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學院校醫學教學論文范文

2024-05-04

醫學院校醫學教學論文范文第1篇

隨著社會的發展, 醫學的進步, 全社會對于醫學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 尤其是醫學教育國際化進程的加速更提高了對于醫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要求。因此, 醫學專業英語的教學在培養高素質的醫學專業人才的過程中顯得越來越重要。醫學專業英語是廣大醫學生真正地把基礎英語的學習過渡到專業實用階段的重要課程, 以能搜集專業文獻、獲取專業信息、拓展專業知識、從事學術交流的能力為目標, 使醫學專業畢業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利用英語作為媒介進行科學研究及學術交流。由此可見, 對于醫學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 醫學專業英語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 我國醫學高等院校中的醫學專業英語教學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筆者將結合醫學專業英語的教學現狀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以求與各位同仁交流與商討。

2 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醫學專業英語這門課程是英語語言知識與醫學專業知識的結合, 目前, 對于本門課程到底應該屬于英語課還是專業課, 許多人仍然持不同意見。另外, 在一些地區, 由于對專業英語教學的重視不夠, 在整個教學與考核過程中, 專業英語教學都受不到重視, 甚至被完全舍棄, 因此, 醫學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一直未能有明顯的提高, 對于此類教學的研究也非常少。

目前, 我國醫學專業英語教學主要面臨以下三大問題。

2.1 匱乏的師資

醫學專業英語教師的來源有兩類:英語專業教師和醫學專業教師, 這兩類教師的優缺點非常明顯。英語專業教師有良好的語言功底, 但由于英語專業和醫學專業之間學科跨度較大, 大多數專業英語教師對所教授的課程中所涉及到的醫學專業知識了解甚少, 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而對于醫學專業教師來講, 雖然掌握著豐富的醫學知識, 英語使用卻不熟練, 不能把英語教學和醫學專業很好地結合起來, 課堂英語教學組織不夠充分??傊? 醫學專業英語教師的師資匱乏, 教學隊伍不穩定, 整體教學水平不高。

2.2 落后的教材

目前, 醫學專業英語教材的發展也遠遠不能滿足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需要。首先, 教材系統陳舊、改版緩慢、實用性差。由于醫學專業的迅速發展以及醫學專業英語人才的匱乏, 世面上可見的醫學專業英語教材種類單一, 多數使用年頭已久。另外, 對于一些專業英語教材未能編寫配套的輔助材料, 教材內容雜亂, 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 都不能很好地利用此類教材達到相應的教學與學習目的。

2.3 陳舊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方法與手段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受到教材及教師水平的限制, 很多醫學專業英語課堂都以漢語為主, 主要的教學方法也局限于先單詞后課文, 以翻譯為主, 并輔以閱讀訓練。此種教學手段已遠遠落后于現代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發展, 非常影響課堂學習氛圍的調動, 而且不利于英語知識教學與醫學專業教學的結合, 根本達不到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培養要求。

3 醫學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建議與對策

根據醫學專業英語的教學特點, 目前, 醫學院校的專業英語教學必須進行全方面的必要的改革, 充分地把英語教學的特點與專業知識相融合, 力求提高醫學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

3.1 加強師資選拔與培養

匱乏的師資是長久以來困擾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一大問題, 師資的培養需要長久的計劃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 在師資選擇方面, 要促進醫學專業教師與英語專業教師在教學方面的結合, 解決師資選擇的問題。鑒于醫學專業與英語專業跨度較大, 而英語專業教師又大多是文科出身, 所以最好的師資莫過于經過專業英語培訓的醫學專業師資。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投入。其次, 加強師資培養。醫學專業教師在專業英語教學當中主要遇到的問題是英語口語與聽力的熟練應用, 所以在對醫學專業教師的培訓應放在這兩方面技能上。當然, 最好的培訓方法莫過于采取出國培訓的方式。此外, 對于那些經濟及師資力量不雄厚的院校, 最快的優化師資的方法即成立專業外語教研室, 取長補短, 雙方協作教學以達到專業英語教學的培訓目標。

3.2 完善教材的使用

面對醫學專業英語教材內容陳舊及輔助材料不足的缺點, 應適當地進行教材的補充, 積極鼓勵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引入最新的醫學專業方面的英語知識, 以此來擴充并更新日常的教學內容。政府及院校應加大投入, 積極鼓勵更多的醫學人才及英語人才投身到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團隊中來, 幫助醫學專業英語教材迅速地完善, 以適應時代對于醫學人才的更高要求。同時, 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 加大教材選擇與使用的自主性, 不能只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 忽視醫學各專業的特點以及不同院校學生基礎的差異。

3.3 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選擇最適合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方法有利于教學質量的迅速提高?;卺t學專業英語教學的特點, 以及對于吉林醫藥學院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課堂調查,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優化教學的手段與方法。

(1) 采取以CBI為主導的醫學專業英語教學方法。CBI教學法, 即基于內容教學法, 是國際公認的專業英語教學方法之一。CBI教學法的使用是把專業知識與英語教學融合在一起的最優手段之一, 可以大力推進該教學法的使用與研究。

(2) 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技術,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技術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多渠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醫學專業的多樣性決定了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多樣性, 在醫學專業教學當中, 不乏豐富的優秀的國外英語材料, 可以充分利用, 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又可以豐富教學內容, 同時提高聽說能力。

摘要:本文對目前醫學院校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 并針對目前醫學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分析, 闡述了醫學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實踐方法。旨在就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進行同行間的交流, 并探索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最優方法, 把英語教學與專業知識相結合, 為祖國的醫療事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關鍵詞: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張艷.醫學院校開設專業英語的必要性及方法探究[J].醫學信息, 2007.

