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土地藝術管理論文范文

2024-05-05

土地藝術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土地利用轉型在近幾年成為大熱話題, 很多地方開始展開土地利用轉型工作, 為的是實現每一塊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 合理規劃土地利用方向, 確保土地的利用率。要知道, 在中國, 土地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資源, 土地資源關系著人們的生產生活, 甚至關系著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1. 土地利用轉型

土地利用轉型的概念是由英國人Grainger提出, 后來傳入中國, 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 得到大力研究。土地利用轉型, 即在經濟社會變化和革新的驅動下, 一段時期內與經濟和社會發展階段轉型相對應的區域土地利用由一種形態 (含顯性形態和隱性形態) 轉變為另一種形態的過程。其中, 土地利用顯性形態指一個區域在特定時期內由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構成的結構, 具有數量和空間結構兩重屬性;土地利用隱性形態指依附于顯性形態且需通過分析、化驗、檢測和調查才能獲得的土地利用形態, 具有質量、產權、經營方式、投入、產出和功能等多重屬性。在一開始, 土地利用形態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特定時期, 土地的利用方式是其主要表現形式。這種土地利用的結構是與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相一致的。土地利用形態因區域和環境的不同也大有不同, 從廣義上來劃分, 有空間土地結構與非空間土地利用形態兩種形式。

2. 土地資源管理對土地利用轉型的影響

土地資源管理對土地利用轉型的影響是確切存在的, 而且這種影響力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2.1 經濟手段的引導

土地資源的管理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 那就是土地管理經濟手段。這里的經濟手段是指管理人員在進行土地管理的時候必須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進行土地管理工作, 不可違背經濟規律, 反其道而行是行不通的。土地資源管理意味著對土地利用結構的合理調整, 引導著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 國家也會出臺相關政策對土地的開發和利用進行規劃、指導。國家政策同時會考慮到經濟發展規律, 為使耕地面積更加穩定, 國家相關部門會以征收耕地占用稅的方式對非農建設占用耕地進行控制, 這就促使耕地朝著土地利用方面轉型。

2.2 土地施工的影響

在土地資源管理的過程中, 總是免不了進行施工工作, 比如土地的整治工作、規劃工作等相關工作都需要對土地資源采取一定的施工。除此之外, 在土地管理之中, 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土地開發、土地整理、以及復墾工作, 這都是整個土地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序, 而這些工作的存在實際上也使得土地利用轉型的加快。針對目前我國城市土地利用結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一般傾向于采取土地整治的手段進行解決, 而土地整治工作則意味著土地利用形態的轉變。中國土地整治的主要任務是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結構, 不僅要增加有效耕地的面積, 同時土地利用效率也要得到提高, 從而更好的與社會經濟發展形勢相適應。

2.3 管理政策的約束

政策制度因素對土地利用結構起到強制性的作用, 管理者要從宏觀角度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 利用這些政策與制度來引導土地利用轉型, 促進土地利用總效益的提升。在土地資源管理相關政策的引導之下, 集體土地之間的轉變或者集體與國有土地之間的權力轉變都受到了限制, 這些條件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國家意識到這些問題, 也開始對這些政策進行改進, 并且有了初步的成果。

3. 土地利用轉型對土地資源管理的影響

土地資源管理對土地利用轉型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同樣的, 土地利用轉型對土地資源管理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實際上, 相關土地管理人員應該要根據土地的利用狀況對土地資源管理方式方法進行合理地調整, 不能只是僵硬地使用一種土地資源管理模式, 而應該是多樣化管理, 以符合土地利用轉型。

目前來看, 我國面臨的最大的土地利用轉型問題就是在很多地方都存在著土地使用造成的環境問題, 包括引起的水土流失、風沙、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這些自然災害是國家進行土地利用轉型的最大威脅, 更為重要的是對于生態環境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傷害。所以說, 在土地利用轉型的過程中, 注意要以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為目標進行土地資源管理工作, 不可只顧眼前利益, 而忽視對自然規律的遵守。

4. 結束語

土地利用轉型與土地資源管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而且在實際的操作中, 兩者更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不同地區土地利用的方式轉型必然帶動土地資源管理方式的改變, 而不同的土地資源管理也直接導致土地利用類型不同。這兩種并沒有高低之分, 只是各自所管轄的范圍有所不同。隨著人們在這方面的研究越來越深, 人們也認識到這兩項工作的重要性, 實際上, 想要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就必須把這兩項工作結合起來, 共同為土地資源的轉型、利用、管理作出貢獻。

摘要:近些年以來, 土地利用轉型在我國農村漸漸實施起來, 農村土地轉型也是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的一項工作。實際上, 除了農村, 我國的城市土地轉型工作早已經開始了。到目前為止, 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 土地利用轉型工作都有一定的基礎和成果。

關鍵詞:土地利用轉型,土地資源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金龍, 陳英, 葛勁松等.1977-2010年青海湖環湖區土地利用/覆蓋變化與土地資源管理[J].中國沙漠, 2013.

[2] 吳郁玲, 曲福田, 周勇.城市土地市場發育與土地集約利用分析及對策一以江蘇省開發區為例[J].資源科學, 2014.

