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電工電子信息技術論文范文

2023-09-27

電工電子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大數據時代給我國電子政務管理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推動電子政務管理的發展,提高政府工作的實效,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政府收集、分析信息資源提供了全新的機遇,對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質量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大數據的發展,電子政務管理也需要與時俱進,重新審視目前存在的不足,實現自身改革創新。

【關鍵詞】電子信息安全技術;電子政務;運用

引言

政務建設是衡量政府高效廉潔、為民服務水平的重要標志,然而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政務建設已經成為政務建設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與傳統政務相比,電子政務在優化辦公流程、提升辦公效率、節約管理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目前,國內電子政務發展尚處于初始階段,在系統集成、數據共享、平臺建設等方面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建設以計算機信息技術作為支撐的電子政務系統勢在必行。鑒于此,本文研究了融合信息技術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相關技術,能夠為我國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提供參考。

1電子政務的基本內涵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在互聯網技術發展后衍生而來,即政府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及思維,在以為人民群眾服務為前提下,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據《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從2018年的0.6811提高到2020年的0.7948,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取得歷史新高。作為衡量國家電子政務發展水平核心指標的在線服務指數上升為0.9059,指數排名提升至全球第9位,國家排名位居第12位,在線服務達到全球“非常高”的水平,而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對于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大力推動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決心與行動。

2電子信息安全技術概述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電子信息成為各個行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需要的信息,因此信息安全在各個行業尤其是社會、軍事方面的應用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因此保障信息安全成為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電子信息安全技術營運而出。電子信息安全技術包含了信息安全設置、安全漏洞處理、防火墻策略與實現等不同方面的技術,這些技術都是保證信息安全的基礎。成熟的電子信息安全技術一般需要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以及合法使用性。數據完整性是電子信息安全技術的基礎任務,主要是保證數據數據單位序列完整性和單元完整性;數據可用性就是保證數據無論是傳輸過程中還是經過修復之后都不能使得數據不受損壞,信息必須是可用的;數據保密性是電子信息安全技術必須要保證的,尤其是針對一些較為敏感的信息,只有得到信息持有者的許可才能夠將信息公布;合法實用性就是要保證所有合法用戶得到正常的服務和信息使用權。

3電子政務面臨的安全問題

3.1網絡信息技術的安全性有待加強

俗話說:“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北M管近年來我國頒布和實施了一系列針對互聯網安全性的法律法規,軟件公司也推出了大量保護性軟件和系統解決方案來保護網絡安全,由于互聯網的隱匿性加上技術上的難題,仍有許多不法分子經常性地對政務網站進行大肆攻擊和破壞,嚴重干擾到了“網上政府”的正常運行,加上地方政府平臺的安全技術相對薄弱,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危害了群眾的利益,給信息化安全建設設置了重重阻礙。

3.2內部管理松散

近年來,我國電子政務系統時常發生主頁被篡改、信息泄露等問題,政府門戶網站也經常遭到攻擊。經過分析發現,造成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相關人員的保密意識較差,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會泄露一些信息,從而導致門戶網站的信息安全指數下降。因此,只有提升內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規避政務系統的安全隱患。

3.3信息內容威脅

信息內容威脅主要是一些不知名的網站利用淫穢信息或者賭博信息的廣告或者郵件吸引人們點開,進而對這些用戶的信息進行窺探,并依賴這種違法手段牟利。當然這種威脅一般不會出現在電子政務系統界面中,但是我們還是要對這種信息內容威脅提起足夠的重視。

4電子信息安全技術在電子政務中的運用

4.1構建完善的數據安全體系

應通過多種途徑,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數據安全體系。第一是結合當地實際,加強現有數據安全體系建設,規范數據資源采集、傳輸、整理、存儲、使用等各個環節的行為,嚴厲打擊數據濫用、侵犯個人隱私等行為,為數據開放和數據保護提供制度保障,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第二是進一步加強數據軟、硬件保障。推廣應用保密存儲介質,提高數據安全度;通過日常數據攻防演練,提升應對網絡入侵的軟硬實力。第三是要不斷加大數據安全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增加經費投入,加強技術研究開發,鼓勵相關單位研究開發和掌握安全可靠的信息技術;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安全項目,在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引導相關企業研究開發更先進的核心技術,減少對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依賴,為中國電子政務提供堅實可靠的“防火墻”。

