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新聞專業畢業范文

2023-09-09

新聞專業畢業范文第1篇

1、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2、細節決定成敗。

我發現,一般的事件,采訪完之后,留在腦中的信息會急減少,時間越長所能記得的就越少,如果當場沒有能夠快速用筆記下來的話,后果就很嚴重了。另外,不能依賴錄音,這是我第一次整理錄音后的感受,整理稿子依賴于錄音的話,我第一次的下場就是一個字不動地打下來,耗時長不說還說不清,記者的評語是“這怎么就成了名詞解釋了”。還是要靠當場用筆記下來。記得有一次報社做了一個網絡直播,我得工作是在一旁把記者與嘉賓半小時的對話記錄下來。開始,我認為,這很簡單啊,沒有比采訪更簡單的了。還蠻不以為然的認為記者在直播前叮囑我一邊聽一邊用筆記下來:都有錄音了還用得著用筆記嗎?結果我錯了,大錯特錯。那次,我花了4個多鐘頭才把這半小時的錄音整理下來,而且是在不需要對談話做修改的基礎上。真的不需要修改嗎?當然不是!談話不等于寫文章,總不能把那些口水話都寫進去把?而且,這些嘉賓都是第一次上鏡頭做直播,一個是說話小心,再者很多話模棱兩可,涉及一些專業的術語又講的飛快,如果當時不考慮這些預期的麻煩并飛快地用筆記下來的話,靠錄音是要吃癟的。后來一個同學介紹了他的辦法,就是聽一遍,然后憑著這點大致的理解再結合自己的筆錄整理稿子。

第二點,我認為也是更重要的,細節。新聞必須用事實說話,只一點,就決定了細節的重要性。對于我這種菜鳥,如果不靠筆把盡可能多的細節記下來的話,在整理稿件時只會捉襟見肘。更何況,擺不出事實,怎么稱之為新聞?我可不敢相信自己的記憶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當場用筆記下來,好多報社記者工作了十多年了在采訪時都不會自負甩掉筆和紙,更何況一個入門級菜鳥?事實上,很多時候,采訪時對事件有了大致了解,甚至腹稿也打好了,但是整理起來時,仍舊得依靠一個個白紙黑字的細節。即使記憶力再好也還得和筆錄對照一下才行,這可不能拿來開玩笑。

但是,在速記上,有經驗的記者就真的是道高一丈了。速記,不僅講的是速度,更加講究質量。往往一個很小的采訪,我會記下密密麻麻的5頁紙,看看記者那比我的還小的本子上卻希希松松地記下不滿1頁,而且還想教師黑板上老師的板書一樣有條有理。反觀自己的,事后來看,不僅很多字連自己都不認識,而且雜亂無章,反受其亂。報社記者們采訪完后立即都形成了條理清晰的腹稿(從他/她們指點我這篇稿要從哪些方面來整理可推斷出是這樣的),或許跟他們的速記功底密切相關。

2

對于在報社實習,個人覺得經驗不算很豐富,但還是想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以及身邊實習朋友的所見所聞來談談一些建議。廢話不多說,直接切入正題:

先是認識,要認識自己(看看自己究竟適合去什么的媒體)、認識報社(成立時間以及下設部門和最新動態)、了解報紙(大到版面設置、小到編輯記者)。只有熟悉你即將踏入的環境,才有可能達到你預期的目標、收獲你想得到的知識和經驗。實習前先想辦法弄幾份樣報或者在網上搜集相關的一些材料也是很有幫助的,這能避免你在談及相關話題時遭遇尷尬。心態和態度很重要,如果你只是希望混日子、蹭學分,那我還是勸你草草結束實習,蓋個章走人,如果是真想學到東西,那就 得好好準備,抓住一切鍛煉的機會。

