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療保障范文

2023-09-22

醫療保障范文第1篇

統籌發展城鄉醫療保障一體化必要性

人民公平享有生命健康僅是我國憲法基本要求,也是政府公共職能必要組成部分;居民基本醫療保障中心在于使民眾公平享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建立覆蓋全體國民的居民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也是提升國民健康水平的必要手段。隨著現行“三制分立”體系的弊端充分暴露并日益突出,為保障居民基本健康權利、確?;踞t療保障體系公平性、實現政府公共職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三制統籌發展勢在必行。

當前“三制分立”體系的弊端:當前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基本格局是城鎮職工醫療保障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共同組成的“三元分立”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三個制度之間,由于保障對象不同、籌資方式不同、管理方和經辦主體不同、運行體系和運行平臺不同五大因素,造成三三項制度間醫療保障水平差異巨大;獨立運行分貝占用行政及信息平臺,造成行政部門工作量大信息平臺系統維護成本高,制度運行效率偏低;“三元分立”,制度間存在監管“灰色地帶”,監管難度大。“重復參保”現象在城鄉結合部出現頻繁;醫療服務提供方群體多且雜亂,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服務監管由其困難;政府財政壓力增大,不利于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可持續性,阻礙醫療服務運行效率且醫療服務分布失衡。

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障一體化發展趨勢和先進經驗模式。城鄉居民醫療保障一體化主要依據各地經濟發展特點和城市化水平沿“分階段、有步驟、異化趨同”路線發展。前期工作重點是擴大醫療保障覆蓋面,保證基本實現全民醫保、保障醫療保障服務、提高各群體醫療保障水平;中期工作重心是實現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統籌發展,統一管理運行機構、整合信息資源平臺、統一經辦組織體系監管,實現城鄉醫療保障一體化;后期階段實現統籌三制發展,完全實現“三元整合”居民基本醫療保障一體化、公平化、高效化,根本上提高醫療服務保障水平和國平健康水平。

各地統籌城鄉醫療保障發展實踐經驗和典型模式。在各地在城鄉居民醫療保障一體化實踐中,各地區根據不同條件,出現四種代表性模式:以政府財政主導,以行政法規確立城鄉醫療保障一體化的“神木模式”。以戶籍內所有參保人為保障對象,財政資金負擔絕大部分醫療保障資金,參保人負擔少量費用。報銷比例高、居民負擔小、資金來源穩定,最大化實現居民醫療保險的保障功能。但是對地方財政壓力巨大,居民大病實際報銷比例不高,抗風險能力弱。這種模式適合區域經濟條件較好、居民收入差距較小地方財政收入水平高的地區;

以“大刀跨越”為特點的高度一體化模式。這類模式以浙江嘉興地區為典型:不設等級,統一繳費和補償標準;個人繳費水平高、政府補助水平高、醫療保障水平高,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衛生資源統一管理。但是要求對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高,居民支付能力強居民收入差距較小;

突出引入市場化運作,“一次投保,二次分保”的“湛江模式”。居民以兩個檔次繳費參保并享受相應補償標準,在此基礎上政府向商業保險公司二次投保,用于負擔參保人重大疾病時提供相應經濟補償。這類模式下對地方財政壓力和居民投保壓力均較小,但醫療保障水平和抗風險水平均較高,但對政府前期醫?;鹗褂妙A算及大病風險概率評估能力要求較高,居民繳費率受市場化影響明顯。此類模式適用于地方財政能力和居民支付能力較弱但商業資本市場較健全的地區;

以多檔投保、對等保障為特點的“重慶模式”。“重慶模式”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基礎整合城鎮居民醫療,設置多重繳費標準及補償模式,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收入差距、參保意愿和醫保要求,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障一體化。但居民易選擇低繳費低保障水平的醫療保險,各檔位間醫療保險基金收支平衡難以控制。這種模式適用于地方財政壓力大、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的地區;

蕭縣地區統籌發展城鄉醫療保障制度條件

蕭縣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地處淮北平原地區,城市經濟結構仍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城市化水平較低,財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水平較低,屬典型中部農業型經濟特點。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醫保資金由企業、職工個人、政府共同負擔,保障對象為企業職工參保人員,資金充足覆蓋面小,保障水平最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起步較晚,主要保障對象為城鎮戶口自由從業者或外來務工人員等,參保人與政府財政補貼共同負擔醫保資金,覆蓋面較廣、保障水平中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起步晚,主要保障對象為農村戶口居民。參保人與政府財政補貼共同負擔醫保資金,醫療衛生服務缺乏且層次低下,覆蓋面廣而保障水平低。

由于蕭縣地方財政較大無法提供強力醫保資金支持,當前屬于典型統籌發展中期階段,工作任務主要為提高基本醫療保險醫療制度覆蓋面,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保障水平。因此蕭縣統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在籌資模式、保障對象、保障水平的共性,使二者統籌發展較為簡單。統籌發展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工作應借鑒臨近市縣如宿州埇橋區及淮北市濉溪縣地區,改革工作應將重點置于統籌發展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療。

蕭縣地區統籌發展城鄉醫療保險的政策性建議

蕭縣地區統籌發展城鄉醫療保險應結合地區經濟特點,參考“重慶模式”和“湛江模式”,從發展經濟治本、財政籌資方面、整合優化管理方面、發展農村醫療方面、優化補償政策方面、配套措施六個方面改革,實現科學統籌發展城鄉醫療保險制度,切實降低居民醫療衛生負擔、提高國民健康水平。

大力發展本地經濟,科學促進城市化水平,提高居民和政府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差距。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化水平是影響醫療保障制度和國民健康水平決定性因素,財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是居民醫療保障制度基本保障,政府部門管理水平和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是影響醫療保障制度效用的直接因素,因此大力發展經濟科學推進城市化發展是統籌城鄉醫療保障的根本方法和必要條件;