4.2加強政府間信息共建共享,打破信息壁壘

在推進電子政務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制度間存在的障礙和不同部門的利益紛爭成了政府間數據互通的最大障礙。各有關部門應改變傳統的封閉思想,提高政務服務的共享意識。進一步加強政府的標準化建設,建立起全國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將不同地方的政務信息進行整合與梳理,以此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加大對政務信息數據的開放程度,實現數據的充分流動,強化信息資源的附加值。

4.3逐步完善法律保障體系

要有效地提高電子政務的安全性,就必須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和應用安全技術,但特別重要的是要通過法律法規來完善這些安全措施的實施;了解電子政務的信息安全,法律不僅是保障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重要防線,而且是法律本身的威懾作用所表現出來的最終手段,而潛在的犯罪心理也是對違法行為進行法庭審判的證據之一。當今,影響信息安全的社會、文化、人際互動、政治事件、政黨等因素,往往是通過網絡實現的,如果電子政務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網絡秩序一旦受到破壞,就會直接成為現實社會的發展阻障。在此基礎上,必須確保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體系在以下方面得到完善: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于當前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推動地方電子建設已經成為當前的發展趨勢,進一步深化改革也對“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方部門應該進一步優化升級基層電子政務平臺,提高政府服務質量,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

參考文獻:

[1]蘇芹.數字時代下電子政務治理方式研究[J].農村青年,2019(12):73-75.

[2]靳瑞敏.淺析信息安全技術在電子政務內網安全保密中的應用[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9(12):134-136.

[3]潘思偉.電子政務系統風險分析及網絡安全防護策略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36):268-269+274.

[4]郭兵.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中安全方案設計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9,21(24):136.

[5]劉春.大數據背景下政務平臺網絡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中國信息化,2019(12):87-89.

(作者單位:武漢東湖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電工電子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生活中很多方面都運用了各類電子產品,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子信息技術在不斷地更新,功能也在不斷地提升。本文將從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以及在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入手,分析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電子信息技術;問題;發展趨勢

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就必須不斷提升科學技術水平,因為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體現。目前,電子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也有了明顯地進步,電子技術在內容上主要包括了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計算機語言、游戲、電子光纖技術等多方面的內容,正是由于其涉及范圍的廣泛性,從而使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只有將這些問題有效地解決,并掌握科技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才能使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立于不敗之地。

1 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性

電子信息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實力的重要指標。有競爭,就必然要付出努力才能在競爭中贏得榮譽。當今的社會形態和國際經濟的發展為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平臺,也注定了其發展的必然性。

電子數據交換,簡稱EDI。EDI是現在電子信息技術的產物,是一種無需人工介入的電子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實現直接讓計算機通過網絡系統,進行信息、數據的交換,這種新型高水平電子信息應用方式是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在未來的發展中,會逐漸應用到各個領域當中。由此可見,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而在科技力量的推動及社會發展需求的有利推動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必然會不斷的面向市場,向多層次、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能夠更好的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硬件保障,所以,無論是在當今社會還是在未來社會,我國對電子信息技術發展都將給予最高的重視,國家的態度也是其發展的必然性。

2 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中的問題

2.1 技術人力嚴重缺乏

目前,對于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中出現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技術人才嚴重欠缺。不可否認,我國在電子信息技術方面的人才的確不少,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加中,從事的種類也比較齊全。但是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單一型的人才,所從事的領域也僅僅只是自己擅長的一部分。復合型的人才在我國并不多見,這就嚴重的制約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除此之外,在這些技術人才中,高端電子信息技術方面的人才的嚴重欠缺,同樣制約我國電子技術的發展。

2.2 發展環境資源緊缺

發展環境資源的緊缺也是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這一方面主要體現在電子信息產品的假冒偽劣、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盜版產品的走私販賣以及企業間不良競爭幾個方面。這些現象在我國電子信息市場屢見不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潛力。

只有為電子信息技術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才會使電子技術人才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才能推動我國電子信息市場的進步,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競爭能力和整體經濟水平。

