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基層稅收范文

2023-09-21

基層稅收范文第1篇

(一) 越權執法

首先, 執法主體越權, 主要是超越級別權限, 即基層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超越自身權限行使了應當由上級稅務行政主體行使的權限。主要表現在稅務執法審批環節, 例如稅務行政處罰, 縣區一級的最終審批權在管理分局長, 但部分分局長將這項工作交給下屬。其次是不具備執法資格的人員行使稅收執法權。在稅務部門, 外聘人員和工勤編制人員是不具備稅收執法資格的, 但是在實際稅收征管活動中, 他們仍然在進行稅收執法。其次, 管轄范圍越權。主要表現為超越區域權限管轄, 例如:企業在異地購買房產, 注冊經營地稅務機關卻要求企業在注冊地繳納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二) 違規執法

在稅收執法過程中沒有嚴格遵守行政程序。違規執法的主要表現為:首先, 缺少某些步驟。在實際認定過程中, 電話催報無效的納稅人大都會被直接認定為非正常戶, 缺少了實地核查步驟。其次, 執法環節順序顛倒。在具體的稅收征管過程中, 基層稅務人員大都比較注重線上流程, 對線下流程相對來說重視度不夠, 因此在責令限期改正或者進行稅收行政處罰時, 很多都是做完線上流程, 紙質文書出具滯后, 有的還是后期補打的, 受送達人簽字也有代簽的現象.

(三) 執法依據運用不當

首先, 執法依據缺乏權威性。某些地方規范性文件與稅法相抵觸, 在稅收執法中, 基層稅務人員無論是依據地方的規范性文件執法, 還是根據稅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執法, 都會引發稅收執法風險。其次, 稅法更新不及時。在執法過程中, 有部分稅務人員依經驗辦事, 將已被廢止的法律法規引為執法依據。最后, 自由裁量權行使不當。在實際工作中, 稅收執法人員的法律素養存在差異, 對同一涉稅行為的理解不同, 最終對稅法的執行也就不盡相同, 也就導致自由裁量權行使不當。

二、分析其成因, 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 稅收法律體系不健全

首先, 缺少一部稅收基本法。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 需要一部居于“母法”地位的基本法。它應當是一部關于稅法體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由于種種原因, 我國并沒有這樣一部稅法。由于基層稅收工作的復雜性, 在一線的稅收工作中是不可能保證每個具體的行為都能找到對應的法律依據, 這時就需要稅收基本法的支撐, 依據其原則進行處理。其次, 執法依據不權威。目前的稅收法律法規, 權威的法律較少, 更多是行政法規, 甚至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規范性文件。同時, 有些規范性文件并不“規范”, 有些規范性文件甚至與上位法相沖突, 使一線執法人員無所適從。

(二) 基層稅務機關對執法程序不夠重視

長久以來, 由于基層稅務機關在考核方面, 更注重實體法的遵守情況, 使基層干部認識不到執法程序的重要性。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 這樣的管理方式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稅收環境, 隨著依法治稅的理念不斷推廣, 納稅人的權利意識和法律觀念越來越強, 他們現在關注的不僅僅是納稅的結果, 同時也密切關注著稅務機關執法的全過程。在這種稅收環境下, 稅收執法中的任何違規行為, 都會給稅收執法工作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

(三) 基層稅務人員法律素質不高

首先, 具備法律專業知識的基層稅務干部儲備不足。這主要與過去基層稅務機關錄用干部的方式有關:一是稅校畢業生。鑒于當時的工作需要, 稅校的課程設計多以財會為主, 對法律方面的涉及較少;二是軍轉干部, 這部分人員的稅收知識主要通過工作實踐和后期培訓來充實, 法律專業知識則因為缺乏有效的學習途徑而難以充實;三是子承父業, 目前稅務機關內的很多干部都是通過“接班”進入稅務系統的, 法律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其次, 基層稅務機關工作任務繁重。近年來, 雖然基層稅務機關一直著力推進稅收法治化建設, 但日益增長的組織收入任務帶給基層稅務機關的壓力越來越大?;鶎痈刹糠芍R提升空間時間有限, 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基層干部法律素質的提升。

三、鑒于當前的稅收大環境,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來控制基層稅務機關稅收執法風險

(一) 健全稅收法律體系

首先, 建立稅收基本法。稅收基本法作為稅收法律的“母法”, 在稅法體系中應具有絕對的權威, 因此應該有全國人大來進行立法和修改。稅收基本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指導、規范、協調各單行稅法, 其立法宗旨在于說明我國稅收制度的根本原則。所以其內容應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稅收基本概念及其性質和要素。2.稅務組織機構及其權利義務。3.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4.稅收基本原則。5.稅收立法權。6.稅收立法程序。其次, 健全各稅種立法。目前, 我國在征稅種18個, 通過全國人大立法的只有6個, 程序法方面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其他12個稅種尚未通過人大立法。隨著稅制改革和依法治稅的不斷深入, 提高單行稅法的立法層次, 健全程序法已經刻不容緩。最后, 嚴格審查涉稅文件的合法性。每一個涉稅文件在印發前都應嚴格審查, 以確保下位法與上位法不發生沖突。

(二) 增強基層稅務機關對執法程序的重視度

首先, 增強基層干部對程序法的認識?;鶎佣悇諜C關可以將相關程序法印發給基層干部, 并組織案例學習、培訓和考核。其次, 將執法程序遵從度列入考核標準。征求專業人士意見, 將執法程度遵從度列入考核標準。最后, 強化對執法程序的監督力度。強化督察內審的監督職責, 為該部門配置足夠的專業人員, 以保障其將監督執法程序作為日常工作。

(三) 提高基層稅務人員法律素養

首先, 提高法律專業畢業生的錄取比例。更多的招錄具有法律專業知識背景的基層人員, 在他們入職后, 為其提供發揮專業特長的空間和機會, 以勉勵其他干部養成法律意識。其次, 調整培訓方案。設置法律知識培訓課程時, 要因材施教, 對年輕的和學歷較高的干部, 設置立法原則和稅法基礎理論等課程, 對于年齡較大和學歷偏低的干部, 要從實踐出發, 可以設置案例分析等課程。最后, 選拔法律專業人才。通過考試的方式在基層干部中選拔出優秀的稅收法律人才, 對這部分人才進行考核、備案, 為可能發生的稅收執法風險做準備。

摘要:基層稅務局機關直接面對納稅人, 是稅法實施的最后一環。研究基層稅務機關稅收執法風險控制的問題, 具有最直接的現實意義。通過分析其成因, 從而找到完善稅收執法風險管理體系的方法, 可以達到控制基層稅務機關稅收執法風險、提高稅務機關管理水平的目的。