籌資政策方面: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實行多元化籌資;實現社?;鸨V翟鲋?,緩解財政壓力。政府主辦公益年會等活動積極發動社會捐款及企業捐款;對大額捐款企業實施一定優惠政策優化經營環境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和社會資助積極性;公共場合以及部分公共設施設置適量廣告設施促進廣告營收。另一方面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按季度或月份支取讓?;?,剩余部分定制或選擇購買保本保息類風險低但受益相對較高的理財產品實現社?;鸨V翟鲋?,緩解財政壓力;

整合管理機構方面: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基礎整合城鎮居民醫療,合理分工、權責統一。統一管理醫?;?、經辦機構。參保對象等管理活動,衛生部門負責各環節監督工作以及醫療服務供應方、部分藥品的統一管理;

優化補償政策方面: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內容,設置多重繳費標準及補償模式,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收入差距、參保意愿和醫保要求,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障一體化,滿足多元化需求,確?;踞t療保障覆蓋率;

大力扶持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規范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行為;擴大農村地區社區醫療機構以及村鎮醫療服務機構數量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避免“窮幫富”現象,緩解城市醫療衛生機構壓力;

其他配套措施:建立監督辦公室單獨負責監督三方責任主體各類行為;資金運行、管理規范、報銷規范完全公開,接受并鼓勵社會監督定期發布工作報告公布資金使用情況、醫療服務機構運營、醫療制度運行情況,陽光運行、公共監管等。

醫療保障范文第2篇

(一)保障水平總體不高,人群待遇差距較大。一是但仍有1億多人沒有納入醫保體系。二是籌資和保障水平總體不高,三是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保障水平不均衡,四是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

(二)適應流動性方面不足。一是醫保關系轉移接續困難。二是異地就醫問題突出,

(三)保證可持續性方面不足。一是統籌層次不高。目二是醫藥費用成本控制機制未完全建立。三是經辦服務能力不適應事業的快速發展。

六、 我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的建議

(一)擴大覆蓋面,盡快實現全民醫保的目標。

主要措施:一是全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在將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職工醫保的基礎上。二是推進大學生參保。三是加大推進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參保力度,落實選擇參保政策,提高參保率。四是新農合參合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二)提高并均衡醫療保障待遇水平,保障人民群眾基本醫療。主要措施:一是提高封頂線。二是提高住院醫療費報銷比例。三是進一步降低大病、重病患者個人負擔。四是拓寬保障范圍。五是加大醫療救助力度。

(三)加強醫療保險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主要措施:一是編制包括醫療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險預算,使基金管理更加科學、規范。二是提高醫療保險統籌層次。三是加強醫療服務管理,充分發揮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的監督和制約作用。四是改進支付方式,推行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等。

(四)改進醫療保險服務,方便參保群眾。

醫療保障范文第3篇

一、現行醫療保障制度構架

我國的醫療制度改革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其主要標志就是確立了新型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模式。與此同時,針對基本醫療保險的制度缺陷,逐步發展了各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并針對弱勢群體建立了相應的醫療救助制度。盡管目前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還沒有覆蓋農村居民,但一些農村地區仍然保留或新建立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上各類醫療保障制度共同構成了中國的醫療保障體系。

(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國務院于1998年頒布了《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經過5年多的實踐,截至到2003年6月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已達1.0094億。全國大部分地區(98%)都啟動了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其標志是: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統一的醫療保障管理系統基本建立;醫療保險制度運行基本平穩;醫療保險的保障機制基本得到發揮。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已經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首先,它對促進國企改革和社會穩定發揮了作用。在一億多參保人員中,65%是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二是促進了參保人員的就醫方式和醫療消費觀的轉變,參保人員比過去有了更多的就醫選擇權。三是推進了醫療服務和藥品服務市場的競爭和健康發展?;踞t療保險用藥范圍、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以及基本醫療保險費用結算辦法等管理措施加強了對醫療服務供方的約束,促使其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服務;四是抑制了醫療費用不合理的增長勢頭。據統計,1990——1998年衛生系統綜合醫院人均門診和住院費用年增長率分別為25.0%和23.7%,2001年分SU降低為9%和5%.

(二)各種類型的補充醫療保險

基本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是有限的,因此,國家鼓勵用人單位為職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制度。

在實踐中,除了國家公務員補充醫療保險外,各地還摸索出多種形式的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模式。如社會保險管理機構以社會保險的方式運作的補充醫療保險;由商業保險公司舉辦的補充醫療保險;由工會組織經辦的職工互助保險等。

(三)醫療救助制度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以員工正式就業的工作單位(企事業單位或國家機關)作為參保單元;二是繳納保險費與享受待遇相聯系。它將沒有在正規部門就業的人口和沒有能力繳費的單位的職工排除在現行制度之外,其中有相當部分的人屬于低收入或沒有收入的弱勢群體。因此,針對醫療保險制度性缺陷,一些城市紛紛出臺了弱勢群體的醫療救助制度。以北京市為例,2001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與財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衛生局聯合出臺了《北京市特困人員醫療救助暫行辦法》,從2002年1月1日開始實施。主要內容是對弱勢群體的醫療費用予以減免。

綜上所述,經過5年的改革和建設,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已經基本上實現了體制轉軌和機制轉換。在體制上,完成了從原來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的福利型向社會醫療保險型的轉軌;同時,在新制度下,實行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費用分擔,醫療服務競爭(定點醫院),費用控制(結算方式)以及社會化管理等新的運行機制。在制度層面上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以各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公務員補充醫療保險、大額醫療互助、商業醫療保險和職工互助保險)為補充,以社會醫療救助為底線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醫療保險制度評估

盡管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和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總體上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進展還不盡人意。新制度運行過程中的問題還很多,有些問題還十分嚴重。有必要對醫療保險制度,特別是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理清今后醫療保險制度發展的思路。目前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主要問題是:

(一)社會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狹窄

截止2003年6月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已經突破一億人,但從總量上看,醫療保險覆蓋面只相當于城鎮就業人口(2001年)的42%,在三大社會保險中是參保率最低的。

從結構上看,基本醫療保險主要覆蓋的是國有企業和一些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還包括部分集體企業的職工。大量的其他類型企業的職工,非正式就業(靈活就業)人員,城市弱勢群體(低收入或下崗、失業職工,殘疾人和孤寡老人,進城的農民工,較早退休的“體制內”人員等),以及農民還沒有被制度所覆蓋。

總體來說,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還是相當有限的,絕大多數的社會成員還沒有制度上的醫療保障。據衛生部的統計資料,2000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已經達到4700多億元,其中居民個人支出近2900億元占其61%,說明能夠享受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還是少數人。

(二)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尚未真正形成

盡管目前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框架已經基本形成,但合作還有明顯欠缺:一是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二是現有體系中各個層次的運行還沒有納入正軌,成效并不顯著。職工補充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社會醫療救助、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社區醫療服務等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

(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與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不配套

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是關系到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醫療衛生體制包括醫療機構(主要是醫院)的補償機制問題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問題。就一般的意義講,醫院補償機制就是指醫院獲得收入的方式。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醫院的性質是非盈利的和福利性的,其經費基本上來源于財政或企業(單位)撥款,醫院的其他日常性成本則通過醫療服務的收費來補償,因此,醫院追求自身利益的動機也不強。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政府對國有醫院的補償政策也有所變化,補償的規模逐漸降低,醫院以經營收人為主,追求經濟效益成為醫院的經營動機。為了醫院的生存和發展,政府允許醫院從他們銷售藥品中獲得15%~30%的價差作為補償。在中國,90%的藥品是由醫院零售的。在追求利潤的誘導下,醫院常常給患者開大處方,特別是多開國外進口或由外資企業生產的價格高昂的藥品。

藥品的生產和流通領域也存在著嚴重問題,普遍存在的現象致使藥品虛高定價,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利益。醫院“以藥養醫”的補償機制,藥品生產和流通體制的弊端,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順利運轉形成了嚴重的沖擊?;踞t療保險基金除了要面臨人口老齡化、疾病普遍化和醫療技術的提高等自然原因帶來的費用壓力外,還要承受由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滯后所帶來的考驗。不少實行醫療保險制度的地區,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醫療統籌基金人不敷出的局面,這對于醫療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與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不配套的另一個嚴重后果是,醫院、醫保機構和患者三方之間的關系沒有理順,關系緊張。為了控制醫療費用的增長,政府部門下發了一系列旨在規范醫院行為的文件,對醫院的選擇、用藥、診療項目、費用結算方式以及定點藥店的選擇都做了明確規定。特別是不少城市的醫保機構,改變了過去與醫院實行“實報實銷”的“按項目付費”的費用結算辦法,而采用對醫院約束力更大的“總額預算制”。這種結算辦法增加了定點醫院的壓力,甚至出現了醫院與醫保機構的沖突。

醫院和社保機構的矛盾,也導致了參?;颊叩牟粷M。他們認為雖然參加了醫療保險,但事實上卻得不到醫療保障。這將會動搖他們對醫保制度的信心和對政府的信任。

(四)政府對醫療資源投入不足

改革以來,政府投人到衛生醫療事業的資金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同時個人支出增長迅速。1997—1998年低收入國家(人均年收入在1000—2200美元之間)的公共健康支出占其財政支出的平均比例為1.26%,中等收入國家(人均年收入在2200——7000美元之間)的平均比例為2.25%,而中國只有0.62%.即使與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公共健康支出仍然處在非常低的水平。國家衛生醫療資金投入不足,是宏觀上醫療保險資金短缺的一個原因。

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的籌資比例為:單位繳納職工工資收入總額的6%左右,個人繳納本人工資收入的2%左右(具體繳納比例,不同省區有所不同)。由于沒有醫療基金的積累和沉淀。對于在實行新制度時已經退休的“老人”來說,他們的醫療保險資金就構成一筆“隱性債務”。在沒有其他渠道的資金解決老人醫療保險“隱形債務”的前提下,僅靠在職職工繳費來負擔自己和已經退休老人的醫療費用,必將使醫療保險基金的壓力增大。這也是造成不少地區醫?;鹉昴瓿У囊粋€重要原因。

同時,人口老齡化對醫療保險基金也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對醫療保險基金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老年人的發病率和患慢性病率都要遠遠高于中青年人,而供給醫療保險基金來源的在業勞動人口所占的比例卻在減少。其結果是“醫?;鸲倘?,每個在職職工所要承擔的醫療保險責任越來越大。”醫?;鸹I集的有限性和醫療需求的相對無限性,是醫療保險運行的一對矛盾。這一矛盾,在今天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相對不足的背景下更加突出。

政府財政對醫療資源投入的不足,對醫療保險制度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醫療保險基金始終處于捉襟見肘的狀態。與此同時,由于醫療服務結構的不順,沒有合理地分解患者的醫療需求,使資金流向高成本的大醫院,使有限的醫保資金沒有得到有效地利用。

三、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的構想

我國未來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基本指導思想是:逐步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以追求社會公平為目標、以民生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谶@樣一種指導思想,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和發展的價值導向應該是公平性和普遍性;使所有的社會成員都能夠享有醫療保障。而實現公平性的關鍵措施就是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通過多層次的醫療保障網絡的設置來覆蓋所有的社會成員,并滿足他們不同的醫療需求。

