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范文

2023-09-21

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物質生活日漸富足,許多高校學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自閉或輕生行為,高校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學情況獲得了許多的社會關注。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阻礙了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地發揮?;诖?,各高校應當將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進行互鑒與融合,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使大學生重視、珍惜個人生命,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校;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大學生出現輕視生命的現象日漸嚴重,其中包括自殺、他殺、迷失人生方向等現象,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思想意識存在困頓是造成學業與生活荒廢的主要原因。生命是開展一切事物的基點,更是教育的起點,生命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職責,也是全人類的發展基礎,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高校必須重視生命、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有效地引導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其具備正確的生命意識觀念與堅韌、強大的心理素質。

一、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一)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引導學生珍視生命、注重生命質量、發揮生命價值,其中包含了健康、生死、倫理、宗教、社會取向。心理健康教育實則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分支,是將知識、體驗、行為集于一體的教學內容,能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保證大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使大學生擁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生命教育在我國處于起步教育階段,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努力和拓展。而教育部將心理健康納入到高校教育之中,這足以證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系

二者的教育出發點都是為了呵護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使其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激發大學生的活力,使大學生擁有更加豐富的生命體驗與良好的心理素質[1]。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使其擁有科學的生命價值觀,實現并充分發揮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存在交叉性,生命價值觀與死亡價值觀能起到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F如今,生命問題、生命困惑、生命價值觀不明確造成許多大學生擁有輕視生命行為,多是由于存在心理問題,教師應當將生命教育作為切入點,使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互鑒意義

從目前的教育實況來說,消除大學生輕生思想是非常緊迫的,借助生命教育舒緩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保障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開展生命教育的當務之急。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是生命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因,這也是為了幫助大學生預防不良心理的產生、對抗心理問題、避免其遭受心理問題的影響與傷害。生命教育作為一種全人教育,是喚醒大學生心靈的教育,更是一種人文教育與精神教育,其目的和意義就是保證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全面、均衡發展的。

就理論層面而言,生命健康注重人文,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二者在教學思想上也擁有著不同的教育價值與科學規律;就指導對象上而言,生命健康注重群體,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個體差異;就教育體系而言,生命健康注重教育引導和關愛,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傾聽咨詢和治療[2]。由此可見,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擁有著鮮明的教育特點,存在著不可替代性。二者的互鑒能更好地塑造人才,也正是二者的差異體現了各自的教育優勢,這也是互鑒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互鑒能形成教育合力,實現學科互補,通過教育使大學生擁有良好的意識品格,促進大學生對周邊環境的適應力。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方面面上都存在著差異性,例如,教學目標、理論基礎、教學策略、教育功能的不同,二者擁有各自的特點與優勢。

三、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教學是發揮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高校應當將生命教育作為核心,開展高校通識教育,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統合的,這不僅能幫助大學生破解人生疑惑,保證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還能使其成為擁有良好素質的社會人才。將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滲透,充分發揮各自教育優勢,能實現教育一體化,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或空缺,教育資源的不足或浪費。

(一)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互補

教學內容是確定教育目標的標準,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養具備良好素質的合格人才為教育基準,將教育內容進行互補,不僅能使大學生擁有完整的學習過程,還能避免因獨立教學體系而進入學習誤區情況的發生[3]。生命教育在高校大范圍的開展正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這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補充與推進。二者的互相獨立與依存,決定了唯有將教育內容進行互補才能為學生帶來更加完整深入的科學育人過程。

例如,健康教育中的《情緒與健康》說明了情緒、保持情緒的條件,幫助大學生學會如何排解、控制自我情緒。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際交往的意義》則指出身心健康是滿足交往需求的基礎,唯有融入社會才能促進個體的成長與發育。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掌握了解自己、反思自己、排解情緒、保持情緒的方法,這是學生建立自身人際關系的基礎。心理健康則幫助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重要意義,這能讓學生獲悉他人需求,在相處的過程中了解彼此,在了解彼此的過程中建立關系,而這一切的前提必須是學生足夠的了解自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之人。生命教育能啟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心理健康教育則能幫助學生分析思考過程中出現的疑惑與困頓,為學生指明前進方向,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互鑒

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各自的優勢,只要互鑒得當就能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會運用到許多的教學形式,如沙盤游戲心理分析法、助人自助心理咨詢法、系統脫敏法、厭惡療法、沖擊療法、情緒宣泄法、自信訓練法、朋輩團體心理輔導矯正法等等,不同的教學手法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或他人真實的心理動向[4]。教師可以將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方法融合到生命教育之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二者的教育價值。以《健康與疾病》該課內容為例,疾病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響的過程,教師就可以列舉會導致人體生病的情緒,例如,抑郁癥會導致病患焦慮不適、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等等癥狀,教師就可以借助沙盤游戲心理分析法,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真實的心理狀態,獲悉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

生命教育教學中會使用到教學導入、主題講解、主次解析、主題討論等教學方法,其中包括對人文教育與關懷、生命體驗與主體認知的內容,教師就可以將這些教學手法融合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實現教學方法的互鑒,使二者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以《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該課內容為例,首先,教師借助教學導入幫助學生了解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暈輪效應、類化、投射效應、反黃金規則等詞語的大致含義,如,首因效應在陌生人之間指的是第一次形成的印象對人際認知的強烈影響。第一印象是最鮮明、牢固的,往往決定著對對方的評價與二者之后的交往。其次,教師借助主題講解,幫助學生明確學習重點。再次,教師運用主次解析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每一內容的學習核心。最后,教師運用主題討論讓學生說一說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生活現象,幫助學生體悟所學知識的深意。

互鑒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方法,為充分地發揮二者的教育

功能,更好的融合二者的教育價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互通

教育資源的互通需要注意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建立融合機制。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是高校的教育職責,建立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其中包括機構設置、融合滲透管理機制、人員編制等等。要將二者收納到統一的教學體系中,實現人員有序分工、互相關照的教學現狀。第二方面是實現資源共享。就目前我國高校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而言,二者的教育資源并未得到充分地利用,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數據相關的資料都是有專人掌握和使用的,并沒有充分挖掘這部分內容的教研價值。這就需要設立統一的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實現教學資源、設備的互通和共享,充分發揮教育資源的功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5]。第三方面是教育互兼。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由不同的教師負責,想要實現二者教育資源的互容,就必須強化任課教師的教育職能,不僅要熟悉彼此的學科知識、理論、教學方法,還要能相互兼任,打破二者的教學屏障,實現二者在教育資源上的有效融合。

