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

2022-09-01

第一篇: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

保護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關系

一:

1、相互聯系的觀點,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人口,資源,環境,經濟正是處在相互聯系的關系中并互相作用,人口多,資源消耗就大,要提供這么多資源那么環境就會遭到破壞,雖然會帶來短期的經濟效益,但長期看,經濟也必然受到牽制,因為環境被破壞而導致的經濟損失,因人口過多導致的就業壓力和養老壓力都必然牽連經濟。因此,他們是相互聯系的。資本主義國家走的是先發展后治理的道路,我們國家堅持的是發展與環保并舉,近些年來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力度,歸根結底是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2、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當前正確認識兩者關系有利于現實經濟的發展。 有什么樣的物質,就有什么樣的意識,人口資源環境經濟也正體現了這種關系,國家根據我國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制定政策,發展經濟,就是為了適應物質世界,同樣,精神對物質有反作用,這些政策也將對人口控制,資源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起到積極的作用,這四者的關系就是一種唯物觀的體現。

3、堅持發展的觀點。

一切事情都出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過去,在奴隸封建社會里,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矛盾并不是那么突出,所以表面上看去是很和諧的,但是,到了工業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資源的消耗超越了以往,為了獲得資源,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重新審視它們之間的關系,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應只看到短期的經濟效益,更應該看到長遠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積極的政策保護環境,控制人口,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唯有如此,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4、正確的價值觀

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就涉及到是從長遠價值還是眼前價值來判斷問題,怎樣的才是正確的價值觀,既要照顧現在人們對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也要為子孫后代著想,這之間的利益如何取舍,就要求我們學會用正確的價值觀處理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關系。

5.堅持正確的矛盾分析方法

現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抓住這個主要矛盾才能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之間的關系,不能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而破壞環境,也不能一味以子孫需求而閑置資源停止發展,它們只是社會矛盾中的一個小矛盾,不能因小失大。一分為二的看問題才是我們應該堅持的。

總之,人口資源環境經濟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它們是一個整體。

二: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解決環保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發展。我國要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須毫不動搖地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各項工作都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來展開,無論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質的提高,還是資源的有效利用,環境和生態的保護,都有賴于經濟的發展。但是,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國在這方面的教訓是極為深刻的。因此,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保持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方針。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范例。

當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新世紀的標志。用環保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如何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堅持實現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關鍵。

三:

發展與保護并重環境與經濟共贏

2012年10月09日 來源:中國環境報

核心提示:作為富陽市的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把加強環境保護與推動工業興市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的雙重效應。

今年以來,浙江省、杭州市分別作出了全面實施“工業強省”、“實業興市”的戰略部署。新一屆富陽市委、市政府提出,高舉“工業興市”大旗不動搖,為描繪好富裕陽光的富春山居圖打牢產業基礎。

作為富陽市的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把加強環境保護與推動工業興市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的雙重效應。

四:

區別于以往的“保增長”,現階段的“穩增長”要更加重視與轉方式、調結構的有機結合,更加重視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們要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我國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轉型的有效途徑,讓綠色經濟成為“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引擎。

前不久,溫家寶總理在出席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上指出,應當積極探索發展綠色經濟的有效模式,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各國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國經濟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GDP增速已經降到四年來最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出口增速等多項指標都降至近年來的最低水平。“穩增長”又一次成為政府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區別于以往的“保增長”,現階段的“穩增長”要更加重視與轉方式、調結構的有機結合,更加重視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國長期以來能源資源利用和配置的低效率和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使我國付出了高昂的經濟和社會成本,對我國能源安全供給、生態環境保護造成巨大壓力,經濟增長面臨越來越嚴重的“資源瓶頸”和“環境瓶頸”。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全世界GDP總量的9%左右,但能源消費卻達到了全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9%。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國的3.3倍。過去20年間我國每年由于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于GDP的7%—20%。據世界銀行測算,2008年我國環境損失相當于國民總收入的9%,而同時期的美國還不到3%。我國要在資源環境瓶頸的嚴格約束下實現“穩增長”,必須大力發展綠色經濟,通過“綠色轉型”實現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二篇: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辨證思考

