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花生高產種植技術范文

2023-10-15

花生高產種植技術范文第1篇

1 播種前準備

1.1 選用優良品種

栽培品種的選擇是比較重要的一環, 選用優良品種是保證花生全苗、壯苗的關鍵, 是提高質量, 改善品質的經濟而有效的措施。栽培品種可選擇仲愷花1號、粵油7號、粵油45號等高產抗病品種。以上品種全生育期為124~127 d。產量在250~320 kg/667 m2。

1.2 備好材料

選用普通白色地膜, 厚度為0.007 mm, 一般667 m用地膜5 kg, 地膜寬度約1.6 m。備好足量草木灰, 采用新鮮的稻草灰。

1.3 土壤要求

花生是豆科作物, 為圓椎根系, 地上開花, 地下結果的作物, 整個生育期需氮逐漸減少, 所以適宜在土層深厚、耕作層疏松、透氣性好、排灌方便、肥力較高的沙壤土種植。

1.4 耕地平整

在整地時, 應采用全田翻耕的方法進行整地, 將土壤耙爛耙碎, 并起畦播種。畦高要求不低于20 cm, 也就是溝深要在20 cm以上, 以保證大田排水通暢不積水。畦面種面寬1.3~1.4 m, 溝寬0.2~0.3 m。

2 播種

2.1 播種時間

花生種子發芽要求溫度條件較高, 溫度低于12℃, 則不能發芽, 而采用地膜覆蓋栽培, 就可以避免溫度的影響, 在播種時間上可以比常規的種植時間提早大約一個節朔, 因此播種時間可以提前在2月上中旬播種。

2.2 曬種、剝殼、選種

曬種采用帶殼曬種, 曬種時間為1~2 h。曬種可促進種子發芽, 減少爛種缺苗, 提高產量。剝殼時間離播種期越短越好, 一般在播種前3~5 d內進行為宜。剝殼后選用大粒飽滿的種子, 對獲得全苗、壯苗和提高產量有很大作用。

2.3 播種時土壤濕度

花生在覆膜后, 雨水難以進入土中補充水分, 播種時如土壤過于干燥時會出現出苗慢、生長不均勻和缺苗現象;但如含水量過高, 又會因土壤透性差、種子呼吸不暢, 導致悶種、爛種而造成缺苗。播種時土壤的適宜濕度是以手緊握泥土成團、松開即散為宜。

2.4 施肥

由于進行灰膜覆蓋栽培后, 不能和常規種植那樣進行中耕追肥, 因此施肥主要是以基肥為主, 要施足基肥。667 m2施草木灰80 kg、花生專用肥 (奇的牌) 40 kg、硫酸鉀3~5 kg。施肥應結合整地時施用, 一起翻耙。

2.5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花生高產的一項主要措施, 每667 m2花生種植株數要達到1.8萬~2.2萬株。播種方式可采用穴播 (每穴2粒種子) 或條播?;ㄉN子的萌發出土兼有子葉出土和留土的特點, 所以播種深度以4~7 cm為宜。

2.6 適時覆膜

播種后即進行藥劑除草, 每667 m2用50%的乙草胺除草劑100~150 g對水50~60 kg, 均勻噴灑, 然后覆膜, 覆膜時要求膜覆蓋得平、緊、嚴、實, 畦的四周膜邊用泥土壓住, 以防風揭膜, 造成跑墑降溫。

3 田間管理

3.1 苗期管理

當子葉開展時, 需要及時進行人工開膜放苗, 以防燒苗。放苗后, 及時用土壓好苗莖基部周圍。放苗時間一般在晴天10:00前或下午16:00以后, 陰天可全天放苗。齊苗后, 要立即進行查苗, 發現缺苗時, 要及時進行補種, 保證栽植密度。

3.2 水分管理

花生全生育期的需水量是苗期和黃熟期需水量較少, 開花至結莢階段需水量較大。所以在天氣干旱時, 應對大田進行灌水, 灌水時不應漫灌和串灌, 要采用溝灌浸潤的方式, 宜速灌速排, 一般灌至畦高的2/3~4/5處, 讓水分慢慢滲入畦內, 當畦中央土面見到開始微濕時即行排干。干旱田塊可采用即灌即排方法增加土壤濕度, 促進開花結莢。春花生生育中期灌水宜在早、晚進行, 避免陽光猛烈, 造成地溫高而損害根系[2]。

3.3 科學調控、合理追肥

3.3.1 輕施苗期肥

破膜放苗后花生長至4~5片葉時, 每667 m2施淡糞尿水或尿素5 kg對水500 kg進行噴施, 促進幼苗生長。

3.3.2 補施葉面肥

花生在開花落針期至飽果期既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最旺盛的時期, 也是需要養分最多的時期。由于采用灰膜覆蓋, 花生生長發育早, 所以后期易出現早衰現象, 故在花生結莢期至成熟期, 應進行根外追肥。具體措施為在花生落針前5~7 d至成熟期每667 m2葉面噴施:尿素 (50~100 g) +0.2%~0.3%的磷酸二氫鉀 (50 g) +過磷酸鈣 (100 g) +0.5%硼肥 (50 g) 的混合水溶液50 kg, 期間噴施3~4次, 可有效增加莢果里生長所需的氮、磷、鉀, 提高產量。

3.3.3 科學調控

花生灰膜覆蓋栽培能促使植株生長發育加快, 后期易出現徒長倒伏現象而影響產量, 因此在始花后20~25d時應及時進行控苗, 可采取如下調控增產措施:對徒長花生在花生初花至盛花期噴施3 000~5 000 mg/kg濃度的多效唑, 使植株矮化, 分枝增加, 生育期延長, 飽果率、出仁率、單株產量均顯著增加, 效果良好。

4 病蟲害防治

4.1 病害防治

合理輪作:花生與其他非豆科作物輪作, 可減少枯萎病、青枯病等病害?;瘜W防治:青枯病、立枯病可用75%百菌清800倍液、20%利克菌清800倍液或75%多菌靈1 500倍液防治;銹病可用20%粉銹寧進行防治;葉斑病可用滅病威等。

4.2 蟲害防治

花生全生育期都有蟲害, 苗期一般有小地老虎、蚜蟲和、薊馬等;中后期有斜紋夜蛾等。防治小地老虎和斜紋夜蛾可用辛硫磷1 000倍液進行噴殺, 防治蚜蟲、薊馬可用20%吡蟲啉可溶劑2 000倍液進行噴殺。

5 適時收獲

花生成熟后能否及時收獲是保證花生豐產又豐收的重要一環, 其成熟特征是:植株上部有幾片綠葉, 頂端二三復葉明顯變小, 莖葉轉黃, 中部逐漸枯黃脫落, 下部葉片脫落, 莢果網紋清晰, 地下莢果果殼變硬, 內果皮極度干縮變薄, 中果皮由黃褐轉黑褐, 具有本品種特性, 此期正可收獲。在同等條件下, 灰膜覆蓋種植的花生其收獲時間可提前10~12 d。最后要揀凈殘膜, 防止白色污染, 以保護土地環境。

摘要:詳細介紹花生在高寒山區應用灰膜覆蓋進行高產栽培的關鍵技術, 灰膜覆蓋是解決高寒山區花生生產上受氣候因素制約的有效措施, 對提高花生產量和改善花生品質有著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花生,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增產增效

參考文獻

[1] 王叢叢, 鄭奕雄.不同覆蓋處理花生病害及產量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 2012 (20) :9-11.

