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誠信大學生論文題目范文

2024-01-22

誠信大學生論文題目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大學生 誠信問題 誠信教育機制

大學生誠信是整個社會誠信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學做真人,誠信為本,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用積極、理性的心態分析當前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并從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的構建這一層面出發,深入探討解決大學生誠信問題的可行之道,必將對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及其危害

為了客觀準確地調查了解目前大學生中存在的誠信缺失現象,筆者隨機抽取了所在學校的100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96份。經分析,筆者認為目前大學生中存在以下一些誠信缺失現象:

(一)弄虛作假嚴重。

一是考試作弊屢禁不止。在本次問卷調查中近60%的學生承認曾有過作弊行為。實際上,大學生考試作弊已經是普遍的、不爭的事實,而且作弊者隊伍越來越龐大,手段也越來越先進。二是學術抄襲司空見慣。抄襲作業、論文移花接木、假想實驗數據等對于少數大學生是家常便飯。在本次調查中近83%的學生表示自己在寫論文時拼湊現有論文或直接抄一篇。三是簡歷注水花樣百出。為了在日趨嚴峻的就業競爭中找到好的歸宿,不少大學生在個人履歷表上大做手腳。于是招聘會上人人都是優秀班干部、三好學生,人人都有一疊榮譽證書,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在本次調查中近50%的學生表示在填寫簡歷時會隨意夸大或略有夸大。

(二)信用意識缺乏。

一是騙貸逃貸。在本次問卷調查中,近20%的學生表示在申請困難補助時會虛報自己的真實情況。對于還貸問題,近3%的學生表示能拖就拖。二是拖欠學費。雖然不乏貧困生確實因家庭困難交不上學費,但其他原因拖欠學費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每年交學費時,總有一小部分懷著各種心態的學生能交卻不交,用家長給的學費上網、消費的大有人在,一邊拿著父母的辛苦錢“瀟灑”,一邊跟學校說家里困難。三是隨意違約。大學生中任意變更就業合同的行為時有發生,不少大學生簽約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戶口問題,有的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一旦目的達到便不辭而別,讓招聘單位措手不及,防不勝防。據報道,目前大學生就業遭遇誠信危機,違約罰金已高達3萬元。

(三)人際關系淡漠。

據報道,北京某大學在對420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在“對他人的態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訪者缺乏對他人的足夠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對“與陌生人打交道時要小心”的回答中,表示完全贊同的學生高達45.8%,而完全反對這一說法的只有0.5%。人際關系的淡漠,容易導致學生孤僻、冷漠、緊張、不合群、缺乏責任感,引發心理疾病,不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使學校的不穩定因素加大。

以上只是大學生缺少誠信的主要表現,在一些日常的小細節上,如:上課代簽到、編理由請假、逃課等,也可以看出大學生誠信的缺失。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大學生出現上述誠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外部環境欠缺。

從社會大環境看,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使得一些經營者在利益驅使和市場競爭的壓力下,出現較為嚴重的制假售假等坑蒙拐騙現象,經濟生活中的虛假欺騙不同程度地滲透到社會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領域,從而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敗壞了社會風氣,也造成了整個社會的信用危機。大學不是“世外桃源”,社會的誠信缺失必然影響大學校園和大學生。

(二)學校教育滯后。

一是重視不夠。目前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輕德的現象,最大的問題就是教育者只管“教”,不管“育”。“教”只是傳授知識,“育”則是要培養健全人格。由此在道德教育上引發出兩種惡果:一是教育只管“知”,不管“行”;教育里只有知識教育,而無情感教育。沒有情感教育,則培養不出善的情感,沒有善的情感,談何誠信?二是方法簡單,內容單一。不少學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強調政治上的忠誠,而忽視基本誠信品質的培養,片面強調理論灌輸,而忽視實踐教育和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三)家庭教育乏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誠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項基礎內容。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然而他們的家庭誠信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

(四)自身主觀原因的影響。

首先,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通常成長在較為優裕的生活環境中,普遍缺乏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責任意識淡薄,心理脆弱,不可否認地存在著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自私心態。其次,當代大學生思維敏捷、思想活躍、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容易受道德價值多元化的影響。

(五)約束機制缺乏。

我國現行的誠信教育約定俗成多,約束機制少。在傳統社會,誠信是在封閉的生產關系、人員很少流動的社會條件下形成的,誠信基本上是作為道德規范,作為一種約定俗成,而非法律規范。人們往往將誠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礎上,主要靠傳統、習慣、輿論遵守,因此缺乏嚴肅性、連續性、系統性等。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誠信問題很難成為普遍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開始廣泛、頻繁、緊密、復雜,在這種關系和環境中,約定俗成對人的行為的約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遠遠不夠的。當傳統的誠信維系手段漸漸失去效應,而新的維系手段與市場經濟相匹配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法制體系又尚未建立或健全時,誠信缺失現象便在各個領域不斷出現。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約束機制,人們的失信行為得不到懲罰,誠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縱容了失信行為的一再發生。

三、通過構建科學誠信教育機制解決現階段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

誠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誠信素養,增強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傳統的道德教育著重于道德理論的灌輸,忽視學生主體認知的內化,學生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難以發揮自我塑造的作用,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長期以來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既要有個人的內在自我修養和覺悟,又需要有很強的外在約束、規范以及良好的社會環境的熏陶,這是誠信教育的關鍵和基礎。誠信教育必須綜合考察大學生誠信素養形成、發展、改變的諸多因素,努力探索大學生誠信素養規律,并依據這些規律,逐步構建科學誠信教育機制,切實推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原則,持續開展誠信教育。

