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日語畢業論文范文

2023-05-13

日語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基礎日語教材;出版現狀;編寫方向

教材質量與教學質量密切相關,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育中主干課程的教學效果。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基礎日語是日語專業核心課程。教育部頒布的《高等院校日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大綱》(修訂版)規定基礎階段為兩年,教學對象是零起點的高等院校日語專業本??埔?、二年級的學生,教學目標在于引導學生扎實學習,掌握日語基礎知識;訓練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日本社會文化知識,培養文化理解能力,為高年級階段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材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依據,選用或編寫適當的教材是高校教學的保證。教材編寫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涉及在什么階段學什么內容,還涉及如何讓學生喜歡學、容易學等問題?;A階段的日語教材題材應廣泛,比例要適當,要注意實踐性,以學校、家庭和社會等題材為主;適當選編包括日本文化、風俗習慣及科普常識方面的文章;語言應規范、生動、豐富,文章體裁應多樣化,切實掌握好各種教材的難易度;教材應相對穩定,以便教師積累教學經驗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在全國高校日語專業蓬勃發展的趨勢下,除各大外語教材出版社不斷編寫和出版基礎日語系列教材外,有些高校也根據自身辦學特色編撰符合學校特色及行業特點的基礎日語系列教材。文章在統計梳理我國基礎日語教材出版現狀的基礎上,探究其編寫特征,并提出相應策略和建議。

一、基礎日語教材出版現狀梳理

曹大峰把我國大學本科日語專業教學發展歷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初,以培養友好交流人才為目的,日語教學注重聽說,重視語法句型;第二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以培養專業人才和大學教師,提高日語專業知識能力為教育目標;第三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文化理解與溝通成為外語教育的熱點和目的,這個階段著重發展服務于擴大對外開放的日語教育;第四階段是進入21世紀后,我國大學日語教育迅猛發展,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和國際化的人才成為日語教育的重要目的,日語教育進入面向國際市場的外語教育強化階段。當前,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日語教育也將開啟新時代,進入服務國家“走出去”,傳播我國文化戰略的現代化發展之路。由此,各出版社和高校更加關注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學生日語應用能力的提高。

筆者以日語、基礎日語、綜合日語和專業基礎日語等為關鍵詞在亞馬遜、當當網、京東和淘寶等網站搜索出各年次出版的高校日語專業基礎日語課程教材,從1974年起大致有21個版本,共77本。

二、基礎日語教材編寫特點分析

1.遵循教學大綱,符合日語教學規律和學習要求

從1972年開始,我國高校逐漸開設日語課程,日語教材的開發也慢慢開始啟動。1979年,國家頒布的《高等師范院校日語專業四年制教學計劃(試行草案)》教學目標主要是初步掌握語言和文學的基本理論,具有準確熟練的聽說讀寫譯日語的技能?;A日語教材版次1—4的教材比較注重日語語法教學,培養日語語言基礎知識。1990年,國家頒布的《高等院校日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大綱》教學目標開始側重培養學生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豐富學生的日本社會文化知識。這之后的基礎日語教材開發在注重日語語音、文字、詞匯、語法和句型等內容的同時,兼顧日本文化、風俗習慣等內容。2000年,國家出臺的《高等院校日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大綱(修訂)》將教學目標定為“引導學生扎實學習,掌握日語基礎知識;訓練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日本社會文化知識,培養文化理解能力,為高年級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由此,各高校和出版社更加關注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日語應用能力的提高。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公布,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扎實的日語基本功和專業知識與能力,適應我國對外交流、各類涉外行業、日語教育與學術研究的需要。

基礎日語的教材開發均是在國家頒發的日語專業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指導下不斷完善與更新的,體現了日語教學規律和外語學習要求。

2.出版社主要是外語教材出版社,編寫團隊以中方日語專家為主

在我國基礎日語教材出版中,出版社主要是外語教材出版社,編寫團隊以中方日語專家為主。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日語的原版教材開始進入我國,日本學者來我國高校任職以及我國日語教師到日本進修交流越來越頻繁。中日專家合作編寫教材也是交流方式之一,日本學者開始指導、參與我國日語教材編寫工作。比如,《新編日語》(1992版)由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周平、陳小芬主編,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森田良行指導,上海外國語大學王宏教授和日本加藤明先生審閱。進入21世紀,多數基礎日語教材實行了中日合作編寫的方針,開發團隊由中日雙方日語專家共同組成,以中方編寫團隊為主。