基層稅收范文第2篇

一、個體稅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個體工商業戶納稅意識淡薄

一是稅法知識普遍匱乏。個體業戶文化水平及其素質參差不齊, 依法納稅的覺悟不高。有的搞不清楚稅費的區別, 認為交了某些費就是交了稅, 有的則抱有“不查不交, 查不到最好”的僥幸心理。二是部分個體業戶基本情況不真實。由于個體經營方式多種多樣, 經營手段靈活多變, 導致稅收管理員采集信息時很難完全掌握業主真實的經營情況, 造成部分稅款流失, 偷稅現象依然存在。

2.稅收征收成本較高, 稅源監控力度不強

一是個體經營涉及面廣, 稅源零星分散、流動性強、開業、停業變化快, 相對于企業稅收而言, 個體稅收耗費的人力、財力、物力多, 單位稅收耗費的征收成本高。二是征管監控難度大。每組管理員都要管理百戶以上, 加之個體經營者納稅觀念不強, 出現“征管力量薄弱, 稅源監控水平不高”的現象。特別是集貿市場中的臨時經營戶的稅收征管機制還不健全。三是個體工商戶雖然與工商、國稅部門建立了信息共享制度, 但信息比對上還存在不一致。與工商信息共享部分是針對有證、有照戶, 沒有證、照的很難核對。另外, 由于國、地稅征管范圍的不同, 對個體經營者的開停業時間、營業收入等信息難以及時掌控的因素, 導致漏征、漏管戶的現象時有發生。

3.核定稅額有失公平

一是個體納稅戶雖然有大戶、中戶、小戶、地段、面積等區分, 但這些數據都是粗放式的, 核定方法也基本流于形式, 加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關系稅”, “人情稅”等人為因素, 所以核定出來的營業額和實際營業額還有一定差距。二是由于營業稅規定了起征點, 達到起征點的全額征收, 致使臨界點上下的個體經營者的稅負相差懸殊, 造成行業間、納稅戶之間存在著稅負不均衡, 出現稅負核定不公平現象, 引起其他納稅人不滿, 產生拒繳稅款的逆反心理, 給個體征管工作帶來阻力。

4.發票管理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一是不愿開具發票。有的個體業戶擔心如實開具發票會導致核定稅額增加, 出于偷逃稅款的目的, 不愿向消費者開具發票, 甚至出現索要發票就提高勞務或商品價格的現象。二是消費者不主動索要發票。雖然實行有獎發票,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大部分消費者由于嫌麻煩或消費數額不大, 再加上維權意識不強, 不主動向商戶主動索要發票。這些都給以票控稅帶來了重重困難。

5.稅管員執法意識、執法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對個體稅收征管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有的稅收管理員認為個體稅收征管工作量大、稅收收入小;有的稅收管理員則認為個體征管難度大, 特別是農村稅收這一塊, 偶爾會出現征管“空檔”現象。二是對個體稅收征管時采取的工作方法還存在一些不足。有的稅收管理員在日常巡查、檢查和催繳、催辦時, 工作方法過于簡單, 服務態度不夠文明禮貌, 只注重收繳有時會引發個體業戶抵觸情緒。

二、提高個體稅收征管質量的幾點思考

1.加強稅法宣傳, 提高誠信納稅意識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不要只局限于“稅收宣傳月”搞活動、促宣傳, 還要把稅法宣傳貫徹到日常稅收管理工作中。二是要注重宣傳實效。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和網絡等各種媒體, 通過交通標語、現場講解、發放資料等形式, 大力弘揚和樹立“納稅光榮, 偷稅可恥”的觀念。對農村等邊遠地區, 還可以采取稅法送上門的方式。三是建立長效機制。通過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立體稅收宣傳體系, 使稅收宣傳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引導個體經營者學法、懂法、守法, 提高個體業戶按期足額繳稅的思想認識。

2.加強控管力度, 形成齊抓共管局面

一是對個體業戶實行分類管理。針對不同行業的生產經營特點、規模等綜合情況, 相應地采取有效的征管辦法和措施, 掌握稅收征管的主動權, 節省成本, 提高效率。二是加強各部門之間聯系, 建立多方協作機制。工商部門定期向稅務部門提供工商執照的辦理情況, 國稅提供共管戶的納稅管理情況, 隨時掌握個體經營者的開業、停業、變更、注銷等情況。還可以與銀行及公檢法等部門進一步密切聯系, 以保證稅款及時入庫, 做到齊抓共管, 形成合力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群眾性的協稅護稅網絡, 可以委托社區等有關部門做好集貿市場的代征工作, 同時成立以有一定影響力的個體業主為主的協稅隊伍, 及時向稅務部門提供有關信息。

3.加強電腦定稅, 科學核定, 公平稅負

一是嚴格采用“參數定額法”, 全面執行電腦定稅。根據不同時期、不同行業經營情況的變化, 不斷調整相關參數。要科學地進行典調測算和基本信息采集, 完善逐級上報、逐級審批制度, 堅決杜絕人情稅、關系稅的出現。二是實行個體稅收征管的“陽光作業”, 實現個體稅收征管的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提高核定工作的透明度。對新開業戶的定額實行定期公告, 個體業戶根據公告可以提出異議。公開稅負核定程序, 實行公開辦稅。三是加大處罰力度, 保證征收工作的公平公正。對申報不實、逾期申報、假停業等違法個體業戶“黑名單”管理, 重點巡查, 查管互動。對發現的偷稅戶、群眾舉報戶稽查部門要及時介入, 依法進行處理、處罰。

4.加強以票控稅, 推行有獎發票的使用

發票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征管水平, 采用“定額做底線, 超額用票控, 違規重處罰”的方式, 發揮以票控稅的作用。一是加大發票使用的宣傳力度, 提高廣大消費者索取發票的意識和個體業戶開具發票的意識。二是繼續推行發票有獎活動, 倡導、鼓勵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提供服務時積極索取發票, 以便于稅務部門不斷擴大和提高利用發票對個體稅收進行有效監控的范圍和質量。三是開展發票專項檢查, 對個體業戶不按照規定取得、開具、使用發票的行為, 加大處罰力度, 并實行嚴格的過錯責任追究制度。

5.強化管理, 文明高效, 依法征稅

一是完善戶籍管理, 強化稅收管理員的責任。積極推廣征管資料電子化管理, 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個體經營者的戶籍管理制度, 有效監控其從開業到注銷的全過程。按照對稅源“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 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的實施, 強化稅收管理員的責任, 切實解決“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 稅收管理員要樹立良好的事業心、責任感, 做到執法的規范化、程序化。二是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稅收觀, 與時俱進地提高稅收管理員對個體稅收征管的責任意識, 并注重自身業務素質的培養。一方面應加強業務培訓, 努力提高稅收管理員的業務能力和執法水平。另一方面, 要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為個體業戶提供稅前、稅中、稅后服務, 實行全程服務精細化, 充分體現“在管理中服務, 在服務中管理”的理念, 努力營造公平有序、文明和諧的個體稅收工作的發展環境。

6.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全面提高整體稅收征管水平

一是制訂科學的稅收工作考核、考評體系, 加大對個體稅收征管的考核力度。對個體稅收制訂不同的考核、考評指標, 進一步深化對個體稅收征管“六率”的考核辦法, 嚴格規范正常納稅戶與非正常納稅戶的管理, 盡力降低人為調控征管“六率”數據的可能性。二是改進考核、考評方法, 確保個體稅收征管數據指標與征管實際依據情況的吻合, 促進企業稅收征管質量與個體稅收征管質量持續、協調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士民, 孫濤, 劉繁勇.深化服務打造規范化辦稅平臺[J].中國稅務, 2011 (1) .

