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融媒體中心建設目標范文

2023-09-23

融媒體中心建設目標范文第1篇

一、黨刊的發展歷程

黨刊曾經經歷過五次辦刊高潮:第一次是在1949年前后,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斷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黨在解放地區創辦了一批黨刊, 推動黨和人民上下一心, 齊力建設新中國;第二次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七屆六中全會上提出, 要選擇恰當的人, 辦好刊物, 改善刊物, 迅速交流經驗。通過毛澤東同志的大力推動, 1958年, 黨的八屆五中全會做出決定, 《紅旗》雜志作為中國最權威的黨刊問世, 在黨刊的發展歷程上寫上輝煌的一筆;第三次是改革開放初期,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的發表, 在全國上下迅速升溫, 引起了廣泛關注, 各種關于此文的報告和議論爭相登場, 連帶著各地受“文化大革命”影響而??狞h刊紛紛復刊, 為黨和國家開展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為改革開放建立了交流平臺;第四次是黨的十四大的召開, 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點亮了解放思想的啟明燈, 各地新聞事業聞之而動, 紛紛組建黨刊發表黨的學術理論;第五次則是新世紀時代,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 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繁榮, 黨刊也有了長足發展。

二、辦好黨刊的建議

(一) 堅持原則, 正確引導輿論

不論何時, 黨刊都是以傳播政策、服務決策、促進發展為目標, 黨刊所具有的政策性、指導性、權威性、實踐性的特征不容忽視。因此, 黨刊必須明確黨的政治指向, 特別是刊發有關黨和國家的決策和規定的稿件, 不能出現任何方向性差錯, 不能使黨的權威受到質疑。要始終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堅持黨的立場, 明辨真偽, 還原真相, 嚴防惡意炒作, 正確引導輿論, 傳播正能量, 以確保黨刊的權威性, 維護黨的形象。

(二) 內容為帥, 確保黨刊的可讀性

如何保證黨刊的可讀性, 首先, 要保證黨刊的內容質量。當今時代, 越來越多新媒體都成為了名副其實“標題黨”, 利用標題作為吸引噱頭, 但實際上內容卻與標題風馬牛不相及。而黨刊作為黨的喉舌, 絕不能跟風模仿, 助長歪風邪氣, 黨刊的內容質量, 相較于普通刊物來說, 需要更扎實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嚴謹的編輯能力, 嚴格把關, 保證內容是人民群眾所想所需, 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人民長久的信任和關注。

其次, 黨刊要有親和力。雖然黨刊的地位不可動搖, 但是由于我國社會處于轉型期, 利益主體多元化, 這就需要黨刊進行疏導和調節。黨刊要更多地貼近讀者、體察民情、引領群眾, 要樹立互聯網思維, 加強刊物與讀者親切互動, 以此提高黨刊的吸引力。

(三) 提高黨刊編輯人員的專業素養

2016年2月19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 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黨刊傳達的是黨的意志, 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黨刊編輯, 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 包括:較高的理論素養, 堅定的政治立場, 過硬的自我修養, 良好的文字功底等。在實際工作中, 黨刊編輯必須做到實事求是, 以讀者為中心, 正確傳遞黨和國家的聲音, 加強群眾對黨刊的認可度。

三、結束語

自新中國成立后, 黨刊因其社會影響力而被納入為中國主流媒體, 隨著時代的變化, 傳播技術也在進步發展, 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傳播工具逐漸被大眾所接受, 黨刊也開始利用不同的傳播方式繼續發揮其領導作用, 傳播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 黨刊必須更加堅持原則, 確保黨刊的權威性,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以內容為帥, 不斷地提高編輯人員的專業素養, 努力辦好黨刊, 才能達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好中國聲音, 闡釋好中國特色。才能真正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

摘要:自國家要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以來, 融媒體已經逐步占領市場, 并且影響力還在不斷擴張, 各種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也愈加迅捷寬廣。由此可知, 當黨刊進入融媒體時代, 必然能進一步擴大黨刊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使得普通群眾也能與黨的方針政策“近距離”接觸。因此, 辦好黨刊的意義不言而喻。本文認為, 了解黨刊的發展歷程, 將有利于更好的體悟辦好黨刊的意義之所在。為此, 本文從黨刊的發展歷程著手, 對如何辦好黨刊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黨刊,發展歷程,建議

參考文獻

[1] 李文瑛, 劉華坤.媒體融合下出版人才需求分析與培養思考——以百道網招聘專區為例[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 2017 (03) .

