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信息產品分析報告范文

2023-03-23

信息產品分析報告范文第1篇

1 基本假設

1.1 博弈論分析的基本假設

博弈論有2個基本假設:第一,個體是理性的,即當事人在進行決策時,能充分考慮到他所面臨的情形,并能充分考慮對弈者之間行為的相互作用及可能影響,進而做出理性選擇;第二,對弈者最大化自己的目標函數,選擇使其效益最大化的策略[5]。從現實社會生活來看,這2個假設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在各種社會經濟活動中,各行為主體都有自己的收益或目標函數,都面臨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選擇問題?,F實生活中,人們之間的利益沖突或一致具有普遍性,因而幾乎所有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決策問題都可以在博弈論的框架內進行分析。

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是指博弈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準確地了解其他參與人的特征、戰略空間以及支付函數等信息。但參與人必須同時進行選擇,或者不是同時選擇,但后選擇者并不知道先行動者采取了什么樣的行動。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將現實生活中不同參與人之間各種復雜的行為關系高度抽象為不同參與人之間的利益沖突或一致,進而通過構建經濟行為模型,來分析不同參與人的策略選擇。它強調各參與人之間行為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即某一方的收益或效用函數不僅取決于自己的選擇,而且還依賴對方的行為選擇。通過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可以知道在一定的信息結構下,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均衡結果。整個分析過程并不包含任何主觀意識上的判斷,分析的結果只反映出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制度的激勵導向,因而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1.2 產品質量監督博弈的基本假設

首先,假設產品質量監督博弈的當事人有2個,即質監部門和制造企業。雙方都了解博弈的結構和自己的收益或支付。其次,質監部門有責任對制造企業進行產品質量監督(如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質量抽查或其他措施),質監部門的純策略為檢查或不檢查。第三,制作企業有產品造假的內在利益動機,其純策略是選擇產品造假或不造假。

結合產品造假行為的實際發生情況,本文進一步假設:(1)企業進行產品造假所得收益為E(E>0),如原材料摻假引致的暴利等。企業不造假時所得收益為-E,類似機會收益的喪失。(2)企業如果產品造假,被查出后遭受的處罰是F(F>0)。(3)質監部門的監督檢查成本為C(C>0),是指質監部門計劃并實施了監督所發生的一切費用,而且一旦發現問題還要繼續追查等。質監部門如果不監督則節約成本C,類似機會成本的含義。(4)若企業進行產品造假,而質監部門不對其進行監督,則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有人舉報或案發牽連,使企業造假行為被曝光(這時造假行為尚未被核實,也沒有對企業實施處罰),這時質監部門將被追究責任,引致數量為L的損失(L>0);二是,無人舉報,企業造假行為不被發現,則質監部門無得無失。(5)企業產品造假行為發生后,質監部門雖然進行了監督檢查,但由于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等原因,沒有發現問題,則企業得到造假收益E,質監部門發生了監督成本C。

2 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與分析

2.1 博弈模型及分析

依據上述假設,給出產品質量監管博弈的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矩陣,如表1所示。

a)由于假設為靜態博弈,所以當企業不造假而質監部門檢查發現造假時,企業在一次博弈中的收益是-E,質監部門的收益也是-C;無需考慮檢查“出差錯”后企業申訴和質監部門重查而產生的成本問題。

b)當企業不造假、質監部門不檢查而有人因誣陷等原因舉報企業時,企業在一次博弈中的收益是-E,質監部門收益是C;而無需考慮后續質監部門檢查而產生的成本C。

表中圓括號中的第1個數字代表企業的收益,第2個數字為質監部門的收益。該博弈顯然不存在占優策略均衡,也不存在純策略的納什均衡。由于假設該博弈為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所以,可求解混合策略的納什均衡。因而,需要做出更接近于實際情況的假設:即企業是否產品造假、質監部門是否監督、質監部門檢查時能否發現問題、是否有人舉報等都是不確定的。具體假設企業產品造假的概率為P1,不造假的概率為l-P1;質監部門進行檢查的概率為P2,不檢查的概率為l-P2;質監部門檢查時發現問題的概率為P3,沒發現問題的概率為l-P3;質監部門不檢查而有人舉報的概率為P4,沒人舉報的概率為1-P4。由此,可得到質監部門的期望收益為

制造企業的期望收益為

質監部門和企業預期收益最大化的一階條件是

由此,可得該監督博弈的混合策略納什均衡解為

即,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企業以P1*的概率選擇進行產品造假,而質監部門以P2*的概率選擇進行監督檢查。

2.2 主要結論

對于企業而言:(1)在其他因素不變時,加大對產品造假的懲罰F,則其造假行為發生的概率P1將降低;反之,若減小對造假行為的懲罰,則企業造假的概率會加大。因而懲罰對企業是一種有效威脅。(2)企業產品造假時,加大質監部門檢查時發現造假的概率P3,即提高檢查質量和水平時,企業產品造假的概率P1也會降低。反之,如果質監部門檢查發現問題的概率P3下降,如檢查技術不高或職業道德水平差等,企業造假的概率P1就會上升。(3)即使質監部門不對企業進行檢查,如果其產品造假行為被舉報的概率P4增加,則企業產品造假的概率P1也會降低。這意味著企業員工和公眾媒體也能對企業的造假行為發揮有效監督作用。(4)如果提高對質監部門的懲罰L,提高其對企業進行有效檢查的壓力,則企業產品造假的概率也會降低,即對質監部門的再監管會降低企業造假的概率。(5)質監部門的監督成本C增大時,會使企業造假的概率上升,很明顯,P1是C的增函數,因為較高的C會降低質監部門檢查的積極性。