土地藝術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通過集中座談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農村土地糾紛及仲裁工作的現狀,對該市的土地糾紛進行了分類,分析其形成原因,指出糾紛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土地糾紛;仲裁情況;調研報告

Key words: land disputes; arbitration; research reports

巴彥淖爾市在處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時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充分尊重廣大農民意愿,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各級農牧業部門在走村入戶充分調查取證的基礎上,依法核查農村土地糾紛,糾正侵害農民權益問題,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1 巴彥淖爾市土地糾紛及仲裁體系基本現狀

近兩年來,隨著巴彥淖爾市土地確權工作深入推進,涉及農村土地糾紛的信訪案件在逐步減少。土地糾紛以經濟發達農村地區為主,而偏僻落后的農村地區土地糾紛相對較少[1]。2017年至2018年6月底,巴彥淖爾市市級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共受理農村土地糾紛案件26起,單獨辦理24起,與國土局聯合辦理2起。其中,涉及二輪土地延包遺留問題的糾紛10起,涉及出嫁女土地的糾紛5起,涉及征地及補償款分配的糾紛5起,涉及土地權屬問題的糾紛3起,土地整理引起的糾紛3起。信訪案件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土地確權工作過程中,很多糾紛在鄉鎮、嘎查村級基層通過調解解決了,比較多的旗縣區達到500~600起,少的也有200多起,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二是在土地確權中一時難以解決糾紛的爭議土地,可以暫緩確權登記,這部分土地糾紛的爭議雙方現在持觀望態度,到2018年年底確權數據交匯后,將會是土地糾紛的集中爆發期。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不需要簽訂仲裁協議即可直接申請仲裁的規定, 簡化了仲裁程序, 為當事人選擇糾紛解決方式提供了充分的自由,有助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及時有效解決[2]。也能有效地引導農民群眾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糾紛和維權,緩解政府面臨的信訪壓力,改變長期以來劍拔弩張的干群關系,為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提供前提條件,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3]。為此,巴彥淖爾市在2016年就已將農村土地承包調解仲裁體系全部建成,7個旗縣區都建立了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委員會,辦公場所均設在了各旗縣區農牧業經營管理局(站)。仲裁委員會都有固定的仲裁場所、有必要的辦公辦案設備,均制定了章程和工作規范等規章制度。

2 土地糾紛產生的原因

2.1 進城務工農民要地

隨著進城務工農民越來越多,在農民工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產生的糾紛也隨之增多,而且這類案例往往呈現出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敏感度高、處理難度大等特點[4]。一是二輪土地延包前,進城務工農民將承包地以口頭形式交回組里或由他人耕種,當時由于負擔較重、土地收益相對較低,所以部分進城務工農民沒有回鄉參加二輪土地延包,村組集體經濟組織為了完成稅費上繳任務,將這部分人的耕地重新發包給了其他村民耕種,并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核發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農村稅費改革后,種地不僅不收取稅費,國家還給予補貼。同時,城市的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和高速公路、鐵路修建等征占用了一部分土地,被征地農民得到了一定補償。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參加二輪土地延包的進城務工農民紛紛返鄉要求重新承包土地和參與征占用地補償費的分配。二是個別村組農戶在二輪土地延包時取得了承包經營權后,由于經營不利將土地棄耕,進城務工;有的村組將該部分棄耕地重新進行了發包;有的經村民大會同意吸收了外來戶。在土地確權過程中,進城務工農戶與現耕種土地的農戶都要求確權。

2.2 出嫁女及招婿入贅女要地

一是二輪土地承包時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收回戶口仍在本村的出嫁女承包地重新發包給了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其他村民,現出嫁女回鄉要地,并要求獲得與其他村民同等的待遇。二是個別村組在二輪土地延包后進行了土地小調整,使出嫁女在娘家的土地被集體抽回,另行分配,婆家未取得承包地,現耕種土地的人與出嫁女都要求確權。三是招入贅女婿的出嫁女,男女雙方及所生子女的承包地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受到侵害,受傳統的習慣勢力影響,一些地方認為“土地是祖宗地,外姓人沒有份”,上門郎不能享受分地及參與該村的集體收益分配、土地征用補償費分配等權利[5]?,F招婿入贅的出嫁女農戶要求享有對集體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參與集體收益分配、土地征用補償等權利。四是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在解決出嫁女承包地糾紛時,將本村組的機動地、集體林地、撂荒地等暫時承包給要地的出嫁女耕種,現耕種土地的人要求將所耕種的機動地等確權到自己名下。

2.3 土地流轉手續不規范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指在農村土地承包中的物權性質土地承包經營權有效存在前提條件下,在不改變農村土地所有權權屬性質和主體種類與農業用途的基礎上,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即流出方)依法將該物權性質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從該物權性質土地承包經營權中分離出來的部分權能移轉給他人(即流進方)的行為[6]。一是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的村民之間,通過口頭協議的方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了互換、轉包等方式流轉,農戶雙方都無法提供當初的流轉協議,因流轉的土地被征占用,在征占用補償費的歸屬上發生糾紛。二是個別農戶在取得二輪土地承包經營權后,由于各種原因出售農村住房連帶轉讓承包地給其他農戶經營,現雙方都要求確權。三是有的農牧業企業大面積流轉農戶土地,但流轉合同不規范,隨著農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因維權產生各類糾紛。

2.4 土地征占用費分配

未納入合同管理的耕地和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四荒地”被征占用后,在補償費分配上村民之間意見不一致。

2.5 土地權屬不清

一是二輪土地承包時,由于當時部分農戶對土地延包發證工作認識不到位,證載四至重復、四至不清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中,這些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激化[7];二是個別村社之間交界的荒灘,過去沒有明確的界線證明,這次土地確權交界雙方都主張權利。

