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安全管理體系范文

2023-09-07

安全管理體系范文第1篇

以安全責任體系建設為核心,倡導“責任”即認真做好每件事的正面意義。按照“管工作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要求,構建“決策層有感領導,管理層直線責任,操作層屬地管理”的“點、線、面”安全責任體系。按照責權定位的原則,對作業區領導、機關各職能部門、基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崗位工人在生產中應負的安全責任加以梳理和明確。

(1)嚴密制度建設,突出管理實效按照“考核”“管理”“標準”紅黃綠三色管理的設想,作業區從規章制度建設、考核激勵辦法、現場規范管理三個方面著手,有針對性地完善作業區管理制度框架,修訂、完善基層隊站HSE管理制度,最終形成由20項管理程序及30條管理規定或辦法構成的制度文件、12項工作考核細則及17項目視化管理標準。使制度建設抓實嚴密,管理更為精簡有效。

(2)捋清管理職責,落實主體責任按照“誰組織、誰落實、誰負責”的管理模式,明確責任人,逐級負責,捋清職責。堅持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從嚴檢查、從嚴懲處,確保各級管理人員盡職履責,實現層層把關,確保風險可控。建立了“縱到底、橫到邊,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的安全管理格局,嚴格落實機關職能組和基層屬地單位HSE責任,監督人員實施全過程“旁站式”監護,及時發現制止施工人員違章違紀行為,及時整改施工現場安全隱患,實現了班組安全管理從“員工參與”向“員工負責”的轉變。

2注重管理對標,著力推進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為安全注汽提供監督保障

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為重點,根據油田公司相關制度結合作業區實際,完善各項工作監管標準和重點,不斷提升安全監管水平。

(1)強化現場施工管理,完善承包商管理以落實“直線責任、屬地管理”為原則,強化外來施工隊伍管理。細化作業票臺賬,加強作業票的簽發工作,嚴格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確保外來施工全過程受控。對外來施工隊伍進行安全培訓,現場進行作業票的簽發確認并安全告之。充分授權班站長,對施工隊伍的安全施工條件檢查確認,有不符合項有權嚴令停止施工。一般施工過程由站長或本站員工專人對其監護,重點部位施工由作業區領導組織機關專業管理人員、基層隊干部現場監管,發現問題立即取消施工活動。

(2)加強內部現場管理,對標操作嚴格考核加大對現場監督發現的各類違章行為、安全隱患的處理和曝光力度。重點查處責任落實不到位、問題整改不及時等行為,對違章人員加強批評教育,按照作業區相關考核標準給予經濟處罰。在執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基礎上對作業區所有操作規程重新梳理并匯總出35項具體的操作規范,對員工培訓后,按操作規范嚴格執行。重新制定并梳理了HSE現場檢查表,確保員工持表開展巡檢,并根據檢查表的內容對標考核。

3注重操作實效,著力推進安全培訓體系建設,為安全注汽提供素質保障

立足崗位需要,注重安全培訓實效,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明確培訓目標、培訓對象,豐富培訓方式,構建覆蓋全員的安全培訓體系。

(1)注重理論掌握,堅持全員學習通過開展班組對抗賽、安全技能賽等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在比賽中注重基層隊干部技能素質及管理素質的提升,使比賽涵蓋基層站、隊所有崗位,使員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得到不斷的提升。

(2)注重干部培訓,提升管理能力通過學習標準,修訂制度、制定目視化管理標準,提高機關干部盡職履責的業務能力。通過開展各項專項培訓為各項工作夯實基礎,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

(3)注重操作實效,提升防范能力針對員工日常操作內容,組織開展以“識風險、保安全”為重點的標準操作培訓及應急培訓演練,提高作業區防范人身及設備傷害風險的能力。

(4)注重培訓形式,提升培訓效果堅持開展日常及季節性安全環保教育,拓寬班組安全活動、班前安全講話、安全經驗分享、事故視頻等教育形式,通過“流動講堂”、“會后課堂”進一步擴大受教育面積;創新“安全生產月、6.5環境日、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119消防宣傳月”等活動載體,舉辦“一把手授課”、“QQ群搶答”、“特長比賽”等各類特色活動,改變了因培訓形式單調員工積極性不高的狀況,形成了員工主動參與培訓、接受培訓,在培訓中更容易學到有用的知識的良好效果。

縱觀安全生產發展的歷程,我們深深悟出一個道理:沒有安全,就沒有企業的穩定發展。而生產一線是企業安全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面對現場千頭萬緒的復雜情況,對安全生產工作,必須要用清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框架,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和態度來做好,使安全工作更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

摘要:冷家公司注汽作業區是以油井注汽服務為主營業務的生產企業,易燃易爆、高溫高壓行業特點突出明顯,管理鏈條長、風險點源多、防控難度大,現況復雜多變,安全形勢一直屬于高壓高頻監管狀態。為實現安全注汽保生產,作業區總結實踐,著力推進具有注汽特色的“4+1”安全體系建設,即以安全責任體系建設為核心,不斷完善監管標準,豐富安全監管體系,注重操作及管理實效,推進安全培訓體系建設,以提升現場本質安全為目的,加強技術保障體系建設,以安全文化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全體員工的責任感、事業心和主動性,切實把控風險管理關鍵,有效夯實本質安全根基,為作業區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提供安全長效保障。

