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參觀成都博物館有感

2022-08-23

第一篇:參觀成都博物館有感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參觀感言

歷史文化學院2011級2班 石園園

去年暑假,我回成都后,正趕上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舉辦“金沙太陽節”活動,于是我有幸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度過了一個令人愉快的下午。金沙遺址博物館占地面積很大,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而且藏品及其豐富,展區布置得體,陳列井然有序,極具游覽價值,令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淺。下面,我將對其特點進行一個簡單介紹。

一、歷史悠久

金沙遺址發現于2001年2月8日,位于成都市區西北部,是一處商周時期的古蜀文化遺址。遺址分布面積約為5平方公里。遺址內目前已發現祭祀區、宮殿區、墓葬區、居民生活區等,據考證,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文明以后古蜀文化的又一都邑所在,也是3000多年前成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二、社會功能強大

成都市區的摸底河自西向東從館內流過,兩岸的河岸風光構成了博物館的橫向景觀軸;游客則從南自北依次參觀金沙遺址的考古發掘現場和陳列館,而這條南北向的開放空間又構成了博物館的縱向文化軸。環繞在博物館建筑周圍的,則是植被茂盛的園林區,游客在領略悠久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可在林間小憩,感受自然之趣。整座博物館以其合理的功能布局,充分實現了現代博物館的各種社會功能。

三、布局合理

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兩大主體建筑為遺跡館和陳列館,都采用了斜坡的方式,喻示著金沙遺址的冉冉升起。遺跡館為近圓形,陳列館為方形,一圓一方象征著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1、遺跡館

遺跡館為近圓形的全鋼架建筑,由于發掘現場的泥土中還埋藏著金沙遺址90%的文物,因此,由15根鋼柱支撐而成的巨大空間,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考古發掘現場。遺跡館中還修建了木質步道,通過步道可以走進考古發掘現場,近距離觀看未出土的文物以及文物保護工作者對文物的現場保護。

遺跡館主要由祭祀區、生活區、墓葬區構成。其中祭祀最為壯觀。據說,在3000多年這里是古蜀金沙王國專用的祭祀活動場所,因此,置身于其中,你能不僅感受到泥土中尚未發掘的文物的氣息,也能想象到3000多年前古蜀國祭祀活動的莊嚴與盛大。

2、陳列館

陳列館則由五大展廳組成,分別為:遠古家園、王都剪影、天地不絕、千載遺珍、解讀金沙。

(1)遠古家園

設置于陳列館二層西廳,面積約900平方米。陳列主旨是再現3000年前成都平原的生態環境。

此展區的最大特色是采用了大型想象復原半景畫。畫中,碧野藍天下的摸底河水淙淙流動,綠草叢中鶯歌燕舞、萬獸嬉戲,林蔭掩映著古樸的民居,遠處傳來狩獵歸來的歡聲笑語。在這里,畫布與實景相結合,聲、光、電相結合,虛與實和諧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拉近了現實與過去的時空距離,也激起了現代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2)王都剪影

設置于二層東廳,面積約900平方米。陳列主旨為展示3000多年前古蜀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展區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使用不規則的“碎片拼接”形式,用不規則的展示島的形式將不同內容進行串聯,還原了古蜀金沙王國生產生活、手工業技術和喪葬習俗等各個方面,緩緩呈現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產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燒陶、冶鑄、制玉、墓葬„„

運用場景、實物、模型、沙盤、聲光電等輔助手段,既使陳列空間豐富多彩,又讓觀眾能在參觀中不斷獲得新鮮感。

大型建筑基址 (3)天地不絕

設置于一層東廳,面積約1000平方米。陳列主旨是突出古蜀人“溝通天地”的內容主題,再現古蜀國宗教祭祀的恢宏,讓現代人體會古人的精神世界。

其巧妙之處是:它在入口處用鐵紗網分割出一條長長的通道,運用燈光營造出時空隧道的感覺,引領游客穿越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金沙。通道的盡頭是金沙遺址出土文物“青銅立人像”的巨大投影,通道中響起的是金沙古老的樂器石罄的聲音,讓觀眾切身體會古蜀國祭祀活動的莊嚴和神圣。在展線設計上自由靈活,讓觀眾在參觀時可以隨意選擇。

