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保護環境保護論文范文

2023-09-16

保護環境保護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以大水面魚類增養殖與漁業環境保護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大水面魚類增養殖常見誤區,并結合相應誤區提出了一些應對策略,并圍繞如何進行漁業環境保護,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水面;魚類養殖;漁業環境保護

煤礦塌陷區大水面一般水質良好,且有著豐富的水質營養價值,因此非常適合進行大水面魚類的養殖,相較于普通的魚類養殖,煤礦塌陷區大水面魚類增養殖主要依靠水體中自然生長的水生植物以及浮游生物為食,實際養殖更加復雜,需要結合其中常見誤區,提出一些針對性應對策略,并做好漁業環境的保護,從而推動大水面魚類養殖產業實現更好的發展。

1  大水面魚類增養殖常見誤區與應對策略

1.1  誤區一:養殖密度越大,魚類產量越高

在進行大水面魚類增養殖時,一般養殖密度越大,產量越高,但當產量達到一定的數值后,即使再增加養殖密度,也無法實現養殖產量的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在當前的大水面養殖過程中,比如煤礦塌陷區大水面增養殖,很多都是養殖鰱鳙魚為主,這種魚類最適合大水面養殖,鰱鳙魚主要以水中的浮游動植物、有機腐屑和生物絮團等為食,即使相應的各種營養元素都能夠滿足鰱鳙魚生長需要,那么每日產量增加也僅僅是一個定值。換句話說,通過在大水面中中注入肥料,水體各種食物也只能滿足一定數量鰱鳙魚食用,一旦超出水體食物供給量,那么超出的部分,則需要采用人工投喂食物的方式進行彌補,而采用食物投喂,對于大水面養殖并不經濟,因此在以投肥為主的大水面養殖中,在達到一定產量后,即使增加密度,也無法使得產量增加[1]。

對策:控制好養殖密度。在控制養殖密度的過程中,首先應對大水面自然產量加以充分的了解,本著養殖效益最大的原則,注重提升養殖密度的科學合理性。比如針對煤礦塌陷區大水面鰱鳙魚養殖而言,在養殖增產方面,主要取決于投餌施肥轉化,因此如果實際養殖投入不變,那么產量也會基本不變,然后在此基礎上,應以市場為導向,使得鰱鳙魚的產出規格更加受市場歡迎,才能更好的提升養殖效益。具體可結合一下計算公式進行調整:Y=X · A/W,其中Y指的是養殖密度,單位是尾/畝;X指的是預期的產量,單位是斤/畝;A指的是回捕率,單位是%;W指的是市場期望產出魚類規格,單位是斤/尾。

1.2  誤區二:放養重量越大,魚類產量越高

理論上來講,放養的魚類重量越大,那么生物群體越大,因此水體食物利用率就越高,在這一情況下,魚類的凈重自然也會增大,最終達到增產目的。但這并不適合煤礦塌陷區大水面魚類增養殖場景之中,這是受大水面水體中的天然餌料所限。一般情況下在大水面養殖中,水體的透明度在通常在40 cm以上,而水體透明度與浮游生物量關系可用以下計算公式表示:Y=168.465-3.616X,其中Y是指浮游植物量,單位是mg/L;X指的是透明度,單位是cm。通過該公式計算,如果大水面透明度40 cm時,那么浮游生物量為27.825 mg/L。每畝大水面的總浮游生物量為18.5 kg。這些天然餌料很難滿足魚類的生長需要,因此產量不會隨著放樣數量增加而持續的增加。

對策:確保魚類投放的科學合理性。在進行魚類投放時,需要結合不同種類的魚,尊重其生長規律,而投放重量僅僅是作為參考的標準之一,還需要對魚類不同年齡、不同規格的生長規律進行充分的把握,做好科學合理的投放,從而在餌料一定的情況下,實現最大化增產。

2  淡水漁業環境保護措施

2.1  不斷推動淡水生態養殖產業的發展

在傳統淡水漁業養殖過程中,通常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對漁業淡水環境保護的重視,雖能在短時間內取得產量提升,但非常不利于淡水漁業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將會導致漁業產品品質不斷下降,而通過推動淡水生態養殖漁業發展,能夠更好的保護漁業環境,同時還可以引入一些先進的養殖技術,比如集約化精養技術,采用圍網圈住一塊淡水水域,開展集約化精養,在保護水環境的同時,更有利于養殖效益提升。又如在生態養殖過程中,還可以引入軟體動物控制開發技術,大水面水質尤其是:煤礦塌陷區大水面,水質有著豐富的營養,且底質較肥,因此更有助于軟體動物生長,在軟體動物的幫助下,不僅有助于水質的凈化,同時團體動物也是魚類的餌食。在凈化水質的同時,還能夠豐富魚類食物,有效提升養殖效益[2]。

2.2  加大淡水漁業生態環境監管力度

為更好的保護漁業環境,還應進一步加強對淡水漁業生態環境的監管力度,派遣專業人員定期對大水面水質進行監測,從而及時發現隱藏的污染源,以便采取針對性措施做水環境污染的控制。同時相關部門還可以結合污染實際,制定專門的大水面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性政策,給予淡水漁業環境良好的保護。另一方面,在實際進行環境監管時,還應注重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從而及時發現漁業環境污染事故,地方政府應起到領導帶頭作用,針對漁業環境檢測需要做好完善的網絡建設形成聯網監測機制,促使淡水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范圍得到進一步的擴大,不斷提升淡水漁業生態環境的監督效果。

2.3  強化淡水漁業水環境污染控制工作

針對淡水漁業的保護,需要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協同作用,彼此做好配合,進一步加強淡水漁業水環境污染的控制力度,嚴禁工業廢水、生物污水等排入淡水漁業水環境之中。因此首先需要進一步強化污水排放監管工作,要求在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在排出前,做好必要的凈化措施,在達到排放標準后才允許排入淡水環境當中。其次,做好大水面生態魚類養殖技術推廣工作,由相關部門邀請相關專家下鄉,指導養殖戶進行科學規范的養殖,有效提升魚類養殖藥物與飼料投放量的科學合理性,避免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等問題。最后,還應進一步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并采用針對性的生態修復技術做好淡水水體的修復,使得淡水漁業水環境質量得到持續的改善與提升[3]。

3  總結

相對于普通的魚類養殖,大水面魚類養殖更加復雜,涉及很多誤區,因此需要充分了解這些誤區,并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對策,同時針對淡水漁業養殖環境,還應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從而為大水面魚類養殖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姚雪琳. 水庫大水面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研究[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13):13-15.