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改變以往以教育論教育,以道德談道德的空洞說教的教育觀念。應改變以往過分注重德育課程以分數論英雄,淡化德育課程,把德育變成一門普通的文化課的思想傾向,應把教育視點從原來的關注道德規范本身轉移到“人的全面發展”上來,著眼于人才的成長,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注入人文精神,使培養出的人才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時代發展同步。

(二)以樹立良好校風和學風為目標,努力營造誠信氛圍。

創建良好的學風和校風,關鍵在于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要唱響主旋律,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并敢于將不誠信的行為公開化,樹立誠信的正確導向,使恪守誠信者受到輿論的肯定、宣傳,讓不守信用者受到輿論的譴責、批判。在這樣一種輿論力量的作用下,大學生的誠信自然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約束,并規范著他們的行為。高校各單位、各部門要妥善及時解決學生反映的問題,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教職員工要加強道德修養,自覺接受社會和大學生的監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大學生;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諸如獎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特困補助、學生干部評定評選等工作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將誠信作為學校一切行為的基本準則。把誠信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和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誠信教育大環境,為大學生誠信教育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

(三)以建立高校學生誠信網絡為平臺,建立健全大學生評價體系。

建立全社會的誠信機制是客觀要求,所以作為“社會風氣引領者”的高校應建立網絡化的立體誠信教育和評價體系,不斷尋找新的教育載體,拓展工作空間。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應引入現代網絡工具,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互相補充,共同滲透,搭建網絡化的大學生誠信教育平臺是大勢所趨,也是工作的需要。應從建立以“記錄為主、評價為輔”的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入手,把通過對個人誠信,如身份證、戶籍、家庭背景、居住地、基本經歷、學習成績、各類素質表現、助學貸款、曾獲得榮譽和處分、特別記錄、就業情況等記入學生誠信檔案,并以此與各類評獎評優、就業等掛鉤,逐步建立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參考企業信用評級指標體系,逐步建立起符合實際的,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團支部班委會評議、學院評議和學校評議等全校廣泛參與的大學生誠信度測評體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好大學生誠信教育,對于每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都是一個新課題,沒有現成的模式可照搬,也不可能照搬。我們要在“以德治國”的方略指引下,圍繞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積極探索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為推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作貢獻。

參考文獻:

[1]汪敏.大學生的信用危機和誠信教育[J].安徽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31,(3):304-307.

[2]劉俊英,田潔.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與重建[J].黨史博采(理論),2007,(4):50-51.

[3]茍加明.大學生誠信實踐教育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04,12,(3):181-195.

[4]鐘念軍.大學生誠信教育芻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6):172-174.

誠信大學生論文題目范文第2篇

【摘要】誠信教育是自身內在修養不斷加強和積累的過程,但有時也需要制度來強制和約束。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促進其誠信意識和行為的養成是當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課題。本文將針對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教育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教育 措施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

1.考試舞弊屢禁不止,舞弊方式層出不窮。據調查表明,近一成的學生承認自己考試經常作弊,59.5%的被調查者承認偶爾會作弊,而在即將到來的考試中,肯定不準備作弊的只占58.1%。

2.惡意拖欠學費助,學貸款到期不還現象嚴重?,F在大學生學費催交工作成為各高校一個燙手山芋,助學貸款也面臨尷尬境地。某高校在申請助學貸款的學生中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有30%的被調查者表示沒聽說過“個人資信制度’,近20%的學生就沒有考慮過還款問題,7%的學生表明是否還款很難說。

3.言行不一,表里不一。部分學生投機取巧騙來各種榮譽,入黨、評優等一旦達到目的再也看不出比普通同學表現好到哪里。更有一些學生就業過程中偽造虛假履歷、蒙騙用人單位,一用人單位在某校某系同學的求職表中僅學生會主席一職就發現8位,令招聘人員哭笑不得。

二、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1.大學生誠信教育受到重視程度不夠。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無論是在學校、社會乃至學生及其家長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上沒理順、不健全。存在著教育與管理脫節,重教學科研輕思想政治教育,重學術骨干帶頭人的培養輕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輕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同時學校里還常出現“單兵作戰”多,整體推動少。

2.誠信教育內容的系統性和誠信教育方法的針對性不夠。在當前高校的誠信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誠信教育內容界定不清,在學術界對此也挖掘不夠,內容設置上往往與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有時甚至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這樣會忽視個人內心對誠信的需要,理論性和系統性不夠,較多的是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3.誠信教育環境欠佳,部分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較為突出。當前,在大學生誠信教育環境方面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如社會里政府運作執行不規范、市場經濟中不規則的逐利行為誘導、誠信文化失落、傳媒環境對個體思想的負面影響等;學校里教育亂收費、教師學術腐敗、工作不認真負責,服務態度不好等。這些嚴重影響學校對大學生開展的誠信教育,導致高校誠信教育的效果極其不理想,失信情況在部分學生身上表現得較為嚴重。

三、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對策

1.家?;育R抓共管,深入推進學生誠信。教育古人云,“師者,人之模范也,無德者無以為師”“德高為師,學高為范”。首先,教師要充分發揮在誠信教育中的示范和導向作用,要把“敬業、精業、愛生、自律”作為師德的核心嚴格要求自己,增強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嚴格規范自身的言行,做誠實守信的典范。其次,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緊密聯系大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