無論從語言類型學角度來看,還是從認知語言學角度來看,日語與漢語都有巨大差異。比如,日語在會話中很少使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的表達方式,在句尾的終助詞表達方式上非常豐富。如果沒有日方專家、學者的參與,我國編寫的教材內容可能就會顯得不地道。我們在學習一門外語的時候,根據學習者母語的不同其實會產生不同的便利和難點。那么,中國人在學習日語的時候,在哪些方面更容易學,在哪些方面更困難,作為母語為漢語的中國專家、學者應該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3.教材開發以紙質為主,配套學習資料不斷順應時代發展需求

2003年以前的基礎日語配套教材以紙質教材為主,從1992年的《基礎日語》開始附帶錄音帶材料,且錄音帶并不是一冊書配一盒磁帶,而是以高校為單位附帶少量的錄音帶,學生只有復刻錄音帶才能練習聽力。錄音帶存儲量不大,一冊書需要2盤磁帶,也不方便攜帶。2006—2015年,這10年間的基礎日語配套教材是“紙質教材+同步練習冊+MP3光盤(或CD光盤)”。同步練習冊與教材配套使用,與課本內容一一對應,一般包含課文相關文字、詞匯、語法,以及聽力練習等,并設有單元練習和總練習。配套教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和結構合理,有助于鞏固學習效果。MP3光盤(或CD光盤)一般都附在紙質教材的后面,每本教材附帶一個光盤,學生可隨時下載,其存儲量較大,攜帶方便。2016年至今,最后三個版本的基礎日語配套教材是“紙質教材+同步練習冊+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資源等。多媒體課件更加適應立體化的教學需求。通過在移動APP上配套更多的移動學習資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學習資源,并更加注重學習輸出,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提高。

“十五”期間,教育部開始對國家級規劃教材實施立項,所申報項目由同行專家嚴格審定后再編寫,并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規劃教材應配上錄音光盤,有的還須做成多媒體的立體教材?;A日語教材中六個版本的基礎日語教材通過了國家級行政部門的審批,并符合國家規劃教材標準。我國基礎日語教材不斷更新,與時俱進,順應了時代發展需求。

三、基礎日語教材編寫方向探討

1.適應新時代對外語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語言文字不僅是交流溝通的工具,而且是認識世界的工具。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兼具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特征。新時代,高校日語專業教育應進一步服務中外人文交流和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實現內涵式發展;堅定理想信念,牢牢抓住“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的根本性問題,做好教材建設,以適應新時代外語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同時,高校日語專業教育要強化特色,堅持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滿足社會對外語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期待,培養出了解國情、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和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人才,以適應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輸出為驅動,增加學生選擇的自由度,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學習方式,改變傳統的以聽說讀寫譯為主導的語言教學模式,著力推進“聽、說、讀、寫、譯”五位一體日語學習驅動體系,重新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2.以學習者為中心,培養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

2018年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提出,日語學習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表明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日語語言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異文化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多元文化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那么,如何將這種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精神貫徹到教材當中,是今后基礎日語教材的編寫者們面對的挑戰。

筆者以日語中“自他動詞”為例說明日語的文化內涵。日本人注重聽話人的心理感受,在對話時會顧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給對方添麻煩。日語中的他動詞強調動作行為主體作用于某事物使其發生改變,傳達的內容容易讓對方產生心理上的負擔,以為別人特意為我做了某事。而自動詞則是動作主體自發地進行,注重動作行為的結果或狀態,客觀地向對方表達ー個事實,不攜帶任何感情。因此,日語常用自動詞來表達某種客觀的結果,以減輕對方的心理負擔。也就是說,他動詞具有責任感傾向功能,而自動詞具有體恤顧忌功能。例如,(1)お茶を入れた(入れた為他動詞);(2)お茶が入った(入った為自動詞),(1)含有說話人強調“我特意沏的茶,你得喝掉”這一信息,聽話人會產生心理負擔,而(2)表達了“茶已沏好”這一客觀事實,不會給對方造成必須喝掉才行的理解,較好消除了對方的心理負擔。

