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地質工程畢業論文范文

2023-03-27

地質工程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現代的工程建設中,地質勘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工作環節,其目的是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方法,準確了解、評估地質情況,為工程建設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據。而在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又是一項主要的勘察內容,因為水文地質可能潛在各種的問題,進而引發工程危害,后果難以預料,因此重視并切實做好對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問題防治就顯得尤為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工程地質勘察中的常見水文地質問題,然后主要就如何防治水文地質問題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希望能夠為相關的工作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問題;防治

在工程地質勘察中,應當將水文地質問題作為一項關鍵課題,積極做好相關研究與應對工作,一方面既要客觀認識工程地質勘察中的常見水文地質問題,另一方面更要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策略,避免水文地質問題可能對工程帶來的危害。

一、工程地質勘察中的常見水文地質問題

工程地質勘察指的是為掌握影響工程的地質因素而進行的地質調查研究,包括對地貌、地質構造以及地下水、巖石等的了解。其中,水文地質是工程地質勘察的一項主要內容,因為其可能潛在各種問題,對工程的建設以及后期使用、管理、維護等,帶來嚴重危害。

(一)地下水升降

從積累到的勘察數據信息和相關工作經驗來講,工程地質勘察中最常見的水文地質問題之一,便是地下水升降。地下水上升或是下降,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機制和過程較為復雜,如人為活動因素、地質活動因素以及水文氣象因素等等[1]。如果地下水水位發生上升的話,會使得巖土的內部結構改變,不能保持穩定,容易造成崩塌,進而給工程建筑帶來危害。如其會導致土質附加應力減小,使得地基的承載力減弱,并致使地下水污染、土壤鹽堿化。相反,如果地下水水位發生下降的話,其又會致使地面開裂、地面塌陷以及地面沉降等危害出現,均不利于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二)地下水波動

除了地下水的升降之外,其不斷的發生升降波動,也是工程地質勘察中的常見水文地質問題。地下水波動多數原因是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如大量的降雨、融雪,或是長期的干旱等,就會使得地下水水位時升、時降,這會導致膨脹性巖土不均勻收縮、膨脹,最終使得地面發生變形、開裂,危害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三)地下水壓

在沒有發生地質變動的情況下,地下水壓會保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狀態,但是在人為活動的介入和干預之下,其水壓則可能會發生變化,事實上包括工程建設本身,也可能會致使地下水壓改變,進而使得地質環境、巖土條件也隨時改變,這種改變既會影響到工程的建設施工,更會對工程的后期使用造成質量、安全隱患。

二、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問題防治策略

針對存在的水文地質問題,應當在工程地質勘察中采取相應的防治策略,以規避其可能帶來的危害和隱患。

(一)科學制定水文地質勘察計劃、合理分配勘察任務責任

在工程地質勘察中,為了有效的防治水文地質問題,首先是應當根據客觀條件、工作要求,科學制定水文地質勘察計劃,如要明確重點的勘察內容、勘察信息、勘察周期。在初步掌握了水文地質情況之后,還需要結合既往的工作經驗、學科專業研究成果,預測可能發生的水文地質問題,并加強專項勘察,制定應急預案[2]。再者,是需要合理分配勘察任務責任,簡單來說就是要根據勘察任務合理分工,明確各項任務的責任人,防止出現疏漏后相互推諉,使各項勘察工作能夠有序推進。

(二)切實做好對靜水位的測量

在前文中已經進行了分析,地下水位的變化會對工程帶來危害和隱患,因此為了向工程建設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據,規避地下水位變化可能引起的危害,就需要在勘察工作當中,做好對地下水位的測量,預估地下水對建筑的影響程度,制定預防方案、采取預防措施。尤其是對靜水位的測量,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在實際的靜水位測量中,應當按照分層測定原則,制作好測定時間表,按計劃科學、規范的進行測量。另外在工程前期勘測結束前,還應該再次對靜水位進行測量,在測量過程中一定保證將測水管下放至含水層20cm,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獲取有效的數據,另外還要嚴格根據勘測順序,做到科學、系統勘測預防。

(三)準確分析水理性質

水理性質對巖土、巖石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可能造成地質結構的改變,如使巖土的透水性、給水性、崩解性以及脹縮性發生變化,進而給工程帶來危害和隱患。為此,在工程地質勘察的前期,就應當準確分析地下水水理性質,如需要進行大范圍、高頻率、長周期的抽樣檢測,來全面掌握和了解地下水的實際水理性質情況,為工程的設計、建設提供必要的參考和依據,防止后期可能出現的危害。

