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數控技術專業特色報告范文

2023-09-17

數控技術專業特色報告范文第1篇

特色專業的辦學歷史與文化積淀

(一) 辦學歷史

一個專業的特色應該是在其長期的辦學歷史中積淀下了某些優勢, 并初步形成一定的特色, 這種特色首先是符合人才市場的需求及自身具有的資源優勢, 這是尤為重要的。與此同時, 要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及時、適時地根據形勢發展和變化做出相應的、必要的調整。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制冷空調專業是1989年開辦的, 是原蘇州商業學校在蘇州地區較早開設的專業之一。最初的專業名稱是制冷與冷藏技術, 主要為商業企業, 尤其是食品冷庫行業培養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

早期的空調技術應用尚不普及, 制冷與冷藏專業的應用型人才也是相對匱乏的。我校的制冷與冷藏專業向社會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 不僅對蘇州市的制冷與冷藏專業、行業發展和地區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江蘇全省各地的制冷與冷藏行業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少學生已經成為各用人單位不可缺少的骨干人才。

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 制冷空調行業發展迅速, 前景極其廣闊。除了保障人們生活所需的冷凍、冷藏、食品保鮮———菜籃子工程外, 改善和提高人居環境的空調系統不僅在家居, 更在商業、寫字樓、賓館、飯店、工業企業中得到迅速普及, 家用空調、戶式小型集中空調、中央空調及制冷設備的發展與競爭也異?;钴S。中國的制冷空調行業工業產值平均年增長20%, 已成為該行業全球發展迅速、最具活力的市場, 中國也成為僅次于美國、日本兩國, 位居世界第三的制冷空調設備生產國。

蘇州以其2500多年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著大量的外資來此投資。截至2010年年底, 蘇州市累計利用外國和港、澳、臺資金達518億美元, 引進外國和港、澳、臺項目2萬余個。其中, 共有來自美國、日本、德國等全球各地16個國家和地區的133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在蘇州設立過外商投資企業或項目427個, 累計投資總額達289億美元, 注冊資本121億美元, 注冊外資115億美元, 成為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之一。

鑒于龐大的市場及發展潛力, 國外知名制冷空調設備企業紛紛進軍中國市場。如美國的約克、開利、特靈、麥克維爾等公司, 日本的東芝、三洋、日立、三菱重工、大金、富士通等, 還有韓國的LG公司。國內的制冷空調設備生產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也迅速崛起, 如遠大、開利 (上海) 、雙良、海爾、美的、格力等等。

我們必須緊跟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同時在特色專業建設中揚長避短, 結合外部環境機會, 選擇最適合的特色方向。1999年開始, 為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用人的需求, 我們將專業名稱調整為“制冷與空調”, 并調整了相應課程。

2001年開始招收五年制高職生, 2003年開始招收三年制??粕?。

2006年, 隨著高校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各專業培養目標要求的不斷提高, 根據最新專業目錄, 又對專業名稱進行了調整, 改為現在的“制冷與冷藏”和“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兩個專業。

2005年, 本專業被學院確定為特色建設專業, 經過兩年的建設, 于2007年順利通過驗收組的合格驗收。

2008年, 本專業被江蘇省教育廳批準為省級特色建設專業。

本專業自1989年招生以來, 至今已經培養了18屆、近900名畢業生, 積累了相當的教學經驗, 形成了自身的辦學特色。同時, 培養出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學生, 在制冷空調行業中發揮了作用, 對蘇州制冷空調行業的興起及發展起到了的推動作用, 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也獲得了社會認同, 更成為我院的一個熱門專業。

根據《蘇州市高技能人才培養“111”資助計劃》, 制冷技術工種的技師、高級技師被列入蘇州緊缺型技能人才和政府資助項目的10個職業 (工種) 之一。這更要求我們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制冷空調專業人才來服務社會, 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 文化積淀

文化是一種傳承, 是人類生活的反映、活動的記錄、歷史的積沉, 是人們對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的體現。

學校文化是學校作為一個社會群體特殊存在的樣式, 是學校的生存與發展方式, 是由學校內部全體師生共同認可和遵守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學校哲學、行為規范、辦學理念、管理方式、規章制度等的總和。

經歷20年的建設、調整、改造、完善和運營, 我院師生在各個方面達成了共識, 形成了“育厚德之人, 煉強技之才”的校訓, 由此體現出有特色的校風、理念和精神。

師資隊伍建設與社會服務

(一) 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保障特色專業建設的根本, 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沒有合格的師資隊伍就無法建設特色專業。所以, 高校應狠抓教師隊伍建設, 在人才引進上向特色專業傾斜, 在人員配備上向特色專業靠攏, 在人才培養上向特色專業側重, 以此保持該專業的特色。應充分利用各種實習條件對專業教師進行專業能力及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 從形式上要求他們拿到有關資格證書和教師資格證書;從實質上要求他們不但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素養, 而且在操作技能傳授方面成為能工巧匠。另外, 學校要注重從生產、服務一線聘任少數兼職教師, 不求所有, 只求所用。

教師隊伍建設目標是建立一支“創新、精干、高效”的教師隊伍。主要措施是: (1) 通過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原則, 有計劃地引進具有較高學歷的人才, 同時鼓勵現有教師攻讀碩士學位, 努力提高教師的科研與教學水平, 逐步構建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到2009年, 我院教研室專任教師總數為9人, 具有副教授及以上高級職稱者4人, 具有中級職稱者5人。 (2) 注重青年教師的選拔與培養, 具有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4名, “雙師型”教師占100%。 (3) 不斷創造繼續學習和專業深造的機會。專業教師積極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 自覺學習和掌握最新學術動態, 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4) 加強認證教師 (職業資格考評員) 隊伍建設, 先后有47名教師獲得各類考評員資格認證、6名教師獲得專業技師證書。 (5) 5名教師是蘇州市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的培訓師, 4名教師是蘇州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的考評員, 1名教師是江蘇省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

(二) 社會服務

2001年起, 我校制冷空調專業成為蘇州市制冷學會的團體會員單位, 積極參與技術咨詢、學術交流、企業技術培訓等。

上世紀90年代初, 我們開始與蘇州市勞動局聯合組織舉辦《制冷空調操作工》上崗證培訓, 基本每年培訓一到二期 (不少于2000人次) , 對蘇州地區制冷、空調行業的興起與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且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另外, 專業教師還擔任蘇州制冷學會中級和高級制冷工培訓工作,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學生技能培訓與就業

