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黃芪的作用范文

2023-09-20

黃芪的作用范文第1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該院就診的具有消化功能障礙的糖尿病患者78 例, 其中女41 例, 男37 例, 年齡最小27 歲, 最大71 歲, 病程最短1 年, 最長13 年, 選擇時確認患者有明確的糖尿病史, 排除藥物反應和精神因素。 通過胃鏡、鋇餐X射線、B超等檢查排除具有其他胃腸道、 肝膽、胰腺等病變。 并且經中醫辨證當屬脾胃虛寒者。 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餐后飽脹、惡心、反酸、腹部灼燒感、上腹部隱痛、腹瀉、便秘或二者交替等。 將78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合治療組, 每組各39 例。

1.2 治療和療效觀察方法

1.2.1 對照組 每位患者在糖尿病常規療法的基礎上, 服用多潘立酮片, 用量為10 mg/次, 3 次/d; 多酶片, 3片/次, 3 次/d。 同時關注糖尿病人的血糖、血脂、血壓的變化。

1.2.2 治療組 同對照組一樣, 患者進行糖尿病常規治療, 控制血糖、血壓、血脂。 在此基礎上加服黃芪建中湯, 方藥組成為:黃芪30 g, 桂枝10g, 廣木香、春砂仁、生姜、甘草各6 g, 黨參、茯苓各15 g, 白芍2 0 g, 法半夏10 g, 川連5 g, 吳茱萸3 g, 大棗5 枚。 1 劑/d, 煎水成500 m L, 分3 次服用。

1.2.3 觀察方法 1 個月為1 個療程, 治療期間嚴格對患者進行控糖, 并監控血壓、血脂, 無特殊情況禁止服用任何其他中西藥物。 療效評定標準為: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 飲食恢復正常。 好轉:大部分癥狀消失或減輕, 發作次數減少。 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僅僅稍緩解或加重。 有效率為治愈率與好轉率之和。 1 個療程后觀察分析各組藥物療效, 有效者繼續服藥治療, 無效者停藥改變醫療方案。

1.3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

2 結果

運用黃芪建中湯及常規西藥多潘立酮片和多酶片分別對兩組78 例患者進行治療, 按照療效評定標準, 結果為對照組39 例中治愈14, 好轉13, 無效12, 總有效率為69.23%;治療組39 例中治愈22, 好轉11, 無效6, 總有效率為84.62%。 對兩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表明, 兩組有效率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治療組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 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消化功能障礙特別常見, 據報道, 大約有75%的糖尿病患者有胃腸部不適的患病經驗[4]。 很多患者被確診為糖尿病胃輕癱, 常見的臨床癥狀有餐后飽脹、反酸、惡心、嘔吐、腹瀉以及胃動力下降、胃排空延遲等, 嚴重時可能累及整個消化道。 但這種胃腸消化功能障礙的發作機制卻比較復雜, 有很多種影響因素, 至今尚不明確。 所以目前對于此病的治療方法也十分有限, 醫學界的治療方案也沒有形成基本的共識, 其治療還處于比較盲目的對癥治療階段, 治療效果也不十分明確, 并且極易復發[5,6]。

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胃腸消化功能障礙的西藥多是常見的增強胃動力和促進胃排空的藥物, 如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 還有促消化的藥物, 如該文用到的多酶片。 但多潘立酮片如長期使用其作用會逐漸減弱, 而西沙必利由于其對心臟的負極化影響而被許多國家限制使用[7]。 西藥的組成成分比較單一, 決定了作用靶點的特異性, 具有相當高的專一性, 所以對于這種發病機制尚無定論的疾病西藥就有了局限性。 而中藥雖然也是活性物質作用于特異位點, 但會有更多的活性物質作用于多個靶點而產生藥物間的協同作用, 這就顯示出了中藥的放大優勢及整體治療的觀念[8]。 故筆者采用中醫傳統名方黃芪建中湯來觀察治療糖尿病患者的消化功能障礙, 期望發揮傳統中藥的優勢, 對此病的治療取得新的臨床資料。

該研究所采用的黃芪建中湯組方為:黃芪30 g, 桂枝10 g, 廣木香、春砂仁、生姜、甘草各6 g, 黨參、茯苓各15 g, 白芍20 g, 法半夏10 g, 川連5 g, 吳茱萸3 g, 大棗5枚。其中黃芪、大棗、甘草補脾益氣;桂枝、生姜溫陽散寒;白芍緩急止痛;因病例為糖尿病患者, 故去掉原方中的飴糖, 加吳茱萸以制酸, 選用半夏、茯苓溫胃化飲。 糖尿病胃腸功能障礙屬植物神經病變的一種, 屬傳統中醫的“胃脘痛”、“痞滿”、“反胃”、“消渴”、“嘔吐”等證治范疇, 病理性質虛實夾雜, 而脾虛是發病的根本, 故此病之責在于脾, 乃脾胃虛弱導致。 故重用黃芪, 取其益氣升清之功, 是增強益氣之力[9,10]。 并且黃芪的藥理也非常適用于此病中糖尿病患者的特殊身份, 現代研究發現, 黃芪的藥理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調節機體免疫力; (2) 促進細胞代謝, 調理血液循環; (3) 增強骨髓的造血功能; (4) 強心、護肝、改善腎功能; (5) 降壓、雙向調糖、利尿功能[11,12,13]。 黃芪的這些作用對病因復雜的糖尿病患者尤為適宜。 筆者也注意到, 有不少研究者利用黃芪建中湯加減或者聯合其他中醫藥來治療糖尿病及其各種并發癥, 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近年來, 越來越多的人在探討利用中藥治療糖尿病及其各種并發癥, 也取得了許多令人滿意的成果, 但是由于中藥成分比較復雜, 部分中藥的有效成分也尚不十分清楚, 質量上無法做到符合國際標準, 因此限制了一些中藥的臨床應用。 在該研究中, 由于筆者經驗有限, 病例有限, 希望通過相關工作人員的不斷努力與探索, 從多角度、多層次開展研究, 使中藥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能發揮出更多優勢。