[2]王新軍.淺析機構減并后的個體稅收管理, 中華會計網校, 2010.5.

[3]范然.中國稅收現狀及稅收征管制度的幾點革新[J].致富時代, 2010 (11) .

[4]任寶福.走出個體稅收管理“以票管稅”的誤區[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 2009 (23) .

基層稅收范文第3篇

一、新形勢下面臨的稅收執法風險新問題

1. 在稅收管理風險方面。

一是基礎管理工作不到位。稅收人員對相關政策法規理解掌握不準確, 征管工作流程執行不嚴, 稅收登記內容不完整, 引發潛在的稅收執法風險。二是納稅事項認定不到位, 以及發票領用、審核程序不健全、不規范。除了對國家稅收造成流失外, 將承擔資格認定、審批、發售、日常監管等環節管理風險和法律風險的責任。三是稅收政策把握宣傳不到位。政務公開不及時, 稅率執行錯誤, 提前或延緩征收稅款, 日常納稅輔導不細致, 未依法保障或侵犯了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的行為。此類問題容易對整個稅收秩序造成不良影響, 還可能激化稅企之間的矛盾。就稅收人員個人來講, 可能被監察、人事部門給予行政處分, 重則將會承擔被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執法風險。

2. 在行政爭議風險方面。

一是違背合法行政原則要求。稅收執法程序違法、執法依據錯誤。如在文書送達上, 一些稅務部門沒有嚴格履行“先告知后處罰”的程序規定, 導致聽證程序缺失或剝奪納稅人陳述申辯的權利等。二是不當行使自由裁量權。未能按照情節的輕重適用“比例處罰”原則, 往往對有相同情節、相同事實的違法行為, 卻使用了大相徑庭的處罰比例, 處罰顯失公平。三是對涉嫌稅務違法犯罪處理剛性不足。對案件該移送公安機關的未移送。四是濫用強制執行措施, 在采取稅收強制執行措施過程中, 未按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執行扣款或扣押財務等等。

3. 在司法瀆職風險方面。

司法瀆職風險是指稅收執法行為過程中因主觀過失、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職責, 造成侵犯國家稅款及財產重大損失而可能觸犯法律的危險和后果, 從而被追究行政執法責任, 甚至面臨被檢察機關以涉嫌職務犯罪提出指控。稅收行政執法人員瀆職性犯罪歸納起來包括:貪污、受賄、挪用公款、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隱瞞情況、弄虛作假, 勾結唆使偷逃稅行為, 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定, 造成國家稅收嚴重流失并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上述行為一旦涉及追究刑事責任, 風險極大。

4. 在履行職能風險方面。

一是從不同級別稅務機關的職能劃分看, 大部分的稅務登記、稅款征收、發票管理、稅務稽查等執法權限, 屬于縣區級稅務機關和基層稅務所居多。而且隨著大量審批權限和事項的逐級下放, 基層稅務機關和執法人員將承擔更多的執法風險。二是從相同級別稅務機關的分布情況看, 由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 各地稅源規模和結構差異較大, 導致地區之間政策存在差異, 同時稅收管理和服務對象的側重點也不同, 因此, 稅收執法風險在基層稅務機關內部也有其不均衡性。

二、基層稅務局產生稅收執法風險的主要原因

1. 在法律體系層面。

因經濟的發展和稅收環境的變化, 上級稅務部門或國家機關會經常性的對某些稅收政策進行修改調整, 但是由于政策傳達時間和政策理解上的差異, 基層稅務機關往往不能及時準確掌握最新的稅收政策, 或有些政策發布時間在后, 而需執行遵從的時間卻在前, 容易造成稅務機關政策宣傳上的困難或引起納稅人的不滿, 從而引發征納矛盾。還有的政策制度在制定、發布時, 調研不夠或考慮不周全, 缺乏法律的嚴謹性。

2. 在征收管理層面。

在現行各級稅務機關, 制度、職責都是非常明確的, 同時還制定有規范化操作流程。正因為如此, 稅務監管部門較容易輕信或過多的依賴于制度管理、規范化管理, 而忽視了對稅務工作的日常監管或直接性監督, 從而導致基層稅務機關及稅務人員, 因為執法過錯引起的行政爭議、訴訟、職務犯罪屢見不鮮, 從中看到監管缺失和征管不到位的問題是非常突出的。

3. 在人員素質層面。

一些稅務人員法治觀念淡薄, 工作中我行我素, 自以為關系不錯, 執法隨意性強, 有的甚至出現“權”大于法的現象。如稅款核定中, 有的管理員不是按民主評稅程序, 而是想定多少就定多少, 憑關系、講人情, 違背了稅法的公開性, 產生了矛盾隱患。還有的稅務干部自以為高人一等, “唯我獨尊”, 納稅服務意識差, 工作簡單粗暴, 激化征納雙方矛盾, 一旦有誤解或沖突, 難于取得納稅人的諒解?;鶎佣悇諜C關及稅務干部增強法律意識, 提高法律素質, 規范執法行為, 規避執法風險, 提高執法水平已迫在眉睫, 必須充分認識到規范稅收執法行為、防范稅收執法風險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三、構建基層稅務局稅收執法風險防范機制的途徑

1. 增大稅收管理機制界面。

一是拓展完善征、管、查協作機制。增強征、管、查的協作性, 重點是加強信息流的傳遞、交換和共享。建立一套規范的聯系制度, 設置統一的信息傳遞文書, 定期將納稅申報資料、稅收管理資料、稅收稽查資料在各部門相互傳遞, 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相互銜接、相互制約的格局。二是拓展需求提交和系統維護機制。將業務應用與技術支持緊密結合, 業務部門制訂制度需要技術支持的, 應事前告知技術保障部門, 在取得技術支持后方可發布實施。對應用系統運行中發現的問題, 由技術保障部門統一進行維護。通過稅收管理機制拓展和規范執法行為, 有助于降低稅收執法風險。