3.完善配套材料,致力于教材立體化、數字化和多元化開發建設

建設立體化教材是現代化背景下教材發展的必經之路。立體化教材是指“以紙質教材為基礎,以多媒介、多形態、多用途及多層次的教學資源和多種教學服務為內容的結構性配套教學出版物的集合”,其呈現形式一般包括電子教案、教學大綱、習題庫、多媒體光盤、網站及論壇、在線視頻和博客等。我國現有的基礎日語教材主要以紙質教材、教材原文翻譯、同步練習及課后答案詳解為主,與立體化教材相距甚遠。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隨著翻轉課堂、慕課和微課的興起,任課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發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革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這就對日語教材的教學內容完善以及日語專業教材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語語法知識點比較細碎,助詞分類多且每個助詞都有多種用法,教材開發者要考慮將某些知識點制作成微課等教學小視頻,使教材適用于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式。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基礎日語教材的開發應積極利用平板電腦及網絡媒體,綜合運用文字、圖片、視頻、動畫和3D等多元化資源,設計和運用多種形式的交互,開發APP應用程序、電子書、微信公眾號及學習論壇,多維度、多層面探索交互式教學模式,打造基礎日語數字化與多元化教材。

我國高校日語專業基礎日語教材出版數量較多,出版嚴格遵循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符合日語教學規律,教材內容不斷順應時代發展需求,與時俱進,配套學習資料不斷更新完善。在新時代背景下,在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基礎日語教材建設也要把握前沿,適應新時代對外語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明確指導思想,統一教材編寫標準。教材開發應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鼓勵中日合作編撰特色教材,推進教材的立體化、數字化和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一平.從《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的魅力看未來日語教材的編寫方向[J].日本學研究,2018(2).

[2]馬亞琴.多模態話語分析視角下高職日語教材編寫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8).

[3]游翠英,葉麗芬,黃翔.當前旅游日語教材回顧與問題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31).

[4]林洪.體現外語學習觀發展的日語教材編寫要點淺析——21世紀之后國內部分日語教材的梳理[J].高等日語教育,2018(1).

[5]吳小梅.日語專業教材編寫與開發問題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7).

日語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基礎日語教材;出版現狀;編寫方向

教材質量與教學質量密切相關,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育中主干課程的教學效果。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基礎日語是日語專業核心課程。教育部頒布的《高等院校日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大綱》(修訂版)規定基礎階段為兩年,教學對象是零起點的高等院校日語專業本??埔?、二年級的學生,教學目標在于引導學生扎實學習,掌握日語基礎知識;訓練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日本社會文化知識,培養文化理解能力,為高年級階段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材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依據,選用或編寫適當的教材是高校教學的保證。教材編寫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涉及在什么階段學什么內容,還涉及如何讓學生喜歡學、容易學等問題?;A階段的日語教材題材應廣泛,比例要適當,要注意實踐性,以學校、家庭和社會等題材為主;適當選編包括日本文化、風俗習慣及科普常識方面的文章;語言應規范、生動、豐富,文章體裁應多樣化,切實掌握好各種教材的難易度;教材應相對穩定,以便教師積累教學經驗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在全國高校日語專業蓬勃發展的趨勢下,除各大外語教材出版社不斷編寫和出版基礎日語系列教材外,有些高校也根據自身辦學特色編撰符合學校特色及行業特點的基礎日語系列教材。文章在統計梳理我國基礎日語教材出版現狀的基礎上,探究其編寫特征,并提出相應策略和建議。

一、基礎日語教材出版現狀梳理

曹大峰把我國大學本科日語專業教學發展歷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初,以培養友好交流人才為目的,日語教學注重聽說,重視語法句型;第二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以培養專業人才和大學教師,提高日語專業知識能力為教育目標;第三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文化理解與溝通成為外語教育的熱點和目的,這個階段著重發展服務于擴大對外開放的日語教育;第四階段是進入21世紀后,我國大學日語教育迅猛發展,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和國際化的人才成為日語教育的重要目的,日語教育進入面向國際市場的外語教育強化階段。當前,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日語教育也將開啟新時代,進入服務國家“走出去”,傳播我國文化戰略的現代化發展之路。由此,各出版社和高校更加關注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學生日語應用能力的提高。

筆者以日語、基礎日語、綜合日語和專業基礎日語等為關鍵詞在亞馬遜、當當網、京東和淘寶等網站搜索出各年次出版的高校日語專業基礎日語課程教材,從1974年起大致有21個版本,共77本。