(四)制定針對性的水文地質問題處理措施

在地質勘察中,要注意全面、詳細的收集相關水文地質信息,如地下水潛水層、含水層分布及水位留存情況等,并基于這些數據預測可能引發的危害和隱患,制定相應的預防處理措施。尤其是需要注意從工程設計、建設、施工、維護等整個周期出發,全方位掌握可能影響工程結構穩定性的水文信息,必要時采用人工干預的方式,來保持地下水水位、壓力的穩定,預防水文地質問題危害。在工程設計中,應詳細考慮到實際的承壓含水層的情況,為此應當在基坑開挖施工完成之后,準確的測量、分析承壓水動水壓力數據,根據所獲得的詳細數據,合理的進行地基設計、布置,從而防止地下水動水壓力在后期侵蝕工程的基底板[3]。最后,還需要準確檢測地下水是否存在腐蝕因子,根據檢測結果針對性的選用腐蝕材料,增強基底的抗腐蝕性能,防止危害與隱患。

三、結語

在工程地質勘察中,對于水文地質問題必須要引起高度的關注與重視,因為其可能會對工程帶來各種危害、隱患。應采取科學、規范的勘察,全面掌握、了解詳細的水文地質情況,并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防治水文地質問題,從而保障工程建設及使用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曾滔.工程地質勘察中應加強對水文地質問題的分析應用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20(23):190-191.

[2]劉振山,姬彥雷,許顏.關于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的相關探析[J].四川水泥,2020(03):263-264.

[3]江忠彥,吳修嶸.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勘察關鍵要素探究[J].中國標準化,2019(06):100-101.

地質工程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工程地質勘查工作是在建筑施工前期所進行的調查以及研究工作, 對于建筑施工選址的確定、建筑施工圖紙的設計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因此針對工程地質勘查工作中所出現的水文地質問題需要多加分析, 更多的為建筑施工工程提供幫助。

2. 工程地質勘查工作

2.1 工程地質勘查工作是一個綜合性比較高的工作, 其中包含非常多的內容:

對地理環境、地質條件、氣候水文等進行勘查的工作。工程的地址勘查是在建筑施工前期, 主要對相應的可供選擇地點進行相應的勘查工作已確定最終的建筑施工地點。這對于建筑施工方案的設計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 在工程地質勘查工作中主要包含的內容對于地貌特點、水文條件地質先天條件、土質以及巖石的物理特征還有就是建筑施工地區是否存在特殊地質現象等都需要進行勘查。而在對以上內容進行勘查過程中具體的工作流程主要有三步:選址勘查、初步設計勘查、施工圖紙勘查等。這三部所要進行的內容中選址勘查是會對后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最具重要性的環節。

2.2 選址勘查

在進行選址勘查過程中首要對該地區是否符合工程建設標準、對地質進行分析和實地勘查兩者相結合共同制定地質報告。并且在勘查過程中一旦發現不符合建筑施工標準的條件應該及時上報, 方便及時的處理。在初步設計勘查工作中, 需要根據選址地質報告進行, 來對建筑工程項目進行了解和分析。而對于施工圖紙的勘查, 此部分勘查內容非常的詳細也非常的多, 主要是對于具體施工圖紙設計中提供更加詳細準確的參數, 并借助相應的工程地質測繪技術、區域原位檢測技術、物理或者基礎勘測技術等勘查手段進行利用。工程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看上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對于后期能否順利地進行建筑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其中工程選址勘查中水文地質的危害也會對建筑工程施工以及后續的使用造成影響。

3. 水文地質危害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地下水位升高

地下水位的升高會受到多因素的影響, 同時也會對建筑施工造成多種危害和影響。其中地下水位的升降, 會受到周邊河流, 湖泊, 水庫等水體的影響。還有就是該地區的廢水排放管道還有灌溉工程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滲透作用也會對地下水位造成影響, 從而工程項目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地下水位升高對工程地質勘查所造成的影響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分析:第一點地下水位升高會對建筑物地基造成影響, 使得地基軟化, 從而影響地基穩定性。周邊土壤中水分含量升高從而降低土壤建筑強度同時壓縮性增強, 建筑地基產生生變形。第二點就是在地下水位升高的影響下地基很有可能會出現隆起狀況, 對建筑物的穩定性造成危害。