次是入門,無論是熟人引薦(身邊朋友或者師兄學姐)、老師推薦(其實老師的桃李滿天下,與老師聯系也能得到機會)還是自己上門(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機智),一封推薦信是必不可少的。推薦信雖然不能決定什么,但至少能代表你是哪個學校的,能證明你的“真身”。相關手續辦好之后,你就能正式去部門報道了。 具體跟哪個記者可能有安排,也有可能是跟指定“認識”的記者。開始的時候,我沒有實習指導老師,需要向報社爭取,爭取有個老師能夠知道自己。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認識也好,不熟也罷,最起碼的文明禮貌還是要的,要主動跟記者打招呼,然后留下記者老師的號碼以方便聯系。良好的首映效應是邁向成功的關鍵一步,做好這一步,實際上就意味著你已經取得了一個不錯的開頭。

下來就是開始自己的實習生活了。 有不少實習的同學認為在報社呆著很無聊,每天都是坐著看看報或者是在記者電腦上上網,重復著同樣的動作,事實證明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對于一個剛來的實習生,記者老師們對你的了解還不夠,是不可能放心把一些采訪報道任務交給你做的,而你需要做的就是認真處理好每一個細節,積極主動地跟記者老師交流一些想 法,談談自己在學校的一些“經驗”,讓記者老師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你。多給記者提供新聞線索也是一條拉近與記者老師距離的好辦法,這樣他就會重新認識你,給你更多的鍛煉機會。

開始的肯定是跟隨記者采訪,不過不用擔心,這是你學習的最好機會,不管是會議新聞也好、突發事件也好還是人物采訪,都可以學到你在課本和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纯从浾呃蠋熓窃鯓油瓿刹稍L、寫稿等工作的,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不忘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該怎么處理,在老師疑惑或者有遺漏的時候適時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這都有助于記者老師更好的了解你。相信經過這樣一段時間的努力,你就很有可能獲得更多的采訪寫稿的鍛煉機會了??傊?,能成為記者老師的得力助手,你的實習任務就成功了一半。

人認為,進入報社實習就已經說明你是報社的一份子,尤其是自己單獨出去采訪,更應該做到不卑不亢,不能損壞報社的榮譽,也不要丟掉自己的自信。試想你的 采訪對象面對的是一個沒有自信的“記者”,又怎么可能認真配合你的采訪呢?只要好好準備亦或是做到隨機應變,都能把任務圓滿地完成。

然,你是個新手,新手就意味著會犯錯,你不必太擔心自己會犯錯,遇到不懂或者疑惑的地方就要大膽地向記者請教,不要硬著頭皮不懂裝懂,這樣對自己對別人都不好。只有勇于面對錯誤,及時認識到差距才能更好的改變自己,縮小差距。拿我作為例子,在學校不管是參與辦報還是寫稿,一般思維都會局限在校園,面對的讀者群是學生,這樣的思維定勢和視角都成了我進入報社實習的“致命傷”,剛開始在報社很難糾正過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報紙的定位和讀者群體。但是經過老師的 指導以及自己不斷地認識和調整,現在已經有很大的改觀了。

采訪的技巧也很重要,起碼的待人接物的禮貌就不用我多說了。一般記者給你新聞線索,你需要做好充分的采訪準備,惡補一下相關知識,這也是一個學習機會。在采訪過程中,針對一些比較專業的名詞都可以大膽地向專家學者請教,對于存在疑惑的問題也可以在采訪結束后作進一步的了解。個人認為,做好人物訪談的前提是你自己有一個充分的準備,不要小到連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都去提問,這樣只能顯得你不認真、不專業。尋找共同的話題是營造良好采訪氛圍的好方法,你還可以根據采 訪環境來做更進一步的訪問。采訪結束后不要急著離開,留下對方的聯系方式很重要,這對于你寫稿時進行查缺補漏是一個合理有效的善后環節。不要讓自己陷入談 話已結束,問題還沒弄清,而采訪人已不在的尷尬局面。

實習期間,有“寒冬”也有“暖春”,這是必然的。你需要平靜對待,不能過于擔心自己沒有發稿機會,在諸如“兩會”的特殊期間,報紙版面的內容都被壓縮,主要以政治生活為主。這時候,及時的知識補充和豐富的經驗貯備是促成你轉型的一個充分條件,只要能力在,機會就一定會出現。