[2] 丁新科.媒體融合下黨報國際副刊的原創路徑——以河南日報《環球》版為例[J].新聞前哨, 2017 (10) .

融媒體中心建設目標范文第2篇

12月初,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旗下的《楚天金報》正式休刊, 相關業務并入《楚天都市報》。近兩年, 休刊潮愈演愈烈。據不完全統計, 從2009年至2017年, 先后已有40多家報紙宣布??蛐菘?。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 新媒體以“第一時間”“第一速度”和“信息海量”, 撼動了以紙媒為主的傳統傳播媒介的壟斷地位。傳統紙質媒體, 尤其是報紙, 因為傳播速度緩慢、形式內容單一等劣勢, 在新媒體面前更是暴露無遺。作為一個傳播介質, 報紙是單向的和靜態的, 無法做到像新媒體那樣, 可以運用各種視頻、音頻進行互動。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報紙很難和讀者進行有效的溝通, 進而了解讀者的需求, 也不易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再者, 報業受自身體制機制等方面的禁錮, 在轉型變革、調整升級的過程中, 自我改革力度不夠, 沒能有力回擊新媒體的正面進攻, 使其深陷廣告量、發行量下滑, 盈利驟減等窘境。

二、報紙的優勢和新媒體的缺陷

報紙作為傳統媒體, 雖受到新媒體興起的猛烈沖擊, 但它仍保留著其自身優勢, 有些優勢甚至越來越凸顯和重要。比如, 報紙的權威性沒有喪失, 與新媒體傳播的信息相比, 更具公信力, 更讓人覺得可靠;不同類型的報紙各有風格, 不同區域的報紙也更具地方特色, 能夠迎合不同地方、不同年齡讀者的閱讀需求, 閱讀起來最讓人感覺親切舒適。

而新媒體雖然具有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內容豐富等特點, 但正是由于這些特點, 使得新媒體傳播中的消息往往良莠不齊, 比如出現了許多標題黨和網絡謠言, 讓真假難辨;信息被反復轉載、內容多雷同。

三、報紙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報紙作為傳統紙媒, 需要重新定位, 并思考出路。我們必須接受這一嚴酷的事情——傳統紙媒獨占話語權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是媒體發展的必然結果, 也是報紙解決未來出路的最佳方案。

這些年, 一些傳統報業, 在尋求與互聯網的合作上不斷“動作”:先建立新聞網站, 再做電子報、手機報;然后發展“兩微一端”, 這似乎是新老媒體融合發展的“標配”。實際上, 這些由報刊主辦的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甚至客戶端, 大多是把原本報刊上的新聞內容改個吸引眼球的標題搬搬上去。在這種“新瓶裝舊酒”式的“媒體融合”中, 我們看不到融媒體思維應有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更沒有有效提升報紙的影響力、傳播力和競爭力。

筆者認為, 報紙與新媒體兩者融合不是簡單地疊加, 而是需要從理念、思維、技術等多個層面深層次的融合。以人民日報社為代表的一批中央主流媒體, 正在加速推進“中央廚房”建設, 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而我們身邊, 也有這樣的榜樣:由寧波日報報業集團打造的“甬派”手機客戶端, 突出“新聞為王、服務為本”理念, 從功能設計開發上強化新聞與服務并重, 有別于單純的新聞類軟件。“甬派”客戶端于2015年7月8日上線后快速發展, 目前注冊用戶數逾215萬, 已成寧波市民獲取新聞、信息、服務的首選平臺。2017年3月, 其運營公司“甬派傳媒”于新三板掛牌, 成為浙江新媒體第一股, 可謂業界的傳奇。

四、重構供需關系

報紙作為傳統紙媒, 除了應該吸收和學習新媒體的優勢, 在產品形態以及業務形態上做出各種嘗試, 更需要苦練內功, 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解決方案部主任楊海霞認為, 在內容生態方面, 媒體行業低端產能過剩, 用戶渴求優質內容服務, 內容需要一場供給改革。