[2]范偉. 云南大水面生態漁業轉型升級發展報告[J]. 云南農業,2019(10):47-48.

[3]王賓. 淡水漁業環境保護問題及對策分析[J]. 農民致富之友, 2017(10):289-289.

保護環境保護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化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

引言:

人類生活在自然環境當中,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環境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社會的發展。在如今工業發展迅速的時代我們對環境也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而現在如何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如何去治理生態環境變成了我們當下最嚴峻的任務。然而減少化工廠的排污限制對環境保護的監測驗收是極其重要的。

一、化工項目環境污染的主要源頭

(一)化工廢水污染

廢水污染的主要來源于工廠的生產廢水與生活廢水,一般情況下沒有利用價值。處理這些廢水一般情況下需要過濾廢油物與殘渣然后排進污水處理廠,最后進行排放。如今很多的化工廠為了節約排放成本就將沒有經過專業處理的廢水進行排放,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廢水中的固體污染物主要是以懸浮狀態,膠體狀態與溶解狀態存在于水中,使水體變渾濁。懸浮物一般沉積河底影響水底生物的生存繁殖。油類污染物來源于含油的廢水,水中含有大量油脂時會在水面形成覆蓋膜,水中達不到該有的氧分條件,導致水體氧含量不足。當含油的廢水排入海洋時,會影響海洋生物的生長,弱化海洋本身的凈化能力。

(二)化工廢氣污染

廢氣污染的來源分別是工廠工藝廢氣,職工食堂排放的油煙廢氣。這兩種廢氣的排放都有著特定的軌道,排放時必須按照步驟進行。廢氣污染會破壞臭氧層,形成臭氧空洞,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人在生存活動中吸入的污染氣體或大量食用被氣體污染的食物會對人體的心血管,肝臟等器官產生危害。對生物而言動物會因為吸入污染廢氣或者食用廢氣污染的食物而生病或者死亡。植物的抗病能力會下降,影響生長發育導致枯萎死亡[1]。

(三)化工噪聲污染

噪聲污染是化工項目中最容易解決同時也難以避免的污染。噪聲污染來源于工廠的生產機械設備,鍋爐房,發電機等機械發出的噪音。對于這類污染需要進行消音,降噪等措施然后進行釋放。噪聲污染會損害人的聽力,干擾人的睡眠,影響人的神經系統,讓人無法專心學習工作。因此噪音防治措施是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的重點。

(四)化工廢氣物污染

在化工項目的進行中會產生很多固體廢棄物,固體廢棄物需要進行分類,之后分別處理。比如,化工項目生產出來的固體垃圾要集中存放,環保部門統一收集,將有害垃圾交給專業單位部門處理。固體廢棄物會在土壤中積累,污染農作物,嚴重會導致土地無法耕種。釋放粉塵與有害氣體,降低空氣質量,污染水中環境,提高人群致病率與死亡率。

二、化工污染檢測內容的驗收監測

(一)執行國家環境管理制度情況

做好環境保護需要對化工污染狀況進行嚴格的管控與監測。要求化工項目完善環境管控設計方案,保證環境管控的設計方案要與化工項目同步進行,安排特定的工作人員去檢查各項事物。保證監測數據的科學,準確,及時,可靠。加大對環境的重視程度,對檢測質量進行評估預測,對重點區域加強管理。想提高生態環境質量,解決污染環境問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環境監測。從“十三五”環境與空氣兩項約束性指標上來看,PM2.5未達標城市的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43微克。同比下降為10.4%均達到目標要求,其數據達標均離不開國家對環境的管控與監測。

(二)環境檢測管理制度的建立

為了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化工企業需要建立健全的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對環境的污染分子進行檢測與記錄,加強環境管理制度的落實。對環境的污染情況建立檔案,對化工項目的排污情況與變化趨勢進行記錄,加強環境保護與生態管理,對檢測中心的檢測設備定期檢查,避免數據不精準的情況發生。排污相關負責人對監測數據進行記錄后要向上級環保部門進行匯報,保證監測結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て髽I在建立環境保護的規章制度時要符合國家環保部門所建立的規章制度,同時要對建立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驗收和檢查,這是化工項目環境保護重要的工作內容。

(三)污染事故的處理情況

污染事故是指由于違反了國家環境保護法所引起的社會經濟活動,是由意外和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2]。污染事故的發生會造成環境污染,人體健康發生危害,影響社會經濟和人民財產安全。為了預防污染事故的發生,首先要檢查化工企業對突發性污染事故的處理方案,是否組織過突發污染事故的應急演練,是否制定了預防污染事故的有效措施。其次要對化工企業污染處理結果進行驗收,對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及時進行糾正,對違反環境保護規定的化工企業制定處罰措施。

(四)環境綠化恢復的落實情況

環境恢復有利于物種的豐富性,能很好的治理和應對突發環境事故,實現可持續發展性。努力改善環境是消除周圍有害環境對人類影響的重要因素,對嚴重影響環境的化工企業就要對其進行嚴格的監測。對生產階段的擾民情況要進行記錄,對污染事故進行調查,檢查問題的真實性。了解問題發生之后采取的處理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在化工企業的附近進行走訪調查,了解化工企業對附近居民帶來的影響,分析群眾如何看待化工企業的建設項目。結合調查結果制定減少噪音擾民的防范措施,改進嚴重擾民的化工項目。

結論:綜上所述,在對于化工企業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時,要對污染數據進行收集,了解檢測設施的運行狀況?;きh境的主要污染源包含廢水污染,廢氣污染,噪音污染,廢棄物污染。對于化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的主要內容有執行國家環境管理制度情況,環境檢測管理制度的建立,污染事故的處理情況,環境綠化恢復的落實情況。

參考文獻:

[1]董愛霞.環境監測在環保驗收中的作用探討[J].低碳世界,2021,11(07):49-50.