花生高產種植技術范文第2篇

種植方(乙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甲乙雙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的基礎上,就花生種植、收購的有關事宜達成如下協議。

一、產品基本要求:

產品名稱

規格

保護價

元/公斤

元/公斤

元/公斤

二、質量要求;

1、內在質量:應符合gb18406—XX《農產品安全質量》標準提出的無公害要求。

2、外觀質量:顆粒飽滿、無雜質、無霉爛蟲害。

三、甲方提供種子、栽培技術資料和技術指導,統一品種和質量。

四、乙方按當地土壤和生產條件落實種植面積______畝,乙方必須嚴格按照甲方提供的種子和栽培技術進行管理。按時、按質量提供產品,不得擅自將產品外流或轉賣。

五、收購保證金:甲方 □ 是/ □ 否在___年___月___日前向乙方支付收購保證金_________元。交貨時保證金 □ 抵作收購款/ □ 返還甲方。保證金支付后,因甲方違約解除合同的,保證金不予退還:因乙方違約解除合同韻,甲方應雙倍返還保證金。

六、交貨時間:乙方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年____月____日交貨,交貨地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計量方法以交貨地的稱量為計價重量;運輸方式及費用承擔:由乙方自行將花生運至交貨地點,費用由乙方承擔。

七、檢驗方法:甲方在收購當場對乙方的花生進行檢驗;檢驗時間:與交貨時間相同;檢驗地點;與交貨地點相同。

八、結算方式及期限:甲方在收進乙方貨物后一日內現金支付貨款。雙方約定保護價的,當交貨時市場收購價格低于保護價時,以保護價為準;市場收購價格高于保護價時,按市場價成交。

九、本合同解除的條件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違約責任:

1、乙方遲延交貨或甲方遲延支付收購款的,應當按照遲延部分價款____%的標準向對方支付違約金。

2、乙方交付的產品不符合約定要求和外觀質量的,甲方有權要求換貨或退貨,由此發生的費用由乙方承擔;但甲方應當在______日內通知乙方,否則乙方有權拒絕甲方要求。

3、乙方將產品或甲方提供的種子擅自轉讓或變賣的,應當按照該部分產品或種子市場價格的________%向甲方支付違約金。

4、甲方提供的種子、技術指導培訓或提出的要求存在差誤等問題的,應當承擔由此給乙方造成的損失。

5、甲方未按約定收購符合產品要求的產品,應承擔由此給乙方造成的損失。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

一、因發生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經核實可全部或部分免除責任,但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并在合理時限內提供證明。

十二、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本合同項下發生爭議,由當事人雙方協商或申請有關部門調解解決;協商或調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_種方式解決:

(一)依法向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提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仲裁委員會仲裁。

十三、對于產品質量要求種植的基本要求及甲方的技術指導與培訓等內容,雙方可另附附件詳細約定,并作為本合同的組成部分。

十四、本合同自雙方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雙方各一份,登記備案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五、其他約定事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購方(蓋章):種植方(蓋章):

住所:住所: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電話:電話:簽訂時間:

花生高產種植技術范文第3篇

全國3億畝小麥,只有1億畝實施了良種推廣補貼,這表明了這個不是“一刀切”的政策實施起來肯定難度不小。1億畝這一“刀”要切出啥?良種推廣補貼不僅追求“一補多效”,更追求“一補多能”,就是實現多方面的生產能力提升。所有的惠農政策都是讓農民受益,而良種推廣補貼政策則獨具多功能性。它是通過對種糧的農民、對選用優良品種及配套技術的種糧農民、對參與集中連片規?;N植、標準化生產和管理的種糧農民的補貼,全面提高種糧農民的種田水平,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種糧農民的生產規?;潭?,促進糧食產量和糧食產品的商品一致性,用科技貢獻率和生產標準化引導農民走上既保障有效供給又實現生產效益的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糧食生產良性循環軌道。

這種內涵和方式上的區別,無形中增加了良種補貼政策實施中的難度。良補不僅與其他補貼政策不同,良補內部的各種作物補貼方式和操作手段也不同,確實增加了農業部門的“行政成本”。但良補是我們國情、農情、糧情的需要,是目前我國經濟條件下的解決糧食生產科技能力問題的正確選擇。在我們目前的國力還不能像發達國家那樣對農民進行全面收入性補貼的時候,我們只有抓主要矛盾:向良種良法要效益。在目前我們的農民還不具備識別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的能力,對先進科技成果的選擇運用還沒有成為自覺行動的時候,良種選擇、技術推廣以及生產安排、產后開發等活動必須靠政府和部門的支持與服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農業部門只有走“轉變、拓展、提升”之路,在實施良種推廣補貼的過程中,尋找新的切入點,鍛煉隊伍,提升能力。在這項政策實施過程中,一系列新的矛盾、新的問題都浮出水面,甚至對目前市場監管也帶來了新的要求。我們只能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和諧發展。

直補是補效益,良補是補能力。兩項政策各有側重,但從糧食生產能力建設上看,良種補貼不可放棄,關鍵的問題是細節決定成敗。河南省在實施良種推廣補貼的幾年里,領導重視,認識統一,堅持探索,細化方案,不僅實現了糧食生產能力的提升,更走出了一條項目化管理新路。

花生高產種植技術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主要對荔枝高產栽培技術管理進行了探討,可供大家參考交流。

【關鍵詞】荔枝;技術管理;病蟲害防治

1.荔枝幼樹期的技術管理

1.1施肥和排灌水

(1)施肥:定植后一個月即可開始施肥。二、三年內以增加根量、促梢、壯梢為主。 掌握“一梢兩肥”或“一梢三肥”,即枝梢頂芽萌動時施入以氮肥為主的速效肥,促使新梢迅速生長和長葉;當新梢生長基本停止,葉色由紅轉綠時,施入第二次肥促使新梢迅速轉綠,增粗枝干。新梢轉綠之后施入第三次肥,以加速新梢老熟。定植后第一年根少樹小,每株每次用復合肥25克,尿素約15克,氯化鉀10克,過磷酸鈣50克混合施用。幼樹根系少,吸肥能力弱,每年可噴施葉面肥5-6次。