摘要:目的 觀察探討黃芪建中湯對糖尿病患者胃腸消化功能障礙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間來該院治療的具有消化功能障礙的糖尿病患者共78例, 隨機分為兩組, 對照組和治療組, 每組患者各39例。兩組均在糖尿病的常規治療基礎上進行用藥, 對照組給予多潘立酮片和多酶片, 用量為嗎丁啉, 10 mg/次, 3次/d;多酶片, 3片/次, 3次/d;治療組采用中藥配方黃芪建中湯。1劑/d, 煎水成500 m L, 分3次服用, 1個月為1個療程, 1個療程后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病情與治療前相比均有明顯改善, 對照組有效率為69.23%, 治療組有效率為89.62%, 治療組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黃芪建中湯對糖尿病患者消化功能障礙的治療效果顯著, 極大程度的發揮了中藥在此病治療領域的優勢。

關鍵詞:消化功能障礙,糖尿病,黃芪建中湯

參考文獻

[1] 王傳高, 唐學英.糖尿病患者消化不良癥狀及其近端胃功能關系的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13) :42-43.

[2] 張月霞, 藍宇.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癥狀及其與近端胃功能的關系[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09, 17 (21) :2192-2194.

[3] 周麗波, 王佳, 董柳.仝小林教授治療糖尿病性胃腸病變10則驗案賞析[C]//中華醫藥學會.第四屆國際中醫糖尿病大會論文匯編.北京:中華醫藥學會, 2009.

[4] 李勇, 賀丹軍, 魏睦新.功能性消化不良與精神心理因素的相關性及中藥的干預作用[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2 (32) :3081-3086.

[5] 王艷萍, 楊鴻.中藥辯證治療消化功能不良的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 2013 (10) :204.

[6] 雷定超, 張蘭蘭, 周水平, 等.中藥治療糖尿病現狀與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 2012, 9 (21) :8-9.

[7] 劉益國.黃芪建中湯聯合莫沙比利片治療糖尿病胃輕癱[J].河南中醫, 2015, 35 (6) :1219-1221.

[8] 陳吉生, 鄭聰.中藥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1, 17 (23) :276-278.

[9] 王曦宇, 劉迎雪, 徐巖, 等.黃芪黨參桂枝湯合半夏厚樸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虛肝郁證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藥藥理與臨床, 2015 (1) :337-338.

[10] 熊勝發.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 2011, 8 (21) :30-31.

[11] 劉靜凌.黃芪建中湯配合食療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 (25) :21-22.

[12] 張衛平.黃芪建中湯在消化系統疾病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 28 (6) :1103-1104.

黃芪的作用范文第2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0例患兒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1], 男38例, 女21例, 年齡4~14歲, 病程12~67d。臨床主要表現為氣短、胸悶、心悸、發熱、疲勞無力和食欲不振等, 聽診心尖區第1心音明顯低鈍。心電圖結果:心律失常36例, ST段壓低22例。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治療, 即患兒臥床休息, 進食易消化, 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能量的食物;給予強心利尿、擴張血管、能量合劑、促進心肌代謝和抗心律失常的藥物;根據患兒具體情況給予對癥治療, 如抗感染、控制心衰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 加用黃芪注射液, 10~20m L/d, 加入5%葡萄糖液200m L中靜滴, 每日1次, 10d為1個療程, 給予2個療程。治療期間觀察患兒臨床病情變化情況, 每個療程結束復查1次心電圖和心肌酶譜。

1.3 療效標準

參照相關文獻[2]制訂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1) 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 心電圖和心肌酶譜恢復正常; (2)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 心電圖和心肌酶譜基本恢復正常; (3) 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 心電圖和心肌酶譜好轉; (4) 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及心電圖、心肌酶譜均無改善, 或者病情惡化。治愈、顯效和有效率之和為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經過2個療程的治療, 觀察組患兒治愈19例、顯效5例、有效4例和無效2例, 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治愈13例、顯效6例、有效4例和無效7例, 總有效率76.67%;觀察組痊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P<0.05) 。

2.2 心肌酶譜變化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前, 乳酸脫氫酶 (LDH) : (215.6±60.3) U/L、谷草轉氨酶 (AST) : (58.3±13.6) U/L和肌酸激酶 (CK) : (200.3±48.9) U/L;對照組治療前LDH: (209.2±63.1) U/L、AST: (57.8±14.4) U/L和CK: (202.8±50.2) U/L;治療2個療程后, 觀察組患兒LDH: (151.7±36.5) U/L、AST: (41.3±10.2) U/L和CK: (155.9±31.6) U/L;對照組LDH: (171.4±40.9) U/L、AST: (49.7±11.8) U/L和CK: (175.2±36.2) U/L。結果顯示, 2組患兒治療前, LDH、AS和CK水平比較, 差異無顯著性;治療2個療程后, 2組患兒的LDH、AS和CK水平均下降 (P<0.05) , 但是觀察組下降更明顯,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