2.6 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的實施

由于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的實施,增加了可利用土地面積和有效耕地面積,一些未參與二輪土地延包的外出人口及新增人口要求分配增加的土地,而其他人員要求按照二輪土地延包的人口基數進行分配。

2.7 法院判決后執行難

農戶與農戶或村社之間發生了糾紛,部分旗縣法院受理并進行了裁決,但裁決結果一直沒有執行?,F土地確權要求執行法院的裁決,但裁決結果的承包經營面積大于本村組農戶平均承包經營面積,村組農戶拒絕執行裁決。

3 存在的問題

3.1 業務部門宣傳不到位,基層干部思想認識有待提高

一是雖然相關業務部門開展了一定的關于農村土地政策的宣傳培訓工作,但宣傳范圍不夠廣、內容不夠系統,部分基層干部對農村土地承包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理解不夠透徹,放大村民自治權利,以自治原則設計出限制條件、制約措施損害部分村民利益。二是基層干部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基本精神領會不夠深刻,廣大農民群眾對承包土地糾紛仲裁仍是一知半解。

3.2 部門聯動機制尚未形成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涉及農、林、土地等行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的貫徹實施需要法院、司法、農業、林業等部門協同,但現階段主要是由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開展工作,各部門協同配合的聯動機制尚未形成。部分旗縣人民法院在沒有仲裁裁決的前提下,不予受理,把仲裁作為訴訟立案的前置程序,仲裁委員會工作量大難以承受。

3.3 仲裁員素質低,保障措施落實不夠

目前,我國農村土地糾紛仲裁機制尚處于探索階段,農村既懂得農業知識,又懂得法律規范的專業性仲裁人員缺乏[8],聘請的仲裁員大多是初次從事法律工作,真正能夠擔當首席仲裁員的少,一些仲裁員以及仲裁工作人員對法律掌握不夠全面、理解不夠透徹,對案件分析不夠到位。其對法律的應用和程序的操作能力需加強培訓,在實踐中鍛煉提高?,F階段開展仲裁工作的經費沒有正式列入財政預算,多數旗縣區經營管理局(站)用單位工作經費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工作。

4 對策建議

4.1 加大宣傳力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鞭r民最期待的還是“延長30年”的政策落地。因此,涉農部門和司法部門開展政策下鄉活動,深入講解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關政策法規,現場解答農民的問題。

4.2 堅持原則,妥善解決矛盾糾紛

在尊重法律、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以調解為主,把調解貫穿于糾紛解決的全過程,調解重點放在村民委員會和鎮政府,盡量化解在基層,避免矛盾惡化。

4.3 保持相關部門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高壓態勢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產生經歷了一定的歷史過程,需要協調各級有關部門加強溝通,密切合作,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有關單位協調配合、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新機制、新格局。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各級、各部門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的具體責任,在案件解決過程中,不以部門利益為出發點,不以花錢買平安心態為基礎,認真對待每一起糾紛案件,認真解決每一個合理訴求,認真執行有關法律政策。

4.4 加強學習,提高業務素質

首先加強調解仲裁員隊伍建設,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提高仲裁員實際辦案能力,主要加大鎮、村、社三級調解員的法律、政策、業務知識的培訓,群眾來訪案件首次接待者能夠依據事實,認真準確地予以解答。同時,堅持對全體農村經營管理人員進行業務技能和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及有關法律法規的知識培訓,通過學習和培訓積累經驗,提高業務素質。

參考文獻:

[1]黃衛紅.我國農村土地糾紛成因透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5):1473-1474.

[2]王麗影,任大鵬.依法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機制[J].農村經營管理,2010(1):25-26.

[3]胡正銳.論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

[4]郭子劍,彭立燕.土地依法流轉 外出打工無憂[J].致富天地,2010(6):22-23.

[5]徐娥.巴彥淖爾市農村婦女在土地承包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 (3):31-31,34.

[6]張濤.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解決機制研究[J].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2010(4):29-33.

[7]陳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的探索與思考[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4 (3):127-128.

[8]喬瑜.淺析農村土地糾紛解決[J].中外企業家,2011(18):146-147.

[9]田富強.權益過載、流轉不暢、承包權退出與三權簡化[J].山西農業科學,2018(4):642-647.

[10]陳秀萍,湯稹.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制度探析——以安徽省銅陵縣為例[J].山西農業科學,2015(11):1531-1535.

[11]劉歆立.對農地流轉背景下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再認識[J].河南農業科學,2010(9):157-159.

[12]賈寧鳳,耿佳麗,侯俊虎.適應性治理視域下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J].山西農業科學,2017(2):277-280.