2. 增大執法監督機制界面。

一是擴大稅收執法崗位職責體系??茖W設定崗位, 以事定崗, 以崗定責, 以責定權, 構建環環相扣的崗責體系, 使各項稅收業務工作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從根本上解決崗位職責不清、責任不明的問題。二是擴大稅收執法預警監督體系。研究和探討稅務人員涉稅違法犯罪規律, 定期結合崗位實際自查執法風險點, 提高防范針對性。隨時對執法情況進行抽樣剖析, 實現執法檢查到崗, 責任追究到人。建立稅收工作評議會制度, 邀請納稅人代表、特邀監察員等對稅收工作“把脈問診”, 對問題做到及早發現, 及時糾正, 防患于未然。三是擴大稅收執法考核評價體系。整合完善現行目標管理考核、征管質量考核、稅收執法責任制考核和年度公務員考核等考核體系, 全面評價稅收執法工作。完善和修訂稅收管理員制度、紀檢監察員制度, 使之與執法責任制有機結合, 在防范稅收執法風險中共同發揮作用。

3. 增大隊伍管理機制界面。

一是修改充實教育培訓制度。按照全員培訓、系統學習、終身學習的要求, 制定培訓計劃, 定期對干部開展稅收業務、計算機操作、財務會計基礎知識等培訓, 提升干部適應工作的能力;強化對稅務干部的“法治”教育和“執法風險”的警示教育, 真正使干部能夠以正確的思想觀念、端正的工作態度、必要的法律知識、熟練的業務技能來化解稅收執法風險。二是修改充實選拔任用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 優先選拔任用稅收業務好、政治立場堅定的年輕干部, 建立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實行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制度, 對不符合執法條件的, 一律不得上崗執法;對不符合執法資格的人員, 一律清理出執法隊伍;對徇私枉法的稅務執法人員, 一經發現予以嚴肅處理, 減少因人員素質低帶來的執法風險。三是修改充實稅務文化制度。堅持“管人”與“塑人”并舉的原則, 注重稅務文化的導向性、針對性、激勵性、多樣性和漸進性, 增強稅務干部的主人翁精神、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凝聚力、感召力和向心力, 使稅務干部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努力使人為因素造成的執法風險降至最低點。

4. 增大納稅服務體系界面。

一是實行傳統服務向新型服務轉變。在過去單純強調著裝上崗、掛牌服務、文明用語等的基礎上, 加強門戶網站建設, 切實增強網站服務功能, 逐步實現涉稅行政審批和內部管理事項在線辦理, 積極推進網上實時辦稅和網上互動辦公;推行“一窗式”辦稅, 一次性告知制、首問負責制、承諾服務制、延時服務制、提醒服務制、預約服務制等辦稅服務制度, 大力推進稅收服務直通車、手機短信平臺、電話提醒業務等服務方式。二是實行共性服務向個性服務轉變。根據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納稅人的不同特點和不同服務需求, 探索開展“訂單式”服務, 使服務更具針對性。大力推行多元化申報納稅、網上認證和稅庫銀一體化, 深入應用自助辦稅終端, 積極探索開展“網上稅務局”建設, 遠程受理稅務登記、文書申請等涉稅事務, 初步構建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多維辦稅平臺, 使納稅人足不出戶即可辦稅, 極大提高服務效能。三是實行硬性服務向滿意服務轉變。改變過去任務式的納稅服務方式, 推行以納稅人滿意度為核心內容的納稅服務, 尊重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肯定納稅人的社會貢獻, 積極營造和諧氛圍。加強對納稅人權利和義務以及“社會主義稅收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思想的宣傳, 加深社會公眾對稅收職能作用的理解、對納稅人社會貢獻的認知, 增強學法、用法、守法的自覺性。大力推行辦稅公開、依法兌現稅收優惠政策、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實施納稅救濟等措施, 使納稅人的合理訴求得到及時響應、合法權益得到更好的維護。通過稅企溝通交流, 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 有利于減少稅務干部的執法風險。

5. 增大綜合治稅機制界面。

基層稅收范文第4篇

廉政風險就是實施公共權力的主體產生或發生濫用公共權力謀取私利的可能性。任何掌握公共權力的部門和個人都客觀存在發生腐敗行為的風險,只要有權力就存在濫用權力的可能性,只要有職能就存在不作為、亂作為的可能性?;鶎佣悇詹块T人員崗位廉政風險主要是指基層稅務人員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履行職責過程中發生不作為、亂作為、甚至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不廉潔行為的可能性,是對執法主體和稅務人員本身可能造成傷害的各種危險隱患的統稱。

當前,基層稅務部門人員崗位廉政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道德風險

因自身思想道德偏差等原因,造成稅務人員執法不公正、不公平或“以權謀私”等不廉行為。

(二)崗位職責風險

由于崗位職責不明確、不履行崗位職責或履行不到位,造成稅務人員不作為、失職瀆職或濫用職權等廉政風險。

(三)業務流程風險

業務流程各環節缺乏有效的相互制約、制衡的監督內控機制,造成稅務人員易發生腐敗行為的風險。

(四)制度機制風險

由于規章制度不健全、工作程序不規范、貫徹落實不到位、工作機制缺乏有效制衡和監督制約、個人自由裁量空間較大,可能造成構成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廉政風險。

(五)外部環境風險

納稅人或其他外部因素為了達到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的,可能對相關稅務人員進行利益誘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響,導致稅務人員失職瀆職、“權錢交易”等廉政風險。

二、發生崗位廉政風險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是產生崗位廉政風險的內在動因

有的稅務干部對由于稅收執法不當可能導致的風險和后果沒有足夠地認識,認為沒有貪污受賄就沒有風險,但實際上許多過錯是由過失導致的,這些過失就可能是失職、瀆職,如對印章、重要憑證等物件的管理不嚴,相關案卷中的審批表、陳述申辯筆錄的空白處未劃銷,當事人未按手印、送達簽收時間不符,結束時間與報告尾部科長簽字時間不符等,給犯罪份子留下可乘之機,從而引發崗位風險。有的稅務干部對如何防范風險沒有全面系統的認識,錯誤地認為基層一線稅務人員沒有稅收執法權,權利在領導手中,出了問題由領導承擔,風險與我們沒有關系。還有的對執法監督缺乏認識,總認為給他指出問題,就是挑刺,與自己過不去。這些都是防范風險意識不強的具體體現。

(二)產生崗位廉政風險的外在因素

在經濟轉型期,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價值觀念、利益關系、分配方式、生活方式多樣化的影響和沖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的稅務干部利用崗位職務之便,鋌而走險,以身試法,最后走上了瀆職犯罪的道路。

(三)制約機制不完善是產生崗位廉政風險的重要因素

目前雖然制定了不少監督制約的規章制度,但可操作性、針對性、強制性和權威性不強,有的規章制度只是對上級部門制度、辦法的落實,結合本單位、本部門工作實際不緊密,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制定制度上不夠科學,存在宏觀監督制約規定多,微觀監督制約規定少;事后監督制約規定多,事前、事中監督制約規定少;對下監督制約規定多,對上監督制約規定少的現象。從監督體制來看,主要還是以事后監督為主,而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存在空檔,特別是稅收執法各崗位之間以及執法和管理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缺乏相互監督和制約,沒有形成一種完善的內控機制,從而引發了崗位廉政風險。