具有優質新聞內容是保持報紙的權威性、公信力、品牌號召力的核心保障。“內容為王”, 新聞才是核心競爭力, 影響媒體生存的因素終將要回歸到內容的競爭上來。傳統報業必須轉變觀念、重構供需關系, 要不斷拓寬信息廣度、挖掘新聞深度, 爭取以優質的新聞留住讀者, 滿足受眾不斷變化的信息需求、觀點需求、趣味需求。

如果說, 網絡新媒體是信息的搬運工, 報紙則要向讀者提供更加有營養的“原材料”: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出臺之際, 我們要及時宣傳、深刻解讀;圍繞各類重大活動、重大事件, 我們要精心策劃、形成特色;面對富有爭議的新聞事件, 我們要深入調查、呈現真相;對于一些熱點社會話題或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 我們要亮出觀點、啟迪人心。

五、結語

報紙并非窮途末路, 關鍵是轉變和調整思路, 跟上發展、貼近讀者。如果報紙能充分發揮優勢, 深入了解群眾需求, 保證核心競爭力, 就定能在媒介融合時代找到突圍之路。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兩微一端”等一大批新的傳播形態層出不窮, 傳統紙媒的生存受到了嚴峻挑戰。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沖擊下傳統紙媒面臨的困境及報紙的優勢, 認為報紙只要重構供需關系, 定能在融媒體時代找到突圍之路。

關鍵詞:報紙,融媒體,重構供需關系

參考文獻

[1] 秦建莉.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轉型策略[J].傳媒觀察, 2016 (04) .

融媒體中心建設目標范文第3篇

一、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特點和現狀

融媒體時代出現的創新媒體為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沖擊。傳統媒體依靠自身優勢, 不斷和新媒體發生碰撞和融合。新老媒體相互交替是我國傳播媒體行業的基本狀況。新舊媒體相互融合是我國傳播媒體行業的發展趨勢。融合發展可以實現新舊媒體的優勢互補, 形成融媒體。創新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 可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增強我國的國際話語權。把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特點、了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現狀、解決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難題, 是我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的前提條件。我國新聞傳播人才的基礎要求是, 愛國立場堅定、新聞業務能力扎實、詳細了解我國國情和世界形勢、熟練掌握外語和新技術。高校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核心內容是, 加強學生政治素養教育, 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 鍛煉學生的實時報道能力、國際交往能力、應急事件處理能力、現代傳播技術應用能力。新聞專業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 是高校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重要內容。外語、國際視野、隨機應變、創造能力、新媒體技術使用能力, 是新聞傳播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礎能力。政治性、國際性、復合性、技術性、創新性, 是我國新聞傳播人才的主要特點。

通過研究國際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 我國學者得出結論, 我國新聞人才培養體系尚待完善, 國際新聞人才培養體系可以為我國構建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提供寶貴經驗。我國學者尚京華認為, 部門和部門相互配合、融合貫通, 可以加快高校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速度。高??梢匝垏H傳播媒體的專家進行校內演講或開辦講座, 為學生提供了解國際新聞傳播行業的機會。社會各階層新聞傳播機構可以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新聞傳播實習機會和新聞傳播就業崗位。

二、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原則

探索新聞人才創新培養原則, 可以保證我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符合時代發展趨勢, 從而增強我國國際話語權。堅守新聞專業知識道德、貫徹新聞專業職業理念, 是我國對新聞傳播人才的基礎要求。高校的教育目標是, 培養專業知識扎實、專業素養合格的創新性新聞傳播人才。新聞職業理念和新聞職業道德, 決定了學生是否可以成為合格的新聞傳播人才。新聞傳播的作用是講述事實、發現真相。融媒體時代信息泛濫, 信息總量劇增。新聞傳播人才必須具備分辨真假、挑選精品信息的專業能力。

