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美麗鄉村建設交流材料范文

2023-09-22

美麗鄉村建設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五泉鎮是楊凌示范區唯一的建制鎮,位于楊凌示范區西北方12公里處,隋文帝泰陵地處該鎮內。鎮政府駐五泉村,距區政府9千米。2001年被列入全國重點建設小城鎮,省級小城鎮建設示范鎮之列。該鎮總面積2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7萬畝,轄19個行政村,6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033戶,總人口22185人。鎮內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氣候溫和,人文旅游資源豐富,是人居、生產和旅游的最佳場所。

近年來,我鎮始終堅持以“爭創省級新農村示范鎮、打造最宜居住鄉村”統攬全局,立足于鄉域特色,認真謀劃新農村建設總體思路,把握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扎實有序地在全鎮各村開展了新農村建設。為了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使農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變化,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績。我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明晰思路,科學規劃

按照省住建廳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會議的要求,結合我鎮各村村情,通過多次會議討論和調查研究,決定推行“政府組織,企業拉動,基地示范,多方配合,農戶參與”的建設模式,大力發展以夾道村、茂陵村為示范村的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帶動畢公、帥家、斜上等新農村建設中心村,輻射全鎮,全面建設文明程度高、立體循環經濟發展程度高、可持續發展、農戶參與的“農、工、商、種、養、加、高、新、特”的一體化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鎮共建成小麥良種基地2.2萬畝,建成設施農業大棚456座,優質雜果基地4000畝,全鎮奶肉牛存欄1760頭,蛋雞11.5萬只,奶牛養殖小區7個,苗木花卉基地426畝。特色養殖業發展勢頭強勁,成績顯著。

(二)完善機制,開拓創新

為了完善垃圾收集網絡體系,聘請衛生保潔員和垃圾清運員,購置垃圾桶和垃圾車,清運主要道路沿線和村莊內垃圾,購置200個垃圾桶、實行垃圾袋裝化,形成垃圾“戶集村收村運村處理”的垃圾收集體系,達到村莊整齊整潔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設“美麗鄉村”農民群眾是主體,全民參與是關鍵,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向村民發放倡議書,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號召村民主動參與庭院整治工作中來,積極開展評選清潔示范戶活動,對整改積極的,經驗收達標合格的農戶,采取“以獎代補”措施,全面提升村莊品味,使居民生活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三)整合資源,形成合力

一是召開動員會,發動黨員干部和村民組長做好示范;二是召開座談會,邀請“三老”(老黨員、老干部、老長輩)為美麗鄉村建設建言獻策;三是上門入戶宣傳,對群眾講解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意義。四是做好“三結合”,注重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注重與和諧社會建設相結合,注重與幸福家庭建設相結合,形成“人人是美麗鄉村形象,處處是美麗鄉村環境”的良好氛圍。

美麗鄉村建設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該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依城傍郊,它依靠老城區---XX交通路,環繞新城區---XX步行街,自古以來商貿活動頻繁,村民思想觀念前衛,頭腦靈活,經商意識強。2013年全村人均純收入7800元,經濟發展基礎較好。它地處城郊新農村,西河穿境而過,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為苗木花卉種養,家禽家畜飼養,農家樂的經營提供了厚實的自然條件。

該村旅游文化資源豐富,XX龍宮、張家神堂、北關廟臺,頭天門牌坊,北壇廟等景區景點點藏村中;人文環境優越,村民文化底蘊厚重,文化氛圍濃厚,民間藝人繁多,各類書畫交流店,古玩奇石鋪,風味小吃點遍布轄區。是游客逛景點,品美食,賞文化的理想去處。

該村旅游行業發展現狀較好,截至目前,已依托XX縣XX龍宮等旅游景區景點發展旅游步行街1條,各類書畫交流店30家,古玩奇石欣賞店25家,風味小吃店40家,苗木花卉種養基地2處,特色農家樂3家,民間藝術品零散銷售點10處。同時各類旅游實施正在有序建設完善中,縣旅游局、縣博物館已進駐XX龍宮,旅游管理日漸完善。

美麗鄉村建設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坐在書桌前, 透過落地窗望出去, 盡是高樓大廈。雖然那高樓大廈之間也有樹木、草坪, 但依然給人沉重的壓抑感。于是, 人們就懷念那梯田層層、綠樹炊煙的鄉村。人類是從鄉村走出來的, 對鄉村自然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發達國家的人, 只要有了錢, 就盡可能把家搬到鄉村去。中國還不發達, 鄉村的人想往城里跑, 因為城里可以賺錢, 但那些先富的人卻已經想方設法要在鄉村建別墅了。

當人類脫離了最早的游牧的原始狀態后, 開始定居, 就有了鄉村。我曾去過西安半坡遺址, 那是距今6 000多年的鄉村, 卻已經具有現代鄉村的各種功能。雖然那時的鄉村還稱不上“美麗”, 人們居住的還只是小小的茅草屋, 甚至還沒有床、沒有桌、沒有家具, 更不可能有商場、劇院之類, 人們的生活也相當原始、相當艱苦, 但還是表明人類已經進步到一個新的文明階段了。站在半坡遺址的山坡上, 想像當年半坡四周的景色, 浐河兩岸水草茂盛, 鮮花盛開, 也夠美麗的了。

作為居住地, 鄉村與城市可能是一個對立面。城市擁擠, 鄉村空闊;城市繁華, 鄉村樸實;城市污染, 鄉村自然。鄉村居民以農牧漁業為主, 而農牧漁業都需要廣闊的土地, 因而人口密度小, 對自然的依存度高。在城市呆久了, 從那鋼筋水泥的逼狹空間走出, 來到鄉村, 就會感到那真是一個廣闊天地, 于是就會情舒意爽, 就會生出詩情畫意, 就會站在那田間地頭放聲高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抒情。不過, 這只是城里人的感受, 有點像魯迅在小說《風波》中挪揄的一樣:“河里駛過文人的酒船, 文豪見了, 大發詩興, 說, ‘無思無慮, 這真是田家樂呵!’”