2.3 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機構不合理

由于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機構不合理,從而導致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中所研發的產品無法與其他國家的產品相提并論,雖然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總的發展趨勢很理想,但是由于電子信息產業機構的不合理,嚴重的制約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升級,如果想使電子信息技術的產品能夠與其他國家的產品相媲美,那么就要打破傳統的產業機構,根據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現狀,重新構建科學合理的電子信息技術產業機構。

3 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未來趨勢

我國電子信息技術雖然在國際上能夠排在前幾位,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目標,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以及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升級,使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空間還很大,我們必須要看清它的發展趨勢,從而進行正確的分析,逐步完善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

3.1 集成化及移動化

隨著半導體向SoC(片上系統,即在單個芯片上集成一個完整系統)方向的發展及移動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產品有向著集成化和移動化發展的趨勢。在所有關鍵技術中,電子信息硬件產品的“核心”就是集成電路制造技術,這種集成電路經過了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特大規模集成電路幾個階段。電子信息技術有很多都需要集成電路,從CPU到IC卡,無一不是集成電路的應用范圍。

移動化體現為各種電子產品的小型化、便攜化,特別是三網的融合帶動了大量豐富的應用,也激發了多種功能的移動產品的快速發展,如超移動個人計算機(UMPC)、智能手機、MP3、便攜式媒體播放器(PMP)等等。

3.2 多媒體化及智能化

計算機技術向多媒體、智能化方向發展也是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網絡計算、移動計算、并行計算等計算機技術已經開始向多媒體、智能化方向發展。這也標志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也在向這個方向發展。多媒體的普遍應用為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在未來的發展也會逐步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神經元技術、模糊技術、混沌技術等等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取得了重大突破。憑借視、聽覺等感知功能的智能機器人可望實用化。

3.3 屏顯技術及平板化

顯示技術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發展也是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在這兩年,這個趨勢尤為明顯,各種超大屏幕或者全屏幕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大量出現,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都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更為豐富、精彩的體驗,這也預示了我國電子信息顯示技術存在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發展的趨勢,因此,大屏幕電子產品和平板產品在電子信息領域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3.4 規?;皞€性化

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品存在一定的規模性,換句話說,如果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不能具備這樣特定的規模的話,會很難繼續存在和發展下去的,又何談與其他國家競爭呢?

目前,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其中一些跨國公司的電子信息技術產品,無論是從質量還是產量上來說,都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并且都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隨著人們對電子產品要求的不斷提高,個性化消費逐漸引領了時代潮流,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幾年里,電子信息技術會呈現出規?;?、個性化的發展趨勢。

3.5 梯次化、全球化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正在逐步呈現出梯次化和全球化的趨勢,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了有效的應用,使得其采購、生產、加工、銷售等都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這樣,電子信息技術全球化的趨勢在未來的時間里就會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梯次化,導致這種趨勢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里,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將生產工作集中在一些高科技產品的研究和開發,這樣一些逐漸被淘汰的技術就會逐步流入其他電子信息技術相對來說水平較差的國家,由于我國電子信息技術還處于發展階段,所以因此逐漸向梯次化的趨勢發展。

四、結語

經濟的飛速發展決定了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性,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在發展過程中既面臨這嚴峻的考驗,也擁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必須對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進行正確的分析,掌握其發展趨勢,對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化的分析,找到具體的解決方案。使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而電子信息技術的良好發展同時也會對我國的經濟發揮很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莉.淺談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3

[2]張成名.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現存問題及發展趨勢探討[J].大慶師范學院,2011,5

[3]張棣.從發達國家對未來高科技發展預測看世界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J].黑龍江省電子信息中心,1994,2

[4]趙鴻勝.淺談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J].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業集團總醫院,2001,6

[5]陳丹.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報),2011,4

電工電子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中職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根據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來確定對學生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具備牢固的知識體系和實踐能力。這其中,電子信息教育也不例外,它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是中職教育的一個重點。該文首先闡述了教學中的問題;其次指出教學的改革方向;最后提出優化電子信息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中職教育 電子信息 改革 優化

當今時代是一個科技信息時代,由于科學技術發展迅速,所以社會對于科技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與此同時也就推動了課程教學的改革和優化。電子信息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中融合了計算機、存儲、通信等內容,方便了學生對科技專業課程的學習[1]。但與此同時,中職學校對于電子信息的教學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采取措施優化和解決。以下對此提出個人觀點。