2.建立健全的學生誠信檔案,促進學生的誠信行為養成。誠信檔案應包括個人信息、學習誠信信息記錄、經濟誠信信息記錄、擇(畢)業誠信信息記錄、生活(品行)誠信信息記錄、其他誠信信息、信息認定等幾個模塊。在“個人信息”模塊中,學生要如實地登記自己本人的基本信息,包括主要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在“學習誠信信息記錄”模塊中,要求學生真實、客觀地將自己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綜合測評、所獲獎學金、不良行為記錄、所受處分等填寫進去,并要自己簽名鑒定。

3.完善并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作用。為加強對學生不誠信行為的約束,首先是要完善高校規章制度,以誠信的制度約束學生。高校要注重校內規章制度的建設,包括各類評獎、評優、發展學生入黨以及對違紀學生的處理。其次,在執行現行制度時,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體現誠信的內涵。

4.努力打造校園誠信文化,創建良好的校園誠信氛圍。對于建立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這個宏偉的工程,學校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要想凈化環境,首先就要從凈化校園環境人手。要努力建設一個從學校各級領導、全體教職員工到每一名大學生都誠實守信的環境氛圍,在校園人文環境建設上形成潛移默化和具有導向性的誠信教育場所。

總之,培養大學生的誠信品德事關高校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讓我們以誠信作為立足社會的原則,從道德操守著眼,從日常生活著手,全社會共同努力培養出新一代誠實守信的,對黨和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楊江水.高校輔導員工作專業化探索[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12).

[2]葛仁鈞,王雅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M].遼寧大學出版社.2008(1).

(作者單位:新余學院體育學院)

編輯/張俊英

誠信大學生論文題目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缺失;誠信教育

國家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大學生,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誠信作為公民道德的基本價值追求,凸顯出了誠信的極端重要性。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接受時代誠信教育前端的知識分子,我們不但應該樹立和形成自身誠信,也應成為誠信最有力的宣傳者,起到模范榜樣的作用。但是,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現狀卻讓人無法樂觀。

一、誠信缺失的現狀

1.抄襲普遍,蒙混過關

大學學習需要自覺、自律,但很多學生卻用大把時間玩游戲、聊天等,荒廢學業。為應付了事,有部分大學生不惜弄虛作假,甚至連需要親身體驗的社會調查報告都在網上東摘西抄,蒙混過關。

2.弄虛作假,考試作弊

高校明令禁止考試作弊且考試時都制定嚴格的監考制度,但還有學生投機取巧??荚囎鞅资潜?ldquo;分數、名譽”扭曲了心的一種不誠信行為,導致的結果現在可能是不痛不癢,但歸根到底是丟失了誠信的心。

3.求職履歷,“摻水”成風

本科生普及率逐年增高,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有些華而不實的大學生開始想盡各種手段“打造自己”,不惜在求職履歷上作文章,涂改成績、虛構經歷等,以達到“提升自己”的目的,但因此喪失的誠信,絕不是一句“后悔”就能挽救得了的。

4.拖欠學費,違背約定

大學實行獎、貸、困、補、免等政策,但面對困難不一的學生,弄清實際困難情況很難,這就使有的學生利用關系開具家庭困難證明,并以此為由向銀行申請助學貸款但到期不還,惡意拖欠學費,而畢業后“人去樓空”。

二、誠信缺失的原因

1.社會環境

當代大學生既接受著系統的道德教育,也面臨著社會轉型出現的只重結果不看過程的錯誤觀念的影響,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日漸抬頭;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日漸模糊;不規范、不合法的事情時有發生?,F代網絡和傳媒中的不良文化也在毒蝕大學生誠信意志,部分媒體為追求利益,擴大知名度,增加收視率,不顧誠信道德,內容媚俗化低俗化,讓大學生深受毒害而不自知。

2.高校教育

部分高校誠信教育脫離學生實際生活,缺少針對性、可行性、實效性,甚至有些高校辦學思想出現偏差,重教學輕德育。一方面誠信教育方法單一,內容重復,簡單地進行道德規范的灌輸,重理論輕實際。另一方面誠信教育管理不嚴,部分高校管理教育中有弄虛作假的事,給學生做了不良示范。

3.家庭影響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學校,父母可說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數父母受傳統教育影響,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優、吃得飽、穿得好就行,卻忽略了對孩子日常行為的教育。有的家長由于忙工作等事情而常失信于孩子,這也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4.個人原因

大學期間大學生心理方面不夠成熟,是非判斷能力不強,自身抵制力和意志力差,缺乏對誠信危害的認識。當面對社會形形色色的誘惑和誠信抉擇時,在自律意識較差又缺乏他律的情況下,極易產生失信行為。如忘記了學生的責任,考試作弊甚至荒廢學業。

三、如何加強大學生誠信意識

1.動員社會力量

動員社會力量進行廣泛持久宣傳教育,加大對失信行為的約束和懲戒力度。利用網絡構建大學生誠信檔案管理系統,提供查詢的網絡平臺。將大學生誠信檔案和今后工作單位綁定,讓大學生認識到個人誠信不僅關系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更影響自己未來成長和事業發展,用個人誠信檔案倒逼大學生誠實守信,使誠信成為一種習慣。

2.加強高校教育

高校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主陣地,建立誠信的教育和考評制度,特別是在三好學生評定、獎學金評選、學生違紀懲罰等制度中都要體現誠信原則,讓師生知道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可行性,要求教師不僅要言傳,且更要注重身教。將誠信滲透到學科教學內容中,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誠信品質。

3.重視家庭影響

父母和孩子是親情、血緣的感情關系,這就決定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長久的老師。在孩子進入大學后就放手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完全依靠學校教育,這種做法不利于孩子成長和發展??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孩子會受父母為人處世的影響,家長一直在扮演著重要的示范角色,所以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鼓勵和監督孩子誠信做人。

4.堅定個人信念

誠信是立志的基礎,無誠信則無以立志。誠信要從自身、從小事、從點滴做起,誠信待人、誠信學習、誠信考試,以誠信立身,勇于面對并克服存在的誠信問題就一定能求得真才實學,爭做社會中最踐行誠信的群體,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先鋒帶頭作用。

今天,誠信已是社會對人的必然要求,更是大學生獲得社會認可的核心要素。加強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提高大學生誠信意識,使大學生內誠于心,外信于形。

參考文獻

[1]張璇.從大學生考試作弊探究高校誠信教育[J].教育現代化,2017(04).