多人都會問,為什么你經歷了這么長的時間怎么依然熱情不減,我想,一個人不管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時間長了都會感到厭煩和苦惱,但是你必須學會去調整。期間自己也有些困擾,休息思考了一個星期。有時候有些事情也許你是興趣使然,但是長時間的重復工作也必然引發疲倦,調整很重要。記者其實是一個很新鮮的工作,因為他每天都可以接受很多信息,可以了解很多社會最新動態,當自己心情不好可以嘗試重新布置下辦公環境、與別人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等等,這都是很好的減壓排壓的方法。當然,這也要因人而異,我覺得自己每天在報 社的工作都是新鮮的,因而沒有感到過厭煩。但是不排除時間過長帶來的問題,我覺得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情是應對工作情緒的很好辦法。

轉眼間,實習生活似乎就要離我們遠去,凡事都應該做到善始善終,結束實習也必須好好對待。無論你以后是否會從事這一行業,多一個朋友都會對你的發展有所幫 助。尤其是記者的交際圈子很廣,也許能給你的求職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準備一些花費不大的小禮物(心意最重要),送給指導自己的老師以及部門主任,給他們 留下一個更好更深刻的印象,同時談談你對未來的規劃,希望他們對你的發展提供建議和幫助。即使你做得不是很完美,也不要灰心,應該大方一點,跟主任和記者微笑道別,這樣也為你的后來人(尤其是本校的學弟學妹)留下了更多的機會。 實習結束仍不忘適時的聯系,有好的新聞線索也可以再次跟記者們聯系,擁有很廣的人際圈、新聞源是記者又一個必備的條件之一。要相信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不管怎樣,希望未來去報社等媒體實習的你都能有一個圓滿的“故事”。

3 不知不覺,三個月的時間就已經過去了。艱難的,快樂的,都教我成長。對于工作,也是越來越有心得。接觸的越多,學到的越多,就更明白怎樣做得有效率,做得有取舍。而完成一次采訪的時間,是由多變少,再變多的過程:剛開始是不知道要怎樣做,后來熟練了,做得自然快,而到現在這個階段,我開始學習想著為什么要這樣做,哪些問題是應該問的,稿子應該怎么寫。

“簡單而又充實,重復卻不覺乏味”,這是我對報社記者一天下來所有工作的親身體會。 說簡單,記者一天下來的工作可以概括為“看報、立題、采訪、寫稿、初步校稿”。寥寥幾字,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非常豐富和充實。

新聞專業畢業范文第2篇

2、從“有機運動”到“有機規制”: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視域下的新聞自由

3、基層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提升策略探索

4、新聞評論中新聞事實的功用與核實

5、基層電視臺新聞記者提高新聞采編能力的意義與途徑

6、試析融合媒體環境下電視臺新聞記者應如何做好新聞采訪與編輯

7、數字時代新聞生產者的“后在場”及現場新聞重構

8、從解困新聞學視角看新聞報道和記者角色

9、淺析電視臺新聞記者提高新聞采編能力的策略

10、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與新聞教育改革

11、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融入新聞傳播實務教學的全場景模式探索

12、淺談網絡新聞傳播影響下的傳統新聞編輯理念創新

13、新聞是事實的建構:探討非虛構寫作背景下新聞真實性的邊界

14、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新聞人的“思想磨刀石”

15、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沖擊及影響探析

16、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與“新聞學概論”教學邏輯探究

17、網站新聞采編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新聞價值的嬗變

18、論新聞記者如何從平淡生活中抓出新聞

19、淺談新形勢下基層新聞工作者如何做好新聞宣傳工作

20、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融入新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探析