1 中職電子信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校方面

一方面,中職學校在教學決策上出現失誤,會影響課程教育方案的實施,從而導致教學成效不高。另一方面,學校在電子信息課程的教學上,支持條件不充足,一是體現在觀念上,對課程的重視性不夠,教學過程沒有和市場需求相結合,因此認識存在偏差。二是體現在設備上,資金投入少,限制了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接受不到專業的教育。

1.2 教師方面

教師是課程教學的引導者,教師自身的水平決定了最終的教學質量[2]。而目前中職教師存在的問題如下:其一,教師的專業技能落后,跟不上當今的科技發展水平,所以在課堂上對專業知識的引導效率不高。其二,電子信息課程屬于科技專業,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因此教學方法必須具有多樣性,這在中職學校一般是實現不了的。

1.3 學生方面

學生是課程教育的主體,所有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展開的,要發掘學生的潛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但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對于電子信息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導致電子信息課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舉例來說,學生因自身的學歷水平失去努力學習和就業的信心,或者由于認識不足導致對電子信息課程存在偏見等。

2 電子信息教學的改革方向

2.1 流程改革

選定電子信息課程的教學方案以后,需要對其進行改革和優化,從而實現教育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執行新課標提出的要求,保證教學方案落到實處。通過改進教學流程,來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舉例來說,在學習電子信息技術之前,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電子技術、電路知識、通信原理等,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電子信息的時候就會減少阻力,提高效率。

2.2 方法改革

對于中職教育而言,在電子信息工程的學習上,未來的發展改革趨勢是能夠讓學生自己設計連接電路,并且在計算機技術的幫助下獨立進行實驗。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在創新教育手法的基礎上學好專業知識。舉例來說,帶領學生參觀大型的電子和信息處理公司,引導學生自己連接傳感器的電路。還可以以學生的就業趨勢為依據,為其開發設計電子和通信器件。

2.3 方案改革

電子信息的應用,體現出來的是現代科學技術,因此專業課程的教育要嚴格進行。教師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在這其中,教學方案是教學活動的指導性文件,優化教學方案,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教學質量和成效[3]。因此,教師在擬定教學方案時,要事先結合電子信息專業的特點,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特色化的方案。舉例來說,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傳統教學方法或新型的網絡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方法,同時充分利用圖片、視頻等資源,使教學方案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預期。

3 優化電子信息教學的措施

3.1 選擇合適的學習教材

學習教材選擇得當,能夠起到促進學習效果的作用,反之則會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電子信息技術主要是電子器件和電路在科學層面和技術層面的發展和研究,所以在教材的選擇上,應該能夠反映出當下社會科技的發展情況。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習興趣。

3.2 課堂教學要精簡實用

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要堅持精簡、實用的原則,在不影響總體教學成效的基礎上,對課程進行大膽的創新,融入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4]。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將復雜的、無用的理論知識進行簡化甚至直接剔除,使學生把精力放在真正有用的知識上,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3 增加實驗和實訓力度

優化電子信息課程體系的教學,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5]。為此,應該做到:第一,合理設置培訓課程,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突出實踐操作的地位。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它和普通教育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具有特色的實踐操作性質,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二,增加電子專業培訓,加大實驗室的資金投入,建立規?;膶嵙暬?。實習基地能夠最大程度上實現專業實踐教學,對于抽象的教學內容來說,模擬實驗室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達到教學目標。如此一來,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操作能力。

3.4 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參與到更多的教學活動中,且具有自主選擇性。教師利用網絡技術,不僅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同時也可以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輔導,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通過互聯網建立起校內網站、網頁,來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電子信息課程的教學上,一方面教師應該根據實際的學習情況,對教學觀念和模式進行創新,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伴隨著新的問題和情況的出現,教學改革應該緊緊跟隨社會發展的步伐進行不斷創新??偨Y來說,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了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敢為人先、大膽實踐,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晨光.探究中職電子信息教學的現狀及完善對策[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3(2):314-315.

[2] 劉俊先.淺析如何提高中職電子實訓教學的實效性[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12(9):188-189.