[2]易紅梅,陳玉.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02).

[3]王云慶,王寧.近十年來大學生誠信檔案研究評述及展望[J].北京檔案,2016(2):17-20.

作者簡介

閆超宇(1995—),男,河南新鄉,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本科在讀。

誠信大學生論文題目范文第4篇

【關鍵詞】大學生黨員 誠信教育 對策

誠信,對人來說是美德,對社會來說是游戲規則。大學生,尤其是學生黨員面臨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今天,作為社會發展與進步的軸心,其誠信道德狀況將直接關系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秩序。因此,做好高校大學生黨員的誠信教育問題,對于重建誠信,構筑切合時代精神的信用社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大學生黨員的誠信現狀

目前,隨著各高校對大學生黨員發展力度的加大及“一年級有黨員、二年級有黨小組、三年級有黨支部”的學生黨建工作新格局的形成,大學生黨員的比例正逐年提高。誠然,絕大部分的學生黨員素質都很高,但小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失信問題。部分大學生黨員,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學生黨員理論修養相對欠缺,對黨的基本理論缺乏系統深入的學習,導致信念、立場的不堅定,很容易受社會上不誠信的惡習所影響;有些大學生黨員學風浮躁,勤學好問、刻苦鉆研精神削弱,考試作弊,思想匯報、論文等抄襲、借用屢見不鮮,功利心增強,缺乏扎實根底和踏實態度。雖然有部分大學生黨員看似“不拘小節”,卻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其誠信意識淡薄。

二、大學生黨員的失信原因

1.社會大環境的熏陶與影響

人是社會的人,大學生黨員也是社會中的群體。由于涉世不深,還沒有足夠的生活閱歷,對道德失范所帶來的后果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很容易受社會各種思潮和現象的影響。尤其是我國入世以后,全球化所帶來的多元文化觀和復雜的價值觀,無孔不入地彌散到整個校園?,F實生活中,虛假廣告、假冒偽劣產品、形式主義等層出不窮,社會不誠信現象日新月異,即使在象牙塔中的大學生黨員,也難免不受其影響。加之,生活經驗的“教育”:老實人總是吃虧。生活中太多失衡的例子讓莘莘學子對誠信望而卻步。

2.家庭、學校雙管的側重點與力度不夠

中國的家庭和學校教育長期以來強調的是智育,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德育。在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長在誠信意識和行為上不能成為子女的榜樣,反而成為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另外,許多家長也誤以為,孩子上大學了,尤其是大學生黨員,已是一名準社會人了,對孩子的管教力度減弱了,甚至任其在社會的洪流中自我搏擊、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即使是大學生黨員,自控力稍差的往往會離中共黨員的標準越來越遠,繼而隨波逐流。

部分高校在德育教育上,過多的強調大學生黨員對社會的負責,而無視對自己負責;注重大學生黨員對社會的絕對服從,而無視對他們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培養;過于宣揚自律與自理,忽視對大學生黨員的生活細節和身邊小事的教育。最終導致部分大學生黨員的道德認識、道德態度和道德行為不能很好地協調起來。除此,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方式缺乏科學性、系統性、一貫性;方法也單調呆板,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教育內容脫離實際,習慣于以管理代替教育。加之,部分黨員的入黨動機不純,入黨后就放棄了理論的學習,先鋒性和模范作用逐漸蕩然無存。

3.大學生黨員自身道德信念不夠堅定,責任意識淡薄,反思能力缺失

當代大學生黨員的社會生活經歷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對個人與社會、現實與未來、社會的光明與黑暗面、小事與大事之間的關系的全面理解和認識。同時由于他們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選擇能力,也容易使他們將觀察了解的一些社會消極現象當作社會本質,從而誤導他們失去誠信觀念,甚至出現與公民道德規范相背離的行為規范。在行為上往往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對父母、對他人、對社會的要求高而多,而對自己的要求低而少,極少考慮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而現在的大學生黨員基本上都是學生干部,社會工作能力較強,兼任的職務也較多,有些人就把學習提高上的不努力歸咎于工作多。雖然大學生黨員作為象牙塔的精英,但畢竟他們也處在半成熟、自我摸索狀態,我們不應對他們的期望值過高,應客觀分析與對待。

三、大學生黨員誠信教育的對策

(一)嚴格入黨程序,合理地進行前置教育,把好大學生黨員質量關

為了防患于未然,在發展黨員時就應慎之又慎。要嚴格按照發展程序,全面考察他們的入黨動機和品德素質,尤其是誠信道德;切實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重點考察對象的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使其在入黨前就成為履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模范,從根本上去強化入黨質量關。在入黨積極分子和重點考察對象的教育和培養的過程中要以人為本,加強人文關懷和黨性培養,通過多種活動方式進行正反兩面的教育,使其認識到誠信的可貴。除此,在教育方法上要改過去的訓導式為啟發和培養學生的道德主體意識。教育內容設置必須遵循黨性原則、針對性原則、時代性原則和科學性原則。筆者認為,合理地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重點考察對象的前置教育,是當今實行固本強基的最佳途徑,也是確保黨員質量的有力保證。