對質監部門而言:(1)加大對企業造假行為的懲罰力度F時,其監督檢查的概率P2降低,不進行檢查的概率1-P2則增大,在這種情形下質監部門可能存在偷懶或搭便車心理。(2)企業造假的所得收益E越大,質監部門進行檢查的概率P2越大,因為此時企業造假的動機和概率都很大,因而質監部門的監督責任也更大。(3)質監部門提高檢查時發現造假行為的概率P3,即提升檢查水平時,質監部門檢查的概率P2會減小,不檢查的概率1-P2相應上升,這可能是由于質檢水平提高而產生的威懾作用,隨之企業產品造假的概率P1會降低。

3 主要啟示及政策建議

3.1 對我國制造企業產品質量監管的啟示

首先,制造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降低經營成本、擴大市場份額、牟取暴利等)具有產品質量造假的內在動機,為防止和減少其造假行為,政府的各級監管機構應該加大對造假企業的懲罰力度,而且越嚴厲威懾效果越明顯;其次,國家和省、市、區人大應建立常規化的問責制度,加強對工商行政、質檢和衛生等質監部門履責情況的經常性再監督和檢查,并且監管的力度要強,降低甚至杜絕其與企業合謀的動機;第三,提高監管部門特別是質檢部門的業務水平,提高有關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從技術上提升對企業造假的識別能力;第四,發揮公共媒體的監督作用,積極提倡、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如鼓勵廣大消費者、新聞媒體和企業內部人員等積極參與監督;第五,政府管理部門對造假企業和違規的質量監管機構,一定要樹立可信的威脅,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第六,加強和完善產品質量監督的制度建設,從博弈分析角度看,制度安排就是博弈的規則,有什么樣的規則安排,行為主體就有對應的策略,隨之產生相應的均衡結果。制度安排既能對當事人發揮激勵作用,又能對其行為起到約束作用。同時,制度安排又是博弈的結果,不合理的或不完善的制度安排會在不斷進行的動態博弈中不斷演進和完善,最終達到一種新的均衡。制度的設計者和執行者之間存在動態博弈,一個好的制度安排應該不斷完善。

3.2 對加強我國制造企業產品質量監管的政策建議

首先,進一步完善關于制造企業產品質量監管的法律和法規,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在《產品質量法》中明確并理順有關產品質量監管的條款。其次,改變對制造企業產品質量的多頭監管模式,目前各級質監、工商行政管理、衛生等部門都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的產品質量進行監管。對制造企業的產品質量監管應主要由各級質監部門來執行和完成。同時,加強對質監部門的監督和懲罰。通過制度安排,不斷提高質檢人員的水平、職業道德素質,加強質檢人員的行業自律性。第三,成立一個獨立于質監部門之外、專門負責對質檢人員進行監督和處罰的機構。并建立嚴格的失檢責任追究機制。第四,結合我國國情、人民生活水平和商品市場實際,加強和完善市場制度建設,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在制度創新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制度安排,既讓質監部門的質量監督檢查不至于成為企業的負擔(如毫無必要的重復檢查);還要讓質量監督檢查不至于成為企業尋租的工具;最后,要讓質監部門的監督檢查成為制造企業產品造假的致命威脅。

參考文獻

[1]邢麗卿,孫紹榮.探析假冒偽劣頑癥的產生機理與防范措施[J].企業經濟,2008(8):179-182.

[2]呂啟祥.用制度創新治理假冒偽劣[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08(2):56-57.

[3]吳建明.從社會誠信體系構建看假冒偽劣商品的治理[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09(3):46-48.

[4]劉根榮.面對假冒偽劣:不同市場主體行為分析[J].中國經濟問題,2005(2):21-26.

信息產品分析報告范文第2篇

1.1 吳忠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2014年, 吳忠地區生產總值383.43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 比2013年增長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57億元, 增長12%,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2.07億元。吳忠市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奠定了建設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信息平臺的經濟和社會基礎。

1.2 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現狀

吳忠市鮮活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迅速, 已培育建設了東郊蔬菜批發市場、澇河橋牛羊肉市場、三郎果蔬配送有限公司、潤沁萬家果蔬合作社、紅長青果蔬配送公司等為龍頭的果品營銷、貯藏重點企業。同時, 鮮活農產品的市場營銷體系逐步健全。據不完全統計, 吳忠市已發展果品營銷企業13家, 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95家, 有6個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 31個果蔬肉品綜合交易 (農貿) 市場, 197家菜籃子直銷店及近200個便利店。