要:隨著經濟日益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峻了。很多人認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問題兩者不可兼得。只要我們正確處理,一定能夠使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互促進,達到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在開發利用自然的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多種利益關系,作出恰當的價值選擇。

關鍵詞: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可持續發展;辨證關系

人類文明每前進一步,都伴隨產生負因素,人類若因此而放棄了對經濟的選擇,那就是放棄自然界對社會的物質輸入。社會就會停滯不前直至消亡;反過來,若不講究對自然的選擇,而一味追求經濟選擇,同樣也會嚴重干擾自然生態環境,威脅人類的生存。長期以來,人類更多地選擇了經濟,正是由于缺乏了辯證的理性的認識而盲目地行動,結果面臨著自然界的嚴重挑戰

人類在享受著突飛猛進的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極大的物質文明的同時,也正在承受著工業化給人類帶來的環境污染的痛苦。環境與發展問題,己成為世人日益關注的熱門話題。其重要性、緊迫性已開始強烈地顯現出來。我們必須也不得不用科學的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一問題,正確地分析和處理這其中的矛盾運動規律,從實際行動出發,以求做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造福我們的子孫后代。

1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關系的認識

1.1 普遍認識

如何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已成為全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普遍關注的問題。大家有一個普遍一致的看法,認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屬于魚與熊掌的問題,兩者不可兼得。以新技術革命為主導的生產力進步帶來了社會經濟的繁榮,但同時也帶來了對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使人類擁有了向自然挑戰的能力,然而人類所到之處,留下的常常是肆意的開發痕跡。目前,人類賴以安心立命的地球已經不堪重負:森林減少、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物死亡等一系列全球性問題。生態災難向人類發出了嚴重警告。近幾十年,世界上的經濟已得到持續穩定的快速發展,環境破壞問題也日益嚴重,據聯合國開發署、環境署、世界銀行、世界資源研究所, 175位專家參加完成的《世界資源報告2000~2001,人與生態系統,正遭破壞的生命之網》中,對全球五種重要的生態系統作出的研究結果表明:全世界70%的農田退化,地力枯竭; 50%的濕地已經在20世紀消失;2 /3的漁業已經瀕臨或超過持續生產的極限;至少1 /3的人面臨缺水,其中13億人沒有

[1]健康飲用水;世界上10% ~15%的物種將在未來的30年滅絕; 80%的森林正遭砍伐。

在一個多世紀以前,恩格斯就告誡人們不要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的勝利,因為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都報復了我們,“因此,我們必須時時記?。何覀兘y治自然界,決不像統治者征服異民族一樣——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們對自然界的整個統治,是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動物強,能夠正確認識和運用自然[2]規律”。人類是屬于自然界的,對自然的破壞就是在摧毀自己修養生息的家園,其結果必然是將自己推向災難的深淵。因此,我們應該做的是保護環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正確認識和運用自然規律為人類造福,而不是違背自然規律,否則,必然遭到自然的報復。由此可見,經濟快速發展已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的負面影響,人們正在慢慢咀嚼著自己釀下的苦果。它們兩者難道真的就是天敵,勢不兩立嗎?我們該怎么辦呢,難道我們就只有要么犧牲環境,發展經濟; 要么犧牲經濟,只保護環境嗎?

1.2 邏輯錯誤

從前面的普遍認識中發現經濟發展勢必會帶來環境破壞,認為它們之間是一種必然的關系。其實這種普遍認識存在一種邏輯錯誤,它們之間應該是一種可能性的問題,而不是一種必然性的問題,把可能性誤認為是必然性。邏輯學告訴我們:如果此事發生,則彼事一定會發生,謂之必然性;如果此事發生,彼事既可以發生,也可以不發生,謂之可能性。其實,經濟發展只是可能會帶來環境破壞,只是人類的進步把這種可能性變成了事實,以至于大家把它作為了一種必然性的東西來看待了。認為經濟發展肯定會帶來環境破壞,兩者是勢不兩立,此消彼長,我們只能擇其一。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大家對待經濟發展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存在一種普遍誤區,犯了邏輯錯誤,把可能性當成了必然性。而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必然性和可能性之間存在一種實質性的區別,它們之間有著辯證的關系。