土地藝術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地儲備新政的主要內容,論述了土地儲備新政實施的主要目的,并總結了土地儲備資金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土地儲備資金管理規范化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土地儲備新政;資金管理;規范化;措施;

資金管理在土地儲備管理當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確保土地儲備資金管理工作的質量,能夠切實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建設。所以我們必須要正確認識土地儲備資金管理中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優化改進措施,以保證資金管理的科學有序性。

1土地儲備新政的主要內容

2016年,我國多個部門發布了紅頭文件,文件中的核心內容包括:整合土地儲備機構、加強土地儲備行為的規范性、嚴格控制土地儲備的規模、調整并改進土地儲備籌資方式、科學使用土地儲備資金,以及加強資金使用管理等內容。

在組織管理方面,文件中明確要求,各地區在規范土地儲備的過程中,縣級以上的行政區應設置一個土地儲備機構,其歸所在行政區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控制,若出現重復設置的情況,則需對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壓縮,同時還要將其重新歸入到土地儲備名錄當中,并加強管理。各地區應保證土地儲備機構與政府融資的其他非土地儲備職能業務分離開來。這一文件主要是為了理清土地儲備部門與城投公司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加清晰地劃分二者的職能。

債務管理方面,應將清理和識別后被認定為地方債務的土地儲備貨款納入到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工作中,償債資金主要借助預算統籌安排,并且要以地方政府債券的方式置換。2016年開始,各地已經不再需要向銀行借貸土地儲備的款項。在資金管理方面,文件按照相關法律的要求規范了土地儲備資金使用管理,也就是從2016年開始,進一步明確了土地儲備資金籌集的基本渠道,以此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始終堅持??顚S玫脑瓌t。至于土地儲備機構日常的費用和土地儲備資金,則要采取分賬核算的方式,以增強資金的獨立性。

在采購管理方面,文件提出了地方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在土地征收、收購、回收過程所涉及到的拆遷安置補償工作中,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提供政府購買服務,并且還應規定采購只可在儲備土地的前期開發。在土地儲備規??刂品矫?,文件指出,各地區土地儲備機構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年度土地的供應量等多個因素確定土地儲備的規模,另外還要在工作中控制好預算和決算管理工作。

2土地儲備新政實施的主要目的

現階段,我國處于經濟發展和轉型時期,必須確保經濟平穩發展,同時還要在合理的范圍內適度擴大內需,以更好的姿態面對風險和挑戰?,F如今我國政府頒布了規范性文件,這對地方政府融資做出了更加細致的要求。文件中明確指出各地政府必須做好土地出讓管理的規范工作,有效抵制違規行為,保證土地出讓和融資行為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另外,土地儲備新政對全新融資機制進行了更加詳細的闡述,其主要是為了調整土地儲備工作中的城投關系,從而有效規范二者的職能,合理劃分土地儲備機構的職責,不僅如此,還要對土地儲備籌資的方式進行適度的調整,進而有效降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

3土地儲備資金管理中的問題

3.1新增項目籌資不確定性較強

在土地儲備新政出臺后,土地儲備資金主要以財政資金和地方政府債券籌資的方式來處理?,F階段,政府債控更加嚴格,且土地儲備債額也十分有限。當前配給土地儲備債券的額度要明顯高于置換存量債務,而且用于新增投資的政府債券額度較小。若不改變現有的項目開發模式,則土地開發新項目的新增投資及籌資工作將存在十分明顯的不確定性。

3.2土地儲備債務較多,風險較高

土地儲備資金的應用與當地政府的土地市場管理、經濟發展速度和舊城區的改造工作進度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一部分地方土地儲備機構為了更好地保證工程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進行了短期的土地市場調控,同時也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了銀行貸款向多種儲備資金融資方式的轉變,土地收購與開發工作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是因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逐漸減緩,所以在土地出讓的過程中,市場因素的影響逐漸減弱,土地儲備機構的資金鏈日益緊張,土地儲備機構融資負債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3.3土地儲備機構財務管理處于無序狀態

在新政策頒布之后,很多土地儲備機構的財務管理部門在過渡工作中都沒有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因此在職能轉換和土地資金管理銜接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其中比較明顯的問題有:地方債券發型流程較為繁瑣、資金獲取需要較長的時間,無法充分滿足存量債務還款以及項目投資的基本要求等內容。上述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壓力,而且資金管理也更加的復雜。與以往的土地儲備機構財務部門工作重點相比,新政實施后,在土地儲備機構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土地儲備資金計劃的科學制定,且不斷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從而增加了自有資金所占的比重。這就要求土地儲備機構財務部門必須順應這種新的變化,財務管理人員務必具備更加嫻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4加強土地儲備財務規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制定科學的土地儲備計劃

土地儲備新政的出臺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抵御土地儲備當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在新政實施的過程中,土地儲備財務管理部門應在日常工作中,加強風險防范力度。因為在開展土地儲備工作時,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且財務部門籌資環節也相對較多,需要持續的時間較長,故而資金管理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管理盲點和風險因素。綜合上述情況,在現階段的土地儲備機構財務資金管理工作中,應結合土地儲備管理的工作需要,加強各個環節的資金管理力度。按照土地儲備新政的要求,科學制定工作規劃。再者,土地儲備機構所儲備的土地規模要與城市發展的規模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并且還要做好城市重大土地儲備項目的落地工作,防止盲目地進行土地儲備,有效降低土地儲備過程中存在的資金風險。

4.2創建完善的土地資金風險預警機制

從新政中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自2016年起,地方政府不能向銀行借貸土地儲備資金,且政策還對土地儲備資金的籌集和使用方式進行了嚴格的規定。所以,按照相關制度的要求,土地儲備機構的財務部門要采取多種有效措施,積極建立科學有效的土地儲備資金風險預警機制。并對市場經濟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同時還要做好城市建設項目的申報和審批管理,對土地和運營資金予以科學配置,或者也可加大土地儲備風險控制力度,從而為土地儲備機構及政府后一階段的城市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避免在這一過程中發生惡性經濟事件。

