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科學發展觀稅務研究論文范文

2023-09-16

科學發展觀稅務研究論文范文第1篇

對于企業來說, 稅務籌劃是一項系統工程, 需要企業從上到下所有人員努力才能實現預期效果。目前發展有限公司對稅務籌劃的整體認識水平和運用能力比較低, 缺乏一定的拓展廣度和深度。以下結合發展有限公司的一個融資案例說明。

經分析, 從稅務籌劃角度來說此方案只是關注到了眼前的內部融資成本較低, 但未考慮到從企業的長遠利益出發進行稅務籌劃, 所以并非為最優方案。從節稅方面來講, 發展有限公司應更好地結合兩種融資方式, 利用融資資本結構變動對稅收的影響實現稅后利益最大化。融資結構變動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計算結果見表1。

(數據來源:發展有限公司年融資資料) 1A

表1中, 方案A為發展有限公司已經采用的融資方案, 方案B和方案C為與方案A作對比而設計的比較方案。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 在發展有限公司的息稅前利潤和融資的貸款利率不變的條件下, 隨著債務逐漸增加, 受利息扣除部分的影響, 稅前利潤逐漸減少, 稅后利潤逐漸增加, 以至于最終的權益資本收益率呈遞增的趨勢,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從方案A的12.5萬到方案C的11萬元, 由此表明債務籌資的方式具有節稅的功能, 且債務籌資的資本占籌資資本的比率越高, 對于權益資本收益率的作用越明顯。通過三種不同的方案, 產生不同的權益資本收益率, 選擇一個稅負成本低且權益資本收益率高的方案, 以實現企業通過融資而獲取的最大利益。

二、發展有限公司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存在的問題

(一) 企業稅務籌劃認識不足

正如前文所述, 稅務籌劃引入國內的時間還很短, 目前發展有限公司在進行稅務籌劃時, 往往未能真正認識稅務籌劃的實質。通過調查, 發展有限公司對于稅務籌劃性質認識如圖1。

從圖1所整理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目前發展有限公司只有43%的人認識到稅務籌劃是一種節稅行為, 大部分人往往未能真正認識到稅務籌劃的實質, 片面地認為稅務籌劃僅僅是為了少繳稅, 甚至還將稅務籌劃等同于偷逃稅款, 采用諸如偷稅、漏稅、逃稅等財務違規的方式來進行所謂的“稅務籌劃”, 所以稅務籌劃在發展有限公司的具體實踐中還存在很多偏差和誤區, 使得稅務籌劃的功效大大減弱。

(二) 組織結構與責任不明確

財務部門只是具有財務核算和匯總的功能, 這樣的職能分配導致企業在納稅籌劃問題上只重視研究戰術忽視戰略決策的研究。即使財務部門為稅務籌劃傾盡了智謀, 但由于財務部門自身局限, 也無法協同整個企業的稅務籌劃運作, 保證稅務籌劃長期有效的開展, 使企業缺乏戰略稅務籌劃設計, 嚴重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由于缺乏能夠勝任稅務籌劃的專業人才, 發展有限公司即使有心進行稅務籌劃, 恐怕也難以落到實處, 無法滿足我國企業稅務籌劃的發展要求, 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 企業稅務籌劃水平較低

發展有限公司在進行稅務籌劃時, 更關注于短期甚至僅僅只是當期的節稅效果, 考慮的只是初步的規避額外稅負, 常常為了眼前的稅負降低而缺少全盤考慮的長期稅務籌劃, 未顧及企業的長遠利益, 更談不上通過呼吁、引導等方式積極爭取對自身有利的稅收政策等高級的稅務籌劃。所以說, 目前發展有限公司對稅務籌劃的實際操作水平和整體運用能力較低, 缺乏一定的廣度和深度。

(四) 缺乏稅務籌劃風險管理意識

稅務籌劃在進行過程中往往存在不確定因素, 而這些不確定因素若處理不當, 很容易就帶來不利的后果。特別是當稅收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和補充時, 政策不定期的變動將對企業的稅務籌劃, 尤其是長期性的稅務籌劃帶來巨大風險。目前發展有限公司自身并未充分認識到稅務籌劃中的風險, 沒有樹立風險管理意識, 未對稅務籌劃中的風險采取有效的規避措施, 這往往會影響到稅務籌劃的整體效果。

三、發展有限公司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策略

(一) 樹立正確的稅務籌劃觀念

發展有限公司應正確區別稅務籌劃和偷稅漏稅。稅務籌劃和偷稅漏稅的目的是一樣的, 都可以減輕企業的納稅壓力, 但是稅務籌劃和偷稅漏稅一個是合法的一個是非法的, 稅務籌劃和稅法的要求是相同的, 稅務籌劃是符合國家的法律規定的, 稅務籌劃的實施不會影響國家法律的功能。偷稅漏稅是一種違背法律、違背納稅精神的行為。因此二者從本質上是有著區別的, 不可以相提并論。企業的納稅行為和稅務機關有著密切的聯系, 因此為了避免企業偷稅漏稅事情的發生, 稅務機關要對企業進行時時地監管, 發展有限公司也應該與稅務機構保持良好的溝通和聯系, 嘗試從稅務機構的角度去理解國家機關的稅務法律、法規, 盡量避免自身的稅務籌劃行為與稅務機構的要求產生不必要的分歧。

(二) 優化企業組織結構

發展有限公司目前的稅務籌劃工作僅是由企業財務部門人員負責, 由于知識水平有限, 財務人員無法滿足稅務籌劃工作人員所需具備的財務、稅收、管理、統計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 存在專業勝任能力不足的問題。發展有限公司應在企業中設立專門的稅務部門, 統籌規劃企業的稅務籌劃事宜, 加強與協調企業各部門之間的稅務籌劃的協作與配合, 整合企業的現有稅務籌劃力量, 形成合力。稅務部作為企業經營決策的咨詢意見部門, 其地位相當于一個顧問委員會, 發展有限公司重大財務決策和決定在出臺之前, 需要經由稅務部門出具可行性分析報告, 全面分析利弊。

(三) 提高稅務籌劃水平

稅務籌劃是對納稅行為的合理規劃。發展有限公司在進行稅務籌劃時, 要對國家制定的稅收法律法規進行系統的學習理解, 準確把握會計制度和稅法規定, 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 認真研讀政策細節, 通過稅率的籌劃, 計稅依據的籌劃, 充分利用政府的稅收優惠策略等方面來提高稅務籌劃水平。