1.3 辯證關系

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說過,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合乎規律的一定要發生的、確定不移的趨勢??赡苄允侵甘挛镏兴?、預示著事物發展前途的種種趨勢,是潛在的、尚未實現的東西。所以,必然性是已經實現了的可能性,是根據和條件很充分,在現在的條件下就可以實現的可能;可能性是現有條件和根據還不很具備,未必能實現,另外,還有多種可能,特別是兩種相反的可能———好的可能和壞的可能、勝利的可能和失敗的可能,并且要區分可能性的量,即概率的大小。因此,經濟發展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可能性的問題,有了經濟發展這一條件,不一定就會引起環境破壞,還必需其他的一些條件,如政府的態度、世人的觀念和企業的做法等等。并且,如果讓其他的一些條件變成一種積極的方式,加上經濟發展這一個大條件,還有可能變成一種好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經濟發展可以促使環境的保護,因為經濟發展了,就為環境保護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和牢固的后盾,再輔以發達的科技,就為環境保護提供了技術支持,這樣,就可以使環境保護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只有環境搞好了,經濟發展才能夠持續。由此,經濟發展和環境兩者之間是一種辯證關系,經濟發展為環境的保護提供了物質基礎,而環境保護好了又能使經濟更快、更好地持續發展。

2 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

2.1 可持續發展中的若干利益關系

在處理人類利益與自然發展的關系這個基本前提上,處理好人類的內部利益,對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有著重要意義。這是因為,人類利益具有復雜性、多層次性、矛盾性等特點。利益不同,人們的環境價值選擇就往往不同,甚至大相徑庭。為此,協調人類的內部利益矛盾,對維護人與環境(自然)的全面、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就顯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2.1.1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

人類破壞生態環境,損害自然界利益的活動,多半是由于人們盲目追求目前利益造成的。人們往往只注重改造自然界的直接效果,對于環境惡化卻無暇顧及。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人們亂伐森林、獵殺偷賣各種珍稀動物,造成水土流失、加速物種滅絕的后果。犧牲長遠利益獲得目前利益是對自然利益與人類整體利益的破壞。因此,應把長遠利益置于目前利益之上。在二者發生矛盾時,要以長遠利益為重。 2.1.2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系

有的地區為了本地區利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對生態資源任意使用,根本不顧及全局利益。盡管本地區當年的經濟利益有所增加,但卻犧牲了其他地區的利益。上游濫伐森林,收入雖然增加了,卻不僅使本地水土流失,也使下游洪澇災害頻繁發生,加速了環境的惡化。因此應該把全局利益置于局部利益之上。地區的領導和政府不能為了自己的政績,使自然利益與人類整體利益受損。在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發生矛盾時,要以全局利益為重。 2.1.3當代人利益與后代人利益的關系

這是保護地球環境與資源,保證子孫后代的生存需要。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人類無計劃地開采,總有一天會使自然資源枯竭,人類生活在未來是不堪設想的。留給子孫一個什么樣的地球,取決于我們當代人利益與后代人利益的關系,總之,解決西部環境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建立一個法律與道德結合的社會調控機制。在道德上,需要堅持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環境價值觀,需要遵從一系列生態道德原則,要把自然界納入到人的道德對象中去,考慮自然界價值,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同時也要處理好內部的各種利益關系,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2.2 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辨證統一關系[3]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世發展之需要,同時又不損及后世滿足其需要之發展能力。換句話來說,就是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而“環境保護”是指防止自然環境惡化,改善環境使之適合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沙掷m發展與環境保護是辯證統一關系。 2.2.1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可持續的經濟發展的最大特點是將環境作為經濟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或者說環境保護成了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環境保護不只是純粹的保存,或者是消極的防治,而是在保護的前提下,對環境進行合理的開發。 2.2.2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存在的矛盾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發生矛盾,大致由兩個原因造成。一是價值選擇的片面性。在傳統哲學中,價值是以人的主體性為尺度的一種關系,是客體屬性滿足主體需要的關系,即客體對主體的有用性。從這種認識出發,自然作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和資源的提供者,只是充當了人的工具性價值的作用;而所謂科學地認識自然,就是在科學理性基礎上對自然的認識活動,只能認識到自然及其規律對人類的用途,體現出的只是一種認知價值。從這種片面的價值觀出發,人類長期以來把自然界當作掠奪的對象,造成人與自然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當然,人們認識自然界的規律是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過程。人們開發自然、利用自然也往往由不全面到比較全面。認識的偏移,必然帶來實踐的失誤。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過程中,在某些時候、某些情況下又往往難以避免。二是人們追求自身利益而產生的矛盾。在這里,我們不妨簡要回顧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古代人們為了生存而大規模地進行了農業開墾,由此造成生態退化;近代人們進行的工業革命,在推動人類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又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梢哉f,發達工業國家的經濟優勢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這是片面追求增長而相對忽視環境保護的事實。但是這種矛盾并非天生如此,而是人為造成的。直至今天,有的發達國家為了本國利益而不惜把環境危機轉嫁于他國。國家如此,社會生活中的利益集團也存在這種惡劣現象,一些企業、部門為了自身利益置環境破壞于不顧。