二、基礎日語教材編寫特點分析

1.遵循教學大綱,符合日語教學規律和學習要求

從1972年開始,我國高校逐漸開設日語課程,日語教材的開發也慢慢開始啟動。1979年,國家頒布的《高等師范院校日語專業四年制教學計劃(試行草案)》教學目標主要是初步掌握語言和文學的基本理論,具有準確熟練的聽說讀寫譯日語的技能?;A日語教材版次1—4的教材比較注重日語語法教學,培養日語語言基礎知識。1990年,國家頒布的《高等院校日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大綱》教學目標開始側重培養學生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豐富學生的日本社會文化知識。這之后的基礎日語教材開發在注重日語語音、文字、詞匯、語法和句型等內容的同時,兼顧日本文化、風俗習慣等內容。2000年,國家出臺的《高等院校日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大綱(修訂)》將教學目標定為“引導學生扎實學習,掌握日語基礎知識;訓練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日本社會文化知識,培養文化理解能力,為高年級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由此,各高校和出版社更加關注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日語應用能力的提高。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公布,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扎實的日語基本功和專業知識與能力,適應我國對外交流、各類涉外行業、日語教育與學術研究的需要。

基礎日語的教材開發均是在國家頒發的日語專業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指導下不斷完善與更新的,體現了日語教學規律和外語學習要求。

2.出版社主要是外語教材出版社,編寫團隊以中方日語專家為主

在我國基礎日語教材出版中,出版社主要是外語教材出版社,編寫團隊以中方日語專家為主。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日語的原版教材開始進入我國,日本學者來我國高校任職以及我國日語教師到日本進修交流越來越頻繁。中日專家合作編寫教材也是交流方式之一,日本學者開始指導、參與我國日語教材編寫工作。比如,《新編日語》(1992版)由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周平、陳小芬主編,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森田良行指導,上海外國語大學王宏教授和日本加藤明先生審閱。進入21世紀,多數基礎日語教材實行了中日合作編寫的方針,開發團隊由中日雙方日語專家共同組成,以中方編寫團隊為主。

無論從語言類型學角度來看,還是從認知語言學角度來看,日語與漢語都有巨大差異。比如,日語在會話中很少使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的表達方式,在句尾的終助詞表達方式上非常豐富。如果沒有日方專家、學者的參與,我國編寫的教材內容可能就會顯得不地道。我們在學習一門外語的時候,根據學習者母語的不同其實會產生不同的便利和難點。那么,中國人在學習日語的時候,在哪些方面更容易學,在哪些方面更困難,作為母語為漢語的中國專家、學者應該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3.教材開發以紙質為主,配套學習資料不斷順應時代發展需求

2003年以前的基礎日語配套教材以紙質教材為主,從1992年的《基礎日語》開始附帶錄音帶材料,且錄音帶并不是一冊書配一盒磁帶,而是以高校為單位附帶少量的錄音帶,學生只有復刻錄音帶才能練習聽力。錄音帶存儲量不大,一冊書需要2盤磁帶,也不方便攜帶。2006—2015年,這10年間的基礎日語配套教材是“紙質教材+同步練習冊+MP3光盤(或CD光盤)”。同步練習冊與教材配套使用,與課本內容一一對應,一般包含課文相關文字、詞匯、語法,以及聽力練習等,并設有單元練習和總練習。配套教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和結構合理,有助于鞏固學習效果。MP3光盤(或CD光盤)一般都附在紙質教材的后面,每本教材附帶一個光盤,學生可隨時下載,其存儲量較大,攜帶方便。2016年至今,最后三個版本的基礎日語配套教材是“紙質教材+同步練習冊+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資源等。多媒體課件更加適應立體化的教學需求。通過在移動APP上配套更多的移動學習資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學習資源,并更加注重學習輸出,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提高。

“十五”期間,教育部開始對國家級規劃教材實施立項,所申報項目由同行專家嚴格審定后再編寫,并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規劃教材應配上錄音光盤,有的還須做成多媒體的立體教材?;A日語教材中六個版本的基礎日語教材通過了國家級行政部門的審批,并符合國家規劃教材標準。我國基礎日語教材不斷更新,與時俱進,順應了時代發展需求。

三、基礎日語教材編寫方向探討

1.適應新時代對外語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語言文字不僅是交流溝通的工具,而且是認識世界的工具。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兼具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特征。新時代,高校日語專業教育應進一步服務中外人文交流和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實現內涵式發展;堅定理想信念,牢牢抓住“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的根本性問題,做好教材建設,以適應新時代外語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同時,高校日語專業教育要強化特色,堅持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滿足社會對外語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期待,培養出了解國情、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和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人才,以適應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輸出為驅動,增加學生選擇的自由度,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學習方式,改變傳統的以聽說讀寫譯為主導的語言教學模式,著力推進“聽、說、讀、寫、譯”五位一體日語學習驅動體系,重新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2.以學習者為中心,培養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

2018年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提出,日語學習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表明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日語語言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異文化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多元文化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那么,如何將這種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精神貫徹到教材當中,是今后基礎日語教材的編寫者們面對的挑戰。