3.2 地下水位下降

在地下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因素中人為因素占據絕大部分, 對于地下水資源的過度抽取, 還有河流湖泊等上游修筑大壩或者是水庫的修建對水資源進行攔截, 都會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一旦發生大范圍地下水位下降, 就會非常容易引起地表沉降、塌陷等對建筑造成極大影響。還會對地下的水源以及水質都造成嚴重的影響作用, 對人們的生活環境造成破壞。

3.3 地下水壓力產生變化

一般情況下地下水的作用力都是處于相對較小的狀態下, 并且地下水壓力會相對比較穩定。但一旦出現地下水, 水壓力變化, 還是會對工程項目造成不良的影響。雖說地下水壓力產生變化出現的幾率比較小, 但是在施工工程建設中還是需要對地下水水壓變化多加注意。因為地下水水壓發生變化, 壓力平衡被打破從而引發相對應的流沙和基坑突涌災害, 建筑施工的地基穩定性以及平衡性會產生非常大的破壞。地基受到迫害會對建筑物的質量以及使用壽造成嚴重的影響。

4. 在地質勘查水文地質問題注意要點

4.1 首先就是對于水文地質勘查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多加重視

為了進一步的保證地質勘查的質量, 因此在工程地址勘查過程需要多加對水文地質問題進行分析以及研究。并且需要對于勘查過程中的重點問題, 對和巖土有關的水文地質問題都進行分析研究。在實地勘查過程中需要從自然地理條件、地下水位情況、含隔水層的科學有效分析這三點上對問題進行科學準確全面的研究, 還應該關注含水層的分布狀況、厚度或者是深度狀況進行一定的了解,

4.2 在進行勘查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對水文地質參數條件進行進一步的測量以及確定

在實際勘查過程中對于水文地質參數的準確性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 這會對施工圖紙參數的確定提供很大的參考依據。因此水文地質參數測定的過程中主要需要對以下內容進行測定:首先對地下水壓進行測定, 在對地下水壓進行測定過程中可以根據相應的壓水實驗來獲得準確參數。還有就是利用相應的方法來對地下水位的流向進行測定, 一般在地下水流向測定過程中會使用幾何法測量的方法進行確定, 在之后用充電法來對地下水的流速進行測定。最后就是對于地下水位的測定工作, 對于在地質勘查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地下水層等都是需要進行地下水位的進行及時的測定, 來對地下水位的最初的原始數值進行確定和收集。對于以后的對于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的變化狀況進行一定的參考和確定, 更好的保證施工圖紙的設計質量。

結束語:其實對于在地質勘查過程中對于水文地質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以及對于在地質勘查過程中進行測定時需要多加注意的要點都進行相應的分析, 這對于今后的地質勘查過程中更好的對這些問題進行參考來保證在建筑施工前期進行地質勘查的準確性以及有效性都進行保證, 為之后的建筑施工方案的確定以及之后的建筑施工圖紙的設計都提供一定的幫助作用, 這對于現階段建筑工程快速高效的發展是具有一定的推動性。

摘要:其實水文地質勘查是工程地質勘查工作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內容對于工程地質勘查整體情況都會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因此對于水文地質問題進行分析, 會進一步的促進工程地質勘查工作進一步的發展。

關鍵詞:工程地質勘查,水文地質勘查,問題分析

參考文獻

[1] 工程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問題的探討袁燁《房地產導刊》2014第16期

[2] 工程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問題探討包曉明《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第27期

[3] 工程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問題的探討姚壽斌《華章》2013第31期

地質工程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19 65年9月23日,北京中南海,毛澤東與彭德懷這兩位戰友,時隔多年重新坐到一起。一生橫刀躍馬的彭大將軍,此時有了新的職務: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副總指揮。

當時人們并不知道,這是毛澤東與彭德懷人生中最后一次相見。從井岡山的炮火到大西北的黃沙,從朝鮮硝煙到即將到來的三線風云,兩人一同走過幾十年的風雨,毛澤東用一句“也許真理在你那邊”做了總結。也是在這次談話中,毛澤東專門提到一條正在大西南崇山峻嶺中蜿蜒修建的鐵路。毛澤東說:“鐵路修不好我睡不好覺,沒有錢就把我的工資稿費拿出來,沒有路騎毛驢去,一定要把成昆鐵路打通?!?/p>