小 結

可持續發展(特別是經濟上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統一和諧關系的維護,無論是二者之間的相互促進,還是二者之間矛盾的產生,都涉及到一個基本問題,即能否確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我們主張,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應該成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辯證統一的價值觀。

人類在追求自身利益時,首先要認識到自然界自身存在和發展是人類利益實現的基礎。人類利益的實現是有條件的。在科學上,尤其是生態科學上,人僅僅是生物圈的一員,人和其他自然物種是一種平等關系。因此,其他物種的利益與人類利益相比并非無足輕重。其次,人類的中心地位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經過漫長歷史階段,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極大豐富才有的。所以,人類利益也不是注定要犧牲其他生物價值實現的。實際上,人類利益的實現自始至終都受自然界發展的約束,科學發展到今天,盡管人類可以利用先進科學技術促進人類利益的實現,但是無論科技發展到何種程度,自然界與人類永遠都處于地球系統中。脫離人類的自然界不可思議,脫離自然界的人類同樣不可能。所以,作為最高物種層次的人就有

[3]責任、有義務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使人類活動符合生態道德,保持生態系統的和諧,促進人類利益和自然界發展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曾潔瓊.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問題的哲學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7).6. [2]張立成.關于生態保護與科技發展的哲學思考[J].改革與發展, 2006(7). [3]王正平.環境哲學: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智慧之思[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6(2).

第三篇: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分析

摘要: 當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新世紀的標志。用環保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如何看待環境與經濟的關系也就變得尤為重要,有人認為環境與經濟相互矛盾,有人認為環境經濟相互統一。本文著重探討了環境與經濟的關系,以及如何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之路。

關鍵詞: 環境保護;經濟發展;雙贏;;方法

進入21世紀,環保問題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藍、樹更綠、水更清、城更美”,成為人們的共同心聲。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息息相關,保護人類的有限資源是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

在發展的早期階段,環境問題并不是那么突出,人們對環境問題造成的危害性也認識不足。而且,對環境與發展的關系還存在這一種片面的看法,即認為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是相互矛盾的,環境質量是一種奢侈品,環境保護需要巨大的投資,在經濟發展較低的水平上,發展中國家負擔不起環境保護的成本享受不起環境這種奢侈品。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應是優先考慮的目標,而要促進經濟快速增長,必然會加大對資源的利用強度,不可避免的導致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的污染、退化。也就是說,環境惡化是經濟發展必須付出的代價,否則,經濟就發展不起來。只有等到經濟發展起來以后,再去治理被污染的環境。似乎發展中國家只能走“先增長、先污染、后保護、后治理”的道路。但是,發展的實踐證明環境退化和環境污染不僅對人們的生命和生活造成了越來越明顯的危害,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而且還直接制約著經濟增長。