[3] 陸鳳嬌.中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探討[J].職教通訊,2013,18(13):71-72.

[4] 石楠.提高中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J].職教通訊,2013,21(15):34-35.

[5] 劉立基.談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1(S5):132.

電工電子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學改革;課程建設

作者簡介:彭光含(1973-),男,湖南洞口人,湖南文理學院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湖南常德415000)

質量工程建設是教育部為實現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建設和發展,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水平所采取的重要舉措;而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質量工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的標準是“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1,2]這就要求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過程管理模式等諸多方面嘗試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模式的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傳授書本知識的課堂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缺乏靈性與活力。由于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的嚴謹性和邏輯性,課堂教學顯得猶為沉悶。因此,電子信息類本科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已成為各個高校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湖南文理學院作為地方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辦學歷史較短,在開辦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時主要參照國內重點大學來制訂自己的方案。由于學校實驗室條件、師資力量、生源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在學生培養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許多困難和疑惑。經過10余年的教學實踐,該專業的辦學思想與理念有了比較成熟的想法和特色。湖南文理學院為加強課程建設,全面打造特色專業,把2011年定為“課程建設年”。2011年,湖南文理學院物電學院在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理念等方面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進行了全面打造和升級,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一、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模式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是綜合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交叉學科。[3-9]從專業特點和專業培養目標上,構建了“基礎理論課程體系”、“實踐技能課程體系”及“創新實驗課程體系”一系列互相聯系又相對獨立的課程體系。

1.建立新的學科課程體系,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擴展專業技能的課程體系

湖南文理學院是教學科研型大學,傾向于教學。在新的課程體系中,學校根據培養目標,設置了學校及大類專業課程平臺模塊、學科基礎互通課程平臺模塊、專業共性課程平臺模塊及專業個性課程平臺模塊等四個課程體系平臺模塊。學校及大類專業課程平臺模塊主要是公共基礎課程、相關學科基礎課程(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文化素質創新能力課程。學科基礎互通課程平臺模塊主要是學科基礎課程,如電路、模擬與數字電路等。專業共性課程平臺模塊主要是專業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集中實踐。專業個性課程平臺模塊主要是專業方向課程和專業任選課程。新的培養方案注重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創新思想,針對社會職業需求,更新設置相應課程,基礎課程課時分配強調“基礎與新穎”。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程和企業需求對接進行甄選,重在技能訓練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建立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加大了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制訂完善的實踐教學環節教學計劃,強化實踐教學與課程教學的銜接。

2.調整課程結構,增強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根據專業建設需要和學校實際,學校調整了課程設置,修訂教學大綱,整合、更新教學內容,加強教學過程的檢查督促;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模式,實現與企業合作培養的對接。近年來,物電學院光學學科獲得了湖南省重點建設學科和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光電信息集成與光學制造技術”,建立了一系列光電信息技術專業實驗室;并計劃申請籌建光電信息工程本科專業,為打通相關專業培養模式,與物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一起構建了專業方向課程平臺。學校建立多門校級精品課程,設立完善的課程建設標準和完整的課程建設文檔,要求優質課程有完整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教案、教學手冊、試題庫;實現教考分離,從主講教師、隊伍結構、教學活動等全方位提升教學質量;強化實踐教學,建立實踐教學大綱,并納入教學計劃。實踐教學分為校內進行的綜合課程實踐和專業綜合設計課程訓練,以及校外進行的企業和社會實踐課程。校內基本專業基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校外實踐教學提升和強化專業綜合應用技能,并與廣東、江蘇等地多家電子企業達成實習、就業以及人才培養等意向。

3.構建科學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實踐綜合能力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學校按照實踐教學功能的基本能力、專業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目標,構建實踐教學內容和技能與創新思想相融的實踐課程,精心設計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實現基礎實踐課程、專業實踐課程、綜合設計實踐課程的人才培養融合。為強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優質課程的實驗教學環節,三分之二以上的實驗是創新和綜合設計性實驗。學校設立項目導師制,讓創新和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參與教師的一些項目研發,或者申請學校的質量工程立項和產學研項目,師生共同參與項目建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擴展視野。學校還通過設立創新實驗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項目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多年辦學實踐,物電學院逐步形成了充分發揮和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的人才培養理念,在要求學生具備本專業較扎實基礎的前提下,十分注重學生的興趣特長發展。近幾年來,學生獲得各種省級以上電子競賽(包括電子設計競賽、科技制作競賽)獎勵數十項;獲得三項國家專利,發表科研論文十余篇。學校進一步改革評價方式,成績評定與考核包括理論、操作實驗、實踐報告等多方式的能力考核。

