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博物館建筑調研報告范文

2023-09-22

博物館建筑調研報告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人們對藝術認知和美學認知的不斷提升,社會對房屋建筑提出了注重藝術化和美學化的新要求。建筑美學相對比較具體,而建筑設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建筑美學與建筑設計的結合,需要設計人員充分的發揮創造性思維。建筑設計從房屋建筑的空間布局、建筑體型、色彩搭配、視覺效果等各個方面都融入了建筑美學。人們在不斷的創造出美的房屋建筑的同時,也在深層次的探討將房屋建筑設計與建筑美學有機結合,互相融入的方法,為提高房屋建筑的整體效果提供更好地設計方案。

【關鍵詞】 建筑美學;建筑設計;結合;均衡性;穩定性

1、前言

房屋建筑是設計美學和藝術兩者相互巧妙結合的結果,在歷史悠久的房屋建筑設計中,美學和房屋建筑設計相互融合,相互襯托。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對居住環境和居住條件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房屋建筑設計和美學的有機結合也備受關注。

2、建筑美學與建筑設計結合要求的分析

2.1均衡性與穩定性要求

建筑美學與建筑設計結合的要求首先是建筑設計的均衡性和穩定性。建筑設計中的均衡性,要求強調其均衡中心。建筑穩定性指建筑整體間存在的一種輕重關系,通常建筑上部分結構小,下部分結構大,這種由下往上逐層縮小的設計手法則極易獲取穩定感。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由于受到體量大小、高低、以及材料顏色深淺、質感等不同因素的影響,表現出來的建筑輕重感也會有所差異。一般情況下,體量較小、材料光潔且色彩通透、明快的建筑,給人的感覺是輕快的;而體量較大、材料粗糙以及色彩、實體較暗的建筑,給人的感覺是沉重的。

要想將建筑設計有效地與建筑美學相結合,首先就應當使二者結合達到均衡性和穩定性的效果,這樣才能體現出建筑的穩定。例如:老北京的四合院就是類似于此類均衡性和穩定性。北京四合院是一個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為院。合院以中軸線貫穿,北房為正房,東西兩方向的房屋為廂房,南房門向北開,北房為主房,其占地面積最大,高度最高;南房也就是倒座,和正房相比較倒座占地面積較小,層高要低,這樣就強調了主次,凸顯了正房與倒座之間均衡性。

2.2統一協調性要求

建筑設計結合建筑美學要求統一協調性。利用簡單的立體幾何圖形將建筑物的美體現出來是現代建筑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以便使建筑物的結構達到協調統一,最終呈現出藝術性的建筑物。設計建筑結構必須統一又美觀,即不僅要滿足建筑結構的使用要求也要滿足美學要求。因此在建筑設計中,各個構造之間的關系必須要協調好,使之統一、和諧。建筑的外形和周圍環境的統一協調也是建筑設計協調統一性的一種體現。在設計建筑時,設計師首先要現場勘查周圍的環境,對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具體的人文、地理、風俗等情況充分了解。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外形體量、材料顏色等合理布置和搭配,同時結合現實環境,達到協調統一。建筑設計過程中除了考慮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外,同樣要將建筑物周圍環境的特色融入到建筑物的設計中去,這樣也會使建筑物的外形更具有美感,更能體現建筑設計與建筑美學結合的協調統一性。

2.3韻律的有機結合

建筑美學與建筑設計結合要求韻律的有機結合。韻律是任何物體的諸元素成系統重復的一種屬性,而這些元素之間,有可認識的關系。在建筑中,是由建筑設計所引起視覺可見元素的重復造成的,如不同的圖形、色彩、空間、紋理、光和陰影等等。一個建筑物的很多效果,就通多這些韻律關系的簡潔性、協調性以及震撼感來獲得的。在建筑物中,韻律形式有許多是非常重要的:如跨距或柱間的尺寸重復,門、窗、墻面、柱等的形狀的重復等。建筑中的韻律,室內細部處理和立面構圖并不是首要的,更加重要的是內部空間中的韻律。在復雜建筑物中,寬和窄、大和小、縱列的走廊和橫排的房間等等漸變的韻律和空間變化相交替,將一種有秩序的變化效果創造出來,那種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紀念性、合格、偉大的建筑才具有的。

2.4房屋建筑設計布局中的序列要求

空間藝術在建筑設計中不僅需要,某種層次上時間藝術更加需要。而整個房屋建設的布局設計中都是對整個空間結構、審美、功能上的一系列進行了有序排列,因此緊湊有序是房屋建筑設計中基本的布局設計。完整的開始和結尾是每個房屋建筑具備的基本序列,但是建筑的序列一般都是從建筑入口開始展開的,結束于建筑設計空間引導。但是房屋建筑設計中的關鍵的和重要的部分也是建筑設計中的序列結束。房屋建筑設計中建筑美學規律的良好運用,按照建筑序列整體貫穿的設計,是將建筑設計中的整個布局完整體現的一個標志。

