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療技術消毒技術規范

2023-05-23

第一篇:醫療技術消毒技術規范

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 老肯醫療

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醫療機構內鏡清洗消毒工作,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本規范適用于開展內鏡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

第三條開展內鏡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應當將內鏡的清洗消毒工作納入醫療質量管理,加強監測和監督。

第四條各級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醫療機構內鏡清洗消毒工作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五條開展內鏡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應當制定和完善內鏡室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并認真落實。

第六條從事內鏡診療和內鏡清洗消毒工作的醫務人員,應當具備內鏡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識,接受相關的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嚴格遵守有關規章制度。

第七條內鏡的清洗消毒應當與內鏡的診療工作分開進行,分設單獨的清洗消毒室和內鏡診療室,清洗消毒室應當保證通風良好。內鏡診療室應當設有診療床、吸引器、治療車等基本設施。

第八條不同部位內鏡的診療工作應當分室進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內鏡的診療工作不能分室進行的,應當分時間段進行;不同部位內鏡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設備應當分開。

第九條滅菌內鏡的診療應當在達到手術標準的區域內進行,并按照手術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

第十條工作人員清洗消毒內鏡時,應當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透圍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條根據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備相應內鏡及清洗消毒設備:

一、內鏡及附件:其數量應當與醫院規模和接診病人數相適應,以保證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達到相應的消毒、滅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二、基本清洗消毒設備:包括專用流動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負壓吸引器、超聲清洗器、高壓水槍、干燥設備、計時器、通風設施,與所采用的消毒、滅菌方法相適應的必備的消毒、滅菌器械,50毫升注射器、各種刷子、紗布、棉棒等消耗品。

三、清洗消毒劑:多酶洗液、適用于內鏡的消毒劑、75%乙醇。

第十二條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必須遵照以下原則:

一、凡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或者經外科切口進入人體無菌腔室的內鏡及附件,如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膀胱鏡、宮腔鏡等,必須滅菌。

二、凡穿破粘膜的內鏡附件,如活檢鉗、高頻電刀等,必須滅菌。

三、凡進入人體消化道、呼吸道等與粘膜接觸的內鏡,如喉鏡、氣管鏡、支氣管鏡、胃鏡、腸鏡、乙狀結腸鏡、直腸鏡等,應當按照《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高水平消毒。

四、內鏡及附件用后應當立即清洗、消毒或者滅菌。

五、醫療機構使用的消毒劑、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設備,必須符合《消毒管理辦法》的規定。

六、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時間應當使用計時器控制。

七、禁止使用非流動水對內鏡進行清洗。

第十三條內鏡室應當做好內鏡清洗消毒的登記工作,登記內容應當包括,就診病人姓名、使用內鏡的編號、清洗時間、消毒時間以及操作人員姓名等事項。

第十四條醫院感染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本規范,負責對本機構內鏡使用和清洗消毒質量的監督管理。

第三章 軟式內鏡的清洗與消毒

第十五條軟式內鏡使用后應當立即用濕紗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復送氣與送水至少10秒鐘,取下內鏡并裝好防水蓋,置合適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驟、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水洗

(一)將內鏡放入清洗槽內:

1、在流動水下徹底沖洗,用紗布反復擦洗鏡身,同時將操作部清洗干凈;

2、取下活檢入口閥門、吸引器按鈕和送氣送水按鈕,用清潔毛刷徹底刷洗活檢孔道和導光軟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時必須兩頭見刷頭,并洗凈刷頭上的污物;

3、安裝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復抽吸活檢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氣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檢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鏡身。

(二)將取下的吸引器按鈕、送水送氣按鈕和活檢入口閥用清水沖洗干凈并擦干。

(三)內鏡附件如活檢鉗、細胞刷、切開刀、導絲、碎石器、網籃、造影導管、異物鉗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鉗瓣內面和關節處,清洗后并擦干。

(四)清洗紗布應當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應當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一)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時間按照產品說明書。

(二)將擦干后的內鏡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沖洗送氣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將含酶洗液吸入活檢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三)擦干后的附件、各類按鈕和閥門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還需在超聲清洗器內清洗5~10分鐘。

(四)多酶洗液應當每清洗1條內鏡后更換。

三、清洗

(一)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內鏡,用水槍或者注射器徹底沖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內的多酶洗液及松脫的污物,同時沖洗內鏡的外表面。

(二)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沖氣,排出管道內的水分,以免稀釋消毒劑。

第十六條軟式內鏡采用化學消毒劑進行消毒或者滅菌時,應當按照使用說明進行,并進行化學監測和生物學監測。

第十七條采用2%堿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滅菌時,應當將清洗擦干后的內鏡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沒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滿消毒液。

非全浸式內鏡的操作部,必須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第十八條需要消毒的內鏡采用2%堿性戊二醛滅菌時,浸泡時間為:

(一)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浸泡不少于10分鐘;

(二)支氣管鏡浸泡不少于20分鐘;

(三)結核桿菌、其他分枝桿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內鏡浸泡不少于45分鐘。

第十九條需要滅菌的內鏡采用2%堿性戊二醛滅菌時,必須浸泡10小時。

第二十條當日不再繼續使用的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支氣管鏡等需要消毒的內鏡采用2%堿性戊二醛消毒時,應當延長消毒時間至30分鐘。

第二十一條采用其它消毒劑、自動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器械時,必須符合本規范第十二條第五款的規定,并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

在使用器械進行清洗消毒之前,必須先按照第十五條的規定對內鏡進行清洗。

第二十二條軟式內鏡消毒后,應當按照以下方法、步驟進行沖洗和干燥:

一、內鏡從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員應當更換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氣,以去除消毒液。

二、將內鏡置入沖洗槽,流動水下用紗布清洗內鏡的外表面,反復抽吸清水沖洗各孔道。

三、用紗布擦干內鏡外表面,將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凈。取下清洗時的各種專用管道和按鈕,換上診療用的各種附件,方可用于下一病人的診療。

四、支氣管鏡經上述操作后,還需用75%的乙醇或者潔凈壓縮空氣等方法進行干燥。

第二十三條采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滅菌的內鏡,使用前必須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去除殘留消毒劑。

第二十四條內鏡附件的消毒與滅菌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活檢鉗、細胞刷、切開刀、導絲、碎石器、網籃、造影導管、異物鉗等內鏡附件必須一用一滅菌。首選方法是壓力蒸汽滅菌,也可用環氧乙烷、2%堿性戊二醛浸泡10小時滅菌,或者選用符合本規范第十二條第五款規定的適用于內鏡消毒的消毒劑、消毒器械進行滅菌,具體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說明。

二、彎盤、敷料缸等應當采用壓力蒸汽滅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學消毒劑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者2000

mg/L的過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鐘。消毒后,用水徹底沖凈殘留消毒液,干燥備用;注水瓶及連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無腐蝕性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消毒后用無菌水徹底沖凈殘留消毒液,干燥備用。注水瓶內的用水應為無菌水,每天更換。

第二十五條滅菌后的附件應當按無菌物品儲存要求進行儲存。

第二十六條每日診療工作結束,用75%的乙醇對消毒后的內鏡各管道進行沖洗、干燥,儲存于專用潔凈柜或鏡房內。鏡體應懸掛,彎角固定鈕應置于自由位。

儲柜內表面或者鏡房墻壁內表面應光滑、無縫隙、便于清潔,每周清潔消毒一次。

第二十七條每日診療工作結束,必須對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沖洗槽進行清洗消毒,具體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吸引瓶、吸引管經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者2000

mg/L的過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鐘,刷洗干凈,干燥備用。

二、清洗槽、酶洗槽、沖洗槽經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者2000 mg/L過氧乙酸擦拭。

消毒槽在更換消毒劑時必須徹底刷洗。

第二十八條每日診療工作開始前,必須對當日擬使用的消毒類內鏡進行再次消毒。如采用2%堿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時間不少于20分鐘,沖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診療。

第四章 硬式內鏡的清洗消毒

第二十九條硬式內鏡的清洗步驟、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使用后立即用流動水徹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殘留物質,并擦干。

二、將擦干后的內鏡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時間按使用說明。

三、徹底清洗內鏡各部件,管腔應當用高壓水槍徹底沖洗,可拆卸部分必須拆開清洗,并用超聲清洗器清洗5~10分鐘。

四、器械的軸節部、彎曲部、管腔內用軟毛刷徹底刷洗,刷洗時注意避免劃傷鏡面。

第三十條硬式內鏡的消毒或者滅菌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適于壓力蒸汽滅菌的內鏡或者內鏡部件應當采用壓力蒸汽滅菌,注意按內鏡說明書要求選擇溫度和時間。

二、環氧乙烷滅菌方法適于各種內鏡及附件的滅菌。

三、不能采用壓力蒸汽滅菌的內鏡及附件可以使用2%堿性戊二醛浸泡10小時滅菌。

四、達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內鏡,如喉鏡、陰道鏡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分鐘的方法。

五、用消毒液進行消毒、滅菌時,有軸節的器械應當充分打開軸節,帶管腔的器械腔內應充分注入消毒液。

六、采用其它消毒劑、消毒器械必須符合本規范第十二條第五款的規定,具體操作方法按使用說明。

第三十一條采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的硬式內鏡,消毒后應當用流動水沖洗干凈,再用無菌紗布擦干。

采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滅菌的硬式內鏡,滅菌后應當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再用無菌紗布擦干。

