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小型景觀設計案例范文

2023-09-20

小型景觀設計案例范文第1篇

3 生產異常處理系統的方案設計———以 AIP 公司為例

AIP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橡膠制品的美資企業,有員工500余人,年營業收入1.2億元,屬于典型的中小型制造企業。該公司從2013年1月開始對生產的異常情況進行統計、匯總和分析,如今又由生產部、計劃部在原有異常分析表的基礎上對計算方式、原因分析、跟蹤方式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改進,使其在管理方面更有針對性、專業性。該項目從2013年7月開始實施,在2013年12月正式完成,歷時5個月。

3.1 AIP 公司生產異常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產品生產制造過程中,由于人員、設備、材料、質量、工藝、技術等要素的不穩定性,導致異常事件頻繁發生。AIP公司的異常處理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1 異常事件信息采集 、傳遞、分析、處理相對滯后

異常事件的處理是按照從發生到處理結束的串行方式進行的,在這種方式下存在很多問題,如圖1所示。AIP公司主要依靠傳統的手工(如紙質統計報表等)和電話方式采集車間生產異常事件信息并逐級簽核,處理流程冗長,信息傳遞和處理速度緩慢,這種傳統方式傳遞時間較長、信息滯后,工作效率低、人為因素導致的錯誤率高,經常會出現數據失真或者報表丟失的現象,不能及時、清楚地反映出車間實時生產狀況,難以做出及時響應和處理,更無法作為事先有效預測依據。

3.1.2 異常事件處理信息化支持平臺缺失

其主體表現在:管理人員、生產現場事件處理人員以及操作人員之間不能實現實時對接。一方面:“信息孤島”造成信息無法共享。為了推卸責任,各班組之間各自為政,致使需要傳遞的信息,被隱瞞,以致錯過最佳的調整期;另一方面異常事件的賬目處理紛繁復雜、去向不一,同一數據出現在不同表格的記錄中,促使相關責任認定不清,最終體現管理混亂。從信息論的觀點來看,過程的各種參數檢測數據和異?,F象是系統內部的各種反應表現出來的“信息”,顯然,將這些信息運用與分析改善的意義重大。

3.1.3 異常問題波動處理緩慢

由于生產設備調整不恰當、夾具定位不準、員工違規作業、產品與要求不符、外界環境變化劇烈等系統性因素不穩定而導致生產異常變化,我們稱之為“異常波動”,這種波動直接影響到產品質量。異常波動的處理速度緩慢或方法不恰當,就會造成停工待料、在制品增多、庫存積壓等問題,導致企業成本增加,直接影響經濟效益。

3.1.4 相關部門之間協作不力

異常事件的處理不能做到部門間的及時有效協調,沒有一個規范的處理生產異常的管理系統。這樣不但會降低效率,而且造成資源浪費、責任缺位和內部矛盾,進而影響綜合效率。另外,沒有對生產異常所導致的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的后果,進行合理的追究與處罰,也沒有形成相應措施改善的記錄表。

3.2 異常原因分析及異常數據采集方案設計與處理流程

3.2.1 生產異常采集數據及其原因分析

AIP公司的管理者第一步就是要對異常問題進行現場實際情況調研,結合對相關人員的訪談交流將能夠引發異常的各種原因總結出來,并定義判斷的標準;同時確保這些判斷標準在生產過程中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對應的調整。生產管理人員需要在預計生產異常和確定現有生產問題的基礎上,對這些生產異常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后向有關責任單位 提出改善 要求 ,變“事后補救”為“事前預防、事中管控”。

異常原因統計分析如圖2所示。通過數據發現,設備異常在各類異常中所占比重較高,其余幾種引起異常的原因是備料異常、工裝異常、人員異常,根據該公司的統計資料,各種異常導致準時交貨率僅為75% ,嚴重影響了公司的效率和效益。后文闡述的改善措施將從這四個方面入手。

3.2.2 異常數據采集方案與處理流程

用EXCEL表格設計了一種能支持AIP公司在生產異常事件出現后,進行信息數據實時采集、傳遞、處理與查詢等功能融為一體的生產異常實時管理監控系統,并且跟蹤異常發展趨勢進行預測,達到提前判斷、先期決策,并對該管理系統在AIP公司成功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異常響應與信息化結合的方案設計具體內容如下:

圖 3 生產異常信息數據采集實現流程

圖 4 生產損失月累計瀑布圖(2013 年 4 月數據)