二、教學內容改革與創新模式

課程體系建設是以知識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為宗旨,以校企合作培養人才需求為導向,走專業知識適應企業科技實踐的專業發展道路。按照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通過改革與創新課程體系、構建理論課程教學體系與實踐課程教學體系、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建立了培養學生在電子信息專業實踐與創新能力突出的、有特色的、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強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對教學內容修訂與改革作了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學內容要添加前沿性、實用性等新的專業知識;更新舊教材內容,把最新的電子信息類教學科研成果納入到教學內容之中,以滿足新的教學需求;理論課程的實驗課時增加,實驗課以創新性和綜合性實驗為主,減少驗證性實驗,激發學生對理論課程的學習動力,也強化了教師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責任和思想活力,從而促進了學與教適應科技發展的步伐。

實踐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也作了全面的改革與創新,采取分階段實踐的辦法。課程實踐主要是系統建模、電子裝配、計算機程序應用設計、電子電路課程設計、電子技術課程綜合設計以及到企業實踐訓練實習等一系列專業課程實踐。從基礎硬件設計到軟件設計,再到綜合課程實踐,實踐教學分階段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全過程,使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不斷提升與發展。課程設計實踐按照項目要求模式安排課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實踐的主導,教師只做服務性的指導。這樣學生實踐能力循序漸進、逐層提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擴展了理論知識的應用。

三、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模式

電子信息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創新,突出了電子信息專業特色,優化了基礎理論與實驗技能、強化了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拓寬融合了專業口徑;實現寬口徑、厚基礎、實踐能力與創新思想好、理工結合的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專業基礎理論與知識構架更加科學合理,實踐能力與創新思想明顯提高;擴寬了學生在光、電、計相關行業的就業機會;也為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指明了方向。

教學方法改革首先是教學思想的改革。由于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課時緊張,學生接受能力不一,致使課堂教學大都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單向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知識獲取過程中是一種被動獲取,嚴重阻礙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與創新意識的發展。因此,針對不同課程特點,實行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方法的重要課題?;A理論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主要采用啟發式、情景教學法、動態顯示法、引導討論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課程的教學采取項目課題教學法與企業頂崗實訓法為主要教學模式,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充分借助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和多媒體課件,把抽象的電子信息課程知識具體形象化,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在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倡導課堂討論與師生的交流,通過交流觸發學生的思想和創新能力。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主題,除此之外,改革和完善課堂外的教學工作也很重要。教師課前精心準備教案,課程多人參與備課的討論;精心布置與批閱作業;改革考試考核的方法;采取基礎知識與實踐考核并重的系統考核評價模式;對教師的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也進行系統的評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既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也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結束語

通過對電子信息專業本科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明顯加強;學生獲得省教育廳和學校的各種立項明顯增多;學生發表的科研論文、國家專利、以及學校和省級以上電子競賽獲獎數明顯增多;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明顯增強,考上研究生的比例穩步上升。電子信息本科課程建設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不斷地對課程體系和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這樣才能使本學科充滿活力與生機。筆者也將繼續努力,通過對電子信息專業課程體系的結構特點與教育規律探索,凝練學校電子信息專業特色方向——光電信息方向,培育核心競爭力的學科方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更多更好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孟然,劉淮霞,楊岸,等.以電路理論精品課程建設推動電氣信息類教學改革[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78-80.

[2]董興法,仲嘉霖,付保川,等.電子類專業培養模式的探討與實現[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1):20-22.

[3]周萍,劉錦高.構建新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培養計劃與課程體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4,(1):81-85.

[4]許福永.關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結構的建議[J].高等理科教育,1999,(2):71-74.

[5]劉蓉,李欣,侯宏錄.電子類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優化設計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21):556.