真正走進鄉村, 在那兒住上一段時間, 你才知道, 鄉村往往并不那么“美麗”。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 鄉村是中國社會的基礎。幾千年的封建制度, 讓中國的農業生產手段落后, 生產水平低下, 農民生活不能溫飽, 無法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和醫療保健, 身體病弱, 文化落后, 鄉村日益凋敞。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 梁漱溟、晏陽初等先賢就提出了鄉村建設的課題, 并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實驗, 一時寓為大觀??上? 在那個內外交困、經濟十分落后的年代, 幻想從枝節問題上入手來改造傳統的鄉村, 進行所謂的鄉村建設, 只能以失敗告終。解放后, 又幻想通過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來建設鄉村, 結果又是失敗。當年, 筆者作為知青, 在一個小山村呆了將近三年, 對鄉村的貧困落后有著切身體會。連飯都吃不飽, 何論“美麗”!改革開放, 首先從鄉村開始, 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農業太落后、鄉村太破敗、農民太苦了!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發展, 農民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 一些鄉村也已經“美麗”起來了。但是, 中國至今仍然是農業大國, 農村戶籍人口超過人口總數的一半, “三農”問題依然困擾著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 絕大多數鄉村依然不那么“美麗”, 不少鄉村依然貧困、破敗。在GDP主導下, 一些鄉村還受到嚴重的工業污染, 甚至滿目瘡痍。

中國要現代化, 不可能只是城市的現代化。如果鄉村建設跟不上, 鄉村沒有“美麗”, 現代化就是片面的, 就像一個人瘸了一條腿。正因為如此, 美麗鄉村建設提上了黨和政府的議事日程。早在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 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 并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具體要求。2007年10月,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12年11月, 黨的十八大又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任務, 美麗鄉村就是其中重點。接著, 2013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努力建設美麗鄉村。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農業部等部門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 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不斷推進, 涌現出了一批美麗鄉村建設典型。

近年來, 我國的標準化建設有了新的進步, 標準化工作者不再把眼光局限于產品 (特別只是硬件產品) 上, 對社會的需要已經有了相當的敏感, 能夠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 為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事物提供標準化服務。

美麗鄉村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件大事。從質量管理的角度來看, 做任何事都要有目的 (方針) , 有目標, 有資源, 有職責, 有程序, 有監視, 有測量, 有改進。而這些都需要有相應的標準來規定。GB/T 32000-2015《美麗鄉村建設指南》的發布和實施, 對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具有推進作用, 肯定是一件大好事。在美麗鄉村建設中, 引入標準化管理的理念和手段, 對于指導和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質量和水平, 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任何一個概念, 都應當有相應的定義, 包括其內涵和外延。美麗鄉村作為一個概念, 當然也應當有自己的定義, 有自己的內涵和外延?!睹利愢l村建設指南》為美麗鄉村確定了內涵, 也確定了外延。只有滿足了標準規定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 規劃科學、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宜居、宜業地可持續發展”, 達到了標準規定的諸如道路硬化率、林草覆蓋率、衛生公廁擁有率、九年義務教育目標人群覆蓋率、村民享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等21項重要量化指征指標, 才能稱為美麗鄉村。

我們經常在新聞媒體上看到一些地方打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旗號, 弄虛作假, 欺騙上級, 騙取國家補貼的典型案例。有的地方僅僅只修了一個牌樓, 粉刷了一下門面, 就號稱已經建成“美麗鄉村”。有的打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旗號, 對農舍進行強行拆遷, 讓農民叫苦連天。更多的是脫離當地生產生活實際, 一味追求表面的統一, 房屋修得一模一樣, 完全失去鄉村的傳統風貌。有了《美麗鄉村建設指南》這樣的標準, 特別是有了一系列量化的指標, 給形式主義增設了障礙, 為識別弄虛作假提供了武器。

但是, GB/T 32000只是推薦性標準, 并不要求強制執行。而且, 《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只是“指南”, 只能起指導和引領作用。我國國土遼闊, 各地情況大不相同。以鄉村為例, 北方以村莊聚居為主, 南方以院落散居為主, 平原鄉村與山區鄉村的格局、建筑、道路、自然風光等大異其趣, 少數民族村寨與漢族鄉村的風貌往往完全不同, 牧場牧村、漁村與農業村更是大有差異?!睹利愢l村建設指南》僅僅是為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框架性、方向性的技術指導, 使美麗鄉村建設有標可依, 使鄉村資源配置和公共服務有章可循, 使美麗鄉村建設有據可考、可查、可核、可督、可改。同時, 標準對鄉村個性化發展預留了自由發揮空間, 沒有“一刀切”的規定, 也沒有“齊步走”的要求, 反而是鼓勵各地根據鄉村資源稟賦, 因地制宜、創新發展。借口貫徹執行標準, 簡單劃一搞美麗鄉村建設, 甚至強迫農民按統一的圖紙建房裝修, 那肯定是某些官員在單純追求政績, 甚至是在弄虛作假, 與標準完全無關。

我并不反對美麗鄉村建設。但是, 在中國, 一個好的設計, 一個好的方案, 從中央到地方, 一層層貫徹下來, 往往就要走樣。形式主義的東西不說, 某些人單純追求政績也不說, 只說有人將其作為貪腐的對象或機會, 就讓人為美麗鄉村建設擔憂。如果農民得不到實惠, 美麗鄉村建設又有何用!