安全管理體系范文第2篇

關鍵詞:社會網絡,關系管理

社會網絡理論

“社會網絡”這一概念最早由英國著名的人類學家拉德克里夫-布朗(Alfred R.Radcliffe-Brown)提出,對其研究也源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英國。但近20年來,社會網絡主要運用于社會學問題的研究,并基本上停留在社會學的研究范疇之內。直到20世紀90年代,社會網絡才開始廣泛運用于企業研究領域。

1. 強聯結與弱聯結

聯結是社會網絡理論最基本的分析單位。1973年,馬克-格蘭維諾特(Granovetter)在《美國社會學雜志》發表的“弱關系的力量”一文最先提出了聯結強度的概念。他將聯結分成強聯結和弱聯結兩種(Strong Tie,Weak Tie)。如果花在關系上的時間越多、情感越緊密、相互間的信任和服務越多,這種關系就越強,反之則越弱。Granovetter之所以認為弱聯結更有“力量”,是因為強聯結的個人之間的相似性高(身份、年齡、知識、經驗、背景等),傳遞的信息和資源大部分是冗余的。而弱聯結可以通過橋梁傳遞更多樣的資源。不過Granovetter指出:強聯結是不可能在小集團之間起橋梁的作用,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弱聯結都能成為橋梁,或者說,只有在不存在趨向平衡的壓力的情況下,弱聯結成為橋梁的可能性才更大。

但是,Granovetter的觀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項關于團隊間聯結的研究(Hansen,1999),以群體層次工作接觸的親密和頻繁程度來定義聯結的強度,結果顯示,部門間弱聯結的團隊最擅長傳遞相對不復雜的知識,而部門間強聯結的團隊最擅長傳遞更復雜的知識[1]。這項研究在顯示Granovetter觀點不足之處的同時,更值得重視的是在具體的實踐中怎樣進行強弱聯結的最優組合,使工作績效最大化。

2.結構洞

弱聯結假設在越來越多的被用作增加社會資本方面的問題來討論與研究。以伯特(Burt)為代表的結構洞理論關注的是起橋梁作用的聯結本身。Burt認為:一個網絡中最有可能給組織帶來競爭優勢的位置處于關系稠密地帶之間而不是之內。他把這種關系稠密地帶之間的稀疏地帶稱為結構空洞。由于存在結構空洞,就為活動于結構空洞中的個體或組織提供了機會。行動者通過重塑其網絡,可以充分地利用他們在社會關系方面的投資[1]。不過伯特(Burt,2000)指出,社會網絡中中間人的角色可能只有對那些在特定的社會情景中具有合法性的行動者來說是合適的。那些被人認為是外來者的行動者,或來自非傳統群體的行動者如果試圖橫跨結構洞,可能會因此而受到懲罰。

結構洞理論認為:網絡由于結構洞的存在不是不斷地復制,而是不斷地重構。一個富含結構洞的社會網絡比之擁有純粹的關系稠密的網絡價值更大,競爭優勢更明顯。企業的資源獲取就是依靠不斷地開拓網絡中的結構洞而實現,通過不斷改變網絡結構,從而使網絡中的企業贏得競爭優勢。所以,企業的成長與資源獲取以及網絡的演進是與網絡結構的改變相聯系的(姚小濤,席酉民,2003)。

社會網絡在關系管理中的應用

企業經營與發展需要資源,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個人之間存在資源依賴關系。資源的獲取來源于一個社會網絡。企業內部、企業與相關利益者之間基于資源獲取這一目的,通過各種特征關系建立聯結。企業要實現自身的目標,就不得不處理好這些聯結。社會網絡理論提供了分析企業關系管理中存在的現象和解決問題的分析方法。

1.內部關系管理問題分析

社會網絡理論在分析企業內部的關系管理時側重于內部非正式組織的聯結。出于同質性的選擇傾向,人們偏好與自己具有共同特征的人聚攏在一起。于是有假設:存在于組織中的非正式網絡很可能分裂為彼此間互不接觸或很少有接觸的割裂的群體。事實上,組織中的分裂問題實屬常見。企業中可能會存在這樣的情況,一部門的員工會把全部的時間花在與自己本部門的同事聊天上,而忽視了與其他部門的同事建立聯系;或者是,一個部門中的員工只與其他部門的員工交往而不與本部門的員工交往(Krackhard&Hanson,1993:110)。而這些情況的結果是:溝通和信任的紐帶只存在由員工們非正式聯結所形成的相隔離的群體中[1]?;羯T囼灥难芯空咴u論說,員工的工作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們在諸如自己在工作團體中的地位等問題上的情緒和情感的滋擾,而管理當局“經常在采取行動時不得不忽略這些情緒因素”,結果帶來“許多不可預見的后果”(Roethlisberger&Dickson,1939:582)。