[6]熊幸明,鄧居祁,張文希.淺談電子信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長沙大學學報,2005,(2):67-80.

[7]李國彪.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實踐體系探討[J].嘉應學院學報,2006,(3):30-33.

[8]裴留慶,姚力,孟麗艷.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體系結構的一種框架[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111-114.

[9]吳伶錫,詹杰,周仁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研究[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105-107.

(責任編輯:宋秀麗)

電工電子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對于航空電子領域的入門者而言,擁有一本有助于他們理解現有的和還在不斷發展之中的航空電子系統的工具書是十分重要的。同樣地,對于這個領域的從業者而言,在進行設計時擁有一本闡述該領域成熟方法的概論性手冊也是十分必要的。航空電子系統導論至今已是第3次修訂出版,在全球各地受到工程師的廣泛喜愛,被許多大學定為航空電子學領域的教材。吳文海等本著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以及努力服務我軍航空武器裝備建設,為航空裝備研制和技術保障盡一份微薄之力的目標,曾將本書的第2版譯為中文,在中國讀者中取得了不錯的反響。但是,從第2版發行的2003年至今,元件級電子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技術上出現了許多重要的進展,因此作者在第3版中進行了詳細的修訂,介紹了自第2版出版以來最新的研究動態和技術革新。

本書闡述了現代民用和軍用飛機的核心—航空電子系統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理論,涉及到飛行員的頭盔顯示器、數據輸入和控制系統、飛行控制系統、慣性傳感器、大氣數據系統、導航系統、自動駕駛儀和飛行管理系統等方面。為了滿足高度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要求,這些系統使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集成。本書運用諸多專業領域知識,使航空機載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航空電子(控制)系統成為一門引人入勝、充滿挑戰的學科領域。本書第3版對諸如直升機飛行控制、電傳飛行控制等方面做了修訂和更新,并在適當的地方進行改進,增加了系統的覆蓋面,直升機飛行控制中增加了新的一節。

本書共分10章:1.緒論,包括航空電子學的重要性和任務、航空電子環境和單位的選擇等;2.座艙顯示和人機交互,包括平視顯示器、頭盔顯示器和顯示技術等;3.空氣動力學和飛機控制,包括空氣動力學基礎、飛機穩定性和飛機動力學等;4.電傳飛行控制,包括電傳飛行控制的特點和優點、控制律和數字實現等;5.慣性傳感器與姿態控制,包括陀螺儀與加速度計和姿態測量等;6.導航系統,包括慣性導航和GPS全球定位系統等;7.大氣數據和大氣數據系統;8.自動駕駛儀和飛機管理系統;9.航空電子系統集成;10.無人機。

本書工程實用性強,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并輔以嚴謹的解釋,便于工程技術人員理解和應用。本書既可用作航空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又可供相關工程技術與研究人員參考使用。

本書作者R.P.G.Collinson致力于航空電子學領域并取得了豐碩成果,他個人努力完成了這本緊跟技術前沿的權威性著作。

孫培培,博士生

電工電子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次研究對現代電視播控系統發展趨勢實行芻議,對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在電視播控系統中運用情況作以探討,主要闡述了將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運用到系統自動恢復、音頻信號判斷中,可充分發揮出電視調頻發射機的最大功能,保證電視播控系統運行的效率。

【關鍵詞】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電視播控系統;應用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為人們提供娛樂休閑空間。電視作為傳統媒介,為順應時代發展變化、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則應該使用新媒體技術確保電視信號播出的質量。在電視播控系統運行的過程,需對電視播控系統整個播出的過程加以嚴格控制,以便及時處理遇到的問題、提高電視節目播出的效果。
一、現代電視播控系統發展趨勢芻議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電視技術使用數字化技術可實現電視數字化的效果,涉及技術為數字化傳輸、數值編碼兩個部分。電子信息技術運用到電視播出控制流程中,比方說:電視節目錄制、電視節目編輯制作,以及電視節目播出、低按時信號發射、客戶端電視信號接收等中,能夠提高播控系統的運行效率、電視播出的質量[1]。數字化電視播出的質量較佳,能夠合理運用頻譜資源且抵抗信號干擾能力方面的優勢突出,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有效促進了數字電視行業的整體發展,網絡信息終端數字電視自動應急播出系統,推動了數字電視的整體發展。盡管傳播媒體的類型越來越多,但電視媒體在人們的生活中仍舊不可或缺。電視數字化條件下結構簡單,不需投入較多的成本,同時相關性能比較穩定,這就要求電視臺相關技術人員正確看待電視節目發展趨勢,不斷累積音視頻節目資源、發展新的業務,在電視播控系統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從而達到電視流程數字化、系統運行自動化的效果。站在數字化電視播控系統發展的角度觀察發現,數字技術的運用以數字化廣播電視為重點,在電視播控系統安全運行中可發揮關鍵的作用。電視播控系統屬于硬盤播控系統,能夠施行網絡技術維護、智能技術運用,而無需應用磁帶播出的模式。
二、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在電視播控系統中運用情況探討