1.3 信息化建設現狀

自2001年以來, 吳忠市逐步擁有了以電子商務、CA數據股份等為代表的專業信息服務企業, 業務范圍涉及電子商務、電子政務、政府 (企業) 集中招標采購、CA認證和電子物流集中配送等領域, 開辟了吳忠市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的先河。吳忠市通過設立現代流通財政貼息專項資金, 用于促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化的發展, 相繼出臺了《中共吳忠市委吳忠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企業技術創新的意見》《關于促進清真食品、保健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優惠扶持政策, 各方積極開展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設施農業、地方土特產等為代表的地方優勢特色產業信息化建設的服務與應用。

同時, 吳忠市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社區生活便民服務、蔬菜直銷店、區域物流信息化和外貿企業等商務民生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 與之相關電子商務交易、物流配送、平臺建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及生活服務業等產業鏈資源整合力度穩步推進。

2 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信息平臺建設內容

2.1 建設綜合門戶網站

優化和整合相關鮮活農產品流通企業、種養殖基地、專業合作社、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資源, 為農產品供應鏈的各環節用戶提供信息互動和信息共享的統一的應用平臺, 使信息服務由被動向主動轉變, 全面提高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信息服務水平和覆蓋范圍。

2.2 搭建平臺基本架構

構建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信息平臺的開發、運行環境, 建立對外服務的統一消息數據模型及統一的用戶管理體系。在實現信息發布、查詢和跟蹤的基礎上, 擴大應用范圍, 提高農產品流通過程信息的集成度和共享性, 形成統一、共享的信息發布、查詢、交易和跟蹤平臺, 如種植、養殖信息 (包括種植時間、種植品種、種植面積、收獲時間和產量等) 、需求信息 (針對大型連鎖超市、批發市場、企事業機關食堂、大型餐飲企業、鮮活農產品連鎖配送企業、蔬菜直銷店等零售終端和需求終端的用戶需求信息, 包括需求種類、數量、時間、地點) 、鮮活農產品價格 (包括國內主要批發市場、寧夏主要批發市場、吳忠市批發市場的各類主要鮮活農產品的批發價格;各超市、直銷店、農貿市場、集貿市場主要鮮活農產品的零售價格) 、運輸車輛信息、冷藏冷凍倉儲信息以及政府發布的政策等。

2.3 建立供應鏈管理平臺

選擇吳忠市已經實現辦公自動化管理的鮮活農產品流通企業、合作社、批發市場以及政府單位, 對其開放網絡接口, 實現與農產品交易電子商務平臺的對接, 形成與這些企業、單位的供應鏈一體化管理平臺, 滿足其對上游供應商的采購服務、下游采購商的營銷、配送服務及必要的信息服務, 具有供產銷一體化特色的管理需求。

2.4 與區內外農產品流通信息系統對接

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信息平臺的生命力在于開放性, 立足吳忠市, 輻射寧夏各市及周邊省份, 面向區內外物流一體化趨勢, 應開放與區內外農產品流通信息系統的接口, 加快實現與這些系統的通信對接, 如果條件允許, 也希望能夠從政府相關系統得到訪問權, 共享相關信息, 并同時鼓勵企業將信息共享, 共同促進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信息平臺的有效運行。

3 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信息平臺建設的意義

3.1 社會效益

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信息平臺是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能夠大幅度提高政府、流通環節及生產環節的協作水平, 提高鮮活農產品流通效率, 普遍降低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總成本, 減少流通環節, 提高監管能力, 真正發揮農超對接的效用, 解決鮮活農產品買貴賣難問題。

3.2 經濟效益

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信息平臺的建設。一是實現從種植、流通到消費的供產銷一體化信息服務, 引導鮮活農產品供應鏈各環節主體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活動, 穩定市場預計, 減輕物價波動帶來的影響。二是使吳忠市中小型鮮活農產品流通企業節省80%以上的信息系統建設資金, 促使企業從繁雜的信息系統設計事務中脫離出來, 專注經營自己的特長業務。三是可以在企業內部管理環節上提高管理水平, 節約成本, 減少各項開支, 為企業間處理業務建立信息傳遞管理渠道, 通過企業間的數據傳輸、連接和整合, 提高企業的綜合管理效率。

3.3 提升城市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服務功能的重要舉措

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信息的整合、發布以及質量和價格的監控, 通過信息的順暢傳遞, 幫助農民了解需求信息;幫助流通環節了解供需信息, 決定采購和銷售環節;幫助政府了解產、供、銷各個環節, 用以制定政府相關政策和措施。同時, 通過信息平臺的信息發布, 讓消費者了解生產、銷售各個環節的價格、質量等信息, 做到消費者心里有數, 明白消費, 提升整個城市的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服務能力。

3.4 促進鮮活農產品流通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平臺的建設必將促進鮮活農產品流通各個環節的內部信息化建設;同時, 促進流通環節和生產環節信息化工作的蓬勃發展。因此, 鮮活農產品流通信息平臺的建設, 能有效促進社會信息化建設進程。信息化是促進產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信息平臺的建設可以幫助吳忠市農產品流通企業發揮后發優勢, 在更高的起點上完成向現代流通企業的過度。