(二)加強思想教育的力度,筑牢大學生黨員“拒腐防變、做誠信楷模”的思想防線

誠信問題是一個道德修養問題,在大學生中表現出來的誠信問題實際上是與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誠信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就是通過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解決,尤其是大學生黨員。

1.開展必不可少的“保先”教育

高校的學生黨員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思維敏捷,但由于閱歷淺、經驗少,對日益復雜和迅速發展的人和事,缺乏分辨洞察力和睿智,很容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從而影響誠信教育的成效。要永葆黨員的先進性,使誠信、楷模的觀念根植其心,就必須進一步增強大學生黨員理論和黨性修養,提高其政治素質。還要營造一種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氛圍,幫助廣大學生黨員抵制和克服各種不良思想的侵蝕和影響,為誠信做事、誠信做人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我們還要努力營造各種教育平臺,通過黨課、報告會、專題討論、觀看典型影視片、外出參觀學習、文體活動、網頁專欄等多種形式,把黨員教育貫穿于知識生活之中,增強黨員的身份意識和先進意識,讓其做到誠信說話、誠信做事、誠信做人,為編織學校的誠信之網添磚加瓦。

2.開展簡單而實在的“反思”教育

向學子灌輸誠信之德,是古往今來的德育主題之一?,F實中諸多例子印證:按照說教中的道德面對社會,往往碰得頭破血流。真正的誠信教育,就不應該把起點放在要不要誠信上,而應該讓學生黨員思考:怎樣建立誠信,怎樣能使社會多些誠信?這是個實踐性思考,思考空間大而不泛。一連串的問題也會繼而引發:誠信為什么稀缺?奉守誠信為什么碰壁?我們這個社會應如何辦?作為學生黨員,我能為社會的誠信之風做些什么?于是,盡管學生黨員視野有限,但歷史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層面都將在其不知不覺中涉及了。這個思考,就是在追求誠信,堅持誠信,而且是從社會責任感的高度設計誠信社會,培養的是思想獨立和精神自由,培養的是道德的自覺。

3.開展拒腐防變的“自律”教育

大學生黨員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多少會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由于大學生黨員的特殊地位,他們的道德取向、黨員形象都具有導向作用,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黨員的自律教育。高校德育工作者應將廉潔自律這一中國傳統道德文明的重要精華與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及誠信教育有關內容有機結合,對在校學生黨員進行拒腐防變、自我約束的教育,使律己慎獨、誠實守信成為學生黨員的自律準則,讓誠信成為其行動指南,以誠信作為其生活處事的原則,促使學生黨員從道德操守著眼,從日常生活著手,進而在言行舉止上起著表率模范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圍的同學,用大學生身邊的先進典型進一步深化誠信教育。大學生黨員走上社會后,如果能做到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誠信做事、做人,成為誠信的楷模,那么,誠信之花就能隨著他們的腳步遍布各地。

4.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教育

任何改革和發展,都是從觀念更新起步的,沒有觀念的更新,也就不會有改革和發展。任何高校要倡導誠信之風,向學生灌輸誠信的理論,除了相關教育,還應結合實際,將誠信道德教育問題納入大學生德育課的教學中。要結合當代大學生“求新”的特點,創新教學模式。一方面要求老師用大量有針對性的典型事例和大學生較為貼近的熱點時政等,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教學的時代性,將枯燥、單調的理論生動、形象化;另一方面借助FLASH課件、多媒體、電化等先進教學手段,創建寬松的教學環境,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新穎性、趣味性,提高大學生學習的熱情。除此,通過誠信名人報告會、專題討論會、外出參觀等多種教學形式,把理論教學貫穿于活動中,讓大學生對誠信的認識得到感性與理性的同量升華。創新精神和創新教育是新世紀對高校從事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事實證明,一個具有健全的人格,先進教育理念,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教師黨員的人格魅力對學生黨員是一種最大的激勵。

5.開展有階段性和針對性的誠信教育

誠信教育既要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又要有階段性和針對性。大學生在校學習成長大概可分為三個不同階段,誠信教育工作應有所側重。第一階段從新生入學至二年級第一學期。針對大學生黨員這一階段的特點,工作重心應該是抓好理想教育、成才教育等適應性教育,幫助其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實現自身心理的轉變。繼而積極引導,讓其清楚誠信的重要性和意義,為今后實現誠信契約或者規則規定的責任義務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階段是從二年級第二學期至三年級第一學期。對這個階段的學生黨員關鍵是教育,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完善知識結構,增強適應能力,全面發展自己。要加強公民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校紀校規教育等,逐步提高學生黨員的思想覺悟,在思想上筑起堅固的道德防線,防止誠信問題的發生;第三階段是從三年級第二學期至畢業分配。這時應注意加強學生黨員文明離校等紀律教育,抓好就業指導,增強學生黨員的誠信就業意識,有效抵制社會上各種不誠信的負面影響和誘惑,帶著誠信走向社會。

(三)加強大學生黨員的榜樣作用,讓誠信教育形成一個真實可信的實體,引發見賢思齊的群體效應

《禮記·大學》謂:誠于中,而形于外。誠信不是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平平常常的身邊小事。“爭做誠信青年,成就道德公民”是時代的要求。“選擇誠信、崇尚誠信、堅守誠信”的思想,應該在校園中受到推崇。在高校,誠信教育以學生活動為載體,而學生黨員往往是實踐誠信的主體。高校德育工作者應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在“誠信”教育中,要其做表率和楷模,努力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道德修養,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廣大教職人員也要努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自覺接受同學們的監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學生,真正做到“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使大學生逐漸牢固地樹立起“有信用走遍天下,無信用寸步難行”的社會道德觀。逐步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習慣,引發見賢思齊的群體效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新世紀大學生的誠信新形象!