(4)千載遺珍

設置于一層西廳,面積約900平方米。陳列主旨是展示以“太陽神鳥”金飾為主的30余件金沙遺址出土的精華之最的文物。

展廳右側環形空間內的圖片展板將世界各地的出土文物與金沙文物進行了比較說明,成為第四展廳《千載遺珍》的合理外延。

并且還在展區為游客提供了幾枚可自行使用的刻有金沙特色的紋飾的印章,可以印在紀念冊上,供人留作紀念,極具趣味性。 (5)解讀金沙

設置于底層西廳,面積約830平方米。陳列主旨是梳理四川地區古蜀文化秦以前的發展脈絡,讓游客了解金沙遺址的來源和去向。利用中央沙盤展示了古蜀文明的分布區域及其與周邊文化的緊密聯系。

它在器物展示方面將精心制作、量身打造的大量輔助展具與燈光照明系統有機結合,兼顧了文物的藝術美感和展品安全。

同時,也可以幫組游客理清思緒,加深游客對各個展區的印象,強化教育功能。

四、自然環境優美

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園林區以“自然之美,草野之趣”為設計理念,綠化覆蓋率高達80%,是博物館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園林區中,樹木和植被根據不同的特點劃分為不同區域。主要游覽道路兩旁栽種了四川盆地非常古老的樹種銀杏、水杉、針楠等;櫻花林、桃花林、梨花林、芙蓉林、臘梅林等點綴在園區各處;竹林、灌木簇擁在博物館建筑周圍。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園林區一年四季隨處可見繁花似錦的景象。春天,姹紫嫣紅的花朵爭奇斗艷;夏天,梔子花、白蘭花清香四溢;秋天,銀杏灑滿金黃,芙蓉滿枝,丹桂飄香;冬天,臘梅芬芳馥郁,紅梅獨綻枝頭。美不勝收。

五、基礎設施完善

擁有許多供游客休閑娛樂的場所,如烏木林、西山水景廣場、玉石之路、金沙劇場等。 同時它還擁有一個強大的后勤團隊—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位于博物館西北部的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建筑風格肅靜清幽,是對金沙遺址以及古蜀文明其它遺址出土的精美文物進行

搶救、保護和研究的重要場所。同時,這里也為博物館展覽提供更多、更新、更精美的藝術珍品,是博物館功能的有效延伸。

六、文化產業發達

博物館不僅擁有自己的劇場,還有自創的電影、音樂、舞蹈等文娛節目,文化產業很發達。

金沙劇場,位于博物館西北角的金沙劇場,外觀呈水晶皇冠狀,又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是中國首部原創大型音樂劇《金沙》駐演場地。同時,被譽為“成都老百姓自己的文化沙龍”的金沙講壇從2011年5月起入駐金沙劇場。金沙劇場還經常舉辦與金沙文化、古蜀文明相關聯的學術交流活動以及文藝演出。

音樂劇《金沙》是由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廣播電視局、成都日報報業集團等單位共同投巨資合力打造,由國內頂尖級曲作家三寶主創的中國首部原創音樂劇,與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并稱為成都第一文化名片,是觀眾了解成都歷史、了解金沙的絕美途徑。音樂劇《金沙》以金沙文化為背景,重現了古蜀國公主“金”和考古學家“沙”之間延續3000年的凄美愛戀。

《夢回金沙》是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傾情打造的四維立體電影,將引領您穿越3000年時空,為您展開古蜀王朝由杜宇到開明的壯麗畫卷,特技效果,動感震撼,深度體驗,宛如身臨其境。

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金沙遺址博物館位于成都市市區的金沙遺址路2號,交通便利,游客們可通過自駕或乘坐公交車等方便快捷地到達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還有專門停車場,數量充足,能滿足游客需要。

綜上而言:金沙遺址博物館不僅是古蜀文化的展示與研究中心,也是青少年社會教育基地、市民的休閑娛樂場所,更是代表成都悠久歷史文化的標志性景觀,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博物館。

通過這次的參觀游覽,我不僅獲得了一場視覺盛宴的享受,還獲得了心靈上的感悟,加強了對博物館相關知識的學習、理解。這次參觀加深了我對歷史學習的領悟:歷史并不是書本上那凝固的字體,而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曾經發生過,正在發生的可以感知的事物,學習歷史知識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而應付諸實踐,從實踐中學習歷史。

第二篇:參觀博物館有感

簡樸的物質生活 豐富的精神成果

——國慶假期訪北京李大釗故居有感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駐足這幅懸掛在北京李大釗故居正屋墻上醒目的對聯前,我浮想聯翩。剛剛參觀完北京李大釗故居,仿佛身臨其境地體驗了大釗先生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身處大釗先生簡樸的故居,感受他留下的豐富精神成果,使我對先生的偉大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境界油然起敬。