(2)灌水、排水:水分是荔枝樹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年荔枝樹根少且淺,受表土水分變化的影響大,在土壤干旱,大氣干燥的條件下,應注意淋水保濕。雨季防止植穴積水,下沉植株宜適當抬高植位,以利正常生長。荔枝菌根好氣,土壤疏松通氣,利于根系生長發育。幼齡果園一般每年松土除草5-6次。夏、秋季高溫多濕,雜草生長迅速,松土除草次數宜多,春季地溫較低,冬季地表干燥,雨量少,雜草生長較緩,耕作次數較少。荔枝園的土壤改良主要內容包括深翻熟化,加厚土層,增加有機質。其目的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肥力,為根群生長創造良好條件。改土方法是原植穴外圍開環狀溝或2條平形施肥溝。每條溝施入農家肥8-10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復合肥0.5公斤,然后蓋土高出地面25-30厘米。

1.2 間種和覆蓋

(1)間種:荔枝幼齡果園有較大的空間和地面,充分利用土地間種、套種,有利于達到以園養園、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增加收益的目的。并可通過對間種物的管理,防止水土流失,抑制雜草,防熱保濕,促進微生物活動,加速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良。

(2)覆蓋:荔枝園的土壤覆蓋可減少陽光強烈直射地面,夏降土溫,冬能保暖,防旱保濕,減少雜草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通常用田間雜草、作物莖稈等蓋于‘樹盤’,作業時忌將覆蓋物緊靠樹干,以防白蟻等危害。

1.3整形修剪

幼年荔枝樹整形修剪要求幼樹能培養出30-40厘米高的主干,3-4條分布均勻的主枝,因此修剪的對象是:交叉枝、過密枝、弱小枝,以及不讓其結果的花穗。修剪可用修枝、摘心、拉枝、吊枝、撐開等方法,可剪可不剪的枝條暫時保留,使養分有效地用于擴大樹冠。

2.荔枝結果樹的技術管理

2.1 科學施肥

根據近年對荔枝礦質營養的研究,15~20年生植株每產100公斤鮮果,全年需施肥量為:N1.6~1.9公斤、P2051.2~2.0公斤,K202.5~3.5公斤。全年施肥主要分為三個時期。

(1)花前肥: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施下。作用是促進花芽分化、花穗發育、改善花質、提高坐果率、延遲樹體衰退,此期氮、磷、鉀約占全年施用量的20%~25%,以磷、鉀肥為主,磷占25%~30%。

(2)壯果肥:花謝花后10~15天左右施下,作用是及時補充開花時的消耗、保證果實生長發育所需養分、減少第二次生理落果、促進果實增大、并避免樹體養分的過度消耗、為秋梢萌發打下良好基礎,此次施肥以鉀為主,氮磷配合,鉀約占全年施肥量40%~50%,氮、磷占30%~40%。

(3)采果前后肥:約在采果前7~10天施下,作用是采果后加快恢復樹勢、促發秋梢、培養壯健結果母枝、奠定翌年豐產基礎,此期以氮為主,磷、鉀配合,氮施用量約占全年施肥量45%~55%,磷、鉀占30%~40%。應重視有機肥的使用,在秋季采果后冬末春初施入。荔枝以土壤施肥為主,并根據各物候期的實際需要,輔以葉面噴肥。

2.2 中耕和松土

(1)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采果前或采果后結合施肥進行,可促發新梢、加速樹勢恢復,宜淺耕約10~15cm。第二次在秋梢老熟后進行,深可15~20cm,以切斷部分吸收根、減少根群吸水能力、利于抑制冬梢萌發。第三次在開花前約一個月進行,宜淺,深約10cm??墒杷赏翆?、促進根系的生長和吸收。

(2)培土客土。在秋、冬季結合清園進行。于樹冠下土面培泥,厚約6~10cm。切忌堆積過厚,以防生根土層積水缺氧傷根。

(3)深翻改土。于樹冠外圍土層挖溝,根據樹冠大小深挖30~50cm,分層壓入雜草、綠肥、垃圾,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根群生長。

2.3 ?;ū9夹g

(1)施壯花肥壯花。在花蕾期追施一次復合肥(氮15:磷15:鉀15比例為佳)。施肥量視樹齡、長勢及花量等靈活掌握。樹勢較差的成年樹,葉色淡綠、花量多的植株,宜多施,每株約1.5~2公斤復合肥;樹勢壯旺的適齡結果樹,葉色濃綠、花量適中的植株,施肥量宜少施或不施,每株約1斤左右。為了提高花的質量,提高座果率,花蕾期噴1~2次葉面肥,通常使用的營養液葉面肥有:0.1%綠旺1號、2號;0.1%生多素;0.1%氨基酸糖磷脂;核甘酸等。

(2)控制花穗長度和花量。對長而大、花量多而密的妃子笑花穗,可適當短截;短截時間可掌握在花穗露白或花穗上見有幾朵雄花開放時即可進行短截花穗,控制長度在12厘米左右;并對過密的側花枝進行疏花,控制花量,減少養分消耗,提高坐果率。

(3)保果?,F階段一般采取施壯果肥、分枝環割保果、和藥劑保果等三個辦法。

1)施壯果肥。如果花蕾期沒有施壯花肥,應在果實生育期補施。此次肥約占全年施肥30%左右,追施一次復合肥(氮15:磷15:鉀15的比例)。施肥量依結果量及葉色而定,一般葉色濃綠,結果較少者可少施,以鉀鈣肥為主;結果多,葉色淡綠樹可多施,以結50公斤鮮果的樹計,每株復合肥1.5公斤。

2)分枝環割保果。冬季沒有進行螺旋環割或螺旋環剝促花的植樹或僅進行輕度閉口環割的植樹,可在謝花后在大枝上進行螺旋環割1.5圈,以增加保果能力;在冬季進行螺旋環割或螺旋環剝促花的基礎上,可根據當年植樹的結果量靈活掌握,為減輕采前落果可在謝花后50天左右檢查環剝口是否愈合,若發現環剝口已愈合的應在原割口上再補一刀。冬季已進行螺旋環剝促花的成年豐產樹或老、弱結果樹不宜在此次進行環割,以免造成大量落果和加速樹體老化。

3)藥劑保果。第一次掌握在每株荔枝雌花開放80%以上,花柱上的蝴蝶須轉黃彎曲時,而最后一次雄花尚未開放時,即可噴第一次保果藥劑。50公斤清水分別加入2.4-D 0.1~0.2克、生多素50克或綠旺高鉀50克,果樹動2003,1000倍,或膨大防裂果素1000倍,也可選用市面銷售的保果藥物。第二次在雌花謝后20~25天;在果實如花生米大小時,樹上坐果率較低,可選用市面銷售的保果藥物,或自配保果藥劑,每50公斤清水分別加入2.4-D 0.15克、赤霉素(920)1克、氨基酸糖磷脂65毫升,三種藥物混合后使用。第三次在謝花35~45天左右,視植樹情況量靈活掌握;可選用荔龍保1000倍保果。

3.病蟲害防治

荔枝病蟲害種類很多,我縣荔枝常見病害有霜疫霉病、炭疽病,害蟲主要有荔枝蝽象、蛀蒂蟲、癭螨、尺蠖等。病蟲害危害樹體生長,影響產量和質量,必須加以重視。

(1)霜疫霉病。主要為害葉片、花穗和果實,造成枯花和大量爛果、落果。防治可選擇下列幾種農藥:霜疫霉病用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500~600倍;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72.2%普力克水溶液600~800倍;甲霜.錳鋅800倍。

