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華醫學系列雜志目錄

2023-06-06

第一篇:中華醫學系列雜志目錄

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

發表者:劉東偉 (訪問人次:145) 中 華 系 列

1.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 2.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3. 中華糖尿病雜志 4. 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 5.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 6. 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 7. 中華胰腺病雜志 8. 中華臨床營養雜志 9.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10. 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

11. 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12. 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 13. 中華病理學雜志 14. 健康世界

15.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16.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17. 中華腫瘤雜志

18. 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 19. 中華兒科雜志 20.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1.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2. 中華神經科雜志 23. 中華精神科雜志 24. 中華眼科雜志 25. 中華醫學雜志 26. 中華婦產科雜志 27. 中華口腔醫學雜志 28.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9.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30. 中華放射學雜志 31. 中華內科雜志 32. 中華外科雜志 33.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34. 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35. 中華醫史雜志

36. 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37. 中華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38. 中華醫學教育雜志 39. 中華眼底病雜志 40.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

43.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44.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45. 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 46. 中華手外科雜志 47. 中華傳染病雜志 48.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49. 中華核醫學雜志 50.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51. 中華圍產醫學雜志 52.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 53. 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 54. 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 55.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56. 中華整形外科雜志

57. 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58.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 59.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60.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61.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 62. 中華肝臟病雜志 63. 中華創傷雜志 64. 中華腎臟病雜志

65.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66.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67.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 68. 中華小兒外科雜志 69. 中華消化雜志 70. 中華皮膚科雜志 71. 中華麻醉學雜志 72.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73. 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 74. 中華骨科雜志 75. 中華血液學雜志 76. 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77.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78.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79. 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 80.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81.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82.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41. 中華燒傷雜志 83.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42. 中華創傷雜志英文版 84. 英國醫學雜志中文版

國 際 系 列

1.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13. 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 國際眼科縱覽 14. 國際兒科學雜志 3. 國際中醫中藥雜志 15. 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志 4. 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 16. 國際呼吸雜志 5. 國際腫瘤學雜志 17. 國際護理學雜志 6. 國際生物制品雜志 18. 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志 7. 國際遺傳學雜志 19. 8. 國際外科學雜志 20. 9. 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 21. 10. 國際生物醫學工程雜志 22. 11. 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 23. 12. 國際病毒學雜志 24. 中 國 系 列

1. 中國實用醫刊 8. 2.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9. 3. 中國小兒急救醫學 10. 4.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11. 5. 中國綜合臨床 12. 6. 中國醫師雜志 13. 7.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14. 電 子 版 系 列

1. 中國臨床實用醫學雜志(電子版) 12. 2. 西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電子版) 13. 3. 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數據庫 14. 4. 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 15. 5. 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16. 6. 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 17. 7. 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 18. 8. 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19. 9. 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 20. 10.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 21. 11.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2.

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 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國際泌尿系統雜志 國際免疫學雜志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 國際腦血管疾病雜志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白血病.淋巴瘤 腫瘤研究與臨床 中國基層醫藥 中國地方病雜志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中國醫藥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中華國際醫學論壇(電子版) 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中華哮喘雜志(電子版) 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 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

第二篇:中華醫學雜志稿約

中華醫學雜志稿約 (2012年)

中華醫學雜志為中華醫學會會刊,是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以服務廣大會員和醫藥衛生科技人員、促進國內外醫學學術交流和醫學科學發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國醫學科研成果、快速傳遞世界前沿信息、推廣現代先進技術、及時交流防病治病經驗、大力普及醫學科技新知為己任。本刊的辦刊方針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與普及相結合,積極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華醫學雜志實行嚴格的專家審稿制度 ,依據稿件學術質量,公平、客觀的取舍稿件。

本刊設有述評、醫學動態、醫藥衛生策略探討、政策法規透視、論著、臨床病理討論、疑難病例析評、學術爭鳴、循證醫學、病例報告、技術交流、臨床醫學影像、藥物與臨床、標準與規范、會議紀要、專題筆談、綜述、講座、繼續教育園地、國內外學術動態、讀者來信、書評(或書訊)、人才交流與招聘以及學術活動預告等欄目。