固定資產在企業屬于資本性支出, 企業購置的固定資產在其有效使用期內應按期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折舊是企業成本、費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折舊金額的大小直接關系到成本的大小、利潤的高低, 是企業繳納所得稅前準予扣除的項目。企業采取不同的折舊方法, 不同的折舊方法下不同年份計算出的折舊額數據不同, 折舊額是準予稅前扣除的項目, 會導致應納稅所得額不同, 各年應交所得稅也不同。因此, 發展有限公司應在稅法許可范圍內, 選擇合適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以減少企業當期的應納所得稅, 提高企業的稅務籌劃水平。

(四) 增強稅務籌劃風險意識

隨著稅務籌劃活動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價值的體現, 稅務籌劃風險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 發展有限公司在進行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時, 應加強稅收政策學習, 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 提高稅務籌劃風險意識。

四、結語

稅務籌劃是一個企業走向成熟、理性的標志, 是一個企業納稅意識不斷增強的表現。在企業的稅務籌劃過程中, 應該樹立正確的稅務籌劃觀念, 增強稅務籌劃風險管理意識, 認真分析各種可能導致風險的因素, 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預防和減少風險, 同時掌握最新的稅務信息和相關政策法規, 便于及時進行納稅籌劃方法的調整, 實現企業盡可能多的節稅, 實現利益最大化的企業經營目標。

摘要:本文從企業所得稅出發, 結合稅法規定和會計準則要求, 分析公司目前企業所得稅的稅務籌劃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在對問題研究的基礎上, 提出改善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的建議和策略。通過提高稅務籌劃水平來合理節稅, 減輕稅收負擔, 提高公司的自身競爭力。

關鍵詞: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節稅

參考文獻

[1] 沈星瑤.WT食品有限公司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 2015.

[2] 楊華.企業有效稅務籌劃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 2009.

科學發展觀稅務研究論文范文第2篇

首先, 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觀。發展不僅表現為財富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滿足人們的需要, 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發展是人們基于社會與人的需要, 通過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不斷滿足人們需要的歷史過程。所謂需要, 就是人們對社會和人的存在和發展條件的缺失或期待狀態的觀念性把握。正因為需要是主體存在和發展條件的缺失或期待, 才使主體千方百計滿足自己的需要。正因為需要是主體對自身存在和發展條件的缺失或期待狀態的觀念性把握, 才使人的需要區別于動物的需要。需要帶有強烈的主體性, 因此也常常成為歧義較多地詞語。實際上, 人們的需要是人們能力的表達。如果沒有相應的能力, 人們是不會產生相應的需要的。人們正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 科學的發展離不開人的能力的發展, 科學的發展必然是人的發展。發展為了人民, 發展依靠人民,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最終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從發展的起因看, 發展源于社會和人的需要。作為社會和人的實踐, 它的起因也是社會和人的需要。人們從事實踐的原因正是因為社會和人有某種需要。社會和人的需要才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因為社會和人的需要是社會和人的能力的表現。有什么能力的社會和人, 才有相應的需要。我們總是把人們的需要夸大, 然后由證明人們沒有能力滿足需要。實際上, 每個人的需要是和人的能力成正比的。需要不斷的得到滿足, 人們的能力也不斷的發展。

從發展的過程看, 發展是不斷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過程。實現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創造。堅持發展依靠人民, 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 緊密依靠群眾, 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動員和組織群眾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從發展的歸宿看, 發展最終要滿足人們的需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改革發展取得的成果, 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和健康狀況上, 讓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其次, 科學發展觀是科學實踐觀。作為科學實踐觀的科學發展觀之所以是科學的, 在于它把握了客觀世界的規律和人們的客觀需要。人類認識世界, 追求真理, 無非是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即從事實踐。而實踐的最終目的, 無非是為了更好的滿足人的各方面的需要, 確保人的生存和發展。因此, 客觀世界的規律為我們開展實踐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提供了可能性, 而人們的客觀需要為我們開展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的實踐提供了必要性。二者把握了客觀世界規律和人們的客觀需要的科學發展觀成為了科學的實踐觀。

1科學發展觀把握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科學發展觀是在“實事求是”路線的指導下, 從客觀世界中發現規律, 從而指導實踐的實踐觀念??茖W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的繼承、發展和集中體現, 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認識深化。人類社會的發展表現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增加、發展, 而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是人的發展, 是人的自由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不斷發展過程??茖W發展觀使人們認識到物的發展只是人的發展的手段, 人的發展才是一切發展的目的。

但是, 僅僅認識、把握了規律, 追求到了真理還是不夠的, 更重要的是人們在認識世界的同時要改造世界, 使客觀事物按照能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有利于人們生活和社會進步的方式發生變化, 從而在對人有用的形式上占有和利用它。這就是說, 認識客觀事實是如何和為何如此、必定如此是不夠的, 必須在此基礎上, 從主體的角度考察人們的需要, 追求滿足人們需要的價值。

2科學發展觀準確地把握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

人們認識世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造客觀世界, 使客觀規律按照能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有利于人們生活和社會進步的方向發生變化, 從而在對人有用的形式上占有和利用它。這就是說, 把握了社會發展規律, 還必須從主體的角度來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

“需要”, 就是主體的現實的需要, 離開了這些需要, 主體就無法生存和發展。“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 無疑是有生命的個體的存在。因此, 第一個需要確定的具體事實就是這些人的肉體組織, 以及受肉體組織制約的他們與自然界的關系。”[1]當然, 這里的人是指處在一定社會關系, 從事著滿足自己需要的生產活動的人。而且, 人們總是從自己的需要出發去認識、把握、改造自然和社會, 與此同時也改造人自身。人們總是從需要出發來改造自然, 構造社會, 創造歷史。人的需要及其滿足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同樣, 人的不斷增長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條件和手段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永恒矛盾。

人的需要是豐富多彩的, 同時也是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不斷變化、不斷提高的。人的需要不同于動物的狹隘的生物學意義上的本能需要, 它是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性需要, 在不同歷史條件下, 在人的不同的實踐和認識水平上, 人的需要具有不同的具體內容。所以, 需要應該是具體的、現實的, 才能成為科學實踐觀的主體依據。需要的現實性:一是指這種需要與客體的規律所提供的可能性相聯系;二是指這種需要與主體的實際能力相適應;三是指這種需要是主體自身意識到了的需要。這就要求在人的內在尺度與客體的尺度的統一中理解主體的需要, 只有這樣的需要, 才有得到滿足的可能。事實上, 人的需要是世界產生的, 是以它為前提的。只是人們常常主觀的認為他的需要是從世界以外拿來的, 是脫離客觀世界的。