醫學院校醫學教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來,影像醫學學科發展迅速,涉及內容廣泛、繁雜,各學科交叉、融合,使得影像醫學的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就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調整教學模式、分層次教學、互動式教學等教學策略,并且強調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加快知識更新的重要性。

關鍵詞:影像醫學;教學

自倫琴發現X線不久,X線即用于人體的疾病檢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診斷學。影像醫學是以放射診斷醫學為基礎的涵蓋多種影像技術的學科,如普通X線攝影、數字攝影(CR、DR)、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乳腺鉬靶攝影、CT、磁共振成像、超聲技術、放射性核素掃描(SPECT、PET)等等。近年來,影像設備不斷改進和完善,檢查技術和方法也不斷創新,影像醫學與臨床工作息息相關,影像醫學的發展使得影像醫學的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一、影像醫學的現狀及進展

1.涉及內容廣泛、繁雜,其基礎學科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醫學基礎課程。當今醫學影像診斷的四大影像技術是CT、磁共振成像、核醫學成像和超聲成像[1]。前面提到了影像醫學包含內容的廣泛,而且基于這四大技術的分支學科和邊緣學科也越來越多,不僅各有側重,而且相互交叉。

CT、MRI以及超聲三種成像技術所獲得的影像基本為解剖結構成像,圖像清晰。而核醫學成像不僅可以顯示臟器或病變的解剖學結構,同時還可以提供有關臟器和病變的血流、功能、代謝和受體密度的信息,甚至是分子水平的生物化學信息,因此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分子生物學等等基礎醫學學科都與影像學有著密切的關系。

2.學科發展快,各種影像檢查技術都有突破性進展。近年來各種成像技術均有很大的發展。超聲利用更多的聲學參數作載體,以獲得患者更多的生理、病理信息,血流信號,通過數字化等途徑努力提高聲、像、圖質量,使其能顯示更微細的三維、四維組織結構。對比劑增強和動態CT、磁共振波譜和灌注顯像技術等可顯示血流動力學、分子微觀運動、生理、功能、代謝變化以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等。新的挑戰也促使核醫學向發揮自己優勢的方向快速發展[1]。隨著放射性藥物的發展,核醫學作為生物學、醫學與核能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也隨著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分子核醫學。

而CT、MRI、超聲和核素顯像設備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檢查技術和方法也在不斷地創新,影像診斷已從單一依靠形態變化進行診斷發展成為集形態、功能、代謝改變為一體的綜合診斷體系[2]。

3.設備發展快,多學科影像融合。從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來看,70年代主要是傳統X線影像、核醫學及超聲;從信號角度來看,均以模擬方式進行數據處理。但由于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和數字影像技術的導入,現在所有的裝置均實現了用計算機存貯圖像。

隨著圖像融合技術的發展,一種全新的影像學(解剖—功能影像學)形成了,將CT、MRI解剖結構影像與核醫學SPECT和PET獲得的功能代謝影像相疊加,更有利于病變精確定位和準確定性診斷,其代表設備為PET/CT?,F在SPECT/CT、PET/CT和PET/MRI均已應用于臨床。

二、影像醫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1.教學的步伐相對慢,實際應用能力差。相對于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影像教學的步伐相對緩慢,究其原因,大致有幾點:其一,教材和教學大綱的限制,教材內容相對陳舊,教學大綱有時滯后于臨床實際的發展;其二,教師自身知識更新速度慢、拓展能力差,對相關學科的關注度欠缺;其三,教師對PACS系統利用不足。

2.影像醫學各專業獨立運行,不利于學科發展。我國很多醫院的影像專業,傳統影像(包括放射、CT、MRI)、超聲、介入、核醫學等多年來都是獨立運行的科室,并未搭建大影像學科發展平臺,或者只是一部分專業的簡單合并而形成“大影像”科。在這種傳統模式下,學生系統的理論知識與臨床技能培訓缺乏整體安排,由此培養出的學生臨床工作能力局限,綜合能力差[3]。

三、解決影像醫學教學中所存在問題的教學策略

1.調整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F行的教材特點是各種影像技術都是相對獨立的學科,每門學科分別介紹各系統中各器官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像表現,而就某一疾病而言,需要我們把它的超聲、放射、甚至CT、MRI的影像特點比較出來,才能讓學生在臨床工作中把所有資料結合起來。

據此,我們可以整合各種影像資源集中安排教學,即X線、CT、MRI及超聲相結合;影像、臨床、解剖和病理結合的新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立體的、三維的影像概念,建立起各種影像間的立體聯系,增強學生多方面影像的認識能力[4]。同時,在教學中必須嚴格遵守臨床診斷思路,不僅要根據影像圖像分析病變的部位和性質,還必須要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資料,做出全面、正確的分析,展現給學生一個影像學的視角,使學生從影像角度對疾病有更全面的認識。

2.分層次教學,將相關內容緊密結合。解剖學是醫學影像教學的基礎,病理改變是醫學影像教學的重點[5]。這要求教師牢固掌握系統、局部、斷層解剖學,能回顧授課內容所涉及部位的解剖結構,并與病理、影像對照,加深理解。影像學中的三維重建技術是展示解剖學位置及相鄰組織器官關系的好方法[6,7],三維重建后的圖像立體感強、解剖結構顯示清楚,還可行多方位多角度觀察,對認識正常及病變都有著很大的幫助,而且還可以復習解剖知識,利用其進行手術入路等的設計,將影像與臨床緊密結合。