讓偉人如此牽掛的成昆鐵路,注定承載著非同一般的使命。它的興建、波折,以及最后勝利,都濃縮著一個時代的風云變幻。共和國的第一代領導人們,更是用這條鐵路,在大國博弈的棋局中,落下了舉足輕重的一子。

線路之爭由周恩來親自拍板

曾參與成昆鐵路建設的老人回憶說,這條鐵路似乎與“三”有著不解之緣。規劃階段有三條線路之爭,建設過程中又經歷了三上三下。最終,在開國元勛們親自關懷下,鐵路建設才駛入正軌。

1952年,五千多名工程地質勘測人員在成都與昆明之間長1000多公里、寬約200公里的廣闊地帶開始了選線勘探工作,經過地質研究和徒步踏勘,提出了東線、中線、西線三大線路走向的比較方案。東線從內江、宜賓、鹽津、彝良、曲靖到昆明,長約889公里;中線從成都、樂山、綏江、巧家、東川到昆明,全長約810公里;西線從成都、峨邊、西昌、會理、廣通到昆明,長約1167公里。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助理研究員張楊向記者介紹,當時的勘測人員在幾乎沒有道路和參考資料的情況下,不僅要冒著生命危險,跋涉于金沙江、大渡河等山高谷深之地,時常還要面臨土匪叛亂和國民黨散兵游勇的襲擾。

圍繞這三條規劃線路,爆發了激烈爭論。當時正處于中蘇蜜月期,蘇聯援華專家力主中線方案,甚至認為西線方案地質條件太惡劣,簡直是修建鐵路的“禁區”。

“1954年9月,按照蘇聯鐵路技術標準初步設計的成昆鐵路中線方案已經制作完成,并送往北京鑒定?!睆垪罡嬖V記者。但后來一次偶然的事件,卻改變了中央的決策,最不可能、最艱難的西線方案最終成為了唯一選擇。

那是1954年的夏天,508地質隊邀請南京大學地質系主任徐克勤教授率領二十余名實習生到攀枝花礦區踏勘,指導找礦工作,最終得出一個震驚世人的結論:初步估計蘭家火山、尖包包、倒馬坎3個礦區釩鈦磁鐵礦的地質儲量為1億噸左右,攀西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鐵和有色金屬資源。

這個消息,對正處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新中國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最終,周恩來總理在召集各部門反復研究后,綜合經濟效益、戰略意義等方面的因素,決定采用西線方案。

“成昆鐵路要快修”

1958年7月,成昆鐵路的開工儀式在全線最長、海拔最高的隧道——沙木拉打隧道舉行。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建設者們,打碎了高原亙古不變的寧靜。然而從1959年開始,全國進入三年困難時期,中央發出緊急通知,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壓縮,一批重大建設工程下馬,其中就包括開工不到一年的成昆鐵路。

作為一個偉大的戰略家,毛澤東無疑意識到成昆鐵路的重大作用。即使在那樣一個特殊時期,他依舊作出了“沒錢了停,有錢了還得修,一定要把成昆鐵路打通”的指示。于是,此后數年間,成昆鐵路工程三次開工,又三次停工,共完成修建隧道10公里,橋梁約5公里,其中成都至青龍場的61.5公里,勉強鋪軌通車。到1962年底,成昆鐵路工程徹底停了下來,這一停就是整整兩年。

1964年8月,美國第七艦隊開進北部灣,悍然襲擊越南北部,美軍炸彈丟到了中國邊界,白宮揚言要“教訓中國”。審視60年代前后的國際背景,毛澤東做出一個重大戰略決策——進行三線建設,發出“成昆鐵路要快修”的戰斗號令,筑路大軍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跋山涉水,以最快的速度開進工地。

三線建設的重點被明確為“兩基一線”,“兩基”就是以重慶為中心的常規兵器工業基地和以攀枝花為中心的鋼鐵工業基地,以作為戰時軍工生產的核心?!耙痪€”就是修建成昆鐵路干線,解決西南地區交通問題,滿足工業的能源、原材料、零部件以及產成品運輸。

8月底,在毛澤東的號召下,解放軍鐵道兵的五個師,和鐵道部工程局以及第二鐵路設計院的相關人員,迅速組建起了一支30萬人的筑路大軍。同時由鐵道兵、鐵道部主要領導組成的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也在成都成立。30萬鐵軍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工地,停工近兩年的成昆鐵路重新進入如火如荼的建設階段。