2.3 不良反應

2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發現肝腎功能和血尿便常規異常變化, 未見其他不良反應。

3 討論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體感染嗜心性病毒, 引起心肌非特異間質性炎癥, 臨床上以柯薩奇病毒和??刹《緸橹?。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病理改變是心肌間質增生、水腫及充血, 從而導致引起心肌細胞局灶或彌漫性心肌炎癥病變;早期心肌在電鏡檢查時可發現病毒顆粒, 病毒感染心肌細胞后產生溶細胞物質, 使細胞溶解;后期心肌內找不到病毒, 但心肌炎變仍繼續, 部分患者的心肌中可發現抗原抗體復合體, 提示病毒性心肌炎后期以免疫反應為主。

我們對病毒性心肌炎患兒采用黃芪注射液輔助治療, 總有效率93.33%, 顯著高于常規治療組的76.67%;治療2個療程后, 觀察組患兒LDH、AS和CK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對照組;說明黃芪注射液輔助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安全性高。黃芪是我國傳統中藥, 祖國醫學認為其具有益氣活血、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等功效?,F代醫學研究發現, 黃芪含有黃芪皂苷、黃芪多糖、異黃酮類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等, 具有強心利尿、抑制血小板聚集、松弛平滑肌、擴張血管、清除自由基、抗病毒和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作用。黃芪的主要成分為黃芪皂苷、黃芪多糖、黃酮類、氨基丁酸和微量元素等, 經動物實驗證明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以病毒直接作用和免疫反應為主, 所以, 給患兒應用黃芪后, 可以調節其機體免疫功能, 誘導體內干擾素生成, 起到抗病毒、抗感染、抗炎癥損傷的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 提高心肌對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保護心肌細胞膜, 抗心律失常及正性肌力, 使受損的心肌得以恢復。

摘要:目的 探討黃芪注射液輔助治療兒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 觀察組加用黃芪注射液, 2個療程后比較2組患兒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93.33%, 對照組總有效率76.67%, 差異存在顯著性 (P<0.05) ;治療3個療程后, 2組患兒LDH、AST及CK較治療前比較均明顯降低, 但是觀察組降低更明顯 (P<0.05) 。結論 黃芪注射液輔助治療兒童病毒性心肌炎, 可以提高臨床療效, 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病毒性心肌炎,黃芪,兒童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心血管組.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 (修訂草案) [J].中華兒科雜志, 2000, 38 (2) :75.

黃芪的作用范文第3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106例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 通過抽簽法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隨機分組。 所有患者全部滿足糖尿病腎病的相關診斷標準。 將患有心力衰竭疾病、患有腫瘤疾病、患有高血壓疾病以及患有腫瘤疾病的患者進行排除。B2組(對照組53例): 男30例, 女23例, 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6~79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7.5±14.6)歲;患者的疾病病程為3~26年,患者的平均病程為(11.26±3.85)年;B1組(對照組53例):男31例,女22例,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9~81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7.6±14.7)歲;患者的疾病病程為4~27年,患者的平均病程為(11.29±3.86)年;在一般資料方面,所有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未表現出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針對兩組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首先對患者給予前期治療,主要要求患者需要低蛋白飲食,對患者的高血壓癥狀進行有效控制,確?;颊叩氖鎻垑簽?0~85 mm Hg; 將患者的貧血癥狀進行有效改善;將患者的酸中毒癥狀以及水電解質紊亂癥狀進行有效糾正;保證患者的二氧化碳結合力以及電解質全部滿足正常范圍。 針對B2組糖尿病腎病患者,選擇達美康進行治療,80~320 mg/d; 2~3次/d; 選擇二甲雙胍進行治療,0.5~2.0 g/d,2~3次/d;選擇胰島素進行治療,3次/d。 要求患者在飯前30 min,對患者選擇皮下注射的方法進行治療[2]。 每周對患者的空腹血糖進行監測,在用三餐前后,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測量。 最終根據測量結果,對患者的用藥劑量進行合理調整。 與此同時選擇洛汀新(10 mg)進行治療,1次/d。 針對B1組糖尿病腎病患者, 在上述基礎上選擇黃芪益腎顆粒進行治療。 5 g/次,3次/d。 用藥處方為選擇黃芪、白術、川芎、土茯苓、淫羊藿、白茅根以及郁金等。 最終對兩組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3]。

1.3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Scr(肌酐)水平、 患者的BUN(血尿素氮)水平等進行觀察對比。

1.4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為緩解或者全部消失; 患者的UAER以及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全部表現正常; 或者患者下降的程度大于50%;患者其余每項指標改善的程度大于30%;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為緩解, 但是不滿足顯效標準。 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表現為任何的變化,患者的相關化驗指標未表現為任何的改變, 甚至出現了嚴重的情況[4]。

1.5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 16.0對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 表示,選擇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 χ2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

所有臨床期糖尿病腎病完成治療后,在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方面,B1組明顯高于B2組糖尿病腎病患者(P<0.05),見表1。