三、一線稅務部門加強基層崗位廉政風險防范的實踐經驗

為化解廉政風險,增強防范意識,一線稅務部門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查找風險點,明確風險重點

將工作中可能引發不廉潔行為的因素分為思想道德、制度機制、崗位職責、業務流程、外部環境五個方面的風險,從基層局黨組、機關科室、稅務所三個層次,結合崗位職責,查找各自廉政風險點。通過制定《廉政風險防范管理工作手冊》,編制《廉政風險識別表》、《廉政風險防控流程圖》,對風險點進行提示,提醒稅務干部回避風險。

(二)劃分風險等級,實施重點監控

針對查找出來的風險點,按照風險發生幾率和危害損失程度,將廉政風險確定為一、二、三級。把局領導班子成員崗位定為一級;把機關科室、稅務所負責人以及從事稅收執法崗位的工作人員、管人、管錢、管物等重要崗位人員定為二級;把其他崗位人員定為三級。針對不同風險等級,實施不同級別的監督防控,確保規避風險。

(三)制定措施,加強監督制約

一是扎實開展廉政教育。通過多項廉政主題教育活動,激發廣大稅務干部廉潔從稅的主體意識,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強化黨員干部監督管理,強化履行崗位職責監督制約,用制度規范“兩權”運行。三是不斷創新廉政文化建設載體。自創電子刊物,開展廉政征文、廉政文化演講、廉政短信征集、廉政謎語大家猜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廉政文化建設內涵。利用內網、辦稅服務廳展板、橫幅、標語等大力宣傳反腐倡廉箴言警句,營造了良好的廉政文化建設氛圍。四是暢通民主渠道。完善黨員領導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工作,拓展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對干部行為、制度機制落實、權力運行過程進行動態監控,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避免廉政風險演化為腐敗行為。五是建立約束機制。完善責任追究管理辦法,明確具體責任追究的范圍、承擔責任的單位和責任追究的具體程序,對造成不良影響或后果的履職行為嚴肅查處,提高了風險防控的有效性。

四、建立和完善基層稅務部門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的建議

基層稅務部門崗位廉政風險防范就是對基層稅務人員在稅務執法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可能性查找出來的風險點,有針對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在權力運行的各個環節對廉政風險實施控制,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敗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一)加強教育引導,充分發揮網絡空間效應,筑牢防范廉政風險的思想基礎

教育是風險防范的基礎。只有加強教育引導,才能構筑起防范廉政風險的思想基礎。突出領導干部這個重點開展廉政風險教育,通過領導干部的學習帶動和推動全體干部的學習,提高廣大稅務干部防范廉政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將廉政教育納入思想宣傳教育工作總體規劃,大力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崗位廉政教育、稅務人員行為規范教育,引導廣大稅務干部自覺踐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促使廣大稅務干部自覺增強廉政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持把廉政文化建設當作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項創建活動,增進和諧,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充分發揮網絡空間效應,創新廉政教育方式,從PC端到移動端,通過現代傳媒,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介建立網上交流學習平臺,擴大信息交換頻率和交換量,全面增強干部主人翁意識和大局意識。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以及安全形勢教育和典型案例教育,密切關注高風險部門稅務干部的思想動態,提高廣大稅務干部的安全防范意識和遵紀守法觀念,防止以權謀私,以稅謀私,做到警鐘長鳴。

(二)完善機制,構建風險防范的多維內控體系

建立和完善廉政風險內控機制就是以發現風險、防范風險為立足點和出發點,將各種分散的、局部的監督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形成防范和遏制稅務干部利用職務或公共權力,從事違反稅收政策、違反黨紀政紀、違反法律法規活動的制約力。一是建立和完善風險排查機制。堅持分類排查制度,排查單位風險——對權不對人,排查崗位風險——對崗不對人,排查個人風險——對事不對人,解決風險點排查“像、準、實”的問題。堅持集中排查、定期排查和動態排查相結合的全面排查制度,認真查找部門及個人崗位中可能導致腐敗問題的“風險源”,權力運行中可能出現問題的“關節點”。二是建立和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將廉政風險點及內控措施植入稅收業務工作流程的各環節、各崗位,使不同崗位的人員明確權力運行中存在的潛在廉政風險。建立風險資料庫,結合業務工作特點,及時發布廉政風險,特別是在政策法規出臺前、在進行業務工作部署和制定方案時,預先提示可能存在的廉政風險,提高風險防范的針對性、有效性。加強廉政風險防范研究,提高風險防范的預見性。三是建立和完善風險考核機制。將崗位風險防控納入黨風廉政建設長期考核內容,每年對風險防控工作進行考核,督促廣大稅務干部將風險防控作為履行本崗位職責的規定動作和自覺行為。把廉政風險考核與征管質量考核、稅源預警考核有機結合起來,以考促控。建立群眾評價考核機制,確保風險防控工作人人參與。四是建立和完善風險責任追究機制。堅持把廉政風險內控責任作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一崗兩責”的重要內容,對崗位風險防控不力的或因措施不力造成損失的,嚴格追究責任人的責任,增強崗位風險防控工作的責任感。推行風險防控連帶責任制,對發生問題的,除對相關責任人員嚴格追責外,對部門領導也要連帶責任追究,保證風險內控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三)加強制度建設,依托現代化的通信技術,構筑風險防范的保障體系

制度是構建風險防范的保證。加強風險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領導負責制,堅持誰主管、誰負責,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確保風險防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積極適應風險防范形勢發展需要,從風險易發多發的重點部門、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入手,充分運用現代通信技術,完善教育、風險預警及處置、檢查考核、監督問責等方面的防控制度,健全內控項目、風險評估、業務流程等方面自律性內控制度,使廉政風險防控管理更加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借助分級授權、在線運行、不可逆操作和電子監控等“可回放”技術手段把風險防控制度固化為操作流程,使制度創新不斷為風險防范提供保證。

(四)加強監督檢查,在網絡空間模式下搭建風險防范的無縫監督網

監督是風險防范的關鍵。一是突出監督重點,在稅收執法方面,重點監督稅款征收、應納稅額核定、減免稅審批、發票管理、票證繳銷、稅務檢查、稅務處罰等環節;在行政管理方面,重點監督資金使用、物資采購、資產處置、干部任免、人員調配等環節,對存在風險隱患的,及時給予關注和處理,把問題盡可能地消滅在萌芽狀態。二是拓寬監督渠道,通過各種客戶端、網絡媒質,與納稅人、新聞媒體實現網絡空間的近距離溝通,形成無處不在的監督網,對行使權力和廉政情況實現實時監督;加強群眾監督,建立完善投訴制度,暢通群眾監督渠道。三是完善監督手段,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信息管稅為依托,運用網絡信息化技術,加強對稅收工作的痕跡管理,運用科技控權,將稅收執法權運行的各環節置于計算機的監控之下,實現執法過程的全程管理和遠程監控預警,確保權力運行的各環節都置于有效監控之下,最大限度地減少執法隨意性。四是健全監督預警機制,通過意見箱、留言板等方式開展政風行風評議、納稅人滿意度調查、以及與地方紀檢監察部門、公檢法機關交流信息,促進互聯互通,及時發現干部廉潔從稅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預防和早糾正。五是加大對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嚴肅查處失職瀆職、濫用職權、以稅謀私等違紀違法案件,并通過曝光臺,對一切違紀違法案件“零容忍”,發現一起,曝光一起,警示一片,讓懲戒之劍高懸。