(1)建立一臺專門進行數據采集處理的服務器,各生產計劃員電腦通過局域網與服務器連接,保證數據實時采集分析及存儲,如圖3所示。

用EXCEL表對異常數據進行統計、分類和分析。EXCEL表預先設定好公式和圖表模板,對異常進行了定義,分成設備故障、備料不及時、模具工裝異常、人員緊張及其它等類型,并且對EXCEL文檔進行共享,當所有異常數據錄入表2時,會自動生成各類圖表,如圖4。采集的數據通過EXCEL表匯總成數據庫,同時通過異常管理系統處理,形成異常檔案數據庫管理表,為生產管理的異常問題處理提供數據支持。

(2)數據動態化采集,實現生產異常實時反饋。各個車間計劃員對生產異常數據及時更新,從而實現生產數據動態實時采集、動態分析,動態統計處理,真正達到實時掌控的目的,充分發揮其最大效能。同時把實時采集數據錄入歷史數據庫中,經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更好的減少甚至消除生產異常風險。

(3) 目視化現場管理界面。應用超大屏LED看板使現場管理者對生產現場的異常更加清晰化和透明化的了解。通過建立信息化共享的支持平臺,相關節點人員在發生異常時,快速應對,全體人員即可從信息系統中了解到生產異常實時的最新狀況,從而迅速采取措施,及時調整,促使生產盡快恢復正常。

3.3 異常處理的改善及跟蹤

從前面異常原因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到,異常問題主要集中在設備、備料、工裝、人員等方面,因此,異常處理的改善及跟蹤主要圍繞這四個方面進行展開。

3.3.1 設備異常分析及對策

AIP公司生產 問題異常中,設備異常占了很大的比例。由于設備故障多,改善前解決的辦法就是生產大量庫存以防止異常的發生。為此,AIP公司實施了設備的系統改善,見表3。

3.3.2 備料方面的改善及跟蹤

備料屬于成品前的準備工序,由于備料不及時導致無法按照計劃組織生產和交付,進而直接影響訂單的交貨期。對備料改善見表4。

3.3.3 模具工裝的改善措施及跟蹤

模具、工裝是生產制造的輔助工具。模具維護以及工裝更換是否及時、精準,直接關系到產量是否能按時完成。對此,該企業對模具、工裝改善的措施,見表5。

3.3.4 對操作人員的選擇 、培訓及跟蹤措施

對企業來說,缺乏專門的高技術操作人員一直是困擾企業的問題。目前操作員工期望的工資水平越來越高且流動性高,人員招聘也很困難。因此人員流失對企業的正常生產也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鑒于此,AIP公司采取了如下的措施,見表6。

3.4 系統運行可靠性分析及改善效果

企業要提高綜合競爭力,需要突破生產異常事件信息傳遞的瓶頸,即需要一個支持異常事件信息快速傳遞的系統并應用到生產實際中。AIP公司生產異常管理信息系統投入運行后,給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整體提升了企業生產現場管理水平,促進了企業持續發展。具體來說,體現如下:

圖 5 改善后生產異常影響產量統計分析

3.4.1 縮短了異常處理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

新方案實施之后,生產異常降低了50% 、數據輸入時間縮短36% 、交貨期 提升了22% ,簡化了異常處理復雜的流程,實現了并行化的控制。以該異??刂撇呗詾楹诵牡纳a過程異常監測系統,使得車間管理人員和現場操作人員能夠及時發現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異常狀況,并盡快采取有效措施,達到了預期效果。異常降低改善效果如圖5所示。

3.4.2 企業信息管理更加流暢及時

公司的生產、計劃、物流、采購等各種運營都得到了有效的規范,企業的管理及生產相關人員在第一時間了解到生產的第一手信息,杜絕信息傳遞的錯誤及滯后,提高了對異常問題的反應能力和反饋速度,提高了對客戶的服務水平。

3.4.3 企業產量、質量明顯提升

通過實施信息化改造,提高了工廠各類生產異常數據的準確性與及時性,異常數據的維護和整理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同時這些數據也為高層管理人員評估現場的改進效果、分析生產事故的原因提供了可信的依據,使生產中的各種責任得到明確。采用生產異常管理信息系統后,各種故障的原因以及責任人都可以及時、準確找出。管理者對于全公司的生產異常數據有更加直觀、更加精準的掌握,從而據此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產能計劃,生管人員由此編排生產計劃,提高了產能,提升了品質,減少了停線時間,增加了公司經營運作的有效性。