人的需要包括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兩個基本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們的物質需要越來越滲透著文化、精神的內涵。精神文化的需要越來越要求符合人的自由本性, 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和諧發展。人們的需要越來越成為一種多種需要的融合, 越來越具有現實的性質, 越來越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確定和展現。我們研究人和社會的本質, 也就是研究人的需要。從根本上說, 人性、人的本質、社會的性質就是人和社會的需要。因此, 科學發展觀不僅是對人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 同時也是對人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總結。

把客體的規律與主體的需要統一于自身的實踐觀具有現實性, 因而它可以轉變為真實如此的東西, 成為直接現實的存在。但是這個轉變不是一個自然過程, 要實現這個轉變, 就必須訴諸實踐。“世界不會滿足人, 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2]

科學發展觀正是在實踐的基礎上, 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基于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深刻認識。同時, 根據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一步步的實踐, 不斷實現人和社會建設和發展的宏偉藍圖, 把理想變成現實, 推動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

摘要:科學發展觀不僅是對發展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而且是科學的實踐觀??茖W發展觀, 不僅是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 更重要是對社會發展需要的把握。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需要,實踐觀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5~16.

科學發展觀稅務研究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當前我國城鄉金融二元化問題日益突出,金融資源配置扭曲,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從業人員和信貸資源不足。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商業銀行責無旁貸。商業銀行服務“三農”,既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需要,更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本文對商業銀行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的路徑和經營模式進行了系統研究。

關鍵詞:商業銀行;農村金融市場;進入路徑

一、引言

我國金融資源城鄉配置嚴重不平衡,特別是1998年以來,國有商業銀行從農村地區撤并了3萬家以上的機構網點,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從業人員和信貸資源嚴重不足。中國銀監會2008年8月公布的《中國銀行業農村金融服務分布圖集》顯示,當前我國城鄉金融二元化問題日益突出,金融資源配置嚴重扭曲。具體表現:一是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競爭不充分,金融資源區域配置不平衡。有8901個鄉鎮只有一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零金融機構鄉鎮”仍有2868個。東中西部區域間以及區域內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差距較大,80%的“零金融機構鄉鎮”在西部地區。二是農戶貸款提供者十分集中。從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農業銀行獲得貸款的農戶數,占全國獲得貸款農戶的比例高達98.7%。三是人均貸款水平差距仍然很大??h及縣以下農村地區的人均貸款額在7700元左右,而城市的人均貸款額為3.5萬元。四是農村信貸抵押擔保、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以及農村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等方面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尚不能完全適應農村金融發展的要求。

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新農村建設需要充足的金融支持。2008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要求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放寬農村金融準入政策,規范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引導更多的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商業銀行在農村金融市場中應發揮重要的作用。加強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商業銀行責無旁貸,既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需要,更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廣大農村也是金融業發展的增長點,是金融業再上新臺階的廣闊天地。

二、商業銀行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的路徑與經營模式選擇

在后工業化國家的金融發展問題上,美國經濟學家帕特里克曾提出兩種模式。其一為供給引導型模式。該模式認為金融機構和相關金融服務的供給應優先于需求,強調金融服務的供給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其二為需求追隨型,這種模式認為經濟主體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產生的金融需求,導致了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產生。并且他指出,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供給引導型金融居于主導地位,而隨著經濟進入成熟階段,需求追隨型的金融模式將逐漸代替供給引導型金融而居于主導地位?,F在我們提出商業銀行進入農村的方式解決棘手的農村金融問題,應該選擇何種進入路徑呢?

當前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金融和經濟仍然十分薄弱,并且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經濟和金融的發展又是不平衡的。因而我們認為,總體上我國仍然要實行供給引導型金融制度變遷,特別是在經濟落后的中西部農村地區,仍然要以政府主導型金融為主,避免出現農村金融服務的“真空”,以恢復農民對農村金融的信心。具體到商業銀行,概括起來,進入農村金融市場主要有三種路徑選擇:直接進入、間接進入、中介主導進入。

(一)路徑選擇之一:直接進入

直接進入是指商業銀行通過增設內部部門、分支機構增加服務項目或發起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直接為農村經濟主體提供金融服務和信貸支持。在這種模式下,商業銀行自身承擔所有信貸風險(通過增設內部部門、分支機構)或部分信貸風險(發起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1. 直接進入模式對商業銀行有兩點基本要求:一是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應該擁有較多的營業網點。只有擁有足夠的營業網點和分支機構,才能夠與農戶、農業企業進行更直接的接觸,對農業發展的現狀擁有更深入的了解,對貸出資金進行更完善的監督和管理。從事農業貸款的商業銀行一般都在本國農村地區擁有大量的分支機構。二是商業銀行要擁有一批了解農業生產各個領域,能夠引導、幫助農民更好地使用貸款,監督、管理貸出資金的專業人才。在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商業銀行內部,這方面的人才并不多見。如果商業銀行采取直接進入模式,尋找一批了解農業生產、農村金融的人才,這也是一大挑戰。

2. 商業銀行直接進入模式的前提條件。商業銀行采取直接進入農村的模式能否獲得成果,與其所在國家或地區的農業發展狀況直接相關,其所要求的條件:一是本國的農業必須十分發達,經營農業的收益也較高。但即使在具備這樣條件的國家,農業信貸高風險、低收益的矛盾也難以消除。二是需要得到國家的支持。為消除商業銀行發放農貸與其營利性經營間的沖突,政府往往通過給予商業銀行一些補貼來維持其對農業的低息貸款。

3. 直接進入模式的風險分析。直接進入模式下,商業銀行不僅獨自面臨著市場、政策的風險,還要承擔相當部分的自然風險。中國農村經濟對自然環境的依存度很高,農業自然災害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業貸款風險的大小。我國是自然災害發生較多的國家,農業處于較低的發展階段,受“自然力”影響很大。據有關資料統計,自然災害平均每年給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 600 億元左右,糧食損失約 400 億公斤,這必然給我國農業貸款帶來較大風險。