由于這些非正式群體間強聯結的缺失,隱性知識或技能的流動(Hansen,1999)很少能實現。又由于這些非正式群體間弱聯結的缺乏,整個組織的結構將是分裂的。Nelson的研究表明,包含多個不相連的群體的組織,往往經常發生群體之間的沖突??梢?在進行員工關系管理時必須正視非正式組織的存在。企業的管理者可借助社會網絡方法發現組織中存在的非正式群體、非正式群體交疊現象和識別群體的中心。在此基礎之上,管理者應發掘這些非正式群體間可能存在的弱聯結,或在適當的時候促成弱聯結的建立。此時,弱聯結的意義遠不止能在聯結的群體間傳遞重要信息,還能把分裂的結構聯結在一起,使聯結的群體成員產生有組織的行動。

2. 供應鏈戰略合作分析

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是由多個企業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而構成的系統,其本質是一個供應鏈網絡,也就是說上下鏈環的單位可能是多對一或者一對多的關系,而并非一對一的關系(王鳳彬,2006)。這種供應鏈合作關系的本質是合作企業圍繞共享的特定目標,互相借助對方的競爭力來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的社會網絡關系。

(1)供應鏈的建立。

卡爾-波蘭尼對人類經濟生產方式的劃分,社會資源的配置關系存在著三種類型:權利授予關系、市場交換關系和社會網絡關系。社會網絡關系是社會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人們通過借助于一定的社會網絡關系,既可以得到某些稀缺性的資源,又可以在獲得資源的競爭中占有有利的位置。社會網絡關系是一種信任和承諾機制[2],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的信任和承諾就是這種社會網絡關系建立的基礎。

從社會網絡的角度看,供應鏈的建立有其必然性。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尋找供應商、談判等形成過高的交易成本會降低企業的競爭力,限制企業的發展。為了在獲得資源的競爭中占有有利的位置,降低交易成本,企業往往會與供應商達成穩定的長期合作關系,信任就成為了兩者之間的“紐帶”。由于合作帶來的低成本和高效率,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了這樣的戰略合作模式。

(2)信任機制的重要性。

供應鏈合作關系的存在基礎是成員企業之間的信任與承諾。從社會網絡的角度看,信任機制的作用可以表現在以下方面:①信任關系有利于減少供應鏈企業間的交易成本,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快速反應能力。交易成本是市場機制運行的“摩擦力”,交易成本的高低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只有相互信任才能減少搜尋、談判和監督的成本。②信任關系有利于供應鏈成員企業沖突的解決。相互的信任,及時的溝通是消除沖突最有效的方法。

(3)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

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一般情況下,會以曾經或現在的合作伙伴為主要對象。因為企業和對方有合作的經歷,對對方的能力、信譽、態度等都有較多的了解,選擇時有一定依據。只有當曾經或現有的合作伙伴都不符合條件的情況下,才會選擇與沒有任何聯系的對象進行合作??梢?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是以已有的社會關系為基礎的,這種網絡關系的發展是基于已有的社會網絡不斷復制演進的過程。

3. 投資者關系管理問題分析

投資者投資企業最直接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在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的今天,做好投資者關系管理是管理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今,經濟技術的發展,投資形式呈現多樣化,投資者之間不接觸或很少接觸。假設投資者之間,基于特定的目標聯結成一個社會網絡,這一網絡結構是松散的。投資者作為行動者共享一個目標,構建這一網絡是出于實現這一目標的需要,對成功與否的衡量也是依照這一目標。一旦目標實現或是行動者認為網絡不能達成目標,那網絡可能就不再需要存在下去了。這種目標引導的網絡關鍵在于網絡中是否存在一個管理實體,它作為經紀人(broker)計劃和協調著整個網絡的活動。企業的管理者就是充當這個管理實體,他通過企業的經營運作來實現投資者網絡的目標。然而投資者形成的網絡的存續,是企業存續的基礎。因此,更為重要的是管理者不單要實現網絡訂立的目標,還要不斷的發現新的目標來延長網絡的生命周期。于是,除了妥善經營,努力實現企業目標,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還要通過定期的股東大會、分析師會議或業績說明會、路演等溝通方式,促進投資者對企業的認同,增加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

4. 客戶關系管理問題分析

客戶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也是市場競爭的焦點。能否保持有價值的客戶直接決定著公司能否取得競爭優勢,甚至關系到公司的成敗。約翰·庫倫等認為:企業間相互的信任和承諾是客戶保持的基礎??蛻舻牧魇侵圃焐毯徒涗N商缺乏相互的信任所導致的結果。由于外部環境的不確定,相互信任就成為客戶關系管理的關鍵。

社會網絡理論也強調企業間相互信任對客戶保持的重要影響,認為信任是正式契約之外的另一個客戶保持機制。這種客戶保持機制通過相互信任關系可以降低企業間合作的交易成本。社會網絡對交易成本的節約主要表現在企業是嵌入在社會網絡之中的,在做出決策的時候不能只考慮本企業的利益。社會關系會影響到合作者行動,這是因為社會關系在限制業務行動可及范圍的同時,還可改變那些合作者及將要采取的行動部署。因此,社會網絡理論有利于成員間的彼此信任,彼此的信任關系會使雙方節省協議談判、擬訂和執行的時間、精力與費用,進而促使合作關系的繼續保持[3]。

5. 總結

安全管理體系范文第3篇

電力企業承擔著向社會提供電能的重任, 但在電力企業中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 采取措施做好電力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為做好這項工作, 本質安全理論被應用到電力企業安全管理中, 從電力企業實際情況出發, 提出建設措施。