4 結束語

AIP公司采用異常響應管理系統,結束了以前的“孤島”離散型、“就事論事”型、“被動應對式”的現場管理模式,提高了生產效率,完善了質量管理體系,增加了生產過程控制的有效性,并實現了生產處置的持續改進與完善。具體表現為:

1) 構建了一種能夠支持異常事件的信息動態采集、實時傳遞、快速處理以及綜合查詢分析車間生產異常事件的實時響應系統。通過系統提供的生產異常數據庫,能對生產異常事件進行系統的分析和預測。

2) 創造了生產異常事件管理系統及流程。通過生產異常事件管理系統可對各種生產異常事件相應的眾多影響因素進行現場采集,并將決策處理者的經驗判斷進行量化,最后以預警信號圖的方式將預警結果直觀形象地輸出,實現對生產異常事件的預警。

小型景觀設計案例范文第2篇

小型化變電所一般為用電末端變電所, 35KV進線2回, 變壓器單臺容量不大于5000KVA, 設計規模為兩臺變壓器。35KV進線不設開關, 采用線路變壓器組接線擴大線路變壓器組接線 (兩臺主變時) ;10KV采用單母接線方式, 出線一般不超過六回, 另設并聯電容器補償裝置一回。

2 所用變設計

裝設35/0.4KV, 50KVA所用變一臺, 供變電所照明、檢修及二次保護用電。為保證變電所內部全部停電情況下, 有可靠的操作和檢修電源, 所用變裝于35KV進線刀閘前面。

變選用低損耗、免維護變壓器, 為適應用電負荷變化大的特點, 按有載調壓設計, 調壓范圍為35±3×2.5%。變壓器35KV側采用負荷開關加熔斷器保護, 負荷開關用于正常運行時操作變壓器, 熔斷器用作變壓器保護, 熔斷器選用K型熔絲, 它具有全范圍內有效和可靠地開斷最小過負荷電流至最大故障電流;10KV側采用戶外真空開關。

10KV出線采用電子式真空重合器或真空開關。電子式真空重合器自具保護功能, 并可設兩快兩慢重合功能而不需要外來電源, 這就使得變電所的保護大為簡化, 并且重合器可裝設遠動接口, 為實現變電所“無人值班”提供了良好的設備基礎。10KV設0.2級母線電壓互感器一組, 每回出線設0.2S電流互感器, 以提高計量準確性, 達到商業化運營要求。

3 二次回路設計

35KV常規變電所, 變壓器高壓側帶斷路器, 變壓器設差動、過流等保護, 配置復雜, 二次回路采用直流操作, 若10KV選用戶內真空開關柜, 電磁操作機構, 需要配置不小于65Ah的直流操作電源, 從而增加了投資。小型化35KV變電所, 變壓器高壓側采用熔斷器, 不另設保護, 10KV采用戶外重合器或真空開關, 二次回路采用交流操作, 操作電源由所用屏而來, 減少了投資。

4 UPS電源的采用

UPS交流不間電源裝置, 主要用于重要的不能間斷供電的場合, 如計算機中心, 郵電通信, 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等。而設計的35KV小型化變電所, 為了減少投資, 一般不采用直流電源。為避免所用變短期失電 (高壓側熔絲更換或小故障檢修、停電1小時以內) 而造成變電所保護癱瘓和信息量無法上送至調度端, 而設置延時1小時的UPS電源, 從而保證調度端及時、適時了解變電所的運行現狀。

鑒于主變采用高壓側熔絲作為主保護, 因而主變壓器的保護設置大為簡化, 只需在其低壓側設過電流、過負荷、輕、重瓦斯等保護, 對設一臺變壓器的變電所, 過電流跳開主變低壓側開關, 其余均動作于信號, 對兩臺變壓器并列運行的變電所, 過電流及重瓦斯均動作跳開主變低壓側開關, 以縮小故障范圍。過電流保護并作為10KV出線的后備保護。

10KV出線采用真空開關時, 裝設微機保護, 設電流速斷、過電流保護及三相一次重合閘。10KV出線采用電子式自動重合器時, 因其本身自具反時限過流保護功能及自動重合功能, 因而不需另設保護, 重合器可設兩快兩慢重合功能, 若在配網線路分支線上裝設分段器, 則能保證分支線路發生瞬間故障四次而不引起全線停電, 提高了供電可靠性。