[2]吳雅麗.化工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實例分析[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20,38(02):156-159.

作者簡介:李林(1986年8月——),男,漢族,河北唐山市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環保。

保護環境保護論文范文第3篇

一、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創新實踐工作的必要性

環境保護管理是現代企業建設發展過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項必不可缺的關鍵內容,直接關系到生態經濟穩定持續發展、人類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每個企業必須樹立起先進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理念,提高自身環境保護意識,加強環境保護管理優化改進工作?,F代企業在建設發展過程中不能僅僅關注到經濟效益的提升,而忽視了對企業環境保護管理的創新實踐工作,該項工作科學有效的開展能夠使企業實現更好地發展。企業通過不斷加強環境保護管理創新實踐工作能夠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積極促進作用。

(一)有利于促進企業技術革新與可持續發展

基于國家政府頒布實施的各項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度下,企業要想達到國家相關技術標準,符合各項污染物處理排放要求,必須提高自身產品研發加工技術水平,引進利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水平,還可以實現企業內部生產管理技術水平的創新性發展目標,確保在最低資源消耗成本下創造出最大經濟效益。

(二)有利于提高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實效性,保障全體員工身心健康發展

企業通過創新完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內容和方式,能夠充分調動起員工參與環保事業建設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廣大員工提高自我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工作與生活習慣,從而科學規范日常行為,避免由于個人行為對生態環境產生污染破壞。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能夠讓人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能促進員工身心健康。

(三)有利于企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發展目標

企業通過加強環境保護管理創新實踐工作,能夠降低各個生產管理環節的能源損耗,幫助企業節省更多資源成本,同時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污染物,影響到周圍環境健康發展。在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科學有效開展下,企業勢必會采取一系列的節能減排措施,改進生產管理方法和手段,這樣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生產管理整體水平,還可以實現企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共贏發展目標。

二、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環境保護管理意識偏低

現代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意識偏低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企業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一味擴大生產規模,加大對各項產品研發加工生產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各項生產管理環節的環境保護工作,促使各種環境污染破壞問題的發生。企業高層領導和管理人員普遍認為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將會導致企業投入過多的前期成本,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這些企業會直接選擇將生產環節中產生的廢氣、廢物、廢水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從而導致周圍生態環境的惡化,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不利于企業和諧穩定發展。二是一些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理念落后,未能夠有效形成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認為該項工作與企業經營發展并無多大關系。除此之外,這些企業還缺乏先進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度,沒有明確企業環境保護管理的義務和責任,這會導致在生產管理當中產生各種環境污染破壞行為,浪費不必要的能源。

(二)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管理制度是保障企業環境保護管理行為有效實施的核心依據,能夠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科學參考和指導,嚴格要求每個員工根據規章制度進行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提高企業的生態環境保護水平。目前,一些企業在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制定工作上還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之處:一是污染物物質總量限額管理制度需要科學細化與完善。雖然在《環境保護法》有效實施背景下,各個企業科學明確了在生產管理環節中能夠排放的污染物種類和上限指標,但是仍有一些企業未嚴格將污染物排放管理內容納入到企業環境管理規章制度中,并設定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缺乏對生產人員的監督管理,從而導致在各個生產環節中容易產生污染物排放超標問題,嚴重威脅到生態環境。二是缺乏設置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考核監督制度和獎懲制度。一些企業在環境保護實踐管理工作中,只是為了應付政府部門的檢查,各項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缺乏設置完善的考核監督管理制度和員工獎懲制度。企業管理部門未能明確設立指標達成的相關獎勵措施和指標未達成的懲罰手段,從而導致各個部門對于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不夠上心,影響到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方式缺乏創新

環境保護管理方式的科學有效性直接決定了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質量,在目前市場中,較多企業仍然采用傳統落后的環境保護管理方式,缺乏科學制定長遠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發展目標。首先,一些企業在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中采取的保護技術和方法較為落后,沒有引進先進的高效節能生產技術和設備,還是沿用傳統粗放型生產管理方式,導致企業資源的不必要損耗,以及環境污染物的大量產生及隨意排放;其次,企業容易忽視制定規劃長期可持續性發展目標,往往只是為了應付有關機構部門的檢查,設置出一些并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宏觀環境保護管理目標,從而造成該項工作在執行過程中形同虛設;最后,企業未能有效設置專業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配備優秀而穩定的環境保護管理人才隊伍,而只是讓行政管理部門或者檢測部門簡單負責相關管理工作,這樣一來也會因為專業性不強導致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流于表面,難以發揮出該項工作實際的價值作用。

三、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創新實踐措施

(一)強化環境保護管理教育,提高員工環境保護意識

現代企業要想提高全體員工的環境保護意識,就必須加強環境保護管理教育工作。首先,企業要利用各種渠道宣傳環境保護最新知識,確保每個員工都能夠正確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并促使他們嚴格按照企業管理規章制度辦事,杜絕發生違法違規操作。企業高層領導要加強對管理部門的科學指導工作,督促他們做好環境保護管理教育,履行好自身的職責,在企業內部樹立起良好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形象,讓員工進行效仿。其次,企業還需積極開展多元化的實踐環境保護教育活動,充分調動起員工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員工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能力。比如,企業組織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環境保護知識問答、座談會以及環境主題文藝表演等活動,讓員工在娛樂活動中充分了解各種環境保護管理知識和方法,從而提高企業內部環境管理水平。

(二)完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健全考核監管機制

現代企業在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上要高度重視制度完善工作。首先,要設置科學系統的企業內部污染物排放總額上限制度,嚴格按照國家政府部門制定頒布的《環境保護法》建立污染物排放指標體系,明確企業實際排放污染物類型和總額上限,并安排專業人員對總額上限展開合理分配工作,督促每個生產環節都要嚴格按制度進行污染物排放,盡量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其次,企業還需制定考核監督管理制度,專門成立環境保護管理部門,加強對其他部門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科學有效實施相對應的檢查考核方法,這樣一來就能夠提高全體員工的環境保護責任意識,促使每個員工參與到企業環保事業建設中;最后,企業要優化設計出內部環境保護獎懲制度,根據員工日常工作質量和表現,給予適當的獎勵和懲罰,這樣能夠發揮出環境保護獎懲制度的激勵和警示作用,讓更多員工注重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注意自身日常規范操作。