與此同時,環境質量的下降會損害生產要素的質量,進而影響經濟增長。首先,環境質量下降影響人體身體健康,降低工人的勞動效率,減少工人的有效工

作時間。其次,環境質量下降會破壞耕地、森林、水體的生產能力,嚴重影響農林牧漁業的生產。再次,環境質量下降還腐蝕機器和建筑物,加速固定資產的折舊,加大生產成本,這些因素都妨礙了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既不是環境的天然盟友,也不是環境的天然敵人??焖俚脑鲩L往往對環境具有負面的影響,因為它常常伴隨著工業擴張、城市化的推進,加快開發和消耗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資源,產生更多的廢棄物。不過,與此同時增長也為改善環境創造了條件,為我們找到了解決環境的辦法。在我國,環境保護已列為改革和發展的十大戰略任務之一。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多次強調,要切實加強領導,把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工作提到戰略高度來認識,擺到議事日程上。我國的立法機關也相關地制定了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使環境保護工作納入了正規化、法制化的軌道。環境保護是實實在在的工作,要落到實處,抓出成效。全國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全面規劃與綜合治理具體措施,使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緊密結合起來。

良好的環境,可以為經濟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可為經濟系統提供更多的資源,也可容納經濟系統產生更多的廢棄物,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了,經濟實力增強,人們就可以拿出更多的剩余產品用于環境建設和環境治理,如建立自然保護區、對廢棄物進行治理等。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良好環境條件的需求越來越強,人們就會主動的保護環境、改造環境,使環境質量不斷提高。由此可見,只要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充分利用環境與經濟相互促進的一面,是可以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二者協調發展的。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解決環保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發展。我國要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須毫不動搖地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各項工作都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來展開,無論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質的提高,還是資源的有效利用,環境和生態的保護,都有賴于經濟的發展。但是,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國在這方面的教訓是極為深刻的。因此,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保持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走雙贏道路是我國實

現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方針。

(1).保護環境能夠促進和優化經濟增長

環境與經濟的關系緊密相連。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增長的基礎和條件,環境問題究其產生根源,是發展不足或發展不當造成的。環境問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也只有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解決。保護好環境,能優化經濟增長,促進發展。其主要表現:一是通過認真執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嚴格環境準入制度,嚴格執行產業經濟政策,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有利于合理引導投資方向,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科學發展的宏觀經濟調控能力。二是通過“治老補新、以新帶老”盤活環境資產,讓出環境空間給新興企業加快發展,就能夠從環保角度對經濟發展以最直接的支持和促進。三是加強環境保護能推進技術進步和更新改造,提高資本運營質量,有利于帶動環保和相關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加就業。四是良好的生態環境質量已經成為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可以增強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實現更好更快發展。蘇州、杭州、寧波等沿海發達城市近年來大力改善環境質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入駐,實現了“招商引資”向“擇商選資”的轉變。

(2). 深化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根本。

以資源型欠發達地區“長”在豐富的礦產資源,“短”在產業結構偏重、資本技術缺、產品鏈條短、增長方式粗放。就呂梁而言,揚長補短的主要思路和措施是“開放引進,開發拉長,多元做大”。開放引進,就是以項目為載體,重點引進一批填補本地產業空白、支撐經濟快速 發展的重大項目,從根本上優化產業產品結構,為節能減排奠定產業基礎。開發拉長,就是立足資源優勢抓開發,推進技術創新促開發,借助項目引進助開發,促進有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的產業實現鏈條式、循環式發展,把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多元做大,就是引導和支持各類資本重點投向新興產業,以投資的多元化推動產業結構的多元化、以產業高級化推動增長方式集約化,藉此徹底擺脫能耗高、污染重的畸重型產業結構的羈絆。

(3).走雙贏道路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中國用短短2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路程,取得舉世公認的偉大成績。但是,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很大程度是以資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環境污染加重為代價的,是在生態透支的基礎上實現的,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雖只有世界的4%,耗用的鋼鐵、煤炭、水泥卻分別占世界總消費量的30%、31%和40%。萬元GDP的能耗水平超過發達國家3~11倍;我國石油消費量的1/3要靠進口,世界鐵礦石和鋁礬土貿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國采購。中國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的條件下,出現了發達國家3000~10000美元期間出現的嚴重環境污染。因此,我國的經濟增長屬于粗放型的增長。多年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危及人民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4).保護環境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方面