參考文獻

[1]佚名.誠信——大學生的道德通行證.東方雄師網站

[2]湯潔.大學生黨員素質亟待提高.金陵瞭望報道,2003(24)

[3]張緬.入世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http://www.shisu.edu.cn/xsc.htm

誠信大學生論文題目范文第5篇

【摘 要】隨著社會受教育程度的擴大化、開放化,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突顯出來,成為各個階層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高校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意義重大,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

【關鍵詞】十二五 高校 就業 思考

一、2011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逐年遞增,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自1999年開始,我國高校開始全面“擴招”,高等教育開始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隨著“擴招”的深入,全國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從2000年至2010年逐年增加。分別為107萬、114萬、145萬、212萬、245萬、338萬、430萬、495萬、559萬、611萬、630萬,201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660萬人,比2010年的630萬增加30萬人,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總體是好的,但是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在宏觀就業形勢方面,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66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工作任務十分繁重?!?

面對如此龐大的畢業生人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 “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熱點問題答記者問時指出:“從總體看,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好。近幾年數據顯示,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在70%至75%之間,年底就業率能達到90%以上。今年高校畢業生有660萬人,總量壓力很大。我們將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放在整個就業工作的首位?!?/p>

二、影響我國大學生就業的原因分析

隨著高校就業工作的不斷擴展與加強,各高校對大學生就業工作也越來越重視,然而,部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自身方面

第一,專業知識的不完善。盡管各大高校根據不同專業,都具有完善的教學計劃并且都按照計劃嚴格執行,但學生真正學的專業知識依然不足,無法形成完善的專業知識網絡,這是大學生求職時的明顯的一個弱項。大學生在校的學習成績是就業時用人單位非??粗氐囊粋€方面,當招聘人員涉及專業知識方面,如果不能很好的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回答,應聘者往往在第一輪的篩選中就被淘汰,專業知識成為畢業生在求職路上的第一個障礙。

第二,實踐能力較差。盡管大部分學生可以在大學四年完成教學計劃的課程,包括各類實踐課程的學習,可以順利畢業并獲得學位證,但所學知識是否真正運用到了實習、工作中,在他們的學習成績中無法顯現出來。部分學生并沒有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也沒有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和實習工作。與此同時,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較差,當前部分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接收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較低,缺乏以提升就業能力為導向的指導思想,在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缺乏主動意識。

第三,社會認知能力差,就業觀不明確。大學生在求職中遭遇困難,并不是因為社會提供的工作機會減少,也并非畢業生過多,而是由于自我認知和自我價值期望模糊造成的。作為以90后為主的在校大學生,他們很難有憂患意識。在蜜罐里長大的新一代,他們大部分人家庭條件優越,對社會的認識尚淺,眼高手低,薪酬期望高。大學生一方面比較關心就業問題,對自己的專業有一個初步了解,但另一方面又對當前就業政策、職業的發展趨勢、職業的類型、職業的內涵和職業素質要求缺乏清醒的認識。即使是即將畢業的應屆生,他們的職業目標并不明確,在投遞簡歷過程中,挑三揀四,沒有進行自我定位和目標崗位確定。

第四,求職能力技巧欠佳。即使是即將畢業的畢業生,多數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仍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只有真正在應聘時遇到困難時才“臨時抱佛腳”,向老師和學長求助,希望從中得到幫助,但此時的幫助也是輔助作用,無法真正得到經驗與技能。缺乏面試技巧、簡歷的撰寫不規范,以及行為禮儀等方面都缺少系統的訓練與培訓,加之學生自身又不積極主動去獵取,導致部分大學生畢業時,無法順利融入社會。

(二)社會方面

從社會角度來看,我國就業市場的用人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完全匹配。一是專業設置與社會脫節、師資缺乏實際的社會從業經驗、高校教材沒有做到及時的推陳出新。各高校的專業設置必須要符合社會的需要,特別是要注重專業的前景與未來,要根據人才的需求,適時調整專業設置;二是課程設置缺乏社會需求的指導,缺乏應有的靈活性、科學性、時代性和實用性,導致大學生與社會脫節,只重視成績分數,而忽略了對知識運用的要求,沒有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不能使學生真正的得到提高。

(三)高校方面

當前,各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需進一步的完善和加強。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主要包括就業政策的咨詢以及就業信息的發布,為學生提供各類就業服務。但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機構設置不全,職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只有簡單的咨詢服務,沒有進行個別指導、建立檔案等。

總之,多種因素造成了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無論是從學生自身還是社會和高校,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高校做好就業工作的幾點建議

根據本人在就業部門的工作經驗,針對當前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諸多問題,我認為高校應從以下幾點做好就業工作:

(一)加強大學生就業思想的宣傳教育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首位”的重要決策,充分體現了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所具有的戰略性和全局性意義。2011年隨著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同志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的講話,教育部拉開了201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優質服務年”活動的序幕。高校以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教育活動為契機,真正重視大學生的就業工作,加大就業政策的宣傳力度,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讓學生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從而進行正確定位。引導他們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再創業”的觀念,讓他們認識到,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有所作為。鼓勵畢業生到基層、邊遠落后地區建功立業,克服就業中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等不良心態。加強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倡導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精神,加強誠信教育,鼓勵他們在擇業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個人成長和才智發揮,更要考慮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二)深化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指導工作