21、關于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沖擊及影響探討

22、淺論新聞記者面對突發新聞事件做出的具體舉措

23、新聞專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實踐探索

24、新聞媒體和新聞記者在輿論監督中的相關性分析

25、電視臺新聞記者提高新聞采編能力方法研究

26、新聞倫理與新聞的建設性

27、好新聞是新聞背后的新聞

28、新聞要素及新聞要素對新聞工作作用的分析

29、論網絡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編輯理念突破策略

30、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浙江省古道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

31、論新聞傳播學視域中的新聞策劃在新聞報道中的地位

32、蘇聯新聞學及新聞思想史研究的意義與未來路徑研究

33、學習恩格斯新聞思想做好新時代新聞工作

34、算法新聞在新聞生產過程中的倫理困境

35、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沖擊影響探究

36、算法新聞分發平臺對新聞業態的影響

37、《政府新聞發布工作手冊》連載之二政府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布

38、新媒體時代如何增強電視臺新聞記者新聞采編能力

39、好新聞、大新聞與新聞價值的量化

40、新聞記者要具備新聞敏感和新聞工作責任感

41、設專人找新聞、畫新聞、評新聞

42、新聞黑箱:智能化新聞生產與技術風險

43、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建設性新聞發展探究

44、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傳播教育的變革與創新: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和中國新聞傳播類學院的合作

45、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的新聞傳播史論教學模式創新

46、“沉浸式新聞”傳播模型和VR新聞結構模型分析

47、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90周年暨中國新聞教育、新聞學研究90周年學術研討會舉行

48、從央視數據新聞可視化看數據新聞人才培養

49、新媒體時代如何增強電視臺新聞記者新聞采編能力分析

新聞專業畢業范文第3篇

一、高校新聞專業畢業生實踐執行能力的現狀

1) 人員多、實習難。我國現有800多家高校開設新聞學專業, 在校本科生超過17萬。在每一個高校的新聞專業最后一學期都會布置學生去相關媒體實習的任務, 并且把實習成績作為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列入考核目標。17萬新聞專業的實習生, 每個人都能夠找到報社、電臺、電視臺、網站等相關部門去實習, 我覺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2) 熱情高, 動手能力差。從課堂走向社會去實踐, 每一名實習生都會滿腔熱情的去投入這份實踐工作。但真正工作起來就會感覺到課堂的學習與真正的工作的差距。針對河北省高校新聞專業實習生現狀, 做了一份“高校新聞專業實習生動手能力問卷調查”, 調查內容圍繞新聞專業實習生的新聞采訪能力、稿件寫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新聞價值判斷能力和職業認知能力這幾個方面來做的。調查結果顯示, 很多新聞專業學生動手能力方面存在這些問題:新聞采寫技能有待提高、新聞敏感較弱、社會交際協調能力不足、新聞職業認知存在偏差。3) 缺乏監管。一方面是學校對學生實習監管不到位。因為畢業生人數很多, 大部分學校都會讓學生自己去找相關媒體實習, 在實習結束后讓學生提交相關的實習材料即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 學生是否參與實習、實習過程以及結果如何, 作為老師來說并不是很了解。另一方面是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不負責任。每年都會有即將畢業的實習生進入到相關的單位, 但是每個單位基本上不會給他們指定相關的實習任務, 也沒有具體的在職人員來教他們一些工作內容。具體實習生實習情況如何、是否達到了理想的實習效果, 很多實習單位并不是很關心這些。很多學生都是自己找事干, 自己去追隨學習, 所以最后實習的效果有很大差距。