3.5 發展現代流通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和市場競爭日益加劇, 傳統鮮活農產品批發、零售等流通環節已迅速向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現代模式轉變, 農產品物流正經歷著以交通運輸網絡為重點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階段, 以物流管理體制、技術裝備為重點的產業組織提升、完善階段。進入20世紀90年代, 發達國家的物流業已跨入物流系統信息化新階段, 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技術的廣泛應用, 加快了現代信息技術向現代物流的交通運輸、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等各個環節的滲透和應用, 促進了物流和信息流相互依存、相互推進發展的局面。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降低貨物流通費用, 成為利潤的第三源泉, 并以此作為提高整個國民經濟效益的重大措施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形成現代物流大產業, 并向集約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吳忠市的經濟跨越式發展必須要有現代物流的強力支撐, 而現代物流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強力支撐。吳忠市鮮活農產品流通信息平臺的建設, 是形成這種強力支撐的重要組成部分。

4 研究結論

信息產品分析報告范文第3篇

一、市場+公司+奶農+市場的運營模式

這是雙城雀巢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雙城雀巢) 的運營模式。雙城雀巢是由瑞士雀巢集團與雙城市乳食業公司 (現為雙城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 擁有2.99%的股份) 共同投資興建的一家合資企業。公司主要以鮮奶為原料生產系列化乳制品, 同時生產谷物制品。目前, 公司共有正式員工924人 (其中外籍工作人員4人) , 有74個鮮奶接收站, 其中雙城市內71個 (1996年雀巢公司出資2 500萬元人民幣收購了雙城市境內的鮮奶收購權) , 域外3個。雙城市有2.8萬個奶戶 (30萬頭奶牛) 向雙城雀巢交售鮮奶, 采用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產品有奶粉、嬰兒配方及嬰兒食品3種類型, 共有233種包裝形式, 產品主要銷往中國南方市場, 出口量約占產品總量的10%, 經濟效益逐年提高, 現已發展成為雙城市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和財政支柱企業。詳細情況見表1。

雙城雀巢是20年前瑞士雀巢集團進入中國開辦的第一家生產廠, 其奶品產量在雀巢集團內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四??偛吭O在瑞士的雀巢集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食品企業之一, 奶業約占總銷售額的25%, 擁有在45個國家建立的91個奶品工廠, 其中20個在中國。以信息技術帶動銷售分為兩個階段:第一, 奶源來源主要采取散農收購的收方市場, 通過手機、短信、電信等科技手段運營;第二, 產品銷售采取總部調配、訂價的賣方市場, 采用電信、網絡等各種信息手段銷往世界各地。

“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 雙城雀巢接受了國家質檢部門對其產品的16 000個批次的檢驗, 結果全部合格。雙城雀巢按照雀巢統一的質量管理要求, 嚴格執行從鮮奶收購到產品加工過程的70多項質量檢測, 并主動培訓和管理奶農, 建立了“市場+公司+奶農+市場”的運營模式, 得到當地政府的有力支持, 政府為確保奶源安全, 以二維碼耳標技術確認奶牛的身份、防疫、健康等指標。雙城雀巢安裝的脫硫塔年減排二氧化硫134.7噸, 超額完成雙城市二氧化硫減排任務。

二、公司+經濟人+養禽戶的運營模式

新勝蛋禽批發大市場位于京哈公路102國道邊的雙城市新興鄉新勝村, 蛋雞生產是該鄉的傳統產業。日銷售鮮蛋900噸, 拉動蛋雞飼養3 000萬只。1997年新興鄉政府投資50萬元在新勝村里建了一處鮮蛋批發市場, 到1999年末時, 這個小型的隱型市場一直是在粗放式經營著, 2000年他們采取招商引資為主、政府投資為輔的多元投入機制, 從2000年9月份開始興建, 到目前累計投資達4 800萬元, 其中招商引資解決了850萬元, 流通大戶投資200萬元, 省、市投資1 000萬元。市場總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 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 市場設有洽談交易區、生產加工區、蛋禽儲備區、商業服務區4個區。交易區設微機與中國農業信息網聯網, 通過大型電子屏幕, 可隨時公布全國蛋禽市場的價格和購銷信息。該市場已被確定為農業部定點市場和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

現代化市場搭建起來后, 他們繼而把強化中介組織作為完善市場功能、提高市場開拓力、搞好市場與基地對接的重要手段, 大力培植和發展經紀人群體和個體流通大戶。經過多年的運營, 市場已充分顯示了巨大集散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目前該市場的收購半徑達240千米, 從事鮮蛋收購的車輛780臺, 圍繞市場從業人員3 500人, 從事鮮蛋經營的客商已達27家, 平均日銷售鮮蛋900噸, 年銷售量26萬噸, 交易額達12.6億元, 產品遠銷廣州、福州、上海、北京等27個大中城市, 并打入俄羅斯市場, 部分產品由廣州直銷港澳地區。