(一)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

當今世界,健康已經成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因此,在醫療保障領域,使所有社會成員都能公平地享受醫療保障已成為各國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盡管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障還不可能是全民統一的制度,但是建立適合不同群體要求的醫療保障制度,還是可以實現的。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國家強制實施的社會保險制度,目的是保障在職職工和退休職工的基本醫療需求?;踞t療保險制度已經平穩運行了5年多,覆蓋面在逐步擴大。對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來說,它的參保對象的界定是非常明確的。但不少企業由于經營困難,繳不起保費,致使這些企業難以被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所覆蓋。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緊要對策就是做到“應保盡保”,讓制度外的職工也能進入制度的范圍。針對困難企業目前參保難的狀況,應對現行政策做出某些調整,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盡可能地將這些企業納入到社會保險體系中來?;踞t療保險要確保覆蓋所有的職工,并使職工能夠切實得到按照政策規定的基本醫療待遇。

應加快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建設,妥善解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以外的費用負擔。使參保職工,特別是困難職工一旦發生大額醫療費用時,可以通過補充醫療保險途徑得到補償。補充醫療保險可以有多種形式,但利用市場的優勢(商業保險)來經營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針對靈活就業這種新的就業形式,政府應該建立特殊的醫療保障制度。對靈活就業者宜采用靈活多樣的管理辦法。具體來說,在參保方式、繳費辦法、待遇給付、基金管理和服務等方面都要有不同的安排。

發展醫療救助制度,解決弱勢群體的后顧之憂。對于弱勢群體中沒有工作或失去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如殘疾人)就醫,要給予更多的幫助,使弱勢群體同其他社會成員一樣,能夠得到享有健康的權利;不致因貧困而放棄這一基本需求。

盡快建立與完善我國農村的醫療保障制度,形成農村新型的合作醫療體系。據調查,“全國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農戶占農村貧困戶的比例已經達到35%左右,每年大約有1305萬農村人口面臨因生病而傾家蕩產的危險”。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高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國家已經開始關注農村的醫療保障制度建設。2003年1月16日國務院頒布的《加快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中指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

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應該是,由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靈活就業人員特殊醫療保險、弱勢群體的醫療救助和農村人口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所構成。在這個醫療保障網絡中,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可以享受到基本的醫療服務和保障。

(二)未來發展目標

我國醫療保障體系近期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逐步建立起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特別在全國農村建立起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根據我國目前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我國還不可能用“一個”制度覆蓋所有的人口。因此,醫療保障體系必然是針對不同人群的各種醫療保障制度的組合。盡管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內部結構參差不齊,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醫療保險待遇也有所差異,但卻可以在現有條件下,做到使每一個社會成員在發生疾病,尤其是身患重病時有所依靠和指望。因此,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是我國短時期內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最佳選擇。

從長期來看,建立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是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最終發展目標。如前所述,“健康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和社會的共識,對健康權利的尊重和維護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體現。每一個公民,無論其職業、地位、年齡、性別、出生地等有何不同,但醫療服務和保障的需求是同樣的。當我國的整體經濟實力提高,物質基礎更加雄厚,整個社會對社會保障制度的認識更加深入的時候,我國就有條件建立起統一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

四、政策建議

我國醫療保險制度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是當前社會保障制度深化改革的最迫切的任務之一,也是難度最大的一項工作。為了盡快實現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和完善的目標,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大政府對醫療服務領域的資金投入,為醫療保障制度的有效運行奠定基礎

政府的資金投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醫療服務供方(醫院)的投入,二是對其他醫療保障制度,如靈活就業群體的醫療保險、弱勢群體的醫療救助和農民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投入。

對醫院,政府應考慮適當增加財政資助的比例,從補償機制上徹底改變“以藥養醫”的經營模式。需要強調的是,在醫療保障的投入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將承擔相應責任,兩級政府應該進行合理的分工,而不僅僅是光靠中央財政撥款。當然,對于政府投入資金的使用情況,應該有必要的監督,確保資金真正用于醫療保險參保人的服務上面。

對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以外的其他醫療保障制度,各級政府有責任投入資金。同時,醫療救助制度提倡慈善捐助和多種籌資方式。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方向,就是建立由政府和其他多種社會力量,如非政府組織、慈善機構、企業和個人等共同編制社會保障安全網;對于農民合作醫療制度,各級政府也應當加大資金投入?!都涌旖⑿滦娃r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已經明確了政府出資的標準,即地方財政為每個農民每年補助10元。關鍵的問題是政府應切實覆行職責。同時,對貧困地區,中央政府還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以保證農民得到醫療保障。

(二)醫保、醫療、醫藥“三改聯動”,創造醫療保障制度實施的良好環境

醫療、醫保和醫藥是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中三個組成部分,只有三個方面協調運作,才能保障整個醫療系統正常地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醫療、醫保和醫藥在醫療系統中的定位和相互之間的密切關系,決定了三項改革必須聯動,齊頭并進。

首先,政府對公立醫院或其他非盈利醫療機構正確定位,通過適當的補償機制轉變醫院“以藥養醫”的經營模式。其次,政府要下決心徹底解決醫藥生產和流通環節中的問題,扭轉藥品虛高定價的局面。第三,調整好醫療保險供、需、保各方利益。有這樣,才能實現“用比較低廉的費用,提供比較優質的醫療服務,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醫療服務的需要”的醫療制度改革目標。

(三)發展杜區衛生事業,理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社區衛生醫療服務具有“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六位一體的功能。在完善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中,加快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至關重要。合理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應該是雙層或三層機制。即小病、常見病在以全科醫生為主體的社區醫院就診,大病、重病在較大的醫院就醫。社區醫院的醫療成本比較低,患者能夠得到比較及時和實惠的服務。

為了促進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的發展,首先應當大力培養全科醫生隊伍,使其成為社區醫療服務的主力軍;第二,鼓勵醫生或醫生團體在社區開辦診所,診所或醫院既可以是新設立的,也可以是由區級(

一、二級)醫院改造的;第三,支持民間資本進入社區醫療服務領域,并鼓勵社會對社區醫療服務的捐助;第四,將社區醫療服務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將社區醫院或診所視同定點醫院。