3.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加快知識更新。對于日新月異的影像醫學,教師知識更新速度要快,不僅是專業知識、計算機知識,而且要跨專業、跨學科,比如以前具備了X線、CT、MRI知識,現在還要學習核醫學、超聲知識,及時把臨床的新知識融合到教學中[8]。

4.互動式教學,學與教相互促進。學生們感興趣的是怎樣才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臨床實際中,影像學教師應注重圍繞問題進行教學[9],而影像本身是一門有著生動的圖像的學科,因此我們更應該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學與教相互促進。讀片會是一種很好的途徑,在讀片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參加并積極發言,聽取各種觀點,與老師同學相互探討,既可以讓理論知識得以應用,還能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也可以在合適的時機讓學生主持閱片工作,激發他們的自主潛能,提高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10];參加隨訪病例的學習及病例討論也是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好辦法,讓臨床驗證影像,讓影像回歸臨床。另外,在PACS系統上動手操作也可以作為一種補充手段。

現在,醫學成像技術仍在不斷變革,一方面是前述各種系統性能的改進,另一方面還在探索新的成像技術。影像教學的任務仍然艱巨,要求我們不斷總結、積極探索,使影像醫學真正成為臨床的“眼睛”,在臨床工作中發揮愈來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少林,王榮福等.核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2.

[2]吳興旺,王樂,劉斌.非影像專業的影像學教學體會與探討[J].安徽醫藥,2013,17(3):534-535.

[3]段小藝,徐貴平,強永乾,郭佑民.“大影像”學科發展對醫學影像專業研究生培養的要求及策略[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4):618-620.

[4]劉東宇,宋玲玲.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2):255-256.

[5]袁小平,陳建宇,李勇等.TBL教學法結合影像診斷思維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4):71-72.

[6]黎楊梅.醫學圖像三維重建[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1):49-51.

[7]廖勝輝.數字化三維重建技術在解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3):69-69.

[8]趙繪萍,張紅梅,蔣高民等.影像醫學的教學如何適應影像醫學快速發展[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4,35(1):74-75.

[9]董偉華.如何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影像醫學教學[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3):185-186.

[10]黃小偉,趙琳,劉齊,李偉.影像醫學的臨床教學體會[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5):1087-1089.

醫學院校醫學教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當今社會,人們對醫學教育越來越重視,而在醫學教育中融入醫學人文精神是整個醫學發展的總體趨勢。老百姓對醫學人才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擁有高超的專業技能,還要積累大量的人文教育素材。只有將這兩者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并且建立科學合理的醫學人文指導大綱以及考核的制度,將人文精神引入臨床醫學,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把醫學人文精神融入進臨床醫學中去,最終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臨床醫學;醫學人文精神;探討

引言: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意義上的生物醫學模式也已經向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進行轉變。老百姓對醫療衛生體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務人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醫學專業技能,還要具備過硬的醫學人文素質,達到“德才兼備”,只有這樣才能改善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保證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并對現代醫學的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醫學人文精神

醫學人文精神廣泛地存在于各個醫學實踐中。而臨床醫學又是醫學人文精神滲透最集中的醫學實踐領域。醫學人文精神要與醫學實踐相結合,指的就是在醫學實踐中要注重人性化。醫學人文的主要特點表現在它的踐履性和非實體性。踐履性就是說只要在醫學踏足過的地方,就要表現出對人的關懷,并保證它在醫學實踐中體現出人性,醫學人文的非實體性是說它并不存在具體的功利通途。

1、在臨床醫學中融入醫學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我國社會的發展與醫學的進步,都要求醫務人員既要精通專業的醫學知識,又要具備良好的醫學人文精神,并將兩者充分融合,共同發展,才能讓醫學人文的力量在臨床醫學中使醫務人員實現自身的生命和職業價值。同時,我們的醫務人員不單單只是維護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還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負責。因此沒有好的醫學人文精神,未來的醫務人員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2、在臨床醫學中融入醫學人文精神可以改變醫療思想

現代社會的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就是現代醫學人性的冷漠導致的。針對這種現象,必須要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醫療思想。醫務人員不僅要重視患者身體上出現的病變,幫他們消除痛苦,還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在一定時機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來減輕患者的痛苦。運用先進的醫學技術和手段來對患者進行身體治療,其中也要正確的處理好醫療過程中的倫理社會問題,用以維護患者的基本權益。

二、醫學人文精神融入進臨床醫學中的實踐

1、基本的人文關懷要從望聞問切入手

望聞問切是醫療工作中的第一道工序,也是表現醫務人員溝通能力的最佳途徑?;颊邅砭驮\不僅僅只是想緩解身體上的疼痛,還想從醫生這里得到寬慰,減輕心理負擔。如果醫生在詢問病情的時候,不重視患者的陳述,查體簡單,或者不為患者答疑解難等,都會使患者產生不受尊重的感覺。而且如果沒有仔細詢問患病的細節,也有可能對以后的治療產生影響。所以,醫生的語言、行為要使患者感到親切,使患者心情放松,能夠更好地與醫生進行溝通,改善醫患關系。

2、要尊重和維護患者的權益,做到換位思考

尊重患者的隱私,維護患者的基本權益,這是當代社會每一個醫生的基本共識。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想”和“做”之間不一定對等,這就要求醫生常常要換位思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真正意義上的維護好患者的基本權益,尊重他們的隱私,避免因為隱私泄露而產生心理負擔,進而影響到以后的治療。