北京李大釗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位于北京新文化街文華胡同。如同眾多的北京四合院一樣,故居由坐北朝南正房一間,東西廂房各一間,南房一間組成,青磚紅瓦,綠樹鮮花,顯得雅靜肅穆。正房是客房和臥室,一張木桌,幾把木椅子,一個普通的熱炕,別無他物。西廂房是書房,擺設同樣簡樸。整個故居都體現著平淡無華、簡單勤儉的風格??粗@些,我非常詫異,不禁在想:“難道當時身為北大教授,收入不菲,以”南陳北李“而著稱于世的大釗先生就生活在這樣儉樸的環境中嗎?” 帶著疑問,我閱讀了李大釗生平簡介,從中讀出了答案:李大釗一生簡樸,身為北京大學教授,圖書館主任兼任四所大學的教授,月收入達二百多銀元,本可以過上寬敞富裕的生活,但生活卻一直很拮據。因為,他將這二百多銀元大半交納了黨費,又留下一部分來幫助并資助朋友,同事和進步青年……。與儉樸拮據的生活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在故居居住的四年期間,他工作非常忙碌,孜孜不倦,創造了大量的精神財富,為革命事業發表各種文章140余篇,文字總量超過33萬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參加各種會議120次,平均每10天一次會;陪同會見、拜訪各界人士30次,講演30次。

參觀故居使我受大極大的教育。大釗先生生活儉樸,精神富庶的境界永遠是我追求的目標。站在故居內矗立的黨旗前,我感到情操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充足。

第三篇: 參觀博物館有感

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的下午,陽光明媚,萬里無云,西苑中學歷史興趣小組的老師帶著我們踏著和煦的春光來到了淮北市博物館參觀!

幾經周折,我們來到了淮北市博物館的大門口,那蒼勁有力的“淮北市博物館”立刻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六個金色的大字便是我國近代杰出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郭沫若先生于1977題寫的?;幢笔胁┪镳^(又名中國隋唐大運河博物館)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始建于2001年8月,2004年9月開館,占地40余畝,建筑面積10670平方米,總投資3500萬元被譽為,淮北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

淮北市博物館是一座把煤文化與隋唐運河文化巧妙結合起來的建筑。象征著淮北這座煤炭城市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航船,在歷史長河中勇往直前,奔向光明的未來。其建筑風格既有歷史的滄桑感又有現代的節奏感?;幢笔胁┪镳^共設八個固定展廳:隋唐瓷器廳、漢畫像石廳、十二大名人廳、運河遺韻廳、宋代瓷器廳、書畫廳規劃廳、古相貴珍廳,分別展出淮北地區出土文物和征集的全國名人字畫,這些展品都產生了極大的社會效益,為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弘揚優秀的歷史文化,做出了積極的作用! 隨后我們便跟隨講解員進入了展館。首先我們參觀的是淮北市博物館的序廳,在這里我知道了淮北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

化遺存。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爾后,春秋宋國的別都,秦之泗水郡,西漢沛郡,東漢沛國的治所設于相城?,F已在相城地區發現、清理古墓葬、古文化遺址數百處,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以鮮明的時代風格和地方特色為世人所矚目。

接著我們進入了淮北市博物館的隋唐瓷器廳,內展出了很多瓷器,它們不僅精致優美,還有著很深的歷史意義。其中我最喜歡的就要數青釉刻花執壺和長沙窯青釉題詩執壺了。青釉刻花執壺高21.2厘米,口徑8.8厘米,腹徑12.6厘米,底徑6.7厘米,它侈口,長頸,平沿,斜肩折收,弧腹,圈足,肩部飾有對稱的一彎曲形長流和一條形把,上下分飾兩道凹弦紋,中間刻花紋,腹部用堅紋分隔為四個區域,刻有對稱的牡丹紋。通體施青釉,釉色青中閃黃,是一件藝術珍品。長沙窯青釉題詩執壺高18.6厘米,口徑9.6厘米,底徑9.4厘米厘米,它敞口,長頸,溜肩,瓜棱形筒腹,平底。肩部對稱裝一棱形短流和一長條形把,流下題一五言絕句詩:夕夕多長夜,一一二更初,田心思遠客,門口問貞夫。通體施青釉,有著很深的歷史意義。