(四)加快社會醫療保障的立法步伐,為醫療保障制度的推行提供法律保證

醫療保險實行三方付費制度,所以,規范需方、供方、保方三者的責任和行為,特別是加強醫療行為監管,嚴格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的發生十分重要。因此,要盡快對醫療保障進行立法。對于醫療服務的供方,嚴格醫保定點醫院、定點零售藥店的準人資格,醫保經辦機構通過與定點醫院、藥店簽訂合同來對其進行規范化管理。對于需方,也要用法律來約束其就醫行為。通過分類給付,增加個人費用意識。對出借、冒用醫療保險卡者要受到一定的經濟賠償或停用的處罰。對企業和單位,要通過法律手段強化基金的征繳力度?;鹕侠U要按時和足額到位,保證醫療保險基金有長期、穩定的來甌對于社會醫療保險管理機構,也要有相應的行為規范,并嚴格依法行使職權。同時有義務向社會公示其管理的業績,并接受公眾的查詢和社會監督。

(五)扶持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真正形成多層次的醫療保險體系

為了進一步推動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至少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劃分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的范圍,補充醫療保險應該交由商業醫療保險經營。為此,應用法律的形式界定社會保險的經營范圍,對于社會保險管轄范圍的,商業保險不應插手;而屬于基本醫療保險范圍以外的領域,社會保險管理機構也不應干預。

二是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扶持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政策。目前的優惠政策力度還不夠大,可以考慮借鑒國外的經驗,進一步完善與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比如補充醫療保險費在一定額度內(工資總額的4%)予以稅前列支;對經營補充醫療保險的公司,保費收入減免營業稅;對個人繳納的醫療保險費部分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等。

(六)建立一套科學的醫療保障評價系統,為醫療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醫療保障范文第4篇

【摘 要】外來務工人員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和促進社會結構變革的巨大力量。由于受戶籍制度的影響,其社會保障權益處于缺失狀態。本文闡述了我國外來務工人員存在的異地就醫的問題,以及在納入城鎮醫療保障體系時受到戶籍制度的影響和來自政府、用人單位的阻礙,并簡單分析了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一些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的醫療保障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外來務工人員 醫療保障 建議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中生活、工作,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外來務工人員”群體。這一特殊的群體由于受傳統的城鄉二元經濟體制和戶籍制度的限制,他們的戶口仍在農村且身份也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他們長期被排除在城鎮職工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社會保障權益處于缺失狀態。隨著外來務工人員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的出現,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成為了城市中的弱勢群體。再加上長期以來,受外來務工人員大多以青壯年為主的這一特征影響,總以為他們的總體健康狀況不錯,故此,外來務工人員的醫療保障更加乏,存在的各種風險令人擔憂。政府部門也相應出臺了一些政策:如2003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政府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具體辦法;2004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出臺《關于推進混合所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的意見》,明確要求各地把與用人單位形成勞動關系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納入醫療保險范圍。2006年,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5號),強調要切實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積極穩妥地解決農民工疾病預防控制、醫療保障、職業安全衛生和食品衛生保障、健康教育等問題,維護農民工的切身利益。同時將“抓緊解決農民工大病醫療保障問題”列入重點。在隨后印發的相關《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爭取在2008年底將與城鎮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農民工基本納入醫療保險”的目標。這也標志著農民工醫療保障工作進入了推進階段;2009年,新醫改方案提出:做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之間的銜接。以城鄉流動的農民工為重點,積極做好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對于社會普遍關注的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問題,新醫改方案明確指出:簽訂勞動合同并與企業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農民工,要按照國家規定明確用人單位繳費責任,將其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其他農民工根據實際情況,參加戶籍所在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務工所在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由此可見,農民工醫療保障工作進入了具體實施階段。

外來務工人員醫療保障問題已經引起社會高度重視,各地政府也對外來務工人員醫保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外來務工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可切實解決基本醫療保障問題,減少就醫負擔,同時也維護了外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 外來務工人員基本醫療保障的現狀

近年來,政府和有關部門不斷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服務與管理力度,也專門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制定了各種服務措施,但是,對外來務工人員的醫療保險制度還不完善,總體形勢不容樂觀。在醫療保障方面,處于非正規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根本談不上醫療保障待遇;在醫療資源方面,要滿足只有微薄收入的外來務工人員的醫療需求很困難。

外來務工人員醫療保障嚴重缺失,和用工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的外來務工人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大多數沒有參加醫療保險,在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遲緩,外來務工人員幾乎沒有任何醫療保險,同時也沒有其他社會保障。

政府重視不夠、企業積極性不高是導致農民工參保覆蓋面小的重要原因,要穩步推進農民工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立法保護農民工健康權益,建立適應農民工特點的醫療保險制度。

二 實現外來務工人員基本醫療保障所面臨的問題

1.外來務工人員就業期間參保率低

隨著我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開展,部分務工人員參加了當地的新農合,然而在眾多問題中最為顯著的是新農合不能解決務工人員的異地就醫問題。這就使外來務工人員失去了參保的積極性。社會醫療保險的立法缺失,造成進城務工人員的醫療保障隨意性較強,導致了進城務工人員醫療保險覆蓋面的擴大。

2.企業積極性較低

由于外來務工人員就業不穩定且流動頻繁,一些小的企業,尤其是私有制企業的老板不愿意為外來務工人員繳納基本醫療保險,他們認為一方面會增加企業的負擔,另一方面即使把他們納入到醫療保障中來,他們也會因為暫時失業或更換工作而中斷參保。

3.外來務工人員對醫保認識不足,積極性差

一些農民工只注重眼前利益,認為自己年輕無病無災,沒有必要參加醫療保險,更不會繳納醫保費用。而參加基本的醫療保險,個人投入多,得到利益少,調動不起來他們參保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三 對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基本醫療保障提出的建議