二、提高高校新聞專業畢業生實踐執行能力的措施

(一) 與業界聯手, 建立廣泛的實習教學基地

由于本專業每年畢業生人數多, 實習難的現狀, 每個高校都應該與相關企業合作, 建立廣泛的實習教學基地。在2013年7月10日, 我校與石家莊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簽署校企合作協議。學校與石家莊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建演播廳, 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產學研合作。在每年的實習季, 我們大部分學生會到本公司集中實習, 老師帶隊, 企業負責人安排好實習崗位, 確保學生的實習工作順利完成。這樣能夠解決畢業生實習難的問題, 而且對學校新聞專業人才培養和推進整體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 從課程上加強新聞實踐的教學內容, 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通過調查河北省的幾所高校新聞專業, 發現了本專業學生在實習的時候由媒體所反饋出來的共同問題, 那就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差。究其原因, 還是應該在課程設置上加強這方面的培養和實踐。新聞專業的課程共包含三大方面: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提高課程。其中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加強文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課程是在專業基礎上一些其他技能方面的提高, 比如形象禮儀、公共關系等等。最核心的是專業課程里的實踐安排, 我覺得除了課上的教學之外, 還應該在學習這門課的本學期再安排集中實踐一到兩周。應該根據不同的課程作相應的安排, 比如新聞采訪、攝影、攝像, 那就應該到戶外實習一到兩周。報紙排版、網頁制作應該在機房操作, 最終做出完整的作品。在每一門實踐課學習的時候就要打好基礎,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新聞敏感, 提高學生的采、寫、編、評等業務能力, 從而在真正畢業實習過程中更好地去應用, 而不是無從下手。

(三) 學校與實習單位共同建立對實習生的監管制度, 確保實習效果

在畢業生實習階段, 由于學校老師監管不到位, 學生實習積極性不高, 實習單位的“例行公事”, 新聞專業畢業生實習這一工作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立完善的實習監管制度是提高畢業生實踐執行能力的最終保障。我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面來做:

新聞專業畢業范文第4篇

【關鍵詞】新聞傳播學類;畢業生;就業意向

為了解新聞傳播學類2012屆畢業生就業意向和擇業狀況,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我們制作了《新聞傳播學院2012屆本科畢業生考研、就業意向調查表》,在12屆畢業生中進行發放,回收合格表格203份,現將調查結果統計分析如下。

一、調查表設計及統計結果

1.您的畢業打算:

A.就業57人(28.1%) B.報考研究生144人(70.9%) C.出國深造2人(1%)

2.研究生報考院校:

A.安徽大學57人(40%) B.其他學校87人(60%)

3.研究生報考專業:

A.新聞傳播類103人(71.53%) B.相關專業12人(8.33%) C.跨專業6人(4.17%)

4.考研未通過未來打算:

A.繼續專職考研12人(8.33%) B.找工作58人(40.28%) C.邊工作邊考研25人(17.36%) D.到時再說28人(19.45%)

5.就業單位意向為(可多選):

A.國家機關82人(40.39%) B.事業單位103人(50.74%) C.國有企業72人(35.47%)D.民營企業83人(40.89%) E.中外合資企業87人(42.86%)F.學校59人(29.07%)G.其他34人(16.75%)

6.認為當前的就業形勢是:

A.形勢好,沒有壓力0人 B.形勢較好,壓力不大28人(13.79%) C.形勢嚴峻,比較困難147人(72.41%) D.形勢嚴峻,很困難32人(15.76%)

7.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

A.樂觀,很有信心13人(6.4%)B.比較樂觀,有信心87人(42.86%) C.感到迷茫,沒有信心42人(20.69%) D.沒想過,沒信心7人(3.45%)E.心灰意冷,毫無信心0人

8.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感到:

A.很滿意72人(35.47%)B.一般68人(33.49%) C.無所謂13人(6.41%) D.不滿意9人(4.43%)

9.希望獲得的職位和專業對口:

A.是的43人(21.18%) B.視情況而定92人(45.32%) C.無所謂21人(10.34%)

10.專業不對口能接受嗎:

A.可以143人(70.44%) B.不可以9人(4.43%) C.無所謂14人(6.89%)

11.擇業首要因素(可多選):

A.工作地點32人(15.76%) B.經濟收入與福利69人(33.99%)C.個人發展機會123人(60.59%)D.專業對口17人(8.37%)E.工作單位性質24人(11.82%) F.工作環境32人(15.76%)G.其他7人(3.45%)

12.期望月薪:

A.800元以下0人 B.800-1200元0人C.1200-2000元34人(16.75%)D.2000元以上103人(50.74%)