隨后我們進入了淮北市博物館的心臟—運河廳內的碼頭遺址。這里以木刻畫和古船遺址為展覽重點,在這里我了解到了:1999年初,安徽省在改造宿永公路淮北市柳孜段時,陸續發現一些唐宋時期的文物,這引起了淮北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立即向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報告。同年5月,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省考古所與淮

北市博物館、濉溪縣文管所組成聯合發掘隊進駐柳孜。經過多年的努力,隋唐大運河遺址的發掘與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引起了國內外學者與專家的關注。先后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9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01年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著很深的歷史價值,與其一起出土的文物也有很多,像鞏縣窯三足、磁州窯白釉黑花罐、壽州窯黑釉雙系罐和三彩虎枕都是極佳的集藝術與歷史為一體的珍貴文物,令世人和外國友人刮目相看、嗔目結舌! 然后我們又參觀了漢畫像石、宋代瓷器廳的精美產品,這些展品都帶給了我們視覺得頂級享受。

這次的參觀使我感受到了快樂,收獲到了幸福。真是我打開眼界,增長知識。博物館真是太棒了,我們的家鄉真是太繁榮了,我們的祖國真是太偉大了!我愛歷史,更愛我的祖國!

西苑中學七六班

孟祥升

2011年3月23日

一、鵝頭桶

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溫州博物館參觀。在博物館里最讓我留連忘返的是藝術品展廳。在展廳里各個年代各種造型的藝術品真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特別是有一只造型獨特的木桶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只什么桶呀?一只圓圓的桶上有一個長長的把,這個把的造型是一只鵝頭,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為它代表著鵝的翅膀和尾巴,整個桶看起來就像一只浮在水面、回頭展望的鵝,使我想起一首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爸爸告訴我說:這種桶是溫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鵝頭桶,是古人用來裝洗衣服的,因為古人洗衣服是到河里

的,人們把洗好的衣服放到桶里,然后用手挎著鵝頭桶提回家,這樣既輕松又好看。我心想古人真聰明,我也要好好讀書,假如我也發明一些東西放到博物館,讓將來的觀看,那該多好啊!

二、蝴蝶盤

呀,博物館里怎么會飛進蝴蝶來呢,哦,是我老眼花眼了,那不是蝴蝶,是蝴蝶造型的木盤子,它是用一塊木板刻出來的,上面有一圈圈的年輪,整個盤子漆成棕紅色的,可好看了。聽爸爸說,“這是古代人在過大年的時候裝水果,瓜子招待客人的,叫蝴蝶果盤。”我們家也有果盤,但那是玻璃做的,雖然看起來很洋氣,也很好看,可我還是喜歡這只蝴蝶盤。不知道現在還有這種盤子賣不?

三、活字印刷

在展廳里,我看到了木刻的和泥土燒制的活字印刷字盤,在爸爸的講解下,使我知道了印刷的基本發展史。

最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要印書,先在一塊磨平了的蠟石上將文章刻上去,然后一張紙一張紙地拓印出來,如果要印第二篇文章,就把原來刻好的文章磨掉再刻,這樣很費時,而且無法再版。后來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人們覺得方便多了,畢升把一個個字刻在特制的泥塊上。然后燒硬要排版時,就按文章將這些字排在一個特制的字盤里再去印刷,印完了放起來以后還可以再用。到了近代,人們發明了機械印刷,印刷的速度是快了但是排版還是要手工操作的,其實也沒多大進步,現在可好了,采用電腦激光排版了,不但印刷速度加快,質量也越來越好,不知道將來的印刷還會發展到什么程度

2009年3月7日到區博物館參觀,看到了上至商周下及明清的出土文物。展覽的品種繁多,有石器,青銅器,鐵器,玉器„„

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數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劍身一尺來長,其造型大致均為寬窄寬窄結構,看過關于兵馬俑的研究的電影《復活的軍團》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種防振結構。青銅劍由于青銅本身的屬性很容易被折斷,鑄造使用寬窄寬窄的防振結構可以延長銅劍的壽命,同時可以增強他的殺傷力。于是不得不感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能讓青銅劍的優點發揮到極致。