(一) 技能培訓

高職高專教育作為就業教育, 應該使受教育者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 能勝任職業崗位, 滿足社會和個人對職業的需要。因此, 圍繞專業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實踐教學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關鍵, 也是高職高專教育的特色所在?;诖苏J識, 我院圍繞專業教學改革, 將實踐教學改革作為專業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適時提出將職業技能培訓納入實踐教學過程, 并作為教學體系的一部分。這一專業建設思路在2001年就開始實施, 運行至今已整整10年, 成效是巨大的。

讓在校學生參加社會化考工、考證, 不僅可以使學生所學與專業相關學科的知識得到綜合運用, 而且能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更可以借此使學生的知識向實際能力進行轉化, 達到學以致用的真正目的, 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增強學生日后就業上崗的競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同時, 通過社會化考工、考證解決了兩大問題:一是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通過考工考證實訓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了有效運用, 并且對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2001年以來, 制冷空調專業每屆學生的制冷工考工考證合格率均達98%左右。

2009年, 我院開始實施高級制冷工培養嘗試, 以蘇州食品冷庫、蘇州市圖書館作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院內各相關實驗實訓室作為校內實習實訓基地, 經過教研室教師、基地工程技術人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兩個班90名學生的考工合格率達到了100%。

考工合格率高的積極意義是:不僅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了, 擴大了專業的社會影響, 也擴大了學校的社會影響, 更為學生就業打下了基礎, 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 也給地方行政管理部門留下了良好印象。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要求推動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提高大學生職業素質、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 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術開發和應用型人才, 實施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這正說明了我校實施的職業資格證 (技能證) 考試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此外, 我們還為學生在專業技能競賽方面搭建鍛煉平臺。2009年, 在教育部高職高專能源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煙臺冰輪集團承辦的“冰輪杯”全國首屆制冷與空調專業技能大賽決賽中, 我院選送了3組6名學生參賽, 其中2組4名學生喜獲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 展現了我院學生的專業風采, 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重視技能的意識, 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根據市場設專業, 根據需要定課程, 根據崗位練技能”的培養思路也得到了實踐的檢驗。

(二) 就業

畢業生就業問題一直是教育界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直接影響著高職高專教育的發展。

歷年來, 我院制冷空調專業學生的就業率較高, 基本在98%左右, 對口就業率在70%左右。2009年, 來我校招聘的一家江蘇能源管理類企業原本只計劃為其上海分公司招幾名學生, 因為我院特色建設成效突出, 學生綜合素質較高和職業能力較強, 該公司招聘人員匯報總公司, 作為技術干部儲備, 一次性招收了制冷空調專業21名學生。

從表面上看, 用人單位在招聘選才時是看學生在校的學習成績, 而更注重的是學生是否有足夠的社會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企業認同的是該專業的畢業生, 實際上則是認同該專業。而我校的制冷空調專業的學生自我定位較準確, 就業態度務實, 就業選擇趨于理性, 并具備了“專業有優勢、上崗有能力、繼續學習有基礎、持續發展有潛力”的特殊優勢。

特色專業的特色建設不僅要遵循高職教育教學的規律, 更應強化其優勢, 突出其特色, 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的發展并為之服務, 在發揮專業傳統優勢的同時更要與時俱進。具體而言, 就是辦學思路要清晰, 專業教師自我認識要到位;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地錯位發展;要堅持抓內涵建設的同時拓展外延, 密切與企業的聯系。

參考文獻

[1]杜冬云.面向市場的專業建設[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6, (1) .

[2]劉傳林.適應行業需要創建特色專業[J].中國高等教育, 2005, (19) .

[3]賈慧敏.面向市場設專業變中求新建特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5, (27) .

[4]李芳玲.高等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及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 2007.

[5]何向榮.高職教育“三三制”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 2008, (4) .

數控技術專業特色報告范文第2篇

關鍵詞:口腔工藝技術,特色辦學,課程設置

隨著現代口腔醫學的進步、老齡化社會的日益臨近和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 我國口腔修復學在近20年得到快速發展。

1 口腔工藝技術行業現狀

20世紀90年代初, 義齒加工由國外傳至我國東南沿海地區, 現已遍布全國各地。這個行業的形成和發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沖擊了專業口腔醫院、牙病防治所等, 也沖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義齒加工從口腔科以及口腔修復科分化出來, 有利于專業的發展和技術的提高, 有利于義齒加工規?;?、企業化和行業化。特別是2000年以后, 該行業發展迅速, 各種新技術、新材料層出不窮, 與我校合作的北京美嘉義齒、東莞定遠陶齒已達世界先進水平。經過幾年的摸索和探索, 我校逐步完善了獨具特色的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 并隨著科技的發展及時調整和更新, 學生掌握了最新知識, 豐富了實踐經驗, 提高了動手能力, 極大地滿足了企業的用人要求。

2 以往我??谇还に嚰夹g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校開設口腔工藝技術專業已近10年, 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但在本專業開辦的最初幾年, 我們在教學、實習及學生就業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2.1 課程、課時設置觀念陳舊

(1) 課程設置“三多一少”。課程總數多, 公共基礎課程多, 醫學基礎課程多, 口腔工藝技術專業課程少。

(2) 先理論, 后實踐。傳統的實訓課教學是在系統學習了理論課后進行的。一些操作性很強而理論較抽象的內容, 學生常因理解困難而對其產生膽怯心理, 喪失信心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3) 課時分配比例不當, 實踐操作機會少。受教學計劃和實驗室的限制, 理論課和實驗課都是一遍過, 技能操作不能反復練習。尤其是在連續完成某項操作的環節中, 學生由于前面的操作未熟悉就進行下一步操作, 導致技能操作各步驟脫節。實訓課時不足, 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完成操作, 課后又沒有教師指導而盲目操作, 不規范操作無法得到有效的矯正。

(4) 理論與實訓課間隔時間過長。理論課結束后, 隔1~2天才上實訓課, 學生很容易遺忘已學理論內容或記憶模糊。

2.2 教學經費不足, 實驗設備不全

在班級人數多、設備少的情況下, 學生的操作需要常不能得到滿足, 造成實訓不能按時、按質完成的尷尬局面。

2.3 師資缺乏

由于歷史原因以及該行業的特殊性, 口腔工藝技術專業師資嚴重缺乏, 尤其缺少高水平的實習帶教教師。

2.4 學生心態不平衡

學校與企業環境的巨大差異, 造成部分實習生心態不平衡, 實習情況不穩定。

3 對策

我校在2 0 0 7年對口腔工藝技術專業進行了市場調研, 實施了教學改革, 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就業競爭力。