其實,使用鐵道兵修建成昆線,最早是由朱德提議。周恩來曾在一份報告上批示:“修建成昆路,朱委員長提議,主席同意,使用鐵道兵修?!?965年的4月,年近八旬的朱德風塵仆仆地來到成昆鐵路鐵道兵第一師碧雞關隧道工地,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官兵克服困難,提前完成任務。這位創建了人民軍隊的元戎,太清楚這支英雄部隊的底蘊,更深知決戰須用精銳的道理。

在成昆鐵路建設階段,毛澤東的目光不止一次投向這里。面對即將赴任西南的彭德懷,他殷殷囑托,此外,毛澤東還在其它場合說道:“鐵路要從兩頭修。第三線基地盡量快一點?!薄耙煨?,要多修點,五十個工點少了,搞六十個點,再不夠開一百個點,總而言之,成昆線要快修?!?/p>

后來陸續公布的歷史資料表明,核戰爭的陰云那時已籠罩中國,中國政府不惜代價地加快成昆鐵路建設,正是應對核戰爭的重要舉措。成昆鐵路在1970年如期竣工,是三線建設中的里程碑事件,也給了中國抵御戰爭的底氣與實力。

“搞鐵路建設就是為人民方便”

即便在那個備戰備荒的特殊時代,如何讓鐵路建設兼顧經濟民生,也一直是共和國領導人們思索的問題。

1965年11月3日至12月7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視察了西南三線建設,并專門看望奮戰在工地上的筑路大軍。在拉鲊江岸休息時,鐵道部部長呂正操向鄧小平匯報:“為解決山區老百姓坐火車和運輸的困難,在成昆線上建了一些像拉鲊這樣的小型火車站?!编囆∑礁吲d地說:“很好嘛!搞鐵路建設就是為人民方便?!?/p>

一行人來到昆明后,鄧小平更深刻地體會到,正是受交通的限制,建設項目一時擺不下太多。他具體指示,成昆鐵路按年1300萬噸運力設計。

來到大西南之后的彭德懷,更是多次親臨成昆鐵路建設一線。1966年3月,彭德懷再一次來到當時還叫做渡口的攀枝花,他用手指著沙盤上的一個點問道:“為什么成昆鐵路只修到這里,而不直接修進渡口?”

彭德懷手指的地方叫金江,離未來的攀枝花市相距20多公里,成昆鐵路上的列車都從這里經過,而一切貨物或人員要想進入攀枝花市,還得重新換汽車。陪同人員解釋說:“火車不直接進入市區,是為了保密的需要?!迸淼聭颜f:“三線工廠的保密當然十分重要,但是這樣是不是會給在這里工作的工人和參加建設的戰士們帶來很多不便 ?”可惜的是,就在此行后不久,彭德懷受到沖擊,不得不返回北京。

在成昆鐵路建設期間,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一線視察指導,甚至在關村壩隧道工程取得重大進展時,中共中央發來賀電。這也成為許多成昆鐵路建設者引以為傲的事情:“中央為一條隧道的進度發賀電,迄今還是唯一一次?!?/p>

時間來到2016年,新成昆線啟動建設,新線路沿著老成昆線行進,部分路段采取截彎取直,距離比老成昆線減少了近200公里。新成昆線2022年建成通車后,從成都到昆明將由現在的20小時縮短到7小時以內,人流物流會更便捷。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四川大涼山腹地考察脫貧攻堅,在主持召開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時,他提到不久前收到的一封來信,是中鐵隧道局集團參加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建設的20多名青年黨員寫的:50多年前,他們很多人的父親、爺爺參與了成昆鐵路難度最大的沙木拉打隧道建設,把天塹變成了通途。今天他們接過前輩的旗幟,承擔了新成昆鐵路全線最長、難度最高的小相嶺隧道建設重任,立志使鐵路早日成為沿線人民脫貧致富的“加速器”??倳浾f,來信讓他感受到青年一代對祖國和人民的擔當和忠誠,讀了很欣慰。他向這些青年和所有奮戰在貧困地區重大工程建設一線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福。

這封信正是一群90后鐵路建設者從新成昆鐵路建設工地上發出的。在老成昆線建成通車近50年后,新一代朝氣勃勃的鐵路建設者們再次走進這片大山,承建新的成昆鐵路。一條成昆線,把三代人的愛國情和報國志連接在了一起,這是老成昆精神的精髓,也是今天新成昆建設者們的底氣。