3、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完善病歷書寫

“見病不見人,懂病不懂人,治病不治人”的現象普遍存在于我國目前的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中。為改善這種情況,應該建議醫生不要單單撰寫常規的病歷,還要時刻并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內心世界以及生活狀態,以此來書寫人文病歷,學生從這個過程中用心感受、感悟生命,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是很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醫生在書寫病歷時,應該重視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書寫,并保證病歷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為患者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據,保障患者的合法權益。

4、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現如今,醫療的技術和手段越來越豐富,可供醫生選擇的治療方案也層出不窮,所以,怎樣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就變得尤為重要。在進行治療方案的選擇時,醫生一方面要考慮到治療的效果,另一方面還要顧及到患者本身的經濟實力。做到既不會使疾病得到進一步發展,也不會過度的進行治療,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在治療階段,應該盡可能地減少醫療技術對患者機體的副作用和損傷,并且不濫用高新技術。這大大體現了一個醫生的責任心和醫德。

三、結語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類探索這個世界的主要觀念。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醫學的科學精神,使得醫學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而往往忽視了醫學人文精神對整個醫學領域的影響。由于醫學人文精神的衰落,醫患沖突、醫學倫理等問題也層出不窮。因此,在臨床醫學中重視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不斷提高臨床醫務人員的人文素養,才能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蘭英,劉敏,張媛媛等.臨床醫學專業人文精神教育誤區探析[J].醫學與哲學,2014,35(9):78-79,83.

[2]任華玉,樸金花,孫福川等.臨床醫學中人文精神再激活的機制倡——兼論知情同意實現中醫學人文精神的困境及其突圍[J].醫學與哲學,2013,34(21):30-33.

[3]鄭國慶,張金鐘.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與和諧醫患關系[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0,26(3):230-232.

[4]葉穩安,劉俊榮,周智美等.廣東省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方式調查與分析[J].醫學與哲學,2014,(13):79-81.

[5]俞水香,佟曉露,郭艷艷等.對臨床實踐中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思考[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4(1):46-48.

[6]金鑫.切實重視臨床醫學中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和彰顯[J].經濟研究導刊,2012,(19):128-130,139.

醫學院校醫學教學論文范文第4篇

(青島農業大學,山東 青島 266109)

摘 要:在動物醫學中,實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在實習中學生能夠將理論結合實踐,將知識融會貫通。動物醫學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社會發展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結合動物醫學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具體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改善,從而促進動物醫學實踐教學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動物醫學;實習;改革

在動物醫學專業中,沒有實踐教學該專業就形同虛設,因此重視動物醫學專業的實習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實習環節中,通過臨床實習才能夠將日常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的應用到實際中,可以幫助學生對動物醫學有一個系統性的了解,對于很多知識能夠更加深入的進行了解。

一、實習對動物醫學教學的意義

(一)完善教學環節

動物醫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其中的獸醫內科學也是需要大量的實踐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質也是有著極大的幫助。在教學環節中,大量的理論課程充斥著大學生的課堂時間,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習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很多重點高校中的動物醫學院都是十分注重實踐環節,將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看做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實習基地對于實習環節有著重要的影響,很多醫學高校都有著自己的實習基地,像大型的畜牧養殖企業、寵物醫院等,在實習過程中,不僅僅是學生進行實踐,同時還有一些一流的教師來進行輔導,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來進行講解。通常教師在進行講解動物疾病的時候都是從概念入手,然后將一些癥狀來對學生們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比較簡單,學生也是比較容易接受,但是畢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對其自我吸收有著一定的阻礙。而在實習中,學生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他們可以自我去尋找疾病產生的原因,然后自己尋找解決疾病的方法,學習效率大大提高,這樣對教學環節也是一種極大的完善。

(二)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動物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同時也是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如何將眾多的知識點融匯貫通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關鍵之一,在臨床實習中,學生想要做好臨床工作就要對一些基礎知識所熟悉,很多學科的交叉讓學生需要將相關的基礎知識都熟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臨床實習成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改變學習態度,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學生的積極性也是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臨床實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也會感覺到日常所學的知識點之間的相關性,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會更加努力。

在動物醫學臨床實習中,學生會切實感受到實際工作中的困難,對自己在平時學習中的疏忽感到后悔,這樣對其積極性的提高也是有著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通過實習,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在以后工作中也會應付自如,為從事的專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在動物醫學 實習中,學生是主體,但是絕不是唯一的主體,教師在動物醫學 實習中也是需要發揮重要的作用,進行一次完整的動物實習,需要多名教師進行輪換教學,對學生進行引導,指導教師需要根據實習地點的具體情況來做出針對性的計劃,這就需要指導教師具有豐富的實習經驗,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需要為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保證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夠對出現的問題應付自如。在指導學生進行動物醫學實習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與相關企業單位進行溝通,對一些業務進行接洽,這樣對于教師的業務能力也是有著一定的提高,從而對教師隊伍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

二、動物醫學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習內容陳舊

動物醫學實習是對基礎知識的強化,同時拓展同學們的思維和動手能力,總體思路是將一些陳舊的實習內容剔除,結合當前的形勢,將企業生產與科學研究相結合,這樣才能將發揮實習的作用。但是在很多動物醫學專業和學校中,實習大多是以一些家畜疾病發生規律為研究對象,很少涉及寵物治療,在一些經濟動物和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實習更是少之又少,延續傳統的教學內容是無法培養真正的人才的,現在高校很多是因為資金的問題,開設實習的地點和環境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像一些特殊診斷技術X線檢查、超聲波檢查等都無法提供,實習過程中也是很少接觸到一些當前流行的疾病,導致培養的人才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