為了促進市場優化升級, 他們圍繞市場拉長產業鏈條, 形成了一市帶多業、成龍配套的產業群體。他們先后引資興建了蛋禽類制品公司, 精深加工淘汰蛋雞和肉仔雞, 建成屠宰加工車間800平方米, 冷庫1 200平方米;引進投資780萬元, 建立紙裝模塑制品公司, 生產蛋托, 日生產12萬片;引資735萬元, 興建紙箱制品公司, 日生產雞蛋包裝箱1 400個;還興建一座禽類深加工廠, 生產有機復合肥。這些企業的建立, 可實現年產值1.2億元, 創收980萬元, 上繳稅金110萬元。同時, 市場拉動該市及周邊地區飼養蛋雞3 000萬只, 年可轉化糧食13.5億千克??墒谷l23 000多農民年人均收入增加1 400元, 達到了人均收入的近一半。畜牧產業化使新勝村的“蛋經濟”有了市場的沉甸甸分量, 它已成為僅次于廣州東望的全國第二大蛋禽批發市場。

三、兩種運營模式的啟示

(一) 畜牧業在哈爾濱市強縣戰略中的地位

哈爾濱市縣域人口占全市的52%, 縣域生產總值占全市的28.1%, 縣域經濟在全市經濟發展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哈爾濱市確定的2010—2015年強縣目標中縣域經濟結構由2008年的30.6、31.3、38.1調整到2015年的19、40、41,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和畜牧業產值分別達到1 000億元和510億元, 畜牧業產值比重達到51%, 比2009年提高4.3個百分點, 實現打造半壁江山的目標。

畜產品拉動產業鏈不斷延伸拓展。以雙城雀巢有限公司、蒙牛集團等企業為龍頭的乳品加工產業鏈, 日加工鮮奶4 000噸, 帶動奶牛存欄達到30萬頭;以新勝蛋禽批發市場為龍頭的蛋禽銷售生產產業鏈, 日銷售鮮蛋900噸, 拉動蛋雞飼養3 000萬只;以金鑼集團、雨潤集團等企業為龍頭的肉制品加工產業鏈, 年屠宰生豬220萬頭;以賓西牛業、木蘭肥牛為龍頭的肉牛加工產業鏈, 拉動肉牛飼養量22萬頭。雙城雀巢和新勝蛋禽批發市場對哈爾濱市農民增收的貢獻見表2。

2009年哈爾濱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 775.5元, 增長13.7%, 增幅高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8個百分點, 連續3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 分別比黑龍江省和全國高出1 568.7元和1 622.5元。比2006年凈增2 370.5元,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2006年的2.45∶1縮小為2009年的2.34∶1 (黑龍江省為2.41∶1, 全國為3.3∶1) 。在收入結構中, 工資性收入占20.6%, 家庭經營性收入占66.9%, 財產性收入占5.3%, 轉移性收入占7.2%。哈爾濱市的養殖業占農林牧漁的比重, 2009年達到46%, 2010年將要達到47%, 繼續實施300萬噸奶、200萬頭肉牛、1 000萬頭生豬、1億只肉蛋雞戰略工程, 以便完成2010年哈爾濱市農業農村發展的預期目標。

(二) 哈爾濱市畜產品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 加強市場信息網絡建設

哈爾濱市當前市場信息建設滯后, 沒有與現代農業信息網貫通, 信息傳播渠道不暢, 農民市場交易信息匱乏。絕大多數農民的市場交易信息只能靠看電視、聽電話、看短信獲得, 被動的適應買家市場, 2008年, 每百戶家庭擁有彩電99臺, 擁有移動電話80部, 擁有電腦5臺, 互聯網還沒有走進農村群體, 只有個別家庭開始進行網上查找資料、網上購物。哈爾濱市農業信息化示范村20個, 只有松北區在黑龍江省內率先開通了“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數字平臺”, 全區5個鎮48個行政村實現了全覆蓋。

2. 加強規?;瘶藴驶B殖

哈爾濱市畜牧生產產業化、組織化程度不高, 規模養殖企業、場戶、小區飼養量不到總量的50%, 千家萬戶生產方式多樣, 沒有形成規?;A, 很難做到標準化;養殖企業對標準化工作認知度不足, 繁育改良、涉牧投入品、防疫滅病等措施不盡統一。

3. 加強畜產品質量全程追溯體系建設

2007年以來, 全國實施了畜禽二維碼免疫標識加戴工作, 啟動了畜禽疫病追溯體系建設, 但由于標識識讀與網絡交互系統建設尚未有效運行, 使不法分子在動物運輸、屠宰檢疫等環節有機可乘, 導致現階段很難全面實現畜禽從生產到屠宰銷售的全程疫病監管, 使標準化畜產品的市場認可度不高, 不能優質優價。由于當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動物防疫法》、《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實施細則還沒有出臺, 執法依據相對實際問題存在空白, “動物保護工程”、“獸藥安全工程”、“飼料安全工程”等系統工作實施難度加大;根據《食品衛生法》和《產品質量法》等法律規定, 畜產品加工、流通監管應由工商、質監、商務等部門負責, 導致畜產品運營過程各部門分段管理, 無法形成有效信息鏈接。