1 本質安全理論介紹

1.1 本質安全含義

關于本質安全理論有兩種含義, 需要從廣義角度與狹義角度加以區分。對于狹義本質安全來說, 主要指在技術、設計等方面的作用下確保生產設備與生產系統具有安全性能, 保證即便出現誤動作或發生故障, 兩者也不會因此發生事故。而對于廣義本質安全來說, 通常指在企業生產過程中, 無論是人, 還是系統都具有安全可靠性, 將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完全控制起來, 使之逐漸接近與本質型與恒久型[1]。

1.2 本質安全發展階段

為實現本質安全, 就要經歷三個發展階段: (1) 重視基本安全, 做好技術與設備安全保障工作, 在這一階段中主要工作是減少機械設備故障, 并注重機械安全保證工作, 提高技術可靠性。 (2) 關注安全規范, 在這一階段, 就應確保行為、技術以及管理等都要規范, 了解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 建立相應的技術與法規機制用于約束工作人員行為。 (3) 構建完善的安全文化機制, 不僅要求工作人員具備安全理念, 還要求安全系統與管理系統等都要和諧, 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 該階段工作與傳統安全監管機制并不相同, 應將安全文化作為重點, 以此激勵員工參與到工作中, 形成本質安全管理理念, 同時, 為之創建安全事故長效發展機制。

1.3 本質安全管理特點

本質安全管理屬于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重要內容, 主要構成要素有四種, 分別為人員、設備、環境與管理。通過了解可以得知, 本質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四種性質: (1) 定量管理, 它所指的是在分析與量化評估以后所獲得的企業安全能力各要素, 同時也通過這種方式了解企業本質安全管理水平量化值, 保證安全管理由定性管理轉變為定量管理。 (2) 均衡管理。所謂的均衡管理實際就是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中應確保人員、設備以及環境等都要處于均衡狀態, 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發展, 其主要目的是強化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提升。 (3) 持續管理。對于持續管理來說, 通常是說企業要經過評估、整改、提升以及再次評估、再次整改與再次提升的過程, 通過這種循環的方式推動企業進一步向前發展, 實現安全管理。 (4) 系統管理。所謂的系統管理一般指在企業管理中應對安全生產要求全方位管理, 全面了解與監控各生產要素, 同時協調好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使企業從中獲得更多經濟效益。

2 依托本質安全理論探討電力企業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

2.1 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

要實現安全管理目標, 首先應在電力企業中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 (如圖1) , 實現規范化管理與安全標準管理, 將各種規章制度作為重要保障。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時, 應轉變傳統管理中事后管理情況, 在事故發生以前、發生中以及發生后等三方面進行管理, 并為之構建完善的預測預防管理模型。這就需要電力企業先將安全責任制落到實處, 重視安全管理, 要求所有工作人員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在管理上實現常態化管理[2]。同時, 做好安全生產監管工作, 重點檢查違規操作行為, 在開展這項工作時, 相關部門應加強與其他部門之間的聯系, 通過聯合巡查方式做好安全檢查工作, 經常進行安全大檢查活動, 以便隨時發現問題, 隨時解決問題。此外, 電力企業還要做好安全性評價工作, 進行實時定期安全檢查和評估, 在發現問題以后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2.2 做好設備安全管理

設備安全管理工作也是電力企業檢查重點, 主要用于防范設備發生故障而出現安全事故。至于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應存在于設備始終, 從設備制造開始一直到設備報廢都要管理。同時, 分析設備安全狀況, 落實好安全管理機制, 確保設備在使用期內能夠安全穩定運行, 防止出現不良故障。此外, 在設備維修階段, 還要做好檢修與維護工作, 做好重點檢查工作, 保證設備運行中能夠很好的被控制。

2.3 強化人員安全管理

在電力企業工作中需要有很多工作人員參與, 這就需要做好人員安全管理工作, 尤其是要重視企業管理者與施工現場人員的安全問題, 為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 電力企業管理者一定要認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意義, 并具備安全管理意識, 具有安全管理技能, 不斷提高自身安全績效, 堅持遵守企業制定的相關規定。對于現場工作人員來說, 則要具有強烈的安全意識, 同時具備辨別風險、排查危險以及處理危險的能力。所以電力企業應強化人員安全管理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展工作, 減少如表1安全事故發生幾率: (1) 制定完善的人員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重視職業操守與紀律教育, 要求相關工作人員既要具有職業技能, 又要了解自身發展方向, 在解除安全防護帶前一定要觀察好腳下與周邊環境; (2) 無論是哪個環節的工作人員始終要將安全放在第一位, 通過安全培訓等方式全面提高工作人員安全意識, 強化安全技術, 并向其宣傳國家所制定的安全法規與政策, 通過這種方式將被動管理逐漸轉變為主動管理, 將要你安全變成我要安全。