環境問題本質上是環境權益公平問題,環境不公會加劇社會不公。環境不公主要表現在城鄉不公、二是區域不公和階層不公上。加強環境保護,要統籌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環境保護,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平等無例外提供的優良生態環境這一公共產品,是政府應該強化的社會職能。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我們必須加強環境保護,根據資源稟賦和環境容量,調整地區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實行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等不同發展道路;在環境容量有限、自然資源供給不足而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在實行優化開發的同時,堅持環境優先戰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行排污總量控制,積極開展污染綜合治理,開發和推廣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強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生態修復,有效減少污染,緩解生態危機,節約資源能源,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撐。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確保當代人發展不能以犧牲后代人的發展為代價,本區域發展不能以犧牲其他區域發展為代價,保證人對優良環境的價值需求的公平滿足與實現,就是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內促進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

第四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論文

城市化過程中某地生態環境問題探析

——以天津市為例

———《環境生態與可持續發展》課程論文

作者姓名:蔣翔學號:080534113

摘要: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城市化快速推進在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會給城市環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本文闡述了天津市城市化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為解決天津城市化過程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提供對策措施。

關鍵詞:天津市 城市化 生態環境問題 可持續發展

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城市化快速推進在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會給城市環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1 天津市城市化水平現狀

天津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北部的渤海灣,擁有中國第四大的工業基地、第三的外貿港口。有超過1000萬人居住和生活在天津地區。天津解放前為亞洲第二大城市,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的天津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但隨著改革開放,天津逐漸背上了過去的包袱,沒有及時實現發展的轉型。在經濟上一度落后于其他城市。全市常住人口1,176萬(2007年,中國省級行政區第27名),其中本市戶籍968.87萬。人口密度861人/平方公里(中國省級行政區第5名)。城鎮人口783.06萬人,占全市人口75.11%。全市人口出生率8.13‰,人口死亡率

5.94‰,人口自然增長率2.19‰(2008年末)。

天津自然資源豐富。全市土地總面積為1.19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8.56萬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的40.7%。在海河下游的濱海地區,有待開發的荒地、灘涂120多平方公里,是發展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的理想場地。

近年來,天津市城市化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城市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明顯加強,已基本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城市管理體制和較為完善的城市體系。

2 城市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天津市是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工業污染比較嚴重,改革開放后,天津沒有能夠及時實現發展的轉型,經濟結構沒有很好的得到優化,工業的污染以及人口的增加都使天津的環境問題日益加劇,近幾年來,雖然天津市大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但是環境問題依然突出。

2.1 對水資源的影響

天津地區干旱缺水,本地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值為18.1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60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7%,是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之

一。天津的城市化影響區域的水循環模式,改變水圈的水文學特性,導致區域性水供應衰竭以及水污染。天津市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雖然穩定在95%以上,但污染物排放總量仍遠遠大于環境容量,對天津市的工業污染源實施總量控制工作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2.2對大氣的影響

一、城市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并釋放出很多熱能,使城市溫度升高。

二、城市化改變了下墊面的組成和性質,用大量的機器空間代替了土壤和草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空間,從而改變了反射和輻射面的性質,改變了近地面層的熱交換和地面的粗糙度,導致大氣的物理狀況受到影響。

三、城市排出大量的粉塵顆粒物進入大氣,除污染城市大氣外,還會使城市的云量、霧量和降雨量明顯增高。

2.3對土地資源的影響

一.侵蝕和土地質量的其他變化,城市的快速發展能導致河道的嚴重侵蝕和沉積。

二 污染。在城市周圍或工業區、廢物堆放場隨處可見大量的污染物。用于道路、公路和建筑物的含鉛涂料是較廣泛分布的進入土壤的一種污染物,另外人們在地下還填埋了大量的廢物,它們嚴重地污染了土壤。

總之,陽泉市在城市化之路上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基礎設施建設得力,人均收入增長迅速。但付出的代價也是十分沉重的,生態環境的破壞對投資硬環境、人民的身體健康也造成了傷害。

3天津可持續發展對策措施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壓力也將進一步增大。為此,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適應城市化發展對環境保護的需要。

明確我國城市擴展的空間發展模式。當今西方國家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在北美,低人口密度的城市蔓延擴張吞食了周邊大量的土地資源。我國不可能跨越城市化階段進入“城鄉一體化”階段。也就是說在郊區城市化的同時要防止城市郊區化因為城市郊區化一般都是低層建筑,并配備花園,占地面積很大。這不符合我國人多地少(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土地資源極為有限的基本國情。我們應該采取向上、向下發展而不是向外圍蔓延發展的城市擴展模式,這樣就能既滿足人口增加帶來的住房需求,又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保存周邊農村地區的綠色空間,讓城市地面環境景觀更接近自然。