(二)教學環節孤立,手段單一

動物醫學實習就是通過實踐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對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進一步深入了解,在動物醫學實習中也是提高學生對課程興趣的關鍵。但是在實際實習過程中,高校會因為教學大綱、經費以及課時等原因,將動物醫學實習和其他相關教學活動分割開來,彼此之間缺少了關聯性,就導致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很難培養連續性思維。

現在是信息時代,很多多媒體技術在動物醫學理論教學中被應用,但是在動物醫學實習中,還是應用傳統教學方式較多,多媒體技術在實習過程中很少見到。通常都是教師在實習教學環節中,占據著主體地位,填鴨式教學讓學生感到無趣,很多應有的臨床實習經驗都是無法親身體會,這樣就導致學生很難理解一些動物疾病的發病規律和機制。但是如果配合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實習中聽覺、視覺一起感受,效果就會大大提高,現在在動物醫學實習過程中,手段單一是阻礙實習質量的原因之一。

(三)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無論哪種教學,教學模式都是根據教學目標而制定的,而教學目標是根據當前社會需要來進行改變的,就動物醫學專業而言,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動物醫學基礎理論,掌握基本技能,能夠在相應的獸醫部門、動物醫療單位以及一些與動物醫學相關的地方進行工作的人才。但是,從目前各大動物醫學專業的學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多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實習中負責講解,學生則負責傾聽,然后才讓學生進行實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扮演的只是服從者的角色,沒有主動性,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實習中逐漸的喪失興趣。而且實習環節中,大多以驗證為主要教學方式,很少有學生自主思考的問題,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發揮,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幾乎沒有,久而久之,動物醫學實習就形同虛設,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四)成績考核標準松散

成績考核部分是教師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了解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實際實習過程中,經常出現學生所提交的實習報告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師會根據實習報告來給定學生分數。雖然學生給出了實習報告,但是大多是抄襲同學的,以至于在畢業的時候仍然對很多動物診斷檢查的原理和相關的操作技能不熟悉,以此看來,在很多高校中,動物醫學實習就是一種形式,教師對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不能很好的把握,同時對于教師而言,自身的素質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三、動物醫學實習改革措施

(一)充分認識動物醫學實習的重要性

動物醫學專業應該屬于農業科學范疇,對實踐能力要求極高,學生需要通過教師的指導來親手實踐,對實習過程中的感受進行總結,與理論教學相比較,更加的直觀,創新性十足,同時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也是極高的,這些是理論教學所無法代替的??梢哉f如果高校沒有合理的動物醫學實習模式,對于人才的培養是有著極大阻礙的,因此,高校首先應該對動物醫學的實習給予足夠的重視,充分肯定其在動物醫學教學環節中的重要地位。這樣才能為動物醫學人才的培養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改革教學內容,導入臨床教學案例

在社會經濟急速發展的前提下,很多寵物逐漸走進家家戶戶,這也對我國醫科高校的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動物醫學專業中,應該更多的向寵物醫學方面發展,專家應該根據社會的發展制定一些新的教學內容,尤其是在動物醫學實習環節,應該增加一些與時代發展相契合的內容,重新制定臨床實習大綱,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

案例教學在動物醫學實習環節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將臨床中的一些實際案例來情景再現給學生,讓他們運用所學的基礎的知識,靈活運用,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分析,最終通過大家的努力來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這樣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分析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給予了學生發揮的空間,其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在臨床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應該由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教師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三)將實習與學生就業相結合

對學生進行動物醫學實習的目的是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適應工作環境,因此高??梢詫⒁恍┫嚓P企業單位與實習相結合,將學生提前派遣到單位中進行實習,一方面能夠對單位的環境盡快熟悉,另一方面可以對自己能否適應該單位的工作有著一個充分的了解,用人單位也會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對其進行考察,擇優錄取,學生會更加認真的對待動物醫學實習,從中學習一些經驗,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重新制定考核評定機制

成績是衡量學生在實習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在動物醫學實習改革中,對考核評定機制的重新制定也是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應該以操作性強、應用廣泛、知識性全面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考核,可以讓學生進行現場考核,改變以往提交一份實習報告就完成實習內容的制度,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掌握技術。因此,對動物醫學實習考核的標準應該更加的多元、科學、實用。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高校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其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的動物醫學事業的發展輸送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松,劉永華.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2(6).

[2]李燕.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J].才智,2015(18).

[3]薛劍.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3(4).

基金項目: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工程項目,項目編號:XYX2014008。

作者簡介:畢可東(1957-),男,漢族,山東青島,本科,教授,研究方向:臨床獸醫學。

通訊作者:鄒明(1974-),男,漢族,山東青島,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基礎獸醫學。

醫學院校醫學教學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現代醫學的發展進步不僅需要具有扎實醫學專業理論和臨床實踐的專業人才,更需要具有探索創新精神的醫學工作者,所以科研對現代醫學的意義可見一斑??蒲兴刭|的培養要滲透在醫學教育的各個階段,本文將著力分析科研素質培養在基礎醫學教育中的必要性,并探討其在基礎醫學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科研素質 基礎醫學教育 作用

一、科研素質培養在基礎醫學教育中的必要性

基礎醫學是醫學教育的入門階段,是現代醫學的基石,抓好基礎醫學教育階段科研素質的培養不僅有利于提高基礎醫學教育的效果,而且對現代醫學的發展大有裨益。首先,大學教育不僅僅是以教學為核心和導向的,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的培養也是大學教育的應有之義,所以在基礎醫學教育中要教學和科研兩手抓。其次,科研素質的培養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授課教師的挑戰。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有利于學生在實踐和探索中掌握理論知識,樹立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培養良好的科研道德,提高科研能力。對授課教師而言,在培養學生科研素質的同時,可以對自身的教學和科研進行反思,改善自己的授課方式,提高科研水平。