2.4 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

對于電力企業來說, 還要為工作人員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 踐行本質安全管理理論, 保證工作人員所處環境符合各項標準。在電力企業生產中, 工作人員所處環境無論是在空間上, 還是在平面布置以及安全設施上都要與相關法律法規相符[3]。同時, 將國家勞動法和安全生產法融入其中, 保證工作人員工作時間不超長, 所處環境溫度, 濕度等都達到相應標準, 最后還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防止災害及次生災害的發生, 確保安全生產。在創設良好工作環境的同時, 將物態系統安全融入到本質安全管理中。通常情況下, 能夠影響物態環境的因素有很多, 如溫度、濕度、生產布置都會產生影響, 因此就需要引起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視, 將物的危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實現物態系統本質安全。此外, 還要構建安全管理系統, 完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監督體系和領導體系, 確保生產安全。

2.5 構建良好的安全文化

將本質安全理論融入到企業文化中更利于其實施安全管理工作, 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安全生產目的, 還可以為企業員工增添動力。 (1) 將以人為本應用于安全生產中, 宣傳安全生產的重要意義, 讓企業員工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并改善工作人員工作環境, 為其提供安全生產所必備的條件; (2) 構建安全文化活動主題, 將風險管控融入到安全生產中, 開展各種各樣安全活動, 提高員工安全生產意識; (3) 將安全生產與安全培訓作為安全管理的重點內容, 不斷提升員工安全意識, 在培訓中要求員工掌握必備的安全技能。此外, 還應構建安全管理機制, 確保安全工作順利進行, 并將生產各個環節銜接在一起, 做好各環節的互動工作, 保證在生產中不出現任何安全事故。

3 結論

通過以上研究得知, 電力企業是始終將安全管理作為工作重點, 而本質安全管理則為預控管理范疇, 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發展的最高階段, 這就需要電力企業將本質安全理論作為安全工作的指南, 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 并將本質安全理論等綜合技術應用其中, 找出導致事故、安全隱患發生的根源,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才能做到現場安全工作的可控、在控和能控, 才能做好電力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 才能確保電力企業持續安全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森.基于本質安全理論的電力企業安全管理體系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 2012.

[2]陳慶前.電力系統安全風險評估與應急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 2012.

安全管理體系范文第4篇

1.1 公司是礦井安全生產的督查和監察主體:

負責制定公司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標準和年度安全生產考核指標指導意見和考核管理辦法,對各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管理標準、管理流程、貫徹國家法律法規和公司規章制度等情況進行監察。

1.2 礦是礦井安全生產的監管主體:

負責礦井安全生產管理的監督、檢查和對礦領導班子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績效的考核,負責安全工程的立項、注資和驗收等;對礦井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貫徹國家法律、法規和公司、礦規章制度情況進行監督。

1.3 項目部(施工隊)是礦井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

對礦井安全生產過程實施動態監測和控制,制定并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貫徹落實國家生產法律、法規、標準和公司、礦規章制度,是隱患整改和現場管理的責任主體,實施技措方案,加強班組建設,規范員工操作行為,落實現場作業各項安全防范。

通過明確“三級”安全責任體系,將其安全各項舉措貫徹到安全生產的每一個環節,確保每項安全工作有人去做,有人去負責。

2 建立考核體系,嚴抓考核工作

2.1 對項目部(施工隊)主抓兩個方面的考核

2.1.1 抓礦井安全隱患整改考核:

制定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確隱患整改率是100%,以周為安全績效考核周期,每周占月度安全績效考核比重的25%。

周度安全績效考核包括工傷事故、隱患整改率、安全質量標準化、反“三違”、特殊工種持證上崗、安全班組建設等六項內容,其中工傷事故為一票否決項,隱患整改率和特殊工種持證上崗率均為100%,其他項可參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標準進行評分考核。

六項內容均達到標準的周定為合格周,其中一項不達標的周定為不合格周,一周不合格月度安全績效扣減25%,以此類推,扣完為止。

四周考核均達到合格的月份,給予月度安全績效上浮50%。

月底匯總四周考核情況按照以上扣減原則來計發月度工程款中安全績效部分的款項,做到獎懲分明,大力提倡安全生產,營造安全和諧生產氛圍。

2.1.2 抓生產、質量考核:

(1) 根據年度生產任務的月度分解并結合礦井實際下達月度生產計劃,制定生產任務考核辦法并嚴格執行考核。 (2) 每月月底進行礦井質量評分,對巷道質量、采場質量進行評分,依據得分情況來結算工程款中質量部分的款項。

2.2 對礦內部抓安全員主抓兩方面的考核

2.2.1 勞動紀律的考核:

重點考核出勤情況以及突發情況發生時按通知到達指定地方的情況,考核結果在每月每人20分考核分上體現。

2.2.2 工作績效:

每月安排每個安全員監督隱患整改完成情況以及臨時安排工作的完成情況作為考核依據,考核結果在每月每人20分考核分上體現。

通過以上兩方面考核,對外用安全、生產、質量三合一的考核手段督促項目部(施工隊)在安全的基礎上高產穩產;對內打造高效執行的管理團隊,從而用內外結合的手段來促使礦區安全生產、高效生產。

3 嚴格落實礦井三道安全管理防線

3.1 礦領導下井帶班:

加強對重點部位、關鍵環節的檢查巡視,全面掌握當班井下的安全生產狀況;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和險情,及時制止違章違紀行為,嚴禁違章指揮,嚴禁超能力組織生產;遇到險情時,立即下達停產撤人命令,組織涉險區域人員及時、有序撤離到安全地點。

3.2 安全員井下生產現場安全巡查:

及時發現隱患,并督促、協助項目部(施工隊)消除隱患;及時制止違章作業,并有針對性地開展“三違”現場教育;認真開展現場安全操作“手把手”幫教活動,旨在提升職工安全操作能力,同時嚴格進行隱患整改的監督和復查,確保礦井不帶隱患生產。

3.3 各班組安全網員現場安全盯防:

以班組為單位,安排安全生產經驗較豐富的職工做安全網員,安全網員不做具體生產工作,做現場專職安全員,重點監控本班組作業區域內綜合安全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格防控本班組職工違章作業,并及時制止違章,確保職工按章操作。

4 深化安全班組建設

首先對整個施工隊人數進行定員定編,成立班組,配備班長、安全網員,形成班組的基本構成。其次,摸索執行有關班組的幾項基本制度制度:

4.1 執行班前會制度,要求從當班人員清點、安排工作任務及安全注意事項、入井宣誓等三項內容開始,并不斷增加到班前會十分鐘學習、上一班次工作點評、薄弱人員排查(重點檢查酒后入井、精神狀態不佳等職工入井)、本班次工作安排及安全注意事項、自?;ケ:炞?、安全宣誓等六項內容的標準班前會內容,規范和塑造安全班組。

4.2 執行“三位一體”現場安全檢查制度,即隊長、班長、安全網員在職工進入作業現場前一起進行作業現場安全確認,發現隱患及時處理,確認現場安全后方可允許職工進入作業現場作業。

4.3 安全網員現場盯防制度,在整個生產過程中不做具體生產工作,專職排查隱患、制止違章、及時排險,確保隨著作業過程中新出現的影響安全的環節能夠得到及時處理。

5 加大力度開展全礦安全大檢查

有力推進礦井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重點監控、有效解決礦井存在的系統上的重大隱患。

每月至少組織兩次安全大檢查,主要針對礦井頂班、通風、供電、運輸、機械、放炮警戒以及雨季期間地面地質災害的檢查,要求檢查完后務必召開檢查匯報會,并在會上將相應隱患整改的要求明確下來,并將隱患整改要求以通知單的形式下發給整改項目部(施工隊),且督促項目部(施工隊)嚴格執行隱患整改“五定”原則,即定責任人、時限、資金、措施、方案,確保礦井不帶隱患生產,做到不安全不生產。

6 大力開展職工安全教育和培訓

6.1 定期組織職工進行安全教育,重點針對有關“三違”造成后果及如何預防“三違”為突破口,通過專門的講解和播放各種安全生產事故警示片來使職工逐步認識“三違”,逐步形成反“三違”意識,培養職工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識,養成自我安全。

6.2 現場“手把手”幫教:制定現場“手把手”培訓方案,落實管理人員、安全員“手把手”培訓考核指標,全面提升現場作業職工發現隱患、排險作業、安全操作的技能。

7 持續開展安全文化活動

用多姿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動熏陶廣大職工,安全文化活動可以穿插在業余文化活動中,如可以通過放電影形式,也可以通過安全知識競賽的形式,也可以通過安全生產文藝匯演的形式,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多種形式并舉,可以一次性覆蓋全員,也可以針對個人開展面對面談心,也可針對職工家屬開展家屬每天安全囑托活動,通過多種多樣的安全文化教育形式,在職工中間形成企業特有的安全文化習慣,用強有力的安全文化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通過以上涉及煤礦安全管理七個方面方法、手段的綜合借鑒,可以建立并穩固錳礦的安全管理基礎,該基礎建立后,礦井安全管理工作既可進入常態管理,并進一步使安全生產步入良性循環發展。

參考文獻

[1]肖丹, 李謝玲.安全系統工程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 2011 (01) .

[2]李小歐.煤礦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價值工程, 2012 (27) .

安全管理體系范文第5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1-11-02批準 2002-01-01實施

前 言

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體系結構如下: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規范;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指南。

本標準的制定考慮了與GB/T24001-1996《環境管理體系 規范及使用指南》、GB/T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標準間的相容性,以便于組織將職業健康安全、環境和質量管理體系相結合。附錄A給出了GB/T28001與GB/T24001—199

6、GB/T19001—2000之間的聯系。

本標準覆蓋了OHSAS 18001:1999《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規范》的所有技術內容,并考慮了國際上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現有文件的技術內容。

本標準無意包含一個合同中所有必要的條款。使用者應對本標準的應用自負其責。使用者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并不免除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標準的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國標準研究中心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標準研究中心、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中國進出口評定認可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元橋、陳全、劉卓慧、李強、白殿

一、吳晶、王鳳泰、姜鐵白。

1

1 范圍

本標準提出了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旨在使一個組織能夠控制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并改進其績效。它并未提出具體的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準則,也未作出設計管理體系的具體規定。

本標準適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組織:

a) 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消除或減小因組織的活動而使員工和其他相關方可能面臨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b) 實施、保護和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c) 使自己確信能符合所聲明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d) 向外界證實這種符合性;

e) 尋求外部組織對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認證;

f) 自我鑒定和聲明符合本標準。

本標準中的所有要求意在納入任何一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其應用程度取決于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活動性質、運行的風險與復雜性等因素。