3.1 課程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

(1) 著力改變課程設置“三多一少”的現狀。 (1) 減少醫學基礎課程, 如取消與專業聯系不大的語文、化學、物理等課程, 大幅減少生理學、解剖學基礎、疾病學基礎等內容, 以“夠用”為原則。 (2) 削減口腔醫學相關課程的課時, 如口腔預防保健基礎、口腔疾病概要等, 保留醫師與技工之間技術溝通必需的內容, 以“實用”為原則。 (3) 增加專業方向課程模塊, 增加口腔解剖生理學的課時, 以“頂用”為原則。 (4) 適當加強與專業方向相關課程的教學, 如美術及雕塑基礎、色彩學、口腔醫學美學等。

(2) 專業課與基礎課同時進行??谇还に嚰夹g專業在第一、第二學期就開設了口腔解剖學、材料學等課程, 可使學生盡早接觸專業課, 提高學習興趣, 避免學生因基礎課學習困難而對專業課喪失信心, 還可減輕第三學期實驗室的壓力。

3.2 實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

口腔工藝技術專業教學需重視應用性和實踐性, 在課程和教學內容中加大可操作性知識量, 使抽象理論具體化, 采取先實訓、后理論, 或理論和實訓相結合的模式。根據口腔工藝技術專業培養目標修訂教學大綱, 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 使理論教學真正做到以應用為目的, 以“必需、夠用”為原則, 并大幅增加實踐課時。根據學生反映的實踐課每次兩課時太短, 影響學習效果的問題, 部分教師已在制訂授課計劃、書寫教案時, 將傳統的兩課時一堂課的授課計劃變為4課時一堂課, 從而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動手演練機會, 充分體現以培養能力為主線的教學目標。對基本的技能操作, 做到反復操作練習, 由單項操作練習到綜合性練習。如局部義齒的制作, 由預備基牙到彎制卡環到鋪基底蠟, 一系列的單項操作練習后, 再系統練習。在教學過程中, 一些學生理論與實踐聯系的意識不強, 特別是口腔解剖學, 它是整個生產實踐的基礎, 但如果沒有實踐作指導, 學習難度非常大。為解決這個難題, 教師把課堂搬到了實驗室, 講授的同時, 學生動手練習。在練中學, 學中練, 加深對每顆牙齒形態結構的認識和了解, 真正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 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另外, 實驗指導教師對每名學生的實踐操作情況進行定期檢查, 做好記錄, 發現學生的長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 要總結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綜合分析, 不斷改進、提高。

3.3 校企合作, 優勢互補, 互惠互利

近幾年, 我??谇还に嚰夹g專業教學及實驗室建設已取得極大進步, 但受實際情況的制約, 學校的實訓條件與義齒加工廠的真實生產場景仍有很大的差異, 這導致部分學生對該專業的認識不足和實習初期對工作的不適應。因此, 我們加大了與企業的合作力度, 合作時間從實習、就業提前至專業教學階段, 定期召開口腔工藝技術專業實習教學座談會, 結合我校具體情況和企業專家的建議共同制訂教學計劃, 并由企業監督執行。另外, 我校每年舉辦的口腔工藝技術專業技能大賽, 都有相關企業冠名, 并邀請企業專家指導點評, 切實提高了比賽的層次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使學生對該行業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實現了三方共贏。

3.4 師資水平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目前, 絕大部分口腔工藝技術專業教師都是口腔醫學專業的臨床醫師, 其掌握的內容與學生所需要掌握的內容存在較大差距, 從而使得該專業教學處于“說的不練, 練的不說”的尷尬境地。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勢在必行。在師資隊伍建設中, 我校非常重視教師操作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培訓, 并于2 0 0 7年制定了專業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實踐鍛煉制度。每年安排2~3名教師到各義齒加工廠接受技能培訓, 學習該專業先進的理念和實踐技能, 并應用到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據北京美嘉義齒的王經理反映, 通過該制度的實施, 企業進一步了解了學校的教學和管理情況, 極大地促進了學校和企業的溝通和交流。另外, 我校聘請各工廠富有實踐經驗的優秀技工任實習指導教師, 定期來校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技能、道德紀律、服務規范等方面的培訓, 并負責學生見習及實習期間的考勤、成績考核和技能評定等工作。

3.5 完善實驗室建設是教學改革的物質保障

2 0 0 9年, 我校被批準為“中央財政支持的口腔工藝技術實訓基地”,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采納各位專家的寶貴建議, 我?,F代化的口腔工藝技術實訓中心已經建成, 包括口腔技術實驗室、口腔鑄造室、口腔烤瓷室、多媒體牙體解剖室、技工桌等先進設備, 為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提供物質保障。另外, 由我校和企業共同出資建設的義齒加工廠也在積極籌備中。

數控技術專業特色報告范文第3篇

(一) 人才需求分析

行業現狀與發展汽車電子化、智能化是現代汽車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目前我國汽車電子在車輛中所占的價值比重也越來越接近25%-30%這個目前國際上的主流比例, 豪華轎車甚至超過了50%。隨著國內汽車的普及, 汽車電子專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 汽車電子專業人才已被國家教育部定為第一批急需和緊缺人才。我國快速發展的汽車產業為汽車電子技術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2011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超1 840萬輛, 市場規模超3萬億元, 其汽車電子產品價值含量按25%~30%折算, 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大約在1萬億元人民幣左右。我國汽車電子產業已形成巨大經濟規模效應, 成為支持汽車工業發展的一門相對獨立的新興支柱產業。

專業人才需求汽車電子產品主要為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ABS、安全氣囊、儀表、車載娛樂系統和汽車空調等, 而從調查情況來看, 大部分企業普遍認同現在市場上缺乏受過專業教育的技術人員, 尤其是掌握汽車電子技術, 能夠對汽車電控系統進行檢測維修的人才更是不可多得。而目前汽車電控系統的檢測維修是企業的重點, 企業急需這方面的人員。汽車維修企業對高級維修人員的需求更突出地表現為對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人員的需求。

(二) 就業面向分析

就業領域汽車制造、汽車機電維修、汽車電子控制部件制造企業, 從事汽車電子技術的檢測、實驗、維修與技術服務工作。

初始工作崗位汽車機電維修工、快修工、設備檢修管理、整車電器裝配調試工等;相近工作崗位:配件銷售及管理、汽車電子企業售后技術支持、汽車維修接待、汽車電子產品的輔助性設計研發、汽車用戶消費汽車電子改裝等。

可升遷的職業崗位技術主管、車間主任、售后服務經理、技術總監、汽車電子產品測試工程師、維修企業技術培訓等。

(三) 職業能力分析

專業能力 (1) 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2) 具備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 (3) 掌握汽車構造原理和具備對汽車進行技術評價的能力; (4) 具有汽車結構拆裝調整及電器拆裝能力; (5) 具有汽車電子電路圖的識讀分析能力; (6) 具有汽車故障診斷與檢測能力; (7) 具有熟練使用汽車維修工具、檢測儀器設備的能力; (8) 具有一定的汽車電子產品的輔助性設計研發的能力; (9) 具有汽車駕駛能力。