筆者以日語中“自他動詞”為例說明日語的文化內涵。日本人注重聽話人的心理感受,在對話時會顧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給對方添麻煩。日語中的他動詞強調動作行為主體作用于某事物使其發生改變,傳達的內容容易讓對方產生心理上的負擔,以為別人特意為我做了某事。而自動詞則是動作主體自發地進行,注重動作行為的結果或狀態,客觀地向對方表達ー個事實,不攜帶任何感情。因此,日語常用自動詞來表達某種客觀的結果,以減輕對方的心理負擔。也就是說,他動詞具有責任感傾向功能,而自動詞具有體恤顧忌功能。例如,(1)お茶を入れた(入れた為他動詞);(2)お茶が入った(入った為自動詞),(1)含有說話人強調“我特意沏的茶,你得喝掉”這一信息,聽話人會產生心理負擔,而(2)表達了“茶已沏好”這一客觀事實,不會給對方造成必須喝掉才行的理解,較好消除了對方的心理負擔。

3.完善配套材料,致力于教材立體化、數字化和多元化開發建設

建設立體化教材是現代化背景下教材發展的必經之路。立體化教材是指“以紙質教材為基礎,以多媒介、多形態、多用途及多層次的教學資源和多種教學服務為內容的結構性配套教學出版物的集合”,其呈現形式一般包括電子教案、教學大綱、習題庫、多媒體光盤、網站及論壇、在線視頻和博客等。我國現有的基礎日語教材主要以紙質教材、教材原文翻譯、同步練習及課后答案詳解為主,與立體化教材相距甚遠。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隨著翻轉課堂、慕課和微課的興起,任課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發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革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這就對日語教材的教學內容完善以及日語專業教材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語語法知識點比較細碎,助詞分類多且每個助詞都有多種用法,教材開發者要考慮將某些知識點制作成微課等教學小視頻,使教材適用于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式。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基礎日語教材的開發應積極利用平板電腦及網絡媒體,綜合運用文字、圖片、視頻、動畫和3D等多元化資源,設計和運用多種形式的交互,開發APP應用程序、電子書、微信公眾號及學習論壇,多維度、多層面探索交互式教學模式,打造基礎日語數字化與多元化教材。

我國高校日語專業基礎日語教材出版數量較多,出版嚴格遵循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符合日語教學規律,教材內容不斷順應時代發展需求,與時俱進,配套學習資料不斷更新完善。在新時代背景下,在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基礎日語教材建設也要把握前沿,適應新時代對外語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明確指導思想,統一教材編寫標準。教材開發應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鼓勵中日合作編撰特色教材,推進教材的立體化、數字化和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一平.從《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的魅力看未來日語教材的編寫方向[J].日本學研究,2018(2).

[2]馬亞琴.多模態話語分析視角下高職日語教材編寫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8).

[3]游翠英,葉麗芬,黃翔.當前旅游日語教材回顧與問題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31).

[4]林洪.體現外語學習觀發展的日語教材編寫要點淺析——21世紀之后國內部分日語教材的梳理[J].高等日語教育,2018(1).

[5]吳小梅.日語專業教材編寫與開發問題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7).

日語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在分析“雙創”人才需求背景下高校日語教學改革必要性基礎上,提出基于“雙創”人才需求的高校日語教學改革措施:采用WebQuest教學模式;注重語言技能培養,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在日語教學中融入日本文化學習;將日本企業的經營模式融入教學內容中;編寫創新性日語教材;合理設置專業課程。

【關鍵詞】“雙創”人才 需求 日語教學 改革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我國也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然而社會上“雙創”人才仍較為缺乏。以日語人才為例,近幾年來,日語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發展與應用,許多高校都開展了日語教學,但是由于大多數日語人才不具備創新創業素質,因此不能與企業、社會需求相適應。對此,適應企業發展需求,改變教育方式、創新教育方法,在“雙創”人才需求背景下探索高校日語教學改革措施,是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雙創”人才需求背景下高校日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當前,日語教學中存在許多的問題。首先,教學模式過于簡單,僅僅針對某個方面進行講解,不能達到很好地學習日語的目的,也大大打擊了學生學習日語的積極性。其次,一些高校在日語教學方面重點工作不突出,為了應付考試,讓學生死記硬背,完全忽視語言在日常工作中的應用,體現為將考試放在第一位,只注重筆試內容,不重視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使大學生的日語溝通交流能力得不到提高,從而導致不能學以致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和日本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并且近年來我國日本企業不斷增加,日語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日語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因此,學習好日語十分重要,探索更有效的日語教學模式同樣重要?;谏鐣Α半p創”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日語教學不得不進行改革,這就要求學校領導采取一些措施,老師積極配合,學生努力鉆研,共同學習日語,培養出更多“雙創”型人才。