一、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項

1.來稿應具先進性、科學性和邏輯性。要求資料真實當報道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試驗時,作者應該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的委員會(單位、地區、國家)所制定的倫理學標準并得到該委員會的批準,是否取得受試對象或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數據可靠、論點明確、結構嚴謹、文字通順。論著、綜述等一般不超過4000字(不包括圖表和參考文獻),技術交流、病例報告等一般不超過1500字(不包括圖表和參考文獻)。

2.來稿須附單位推薦信。推薦信應注明對稿件的審評意見以及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無爭議等項。

3.來稿要求:按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要求 中華醫學雜志從2010年期一律實行網上投稿 請登錄/yxzx/yxzx.asp。同時將單位介紹信郵寄到本刊編輯部(北京市東四西大街42號,1000710)。作者隨時可上網查詢稿件的處理情況。

4.來稿首頁請標明以下內容:題名,每位作者的姓名、最高學歷及工作單位,負責與編輯部聯系的通訊作者的姓名及其詳細通訊地址、電話號、傳真號和電子信箱。

5.論文所涉及的課題若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或屬攻關項目(請附基金證書復印件),并腳注于文題頁下方,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9637050);國家“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資助項目(102-10-02-03)。

6.本刊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性科研成果或國際首報論文開辟“快速通道”。凡要求以“快速通道”發表的論文,作者應提供關于論文創新性的說明(并附加兩份不同單位的專家審議單)和查新報告。符合標準可快速審核,隨時刊用。

7.若作者在投本刊回執后滿3個月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審閱中。作者若欲投他刊,請先與本刊編輯部聯系,切勿一稿兩投。一旦發現一稿兩投,將立即退稿;而一旦發現一稿兩用,本刊將刊登該文系重復發表的聲明,并在兩年內拒絕以第一作者身份的任何來稿。對于所退稿件允許作者就退稿提出申訴的文字意見。

8.來稿一律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本刊對決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1個月不返回本編輯部者,視作自動撤稿。

9.來稿決定刊用后,由作者親筆簽署中華醫學會論文著作權專有許可使用和獨家代理授權書。未經中華醫學會書面許可,不再授權他人以任何形式匯編、轉載、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

10.稿件確認刊載后需按通知數額付版面費??〔蕡D者需另付彩圖印制工本費。版面費和彩圖印制工本費可由作者單位從課題基金、科研費或其他費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并贈送當期雜志。

11.來稿須付稿件處理費,每篇100元。不要寄給每個人。地址:北京市東四西大街42號(郵政編碼100710)。中華醫學雜志編輯部。

二、撰稿要求

1.題名: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除公知公用者外,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寫在題名下,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改;作者單位名稱、郵政編碼及通訊作者的姓名、單位名稱、郵政編碼、電子信箱等腳注于題名頁。作者應是:(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3)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上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以上3條均需具備。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通訊作者,通訊作者的姓名、工作單位和郵政編碼腳注于論文題名頁;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協作組成員在文后、參考文獻前一一列出。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應附其本人同意的書面材料,并應用其本國文字和中文同時注明其通訊地址,地名以國家公布的地圖上的英文名為準。

3.摘要:所有論文均需附中、英文摘要,論著類論文摘要采用結構式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及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等主語。中文摘要可簡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應稍詳細一些(400個實詞左右)。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題名,全部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的每個字母均大寫,名字首字母大寫,雙字名中間加連字符)、第一作者工作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和國名。作者不屬同一單位時,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單位名稱前加“*”。有通訊作者時,在單位名稱后另起一行,以“Corresponding author”字樣開頭,注明通訊作者的姓名、單位名稱和郵政編碼(若通訊作者與第一作者單位相同,則無須寫出單位名稱,僅列姓名即可)。舉例:

ZHANG You-bin *, LENG Xi-sheng, PENG Ji-run, WANG Shen-wu.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People′s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4,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ENG Xi-sheng

4.關鍵詞:論著需標引2~5個關鍵詞。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必要時,可采用習用的自由詞并排列于最后。

5.研究設計:當研究對象為人時,作者應該說明是否符合人體試驗倫理學標準,并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是否有患者知情同意。調查設計應交代是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屬于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或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入和剔除標準等。應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6.統計學:應寫明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統計量的具體值(如t=3.45),并盡可能給出具體的P值(如P=0.023);當涉及到總體參數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再給出95%可信區間。對于服從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應采用M(QR)方式表達,不應采用 ( ± s) 方式表達。對于定量資料和定性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前者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應盲目套用χ 2 檢驗。要避免用直線回歸方程描述有明顯曲線變化趨勢的資料。不宜用相關分析說明兩種檢測方法之間吻合程度的高低。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釋。使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統計學符號按GB 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一律用斜體。