(2)荔枝炭疽病。主要為害葉片、花穗和果實,造成成熟果大量爛果和落果。防治荔枝炭疽病的可選擇主要農藥有 40%滅菌威可濕性粉劑500倍;30%氧氯化銅5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倍;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

3)荔枝蝽象。主要為害嫩梢、花穗、幼果及果柄,引起大量落花、落果。防治荔枝蝽象要掌握好時間和方法,有條件的果園,在早春荔枝蝽象開始產卵期,放平腹小蜂,以蟲治蟲,效果良好;或在3~4月發現荔枝園有荔枝蝽象交尾時,即開始噴藥,可選用90%敵百蟲結晶600~800倍噴濕樹冠;或利用若蟲假死性,于早晨霧水不干之前或在冬季溫度低于10℃人工搖動樹枝,使成蟲掉在地面,然后直接掃落于地面的成蟲集中殺之。

(4)荔枝蛀蒂蟲。主要為害葉片和果實,嚴重影響果實質量。防治荔枝蛀蒂蟲主要防治產卵前的成蟲,可在荔枝第二次落果后果實膨大期到果園調查蛀蒂蟲的分布情況,若發現荔枝葉片上有蟲蛹數量較多時,應及時噴藥。每隔7~10天噴一次,如果在10天內不打算采果的話,還要噴一次藥劑;25%殺蟲雙乳油500倍混合90%敵百蟲結晶800倍效果;或2%苦皮藤素1000倍;或用20%滅幼脲3號1500倍液。

(5)癭螨。癭螨俗稱毛蜘蛛,舊誤稱毛氈病。主要危害嫩葉、抽出花穗和幼果,密蔽果園受害最重,通風透光果園受害較輕。防治癭螨措施主要是在果園中保留霍香薊(即白花臭草),改善果園生態平衡,護荔枝癭螨天敵,有利荔枝生長;結合荔枝采收后修剪,剪除癭螨為害枝梢及過密枝、陰枝、弱枝,并將其清除出園,以減少蟲源。

4.結語

荔枝種植要求在生長的每個環節管理都要跟上,特別是在花期到果成熟期,往往一個環節管理不到位,使果實的成色和產量上大打折扣。管理上的細節決定種植上的成敗。

花生高產種植技術范文第5篇

1 我國的花生栽培技術現狀

1.1 春播高產栽培技術

花生栽培技術直接決定了花生的經濟價值, 對花生栽培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花生的產量, 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目前, 我國主要采取兩種播種方式, 一種是春播高產栽培技術, 另一種是促早栽培技術。春播高產栽培技術是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通過大量的花生栽培經驗總結出的一套高產栽培技術, 在提高花生產量方面取得了顯著地成效。傳統的栽培技術主要是通過當茬過度深耕, 春播高產栽培技術則是以深淺輪耕的種植方式, 這樣的播種方式有利于花生的生長。在對花生進行施肥時, 進行兩次施肥, 首先是在前茬, 第二次是在當茬。這樣的施肥方式不但保證了花生所需的營養, 同時又節約了肥料資源。春播高產栽培技術的亮點之一還在于將傳統的單壟稀植變為雙壟密植, 這樣在單位面積內可以實現雙倍產量。經過深入的探索, 已經探索出最佳種植密度、最佳播種時期, 得出了相應的指標, 有了數據的支撐, 花生的產量將每年保持穩定增長。

1.2 促早栽培技術

在20世紀80年代, 我國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問題, 可耕種的土地面積少與過多的人口基數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某些地區既要種植小麥, 又要種植花生。針對這樣的矛盾, 只有進行變革, 才能解決實際問題。因此, 經過不斷地嘗試, 采用了麥壟套種花生的播種方式, 這樣既不影響小麥的種植, 又可以種植花生, 在有限的土地資源內得到最大的利益?;ㄉ拇僭缭耘嗉夹g與一年兩熟的小麥種植相互結合, 花生比小麥優先長出主莖, 在小麥收獲后, 花生在生長出側枝, 為后期的生長打下基礎。這種栽培技術在降低花生生長周期的同時也給了小麥足夠的生長空間, 緩解了花生種植與小麥種植之間的矛盾。

2 我國花生栽培技術的發展趨勢

2.1 無公害栽培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人們對綠色食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傳統種植中, 人們主要采用農藥來避免花生受到病蟲災害, 但是這種方式不利于人們的健康。因此, 未來我國的花生種植技術將朝著無公害的栽培技術發展。相關的農業部門應當研究出抗病蟲的花生品種, 結合高效施肥技術, 推廣新型花生品種, 在實現花生高產的同時, 保障花生的質量安全, 為社會生產出綠色無公害產品, 同時這也是提高我國花生知名度的重要措施。

2.2 機械化栽培技術

目前, 我國的花生種植主要還是依賴人工種植, 很少實現機械化作業, 這樣不但提高了花生種植的勞動強度, 同時也制約了花生大面積產業化的發展趨勢。通過機械化栽培技術, 可以采用機械設備來實現花生的所有種植環節, 例如耕地、施肥、播種以及收獲等。其中, 耕地以及施肥環節目前已經逐漸實現了機械化, 降低了一定的勞動力, 但是在播種以及收獲環節還有待提高機械化。由此可見, 我國花生種植的機械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3 花生高產栽培技術

3.1 選好品種適時播種

花生屬于自花授粉植物, 不是雜交育種, 因此, 可以從上年收獲的花生果實中選擇顆粒飽滿無病態的花生作為種子?;ㄉN子的選擇要因地制宜, 因此花生種子的質量直接決定了來年花生產量的高低。在選用種子時, 選用適宜的品種, 例如?;?號、風花1號等, ?;?號適合種植在肥力較高的地區, 肥料以及水分較為充足的情況下?;?號的畝產量較高, 深受農民的喜愛。在中等肥力地區, 可以選用花育25號, 此品種抗葉部病變能力較強, 不早衰。在播種的前幾天, 要將種子進行晾曬以提高發芽率。晾曬時要注意溫度不能過高。在進行播種時要注意溫度, 溫度低于11℃不適合播種, 會出現爛種死苗的現象?;ㄉǔ5牟シN時間在4月25日以后?;ㄉシN深度以5cm為最佳, 在播種后將土壤鎮壓, 一方面減少水分蒸發, 另一方面使種子與土壤親密接觸, 有利于吸收營養。

3.2 科學施肥

為了保障花生在生長過程中的營養需求, 需要及時施肥, 如果后期沒有及時施肥, 導致花生的養分缺失, 將直接導致花生減產?;ㄉ夭缭耘嘈枰┯袡C肥, 在播種時主要以磷鉀肥為主。在花生種植前期, 要保障充足的基肥, 后期根據花生的實際生長情況適當的追肥, 在花生開花后期尤其需要養分, 應當在花生開花后期及時追加肥料, 維持花生生長的營養需求。