1.促進戶籍制度改革,實行以居住地為依托的醫療保障體制

城鄉二元社會經濟體制和戶籍制度是阻礙外來務工人員醫療保障的障礙,使其在醫保待遇上有較大差別。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外來務工人員醫療保障的問題,就必須推動戶籍制度的改革,形成以居住地為依托的醫保管理體制。

2.積極促進外來務工人員、企業和政府觀念的轉變

建立完善的外來務工人員醫療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醫療風險,增強其身體素質,推動企業生產,從保障社會的整體進步。政府及各用人單位應主動承擔外來務工人員相應的醫保費用,減輕他們的負擔,促進參保主體的發展。

3.加大政策宣傳和執法力度,維護外來務工人員的參保權益

加大對外來務工人員醫療保障政策的宣傳力度,積極做好外來務工人員的宣傳和引導工作,促進醫療保障政策知識.的普及。對不為外來務工人員辦理醫保,逃避責任的各用人單位加大執法力度,確保農民工醫保政策的順利執行。

參考文獻

[1]許曉軍、湯金詩.農民工問題—社會公平面臨的新挑戰[J].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1993(2)

[2]張啟春.談談進城務工人員的社保問題[J].江漢論壇,2003(4)

[3]李強.農民工與中國社會分層[M].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04

[4]李三梅.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從遼寧省農民工現狀看農民工的社會保障需求[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2)

[5]程義峰、文遠竹.農民工社會保障調查[OL].新華網,2012.4.9

[6]安坤婷.西部農民工社會保障建設初探[J].前沿,2007(7)

[7]鄭功成.對農民工問題的基本判斷[J].中國勞動,2006(8)

[8]韓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B/OL].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

醫療保障范文第5篇

xx縣醫療保障局自2019年掛牌成立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緊扣“改革、穩定、創新、發展”的主線,以確?;鸢踩珵楹诵?,以保障群眾利益為重點,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縣有關醫療保障政策精神,深入開展醫保扶貧工作,堅持求實創新,團結協作,開拓進取,奮力拼搏,全力推進醫療保障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基金運行情況

(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2019年全縣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繳費xx人,人均籌資標準xx元,其中:個人繳費xx元,各級財政補助xx元(中央xx元,省級xx元,市縣級xx元)。共籌集基金xx萬元,中央財政補助資金xx萬元(其中xx萬元為2018年補助資金)、省級財政補助資金xx萬元、精準扶貧省級補助資金xx萬元、縣財政補助資金xx萬元、個人繳費xx萬元。2019年1-10月份,撥付省上和縣內定點醫療機構預付資金xx萬元,待遇支出xx萬元,上年度基金結余xx萬元,滾存結余xx萬元。

(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

2019年全縣共有xx家單位xx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其中在職職工xx人,退休職工xx人。共有x家單位xx人參加城鎮職工生育保險。2019年1-10月,征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xx萬元(其中財政代繳xx萬元),征繳生育保險費xx萬元(其中財政代繳xx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支付xx萬元,其中:住院xx人次,統籌基金支付xx萬元,個人賬戶基金支付xx萬元。生育保險待遇享受xx人次,生育保險基金支付xx萬元。

二、工作開展情況及取得的成效

(一)有序推進醫療保障機構改革。

縣醫療保障局于2019年2月批準成立,為正科級行政單位,設置行政編制xx名,內設四個職能股室,局屬一個正科級事業性質的經辦機構(醫療保障事務服務中心),核定事業編制xx名,其中設主任xx名,副主任xx名。機構成立后,積極推進局機關行政職能和一個局屬經辦機構服務職能劃轉,認真編制“三定”方案,主動協調落實人員轉隸、經費劃轉,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落實了辦公地點,完成了辦公用房改造,人員基本到位,各項醫療保障工作有序運轉,初步形成規范有序、聯動順暢的工作運行機制,做到了機構改革期間人心不散、工作不斷、秩序不亂,確保市縣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不斷強化醫?;鸨O管。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對醫?;鸨O管的要求,xx月xx日,我縣組織開展了“打擊欺詐騙保,維護基金安全”集中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通過典型案例警示、發放宣傳資料和義務診療等活動,集中宣傳了醫療保障基金監管法律法規與政策規定。深入開展了“打擊欺詐騙保、維護基金安全”專項治理行動,公布了舉報電話和郵箱,嚴打欺詐騙保行為,堅決維護基金安全。組建了縣級專項督查組,按“四不兩直”方式對納入協議管理的醫藥機構進行了專項檢查,召開了醫藥機構簽訂服務協議暨警示教育會,共檢查協議醫療機構xx家,檢查協議零售藥店xx家,占協議醫藥機構總數的100%。檢查現場指正不當診療行為多處,稽核不合理診療、不合理收費金額共計xx萬元,打擊欺詐騙保取得明顯成效。

(三)大力宣傳調整后的醫療保障政策。

今年以來,省市醫療保障政策進行了多次調整和完善,隨著《市級統籌方案》的出臺和近期《業務經辦細則》等xx個配套文件下發,以及省上對大病保險政策的調整,我縣及時組織人員對調整完善后的政策進行歸納梳理,統一印制了宣傳版面xx個,在xx進行了集中宣傳,并通過xx等縣內媒體廣泛進行宣傳報道。要求縣內各醫療機構通過制作宣傳欄、文章系壹號秘書微信公眾號原創發布,侵權必究。建立宣傳陣地、在led顯示屏滾動播放等方式,集中宣傳新的醫療保障政策,并通過醫務人員做好新政策的解釋工作。同時,印制了2019年健康扶貧政策解讀宣傳折頁,對廣大群眾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深入宣傳解讀醫療保障政策,切實提高了群眾的政策知曉率。