按我的理解, 美麗鄉村建設中這個“美麗”, 并不僅僅只是好看, 只是漂亮, 不能僅僅停留在諸如形式、比例、布局、顏色之類可以給人的感官以愉悅的視覺享受上。美麗鄉村的“美麗”, 就是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只有滿足了這五條要求的鄉村, 才可以稱得上是“美麗”的?!睹利愢l村建設指南》雖然明確了美麗鄉村應體現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行為美, 規定了村莊規劃、村莊建設、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公共服務、鄉風文明、基層組織、長效管理等8個方面的內容, 但其21項重要量化指征指標卻難以涵蓋美麗鄉村的全部內涵和外延。畢竟8個方面的某些內容是不可能用量化指征指標來反映的, 例如鄉風文明能用什么指征指標來反映呢?即使能用指征指標來反映,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某些官員也可以明目張膽地弄虛作假, 糊弄上級, 也糊弄農民, 甚至嚴重侵害農民權益。因此, 我們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到一個標準上。

美麗鄉村建設不是哪個人頭腦發熱突然想出來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 我國的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廣大農民對民主政治、生產發展、生活水平、居住空間、自然環境等生存條件都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美麗鄉村建設正是適應廣大農民的這種要求提出來的。因此, 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動力來自于廣大農民?!睹利愢l村建設指南》的貫徹執行, 也只有依靠廣大農民。

為此, 相關部門應當采取各種措施, 把《美麗鄉村建設指南》這個標準送到鄉村, 送到農民手上, 大力宣傳, 讓廣大農民真正理解美麗鄉村的涵義, 支持美麗鄉村建設, 并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同時, 還要讓廣大農民掌握《美麗鄉村建設指南》的相關要求, 包括相關的指征指標, 讓他們能夠監督各級官員, 防止官員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弄虛作假, 借口貫徹執行標準損害自己的權益。這樣, 標準化工作者制定的這個標準, 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那一份熱忱和奉獻也才能真正得到回報。

重慶萬州有個分水鎮, 一條東西向的大街逶迤十多公里。那大街兩側的房屋原來都是包包坑坑的磚墻, 很是難看。幾年前, 由政府出資, 將其境內高速公路兩側的房屋全部進行了粉飾, 畫上立柱、橫梁之類, 儼然粉墻黑瓦的傳統民居。那分水鎮也就“美麗”起來。

但是, 行程幾百公里, 都是這樣的粉墻, 都是這樣的假傳統, 也不免讓人視覺疲憊。前不久, 筆者去歐洲旅行, 從法國到瑞士, 從奧地利到意大利, 那路側的村莊映入眼簾, 各有各的風貌, 讓人不斷有美的享受。我在想, 我們為什么總要追求“美”的統一、“美”的一致呢?

問題在于, 我國的美麗鄉村建設是自上而下推動的。各地之所以熱心于這樣的建設, 可能是因為有中央政府的補貼。網上一查, 果不其然, 2013年7月, 財政部就發布了《關于發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作用, 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通知》 (財農改[2013]3號) , 決定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主攻方向, 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

美麗鄉村建設可以為城市人到鄉村旅游度假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多選擇, 但我們必須明白, 這只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副產品。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振興農業, 給廣大農民創造一個更加富裕、更加民主、更加安全、更加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 促進農業現代化。誰不希望自己居住的環境更美麗?但對“美麗”的理解卻各有不同。對什么才是“美麗”, 怎樣才能“美麗”, 農民才有最終的決定權。因此, 在貫徹執行《美麗鄉村建設指南》的過程中, 還需要更多地征求廣大農民的意見, 要讓農民作主。作為城市人, 我們也不能戴著一副有色眼鏡去評價, 應當尊重農民的選擇。如果有機會, 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 我們也可以為美麗鄉村建設出點力或出點智什么的。如果有錢, 也可以做點投資捐款之類的好事。

美麗鄉村建設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各位領導老師好,很高興能夠參加今天的研討會。

2017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公開發布,中央一號文件聚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總書記說,中共十九大描繪了我國發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藍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河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大會上傳達了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今年河南省以建設美麗鄉村為抓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做好鄉村改革、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四篇文章。

組織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既是新時代農業科技的新要求,也是近幾年創新探索基礎上的新實踐。近年來,中國實施了科技創新工程,開展了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初步搭建了科研“一盤棋”、創新“一條龍”、服務“一體化”的農業科研新格局,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支撐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大作用日益顯現。這些已有探索和實踐,為我們組織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鄉村振興的大幕已開啟,我們農業科研單位任重道遠。我們應該以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作為科技工作的總抓手,強化技術集成,成果轉化和示范應用,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力支撐。

為此,我們應該進一步優化學科體系設置,突出鄉村振興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重大科技需求,強化優勢和特色項目,拓展新興學科領域及方向,用新體系引領支撐創新工程實施;凝練重大科研選題,重點支持一批前沿理論創新類選題、一批產業應用類選題、一批支撐服務類選題,推動重大標志性成果產出。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科技強農。堅持市場導向、效益優先。

措施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綠色是鄉村振興的底色。如何更好地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農業現代化的重點任務。 “一核”,即田園綜合體核心區。以科技為引領模式創新產業融合為主要功能,整體帶動鄭州市現代農業發展。包含綜合服務區、農產品加工物流區、設施農業展示區、優質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果蔬花卉示范園、農耕文化體驗園、特色民俗體驗園、康養文化創意園等。

“二區”,即優勢特色糧經作物產業化示范區和精準農業示范區。主要功能是圍繞核心區進行新模式、新技術、新理念的推廣示范,有效促進林果、蔬菜、糧、油、薯產業提質升級,二區相互融合發展。

“三帶”,即產業融合發展帶、新業態發展帶和文化發展帶。依托鄭州各縣市便利快捷的與國、省道相貫通的村村通、鄉鄉通交通條件,聯合各功能分區,促使各產業相互融通,形成良好互動,同時沿途構建景觀廊道,結合各自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鄉村民俗等發展休閑與鄉村旅游,實現三產融合、三生一體發展目標。

“四園”,即功能分區中多樣化、多元化的各類產業園區、示范區及基地??煞譃樗念?,一是優勢特色農作物種植園;二是依托各類優勢特色種植的加工物流園;三是觀光旅游園,依托種植、加工、物流園區的農業觀光、休閑、康養;四是歷史文化結合生態、生產的旅游園。

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認識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重點從五個方面著手,謀劃好、落實好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工作,一是立足質量興農,以農業提質增效為導向,大力調整科研方向和任務,為農村產業興旺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二是立足綠色興農,以推行綠色發展方式為目標,重點研發一批節本增效、優質安全、綠色環保技術,為農村生態宜居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三是立足品牌強農,繼續以“四優”產業的“四化”發展為重點,加快優良品種和高效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鞏固提升以“四優”為代表的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走出一條以科技提升品質、以品質鑄就品牌的發展路子;四是強化示范引領,以院地合作為載體,著力培育一批技術集成度高、輻射帶動性強、示范效應好的科技精品示范區,促進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圍快速轉移轉化;五是強化科技扶貧,加強規劃指引,因地制宜的篩選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加速技術推廣和產業致富帶頭人培養,提高產業扶貧的實效性,為農村穩定脫貧奔小康提供智力支持。