網絡實現了多維空間的互聯,使得信息能夠迅速互通。在全民的共同參與下,“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有了更深、更廣、更高、更全的延伸。讓我們與時俱進,加快構建“互聯網+基層稅收崗位廉政風險防控現代化”的建設,為稅收現代化的建設保駕護航。

摘要:本文結合一線稅務部門崗位廉政風險防控的工作實踐,從基層稅務部門崗位廉政風險的形式、成因入手,通過分析一線稅務部門加強互聯網建設,鞏固基層崗位廉政風險防范的實踐成果,總結提出完善基層稅務部門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的建設性理論意見,對進一步優化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基層稅收崗位,廉政風險防控

參考文獻

[1]魏沖.從源頭預防腐敗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2]張小飛.基于成本因素的腐敗預防對策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3]徐廣彤.基于服務型政府理念的政府機關績效評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王慎,鄭易平.西方權力制衡思想及實踐簡述[N].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基層稅收范文第5篇

摘 要:我國市場經濟的充分改革和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充分變化,使得當前階段國家為了實現國有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財政稅收政策。本文通過簡要闡述財政稅收政策改革對國企發展的影響,重點闡述了如何有效利用財政稅收政策的改革實現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指出現有的財政稅收政策之中的不足之處,以便對財政收入與國有企業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的研究。

關鍵詞:財政稅收;政策改革;國企發展;相互作用;作用分析

本文索引:員鑫.<標題>[J].商展經濟,2021(14):-102.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4.31

在對財政稅收政策進行調整改革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相關財政稅收政策的改革可能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并通過對比不同區域所實行的不同的財政稅收政策來實現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作用。

1 國家財政稅收政策的改革對社會經濟造成的影響

1.1 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投資環境和投資吸引力

不同的財政稅收政策會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投資環境以及投資吸引力。比如,在相對比較特殊的區域,或者說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比較發達和快速的區域,政府可以通過對該區域內的部分企業或者全部企業采取一定范圍內減免稅收政策的方式來實現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的調整和把控。國家稅收政策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為這些特定區域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會,從而促使其能夠更加快速地擔負起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職責。

1.2 有利于貫徹落實國家產業傾斜政策

國家財政稅收政策的改革在貫徹落實國家相關產業傾斜政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國政府一般都需要結合本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等因素來確立相關國民經濟中不同產業之間的優先發展順序,并通過建立科學和專業的財政稅收政策結構來保障相關的產業能夠實現優先發展。

2 國家財政稅收政策改革對國企發展的作用

2.1 財政稅收政策改革為國有企業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近幾年來,國家財政稅收政策在支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一個最關鍵的政策改革就是持續推進積極的財政政策,分別從擴大投資、啟動消費以及增加出口率等三個方面著手,在有效拉動國內消費需求的同時,也確保了國有經濟的持續增長,更重要的是有效提高了國有企業的經濟運行質量,一方面為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和基礎條件;另一方面也為國有企業實現脫困目標提供了新的契機。

2.2 財政稅收政策改革助力國有企業解決改革難點問題

當前階段,大部分國有企業在改革創新過程中都面臨著很多不同類型的難題,其中包括企業布局過于分散、企業負債率過高、企業資金周轉不足、企業社會負擔過重以及企業閑散人員過多等問題。要想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新目標,有效解決上述重難點問題至關重要。為此,國家財政稅收政策也進行了一系列與之相對應的改革措施。

首先,相關部門調整了財政稅收的思路,不再沿用傳統的減稅讓利的策略,而是將財政稅收與國有企業經濟戰略性調整進行了改組,形成了更加合理和專業的國有經濟布局以及市場創新發展機制,為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經濟變動以及開展公平競爭營造了更加良好的環境。

其次,重點突出的稅收政策改革策略也為國有企業創造了更加平等和寬松的外部環境,尤其是對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大力支持以及相關企業重組和貸款貼息政策的發布與改革,為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支持。與此同時,在下崗分流職工問題的處理方面也有效調整了國有企業的財政支出結構。

3 財政稅收政策改革與國企發展的相互促進策略

3.1 在充分考慮國企具體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稅制改革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任何一種社會制度以及任何一種意識形態的國家,都需要一定數量的國有經濟,這部分國有經濟主要負責的就是進入非國有經濟無力承擔或者不愿進入的產業領域或者基礎領域,對于以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為,當前現行的財政稅收政策的制定與改革最關鍵的就是應該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立場以及方法,從我國的實際國情出發,確保稅收這一重要的杠桿能夠真正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發揮最大的價值和積極作用。因此,相關部門對于國有企業的稅收管理體制改革以及國家的財政稅收政策改革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之一。能否切實提升和增強廣大國有企業的發展活力,充分發揮出國有經濟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主導作用,不僅僅關乎到廣大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更關乎到整個國家改革開放以及現代化建設持續推進的力度和效果。要想切實保障大中型國有企業能夠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實現穩步發展,稅收政策的調整作為經濟調節過程中重要的杠桿工具,有必要為當前已經逐漸出現疲累狀態的大中型國有企業提供休養生息的機會和時間。換言之,在進行相關的稅制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當前階段廣大國有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和經濟發展需求,如果在稅收政策上不能夠為相關的國有企業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的話,不僅僅會嚴重影響這部分國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出相關的稅政改革其實是不完全成功的。

比如,針對國有企業來說,在進行稅制改革的時候可以采取“恢復單一稅制”的調整策略來確保財政稅收政策對于國有企業發展的助力作用。在整個過程中,相關財政部門首先需要將部分關乎到整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命脈以及宏觀社會經濟穩定性的基礎產業部門內的相關大中型國有企業進行整合歸納,其中既包括能源開發、原材料開采等關乎國家重工業發展的相關產業領域,也包括鐵路、民航等關乎社會民生的相關產業領域,還包括高科技以及新能源等關乎創新改革發展的相關產業領域,要將涉及上述產業領域的大中型國有企業直接退出利改稅的范疇之內,并逐漸將其恢復成單一的向國家相關財政部門進行利潤上繳的策略。在這種政策改革的背景下,一方面能夠從稅收方面為這些基礎產業領域的國有企業創造更多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會;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大中型國有企業更好地適應現行的財稅管理現狀,從而理順國家財政與國有企業稅務之間的工作關系。