二、基于“雙創”人才需求的高校日語教學改革措施

(一)采用WebQuest教學模式。當前大多數高校都使用傳統的日語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單調并且沒有學習氛圍,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雙創”人才需求背景下,教師應進行一定的轉變。

WebQuest是由美國研發的一種利用網絡媒體來進行學習的教學模式,即從以前存在的網絡信息中選取一部分信息來進行學習,并且利用網絡媒體來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模式被廣泛地應用于大學日語教學中。

WebQuest教學模式大致由情景介紹、學習任務、網絡資源、探究過程、總結評價等五部分構成,據此教師和學生也相應地有自己學習的幾個過程。這一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創新能力以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時對于設施的保護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采用WebQuest教學模式時,教師要學會利用先進的計算機媒體技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日語的積極性。

(二)注重語言技能培養,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隨著社會發展的多元化,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說和聽方面能力。在日語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更要提高學生聽日語和說日語的能力,不斷提升其綜合素質,使其可以用日語與人熟練溝通。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增加學生的日??谡Z練習,將詞匯講解、聽力訓練以及口語練習相結合,幫助學生說好日語、寫好日語、讀好日語,做一名專業的日語人才。

(三)在日語教學中融入日本文化學習。在日語教學中,高校往往秉承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往往找不到一個最優的教學方法,這是因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忽略了日本文化的學習。語言與文化是相互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我們在學習日語的同時,還要了解相應的日本文化。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也有一些相同之處。在日語教學過程中,需要把這些文化的差異與相同點進行分析,讓學生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與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詞匯內容與語法知識。此外,在教學中融入文化元素,也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將日本企業的經營模式融入教學內容中。我們學習日語的同時,不僅要融入日本的傳統文化,而且也要將日本的企業元素融入其中。日本企業和中國企業存在許多不同的地方,“團隊合作”“拘泥小節”等是日本企業中突出的文化特點。日本企業的管理工作、獎懲員工的政策、培養員工的方法以及在工作上的創新等內容都可以給學生講授,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日本企業員工的精簡干練、勤奮努力、嚴格紀律等優秀的特點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校還可以訓練一些企業文化的項目,使學生更加了解相關企業的思維模式,以便更好地融入社會工作中。因此,教師應仔細研究日本企業文化的管理觀念并且教給學生,幫助學生適應工作、融入企業。

(五)編寫創新性日語教材。日語教材在日語教學的過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教材不僅是學生學習日語的必備工具,還是學生進行創新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工具。教材的編寫工作應結合老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校的教學目標,從而編寫出適合老師、學生使用,內容準確并且實用價值較高的教材?;凇半p創”人才需求,教材在編寫上應體現一些創新的元素,可以考慮將日本的文化內涵、日語的自身特點以及不同的學習方法等編入日語教材中,用最小的成本發揮出教材的最大作用,使得日語教學更加先進。

(六)合理設置專業課程。日語教學中專業課程的設置對于學生學習日語也很有幫助。一些學校根據人才培養標準,相應開展了一些專業課程,但是這些課程都不能夠達到很好的學習日語的目的。因此,學??梢愿鶕陨砬闆r開設一些特殊的并且與日語學習相關的專業課程,例如對日本文學作品的閱讀、對日本文化的品析等,學生通過閱讀日本的著名文學,可以從語境中感悟日語的精髓,從而激發自己的靈感,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這些特殊課程的開設,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營造了學習日語的氛圍,學生可以從中了解日本的社會風氣、文化內涵等,日語水平也會逐漸提高,這對學校培養“雙創”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上基于“雙創”人才需求,對高校日語教學進行了分析,并且對此提出了詳細的教學改革建議?,F代社會對于“雙創”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各個高校應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相應的改革措施,培養出更多的“雙創”型人才,為社會更好地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高令君.雙創人才需求背景下日語教學新途徑探索[J].高教學刊,2017(6)

[2]謝暴,鄭家房.“雙創”背景下高職技術型人才培養路徑的研究——以機械類專業為例[J].昆明民族干部學院學報,2016

[3]柳百萍,任平,唐嶺.“雙創”背景下“專業—創業”型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8)

[4]冶文玲,鄭毅樂,趙付立.日語教學模式改革創新路徑探索[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