鄭州市可以針對自身優勢構建“一環一帶四板塊”鄉村旅游格局。市政府下發的《關于加快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鄭州將著力推動全市鄉村旅游向鄉村休閑度假與鄉村旅居生活體驗轉型,建成國際水準、國內知名、全省一流的鄉村旅游目的地。按照該《意見》,結合都市農業研究中心的調研結果,鄭州可以構建“一環一帶四板塊”鄉村旅游格局。

“一環”是由鄭州繞城高速形成的閉環

“一帶”即以黃河為主軸,西起鞏義東至中牟,聯動伊洛河段、索須河-賈魯河段等線性鄉村旅游空間,形成鄉村旅游密集帶。

“四板塊”及登封大嵩山鄉村旅居板塊、登封鞏義新密滎陽大伏羲山鄉村度度假板塊、上街滎陽惠濟濱河鄉村休閑板塊、中牟新鄭平原鄉村游憩板塊。

鄭州可以推出一批具有國際視野、中原風貌、鄭州特色的想吐旅游特色小鎮、國際鄉村文化旅游社區、國際鄉村旅游節等。同時推動鄉村旅游住宿設施升級,支持各地盤活農村民宅等資源,打造富有吸引力的鄉村主題民宿精品酒店、度假村落、自駕車旅居車營地等特色住宿體系。依托農業公園、家庭農場、休閑農莊等大力發展近郊型鄉村民宿達到500家,建成3-5個全國知名的鄉村旅游模范村,新建10家3A級以上鄉村旅游景區,三星級以上鄉村旅游經營單位突破100家。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正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我們科室去年對鄭州田園綜合體進行調研,發現2017年可謂是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十分熱鬧的一年,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人工智能、分享經濟為這一行業帶來新的亮點和活力,與之相關的投資也大幅增長。預計2018年休閑農業產業融合會成為主導,同時小鎮經濟崛起,行業多極化分布。另外,消費人群部落化,社會運營標準化、標配化,但行業盈利痛點依舊,商業模式面臨重塑。 如今,休閑農業的特色業態正在細分,民宿、樂園、農莊、度假村、俱樂部等不同業態讓這一行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雖然休閑農業近年來火爆得一塌糊涂,但仍有經營不下去的農莊,有血本無歸、欲哭無淚的莊主,有經營不善的農家樂。那么,發展休閑農業到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大底包括規劃不科學,特色不突出,創意不豐富,品牌不知名等。我們應該多與休閑農業實踐者和觀察者進行交流,幫助行業從業者找準發展方向,借勢借力實現更好的轉型和發展,最重要的一點事保證產品的品質。做農業,聚焦本質才是硬道理。萬變之中,唯有以極致的產品視角,真誠的客戶思維,做好產品和服務,收心、扎根,才能做好一個存活百年的好農莊。

鄭州市可以結合當地實際,吸收外地成功經驗,采用“美麗鄉村+特色文化+鄉村旅游”的發展理念,致力于有機農作物種植、稻田水產養殖,構建綠色無公害農副產品體系。打造稻田藝術,布局瓜果部落、沙灘娛樂等旅游項目,并建立草編藝術中心,既解決秸稈焚燒的難題,又可以培訓大量當地農民從事草編藝術加工,增加當地群眾收入。將農村土地整治項目與農業產業發展、異地扶貧搬遷、新村建設捆綁布局,圍繞田、水、路、林、村開展項目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作為農業大省的省會城市,鄭州應該培育壯大產業集聚區內的主食企業。把銀行、質檢中心、快遞、超市等搬進集聚區,吸引市場主體和農民參與到企業的產前種植養殖、產中生產加工與服務、產后銷售運輸等環節,帶動農村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 針對農村污染點多,面廣,污染源復雜多樣,治理成本高、難度大,我們該如何破解治理難題?農村污水處理不能照搬城市模式、不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對癥下藥,點面結合、分散治理,實行“一村一策”。人口集中居民點,建設微動力處理設備;三兩戶分散居民,建設人工濕地處理池;鄉鎮建設污水處理廠。目前,小型污水處理技術已十分成熟,豬圈、廚房、衛生間的污水緩緩流進三格式化糞池,通過水解酸化處理,糞渣被沉淀、分解,廢水流入凈化槽,達到一級B標準后排入河內。這種分散式污水處理設備,每天可以處理1立方米污水,年維護費用僅300元。針對有些地區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成本高難運行的實際,政府應該加大投入。污水處理設備農民不花一分錢,市里按照戶均1.2萬元的標準籌集資金,每臺設備都有專人維護管理。

——堅持鄉村全面振興。準確把握鄉村振興的科學內涵,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統籌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部署,協調推進。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茖W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分化特征,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典型引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搞層層加碼,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久久為功,扎實推進。

四、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分類有序退出超載的邊際產能。擴大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茖W劃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區域,健全水生生態保護修復制度。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開展河湖水系連通和農村河塘清淤整治,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加大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力度。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繼續開展退耕還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納入保護范圍。擴大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建立成果鞏固長效機制。繼續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繼續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有效防范外來生物入侵。

(二)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污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農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擴大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范圍。推進重金屬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復,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力度。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嚴禁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業農村轉移。加強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建設,落實縣鄉兩級農村環境保護主體責任。

(三)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落實農業功能區制度,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態保護成效與資金分配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地方在重點生態區位推行商品林贖買制度。健全地區間、流域上下游之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探索建立生態產品購買、森林碳匯等市場化補償制度。建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補償制度。推行生態建設和保護以工代賑做法,提供更多生態公益崗位。 (四)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運用現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將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生態經濟的優勢,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生態產品和服務,促進生態和經濟良性循環。加快發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濕地觀光、冰雪海上運動、野生動物馴養觀賞等產業,積極開發觀光農業、游憩休閑、健康養生、生態教育等服務。創建一批特色生態旅游示范村鎮和精品線路,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

結尾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在今后的一個時期,我們農業科研人員要發揮自身優勢,針對我市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部署和要求,創新科技服務方式等方面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切實謀劃好我所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工作重點,創新舉措以及2018年的主要工作。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迎難而上、埋頭苦干、開拓進取,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作出新的貢獻! 探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模式,是一項長期而又意義非凡的偉大事業。

十九大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描繪的一項項具體目標和舉措,正在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帶頭想辦法、找路子,勇于探索發展新產業,帶動共同致富,讓群眾錢包鼓起來。敢闖敢干,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把扶貧資金用到“刀刃”上。用心治理,倡導文明新風,解決好“富腦袋”問題。

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如今,頂層已設計,前路已謀劃,部署已明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更應擼起袖子苦干實干,實現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新時代鄉村振興美好愿景!