4.3選擇更加有效的資金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在土地儲備機構財務管理部門運行的過程中,為了能夠以更快的速度適應新政背景下土地儲備資金管理的要求,財務部門要采取多種舉措,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在實際的工作中,需完善資金籌集和使用計劃編制工作,積極配合土地儲備機構中的多個部門建立,并完善其工作機制,使項目整地拆遷所需的資金能夠及時到賬。此外,在工作中還要對土地儲備資金進行更加細致有效的管理,建立網絡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進而對資金籌集和使用等多個環節予以動態監控,及時發現資金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從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不斷完善土地儲備機構的財務管理水平。

5結語

如今在土地儲備新政中新增了很多內容,為了更好地順應新政的要求,在土地儲備資金管理的過程中,需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資金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的不斷完善,最終為土地儲備機構的穩步運營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戈春霞.土地儲備新政下土地儲備資金管理規范化[J].管理觀察,2017(22)

土地藝術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膨脹土是在自然地質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多裂縫并具有顯著脹縮特性的土體。膨脹土吸水膨脹、失水收縮,并有反復變形的性質以及土體中雜亂分布的裂縫,對工程結構物具有嚴重的破壞作用。本文結合膨脹土的特性對其在公路施工中的處理措施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公路路基;膨脹土;技術處理

1.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公路橋梁建設不斷發展,路基處理遇到的膨脹土問題日益增多,給工程建設造成了巨大損失。在工程地質勘察中,必須正確地識別膨脹土與非膨脹土,準確地判定膨脹土的脹縮性等級,這有助于合理進行路基的設計與地基處理,對保障公路路基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膨脹土的定義及特征

《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范》(GBJ112-87)給出的膨脹土的定義:“膨脹土的土中粘粒成分主要由親水礦物組成,同時具有顯著的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兩種變形特性的粘性土”。在自然條件下,膨脹土多呈硬塑或堅硬狀態,裂隙較發育,常見光滑面和擦痕,裂縫隨氣候變化張開和閉合,并具有反復脹縮的特性。膨脹土的脹縮特性有如下幾點:

①膨脹性:指土的體積因不斷吸水而增大的過程,是粘土礦物與水相互作用的結果。反映土的膨脹性能指標有自由膨脹率和不同壓力作用下的膨脹率。當膨脹率大于90%時為強膨脹土,小于40%的為非膨脹土,土的含水量越低,其膨脹率越高;

②收縮性:由于水分減少而收縮變形是膨脹土的另一個重要特性,其變形大小以收縮系數表示。收縮系數的物理意義是指含水量減少1%時土樣的豎向收縮變形,收縮系數大的土,其收縮變形量也大;

③膨脹與收縮的可逆性,膨脹土具有吸水膨脹,失水收縮,再吸水再膨脹,再失水再收縮的變形特性,我們稱之為土的膨脹收縮的可逆性,是膨脹土的重要特性,由于這樣的特性而造成建筑物變形、開裂是建筑裂損的一個重要因素;

④膨脹土的判別外觀上,膨脹土可呈灰白色、灰綠色、灰黑色、棕褐色、黃褐色。天然狀態下,膨脹土呈有棱角的塊狀或片狀。規范要求,對膨脹土詳判采用自由膨脹率、標準吸水率、塑性指數三項指標來進行。

強膨脹土一般不用做路基填料,對于中、弱性膨脹土,經處理后可作為路床填料,要求處治后的膨脹土其脹縮總率接近于零,土壤強度(承載比CBR)不低于規范中對各級公路的要求。

3.膨脹土地區公路施工處理措施

3.1需選擇良好的季節開工,做好施工準備和加強施工管理工作,開工前一定要組織落實好材料、機械和人力,以保證開工后連續完成基槽、基礎及回填工作。

3.2做好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或施工水流入基槽,對現場給水管網和施工用水設專人管理維護,臨時的水池、洗料場、攪拌站、淋灰池或用水較多的地方,應距建筑物10m以上并設可靠的排水系統。

3.3土性改良。若用膨脹土填筑,可采用石灰、水泥等無機結合料進行改良和加固。一般以摻入4%~6%為宜。

3.4預浸水措施。使土在施工前就產生膨脹,膨脹最大時往往在浸水后的3~5個晝夜,以消除使用過程中的膨脹性。

3.5新技術新方法。

①摻砂回填,這樣一是破壞了原膨脹土的土粒結構;二是改變了膨脹土的顆粒級配和其他特性,此方法具有施工技術簡單,工程質量易于控制,工期短,投資少的優點。

②三維土工網墊植被,這種方法可以使邊坡表面形成一層堅固的、具有自身生長能力的綠色復合保護層,即三維植草土工網墊體系,此技術在國內領先。

3.6路基工程

3.6.1挖方路基

(1)路床超挖封閉處理:挖方路基和零填路基應換填路床頂面以下30-60cm膨脹土(對強膨脹土和中等膨脹土宜)5Ocm,宜換填石灰土,并分層壓實,迅速鋪設路面半剛性基層。

(2)挖方邊坡設計:挖方邊坡應盡可能減小挖深。挖方邊坡坡形和坡率應符合《公路路基設計規范》有關規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除滿足上述規定外,還應結合膨脹土斜坡破壞類型、路塹邊坡形式及水文地質條件,考慮膨脹土變動強度和強度衰減的特性,對深路塹邊坡應進行穩定性驗算;層狀構造膨脹土,如層面與坡面斜交且交角<450時,應驗算層面穩定性。驗算穩定時應取土體沿滑動飽和狀態時的抗剪強度值,穩定系數取1.2。