規則和不規則布局是房屋建筑設計中的兩種布局形式。規則的序列,使人萌生一種莊重感,且很明確的將意思表達處理,在人的審美上是一種享受。如建造人群云集的大型而又莊嚴的紀念性建筑時,采用這種規則的布局設計比較多。而不規則的形式建筑設計,實現了房屋建筑的藝術靈動性,體現了建筑設計的比較特色的風格形式。讓人們感覺建筑里的布局在不時的流動和變化,給人帶來難以想象的空間趣味性和感染力,在外觀上能產生讓人詫異的地方,跟規則布局相比更有特色和個性。如今大多的商業建筑、辦公建筑特別是公共的藝術博物館等建筑多采用這種不規則的序列手法。

3、建筑美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滲透

以下介紹一個工程項目案例,是筆者將建筑美學滲透于建筑設計中的一次嘗試。本項目位于無錫某區,項目可建設用地面積為21679.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4.60萬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約為10.83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約為3.77萬平方米,開發商將該地塊著力打造成包括高檔辦公樓、公寓式酒店、住宅在內的綜合體建筑。

首先在進行項目設計之前,依據該項目的建設目標、功能、用途、現狀條件、及建設基地的地形地勢、周邊環境等因素,結合當地有關部門的建設要求和建設標準,確定該項目的規劃原則如下:1.樹立當地區域內的標桿型建筑,打造富有品味和創意的城市綜合體。2.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新的世紀、新的科技條件、新的觀念,以高新技術為先導,提高建筑性能,優化能源系統,創造健康、舒適的商業與居住環境,使人、建筑與其環境和諧相融。3.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設計建造一個自然、和諧且獨具魅力的區域城市新地標。

在地塊總體布局結構上遵循 “地域標桿”原則、貫徹詳規的基礎上進行優化,以超高層的氣勢+城市中央廣場的形象+特色商業餐飲街坊,構建區域的城市新地標。以141.7米高的辦公塔樓為標志的商務區沿地塊北側主入口布置,項目地塊設置了三個廣場和沿道路側布置的步行街將商業利好最大化。兩棟90米左右的高檔住宅組成的住宅小區沿地塊南側布置,(下轉76頁) (上接72頁)作為基地南側住宅區和商業的過渡和延續。規劃設計采用的水紋理念,結合景觀設計以商業為中心向外擴散,用水滴的形式達到與建筑相互滲透、結合,并強化建筑設計理念的效果。結合建筑設置,強化流動與自由,滿足不同人群的活動需求,以人為本,營造“健康、快樂,綠色、可持續”的人性化生活環境。

立面造型設計呼應總體布局的水紋概念。項目商業裙房以及141.7米甲級寫字樓,更是體現了如水波紋般的獨特造型。商業裙房立面以更大幅度的波浪式外掛鋁板墻體的變化為主要旋律,如海浪般環繞辦公及公寓式酒店。此立面語言順著辦公塔樓一直往上延續,如水面上的水滴濺起的漣漪。核心的商業島,如漣漪般的波紋散開,透過漣漪般的波紋散開的商業布局,以裝置藝術建筑為商業創造主題。水波紋韻律造型立面為商業帶來活躍的氛圍,無論在日間或晚上,都是區域的新地標。

該項目把握住了水波紋的韻律,不僅在總體布局中運用此韻律積極考慮房屋建筑設計布局中的序列要求。在建筑立面設計中同樣以水波紋韻律為主要設計語言,與立面設計有機結合,達到建筑設計的均衡性和穩定性,充分體現了建筑美學與建筑設計完美結合的協調統一性。

結語:

綜上所述,房屋的建筑之美無處不在,對于在建筑中美學的應用也是在不斷的發展和提高。房屋建筑設計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更也是一個創造美的過程。所以,在設計房屋建筑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地追求美的事物,并且不斷的超越。在房屋設計工作中,建筑學與美學之間的相通之處要運用靈活,找出規律,將設計者的創造性思維發揮處來,與探討當地的人文環境、地理環境以及當前建筑的結構等結合起來設計出既能滿足基本居住要求,又能滿足美學特點的房屋建筑,使房屋建筑設計與美學真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王潔明.房屋建筑設計中的美學規律探析[J].科技資訊,2015(12).

[2]馮銳.探討房屋建筑設計與美學的有機結合[J].科技資訊,2015(11).

[3]唐瑛.房屋建筑設計與美學的有機結合研究[J].門窗,2014(12).