(三)創新環境保護管理方式,組建專業完善的管理人才隊伍

在新形勢下,現代企業要有效組建起專業完善的環境保護管理人才隊伍,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確保他們能夠結合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實際情況,創新環境保護管理方式,打破傳統粗放型管理方式的弊端。首先,環境保護管理人員要科學構建出符合企業發展特點的環境保護管理目標體系,明確各項環境保護內容,確保各個管理目標的可操作性。其次,堅決實施責任追究制度和目標制度管理。將企業總體環境保護目標細分成不同的小目標,再分配到各個具體崗位當中,讓每個員工履行好自身的環境保護義務和責任,從而形成科學嚴密的目標責任管理系統。最后,強化管理人員培訓教育工作。企業要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參與各項實踐實訓教育活動,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使其熟練掌握最新的管理技術和方法,提高企業整體環境保護管理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企業要正確認識到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創新實踐的重要性。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是一項與生態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工作內容。企業自主創新、技術發展等內容與企業經濟效益目標是相統一的。創新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有助于企業降低消耗、減少成本投入、優化生產工藝,從而最終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每個企業都必須樹立起先進的環保工作理念,注重組建培養專業完善的管理人才隊伍,優化改善管理制度和管理目標工作體系,通過不同渠道進行環境保護管理教育宣傳工作,從而提高全體員工的環境保護意識,多措并舉推動企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新網檢測服務有限公司)

保護環境保護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英語教學;英語演講;語言能力;教學手段

一、“英語演講”介入教學的必要性

作為一種必要的交際手段,演講可以培養諸如邏輯思維與創造能力、論據收集、分析和綜合、快速反應、自信心的培養及鑒賞能力等多維的素質,對交際過程中語言能力的靈活運用也有著良好的輔佐作用。隨著中外交往日益頻繁,英語演講的場合和機會實則越來越多,諸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來華訪問期間在上海復旦大學的講演;馬云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等……無論是世界名人或是普通學生,英語演講這一形式能很好地體現和鍛煉演講者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目前,英語演講比賽在全國各個大專院校已得到普及開展,諸如CCTV杯、外研社杯、21世紀杯英語演講比賽等的全國重大英語演講賽事已成為廣大高校學生展示自我風采的平臺,也是高校英語教學水平的展示。

英語課程是我國高校都很重視的科目,各種教改、課題研究的目的都在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而事實上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英語課程是一門需要真正去實踐的課程,我們不能只是鍛煉學生讀、寫、譯方面的能力,我們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借用英語去表達、去交流。雖然在教學中老師也設計語境教學來強化語言學習和訓練的文化環境,但是不少學生只是為了練語言而練語言。他們生硬地套用句型卻不知如何有效推理、組織論據、運用觀點以增強語言的說服力。正如老師問學生 “How about your winter holidays?”學生絞盡腦汁搜索到一個句型“it was, like, whoa!”雖然用對了句型,但是卻讓我們滿懷期待的內心突然如墜湖底。大多數學生其實并不知如何與聽眾溝通。換句話說,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在他們的高中階段就掌握了較扎實的語法基礎,他們欠缺的是在語法的指導下將語言更地道地表達出來??墒窃谟邢薜慕虒W時間內及繁重的教學內容中,學生基本上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框架,相應的口語練習也只走過場式的練幾分鐘,并且也只有小部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對某一話題進行簡單的口語交流,而大多數學生在面對free talk時會顯得語塞、詞窮。絕大多數學生在主觀認識上并沒有認識到英語演講的重要性,他們學英語的目的就只是為了考試,學生疲于應對期末考、四級、八級、托福、雅思等各類考試,不停地背單詞,做練習,一旦拿到等級證、成績單,他們的壓力隨之松懈,便也失去了學英語的動力。他們從未自覺地想要去參加英語演講,更多的學生會片面地認為自己沒有這個能力,繼而忽視了英語演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其語言交際能力仍然有所欠缺。英語演講作為外語教學法中的“驗證方法”,在教學中引入“英語演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掌握的英語知識,真正使英語成為他們最有用的工具,使他們在綜合素質和知識運用的技能等方面得到充分培養。

二、“英語演講”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

演講,顧名思義,即將個人的觀點通過與他人分享并影響他人的態度從而達到公共化的一種途徑。我們也并非要通過演講活動將每個學生都培養成演講家。但是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演講活動,能提升學生的語音、詞匯、語法、語篇、語感等基本語言能力,也能提高學生自身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交際應變和思辨的能力,提高心理認知等多方面的能力。

1.提高學習者的語言綜合能力

演講活動最主要的表達手段是有聲語言,即語言和聲音,也就是我們說的語音。能將每個單詞發音到位還不足,演講者還應借助聲音向聽者傳遞其思想和情感。這就要求演講者吐字清楚且又準確,聲音圓潤而不失清亮,語氣、語調、節奏富于變化而不落俗套。倘若學生演講稿寫得很好,但在演講中卻出現發音不準、重音錯誤、連讀失誤、語調偏差等情況,就會削弱演講效果,達不到演講目的。那么,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演講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的語音,把握優美的語調及語調的上升,以及準確掌握英語中的連讀、弱讀、重讀及換氣停頓等技巧,并引導學生自覺地加強訓練。例如,介詞from,在元音因素和輔音因素前的發音不同,其在from 2 to 8中弱讀為[frm],但在from 8 to 2 中則弱讀為[frεm]。學生如果能掌握這些規律,其語音就會有很大的提升。