本標準針對的是職業健康安全,而非產品和服務安全。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1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idt ISO 9000:2000)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事故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傷害、損壞或其他損失的意外情況。

3.2 審核audit

見GB/T19000—2000中3.9.1的定義。

3.3 持續改進continual improvement

為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總體績效,根據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組織強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過程。

注:該過程不必同時發生在活動的所有領域。

3.4 危險源hazard 可能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 3.5 危險源辨識hazard identification 識別危險源的存在并確定其特性的過程。 3.6 事件incident 導致或可能導致事故的情況。

注:其結果未產生疾病、傷害、損壞或其他損失的事件在英文中還可稱為“near-miss”。英文中,術語“incident”包含“near-misses”。

3.7 相關方interested parties

與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有關的或受其職業健康安全績效影響的個人或團體。

3.8 不符合non-conformance

任何與工作標準、貫例、程序、法規、管理體系績效等的偏離,其結果能夠直接或間接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的組合。

3.9 目標objectives

組織在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方面所要達到的目的。

3.10 職業健康安全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OHS)

影響工作場所內員工、臨時工作人員、合同方人員、訪問者和其他人員健康和安全的條件和因素。

3.1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MS)

總的管理體系的一個部分,便于組織對與其業務相關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管理,它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職業健康安全方針所需的組織結構、策劃活動、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

3.12 組織organization

見GB/T19000-2000中3.3.1的定義。

注:對于擁有一個以上運行單位的組織,可以把一個單獨的運行單位視為一個組織。

3.13 績效performance

基于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目標,與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控制有關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可測量結果。

注1:績效測量包括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活動和結果的測量。

注2:“績效”也可稱為“業績”。

3.14 風險risk

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

3.15 風險評價risk assessment

評估風險大小以及確定風險是否可容許的全過程。

3.16 安全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損害風險的狀態。

3.17 可容許風險tolerable risk

根據組織的法律義務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已降至組織可接受程度的風險。

4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素

4.1 總要求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第4章講述了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模式

4.2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如圖2所示。

圖2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組織應有一個經最高管理者批準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該方針應清楚闡明職業健康安全總目標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承諾。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應:

a) 適合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性質和規模;

b) 包括持續改進的承諾;

c) 包括組織至少遵守現行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組織接受的其他要求的承諾;

d) 形成文件,實施并保持;

e) 傳達到全體員工,使其認識各自的職業健康安全義務;

f) 可為相關方所獲取;

g) 定期評審,以確保其與組織保持相關和適宜。

4.3 策劃

策劃如圖3所示。

圖3 策劃

4.3.1 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持續進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實施必要的控制措施。這些程序應包含:

——常規和非常規活動;

——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包括合同方人員和訪問者)的活動;

——工作場所的設施(無論由本組織還是由外界所提供)。

組織應確保在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時,考慮這些風險評價的結果和控制的效果,將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時更新。

組織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方法應:

——依據風險的范圍、性質和時限性進行確定,以確保該方法是主動性的而不是被動性的;

——規定風險分級,識別可通過4.3.3和4.3.4中所規定的措施來消除或控制的風險;

——與運行經驗和所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適應;

——為確定設施要求、識別培訓需求和(或)開展運行控制提供輸入信息;

——規定對所要求的活動進行監視,以確保其及時有效的實施。

4.3.2 法規和其他要求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識別和獲得適用法規和其他職業健康安全要求。

組織應及時更新有關法規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傳達給員工和其他有關的相關方。

4.3.3 目標

組織應針對其內部有關職能和層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如可行,目標宜予以量化。

組織在建立和評審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時,應考慮:

——法規和其他要求;

——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和風險;

——可選擇的技術方案;

——財務、運行和經營要求;

——相關方的意見。

目標應符合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包括對持續改進的承諾。

4.3.4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組織應制定并保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以實現其目標。方案應包含形成文件的:

a) 為實現目標所賦予組織有關職能和層次的職責和權限;

b) 實現目標的方法和時間表。

應定期并且在計劃的時間間隔 內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進行評審,必要時應針對組織的活動、產品、服務或運行條件的變化對職業健康安全方案進行修訂。

4.4 實施和運行

實施和運行如圖4所示。

圖4 實施和運行

4.4.1 結構和職責

對組織的活動、設施和過程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有影響的從事管理、執行和驗證工作的人員,應確定其作用、職責和權限,形成文件,并予以溝通,以便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

職業健康安全的最終責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擔。組織應在最高管理中指定一名成員(如:某大組織內的董事會或執委會成員)作為管理者代表承擔特定職責,以確保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正確實施,并在組織內所有崗位和運行范圍執行各項要求。

管理者應為實施、控制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提供必要的資源。

注: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專項技能、技術和購力資源。

組織的管理者代表應有明確的作用、職責和權限,以便:

a) 確保按本標準建立、實施和保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

b) 確保向最高管理者提交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績效報告,以供評審,并為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提供依據。

所有承擔管理職責的人員,都應表明其對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持續改進的承諾。

4.4.2 培訓、意識和能力

對于其工作可能影響工作場所內職業健康安全的人員,應有相應的工作能力。在教育、培訓和(或)經歷方面,組織應對其能力作出適當的規定。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確保處于各有關職能和層次的員工都意識到:

——符合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程序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