培養復合性新聞傳播人才, 是我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的發展路徑。新聞專業畢業生進入傳播機構的前提條件是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具備新聞工作基本能力、掌握新聞工作基本技巧和規律, 是任何一位經過新聞專業高等教育的畢業生必須具備的能力。融媒體時代打破了媒介和媒介的界限, 來自各個領域的信息開始互相融合。單一型新聞傳播人才已經無法滿足行業發展需求。復合型人才成為新聞傳播行業的主要人才需求。

與時俱進是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的基本原則。多媒體技術是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高??梢詫⑸缃幻襟w納入新聞傳播課程范圍, 為學生提供學習現代化工具和現代化技術的途徑。實踐是學生熟悉工作方法、掌握工作規律的最佳方式。我國新聞傳播人才的現狀是, 專業知識單一、專業技能單一, 無法滿足融媒體時代的行業需求。為了提高新聞傳播人才的能力水平, 我們必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國家可以為新聞界和教育界提供制度支持, 共同制定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評價體系和教學體系。

三、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理念

我國構建新聞人才培養體系的出發點是我國的社會特點。國外很多院校已經建立了成熟、完善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 我國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的人才培養體系。我國可以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思想, 遵循新聞人才培養原則,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化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學生堅守國家立場的能力、及時傳播新聞的能力、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應用新媒體傳播渠道的能力, 是我國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核心教育理念。

(一) 堅守國家立場

個人化、網絡化、全球化, 是融媒體時代信息平臺的主要特點。信息平臺對新聞傳播的要求是, 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具有愛國主義情懷。愛國教育是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首要內容。高校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 培養學生的國家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保證新聞傳播人才可以準確傳播黨和國家的聲音。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工作準則是為祖國傳播。工作準則決定了新聞傳播的根本性和方向性。時代發展無法影響祖國在新聞工作者心中的地位。

(二) 把握傳播時機

國際新聞傳播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時效意識。高校必須交到學生如何掌握新聞報道的先機, 保證新聞傳播的即時性和高效性。當發生重大時間時, 新聞工作者可以把握時機, 第一時間發布新聞信息, 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的立場, 幫助祖國掌握新聞傳播的主動權。正確的言論和觀點, 可以引導社會群眾準確了解國際形勢, 認知國際動態。搶占第一時間、第一現場, 是我國對外宣傳機構的基本要求。及時報道新聞資訊, 顯著增強了我國對國際輿論的主導權。融媒體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虛假信息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及時發布新聞可以避免國家形象受到虛假信息影響。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辨別真假、分辨虛實的能力, 堅定個人立場, 建立危機預警, 避免受到虛假信息誤導。

(三) 傳播中國核心價值觀

為世界提供了解中國的途徑, 是我國發展新聞傳播行業的目的。新聞的內容是我國的發展成就、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核心價值觀。傳播內容的可接受性決定了新聞內容的受關注程度??山邮苄愿叩膫鞑热? 更能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受眾的需求是影響傳播內容的關鍵因素。報道方式決定了傳播內容的說服力和可信度。講述實施、列舉數據, 是提高傳播內容可信度最直接的方式。融媒體時代, 社會大眾對新聞報道的需求逐漸多樣。國際大事、國家政策、行業形勢、流行文化, 都是大眾信息需求的內容。流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對外宣傳流行文化, 可以為國際社會提供認知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核心價值觀的途徑。

(四) 掌握融媒體時代傳播渠道

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改變了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態勢。社交媒體成為國際新聞新的傳播渠道。融媒體時代推動信息傳播技術創新, 傳統新聞報道行業面臨巨大挑戰。融媒體時代提高了新聞傳播行業對新聞傳播人才的能力要求。復合型人才取代單一型人才, 成為新聞傳播行業的主要人才需求。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人才必須掌握新聞傳播知識、新聞傳播技巧、互動傳輸技術、互聯網技術等。新聞傳播的深度、廣度、透明度, 都是影響新聞內容質量的關鍵因素。傳統技術和現代傳播技術融合發展, 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新聞傳播人才是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基礎。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人才必須打破傳統媒體的技術限制, 了解用戶需求, 收集用戶建議, 掌握傳播技能, 精通策略管理。

摘要:新聞傳播人才是我國建設新聞傳播行業的基礎。為了增強我國新聞傳播能力, 提高新聞的社會影響力, 我國必須構建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新聞傳播人才的數量決定了我國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形勢。

關鍵詞:新聞傳播,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 艾丹, 吳若林.融媒體時代要保持新聞傳播的初心--媒體微信公眾號傳播方式探析[J].新聞前哨, 2019 (02) :44-45.