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大學生的人際溝通技巧》該內容為例,如若不

能掌握人際交往原則,則很難拉近與他人的距離,而不良的人際交往現象會使人性格孤僻,不利于學習生活的積極開展。生命健康的《健康概論》中介紹了“健康潛能”其中包括良好穩定的情緒與情感,心理健康教師就可以將這兩課教學內容巧妙地結合到一起,借助良好穩定的情緒與情感能力突出大學生具備溝通技巧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此基礎之上,教師還可以展開問卷調查,獲悉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的看法、做法、想法,并將問卷調查內容上傳到統一的信息資源管理中心,為順利地開展后續的教學活動打下基礎。

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在教育資源的互通,不僅能拓寬教學內容,還能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

(四)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的互動

部分大學生產生輕視生命的現象,多是由于人生閱歷有限導致的,這其中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高中的學業壓力大,教師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會為學生安排擁擠的學習行程。大學的管理相較于高中而言較為寬松,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課余時間,這種強烈的落差令學生找不到人生方向。為了排解這種失落感,學生就會將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務上。另一方面,不良的成長環境與家庭氛圍,也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學校應當對學生的課余生活進行詳盡的了解與細致的安排,將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其中,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過程。

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都非常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教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帶來不同的人生道理,使之直擊學生的心靈深處。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局限于課堂之上,與教育內容相符的實踐活動也能夠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诖?,學校應當舉辦豐富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這之中包括校內實踐活動與校外實踐活動。校內實踐活動主要是,與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相關的演講、講座、文化沙龍、影片賞析、社團活動、情景短劇等;校外實踐活動主要是志愿者服務、義工服務、參觀烈士陵園等。將校園文化與學生的生活融合到一起,讓學生在真實的經歷中去體驗和感悟,使學生擁有良好的精神品質與健康的心理素質。

結束語:

為了實現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互鑒與融合,高校應當充分運用現有的教育教學體系,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開展生命教育的載體,使二者擁有緊密地聯系。通過互補教育內容、互鑒教育方法、互通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互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認識自己、充實自己。學校要將校園文化與學生的生活融合到一起,讓學生在真實的經歷中去體驗和感悟,使學生擁有良好的精神品質與健康的心理素質。

本文是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2021年度課題

《常態化疫情防控環境下對高職大學生實施四維度生命健康教育的探索與研究》(課題編號:XH202129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魏巍,郄昆才.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的實現途徑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000(018):P.1-1.

黃興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的實現途徑研究[J].心理月刊,2019,v.14(19):64.

張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驗式教學設計——以《生命的意義》為例[J].科技資訊,2019,v.17;No.566(29):166+168.

向曉蜜.淺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徑——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30年的研究》[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9,No.370(09):99.

羅樂.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心理保健常識的有效融合——評

《大學生心理保健常識》[J].中國食用菌,2019,v.38;No.226(11):160-160.

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體育教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其活動開放性等是獨有的學科特性。如何在體育教學中組織、有針對性的活動以降低或預防學生過高焦慮的發生仍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領域。高校體育和心理教育都是現代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活動蘊涵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高校體育教育應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滲透與融合。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主要有教學內容的滲透、教學目標的滲透和教學方法的滲透。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策略

前言

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產生活方式的進步,使人們體力活動減少。生活壓力的增大,對人的健康造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因此,加強體育教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成為當今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然而,我國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由于受到現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制約,影響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耙匀藶楸尽钡默F代體育教育觀念的提出,標志著高校體育的教育目標正朝著弘揚人的生命意義和價值意義方向邁進,它致力于塑造學習者的理想人格,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關注人的困難和痛苦,發展人的獨立自主意識等,培養人的創造才能。開發利用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優勢,將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體育有機融合,在高校體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在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心理健康的意義

心理健康是指個性心理和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良好功能狀態。也就是說,個體心理具有平穩的,良好的狀態,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及身體環境有良好的適應性,并具有良好的功能狀態。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引導和幫助受教育者正確認識自己和管理自己;認識和了解自身周圍的環境,積極適應自身所處的環境;引導和培養學生正確面對危機和困難,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選擇、決策能力;使學生擯棄不良習慣、改善個體行為、培育積極的思想和情感;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探索能力,認清自身的潛力,積極調動個人內在的潛能,享受幸福的、健康的生活。

心理教育所要解決的是如何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通過培育學生成熟的心理狀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判斷問題、解決問題和社會適應能力,為學生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向提供良好的心理準備。同時心理教育也要求學生作為普通的社會成員,從心理上同環境與他人相互適應。開展體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體育教學活動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貫徹“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自覺性,充分發揮體育修心養性特殊作用并加以拓展,協作學生開發心理潛能,滲透以認知、個性心理、心理品質、情緒情感、心理適應為主的教育,指導與幫助學生排除心理困擾,克服心理障礙的過程。

大多數研究者認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解決人格問題,而學校體育主要是解決體質問題。兩者都致力于解決人體的全面發展,是人體身上的兩個側面?,F代社會對人應具備的心理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人格方面和體質方面的高度綜合與完美結合?,F代體育強調的是身體和心理的同步健康發展,人體身體素質的發展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桑新民的《教學哲學的對話》一書中對現代體育問題有這樣的闡述:現代教育迫切需要一些古代斯巴達教育的積極因素,即強調身體訓練,強化身心磨煉……只有讓學生通過參與體育運動“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在運動中不斷體驗成功帶來的歡樂與失敗帶來的痛苦,才能養成堅忍不拔的信念和挑戰困難的意志品質,從而承擔起未來社會的重任。因此,人體在體質和人格方面的發展都是各種心理因素積極作用的結果。將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體育相互滲透和融合,對貫徹和達到心理教育理念和心理健康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發展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特征及其關系