4. 商業銀行直接進入主要采取兩種經營模式。一是商業銀行直接設立分支機構或全資子公司。如洛陽市商業銀行新安縣支行2007年10月16日掛牌開業,是河南省城商行中首家在縣域農村設立的分支機構。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出資1000萬元,在湖北隨州建立了獨資的曾都匯豐村鎮銀行,這是外資銀行涉足農村金融的第一步。中國首家由外資銀行發起設立的貸款公司——湖北荊州公安花旗貸款有限責任公司于2008年12月16日開業,注冊資金為1700萬元人民幣。

商業銀行直接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參與到農村金融的整個過程中,從貸款服務的設計、申貸項目的篩選、資金的發放到資金使用的監督和管理、貸出資金的回收都由商業銀行自己完成。商業銀行能夠通過這種進入模式發現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成長型農業企業,通過貸款業務與它們建立長久的戰略合作關系。一旦企業發展壯大,將成為商業銀行寶貴的客戶資源。

二是商業銀行發起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商業銀行+企業+自然人)。中國村鎮銀行的發展目標定為2000家。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09年2月末,我國村鎮銀行已開辦97家,實現有效貸款40多億元。過去兩年花旗、匯豐和渣打在中國先行成立村鎮銀行,中資銀行于2008年秋天也紛紛開始下鄉掘金,如農行、交行已分別于2008年8、9月發起設立其首家村鎮銀行,建行系100家村鎮銀行已經起步,工行、中行也開始了相關市場調研。同時,一些中小城市商業銀行也借助村鎮銀行布局“三農”,如2008年6月,欒川民豐村鎮銀行由洛陽市商業銀行發起,河南天一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雙豐礦業等5家企業及22名自然人出資設立,注冊資金2000萬元,其中洛陽市商業銀行擁有51%的股權。

商業銀行通過村鎮銀行的嶄新平臺,能夠將大銀行的系統優勢與村鎮銀行貼近農戶、機制靈活的特點有機結合,從而創新出服務“三農”的組織模式,通過控股村鎮銀行,既可實現“以小博大”的目標,以相對較少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占據較大范圍的農村市場;又能促使銀行經營決策的規范化,特別是在信貸業務決策過程中能夠實現有效的內部制約,更好地實現風險控制;還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公司治理結構完善、風險內控機制健全、管理技術領先和客戶網絡產品完善等優勢,在品牌、技術、產品、培訓等方面,給予村鎮銀行大力支持,引導村鎮銀行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構,建立穩健的經營管理體系,形成良好的市場競爭和客戶服務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路徑選擇之二:間接進入

間接進入是指商業銀行與現已存在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如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信貸組織等)合作,通過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將資金貸給農村經濟主體,間接地為農村經濟主體提供金融服務和信貸支持。

1. 商業銀行間接進入主要有兩種操作方式:一是外包零售業務。商業銀行將其自身的農業信貸業務外包給現有的農村金融機構,由農村金融機構審核申貸個人(或企業)的資信狀況和申貸項目,監督和管理貸出資金的使用狀況,在貸款到期時回收。在這種模式下,商業銀行與農村金融機構以一定的比例分擔風險、分享利息收入。國外的花旗銀行、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都從事過這方面的實際操作。二是批發貸款。商業銀行向農村金融機構批發貸款,提供一定的貸款或授信額度,需要有資產作抵押,或由第三方提供擔保。商業銀行通過分析農村金融機構的財務報表、定期檢查資信狀況等方式監控信貸風險。

2. 間接進入模式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要求。間接進入模式更多地把許多實際操作業務交給了農村金融機構 (如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具有比較成熟的農業貸款操作經驗和管理辦法,能夠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商業銀行作為資金提供者,二者合作能達到互補。但這一模式須滿足以下條件:及時準確地披露財務信息、良好的治理結構和管理水平、高質量的資產組合與適當的壞賬管理政策、通暢的信息傳導機制。如果一個地區的農村金融機構達不到上述條件,商業銀行很難通過它們成功進入農村金融市場。

相對商業銀行而言,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業經濟主體的特質、農業產業的特點更加了解,能夠對申貸項目和個人作出更好的甄別與篩選,對貸出資金進行更好的管理,最大程度地從源頭上控制不良貸款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商業銀行的貸款風險。商業銀行將資金借給農村金融機構,實際上是將資金投入了一個貸款組合,從資產組合的角度上看,資產組合的整體風險小于單項資產的風險。商業銀行間接進入農村金融市場在墨西哥、孟加拉、印度等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有成功的案例。

(三)路徑選擇之三:中介主導進入

中介主導進入是指在外界環境改善的條件下,新成立的非銀行金融中介或機構通過提供擔保等方式幫助農村經濟主體取得貸款。在這種模式中,非銀行金融中介充當了資金中轉站和風險承載者的角色,商業銀行不分擔農業貸款的風險。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政府設立機構、行業協會、擔保公司等,它們為農村經濟主體創造條件,為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發揮積極作用。這種進入模式大概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政府選擇投入一部分支農資金,為農業經濟主體提供擔保、給予利息和擔保費的補貼;另一種是地方財政、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組織成立市場化運營的擔保公司,開展擔保業務。

從本質上看,擔保機構是連接農業經濟主體與商業銀行的橋梁,這種模式的有效運行有賴于擔保中介機構發揮的重大作用。在這種制度安排下,盡管商業銀行不可避免地承擔一部分潛在貸款風險,但是這個風險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傮w而言,在這種模式下,商業銀行將愿意為農業經濟主體發放更多的貸款,因為在這種模式下金融市場總體激勵水平和風險管理的措施更加到位。較之直接貸款而言,這種模式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1. 中介主導進入模式對商業銀行的要求。這種模式下,對商業銀行并沒有特殊的要求。由于擔保公司對農業經濟主體提供了擔保,還款風險主要由擔保公司承擔,商業銀行無須對申貸項目進行過多的評估和控制,只需要按照一般的貸款流程對申貸企業或個人進行審核、發放貸款即可。但這種模式對外部經濟環境的要求較高,只有社會上存在為農村經濟主體服務的擔保機構,這種模式才可行。在這種模式下,擔保公司應滿足以下條件:一是良好的治理結構和管理水平;二是高質量的資產組合與適當的壞賬管理政策;三是通暢的信息傳導機制。如果擔保公司自身存在較大的操作風險,那么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就不會降低。