7.醫學名詞:以1989年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編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藥物名稱應使用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中的名稱,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8.圖表:每幅圖、表應有簡明的題目。要合理安排表的縱、橫標目,并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保留的小數位數相同,一般比可準確測量的精度多一位。圖不宜過大,最大寬度半欄圖不超過7.5 cm,通欄圖不超過17.0 cm,高與寬的比例應掌握在5∶7左右。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匹配,并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中需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請用另紙標示,不要寫在照片上。每幅圖的背面應貼上標簽,注明圖號、作者姓名及圖的上下方向。圖片不可折損。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

9.計量單位: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參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編《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一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 量的名稱應根據GB 3102.8-1993《物理化學和分子物理學的量和單位》規定使用。如分子量應為相對分子質量。

10.數字:執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

11.縮略語:題名一般不用縮略語。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現縮略語時應給出其中文全稱??s略語應盡量少用,1篇文章內一般不宜超過5個,不超過4個漢字的名詞一般不使用縮略語,以免影響文章的可讀性。

12.志謝:置于正文后、參考文獻前。用于對參與部分工作、提供技術性幫助、提供工作方便、給予指導但尚達不到作者資格者,以及提供資助的團體或個人表示感謝。文字力求簡練,評價得當,并應征得被志謝者本人同意。

13.參考文獻:按GB 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參考文獻中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過3名時,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參考文獻必須由作者與其原文核對無誤。舉例:

[1] Martyn CN, Gale CR, Jespersen S, et al. Impaired fetal growth and atherosclerosis of carotid and peripheral arteries. Lancet, 1998,352:173-178.

[2] 李驚子.血尿//王海燕.腎臟病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82-287.

[3] Ockner RK. Acute viral hepatitis. In: Wyngaarden JB, Smith Jr LH, Bennett JC, eds. 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19th ed. Philadelphia : Saunders, 1992.763-770. [4]Abood S. Qua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 in nursing homes: the ANA acts in an advisory role[J/OL]. Am J Nurs,2002,102(6):23[2002-08-12]. http:///AJN/2002/june/Wawatch.htm

第三篇:《中華檢驗醫學雜志》投稿須知

期刊簡介:中華檢驗醫學雜志為中華醫學會主辦的檢驗醫學專業學術期刊,以廣大中高級檢驗醫學人員和臨床醫師為主要讀者對象,報道我國檢驗醫學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本刊的辦刊宗旨是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反映我國檢驗醫學科研工作的重大進展,促進國內外檢驗醫學學術交流。

刊名:《中華檢驗醫學雜志》,英文:《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編輯單位:北京市東四西大街42號《中華檢驗醫學》雜志編輯部。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十里堡甘露西園1號樓314室。郵政編碼:100710。電子郵件: zhjyyxzz@163.com 。國際刊號:1009-9158。國內刊號:11-4452/R。期刊種類:月刊。

欄目設置:本刊設有述評、專家論壇、新進展、論著、科研快訊、會議紀要、管理、綜述、講座、繼續教育園地、爭鳴與討論、國內外學術動態等欄目。歡迎踴躍投稿,來稿經專家審核后擇優刊用。

一、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項

1、投稿方式。電子郵件投稿(即網絡投稿)請用Word格式的附件來郵;郵寄來稿請盡量用小四號字打印在A4紙上,凡字跡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恕不受理。來稿須附單位推薦信(電子郵件投稿請拍照后以JPG格式的附件來郵),作者單位對文稿的真實性和保密性負責,并聲明未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等項,并注明第一作者姓名、性別、學歷、職稱、職務、單位、地址及郵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稿件錄用通知書》后不再進行改動。為加快稿件處理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條件允許的作者請盡量優先選擇電子郵件的方式投稿,本刊全國統一投稿電子郵箱: zhjyyxzz@163.com 。請作者盡量勿選擇郵寄稿件,以免遺失或延誤時間。熱忱歡迎廣大讀者踴躍投稿和訂閱。