2.英語演講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輔助作用

學生在撰寫演講稿時不再局限于陳述一個單一的觀點或事實。它要求學生將演講稿的主要材料、觀點、事例層層展開,有條不紊,再將其按邏輯用口語傳遞給聽眾,確保讓聽眾能跟上自己演講的思路。特別是在提出論點和進行論證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舉例,對比、漸進、排比、警句,因果關系的推理等方法將內容講明白、講透徹。通過寫稿、講稿,學生在語言表達上的連貫性、流暢性、邏輯性等均得到提高,從而改善他們口語表達中言之無物,言之無味及言之無序的狀態。

3.培養學生獨立運用知識、思考分析和提出見解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信心

學生準備演講時,要了解其演講的目的和語境,要從日常生活中獲取大量素材,收集論據,進行分析和判斷,旁征博引。為了能增強演講的深度、廣度和感染力,演講者要把生動、具體、精彩的事例自如地組織到演講中,而這種能力根植于演講者個人豐富的文化知識素養。無論是命題演講,即興演講和即興問答,都非常鍛煉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思辨能力。例如,CCTV杯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選手要在演講比賽中勝出,首先要定位好演講的對象——都是富有思想的新青年,所以其演講內容一定要有深度、廣度和說服力,可以從生活經歷來思考挖掘素材,就一定能抓住聽眾的注意和興趣。其次,演講者的對手的文化背景較相似,如果選手能在演講中旁征博引,擊敗對手的知識范疇,就一定能更勝一籌。再次,演講者知識廣博,文化素養豐富,在即興演講的問答中便不會言之無物,最終在演講中脫穎而出。一旦學生在演講的各個階段的表現都能得到肯定,那么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力會隨之得到培養,會提升他們對事物的濃厚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及對問題認真鉆研的熱情,從而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了創新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獨立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常參加英語演講活動的學生認為,英語演講有助于增強他們交流和學習的自信和自尊。從心理承受力來看,初次接觸實際演講時,多數學生面對觀眾會顯得拘束、緊張而不敢表現自己甚至會忘詞……但經過精心的培訓和多次訓練,學生可以克服膽怯心理,并且可以時時注意聽眾的表情及場上的氣氛變化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演講的內容、方式、節奏。成功的演講者能掌控自己和聽眾,能駕馭好整個演講過程,彰顯自己的自信和自尊。

三、教學模式

在我們的教學中,增加了英語演講技能的培訓,給學生分析演講要領,訓練演講技巧和姿勢語,對學生進行shadowing(映像)教學法。對其從以下特點進行教學:發音正確,語音語調標準;主題鮮明,表達完整,思維清晰,邏輯性強;感情充沛,富有表現力,反應敏捷,回答準確,著裝整潔,儀態大方等。

1.進行語音語調訓練

讓學生觀看CCTV杯和“外研社杯”等英語演講比賽的錄像,或是著名英語演講的錄像或錄音,諸如2013年英國首相卡梅隆的就職演講、奧巴馬的就職演講等,讓他們反復聽,反復讀,反復模仿,對一小段錄音一遍遍地聽、念、跟讀,一直到完全掌握其中的語塊,掌握如何省讀、如何失去爆破、如何連讀、同化,如何使語音準確,語調合適得體,語流順暢,節奏適度,如何把握音色音量。例如,學生常會將best說成[b?st];would you 中[dj]沒能正確連讀成[d?]等,通過訓練可以糾正他們的發音錯誤。

另外,演講時的語流一定不能太快,不要唱rap不要念經,相對可以減緩一些。一名大一學生的英語口語非常棒,能很好地掌握語音發音的規律,但其在第一次演講中,語速驚人地快,比戰地新聞播報員語速還快,聽其演講的同學無不為之驚訝,并被賦予了很強的壓迫感。而當這名演講的同學意識到不妥時,自己也隨之越來越緊張。在之后的多次訓練中,該生已經能完整全面并輕松地通過演講來傳遞他的信息了??梢?,語音固然重要,語流同樣重要。在演講中確定基本速度、音量并不是從頭至尾用一種速度、一種音量來演講。演講者可根據演講的內容和自己的情感來不停地調整自己的說話速度與音量及語調,從而從情感上與聽眾產生共鳴。重要的地方說話要慢而重,好像用重錘敲擊聽眾的心,次要的說明部分則要快一點、輕一點。即使在一個句子中,也必須注意語句重音與邏輯重音,做到輕重分明、快慢分明,才能傳遞出英語的節奏美。這樣,聽眾不僅能理解你的演講內容,還能從你的演講節奏與音色變化中感覺到你的情感和態度,就會不知不覺地被你所感染。再如,在使用狀語從句時,將從句說成升調,句子的抑揚頓挫就表現出來了,同時也向聽眾傳遞一種“別急,我還有更精彩的東西要說,請仔細聽”的感覺;而如果將所有句子一味地說成降調,會給人一種沉重的結束感。語調的變化能更好地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2.教授學生擬定好話題后對演講材料進行收集與整理

(1)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及地道英語的表達能力。平日里布置學生有計劃地閱讀大量的英語原文以及各類英語報紙雜志,甚至還可以通過影視劇的觀看來學習其中的地道語言表達,這對提高英語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大多學生還停留在中國式英語的表達階段,例如,學生會說:I always use my spare time to look the books I like.而英語表達其實應該是 I always read the books I like in my spare time.所以,學生首先要改掉逐字逐句翻譯中文句子的方式。(2)梳理借用圖書、報紙、雜志或網絡資源等收集到的所需的材料。學生對所收集到的材料往往難以取舍,或是難以判斷哪些材料的支撐性更好,從而全部堆砌,使得演講冗長繁瑣。所以學生要學會篩選經典的,例證性強的,舍棄不太重要的內容或用不上的材料,再準備寫演講稿。(3)在寫稿過程中,側重培訓學生的寫作結構,內容上強調主題鮮明,表達完整;文章的組織結構則需思維清晰,邏輯性強;語言上重視整體措辭,力求要有感染力、形象生動。學生可根據聽眾對象調整言語的總體措辭:聽眾為同齡學生群體,語言可活潑風趣一些,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聽眾為老師時,措辭則應嚴肅一些。整體語言中應多用we來彰顯演講者的親和力,拉近與聽眾的距離,而一味地使用I或you會顯得主觀、狹隘,甚至會讓聽眾覺得演講者和他們是對立的。例如,“You should start to protect our earth.”明顯給人一種說教的感覺,而換成“Let’s protect our earth”請起來更親和。行文中還可以恰當地運用明喻、暗喻、夸張等各種修辭方法,但用詞要準確,盡量避免使用生僻、模糊、晦澀的字詞。演講的開場和結尾是很能抓住聽眾注意的地方,所以學生可以借用故事法、聳人聽聞法、吊胃口法、提問引導法、名人名言啟迪法等來開頭,用總結法、名言概括法、出人意料法、對照與漸進法、首尾照應法等來結尾,完結一篇能引起聽眾共鳴的演講稿。例如Let every nation know, 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 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ip, support any friend, oppose any foe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表達了“好感”和“敵意”的對比,和“付出任何代價,肩負任何重任,面對任何艱辛,支持任何朋友,反對任何敵人”的漸進程度。再如,引用毛澤東同志的名言“So many deeds cry out to be done, and always urgently; the world rolls on, time presses. Ten thousand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the day, seize the hour!”(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升華了演講的精華。