2. 經營模式。在這種模式中,龍頭企業成立擔保公司,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為農戶提供擔保,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這種模式在我國一些地方進行了較為成功的實踐。操作模式由政府行業協會牽頭,同行業內較有實力的企業共同出資成立行業擔保公司,由行業擔保公司與商業銀行協調,以公司現金和不動產抵押貸款;對內按出資比例分享貸款額,如獲得貸款的是出資企業以外的其他企業,則擔保公司收取保費等作為公司盈利。具體操作流程是:(1)相關企業和個人結合自身發展需要,向擔保公司提交擔保申請材料。(2)擔保公司根據國家政策、市場行情及公司運營情況,結合申請材料對企業和個人進行審核。對于符合擔保條件的企業和個人,擔保公司將出具擔保協議書。(3)擔保公司獲得商業銀行貸款后的具體管理措施。從擔保公司獲得擔保和資金的企業需要向擔保公司繳納一定數額的擔保費。擔保公司自身可以從銀行取得一定的授信額度,該授信額度由股東按其出資比例分享。非股東公司,也可以從擔保公司獲得擔保,但其保費率將高于股東公司。

三、結論

我們將商業銀行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的路徑和模式歸納為三種:直接進入、間接進入和中介主導進入,并對各種路徑和模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直接進入模式是傳統的模式,雖然曾被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放棄,但2007年以來,不論是外資銀行設立全資的貸款公司、村鎮銀行,還是國內的商業銀行直接設立分支機構或發起設立村鎮銀行,都是對布局農村金融市場進行新的嘗試。但和以往不同的是,國內商業銀行這次回歸農村是堅持市場化和可持續的原則,通過增加市場的競爭來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十年間,銀行業從農村走出去,現在又走回來,能否持續尚待實踐檢驗。間接進入模式在世界范圍內有很多應用,但在我國還沒有實踐,其重要原因是我國還沒有小額信貸機構、金融公司、非政府組織、私募基金等許多成熟的金融機構的參與,對于現在的中國農村金融市場來說似乎要求過高了一些;中介主導進入模式的種類繁多,在當前的應用也最廣泛,是成本較小、操作靈活、最容易的一種進入模式。當然,大型銀行進入農村金融市場應當避免盲目和沖動,應該本著積極、穩妥、審慎的原則,根據實際需要來規劃和實施。

參考文獻:

[1]羅納德·I·麥金農.經濟市場化的次序——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的金融控制[M].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劉玲玲,楊思群.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于海.中外農業金融制度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4] 林建偉,蔡瑰. 中國農業銀行借村鎮銀行布局“三農”[N].湖北日報,2008-09-02.

[5] 張煒.向農村注入更多金融血液[N].人民日報,2008-10-24 .

(責任編輯 劉西順)

科學發展觀稅務研究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建設將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重點專業建設作為重點建設內容,因此高職院校在教學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教育教學內涵建設的重視,提升自身的辦學底蘊,將學生培養作為主要的發展動力,將教育教學改革作為主要抓手,從而切實地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建設質量,滿足現代教育發展的客觀需求。該文結合內涵式發展的理論意義,探析示范性高職教學建設的價值,提出示范校高職院校內涵式教學建設的策略及路徑。

關鍵詞:示范性  高職院校  教學建設

高職院校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技能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場所,在我國大眾化教育的發展中,逐漸成為我國教育事業不容忽視的有機組成部分。教育部曾開展了一系列的示范性院校構建工作,并以建設內涵作為主要的建設依據,重點突出教育的本質、教育的價值及社會貢獻度。我國高職院校在新時代背景下,逐漸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將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內涵建設作為高職院校發展的主要目標。簡而言之,將內涵式建設作為建設主導方向,能夠有效滿足我國對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提升示范性院校的構建質量及效率,推動新時代下我國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

1  內涵式建設的理論意義

示范性高職院校教學建設的內涵式發展主要指以學生與教師健康發展為前提的教育效益、質量的全面發展,重點表現為教育質量的快速提升,體現出院校教育的本質特征。而高職院校的外延式建設主要以擴張教學規模為前提的物、財、人的發展,以及以教育資源為前提的教學效益、質量的進步,是院校長足發展的重要表征。在我國高職院?,F有的發展體系中,內涵式建設并沒有較為固定的建設模式或發展程式可以借鑒,與此同時也沒有特定的指導體系可以依賴。然而內涵發展的職業性卻能夠指引高職院校將市場需求與專業教育緊密地融合在一起,通過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對新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變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機制,轉變高職的辦學理念、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及教學模式,使其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發展。高職院校的教學建設內涵所追求的是在有限時間內提升自己,具體包括示范性院校建設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建設等內容。加強示范性院校建設,可以有效提升社會各界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與關注程度,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增強院校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提升院校的社會滿意度與認可度。然而在實踐主體層面,人才培養模式、師資建設、課程建設及專業建設等層面都是高職教學內涵建設的切入點與落腳點。

2  示范性高職院校教學建設的價值

由于高職院校整體辦學條件及教育基礎相對薄弱,雙師型教師規模不足,教學保障機制尚不完善,嚴重影響了我國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對此,我國教育部與財政部提出了示范性院校建設的理念,以此推動我國高職院校教學建設進入追求內涵式建設的新時代,從而深化科學發展觀、現代教育理念及學生本位思想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與價值,并對推動高職院校的持久、健康、快速的發展擁有重要的現實價值與時代意義。首先,當前高職院校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指職業教育的質量難以滿足新時代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而著重提升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能夠有效保障高職教學體系的規模與效能。國務院在相關文件中指出,“增強能力建設,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與水平,以此推動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為有效提升高職的基礎能力,需要優秀的、具有先進教學體系的院校作為引領,所以在集中優質資源與豐厚財力的過程中,需要構建出一批具有示范作用與引導功能的示范性高職院校。以此發揮其示范與帶動作用,從而推動我國高職院校辦學質量與基礎能力的快速增強。其次,構建創新性市場經濟體系的關鍵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然而要想培養出一批創新型人才,不僅需要能夠破解生產難題的知識性、復合型人才,更需要具備科技創新能力、引領能力的高素質型人才。所以,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的高職逐漸成為我國創新職業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尤其在面向服務、管理、建設和生產的技能型人才不足的狀況下,繼續推進示范性院校的建設進程,使高職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再次,實踐證明,職業教育是推動我國取得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完善社會建設體系,創新市場經濟發展模式的“萬能鑰匙”。在實際的就業發展中,90%以上的崗位工作與職業教育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加強職業教育,能夠有效緩解我國環保、勞動力不足、失業等社會難點與熱點問題。所以我國大力開展示范性院校教學建設工作,令示范校院校發揮其帶動作用與示范作用,從而逐步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水平與質量。最后,為有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必將要求高職院校在教育規模與教育質量上有所發展,從而肩負起推動和諧社會發展的歷史責任,解決社會大眾最現實、最直接、最關心的利益問題。在規模性發展過程中,高職教育為社會大眾接受教育提供了依據,并通過構建示范性院校的方式,推動所有職業院校的內涵式發展,切實地在正確的辦學方向和辦學定位下,加強信息化教育的理念,落實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而滿足高職學生在專業成長中的現實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職業選擇,最終使我國各類高職院校在辦學能力上得到有效提升。