方法能力 (1) 具有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 (2) 具有制定工作計劃能力; (3) 具有科技寫作與表達能力 (能夠撰寫技術報告、檢測維修報告) ; (4) 具有創新能力, 獨立學習能力; (5) 具有評估總結工作結果能力; (6) 具有一定的企業管理能力。

社會能力 (1) 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遵紀守法, 為人正直誠實, 愛崗敬業,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公共道德; (2) 具有良好的人際交流和主動溝通能力; (3) 具有強烈的責任感, 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客戶服務意識;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自控能力, 具有較強的社會、環境適應能力; (5) 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礎和修養; (6) 身體健康, 心理健康, 具有樂觀、向上、寬容的態度, 具備承受挫折、百折不撓的精神。

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為汽車學科與電子技術學科的“交叉”專業, 涉及汽車、電工、電子、電力等領域, 知識范圍廣, 學習難度大, 如何改革和優化專業結構以及專業建設模式, 有利于實現培養汽車電子技術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熱點, 但面臨行業標準不健全、關鍵技術保密、就業崗位不成熟等問題, 如何突破技術壁壘, 解決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培養、實訓條件建設等問題成為新興專業建設的關鍵。

根據突出職業能力為核心, 專業技能訓練為主導的教學指導思想, 結合專業技術應用及教育教學的特點, 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培養過程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 實施“兩方向, 五結合、雙線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兩方向”是指汽車機電維修和新能源汽車維修兩大方向, “五結合”是指學校與企業相結合、實訓與就業崗位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訓練相結合、實習與過程仿真模擬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雙線培養”是指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

與用人單位共同確立培養目標, 制定并實施教學計劃, 構建專業、系辦企業、校企合作企業于一體的“系企一體化”專業建設模式, “突出一個核心, 依靠兩種力量”, 即以專業建設為核心, 依托行業, 融合企業;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及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三大建設;系企共同開發課程體系, 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 共同建設“雙師型”教師團隊, 共同開發專業領域內應用研究課題。

課程體系建設

(一) 理論課程體系的設置

理論課程體系的設置原則精簡、夠用、必需、適用。

理論課程體系的設置依據教學內容和汽車電子技術職業崗位能力互相整合, 體現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建設。在模塊化課程體系設計中, 根據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和學生的認知規律, 重新安排課程模塊, 專業核心模塊的教學內容和典型工作任務相結合。

設置程序圍繞企業訂單要求, 逆序設置, 即專門技能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及專業支持課程→職業素質課程, 根據各層次課程的能力培養要求編排理論部分的內容。

(二) 實踐課程體系的設置

設置原則多門課程之間按照特定工作過程的內在邏輯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照應, 使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并在此基礎上更加理性地實踐, 產生創新性實踐成果。

設置依據高職課程必須以應用為宗旨, 以能力培養為核心, 以相對完整的職業技能培養為目標。

運行校內、校外課堂聯動;實踐環節遵循項目的方法, 模塊運作, 逐層遞進。學生頂崗實習到汽車修理企業了解從事電器與電控方面的維修技能, 熟知電器與電控方面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以獲取汽車維修電工崗位所需要的技能、實踐方面的經驗;為實現學生畢業后的零距離上崗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課程體系設計過程

課程體系設計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 關注學生素質和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本專業課程體系采取“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方法, 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學習領域”的步驟。實踐專家與課程專家對工作崗位分析得到典型工作任務;針對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并描述了對應的學習領域;根據基于工作過程學習領域的性質與典型工作任務的復雜程度, 設計對應學習領域課程的學習情境。

將新的學習領域課程體系按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 (含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技術課程) 、專業拓展課程 (含專業方向限選課程、專業任選課程) 、實訓課程、頂崗實習等進行劃分, 形成本專業課程體系框架。其中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對應于培養目標中的專業核心能力部分。

(四) 課程體系結構

經過多年的課程改革, 逐步形成了文化基礎課平臺化→專業課程領域化→教學訓練情境化→崗位實訓任務化, 專業技能進階培養, 即“四化”的進階組合型課程體系。

構建汽車電子技術專業基于汽車機電維修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并將學習領域劃分為初級模塊 (包括汽車零部件識圖、現代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汽車維護、汽車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汽車機械基礎、鉗工實習、公共學習領域) 、中級模塊 (包括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修、汽車底盤構造與檢修、汽車電路和電氣系統檢修、汽車舒適與安全系統檢修、汽車專業英語、汽車單片機應用技術、汽車空調維修技術) 、高級模塊 (車載網絡系統檢修、汽車發動機電控與底盤電控技術、汽車故障診斷與維修、汽車電腦維修技術、汽車發動機綜合實訓、汽車底盤綜合實訓、汽車電路與電氣綜合實訓) 和拓展模塊 (新能源汽車電子技術、電機與電力拖動、汽車電子產品工藝、電子產品電路設計與仿真) 。

專業教學資源建設

充分發揮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 組建了經驗豐富的團隊來完成學習領域課程標準、實訓實習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在此基礎上, 還將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平臺, 建設共享型專業教學網絡資源庫, 把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網站打造為集專業示范平臺、專業交流平臺、網絡教學平臺、社會服務培訓平臺、在線實訓與測試平臺于一體的立體化、共享型、教學做考互動的專業教學資源庫網絡空間。重點加強課程網站、網絡教學課件、網絡仿真實訓、實踐錄像片、網絡在線自測題庫等建設, 同時還將完善相關的教學文件和課程標準, 規范專業教學基本要求。

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實驗實訓設備是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必備硬件, 隨著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 汽車的更新換代加快。為了適應汽車行業的發展, 學生應掌握最前沿的技術, 所以學校要不斷更新實驗實訓設備。在傳統汽車電工電子、汽車電器、汽車電控、車載網絡、單片機等實驗室的基礎上, 以學院為主、企業參與, 建設以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拆裝、檢測、維修、調試為核心任務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實驗室;以企業為主, 建設汽車電子技術產品設計、制作、檢測、調試為一體的汽車電子技術應用技術研究中心。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頂崗實習是充分利用企業的技術、設備及環境等有價值的教育資源, 通過與企業合作辦學的形式, 共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動手能力, 縮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適應期的重要環節, 是提高就業競爭能力, 實現畢業即就業目標的重要途徑。汽車電子技術專業需要對畢業實踐環節進行科學的設計, 并精心組織實施。建立頂崗實習生的專業管理流程, 進一步完善監控與管理措施, 實行學院、合作企業對頂崗實習學生的雙重監控與管理。