1.心理健康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特征

1.1直接體驗性。其他學科課程的信息渠道主要是聽覺和視覺,學生無法直接地去體驗。但體育課就不一樣,身體練習中的樂與累,苦與甜,成功與失敗,學生是可以直接體驗到的,這種變化多端的直接體驗都是實現學生心理發展的溫床,是其他課程所不能比擬的,不可替代的。

1.2表現性。體育課,學生通過情景變化來表現出感情變化,學生通過參與游戲情節表現出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惱,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顯示他們的個性特征。這種角色變化就是未來生活的演習,更是在高校體育課堂上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最佳時機。

2.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2.1體育教學可以調節和調控學生的情緒。在競爭極為激烈的時代,學生學習壓力很大,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緊張、焦慮、不安,較好的教學內容和寬松的學習環境可以給學生帶來愉快和喜悅,并能降低緊張和不安,從而調控人的情緒,改善心理健康。

2.2體育教學可以增強學生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關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覺的總和。許多研究者認為,自我概念的形成與體育教學具有密切的關系,學生在體育課中做游戲、參加競賽、扮演角色,可以增強自信心,自尊心也能提高。

2.3體育教學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在體育教學中,長跑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游戲和競賽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球類教學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交際能力;形體、舞蹈、瑜伽等可以增加學生的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不同的運動專項鍛煉的具體部位不盡相同,但對培養學生意志力、提高身體素質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三.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 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存在著一致性

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一致,都是通過專門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發展?!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突出健康目標的課程,促使學生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領域得到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是體育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學生學會通過體育活動調節心理狀態,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高校體育通過組織體育教學、訓練和競賽活動,培養學生遵守體育規章制度、競賽規則;通過體育活動展現個性,模擬社會要求,考察和培養學生,要求學生按照角色去行動,規范個人行為、激勵個性發展。體育對發展人的合作能力和培養人們的團隊協作精神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體育是向人們提供社會規范教育的途徑,為學生實踐社會規范提供模擬機會,同時也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內容,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許多西方國家的學校把體育運動作為對學生進行合作和團隊精神教育的重要手段。

針對學生上述的不良心理表現及影響因素,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要運用體育活動的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直接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增強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刹扇∫韵麓胧?/p>

1.1加強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傳授。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理論課,在室內講授體育與衛生保健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講授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掌握科學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預防常識,使其能夠在必要時及時而恰當地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體育教師還要有目的地挖掘體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價值的內容,通過講授、學生討論等方法使學生樹立健康的新觀念,重視心理健康的維護,預防心理疾病。

1.2了解學生現狀,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學校和社會。體育教師平時應對學生家庭情況,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興趣、愛好、習慣、心理健康狀況、運動技術和身體素質現狀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逐一進行認真的分析,切實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教學中才能給予那些由于受家庭或學校不良影響的學生多一些關心、愛護和幫助,并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和緩解他們的不良情緒,以免他們的不良情緒得不到發泄和正確引導而產生心理疾病,影響心理健康。

1.3根據體育課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體育教學具有鮮明的特點,它必須通過身體活動與思維活動來促進身體器官、機能的發展。體育課又為學生提供了獨有的、廣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學生有充分的觀察、思維、實踐的機會,對于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體育教師要利用體育課的教學特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使其消除封閉心理,克服恐懼、緊張心理,增強學生心理適應能力。

2.高校體育中所蘊涵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高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富含許多可以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這些寶貴資源的充分利用,勢必將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提高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體育的各類活動均蘊涵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它不僅涉及豐富的觀察、記憶、注意、想象、思維等認知能力,同時更需要各種心理品質的支持。其中,競爭意識、團隊精神、意志品質是最重要的體現。體育是培養競爭精神的良好境地。競爭是體育的靈魂,沒有競爭就沒有超越、創新和發展。體育競爭激勵人們拿出最大體能、勇氣、智慧去奮勇拼搏、積極進取、勇于為集體和個人爭取榮譽。同時,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會正確對待競爭中的成功與失敗。要使學生戰勝自我、培養自信心,讓學生明白競爭在當代社會無處不在,缺乏競爭精神和能力就難以立足于社會,只有不斷戰勝自我的人才能夠承受各種競爭。

體育是一項特殊的教育,團隊意識的培養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部分。體育團隊是營造“競爭”的文化、追求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關注如何挖掘集體的最大潛力去實現目標。在團隊活動中使學生明白合作是一種比書本知識更重要的能力,而團隊精神是當代學生應具備的優秀品質。具有這種品質,可以建立一種良好的工作、學習氛圍,形成一種民主、互助的工作、學習關系,同時對完善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具有重要作用。體育運動能夠豐富人的情感生活,能夠給人們帶來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更能展現人們的意志品質和精神面貌。魯迅先生曾經在《最先與最后》一文中這樣寫到:“我們觀看運動會時,經常這樣想:勝利者固然可敬,而那些即使落后仍堅持跑到終點的競技者,此乃中國將來的脊梁?!眻匀滩话我庵酒焚|正是這種競技者所具有的最重要的品質。這表明,體育會對個體意志品質的培養起到獨特的作用。高校體育在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方面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特殊性,充分利用體育活動中的困難因素是意志品質培養的良好契機。因此,高校體育所蘊涵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是非常豐富的,關鍵是高校體育如何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合作,共同開發和利用。

3.學校體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主要途徑,是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的教育過程,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3.1教學內容的滲透。教師要根據體育教學的具體內容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滲透點。盡管體育課程富含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和內容,但并不是任何內容和時機均能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教師為了滲透而滲透,這就走進了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體育教學的內部滲透應講究自然、貼切,滲透應與整個教學過程緊密相扣、有機融合。為此,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首要策略就是“潤物細無聲”,應極力避免滲透時手段生硬、機械。

3.2教學目標的滲透。體育教學的心理教育目標是其輔目標而非主目標,體育教學本身的內在規定性目標才是其主目標。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應講究“適時有度”?!斑m時”,就是有限教學時間內,專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不宜過長。所謂“有度”,首先是滲透目標高度要適宜;其次是滲透梯度要合適,應依據學生的個性心理及個體差異,考慮不同學生的可接受度,滲透時要講究循序漸進、快慢結合;三是滲透效度適宜,教師要應根據學生的相關動態信息,適時調整滲透的策略,選準滲透的最佳時機。