3  示范性高職院校內涵式教學建設路徑

3.1 轉變高職傳統的辦學理念

示范性院校的教學建設目標是使辦學理念逐漸內化為高職院校的制度機制,以此發揮教學理念在教育體系構建中的引領與示范作用。所以,高職院校在內涵式建設中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通過科學定位的方式,構建出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與教學思想。由于內涵式建設的內涵是追求學生與教師的發展,因此,在內涵建設過程中,教師或院校領導應逐漸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與智力開發的層面上轉變,從關注教學方法向關注學習方法的層面轉變,進而樹立以職業能力、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實踐能力、專業能力為基礎、以產教融合為途徑,培養出適應服務、管理、建設、生產等行業需求的技術型高素質人才。以人文本,以學生為主體的辦學理念與教學思想不僅是高職院校內涵式建設的基本思想,更是我國示范性院校構建的重要前提。

3.2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不僅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職業教育的主要媒介。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是高職最迷人、最豐富的教學內涵,高職院校要以國家需要、市場需求、學生就業能力提升來制定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也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從而培養有用的新型技術人才。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強調進行校企合作,全方面推動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對高職院校的職業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將職業能力的培養全面融入人才培養模式。職業能力融入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能夠有效推動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與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擁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同時也是切實實現內涵式建設的關鍵要素。

我國教育部大力推行的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的1+X證書制度都是推動職業院校將職業能力培養融入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院校職業能力培養水平的重要舉措。其中,2019年提出的1+X證書制度,就是要學生在學校學習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具有社會認可性的校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推行1+X制度,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融入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職業面向上提升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與水準。

同時,新時代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時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職業院校要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公共課程與專業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院校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來取得教學建設的成效。

3.3 加強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應以專業建設、專業發展為本,逐漸形成以服務社會需求變化、增強專業內涵為主的教學機制,始終堅持校企合作、行業建設、服務社會等專業建設原則,根據新時代發展的趨勢及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現狀,構建出校、市、省三級專業建設模式,增強高職專業建設的質量與能力。

由《吉林省職業教育示范校建設計劃》分析可知,示范性職業院校教學建設的根本是開放性、實踐性、職業性,因此,高職院校應依據職業崗位與技術領域的發展要求、職業資格認定標準及我國課程教學及體系改革的要求,在充分結合企業評價和校內評價的同時,深入探索生產崗位與校園課堂教學一體化的課程建設內涵,積極探索和推行工作過程系統化、項目導向及任務驅動等提升學生群體實踐能力的課程教學培養模式。

4  結語

示范性高職院校教學建設的內涵是其內涵發展的主體內容及主要方式,是高職院校以學生為本,關注科技發展,注重職業導向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提升高職院校教育質量與辦學水準的基本體現。在構建示范性高職院校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應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將職業技能融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模式和手段,加強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提升內涵式建設在示范性院校建設中的價值與作用,從而為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宋敏.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教學改革與實踐[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3(2):69-71.

[2] 吳慶國,姚本先.高等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現狀與展望——基于2014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實證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5(8):54-57.

[3] 周建松.優質高職院校建設重點與路徑研究——基于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到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演進的視角[J].職教論壇,2017(12):5-11.

科學發展觀稅務研究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現階段,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大學生尤其的思維觀念和教育要求在逐漸改變。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論在教學模式還是課程安排方面都存在一系列問題,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文章在途徑拓展、自身建設等幾個方面推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斷創新,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新形勢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實效性

當前,我國正處在大變革大發展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正經歷社會轉型、結構調整和階層流動時期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再次強調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強調方法的創新,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大學生的自身發展特征,結合社會發展要求,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方法,有條不紊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1 新形勢下轉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早在民主革命時期就已經在黨內盛行了,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豐富的內涵。針對不同的人群,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定要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當今大學生,更有自己的主見,敢于批判,敢于對不公正事情提出意見和批評,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更強,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所以,對他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能固步自封,遵循舊有的老方法,這樣,很難被廣大大學生所認可和接受。所以,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轉變工作方法,針對新時期大學生的個性和特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理念,采取他們樂于接受的多樣化的教育方法,寓教于樂,不斷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 現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沒有形成教育合力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配合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當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工作者、班主任、輔導員不能密切配合,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教育機制,以幫助大學生更好的接受教育。他們由于專業背景不同、教學或科研任務繁重等原因,忽視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不夠,導致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相對不高,人文底蘊相對不足,人文技能相對欠缺,不能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將會導致有些大學生雖然在學術、技能方面有較高的造詣,但在人情世故面前由于涉世不深情商較低,遇到突發事件束手無策,只能成為死啃書本的機器。還有一些老師為了自己的學生能夠抽出更多的閑暇時間幫助自己處理有關教學、科研等事情,不主張學生參加學生會或者社團組織等活動,認為這些活動缺乏實際意義,沒有必要且浪費時間。他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沒有深刻認識,本身不夠重視,有偏見,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培養。

2.2 教育內容空洞,形式主義嚴重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比較空洞,一般只是照抄照搬書本上的馬列原著或者黨的綱領文件,并沒有與受教育群體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甚至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工作者自身還沒有領悟或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更談不上將其中的道理講的通俗易懂便于廣大學生接受了。而當前,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上課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缺乏互動性,純粹灌輸的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由于這一類課程本身屬性相對嚴肅,活躍不起來,他們一開始就不夠重視,提不起興趣。因而,他們大都注重像計算機、信息技術、會計等比較實用的課程,而對于這類純理論研究的課程能逃就逃,認為這對今后的就業沒有太大幫助,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對于大學生入黨來講,黨課培訓是最基本的要求,能夠端正研究生的入黨動機,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儲備和黨史知識,增強黨性修養。但是,許多高校在開展黨校學習活動時,僅僅在形式上做足功夫,比如增設黨校初級培訓班、高級培訓班等課程,課程數量增加了,考核時間變長了。但是,在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沒有考慮到如何將黨的有關知識盡可能最大限度的傳授給學生黨員,讓他們更好的吸收消化。形式上非常的隆重,實際上收效甚微。