二、科研素質培養在基礎醫學教育中的作用探討

1. 科研素質的培養有利于學習者在實踐中掌握科學理論?;A醫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的學科,所以在教學中除了注重理論的講解,更要注重學生參與實驗及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實驗與科研中使學生樹立對科學事實、科學理論的認知、認同。以實驗為基礎的科研是基礎醫學教育階段的學生掌握醫學理論的必要途徑,例如在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的教學中,反復的觀察和實驗是學生掌握醫學理論的重要方式,這個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和科研作風的重要階段。眾所周知,基礎醫學的理論知識比較晦澀難懂,而基礎醫學教育階段的學習者尚處于醫學學習的入門階段,過于理論抽象的知識只能讓學習者望而生畏,消減學習熱情,但是實驗與科研卻可以使抽象的理論具體鮮活,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復雜抽象的科學理論。

2. 科研素質培養不僅可以使學生樹立科研意識,也可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授課水平。注重基礎醫學教育階段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研習慣,樹立科研意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清醒地意識到專業的學習并不只是對課堂知識的掌握,還包括科研能力的養成。通過科研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理論知識,而且可以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對基礎醫學教育階段的教師而言,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有利于反思自身的教學方法,改善自己的授課方式;在培養學生科研素質的同時教師應該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樹立良好的科研道德,所以這個過程也有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科研水準。

3. 在基礎醫學教育階段注重學生科研素質培養,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培養創新精神。在培養科研素質的同時,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課堂知識,更要廣泛地閱讀文獻,查找資料,在這個答案未知的探索過程中,學生易于發現自己的興趣點,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專業方向,跟著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走得更遠。例如,在病理學的教學中,如果學生掌握了良好的科研習慣就會獨立探索研究各項理論,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對理論把握的深度,也會使學生在探索中培養興趣點。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源泉,是科學發展的動力,創新對基礎醫學的發展同樣至關重要,在基礎醫學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可以使科研精神、創新意識深深植入學生的思維,從而推動基礎醫學的進步。

4. 培養科研素質有利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閱讀文獻、書寫實驗報告的科研能力。培養科研素質的過程并不是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就可以完成的過程,而是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教師要不斷轉換教學思維,逐步優化教學模式??蒲幸馕吨鴮W生自主的閱讀查找資料,甄選探索研究結果。廣泛地查找閱讀資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判斷鑒別能力。在龐雜的資料面前學生必然會不斷產生疑問,提出問題,懷疑精神是科研探索的開端,所以此過程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養成。在科研探索后,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研究體會書寫實驗報告,有利于學生獨立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直接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

5. 在基礎醫學教育階段培養科研素質有利于學生及早的樹立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職業道德意識?;A醫學的學習者處于醫學學習研究的入門階段,此時學生的各種觀念、習慣尚未成形,學生的可塑性較強,但這也意味著這階段學習者的判斷識別能力不高。若是在這個階段接受了良好的科研素質培養,有利于日后形成良好的科研習慣,并且深刻意識到科研道德是從事科學研究的應有之義,從而盡量避免以后抄襲舞弊等有違科研道德行為的發生??蒲械赖聦σ粋€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這直接關系到一個人的人品和對職業道德感的認同。良好的科研道德意味著誠實、信用、嚴謹、務實等精神,而這些精神恰恰符合醫學工作者的職業精神,所以及早培養良好的科研素質是形成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職業道德的必要途徑。

三、結語

社會的發展、醫學的進步為科學研究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支持和客觀條件。注重基礎醫學教育階段科研素質的培養不僅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科研習慣,提升科研能力,而且對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具有推動作用。再者,科研素質的提高是整個基礎醫學教育教學質量改善的重要方面,科研素質的培養也必然會推動科研事業的進步,推動基礎醫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岳鳳文. 醫學本科生科研素質培養的探討[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2.

[2]魯華,石新蘭. 淺析提高醫學生科研素質的必要性和具體措施[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3.

[3] 張勇. 醫學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J]. 衛生職業教育,2011, 29(10).

醫學院校醫學教學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當今科學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現代普通外科的發展與進步。普通外科疾病的深入研究和診治技術的發展需要醫學生具有良好的理工科素養。目前的醫學教育模式,不能使醫學生具有豐富的理工科理論知識,影響其創新能力和思維模式的培養,不能適應現代普通外科發展方向。在臨床實踐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對高年級醫學生進行理工科知識的強化,可有效提高其理工科素養,培養創造性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關    鍵   詞]  理工科;醫學生;結合

新技術的出現不斷推動現代普通外科的發展和變革,并正在改變其發展的科學基礎。理科素質對當今外科醫生愈顯重要,其是醫學發展的需求和診治創新的需要。對醫學生創造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現代醫學教育的重要目標,需要適宜的環境、可行的措施,并根據創造型人才的思維特征進行目標導向培養。我國醫學生的理工科素質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普遍較低,嚴重影響和制約了醫學科研的突破與創新[1]。理科教育,是以自然科學的基礎性學科為主要內容的??平逃?,同時也是醫學教育和其他各科高等教育的基礎[2],并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醫學的發展。