地質工程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形地貌、氣候水土情況復雜,近幾年發生地質災害的頻率越來越高,災害種類多,分布廣泛,受災情況嚴重。影響到人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影響到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治地質災害,可以通過對地質災害進行勘察與工程治理的方式有效防治地質災害,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

【關鍵詞】地質災害勘察;工程治理技術;危害

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頻繁、受災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具有分布廣、時段集中、損失嚴重等特點。近年來,受全球生態環境改變、極端天氣、城市建設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地質災害發生更為頻繁,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威脅和嚴重損失。地質災害具體表現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等。因為地質災害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強等特點,所以防范難度較大。為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護與治理,必須綜合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預警和規避各類地質災害,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良好保障。

一、地質災害以及危害分析

1.地質災害概述

地質災害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于自然地質環境發生變化,比如隨著地球運動,地表發生變遷產生的比如火山作用、地殼斷裂等。這類地質災害屬于自然地質災害,是不會隨著人類行為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另一類是由于人為因素比如對地表進行破壞、不當的經濟生活活動等而產生的地質災害,屬于人為地質災害。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為地質災害發生頻次逐年提高,其造成的破壞性極大。一般來說,地質災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縫以及地面沉降等。這些地質災害發生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一旦發生,對周邊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生命安全十分嚴重。

2.地質災害危害

盡管這些年我國在地質災害預測和防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成本,但限于經濟發展和當前的技術水平,地質災害依舊得不到精確的預測,所以發生的頻率并沒有降低。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對受災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均會產生嚴重的破壞作用。主要危害有造成居民房屋損壞、倒塌,損害居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造成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塌陷、橋涵被毀,導致交通不暢,危機交通安全;破壞城鎮建設,破壞工廠、學校機關等基礎設施;造成農田毀壞,水利設施的損壞,導致農作物減產;造成電桿等倒塌,輸送線路被中段,嚴重影響到輸電、通信工程。

二、我國地質災害的主要成因

1.地質地貌影響

地質地貌是影響我國地質災害發生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也是各類地質災害發生的物質基礎和潛在條件。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分布較廣,氣象、地層復雜,特別是四川等省份新構造運動活動強烈,地震頻發,更加容易引發諸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類地質災害。由于地震強度的破壞容易產生大量的松散固體物質,因而易引發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例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7月11日暴雨引發洪水,北川縣城遭遇泥石流襲擊。又如,在我國黃土高原地區,由于黃土土壤多以顆粒狀為主,土質疏松,碳酸鈣含量高,再加上該地區降水集中,多暴雨和大風天氣,一旦遇到極端天氣,往往易引發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這些地質災害的發生均和當地特殊的地形地質具有較大關系。

2.氣候因素

氣候因素同樣是造成地質災害頻發的重要自然原因之一。仔細梳理近年來我國各地發生的地質災害原因不難發現,很多地質災害的發生均和大暴雨以及長時間降雨有關,一次強度較大的降雨,不僅會直接造成洪澇災害,而且可能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例如,在我國四川、重慶等地,由于降雨量的60%~70%主要集中在6-9月,因此,這幾個月也正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高發時期,可以說,暴雨是激發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首要因素。

除了大暴雨之外,臺風、颶風等極端氣候類型同樣也容易引發地質災害。我國是受臺風影響較大的國家,而因臺風引發暴雨進而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十分頻繁,易造成人員傷亡。例如,臺風“云娜”重創浙江時造成樂清市發生重大泥石流地質災害,臺風“龍王”暴雨引發山洪災害。

三、我國地質災害防護與治理路徑

1.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的長效機制

制度建設是確保各項工作有效落實的基礎和保障。在地質災害防護與治理的過程中,要緊緊以相關制度建設為抓手,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長效機制和運行機制,努力推動各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常態化、高效化開展。要進一步健全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綜合治理、善后處置等相關工作機制,努力從源頭上減少和預防地質災害的發生;各相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相互銜接,相互支持和配合;各地要將地質災害防護與治理工作納入領導干部年度考核以及部門考核中,適當提升考核權重,不斷倒逼領導干部主動擔當。

2.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建立有效的地質災害預警系統

建立有效的地質災害預警系統需要,以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為前提,通過對不同地區地質災害情況進行分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建立對應的地質災害防范制度與應急預案,通過上傳下達的方式保證預案能夠得到落實,有關部門責任人應該建立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實現對地質災害的實時監控,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其他的新聞欄目定期發送一些關于地質災害的變化信息,增加工作人員對地質災害的掌握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降低災害發生可能性和降低損失;另外還要在當地建立地質災害網絡平臺,把不同地區地質監測情況匯總到有關部門當中,為該地區提出有效地質災害防范措施,提高防范措施的可操作性,盡量將地質災害的防范工作覆蓋整個地區,實現對其的動態監測,盡量規避風險。