博物館建筑調研報告范文第2篇

關鍵詞:博物館;恐龍;功能;講解員;素質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施與推進,我國博物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和挑戰。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如何建設一支專業的講解隊伍,從而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是每一個博物館工作者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1 博物館能協助觀眾實現提升自我的需要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領域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對知識的渴望是完善精神領域的重要方面。正如馬斯洛的五層次需求理論所揭示,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層次需求。博物館作為傳播精神文明的載體,雖然它未能直接達成人們實現自我的需求,但卻能協助人們實現自我,成為人們完善自我的重要場所之一。 1.1觀眾參觀博物館存在“生理需求”的滿足。其實走進博物館是每一個觀眾都不同程度希望得到生理上的滿足,尤其是文化素養底或低齡好動的兒童的觀眾群體,這種滿足表現為獲得感官上的愉悅。因此博物館的陳展形式要采用生光電等多種手段的表現,避免靜態而予以互動形式的出現,如此才能帶給觀眾視聽觸摸全方位感官的滿足。這也是博物館吸引觀眾的基礎支點,縱觀世界注明的博物館,如美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發過的羅浮宮、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等等都是籍展品的多、奇、美,令觀眾留戀忘返,難以釋懷。因此“生理需求”正如馬斯洛所解析,它是人的最基本最低限度的需求,它也同樣適用于博物館與它的觀眾,試想如果一個博物館的死氣沉沉的,連觀眾的眼球也吸引不了,又談何其他功能呢? 1.2觀眾參觀博物館有著“安全的需求”。觀眾參觀博物館本身的目的不會是到博物館需求某種安全,但當觀眾的參觀行為發生時,其潛意識中則會產生安全的需求。一方面表現為關注博物館的整體參觀環境,是否喧鬧擁擠而影響參觀行為,設想如果一博物館的參觀環境如同集市般雜鬧無序,觀眾就不能把注意力投向于展品,更談不上與展品的對話了,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展品展項的對話是否安全可靠,特別是動手參與的展項。于此,博物館工作者應在博物館整體環境的設置時充分考慮觀眾的流量等因素,為觀眾提供一舒適安全的參觀環境,集體每一項展品展項的布置也要遵循安全的原則。只有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博物館的教育服務功能的發揮。因此“安全需求”可以說是每一個走進博物館的觀眾都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實現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前提和基礎。

1.3觀眾參觀博物館時有著“社交需求”。觀眾參觀博物館時,希望從中獲得與人交往的能力及與人交往的快樂。博物館作為一個傳播文化的公共場所,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為人們之間的交往提供了重要平臺。博物館中最具“社交需求”的觀眾主要有兩個群體,即年幼的和年長的?,F在多數小孩為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與人合作的能力。而博物館特別是自然科學類博物館無形中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人與人交往的環境。博物館的教育人員有責任站在教育的高度協助孩子們達成交往的需求,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博物館中特有的交往環境,通過多種教育策略來完成。 2 博物館的形式

在實踐中,總會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宣傳形式

2.1編寫博物館的歷史與簡介,出版一些介紹博物館展品和藏品的書籍。這些資料不但能知道觀眾參觀,還能幫助關注謳歌更深刻理解展覽目的與內涵,使得觀眾對博物館文化有了更加清晰地認識。

2.2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覆蓋面較廣泛的媒體。增加對博物館的介紹,吸引觀眾注意,提高社會知名度,這樣可以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2.3制作具有博物館特點的工藝品、紀念幣和畫冊等。這些物品一方面可以直接出售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博物館的社會知名度,直接達到了宣傳效果。

2.4與學校、部隊及其工作單位、工藝團體組成聯合的教育基地。既有助于普及和學習文化只是又能對博物館起到宣傳作用。

2.5積極與旅游部門取得聯系,使博物館成為文化旅游的景點之一。這樣使旅游者既深刻了解到所旅游城市的歷史與文化,又在更大的范圍內對博物館進行了宣傳。

3 發展具有特色的博物館

歷史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公共資源,它們是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載體,具有時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博物館就是人類文化不斷進步的產物,它源于人類對自己的文化、歷史和生存環境與物證的鐘愛和收藏,并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完善過程。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博物館文化,同時也決定了博物館事業的特殊優勢。如伊春市小興安嶺博物館,位于伊春區水上公園西側,總面積4500平方米。設有現代科技恐龍展廳、恐龍化石骨架展廳、歷史文物和林區文化展廳,是一處以展示恐龍化石為主,集生物景觀和歷史文化展出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展出的恐龍化石骨架七架,大多是生活在白堊紀到侏羅紀晚期恐龍留存的化石骨架,最大的一具恐龍化石骨架是出土于四川省川縣的馬門溪龍骨架,長22米,高9米,僅頸椎骨就有19塊,尾長有4米多,十分引人注目。出土于伊春市嘉蔭縣龍骨山的兩具平頭鴨嘴龍化石骨架也陳列在這里。這些化石骨架歷經千萬年的風化,依然十分完整地保存著,具有極高的生物科考價值。 3.1全面加強博物館講解員的接待宣傳工作

作為博物館講解員,首要的是提高自身素質,既要充滿愛心,自覺奉獻,也要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掌握多種講解服務的技能。尤其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增加外語講解,以擴大對宣傳的力度。