2、稿件溝通。來稿一經接受刊登,有關稿件溝通事宜,編輯部均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通過電子郵件方式進行聯系,作者接收本刊《來稿錄用通知書》后,由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通過回復電子郵件方式,進行同意稿件在本刊發表的授權意愿。未經《中華檢驗醫學》雜志編輯部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l票據、贈閱雜志、光盤和獲獎榮譽證書及獎金亦寄給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本刊錄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紙載體、光盤和網絡版形式同時出版,作者所付刊發相關費用中已包含上述各項。

3、文字要求。來稿應具先進性、科學性和邏輯性,要求資料真實、數據可靠、論點明確、結構嚴謹、文字通順。論著、綜述類一般不超過5000字,經驗交流不超過3000字,簡報、病例報告不超過2000字。郵寄稿件請作者以A4紙張打印并核對清楚,尤其標點符號,標點符號占一格,英文應隔行打印。為提高審稿效率,條件允許的作者請優先選擇電子郵件的方式投稿。不準一稿多投,文責自負,自留底稿,一律不退。

4、快速通道。 4.1.定義:對符合“快速通道”要求的論文采用特定審稿流程,在收稿后10個工作日內就論文審稿結果給予答復,對符合要求的論文在收稿后2個月內予以發表。

4.2.論文要求:必須具備創新性、重要性和科學性,該論文的早日公布將對臨床和科研工作產生重大影響。

4.3.論文投稿要求:①作者在投稿前應與編輯部電子郵件聯系,說明研究的基本情況。②稿件應符合本刊稿約的要求,并附單位介紹信(請將原件拍照后以JPG格式的附件來郵)。③作者應提供說明論文需要通過“快速通道”發表理由。④同時有兩位高級職稱的同行專家Word文檔格式的推薦意見書及專家個人詳細資料,由專家自行發送電子郵件。⑤作者應提供通信地址、單位電話、手機、傳真、Email等詳細的聯系方式。以上材料和單位介紹信一并通過電子郵件投至本刊編輯部。

4.4快速通道處理費:凡要求進入“快速通道”稿件,除交納正常發表所需相關費用外,另須根據稿件性質適當收取一定的快速審稿處理費用(一般不超300元),作者按本刊《快速通道稿件錄用通知書》要求匯款至本刊投稿業務指定專人專管收費帳戶。匯款后請將匯款單據拍照以JPG格式通過電子郵件及時來郵(請務必注明“稿件快速處理費”),以便本部確認查收,提高刊發效率。

5、稿件處理。編輯部對來稿及時進行處理,一般在接稿后一周內將“稿件受理通知”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若作者投稿15日后仍未接到“稿件受理通知”請即來E-mail咨詢。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者必須來E-mail聲明。實驗研究、新技術研究類優越稿件酌致稿酬。本刊大16開,月刊,稿件容量大,發表周期短,一般不超過30個工作日。凡在接到本刊受理回執后1個月內未接到稿件終審通知者,系文章仍在排隊審理中。凡投寄本刊的稿件,2個月內(以稿件受理回執日期計算)給予回復審稿意見。未經錄用稿件,允許作者提出不同意見。本刊不退原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作者如欲投他刊,請先與本刊聯系,切勿一稿兩投,耗費專家評審精力。

6、退修稿件。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對決定刊用的文稿可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對退請作者修改的文稿,要求作者將修改稿以Word格式的附件,通過本刊全國統一投稿電子郵箱: zhjyyxzz@163.com或將原文A4打印件,用掛號信寄回本刊編輯部。修改稿逾一 個月內不返回本編輯部者,視作自動撤稿。

7、審稿事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并結合本刊實際情況,凡接到本刊收稿回執后1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請先與本刊聯系,切勿一稿兩投。一旦發現一稿兩投,將立即退稿;而一旦發現一稿兩用,本刊將進行如下處理:①刊登撤銷該論文及該文系重復發表的聲明,并在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上通報;②向作者所在單位和該領域內的其他科技期刊進行通報;③ 2年內拒絕發表以該文第一作者為作者的任何來稿。已在非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或在學術會議交流過,或已用其他文種發表過(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的文稿,不屬于一稿兩投,但作者在投稿時必須注明。已在一種雜志以摘要形式發表的論文可將全文投給其他雜志。 本刊實行以同行審稿為基礎的三審制[總編初審、兩位專家同時外審(以編委委員為主)、定稿會(在京編委)終審]。