1. 入學教育——以“誠信”為始,打好起航基礎

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以后,學校應在入學教育時,指導學生在大一期間側重適應大學生活,建立專業與職業的思想,規劃大學生活,并且讓學生學會做人。古人云:“人無信不立”,這是基本的做人道理。所以我們要不斷營造“以誠實守信為榮”的良好環境,建立針對性強、切實可行的誠信獎懲機制。在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健全的情況下,構建學校內部的信用評價體系,是強化大學生誠信意識的有效手段,促使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嚴守誠信底線。

2. 過程引導——雙管齊下,積累就業資本

大二學生應塑造和完善自我,培養角色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梢越M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調查活動,鼓勵學生到人才市場了解和掌握社會需求動向,有針對性地培養自己對職業的敏感度,培養適應各種職業的能力,提前進入職業角色狀態。大三則要側重于拓寬知識、提高能力、培養競爭優勢,挖掘學生身上最有價值的人力資本,幫助學生走向職業成功,從提高效率、提高質量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去培養自身競爭優勢。此外,還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3. 畢業指導——認清自我,了解社會,理性就業

要為畢業生做好就業指導和相關咨詢工作,在就業政策、求職技巧、心理調試、材料制作等方面進行指導。隨著近幾年來高校的擴招,本科生已經不再是一種稀缺的資源,2011年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將達660多萬。在茫茫的本科生大軍中,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拼的就是真正的實力,現在的招聘單位越來越理性化、人性化,有了本科文憑并不代表你是天之驕子,綜合素質才是選拔人才的關鍵。因此,高校就業部門應幫助畢業生正確面對當前的社會形勢,認清自我,理性就業。

(三)充分落實就業指導中心的工作職責

對大學畢業生而言,學校是收集就業服務信息的主要渠道。學校既是連接大學生就業工作所涉及的有關對象的核心環節,同時也是用人單位選錄畢業生所依賴的一個重要窗口。各高校組織的校園招聘,學校要根據本校的專業與學生情況,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努力為學生增加就業機會,使學生去接觸更多用人單位,將學習的面試技巧應用到實際中去,在實踐中總結出不足,積累求職經驗,為下一次求職做好準備。將被動的就業轉變成主動就業,使學生更加注重自身就業能力的培養與鍛煉。

(四)調動發揮輔導員隊伍作用

高校應充分發揮輔導員隊伍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輔導員是高校日常管理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可以做到對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專業能力、綜合素質等各方面都有較全面的了解,這樣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開展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端正就業態度、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

(五)充分利用校友資源

各高校應積極建立校友錄,這些都是學校寶貴的資源。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組織校友企業到母校開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此外,可通過校友回訪、校友交流、校慶活動等方式,將老校友請回學校與在校生進行溝通,既是感情上的交流也是經驗的傳承。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600多萬大學生身上,寄托著600多萬乃至上千萬個家庭的殷切希望。我們要把畢業生就業工作當作是帶動高校各項工作的“龍頭”,當作關系高校聲譽和地位、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作為高等院校,只有解決好生產的“產品”才能更好地吸引生源,保證高校的長久、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高校就業工作部門應該為畢業生創設更為規范、寬松的環境,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指導與服務,帶著深厚感情去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

參考文獻:

[1]溫家寶. 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發布,2009-3-5.

[2]袁貴仁. 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在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2010-11-19.

[3]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題研究小組. 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教程(公共類).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4]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 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就業工作指導手冊(上卷、下卷). 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2008.

[5]冉建平等. 論我院大學生就業形勢與對策分析. 載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8).

[6]高橋,葛海燕. 大學生就業指導[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7]曹文澤. 試析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難點問題及對策. 中國高等教育,2009.

[8]原曉苑.高校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和途徑[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

[9]蘇海南. 五大原因造成大學生就業難. 鳳凰網財經,2009-5-22.

[10]王伯慶. 改善大學生就業的兩條途徑. 中國教育新聞網,2009-11-23.

誠信大學生論文題目范文第6篇

摘要誠信友愛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增強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尤其是大學生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階層,在誠實守信方面起著不可低估的示范性作用,可以說大學生誠信道德總體狀況是好的,但一些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本文試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視野下分析了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及誠信教育的基本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和諧社會誠信教育

誠信是立身之本,發展之道。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大學生是社會的特殊群體,更應該率先身體力行,成為誠實守信的楷模。但在現實中,由于各種原因,存在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不和諧現象。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當前大學生誠信缺失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社會環境因素、學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響,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社會環境因素。目前我國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期,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使得一些經營者在利益驅使和市場競爭的壓力下,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制假售假等坑蒙拐騙現象,經濟生活中的虛假欺騙程度不同地滲透到社會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領域,從而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敗壞了社會風氣,也造成了整個社會的信用危機。社會環境是一把雙刃劍,大學校園也非凈土,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也時刻在侵蝕著大學生。另外隨著入世,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當中,使大學生們原有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受到沖擊甚至開始動搖,也就助長了大學生淡漠誠信的心理,從而導致了誠信的滑坡。

其次,學校因素。高校誠信教育是影響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直接因素。調查表明,當前高校誠信教育缺乏應有的實效性。目前,學校對誠信教育的重視不夠,誠實守信往往被認為是小學甚至是幼兒園教育的內容,而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存在許多的不足。教育上最大的問題就是教育重智輕德,只管教不管育。教育方法上以說教為主,形式主義嚴重。此外,部分高校及教師誠信失范,也嚴重削弱了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效果。