(四)扎實開展兩定機構大檢查問題整改。

針對全市兩定機構大檢查通報問題,我縣高度重視,召開了xx縣定點醫藥機構服務協議簽約暨全市兩定機構檢查通報問題整改會議,全面整改醫保服務協議執行情況檢查所通報的問題。會議決定對xx等xx家醫療機構限期整改,對xx等5家醫療機構限期3個月整改并暫停撥付,對xx等xx家零售藥店限期1個月整改,解除了xx大藥房醫保服務協議,對xx醫藥公司xx家分店要求改變經營模式,對xx等xx家零售藥店按照定點門診管理模式進行了整改,同時,對xx家醫療機構查處的xx元違規費用進行了扣減,并按違規費用的5倍進行處罰,合計金額xx元。

(五)認真落實巡視巡查問題整改。

針對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發現的問題,我局高度重視,立即組織相關人員認真梳理,深入研究整改措施,并及時成立xx縣醫療保障局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解決整改問題。我縣及時調整城鄉居民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和醫療救助政策,完成了醫療機構his系統配置及接口改造和報銷比例調整后的的系統測試,并通過縣內媒體大力宣傳調整后的報銷政策,同時組織縣內各醫療機構對調整后報銷比例的政策通過各種途徑做好宣傳解釋工作,讓群眾及時了解掌握。

(六)全力做好醫保扶貧工作。

按照基本醫療有保障目標要求,我縣緊盯醫保扶貧脫貧驗收標準,認真謀劃、精心部署,扎實開展脫貧攻堅基本醫療有保障篩查清零,全面摸清了我縣醫療保障扶貧情況底數,及時發現和解決醫保扶貧工作存在的盲區死角、短板弱項,醫保扶貧取得明顯成效。截止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xx人,異地已參保的貧困人口xx人,無法參保的xx人,應參保人員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為100%;

共為xx萬人發放參保資助資金xx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xx萬xx萬元,參保資助實現全覆蓋;

貧困人口住院xx人次,醫療總費用xx萬元,基本醫保報銷xx萬元(提高優惠報銷xx元);

大病保險xx人次,支付xx萬元;

醫療救助xx人次,支付xx萬元,實現貧困人口待遇全享受。

(七)深入開展醫療保障領域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專項行動。

按照市、縣安排部署,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及時召集相關單位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對醫保領域突出問題進行專門研究,及時成立了由縣委政法委牽頭,縣醫保局具體負責,縣公安局、縣衛健局、縣市場監管局配合的專項整治工作組,對全縣xx家定點醫療機構和xx家定點零售藥店進行明察暗訪、突擊檢查,嚴查并打擊處理誘導騙取參保人員住院診療、掛床住院、藥價虛高、過度檢查、過度治療以及偽造醫療文書和憑證、開具虛假證明、醫??ㄋ①徤钣闷泛捅=∑返忍兹♂t療保險基金的行為。目前,專項整治工作組已突擊檢查民營醫院xx家、鄉鎮衛生院xx個,零售藥店xx家,專項集中整治行動正在有序開展之中。

三、存在問題和原因分析

一是醫療機構監管難度大。

監管專業力量不足,專業人才匱乏,缺乏監管標準化制度體系,監管手段和方式單一,導致監管存在死角,難以滿足新形勢下監管工作需要。

二是參保收繳難度加大。

隨著個人籌資標準的不斷提高,參保群眾負擔加重,今年是稅務部門作為參保征繳主體的第一年,文章系壹號秘書微信公眾號原創發布,侵權必究。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參保費征繳職能劃轉稅務后,隨著征繳方式的變化,各種問題隨之而來,加上農民群眾主動繳費意識不強,參保資金征繳及參保擴面難度增大。

三是政策宣傳還有差距。

醫務人員和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還有待提高,尤其是群眾對新調整后醫療保障政策、轉診備案等政策規定了解還不夠,認識還不夠到位,臨床醫生對病人的政策告知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堅持不懈加強政策宣傳,進一步提高群眾對醫保政策的知曉率。

繼續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拓寬宣傳渠道,豐富宣傳手段,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和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通過印發宣傳資料,制作宣傳版面和宣傳廣告欄等多種手段,多渠道、多角度全面宣傳醫療保障政策待遇、醫保扶貧優惠政策、城鄉居民參保繳費方式和時限、分級診療等政策,引導城鄉居民到基層醫療機構就近就醫,對老百姓最關心、關注的問題及時答疑解惑,打消群眾顧慮,切實提高全民參保意識,讓廣大城鄉居民充分認識、認知、認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特別是醫保扶貧的優惠政策。

二是不斷加大籌資工作力度,確保參保率鞏固提高。

全力配合稅務部門做好2019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費的征繳工作,在群眾全面了解掌握最新醫保政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鄉鎮、村和社區在參保費征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縣鄉村協調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引導城鄉居民積極參保,及時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費用資助政策,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應保盡保,應資助盡資助,穩步提高城鄉居民參保率。

三是認真落實醫療保障政策,維護好參保群眾的利益。

在全面落實好參保群眾醫療保險待遇的基礎上,積極兌現醫保扶貧優惠報銷政策,促進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報銷政策緊密銜接,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平。嚴格執行省市統一的醫保政策,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做到在政策上惠民,在服務上為民、利民,確保醫保扶貧各項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實到位,切實維護好參保群眾的利益。

醫療保障范文第6篇

2010年業余護理本科班李曉敏

醫療保障制度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內容,對于維護社會秩序穩定,增加農民福利,保障公民權益意義重大。我國的醫療制度基本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下面通過結合從化市醫療保障的基本情況,主要談談我國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現狀與不足及以后改進的策施。

我國的醫療制度改革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經過5年多的實踐,截至到2003年6月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已達1.0094億。全國大部分地區(98%)都啟動了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在中國醫療保障投入與世界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相比總體不足的背景下,相對匱乏的醫療保障投入在中國城鎮與農村之間分配又嚴重缺乏公平性。