統籌規劃城鄉建設,實施謹慎的開發計劃:

一、密集發展城市,工業、購物和休閑活動均相對靠近,能方便地通過步行或公共交通就可到達服務區域,這樣可減低人均能源消耗。

二、城市化發展要實行傳統性的經濟開發向現代化的生態建設轉變。

三、加強城鄉經濟的區域性交流和互動,通過城市化促進城鄉經濟一體化。因為城市邊緣區是城市要素和鄉村要素交叉的地區,是城市化擴張的前沿以及城市貧困人口和各種新入城者的集中分布區。

四、規劃形成具有一定面積比例廣場、綠地、水域等環境功能區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使環境容量與發展規模相適應。

五、避免在山地發展城市,一旦需要,應沿土地等高線開發以減少侵蝕與滑坡。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建立起“低消耗,高效益”的社會經濟結構。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擴大內需的政策結合,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重點應是城市入戶電網線路、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城市交通樞紐、城市水源設施、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以及社區管理和服務。

實行清潔能源計劃。要改變目前不合理的燃料結構,提高工業氣化率;新建的工業園區和居民小區要積極發展集中供熱,充分利用電能和太陽能等,進一步改善城市空氣質量;不提倡大力發展燃油機動車輛,科學設計密集型城市使得大多數活動可在步行范圍內解決。

認真貫徹“開源與節流”并舉、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科學開源、綜合利用的原則,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供水節水與水污染防治工作通知》精神,要把污水治理工作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作為提高城市品位、人民生活質量、推進城市化進程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保護野生動物自然棲息地。濕地、草地、沼澤地和樹林能提供野生動植物的自然棲息地,保持空氣新鮮,過濾污染物,控制洪水泛濫。

參考文獻:

【1】 楊國華.城市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出路.環境保護,2008.8

【2】 盛學良,董雅文.城市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與對策.環球導報,2001.6

【3】 天津統計年鑒

第五篇:環境保護不僅關系到我們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環境保護不僅關系到我們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它還是關系到我們的下一代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保護好環境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就應該及時地在幼兒園內開展一系列的環保教育活動,將環保知識滲透進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從小就樹立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根據幼兒園的綠色校園,綠色內涵,綠色幼兒園的目標,我們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學實際,制訂了本學期的環保教育工作計劃。

一、具體工作計劃:

本學期,我們將根據小班幼兒的身心特點,采用多種措施和方法,對幼兒開展初步的環保教育,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學及專題環保教育活動等方面進行滲透,引導幼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

1、 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兒初步滲透“環保”意識。

2、 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家園的情感和責任感。

3、 教育幼兒具備基本的環保知識,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4、 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理念。

5、 教育幼兒盥洗時及時開關水龍頭,節約用水。

6、 引導幼兒自覺保持周圍環境的整潔,不亂扔垃圾。

7、 引導幼兒感受花草樹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愛護花草樹木。

二、環境教育的主要工作與措施:

1、環保教育滲透日常生活教育

環保包括保護大氣、水源、森林、野生動植物和土壤等多方面的內容,我們可以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滲透有關的環保知識,激發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增強幼兒環保意識,爭創環保小衛士,如:我們可以利用晨間談話、隨機教育等方式與幼兒共同討論一些有關的環保問題;還可以在幼兒園內提供廢電池箱,在班上評選環保小衛士,讓幼兒以環境小主人的身份自覺參與到環境保護之中;也可以在班上設立兩個垃圾桶,一個為可回收垃圾,一個則為不可回收垃圾,讓孩子時時關注到環保的問題,等等……這樣,就會在無形中讓孩子受到了環保方面的教育,從而更好地樹立了環保的意識。

2、結合主題開展環境教育

根據主題教學活動結合環境目的進行教育,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開展環境教育在教學中體現環保內容。