[5]楊秀云.翻轉課堂在日語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0)

[6]陳亞敏.淺析日語教學中的“雙向文化導入”——以中日成人禮為例[J].新鄉學院學報,2015(2)

【作者簡介】羅春霞(1986— ),女,壯族,廣西寧明人,廣西城市職業學院講師,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語教學。

(責編 蘇 洋)

日語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日語復合型人才;日本文化;文化導入;人才培養

引言

社會主義新時期,掌握不同國家的語言,能夠與不同國家的人們進行交流,成為人才培養的關鍵。對日語復合型人才而言,僅掌握詞匯和語法還遠遠不夠,例如部分學生在交流過程對日本文化還不能完全理解,這是因為學生對日本文化中某些詞匯和語法的理解和運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加強對日本文化的關注。本研究將通過分析目前日語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并以日本文化導入方法為切入點進行研究,以解決當下日語復合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策略,更好地提升日語復合型人才培養質量。

一、日語人才培養中日本文化的作用

中國的日語教學主要基于五種能力:聽、說、讀、寫、翻譯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在短時間內牢牢掌握日語的基本知識,但是隨著日語知識的增加,如何正確使用大量單詞和語法知識成為一個大問題。特別是在和日本人交流時,即使沒有語法錯誤,也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這是文化差異的結果。根據文化的定義,今天常用的文化意義是廣泛而狹窄的廣義上的文化,即人類社會歷史實踐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即由人類改造自然和社會所創造的一切,屬于文化的范疇。嚴格地說,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即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精神財富。以及社會和組織機構。在教授日本文化時,例如在日本概況介紹課程中,將花費大量時間介紹日本的地理、歷史、氣候和音樂,而犧牲對溝通進程具有深刻意義的語言,即解釋不同文化間溝通知識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交流的時候,不可能按照自己文化的標準來判斷外國文化,把自己國家的習慣和價值觀強加給日本人。因此,即使能流利地說日語,也可能會發生沖突,對兩國國民的交流產生負面影響。例如,中國人見面時握手,日本人一般鞠躬,鞠躬的形式不同,是根據雙方的社會地位、地位和人際關系決定的。但是,日本學生在任何時候都采取同樣的復習形式,給對方造成了混亂。此外,邀請客人吃飯,在日本,被邀請方要先把所有的食物都吃了才禮貌,在中國一般需要少量的剩菜。我認為,這不僅是一個節約和非節約的問題,而且應該在一種深厚的文化中尋求??久姘彩窃蛑?。中國人喝酒喝酒,一定要喝酒,日本也允許少量的飲料。語言文化密切相關,語言是文化的表達和文化記錄的象征。并且文化也是語言內容和發展的動力因此,培養文化洞察力是當今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教授日語的同時,我們要注意學習日本文化。

二、日語復合型人才培養導入日本文化的實際意義

通過與一些日語專業的學生進行交談,可以總結出當前日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第一,即使學生對有關日語知識及日語邏輯有所掌握,但是在日語寫作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書寫邏輯不通、語法錯誤等。第二,基礎知識運用的不足。一些學生即使掌握日語基礎知識,但是在運用的時候還是溝通不順暢,且有時候還會出現錯誤用語。經過咨詢專業日本教師得知,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對日本文化不是很了解。語言系統的形成來自不同的生長空間。在日語語言體系形成的過程中,日本文化在學習日語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日本的飲食文化、藝術文化、精神文明和體育文化,學習者只有不斷吸收并對日本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進一步闡明日語的邏輯規律和意義。系統地學習日語的語言體系后,學生可以從新的角度重新理解他們所學的東西,提高他們靈活使用日語的能力。

三、日語復合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日本文化導入的方法與策略

(一)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明確日語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建立日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改革僵化的教學方法。日語專業的任課教師應當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不能只憑著自己的經驗教學,教學經驗并不代表先進的教育理念。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的進步,某些經驗教學模式已經落后。對此,高校教師應當不斷加強學習,用先進的教育觀念來充實自己,以適應現代的教育發展。與此同時,教學模式也應當不斷改革創新,在新的理念下整合自身的經驗,從而進一步完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跟得上社會快速發展的步伐,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自身的優勢。人才培養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的開發和設置。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開設課程,培養市場認可、企業歡迎的各類人才。根據近年來企業招聘的具體情況,“工作經驗”已成為日語專業人才進入企業市場的瓶頸。企業的職能大致可以分為生產、營銷、財務和人事四類。公司所謂的“工作經驗”就是這四個方面的經驗。企業招聘人員也較重視說話和工作技能。