據了解,從化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于20世紀

六、七十年代興起,后來由于農村經濟網站體制的改革等多方面的原因經歷了“兩起兩落”,對于很多農民來說,合作醫療已淡出了他們的記憶。1998年,合作醫療重新復辦,復辦后只有村集體經濟比較好的幾個鎮村得以落實,當時的街口鎮、溫泉鎮和江埔鎮被確立為試點鎮,到2003年,從化參加合作醫療的只有7條村共10897人,只占應參加人口的2.62%.今年下降為6條村9373人,占應參加人口的2.25%。全面鋪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任重而緊迫。

數據分析顯示,中國公共衛生投入嚴重偏向于城鎮,中國農村的醫療衛生狀況惡劣,疾病不僅成為制約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而且是農村居民致貧返貧的重要原因,在我國農村建立醫療保障制度形勢緊迫。

一、中國農村醫療衛生狀況現狀

由于農民沒有任何醫療保障,看病的支出基本上都是自己負擔,一次大病,基本上就花掉了一個家庭一年甚至兩年的總收入,所以在農村,只有家庭有人生大病,一般都要舉債度日。

如果從醫藥支出占農戶家庭支出的比重看,大病帶來的負擔就更令人擔心了。對于一般農戶來說,醫藥支出在總支出的比重平均在8.5%左右,而大病戶的醫藥開支平均要占到家庭總支出的30%以上。大病戶和非大病戶的支出構成有很大差別。我國目前進入了老齡化時期,65歲以上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已超過7%,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43億,占總人口的11%,21世紀中國老齡化有加劇的趨勢。我國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國家,中國農村的醫療衛生狀況令人堪憂,三級醫療網絡瀕臨解體,鄉鎮衛生院1/3基本癱瘓,1/3僅能維持生計,1/3能夠發展,農民抵御重大疾病災害的能力十分脆弱。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缺陷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開展至今,推進了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覆蓋了農村90%以上的農民,切實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對改善民生,增強農民抵御疾病風險的能力,提升醫療保障水平,推進當前醫療體制改革意義重大。然而隨著新農合的運行,

由于政策制度的原因,造成的缺陷及帶來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現就我市新農合運行中存在的缺陷做如下剖析:

1、籌資存在的缺陷

新農合所籌集到的資金,雖以各級財政匹配補助的資金為主,同時逐年提高,但由于農民個人籌資的部分也相應逐年提高(從每人每年10元到20元,30元,乃至50元)對部分困難群眾來說,經濟上仍是一大負擔。

另外,新農合政策一方面強調農民自愿參合;一方面又強調參合率的提升,引導農民要有互助共濟的理念,因此在選擇參合與不參合的問題上,多具有逆向選擇的傾向,尤其是青壯年者,多數不愿繳納參合金,有的農戶甚至只繳納老人和孩子的參合金,因此參合率的提升就存在很大的困難。因此在每年的籌資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違規行為,鎮村干部為了完成任務,就會自己出資墊支,然后設法再通過村委或衛生院,將自己墊支的資金返回,這就造成村級門診統籌資金的不規范使用。

2、墊付制存在的缺陷及給監管帶來的困難。

新農合實行墊付制,即是參合患者就醫所產生的醫療費用,按新農合方案的補償比例,患者只交自付部分,其余補償的部分由醫療機構墊付,通過合管中心審核后返還醫療機構,這種付費方式極大地方便了參合患者,確實起到了便民利民的作用。但同時也給醫療機構提供了可操作和可利用的空間和時間,給監管造成很大的困難。醫療機構重復收費、分解收費、自立項目收費與亂收費等,甚至有不法之徒收購合醫證,醫患勾結,編造假病歷進行報銷,套騙新農合資金,其手段隱蔽,金額較大。在常規審核督查中很難察覺這些違規行為,這就給新農合資金的監管帶來很大的困難。

3、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不夠。

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內對轄區內的醫療衛生對其中資質不夠的,投入不足的,服務能力差,管理混亂的醫療機構應嚴加管理。而這些機構的目的性很強,都是向著新農合資金,醫保資金而來,利用其靈活性、機動性、可操作性強的特點,采取延長住院天數、小病大治、誘導患者進行醫療消費,與部分不法分子合謀勾結、編制假病歷,套騙農合資金。在打擊不力的情況下,這些現象有愈演愈烈之趨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此應加強監管,尤其對醫療機構審批之后的跟蹤監管應予加強。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一些建議

1、努力降低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成本

醫藥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是制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順利運行的諸多難點之一,建議建立對定點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這些醫療機構嚴格遵守有關醫療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紀律,遏止大處方、亂檢查現象;制定按病種醫療費限費制度,嚴格控制醫療費用失控現象 在各級籌資額度逐步加大的情況下,可考慮取消參合人員個人籌資的部分,實現全民參合參保,不再開展普通門診費用的補償,普通門診可由市場自由調節。只開展住院病種的住院費用及慢性病種門診費用的補助,重點提高重大疾病的補助標準。采取行政措施,強制參合,可避免一戶一人參合,多人享受的現象;

2、進一步完善補償報銷運行管理機制

在確?;鸢踩\行的前提下,切實解決“報銷難”的問題,取信于民;同時,在確保“收支平衡,確保支付”的前提下,適時調整和優化補助方案,減少資金沉淀,盡力提高對大病和醫藥費花費較多的特殊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的保障水平,切實減輕農民因疾病造成的經濟負擔,讓農民真心感受到合作醫療的好處,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影響力。

3、上級財政應加大支持力度

從理論上說農村醫療屬于外溢性的公共品,需要各級政府共同提供。上級財政應充分考慮縣級財政的實際困難,加大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配套資金的支持力度,對配套資金以外的其他資金,如新建機構的人員經費、工作經費、宣傳經費、設備購置與維護、改善鄉鎮衛生院醫療條件等,也一樣要給予大力支持,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順利運行。

上一篇:中秋節簡單配文范文下一篇:初中地理常見問題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