再次給我予震撼的便是在家鄉西林出土的西漢時期的銅鼓。鼓身遍為青銅鑄造,直徑約為一米,由上鼓和下鼓兩個部分構成。上鼓和下鼓分別為鼓身的上部和下部,上部和下部合起來便是完整的鼓身。鼓面繪有精致的圖紋,至今仍清晰可見。關于銅鼓的功用,據說是用來盛放古代句町國國王尸骸的,因為銅鼓出土時鼓內盛放有人的骸骨。那何以見得這骸骨便是國王的呢?據導游解釋,西漢時期鑄造青銅價格還比較昂貴,鑄造這么精美銅鼓的花費一定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一般人根本沒有辦法支付,平民死只有用陶瓷罐盛放,故推斷為國王等貴族的尸骸。利用銅鼓盛放尸骸這種現象在全世界范圍內雖非絕無僅有,但亦是鳳毛麟角。銅鼓和銅鼓葬是我國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其源地便是中國,便是廣西,便是西林。西林素有“銅棺銅鼓之鄉”的美稱。于是思緒便飛到那個歷史上閃亮的句町王國。

出門在外求學,每當提及家鄉,我的內心總是一種隱隱的痛。在外人看來,家鄉永遠是原始和野蠻的代名詞——包括我自己也曾這樣認為。那是一片荒蠻的土地,窮山惡水。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窮山惡水養刁民”,家鄉的人受教育程度有限,故相比之下較不講理,兼之好事。據說某地的工廠拒收家鄉的男性民工。這也是我心頭的痛楚之一。住在這

里的人世代自給自足;那是封閉在群山懷抱里一座小村莊,僅有一條泥濘不堪的“公路”與外界相通。這樣的一條路,來往的車輛便順理成章的少,于是每當放假回家,等車,坐車便成為了我心頭不可磨滅的痛。就這樣,在眾人面前,我羞于提及自己的家鄉„„

站在銅鼓面前,我不停的思想著,原來家鄉曾經也用有過這么一段輝煌的文明。緊接著,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于是我在眾人面前大膽的站了出來——我就是銅鼓衣缽子孫。如今,家鄉日漸發生改變,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祝愿家鄉的明天更加美好。我愛我的家鄉。

散文在線(/bbs/中部展出。壺的腹壁一面扁平,兩側各有一環耳,另一面中部有一豎鼻與扁平腹部的一面相對,3個附耳系繩之后便于背在肩后攜帶。背壺為紅陶,近口沿處繪有3個等距離的黑白彩同心圓;壺頸與環耳之間的肩部內白外黑兩道細線形成一帶狀圈,沿帶繪有黑地白彩渦紋;壺腹繪有黑白彩同心等邊三角形,頂角上下相對沿壺腹排列;腹下繪有黑色細帶,在其上等距白點排列;底部繪有白色圓點。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文物工作者,更非一個歷史研究人員,無法從專業角度進行解釋和說明這件文物的特點和意義,能做的,僅僅是將我眼中看到的記錄下來罷了,以后當我讀到相關的資料時,能從我的記憶中找到相關的記憶片段,來讓我重溫這段歷史,引起相應的共鳴,那或許便達到了做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精神享受了吧。

在展廳靠近里側的中間位置,橫列著一個長約2m、寬1m左右的的展臺,著名文物“金縷玉衣”就靜靜的“躺”在里面。對金縷玉衣是早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中就已經知道了,但對它的認識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記載上,沒有一個實際的或者更可以說是基本成形的概念,今天得以在眾多的參展文物中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實屬幸事、慶事。在我面前的金縷

玉衣是由一塊塊紅白色的大小不一的玉石片組成,大的平均長約10cm、寬5cm,小的平均長約3m、寬1cm,最大的玉石片是腳底的那片,長約25cm、寬10cm左右,所有的玉石片,無論大小,厚度都不到1cm,表面光滑、紋理清晰。在每塊玉石片的四角上各有一個米粒大小的孔,金絲穿過這個小孔,將所有的玉石片串連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將要穿戴金縷玉衣的人從頭到腳、絲毫沒有放過的包裹保護起來。能看出,展示在我面前的這件金縷玉衣是為男性制作的,因為在其大腿根部有用小塊玉石片穿接而形成的小筒子,用來盛裝男性的生殖器官。頭部用小塊玉石片穿接起來、按照人的五官巧妙的分開鼻、眼、耳器官,軀干及臂膀、腿部用大塊的玉石片錯落有秩的穿接,手掌及腳部用大小不同的玉石片按照一定的順序交叉穿接、用一大塊整片的玉石片坐為腳底,腳趾前端用小塊玉石片豎立串起,使整個腳部能合適地放入。整個金縷玉衣渾然一體,大小不同的玉石片在金線的連接下有序地成為一個整體,緊湊而不擁擠的將穿戴的人包裹在金與玉的氛圍中。據資料顯示,這件金縷玉衣整整花費了當時數百名技藝精湛的玉石匠人兩年多的時間,花費的資產相當于幾百戶富裕人家一年的所有花銷總和?;ㄙM這么大的人力、物力來制作出的金縷玉衣,顯示出當時的統治者希望通過這種外在的保護來達到自己尸骨永存的愿望,但后來發上的事實可與他們的想法背道而馳,往往在他們穿上金縷玉衣不久的