2.2臨床指標

所有臨床期糖尿病腎病完成治療后,在臨床指標方面,B1組明顯優于B2組糖尿病腎病患者(P<0.05), 見表2。

3討論

糖尿病腎病屬于臨床較為普遍的一種糖尿病并發癥,并且疾病的情況較為嚴重。 患有此種疾病后,患者存在較大概率出現終末期腎衰竭的情況。 作為一種微血管并發癥,主要指患者出現了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癥后,會導致糖尿病患者早期腎體積表現為一定程度的增加,進而導致腎小球濾過率表現為一定增加,主要表現為高濾過狀態,后續患者逐漸表現出間隙蛋白尿癥狀以及微量白蛋白尿癥狀。伴隨著病程的逐漸延長,患者逐漸表現為持續蛋白尿癥狀、高血壓癥狀以及出現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等。 在此種背景下,最終會導致患者出現腎功能不全癥狀以及尿毒癥等,進而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死亡現象。當前針對此類患者在實施西藥治療的過程中,主要以控制血糖為目的,選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藥物進行治療,但是臨床無法獲得顯著的治療效果。 針對患者選擇中醫方法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發揮滋陰養血以及化瘀通絡的功效。 從而將糖尿病腎病的系列癥狀進行顯著改善。

糖尿病腎病作為一種腎微小血管糖尿病并發癥, 主要因為患者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導致。 針對糖尿病腎病患者,于疾病的早期,會表現出顯著的陰虛燥熱癥狀,如果臨床未對患者進行及時治療,會導致無法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有效控制,患者的疾病情況出現了嚴重的情況,表現出陰陽兩虛的現象,進而導致患者表現出諸多疾病合并癥的現象,從而造成患者表現出臟腑功能紊亂的情況,導致患者表現出運化障礙現象[5]。 患者表現出糖尿病腎病同患者表現出脾腎虛狀態具有密切的關系。針對糖尿病腎病病機進行分析發現,同患者表現出體內糖代謝失調、表現出脂肪代謝失調以及出現蛋白質代謝失調具有密切的關系。 對于蛋白質、 脂肪以及糖類,屬于人體在食物消化過程中最終表現出的精微物質, 患者之所以出現了代謝失調的情況,主要因為患者脾胃出現相關原因導致。 患者表現出脾腎虛損情況后,難以有效化生精微,較易表現出水濕痰濁的現象,從而患者較易表現出低蛋白血癥或者表現出高脂血癥的情況, 進而表現出氮質血癥現象,如果未經有效控制,會導致疾病情況逐漸嚴重[3]。

針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因為始終表現出脾腎兩虛的現象,最終會導致患者表現出腎功能衰敗的現象。 針對患者選擇黃芪益腎顆粒進行治療, 能夠有效發揮益氣補陰以及活血降濁的治療效果。 針對糖尿病腎病,其疾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在患病的過程中表現出諸多因素參與,患者處于糖尿病狀態后, 造成患者表現出早期腎臟肥大的現象以及表現出漸進性腎纖維化的現象。 針對患者選擇黃芪益腎顆粒進行治療,可以發揮顯著的降糖以及降尿蛋白效果,此外可以將患者的腎功能以及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改善。

該研究中,所有臨床期糖尿病腎病完成治療后,在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方面,B1組明顯高于B2組糖尿病腎病患者(P<0.05);在臨床指標方面,B1組明顯優于B2組糖尿病腎病患者(P<0.05)。 從而證明,針對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選擇黃芪益腎顆粒進行治療,可以將患者的相關指標進行改善, 最終將患者臨床療效顯著提高,凸顯黃芪益腎顆粒的臨床應用價值。

總之,針對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選擇黃芪益腎顆粒進行治療,可以成功對患者的脂質代謝進行糾正, 針對疾病的惡化進行有效延緩,并且未表現出任何的毒副作用,可以有效確保對患者實施臨床治療的安全性, 最終將患者相關指標水平進行有效改善,顯著改善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摘要:目的 探討選擇黃芪益腎顆粒對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完成治療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該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106例。通過抽簽法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隨機分組。B2組(對照組53例)選擇常規藥物治療的方法;B1組(觀察組53例)在B2組基礎上選擇黃芪益腎顆粒進行治療。比較所有糖尿病腎病患者在治療總有效率以及空腹血糖等相關指標方面表現出的差異。結果 所有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完成治療后,在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方面,B1組明顯高于B2組糖尿病腎病患者(P<0.05);在臨床指標方面,B1組明顯優于B2組糖尿病腎病患者(P<0.05)。結論 針對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選擇黃芪益腎顆粒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發揮益氣補陰以及活血降濁的效果,最終將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提高。

黃芪的作用范文第4篇

1 選地與整地

黃芪對干旱、寒冷的環境耐受性較強, 但遇積水則易造成根系腐爛, 導致死苗, 因此選擇合適的地塊, 是種植出優質高產黃芪的基礎。若栽培地區為平原地, 則需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性較好、p H值在7~8的中性或中性偏堿的砂壤土或砂土來栽植。若栽培地區為山區, 則應選擇疏松肥沃、滲水能力強、石塊較少的向陽坡地。