3.3教學方法的滲透。體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應靈活。在教學設計取向上,體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應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點,著重于學生的人格培養和心理的健康發展;緊密圍繞著教學實踐,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培養學生自己解決不良心理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體育活動的優勢,加強學生的心理訓練,塑造其優秀的心理品質;各種滲透形式應靈活運用,可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場景具體采用分散式或者集中式、集體式或者個別式等;根據目標和任務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滲透方法,如情感體驗法、角色扮演法、認知矯正法、游戲法等。在不同的場景下,各種滲透形式和滲透方法的靈活運用便構成了不同的滲透策略。

四.結論與建議

高校體育和心理教育都是現代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活動蘊涵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與融合,不僅為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廣闊的實踐空間,而且為高校體育提供了變革的空間,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育課堂教學中心理教育滲透內容具有廣泛性、整體性,它不是對學生的某一種心理缺失來針對性地咨詢、輔導或訓練,它是針對學生的整個體育學習心理世界而言的,既有興趣、情感因素,也有意志、個性成分。從功能上講,它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將心理影響積淀在學生的心理結構之中??傊?,體育課堂教學應當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學校重要議事日程上來。特別是體育教師應該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強烈意識,在教育教學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以使學生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賴求珍.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體育科技.2008年02期.

[2] 張春雨.初中體育與健康課對學生個性化培養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曾雨聰.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解讀[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年07期.

[4] 田野.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5] 張娟.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技能體系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教育 體系構建

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從起步到發展,大約經歷了四十多年的時間,隨著中高考壓力的不斷增加,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層出不窮,心理矛盾日益凸顯。因此,為適應當前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與教育,積極心理應運而生。中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倡導者與推行者孟萬金教授指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從積極角度出發看待和培養學生。善于挖掘教育現象背后的積極意義,用積極的心態引導學生,從正面發展和培養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防治各種心理問題,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達到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實現學生的積極人生。這一觀念的提出,為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指明了一個新的方向。

二、積極心理視角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心理健康課程以理論講授為主,忽略心理知識的實踐應用。

對于非心理專業的高職學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課存在的意義并非是了解并掌握心理學相關理論,而是學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使學生系統、有效地了解心理學的常識,讓學生學習之后能切實應用并操作起來,解決自己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只重理論講授的心理健康課就會失去開設的意義。

(二)高職心理健康咨詢以問題學生為主,忽略大多數學生的積極心理導向作用。

為切實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高職院校紛紛開設了心理咨詢中心,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但是,經調查發現,很多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起到的效果是極其微弱的,因為咨詢面對的都是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在學生總體中所占比重并不大。因此,心理咨詢室的存在意義越來越薄弱,如果將咨詢室的職能作用擴大,不僅能解決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還能通過展開活動、開設講座等形式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心理咨詢將發揮積極導向作用。

(三)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以專職心理教師為主,忽略教師聯動為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

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不只是專職心理教師的責任,還涉及班主任與學科教師的配合,割裂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只會使學生對專職心理教師望而生畏,使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發揮作用。只有各科教師聯動起了,才能全方位、全過程地觀察與了解學生,對學生產生更深入的了解,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

三、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高職心理健康體系的構建

(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高職心理健康課程設計。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宣傳途徑,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依據積極心理學的相關原理,結合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程性質與教育目標,對課程進行有效設計。

1.以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為教學目標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不僅是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還應注重學生積極人格塑造,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品質與心理機能。因此,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應該把挖掘學生的積極潛能作為出發點,教會學生發現自我中的積極面,體驗積極情緒狀態下的主觀感受,學會用積極目光看待自身發展和周圍事物,具備感受幸福感的能力。

2.以解決學生的心理需要為教學內容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根本意義,因此,將認識自我、情緒管理、應對壓力、人際交往、戀愛及性心理、完善人格、學習心理等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作為教學內容,不僅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優化了學生的心理狀態。

3.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為教學方法的自我

心理學優于其他學科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講授某一知識點,如案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思考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角色扮演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表演中學會換位思考;拓展訓練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游戲中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實驗法可以使學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識點……總之,多種教學法的綜合運用不僅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能動性,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還能促進學生人格成長。

4.以深刻的反思體驗為品質升華

學會反思,將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心理品質才能使學生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因此,教學后反思引領,包括小組討論、課外作業、時間運用等,不僅教學生如何反省與思考,更重要的是在分享過程中的情感升華和體驗整合,將認識高度得以提升。

(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高職心理健康活動設計。

1.設計開展團體輔導活動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開展心理輔導的一種形式,通過團體內成員間的相互交流、共同合作,使成員更好地認識自我、探索自我。團體輔導可以選擇情緒情感、社會交往、人際關系、入學適應等方面的主題開展,既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知己”建立起社會支持系統,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心理力量。

2.設計開展心理劇表演活動

心理劇是一種將復雜的心理問題或生活中難以言說、解決的心理問題通過表演方式表達出來。心理劇表演不僅可以展現出學生非凡的創造力、想象力、表演力,還可以在表演中通過角色喚醒解決遇到的問題。心理劇表演中,演員的情感投入、情緒宣泄不僅可以消除內心壓力,還可以在安全氛圍中釋放自己的內心,達到內心的成長。

3.設計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活動

素質拓展訓練是一種有針對性的心理“游戲”,是課堂理論知識的課外延展。學生在專題素質拓展訓練中既可以提高某一專項方面的能力,又可以在體驗中增強人際合作能力。尤其是一些高難度的心理拓展訓練,學生在相互配合中迅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挖掘了內在的能力,提高了調解能力與思維力,使活動中展現出的積極希望感染每一名學生,并愉悅心靈。

4.設計開展心理微電影拍攝活動

微電影是網絡時代的產物,深受人們喜愛。高職生是勇于嘗試的新一代,微電影更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通過寫劇本、背臺詞、做道具、錄制剪輯等環節,不僅學會了電影拍攝方面的技能技巧,關鍵是在團隊合作中解決了平時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并體驗了實現的快樂。另外,微電影作為成型的影視作品,可以作為典型的教學資料,為以后心理健康課程提供教學素材。

參考文獻:

[1]薛香,俞暄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設計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1(27):129-131.

[2]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課題組.中國學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實驗與推廣[J].中國特殊教育,2011(9):8-15.