(一)在系統自動恢復中的運用

較多媒體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此時電視行業的壓力加大,電視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多,所以需調整電視頻道的數量、現場直播,加強和觀眾間的互動。電視節目播出時不能準確掌握技術,容易引發播出質量問題。因此,為防止發生故障所致停播問題,建議使用電子信息技術處理突發事件,比如:及時處理突發事件、利用電子測試設備、構建跟蹤監測報警系統等。電視播控系統運行時,采用電視播控系統分布監測方法處理,目的為提高電視播出的整體效率。除此之外,可使用電子信息技術收集播出系統監控相關信息,對客戶端作以監控。為保證電視播控系統運行穩定,建議在系統運行期間于第一時間處理技術方面的問題,發揮出電子信息技術的作用[2]。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系統設備在構造方面比較有一定差異性,這個過程設計時需考慮到應用的價值,遵循相關技術標準加以合理設計。為避免發生廣播電視播控系統運行故障問題,則需確保系統數據的完整性,如果系統運行時出現故障問題,應在最短時間恢復系統功能,并獲取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方面的支持。

(二)在音頻信號判斷中的運用

電視播控系統使用電子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處理廣播電視傳輸信號故障情況,改善系統堅實界面并經運行系統界面的方式,對系統運行故障加以評判,使界面直觀、形象,技術人員主要經觀察界面提高電視播控系統的質量,如:使用電子信息技術,在播控系統科學設置播出的時間表,然后經監測時間段內圖形文件的形式,確定不同系統信號傳輸質量,開啟自動化恢復系統達到自我恢復的效果,這個過程中不需改變設備接線,即可達到調整電視播控系統信號的目的。節目圖像調整的時候,涉及畫面位置和大小相關情況,結合具體需要作以重新組合處理,對特定電視節目進行監聽[3]。電視多路音頻信號傳輸時,使用壓縮編碼于局域網傳輸音頻服務器,如此一來,有利于深入分析音頻信號相關數據信息,量化處理利于及時轉化為動態柱形圖,使用視覺瀏覽形式評判音頻信號運行狀況。

(三)在發揮電視調頻發射機功能中的運用

調頻發射機運行穩定、可靠,利于實行技術維護、不需投入大量的資金運行,調頻發射機開啟前要求進行配電電壓檢查工作,旨在使得天線倒換開關安裝在適合的位置且激勵器運行有效[4]。除此之外,需嚴格檢查影音頻信號和面板,開啟調頻發射機時運行電視播控系統,以此對調頻發射機運行的狀態加以客觀評判,觀察顯示器獲取電流、電壓,以及反射、入射功率相關數據信息,最后作以運行方面的調整,提高調頻發射機運行的效率。
三、結語

當前,電子信息技術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廣播電視進入到數字化時期,電視臺使用了數字化電視中心。為確保電視節目播出的效果,需提高電視播控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對電視信號穩定性加以監控,并合理運用電子信息技術、發揮其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唐云華.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在電視播控系統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20(02):24.

[2]楊楠.現代化電子信息技術在電視播控系統中的運用分析[J].探索科學,2019(09):234-235.

[3]田建軍.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在電視播控系統中的應用[J].數字化用戶,2019,25(26):159.

[4]郭偉.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在電視播控系統中的應用[J].傳播力研究,2019,03(22):293-293.

上一篇:關注信貸穩定匯率論文范文下一篇:流通閱覽管理創新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