美麗鄉村建設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黨員干部要把鄉村振興工作作為“磨刀石”。“溫室里養不出萬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馬。”鄉村振興工作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就是最好的“磨刀石”。黨員干部要不斷學習,修煉“內功”,做到思想“不斷電”、行動“不缺位”,努力成為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多面手”。持續發揚脫貧攻堅工作中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的精神,以“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和一大批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披荊斬棘的同志為榜樣,永葆初心、勇擔使命、樂于奉獻,進一步激發主動投入鄉村振興工作的熱情和動力,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努力帶領群眾走上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黨員干部要把鄉村振興工作作為“必答題”。“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要寫好鄉村振興工作這篇“大文章”、答好鄉村振興工作這道“必答題”,必然離不開黨員干部的苦干實干,要保持對黨忠誠、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敢于擔當、知難而進的開拓精神,恪盡職守、求真務實的為民情懷,以身作則、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時刻牢記黨員身份,不忘黨員責任,把群眾裝在心里,用雙腳丈量鄉村這片沃土。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上來,把忠誠與信仰書寫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確保交出一份讓人民滿意、讓時代滿意的鄉村振興“滿分答卷”。

過去幾年,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經各級部門多年艱苦努力,脫貧攻堅成果斐然。新時代,新氣象。全面脫貧絕非終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被首次提出,它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和選擇。

“鄉村振興”或許將和“脫貧攻堅”一樣困難重重。鄉村發展面臨困境,它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缺人氣,好像什么都缺。這些問題常年被媒體討論,好像很難得到什么有效的解決方法。但,“方法總比困難多”,鄉村振興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新的一年里,我們基層工作人員,在“鄉村振興”政策來臨前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新的思想及具體工作準備。

發展特色產業促致富。鄉村振興的核心目標應是:提升鄉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要讓鄉村居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提高其物質生活水平,就需要發展當地工商業進而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與增收機會。但引進外資進行產業發展投資,對于普通鄉鎮來說也絕非易事。因此關注鄉村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探索出適合鄉鎮自己的發展路線非常重要。比如,一些鄉村自己燒的拐棗酒、甜桿酒,自己制作的粉條,自己家養的豬肉,非常受當地區域群眾的喜歡。

我們基層工作者日常應多多留意這些,多多思考——如何發展當地的特色產品?如何做出“小而美”的精品產品?如何使群眾從鄉村發展中受益?“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有深入地了解與探索,才能尋找到當地產業發展的契機,進而實現鄉村振興。豐富文化生活促和諧。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應是:滿足鄉村居民日益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鄉村振興既需要物質基礎,也需要精神積淀、文化滋養。但讓鄉鎮大力投資發展大型文化娛樂基礎設施(如建大型影院、游樂園),也有些不切實際。而且不同地區鄉村居民的文化娛樂需求大多也不盡相同。因此關注鄉村居民實際生活中的精神娛樂需求,提供豐富、適合的精神食糧是鄉村振興的應然之舉?,F實生活中,一些鄉村居民喜歡當地傳統的方言戲曲,一些鄉村年輕人喜歡小眾、新穎的“二次元”文化。我們基層工作者在下村、駐村工作中應多多交流,積極了解當地不同年齡群體的精神文化娛樂需求,并創新思考“如何在現有條件下,逐步滿足當地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如建立當地方言戲曲協會,并組織巡演;創新嘗試新的影院模式——私人影院等)。

享受政策紅利促振興。鄉村振興的關鍵點應是:讓一切創造鄉村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這一切都離不開國家對鄉村出臺專項重大政策的鼎力支持。新時代背景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然會逐步釋放政策紅利。比如:設立鄉鎮專項創業資金,吸引創業者關注鄉鎮市場機遇;出臺鄉鎮企業稅收減免政策,吸引成熟企業投資建廠;甚至激勵公職人員再次“下海”在鄉鎮創業,在當地鄉鎮區域掀起類似上世紀90年代的“下海潮”。這對個人、企業都將是一次重大發展機遇。因此,我們基層工作人員要做好積極相應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的思想準備,理解相關政策,結合自身實際,以多種方式和形式,積極投身到新時代鄉村振興建設的浪潮中去。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語重心長地強調中國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我國廣大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相當一部分居民收入水平依然偏低,鄉村振興工作任務形勢嚴峻。但我們應相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各級政府的努力下、廣大人民群眾智慧與力量的參與下,我們一定能攻堅克難,將鄉村建設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新家園。我們基層工作人員也要相信:“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新時代在召喚我們——要在鄉村干出一番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我縣于2019年在試點鎮推行“鎮村工作一體化”,成效顯著,該項機制將作為我縣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夯實“鎮村工作一體化”,需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要瞄準目標。

“鎮村工作一體化”即緊緊圍繞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以創新基層組織工作機制、強化基層社會治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重點,通過整合鎮村兩級黨員干部力量,按工作責任定到村、鎮上干部派到村、監督管理跟到村,實行鎮村干部優化組合,融為一體推進村域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其中“干部下沉”是方法,旨在解決人才困境,形成人才集聚效應;鎮村一體發展是目標核心,做好鎮村聯動,把集鎮和村落作為一個整體,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目標和要求統籌謀劃,進行“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的聯動推進,打造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的新型平臺,產業結構不斷提升、生活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不斷增強,形成區域范圍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使基礎設施、產業體系和公共服務一體化,使農民身份向“非農”身份自然過渡,實現“就近市民化”和“就地市民化”。

