,亨利·法約爾在實踐和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管理功能理論。將管理作為一個學科進行傳授。1916年《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問世,是他一生管理經驗與管理思想的總結,他認為他的管理理論雖然是以大企業為研究對象,但除了可應用于工商業之外,還適用于政府、教會、慈善團體、軍事組織以及其他各種事業。所以,人們一般認為法約爾是第一個概括和闡述一般管理理論的管理學家。

在中國,早在明朝劉兌的《嬌紅記》中,就有“去年聽除回來,為見兒申純,在家管理事務,十分停當。”據記載,我國現存的最早的管理學著作是老子的《道德經》,其中就有一些管理學的思想。西風東漸,“本學為用”,在國內管理理論的使用上,我們主要是受西方管理學思想影響。

科學管理之父泰勒認為,管理就是確切知道要別人去干什么,并指導他們用最好最經濟的方法去干。一般管理理論之父法約爾指出,管理就是所有的人類組織(不論是家庭、企業或政府)都有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由五項要素組成: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目前的西方經典管理學認為,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哈羅德·孔茨從處理組織環境和人的關系的角度認為,管理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環境,使人在群體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美國管理學家西蒙(Herbert Simon)從強調決策的重要性和決策在管理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的角度,認為“管理就是決策”。小詹姆斯·唐納利從組織生產力的角度認為,管理就是由一個或更多的人來協調他人活動,以便收到個人單獨活動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彼得·德魯克認為,歸根結底,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職能學派在西方管理學界占據正統地位,對我國影響也最大最深刻。針對某項工作,我們確定工作的著眼點,立足點,著力點,方式和路徑,作為我們的行動指南。這里體現了管理的計劃職能。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實現一定的工作目標,需要財力物力更需要具有戰略性的人力資源,人力包括體力和腦力,然而,這些資源都零散地分布在市場里。我們要把諸多資源按照一定的結構組織起來才能進行生產流通和服務等經濟活動。這就是管理的組織職能。組織是一個很具推敲意義的詞匯,組和織都是形聲字,形旁表意,有繩鎖的意思,組織可以就此闡釋為運用一定的形式把一些零散的事物編制在一起從而產生全新的功能。指揮是管理的又一重要職能,所謂指揮,是指通過命令和指示等形式,使企業內部各個要素的意志服從一個權威的統一意志,將計劃和領導的決心變成全體成員的統一行動,使全體成員履行自己的職責,全力以赴地完成所承擔的任務。在共同生產勞動過程中,生產要素提供者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同時企業存在于一個多方利益博弈的環境中,難免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需要管理者運用一定的方法和形式正確處理這些矛盾,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統一起來,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一起來,把股東員工客戶和各級經營管理者的利益統一起來,從而維護企業的生存促進企業的發展。這就是管理的協調職能。

孔茨把協調作為管理的本質。組織起來的生產要素仍然通過開放的市場與社會保持著聯通,他們有自由退出組織,或進入自由市場或進入另一些組織,尤其是那些和本組織形成競爭的組織。我們必須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按照一定的形式控制這樣的生產要素的流通。這里的控制,當然是辯證意義上的控制。這就是管理的控制職能。

經營與管理的區別

內容不同經營六大職能:技術、商業、財務、安全、會計,并將管理活動從經營職能中提煉出來成為經營的第六大職能。

管理五大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

產生過程不同經營是經濟商品化市場化的產物,管理是勞動組織化社會化的產物。管理思想發展成為一個相對穩定的體系,其中融合了組織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多學科。企業的經營方法要隨著市場供應和需求因時因地而變化,主要理論依據是經濟學。經營活動靠管理思想來實踐,反過來,管理思想又隨著經營、環境、時代、市場而豐富。經營是企業內和外的人與事的互動,體現了商品經濟的本質;管理則是企業內人與人的互動,是內化于企業的社會的運行規律。通俗地說經營是選擇對的事情做,管理是把事情做對。經營是指涉及市場、顧客、行業、環境、投資的問題,而管理是指涉及制度、人才、激勵的問題。

應用范圍不同管理適用于一切組織包括營利性組織和非營利性組織,而經營則只適宜于以企業為典型代表的營利性組織。

適用職能范圍不同在漢語詞匯中,屬于職能管理的那些詞匯不能用作經營的定語而只能用作管理的定義了。比如,財務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人事管理,營銷管理等。而可以使用經營一詞的對象,必定帶有全盤運營并對企業活動的最終結果、盈虧直接負責的含義。比如說,對于房產管理和房產經營這兩個不同的用語來說,前者往往給人一種對既有的房產在維修、安全保障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日常運營中出現的問題,從專業化的角度提供服務的印象。而后者則還要包括房地產的開發,在市場上的買賣等內容。

追求目標不同管理旨在提高組織效率實現效率最大化,主要途徑是協調和控制,以實現控制風險和成本為目的;經營意在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利潤和效益最大化,主要途徑是制定戰略,開發市場,以實現開拓市場和增加收益的目的。經營具有外在導向性,要求企業從外部環境中獲取稀缺資源和建立影響;管理具有內在導向性,強調對內部資源的整合和建立秩序。

經營與管理的聯系經營與管理的關系可以用“綱舉目張”這個成語來比喻。也就是說,經營是綱,管理是目。經營在先,管理隨后,管理服務經營。也因此,我們經常聽到“經營管理”是連在一起說的,“企業管理”一詞也包含有“經營管理”之意。

企業作為一種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需要經營管理。經營活動為企業的生存發展奠定了基礎,管理活動保證經營決策能夠得以良好的執行。成長是現代企業存在的最終目的。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首先關注經營,研究市場和客戶,并為目標客戶不斷提供更高價值的產品和服務。而這目標之所以能夠達到,關鍵在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管理跟上了,經營才可能繼續往前進,經營改善后, 又會對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撇開管理光抓經營是行不通的,管理扯后腿,經營就改善不了。相反的, 撇開經營,光抓管理,就會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經營決定企業的生死,因為經營如果做不好,企業別想活;無論管理做得多么好,其實都沒有意義。

中外“經營”與“管理”概念對比

就經營管理而言,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于背景不同、文化不同、企業理念不同,對經營管理的定義也不盡相同。

上一篇:體育管理學下一篇:物流管理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