以后,他們的墳墓就被垂涎于墓室寶物的盜墓人所挖掘,寶物被偷盜,而他們的尸骨卻落的個蕩然無存的地步。

一件件的珍品,在我的眼底出現,一段段的歷史,在我的腦海中重現。宋呆瓷器珍品“官窯貫耳瓶”、兩漢時期的“碧玉谷紋璧”、唐代的“騎駝樂舞三彩俑、三彩馬”、商朝的“玉援銅內戈”、兩漢時期的“市樓畫像磚”、漢代青銅燈具“彩繪銅雁魚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牛車”、讓我癡迷的“四羊方樽”等等珍貴的文物,在我的面前一一閃過,讓我通過它們去解讀和感受那段昨日的輝煌,所有的這一切讓我留戀、讓我駐足、讓我忘記了去分辨左右兩個展室布局上的不同,更讓我忘記了朝代的更替、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恍惚間不同朝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展現在我的面前,而我,也貪婪的呼吸著那已經久遠了的熟悉的祖先的氣息,深切感受著祖國母親的博大精深。

四、中國青少年書畫大賽獲獎作品展

妻和我的藝術修為都很膚淺,加上我們對于書畫作品本身的興趣不是很大,因此,對于在博物館一樓中間展廳展出的

“中國青少年書畫大賽”獲獎作品,興趣不是很大。對于書畫作品的作者們我們很尊敬,也很佩服他們的扎實功底和精湛技藝,只是我們不懂欣賞罷了。在這些作品中間猶如例行公事般走馬觀花的匆匆穿行了一圈,腦子并無多少印象的情況下,便由進入的門走出了展廳,朝下一個展廳走去。

五、商代江南-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精品展

對青銅器的認識不多,對那個時代的了解更少的可憐,只知商朝是青銅文化發展的最高時代,今天,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江西省文化廳共同舉辦的“商代江南-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精品展”,讓我和妻在領略美妙的青銅器皿的同時,更增加了許多關于青銅時代的認識。

此次展出的展品,發掘與江西省新干縣大洋洲鄉,它是是繼河南安陽殷墟、四川廣漢三星堆之后又一震驚世界的商代青銅器遺存。(1989年9月20日,新干縣大洋洲鄉程家村村民在澇背沙洲(古稱“三把傘”)取土修護贛江大堤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十多件呈墨綠色的青銅器,后經科學發掘,出土物極其豐富,主要有銅器、玉器、陶器等,共1478件,其

中銅器475件,玉器754件,陶器139件,以青銅器最為引人注目。這是目前在同一遺跡單位內出土商代青銅器最多的一次,分為禮器、樂器、兵器工具和雜器5類,僅作為禮器的鼎就有方鼎、圓鼎、扁足鼎、鬲鼎4類共30件,品種多,器類全,鑄造精工,造型奇巧,在器耳上裝飾圓雕虎、鹿、鳥一類動物的造型讓人耳目一新——以上資料引用于江西文物信息網)。

我與妻漫步在展廳,解讀著青銅器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美麗與古老。展廳分為“發現與探索”、“ 來源與融合”、“鑄銅與琢玉”、“造型與紋飾”四個部分。通過參觀,我和妻在領略到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文物的精美造型與紋飾,同時也學習了不少的青銅器知識。

在展廳的出口,模擬再現當時發掘這批青銅器文物的場景,看著一件件的“青銅文物”在剛剛被發掘出后靜靜的躺在地上,靜靜的任自己的身軀在土中掩埋,似乎等著人們圍過去后,開始講述哪個古老的過去。

順著展廳的通道慢慢的走著,不時的和其他的游人一樣,駐足于某一件展品前,靜靜的站著、盯著展柜中的展品,“聽”著它娓娓述說著它的由來,還有它哪個時代的我們的祖先如

何樣的生活。每一個展品都是一部生動的歷史,同樣,每一個展品都是一本厚厚的史書。

我被青銅器的美麗所征服了!