二是抓好“領頭雁”。

做好試點鎮和精準選人工作,當好“領頭雁”。結合鎮工作實際及各村基本情況,在充分調研和論證之后才能實施試點工作;優選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黨員干部,躬身入局,把鎮村一體化工作當做事業來做,挺在人民群眾需要的最前沿,面對面直接服務群眾??偨Y經驗、迭代推進,在試點中逐步完善機制,圍繞目標,明確分工,建立考核獎懲制度,適用“容錯糾錯”機制,對一些先行先試出現失誤的能夠進行合理容錯糾錯,進一步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信心與決心。

三是把好規劃引領。

以全域理念把集鎮、中心村和基礎村作為一個整體來科學編制城鄉總體發展規劃,明確分區功能定位,統一規劃村民生活區、商貿區、休閑區、農旅融合區、輕加工業區等。切實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按照城鄉統籌、鎮村共同發展的要求,統籌考慮鎮村的空間布局、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社會事業等各項內容,使鎮村發展能夠相互銜接、相互促進。

四是推動社會共建。

在加快完善公共財政體制,推進公共財政向農村公共服務轉移的同時,要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以合理參與、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為原則,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充分調動社會各界投入鎮村聯動建設的積極性??梢酝ㄟ^合作開發、資源競爭、捐資幫扶、自主投入等形式,鼓勵社會各界投資建設當前農村社會所急需的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扶持一批鎮村一體化建設的示范點,努力拓寬社會參與鎮村一體化建設的渠道,引導人才、技術和資金等要素資源流向農村、支持農業、服務農民,增強社會參與的實效,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減輕政府負擔和運行成本。

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補齊了短板弱項,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和做法。目前,一定要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要在政策導向上做好銜接。一方面,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要求,統籌推進鄉村規劃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產業發展、就業創業、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公共服務提供等的政策,扎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

美麗鄉村建設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關鍵詞:美麗鄉村;河南;鄉土景觀;構成;符號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課題名稱“建設美麗鄉村——河南鄉土景觀符號研究”,編號2017-ZDJH-208]

一、鄉土景觀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應用的優勢

自2013年我國明確提出建設美麗鄉村的發展方向后,我國鄉村建設進入到了新的階段,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傳統鄉村聚落規劃水平落后、面貌差的局面得到了極大地改觀,同時一批將地域文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整合完善的典型鄉村成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標榜,例如浙江吉安、安徽宏村等在美麗鄉村規劃上凸顯了鄉村景觀與其符號的再生。但在國內尤其是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廣大農村,其在進行美麗鄉村規劃上只求“高大全”,大量應用新式建筑材料,向著城市化規劃方向靠攏,使傳統鄉村聚落失去了原有的風韻,使歷經時光洗禮的鄉土景觀遭到了嚴重破壞與忽視,各地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同質化現象嚴重,毫無地域特色與鄉土氣息,儼然是城市的微縮。

鄉土景觀確切來說是農業生產生活中經過自然與勞動人民共同選擇而形成的質樸的景觀。鄉土景觀沒有太多的人工雕刻,蘊含著生活性、自然性和功能性等特點。鄉土景觀是基于地域文化而產生的,生態系統穩定,帶給人們和諧、親和的心理感受,同時具有極強的心理歸屬感和認同感。在建設美麗鄉村時,應用鄉土景觀,不僅是保證美麗鄉村富有地域特點的基礎,更是尊重人的情感和習慣。鄉土景觀應用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優勢如下:

第一,是美麗鄉村設計規劃的源泉。美麗鄉村的設計規劃不可采用單一的設計元素,而形成全國、全省大統一。鄉土景觀是在鄉村聚落自身發展的文化基礎上衍生的,所以有針對性地對鄉村聚落進行美麗鄉村改造,其擁有的原始鄉土景觀是新規劃的基礎,也是美麗鄉村特色的保證。

第二,鄉土景觀是當地人生活習慣和文化認知的表達,重視鄉土景觀的重現,是人們歸屬感和向心力的保證。

第三,鄉土景觀的應用是美麗鄉村規劃成功與否的保證。脫離了鄉土景觀和當地人認同的空間形式的規劃設計是失敗的,所以依托鄉土景觀,能使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更有針對性,也使規劃思路更清晰。

第四,景觀的存在同時是符號的存在,景觀設計師在尋找景觀符號的同時也是在創作符號,鄉土景觀在其形式的表象下,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這種文化內涵更接近參與者的內在靈魂。對于鄉土景觀符號的構成理解,是在創作新的城市環境下景觀符號的有效指導,這是鄉土景觀傳承的需求,也是現代景觀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二、河南鄉土景觀的構成

鄉土景觀發源于農村,由于河南各地水文、地質、人文等大相徑庭,所以筆者進行了廣泛地調研走訪,深入農村,將河南鄉土景觀的構成分為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聚落景觀三類。這些景觀相互影響、共同作用,構成了鄉土景觀。

(一)自然景觀

自然景觀是由自然山水、地形地貌、動植物資源和氣候水體等構成的景觀,是一個地區自然環境條件的總和。自然景觀的重要特征是天然性和真實性,在河南鄉土景觀中,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地形地貌

河南省整體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幾條山脈橫貫其中。西部和北部以山地為主、中東部為平原、南部地區為丘陵地勢。在多樣化的地形下,河南鄉村景觀在省內各處的視覺表現也不同。在以山地為主的地區,鄉村聚落的房屋建筑大多在坡地上,背風向陽,而較為平坦的則為耕地。在聚落發展中,高低錯落的房屋形成了一道美妙的鄉村景觀。在南部丘陵區,建筑大多在開闊地,房前屋后的水塘、耕地與房屋又構成了合乎地形地貌的鄉村景觀,所以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對地形地貌的利用,尊重自然選擇和當地風水理念,是規劃中的重點。依照地形規律對鄉村景觀進行合理改造,保持鄉村景觀的自然性。