再次,家庭因素。古今中外,家庭教育對子女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對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家庭環境直接影響該家庭成員的思想意識,直接影響該家庭成員對于誠信的態度。中國父母大多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情結,而判斷的尺度是拿高分進名校,根本不重視子女的“德育”和“智育”的發展是否相協調。另外,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父母言行舉止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直接示范作用。而有些父母平時不注意自己的形象,當著子女的面弄虛作假,家庭中的“不誠信”會在孩子的意識中先入為主,導致孩子不講誠信。

最后,學生自身原因。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不僅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最主要的還是受主觀因素的限制,因此,要想探究誠信缺失的根本原因,還是要從大學生自身談起。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責任意識淡薄、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存在著自私心態,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們在面臨義和利的選擇時,往往是為了獲利而舍棄誠信。與此同時,由于受年齡、閱歷、一些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誤導,有一部分大學生很難把握自己,對社會轉型期中出現的不良社會現象,感到迷茫和困惑不解。

二、和諧社會視野下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基本對策

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離不開社會、學校、家庭的緊密配合,也離不開學生提高自身的誠信修養。營造社會、學校、家庭相結合的大學生誠信教育外環境,提高誠信教育的滲透性;同時塑造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內環境,使大學生誠信教育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切實增強誠信教育的實效。

(一)和諧社會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保障

和諧社會是一個誠信友愛的社會,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茅于軾先生在《中國人的道德前景》中指出:“當人們享受到別人提供的道德服務時,自己往往也愿意提供這種服務;當別人沒有提供這種服務時,自己也不太愿意提供這種服務?!币蚨?,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應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

首先,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誠信管理體系。鄧小平同志說過:“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碑斀裆鐣嬖诘拇罅渴努F象,與我們轉型期制度建設的相對滯后和不完善有關。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相應的信用制度,才能使社會上每個人和各種利益主體都能在制度規范中行事,避免或減少失信現象的發生。當前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誠信管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建立信用評價體系和監督機制。建立權威的誠信評價機構,確立相應的評估標準,對社會各機構和個人開展信用評價,將信用檔案、信用評價結果在相關領域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損的良好風氣。

其次,加快信用立法。信用立法是建設社會信用的根本保障,沒有完備的法律體系,不可能有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而我國當前迫切需要的是抓緊制定和出臺與信用行業直接相關的基本法規,并且司法機關要緊密結合我國的社會生活實際,根據現行的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出臺相應的司法解釋,對于失信行為的懲處作出相應的規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二)和諧校園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主陣地

學校是對學生傳播各種知識的平臺,也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陣地,加強誠信教育,高校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首先,學校和教師要樹立誠信風范。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對是非判斷和善惡美丑的識別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學校和教師就成為他們的引路人。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要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學校和教師首先必須誠信。學校和教師必須將“誠”與“信”作為自己行為的基本準則,特別是與學生直接相關的活動絕對不能做假。學校應該自覺抵制和消除形式主義、短期行為、虛假浮夸等種種不誠信風氣。

其次,建立誠信獎懲與約束監督機制。一個人的誠信問題,有效的監督機制是不可缺少的。大學校園中的人員組成相對簡單,人際關系也并不復雜,且大學校園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完全有條件建立一套初步的大學生信用評估體系,并為每個大學生建立一份誠信檔案。學??梢猿闪⒄\信評價辦公室,負責學生日常誠信教育、管理、評價、監督和獎懲工作。學生誠信評價結果將與學生綜合測評掛鉤,誠信得分將作為德育部分的基礎分。對于誠信得分達不到規定等級的學生將無權參加各級各類評優。同時,學生誠信得分還應如實記錄于其本人的誠信檔案,并填入畢業生登記表,在擇業時供用人單位參考。另外,還可以建立誠信檔案網上公示制度,增強誠信檔案透明度和約束力。

(三)和諧家庭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示范區

誠信的父母與和諧的家庭,是良好的教育開端。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組織,是塑造人的靈魂和品格的第一場所,家庭的誠信教育對大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

首先,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家庭教育是教育之始,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開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誠信教育具有顯著的示范功能。因此,要相養成孩子誠信的良好習慣,父母必須以身作則,要為子女在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做出誠信的表率。

其次,營造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和諧民主的家庭環境是養成孩子誠信品質的良好氛圍。父母要樹立民主觀念,確立大學生在家庭中主人的地位,使家庭生活民主化;另外,父母在家庭生活中需采取民主與開放的態度,尊重信任子女,只有這樣才有助于大學生平等觀念的生成,做一個誠信的人。

(四)提高誠信自律能力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關鍵

誠信意識的確立,他律只是外在的條件,關鍵在于自律的養成。要通過積極的自我教育,使大學生對誠信有認同感,從而內化成個人的自我要求和品質。

首先,努力提高誠信認知水平。對誠信進行自我教育要以誠信理念的主動學習為內容,大學生只有正確認識到誠信的真正涵義、誠信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之時,才能確定合理的行動方向,用精神力量進行自我約束,提高自我修養。

其次,堅持養成誠信行為習慣。實踐是道德修養最重要的環節,把對誠信品質的道德認知和認同轉化為個人的誠信行為習慣,促使學生把誠信道德規范轉化為自身需求,達到知與行的統一,我們才能說這個人是真正誠信的。

參考文獻:

[1]賈華強,馬志剛,方栓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

[2]論語·為政篇第二.四書五經[M].時代文藝出版社,2004-1.

[3]論語·子路篇第十三.四書五經[M].時代文藝出版社,2004-1.

[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單行本[M].人民出版社,2002-11-17.

[5]人民日報[N].2001-12-12 .

[6]張高科.當代大學生誠信危機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6).

(作者單位:廣東科技學院)

上一篇:陶藝論文題目范文下一篇:愛瑪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