3.3 做好田間管理工作

在花生生長期間, 要注意去除雜草?;ㄉL的三個階段要尤其注意除草工作, 分別是苗期、團棵期、花期。在除草的過程中要細心, 避免出現傷苗的情況?;ㄉL期內, 對水分的要求較高, 因此需要做好灌溉工作。但是當降水充足時, 要注意排水, 避免過多的水分浸泡在花生根部出現腐爛的情況。

3.4 做好病蟲防治工作

保障花生高產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做好病蟲防治工作?;ㄉ纳L面臨著多種病蟲災害的威脅, 例如黃花葉病、斑駁病以及蚜蟲等, 都會導致花生的生長出現問題。為了避免這些問題首先應當做好選種工作, 選用無毒的種子;其次, 采用地膜覆蓋技術, 驅趕蚜蟲;最后, 做好田間管理, 一旦發現有病蟲災害, 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避免泛濫成災。

結束語

花生不僅是一種營養價值豐富的農產品, 更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產品, 因此, 提高花生的產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盡管隨著技術的進步, 我國的花生栽培技術已經有了進步, 但是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無公害、機械化的水平, 以便提高我國花生的產量, 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推動力。

摘要:花生是我國主要的農產品之一, 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種植, 我國花生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為廣大農民群眾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因此, 提高花生的種植產量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本文從我國花生栽培技術現狀說起, 結合花生栽培技術的發展趨勢, 提出了相關的策略提高花生的產量, 旨在于進一步提高我國花生的產量。

關鍵詞:栽培技術,發展趨勢,措施分析

參考文獻

[1] 劉娟, 湯豐收, 張俊, 等.國內花生生產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 2017, 33 (22) :13-18.

[2] 尚玲飛.我國花生栽培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J].河南農業, 2016, (35) :18.

花生高產種植技術范文第6篇

一、提高小麥播種質量,實現苗齊、苗勻、苗壯,打好高產基礎

(一)深耕細耙,整好地

小麥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但耕作層深厚,結構良好,有機質豐富,養分充足,通氣性與保水性良好的土壤,是小麥高產的基礎。小麥播前整地總的質量要求是:“深、透、實、凈、平、足”的6字要求。(1)“深”指深耕。常言說“小麥要好,深耕糞飽”。深耕的主要好處有:一是深耕可以加厚活土層,增加土壤空隙度,利于土壤水、肥、氣、熱狀況的協調,并利于小麥形成強大的根系,利于提高小麥抗旱、抗寒及抗災奪豐收的能力。二是深耕可以將有機肥、化肥深掩入土中,使土肥相融,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深耕可以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物的分解,利于增加土壤養分,改良土壤結構,培肥地力。因此各類示范方要全部實行深耕,深耕達到25公分以上。(2)“透”指耕透、耙透,確保耕層無明暗坷拉。(3)“實”指耙地要反復耙磨,達到耕層上虛下實,利于種子扎根出苗。(4)“凈”指上季作物收獲后要及時滅茬保墑,滅茬質量高,并要拾凈根茬。(5)“平”指整地時要達到田面平整埂直。(6)“足”指底墑充足。墑足不僅利于小麥苗齊、苗勻、苗壯,而且有利于減輕小麥冬季凍害,實

1 現壯苗安全越冬,因此底墑充足,對小麥實現高產非常重要。尤其是秸稈還田的麥田一定要做到底墑充足;若墑情不足時,應造墑后播種,澆好底墑水。

小麥是需水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澆水,但以澆好底墑水最為重要,這是因為澆好底墑水不僅能夠保證一播全苗,更為重要的是還能夠補充土壤深層的水分,引導根系深扎,擴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圍,有利于培育壯苗。壯苗先壯根,根系強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麥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所以足墑下種,對小麥增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澆底墑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獲前7-10天澆一次水,這樣既可以滿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漿對水分的需求,又保證了小麥的足墑下種,達到了一水兩用。所以,在此期間,特別是當前嚴重干旱的情況下,如能飽澆一水,在不影響種麥的前提下,保證小麥足墑下種,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秸稈還田地塊,秸稈粉碎要早,越碎越好,粉碎后最好澆次水,加速秸稈腐熟(爛)。若小麥出苗后根扎到秸稈上,會使麥發黃不長,分蘗少,分蘗小,分蘗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達不到壯苗,勢必影響小麥產量。

(二)施足底肥,增施有機肥,實行測土配方施肥

常言說“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麥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礎”,“麥怕小無肥,人怕老來窮”。 施足底肥對小麥之所以重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與小麥具有生長期長、幼穗分化期時間長的特點有關。首先小麥從種到收要經歷220余天,生育期長;其次小麥幼穗分化從小麥分蘗期(11月中旬)開始一直到小麥孕穗期結束,長達5個月之久,如果

2 沒有足夠的底肥是不能夠實現高產的。二是小麥營養臨界期來的較早,小麥的磷素臨界期為二葉一心,氮素的臨界期為三葉一心,如果土壤養分比例失調,很容易影響小麥苗期的生長發育。三是與小麥底肥施入各種肥料的性質有關。首先有機肥只有深施于土壤中才有利于分解利用;其次由于磷肥、鉀肥在土壤中移動性小,必須施于小麥根系活動層內才便于吸收利用;其三氮肥的揮發性大,只有深施于耕作層內才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據測土配方施肥“以產定氮,測土定磷鉀,因缺補微,按需施肥”的指導原則,結合我縣土肥站近年來的土壤化驗結果以及不同的產量目標,一般畝產500公斤左右的地塊,每畝需施優質農家肥4-5方,或者雞糞1000公斤以上,或者餅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礎上,每畝底施磷酸二銨20kg,尿素10kg,硫酸鉀或氯化鉀10kg,硫酸鋅1.5kg。有餅肥或炒香的麩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畝,加適量水,拌勻撒垡頭,可兼防地下害蟲,防效可達95%以上。若施用小麥配方復合肥(45%含量)每畝施用量為45-50公斤。千斤高產麥田,每畝應增施8-10公斤氯化鉀。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農家肥、磷肥、鉀肥、鋅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頭。

秸稈還田地塊,應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為秸稈在土壤中的漚制過程中,還必須有足夠的氮元素參與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稈漚制時會與麥苗爭氮,使麥苗發黃不長,分蘗晚、分蘗小、分蘗少、分蘗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嚴重減產。秸稈還田地塊增施氮肥的量應按秸稈還田的量計算,一般在常規配方施肥的基礎上,每還田100公斤秸稈,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稈還田,

3 玉米的經濟系數可按50%計算,也就是說,玉米每生產100公斤籽粒,可同時生產100公斤玉米秸稈,如果秸稈全部還田的話,每畝生產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塊,應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產量700公斤的地塊,應增施尿素7公斤。