(二)校內聘請日本外教,建立專業教學環境

即使學校教師具有專業教學經驗和對日本文化的深入了解,也很難構建一個完全專業的日本文化導入環境。原因是教師使用中文作為母語,教師通過學習知識——了解知識——等過程來傳授日本文化知識,重新組織和傳授知識,在這些過程中不斷傳播信息,從而導致信息消費。事實上,學生們不能通過老師的話給日本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此目的,教育機構可以聘請外國專業教師填補信息空白。日本外教在語言運用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有著日本文化的親身經歷學??梢詾閷W校的教師和外籍教師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日本教師負責基礎教學和詞匯及語法知識的傳授外國教師負責文化傳播,并向學生提供日本的風俗習慣以及社會和自然知識。同時,日本教師還可以與外國教師密切溝通,獲取日本專業文化知識,并將知識融入課堂進口環節,以便從各個角度輸出日本文化知識,幫助學生創造。

(三)創造日語的學習環境

學習日語和學習其他外語一樣,需要良好的學習環境這對提高課外學習的效率非常有用需要考慮更多的方法來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一是定期舉行日本角聚集日本業馀愛好者,把他們分成小組,圍繞一個話題自由討論。沒有必要具體說明個人和團體的數目,甚至沒有必要設立主持人和專題,主要是為了用日語自由交流。如果有條件的話,邀請日本老師或學生參加比較有效行使說話能力也加深了對日本文化的理解但是,應當指出的是,口角活動必須避免兩三人或一個核心人物的講座。雖然參加者的水平參差不齊,但日語的表達水平很高,但讓所有參加者用日語交流是日本之角的精髓。第二,我們每天都要堅持閱讀訓練首先,《手冊》的文字、文字和實例保證每天至少有30分鐘的閱讀時間,作為一種學習習慣,并努力保持這種時間。與此同時,盡可能多地退回反映日本文化的各種優秀文章,以利于理解。三是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校園廣播中播放日本新聞等節目,營造文化交流氛圍。

結束語

綜上所述,日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涉及面很廣,包括“日語教材改革”和“教師專業素質”等多方面。日語文化導入還處于初級階段,如何更好地進行教學改革,如何將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融入日語教學中,是日語教學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的課題。本文以日本復合型人才培養為方向,研究分析了如何以日本文化導入為有效途徑來培養日語復合型人才。研究結果表明,只有將日語文化層層引入,轉變教師觀念,聘請外籍教師,才能夠將日語文化引入課堂。

參考文獻:

[1]宋剛杰.寧夏地區日語人才需求現狀下的日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寧夏理工學院為例[J].法制博覽,2019(36):259-260.

[2]李鳳忱,呂文華.應用型經貿日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以吉林財經大學為例[J].教師,2021(24):43-44.

[3]楊慧.跨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以商務日語專業為例[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6):156+145.

[4]劉芳婷.工具價值與人文價值相融合統一的日語復合型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94-96.

[5]田沙.跨文化交際背景下高校日語教學的文化導入策略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1):126.

日語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大學校園生活和社會實踐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敗,我孜孜不倦,不斷地挑戰自我,改正錯誤,彌補不足,充實自己,為實現人生的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思想品德上,有良好道德修養,并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我積極地向黨組織靠攏,使我對我們黨有更為深刻的認識。積極參加政治學習,關心國家大事,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

在學習上,我熱愛自己的專業,還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國際貿易方面的知識,使我能對經濟貿易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原理由一定的了解。在專業知識方面精益求精,曾獲過三好學生榮譽稱號,在專業學習和體育運動方面都獲得優秀成績。英語、日語,電腦、普通話等方面的等級考試已達標。身為學生的我在修好學業的同時也注重于社會實踐。本著學以致用,理論結合實踐的原則,努力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大學四年來,我一直在學校勤工儉學,并且幫助學院老師管理計算機房,提高了專業知識.并和同學一起做<21世紀英文報;和ChinaDaily的校園代理,提高了工作能力,積累了很多工作經驗. 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的優良習慣,我相信會有更大提高。

在工作上,對工作熱情,任勞任怨,責任心強,具有良好的組織交際能力,和同學團結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學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促進了團隊溝通與合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點是誠實守信,熱心待人,勇于挑戰自我,時間觀念強,有著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派作風。我崇尚質樸的生活.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來與人相處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勞將伴隨我迎接未來新挑戰.

上一篇:電子政務畢業論文下一篇:初中學習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