電容器一般裝設真空開關, 要求設置過流、過壓、零壓等保護

5 閉鎖系統的設置

閉鎖作為變電設備防誤操作的重要手段已廣泛應用于的設計及運行之中, 目前, 廣泛采用的閉鎖裝置有機械聯鎖、程序鎖及微機五防閉鎖, 機械聯鎖廣泛應用于成套開關柜, 微機閉鎖以其性能優越、操作方便廣泛應用于110KV及以上變電所;對于35KV小型化變電所, 微機閉鎖投資較大, 因而我們廣泛采用的是投資小的程序鎖, 它操作較為簡便, 能可靠的防誤操作, 特別對于無人值班變電所, 現場操作較少, 巡視及檢修人員對設備不熟悉, 則顯得更為重要。

6 保護性接地

國家標準明確提出低壓配電系統的保護接地型式有三種:

(1) TN系統分三種安裝類別:TN-S系統;TN-C系統;TN-C-S系統; (2) TT系統; (3) IT系統。

新規范是“以人為核心”, 在保證“適用、安全、衛生、美觀”的前提下, 對安全方面提出了相當嚴格的要求。新規范明確規定了應采用IT、TN—C—S或TN—S等低壓配電系統接地形式, 并進行總等電位連接。

規范規定采用的供電系統

6.1 TT系統亦為三相四線系統系統有一點直接接地, 系統無PE線。

用電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保護 (PE) 線接至與電力系統接地點無直接關聯的接地極上。TT系統的特點是中性點N與保護接地線PE無一點電氣連接, 即N與PE線是分開的, 適用于公共電網供電的用戶, 一般每個建筑樓各有單獨的接地極和PE線。所以木管三相負荷是否平衡、中性線是否帶電, PE線均不會帶電, 用電設備外露導電部分亦不會帶電, 保證了使用安全。當用電設備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 由于TT系統單相短路保護的靈敏度比Iw系統低 (TT系統以大地為故障電流通路, 與電源和PE線的接地電阻有關, 故障電流小) , 熔斷器和斷路器往往不能立即動作, 造成設備外殼帶電。所以必須采用漏電保護器來切斷電源, 才能提高TT系統觸電保護的靈敏度, 使TT系統更為安全可靠。

6.2 TN—S系統, 也稱三相五線制系統該系統是三相四線加PE線的接地系統。

整個系統的中性線 (N) 與保護線 (PE) 是分開的, 用電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接到PE線上。一般當樓內有獨立變電站時便采用TN—S系統。由于TN—S系統中性線N與保護接地線PE除在變壓器中性點共同接地外, 兩線從變電站低壓母線處便分開了, 所以與TT系統一樣, 不管中性線N是否帶電, PE線均不帶電, 與跳線連接的設備外殼同樣均不會帶電。而且在TN—S系統, 發生電氣故障時, 通過四線接地電流較大, 一路熔斷器、斷路器都能動作切斷電源 (靈敏度高) 。因此, TN—S接地系統明顯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在用戶配電箱內, PE線與接地線排的總接地端子板連接。

6.3 TN—C—S系統該系統有一點直接接地, 用電設備的外露

可導電部分通過保護線與接地點連接, 系統中前一部分線路的中性線N與保護線PE是合一的, 第二部分是TN—S系統, 即N與PE線是分開的。采用TN—C—S系統時, 當保護線與中性線分開后 (通常在住宅進戶處) 就不能再合并 (中性線N絕緣水平應與相線相同) 。因此在住宅中采用TN—C—S系統, 實際上就成了TN—S系統。也即PEN線在進入用戶配電箱后, 配電箱內分開設置了N端子板和PE端子板, N和PE線進入住宅便互相分開不再有任何電氣連接了。

摘要:電源系統的設備多、分布廣, 本文主要對小型變電系統的初步設計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設計,保護性接地,二次回路

參考文獻

[1]《實用供配電技術手冊》.焦留成.機械工業出版社.

[2]《工廠企業用電》.耿毅.冶金工業出版社.