第三十二條滅菌后的內鏡及附件應當按照無菌物品儲存要求進行儲存。 第五章 內鏡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

第三十三條消毒劑濃度必須每日定時監測并做好記錄,保證消毒效果。

消毒劑使用的時間不得超過產品說明書規定的使用期限。

第三十四條消毒后的內鏡應當每季度進行生物學監測并做好監測記錄。

滅菌后的內鏡應當每月進行生物學監測并做好監測記錄。

消毒后的內鏡合格標準為:細菌總數<20cfu/件,不能檢出致病菌;滅菌后內鏡合格標準為:無菌檢測合格。

第三十五條內鏡的消毒效果監測采用以下方法:

(一)

采樣方法:監測采樣部位為內鏡的內腔面。用無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應中和劑的緩沖液,從待檢內鏡活檢口注入,用15ml無菌試管從活檢出口收集,及時送檢,2小時內檢測。

(二)菌落計數:將送檢液用旋渦器充分震蕩,取0.5ml,

加入2只直徑90mm無菌平皿,每個平皿分別加入已經熔化的45℃-48℃營養瓊脂15ml-18ml,邊傾注邊搖勻,待瓊脂凝固,于35℃培養48小時后計數。

結果判斷:菌落數/鏡=2個平皿菌落數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檢測:將送檢液用旋渦器充分震蕩,取0.2ml分別接種90mm血平皿、中國蘭平皿和SS平皿,均勻涂布,35℃培養48小時,觀察有無致病菌生長。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六條醫療機構設有內鏡診療中心的,其建筑面積應當與醫療機構的規模和功能相匹配,設立病人候診室(區)、診療室、清洗消毒室、內鏡貯藏室等。

診療室內的每個診療單位應當包括:診療床1張、主機(含顯示器)、吸引器、治療車等,每個診療單位的凈使用面積不得少于20平方米。

第三十七條本規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原《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第六章第十一節“內鏡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同時廢止,其它與本規范不一致的規定以本規范為準。

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滅菌制度

一、凡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或者經外科切口進入人體無菌腔室的內鏡及附件,如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膀胱鏡、宮腔鏡等,必須滅菌。

二、凡穿破粘膜的內鏡附件,如活檢鉗、高頻電刀等,必須滅菌。

三、凡進入人體消化道、呼吸道等與粘膜接觸的內鏡,如喉鏡、氣管鏡、支氣管鏡、胃鏡、腸鏡、乙狀結腸鏡、直腸鏡等,應當按照《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高水平消毒。

四、內鏡及附件用后應當立即清洗、消毒或者滅菌。

五、醫療機構使用的消毒劑、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設備,必須符合《消毒管理辦法》的規定。

六、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時間應當使用計時器控制。

七、禁止使用非流動水對內鏡進行清洗。

八、凡能高壓滅菌的內鏡首選方法是壓力蒸汽滅菌,也可用環氧乙烷、2%堿性戊二醛浸泡10小時滅菌。

九、需要消毒的內鏡采用2%堿性戊二醛滅菌時,浸泡時間為:

(一)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浸泡不少于10分鐘;

(二)支氣管鏡浸泡不少于20分鐘;

(三)結核桿菌、其他分枝桿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內鏡浸泡不少于45分鐘。

第二篇:醫療消毒規范小結

一 醫療機構應保持床單元的清潔

2直接接觸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單、被套、枕套等,應一人一更換;患者住院時間長時,應每周更換;遇污染應及時更換。更換后的用品應及時清洗與消毒。消毒方法應合法、有效。

3間接接觸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簾、床墊等,應定期清洗與消毒;遇污染應及時更換、清洗與消毒。甲類及按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體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應進行終末消毒,消毒方法應合法、有效,其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等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或按醫療廢物處置。

二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險組織污染的低度危險物品和一般物體表面應用清潔劑清洗,根據待消毒物品的材質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1mol/L氫氧化鈉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至少作用15min,并確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觸到消毒劑。

1被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險組織污染的環境表面應用清潔劑清洗,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消毒,至少作用15min。為防止環境和一般物體表面污染,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蓋操作臺,操作完成后按特殊醫療廢物焚燒處理。

2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險組織(腦脊液、腎、肝、脾、肺、淋巴結、胎盤等組織)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險物品,傳播朊病毒的風險還不清楚,可參照上述措施處理。

3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險組織污染的低度危險物品、一般物體表面和環境表面可只采取相應常規消毒方法處理。

4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其他無危險組織污染的跨度和高度危險物品,采取以下措施處理: a)清洗并按常規高水平消毒和滅菌程序處理;

b)除接觸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外科內鏡外,其他內鏡按照國家有關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處理;

c)采用標準消毒方法處理低度危險品和環境表面,可采用500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或相當劑量的其他消毒劑處理。 三氣體壞疽病原體 1消毒方法

1.1傷口的消毒 采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傷口周圍皮膚可選擇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1.2診療器械的消毒

應先消毒,后清洗,再滅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劑1000mg/L~2000 mg/L浸泡消毒30min~45min,有明顯污染物時應采用含氯消毒劑5000mg/L~10 000 mg/L浸泡消毒≥60min,然后按規定清洗,滅菌。

1.3 物體表面的消毒

手術部(室)或換藥室,每例感染患者之間應及時進行物體表面消毒,采用0.5%過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

1.4 環境表面消毒

手術部(室)、換藥室、病房環境表面有明顯污染時,隨時消毒,采用0.5%過氧乙酸或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

1.5 終末消毒

手術結束、患者出院、轉院或死亡后應進行終末消毒。終末消毒可采用3%過氧化氫或過氧乙酸熏蒸,3%過氧化氫按照20ml/m3氣溶膠噴霧,過氧乙酸按照1g/m3加熱熏蒸,溫度70%~90%,密閉24h;5%過氧乙酸溶液按照2.5ml/m3氣溶膠噴霧,溫度為20%~40%。

1.6 織物

患者用過的床單、被罩、衣物等單獨收集,需重復使用時應專包密封,標識清晰,壓力蒸汽滅菌后再清洗。 四皮膚消毒

1穿刺部位的皮膚消毒 消毒方法

a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無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時間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

b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膚表面2遍以上,作用時間1min~3min,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體積分數)脫碘。 c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體積分數)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時間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 d使用70%~80%(體積分數)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 e使用復方季銨鹽消毒劑原液皮膚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min~5min。 消毒范圍

肌肉、皮下及靜脈注射、針灸部位、各種診療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為中心,由內向外緩慢旋轉,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膚面積應≥5cm×5cm.中心靜脈導管如短期中心靜脈導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圍直徑應﹥15cm,至少應大于敷料面積(10cm×12cm)。 手術切口部位的皮膚消毒 清潔皮膚

手術部位的皮膚應先清潔;對于器官移植手術和處于重度免疫抑制狀態的患者,術前可用抗菌或抑菌皂液或20000mg/L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洗凈全身皮膚。 消毒方法

a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無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2min。

b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膚表面,等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c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體積分數)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時間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 消毒范圍

應在手術野及其外擴展≥15cm部位由內向外擦拭。 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膚的消毒 1徹底沖洗。

2消毒 采用碘伏原液擦拭作用3min~5min,或用乙醇、異丙醇與氯己定配制成的消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3min~5min。 黏膜、傷口創面消毒 擦拭法

1使用含有效碘1000mg/L~2000mg/L的碘伏擦拭,作用到規定時間。

2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體積分數)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時間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 3采用1000mg/L~2000mg/L季銨鹽,作用到規定時間。 沖洗法

1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水溶液沖洗或漱洗,至沖洗液或漱洗液變清為止。 2采用3%(30g/L)過氧化氫沖洗傷口、口腔含漱,作用到規定時間。 3使用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沖洗,作用到規定時間。

地面和物體表面應保持清潔,當遇到明顯污染時,應及時進行消毒處理,所用消毒劑應符合國家相關要求。 五清潔用品的消毒 1 手工清洗與消毒

.1 擦拭布巾 清洗干凈,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劑(或其他有效消毒劑)中浸泡30min,沖凈消毒液,干燥備用。 .2 地巾 清洗干凈,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劑中浸泡30min,沖凈消毒液,干燥備用。

第三篇:醫院消毒技術規范

一.醫院消毒技術規范名詞術語

(一).醫院消毒:殺滅或消除醫院環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病源微生物的過程。

(二).消毒:殺滅或消除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的處理。

(三).滅菌:殺滅或消除傳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處理。

(四)隨時消毒:有傳染源存在時,對其排出的病原體可能污染的環境和物品及時進行的消毒。

(五).終末消毒:傳染源離開疫源地后進行的徹底消毒。

(六).預防性消毒:對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場所進行的消毒。比如:醫院的醫療器械滅菌、治療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一般病人住院期間和出院之后進行的消毒,均為預防性消毒。

(七).消毒劑:用于殺滅傳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之達到消毒或滅菌要求的制劑。

(八).滅菌劑:可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使其達到滅菌要求的制劑。

(九).高效消毒劑:指可殺滅一切細菌繁殖體(包括分枝桿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對細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殺滅作用,達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劑。

(十).中效消毒劑:指僅可殺滅分枝桿菌、真菌、病毒及細菌繁殖體等微生物,達到消毒要求的制劑。

(十一).低效消毒劑:指僅可殺滅細菌繁殖體和親脂病毒,達到消毒要求的制劑。

(十二).抗菌:采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殺滅細菌或妨礙細菌生長繁殖及活性的過程。