現在,外語講解已成為制約紀念館、博物館講解工作深入發展的瓶頸,面對日益增多的海外觀眾需求用他們的母語或熟悉的語言,講解他們不熟悉的歷史與知識。雖然。有時導游可以起到翻譯的作用,但由于他們對有些知識與專業不了解,翻譯的結果如隔靴搔癢,使參觀的外賓不明就里,缺乏特色和吸引力,直接影響到陳列展覽的效果。因此,增加外語講解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3.2博物館將機緣要以館內陳列為依托,根據不同的觀眾講解。面對不同參觀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講解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有些新落成的紀念館、博物館迎來了第一批客人,新穎的粘連,以及滔滔不絕、神采飛揚的講解,像磁石般地吸引著觀眾一個展廳接著一個展廳地向前推進?;谶@個指導思想,講解員要針對觀眾的不同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做好篇幅繁簡不

一、內容深淺不同的講解工作。 3.3以人為本,增加面向社會弱勢群體的人性化講解服務項目。博物館是社會文化教育機構,承擔著對從幼兒園、兒童到老年人,從一般群眾到殘疾人等所有觀眾的職責。博物館具有對社會公眾教育職能,具有生動形象的教育服務形式,同時也是最具親和力的服務場所。殘疾人是享有特殊服務的群體,博物館須做好殘疾人的服務工作,體現了整個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愛、愛護,也標志著一個社會文明發展的程度。 結束語

博物館建筑調研報告范文第3篇

(封面第1頁)混凝土施工驗收報驗申請表→2隱蔽工程驗收記錄→3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設計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4混凝土澆筑令→5混凝土開盤鑒定→6混凝土澆筑施工記錄→7混凝土施工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

二、模板工程:(一層二次分墻柱、樓面)

(封面第1頁)模板安裝驗收報驗申請表→2隱蔽工程驗收記錄→3模板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4現澆結構外觀及尺寸偏差檢驗質量驗收記錄表(第4表墻柱才有)

三、(一層二次分墻柱、樓面)

(封面第1頁)鋼筋制作安裝驗收報驗申請表→2隱蔽工程驗收記錄→3鋼筋加工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4鋼筋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

四、樓面模板拆除:(一層一次樓面才有)

(封面第1頁)混凝土拆模驗收報驗申請表→2混凝土拆模申請單→3(7天)混凝土抗壓強度檢驗報告→4現澆結構外觀及尺寸偏差檢驗質量驗收記錄表

五、防雷接地工程:(一層一次)

(封面第1頁)防雷接地報驗申請表→2接地裝置隱蔽工程驗收記錄→3材料、設備清單→4接地裝置安裝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5避雷

引下線和變配電室接地干線敷設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避雷引下線:墻、柱才有)→6避雷引下線和變配電室接地干線敷設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變配電室接地干線: 樓面才有)→7接閃器安裝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8建筑物等電位聯接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以下幾項最后安裝后做)9接地電阻測試記錄→10絕緣電阻測試記錄→11避雷接地電阻測試記錄→12避雷帶支架拉力測試記錄

六、電氣安裝工程:(室內電氣安裝,不含設備安裝)(一層一次)

(封面第1頁)暗配電線管敷設驗收報驗申請表→2暗配電氣路隱蔽驗收記錄→3材料、設備清單→4電線導管、電纜導管和線槽敷設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分墻、柱兩頁)→5(以下幾項安裝時做)電線、電纜穿管和線槽敷線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6普通燈具安裝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7開關、插座、風扇安裝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8建筑物照明通電試運行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七、給排水工程:(一層一次)

(封面第1頁)給排水安裝驗收報驗申請表→2給排水隱蔽工程驗收記錄→3材料、設備清單→4室內給水管道及配件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5室內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6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7給水設備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8(以下幾項安裝后做)閥門強度、嚴密性試驗→9管道(設備)強度嚴密性試驗記錄→10排水管道灌水試驗→11管道安裝隱蔽驗收記錄→12給水管道通水試驗→13排水管道通水

試驗→14管道系統吹(沖)洗(脫脂)試驗記錄(此表粘結劑連接才做,熱熔連接不做)

八、防水工程:(一層一次)

(封面第1頁)防水驗收報驗申請表→2防水隱蔽驗收記錄→3材料、設備清單→4(地下室才有)鋼板(塑料)止水帶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5(地下室才有)防水混凝土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6(衛生間才有)防水砂漿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7屋面找平層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8卷材防水層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9涂膜防水層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10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試驗記錄→11有防水要求的地面結構及面層施工檢查記錄→12地下室工程防水效果記錄→13屋面淋水或蓄水試驗記錄

九、砌體工程:(一層一次)

(封面第1頁)填充墻砌體工程驗收報驗申請表→2砌體工程隱蔽驗收記錄→3填充墻砌體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4磚砌體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

十、抹灰裝飾工程:(一層一次)

(封面第1頁)抹灰報驗申請表→2隱蔽工程驗收記錄→3抹灰工程施工記錄→4一般抹灰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5裝飾抹灰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6水泥砂漿面層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清光地面才有,如:地下室地面、<不貼地板磚的>公共消防樓梯、室外散水)→7(公共通道、外墻部分才有)水性涂料涂飾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