黃芪為深根系植物, 合理地深耕可以為根系的向下伸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促進根部的健壯發育。整地的時間以夏季為宜, 此時的溫度較高, 降水量也較大, 非常有利于土壤中一些分解性微生物的活動, 此時整地, 翻入到土壤中的雜草易被分解成植物所需的養分, 避免播種后雜草叢生的現象[1]。整地可以通過人工或機器進行, 整地的深度一般在45 cm左右, 整地時需清除地表的石塊、殘草, 并將土塊打碎, 將地耙細、整平, 做到地面無坑洼處, 為種子萌發提供有利條件。伴隨著整地, 每667 m2施用2 000~5 000 kg的農家肥, 25~30 kg的過磷酸鈣以及10 kg的尿素, 具體施肥量應根據土壤具體情況而定, 若土壤貧瘠, 則應多施;若土壤肥沃, 則應減少施肥量。施肥完成后, 可用辛硫磷粉劑消毒土壤, 以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

2 種子處理

由于黃芪種子外皮較厚, 正常的播種無法使其種子充分吸水, 若不進行種子處理, 種子的萌發率只在20%左右。因此, 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適當處理, 以提高其萌發率。選取無病蟲害, 表面具有光澤的飽滿種子與等體積的沙子混合, 用碾磨工具將其碾壓, 以剛好劃破種皮而不損傷種仁為度。也可將種子用水浸泡處理, 來軟化種皮。具體操作時先將種子放入沸水中浸泡1 min, 浸泡過程中不斷攪拌, 隨后撈出種子, 將其放入40℃的溫水中浸泡, 并不斷攪拌, 以通入氧氣, 浸泡2 h后撈出種子, 蓋上濕布堆悶12 h, 待種子充分吸水膨脹后, 即可播種。

3 播種

黃芪的播種可分為直播和育苗兩種方式。直播播種時間以春季為宜, 方法主要有條播和穴播。播種時, 用適量的沙子與種子進行混拌, 隨后將種子與沙子的混合物均勻的分撒到種植穴或種植溝內, 并在種子上覆上1.5 cm厚的細土, 隨后將其壓實, 并適當遮陰即可。由于黃芪長到3年后, 根系會扎入到40~50 cm處的土層, 起收起來較困難。采用育苗斜栽的方式進行黃芪生產, 不但可以將少黃芪起收的人工成本, 而且還能增加黃芪的產量。育苗播種的方式與直播相同, 播種后1年, 以斜栽的方式進行移栽, 移栽后的2 a即可采收。移栽時應避免弄傷主根, 以免形成雞爪芪, 影響黃芪的商品性[2]。

4 田間管理

4.1 水分管理

黃芪出苗前的這段時間內, 若土壤較為濕潤, 則無需澆水, 若天氣干燥, 土壤墑情不足, 則應適當覆上少許稻草等覆蓋物, 并澆水一次, 以提高土壤墑情, 促進出苗。定苗之前一般不澆水, 以防止水層在土表停留, 影響黃芪根系的向下延伸。苗期應適當的澆水, 但灌水量不宜過大, 以免漚根。夏季澆水應在清晨或者傍晚進行, 以免澆水使得土壤溫度驟降, 影響根系的吸收能力。在雨季, 如遇大雨, 應及時排水, 以防黃芪根系附近存有過多的積水, 導致爛根死苗的現象發生。

4.2 除草間苗

黃芪幼苗生長緩慢, 出苗的時間也比雜草要晚一些, 因此適時除草可以減少雜草與黃芪幼苗的養分競爭, 保證幼苗的正常生長。當黃芪幼苗高度達到8 cm左右時, 進行一次中耕除草, 既可以疏松土壤, 又能達到除草的目的。由于此時黃芪幼苗的根系較淺, 中耕深度切勿過深, 以免使土壤透風, 將幼苗根系抽干, 造成小苗死亡。在封行前, 應根據土壤的板結情況和雜草的生長情況, 適時的進行中耕除草。無論是直播還是育苗, 黃芪幼苗的間苗一般都在苗高為6 cm左右時進行, 間苗時去除弱苗病苗, 當株高長到15 cm左右時, 按照穴播每穴留2株, 條播株距10 cm的距離定苗。若發現有缺苗, 則應及時補栽帶土幼苗或補種已催芽種子。

4.3 施肥

黃芪為喜肥作物, 一般而言, 黃芪發棵期和長根期是需肥量較大的時期, 此時每667 m2地可施用1 000~2 500 kg充分腐蝕的畜禽糞便或40~50 kg的復合肥。具體的施肥情況應根據土壤肥力及植株的長勢而定。若土壤肥力較低, 基肥施用又不足, 則可在苗期和初花期追肥兩次, 以促進黃芪營養體的生長。若土壤肥料較高, 基肥充足, 幼苗生長良好, 則只在初花期追肥一次即可。

4.4 打頂

黃芪以根部入藥, 因此, 為了加大黃芪根部的養分含量, 應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長高度, 以減少地上部分對于養分的消耗。打頂的工作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之前完成即可。

5 收獲加工

當膜莢黃芪生長到2~3年, 蒙古黃芪生長到3~4年時, 即可對其進行采收。采收可在春季或秋季進行。但秋季收獲的黃芪質量更好, 因此一般在秋季收獲。小面積收獲可采用人工挖溝的方式進行收獲, 大面積收獲時則可用收獲機對其進行收獲, 收獲時, 應避免將根挖斷或者劃傷根皮, 以免影響黃芪的品質。收獲后應立即去除黃芪的蘆頭、莖部及須根, 并將根部帶有的泥土洗凈并曬干, 最后將其捆把裝箱即可。