3.培訓學生在演講過程中要注意一些演講的體態要領與技巧

如克服怯場心理和焦慮心態,準確使用體態語言,聽眾目光的接觸,鼓勵學生積極正確對待自己的演講比賽。

丹麥語言學家斯帕森說過:“教學外語的首要條件看來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外語,使用外語,學外語就像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潛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傳統英語教學中總以教代學,結果是學生除在聽老師講述之外什么也學不到?,F在我們可以借入英語演講轉變這種“老師講得太多,學生練得太少”的教學弊端,逐漸培養學生善于以英語為工具,在不同語境從容地交流觀點,表達思想,提高學生隨機應變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使學生在演講中進一步拓寬中西文化知識面,鞏固其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增長了閱歷,使之能真正駕馭自己所學的外語語言,更使他們建立了一種自信,應對事情的時候會多一份鎮定和從容。

參考文獻:

[1]霍然.思辨與語言能力并重:關于在基礎英語課堂中引入英語演講訓練的思考[J].文化教育,2014(1).

[2]王彤.英語專業口語教學新課型:公眾演講課的探索與實踐[J].外語界,2001.

基金項目:云南農業大學第八批校級一類課程建設項目“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

編輯 薄躍華

保護環境保護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環境問題 國際環境合作 基礎 障礙

一、國際環境問題

(一)國際環境問題的概念。

國際環境問題,是指由于人類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因不當利用自然資源,向環境大量排放污染物而造成的越境污染損害,全球性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從而導致地球環境發生不利于生態系統和人類生存改變的現象。

(二)國際環境問題的成因。

國際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刻復雜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歷史背景。在環境問題的演進中,自然環境極其自身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導致環境狀況的惡化,但是人類發展的事實證明,大多數環境問題是人類自身原因引起的。這類原因主要有:

1、各國的工業化進程與人口增加是地球環境破壞的直接原因。

世界人口在工業革命后呈高度增長趨勢,造成對地球環境的極大壓力。據統計,世界人口在羅馬帝國滅亡時期只有四億,到了1600年開始超過10億,到了九十年代初,世界人口已經達到了52億 。另外,據聯合國的推算,世界人口在1994年已經達到了56億6千萬人,到了1999年已經達到了60億。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人類對自然資源和能源的依賴程度也大幅度提高。

2、人類傳統的發展觀念是地球環境問題不斷惡化的思想根源。

經濟學家的研究認為,當決定使用資源的人忽視或者低估環境破壞給社會造成的價值時,就會出現環境退化。其原因可以分為市場失靈和政策失誤兩大類。

市場失靈是指市場不能正確分析和估計環境資源,從而導致商品和勞務的價值不能反映它們的成本。 導致資源存在的不能夠出售的那部分用途常被忽視,從而導致環境資源的過度利用。對環境資源的開放式管理使得它們可被任何人利用,而資源的環境效應不能被使用者認識,從而導致環境的破壞。

政策失誤是指當政府的干預政策不能糾正甚至反而造成獲知加劇了市場失靈時,就會發生政策干預失靈。例如,對農業的能源投入個對伐木和開發牧場實行補貼、公共部門排污不承擔責任以及公共土地和森林的低效能管理等。

二、國際環境合作的基礎

國際合作原則是現代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最初由《聯合國憲章》第74條予以確認,在國際環境法中奉行這一原則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世界范圍內實行環境保護的協同與合作,是隨著環境問題的全球化過程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出現的國際環境管理形式,并且這種合作越來越緊迫。國際環境合作的基礎可以歸納為以下原因:

(一)全球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和復雜性。

環境問題的危害性在于它不僅僅阻礙了人類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它危及著人類的生存。目前全人類正面臨著“自作自受”的全球環境危機,形勢非常嚴峻。例如,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生物物種銳減、土地沙漠化、海洋環境污染等許多問題并不只是某一個國家的內部嚴重的環境問題,而且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公害,成為了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威脅;再加上環境問題本身帶有客觀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全球環境危機的化解,并非哪一個國家之能力所及的,唯有國際社會各個成員,尤其是主權國家的同舟共濟、通力合作。國際環境合作,是解決國際環境問題的唯一出路。

(二)人類環境意識的覺醒與增強。

隨著人類環境意識的提高,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全球化,認識到全球環境問題的嚴重性,認識到在共同危機面前的各國能力的有限性,認識到國際環境問題的解決對整個國際社會和全人類的發展的有益性,進而使得環境合作的意識和愿望才深入人心,使得國際環境合作成為國際社會的一種共識,這為國際環境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這種認識有待進一步加強并逐步轉化為各個國家具體實踐。

(三)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發展狀況。

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為國際環境合作提供了實踐平臺,使得國際環境合作更具可行性。國際和平穩定的政治秩序為國際社會共同面對全球環境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氛圍,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和平穩定的政治環境,國際環境合作的開展就會更加艱難。環境資源是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最為根本的物質條件和基礎,但另一方面世界經濟的發展又為國際環境合作創造了條件,環境問題的解決最終要依靠一定的物質力量。