[2] 楊萌芽.新時代新聞傳播學人才培養的機遇與挑戰[J].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8, 25 (S1) :126-127.

[3] 郭王.融媒體視野中的城市廣電傳播力提升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8 (12) :30-33.

融媒體中心建設目標范文第4篇

一、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經濟新聞報道的創新對策

(一) 專業化與大眾化并重, 建立專家型采編隊伍

經濟新聞報道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就是專業化, “專業化”既包括新聞信息選擇、發布與提供的專業性, 也包括新聞信息分析的專業性和信息服務方式的專業性。因此, 經濟新聞的報道要注重平民化的視角, 在生活化、可讀性、社會化、趣味性上面下功夫, 既強調專業化又注重大眾化, 從而激發受眾興趣, 更好的被受眾理解與接受。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人們越來越關注經濟資訊、財經新聞等經濟有關的新聞報道, 因此對于經濟新聞專業采編人員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新媒體背景下, 更加注重信息的時效性、速度性和權威性, 這考量著新聞采編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新聞采編人員要不斷增強自己的職業素養, 提升專業知識, 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 做到不僅具備良好的新聞倫理與職業道德, 還要具備較強的多學科經濟專業知識, 努力成為一名“全能型”的新聞采編人員。除此之外, 要保證擁有正確的價值觀, 向觀眾傳達健康向上的新聞, 呼應時代的主旋律, 迎合觀眾的需求。只有這樣, 才能夠真正實現經濟新聞報道的創新, 為廣大受眾提供更加完備的服務。

(二) 創新報道形式, 彰顯經濟報道的競爭張力

內容決定形式, 但是好的報道形式能夠更好的表現內容。新媒體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開拓了新聞媒介的報道空間, 成為各類媒介新聞報道競爭的著力點。新媒體背景下, 越來越注重信息的時效性、速度性和權威性, 而經濟新聞經常會由于題材的局限, 其經濟選材的深度報道出現費力不討好的現象。因此, 要不斷創新報道形式, 使經濟新聞故事化、生活化、形象化, 通過形象且深入的透析, 挖掘出更具感染力的新聞價值。在經濟新聞報道中可以采用“典型事例+本臺短評”、記者感言、連線專家、組合式等多種形式和手段, 充分發揮電視特色, 用通俗的語言使經濟述評報道更接地氣。此外, 還要創新采訪手段, 提高信息質量。

創新采訪模式, 借助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力量, 積極主動的進行創新。電視臺記者應當依托新媒體平臺分享和傳播新鮮事件, 建立專屬發布平臺, 及時展開記者的采訪活動, 與觀眾進行線上線下的互動, 激發受眾的興趣和參與度, 提升經濟新聞報道的競爭力。

(三) 創新報道內容, 體現人文關懷

隨著新媒體的日益發展壯大, 受眾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進行消息的接受, 通過對比新聞消息報道的質量來進行選擇, 這對經濟新聞報道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因此, 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重視新聞報道內容, 滿足不同受眾群體對新聞的需求, 充分結合數據分析技術來分析受眾感興趣的新聞內容, 做到每個受眾層次都能找到符合的有價值的新聞。通過設定這種有針對性的報道, 進一步提升經濟新聞報道在大眾中的影響力。作為主流輿論媒體, 要發揮新聞的導向作用, 做到報道內容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進而形成強大的輿論聲勢。經濟報道注重硬新聞軟著陸, 體現人文關懷, 要從宏觀入眼, 微觀入手, 做到不僅從經濟工作角度去進行經濟問題的報道, 還要關注經濟活動主體中的“人”, 不斷創新報道內容, 使經濟新聞轉化為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新聞。

二、總結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快速發展, 越來越凸顯出新聞媒體的作用。在這個環境下, 傳統的經濟新聞報道必須進行改革創新, 從而不斷提升新聞的質量, 提升新聞報道對受眾的影響力。