6 病蟲害防治

6.1 紫紋羽病

黃芪紫紋羽病又稱紅根病, 是由木耳科, 卷擔子屬真菌引起的一種土傳病害。病原菌常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 并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待春季氣溫回升時, 菌核開始萌發出菌絲, 侵染黃芪根系表面。感病初期的黃芪根部會出現白色至紫紅色的線狀菌絲, 后期形成紫褐色的網絡狀菌索, 致使根部自表皮向內部逐漸腐爛, 最終導致整個根部腐爛, 造成整株死亡。栽培時, 避免選擇發生此病害的區域種植黃芪。對于發病植物, 應及時集中銷毀, 以減少病原菌的越冬基數。每年的播種或者移栽前, 每667 m2施用100 kg的生石灰, 改變病原菌的最適生存環境, 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6.2 白粉病

黃芪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屬的豌豆白粉菌引起的病害, 主要侵染黃芪的葉片。當空氣相對濕度達到50%左右, 溫度達到20℃時, 病害發生最為迅速。感病初期的葉片上會出現白色近圓形的斑點, 隨著病情的發展, 斑點逐漸擴大, 白粉狀的霉層布滿整個葉片, 到發病后期, 霉層呈灰白色, 中間還帶有黑色的顆粒狀病原菌。感染白粉病的黃芪葉片提早脫落, 影響光合物質的積累, 最終造成減產。栽培時切忌與豆科植物連作, 且避免施用過多的氮肥, 以免植株徒長, 抵抗力減弱。在發病初期, 可用50%的托布津粉劑稀釋1 0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稀釋5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 每隔10 d噴施一次, 共噴施2~3次。

6.3 豆莢螟

豆莢螟為鱗翅目螟蛾科昆蟲, 成蟲為灰褐色, 體長11 mm左右, 幼蟲共五齡, 初生幼蟲體色為淡黃色, 隨著蟲齡的增長, 體色逐漸變為紫紅色, 老熟的幼蟲體長約在16 mm左右。豆莢螟主要以老熟幼蟲在土壤中越冬, 也有少數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蟲羽化后在黃芪結莢處產卵, 孵化后的幼蟲在莢上咬出小孔并鉆入其中, 以種子為食。藥物防治時, 可在成蟲的盛發期, 用80%的敵百蟲稀釋1 500倍液進行噴施, 每隔10 d噴施一次, 連續噴施3~5次。

6.4 種子小蜂

黃芪種子小蜂為5種廣肩蜂科昆蟲的混合群體, 雖說然種類繁多, 但發生規律卻很相近。種子小蜂以成蟲的形式在黃芪種皮下面產卵, 孵化出幼蟲后, 幼蟲轉入種子內部, 以種子為食, 并在種子內發育、化蛹, 最后只留下種皮。成蟲羽化后, 從種子里脫出, 可轉移寄生其他植物, 在后寄生寄主種子內越冬。防治該蟲害時, 應避免選用帶有幼蟲的種子, 以減少黃芪種子小蜂的傳播。藥物防治可選用40%的樂果乳油稀釋1 000倍液在黃芪青果期進行一次噴施, 以減少成蟲數量。

摘要:黃芪以根入藥, 具有很高的藥用保健價值?;诖? 介紹黃芪的栽培關鍵技術, 以期為獲得高產優質的黃芪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黃芪,中草藥,栽培

參考文獻

[1] 王國軍.黃芪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月刊, 2016 (8) :101.

黃芪的作用范文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于2014 年3 月—2015 年11 月期間收治的120 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納入此研究中, 按照治療藥物的差異性將其劃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 各組患者的例數分別為60 例。 對照組中男性以及女性患者的例數分別為40 例以及20 例, 年齡最大者為73 歲, 年齡最小者為44 歲, 平均年齡 (54.2±11.6) 歲, 平均病程時間為 (5.2±1.8) 年;觀察組中男性以及女性患者的例數分別為38 例以及22 例, 年齡最大者為74 歲, 年齡最小者為43 歲, 平均年齡 (55.9±12.8) 歲, 平均病程時間為 (5.5±1.6) 年。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過統計學軟件比對后,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臨床研究性有所加強。

1.2 納入標準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患者無嚴重心肝功能不全癥狀; 患者無腫瘤或者感染等癥狀;可以進行中藥治療[3]。

1.2.2 排除標準將由于泌尿系統、原發性高血壓、心衰等因素引發UAER (尿蛋白排泄率) 患者進行排除;將血清轉氨酶上升的患者進行排除; 將存在過敏體質的患者進行排除;將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予以排除[4]。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法為西藥治療, 其中治療內容包含胰島素、對蛋白質的食用進行限制, 其每日的攝入量應在0.6 g/kg, 同時進行體育鍛煉, 此外患者不應過度攝入植物蛋白, 與此同時還需要對其進行對癥治療, 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方法為復方黃芪湯, 此藥方中包含30 g的黃芪以及車前子, 12 g的北沙參、 茯苓、澤瀉, 10 g的當歸、大黃、枸杞子、丹參, 15 g的淮山藥、白術、川芎, 6 g的黃柏、仙靈脾以及3 的紅花。 將上述中藥進行水煎, 每日分兩次服用一劑。