8、資料保留。為加強文章的科學性和真實性,作者應在文章刊出后至少一年內保留相關原始資料,如軟件、試劑及菌株等,以備查詢與復核。

9、收費事項。來稿首頁請標明以下內容:題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工作單位,負責與編輯部聯系、修改稿件、通讀校樣的通訊作者的姓名及其詳細通訊地址、電話號、傳真號和Email地址。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關于收取稿件處理費的規定,本刊從2013年起,作者投稿,接到受理通知后,須交付一定的稿件處理費用。作者須按來稿受理通知的要求,從銀行匯款稿件處理費至我部指定專人專管收費帳戶,請勿在郵寄稿件中夾寄,以免途中丟失。未辦理稿件處理費用匯款者,稿件將暫不進行審理流程。稿件確認刊載后,將按有關規定向作者收取刊發所需版面費用,所收費用已含電子期刊、光盤版、網絡版。圖表占用版面較多,需要據量收費。我刊收到版面費后.將出具正式收據或發票郵遞給作者。優越稿件刊登后酌獎稿酬,以作鼓勵,并頒發本刊獲獎榮譽證書和贈當期雜志2冊。一般在收到稿件發表版面費后3個月內按序刊登。

二、撰稿格式與要求

1.題名。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除公知公認者外,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題名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動;作者單位名稱及郵政編碼注于同頁左下方。作者應是:(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3)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上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以上3條均需具備。對文章中的各主要結論,均必須至少有1位作者負責。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通訊作者,通訊作者的姓名、工作單位和郵政編碼腳注于論文首頁左下方。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協作組成員在文后、參考文獻前一一列出。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附其本人同意的書面材料。

3.摘要。論著須附內容基本一致的各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摘要應以第三人稱撰寫,必須包括冠以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及結論標題的四部分。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題名、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每個字母大寫,名字首字母大寫)、第一作者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和國名。不屬同一單位時,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單位名稱首字母左上角加“*”。

4.關鍵詞。論著需標引2-5個關鍵詞。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必要時,可采用習用的自由詞并排列于最后。

5.統計學。(1)研究設計:應交代統計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如調查設計(分為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具有重復測量的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入和剔除標準)等;主要做法應圍繞4個基本原則(重復、隨機、對照、均衡)概要說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在檢驗醫學中,為了更有效地對試驗法與標準法進行比較,易采用配對設計,而不是成組設計;若進行的是診斷性試驗,應該用金標準作為比較的對象,在試驗和統計分析過程中都要合理運用盲法。(2)資料的表達與描述:用x±S表達近似服從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M(QR)表達呈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在診斷性試驗資料的統計分析中,若是定量資料,不適合用直線相關系數來說明兩種方法之間的吻合程度的高低,宜檢驗直線回歸的斜率與2 之間的差別是否具有顯著性意義;若是配對設計定性資料,不適合進行一般的χ2檢驗,宜用McNemarχ2檢驗說明兩法之間的差異程度,還可用Kappa檢驗說明兩法測定結果之間的一致性程度。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3)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對于定量資料和定性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定量資料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定性資料不應盲目套用χ2檢驗;對于回歸分析,應結合專業知識和散布圖,選用合適的回歸類型,不應盲目套用簡單直線回歸分析,對具有重復實驗數據的回歸分析資料,不應簡單化處理,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釋和評價。(4)統計結果的解釋和表達:當P<0.05(或P>0.01)時,應說對比組之間的差別具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的意義,而不應說對比組之間具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的差別;同時應寫明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多個均數之間兩兩比較的q檢驗等)、統計量的具體值(如: t=3.45,χ2=4.68,F=6.79等)、應盡可能給出具體的P值(如:P=0.023 8);當涉及到總體參數(如總體均數、總體率等)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再給出95%可信區間。

6.醫學名詞。以1989年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7年版《中國藥品通用名稱》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7.圖表。每幅圖、表單占1頁,集中附于文后,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有言簡意賅的題目。說明性資料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本刊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及底線);要合理安排縱表的橫標目,并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保留的小數位數相同,一般比可準確測量的精度多1位,或按標準差的1/3確定。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匹配,并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中需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請用另紙標示,不要直接寫在照片上,每幅圖的背面應貼上標簽,注明圖號、作者姓名及圖的上下方向。圖片不可折損。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引用已發表的圖,須注明出處,附版權所有者同意使用該圖的書面材料。