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第一, 借助校內實訓實習中心, 開展教師專業技能自主培訓, 制定輪訓計劃, 提高教師隊伍“雙師”素質。

第二, 經常開展校內及有同類專業的兄弟院校之間的教學觀摩活動, 全面推廣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 提高教師整體教學水平。

第三, 積極參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主辦的各類師資培訓。

第四, 與企業深度融合, 積極開展教師與企業員工活動, 在培訓、技術支持等方面互訪互助, 共同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和技術服務, 提高教師與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

第五, 依托國外培訓項目, 進一步提高、培養理論扎實、實踐操作技能強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定期選派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到德國等汽車技術先進和職業教育發達的國家進修培訓, 提升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學術水平、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能力, 將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和應用技術帶回來, 引領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第六, 聘請企業技術能手任兼職教師。分年度聘請一定數量的技術領先、綜合素質較高的企業一線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 形成素質優良、相對穩定的專兼教師隊伍。

結語

“節能、環保、安全”是現代汽車技術發展的三大主題, 車載電子產品的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 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對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從事汽車電器與電子設備所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汽車電子技術崗位相關的職業能力, 在汽車制造、汽車機電維修、汽車電子控制部件制造企業, 從事汽車電子技術的檢測、實驗、維修、技術服務與汽車電子產品的輔助性設計研發工作, 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摘要:基于“以就業為導向”觀點, 進行崗位群分析, 以及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技術能力的結構分析, 確立了專業方向;論述了汽車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和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的衍變過程, 同時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改革, 探索以能力為本位,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專業課程開發, 并對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和專業教學團隊建設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關鍵詞:高職,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黃鵬.論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 2011 (6) :121-123.

[2]楊俊林.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課程體系的建構[J].當代職業教育, 2012 (7) :11-13.

[3]杜學森.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運作方式[J].教育與職業, 2007 (4) :30-32.

[4]蔣水秀.高職高專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 (5) :165-166.

[5]袁霞.基于工作過程的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探討[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 2010 (6) :124-126.

[6]蘇慶列.高職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 2011 (6) :159-160.

數控技術專業特色報告范文第4篇

1.1 國家政策支持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指出了水利事關全局的重要基礎地位, 并提出要加強水利隊伍建設, 加大基層水利職工在職教育和繼續培訓力度。胡錦濤總書記在2011年7月中央水利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突出加強基層水利人才隊伍建設, 加大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力度。全國《水利人才隊伍建設“十二五”規劃 》中也提出要加強基層水利隊伍的學歷提升和專業素質的培訓。2012 年《國家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 要大力發展繼續教育事業, 依托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建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定期為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培訓?!秶抑虚L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 》所確定的重大人才工程建設中明確提出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的戰略目標。

1.2 水利行業需求

水利人才隊伍素質是水利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 我國水利行業規模大, 涉及面廣, 人力資源需求量大;而水利系統職工人數多, 分布廣, 隊伍整體文化水平和專業素質偏低, 人才短缺現象較為明顯、人才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人才專業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尤其是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極為缺乏, 因此, 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知識更新、補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高層次追加教育要求迫切。

1.3 服務平臺支撐

作為“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的重要項目之一, 人社部實施了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項目, 經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推薦, 河海大學申報獲批成為江蘇省高校第一家授牌單位, 圍繞涉水的能源資源、生態環境保護、防災減災、社會工作、海洋等五個重點領域, 承擔國家級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培訓工作。

2 特色高校服務行業培訓的優勢

河海大學作為水利行業人才培養的搖籃, 在為水利行業培養培訓人才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2.1 具有鮮明的學科優勢和特色

作為水利水電行業高等教育的領軍學校, 河海大學在2012年的學科綜合評估中, “水利工程”學科以95分的優異成績再次名列全國第一, 支撐及相關學科門類較多, 水利及支撐學科人才梯隊的綜合實力處于國內一流地位。海洋科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學科排名全國前十。特色優勢學科和擁有的學科實力足以支撐國家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相關重點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培訓。

2.2 具有廣泛的行業合作基礎

河海大學與全國水利水電行業的企事業單位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 學校建立的合作發展委員會會員單位覆蓋了全國各大流域機構、水利水電主管部門及其下屬的企事業單位。作為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推薦單位的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也是水電開發的領頭企業, 河海大學在與其長期的“產學研”合作的基礎上, 通過進一步強強聯合, 發揮各自優勢, 開展上述領域的國家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培訓, 具有顯著優勢和不可替代性。

2.3 具有豐富的繼續教育經驗

河海大學擁有完善的學歷繼續教育, 同時作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水利部全國水利行業定點培訓機構, 具有比較成熟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一直致力于水利水電行業人才的培訓。依靠優秀師資隊伍、最新科研成果、先進技術經驗、以及培訓軟硬件設施、現代遠程培訓手段等全方位的保障, 形成了覆蓋水利水電行業相關領域的培訓體系。啟動了“云服務模式下的基層水利隊伍培訓工程”, 創新了繼續教育模式。近年來圍繞三峽工程、西部水電開發、南水北調等國家重大水利水電建設工程的技術和管理突出問題開展專業技術人員培訓, 形成了大壩安全監測人員培訓、全國水文技術骨干人才培訓、防汛專家決策支持系統培訓、水利水電工程移民管理培訓等品牌培訓項目, 服務于全國水利普查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隊伍培訓, 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贏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

3 特色高校服務行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的實施

河海大學依托人社部“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和“云服務”遠程教育平臺, 制定課程體系, 打造品牌項目、組建優秀師資, 推動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建設與共享, 通過“集中+遠程”的混合式培訓, 創新了跨空間、多節點、全過程的“互聯網+行業”的培訓模式。

(1) 搭建遠程教育平臺, 提升數字化教育服務能力。河海大學打造了“云服務”遠程教育平臺, 包括教務管理系統、培訓管理系統、學習系統, 可直接提供網絡培訓服務。初步建成基地門戶網站, 部分品牌特色的培訓項目建立了專用的網站, 并逐步建設品牌特色培訓網站群, 實現線上線下互動。構建了支撐網絡化學習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覆蓋了3358個縣級以上水利行政主管部門和工程單位, 提供人人可學、隨時隨地可學、多種方式可學的學習環境, 以適應水利行業人員工作地點分布廣、流動性大、偏遠地區學習條件簡陋等特點, 優化了水利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的使用體驗。