4. 提高標準化畜產品的市場認可度

由于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 畜產品的內在質量很難在價格上充分體現, 導致養殖戶常常忽視畜產品的質量安全而追求外在的數量, 以此獲得經濟效益。近年來, 哈爾濱市在生產標準化畜產品的有益嘗試中產生了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畜產品, 如富硒蛋、高鈣奶、有機肉等。高端的畜產品因為特殊的生產、加工工藝, 其市場價格比普通畜產品高, 由于消費者對標準化畜產品普遍不了解, 覺得同樣的商品價格高出許多不合理, 對這些優質產品望而卻步。消費者持續對畜產品檢驗、檢測標準持懷疑態度, 造成標準化畜產品無人問津。由于不能形成供求關系鏈, 畜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企業沒有獲得穩定的利潤, 因而對市場前景沒有樂觀的預期, 使企業喪失了發展生產的信心, 使高端的標準化畜產品生產受到阻礙。對此, 國家要通過政策扶持、科技扶持、資金扶持等措施加以解決。

5. 加大對畜牧業高科技養殖的投入

信息產品分析報告范文第4篇

關鍵詞:農產品,信息化,現代流通,體系構建

1 農產品流通模式的演變進程

1.1 演變進程

我國的農產品流通模式演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計劃經濟時期 (1949—1978年) , 其中包括了著兩種農產品流通模式:一是國民經濟恢復階段的農產品流通模式 (1949—1952年) ;二是計劃型農產品流通模式 (1953—1978年) 。第二階段:轉型經濟時期農產品流通市場化的初步發展階段 (1978—1991年) 。第三階段:市場經濟時期農產品流通的迅速發展階段 (1992年至今) [1]。在經歷了以上三個時期后, 初步形成了以市場導向為機制、企業自主經營、政府適度調節的農產品流通體系。但應該看到目前我國的農產品流通體系還不健全, 交易方式十分落后, 基礎設施總體薄弱, 地區差距明顯, 信息不對稱, 農業的組織化程度、農產品的標準化水平偏低的問題仍然突出。農產品作為我國13億人口生活的必須品, 其生產和流通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構建好農產品現代的流通體系意義十分重大。

1.2 現狀

我國目前農產品的經營是以農產品的批發市場為載體, 以個體經營為主的流通格局。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主辦者有國有獨資、國有控投、股份制、民營或個人獨資等, 也有個別市場有外資參與經營。由于市場主體的身份不同, 因而, 對市場的利益趨向也不同。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的市場, 從政府層面來講, 它的出發點是保障供給、平抑物價, 保護消費者的利益;股份制、民營或個人獨資的市場, 就是以營利為目的, 對承擔市場的責任和義務很少, 而且, 我國目前農產品市場的主體又是以這部分為居多。所以, 當前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的競爭程度十分激烈, 個別企業或個人為了取得市場經營資格, 采取官商勾結、黑白兩道勾結、高價收買經營戶等不正當的手段, 控制和壟斷市場, 從而擾亂農產品流通的經營秩序。如果這種狀況不予制止或改變, 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很難建立。從而也會導致農民的利益、消費者的利益難以保障。

2 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的發展思路

劉天軍等專家學者認為:“目前我國農產品市場組織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尋求現農業發展的突破口,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斷的加快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建設。建立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的實質在于, 優化機制, 發展現代流通方式, 保證優質、安全農產品高效、低成本、快捷地到達終端消費者手里。因此, 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機制創新, 對改變農產品流通方式、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發展現代農業具有重要意義”[2]。針對我國農業生產以小、散、家庭聯產承包為基礎的現狀, 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應確立“以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以批發市場為載體、以物流專業化為手段、以質量安全為保障、以增值農業為目標”的總體發展思路。

1) 以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 在堅持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基礎上, 形成以農民為主導的合作經濟組織。國內外經驗表明, 合作社經濟組織是最好的農民組織形式之一??v觀當今世界, 只要是受市場經濟支配的農業, 不管是發達國家也好還是發展中國家, 都存在農民合作經濟組織, 而且這種組織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也是解決當前農產品生產小而散的有效途徑。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把農民組織起來, 通過土地流轉或入股形式, 促進農業生產規?;?、專業化。因此, 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的高低決定著農民在市場中的地位。而目前我國農產品的經營以個體或以農民自產自銷為主, 這種單打獨斗式的經營格局, 形不成農產品的品牌化、規?;蜆藴驶? 從而也影響著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的構建。

2) 以批發市場為主要載體, 建立具有一定公益性特征的批發市場。在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 批發市場是農產品流通的主要載體, 而且其發展直接影響到農產品流通的效率和終端產品的價格形成。雖然現在為了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 減少中間環節, 政府倡導農超對接、農校對接、直銷店、專營店等流通模式, 但是我國地域廣闊, 農產品數量種類繁多, 因此, 在之后的很多年內批發市場還會仍然是農產品流通的主要平臺, 所以, 政府應該對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扶持和引導。對交易模式、經營設施落后的農產品市場要進行升級改造, 建立現代的交易結算系統和信息發布系統。對新規劃和新建的農產品市場要體現它的公益性作用。