伏鳥雙尾銅臥虎的奇妙造型,讓我不由的記住了它。半臥欲起的老虎四足屈蹲,卻又腹空且底部不聯,豎耳的面目顯得猙獰,獠牙前露、凸目粗眉,尾尖上翹的雙尾后垂,但在如此兇惡的威虎背部,卻伏著一只短尾小鳥,尖尖的喙,圓睜的眼睛,抬著頭不知道在看什么。整個青銅器的造型獨特、形象逼真,使我們這些游人們的眼睛不忍轉到別處。

面對著展覽的珍貴青銅器文物,我深感自己文字能力的不足,更為自己有限的記憶而遺憾,如果我能多些記憶,如果我能強些文字,那這些青銅器的美麗和神秘,就將多些和久些陪伴在我的周圍,讓我繼續心醉,讓我繼續感受祖先們的氣息。

六、意大利視覺印象——意大利建筑和設計展

歐洲的現代工業革命曾一度在帶給人類高度的工業文明的同時,也將環境污染和自然環境惡化的負面效果帶給了歐洲大陸,所幸的是歐洲人民逐漸的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峻迫性。歐洲大陸的民眾們已朝著環保、節能型的社會努力,此次的“意大利視覺印象——意大利建筑和設計展”讓妻和我領略了他們在這方面的風采和努力的成果外,更領略了意大利的美麗和獨特的風格。

經由博物館右側售票處旁邊的樓門上到五層的頂樓,在展廳門口平緩了一下剛剛快速爬樓后的急促呼吸,緩緩的與妻進入展廳。屋頂的投影在10m長短通道兩邊的墻上打出意大利的秀麗風光,讓剛剛進入的我們被意大利緊緊的包圍。

展廳中間由木板按照不同的主題隔成各自獨立的空間,意大利人的日常生活、體育運動、影視藝術、機械制造、建筑、幼兒教育等主題在不同的獨立空間中向游人展示。通過對每個主題內展示物品的參觀,游人們了解和感受著同處一個地球的意大利人的方方面面。

以前曾經在雜志上看到過的“紅唇”造型的沙發、“棒球手套”式樣的沙發此次以實體方式出現在我的眼前,讓我在感嘆意大利設計師的浪漫之余,對他們充滿想象力的作品贊

不絕口,更佩服意大利人享受生活的方式和舒爽;在日常生活的小展廳里,我被兩幅完全由各種水果拼湊而成的人物肖像征服;巨型的萬花筒和設計精巧的玩具顯示出意大利人在嬰幼兒教育方面的獨特與智慧;高速鐵路的縱橫顯示著意大利交通的發達;而不同年代的各種款式和性能的摩托車,又在向參觀者訴說著意大利悠久的重工制造業的故事;濃縮比例的建筑模型則向人們展示著意大利建筑風格的獨特和創新;而在體育展廳里,萬花筒式的布置中放映的剛剛奪得“大力神杯”的意大利足球隊的精彩射門,使喜歡激情的意大利足球的游人駐足不前。

注重環抱節能的意大利人重視廢棄物的回收再生利用,以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索取和掠奪,一件用廢棄的鋼管連結在一起做成的軟式書架,中間用廢舊的鐵片做成擱擋,在環保和節省資源的同時,突現著使用者的個性,體現出意大利人注重實效和依然浪漫的特點。

體味著意大利人的激情和浪漫、智慧和嚴謹,感受著意大利的風光和秀色,我和妻意尤未盡地離開了意大利主題展廳。

七、后記

中國國家博物館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直屬文化部,是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建成的,是一座以歷史與藝術為主、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大樓落成,同年10月1日,在國慶十周年之際,開始接待觀眾。中國國家博物館將于2004年正式開始進行改擴建,計劃于2007年底完成。改擴建后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筑面積將由現在的6.5萬平方米增加到15萬平方米,將建設成與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相稱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博物館。

由于妻和我的歷史知識都很匱乏,加上準備不充分,忘記帶筆記本和照相機,在參觀的過程中沒有做相應的筆錄和相應的圖片記錄,喪失了許多的歷史知識和珍貴照片;但我們又是幸運的,能夠參觀到這么多的寶貴文物。當我們一起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里眾多的文物中間漫步時,感受到了不同時代的歷史氣息,領略著昔日的時代風采和古代文明的繁榮昌盛。在時間的流逝中,每種文明都經歷了各自的產生、發展、鼎盛與衰敗的過程,都最終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今天,我們的現代文明也在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向前、向著鼎盛發展,

在走出國家博物館的剎那間,我不禁在自己的心中輕輕的問道:我們的文明,將會怎樣的前進呢?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段歷史又在扮演著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我找不到答案,又或許這個答案,只有等到我們都煙消云散很久之后,才可能由我們的子孫后代給出一個客觀的評述吧!