(2) 開展行業需求調研, 打造品牌培訓項目與培訓課程。當前我國水利正處于傳統水利逐步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民生水利轉變的階段, 對水利水電行業的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河海大學結合地區和行業發展要求, 組建了項目研發團隊, 通過多方調研, 充分論證, 積極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培訓機制, 有針對性提出基地的培訓規劃、課程設置等, 研發并逐步形成專業品牌和特色培訓項目, 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針對基地建設的五大領域11個方向, 學校設立了高教研究專項, 按照培訓方案設計要求, 每個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按照72個學時設計, 同時滿足國家基地急需緊缺人才培養 (72學時) 和崗位培訓 (36學時) 的需求。

(3) 推進數字資源建設, 實現云環境下水利行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河海大學以課程建設為中心, 以建設適合水利行業需求的教學資源和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為目標, 聯合數10所水利學校和水利培訓機構, 共同建立了數字化學習資源共建聯盟。以教育聯盟為依托, 聚合行業類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 并通過自主開發、大賽征集等方式, 實施了水電開發國際化人才培養、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水文監測新技術應用、水利水電安全生產等方向的數字資源建設, 涉及112門課程、483個數字資源, 應用于網絡教學活動, 提高現代化遠程教育能力。

(4) 組建師資隊伍, 保證理論與行業實踐的有效融合。按照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專兼結合的原則組建高素質專業化的基地師資庫。主要由行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組成, 目前總數為160人, 其中高級職稱人員達到90%以上, 覆蓋水利工程、海洋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社會學、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學科, 涵蓋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大型水電開發與運營、高效農業節水灌溉、水生態環境保護及修復技術、水利水電安全生產等重點培訓方向的學科團隊, 為基地培訓的實施提供優質師資保障。

(5) 通過“集中+遠程”的混合式培訓, 創新了跨空間、多節點、全過程的“互聯網+行業”的培訓模式。為更好地服務水電行業人才培養, 基地緊密圍繞行業需求, 以質量為生命線, 采取多樣化培訓教學方式滿足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學習, 有進校的課堂教學, 也有工地現場的拓展教學;有理論教學, 也有實踐教學;有實地考察, 也有案例研討;有集中面授教學, 也注重網絡化在崗教學, 把培訓服務送到工作一線, 極大提升了培訓的效果。

4 特色高校服務行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的實踐效果和推廣

經過近1年的運行, 河海大學依托基地已完成了水利現代化與水生態文明、全國水文監測新技術應用、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水庫和生態移民等方向的1674人的培訓任務 (其中網絡培訓學員711人) , 服務了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南、貴州、廣西、云南、新疆、內蒙古等10個省份、國家水文局、江蘇省水利廳等行業主管部門及淮委、珠委兩大流域機構等的人才培養工作, 形成了全國水文監測新技術應用、鄉鎮水利站所長、全國水文站長等品牌培訓項目, 以及水利水電安全生產、水電開發國際化等特色培訓項目, 其中, 與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的面向骨干技術人員特別是派駐國外人員的能力提升項目培訓, 形成了集學習輔導、平臺服務、技術支持于一體的專業服務團隊, 實現學前組織、學中跟蹤與反饋、學后考核全過程的學習服務體系, 創新了跨空間、多節點、全過程的“互聯網+行業”的培訓模式, 獲得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目前該項目模式已逐步向行業其他培訓項目推廣。

摘要:水利人才隊伍素質是水利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河海大學在分析行業繼續教育需求的基礎上, 依托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和“云服務”遠程教育平臺, 充分發揮學科優勢, 利用雄厚的行業合作基礎和豐富的繼續教育實踐經驗, 開展了面向水利行業的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培訓工作, 通過“集中+遠程”的混合式培訓, 創新了跨空間、多節點、全過程的“互聯網+行業”的培訓模式, 對行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關鍵詞:水利行業,培訓,模式創新,實踐

參考文獻

[1]王世軍, 潘玉萍.特色高校服務行業建設的繼續教育研究與實踐[J].繼續教育研究, 2013 (7) :11-12.

[2]陳青生, 張軍, 吳愛華, 等.面向行業繼續教育的創新服務模式研究與實踐[J].繼續教育, 2014 (2) :16-18.

[3]陳新耕.論繼續教育“云服務”創新模式[C]//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繼續教育分會學術交流年會論文集.2013.

數控技術專業特色報告范文第5篇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對基礎條件好、特色鮮明、辦學水平和就業率高的專業點進行重點建設”。

隨著我國鐵路事業的飛速發展,特別是高速鐵路和城市地鐵的大規模建設和運營,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成為鐵路發展的瓶頸,進一步加快和提高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速度和水平已成為鐵路高職院校的歷史責任。目前,面對鐵道工程技術這一新專業,鐵路高職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出鐵路高職教育特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能夠真正面向高速鐵路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要在強手如云的眾多鐵路高職院校中占有一席之地,保障和提升畢業生的競爭力,就必須高度重視特色專業建設,以特色顯示活力,以特色標志水平,以特色證明質量,以特色加強競爭力,以特色服務于社會。

一、特色專業建設的內涵

特色專業是指高等學校在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過程中,在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顯著特色,具有較高社會聲譽的專業,也是高校在新形勢下求得生存和獲得持續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在2007年7月頒發《關于啟動“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申報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特色專業建設的建設內容和要求。

1. 改革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

加強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機制,吸引產業、行業和用人部門共同研究課程計劃,制定與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2. 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加強新教材建設

課程內容要充分反映相關產業和領域的新發展、新要求,減少陳舊內容。

3. 改革教師培養和使用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完善校內專任教師到相關產業和領域一線學習交流、相關產業和領域的人員到學校兼職授課的制度和機制。建立教師培訓、交流和深造的常規機制,形成一支了解社會需求、教學經驗豐富、熱愛教學工作的高水平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4. 改革實踐教學,推進人才培養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要建立學生到工廠、企業、農村、社會等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實踐實習的有效機制,實踐實習的時間原則上不少于半年。要建立學校、用人單位和行業部門共同參與的學生考核評價機制。

5. 通過改革和建設,培養一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人才

集成取得的有效經驗和實踐效果,形成專業建設內容的相關參考規范,發揮推廣和示范的作用。

特色專業建設本質上是一種管理學上的“差異化經營戰略”,即“錯位發展”戰略,特色專業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特征。