當前我國醫學院逐漸并入綜合大學,理工科相關教育資源得到保障,但基本的教學模式并沒有根本的改變。西方醫學教育的醫學預科教育實際上是綜合性大學的本科教育,預科階段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的學習保證了醫學生具有較高的理工科理論知識素養[3]。高年級醫學生在臨床實踐階段初步接觸臨床,同時了解臨床診治相關技術和器械,同期進行理工科基礎知識的再學習,可針對性地補足理工科素質的短板,為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

一、現代普通外科的發展需要提升醫學生的理工科素質

現代醫學已呈現高度綜合與分化的發展趨勢,現代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必然會滲入疾病診治、技術與設備研發等各個領域。醫學生培養從單純“學習—應用”模式,轉變為“學習—創新發展”模式,在保證培養質量的基礎上,需促進其創新能力,因此強化醫學生理工科素質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一)深入認識疾病的需要

醫學本是科學的一個分支,需要科學的思維和方法。廣義地說,疾病可認為是特定科學規律在人體這個特殊個體的具體體現;狹義地說,某些疾病可能伴發特征性的非生理的理學改變。如門脈高壓,不同血管床的血管壓力特征對調節門脈系統壓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檢測方法的建立對精確評估病情和制訂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病生理的基礎上,結合豐富的理學知識,對加深疾病的認識大有裨益。

(二)現代外科醫學教育變革的需要

迅速發展的醫學科學知識對我國醫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F代醫學教學已脫離傳統言傳身教的階段,以計算機輔助為基礎的教學手段已廣泛應用于醫學教學[4]。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借助信息技術和AI技術可以高效地獲取國內外相關的最新技術知識[5],在未來的醫學教育中,可視化及仿真模擬等技術的應用,將極大地促進醫學教學方式的改變,而理工科素質的儲備將有利于創新醫學教學模式的推動。

(三)外科手術理念的進步的需要

在普通外科領域,精準手術理念的提出,使手術操作及切除的范圍更加精確,術中副損傷的機會減少,出血量降低,進一步降低了手術的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例如,在精細影像檢查的基礎上,3D虛擬肝臟技術不僅可以清晰、準確地呈現出肝臟整體解剖結構、肝內管道系統的走形分布,進行腫瘤的精確定位,而且可以進行三維立體的可視化重現,讓術者更直觀地觀察病變部位的特點,提供肝臟容量分析和虛擬手術操作。結合熒光腔鏡技術,通過ICG注射,可實現腫瘤精準定位,顯示肝臟段的分布,實現精準肝臟切除,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6]。在胃腸手術中,吻合口張力是吻合口瘺發生的獨立風險因素[7]。認識外科治療中的問題,解決外科治療中的問題,需要良好的理工科基礎。同時,為創新性開展新的治療和手術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普通外科診治技術進步的需要

在醫學發展過程中,技術和器械器材的進步促進了診斷和治療技術的進步?,F代外科已經進入微創外科時代,腹腔鏡手術是微創外科的代表[8]。在普通外科領域,各亞專業的主要手術均可在腔鏡下進行。腔鏡器械已從普通腔鏡,逐步發展為高清腔鏡、3D腔鏡[9]、機器人手術系統[10]等。新型手術系統的出現,使手術操作更加精確,并使遠程操作手術成為可能,極大地促進了外科腔鏡治療技術的發展。同時,腔鏡技術的發展對器械的進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新型材料和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普通外科的各個領域,極大地促進了手術器械、手術設備、輔助材料和手術技術的進步。3D技術、增材制造技術、納米技術、新型能量技術、傳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信息技術等的廣泛應用,標志著普通外科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例如,以磁吻合相關研究為代表的新型胃腸道重建技術的研究[11],將有可能根本改變胃腸手術重建方式,實現胃腸重建方式從縫線到吻合器,再到新型吻合方式的跨越。

二、醫學生理工科素養培養不足影響醫學創新能力的培養

不同于以美國醫學教育為代表的西方醫學教育模式,我國的醫學生直接從高中錄取,普遍理工科素質較低、知識面窄,無法適應21世紀創新人才和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也很難參與國際醫學人才的競爭。我國醫學院校在加強醫學生理工科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嘗試,但是我國的大多數醫學院校,目前仍主要是招收高中畢業的5年制本科生,這些院校第一學期也開設物理學、數學、化學等理科課程,但這些課程課時少,學生也只能簡單涉獵相關內容,設置這些課程遠沒有達到應有的培養效果[12]。

(一)理工科素養缺乏影響醫學生創造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醫學教育培養了大批高層次醫學專業人才,為促進我國醫療技術的進步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也應看到,醫學生培養總體科學素質不高,創新能力尤為缺乏,在醫學科研方面更顯落后。雖受到機制、體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但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缺失,仍是重要原因。臨床主要的診斷、治療、手術器械,無不是直接引進國外的產品和技術,至多在其基礎上進行優化和革新。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無不與我國培養醫學人才的醫學院校課程設置單一、知識結構單一有關。

長期以來,理工科課程在醫學院校中一直處于被忽視的位置,導致學生知識面窄、綜合素質低。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醫生由于具備扎實系統的理工科素質,他們在醫療實踐和醫學研究中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臨床需求研發了許多醫療新技術和醫療科研儀器。而我國的部分醫生只是單純致力于臨床工作,雖在工作中發現些問題,可能有發明創造的想法,但因理工知識儲備不足而不能付諸實施。醫學生缺乏與醫學相互滲透的自然科學學科知識,嚴重阻礙了醫學的創新和發展,使我國的醫療技術和醫學知識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