(三)根椐茬口,選擇優良品種

(1)早茬麥:因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夠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熱資源,在優越的肥水條件下,能夠早分蘗、多分蘗、長大蘗,分蘗成穗率高,所以應在選擇分蘗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種。如矮抗

58、新麥

26、周麥

16、

18、20、22,百農160、眾麥1號、豫農

416、眾麥99

8、豫麥49-198等。走分蘗成穗的途徑。

(2)中茬麥: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種,該期播種的小麥隨著播種時間推遲,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熱資源越來越少,冬前分蘗的數量和成穗率也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要保證每畝有足夠的穗數,就必須在選擇分蘗力中等,穗粒數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種,如新麥

26、周麥

23、鄭麥897

6、平安6號等。走分蘗與主莖成穗并重的途徑。

(3)晚茬麥: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種的小麥,該期播種的小麥,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熱資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蘗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蘗也不會成穗或干脆單根獨苗越冬,在這種情況下,要保證有足夠多的畝穗數,就必須在選擇分蘗力弱,分蘗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種,如鄭麥90

23、偃展4110等,加大播種量,實行獨桿栽培,一般畝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莖成穗為主的途徑

(四)做好種子包衣和藥劑拌種

4 搞好種子包衣和藥劑拌種,是防治小麥苗期病蟲害,保證苗全、苗勻的一項重要措施。首先搞好種子包衣的方法是:可用35%多??朔N衣劑1-1.5公斤,可種子包衣100公斤。不僅可以防治多種地下害蟲,還可以控制苗期病害的發生。其次對未經包衣的種子應進行藥劑拌種。在以防治全蝕病為主時,可用3%的戊唑醇(立克秀)10克,兌適量水拌麥種10公斤;在以防治地下害蟲(蠐螬)為主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5公斤水拌麥種100公斤。

(五)適時播種

小麥適期播種可以合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以利于培育冬前壯苗,促使大分蘗增多,根系發達,提高分蘗成穗率,并能制造積累較多的養分,增強小麥抗逆力,為培育壯干大穗奪取高產奠定基礎。實踐證明,高產麥田適期播種是實現小麥冬前壯苗的關鍵性措施。但是,小麥如果播種過早,冬前積溫過多,易發生冬前旺長,冬季易發生凍害;如果播種過晚,冬前苗令小,分蘗少,易形成弱苗。“晚播弱、早播旺,適期播種麥苗壯”就是這個道理。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

一般認為冬性品種在日均溫度降至16至18攝氏度,半冬性品種 14至16攝氏度,春性品種12至 14攝氏度播種為宜。

冬小麥冬前苗情好壞,除水肥等條件外,與冬前積溫多少有密切關系。據研究,播種到出苗約需積溫12攝氏度左右(播深4到5cm),出苗后冬前主莖每長一片葉,平均約需75攝氏度左右的積溫。這樣,可根據冬前不同苗齡所需積溫,推算適宜的播種期。 我縣半冬性小麥的適宜播期為10月8 5 日-15日,其中最佳播期10月5日-10日。弱春性品種小麥的適宜播期為10月15日-25日。

不同的栽培體系要求的播種時期不同。精播栽培,主要依靠分蘗成穗,要求冬前7到8葉齡,播期要早。獨桿栽培,要求控制分蘗,以主莖成穗為主,要求冬前3刀葉齡,播期 要晚。

(六)適量播種

基本苗的多少,是小麥群體發展的起點,對小麥整個生育過程中群體與個體的協調及產量結構的協調增長有重大影響。穗數是構成產量的基礎,而基本苗又是成穗的基礎。所以,因地制宜地確定適宜的基本苗數是合理密植的核心。在通常情況下,播種量直接決定著基本苗數,而且也與穗數密切相關。但在確定播量時,如果不考慮具體的地力、品種、播期等因素,也不考慮小麥各生育時期群體內部的光照條件、群體光合速率以及群體結構的合理與否,盲目增大播量的話,最終的產量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事與愿違。

對于確定播量的方法,應按照“以地定產,以產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量”的方法確定。即:首先應根據地力確定與之相適應的產量目標;其次根據產量目標,結合品種的穗粒數、穗粒重,合理確定出計劃畝穗數;其三根據計劃畝穗數,結合品種的單株成穗數確定出合理的計劃基本苗數;最后再根據計劃基本苗數,結合品種的千粒重、發芽率以及實際播種條件下的田間出苗率,確定出具體的播種量。結合我縣實際,一般整地質量較好、土壤墑情充足、品種分蘗能力較強、適播期內播種的早茬麥 6 播量應控制在6-7公斤,晚茬麥播量應控制在8公斤左右,超過適播期,每推遲3天,播量要增加1公斤。

精播栽培,以分蘗成穗為主奪高產,播種偏早,基本苗宜少,一般為每畝10萬株;獨桿栽培,以主莖成穗為主,由于播種晚,基本苗宜多,一般為每畝25萬到40萬株;常規栽培,播期適宜,主莖與分蘗成穗并重,基本苗數居中,一般為每畝15萬株左右。

因此,適宜的播量應根據地力狀況、品種特性、播期早晚、種子質量以及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等因素綜合而定。

(七)播種方式

小麥的播種方式主要有條播,撒播和穴播三種。條播是目前生產上應用最多的一種。又分窄行條播,寬窄行條播和寬幅條播。窄行條播大多采用機播,少量采用耬播,行距13cm到23 cm 。此方式行距較小,單株營養面積均勻,植株生長健壯,整齊。寬窄行條播由一個寬行,一到三個窄行相配置,密行25cm到30cm,窄行10cm到20cm。此方式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好,常在高產田和麥田套種時采用。寬幅條播,一般窄幅10cm到15cm,幅寬25cm到35cm。撒播和穴播不常用。

(八) 提高播種質量

提高播種質量是培育冬前壯苗的一項重要措施。對播種質量的要求是;行直壟正溝、直底平下子、均勻覆、土深淺適宜、蓋嚴壓實。其中覆土深淺對麥苗影響最大。覆土過深,出苗晚,幼苗弱,分蘗發生晚;覆土過淺,種子宜落干,影響全苗,分蘗節離地面太近,遇旱時影響根系的發育,也不利于安全過冬。播種深度(3-4厘米),應從防旱,防寒和促早苗,

7 壯苗兩方面考慮。此外,播后要適時鎮壓,以使種子與土壤密切接觸,便于種子吸水,有利于提高出苗率。

二、加強冬前管理,確保壯苗越冬,提高分蘗成穗率。

主攻目標:促根增蘗,壯苗越冬。采取肥水管理和農藝措施,促弱、穩壯、控旺,達到群體合理,個體健壯,根系發達,葉片肥厚,葉色正綠。越冬期(12月20日),畝群體達到55-65萬,主莖葉齡6-7葉一心,單株分蘗4-5個,次生根8-10條,株高20-25厘米(6-7.5寸),三葉以上的大分蘗占總數的60%左右。