1.4 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評估, 其判定標準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對效果進行判定。 治療效果顯效為患者經治療后, 臨床癥狀逐漸消失, 血糖水平恢復至正常水平或者降低至30%以上, 腎功能恢復顯著;治療效果有效為臨床癥狀顯著改善, 血糖水平有所下降但不顯著, 腎功能正常;治療效果無效為患者臨床無任何改善或者緩解, 血糖水平有所上升。 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相加[5]。

1.5 觀察指標

對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FPG (空腹血糖) 、2h PG (餐后2 小時血糖) 、Hb A1c (糖化血紅蛋白) 、Cys C (血清胱抑素) 以及UAER (24 小時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6]。

1.6 統計方法

觀察組以及對照組中所涉及的數據均選擇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以及整理, 計量資料用表示, 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 (%) 表示, 行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組經過復方黃芪湯治療后, 40 例患者治療效果顯效, 17 例患者治療效果有效, 3 例患者治療效果無效, 總有效率經計算后為95%;對照組經西藥治療后28例患者治療效果顯效, 22 例患者治療效果有效, 10 例患者治療效果無效, 總有效率經計算后為83.34%, 兩組數據經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2.2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水平

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患者分別經過不同方法治療后, 比對其FPG、2h PG以及Hb A1c, 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見表2。

2.3 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腎功能

觀察組60 例患者經治療后, 其Cys C以及UAER分別為 (1.02±0.15) 、 (140.5±20.5) ;對照組60 例患者經治療后, 其Cys C以及UAER分別為 (1.42±0.25) 、 (177.6±29.4) , 兩組數據經對比可知,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1=10.6273, P1=0.0000;t2=8.0179, P2=0.0000) 。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中患病率較高的一種并發癥, 是因為患者糖代謝長時間產生異?,F象, 同時腎臟出現炎癥等[7]。 同時此病在發病初期具有一定的隱匿性, 通常情況下患者在進行臨床常規尿檢查中發現, 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及時治療, 不然會出現腎衰竭現象。 臨床對此病的治療主要為血糖控制以及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進行抑制, 但是并無顯著的治療效果。

糖尿病腎病在中醫中屬于水腫、 消渴以及溺毒范疇之中, 同時此病的主要常見類型為氣陰兩虛[8]。 此研究中所采取的復方黃芪湯中的黃芪具備補氣的效果, 同時具備消腫的效果; 而藥方中的北沙參具備養陰的效果, 同時對患者而言起到清肺的功效。 白術以及山藥則有助于健脾, 此外還具備養陰的效果。 當歸對于患者而言, 可實現養血活血的目的。 而茯苓以及澤瀉則可以起到消腫的效果。 枸杞子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可以起到補脾的效果。 川芎、丹參以及紅花在此藥方中具備活血的效果;而水蛭對于患者而言能夠消除血瘀。大黃在對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具備清熱的效果, 而仙靈脾具備溫補的效果。 而大量的現代藥理研究則表明, 黃芪能夠對生長因子-β 進行有效的抑制, 同時對腎纖維具有延緩的效果, 而大黃可以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 從而將糖尿病患者腎組織中的非酶促糖基化效果進行改善。

此研究中將該院收治的120 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劃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 并將復方黃芪湯以及常規西藥治療分別應用其中, 觀察組患者經過治療后其治療有效率為95%, 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其治療有效率為83.34%, 同時其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腎功能指標均有所好轉, 由此能夠看出復方黃芪湯的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 患有糖尿病腎病的患者在臨床治療中應采用復方黃芪湯, 此治療方法對患者而言并不造成嚴重的毒副反應, 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 此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以及應用。

摘要:目的 分析復方黃芪湯對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將該院于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期間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納入此研究中, 按照治療藥物的差異性將其劃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 治療藥物分別選擇復方黃芪湯以及西藥,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比對其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患者分別經過不同方法治療后, 其治療有效率經計算后分別為95%以及83.34%, 與此同時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腎功能指標明顯好于對照組, 組間數據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糖尿病腎病患者采用復方黃芪湯進行治療后, 對血糖水平具有良好的控制, 同時對其腎功能起到保護的作用, 在臨床治療中具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復方黃芪湯,糖尿病腎病,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毅, 張勉之.補腎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期的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 36 (5) :353-356.

[2] Tsai, P.-Y., Chen, S.-M., Chen, H.-Y, et al.Proteome analysis of altered proteins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 kidney using the fluorogenic derivatization-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J].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voted to Research in Chromatographic Methodolo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Biosciences, 2013, 27 (3) :382-389.

[3] 肖云, 肖潔, 謝輝, 等.燈盞花素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 (8) :2042-2044.

[4] 張曉燕, 陳赫軍, 何芳, 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Ⅱ阻滯劑聯用小劑量螺內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循證醫學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5, 34 (8) :905-911.

[5] 祁佳, 唐躍年, 張宇鋒, 等.腎康注射液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效果系統評價[J].山東醫藥, 2015 (25) :12-15.

[6] 何邦友, 何芍華, 周建軍, 等.復方積雪草加味湯對早期糖尿病腎病尿微量白蛋白干預效應[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12, 13 (9) :811-812.

[7] 周巨倫.前列地爾注射液結合腎衰瀉濁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 2015, 29 (2) :103-104.