2.3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能與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相契合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理論脫離實踐,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突破,有效果,就必須充分了解教育對象的特征和需求,掌握教育規律,創新教育模式?,F如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追求已經基本形成,已經很難再接受單一的理論和觀點。對于社會思潮也有自己的道德判斷和價值選擇?,F有的一套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不再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很難被學生所接受?,F在的大學生都比較實際,他們所熱衷學習的內容和領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其今后的就業實習是否有幫助。比如大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規劃等比較實用的課程大都吸引大學生的關注和興趣。而諸如十八大精神宣講、黨史講座以及建黨學說等理論性強的課程則提不起興趣。這一方面與新階段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在逐漸改變有關,另一方面則與我們當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簡單枯燥的方式方法有關。

所以,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發揮課堂在教育主場上的功能,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貼近學生、貼近課堂、貼近實際。不斷滿足廣大研究生的實際需求。構建與要求培養新世紀人才相一致,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1]

3 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1 將科學發展觀貫徹到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

將科學發展觀貫徹到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要深入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痹诳茖W發展觀的指導下,大學生應該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擇業觀。鍛煉成為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學生就業是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F實中,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學生的擇業觀存在某些問題。絕大部分大學生在選擇就業的時候,總是認為高學歷應該有高回報,期望所心儀的單位能夠提供給他們什么福利,月薪底價多少,有沒有發展前景,既希望工資高又要工作輕松。殊不知他們在要求用人單位提供這些待遇的同時,有沒有考慮到自己是否能夠真正勝任這份工作,有沒有承擔起這份工作的實際能力。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斷加強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尤其是在他們進校時就對他們進行職業規劃和人生定位,為今后的就業做好準備。走上工作崗位之后,能夠真正熱愛自己的工作,對工作負責,為社會做貢獻。

因此,在科學發展觀視野下指導大學生就業,解決出現的問題,就要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形成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大學生擇業觀。使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與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相一致,形成供需平衡的就業市場。

3.2 發揮學生會、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學生會、學生社團是一種特殊的學生團體,是青年大學生以相同或相近的愛好、特長、信念或自身需要為基礎,為實現成員的共同意愿和愛好自愿組成的按照章程開展活動的業余群眾性學生組織。他們遵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原則。[2]學生會一般設有主席團、辦公室、學術部、體育部、實踐部、人力資源部等幾大職能部門,在校團委和學工部的領導之下,積極主動、獨立負責的開展工作,舉辦學術交流、文化娛樂、體育鍛煉、社會實踐等活動,能夠增進大學生之間、大學生生與校方之間以及大學生與社會之間的交流,是大學生提升自我、發展自我、展示自我的最佳場所和閃亮舞臺。大學生待在學校的時間相對較長,很難有機會與社會接觸,很多大學生開始進入社會后無所適從。廣大大學生通過學生會可以進一步提高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素養、鍛煉能力,結交朋友,盡顯個人的才智和魅力。它是大學生生從“學校人”走向“社會人”的重要平臺。

大學社團的組織活動方式開放,社團成員大都來自于全校不同學院、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領域的交流溝通網絡。大學生在校期間,業余時間比較多,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參加和管理社團。大學生通過加入社團,能夠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認清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增強主體意識。在第一課堂學習之外,大學生通過加入某一個社團,對自身的知識結構能夠起到完善的作用,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把課堂所學與課外知識結合起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大學生由于專業的限制,學習領域相對狹窄,知識結構單一,認知范圍有限,雖然在某一領域有所研究,但是對于本專業之外的知識則不太熟知,通過加入社團,能夠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學術氛圍,豐富知識儲備,拓寬研究領域,給校園文化帶來了巨大的生機與活力,也對高校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學生通過學生社團自主設計活動,能夠鍛煉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逐步成長為政治進步、思想成熟的社會主義人才。

3.3 發揮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信息的獲取、選擇和傳播的過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根據傳播學和思想宣傳的理論,利用網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網民施加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和信息素養教育方面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信息素養的網上雙向互動的虛擬實踐活動。[2]

3.3.1 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網站

現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設都比較完善,一般像共識網、馬克思主義研究網、思想政治教育網等之類的網站,網頁設計精致、信息發布及時,內容權威有價值,網民的參與度很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建設應該迎合大學生的興趣,不能過于死板、形式單調,而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方法以全新的形式呈獻給大眾,激發高校大學生的參政熱情,能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3.3.2 加強網絡宣傳及輿論指導

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站建設重點應該在于宣傳方面,調查顯示,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對這一類教育性網站不是很熟知,網站的點擊率較低,這就需要網絡宣傳隊伍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提高網站的知名度,加深大眾對于網站的認知。同時,網站建設應該致力于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切莫散布具有虛假性、誤導性和挑釁性的信息,造成不良影響。而是要使大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如實正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增強道德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

新時期新階段,增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內容,黨和政府也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之一,高校要根據大學生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知識。創新教育方法,改革教育模式,切實貼近實際、貼近學校、貼近人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姜艷華.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探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12.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全國高校輔導員工作創新論壇論文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8.

[3]楊曉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1(11).