(十三).抑菌:采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礙細菌生長繁殖及活性的過程。

二.消毒作用水平:

根據消毒因子適當劑量(濃度)或強度和作用時間、種類以及對微生物殺滅能力, 可分為四個作用水平級。

(一) 滅菌:可殺滅外環境中一切微生物的化學和物理方法。屬于此類的有:熱 力滅菌、電離輻射滅菌、微波滅菌等物理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環氧乙烷、過氧乙酸、過氧過氫等化學消毒方法。

(二)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殺滅各種微生物 ,對細菌芽孢殺滅達到消毒效果的方法。這類消毒方法應能殺滅一切細菌繁殖體(包括結核分枝桿菌)、病毒、真菌及孢子和絕大多數細菌芽孢。屬于此類的方法有:熱力、電力輻射、微波和紫外線等,以及用含氯、二氧化氯、過氧乙酸、過氧乙氫、含溴消毒劑、臭氧和一些復配的消毒劑等消毒因子進行消毒的方法。

(三)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殺滅和去除細菌芽孢以外各種致病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包括:超聲波、碘類消毒劑(碘伏、碘酊、洗必泰碘等)、醇類、酚類消毒劑等。

(四)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殺滅細菌繁殖體(分枝桿菌除外)、親脂病毒的化學消毒劑 和通風換氣、沖洗等機械除菌法。低效消毒劑有新潔爾滅等。

三:醫院用品的危險性分類

(一) 高度危險性物品:這類物品是穿過皮膚或粘膜而進入無菌的組織或器官內部的器

材,或與破損的組織、皮膚、粘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和用品。

例如:手術器械和用品、穿刺針、輸血器材、輸液器材、注射的藥物和液體、透析

1 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導尿管、膀胱鏡、腹腔鏡、臟器移植物和活性組織檢查鉗等。

(二) 中度危險性用品:這類物品僅和皮膚粘膜相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組織之內。 例如:體溫表、呼吸機管道、胃腸道內窺鏡、氣管鏡、麻醉機管道、壓舌板、喉鏡、 避孕環、口罩等。

(三) 低度危險性用品:雖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況下無害,當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

染時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例如:生活衛生用品和病人、醫護人員生活和工作環境中的物品,如鐘表、痰盂、面 盆、地面、桌面、床面、被褥、治療用品(聽診器、聽筒、血壓計)等。

四:醫院消毒中選擇消毒滅菌方法的原則

根據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選擇消毒滅菌方法。

(一) 凡是高度危險的用品,必須選用滅菌方法處理。

(二) 凡是中度危險的物品,一般情況下達到消毒即可,可選用中水平消毒法和高水平 消毒法,(內窺鏡、體溫表必須達到高水平消毒)

(三) 凡是低度危險性用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法或只作一般清潔處理即可,僅在特 殊情況下才做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時,必須針對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種類選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五:消毒滅菌的種類

(一) 自然消毒法:

1.日光曝曬法:日光中的紫外線具有一定的殺菌力,物品在日光中曝曬6小時,可達到 消毒目的,常用于枕頭、被褥、毛毯、書籍等的消毒。曝曬時要注意翻動使其各面都能直接受到日光照射。

2.通風:是一種自然消滅微生物的有效方法,病室應定時通風,尤其是換藥室和治療室, 應通風半小時。

(二) 物理滅菌法: 1.原理:是利用高熱或日照使菌體蛋白凝固變性,酶失去活性和結構被破壞,最后死亡。 2.種類:

(1)干熱滅菌法:

a分類:燒灼、干烤。

b適應范圍:用于高溫下不損壞、不變質、不蒸發物品的滅菌。用于不耐濕熱器械的滅菌,用于蒸汽或氣體不能穿透物品的滅菌,如玻璃、油脂、粉劑和金屬等制品的消毒。

c注意事項:待滅菌的物品干熱滅菌前,應洗凈,防止造成滅菌失敗或污物炭化,玻璃器皿滅菌前應洗凈并干燥,滅菌時勿與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觸,滅菌后要使溫度降到40℃以下再開箱,防止炸裂。 (2)濕熱滅菌法:

a煮沸滅菌法:凡是不怕潮濕可耐高溫的物品,如搪瓷類、金屬類、耐熱玻璃、橡膠類及耐高溫的塑料用品都可用此法消毒。

b高壓蒸汽滅菌法:是利用飽和蒸汽的濕熱在一定的壓力下殺滅一切細菌繁殖體、芽孢和病毒的方法,效果徹底可靠,適應于耐高溫、耐高濕醫療器械和物品的滅菌,不能用于油類和粉劑的滅菌。

根據排放冷空氣方式和程度不同,分為下排氣式壓力蒸汽滅菌器和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二大類。

(3)紫外線消毒法:

a適用范圍:紫外線可以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芽孢、分枝桿菌、病毒、真菌、立克次體和支原體,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表面、水和空氣、均可采用紫外線消毒。

b使用方法:

①對物體表面的消毒:距離1米,消毒有效區在燈管周圍1.5-2米,時間30-60分鐘。 ②對室內空氣的消毒:有效距離不少于2米,時間不少于30分鐘。

③對水和其它液體的消毒:可采用水內照射和水外照射,采用水內照射法時,紫外線燈應裝有石英玻璃防護罩,無論采用那種方法,水層厚度均應小于2㎝。

c注意事項:

①在使用過程中,應保持紫外線燈管的清潔,一般每兩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發現燈管表面有灰塵、油污時應隨時擦拭。

②用紫外線燈消毒室內空氣時,房間內應保持清潔、干燥,減少塵埃和水霧,溫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對濕度大于60%時,應適當延長照射時間。

③用紫外線消毒物品表面時,應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線的直接照射,且應達到足夠的照射劑量。

④不得使紫外線光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損傷。 ⑤紫外線強度計至少一年標定一次。 ⑥紫外線使用時間不得超過1000小時。 ⑦做好消毒使用登記。

(三) 化學消毒滅菌法: 1.原理:是利用液體或氣體的化學藥物滲透細胞內,引起微生物代謝障礙使蛋白質凝固、 變性或沉淀,或使細胞膜通透性改變,引起細胞破裂溶解以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

2.方法:擦拭法、洗滌法、噴霧法、熏蒸法。 3.使用原則:

⑴根據物品的性能及各種病原微生物,選擇適用的化學藥品。 ⑵嚴格掌握所用化學藥品的濃度、消毒時間及使用方法。

⑶被消毒物品必須清洗干凈,如物體表面有油污、膿血、水分等都不利于滅菌。 ⑷揮發性藥品要加蓋,要定期更換。

⑸浸泡的物品,使用前需用蒸餾水或無菌生理鹽水沖洗,以免藥物刺激人體組織。

六.化學消毒劑的使用規范

(一) 戊二醛

1.特點:屬于滅菌劑,具有廣譜、高效殺菌作用,可殺滅細菌繁殖體、真菌和細菌芽孢, 并能滅活肝炎病毒,其滅菌濃度為2%以上。

2.滅菌:常用浸泡法。將清洗、晾干待滅菌處理的醫療器械及物品浸沒于裝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蓋,浸泡10小時后,無菌操作取出,用滅菌水沖洗干凈,并無菌擦干后使用。

3.消毒:常用浸泡法。將清洗、晾干待滅菌處理的醫療器械及物品浸沒于裝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蓋,一般細菌繁殖體消毒浸泡1小時后取出,用滅菌水沖洗干凈并擦干。

4.注意事項:

⑴戊二醛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應注意皮膚粘膜及呼吸道的防護。

3 ⑵對鋁有破壞腐蝕性,對手術刀片等碳鋼制品有腐蝕性,使用前應先加入0.5%亞硝酸鈉防銹。

⑶連續使用不得超過7天。 ⑷密閉、陰涼、通風處保存。

(二) 84消毒液

1.特點:是以有效氯(4.5%-5.5%)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可殺滅化膿性球菌和腸道 致病菌。

2.消毒:

⑴醫療器械消毒,按1:200比例配制,作用時間10分鐘,取出后用無菌水沖洗。 ⑵一般物體表面消毒,按1:99配制,作用時間20-30分鐘。 3.主要事項:

⑴本品對金屬制品有腐蝕性,對棉織品有腐蝕脫色作用,毛、麻、絲織品禁用。

⑵有效氯含量有效期為三個月,第四至第十二個月,每延長一個月,藥量增加0.1倍使用。

⑶避光保存,勿用50℃以上熱水稀釋。

(三).過氧乙酸

1.特點:屬滅菌劑,具有廣譜、高效、低毒、對金屬及織物有腐蝕性,受有機物影響大,穩定性差等特點,適應于耐腐蝕性物品、環境及皮膚的消毒與滅菌。

2.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凡能夠浸泡的物品均可用過氧乙酸浸泡消毒。消毒時將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裝有過氧乙酸的容器中加蓋,取出后,用無菌蒸餾水沖洗干凈,擦干后使用。

a.對細菌繁殖體、污染物品的消毒:0.1%浸泡15分鐘。 b.對肝炎病毒、結核桿菌:0.5%浸泡30分鐘。

c.對細菌芽孢污染物品:1%浸泡5分鐘,如果是滅菌,浸泡30分鐘。

⑵擦拭法:對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0.1%的濃度擦拭。 ⑶噴灑法:

a.對一般污染表面上的消毒用,02.-0.4%噴灑,作用30-60分鐘。

b.對肝炎病毒、結核桿菌污染表面上的消毒,用0.5%噴灑,作用30-60分鐘。 3.影響因素:

⑴.溫度:溫度越高,殺菌力越強。

⑵.濕度:空氣中相對濕度在20%-80%時,濕度越大,殺菌效果越好。 ⑶濃度和作用時間:殺菌作用隨濃度的增高、時間的延長而增強。 4.注意事項:

⑴.過氧乙酸性質不穩定,極易分解,因此,應于用前配制,配制后的稀釋液應盛于塑料容器中,避免接觸金屬離子。

⑵.對多種金屬和織物有腐蝕和漂白作用,使用時應注意及時用清水沖洗。

⑶.接觸高濃度過氧乙酸時,應采取防護措施。謹防濺入眼或皮膚粘膜上,一旦濺上,及時用清水沖洗。

⑷.物品用過氧乙酸消毒后,應放置1-2小時,待殘留在物體表面上的過氧乙酸揮發、分解后使用。

(四)過氧化氫

1.特點:過氧化氫屬高效消毒劑,具有廣譜、高效、速效、無毒、對金屬及織物有腐蝕性,受有機物影響大,純品穩定性好,稀釋液不穩定等特點。

2.適應范圍:適用于丙稀酸樹脂制成的外科埋植物、隱形眼鏡,不耐熱、塑料制品餐具,

4 服裝、飲水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傷口清洗。

3.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將清洗、晾干待消毒的物品浸沒于裝有3%過氧化氫的容器中,加蓋,浸泡30分鐘。

⑵.擦拭法:對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所用藥物濃度和作用時間參見浸泡法。

⑶其它:用1-1.5%過氧化氫漱口,用3%過氧化氫沖洗傷口。 4.注意事項:

⑴.過氧化氫應貯存于通風陰涼處,用前應當測試有效含量。 ⑵稀釋液不穩定,應于用前配制。

⑶.對金屬有腐蝕性,對織物有漂白作用。

⑷.使用濃度較高時,謹防濺入眼內或皮膚粘膜上,一旦濺上,及時用清水沖洗。 ⑸.消毒被血液、膿液等污染的物品時,可適當延長作用時間。

(五)乙醇

1. 特點:屬中效消毒劑,具有中效、速效、無毒、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對金屬無腐蝕性,受有機物影響很大,易發揮、不穩定等特點。

2.適用范圍:適用于皮膚、環境、表面及醫療器械的消毒等。 3.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將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裝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蓋,對細菌繁殖體污染醫療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10分鐘以上,對外科洗手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5分鐘。

⑵擦拭法:對皮膚的消毒用75%的棉球擦拭。

4.注意事項:1.乙醇易燃忌明火。2.必須使用醫用乙醇。

(六)碘伏

1.特點:屬中效消毒劑,具有中效、速效、低毒、對皮膚粘膜無刺激、并無黃染、對銅、鋁、碳、鋼等二價金屬有腐蝕性,受有機物影響很大,穩定性好等特點。

2.適用范圍:適用于皮膚粘膜等的消毒。

3.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將清洗、晾干待消毒的物品浸沒于裝有碘伏溶液的容器中,加蓋、對細菌繁殖體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碘0.025%的消毒液浸泡30分鐘。

⑵擦拭法:

a.衛生洗手消毒 :濃度0.05%浸泡2分鐘。

b.外科洗手消毒 :濃度0.25-0.5%,擦拭3分鐘。

c.手術部位、注射部位消毒:濃度0.25-0.5%局部擦拭2遍2分鐘。 D口腔粘膜及創口粘膜創面消毒:500mg/L(0.05%)擦拭3-5分鐘。 4.注意事項:

⑴.應于陰涼避光處保存,防潮、密封。

⑵碘伏對二價金屬制品有腐蝕性,不應做相應金屬制品的消毒。 ⑶消毒時若存在有機物,應提高藥物濃度或延長消毒時間。

(七)甲醛

1.特點:是一種滅菌劑,對所有微生物都有殺滅作用,包括細菌繁殖體、芽孢、真菌和病毒,甲醛氣體滅菌效果可靠,使用方便,對消毒滅菌物品無損害。

2. 適用范圍:可用于對濕、熱敏感、易腐蝕的醫療用品的消毒。

3.使用方法:使用甲醛消毒、滅菌,必須在甲醛消毒滅菌箱中進行,消毒箱必須有良好

5 的甲醛定量加入和汽化裝置,甲醛消毒滅菌箱必須有良好可靠的密閉性能,消毒滅菌過程中不得有甲醛氣體泄漏。

4.注意事項:

⑴.用甲醛消毒箱消毒物品時,不可用自然揮發法。

⑵環境濕度和溫度對消毒效果影響較大,消毒時應嚴格控制在規定范圍。

⑶被消毒物品應攤開放置,中間應留有一定空隙,污染表面應盡量暴露,以便甲醛氣體有效地與之接觸。

⑷消毒后,一定要去除殘留的甲醛氣體,也可用抽氣通風或用氨水中和法。 ⑸甲醛有致癌作用,不易用于室內空氣消毒。

(八)新潔爾滅

1.特點:屬單鏈季胺鹽的消毒劑,屬低效消毒劑,對皮膚粘膜無刺激,毒性小、穩定性好、對消毒物品無損害。

2. 適用范圍:皮膚粘膜消毒,環境物品消毒。

3.使用方法:

⑴皮膚消毒:用0.05-0.1%皮膚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時間3-5分鐘。 ⑵粘膜消毒:0.05%擦拭,作用3-5分鐘。

⑶環境表面消毒:0.1-0.2%浸泡、擦拭或噴灑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 4.注意事項:

⑴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例如肥皂、洗衣粉等對其消毒效果有影響,不宜合用。 ⑵有機物對其消毒效果有影響,嚴重污染時應加大使用劑量或延長作用時間。

七.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一)在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前醫護人員要戴好帽子、口罩并洗手。

(二)執行無菌操作時,操作區域要清潔、寬敞。

(三)滅菌物品必須放在無菌容器內、無菌臺或無菌巾中,平時掩蓋嚴密,保持干燥,無菌巾一旦潮濕,視為有菌。

(四)在執行無菌操作時,未經消毒的手臂不得跨越無菌區。

(五)要用滅菌持物鉗夾取無菌物品,無菌物品一經無菌容器中取出,不可再放回。一份無菌物品只能供一位病員使用一次。

(六)夾取無菌物品時,要面向無菌區,手臂必須保持在腰部以上或桌面以上。

(七)不可面向無菌區大聲談笑、咳嗽、打噴嚏。

(八)打開無菌包前,要檢查包布外側的名稱,滅菌日期和無菌標志。

(九)無菌區的邊緣3cm內,是無菌區的安全范圍,非無菌物品應遠離無菌區。

八.一次性無菌物品放置、使用和處理

(一).一次性無菌物品應定點分類放置,無過期物品。

(二).使用前檢查有效期是否過期,包裝有無破損、漏氣、過期,破損、漏氣物品禁止使用。

(三).使用后按規定毀形,分類浸泡消毒,統一回收。浸泡液每日更換。

(四).建立發放、回收登記,認真記錄。

(五).禁止另做它用。

(六).一次性使用輸液器(袋)、采血針、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可放入專用收集袋直接焚 6 燒。

(七).沒有接觸人體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毀形后即可回收。

(八).明確沒有污染的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如輸液袋(瓶)、配制藥物的針筒等,使用后不需要浸泡,只要毀形后即可回收。

九.抗菌藥物治療及應用的基本原則

(一).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應用抗菌藥物。

(二).盡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據病原種類及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物。

(三).按照藥物的抗菌作用、特點及其體內過程特點,選擇用藥。

(四).抗菌藥物的治療方案應綜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制訂。

十.病房感染管理

1.科室衛生無死角。

2.濕式掃床,一床一套,一日二次。 3.擦床頭桌用專用巾。

4.掃床巾每日使用前,按規定配制84消毒液浸泡后擰干,用后浸泡10分鐘,用清水洗 凈擰干,放置在掃床巾晾掛架上,晾干備用。

5.每日要開窗通風。 6.墩布潔污分開,掛干。 7.不在病房清點被服。

8.病人離院后要進行終末消毒。

9.棉被褥、床單、被罩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十一.手術器械和用品滅菌

(一).手術器械的滅菌 1.清除污染

⑴非感染癥病人使用后的手術器械應選用加酶洗滌劑浸泡擦洗或選用洗凈消毒裝置。 ⑵感染癥病人使用過的手術器械應分別采用物理或化學消毒方法處理。 2. 包裝見有關制度章節 3. 裝載見有關制度章節

4. 滅菌方法:采用高壓蒸汽滅菌法。

(二)手術縫線的滅菌:可采用環氧乙烷或快速壓力蒸汽滅菌。

(三)銳利手術器械的滅菌:用于高壓滅菌。

(四)不耐熱手術器械的滅菌:只能用冷滅菌方法或化學滅菌處理。

(五)手術用敷料的滅菌:

1. 壓力蒸汽滅菌:除極少數不宜用濕熱滅菌的敷料外,手術敷料首選用壓力蒸汽滅菌。 2. 干熱滅菌:凡士林油紗條、紗條的滅菌,蒸汽不宜透過,應選用干熱滅菌。

十二.一般診療用品及急救物品的消毒處理

(一).血壓計袖帶:應保持清潔,若有污染應隨時用清潔劑清洗,若被血液、體液污染,應在清潔的基礎上,用0.1%過氧乙酸浸泡30分鐘后再清洗干凈,晾干備用,

(二).聽診器:可在清潔的基礎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三).腋下體溫表:每次用后,應在清潔的基礎上選用75%的酒精或0.1%過氧乙酸浸

泡10-30 分鐘,清水沖凈,擦干備用。

(四).壓舌板、開口器、舌鉗:用后立即清潔消毒,消毒采用高壓滅菌方法。

(五).氧氣濕化瓶、呼吸機和麻醉機的螺紋管、氧氣面罩、麻醉面罩、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潔的基礎上,耐高溫的管道與引流瓶可采用壓力蒸汽滅菌,不耐高溫的部分,清潔后浸泡在0.1%過氧乙酸或0.05%84消毒液30分鐘,清水沖凈、晾干,封閉保存備用。

(六).氧氣濕化瓶、霧化吸入器、呼吸機管路、早產兒暖箱的濕化器,必須每日消毒,用畢終末消毒。

(七).氧氣濕化瓶的內芯接管、皮管,每周消毒一次,用0.05%84消毒液浸泡30 分鐘后,用清水沖凈,擦干備用。

(八).氧氣濕化瓶每日更換無菌用水,鼻塞每日用酒精擦二次,鼻腔每日用生理鹽水棉球或棉簽擦二次,保持清潔通暢。

(九).霧化吸入噴嘴,原則上一人專用(一次性),如多人使用,每次用后必須用0.05%84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沖凈,擦干備用。

(十).吸痰管一次性,一用一更換。

(十一).吸痰鹽水勤更換。

(十二).急診室平車、輪椅、觀察床等每日定時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時,應及時消毒處理。

十三.醫護人員手的消毒

(一) 外科手消毒:略。

(二) 衛生手消毒:

1.各科治療、操作前的消毒:進行各種治療、操作前醫護人員用抗菌皂液和流動水洗手, 如果手被感染性材料污染應使用有效消毒劑搓擦2分鐘后,用流動水、皂液洗凈擦干后進行各種操作。

3. 連續治療和操作的消毒:若連續進行治療和操作時,每接觸一個病人后都應用抗菌 皂液和流動水洗手或快捷手消毒液搓擦2分鐘。

十四.病人皮膚粘膜的消毒

(一)一般肌肉、靜脈或常規的注射與穿刺前皮膚的消毒,用無菌棉簽浸潤有效碘0.5%的碘伏,直接涂擦注射部位皮膚2遍,待半干燥即可注射。

(二) 特殊穿刺部位的皮膚消毒:肌肉、皮下及靜脈注射、針灸部位、各種診療性穿刺 的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為中心,由內向外緩慢旋轉,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面積不小于5cm×5cm,血管內留置導管及其它部位分流導管和引流處,每日按要求處理后,用無菌敷料封蓋。

(三) 病人手術切口部位的皮膚消毒:

1.準備:手術部位的皮膚應選用肥皂和水洗凈,需備皮部位的皮膚以無菌紗布沾取肥皂

8 和水擦拭干凈。

2.消毒方法:消毒范圍應在手術區及其外10cm以上部位,由內向外擦拭。

(四)會陰部及陰道手術消毒:

1. 選用0.5%碘伏皂液棉球依次擦洗大、小陰唇、兩側大腿內側上1/

3、會陰及肛門周 圍,做備皮處理后,用0.5%碘伏液棉球涂擦處理,待碘液完全干燥后(約需3-5分鐘),用上法再次涂擦消毒。

2. 子宮切除手術前一天晚上用有效碘0.025%碘伏擦洗陰道一次,手術前2小時重 復擦洗一次,陰道沖洗消毒用含有有效碘0.025%的洗滌液消毒。

十五.室內空氣的消毒

(一) 適用范圍:主要是Ⅱ類環境、空氣消毒,包括兒科病房、婦產科檢查室、換藥室、 注射室、治療室、供應室、清潔區、急診室、化驗室、各類普通病房和房間。

(二) 環境檢驗:細菌總數≤500cfu/立方米,(cfu消毒感染菌量)。

(三) 消毒方法: 1.紫外線消毒

⑴紫外線燈的選擇:可選用產生較高濃度臭氧的紫外線燈,以利用紫外線和臭氧協調作用。一般按每立方米空間紫外線燈瓦數≧1.5W計算出裝燈數。

⑵紫外線燈安裝位置:可安裝在桌面上方1米處,不考慮表面消毒的房間,可吸頂安 裝,也可采用活動式紫外線燈具燈,上述各種方法使用的紫外線燈,照射時間一般大于30分鐘。

3. 熏蒸或噴霧消毒:可利用化學消毒劑或中草藥消毒劑噴霧或熏蒸消毒,常用的化學 消毒劑有:

⑴過氧乙酸:將過氧乙酸稀釋成0.5-1.0%水溶液,加熱蒸發,在60%-80%相對濕度室溫下,過氧乙酸用量按1g/立方米計算,熏蒸時間2小時。

⑵季胺鹽類消毒劑:每立方米噴1.2ml(折合藥物濃度10mg/立方米左右)作用30分 鐘。

⑶中草藥空氣消毒劑:按說明書操作。

十六.Ⅱ類環境、物體表面的消毒

(一)適用范圍:兒科病房、婦產科檢查室、注射室、換藥室、治療室、供應室清潔區、急診室、化驗室、各類普通病房和房間。

(二)消毒標準:要求物體表面的細菌總數≤10cfu/c㎡。

(三)消毒方法: 1. 地面消毒:

⑴.當地面無明顯污染情況下,通常采用濕式清掃,用清水或清潔劑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上的污垢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⑵.當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時,可用0.2%過氧乙酸消毒液擦洗。

2. 墻面消毒:當受到病原菌污染時,可采用化學消毒劑噴霧或擦洗,墻面消毒一般為 2.0-2.5米高即可。以濕潤不向下流水為度,一般50ml-200ml/㎡,用0.5%過氧乙酸消毒。

3. 病房各類用品表面的消毒:

適用范圍:桌子、椅子、凳子、床頭柜等。 ⑴.一般情況下,只進行日常的清潔衛生工作,用清潔的濕抹布或季胺鹽類消毒液每日2 9 次擦拭,可清除大部分微生物。

⑵.當用品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時,必須采用嚴格的消毒處理。①用0.5%過氧乙酸擦拭或噴灑。②紫外線燈照射,離污染表面不超過1米,照射30分鐘。

4. 其它表面的消毒:

⑴.適用范圍:病歷夾、門把手、水龍頭、門窗、洗手池、衛生間、便池。

⑵.方法:每天用潔凈的水擦拭刷洗處理,保持清潔。當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時,消毒 方法參照以上方法。

十七.治療室消毒滅菌

1.室內布局合理,分區明確,紫外線空氣消毒每日2次,桌面、地面每日消毒2次,保 持清潔無積灰。

2.醫護人員進入室內,應衣帽整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3.無菌物品專柜放置,按滅菌日期依次排列,無菌包清潔無損,注有物品名稱、有效日 期及化學指示帶,無過期包。

4.治療盤內碘酒、酒精應加蓋保存,無菌盤使用不得超過2小時。

5.開啟的無菌液體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抽吸的溶媒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無菌液體開啟后(配制后)均需注明使用時間。

6.器械液每周請領,每周更換2次,棉簽缸、鑷子、止血鉗每周高壓滅菌1次。 7.鑷、鉗浸泡液面要求達到容器口高1/2—2/3處。

8.鑷、鉗在消毒液中浸泡30分鐘后,放蒸餾水溶液中保存。 9.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與消毒技術規范。

十八.換藥室消毒滅菌

1.開啟的液體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無菌液體均需注明使用時間。

2.儲存棉球、紗布的無菌罐一經打開,最長使用時間不得超過72小時,并注明開啟 時間,頻繁使用的無菌儲物罐應每日更換并滅菌。

3.消毒液應有專用盛器,專柜放置,專人負責保管,標簽清晰。 4.隔離傷口、特種感染傷口敷料及器械按特殊消毒方法處理、 5. 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與消毒技術規范。

十九.手術進行中的無菌操作原則

手術過程中,無菌觀念的強弱,可能直接影響到手術的成敗甚至病人的生命,因此, 所有參加手術的人員必須認真執行無菌操作原則。

(一) 手術人員一經洗手,手臂即不可再接觸未消毒物品,穿無菌隔離衣后,背部、腰 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應認為是有菌區,不能接觸,同樣,手術臺邊緣以下的布單,也不要接觸。

(二) 不可在手術人員的背后傳遞器械及手術用品,墜落到無菌布單或手術臺邊緣以外 的器械物品,不準拾回在用。

(三) 手術中如果手套破損或接觸到有菌的地方,應另換無菌手套;前臂或肘部碰觸有 菌地方,應更換隔離衣或加無菌袖,無菌巾、布單等物,如已被弄濕,其無菌隔離作用不再完整,應立即更換,如條件不允許,也應加蓋干的無菌單。