摘要:長期以來, 經濟新聞留給讀者的都是“專業、呆板、數字、乏味”的印象, 經常會出現業外人看不懂, 業內人不愿看的現象, 難以激發受眾的興趣。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 對經濟新聞報道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要想轉變這一狀況, 經濟新聞報道必須用符合時代需求的理念來迎合受眾, 不斷進行創新和突破, 從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诖?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 經濟新聞報道的創新對策, 以期推動經濟新聞報道方式的創新。

關鍵詞:融媒體,經濟新聞報道,創新

參考文獻

[1] 楊東伶, 張靜.論全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報道創新——以《今日資訊》、《資訊前沿》欄目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2, 11 (18) :214-215.

[2] 于國清, 朱瑜光.“五化”創新提升“三力”——杭報集團推進新聞創新的探索和實踐[J].新聞實踐, 2012 (3) :21-22.

融媒體中心建設目標范文第5篇

任何事物的出現, 都有它的正反兩方面。即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新媒體的出現, 所產生的影響也同樣如此。

(一) 新媒體帶來的積極影響

多元化的接收方式減小了傳統媒體被時間、地域所束縛的局限性。各大門戶網站開設的新聞專欄、微博、微信公眾平臺、手機客戶端、網絡視頻等, 可隨時隨地收看收聽, 極大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大量的手機用戶自然成為了受眾群體。新媒體產品傳受互動便捷化。微博、微信作為一個積聚強大信息的平臺, 只要注冊個人或者團體, 都可以通過自述發布的方式對所獲得的信息和宣傳產品進行發布, 既可以圖文并茂傳播, 也可以配發評論進行互動傳播。

(二) 新媒體帶來的弊端和消極影響

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也顯現出了它的弊端。重要的是它缺乏對大量信息來源的篩查和把關, 特別是自媒體人多數不是媒體專業人員, 政治素質和技術水平距廣播電視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能力有一定的差距。新媒體存在信息的隨意性, 有的自媒體人為了獵奇和利益, 往往為迎合消費時代大眾的娛樂心理需求制作散布負面、消極的信息, 也會造成一定社會不良影響。

二、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媒體的不足

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表現出諸多不足。不僅存在技術落后, 而且運行機制古板缺乏靈活性, 在現實中導致節目質量參差不齊, 對受眾選擇產生不良影響。觀念落后, 內容陳舊, 多元化、多層次需求來打造精品節目意識淡薄。時代在進步, 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而傳統媒體節目內容、發展理念、創新意識卻未及時做出更新和轉變。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廣播電視發展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廣播電視媒體工作人員專業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升。作為廣播電視工作人員不僅應具備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 同時還應熟悉各類基本操作技能, 以適應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需要。

三、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傳媒的發展空間

新媒體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 以傳播時效快、可選擇性和便捷性高, 信息量大、參與性強等特點占據了非常強的傳播優勢。移動傳媒主要載體——智能手機的出現和廣泛應用, 使受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走出了時間地點的限制, 受眾可以不受限制地接受到更豐富的優質信息。智能手機作為移動傳媒的載體和快捷的新型服務平臺, 它集中了互聯網絡等多種技術優點, 成為新媒體發展的助推器。移動傳媒的快速發展, 對廣播電視傳媒和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廣播電視傳媒應在觀念上更新, 轉變原有的管理方式, 運營方式。面對新媒體這一新生事物的出現, 除了要有超前意識, 創新意識外, 積極培養新型人才是關鍵。要培養有創新意識, 對傳統媒體業務熟悉, 熱愛新聞事業, 有時代責任感的年輕人才。通過人才培養, 打造一支把握時代脈搏, 具備全新理念, 能夠勝任未來融媒體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只有這樣, 才能多方面、多角度在內容與形式上不斷拓展媒體經營與發展空間, 推進融媒體向更廣闊領域邁進。