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我和妻在歷史的長河中蕩漾。

本文來自:長大導航助學網【http:///bbs/】詳細出處參考:http:///bbs/html/18718.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第四篇:參觀博物館有感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參觀了澄城縣博物館。博物館的講解員認真、仔細的講解了博物館陳列的東西。讓我們隊關于未來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認識,重新的了解。

博物館的院子里陳列著720尊拴馬樁,一口金代大鐵鐘,三尊石佛像。拴馬樁是渭北農村富裕人家用以栓系騾馬的石樁。立于稍門兩側,樁頭以雕刻造型,既實用又美觀。展區陳列拴馬樁720尊。樁頭雕刻多為單獅、單猴、雙獅、人騎獸,也有多猴、獅猴、飛禽、大象、蟾蜍、壽桃。以及八蠻進寶。“送子娘娘”等多種形態。參觀了拴馬樁后,我感受到了古代的氣息。我仿佛到了古代,看到了人們放牲口時,把牲口從拴馬樁上解下來,將牲口帶回時,又把牲口拴在拴馬樁上的情景。

我來到二樓,看到了條形碼、未來醫療、未來家居、未來出行、未來購物、智能家居、3D電影、手眼協調、食物金字塔、健康誤區、窺視無窮、光的路徑、心跳、認識腦、反應測試、豆瓣的旅行、美麗的輝光、磁鐵與線圈、幻像、空中成像、旋轉的銀蛋、神秘的磁力、聲駐波、聲波看得見、光纖傳輸、激光豎琴、哪個滾得快、聽話的小球、滾出直線、雙曲線槽、最速降線、全息照片、雅各布天梯、對稱腦型、橢圓焦點等。參觀完這些后,我明白了很多的科學道理。

參觀完博物館,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勇于探索、勇于實踐、專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愿望。

第五篇:參觀博物館有感

2011年暑假期間,在線團委的號召下,本著加深對社會的了解,我參觀了博物館。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到博物館的經歷。

7月16號,我陪同我的幾個好友一起去個地方玩,本來想到好玩的地方旅游一番,但在我們路經博物館的門口時,不僅對博物館的建筑風格所吸引。于是我們不約而同的走進博物館,明顯一種古典風格嘛!

追尋紅色足跡,傳承歷史文化。

于是我們便徑直走向博物館門口,我們在工作處登記以后, 在館內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對博物館各個展廳進行了參觀。首先來到第一展廳——大汶口文化介紹展廳。在這個展廳中,我們了解到,大汶口文化距今4500~6400年,上承北辛文化下接龍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轉變的重要階段,為新石器時代遺址。隨后,大家參觀了石器展廳,石頭鐲、項鏈、石刀、石錛等均已顯示出當時人們已懂得開墾土地、砍伐樹木,特別是石頭鐲和項鏈的出現反映出當時的人們已有“愛美之心”。

在陶器展廳中,我們看到,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質料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都異常精美。

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壺、罐、缽、盤、杯等器皿,分彩陶、紅陶、白陶、灰陶、黑陶幾種,特別是彩陶器皿,花紋精細勻稱,幾何形圖案規整。生產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錛、石鑿和磨制骨器,而骨針磨制之精細,幾乎可以與現在用的針媲美,骨針、骨梭的應用證明了“衣著方面”的進步。

從工作人員的介紹中,我們得知,大汶口文化遺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區大汶口鎮,大汶河東西貫穿,將其分為南北兩部分。遺址總面積80余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遺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發展的全過程,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80年被固鎮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因首先發現于大汶口,人們遂把以大汶口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存,命名為“大汶口文化”。

逛完了所有的地方我們還意猶未盡,我們開始走向回家的路?;叵肫鹚姷降臍v史文物,那真是無價之寶。他記錄了歷史的點點滴滴,使我們對歷史有一定的了解,讓我們勿忘歷史!

此行不僅開闊了我們的眼界,還讓隊員們意識到保護文化遺址的重要性。更加豐富了我的歷史知識,讓我們更加的

了解歷史,肩負起我們的歷史使命,是我們的歷史使我們更加奮斗。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初二歷史知識點總結下一篇:磁電式傳感器說明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