(四) 在手術過程中,同側手術人員如需調換位置,應背對背移位。

(五) 暫時不用的器械、用物擺放在器械桌上,并用無菌巾覆蓋,尖銳器械、縫針應尖 朝上,以防穿透無菌敷料被污染;需植入體腔內的物品,使用時應用專用器械或無菌敷料夾持,不能直接用手接觸。

(六) 污染手術行隔離技術:在切開空腔臟器前,應用鹽水墊保護周圍組織,并及時吸 除外流的內容物,被污染的器械、敷料應放在污染盤內,不再使用。如器械需使用,須用碘伏處置后再用,手術人員手套應用消毒水沖洗或更換。

(七) 盡可能限制參觀人員人數,減少污染機會。參觀手術時,不能站的太高、離術者 太近,也不可經常在室內走動。

二十.感染手術的護理配合

(一) 特異性感染手術的護理配合

氣性壞疽、破傷風均為厭氧芽孢桿菌感染所致,引流物、分泌物要進行隔離處理,但因 芽孢型細菌比繁殖型細菌抵抗力強,芽孢對干燥、高溫、消毒劑都有強大的抵抗力,在塵埃中可存活數年。手術室病人都有較深的手術傷口存在,易形成厭氧環境而受到感染,故在做這類外科特異性感染手術時,應嚴格執行隔離制度,以絕對保護其它手術病員和工作人員的健康。

氣性壞疽、破傷風的手術治療,主要是廣泛性的擴創、引流或截肢術,其護理配合如下:

1. 術前準備:當接到這類特異性感染手術的通知時,應立即進行準備。

2. 手術配合:病人進入手術室時,內巡回護士隨病人進入手術室,推車留在手術間, 關閉門窗。

3. 術后處理:參加手術人員脫去口罩、帽子、拖鞋、手套進行個人清潔衛生后方可解 除隔離進行其它工作,手術間由內巡回護士處理:

⑴所有器械、帶血布類、拖鞋分別浸泡于1:100的84消毒液內2小時,所有用過的敷料如紗布、繃帶、棉墊、一次性注射器、口罩、帽子和手套均浸泡于配有1:100的84消毒液的污物桶內2小時。無菌布類用清潔大布單包好。

⑵浸泡過的布單單獨送洗,浸泡過的器械和包好的無菌布類進行高壓蒸汽滅菌,每天一次,連續3天方可打包使用;浸泡過的拖鞋仍放房間內熏汽消毒;浸泡于污物桶內的一切物品及手術中切下的組織送出焚燒。

⑶墻壁、地板、所有家具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洗。打開抽屜,豎起手術床墊,撒開推車上的棉絮,房間用400%甲醛和PP粉熏汽消毒,按每立方米甲醛2ml、PP粉1g計算,房間按以上料理連續3天,每天一次。

⑷3天后,打開門窗通風,將室內各用物放回原處,解除隔離。

二十一.檢驗科消毒規范

1. 科室建立消毒登記簿,詳細記錄消毒方式、消毒液濃度、消毒時間及消毒人員簽名。 2. 工作人員操作前后采用皂液流動水洗手。為傳染病病人檢驗時,應帶手套。受致病 菌污染的手,用消毒劑浸泡(0.2%過氧乙酸)3分鐘后清洗。

3. 室內空氣消毒采用紫外線消毒,按㎡空間紫外線燈瓦數≥1.5W,照射時間大于30 分鐘。

4. 污染區的臺面及物體表面每日工作后用0.2%過氧乙酸溶液擦拭。污染的化驗單送

11 出前用紫外線把化驗單兩面照射3-5秒后送出。

5. 玻璃器械使用后,在皂液中煮沸15-30分鐘,再反復洗刷、瀝干、烘干,用于微 生物培養的器皿須高壓滅菌后使用。

6. 貴重儀器(顯微鏡、離心機、細胞計數器械、酶標檢測儀等)有污染時,用2%戊 二醛液擦拭。

7. 夾取標本的工具如鑷、鉗、接種環、吸管等用后應立即消毒清潔,進行微生物檢驗 時,應重新滅菌,金屬工具可燒灼滅菌或消毒液浸泡。

8. 廢棄標本(液體)用漂白粉(5g/100ml)攪勻后倒入廁所。固形標本焚燒或加2倍 漂白粉溶液攪勻后作用2-4小時,肝炎或結核病標本延長至6小時后倒入廁所。

9. 盛標本的容器,若為一次性應焚燒,對可再次使用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 分鐘,再用消毒液浸泡。

10. 廢棄標本及容器應有專門密閉不漏水的污物袋或箱存放,集中焚燒,每日處理一次。

二十二.口腔科消毒技術規范

(一)消毒原則:實行所有病人的標準隔離原則,簡化控制感染的措施。

⑴治療區操作臺:治療每個病人后均需用中效消毒劑進行消毒,治療外周區應在每天工作結束后消毒及通風。

⑵外科器械及穿破組織或接觸組織的器械都應進行滅菌。

⑶只與皮膚接觸或可能被傳染性氣溶膠污染的手、污染的器械進行消毒處理。 ⑷處理每個病人必須更換手套、洗手。

⑸每月對環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消毒,用消毒液擦拭或噴灑桌面、椅子、門窗、墻面、地面等,然后進行空氣消毒。

(二)空氣器械的消毒滅菌

1.外科器械及其它穿破口腔軟組織或骨組織的器械(牙鉗、解剖刀、骨鑿、探針根管器械等)必須滅菌。

2.不穿破口腔軟組織但與組織有接觸的器械(銀汞充填器、塑料器械)應當進行滅菌。 3.與皮膚接觸,可能暴露在體液或飛沫中的器械以及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觸的器械(物理測量儀、混汞機)應當進行消毒。

4.口腔檢查器械如鑷子、口鏡、探針、彎盤等,可采用一次性用品,如非一次性,可用高壓滅菌方法。

(三)的消毒滅菌:每次治療后,使用過的手機必須進行去污、清潔、消毒

或滅菌,手機使用后應立即進行表面消毒,可采用全自動機械清洗消毒法,手機滅菌溫度不超過136℃。

(四)口腔車針的消毒滅菌:車針經常接觸破損的粘膜,有血液污染,屬高度危險性物 品,必須滅菌。

⑴車針用后立即進行消毒滅菌。

⑵滅菌:①壓力蒸汽滅菌121℃30分鐘。

②浸泡消毒2%戊二醛浸泡10小時。

(五)治療環境的消毒:汽水槍、高速渦輪機鉆使用時,對環境中空氣和物品的污染比 較嚴重,應對環境進行常規預防性消毒。

(六) 室進行消毒處理:詳細記錄消毒方式,消毒液濃度,消毒時間及消毒者簽名。

二十三.放射科消毒技術規范

12 1. 科室建立消毒登記,詳細記錄消毒方式、行動時間、消毒液濃度及消毒溶液簽名。 2. 各診室通風良好,地面、墻面、桌面及物體表面清潔無污,濕式清掃,每日用消毒 液(0.2過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地面、桌面、物體表面。每周對各診室進行徹底情況消毒一次。

3. 操作人員在檢查操作后,用肥皂流動水洗手,為傳染病病人檢查后,應進行手的消 毒處理,在常規洗手。

4. 病人使用過的一次性物品必須毀形,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在做無 害化處理。

二十四.功能科消毒技術規范

1. 科室建立消毒登記,詳細記錄消毒方式、行動時間、消毒液濃度及消毒溶液簽名。 2.各診室通風良好,地面、墻面及物體表面清潔無污,每日用過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

3.工作人員在進行各種操作后用皂液流動水洗手。為傳染病病人檢查時應戴一次性手 套,如果雙手被病原菌污染后,應先將手浸泡于消毒液2分鐘,再用肥皂水洗手。

二十五.內鏡的消毒滅菌

(一)內鏡消毒滅菌的基本原則:

1.凡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或經外科切口進入無菌臟器的內鏡及其附件,如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膀胱鏡、宮腔鏡等用前,應達到滅菌水平。

2.凡進入破損粘膜的內鏡附件,也應達到滅菌水平,如活檢鉗、高效電刀等。

3.凡進入人體自然管道與官腔粘膜的內鏡及附件,如喉鏡、氣管鏡、支氣管鏡、胃鏡、腸鏡、乙狀結腸鏡、直腸鏡等,用前應達到高水平消毒。

(二)選擇內鏡消毒滅菌方法的原則:內鏡的消毒、滅菌應首選物理方法,對不耐濕熱的內鏡可選用化學方法消毒滅菌。

1.壓力蒸汽滅菌:主要適用濕熱內鏡的滅菌,如金屬直腸鏡、直接喉鏡金屬部分的滅菌,以及耐濕熱的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的滅菌。

2.環氧乙烷滅菌:適用于各類內鏡的消毒滅菌。

3.2%戊二醛浸泡消毒滅菌:消毒需浸泡20分鐘,滅菌需浸泡10小時。 4.酸性氧化電解水消毒:適用于胃鏡內鏡的消毒。

(三)內鏡的消毒:

1.軟式內鏡的消毒:2%戊二醛浸泡,將潔凈干燥后的干鏡置于2%戊二醛消毒液中浸 泡20分鐘,結核病患者使用 后的內鏡需浸泡45分鐘,滅菌需浸泡10小時。

2.硬式內鏡的消毒:能承受壓力蒸汽滅菌的內鏡部分或全部,首選用蒸汽壓力滅菌,不能承受蒸汽壓力滅菌的內鏡或其它部分,首選用環氧乙烷滅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時。