十一、門窗工程:(一層一次)

(封面第1頁)門窗安裝工程報驗申請表→2隱蔽工程驗收記錄→3鋁合金門窗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4(如:防火要求、中空門)特種門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5(如:防火要求、中空玻璃窗)特種窗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6玻璃門窗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7護欄和扶手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

十二、工程放線記錄:

(封面第1頁)工程放線驗收報驗申請表→2工程放線記錄→3建筑物垂直度、標高、全高測量記錄

十三、樁基礎工程(按竣工資料排序)

第1頁樁基分部(子分部)工程驗收記錄(完工再做)→2(預應力)管樁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N頁組成) (完工再做)→3工程概況→4工程開工/復工報審表→5開工報告→6工程竣工報驗單→7竣工報告→8施工測量放線記錄→9工程測量定位放線記錄→10建筑放線質量復核評定表→11(預應力)高強度混凝土預制管樁打樁記錄表→12(封面)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報審表→13(內容)樓基礎預制管樁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14×××#樓基礎預制管樁工程施工質量技術交底→15×××#樓基礎預制管樁工程施工安全技術交底16(預應力)管樁施工合同→17管樁施工方企業法人營業執照→18管樁施工方資質證書→19管樁生產產家資質證書→20管樁生產產家企業法人營業執照→21管樁生產產家企業試驗室等級證書→22管樁生

博物館建筑調研報告范文第4篇

1.1 建筑數字博物館項目背景

建筑文化是人類先進文化的重要部分。建筑博物館通過收集和陳列建筑文物、模型與文獻, 展示人與建筑、環境的相互關系及其變遷, 揭示一個民族、一個地域人居環境的特質。它是研究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 是傳播人類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博物館是一個集建筑文物收集、建筑文獻整理、建筑歷史展示和建筑研究為一體的綜合建筑博物館, 也是目前在中國大學內設立的唯一建筑博物館。大學建筑數字博物館已錄入數據庫并網上發布的各類展品有12345件。其中各類介紹文字30.2萬字, 照片1000多張, 展品目錄328條, 專題234個, 主題9個, 3D展品6件, 建筑視頻專題6部, 開設有10個欄目。已經構成了一個建筑教育資源、展覽展示資源、科學普及教育資源的寶庫。

1.2 建筑數字博物館項目特點

數字博物館通過互聯網, 利用flash、多媒體、虛擬現實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 使博物館突破傳統展示空間、時間上的限制, 使觀眾不受距離的制約, 方便的共享博物館的資源。作為網絡時代建筑博物館的一種新形式, 在傳播速度、收藏內容、易用性等方面體現出了“數字”獨有的魅力。用數字化手段對大學博物館進行數字化改造, 對于保護珍貴的博物館資源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1.3 建筑數字博物館項目意義

建筑數字博物館的建成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第一, 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素材并提高了博物館廣博性和直觀性。建筑數字博物館可以代替傳統課堂零散的掛圖, 內容體系科學、制作精美??商岣呓ㄖI學生對環境的審美能力、豐富課外知識、提高對于古今中外建筑、人文、景觀的了解。數字技術的引入可以極大地擴展建筑博物館的收藏和研究領域, 可收藏更多的藏品, 以更多的方法收集和搶救建筑文化遺產, 有效提高了博物館的廣博性和直觀性。

第二, 數字博物館的社會意義。數字化建筑博物館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相關內容, 有助于提高全民知識水平, 可以進行針對普通市民的普及型教育, 提高全體國民的建筑素養、鑒賞和評價能力。

第三, 促進建筑網絡教育。數字建筑博物館運用多媒體技術和寬帶雙向交互網絡技術實現建筑教育的社會化、網絡化和國際化, 建立一個全面開放的建筑教育體系促進相互交流, 使我國目前有限的建筑教育資源得以合理配置、利用和共享, 消除由地域因素造成的教育水平的差異。

2 數據網格技術

2.1 網格的基本介紹

網格是一種新興的技術, 正處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當中。簡單地說, 網格是一種信息社會的網絡基礎設施, 它將實現互聯網上所有資源的互聯互通, 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通信資源、軟件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等。網格將連通一個個信息和資源孤島, 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更方便, 將整個互連網整合成一臺巨大的超級計算機, 從而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

2.2 數據網格技術的應用領域.