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班級心理委員制度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委員在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健康活動組織、心理危機預警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分析心理委員制度現實意義,了解心理委員制度現狀的基礎上,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委員制度在選拔、培訓、管理考評、職能發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探析心理委員制度優化策略。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心理委員;制度;優化機制

一、心理委員制度概述

2001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導的意見》,依據文件精神,各高校開始設立大學生心理咨詢機構。為滿足復雜形勢下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咨詢需求,解開不少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知誤區,解決學校心理咨詢無法面面俱到等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2004年天津大學首先設立心理委員制度,隨后這一制度得到迅速發展和推廣。

心理委員制度是指“在學校班級內專門設立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班委成員的制度”[1]。具體來說,就是以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為基礎,成立以學生為主要成員的心理委員隊伍,即在班級中任命心理委員,專門負責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心理委員制度已成為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專業心理咨詢以外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三大載體,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心理互助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建立心理委員制度的現實價值

(一)心理委員制度可以進一步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提升心理危機干預的有效性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是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的一個重要抓手?!督逃哭k公廳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廳〔2021〕10號)中明確提出: “高校要健全完善‘學?!合怠嗉墶奚?個人’四級預警網絡,依托班級心理委員、學生黨團骨干、學生寢室室長等群體,重點關注學生是否遭遇重大變故、重大挫折及出現明顯異常等情況?!盵2]建立心理委員制度,形成“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個人”四級心理預警防控體系,心理委員能夠及時發現危機個案,關注重點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靈活性與時效性。

(二)心理委員制度可以彌補學校心理咨詢老師的配備不足,改善心理咨詢工作的結構

教育部文件中明確規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的配備按師生比不低于1∶4000[2],但大多高職院校都存在缺少專職心理教師的問題,所以建立心理委員制度,加強心理委員隊伍建設,可以有效彌補心理咨詢教師人數不足的問題。通過建設和培養心理委員隊伍,形成“心理委員—輔導員(班主任)—心理中心”體系,使心理咨詢工作結構更加立體化,更有利于開展各類心理健康工作。

(三)心理委員制度可以拓寬學生尋求幫助的途徑,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需求

相較于心理老師,多數學生還是傾向于把心中的問題與困惑向同伴傾訴,心理委員對班級學生的幫扶具有內在優勢。首先,心理委員來源于學生,能夠及時了幫助。其次,共同的生活經歷和相似的情感體驗,使心理委員和同學之間更易接納彼此,產生情感共鳴。再次,心理委員開展心理輔導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在任何場所、任意時間進行溝通。最后,經過系統培訓的心理委員面對學生可能出現的人際交往、情緒問題等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相應措施。

(四)心理委員制度能夠提高學生自我成長的能力,發揮助人、自助的作用

高職院校通過規范有效的程序和選拔標準選拔一批得力的學生作為班級心理委員,他們在參與心理工作和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能力。學習心理輔導知識和技能,是促使學生自我覺察、自我認知。心理幫扶的過程,也是學生自身不斷充實和自我成長的過程,在自我成長的同時,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高職心理委員制度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目前積極推行并不斷完善心理委員制度,在班委成員中設立心理委員,并定期進行培訓,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發展,已有一定成效,然而現階段該制度在選拔、培訓、管理、考評和職能發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優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拔機制不夠規范

許多高職院校在心理委員選拔機制方面還存在缺陷。在選拔制度方面,缺乏相應的選拔標準來實現心理委員隊伍的專業化,沒有明確心理委員的選拔要求、選拔過程及選拔特點等。在選拔方式上,主要有自薦、直接任命或班內民主選舉,這種方式選出的心理委員很難認定學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狀態能否勝任心理委員崗位。此外,一些高職院校班級的心理委員由班長或團支書兼任,這易造成職能混淆,不利于心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在選拔人員的條件上,因為心理委員崗位的特殊性,對候選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可現實情況是有一些心理委員本身就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很難勝任心理委員的崗位。

(二)培訓機制不夠健全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雖然設置了班級心理委員,但心理委員培訓機制并不健全,培訓缺乏系統性、針對性。主要表現在:培訓形式上過于單一,主要是學校心理老師的報告講座或知識講授;培訓時間短、效果差,由中心老師開展的團體輔導較少;缺乏案例分析、技能提升、工作坊等形式豐富的培訓方式。培訓內容上,重心理健康知識的講解和心理委員職責的培訓,輕專業技能的培訓,存在培訓內容重復、理論較多、實踐操作及心理倫理培訓欠缺等問題。培訓組織上,缺乏系統性,隨意性較多,部分院校重視低年級心理委員培訓,忽略了高年級心理委員培訓,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特質的心理委員開展的培訓工作較少。

(三)管理和考評機制不夠完善

由于高職院校是三年學制,而且大三學生一年基本在校外實習,很大一部分院校在管理上更傾向于重視大一年級心理委員而輕視大二、大三心理委員,造成心理委員管理上表現出間斷性強、持續性弱的特點。再加上心理委員分屬不同院系,各院系間對心理委員的管理和考核機制不夠統一和完善,心理委員的工作不能得到院系的支持和關注,影響了工作熱情。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委員考核機制,制定可以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

(四)心理委員職能發揮不夠充分

高職院校中,學生普遍認為心理委員是掛職干部,不管是院系還是學生,都存在對心理委員崗位職能認識不夠、對心理委員的認可度較低的情況,這也導致心理委員缺乏主動服務意識。部分心理委員缺乏主動探索精神,開展活動方式單一;部分心理委員角色定位不清、職責不明,不知如何開展工作;一些心理委員除了參加過心理委員培訓,基本處于歸隱狀態。這些因素都影響到心理委員職能的充分發揮,使心理委員制度難以真正有效地發揮作用。

四、心理委員制度優化策略

(一)規范心理委員選拔機制

1.完善心理委員選拔制度

鑒于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缺乏相應的選拔制度來實現心理委員隊伍的專業化這一問題,有必要確立和完善心理委員選拔制度,明確心理委員的選拔標準、選拔時機、選拔過程、人數設置與任用期限等形成專門的制度體系。比如,在選拔時機的選擇上,一般在新生入校一月之后,這時學生生活、學習有所適應;在人數設置方面,明確規定60人以下的班級設立一男一女兩名心理委員[3]。