(3)邊坡防護:依公路等級、邊坡高度和膨脹土脹縮等級并結合當地實際條件,采用不同的防護方案。對強膨脹土和中等膨脹土路塹邊坡應進行全封閉??刹捎脻{砌護坡或結合漿砌擋土墻綜合防護加固。擋墻可設一級、二級或多級,每級高度宜簇3m,每級擋墻平臺應漿砌封閉,對弱膨脹土建議采用拱型植草防護。

(4)滲排水設計:邊溝宜加寬加深,應設灰土層并全斷面加鋪防滲布。路塹邊溝外側設平臺,階梯式邊坡平臺均設排水溝,溝底設灰土層,并全斷面加鋪防滲布。

(5)施工程序:

①當挖到距路頂面以上30m時,應停止向下開挖,并挖好臨時排水溝,待做路面時挖至路床超挖深度,并用灰土回填,按壓實度標準壓實。

②挖方邊坡不要一次挖到設計線,沿山坡預留30~50cm一層,待路塹挖完時,再削去邊坡預留部分,并及時防護。

3.6.2填方路基

(1)地表封閉處理:高速公路及一、二級公路路基填土高度路堤,宜挖除地表30~60cm的膨脹土(強膨脹土宜50cm),并采用灰土封填壓實處理。

(2)路基填料設計:

①強膨脹土不應作路基填料。如限于條件,高速公路及一、二級公路只能用強膨脹土作填料時,則應作專門試驗論證分析。

②高速公路及一、二級公路采用中等膨脹土作路床填料時,應摻灰改性處理,改性處理后要求脹縮總率<0.7限于條件,采用中等膨脹土作為路堤填料時,碾壓應保持最佳含水量。路堤填筑后應立即封閉邊坡。當填至路床底面時,應停止填筑改用改性處理后的膨脹土填至路床頂面設計標高,在上路床加鋪土工格柵,并嚴格壓實。路基邊坡建議采用灰土包邊封閉或漿砌封閉防護,路堤頂面也要用灰土形成包心填方。

③高速公路及一、二級公路采用弱膨脹土作路床填料時,宜改性后填筑或采用非膨脹土填筑,作為路堤填料時,邊坡宜采用植草或拱形植草防護。

④三、四級公路可采用中等膨脹土和弱膨脹土作為路基填料。當鋪筑高級路面和次高級路面時,作為上路床填料應改性處理。

(3)路床土強度和壓實標準:膨脹土地區路床土強度和壓實標準,應分別按《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的規定執行。

(4)碾壓要求:根據膨脹土脹縮等級,選用工作量適宜的碾壓機具,碾壓時保持最佳含水量。

(5)路堤與路塹分界處即填挖交界處2m范圍內的挖方地基表面的土應挖臺階翻松,并檢查其含水量是否與填料相近,同時采用適宜的壓路機具,將其壓實到規定的壓實度。

(6)路堤邊坡設計:采用弱膨脹土和中等膨脹土填筑路堤的邊坡坡率可按《公路路基設計規范》確定。邊坡形式應視土質和填筑高度而定。對弱膨脹土低路堤可采用直線形。對填土較高或用不同土質分層填筑的路堤,可采用折線形,一般上陡下緩。

4.結束語

膨脹土地段的道路或其他構造物應高度重視其土體成分研究分析,并列入為超常規的一種特殊土質,否則,在實際工程病害中,其破壞力是巨大的,其修復處理付出的代價是昂貴的,建議解決膨脹土的問題,應著重從影響其物理、力學性質變化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上綜合考慮,并有超越現行規范的眼光,在施工前制訂出一套特殊的施工工藝處理方案,以提高和穩定工程質量。

土地藝術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從大連市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管理中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環節出發,分析編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土地 可行性研究 問題 建議

可行性研究報告是申報土地治理項目的一項必需的基礎資料,編制質量不僅是項目立項的關鍵因素,而且直接影響到工程的后續實施,作用不可小覷。

1、可研報告編制的目的和作用

可行性研究是目前國內外項目建設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技術經濟認證方法,是項目管理程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出建設項目計劃以前根據項目建議書進行的研究工作。其目的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地區規劃、行業規劃的要求,對擬建項目進行投資方案規劃、工程技術論證、社會與經濟效益預測和分析,并經過多方面的計算、分析、論證和比較評價,為項目決算提供可靠的依據和建議。其作用是作為上級部門評估、審定項目的依據,作為項目進行擴初設計、施工設計、設備定貨、施工準備等前期工作的依據。

2、編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可研報告編制前期工作不深入。設計人員對項目區水源條件、灌溉面積、灌溉流量、設計水位、橋涵荷載等設計參數及現場施工條件等方面了解不透徹,報告文字敘述千篇一律,編制的可研報告個別脫離了項目區實際,質量和深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有的項目前期勘查不到位,在項目區內無法確定具體實施位置,對地質、實施條件及周邊環境了解不細致。

2.2 可研報告內容編制不全,深度不夠。一是個別項目可研報告內容編制不全。有的地區可研報告內容不全,如部分項目可研報告缺少項目區現有水利工程設施情況和設計水平年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等內容。二是可研報告編寫深度不夠。有的可研報告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論述,缺少詳實的數據作為依據,整篇文字敘述性較強,如在論述項目建設必要性時,闡述的制約因素與項目建設中要采取的治理措施關系不大,沒有對立項的整體環境及投工投勞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說明等。