2.氣候水體

河南地處亞熱帶的北部,四季分明,氣候差異明顯,差異性較大,所以為了適應不同的氣候,在鄉村景觀體現中也有明顯差異。例如在豫西北少雨地區,鄉村中取水渠、水窖常見,房屋墻壁厚,御寒性能好。而在南部降水量多,河流、水塘常見,房屋建筑顯得更加精致,房屋中隔濕層是必不可少的。

3.植被與作物

鄉土景觀中的植被與作物是在千年歷史選擇中形成的,能夠適應當地地理環境、氣候,生命力強、生態穩定性佳。鄉土景觀中植被與作物的文化性很強,不僅是鄉村景觀的重要構成元素,更是村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基礎。在豫北山區,耐旱喜寒的植物更多,例如松樹、柏樹。而在南部地區,闊葉樹木更多,喜水的竹子更多。在作物上,除了南部地區以種植茶葉和水稻為主,其他地區以小麥、玉米為主。這些作物對鄉村生產方式有很大的影響,相對應的鄉村景觀也不同。例如種植小麥的地區,石碾、石磨常見,但南部地區舂米的器具更常見。這些鄉村景觀植根于地域差異,具有很強的人文基礎,所以在鄉土景觀規劃建設中,合適的植被和作物選擇是凸顯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徑。

4.色彩

色彩是構成鄉土景觀的重要元素。鄉土景觀中的色彩大多是自然色彩表現,例如植被由于季節變化的色彩、房屋建造時使用的材質的原始色彩及地形地貌中體現的土地色彩等。這些色彩對鄉村景觀的整體基調起到了渲染作用,所以在規劃鄉村景觀時,對色彩元素的應用不可忽視。

(二)聚落景觀

聚落景觀是鄉村聚落形成過程中由于生產生活需要而產生的以房屋建筑為主的空間結構。包括了聚落形態、道路、建筑、材料等。

1.房屋建筑

河南鄉土房屋建筑主要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在各個地區的形式和結構都不同,以適應地域文化與自然條件。在房屋建筑材料上,以土、石材、磚、瓦和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肌理、質地和色彩大多是保持了原始的模樣。在設計手法上無定式,自由性大,受官式建筑的傳統形制影響小。例如在河南濟源、安陽地區以夯土、石材為主要的建筑材料,房屋構造簡單,以坡頂為主;而豫中地區則以夯土和磚木為主,以平頂居多;南部地區以蘆葦、黏土和青磚為主,雙面坡頂的房屋居多。

2.庭院景觀

著名建筑設計師梁思成說過,庭院是中國傳統民居的精華和靈魂。庭院景觀首先是功能性的保證,例如為村民提供晾曬糧食、衣物,以及養殖家禽家畜等空間,也是聚會聊天、吃飯乘涼的場所。河南庭院景觀的格局一般為四合院、三合院和窯房院為主。

3.街道景觀

鄉土景觀中的街道景觀是以道路為基礎而產生的景觀,起到連接聚落、連通空間的作用。其景觀主要包括街道路面鋪設的材質,有三合土、磚、石材等區分,同時還有街道節點的附屬物、建筑立面等景觀要素。

4.農業景觀

農業景觀是鄉土景觀的核心元素,包括了農田景觀和生產工具景觀。農田景觀不僅具有基本的農業生產性,還具備了對自然適度改造的藝術性,體現在農田的形狀、大小、空間性等。不論是山區農田高低錯落的落差美,還是坡地農田依山而立的順勢美,亦或是一望無垠的稻田震撼美,都是人在改造自然過程中的體現,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完美體現。

而生產工具景觀是由于傳統農業生產的手工性,以鋤、犁、套車架、石磨石碾等為主,在河南不同地區,其生產工具也不相同。這些生產工具鄉土氣息濃厚,尤其是在當下機械化大生產的背景下,其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體現的文化價值、情感價值更重。

(三)人文景觀

人文景觀是鄉村的社會性活動形成的,以文化性為主,體現了當地村民淳樸的文化認知。

1.農耕文化

河南自古以來是農業大省,農耕文化根基深厚,農業制度、農業耕種思想等根深蒂固,民間針對農耕的諺語不勝枚舉,而農業活動中產生的一系列文化活動更是人文景觀中的活化石。例如河南淮陽地區每年農歷三月三的人祖廟會,參加祭伏羲祭祀活動,以祈禱來年的農業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仰韶文化傳留下的陶瓷用品、紋飾等,也形成了農耕文化的圖騰,在農民群體中有很強的認同感。

2.民俗與手工藝

民俗是鄉土景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包括飲食、戲曲、繪畫和服飾等。河南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傳統民俗文化在河南省內的保留很多,以節氣、婚喪嫁娶活動等為主。例如洛陽的水席文化、焦作的太極文化、安陽的開山文化、登封的武術文化等。手工藝是鄉土文化的組成部分,更是鄉土景觀的組成,對鄉村文化的體現和傳承起著重要作用。例如開封的汴繡、洛陽唐三彩、宮燈、豫西剪紙、朱仙鎮年畫、淮陽泥泥狗等。

三、河南鄉土景觀符號

景觀設計實際上就是在處理符號。那么,在繼承景觀符號形式上,獲得符號原本所含有的意義,而擺脫既往的符號表面形式及其之間的結構,以全新的形式和結構再詮釋、發展需要傳承的意義即是景觀符號意義上的表達,才是傳統文化在景觀符號設計中表達的最高境界。同時,對于鄉土景觀符號設計的受體世界中或記憶里為其找到一個可類比、可聯想的“原型”,才有可能對其進行分析判斷,進而認知它、認同它并且欣賞它。而這種“原型”是現有場地所承載的鄉土風貌,實際上就是鄉土景觀的符號原形,而不是割斷文脈的外來景觀符號。一般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提?。?/p>