3.合理正確的使用測量評估工具

地質災害的發生顧名思義和地質有關,通過對地質的探究,可以簡單的分析出區域最易發生的地質災害種類,進而在區域觀測站內加強對災害的檢測,通過科學的測量工具協助。在災害發生后,也要科學的用測量工具進行災害再次發生檢測,并進行相應的預警布置,從而減少二次災害造成的威脅。比如對某地區進行災種發生程度預估,了解容易發生的滑坡威脅,首先運用群測群防檢測設備來進行災害預警,在發生之后,利用滑坡深部位移失蹤檢測儀,邊坡深部位移檢測系統等對滑坡程度進行分析,及時追蹤滑坡的動向,提前對再次滑坡的概率就行計算和預警。

四、結語

綜上,由于地質災害破壞性大、波及面廣、發生次數增多等特點,現階段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的勘察與防治工作。在勘察方面主要注意勘察的方式,采取合理的采樣方法,在治理方面,可以使用工程治理技術進行防治,需要注意防治方案的科學性以及可實行性。

參考文獻:

[1]錢凱,張靈九.高陡巖質邊坡地質災害勘察設計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3):75-76.

[2李輝,李舜.不良地質災害治理分析評價及研究[J].大科技,2015(17):124-126.

[3]韋仕川,欒喬林,黃朝明,等.地質災害防治的土地利用規劃軟措施研究綜述及展望[J].自然災害學報,2014(3):159-165.

[4]侯俊東,肖人彬.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治理的社會網絡結構優化及策略[J].管理評論,2015(2):13-25.

地質工程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影響不容忽視,不僅僅會致使工程項目無法有序建設,還極有可能帶來人員傷亡威脅,進而也就需要予以有效防控。為了更好優化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效果,應該首先明確各個成因,進而在防治方案中予以針對性處理,體現事半功倍效果,本文基于這一思路,首先從水文地質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分析了當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成因,然后又探討了防治對策。

關鍵詞:巖土工程地質災害;成因;防治

引言

在現階段我國工程項目建設中,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出現伴隨著惡劣后果,極容易導致相關項目難以有序進展,甚至會產生安全方面的威脅?;诖?,在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的研究需要引起高度關注,相關人員應該積極探索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的方式方法,以便體現更強災害應對效果。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方法的準確性往往需要重點關注于各方面成因,將這些成因作為重要關注點,進而提升防治方案的實效性,最大程度上降低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發生率以及破壞程度。

一、巖土工程地質災害成因分析

(一)水文地質因素

基于當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問題的發生而言,比較常見的有滑坡、泥石流、地面變形以及崩塌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往往首先受到了自然因素的影響,因為水文地質條件并不是特別理想,進而也就很可能導致相應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發生,影響工程項目建設效果。從水文地質因素對于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影響機制進行分析,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地形地貌條件會對于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產生直接影響,因為相應巖土工程所處區域的地形地貌狀況并不是特別理想,進而也就極有可能導致各類異常問題發生。比如對于一些水系相對發達的地區,就容易在巖土工程中出現山洪暴發問題,滑坡以及泥石流災害的發生幾率同樣也較高。巖土工程所處區域如果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山坡結構,同樣也會在其它自然因素的協同作用下,導致該區域更加容易形成泥石流以及山洪災害,給相應巖土工程項目帶來嚴重干擾。

其次,土壤地質條件也是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重要成因,因為巖土工程項目所處區域的土壤地質條件并不是特別理想,存在著較多的松散土壤,比如砂土以及粉土等,都不利于巖土工程項目的施工建設,在施工建設過程中也就容易發生一些嚴重地質災害問題,比如地面變形以及崩塌等,都需要予以高度關注。在巖土工程項目施工建設中,軟土地基在當前越來越常見,該類地基需要采取恰當的措施予以針對性處理,以便更好提升其承載力,而如果處理不到位,必然也就會導致其形成不均勻沉降,嚴重的就會釀成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給巖土工程項目帶來嚴重威脅。