3.2 適當降低國有企業所得稅率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創造更加公平和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做出了很多努力,尤其是在上世紀所推出的新稅制,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方面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相關政策在貫徹落實以及具體執行方面或者相關的配套改革政策的制定方面沒有跟上新稅制改革的步伐,導致當前階段國有經濟和其他經濟主體之間依然存在十分嚴重的不平等競爭問題。究其根本,一方面主要是在新稅制政策出臺之后,在收取關稅的時候保留了一定的稅收優惠,換言之,這對相關的國有企業存在一定的稅收歧視;另一方面則是相關非國有經濟的組成成員的納稅意識與國有經濟相比相對較低,甚至很多三資企業、私營企業以及個體工商企業都存在十分普遍的偷逃避稅等行為,并且試圖通過不建立賬本、與稅務機關扯皮等形式逃稅避稅,這就導致這些非國有經濟組成成員的定額不足或者定率偏低等問題頻繁出現。因此,相關財政部門需要充分考慮當前現行企業所得稅稅率結構設置不夠合理的現狀,在進一步完善企業所得稅稅率結構的基礎上,適當降低國有企業的所得稅稅率。

比如,在征收相關國有企業所得稅的過程中,相關財政部門可以從“量能課稅”這一原則入手。在整個過程中,相關財政部門首先需要結合當前國有企業的發展現狀和生存困境,并在現行的20%的優惠稅率的基礎上,適當進行稅率調整,按照不同國有企業的產業發展實況進行稅率下調,并適當提升稅率的優惠幅度,從而切實降低部分國有企業的稅收負擔。此外,作為政府財政部門,還應該同步下調對部分國有企業的優惠稅率,進一步為相關國有企業制造更加優惠的財政發展策略,確保相關基礎領域的國有企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在進行國有企業稅率調整或者下調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與當前的調整梯度保持一致,換言之,就是在充分結合不同國有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的基礎上,在下調后的一般稅率的基礎上再優惠5%或者10%的梯度,作為新的國有企業的優惠稅率。通過貫徹落實“量能課稅”的財政稅收原則,能夠切實降低國有企業的稅負,一方面能夠鼓勵基礎產業領域的國有企業實現可持續成長,給予企業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投資空間;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基礎產業領域就業人數的增加,助力現代基礎產業的轉型發展。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國有企業都是在人口較為密集的城市中建立的,對于國有企業現存的人數來說不能對其進行更嚴格的限制,以保證大多數國有企業都可以享受到政策的好處,對當前的就業壓力也可以進行緩解。在經濟發展不發達的地區,應該對其所得率進行有針對性的降低,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擴大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使得國有企業的經營成本得到進一步降低,讓更多符合條件的國企收獲應得的效益。

3.3 有針對性地拓寬高新技術國有企業優惠稅率的適用范圍

結合相關的研究數據表明,當一個國家所得稅的稅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的時候,該國的知識產權申請量就會直接下降三個百分點,甚至四個百分點。換言之,對于相關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國有企業來說,如果能夠及時下調相關國有企業的所得稅率就能夠有效減輕企業的稅負,從而有效提升相關國有企業的稅后所得利潤,進而進一步推動其增強相關技術研發的力度,這無論是對于提升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效率,還是對于增強整個國家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來說都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比如,針對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國有企業來說,相關財政部門可以借鑒歐洲國家現行的“專利盒”稅收優惠制度的相關立法經驗,為相關產業領域的國有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便利。在整個過程中,相關部門要將相關高新產業的優惠稅率的適用范圍逐漸擴展到整個高新技術企業所研究與開發的所有專利的商品化所得的收入之中,從而逐漸推動相關的產業優惠稅率能夠從重視企業類別這一模式轉變到重視企業研發這一模式,進而實現由當前的重視技術發明向重視專利商品化的快速轉型。通過拓寬高新技術國有企業優惠稅率的適用范圍,不僅僅能夠為相關國有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更能促進整個市場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3.4 強化稅負問題在宏觀層面的認識

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進行有效改革以后,國家想要通過采取“減稅讓利”的方法來減輕國有企業的財政負擔,對自身的發展能力進行有效的提升,但是卻沒有達到實際的效果。因此需要采用其他的方法對地區間存在的差異進行減輕。

比如,采取強化稅負問題在宏觀層面上認識的方法來對國有企業的負擔進行有效的減輕。同時,還需要對國有企業的稅負比進行有效的統計,通過統計結果可以發現在生產總值之中實際稅負所占據的比重并不低。認識稅負問題的核心就是要對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進行充分的分析,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對當前國有企業所在地區的情況進行有效的調查,并對實際的稅負以及統計數據之間的關系進行充分的分析,對兩者之間的誤差進行確定,從而從當前國有企業的特點出發,制定具有更強針對性的策略來進行減稅操作。

4 結語

財稅政策可以看作是國有企業的一種發展機遇。國有企業通過財稅制度對企業的內部制度進行改善,才可以更好地對財務監督制度進行完善。而且國有企業處于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主體地位,要想確保國有企業的主體地位不動搖,在其發展過程中就需要來自國家財政稅收政策的大力支持,其中包括調整稅率、拓展優惠稅率的適用范圍等科學策略。

參考文獻

田震.淺析當前中國積極財政政策,提出政策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7(14):97.

金素,武曉霞.金融危機以來的政策搭配工具識別、效應測度與經濟新常態下的啟示——基于FAVAR模型且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J].經濟問題探索,2016(5):168-178.

張天華,張少華.偏向性政策、資源配置與國有企業效率[J].經濟研究,2018,51(02):126-139.

冷釗漪.財政稅收政策改革與國企發展的相互作用探析[J].中國商論,2019(3):117-118.

張磊.財政稅收政策改革與國企發展的相互作用的研究[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9(25):6.

基層稅收范文第6篇

摘 要:稅收是我國財政的主要來源,是關系各項經濟發展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保證。在現代經濟市場的體制下,企業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強烈的市場競爭,而且還要受到稅收制度的制約。納稅人能否納稅和納稅的多少都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稅收收入,尤其是作為主要納稅人的企業。我國的市場經濟管理方式是“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相結合,也就是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自身的發展規律相結合,所以,稅收就成為了企業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本文將對企業財政與稅收之間的關系做出討論。

關鍵詞:企業;財政;稅收;關聯關系

一、財政和稅收的定義

1.什么是財政

說起財政,它有著很悠久的歷史,是伴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財政是經濟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財政,顧名思義,也就是國家財政部門,它的作用主要是從地方或中央收集金錢或者物質來保證人民生活安居樂業的一種物質支持。財政作為經濟領域一種必不可少的事物,能夠滿足國民的公共支出,進而使經濟達到平穩運行,公平正義,資源配置達到優化,經濟運行能力提高。