1、及時查苗補苗。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疏苗移栽,消滅缺苗斷壟和疙瘩苗。(出苗后及時查苗,缺苗斷壟(10厘米以上)的地塊,齊苗后3-5天內要用同一品種進行浸種、催芽、補種。下種不均形成疙瘩苗或基本苗偏大的麥田,三葉前疏苗,確保大田苗齊、苗勻。半冬性品種每畝保證基本苗12萬株,弱春性品種每畝保證基本苗14萬株。)

2、促控結合,培育壯苗,增加冬前大蘗,促進分蘗成穗率。(a、中耕、鎮壓保墑:出苗前遇雨板結的地塊,要趁土壤干濕適宜時,抓緊淺耙,疏松表土,冬灌或降雨后及時劃鋤,增溫保墑。B、澆封凍水:越冬前土壤耕層含水量低于17%的麥田,都要普澆封凍水。冬灌時間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氣溫3℃時(既“夜凍日消”)為宜。冬灌的方式可采用畦灌或溝灌。要小水細澆,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沖、壓、淹現象。對于晚播,大播量麥田,年前可以不澆水,不施肥。C、每畝噴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水兌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40-50克),可促進有效分蘗,增加畝穗數和穗粒數。)

8

3、化學除草:冬前是化學除草的最好時期,優質麥要變春季化處為冬前化除。正常年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冬前麥田雜草已出苗90%左右,這時雜草組織幼嫩,抗藥性弱,且麥苗覆蓋度小,易被殺死,對以野燕麥、看麥娘為主的麥田,在小麥3-5葉期,雜草2-3葉期,每畝用6.9%膘馬乳劑40-50毫升,或麥極每畝20-30克,兌水30公斤進行莖葉噴霧防治。雙子葉雜草在小麥二葉期至越冬前,雜草2-4葉期,每畝用15%噻磺隆乳油10-15克兌水40-50公斤,也可用巨星干懸劑每畝1克加水30公斤進行地面噴灑。

(三)返青起身期的麥田管理

主攻目標:促弱控旺,協調小麥群體與個體、地上部與地下部的關系,提高分蘗成穗率,搭好豐產架子。達到穗頭足、穗子大、莖桿壯、不倒伏。返青期畝群體65-80萬,拔節期畝群體調控在75-90萬,孕穗期畝群體在40-50萬。

1、對于冬前畝頭數達到80萬以上的早、中播麥田,返青起身期不澆水,不施肥,深中耕斷根,控制春生分蘗,提高地溫,控上促下。對于冬前播大播量麥田,返青起身期同樣不澆水不施肥,但需要淺中耕松土,提高地溫,鎮壓保墑,控上促下。

2、對于冬前頭數在80萬以下的中播麥田,要及時澆水施肥,結合澆水畝施氮肥總量的25%左右。澆水后要及時中耕。

3、畝頭數的調查可用“斤籽萬苗”的方法:即播種一市斤種子,正常情況下,一般可出一萬棵苗,田間可多點取樣,求出平均每棵苗的頭數,再用“斤籽萬苗”的方法算出一畝地的頭數。例如:每畝播種量為20市斤,

9 經調查平均每株的數為5個頭,那么每畝頭數就是20萬×5=100萬頭。播量16市斤,每株4個頭,每畝就是64萬頭。

(

1、第一次病蟲害防治:2月下旬第一次施藥,每畝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20%三唑酮60-80克,或秀特15毫升加水50公斤,對準麥苗基部噴灑,15天一次,連防2次,防治小麥紋枯病。

2、第二次病蟲害防治:3月中下旬每畝使用粉銹寧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加抗蚜威10克加水80公斤,進行噴霧,防治小麥白粉病和蚜蟲。

3、肥水管理。在3月下旬,為保證肥水的供應,提高籽粒品質,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要適墑追施尿素3-5公斤/畝。

4、第三次病蟲害防治和根外施肥:4月下旬在抽穗以后至開花以前,每畝使用粉銹寧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或15%粉銹寧粉劑100克、或12.5%禾果劑40克加水50公斤噴霧防治小麥條銹病,用50%抗蚜威10克,加2.5%溴氯菊酯或50%辛硫磷與2%的尿素水溶液(1公斤尿素+50公斤水)混合后噴霧,防治小麥穗蚜、吸漿蟲。)

二、如何實現穗大粒多

1、重施拔節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節肥,灌水追肥時間約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麥基部節間已經固定,該長大穗的時期,此期可結合澆水,早播麥田每畝施氮肥總量的25%,中播麥田施氮肥總量的45%,晚播麥田施氮肥總量的65%以上。高產田塊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8kg。

2、補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麥挑穗孕穗期,此期結合澆水,可畝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麥穗粒數。對于強筋品種或有脫肥跡

10 象的麥田,可隨灌水每畝施2-3kg尿素,時間約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麥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節防止倒伏。

(2)小麥起身到拔節期(3月5日-20日),畝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葉面噴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時防治病蟲害:

(1)播種前用立克秀、適樂時、全蝕凈等藥劑等拌種,起身拔節期用粉銹寧、三唑酮等藥劑灌根,防治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等。

(2)揚花期遇連陰天氣,及時葉面噴施多菌靈膠懸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節到灌漿期,及時防治白粉病、銹病、紅蜘蛛和穗蚜。

3、抓好葉面噴肥,防止早衰和干熱風:

中、后期葉面噴施高美施、磷酸二氫鉀、麥侹漯效王、旱地龍等,加快灌漿速度,防止干熱風,提高千粒重。

4、5月10日左右,及時早澆灌漿水。

5、適時收獲,防止穗發芽,避開爛場雨,確保豐產豐收,顆粒歸倉。

補充教材:

小麥田間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治

小麥的田間管理包括前期冬前田間管理、中期春季田間管理和后期田

11 間管理。

一、冬前麥田管理

冬前麥田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根增蘗,提高分蘗成穗率,確保小麥實現壯苗安全越冬。主要措施:

1、查苗補種和及時疏苗

在小麥出苗期應及時進行查苗補種,對行內有10厘米以上缺苗斷壟的地段,應立即帶水補種,確保苗全苗勻。對播種過密或出現的固堆苗,應及時進行疏苗,注意去弱留壯。

2、冬前中耕或鎮壓

對弱苗應及時在冬前進行淺中耕,不僅可以破除板結,消除雜草,還可以起到保墑增溫、促苗生長的作用。對冬前群體過大、發生旺長的麥田,應采取深中耕,通過切斷部分根系,達到控制分蘗滋生的目的;或采取鎮壓措施,抑制小麥冬前旺長趨勢。

3、適時澆好塌墑越冬水

適時澆好塌墑越冬水,不僅具有踏實土壤,粉碎坷拉,促使小麥安全越冬的作用,而且可以為早春麥田提供較好的墑情,并利于推遲高產麥田年后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時間,實現氮肥后移,并為搞好春季麥田管理爭取了主動。由于我縣冬前至越冬期間旱情和凍害時有發生,再加上秸稈還田面積逐年增加,因此更有必要澆好塌墑越冬水。澆塌墑越冬水時間早晚,主要看墑情、看氣溫、看苗情具體而定。我縣澆塌墑越冬水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小麥播種時,墑情較足,但冬前降雨量較少,到了臨近越冬期時麥田墑情不足,這種情況下主要看氣溫,一般應在日平均氣溫3—5oC(11月下旬)澆越冬水;二是播種時底墑不太足,加上播后一直無雨,小麥分蘗初期就發生了旱情,這種情況下為促壯苗越冬,可于小麥分蘗期(11月上中旬)澆塌墑越冬水;三是秸稈還田地塊,加上