網格計算模式由應用需求而產生。在現階段結合我國信息化和教育、研究應用需求, 開展網格計算的實踐是促進我國網絡計算技術良性發展的有效途徑。

科學研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進行科學研究所要運行的數據分析、計算變得日益復雜, 僅僅依靠有限的科研資源已經無法完成, 網格的分布式超級計算, 數據密集型計算等功能得以發揮巨大作用, 異地資源的共享使得復雜的科研過程得以以最快的速度進行。

教育科研:網格技術的發展可以改善教育資源的共享, 實現資源在更大范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的共享。網格技術能將網絡上的異構資源進行統一管理, 克服系統的異構性, 實現學習系統的互操作性, 把分布在不同地點、不同種類的資源庫、數據庫整合為一個統一調度的系統, 網格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協同學習環境。

3 數據網格技術在數字博物館中的應用

3.1 實現資源共享

數字博物館使用了網格技術后, 可以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 最大的好處就是實現了網上各個數字博物館之間的資源共享。

教育部已經建成了18個網上大學數字博物館系統, 用于標本的收集、交流、研究、保存、保護、展出等。但是這些未使用網格技術的數字博物館之間是單獨存在的, 沒有實現資源的有機互連互通、信息的有效整合與共享。每個數字博物館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是獨立的, 就象一個個的“孤島”。建立大學數字博物館網格, 將分散在各個大學數字博物館的大量資源整合起來, 實現資源的有機互連、互通、共享。隨著網格技術的應用, 可以對現有數字博物館中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 增強信息的凝聚力, 消除資源孤島。

3.2 提高效率, 方便使用

在未使用網格技術的傳統數字博物館我們需要逐次登錄各個數字博物館才能獲取到相關信息。而在使用了網格技術后, 我們把相關的知識都融合到一個大容器里面, 需要什么我們直接就在這個大容器里面尋找就可以了, 無需作重復性工作。網格技術將分散在各個大學數字博物館的大量資源整合起來, 實現資源的有機互連、互通、共享, 促進信息化時代的公共資源基礎建設。從用戶的角度來考慮, 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到我們所需要的知識點;從管理者的角度考慮, 便于統一管理, 節約了資源。

3.3 增進溝通, 開拓視野

未使用網格技術的數字博物館, 各館之間甚至相似學科的不同數字博物館之間沒有實現資源的有機互連互通、信息的有效整合與共享。各個數字博物館在使用網格技術后, 不僅資源上得到了共享, 各館之間的協作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這樣做的好處既可以增進數字博物館之間在內容、技術以及管理手段上的溝通, 還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 可以了解到這個領域中更新更全面的資訊。

4 結語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 網格已成為高性能計算領域的一個新的研究熱點。隨著網格技術的成熟和該技術在數字博物館中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 我們可以建立國家性的數字博物館網格, 將各種形式的數字博物館、數字信息資源和數據庫資源等通過網格進行整合, 從而實現數字博物館的全面共享。

摘要:大學建筑數字博物館建立在博物館豐富的藏品數據庫基礎之上, 利用網絡良好的開放性、交互性, 開發和建設基于網絡的建筑信息內容, 實現國際國內的建筑相關資源共享和共建。網格技術是近幾年新興的一種技術, 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數字博物館使用了網格技術后, 可以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 實現資源共享, 消除資源孤島, 從而實現數字博物館的全面共享, 避免資源建設的重復勞動和投資浪費。

關鍵詞:建筑,數字博物館,網格

參考文獻

[1] 劉錢.網格技術初探[J].長春大學學報, 2006.

[2] 葛惠莉.網格技術對數字圖書館發展的影響[J].情報技術, 2005.

[3] 谷斌.網格技術與網絡信息資源的組織與開發[J].情報科學, 2004.

博物館建筑調研報告范文第5篇

現代建筑注重建筑與環境的協調, 這與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是非常相似的。貝聿銘是作為當代建筑師中的佼佼者, 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為主。貝聿銘善于利用光線來營造豐富的空間效果, 在光影布局方面, 能夠配合景觀做出出人意料的效果。在中國, 貝聿銘老先生也有自己的思考。

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 (圖1) 于2006年10月建成。蘇州是一個非常有自己特點的城市, 因此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結合了傳統的蘇州建筑風格, 院落成為了設計的主要元素, 博物館與其周圍環境相得益彰。博物館的主庭院延續了拙政園的風格特點, 是一個非常有古意的現代庭院, 既有現代美感, 又有古典神韻。

1. 不一味追求所謂的中西結合——新館中的景與借景延伸至光影效果的運用

延續了園林中“借景”這一設計手法, 新館的每一門洞以及窗戶開啟的地方都會設計景觀。這種技巧, 在貝聿銘晚期的作品中出現非常頻繁。在“虎丘寶藏”展廳的落地櫥窗往外看, 可以看到一幅竹枝搖曳的畫面, 竹林有依稀可辨的分界線, 為的是使竹子顯得疏密有致, 這顯然也蘊含了中國書畫中筆架結構疏密相間的道理。園林建筑布局不像宮殿、寺廟和一般住房那樣要求嚴格的中軸對稱以及等級秩序, 更多的是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環境。建筑位置設置的關鍵在于要取最好的視線和觀景點, 以得體為原則。

“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氏的名言。借用光學的造景與管內木紋的金屬百葉窗隔柵營造了柔和的室內光線, 大面積玻璃天棚與黑石屋頂。相互映襯以現代開放式鋼結構取代過去的木梁和木椽構架, 而傳統的木作構架。