2.什么是稅收

稅收是保證我國公共事業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稅收,是指國家用強制的手段在地方征收不直接償還的實物或者金錢。稅收是財政的一種形式。稅收是政府事先規定好的,這保證了稅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稅收強制性的特征又保證了稅收具有無償性。這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聯系,構成了稅收的三個特征。稅收取之與民,用之于民。

二、財政稅收的現狀

1.財政稅收政策不合理

目前來看,我國的稅收政策還是有一定的缺陷的。雖然我國一直針對稅收體系和政策在做調整,但是由于長期的稅收制度不合理,稅收政策很難實施,使得我國財政稅收及其不合理。國家目前一直在針對財政稅收做出調整,但即使有好的效果,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稅收有時候確實會在經濟上造成一定的負擔,因為一般來說,只有27%和18%這兩種稅率,主要是這兩種稅率還是針對大型企業的,所以中小型企業負擔起來就會有些吃力。我國財政稅收的政策目前看來絕大部分是為強大的國有企業服務的,財政稅收力度過大,使得只有生命力強,資金雄厚的才能承擔的起這一挑戰。在政策及其不合理下,企業的發展勢必舉步維艱。我們想要保證稅收資金充足有活力,就要改財政稅收的現狀,這離不開對政策的大力改進。

2.財政稅收政策不健全

稅收收入是一個國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國家的經濟命脈,直接關系到國家和企業發展的方向。但是這種情況嚴重地影響到了國家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少,再加上稅收制度的限制和制約,這就嚴重影響了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有關稅收政策的天平明顯偏向對中小企業不利,這樣既不利于財政的收入,又使得中小企業發展舉步維艱,更加不利于稅收的征收,使得稅收形式出現不利的形態。財政稅收政策目前處于一個初級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國家沒能完善其政策法規,使得在財政稅收上出現很多漏洞,嚴重制約財政的征收。

3.財政稅收管理體系不科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其中的一個問題則是財政稅收管理體系不科學,而這種不完善的管理體系嚴重阻礙了企業經濟的發展。其次,政府稅收管理部門在現代企業稅收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國家相關部門在制定相應的稅收制度時,面臨著很大的阻礙,這也會給企業的正常運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再者,財政稅收管理體系的改進現在到了改革的深水區,體系方面很難再繼續改進,使得管理體系停在原地,不能繼續向前發展,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財政的征收力度。加強對財政稅收管理體系進行科學管理規劃,是我們當前需要做的一個重要項目。

三、企業財政與稅收的關系

1.企業的財務管理與稅收征收的目標基本一致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采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使企業在最小的投入下,獲得最大的收益。而通過進行稅收籌劃,則可以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意義重大。企業在納稅過程中,有多種納稅方案可供選擇,不同的納稅方案會起到不同的效果,恰當的納稅方案可以有效維護企業利益。企業在稅收籌劃制定中,必須事先對企業的整體情況有一個全面地了解,然后盡可能選用適合自己的方案使企業能夠在合法的情況下,避免繳納不必要的稅款,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益。通過開展稅收籌劃工作,可以使企業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完成納稅義務,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進而為推動國家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也可以為企業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提供良好的保障。所以,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與稅收籌劃目標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2.企業的財務管理與稅收的籌劃的根本對象基本一致

為了確保企業能夠靈活周轉資金,企業財務管理部門要對企業的各項業務進行事先規劃,其中包括企業的產品生產、銷售活動安排所涉及的各類資金支出與預算。納稅是企業必須完成的義務,這對企業的資金調用形成了一定的限制,而極大地增強了企業資金運用的靈活度,其次,對于企業來說,納稅是一種強制性的義務,會使企業面臨一定的經濟負擔,背上重大的經濟負擔。再者,企業的財務管理力求在稅收的投入上保持更小的力度,減少企業的稅收支出,保證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而稅收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企業的資金收入來劃定的,在根本對象上,其二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通過稅收籌劃,可以使企業合理避稅,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經濟負擔。所以,企業的財務管理與稅收的籌劃的根本對象基本一致。

3.稅收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稅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處于不可缺少的地位。對稅收的管理,是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企業在財務管理中,要求對稅收做出一定的規劃,保證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和企業營業虧損額。稅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地位,同時說明了企業對稅收的重視。在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正確認識稅收征收和避稅的不同。雖然稅收在企業中處于重要的地位,稅收和避稅存在不同,其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能夠減輕稅負。但是稅收籌劃卻不會影響到稅收的正確合理發揮,不會影響稅收在我們身邊的形象和作用,而避稅確是嚴重與國家規定相違背。我們必須承認,稅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運行的必須有一定的約束。一旦稅收的天平不明確,制度不完善,稅收籌劃很有可能轉化為偷稅漏稅,違反國家的規定和要求。

四、政策對企業稅收的影響

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會受到稅收的嚴重影響。宏觀經濟應盡到其自身所應該履行的義務,著是企業對國家的所承擔的責任,也是企業管理資金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規模擴張,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規模擴張必須在符合相關法律的條件下進行。通常情況下,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除了進行成本控制以外,還會為投資留有一部分資金。在不考慮企業資本結構、負債資金利息的情況下,稅收政策的變化是制約企業財政的重要條件。首先,稅收政策變化會對企業稅收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增值稅轉型的試點,第二,政策變化會影響到消費稅的調整,第三,稅收政策的變化會影響到企業統一內外資金的稅收。其次,消費稅的變化會對企業的財政管理造成一定的影響,消費稅的增長,會使企業的運營成本增加,這會對企業的整體稅率情況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再者,利用好企業財政中優惠稅率如果能好好的對企業進財政統計,這就要求企業能夠對優惠稅率進行充分利用,在不觸犯相關稅法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企業所獲利潤。國家政府為了促進本國企業發展,會經常推出一些稅率優惠政策,但是每次政策的推行都是有一定依據的,這就要求企業在日常運營管理過程中,必須加強對稅率的關注。通過降低稅收,可以極大地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而且,這也非常符合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國家政府通過對相關政策法規進行貫徹落實,降低對中小企業的稅收額度,從而降低企業發展壓力。通過這種方式,必定會使我國社會經濟迎來一個新時代。

五、結語

納稅是現代企業必須履行的義務之一,這是對社會的負責,而稅務處理是企業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企業財政必定會與政府稅收存在著復雜的關系。政府部門通過調整稅收政策,可以對企業的財政工作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恰當的稅收政策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能夠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雪萍.政策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的理論依據及其績效評價[J].農機化研究,2011(12).

[2]周仁俊,楊戰兵,李禮.管理層激勵與企業經營業績的相關性——國有與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比較[J].會計研究,2010(12).

[3]余明桂,回雅甫,潘紅波.政治聯系、尋租與地方政府財政補貼有效性[J].經濟研究,2010(03).

[4]韓冰.財政轉移支付與預算軟約束[J].現代管理科學,2013(07).

[5]肖念濤,謝赤.構建和完善中小企業財政支持政策體系[J].求索,2012(02).

上一篇:誠信英語作文范文下一篇:醫院公衛科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