3.內鏡附件的消毒:

⑴活檢鉗、細胞刷、切開刀、導絲、碎石器、網藍、造影導管、異物鉗等應做到一用一滅菌,消毒方法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也可用環氧乙烷滅菌或用0.2%戊二醛浸泡10小時滅菌。

⑵口圈、彎盤、敷料缸等首選蒸汽壓力滅菌或用高水平化學消毒劑(如0.2%過氧乙酸或0.2%戊二醛)浸泡消毒30分鐘,用水徹底沖凈殘留消毒液,干燥備用。

⑶注水瓶及連接管的消毒:用高水平以上的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30 分鐘,用水徹底 沖凈殘留消毒液,干燥備用,注水瓶用水應為滅菌水,每天更換。

13 ⑷吸引瓶、吸引管的消毒:檢查結束后,先清洗吸引瓶之后用0.2%過氧乙酸浸泡消 毒30分鐘,刷洗干凈,干燥備用。

⑸軟式內鏡的槽或容器:消毒軟式內鏡的槽或容器應每天清洗,再用0.2%過氧乙酸 擦拭,用于浸泡滅菌的容器應清潔后作滅菌處理。

二十六.洗衣房消毒技術規范

(一)適用范圍:包括全院病人衣服、被單和醫護人員的一般工作服清洗消毒工作,但不負責手術室和隔離室的滅菌。

污染區:收集、分檢、清點、處理及清洗衣服、被單。

清潔區:晾曬、烘干、縫補、熨燙、折疊、儲存及發送洗凈衣被和辦公。

(二) 被的洗滌和消毒:

1.洗滌消毒原則:病人的衣被和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服必須分批洗滌,先洗工作人員 的工作服、帽子,再洗一般病人的衣被污染衣等,最后洗傳染病病人和燒傷病人的衣服。

2.一般衣被洗滌消毒:一般衣被指無明顯污染及無傳染性衣被。棉質衣被用1%消毒洗滌劑>0℃以上溫度,化纖衣被只宜10-45℃,在洗衣機內洗26分鐘,用清水漂洗。

3.有傳染性的衣被:有明顯血、膿、便污染的衣被,視為污染性的衣被,在用熱水洗滌 前,先用冷洗滌液或1-2%冷堿水將血、膿便等有機物洗凈,再用有效氯0.05%消毒洗衣府溶液洗滌30-60分鐘,然后用清水漂洗。

(三) 衣被儲存:包括晾(烘)干、熨燙、折疊、儲存。 1.工作人員和病人衣服分開。

2.一般污染和有傳染性的衣被分開。

(四) 洗衣機(池)的消毒:洗衣機(池)洗衣后,特別是洗可能有污染的衣被后,應 用50℃以上熱水或消毒劑消毒。

(五) 洗衣房的環境清潔消毒:

1.污染區清潔消毒:上班時打開窗戶,保持良好通風,下班時污染的地面用0.2%過氧 乙酸溶液拖地一次。

2.清潔區保潔:上班時開窗通風一次,清水擦拭桌、椅、工作臺面、地面,保持清潔,下班時關閉門窗,減少灰塵和風沙,地面用清水拖地一次。

(六) 洗衣房工作人員的衛生:洗衣房工作人員工作前后,特別是處理了污染衣被或具 有傳染性的衣被后,必須用肥皂流水洗手,即使戴手套,工作完后也應用流水洗手。在污染區工作時要穿工作服,工作完后脫下工作服,每天換洗一次。

第四篇:《內鏡清洗消毒機消毒效果檢驗技術規范(試行)》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有關單位:

為完善《消毒技術規范》,科學、準確地評價內鏡清洗消毒機的消毒效果,我部組織編寫了《內鏡清洗消毒機消毒效果檢驗技術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現印發給你們,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該《規范》適用于消毒產品的衛生許可工作,由衛生部負責解釋。

二00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內鏡清洗消毒機消毒效果檢驗技術規范(試行)

1.目的:為科學、準確地評價內鏡清洗消毒機的消毒效果,補充《消毒技術規范》的內容,特制定本規范。

2.適用范圍:本規范適用于軟式內鏡(包括胃鏡、腸鏡、支氣管鏡)清洗消毒機的消毒效果評價。

3.檢驗項目:

(1)殺微生物因子強度的測定(含變化曲線)。但已獲得衛生部消毒藥劑衛生許可批件的,不再重復此項檢驗;

(2)電器性能與安全性的測定;

(3)壽命試驗;

(4)所用消毒劑對金屬腐蝕性試驗(獲得衛生部消毒藥劑衛生許可批件時已做此項試驗的,不再重復檢驗);

(5)工作環境空氣中相應有害殺微生物因子(臭氧、環氧乙烷)的測定;

(6)模擬現場試驗(按本規范模擬現場試驗方法進行)。

多次重復使用的外加消毒劑,應取得衛生部消毒藥劑衛生許可批件,其適用范圍應可用于醫療器械高水平消毒,并按使用說明書中提供的消毒劑連續使用的次數和時間檢測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不得超過10%。

4.內鏡清洗消毒機模擬現場試驗4.1試驗器材(1)枯草桿菌黑色變種(ATCC 9372)芽孢,其懸液的制備按《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2.1.1.2.3(2)進行;

(2)胰蛋白胨大豆肉湯培養基(TSB);

(3)中和劑(按《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鑒定合格);

(4)胰蛋白胨大豆瓊脂培養基(TSA);

(5)稀釋液(0.1%蛋白胨生理鹽水);

(6)模擬內鏡體:聚四氟乙烯管(外徑10-12 mm,內徑6 mm,長度1000 mm)壓力蒸汽滅菌后備用;

(7)載體:聚四氟乙烯管(外徑6 mm,內徑4 mm,長度2-4cm)經脫脂處理,壓力蒸汽滅菌后備用。

4.2試驗方法取0.02 ml芽孢懸液(1×108cfu/ml~5×108cfu/ml)滴染于聚四氟乙烯管載體內壁,涂抹均勻,置 37℃ 培養箱中至干燥,制成染菌載體備用。

試驗時,先將模擬內鏡體在50 mm、500 mm和 950 mm處剪開,取染菌載體分別連接在50 mm、500 mm、和 950 mm處,將模擬內鏡體裝放于清洗消毒機內規定的位置,按使用說明書規定的消毒程序進行處理。

消毒處理完畢后,用滅菌鑷子將染菌載體取出,分別置于含有 10 ml 中和劑溶液的試管內, 敲打 200 次,分別吸取洗脫液 1.0 ml接種平皿,每份樣本接種兩個平皿。

陽性對照組,取2個染菌載體,放置室溫環境中,不作消毒處理,待試驗組處理至最長作用時間,將染菌載體置于含有 10 ml 中和劑溶液的試管中,敲打 200 次,用稀釋液做10 倍系列稀釋,選適宜稀釋度的懸液,分別吸取1.0 ml接種平皿,每份樣本接種兩個平皿。同時分別吸取試驗用中和劑和稀釋液各1.0 ml接種平皿,每份樣本接種兩個平皿,作為陰性對照組。

各組接種平皿后,傾注15-20ml TSA,待凝固后,置 37℃ 培養箱內,培養 72 h,計數菌落數,計算消除對數值。

試驗重復3次。

4.3效果評價內鏡清洗消毒機模擬現場消毒時,在規定的作用時間內,陽性對照組有菌生長,且回收的菌落數達5×105cfu/樣本-5×106 cfu/樣本,陰性對照組無菌生長, 3次試驗對各載體上人工污染的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的消除對數值均≥3.00時,可判為消毒合格。

第五篇:動物防疫消毒技術

一、消毒的概念

(一)消毒的定義: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殺滅畜禽體表及其生存環境和相關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過程叫消毒。

(二)消毒的目的和意義:消毒的目的是切斷傳播途徑,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

消毒不能消除患病動物體內的病原體,僅是預防和消滅傳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它需配合免疫接種、隔離、殺蟲、滅鼠、撲滅和無害化處理等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二、消毒的種類

根據消毒的具體目標可分以下三種:

(一)預防性消毒:為了預防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發生,對畜禽舍、場地環境、人員、車輛、用具和飼料、飲水等進行的定期、反復的消毒。

(二)隨時消毒(也可稱緊急消毒):指在發生傳染病時,為了及時消滅從患病動物體內排除的病原體而采取的應急性消毒措施。消毒的對象包括畜禽所在的圈舍、隔離場地以及被病畜禽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和可能污染的一切場所、用具和物品。隨時消毒應及時進行,并且要多次消毒。

(三)終末消毒:在最后一頭病畜禽痊愈或死亡(撲殺)后,經過一個潛伏期的監測,未出現新的病例,在解除封鎖前,為了消滅疫區內可能殘留的病原體而進行的疫區全面徹底的最后大消毒。終末消毒后經驗收合格即可解除封鎖。