2. 建筑的大門

中國傳統園林講究利用庭院空間形成室內外景色相互融合, 以入口大門為例, 蘇州博物館的大門如同畫框一般, 將園內景色所勾勒。大門兩側是黑色花崗石材鑲嵌的墻體上部是鋼架兩坡玻璃屋頂形成了一個優美的景框, 與小河、碼頭、船影一起構成了這個小廣場豐富的景觀新館大門為玻璃重檐兩面坡式金屬梁架結構。門面不算突出, 入館前有一庭院, 宛約而舒朗, 正如園林設計總欲言又止。

3. 粉墻黛瓦

粉墻瓦黛的建筑特色, 是蘇州的靈魂。蘇州博物館極力做到和附近的傳統建筑進行和諧統一以及呼應。由于中國的民居體量多為較小, "不高、不大, 不突出”是貝聿銘在確定蘇州不無關總體規劃時提出來的大體方向。這樣的策略使新館從色彩、高度, 體量及風格上都能和諧地融入到保存完好的傳統風貌中。粉墻瓦黛的建筑符號, 跟中國傳統思想息息相關道家思想:道家主張“知其白, 守其黑”, 在色彩觀上喜好黑白等平淡素凈之色。儒家思想把正色和間色賦予尊卑、貴賤等級的象征意義, 建筑色彩不可越級, 更不可顛倒。古代用色是有等級約束的。建筑用色一般是黃紅青黑白, “黃色”自古就為帝王壟斷, 而紅色是顯貴的標志, 平民只能使用一些比較簡單的顏色, 以示尊卑。粉墻黛瓦的建筑格局便是其中的一個例證。

貝聿銘在對蘇州博物館的的設計中用白墻灰瓦降低傳統白墻黑瓦的對比度。而灰色由黑白兩色調和而成, 意為中庸, 新館的這種色彩搭配, 為粉墻黛瓦的江南建筑符號增加了新的內涵。粉墻黛瓦的建筑風格不僅僅是中國江南水鄉的文化傳承, 更表現出了一種極具特色的中國水墨畫式的簡約美。

4. 庭院空間

空間是建筑的靈魂, 也是建筑藝術區別其它藝術門類的根本。在入口大門將入口空間劃分為內外兩部分, 外部空間則由大門、新建的仿古商業街、南邊的小河及對岸民居圍合出門前廣場, 適宜的尺度, 富有蘇州水城傳統的空間格局, 玲瓏剔透中彰顯著不俗的大氣。小小的入口庭院與入口大門圍成的內部空間尺度宜人, 傳統而現代。

蘇州博物館新館設有較多的大小不同的院落空間, 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位于中央大廳北部的主庭院, 主庭院位于中央大廳北部, 由鋪滿鵝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曲直小橋、八角涼亭、竹林等組成, 所有這些均系在古典園林元素基礎上進行了創新, 它既不同于蘇州傳統園林, 又不脫離中國人文氣息和神韻。它既飽含中國傳統文化又極富創新思想, 是中國傳統院落空間的現代詮釋。

5. 幾何形體的運用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幾何建筑形體與日本美秀博物館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蘇州博物館在整體布局上采用的是傳統的院落空間式, 但是其通過院落空間營造出的寧靜、親切、樸實、華麗的幾何建筑空間, 不論從整體構思、結構形式還是材料選用上都或多或少地能看到日本美秀博物館的影子, 中日雙方的東方風格在這里很好地相互融合。而蘇州博物館大量采用的幾何形體在塑造了豐富的室內空間, 在幾何形態的尺度上與江南傳統民居非常統一。

對幾何空間的巧妙運用, 成就了蘇州博物館新館。貝聿銘先生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博物館的功能作用, 對其幾何空間的大膽設計跳出了普通建筑的窠臼, 很好地滿足了博物館的功能需求, 在建筑形態方面取得了滿意效果。這些幾何空間的運用提現了貝聿銘先生的深厚功力。

結語

“希望從中國古代山水書畫中尋找園林設計的靈感”, 這是貝聿銘先生對蘇州博物館的評價。在現代建筑中, 應該像貝聿銘先生學習, 在適應現代潮流的基礎下, 對中國傳統的建筑模式進一步考察、深究, 并應用在現代建筑中, 將二者合二為一, 揚長避短, 不一味追求風格上的完全統一, 而是緊跟時代的潮流, 運用先進的建筑技術將中國獨有的建筑風格傳承并發揚。

摘要:本文以蘇州博物館新館為例, 簡析建筑風格, 并從建筑語言角度分析了傳統文化不僅是簡單的形式仿效而是對文化底蘊的延續。并對貝聿銘大師的設計思想進行解讀, 分析現代建筑大師通過現代建筑對于傳統文化的再創造。

關鍵詞:蘇州博物館新館,貝聿銘,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傳承

參考文獻

[1] 張欣;陸雪梅;謝曉婷, 傳承創新融合——談蘇州博物館新館建筑與陳列設計[J]特別策劃:博物館展陳設計, 2009

[2] 徐強;張飛雁:解讀蘇州博物館新館的空間藝術, [J]作家, 2014

[3] 韓曉嬌.貝聿銘設計理念在現代建筑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 2012.