黃芪的作用范文第6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4例患者有56例系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住院患者, 48例為門診就診患者, 其中男58例, 女46例, 年齡40~73歲, 平均年齡54歲。均符合早期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1]。并排除原發性高血壓、心力衰竭、泌尿系感染、酮癥酸中毒、腎炎等非糖尿病引起尿蛋白增加的因素;1個月內未用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藥。糖尿病病程 (8.5±2.2) 年, 糖尿病腎病病程 (1.2±0.4) 年, 血壓[ (164±10) / (100±10) ]mmHg, 尿蛋白定量 (1.0±0.4) g/24h, 血清膽固醇 (6.1±0.8) mmol/L, 血清甘油三脂 (1.8±0.8) mmol/L。10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4例, 其中男18例, 女16例, 治療A組34例, 男20例, 女14例;治療B組36例, 男20例, 女16例。各組基本情況相似, 具有可比性。

1.2 用藥方法

3組病人均給予常規降糖藥物治療, 對照組只口服糖適平或注射胰島素;治療A組在常規降血糖治療基礎上加用氯沙坦50~100mg口服, 每日1次;治療B組在A組用藥基礎上每日加用黃芪50g, 水煎后分早晚2次服。療程4周。

1.3 觀察項目

治療前后分別檢測24h尿蛋白定量、血脂及空服血糖值。

1.4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以 (±s) 表示, 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

2 結果

治療前后各組病例的血糖、血脂及24h尿蛋白定量, 見表1。

上述結果表明治療B組尿蛋白排泄量較其余2組明顯減少 (P<0.05) , 且其血糖控制情況也較其余2組為優, 治療A組與對照組比較, 尿蛋白排泄量有所下降但無顯著差異 (P>0.05) 。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有一定的遺傳易感性, 即使血糖控制尚好, 也可隨著病程延長而出現進行性加重。因此, 治療糖尿病腎病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要注意降低尿蛋白, 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展。

糖尿病腎病患者由于持續高血糖及脂質過氧化等原因, 導致腎小球處于高灌注, 高濾過狀態, 加之在高血糖狀態下腎小球基底膜帶陰離子的硫酸乙酰肝素含量減少, 電荷屏障功能減弱, 以及過度蛋白非酶化致腎小球基底膜成分異常交聯增加, 濾過膜孔徑改變, 致尿蛋白排出量增加[2,3]。由此說明, 改善糖尿病患者糖及脂代謝紊亂, 可降低腎小球的高灌注高濾過狀態。從而減少尿蛋白的排出量。故對照組通過控制血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減少尿蛋白排出量。

目前認為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是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中諸多因素之一, 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藥通過阻滯該受體對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影響而起作用。氯沙坦的腎臟保護作用已被證實。它可通過降低系統以外的機制直接和間接降低腎小球內“三高” (高壓、高灌注、高濾過) 減少尿蛋白量[4,5,6]。治療A組與對照組比較也證實了這一觀點。

注:與其余2組比較, *P<0.05

有實驗報告顯示, 黃芪具有降血糖、調節脂質代謝及雙向免疫調節功能, 同時黃芪富含微量元素硒, 對腎小球基底膜的電荷屏障和機械屏障均有保護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黃芪加氯沙坦治療B組, 其血糖及24h尿蛋白排泄率降低優于單用氯沙坦A組及對照組 (P<0.05) , 其血脂控制也較為理想。所以, 黃芪與氯沙坦聯合應用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 多方位改善腎小球功能, 使尿蛋白排出量明顯減少, 對延緩糖尿病腎病發展有積極治療作用。

摘要:目的 觀察黃芪與氯沙坦聯合應用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臨床療效。方法 將常規降糖藥物治療的104例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為3組。對照組34例, 僅給常規治療;治療A組34例用氯沙坦;治療B組在A組基礎上加用黃芪。治療4周后比較3組治療前后尿蛋白排泄量、血糖及血脂的變化情況。結果 治療B組尿蛋白排泄量較對照組及治療A組明顯減少 (P<0.05) , 且血糖控制情況也較其余2組為優, 血脂控制也較為理想。治療A組與對照組比較, 尿蛋白排泄量雖有下降, 但無顯著性差異 (P>0.05) 。結論 黃芪與氯沙坦聯合應用療效相加, 能顯著降低尿蛋白排泄量, 有助血糖控制。無不良反應, 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尿蛋白排泄量,黃芪,氯沙坦

參考文獻

[1] 王海燕.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6:949~966.

[2] 陳孝珍, 王云超, 汪榮杰.高血壓高血糖對2型糖尿病腎病尿蛋白排泄量的影響[J].新醫學, 1999, 30 (1) :13~14.

[3] 侯凡凡.晚期糖基化終產物和氧化應激反應在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J].中華腎臟病雜志, 1997, 13 (6) :376~378.

[4] Gasparo MDE, Levens NR.pharmacology of angiotensinⅡreceptor[J].kidney Int, 1994, 46:1486.

[5] Loutzenhiser R, Epstein M, Hayashi k, et al.charcterization of the renal microvascular effects of angiotensinⅡantagonist, Dup753:studies in isolated perfused hydronephrotic kidney[J].Am j Hypertens, 1991, 4 (4) :309.

[6] Tall NW, Brenner BM.Renalprotective benefits of RAS inhibition:from ACEI to ayniotensinⅡantagonists[J].kidney Int, 2000, 57:1803.

上一篇:經濟學基本公理范文下一篇:大班教師學期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