8.計量單位。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參照1991年中華醫學會編輯出版部編輯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一書。但是人體壓力值(如血壓、眼壓、中心靜脈壓等)的計量單位仍使用mm Hg或cm H2O,首次使用時注明與kPa的換算系數。

9.數字。執行GB/T 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

10.縮略語。題名一般不用縮略語。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現縮略語時應給出其全稱??s略語應盡量少用,不超過4個漢字的名詞不使用縮略語,以免影響文章的可讀性。

11.志謝。置于正文后、參考文獻前。用于對參與部分工作、提供技術性幫助、提供工作方便、給予指導但尚達不到作者資格者,以及提供資助的團體或個人表示感謝。文字力求簡練,評價得當,應征得被志謝者本人同意。

12.參考文獻。按GB 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西文作者的姓在前,用全稱,名縮寫在后。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參考文獻必須由作者與其原文核對無誤。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編輯部

第四篇: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論文著作權

轉讓協議書

論文題目:稿件編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考慮到中華醫學會在該論文正式刊登前所付出的創造性勞動,作者同意自本協議簽訂之日起,將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著作權及相關財產權轉讓給中華醫學會,即中華醫學會對本文的部分或全文具有但不限于以下的專有使用權:匯編權、發行權、復制權、翻譯權、網絡出版及信息傳播權;許可國內外文獻檢索系統和網絡、數據庫系統檢索和收錄;允許或通過各種介質、媒體以及其他語言文字出版和使用本文的權利;以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或以后出臺的法律規定的方式使用本文。

該論文刊登后,中華醫學會向作者一次性酌致稿酬,該稿酬已含該論文版權轉讓的費用。 本文作者承諾:(1)該論文系作者(請在方框中劃勾):原創性作品□ 翻譯作品□ 文獻綜述作品□,無知識產權糾紛,未一稿多投,不涉及任何形式之保密義務,未曾以漢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開發表。(2)未經中華醫學會書面許可,不再以任何方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表此文或允許第三方使用本文。

中華醫學會同意,自本協議簽訂之日起,該論文作者享有該論文的非專有使用權,但行使該項權利時應得到中華醫學會的許可,但不得使用《 中華腎臟病雜志 》的版式。

中華醫學會和作者任何一方如果違反上述約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承擔相應責任。關于作者其他權利的約定,可由作者提出,雙方協商確定。

本文全部作者親筆簽名(請按作者署名順序填寫,簽名后注明簽字日期):

本協議書自簽訂之日起生效,有效期同該論文著作權的保護期。

經中華醫學會授權,《 中華腎臟病雜志 》編輯委員會(編輯部)簽署本協議(章)

年月日

附則:若該論文為職務作品,請作者予以說明,并由作者所在單位與作者共同簽署本協議。

第五篇:醫學統計源核心《中華預防醫學雜志》征稿,醫學職稱論文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創刊于1953年10月1日,創刊時雜志名稱為《中華衛生雜志》,1960年與《中華醫學雜志》、《醫學史與保健組織》合并,改名為《人民保健》;1978年11月25日復刊時更名為《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欄目設置:

本刊涉及流行病學、環境衛生、營養與食品衛生、勞動衛生、兒童少年衛生學、放射衛生、衛生毒理、衛生統計、社會醫學、地方病、腫瘤病因(病原)及流行病 學、疾病檢測與計劃免疫、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衛生保建,以及衛生化學、檢驗技術等科學研究和有效的預防與控制經驗等。

設置:述評、專論、論著、短篇論著、學術爭鳴、方法學介紹、檢驗技術、現場調查、安例報告、綜述、講座、學術動態、書評、消息等。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收錄情況:

本刊多年來一直被國內外20余種重要數據庫收錄,如美國醫學索引(Medline)、化學文摘(CA)、生物學文摘(BA)、俄羅斯文摘雜志、萬方學據 庫、中國期刊網(CNKI)、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生物醫學文獻 數據庫(CBM)、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英文版)等。

本刊的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逐年提高,在我國預防醫學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中排名第一。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報告,2006年本刊總被引頻次為1018,影響因子為0.947。 原上草職稱論文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致家長朋友們的一封信下一篇:浙江艾克電器有限公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