(四)環境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國際環境合作有賴于科學上的共識,要求對環境問題的形成原因、發生機制、危害特點及方式、變化規律、發展趨勢、防治對策等形成較為一致的科學認識,否則必然會喪失國際環境合作的科技基礎。環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必將為國際環境合作提供越來越堅實的科技基礎。

三、國際環境合作的發展及其障礙

自1972 年聯合國召開的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并通過《人類環境宣言和行動計劃》以來,到1992 年的“環境與發展會議”,國際環境合作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為代表的國際環境組織紛紛成立,設立環境管理機構的國家也越來越多,目前設置環境管理機構的國家已達到150 多個。環保投資不斷增多,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國際會議頻繁召開,國際環境合作領域的談判也日益增多,上世紀90 年代以來平均每月就有一次。國際環境法得到迅速發展,國際組織決議、政府間宣言、雙邊協定、地區性公約和全球性公約等國際法律文件數量不斷增加,內容廣泛,涉及到環境問題的各個領域。“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各國共同的發展戰略,“綠色文明”成為各國共同的發展目標。但是,由于世界各國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模式、政治體制、地理環境、資源狀況、歷史傳統和風俗習慣的差異,當前世界各國在國際環境合作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同甚至對立的利益和主張,再加上國際環境問題本身的復雜性,這些都構成國際環境合作發展的障礙,主要體現在客觀現實、思想觀念、行動實踐三個方面。

(一)客觀現實。

國際環境問題具有普遍性、整體性、共同性、科學技術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它的解決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單槍匹馬能夠勝任的,而且環境問題涉及一系列自然、經濟、政治以及法律等各種復雜問題和利益關系,這些往往會造成有關國際環境公約和協定制定的不完善,使得制定的各項具體措施在操作上存在很大困難,從而阻礙國際環境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二)思想觀念。

全球環境意識雖然日益深入人心,但在國際環境合作的過程中,狹隘的國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觀念往往左右著合作的方方面面。每個國家的環境利益都不是孤立的,局部會影響到全球環境的惡化,最終損害的是每個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為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全球環境意識有待進一步轉化為各國的實際行動,各個國家不應該著力強調各自的局部利益,而應著眼于整個國際社會利益,當然,這有賴于現代主權觀由以國家利益為主向兼顧國家利益與全人類共同利益之間的平衡轉化,有賴于全球環境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和國際環境合作實踐的進一步推動,尤其是大國的現實推動。

(三)行動實踐。

當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圍繞環境惡化的責任與義務公平分配問題、關于資金援助和技術轉讓問題、國際貿易的環境標準等問題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在這一對尖銳的矛盾中,發達國家居高臨下、處于攻勢,政治經濟上的霸權主義使得發達國家在所有國際環境問題談判中占據統治地位,并且國際環境組織大多在發達國家的操縱下,而發展中國家,既缺資金又缺技術,也缺乏談判的影響力,在國際環境合作問題上往往處于很被動的境地??梢哉f,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中存在著很多不完善和不合理的因素,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國際環境合作公平性的實現。

四、我國與國際環境合作

(一)全球環境合作。

參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開展的重大環境活動。中國重視環境保護領域里的國際合作,還體現在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開展的各項重大環境活動。從1972年6 月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到2002 年南非的約翰內斯堡,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歷次會議,中國均派出高級代表團參與,并積極進行會議前期的系列籌備工作。中國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臭氧層保護、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環境教育和培訓、長江中上游洪水防治、區域海行動計劃和防止陸源污染,保護海洋全球行動計劃等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國還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機制。

(二)區域環境合作。

在區域合作方面,中國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框架下的各項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活動,出席歷次亞太經合組織環境部長會議。中國加強和推動與周邊國家或相關地區的合作,積極參與區域合作機制化建設。取得的成果有:(1)建立中日韓三國環境部長會議機制,定期進行政策交流,討論共同關心的環境問題。(2)啟動大湄公河次區域環境合作機制,并于2005年成功舉辦第一屆大湄公河次區域環境部長會議,提出了次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廊計劃等合作項目。(3)積極參與東盟與中國(10 + 1)和東盟與中日韓(10 + 3)機制下的環境合作。(4)在中國政府的倡議下,2002年召開了第一屆亞歐環境部長會議,通過了《亞歐環境部長會議主席聲明》,就開展亞歐環境合作的基礎、潛力及合作原則等方面達成基本共識,確定了亞歐環境合作的關鍵領域和重點。(5)建立了中歐環境政策部長級對話機制和中歐環境聯絡員會議機制。(6)2006 年2 月召開了中國——阿拉伯國家首次環境合作會議。

(三)雙邊環境合作。

在雙邊合作領域,我國先后與美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42個國家簽署雙邊環境保護合作協議,與11個國家簽署核安全合作雙邊協定或諒解備忘錄。在環境政策法規、污染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變化、可持續生產與消費、能力建設、示范工程、環境技術和環保產業等方面廣泛進行交流與合作,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我國還與歐盟、日本、德國、加拿大等13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多項環保領域的合作。在與發達國家進行環境合作的同時,我國還積極開展與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合作與交流。為配合中非合作論壇的后續行動,中國舉辦“面向非洲的中國環保”主題活動,推動中非在環保領域的交流與合作。2005年中國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舉辦了中非環保合作會議。我國政府還舉辦了“非洲國家水污染和水資源管理研修班”,幫助非洲國家開展環境培訓。

五、結論

國際環境合作,任重而道遠。只有世界各國增加責任觀念,共同協作,才能切實改善國際環境,謀求人類的共同繁榮。國際環境合作,有沖突,有障礙,有挑戰,更有機遇。國際合作不僅是國際環境法的基石,而且表現為國際環境法一些具體措施和制度,是我們在處理國際環境問題應當堅守的基本原則。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法學院本科生09級8班)

注釋:

參見[日]木宮高彥著.公害概論.有斐閣(日文)1974年版,第250頁.另參見宋健主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384頁.

參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編,丁德宇等譯.貿易的環境影響.中國環境出版社1996年版,第三頁.