2.3 可研報告設計資料和數據不夠準確。一是基礎資料不夠準確,包括項目區區域范圍、農戶、人口、耕地面積、主要作物、平均畝產等;二是效益指標不夠準確,包括糧食平均畝增產能力、農業增加總產值、農民人均增加收入等;三是灌溉水源分析不準確,特別是有些開采地下水或引地表水灌溉的項目,對水文地質和地表水徑流情況缺乏實際勘測和分析,確定的工程規模和數量達不到設計出水量和引水量;四是個別數據前后不一,有的項目在前文文字描述中的數據與后文圖表中的數字引用不一致,存在文表數據不一,前后矛盾的情形。

2.4 部分項目圖件不規范。一是個別項目規劃設計未以地形圖為基礎,有的可研報告現狀圖和規劃圖沒有選用地形圖,采用沒有等高線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地物、地形、現有工程不清楚,渠道和建筑物位置標示不明確;二是有的項目區范圍界限不明,建設內容布局含混不清,個別可研報告從總體規劃圖中無法反映出項目的整體規劃性;三是現狀圖和規劃圖中的標注內容與圖例不一致,圖例不規范、比例尺不一致。

2.5 投資估算不準確。部分項目報審單價高于同地區同類型工程,如個別項目方塘工程中的土石方開挖及外運、漿砌石護坡等項目較突出,明顯高于現階段同類工程市場價格,對總估算影響較大。天池工程中的鋼筋加工及制作、現澆混凝土等項目單價過高,與現階段農村同類工程造價不符。個別項目工程量估算不合理,出現估算偏大的現象。

3、有關建議

3.1 完善項目庫管理,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加強土地治理項目前期工作是選好建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前提和基礎??h級農發機構要按照當地農業發展規劃,不斷完善和動態管理項目庫,將符合條件的項目及時納入到縣級項目庫中,縣級農發機構可從縣級項目庫中選擇項目,將“資金等項目”變為“項目等資金”,讓項目庫“活”起來,發揮好項目庫的作用。

3.2 加強審核力度,深化可研編制深度。進一步加強可研報告編制和審核的責任心,嚴格按照大綱規定的章節進行編制,不得缺章少表。同時,要對各必要章節進行深入論述和分析,不能一描而過,要采用詳盡的數據對所提出的論點進行有力支撐,必要時可采用圖表等多種形式進行分析和闡述,使可研報告有血有肉,鮮活起來。

3.3 加強基礎資料管理,嚴把數據關。加強基礎資料的收集和更新,嚴格審核數據的來源、準確性及年度,確保數據應用合理。需收集和更新的資料應包括:當地的農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項目區社會經濟情況、水文氣象、地形土壤及環境保護等方面資料,水利基礎設施情況和設計標準、作物種植結構、產量、適當比例尺的地形圖、項目區群眾開發意愿和問題等方面。資料多而雜,工作量之大,需要審核人員對每個數據都要認真核實,多渠道來源的數據更要考慮其合理性后方能使用,從源頭上把關,不斷提高可研報告的編制質量。

3.4 完善設計圖件,合理布局建設內容。一是圖紙要以地形圖為基礎,要用能夠反映現狀帶等高線的標準地形圖,項目建設的最終成果都要在地形圖上表示出來,標明項目區的水利工程、農田道路和林網等現狀,并準確核算灌排面積,據此計算溝渠和建筑物規模;二是明確項目范圍界限,范圍界限要落實到圖紙上,而不是憑主觀意愿,湊夠面積隨意圈示,同時要在規劃圖上科學合理布局建設內容,明確標示建設工程的具體位置;三是進一步規范圖紙成果,圖例要符合有關規范,統一各圖比例尺,完善工程量表、設計說明、設計人員簽字等。

3.5 科學編制項目估算,有效控制項目投資。一是預算編制人員要合理使用定額,認真搜集主要材料、設備等價格信息,通過詢價比較,確定符合實際的價格,然后根據分部分項工程量和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計算出比較準確合理的工程單,提高項目投資的準確性,實現項目預期的投資效果;二是在計算分部分工程量時,預算編制人員應與設計人員加強溝通,充分了解施工現場和施工工藝情況,按照設計圖紙和預算定額準確計算工程量,不得隨意增加或減少,不得遺漏或重復計算,使計算結果不但符合實際,而且完整、準確、合理。

4、結束語

農發工程是利國利民的,可研報告可以說是它的“雛形”,具有很強的預測和指導意義。我們要不斷提高對可研報告的認識程度,從以上幾方面總結不足和經驗,并加以改進,細化可研報告編審工作,不斷提高農發工作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中國農業綜合開發[M].2003.

[2]侯英華.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評估研究[D].2006.