二、鐵道工程技術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路與方法

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建設的基本思路是:提高對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認識;更新專業辦學思想,本著“加強基礎、拓寬專業、精簡內容、優化課程、突出實踐”的原則和培養能力強、素質高、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斷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實踐環節的建設;進一步擴大實習基地數量,深化產學合作,充分利用企業資源進行實習和施工組織類的畢業設計,注重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1.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為了適應新時期鐵道技術的迅猛發展,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鐵道技術人才,鐵道工程專業教學工作必須及時調整、與時俱進。為此,專業教師應利用假期赴用人單位,對往屆畢業生及用人單位進行回訪調查,以便為專業教學改革提供真實詳盡的參考。通過與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交流,了解市場對鐵道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素質及存在的問題,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對該專業培養方式的建議等。通過這些調查,確定社會對本專業的人才需求狀況,分析職業技術崗位群中具體的崗位要求,從中剝離出本專業學生在畢業后應該具備的各種知識、素質及能力要求,從而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再將抽象的能力具體化為能力要素,按照能力要素的內容剝離出與各種能力要素相對應的知識點,形成“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最后形成支撐培養目標的人才培養方案。

2. 采用“平臺+模塊”的形式,構建課程體系

(1)兩個平臺。本著“厚基礎,重應用,強能力”的課程體系建設原則,為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專業搭建了兩個平臺:公共基礎課平臺,包括人文和社科基礎課程、工程基礎課程以及計算機基礎及應用課程;專業基礎課平臺,包括軌道路基類課程、橋梁類課程、隧道類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以適應社會對高技能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基本需求。

(2)兩個模塊。模塊課程以專業課程為主,其教學應在強調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與個性發展。通過模塊課程學習使學生在鐵道工程的某一職業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解決工程問題的實踐能力。根據社會需求,本專業設置了兩個課程模塊方向: (1) 鐵道工程施工方向課程模塊,包括:鐵路軌道及路基施工技術、鐵路橋梁施工與監控技術、鐵路隧道施工與監控技術、鐵路施工測量技術、鐵路施工組織設計與概預算技術,旨在使學生完整系統地掌握鐵路施工系統的基本理論、工藝、材料、方法與技術,培養學生在鐵路施工方面的工作能力。 (2) 鐵道養護與維護課程模塊方向,包括:鐵路軌道及路基施工與維護技術、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技術、鐵路隧道施工與維護技術、鐵路施工測量技術、鐵路施工組織設計與概預算技術,旨在使學生系統地掌握鐵路線路養護與維護的基本理論、工藝、方法與技術,培養學生在鐵路線路養護與維護方面的工作能力。

3. 重視實踐教學,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推行“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有一套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和環境是加強實踐環節的必要前提,為此須加大建設經費的投入,推進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建設。

(1)試驗室建設。在總體建設目標下,詳細制定每年度鐵道工程專業試驗室的建設規劃;在現有的基礎上,優先考慮試驗開出率,確保資金到位、項目建設到位;對現有試驗室與試驗設備進行科學整合,提高試驗室使用效率,逐漸加大綜合性和創新性試驗的比例;加強專業試驗室指導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包括業務培訓、崗位職責學習以及試驗室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與管理工作的學習。

(2)實習基地建設。投入資金和力量,繼續鞏固和建設好已有的校外實習基地,使認識實習、工種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圓滿完成實習任務。如安排學生到在建鐵路項目進行生產實習,學生可以接觸到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同時可以參加一些施工技術工作,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至關重要。一方面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更接近實際工程的應用,另一方面使學生畢業后能很快融入企業環境,提高就業率。

“產學結合”模式是培養技能型專業人才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模式。其優點是:通過產學聯合,建立高校與企業之間密切而穩定的合作關系;堅持互惠互利的原則,企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工程實踐環境,學校為企業輸送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實踐工程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

4.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注重校企合作,提升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教師是院校教學的主力軍,教學改革的任務最終是要由教師去完成的。一個專業教師隊伍的總體水平如何,基本上決定了該專業的教學水平及其人才培養質量。因此教師培養是特色專業建設的一個關鍵環節。為適應社會要求,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已有的技術知識,更應隨時跟蹤專業發展動向。專業教師必須參與到實際的科研和工程實踐活動中,以科研和工程實踐帶動學術水平的提高,并充實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更有活力。教師要具備兩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一要具有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二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只有具備以上能力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在具有工程實踐能力的教師培養過程中,校企結合十分關鍵。企業的發展需要科技創新來推動,學校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學生的創新精神等也需要通過科研途徑來提高。因此校企雙方應合作組建和培養專兼職師資隊伍,實現知識、設備共享,促進學校與企業在各層次的溝通與交流,實現產學一體化,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5.完善各項制度和評價體系, 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1)加強教學管理的各環節,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及教學文件,使教學過程有章可依。加強教風、學風、考風建設,實行教學檢查制度、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數字化校園提供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使教學管理規范化、現代化。各級教學管理機構要監督教學計劃的實施過程,保證教學計劃的嚴格執行。

(2)建立教學質量控制體系。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制定教學質量控制體系,以規范專業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行為。依據教育規律、學校的有關規定,制定教師資格、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各環節的質量控制標準。各環節的質量控制標準包括:實施對象和實施主體、評價標準和要求、監督檢查主體和實施主體的責、權、利關系、保證評價標準實施的條件,以及教職員工和學生的信息反饋機制。教學質量控制的范圍包括教師資格、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三大部分。其中理論教學包括:教案、授課、實驗、作業批改、輔導答疑、命題閱卷等;實踐教學包括:教學見習、教學實習、社會調查與實踐、畢業論文寫作與答辯等。

院校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辦學特色的競爭,只有重視和加強特色專業建設,才能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鐵道工程技術專業要在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專業規范的框架基礎上,根據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現有的基礎和條件,通過教學基本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特色教材建設、課程體系與內容設置等方面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有特色的鐵道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案,培養寬口徑、強基礎、具特色的綜合性高技能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在眾多鐵路高職院校的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楊帆.淺析影響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因素[J].職業教育研究, 2005, (10) .

[2]崔巖.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 2008, (32) .

[3]謝勇旗, 孫青.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 (教科版) , 2005, (1) .

[4]謝文靜, 卿中全.對高職教育專業設置的理論探討[J].職教論壇, 2004, (10) .