幼兒實地參觀和感受幼兒園附近的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可以利用散步等時間帶領孩子去撿拾園內的垃圾,進一步加強孩子的環保意識;或者進行一些小實驗,如:準備兩條同樣的金魚分別養在兩個裝有清水和污水的魚缸里,用簡單的詞語或圖案記錄金魚的生長情況,從實驗中喚起幼兒的環保意識。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的游戲進行環保教育,如“呼吸的大樹”游戲,在游戲中用椅子代替樹木,只有在“樹下”才能呼吸,隨著樹的減少,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會感到呼吸越來越困難,讓幼兒通過這個游戲明白植樹造林和保護樹木資源的重要性,體會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3、開展環?;顒?,加強環境教育

通過開展環保行動,打掃幼兒園、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到向別人進行環保教育的成就感和喜悅,對環保行為有了更強烈的興趣和自覺意識。

4、家庭和幼兒園密切配合,共同合作。

對幼兒的環保教育不僅要在幼兒園中進行,家長也要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環保教育重在幼兒自身習慣和內在意識的形成,但外在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由于幼兒的模仿性極強,具有無意識、自發性的特點,在幼兒園中,教師是幼兒的模仿者,而在家庭中,父母自然成為幼兒的模仿對象,因此也同樣要求家長應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給孩子當一個名符其實的楷模。家長還可通過各種方式將幼兒在家中的環保行為告知老師,并給予一定的表揚,能讓幼兒有成功感和喜悅感,讓幼兒的環保教育行為持續下去。

一、 指導思想:

我園開展環境教育工作已經有很多年了,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為了我園的環境教育搞得更加有聲有色,我班根據本年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學實際,制定了本學期的環境工作計劃。

二、 本班環境教育的主要工作與措施:

1、環保教育滲透日常生活教育

為了讓幼兒在環境教育和環保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把教育有機的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增強幼兒環保意識,爭創環保小衛士,爭創園內環保先進班級,爭創園內先進年級。

2、結合主題開展環境教育

根據主題教學活動結合環境目的進行教育,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開展環境教育在教學中體現環保內容,讓幼兒在“學做人、學生活、學學習”三大生存目標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步。

3、開展環?;顒?,加強環境教育

通過開展環保行動,走進社區,進行環保圖片宣傳、清掃公園、“環保兒歌、歌曲比賽”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到向別人進行環保教育的成就感和喜悅,對環保行為有了更強烈的興趣和自覺意識。

通過本學期開展的一系列環保主題活動,發現環保教育重在幼兒自身習慣和內在意識的形成,但外在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對幼兒而言,這些影響主要來自身邊的人,特別是老師、家長和同伴。因此,我們都有責任、有義務在他們面前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和行為規范。

三、主要活動的安排

九月份:用電高峰期,針對我園用電量大的特點,對幼兒進行“節約用電”的主題開展,通過開展:

1、“假如沒有電”的討論活動;

2、參觀發電廠;

3、討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電”;

4、觀摩“安全用電的多媒體環境教育活動。

十月份:根據主題《世界動物日》結合環保日開展活動,引導幼兒了解:

1、動物的作用;

2、了解照顧動物的常識,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3、了解許多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

4、找出保護動物的途徑。

十一月份:幼兒園與環保局合作,走進社區,積極宣傳組織環?;顒??;顒油ㄟ^:

1、在社區內舉辦環保宣傳圖片展;

2、組織幼兒清掃社區主要街道衛生;

3、組織孩子們擔任“環保小記者“,采訪社區住戶;

4、進行”環保知識問答“活動。

十二月份:開展《只有一個地球》的主題活動,通過開展:

1、環保故事、兒歌比賽;

2、環保小實驗“地球的吸引力”;

3、家園手工制作如“大樹逃跑了”、“小手變干凈了”。

一月份:根據本年級一學期所開展的環境教育結合環?;顒舆M行評選總結。評選出:

1、環保先進班級;

2、環保小衛士;

3、環保家庭;

4、環保手工制作優秀獎。

總之,環境保護教育應該從小抓起,通過經常持久的環保教育,以及相應的環?;顒?,使幼兒確立環保意識,形成環保觀念,提高對環保的覺悟,增強環保責任感,成為真正的“環保衛士”!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法制進校園主題活動下一篇:公安工作下一步計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