[4] 劉珊.貝聿銘設計的藝術博物館建筑空間結構研究[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 2011, 32 (05) :54-58+145.

[5] 李寧.解析貝聿銘作品中的中國元素[J].工程建設與設計, 2010, (05) :27-29.

[6] 黃健敏.回響與重現——體驗貝聿銘暨貝氏建筑事務所設計的蘇州博物館[J].時代建筑, 2007, (03) :64-75.

博物館建筑調研報告范文第6篇

博物館定義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博物館是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對公眾開放,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以學習、教育、娛樂為目的。 博物館的性質

非營利機構的公共文化機構,即運用社會提供的各種資源為公眾福利服務,不向機構的 擁有者、成員分配經營利潤,為純粹的非營 利(贏利、盈利)的社會公益機構。 博物館的職能與功能

博物館基本職能結構圖

博物館=藏品庫+研究所+展覽會

博物館設計目的

博物館展示指博物館中物質的陳列、展覽或擺設。其目的在于與觀眾溝通。人類透過展示來達成各種不同的目標,展示都是有意義的陳列來說明或告知。在博物館中,我們使用原始物件藉以達成啟示、告知,有時也達成娛樂的目標。 博物館各功能及聯系

博物館設計要求

博物館是供搜集、保管、研究、陳列和展覽有關歷史、文化、藝術、自然、科學、技術等實物和標本之用的公共建筑。從功能及使用性質來劃分,博物館分為藝術性博物館、地域性綜合博物館。藝術性博物館陳列展出非本地域的文物展品,展品來源主要通過捐贈、收購等多種形式收集,展品價值均堪稱頂級藝術品,這類博物館不具有地域特征,地域性綜合博物館代表了該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面貌,有利于促進國際文化交流,應成為該地區重要的標志性建筑、一流的現代化建筑精品,并具有時代氣息和鮮明的地域特色。 博物館設計要體現以人為本、先進、合理、適用的原則,既要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設施先進,又要滿足較長期的使用發展要求。博物館建筑設計還應體現以文物為本的原則,滿足文物藏品的陳列展覽、安全收藏與保護、科學研究、國際文化交流及其他業務的正常開展的要求。博物館設計應符合建筑形式與使用功能相協調的原則。

根據博物館的功能定位,新建博物館一般由藏品庫區、展陳區、社會教育區、業務科研區、行政辦公區、安全保衛區、綜合服務區、設備用房、地下車庫等9 大部分組成。其中藏品庫區屬于相對獨立的區域,在庫房與展廳之間設有封閉性專用通道,庫區宜利用地下空間,由庫前區、藏品庫、保管區3 部分組成,展陳區為博物館對外開放區域,由基本陳列區、專題陳列區和臨時陳列區3 個部分組成。

立面設計 :博物館分為藝術性博物館、地域性綜合博物館。藝術性博物館收藏的主要為藝術品,相似很高,因此立面處理上都顯得比較穩重,特色不是很突出。地域性綜合博物館代表了該地區的歷史、政治、文化、經濟面貌,在立面處理上特色很突出,或是寓意本地的歷史、文化或是寓意本地環境、特色,題材豐富,風格多樣。還有一類博物館則是由原來的宮殿、府邸改造而來,因而極具歷史風味。

美國沃斯堡藝術博物館

建筑強調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形體簡單但不失穩重 阿拉伯現代藝術博物館

建筑和沙丘融為一體,在視覺上符合當地的物理環境,而因為有沙漠這一阿拉伯文化典型標志的形態,于是也符合了當地的文化環境。

空間處理:根據博物館功能要求,各功能空間應有明顯區分,展覽區應有專門設計的觀賞路線加強觀賞體驗。

吸收展品元素設計的空間

益陽市博物館

益陽市博物館屬地方性綜合博物館,位于康復南路東側,市委市政府大樓的廣場西側,創建于1984年,益陽市博物館總占地面積為50畝,建筑面積為10200平方米,設有基本陳列展覽廳、專題陳列廳、臨時展覽廳、多功能演播廳、文物庫房、貴賓接待室、文物研究室、文物攝影室、文物修復室、安全監控室、觀眾服務部等設施,是一座規模較大,功能設施較為完善的現代化博物館。

雖然益陽市博物館屬于地方性綜合博物館,但在博物館外形以及立面上并無體現。

該建筑立面采用博物館建筑通常處理手法,形體簡單大氣,莊重沉穩,但缺少地域特色。 在平面圖中各主要功能分區相互獨立,主要交通流線簡潔。

建筑入口處理

門廳處理

細節處理

在竹藝展區,利用竹子與江南造園手法,使游客在展區內體驗江南園林的感覺。

采用主題元素進行展區的布置與裝飾

將歷史風貌再現

地方元素進行裝飾點綴

總結

上一篇:八年級部編上冊歷史范文下一篇:櫥柜導購員培訓手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