(二)醫學生理工科素養的培養有助于構建其創新的思維方式

醫學研究的對象是有機生命體,臨床工作的部分經驗屬性制約了醫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理工科素質的提高,將有助于培養醫學生的創新的思維模式的培養。未來的醫學人才面臨著臨床實踐和醫學研究難題的不斷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除了應用專業的醫學知識外,也間接或直接地應用到理工科知識及理工科思維方式、方法。

理工科思維方式使醫學工作者養成良好的思考、判斷、推理、綜合評價、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思維習慣,從而為解決科研和臨床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制訂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技術路線,最終使問題得到正確的解決;否則就有可能思維僵化、走彎路,甚至導致錯誤的結果。因此,醫學生除了應具有完備的醫學知識,還要具備較高水平的理工科素質,才能勝任未來醫學發展的需要。未來高素質醫學人才要把不斷提高創造力作為出發點,他們不僅需要豐富的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需要具備高水平的理工科素質,以適應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中不斷創新的需要。

三、加強高年級醫學生理工科素養培養的幾點做法

高年級醫學生逐漸接觸臨床課程和臨床實踐,已逐步建立臨床工作的初步印象,了解臨床工作的基本需求。通過理工科基本素質的培養,可使其將醫學實踐知識和理工科知識結合,促進創新性思維,促發新的想法和思路,以期改變臨床實踐。

專題講座:根據醫學生的不同臨床課程,設計針對性的理工科學術專題講座。如醫學生學習胃腸電活動部分內容時,安排“模擬電子技術”講座,了解電信號采集和放大、記錄等的基本知識;醫學生接觸到腔鏡手術時,結合腔鏡手術器械的改良和研發,安排“3D打印技術”專題講座,使醫學生了解最新的器械制造工藝,拓展器械研發思路??傊?,結合高年級醫學生的臨床醫學課程設置,安排針對性強,結合基礎科學發展前沿的專題講座,提高其基礎科學知識的儲備。

參觀學習:西安交通大學在3D打印個性化內植入物、數字化齒科、形狀記憶合金血管支架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應用研究,通過定期安排高年級醫學生參觀學習,了解材料、制備工藝的最新進展,特別是了解在醫學領域的應用進展,可增加解決潛在臨床問題的知識儲備。

橫向交流:建立醫學生和理工科科研人員交流機制,醫學生了解當前技術發展,理工科科研人員了解醫學發展動態和潛在需求。在學科建設實踐中,我們定期舉辦相關交叉學科的交流活動。在交流過程中,安排專門的板塊,解答醫學生關心的相關問題。同時,安排醫學生就某一領域的問題,通過理論再學習和文獻復習,提出自己的研究設想,并在臨床科研項目立項和實施中,有條件地進行選用。

參與科研:安排醫學生參與課題討論,特別是參與交叉學科相關內容的學習和討論,提高其結合臨床問題進行醫學創新的能力。對臨床科研興趣濃厚的醫學生,可安排其參與項目實施,切實提高其綜合素質,提升實際應用多學科知識的能力,并在實踐中提高其理工科科學素養。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醫學教育事業取得了迅速的發展,醫學教育資源獲得了極大的豐富,醫學生培養規模迅速擴大,使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整體水平明顯提高。雖然我國醫學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如何在現有的醫學教育框架和模式下進一步提升醫學教育總體質量,提高醫學生核心創新能力的培養,強化其認識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是醫學教育工作中必須面對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醫學生培養的各個階段,強化醫學生理工科素養的培養,提高創新性思維和工作能力,提高綜合掌握和應用多學科知識的能力,最終培養出面向新形勢的創新型醫學人才,是當前醫學教育需要重視和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匡寶平,苗麗華,李玉生,等.理科素質與醫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探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10):775-776.

[2]宋浩,陳祖福.加強理科與醫科教育的合作 共同培養高級醫學專門人才[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1(6):7-9.

[3]黃菊英,嚴華剛,郭學謙,等.中國與歐美國家醫藥類業物理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J].現代物理知識,2009,21(2):45-47.

[4]Letterie GS.Medical education as a science:the quality of evidence for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J]. Am J Obstet Gynecol,2003,188(3):849-53.

[5]李楊.現代觀念下普通外科領域理念的轉變和面臨的挑戰[J].臨床普外科電子雜志,2013,1(2):1-2.

[6]Nakaseko Y,Ishizawa T,Saiura A. 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 or liver tumors[J].J Surg Oncol,2018,118(2):324-331.

[7]Morse BC,Simpson JP,Jones YR,et al. Determination of in-dependent predictive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nalysis of 682 in-testinalanastomoses[J].Am J Surg,2013,206(6):950-5.

[8]劉正.腹腔鏡初學者如何縮短學習曲線[J].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4,3(6):433-435.

[9]Tanagho YS,Andriole G,Paradis AG,et al. 2D versus 3D vi-sualization:impact on laparoscopic proficiency using the fundamen-tal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skill set[J].Journal of laparoendoscopic& advanced surgical techniques part A,2012,22(9):865-870.

[10]Byrn JC,Schluender S,Divino CM,et al.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improves surgical performance for both novice and experienced operators using the Da Vinci Robot System[J].Am J Surg,2007,30(7):519-522.

[11]劉仕琪,呂毅,嚴小鵬.恒磁場技術實現消化道無線吻合的現狀和進展[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9(4):374-376.

[12]劉婉華,王杰芳.醫學院校理科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浙江醫學教育,2003(2):59-60.

◎編輯 鄭曉燕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the Basic Scientific Quality in Medic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 Surgery

BAO Guo-qiang,YANG Lin,HE Xian-li

上一篇:學生專業酒店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綠色環保機械設計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