隨著人類社會進步和經濟快速增長, 人們對獲得信息量和信息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受眾對獲取信息的便捷性與時效性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ヂ摼W時代的到來, 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勢不可擋。新興媒體對傳統媒體帶來了沖擊和挑戰, 同時, 也提供了一種廣闊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在互聯網時代, 廣播電視精品節目的打造, 節目收視率的提高, 都離不開互聯網這個大平臺。只有在發揮優勢的基礎上, 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 才能滿足新時代廣大受眾的多領域信息需求, 才能使廣播電視發展立于不敗之地。

推進廣播電視媒介與新媒體的融合, 提高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力度, 主要體現在融合新媒體的實時性, 發揮廣播電視新聞的深度性優勢;融合新媒體的個性化, 發揮廣播電視新聞的權威性。電視新聞要做到揚長避短, 提高廣播電視編輯的素養, 制作高質量的新聞作品, 既要保持傳承廣播電視編輯過程中的精華, 也要學習新媒體的潮流方向, 兩者相融合, 才能在發揮自身原有的優勢, 創作出百姓新聞樂見的好的作品, 贏得受眾的歡迎。廣播電視媒介必須緊跟時代步伐, 以新的理念和思路實現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 積極推進傳統媒介與新媒介的融合。拓寬傳統媒介傳播思路, 將傳統媒介優秀的傳播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相融合, 實現廣播電視傳媒的創新與發展。

四、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融合發展是廣播電視事業在時代大潮中應作出的果斷選擇。未來道路任重道遠, 廣播電視媒體要順應時代發展, 創新思維, 取長補短, 發揮真實性、權威性優勢實現突破。媒體融合是一種媒體創新的模式, 也是發展趨勢, 目前融合的程度不夠, 特色不突出, 資源沒能實現充分共享, 也是比較普遍的問題。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新媒體的誕生, 廣播電視移動傳媒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 傳統媒體受到沖擊。面對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 特別是手機用戶的急速增加, 也給廣播電視傳媒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廣闊天地, 新媒體的傳播優勢沖擊著傳統媒體固有的優勢。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 廣播電視媒體只有轉變觀念, 迎接挑戰, 和新媒體融合創新發展, 做到優勢互補, 互利共贏, 才能贏得廣闊傳播發展空間。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融合,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連生.電視編輯小語[J].人民政協報, 2004, 12.

[2] 孟家暉.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改進[J].新聞研究導刊, 2015 (15) .

[3] 樊方.融媒體時代下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J].新媒體研究, 2016 (13) .

[4] 宋毅.媒介融合趨勢下電視媒體的內容變革[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11 (11) .

融媒體中心建設目標范文第6篇

要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這一論述是我國高等教育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高校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引導, 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增強民族凝聚力。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融媒體技術的支持, 只有線上線下相結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 才能更好的發揮思想教育的作用。

一、新背景新機遇

(一) 融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途徑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內容枯燥、形式單一, 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思想教育的效果便自然大打折扣。融媒體的出現能有效地改變目前的現狀, 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大學生思維活躍、具有創造力、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 相較于傳統授課方式, 融媒體教學更適應大學生。融媒體下的教學模式能夠生動、形象的展示枯燥的理論知識, 減少學生學習的被迫性, 激發其學習興趣, 還能夠結合大量的案例對錯誤的理論進行糾正和說明, 更好的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 融媒體下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其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能將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

(二) 融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趣味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 互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成熟, 對我們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以大學生為典型代表的年輕人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 從吃飯、購物到學習、工作, 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網絡, 其為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也為我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目前, 高校的許多學習工作都通過微信、QQ發布, 各種社交軟件也成為老師和學生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大學生能通過網絡獲取專業知識、時事政治、生活娛樂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融媒體模式下的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的權利, 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去學習, 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從這一方面來說, 融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趣味性, 起到了疏導作用。

(三) 融媒體下的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目前為止, 我國大多數高校的思政課都是老師傳授理論知識, 學生被動接受。融媒體下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 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融媒體教學模式下, 學生不但可以接收到老師的觀點, 還可以了解到不同行業、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的意見, 遇到自己不同意的或者感興趣的觀點, 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與其互動, 互動雙方各自表述自己的意見、相互學習。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時, 學生便自然會向老師反饋, 如此, 老師便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有針對性的制定教育方案, 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新時代新挑戰