黃輝.國際環境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

參考文獻:

[1]邵津.國際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2]白桂梅.國際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版.

[3]楊世英.關于國際環境合作基本問題的探討.當代論壇.2007年.

[4]楊清.國際環境合作的發展和特點.環球視野.2004年.

[5]趙敏.論國際環境問題與國際環境法的發展變化.新疆職業大學學報.第16卷第1期.

保護環境保護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 公路;環境保護;環境影響評價;措施

0 引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公路建設尤其是高等級公路建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在要求。如何面對公路建設產生的環境問題,如何按照現階段我國實際情況,分析評價公路建設各階段對環境的作用與影響,采取何種措施減少或杜絕公路環境污染、恢復路域生態損失。這是擺在我們廣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1 公路環境保護內容

公路環境保護是基于生態可持續發展原則調節與控制“公路工程與路域環境”對立統一關系的發生與發展。公路環境保護由兩項基本工作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對環境產生的各種影響及其影響的程度和范圍,根據需要采取專門的環境保護措施,積極開展環境保護的有關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設計、施工及運營管理過程中,注意凸顯公路各組成部分的環保功能,使公路在運輸功能發揮的同時,對沿線環境的負影響最小。

2 加拿大公路環保與我國的比較

二次大戰后,為適應經濟的高速增長,加拿大現代道路運輸進入發展高峰期。20世紀70年代加拿大開始關心重視公路環境問題,對在建公路項目開展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80年代后,環境保護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目前,加拿大公路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已比較完善,國家和各省均頒布實施了多項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公路建設和營運期的環境保護工作在法律的框架下得到切實執行和貫徹,公路環境保護技術也得到了飛速進步,全民環保意識非常強,對大中型公路建設項目參與感也很強,他們的意見往往決定了一個建設項目的取舍。

2.1 聲環境保護。20世紀50年代以來,加拿大采取多種技術,在噪聲控制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

首先,合理規劃選線,避開居民區、療養區等環境敏感區域,從根本上減少噪聲污染的受體,被迫采取聲屏障等有礙景觀的環保措施路段在總里程中并不多。其次,采取盡量自然而不漏痕跡的隔聲設計,使環境敏感目標處于噪聲影響區之外。

對我國而言,公路噪聲控制還沒有形成規范化的設計體系,聲屏障研究還不夠深入,只是在某些地區試用,而有意識地結合地形的自然式減噪設計尚未在工程設計中得到充分重視,應用也少。

2.2 生態環境保護。為保護河流自然生態和水生生物,加拿大公路部門在公路建設中采取了很多簡單但高成本的環保措施。比如當公路跨越河流時,他們盡量保持水流的原始狀態,如果在彎曲的河流兩岸架橋,這必然會加大橋梁的跨徑。我國一般是將河流裁彎取直,然后根據洪水頻率等技術指標,計算出橋梁的經濟跨徑,這樣做雖然節約了工程造價,但往往改變了水生生物棲息環境,造成了不利的環境影響。

對于森林、濕地、湖泊環境的保護,加拿大公路部門同樣采取了很多非常富有人情味的措施,并不惜血本,這些措施在我國現階段真難以想象。

2.3 水土保持。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分兩部分:坡面侵蝕控制和泥沙沉淀控制。裸露的坡面最容易發生水土流失。因加拿大氣候較好,雨水充沛均勻,施工中他們及時采取以綠化為主的防護措施,以控制面蝕和溝蝕的形成。對于公路路面徑流,不采用分散漫流方式,而是集中匯入污水管,先流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設置土工布過濾簾,經充分過濾后再排入水體。

我國公路施工中已逐漸重視了侵蝕控制,但由于忽略了泥沙沉淀控制,仍使工地附近的水體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甚至造成了不可逆的環境劣化。

2.4 公路生態管理。在公路的營運期,環保工作除了維護聲屏障等各種環境工程設施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公路沿線的自然風貌,爭取改善沿線的生態環境。草地植被的建植和養護是最持久、最昂貴也最有效的措施。

加拿大的公路設計,圍繞著大地景觀思想,多設置了開闊的中央分隔帶,許多區段50-60米,全部植草,兩側植被管護范圍約10-15米。每公里植被管護面積達到6-7萬平方米,采用較低的路基,使公路融合在自然環境之中。路域范圍內,始終樹木草地不斷。

我國高等級公路綠化已受到普遍重視。設計時采用的技術步驟與加拿大幾乎一樣,但由于各種原因,施工中仍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原表土棄之不用,使草地建植時無營養土可用,養分先天不足,施肥以化肥為主,速效但短期;重建輕養,使草地很快退化,造成巨大浪費。

2.5 環境補償。公路工程將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環境資源損失。加拿大對此采取了有效地補償措施,如在公路建設中碰到生態環境中的濕地問題,采取占用多少濕地,就在附近補償同樣面積或更大面積的濕地,使濕地的生態功能少受或不受影響,以恢復往日原有的優美質樸的自然風貌。在這方面,我國缺少嚴格的法規約束。

2.6 空氣環境保護。加拿大側重污染源控制,汽車全部采用無鉛汽油,并對車輛排放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標準。我國在這方面已有了很大進步,但尚有較大差距。我國目前的公路環保則多側重于聲屏障等摸得著見得到的環境保護工程,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只能盡力以保護區和珍稀動植物品種為主,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重視程度嚴重不足。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提高公路環保水平,不僅需要有充足的經費,更需要領導者、決策者、建設者有先進的環保思想、環保行為。

3 結語

在目前我國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形勢下,只有從政策的源頭上采取有效的預防和緩解措施,才能使社會和經濟協調發展。為貫徹執行有關環保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交通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監管力度,我們必須加大公路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從宣傳教育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公路從業者的環保意識,加強對公路環境問題的深入研究,使我國公路建設、公路環境治理水平早日與發達國家看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12.

[2]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2[JTJ/T006-98].

[3]劉書套,高速公路環境保護與綠化,高速公路叢書編委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陳艷波(1977-),男,河北邯鄲市人,道橋專業工程師,主要從事交通筑路事業。

上一篇:多媒體課件制作論文范文下一篇:現代化企業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