3) 以農產品物流的專業化、社會化和規?;癁槭侄? 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農產品物流成本過高一直是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 推動農產品物流的專業化、規?;蜕鐣? 既是保障國民身體健康的需要, 也是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4) 以增值農業為目標, 重構農業產業鏈, 提高農業經營整體收益。通過農產品的深加工和生態農業發展等手段延伸農業產業蓮, 提高農業附加值, 增加農民的收入。不管建立何種農產品流通模式, 都應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

3 幾點建議

3.1 建立以供銷合作社為載體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

供銷合作社是我國農業經濟和農村商業流通體系的主要載體, 它熟悉農村市場, 有一套比較完整的從上到下的組織架構, 并擁有從城市到鄉村的網絡資源, 是目前為“三農”工作服務最完整的組織機構。對此,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對如何發揮好供銷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重要批示。習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 要繼續辦好供銷合作社, 發揮其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和支持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 供銷合作社要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建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適應城鄉發展一體化需要、適應中國特色農業現代需要的組織體系和服務機制, 努力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 譜寫發展農業、富裕農民、繁榮城鄉的新篇章,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李克強總理也指出:“供銷合作社歷史悠久, 網點廣布, 新的歷史條件下仍具有為農服務的深厚基礎和獨特優勢。希望供銷合作社在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現代流通、服務農民生產生活中發揮更大作用。”據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統計, 截止2013年底, 全國供銷社系統擁有農產品市場近千家 (不包括農貿市場) , 其中交易額在億元以上的有500多家, 占全國億元批發市場的25%。據此證明, 以現階段或今后很長一個時期以供銷合作社為載體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是具備一定物質基礎的,

3.2 培育高效統一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搞好市場布局規劃。各地政府要根據產地、銷地的不同情況, 統一規劃農產品市場的布局, 真正建立起高效、統一、有序的市場營運機制。目前, 國內幾家有實力的農產品經營企業憑著自己的經濟實力, 在全國的某些中心城市爭奪市場資源, 利用高價收買經營客戶, 導致農產品市場經營秩序的混亂, 也導致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制止這種無序的經營行為。

3.3 建立及時、準確的信息交流平臺

建立產區市場與銷區市場的信息交流平臺, 實現兩地農產品交易信息共享機制, 解決產區之間、銷區之間和產銷之間供求關系和相互之間的價格平衡關系。逐步改變農產品交易的現貨、現場、現金 (三現) 交易為主轉到以電子交易、統一結算、網上交易、訂單交易為主上來, 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市場和農產品試行競價拍賣、遠期合約交易等新的交易模式。國家對建立信息系統應給予政策上的扶持。

3.4 建立公益性與非公益性相結合的流通體系

我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 首先是從放開農產品的生產與經營開始的, 因此, 農產品的流通體系放開也是最早的, 放開的力度也是最大的, 所以, 到目前為止, 全國經營農產品的批發市場都是非公益性的。由于農產品經營放開早、力度大, 由此帶來的競爭程度也是空前的。要改變目前農產品批發市場無序競爭、惡性競爭和農產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狀況, 今后國家在規劃農產品市場布局時, 應堅持以公益性市場為主, 非公益性市場為輔的原則, 公益性市場主要體現在如何保障供給、食品安全、平抑價格等方面有所作為。對非公益性市場政府要加大監管力度, 管控好個別企業壟斷市場的行為。

3.5 建立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的政府調控機制

建立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近幾年來, 國務院和有關部委對構建農產品流通體系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規劃建設下達了許多文件, 但到地方真正落實的不多。所以, 建議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在農產品流通中的作用, 科學地制定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的發展規劃, 加強監管和調控, 并用法律和規章完善和規范農產品流通的行為。同時要加強對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的各類政策支持。特別是對土地政策、信息平臺建設、交易模式電子化、冷鏈物流和食品安全檢測等方面進行重點的扶持, 以促進農產品流通的暢通和高效。

總之,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和農業產業化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 農業發展的瓶頸從生產領域逐步轉到了流通領域, 構建安全、有效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成為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大流通之間矛盾的關鍵, 對于建設現代農業、統籌城鄉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杜玉寬.中國果菜, 2012 (3) .

信息產品分析報告范文第5篇

1 電子商務在我國農業領域的應用現狀

在對農業機械與農副產品加工信息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問題進行探究前, 首先需要了解電子商務在我國農業領域的應用現狀。從農業信息網絡的發展現狀來看, 高科技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社會的關注, 但一些農村地區互聯網必要設施相對缺乏問題, 給電子商務平臺在農業系統中的應用, 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這表明, 農民缺乏接觸互聯網機會的問題, 給電子商務網站的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此外, 由于我國的電子商務正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 一些復發分子在電子商務平臺中開展的違法犯罪行為, 對電子商務安全性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 在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下, 電子商務難以在大宗交易中應用[1]。從我國經濟的現狀來看, 農業機械的交易也屬于大宗交易。一些網絡違法犯罪行為不僅給電子商務領域帶來了不利影響, 也給電子商務在農業及農業相關領域的應用帶來了不利影響。

從我國的國情來看, 這種與農業機械和農副產品有關的電子商務平臺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形式, 一種是基于政府部門的調控政策的農業機械供應平臺, 另一種是以國內外貿易為核心的電子商務平臺。前者需要政府和生產部門的共同參與, 后者需要為農戶及農產品的銷售者, 農業機械生產商等群體提供更多的貿易機會, 這表明這種信息電子商務平臺在應用過程中需要發揮一些電子政務平臺的功能。