另外,水文氣候同樣也是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重要成因,其具體表現在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兩個角度。從地下水的作用上來看,其不僅僅可以通過自身的地下水壓力影響到巖土工程項目的穩定性,同樣還會表現出明顯的侵蝕作用,逐步致使巖土工程所處區域基礎結構的穩定性失衡,比如很多軟土地基的形成就和地下水有關。從地表水的作用上來看,除了巖土工程所處區域存在的徑流影響外,往往還具體表現在強降雨上,如果在短期內出現持續的強降雨,必然也就極容易影響到巖土工程相應結構的穩定性,很容易出現泥石流以及滑坡等地質災害,成為當前巖土工程施工中的一個重要關注點。

(二)人為因素

對于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發生而言,除了受到水文地質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外,往往還和人員有關,因為相關人員的行為不當,也會導致巖土工程項目受到嚴重威脅,地質災害的發生率明顯提升。

一方面,因為巖土工程所處區域長期存在濫砍濫伐以及礦產資源過度開發等問題,勢必也就會影響到該區域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在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造成相應區域過于脆弱,很容易形成較為嚴重的地質災害。比如在一些濫砍濫伐歸于嚴重的區域,因為水土流失相對嚴重,進而也就很可能出現嚴重泥石流或者滑坡等問題,給周圍環境和人員帶來了嚴重危害;在礦產資源過度開發的基礎上,相應區域也容易發生崩塌以及滑坡等地質災害,同樣也會產生惡劣影響。

另外一方面,人為因素的影響還具體表現在具體工程項目建設中,因為相關施工處理方式不當,在施工建設中沒有切實做好必要防護工作,所選用的施工工藝對于當地巖土工程地質結構產生了嚴重破壞和影響,必然也就會進一步導致其過于脆弱,在經受其它外部作用力或者自然因素影響時,更加容易爆發地質災害事故,由此產生的威脅程度同樣不小。

二、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嚴控水土資源開發

在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防治中,為了更好應對自然環境的威脅以及有效防控人為因素影響,注重從水土資源開發入手予以優化把關極為必要。水土資源開發應該嚴格按照國家最新政策執行,實現對于水土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盡量避免因為過度開發或者是保護工作落實不當,產生較為嚴重的地質災害問題。比如對于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就需要重點考慮到相關政策要求,相關部門需要重點加大審查力度,避免對于地下水產生較為嚴重的過度開發利用問題,能夠及時進行有效保護,以此實現地下水方面的有效作用,規避不良影響。針對一些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區域,同樣也需要切實做好開發規劃,嚴格按照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地質結構保護要求,確保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較為協調有序,在礦產開采的同時做好必要回填處理,以更好營造理想的穩定條件,規避該方面地質災害發生。

(二)水文地質勘察和評估

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出現和水文地質存在密切聯系,為了形成良好預防效果,往往需要重點做好預判工作,這也就需要加大對于水文地質的勘察力度,要求在全方位了解水文地質實時狀況的基礎上,進行準確評估判斷,進而采取最為適宜合理的策略,將巖土工程地質災害威脅降到最低。在水文地質勘察中,為了確保水文地質數據資料獲取的全面性和精確度,往往需要注重切實做好技術創新工作,要求及時更新水文地質勘察設施和方式,準確掌握地下水以及地質狀況,避免在資料方面產生嚴重偏差。對于水文地質進行評估同樣也需要體現較強專業度,能夠針對所有水文地質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評估,準確判斷地質災害發生幾率,進而也就可以為后續防治工作提供可靠參考。

(三)完善預警機制

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防治還需要具體表現在治理層面,這也就需要注重完善預警機制,要求相關人員能夠及時掌握和了解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發生狀況,進而最短時間內進行及時應對,將地質災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以此降低其危害程度。在地質災害預警機制的構建中,往往需要充分依托各類先進傳感器,要求及時反饋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狀況,確保信息傳達更為高效準確,能夠保障治理工作得到各方面及時響應。

三、結束語

巖土工程地質災害影響較為惡劣,為了較好形成良好防治效果,必然需要重點明確各方面成因,從水文地質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進而也就能夠采取相匹配的策略予以預防和治理,力求將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發生率以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孫晨輝.論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防治措施[J].華北自然資源,2020(03):103-104.

[2]張雷.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預控[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08):49-50.

[3]任霞.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防治措施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20(08):242-243.

[4]羅大海.巖土工程邊坡穩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J].世界有色金屬,2020(07):271-272.

[5]龔放.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與策略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9(23):1-2.

上一篇:地質碩士論文下一篇:地質大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