數控技術專業特色報告范文第6篇

1 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

根據教育部生物技術專業的辦學方針、世界生物技術的發展方向和生物技術專業的生命科學特征, 依據我校生物技術專業生源的質量和特點 (主要在遼寧省二本錄取) , 結合社會需求和地方經濟特色, 充分發揮我校生物工程學科的雄厚基礎及優勢, 在確立生物技術專業特色的同時, 突出生物技術在生物工程中的應用, 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培養目標, 建設理工融合,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生物技術專業。即,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具有扎實的生命科學的基本理論, 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并與生物工程有機融合, 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科學素養, 能夠在生物科學與技術相關行業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教學、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2 更新和優化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 構建學生知識結構和素養的中心環節。建立科學合理、體現生物技術學科內在規律和學校學科特色的課程體系極為重要。目前, 在我國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在不同類型的學校各具特色, 如綜合性大學依靠其綜合實力強、生物學科門類齊全和實驗教學設施先進的優勢, 在課程設置中多側重于基礎, 而農業院校則側重于掌握農學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能[1~2]。

我校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則圍繞專業核心能力培養設置專業核心課程, 圍繞專業核心課程需要設置學科基礎課程, 圍繞學生就業和發展需要設置專業方向課程, 圍繞學生素質拓展和提高需要設置通識課程和科技創新學分。目前主要開設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普通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化工原理、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免疫學、蛋白質工程和酶學和生物信息學等具有專業方向性的課程。結合我校的輕工特色和優勢, 開設了發酵工程學、生物產品分析、生物分離工程和生物反應工程等與生物工程的基礎課程相融合的課程。此外, 還開設了大量的生命科學前沿的選修課, 如現代生物技術研究方法、生物工程研究進展和生物技術研究進展等。

3 更新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實現培養目標的直接反映, 是培養人才素質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3]。我們在充分利用生物工程的學科優勢, 突出生物工程與生物技術的緊密結合的基礎上, 對生物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整體優化, 重點把握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的有機融合, 彰顯輕工知識體系特色。

主要是全面修訂教學大綱, 對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修改, 合并部分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 如將植物生物學和動物生物學合并成基礎生物學;劃定各門課程的講授內容和范圍, 避免重復, 如生物化學、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教學重復內容的界定和刪減;突出重點, 對某些課程適當增加學時, 加大教學力度, 如生物化學由56學時調到80學時;隨著生命科學新理論和新技術不斷涌現, 不斷增添新內容;特別處理好課程之間的銜接。

4 注重教學方法改革

改革教學方法, 逐步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生命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在教學過程中, 除采用照片、實物、標本、幻燈和投影儀等教具外, 大力推廣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課堂等現代教育技術, 通過聲、光和電等現代化手段, 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

建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教學方法, 改變由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灌輸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 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 采取情景探究、課堂討論、撰寫小論文、學生上講臺演講等方式引導學生參與互動, 活躍課堂氣氛, 激發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熱情, 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大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實驗課程教學改革上, 在提高基礎性實驗技能的前提下, 逐步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性實驗, 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并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生物技術是由多學科交叉形成的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新興學科,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培養, 有助于對理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培養[4~5]。生物技術專業的實踐環節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5.1 實驗課程教學

實驗教學在生物技術各專業課程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我校生物技術專業目前有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細胞生物學和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和酶學、發酵工程和產品分離、生物產品分析中心、生物信息學和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等6個專業實驗室, 已成為培養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教學和科研基地。按照“基礎性實驗、提高性實驗和綜合設計性實驗”三個層次, 開設了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學、儀器分析、生物制藥、產品分離提取和生物技術綜合實驗等實驗。

5.2 實習課程教學

實習課程主要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 以建設雙贏的校外實習基地為平臺, 全面提升實習教學質量, 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先后與大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大連三儀藥業集團、大連中糧麥芽有限公司、華潤雪花啤酒 (遼寧) 有限公司、大連金州七頂山海參養殖基地、大連農業科技博士園花卉生產基地、大連市農科院、大連市自然博物館和大連市動物園等單位合作, 給學生提供生產實習、組織管理、產品營銷和了解社會的場所。

5.3 加強畢業論文教學

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我們引導和鼓勵學生們早點進入實驗室、實習基地和科研院所進行科研訓練并完成各自的畢業論文。對畢業論文環節進行嚴格的質量監控, 從任務書的下達, 到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答辯等上形成嚴格檢查制度, 對論文質量和評分嚴格把關,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研態度、創新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

5.4 引導學生參加教師研究課題

發揮我院的科研優勢, 不斷整合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和教師的科研項目, 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充當科研小助手, 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師承擔的國家和省市各級課題研究中, 鍛煉和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6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的質量和水平對生物技術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需要授課教師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專業素質[6]。為此我院近幾年先后從國內外不同的綜合大學引進了7名博士和教授充實到教學第一線。

目前我校生物技術專業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和學緣結構合理、有著強烈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師資隊伍?,F有教授5名, 他們均是海歸一族, 分別在美國、德國、法國、日本和比利時獲得博士學位或進行過多年的研究工作?,F有副教授5名, 他們均博士或碩士畢業于國內重點院校, 并先后在國內外一流高校進修學習過。同時, 從相關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聘請高水平教授和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授, 為學生講授生物技術的實際應用。

7 適應學生考研和就業的需要

生物技術專業日趨成為熱門專業, 但是歷年來生物技術畢業生就業狀況仍不容樂觀[7]。我們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凸顯出自身的特色, 從提高學生考研率與就業率等方面入手, 實行分流培養, 使培養計劃剛柔結合,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我校生物技術專業大多數學生有考研繼續深造的愿望, 因此我們將必修課程盡量安排在前6學期, 而第7學期課程盡量少安排必修課, 多安排選修課, 以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考研中。我校每年考研比例大約在70%, 錄取比例大約在45%左右, 很多同學經過努力考入到國內外一些重點大學, 如美國康奈爾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廈門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和中科院有關研究所等。甚至于跨專業報考, 且被東北財經大學金融、經濟和南開大學法學等專業錄取, 成績斐然。引導不考研的學生從社會需要、個人專長和興趣愛好出發, 與自己的就業意向相結合, 多修選修課, 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 成為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和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總之, 輕工院校中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應該在不同的辦學背景下, 依據各自的特色, 發揮并依托學科的優勢, 強調理工結合, 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有堅實的理論知識, 又能很快地適應崗位的需要, 從而為畢業生的就業和深造展示出廣闊的前景。

摘要:本文總結了如何依靠自身學科優勢建設具有輕工特色的生物技術專業。主要包括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不斷更新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適應學生考研和就業的需要等方面, 為輕工院校生物技術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輕工特色,生物技術,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 覃擁靈, 何海燕.對新建本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J].河池學院學報, 2010, 30 (S) :40~42.

[2] 韓新才, 戶業麗, 王存文, 等.高校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創新[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 2010, 32 (10) :39~4 3.

[3] 布日額, 張昕原, 田迅, 等.構建生物技術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初步探索與實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2010, 16 (5) :183~184.

[4] 韓新才.工科院校生物技術新專業建設規劃的探討[J].廣東化工, 2010, 5:261~262.

[5] 王艷萍, 胡愛軍, 曹東旭, 等.工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輕工教育, 2009, 5:64~6 6.

[6] 段德君, 江珩, 金安江.創建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試驗區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 2010, 3:15~17.

上一篇:手機依賴癥的解決措施范文下一篇:書記在政協常委會發言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