2.規范心理委員選拔程序

心理委員選拔方式不同于其他班干部,需要學校制定統一的選拔辦法,由各院系進行專門選拔,再由學校培訓上崗。首先,院系負責人要高度重視選拔工作,在選拔之前應該介紹崗位的職責、工作內容等,讓學生充分了解之后再競選。然后,心理委員選拔過程應嚴格遵循自愿報名、綜合考察、培訓上崗的程序。認為自己有能力且可以勝任心理委員崗位的學生都可向輔導員或班主任報名。在綜合考查階段,班主任或輔導員按照標準,可通過筆試、面試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心理委員的勝任力特質進行考核,確保心理委員的個人素質與崗位需求高度匹配。心理中心對選任的心理委員開展培訓,合格者持證上崗,不合格者加強培訓或淘汰。通過一系列規范程序選拔心理委員,就是對選拔出的心理委員及心理委員職位的肯定,從而減少中途脫落和消極怠工的可能性,便于心理委員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

3.明確心理委員選拔標準

心理委員的選拔需要特別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要突顯心理健康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素質。一些學者對心理委員勝任力特質進行了研究。易思佳在心理委員勝任力模型的研究中,提出組織能力、自我認知、工作動機、團隊合作、性格特質、工作態度與專業知識七個勝任力因子[4]。宋傳穎等指出心理輔導員的勝任力結構包括工作素養、個性特質、自我成長[5]。一般認為,樂群性、穩定性、較強的觀察力、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助人特質、責任意識、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等可作為心理委員選拔的參考標準。各高職院校也可以編制適合本校心理委員勝任力特質問卷以及選拔標準作為指導文件。

(二)健全心理委員培訓機制

1.拓寬心理委員培訓形式

傳統心理委員培訓形式單一,僅限于學校心理老師的報告講座或知識講授,雖然有其重要作用,但難以達到效果。所以應拓寬培訓形式,創新多元培訓方式,如案例教學、團體輔導、情景劇、電影賞析、角色扮演、拓展訓練等,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可以激發心理委員學習的熱情,在有限時間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提高實戰能力。比如,設置案例場景,讓心理委員親身體驗,深入了解當事人的情緒狀態;在特殊案例中,如何明晰職責邊界,注重倫理守則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般應以小班化、精細化培訓為主。

此外,在互聯網+教學的背景下,慕課(MOOC)、微課等新型教學方式突破了傳統培訓的時空限制,依托互聯網使學習更加便捷,更易實現,同時網絡課程教學單元模塊化的特點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依托全國高校心理委員研究協作組而建立的高校心理委員工作平臺,通過心理委員的角色與定位、心理委員的會談技巧等14個專題的心理委員培訓,開展全國高校心理委員MOOC認證,進一步拓寬心理委員培訓的途徑。

2.豐富心理委員培訓內容

心理委員崗位的特殊性和工作的專業性,對心理委員培訓內容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訓內容應該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認知、倫理道德等方面。專業知識主要涉及心理學基礎知識、心理咨詢理論、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癥狀及鑒別方法、常用心理測試工具的使用等;工作技能主要有心理咨詢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術、心理危機干預方法、團體心理輔導技術;職責認知主要是使心理委員明確工作職責、清晰角色定位;職業道德主要有基本職業道德規范、態度和價值觀,尤其是保密原則。培訓內容還應該提高針對性,全面回應學生的心理新需求,把學生傳統需要如學習壓力、人際困惑、情緒問題等和新型需要如性心理困惑、網絡心理等結合起來。

3.優化心理委員培訓組織

心理委員的培訓工作應該具有連續性、系統化、專業化特色。高、低年級的心理委員應該要注重連續性,班級心理委員一旦被選定,就要積極主動地參加一系列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無特殊情況不得缺勤。而針對不同年級的心理委員,培訓的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如大一以入學適應性教育、學習心理、自我認知、戀愛心理、學業規劃等方面的培訓為主;大二以人際關系處理、情緒控制、人格完善等培訓為主;大三重點開展就業、創業心理培訓等。培訓期間,分層組織,嚴格考勤,規范考試,最終總成績由考勤、調查報告、結業考試三部分構成,頒發結業證書,全方位提高每一位心理委員的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

(三)完善管理和考評體系建設

1.規范心理委員的管理

有必要將心理委員的管理科學規范化。組織管理方面,心理委員一旦確立,任期直至畢業,原則上不輕易更換,否則會影響到心理工作的整體運行,包括心理培訓的連續性被中斷、同學間已建立的良好信任遭到破壞等。工作歸屬上,心理委員屬于班干部成員,但因其崗位具有特殊性,應由心理中心和院系班級共同管理。心理中心負責業務管理和培訓指導,輔導員(班主任)負責日常管理。

2.優化考核評價機制

對心理委員的考核應從多方面進行。從心理委員參加培訓情況、班級心理活動開展情況和日常心理工作完成情況等方面加強考核,建立學校、學院、班級多重考核模式。建立班級心理委員工作考核方案,將客觀心理工作完成指標與心理委員的自評,班級學生對其心理工作的評價以及輔導員、心理中心的評價結合起來。

(四)健全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心理委員職能

在充分優化考核評價機制的基礎上,還要創建高職院校心理委員隊伍的激勵機制,通過良好的激勵策略,發揮心理委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表現突出的心理委員進行表彰獎勵,可以通過頒發“優秀心理委員”榮譽稱號、班干部加分中設置較高分數、發放獎學金、榮譽證書等方式,激發其對心理委員工作的熱情和責任感,防止出現懈怠心理,促進心理委員隊伍充分發揮崗位職能。同時,鼓勵心理委員參評由全國高校心理委員工作研究協作組舉辦的“全國百佳心理委員”評選活動,形成部門級、校級、國家級三個不同等級的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詹啟生.心理委員工作手冊[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http://m.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2107/t20210720_545789.html.

[3]陀檸瑜.班級心理委員系統構建的實踐探究:以武漢音樂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26):143-144.

[4]易思佳.高校心理委員勝任力模型構建與問卷編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4.

[5]宋傳穎,秦啟文.高校朋輩心理輔導員勝任力的結構探索及問卷編制[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9):94-100.