13.了解單位信息:

A.資金和規模34人(16.75%)B.主要業務和發展前景102人(50.25%) C.用人標準和聘用條件81人(39.91%) D.薪酬和福利73人(35.96%) E.人才培訓情況35人(17.24%) F.職位信息31人(15.27%) G.單位文化和管理體制47人(23.15%)

14.獲取就業信息渠道:

A.學校就業信息公告欄97人(47.78%) B.校園招聘會105人(51.72%) C.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87人(42.8692%) D.親戚或朋友介紹63人(31.03%) E.校外招聘會53人(26.11%)F.網站106人(52.22%) G.其他19人(9.36%)

15.就業困難因素:

A.性別52人(25.62%) B.專業的社會適應性不強43人(21.18%) C.學習成績不理想32人(15.76%) D.外語和計算機未過級21人(10.34%) E.知識能力儲備不夠95人(47.26%) F.自我定位不準確48人(23.65%) G.沒有工作經驗123人(60.59%)H.信息嚴重不足52人(25.62%) I.其他13人(6.40%)

16.最希望學校提供的服務:

A.就業政策、形勢分析59人(29.06%) B.職業生涯設計指導48人(23.65%) C.求職面試技巧培訓95人(46.79%) D.提供就業信息167人(82.27%) E.就業心理咨詢45人(22.17%) F.其他4人(1.97%)

此外,本表還對畢業生就業地點意向進行了調查,大部分同學的意向是合肥→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省內其他地級市→回原籍所在省市→西部地區。

二、結果分析

1.從調查結果來看,畢業生中報考研究生人數較多,報考比例較大,占70%以上,從中可以看出,同學們愿意繼續深造,暫時緩解一下就業的壓力,從報考院校情況看,報考外校占60%,比例較大。從同學們對考研與就業關系來看,基本比較理性,70%以上的同學準備找工作和邊工作邊再次備考,只有12人決定繼續再考。

2.從就業單位意向來看,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仍是大家的首選,這也是新聞類專業以往就業的特點,值得欣慰的是大家也漸漸意識到企業越來越成為我們就業的主渠道,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選擇企業作為自己的目標。從擇業地區來看,省會合肥,沿海發達地區及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是同學擇業的首選,西部和基層選擇較少,要在今后的就業指導過程中,鼓勵大家基層就業,特別是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為基層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廣闊的空間,省內地市級媒體對新聞專業的畢業生人數需求量較大,為畢業生就業開辟了重要的渠道。此外,從就業期望薪酬來看,大部分集中在2000元以上,這表明大學生求職的薪酬期望趨于理性。

3.對就業前景和就業形勢的估計比較客觀。大部分同學認為形勢嚴峻,給擇業帶來一定困難,但同時也還是能認真分析形勢,對未來比較樂觀,充滿信心。這里面也要少數同學覺得壓力大,前途迷茫,這也是今后在就業指導和服務過程應該予以重點關注的對象。

4.從擇業的因素來看,個人的發展機會居于首位,其次才是薪酬待遇,可以看出大家的選擇還是比較理性的。就業中,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校園招聘會、網站等,網絡等信息化手段已成為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最有效途徑。

5.就業中的困難因素首先是工作經驗,其次是知識能力儲備不夠。畢業生對自己本身有比較明確的認識,作為應用性專業實際動手能力尤為重要,作為大學生主要從專業實習喝實踐中來積累經驗。

6.從新聞傳播學類的專業特點和學校的就業服務來看,大部分對所學的專業感到滿意和基本滿意,大部分同學認為在擇業過程中專業不對口也可以接受,能很好地對待職業與專業間的關系。超過80%的同學希望學校能更多地提供就業信息,近一半的同學希望在擇業過程中提供求職面試技巧培訓,這兩點也是在后面工作中的中心任務。

新聞專業畢業范文第5篇

可是,在越顯競爭激烈的現實環境中,實習生已經變成成為正式員工前的第一份考卷,當你真正踏出這一步時才發現一切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蒙混過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成為合格實習生的前提。