1.引借:從鄉土景觀原型中截取某一部件或是圖案紋樣重新組合,創造新秩序和新關系。2.易位:某一系統整體形象的各部件在被打散破壞后,可以根據時代的審美意識,移動、調度原有位置進行重新定位。3.重合:系統內部或系統之間原來各自獨立的部件相互疊合,構成“第三形態”。4.材質:從傳統鄉土景觀構成中抽取有代表性的片斷或者元素,用現代新型材料(如不銹鋼、鏡面玻璃、陶瓷壁磚、霓紅燈等)來建造,表現出歷史與現代的完美結合。5.減舍:讓舊景觀的精采片段融入新的景觀中,成為新景觀的一個部分,使歷史得到延續,新舊景觀得以相互協調。6. 虛幻:景觀設計中將古典鄉土裝飾符號通過反射、虛化而虛擬在景觀上,達到特殊的效果。

在河南建設美麗鄉村中,鄉村景觀符號的提取來自傳統鄉土景觀的構成。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不必一刀切建設大面積統一的格局,要因地制宜地建設。例如房屋建筑規劃中依據地勢地貌設計合理布局,在房屋建設中應用民俗符號;例如焦作溫縣可將太極文化中陰陽學說應用在聚落建筑設計上,也可將傳統紋飾應用在外立面裝飾上。在材質選擇上,以鋼筋混凝土為主體,但外立面的肌理、色彩可以將鄉土景觀中夯土、石材的特點呈現出來。在庭院設計中,保留傳統四合院、三合院的格局,但又進行創新改造,使空間利用率更高。在安陽滑縣某美麗鄉村建設中,建筑的屋頂采用坡屋頂的結構,屋頂材料結合現代工藝技術采用當地的琉璃瓦,建筑的墻裙采用當地的石材,院落的鋪裝使用透水磚,用鵝卵石拼合吉祥圖案,休閑廣場的擋土墻以鄉土田園式的石塊壘砌。將傳統鄉土材料、構造和布局方式與現代材料技術結合,營造新的鄉土建筑。在社區的廣場和商業街設置生產工具、農具等雕塑、老物件,營造鄉土意境。在公共建筑上,將祠堂、牌坊、土地廟等元素融入其中。年畫、窗花等民俗符號也可移植到其他設計規劃中,使鄉土景觀符號不再局限于專有領域,使鄉村處處有景觀符號的體現。

四、河南美麗鄉村建設中鄉土景觀的營造

河南地理位置特殊,東西南北中各部分都有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和鄉土景觀。例如西部與黃土高原連接,南部又受荊楚文化的影響,所以在鄉土景觀營造上即便是一省之內也不可一概而論。在河南鄉土景觀的營造中,要根據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的傳統鄉土景觀因地制宜地進行營造,具有濃厚鄉土景觀的新農村是對當地土地和鄉土文化的繼承和尊重,也是鄉村精神的反映。在營造方式上:一方面要基于傳統鄉土景觀的構成和地域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要對鄉土景觀符號進行創新。營造方式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移植式再現。移植式再現是指將傳統的鄉土景觀直接應用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例如河南鄉村中常見的牌坊、照壁、祠堂、土地廟等。這種移植式再現是指鄉土景觀的營造方式是“保護式”的,更是“原汁原味”的。據筆者的調研,河南許多地區美麗鄉村建設中都有這類鄉土景觀的營造。不僅有生活生產方式的移植,也有宗教信仰文化的移植,保留了鄉土景觀的原貌,對人們有極強的親和力;但是這類鄉土景觀的營造如果把握不好,不僅不能為美麗鄉村建設助力,反而會起到副作用,因為移植方式過于簡單、提煉不足,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模式容易陷入傳統落后的境地。對于此類營造方式,筆者持審慎的態度。

第二,再生式營造。再生式營造是指在對鄉土文化、鄉土景觀和地域性進行綜合考量后,對鄉土景觀符號的再應用。例如傳統鄉土景觀中水文符號、建筑格局符號、農作物種植符號等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嫁接式營造。在河南信陽地區,將茶文化、水稻文化中丘陵、茶山、稻田等符號應用在鄉村建設上,使美麗鄉村的整體格局更突出這些元素,同時人們的認可度和歸屬感更強。再生式營造講求將傳統鄉土景觀符號進行重新設計和規劃,充分發揮其內涵和內蘊的作用。又如在豫東地區,因為是黃土高原的過渡帶,傳統的取水方式是壓水井和窖井,在建設美麗鄉村時,此類落后的生活方式注定不會再現,但是壓水井和窖井的符號形式可以成為鄉土景觀呈現在村廣場的景觀展示序列中。再生式營造重點是鄉土景觀符號的提煉和創新式應用,題材廣泛,是當前河南建設美麗鄉村中最重要的鄉土景觀營造方式。

五、結語

筆者通過對河南鄉土景觀的調研,認為鄉土景觀是建設美麗鄉村必不可少的元素,更是保持鄉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但鄉土景觀不能單純復制,應提取其符號,符號代表了鄉土景觀的文化性和功能性,使美麗鄉村規劃和建設回歸初衷。在河南這樣一個具有千年農耕文明的省份,鄉村景觀所附著的鄉土特色和蘊涵的傳統民俗文化氛圍,是其他文化和符號都無法替代的。因此,挖掘鄉土景觀符號,將其更好地利用,是未來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議題。

參考文獻:

[1]李鵬波,雷大朋,張立杰,吳軍.鄉土景觀構成要素研究[J].生態經濟(中文版),2016,(07):224-227.

[2]周景崇.論鄉土聚落景觀文化思想在現代村鎮設計中的轉換[D].蘇州大學,2007.

[3]李樹華.從鄉村景觀建設的城市化,走向城市景觀建設的鄉村化[J].現代園林,2007,(12):1-3.

[4]陳如一,張晉石,余劉姍.國際與本土藝術融合的地域性景觀范例——羅伯特·布雷·馬克斯景觀中的地域特性再認識[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年會論文集(上冊)[C].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14.

[5]邢燕,張軻.基于低碳理念的新農村景觀規劃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09):225-228.

[6]黃琴詩,朱喜鋼,陳楚文.傳統聚落景觀基因編碼與派生模型研究——以楠溪江風景名勝區為例[J].中國園林,2016,(10):89-93.

[7]戴松青.“燕城古街”鄉村景觀營造——北京市雁棲鎮范各莊城郊鄉村景觀規劃設計[J].中國園林,2016,(01):28-31.

作者單位:

許昌學院

上一篇:魯迅手抄報范文下一篇:高考輔導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