作者簡介:施吉瑞(1985-),男,江蘇淮安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科學發展觀稅務研究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提高工程質量,確保建筑物全壽命期的使用安全,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課題,是節約能源、降低消耗和保護環境的重大舉措。本文總結幾十年來的經驗,包括研究國外的經驗,得出一個結論:要把工程質量管理好,必須有一個健全的、有效的質量控制管理體制。

關鍵詞:工程質量監督;體系;建立;質量控制

隨著國家基本建設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工程質量監督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工程質量監督領域實現了有法可依,依法執監。同時,伴隨著《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國家一系列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監督管理法規體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步入了依法執監的快車道。工程質量是多因一果的問題,影響因素非常多,涉及方方面面。

一、建立有效的質量監督體系。

1、單一的實物質量監督,無法實現質量監督機構對工程建設參與各方質量行為的全面監控。

建筑工程工期長、多專業、多工種和材料設備多品種的特點,決定了傳統單一的實物質量監督方式已遠遠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單純依賴質量監督機構的幾次到位。施工幾百天,“判斷”一陣子,難免使監督的全面性受到約束,造成無法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準確的核驗、評定和有效控制。

2、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現有素質,尚不能保證政府監督的有效性。

政府工程質量監督經過近20年的發展,監督機構的人員素質、設備、監督理論和經驗乃至權威性雖然取得了質的變化,但一些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人員素質不高、設備相對滯后以及自我廉政、勤政約束機構不健全的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這些勢必影響工程質量的監督力度和深度,直接削弱了政府監督的有效性和權威性,亟待改進和完善。

3、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監督告知制度,提高監督執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質量監督真正成為“陽光監督”。

工程建設各方從建設工程活動一開始,就應享有知情權,了解監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內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調動工程建設、監理和施工等受監單位自查自糾、自我約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規范質量行為,減少和避免質量事故的發生。

4、建立集體監督機制,保證執法監督的公正性和準確性。

深化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改革,提高工程質量監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強監督執法。應改變現有的監督方法,建立集體監督機制,一個專業配備兩名以上監督人員,并規定要持證上崗。在日常工程質量監督和調查違法行為過程中,推行“一人為私,兩人為公”的執法理念。同時規定不同級別的監督文書分別由各科室的監督人員、科長以及站領導按權限范圍簽發,保證執法檢查和處罰的嚴肅性和準確性。

5、建立預見性、服務性的質量監督模式,做到服務與執法有機結合。

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針對工程質量的事前控制、過程過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環節,在做好過程監督和工程違規行為的嚴肅查處的同時,加強工程質量的事前監督,提高監督工作的預見性、服務性。當工程質量出現下降的趨勢或工程施工到難點部位、易出現質量通病的部位時,監督人員應及時到現場提示和指導,以此扭轉滯后監督、被動應對的局面。

6、建立行為監督與實物監督并重的監督運行機制,實現從單一實物監督向工程建設各方質量行為監督的延伸。

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將工程建設各方的質量行為以及其結果,即工程產品質量,均列為監督對象,將工程建設參建各方推向工程質量責任第一線,通過日常監督、監督巡查與結構工程季度大檢查相結合的監督形式,對影響建設工程質量的全要素實現全覆蓋的監督。

二、搞好工程質量的宏觀控制

1、法制建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提:一是制定《建筑施工許可證管理辦法》,施工許可制度是管理市場大門的,也是整個市場運行機制的一個重要方面。二是制定《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三是合同管理,要搞新的合同示范文本,研究制定合同管理當中的擔保制度。我們要認真研究,制定相應的辦法。工程風險管理是一個大課題,風險管理中包括保險、擔保,保險涉及的問題比較多,但是擔保是有基礎的,因為事實上許多地方已經在實施這種制度。但這還不夠,特別是另一面,業主履約要不要擔保,我們主張在市場經濟中各方主體的地位是平等的,這是市場經濟的特點,因此,作為建設單位也應該擔保。

2、政府質量監督制度有要點

第一,誰來實施監督。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美國的辦法,由政府官員直接進行,檢查后記錄,最后驗收要看有沒有記錄,記錄全不全。另一種就是政府委托第三方來實施質量監督,典型的就是德國。政府通過委托第三方來進行質量監督,這個被委托的機構,必須是經過政府嚴格審查,有條件代表政府進行質量監督的機構。我們現在是質量監督站,由目前這種狀態進行轉變應該是有條件的。

第二,政府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兩個方面。一是要審查設計文件,重點審查有關結構安全、建筑物消防方面的內容,包括地基的承載情況、結構受力分析和計算,通過審查這些內容,證明結構設計方面沒有問題了,由審查單位出具設計文件審查報告。二是監督結構施工方面的關鍵環節,包括結構施工中的建筑材料,必要時還要對材料進行檢測。這個環節的監督不是去對每個工序、每個環節像旁站監理那樣進行監督檢查,監督的客體主要是在建設活動中的各方責任主體,施工單位是不是按規范進行施工,材料供應商供應的材料是不是合格,監理單位是不是履行職責,建設單位有沒有要求設計、施工、材料供應單位使用不合格材料來降低工程質量的行為,重點在這些方面。施工過程完了,審查機構出具關于結構安全的報告。整個工程完工后,建設單位進行驗收,政府要對是否符合驗收程序進行監督。最后,由政府出具使用許可證。

第三,監督的費用問題。費用應由建設單位交,但不是交給直接監督的第三方,而是在申請施工許可證時交給政府,政府收取費用后再撥給由政府委托去進行該項目質量監督的機構。政府雇人去監督工程,但是費用是由建設單位交給政府,使得監督機構和建設單位之間不要形成直接的經濟關系。

3、工程監理應該做的工作

(1)進一步樹立監理的權威?,F在的工程監理有相當多是建設單位說什么,他干什么,權威性不夠。當然,監理公司是受雇于建設單位,代表建設單位來管好工程,當然要聽業主的。但監理公司還有另一面,他必須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設計文件和合同規定,獨立地行使自己的職責,對社會負責。因此,監理公司既要對建設單位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從保證工程順利進行,保證工程質量來說,這兩個負責是一致的。如果出現了分歧和矛盾,我看就要找原因了。原因恐怕多數是建設單位有問題了。所以,我們要強調監理公司在工程監理中獨立行使職能。

(2)推進監理公司提高素質,加強對監理單位的管理。監理公司在人才結構上要自覺進行調整,自己缺乏的人才要盡快補上去?,F在大多數監理公司從事施工工作經驗多的人比較多,對設計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多。一些以設計單位為基礎成立的監理公司,懂設計的人多,有施工實際經驗的人少。監理公司要在人才結構上、能力上盡快進行調整,適應監理工作的需要。另外,監理要講究職業道德,監理公司要注意社會形象,嚴禁出賣資質,不能出讓監理業務,不能不堅持原則、盲目的建設單位說什么我們就干什么,不能利用監理之便,行個人之私,更不能和某些方面勾結起來,弄虛作假,損害工程質量??偠灾?工程監理是我們整個工程質量管理體制中的一個環節,要繼續推進。

上一篇:我國學校后勤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思想政治課文明建設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