——在工作活動中實際的或潛在的職業健康安全后果,以及個人工作的改進所帶來的職業健康安全效益;

——在執行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程序,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包括應急準備和響應要求(見4.4.7)方面的作用和職責;

——偏離規定的運行程序的潛在后果;

培訓程序應考慮不同層次的:

——職責、能力及文件程度;

——風險。

4.4.3 協商和溝通

組織應具有程序,確保與員工和其他相關方就相關職業健康安全信息進行相互溝通。

組織應將員工參與和協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報相關方。

員工應:

——參與風險管理方針和程序的制定和評審;

——參與商討影響工作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的任何變化;

——參與職業健康安全事務;

了解誰是職業健康安全的員工代表和指定的管理者代表(見4.4.1)。

4.4.4 文件

組織應以適當的媒介(如:紙或電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a) 描述管理體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b) 提供查詢相關文件的途徑。

注:重要的是,按有效性和效率要求使文件數量盡可能少。

4.4.5 文件和資料控制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本標準所要求的所有文件和資料,以確保:

a) 文件和資料易于查找:

b) 對文件和資料進行定期評審,必要時予以修訂并由被授權人員確認其適宜性;

c) 凡對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的有效運行具有關鍵作用的崗位,都可得到有關文件的資料的現行版本;

d) 及時將失效文件和資料從所有發放和使用場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誤用;

e) 對出于法規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檔案文件和資料予以適當標識。

4.4.6 運行控制

組織應識別與所認定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風險有關的運行和活動。組織應針對這些活動(包括維護工作)進行策劃,通過以下方式確保它們在規定的條件下執行:

a) 對于因缺乏形成文件的程序而可能導致偏離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目標的運行情況,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

b) 在程序中規定運行準則;

c) 對于組織所購買和(或)使用的貨物、設備和服務中已識別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建立并保持程序,并將有關的程序和要求通報供方和合同方。

d) 建立并保持程序,用于工作場所、過程、裝置、機械、運行程序和工作組織的設計,包括考慮與人的能力相適應,以便從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4.4.7 應急準備和響應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計劃和程序,以識別潛在的事件或緊急情況,并作出響應,以便預防和減少可能隨之引發的疾病和傷害。

組織應評審其應急準備和響應的計劃和程序,尤其是在事件或緊急情況發生后。

如果可行,組織還應定期測試這些程序。

4.5 檢查和糾正措施

檢查和糾正措施如圖5所示。

圖5 檢查和糾正措施

4.5.1 績效測量和監視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對職業健康安全績效進行常規監視和測量。程序應規定:

——適合組織需要的定性和定量測量;

——對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的滿足程序的監視;

——主動性的績效測量,即監視是否符合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運行準則和適用的法規要求;

1)

——被動性的績效測量,即監視事故、疾病、事件和其他不良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歷史證據;

——記錄充分的監視和測量的數據和結果,以便于后果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分析。

如果績效測量和監視需要設備,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對此類設備進行校準和維護,并保存校準和維護活動及其結果的記錄。

4.5.2 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確定有關的職責和權限,以便:

a) 處理和調查;

——事故;

——事件;

——不符合;

b) 采取措施減小因事故、事件或不符合而產生的影響;

c) 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并予以完成;

d) 確認所采取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有效性。

這些程序應要求,對于所有擬定的糾正和預防措施,在其實施前應先通過風險評價過程進行評審。

為消除實際和潛在不符合原因而采取的任何糾正或預防措施,應與問題的嚴重性和面臨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相適應。

組織應實施并記錄因糾正和預防措施而引起的對形成文件的程序的任何更改。

4.5.3 記錄和記錄管理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標識、保存和處置職業健康安全記錄以及審核和評審結果。

職業健康安全記錄應字跡清楚、標識明確,并可追溯相關的活動。職業健康安全記錄的保存和管理應便于查閱,避免損壞、變質或遺失。應規定并記錄保存期限。

應按照適于體系和組織的方式保存記錄,用于證實符合本標準的要求。

4.5.4 審核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審核方案和程序,定期開展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以便:

a) 確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否:

1) 符合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策劃安排,包括滿足本標準的要求;

2) 得到了正確實施和保持;

3) 有效地滿足組織的方針和目標。

b) 評審以往審核的結果;

c) 向管理者提供審核結果的信息。

審核方案,包括日程安排,應基于組織活動的風險評價結果和以往審核的結果。審核程序應既包括審核的范圍、頻次、方法和能力,又包括實施審核和報告審核結果的職責和要求。

如果可能,審核應由與所審核活動無直接責任的人員進行。

注:這里“無直接責任人員”并不意味著必須來自組織外部。

4.6 管理評審

管理評審如圖6所示。

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按規定的時間間隔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進行評審,以確保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評審過程應確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進行評價。管理評審應形成文件。

管理評審應根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的結果、環境的變化和對持續改進的承諾,

圖6

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方針、目標和其他要素。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GB/T28001-2001與GB/T24001-199

6、GB/T19001-2000之間的聯系

表A.1列出了GB/T28001-2001與GB/T24001-199

6、GB/T19001-2000之間相應章條間的對應關系。

表A.1GB/T28001-2001與GB/T24001-199

上一篇:供應鏈管理軟件下一篇:安全目標管理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