(作者單位:1.大連理工大學 遼寧大連市 116024

2.大連市財政局 遼寧大連市 116001)

土地藝術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從土地抵押權的法律規定和土地使用權抵押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角度來分析如何判斷土地抵押權的增信效力。

【關鍵詞】土地使用權 抵押 增信

土地使用權作為一種特殊的抵押物,有很多不同于其他抵押權的特點。根據我國有關土地抵押的法律規定,設定抵押權的土地使用權,其權利主體不同、土地取得方式不同、土地的所有制不同、土地的用途不同,都會對土地使用權抵押合同的合法性產生重大影響,相應地,以不同的土地使用權抵押對債券增信,也會產生不同的風險和效力。本文將著重分析土地抵押增信效力問題。

一、土地使用權的分類

我國的土地使用權在大體按照土地的性質和使用用途兩個方面來分類。

按土地性質的不同,可分為劃撥土地使用權和出讓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土地使用權,是受讓人依法向國家購買的一種財產權,受讓人有權在規定的使用年限內依法處分土地使用權;劃撥的土地使用權是國家無償劃撥而來,土地的使用者沒有土地的處分權。

按使用用途的不同,土地使用權可分為12類(一級類)和57個子類(二級類),其中涉及可設定抵押權的土地使用權,主要包括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和工礦倉儲用地三類{1}。

二、土地使用權的設定抵押權的條件

我國關于土地抵押頒布的最早的法律是于1990年5月19日發布《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此法與后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共同構成了土地使用權抵押的法律框架。

根據以上規定,可以設定抵押權的土地使用權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土地使用權,是受讓人依法向國家購買的一種財產權,抵押人既可以單獨以土地使用權抵押,也可以與其地上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同時抵押。第二,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只有在地上建有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時,才能與房屋一起設定抵押權。但是,在抵押權實現時,依法作價、拍賣或變賣房地產后,必須從所得價款中繳納相當于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款額,抵押權人方可優先受償。第三,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第四,鄉(鎮)村企業以廠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可同時抵押。上述第三四項抵押涉及的集體土地使用權,在抵押權實現后,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的性質和原土地用途。

三、關于房屋和土地的關系

由于房屋與土地具有不可分離的依附關系,因此單獨以房屋或土地使用權為抵押,都必然涉及二者的關系如何處理的問題。我國一向采取“房隨地走”或“地隨房走”的雙向原則,即在抵押權設定之時,法律將房屋和土地使用權視為一個整體,不允許將它們分別抵押?!段餀喾ā返?82條、《房地產管理法》第31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36條都有相應表述。

盡管如此,在實踐中可能出現以下情形,影響抵押效力,甚至出現法律風險。

抵押人以土地使用權抵押,抵押權生效時地上不存在可以抵押的房產,這時抵押權的效力不及于新增建筑物,因此在實踐中要定時關注抵押凈地新增附著物情況?!吨腥A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都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后,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屬于抵押財產。需要拍賣該建設用地的,可以將地上新增建筑物與建設用地使用權一并拍賣,但拍賣新增建筑物所得的價款,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p>

地上存在建筑物,土地使用權抵押與地上建筑物所有權抵押的矛盾。由于我國土地使用權抵押與建筑物抵押登記分別在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容易發生房地產分別抵押并合法登記的現象,甚至建筑物所有人和建筑物所附著的土地使用權人非同一人,在抵押權行使時,存在法律風險。

綜上,不同種類的土地使用權在設立抵押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出讓地(凈地):需關注土地今后的開發計劃、是否增加新的附著物等。若后續新增附著物則判斷抵押效力時應考慮附著物不屬于抵押資產,資產處置將受限;及時能夠處置抵押權人也無權優先受償。

二是出讓地(有附著物):需檢查土地及附著物是否分別抵押過,在抵押登記時應對土地使用權和附著物都進行登記,排除房地所有權、抵押權相矛盾的情形。

三是劃撥地(凈地):原則上不能夠抵押,但是取得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文后可抵押;在計算抵押價值時,應扣除處置資產時繳納的土地出讓金;同樣,后續應關注土地今后的開發計劃,是否會增加新的附著物等。

四是劃撥地(有附著物):需檢查該土地及附著物以前是否合法抵押過,權屬是否有瑕疵;如沒有則對土地使用權和附著物都進行抵押登記。

四、土地使用權抵押的增信效力

土地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其價值得到廣泛的認可。土地使用權抵押增信是當今信用債市場應用較多的增信方式之一。2012年,我國共發行1283支企業債和594家公司債,其中有增信措施的共有333支,通過土地抵押增信的有69支,另外,專業擔保公司提供第三方擔保一般也要求土地抵押權進行反擔保的,因此研究土地使用權抵押的增信效力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般來講,抵押倍數是最容易量化的衡量土地使用權抵押效力的指標,被廣泛應用于信用評級具體操作中,將抵押倍數對應區間賦值調整主體評級分數,就形成債項評級分數。

但是這樣難免忽略實踐過程中由于我國土地制度復雜性帶來的各類實際操作風險,從而是增加了行使土地抵押權的不確定性,影響了對土地使用權抵押增信效力。因此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土地使用權抵押評級可參考以下框架:

其中“不同種類的土地使用權抵押在實踐中須注意的問題”參照本文“三、關于房屋和土地的關系”,設立抵押權的土地使用權是否有法律瑕疵參照“二、土地使用權的設定抵押權的條件”部分。

注釋

{1}參考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其中上浮用地包括批發零售用地、住宿餐飲用地、商務金融用地和其他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包括城鎮住宅用地和農村宅基地;工礦倉儲用地包括工業用地、采礦用地和倉儲用地。

參考文獻

[1]陳寒梅.就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土地抵押權問題的探討[J].中國房地產報,2003.9.

[2]張建鴻.我國土地抵押登記法律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2.8.

作者簡介:劉璐(1987-),女,漢族,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信用研究員,碩士;殷凡(1988-),男,漢族,中央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

上一篇:廣場景觀設計論文范文下一篇:農民失地研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