12 底墑不足,搶墑播種,且播后一直無雨,在出苗期就發生了旱情,這種情況下,可在出苗期結合查苗補種立即澆塌墑越冬水,以塌實土壤,防止秸稈懸空和冬季凍死麥苗。對底肥不足的麥田,可結合澆塌墑越冬水畝追尿素5 -10公斤 。

4、化學除草

化學除草是一項省工省時、簡便易行的滅草技術。我縣麥田主要以播娘蒿、打碗花、灰灰菜、米瓦罐等闊葉性雜草為主。目前,麥田防除闊葉性雜草的技術已經成熟,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畝用畝用75%巨星干懸劑1克,或10%笨磺隆可濕性粉劑10—20克,兌水30公斤,噴灑在地面上,防除效果好。

二、春季管理階段

春季管理是指小麥返青、起身至抽穗階段的管理。此期小麥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并進,生長發育速度快,植株生長量大,對肥水敏感且需求量大,并隨著生長量的不斷增大,小麥群體與個體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同時此期也是保穗數、增粒數、穩粒重的關鍵時期,因此搞好春季麥田管理對小麥實現高產至關重要。我縣高產麥田春季管理的主攻目標是:看苗管理,合理促控,大力推廣氮肥后移技術,著力建造良好的群體結構,促花增粒,培育壯稈大穗,爭取穗多穗大,并為提高千粒重奪取高產奠定良好基礎。

1、因苗制宜、科學管理

1.

1對一類麥田的管理。一類苗返青期群體一般70-90萬頭,葉色濃綠,分蘗多,根系良好,長勢好,屬于壯苗麥田。對一類麥田應控促結合,在春季旱情不太嚴重的情況下。應在返青起身期控水控肥。改返青起身期追

13 肥為拔節初中期(3月15日-20日)追肥澆水,從而有利于控制無效分蘗的滋生,建造合理的群體結構,實現氮肥后移,并對增加穗粒數具有明顯作用,拔節期一般畝追尿素10—15公斤。

1.

2對部分二類麥田的管理。此類麥田由于各種原因,群體不足,返青期群體一般60萬頭左右,管理的重點是:以肥水促進為主,鞏固冬前分蘗,適時促進春季分蘗的發生,提高分蘗成穗率,增加畝穗數和穗粒數。此類麥田應于返青起身期(2月25—3月5日)進行水肥管理,一般畝追尿素15—20公斤。

1.

3對群體過大的旺長麥田。此類麥田返青期群體一般超過100萬頭。對這類麥田,一是在返青起身期控水控肥,并在返青期采取深鋤斷根措施,達到控制無效分蘗,減緩群體進一步增長的目的。二是在起身期噴施壯豐胺或助壯素等生長調節劑,以縮短基部節間長度,促進根系下扎,預防后期倒伏。三是改返青起身期追肥澆水為拔節中期(3月20—25日)肥水管理,以促使小麥兩極分化,使群體結構向著更為合理的方向發展。

2、搞好小麥紋枯病的防治

當小麥返青期病株率達到15%時,可畝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克(或12.5%的禾果利可濕性粉劑30克),兌水50-60公斤,對準小麥莖基部進行噴施,一般要連噴兩邊以上,間隔7天左右。

3、澆好小麥孕穗水

孕穗期是小麥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時期,也是小麥的需水臨界期。此期灌水既有利于減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又能為土壤深層蓄水,供小麥后期吸收利用。同時還能減輕小麥全蝕病的發生。 14 如果此時麥田墑情不足,一定要澆好孕穗挑旗水。一般澆小麥孕穗水應在4月5日—15日進行。

三、后期階段管理

小麥抽穗后即進入了后期階段。首先,小麥此期持續時間短,從抽穗至成熟僅40天左右,但此期卻是決定小麥產量高低最關鍵的時期。其次,此期小麥需水量大。據測定,從抽穗至成熟階段的耗水量占小麥一生總耗水量的三分之一,每畝日耗水量達2.33立方米。其三,此期又是多種病蟲和高溫干旱等自然災害的多發期,加上此期小麥生理機能衰退較快,所以此期又是小麥千粒重最易受到較大影響的時期。因此,高產田后期的主攻目標是:養根護葉,防早衰,防倒伏,防病蟲,防干熱風,著力提高千粒重,力爭奪取小麥高產豐收。主要措施:

1、澆好開花灌漿水

澆好小麥開花灌漿水,對養根護葉,防早衰,防干熱風,延長小麥灌漿時間,提高后期灌漿強度,增加千粒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產麥田澆灌漿水不易過晚,一般應在小麥齊穗期至灌漿初期(4月25日至5月10日)進行,開花10天后一般不再澆水,以免影響品質。注意澆灌漿水不易過大。

2、搞好葉面噴肥

小麥生育后期進行葉面噴肥,不僅能延長葉片功能期,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防御干熱風,而且能促進籽粒灌漿,增加粒重,提高籽粒品質。實踐證明,小麥后期進行葉面噴肥是一項經濟有效的增產措施。葉面噴肥的最佳時間應在齊穗期至灌漿初中期進行??僧€用0.5—1公斤尿素,加20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50公斤,連續進行葉面 15 噴肥兩遍以上,間隔5天左右。也可結合后期“一噴三防”進行根外追肥,但應注意隨配隨用。

3、搞好小麥一噴三防

針對小麥后期多種病蟲混合發生的特點,為了省工省時,提高功效,可將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混合起來一起噴灑,從而達到一次用藥既防病蟲又防干熱風的目的。用藥配方可根據麥田病蟲發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并做到隨配隨用。一在防治赤霉病、吸漿蟲和蚜蟲為主時,應在小麥齊穗后、開花初期,晴天下午4點后,可畝用40%多菌靈懸浮劑80-100毫升(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克)+40%氧化樂果8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聚酯30-40毫升)+尿素 500克+磷酸二氫鉀150-200克+水50公斤,攪勻后對準穗部進行噴灑。若開花至灌漿初期遇到連陰雨天氣,應連續防治赤霉病兩遍以上,間隔時間5-7天。二在防治小麥白粉病、銹病、蚜蟲、紅蜘蛛為主時,應于發病初期畝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30克(或20%三唑乳油50-60毫升)+40%氧化樂果80亳升+尿素 500克 +磷酸二氫鉀150—200克+水50公斤,攪勻于下午4點后連續噴灑兩遍以上。

4、適期收獲

上一篇:好人好事表彰活動范文下一篇:護士考試卷及答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