編輯 薛直艷

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經過20多年的發展,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漸走上規范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課程設置及教學難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對社會資源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職業性、專家化水平不高。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歷史

一般來說,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受教育者克服心理障礙,消除心理困惑,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改善受教育者的人際關系,提高受教育者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其教育內容包括解除心理困惑、排除心理壓力、預防心理疾病、開發潛能等等。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該教育活動的稱謂不盡相同。

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則更強調對受教育者潛能的開發和發展性研究,比傳統意義上的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和心理衛生等名字擁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內容更加豐富廣泛,體現了時代發展的新要求。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大陸興起,是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又是高等教育與心理科學自身建設的需要。其契機是1984—1989年,大量留學人員歸國,宣傳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咨詢活動。1985年6月,北京師范大學成立了大陸第一個心理測量與咨詢服務中心,之后,清華大學、上海同濟大學等高校也陸續成立心理咨詢中心。到1986年底,全國有30多所高校建立了心理咨詢中心[1]。

1.黑龍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歷史

黑龍江省高校開展現代意義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概括起來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1.1發起實驗時期

1988年,哈爾濱師范大學經黑龍江省教育委員會批準,招收了心理學專業的學生29人,這是我省第一屆心理學學生,這些學生后來大多成為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師。

1991年4月,哈爾濱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成立了名為“心苑”的心理社團組織,主要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聘請省內心理學、醫學等學科專家作為顧問。主要專家有省心理學會理事長哈爾濱師范大學的吳萬森教授、哈爾濱醫科大學一院神經內科主任銘煥斌教授、東北林業大學生理心理學家王明義教授、黑龍江大學犯罪心理學家孫汝廷教授等。

在此影響下,黑龍江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等高校陸續開始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先后以多種形式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2調整規范時期

2002年7月,為進一步有力推動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針對我省高校實際,經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廳策劃,對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做出戰略調整。專業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由工作較好的院校主管領導擔任,一線專家及骨干教師擔任正副秘書長及常務理事,專業委員會的工作形成了領導搭臺、專家唱戲的局面,極大地提高了專業委員會的地位和影響力,有力推動了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開。

調整后的專業委員會在堅持科學研究的宗旨下,重點推進了事關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局的三項工作。即,編一本教材(2005)推動教學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建一個網絡平臺(龍江高校心理網)加強工作交流與宜傳;實施“百師工程”(即在2004-2005年兩年時間內,在全省高校中培養100位有國家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

2008年起,黑龍江省教育廳組織開展“龍江五月陽光行動”,在全省高校范圍內每年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2009年,黑龍江省再次組織省內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師,編寫并出版了一套六本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并且在威海召開黑龍江省高校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年會,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

1.3推廣應用時期

2007年1月19日,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在哈爾濱工程大學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各高校的800多名代表及國內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家齊聚冰城,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的一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術交流會。

2008年5月22日,四川汶川地震,哈爾濱工程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所長、學生工作處處長金宏章教授接到教育部指示,作為全國高校心理咨詢專家組成員前往災區開展相關工作。5月27日,應四川省高校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請求,經教育部同意,由40多名高校教師組成的黑龍江省高校第一支災后心理援助志愿隊,趕赴四川地震災區。對赴四川災區的英國救助兒童基金會、四川大學和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實施點對點協助支援工作。

2012年1月9日上午,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員會和黑龍江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主辦、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承辦的“2011全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學術年會暨表彰大會”在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培訓中心報告廳隆重召開。

2.黑龍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

2.1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設置及工作隊伍情況

黑龍江省74所高校,目前全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設置專門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有55所,占74.32%。機構隸屬關系較統一,有83.63%(46所)隸屬學生工作部,其它設置在團委、就業處、心理學教學科研部門、校醫院等。但機構名稱不統一,有叫心理咨詢委員會的,叫心理教研室的,叫研究所的,叫工作室的,更多的稱為教育中心、輔導中心或咨詢中心。有專用咨詢室和工作地點的學校共51所,占68.9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中專職人員少,編制不確定,在53所已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崗位的高校中共有專職人員152人,平均約3人,兼職人員主要由學生工作干部、兩課教師、心理學教師、醫務人員等組成。

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全部通過國家心理咨詢資格認證。專職從業人員中學歷層次較高,但專業背景復雜,第一學歷為教育學或心理學專業的不足50%。沒有人在國外以學位形式獲得心理咨詢教育的培訓。

2.2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現狀

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心理問題的預防與治療、心理發展輔導與訓練、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及科研等。

目前,黑龍江省74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學校中有61所(82.43%)對新生采用UPI等測量工具進行心理普查并為在校生建立了心理檔案,57所學校實際開展個別咨詢與輔導,每年接受此項服務的學生約占學生總數1.5%;53所學校(71.62%)開展電話熱線服務;64所學校(86.48%)建立有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和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發展性心理輔導與訓練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通過開設專題講座、團體輔導、就業指導等方法來實施的。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主要通過舉辦心理健康宣傳日(周、月),指導學生社團等方式落實的。74所高校都在每年的5月25日左右舉辦心理健康宣傳日、周、月活動,有36所學校定期編輯發行心理健康刊物。

開設心理學及心理教育課程的有67所(90.54%),但課程名稱、內容、教材五花八門,包括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學、成功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的學校45所(60.81%),其中24所(53.33%)使用省教育廳組織編寫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

2.3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研情況

黑龍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校園為宗旨,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并逐步形成特色。哈爾濱醫科大學創立的“三位一體”、“四個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黑龍江大學提出的“四個一”工作模式、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倡導的“3595”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哈爾濱工業大學“本土化”咨詢理論的研究以及哈爾濱理工大學利用校園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嘗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最近三年,74所學校開展和承擔有關心理教育方面的科研項目200余項,其中由哈爾濱工程大學牽頭組織,金宏章教授為首席專家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順利通過驗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平均每年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1000多人次,共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編寫教材50余種。通過廣泛的學術交流,各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途徑等方面達成了共識。