時間像流水,在不經意中的蹉跎和忙碌中,我的實習生活已經畫上了句號。我不敢說這個句號是完美的,只能說我收獲了很多。習慣了自由的學生生活,曾在開始的時候,對那么長的的實習時間有犯愁和些許不適應的感覺,覺得這日子是沒有盡頭,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板一眼,規規范范。但是,現在回味起來時剩下的只是在實習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滋味:有為自己的稿子沒寫好而煩惱的時候,有為自己的小小成功而竊竊自喜的時候,有為受到領導批評時而生悶氣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成長,但是不可能直接就到達成熟,而只是不斷地成長,在成長中不斷地接近成熟。很慶幸的是,在實習這段日子里,我成長了不少。同時,又對自我有了一個更為深一層次的認識。

實習生通常是沒有工資的,即便是有也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伙食費。很多人說,做實習生,就是變相的廉價勞動力。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換個角度思考,我把它看作收獲應繳的學費,成功前必要的付出,因為從書本到實踐,我完成了這種跨越。原來在課堂上做練習寫的稿件,只要能獲得老師的認可就行,而一旦進入實際操作,必須要保證所有人都能認可(轉載自第一范文網http://,請保留此標記。)你。在實習老師的指導下,我盡力像一名合格的電視媒體記者靠近。

更重要的是,我從身邊的員工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職業精神。比如,在學校我們總是習慣于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而真正到了工作中,每個人都會自覺地把前提工作做到最好,因為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我們做不好必定會影響到下一步",實習老師總是這樣告訴我;比如,課堂上老師布置的新聞作業,我寫完了就直接交出去,而在實習中,因為一點差錯就會直接關聯到整個電視臺的工作,從稿件到同期視頻不檢查兩三遍我不會放心;再比如,上面布置了一項看上去很辛苦很難完成任務,如果是在學校,我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抱怨和抵制,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連續好幾天加班到很晚,也一定會盡力完成。

實踐然后知不足。我發現自己在溝通、交流方面,還有許多不足。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并沒有有意識地去發展自己在這些方面的素質能力,等到實踐的時候,才發覺問題一個接一個的出現。曾經是那么的自以為是,在遭遇了這些事情后,便收起了那種鋒芒,變得謙虛低調多了。能夠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不多,我有幸對此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

幾個月的實習也讓我明白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實習是一段獨特的經歷,當記者更是一種讓人受益匪淺的體驗。實習對人是一種綜合素質與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我們的人生態度的衡量。

在這場考驗中,我相信從四川音樂學院國際演藝學院文藝新聞班走出去的實習生肯定是

經受得住的,我們決不會退縮,我們決不會成為懦弱者,雖然我們可能沒有做到最好,但我們肯定是拼盡全力的。

先做人后做事,這是一個社會生存的潛規則,在這次實習的過程中是一樣的。在與實習老師,其他的記者,編輯以及電視臺領導交往的過程中,我更是深深地體會到了怎樣做人、怎樣與人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我們不可能獨立存在,我們人與人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當我以前學習這樣的抽象理論的時候,感覺是那么的陌生,而在實踐的時候,切實體會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做事同樣重要,這是檢測一個人的又一個重要標準。

這樣一段充實的體驗,改變了我很多的想法的同時,也端正了(轉載自第一范文網http://,請保留此標記。)我的態度。每天朝九晚八的工作生活,鍛煉了我的意志,改變了我的不良習慣;我們要積極適應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環境,唯有適應我們才會有收獲,我們才會有進步,我們才會更加成熟。

對于未來,我想現在不能說我已經完全有了清晰的思路,但是我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走。在平坦的大道上邁出下一步并不難,你只需要向前走就是了,可是在十字路口的任何一步都有可能影響大局,所以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最后我衷心祝福我親愛的05文藝新聞班的同學,未來的路上一路順風,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上一篇:新聞專題制作下一篇:播音主持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