(一) 教育授課的主體地位的下降

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多在現實課堂中進行, 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下, 教育傳播在思政課教學中必然占據主體地位, 但融媒體的出現對教育授課的主體地位造成了沖擊。

在傳統的授課方式下, 受教育者多為被動式的學習, 學生很容易對課堂和老師產生反感情緒, 更別說與老師溝通交流了。但融媒體的出現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 思政課不再局限于課堂, 學生通過網絡等途徑也可以進行有效的學習, 相較于傳統思政課, 融媒體教學因更具趣味性、更具自主性, 因而更容易受到學生的青睞。在這種情況下, 教育授課的主體地位難免會受到影響。

(二) 投入實際教學困難重重

傳統的思政課教學雖然存在很多弊端, 但其運行的時間較長, 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熟悉和適應。將融媒體技術與傳統思政課堂相融合是我們不斷朝之努力的方向, 但這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無論是年輕教師還是經驗豐富的教師, 都要主動走出自己的教學舒適區, 改變傳統教學方式, 走向新課堂。

除此之外, 融媒體作為新生事物, 對其了解和掌握再到投入實踐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 很多高校雖然希望通過融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水平, 但受到自身技術水平的限制, 不能很好地掌握融媒體技術, 影響了教育改革的進行。目前來看, 融媒體投入實際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三) 教學引導難度增大

在信息化時代, 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接收到各式各樣的信息, 了解到方方面面的知識。但是網絡上的內容并非都是積極向上的, 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大學生的辨別能力和認知能力還不夠成熟, 尚處于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 很容易被網絡上的是是非非所左右, 進而形成不正確的觀念。高校在進行思政課教學時, 學生的思想會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具多元化的特點, 這就增大了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的難度。

三、利用融媒體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 掌握領域的主導權

高校利用融媒體進行教學之前, 要考慮到融媒體因信息龐雜帶來消極影響的可能性。高校要牢牢把握領域的主導權, 不讓學生被錯誤的思想左右。首先, 高校要嚴格監控各學院的微博、微信以及網站動態, 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 對思想激進的學生單獨進行思想教育。其次, 學校還要加強的引導, 定期開展有關黨和國家的思想交流講座, 號召學生集中學習, 幫助學生理解國家政策, 增強民族認同感。

(二) 線上線下結合

融媒體技術投入實踐雖然還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但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做起, 從線上線下相結合做起。首先, 老師要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 將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 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更多的參與感, 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除此之外, 老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大家參觀西柏坡等旅游景點, 幫助大家增強民族自豪感。其次, 要注重線上教學, 定期要求學生觀看時政視頻, 了解國家動向。目前, 很多學校已經將線上教學投入實踐, 要求學生通過特定軟件學習有關黨和國家的重要知識。

四、結語

黨說到“建設文化強國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作為黨和國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端和前沿陣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承載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 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 具有重要意義。因此, 如何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成為我們探討的重要話題。

互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播領域的變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變革要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 思想政治教育與融媒體技術結合是大勢所趨, 因此難以促進其進一步發展。本文對融媒體下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優勢和不足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討, 并針對其不足提出了應對措施, 希望能給廣大同行一些建議, 以推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 融媒體技術與思想教育工作相結合是教育領域的一大改革。它如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存在著諸多不足, 但其仍然具有遠大的生命力。我們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對其發展抱有信心, 相信思想教育工作領域的光明未來。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 我國信息傳播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除了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外, 微博微信等各種新興媒體出現在了我們面前, 為我們了解信息、汲取知識提供了多樣的渠道。近些年來, “融媒體”一詞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 所謂融媒體就是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結合起來, 取長補短、互利共贏的一種模式, 其在我們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 許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不適應融媒體的時代背景。高校應當直面融媒體帶來的困難和挑戰, 緊緊抓住機遇, 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融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 翁文泰, 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訴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 2007年年會優秀論文專輯 (二) [C]:2007.

[2] 陳潛, 陳均寶.對“大學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8年年會優秀論文專輯 (二) [C]:2008.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與教育效果之間的關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新, 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 (《吉林政報》2008理論??? [C]:2008.

上一篇:全面深化改革意義范文下一篇:學校發展自評報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