三、防疫消毒的原則

(一)使用的消毒藥必須高效低毒,消毒器械最好為高壓噴槍,消毒面積小的場地或散養戶也可用動力噴霧器。

(二)消毒程序:在未發生疫情的場地為,清掃-沖洗-消毒;已發生疫情的場地為,消毒-清掃-消毒。

(三)消毒前要認真對使用的消毒藥進行檢查,使用合格產品。

(四)嚴格按要求正確配臵消毒藥物,保證使用濃度的準確。

(五)根據消毒的對象和環境情況,保證消毒藥物的使用劑量。

四、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

1、機械消毒:指用清掃、洗刷、通風和過濾等手段機械清除病原體的方法。

清掃:清除畜禽舍、場地、環境和道路等場所的糞便、墊料、剩余飼料、塵土和廢棄物等。清掃工作要做到全面徹底,不留任何死角,不遺漏任何地方。

洗刷:對水泥地面、飼槽、水槽、用具或動物體表用清水或消毒液進行洗刷或用高壓水龍頭沖洗。

通風:通風雖不能殺滅病原體,但可排除畜禽舍內污穢的氣體和水汽,在短時間內使舍內空氣清新,降低濕度,減少空氣中的病原體數量,對預防由空氣傳播的傳染病有一定的意義,一般采取開窗、舍內安裝天窗、安裝排風扇等。

過濾:在畜禽舍的門窗、通風口處安裝粉塵、微生物過濾網,阻止粉塵、病原微生物進入舍內,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2、焚燒消毒

采取直接燃燒或在燃燒爐內燃燒的方法殺滅病原體,常用于病死動物尸體、化驗室廢棄物、墊料、污染物品等。

3、火焰消毒

以火焰直接燒灼殺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它能很快殺死所有病原微生物。一般用于畜禽舍的水泥地面、金屬網籠的消毒。

4、陽光紫外線和干燥法消毒

陽光:陽光光譜中的紫外線有較強的殺菌能力,陽光的灼熱和蒸發水分造成的干燥也有殺菌作用。一般病毒和非芽孢性病原菌,在直射的陽光下很快可以殺死,可用于牧地、草地、畜欄用具和物品。

人工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對革蘭氏陰性菌效果較好,革蘭氏陽性菌次之,對一些病毒也有效,但對細胞芽孢無效。應用紫外線消毒,必須做到室內清潔,保持一定濕度,人最好離開現場(因紫外線對人有一定的損害)。

高溫:除火焰和燒灼、燒烤外,煮沸消毒是經常用且對殺滅病原微生物效果確實的方法;除此外蒸汽消毒效果也很好;大部分非芽胞病原微生物在100℃的沸水中迅速死亡,大多數芽胞在煮沸后15-30分鐘也能致死,煮沸1-2小時可殺死所有的病原體。

(二)化學消毒法

化學消毒法是日常消毒常用的方法。所謂化學消毒即使用化學藥品的溶劑進行消毒。

l、決定化學藥品消毒效果的因素:病原體抵抗力;消毒環境的情況和性質。如環境衛生狀況差,清洗不徹底,有機物多可影響消毒效果;消毒的時間;消毒藥劑的濃度和用量;作用時間長短。

2、化學消毒劑對蛋白質的作用

凝固蛋白質:如酚(石炭酸)、甲醛及其衍生物(來蘇兒、克遼林)、醇類、酸類等;

溶解蛋白質:如氫氧化鈉、石灰等; 氧化蛋白質:如漂白粉、氯胺、過氧乙酸; 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如新吉爾滅、洗必泰;

醛類及其他消毒劑:如福爾馬林、戊二醛、環氧乙烷等。

3、化學消毒方法及其準備工作 (1)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洗刷、浸泡、噴灑、熏蒸、拌和、撒布、擦拭等;

(2)準備工作:

消毒前,要按照消毒計劃,根據消毒對象,做好以下各項準備工作:

消毒器械:噴霧器、天平、量筒、刷子、抹布和容器等; 消毒藥品:根據病原體的抵抗力,消毒對象的特點,選擇高效低毒,使用簡便,質量可靠,價格便宜,容易保存的消毒劑;

配臵消毒液:根據消毒面積或體積,準確計算出所用藥量,按要求進行配臵;

準備好防護用品:高筒靴,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橡皮手套、毛巾、肥皂等。

4、化學消毒應注意的事項 (1)注意選擇消毒藥

因消毒藥對微生物有一定選擇性,并受環境溫度、濕度、酸堿度的影響,因此,應針對所要殺滅的病原微生物的特點、消毒對象的特點、環境溫度、濕度、酸堿度等,選擇對病原體消毒力強,對人畜毒性小,不損壞被消毒物體,易溶于水,在消毒環境中比較穩定,價廉易得,使用方便的消毒劑。如要殺滅革蘭氏陽性菌應選擇季胺鹽類消毒劑;如要殺滅細菌芽胞應選擇殺菌力強的消毒劑;如要殺滅病毒可選擇堿性消毒劑;地面、墻壁消毒可不考慮消毒劑的刺激性和腐蝕性;器械、用具消毒可選擇低毒、無刺激性的洗必泰;消毒畜禽體表時,可選擇消毒效果好又無害的0.1%過氧乙酸等等。

(2)選擇適宜的消毒方法

根據消毒藥的性質和消毒對象的特點,選擇噴灑、熏蒸、浸泡、洗刷、擦拭、撒布等適宜方法。

(3)注意消毒劑的濃度 在一般情況下,消毒劑的濃度和消毒效果是成正比的,但也有區別,如酒精只有在70-75%時消毒效果才最好;所以在消毒時,應根據消毒對象、消毒目的的需要,使用適宜的濃度,不能隨意加大或減少消毒劑的濃度。

(4)消毒時要注意溫度、濕度和酸堿度

環境溫度、濕度和酸堿度對消毒效果都有明顯的影響,必須加以注意;如環境溫度每升高lO℃,石炭酸的消毒作用可增加5-8倍;又如用過氧乙酸消毒時,濕度60-80%為宜;酸堿度可改變消毒劑的溶解度,增強或降低藥效,另外酸堿度對微生物的生長也有影響。

(5)消毒時應把有機物清掃干凈

糞便、飼料殘渣、污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對病原微生物有機械保護作用和降低消毒劑的消毒作用。因此,在消毒前須對消毒對象(地面、設備、用具、墻壁)進行清掃和洗刷,使消毒劑充分發揮作用。

(6)消毒劑作用時間要充足

消毒劑與病原微生物接觸時間越長,殺死的病原微生物越多。因此消毒時必須使消毒劑與消毒對象有足夠的接觸時間。消毒時噴灑要均勻,不留任何死角,使消毒劑充分與消毒對象接觸。

(7)消毒劑的使用劑量要充足

這里所講的使用劑量,即在每平方米使用配制好的消毒藥劑的量。噴灑消毒時應使地面、墻壁、物品等表面都有一層消毒液覆蓋(水泥地面每平方米大概需1000毫升左右);熏蒸消毒時應按立方米計算。

(8)消毒時要做好自身防護工作

多數消毒藥對人體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消毒時應做好人員的防護工作,避免傷及身體。

(三)生物消毒法

1、發酵池法:適用于動物養殖場,多用于稀糞便的發酵,發酵池應遠離居民區、河池和水源地,池內先墊一層干糞,然后將清除出的糞便、墊草、污物等倒入池內,快滿時在糞的表面鋪一層干糞或雜草,上面用泥土封好,經1-3個月即可出池。

2、堆積法:將清理出的干糞、墊草、污物等堆積起來至1-1.5米高時,外面封上泥土,如糞便太干可適量加水,密封發酵夏季2個月,冬季3個月以上,利用其自身發酵產熱殺滅病原體。

(四)常用化學消毒劑及其用法

1、火堿

作用:用于病毒性傳染病的畜舍、欄舍和場地的消毒。 常規消毒取97份水加3份火堿,攪拌溶解后即成3%的火堿水。

2、過氧乙酸

作用:可用于食具、工作人員衣物、手臂等消毒。

噴霧消毒1:200-400倍;熏蒸消毒:5-15毫升/立方米;浸泡消毒:1:500倍。

3、消毒王

作用:用于預防豬瘟病毒、口蹄疫病毒、藍耳病病毒等病毒性傳染源及畜舍、器械、飲水、種蛋和帶雞消毒等。

定期消毒1:1500倍,飲水消毒1:3000倍,噴霧消毒1:2000倍;病毒性疫病傳染消毒1:1000倍。

4、威特消毒劑5號

作用:主要用于畜舍、畜欄、器具、種畜及飲水消毒。 畜禽飼養所1:1000-2000噴霧;疫源地消毒1:1000;飲水消毒1:5000-1:6000。

5、菌毒殺

作用:本品能迅速殺滅各種病毒、細菌、霉菌等病原微生物,用于動物圈舍、飲水及器具消毒。 定期消毒,用水稀釋1000-2000倍噴灑,飲水消毒1:2000-4000倍飲用。

6、二氧化氯

作用:畜禽養殖用消毒劑,去污、去腥、除臭、滅藻。 畜廄禽舍1:800倍,疫情期1:500倍。每隔2-3天消毒1次。

7、疫碘凈

作用:手術部位、器械、環境衛生、養殖場、公共場所的常規消毒以及控制疫情時的緊急消毒。

消毒:飲水消毒1:1000倍;禽舍、環境、器具消毒1:800倍。

8、漂白粉

作用:用于畜舍、用具、地面、糞便和污水等的消毒。注意不能作金屬及工作服的消毒。此藥有強烈腐蝕性。用時注意人畜安全。噴霧后立即洗凈?;鞈乙号浜笤?8小時內用完。

消毒:取5-20份漂白粉,加水80-95份,攪拌后即成為5%-20%混懸液。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醫療糾紛事件應急預案下一篇:園林樹木養護管理措施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