3.黑龍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近2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黑龍江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已基本形成了領導重視與支持、專業委員會業務組織指導、骨干院校帶頭、職能部門檢查督辦、全省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和良好的工作局面[2]。但是,根據2005年教育部、衛生部、團中央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來看,黑龍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3.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大學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活動與服務,但是,各校情況不平衡,區域特征明顯,差距在逐漸拉大。36所高職高專院校中,有專用咨詢室和工作地點的學校只占38.88%(14所),有獨立心理健康教育經費的只占22.22%(8所)。從心理咨詢室建設上看,僅有不到10學校心理咨詢室的硬件建設具備國內高校先進水平,配備有專業設施,只有20多所學校設立有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網頁)。專業設施配備投入不足,咨詢與治療的模式、手段單一化,工作時間安排不合理,教師激勵措施不到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3.2課程設置及教學沒有達到統一要求,難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我國的教育目標所提出的一個本土化的概念,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與操作還有待統一與規范。2010年省教育廳組織編寫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2012年頒布了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設標準,要求各高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列為必修課、32學時、2學分。但目前各校并沒有認真執行,開設心理教育課程情況比較復雜,所用教材五花八門。甚至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學科教學,局限于心理學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這一根本問題。

3.3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職業化、專家化水平不高

高校的心理咨詢機構基本上還是一個隸屬型機構,存在著缺乏相對的獨立地位及機構設置不規范等問題(全省只有黑龍江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是獨立核算的副處級單位),從業教師在高校中身份模糊,絕大多數從業者是兼職人員,且教師素質不高,專業背景多種多樣,第一學歷專業為心理學或教育學的只占到不足五成,由于缺乏專業的訓練,大多數心理教師對自己的角色發揮效果和工作能力并不感到滿意。

3.4心理健康教育對社會資源的利用不夠,削弱了工作結果的實效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與社區部門、醫療機構、社會團體的溝通合作,全省高校中與??漆t院建立有心理患者轉診制度的不到20%。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這本身力量就不強大的隊伍,卻又處在封閉狀態中,信息上互相保守,技術上互相封鎖,工作上是守株待兔。這種狀況導致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持[3]。

參考文獻:

[1]朱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歷史、現狀及發展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金宏章等.推進黑龍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職業化進程與專業化水平的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培養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心理教育模式研究”(1253xs17);黑龍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培養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心理健康模式研究”;東北林業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培養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王昕(1969-),女,籍貫:哈爾濱市,副教授,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呂彬江(1968-),男,籍貫:哈爾濱市,副教授,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穩步提高,思想、文化、道德素質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逐步關注心理健康問題,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近幾年,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廣泛關注,筆者認為,重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存在地區差異,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同樣非常重要,本文就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著的一些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農村學校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對策

一、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狀況

1.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與否

目前,諸多農村學校表示學校有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并沒有獨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農村學校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素質教育、品德教育,顯而易見,農村學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清。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與之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質、開發智力潛能、增強心理適應能力、激發內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而大部分農村學校的老師會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判是否心理健康的標準,認為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不存在心理問題,而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歸為存在心理問題,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這也看出老師們都將重心放在成績上,只要成績上去了,其他心理素質、心理壓力應對等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要,更沒有必要單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認為一方面分散了學生們學習的精力,另一方面也給任課老師增加教學負擔。這樣片面的認知、歪曲的觀念,則會導致學校、老師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一無所知,長此以往,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2.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情況

在農村的學校中,幾乎很少有專業的心理健康老師,即使學校設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是由教授其他科目的老師代教學,然而這些老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專業的知識儲備,可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中,將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心理健康教育在途徑和方法上本應是靈活多樣的,并且具有針對性,然而農村學??赡芤彩琼憫栒?,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課程,但有些過于片面的強調課程,機械地向學生灌輸心理學相關的名詞、概念、原理,將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成了心理學常識教學課,這樣不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無利,反而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引起學生們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反感,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3.學校對于學生心理的掌握情況

農村學校幾乎沒有專業的心理健康老師,即使學校設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是由教授其他科目的老師代教學,然而這些老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專業的知識儲備,可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中,將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心理健康教育在途徑和方法上本應是靈活多樣的,并且具有針對性,然而農村學??赡芤彩琼憫栒?,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有些過于片面的強調課程,向學生機械灌輸心理學相關的名詞、概念、原理,將心理健康教育搞成了心理學常識教學課,這樣不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反而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引起學生們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反感,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二、有效開展農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對策

1.確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地位

對于農村學校,應科學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對象、內容,應該及時的打破陳舊的觀念,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傳統課程的區別,必須全面地了解學生,而不是以傳統的應試教育加以評判,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如果一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存在偏差,那么當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則會無從尋求幫助,難以得到解決,從而會逐步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教育管理部門也可定期開展教師培訓、心理健康教育座談會,更加有效的幫助農村學校建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正確的確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地位,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良性發展。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育活動直接的體現者和從事者,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搞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相關知識技能是保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币虼?,學校應強大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師資隊伍。但是,考慮到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學??梢赃m當的挑選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老師,落實好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專業培訓工作,學習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轉變教育觀念等。其次,加強每一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鼓勵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這樣也可以優化學科教學,也讓學生們感受到心理上的關懷。再而,學校在建設師資隊伍的同時,也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職責,優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

3.運用恰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

“教師是教育活動直接的體現者和從事者,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搞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相關知識技能是保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币虼?,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然而考慮到農村學校實際情況,一方面,學??梢蕴暨x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老師,落實好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專業培訓工作,學習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轉變教育觀念等。其次,加強每一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鼓勵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這樣也可以優化學科教學,也讓學生們感受到心理上的關懷。再而,學校在建設師資隊伍的同時,也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職責,優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

三、總結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農村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起步相對較晚,但值得肯定的是人們開始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在社會的高速發展下,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現了一些實際性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們與時俱進,多關注,多研究,為學校、家庭、社會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更多切實、有效的解決途徑。相信我們農村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家的合力配合下發展的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劉宗發.內陸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N].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

[2]竇秀敏.基礎教育中健康課程的開始及健康教師培養的必要性[J].中國學校衛生,2004,25(1):67-68.

[3]歐陽榮華.教育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

[4]陳家麟.學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 .

作者簡介:陳尚楠(1993-) 女,漢族,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在讀,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學校心理。

上一篇:公民信息素養論文范文下一篇:黃山自助游攻略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