2 農業機械與農副產品加工信息電子商務平臺的功能結構

2.1 系統結構

從這種與農業機械與農副產品加工有關的電子商務平臺的系統架構來看, 這一系統主要以核心數據服務器為核心, 涵蓋了電子商務平臺的系統安全管理和網上物流平臺等多個模塊。主要支持企業自建物流中心的物流應用模式。在物流系統的應用過程中, 針對現代物流領域常見的以第三方物流公司為核心的配送模式, 系統主要采用與郵政企業進行合作的方式, 讓郵政物流在系統中發揮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作用。這就為一些中小型企業的入駐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

2.2 關鍵技術

在電子商務模式的應用過程中, 信息安全技術、JAVA技術、XML技術和數據WEB挖掘技術, 成為了這一模式中主要的關鍵技術。JAVA技術是這一平臺目前所應用的一種關鍵技術。在這種與農業季節和農副產品加工有關的電子商務平臺中, JAVA技術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區域短租商務平臺性能擴展方面的作用。XML技術可以憑借自身的準確搜索能力, 對電子商務平臺系統進行優化。在電子平臺的應用過程中, 支付安全問題是影響平臺發展的重要問題, 特別是在該平臺涉及到農機交易的情況下。這一平臺在農業機械交易過程中出現的支付安全問題往往會給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保障平臺的支付安全, 應用了數據簽名和電子證書等方式[2]。

3 農業機械與農副產品加工信息電子商務平臺的作用

從這一平臺的應用來看, 它可以通過對農業新技術和實用技術進行推廣的方式, 促進農業信息資源的共享。這種電子商務平臺的作用, 是與它的系統功能有一定聯系。從這種商務平臺的應用效果來看, 促進實用技術與新技術之間的交流, 是這種電子信息商務平臺的主要應用目標, 這一目標的出現, 讓農業機械、農業機械裝備數據庫和農副產品加工數據庫在平臺中發揮了核心作用。為了讓這一目標在平臺的實際應用過程中得到更好地應用, 有關部門在對這一平臺進行推廣的過程中或通過對政策法規查詢功能、商品信息發布功能等實際應用功能進行完善, 這樣農戶在開展農業生產的過程中, 可以對國家對農業農村的最新扶持政策和市場商品信息等信息因素進行了解, 這就對農業信息資源的共享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第二, 它可以進一步促進傳統銷售方式與電子商務的結合, 在這種具有一定特殊性的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過程中, 在線交易功能也是平臺核心功能的一種表現。在對電子商務領域中的交易洽談、合同管理等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中, 這一電子商務平臺的在線交易功能, 可以通過E-mail音視頻手段的應用, 為業務洽談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支付系統的完善, 促進了平臺賬戶管理、客戶報表管理等多種功能的完善, 有效促進了傳統銷售方式與電子商務之間的結合[3]。

第三, 這一商務平臺的應用, 也可以為政府對農業及農業相關領域的宏觀調控問題提供一定的依據, 這種商務平臺的作用主要與其商品管理功能和信息數據服務功能有著一定的聯系。前文中提到的農業機械與農副產品的核心作用是影響這一因素的一種表現。它的商品管理功能是建立在數據庫的基礎之上的, 在這一平臺的應用過程中, 預測市場動態的功能是這一平臺的一大優勢。這種預測功能就可以讓農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市場需求進行把握;同時, 這一平臺的應用也可以讓政府有關部門對農業及工業相關行業的市場動態進行把握, 因此這種應用功能就是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依據的重要因素。

此外, 這一信息管理平臺的構建, 對農業信息化的發展也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農業裝備市場的優化就是這一作用的一種體現。從農業裝備產業的發展狀況來看, 傳統的農業市場是以集貿市場模式為主的市場經營模式。在新型信息管理平臺構建以后, 農業裝備市場開始步入了信息化的發展進程。在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過程中, 借助這一商務平臺, 農業裝備制造商可以對不同地區的對農業裝備的需求情況進行了解, 農機企業在對農機需求量較大的區域進行了解以后, 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向該地區農戶出售農業機械的方式。

4 結語

構建與農業機械和農副產品有關的電子商務平臺, 是促進農業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有效措施, 在這一電子商務平臺的應用過程中, 政府和相關產業的共同參與, 可以讓農戶更好地感受到這一平臺帶給他們的便利條件。

摘要:農業機械與農副產品加工信息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 是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新途徑。主要從電子商務在我國農業領域的應用現狀入手, 對農業機械與農副產品加工信息電子商務平臺的系統功能、關鍵技術和這一技術在農業領域的作用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業機械,農副產品加工、電子商務,信息網絡技術

參考文獻

[1] 閻楚良, 田兆鋒.農業機械與農副產品加工信息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J].農業機械學報, 2005 (1) :152-154.

[2] 張偉.數字農業空間信息管理平臺開發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04.

上一篇:調研報告標準格式下一篇:產品需求調研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