小型景觀設計案例范文第3篇

酒吧文化起源于歐洲, 十年前才進入我國, 進入我國后近幾年得到迅速的發展, 雖然酒吧是一個移植過來的公共空間, 但是我們對它充滿了幻想, 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置身在西方文化氛圍內的環境, 我們可以真實近距離的感受和體驗不同的文化。酒吧文化也是城市文化代表的小部分, 也是一個城市文明的縮影, 不同的城市會有不同的酒吧文化。酒吧則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形式能夠在社會交際、才藝展示、娛樂體驗、潮流時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酒吧也可以作為現代藝術展示的場地, 音樂和美術作品的展覽開始在此舉辦, 它的包容性是多方面的。藝術與酒吧是相互融合的, 酒吧里隨處可見的畫作、雕塑, 環繞的音符也都是藝術文化的體現。

通過長時間的了解, 發現大部分酒吧太過于吵雜, 我就在想為什么不能設計一種安靜的, 沒有那么多絢麗華而不實的燈光, 沒有躁動輕浮的音樂, 沒有過多的金屬材料。于是后來就給發現安靜的酒吧空間可能會更適合現代人, 我們應該做一種安靜的, 可以讓人靜下心來, 真正放松心情的一個小型場所。

酒吧消費人群的定位應該是在校大學生、工作白領以及前衛的年輕人。位置選定于商業與寫字樓、高校之間的繁華地段, 環境舒適, 能夠在快節奏的馬路邊得到短暫的小憩。酒吧定位為中高檔酒吧, 沒有低俗的音樂和墻面, 突出的是不煩脫俗的氣質和環境。酒吧位于都市繁華地段, 讓人們工作學業之余之后就能迅速的平靜身心, 融入到環境之中。在閑暇的時間里和朋友聊聊天, 或者和生意伙伴談業務。

酒吧的區域劃分設計應該是動靜結合的, 在燈光色調上也有體現在中間區域布置得是高照度暖色燈光, 而兩側區域設計的是低照度冷色燈光, 利用燈光以及座椅的布局來達到動靜區域的劃分。動靜結合也便于顧客擇位, 有人喜歡靠邊靠窗, 有的人則喜歡在里面。

那么如何能讓這些材料能夠充分的表現出這是一個安靜的酒吧, 于是整個空間里面, 大面積的使用了木料、布料, 然后用少量的金屬、玻璃, 來進行點綴來達到整體的和諧, 而不失小區域的趣味性。布料的柔軟與金屬的堅硬形成了對比, 互相配合協調, 木料代表了大自然, 布料代表了柔和溫馨, 金屬代表了個性與張揚, 玻璃代表了時尚與簡約。

滿足消費人群的需要, 空間各部分發揮最大的利用價值??臻g的狹小使我想到了怎么樣在視覺上擴大空間, 如何創造一種簡約大氣的現代格調, 使其不僅現代感強烈, 而且檔次十足, 在繁華喧囂的都市中有自己的獨特的味道。一座城市的美感不僅僅在于它雄偉的高樓大廈, 零星散落的美則在于小型的休閑酒吧。玲瓏的個性化空間, 具有很強的領域性, 私密感,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社會生活, 人們具有不同的個性和特點, 酒吧亦是如此。

在考慮室內設計的時候, 要把自己置身在這個環境中, 想象自己在這個酒吧里怎么樣的裝修設計才讓令人感到舒服和愜意, 想象來這里消費的人群,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要, 怎么樣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燈光的設計是不可小視的問題, 燈光是否成功嚴重的影響了大環境的美感。酒吧的燈光猶如人們身上穿的衣服, 我們對于光的色彩是非常敏感的, 優美的燈光能夠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心情。燈的外觀、數量、色系能夠達到怎樣的效果都是很精細的問題。室內的色彩和燈光的色彩相協調, 才使整個環境看起來更舒服。在注重布局分區的時候也不可忽視角落里的設計, 細膩的角落設計會給人們產生柔和的心理和情緒。一絲亮光, 一抹小綠, 一盆小景, 細節的設計可以讓消費者體會到店主的良苦用心。

酒吧的設計是用個人的觀點去接近和尋找大眾的品味, 用獨特的視角來感染大眾的審美, 特質的發揮需要得到普遍的認可, 獨立的風格也需要得到欣賞, 所以用設計的手段來表達思維的活躍, 用理性的技術來闡述情感的釋放。個性的獨特的設計是酒吧的靈魂所在, 就像我們人類的思想, 從某意義上講, 酒吧是自由與悠閑放松的聚集地, 也是城市文化聚集的場地, 它自由的本身就是人們對到生活和自由的渴望和幻想。外在的喧囂與尋求安寧的內心在整個設計中體現的惟妙惟肖, 我相信身處于這個環境之中, 精神與身體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最后我想說無論你是誰, 請盡情的享受這美好的一切!

摘要:現如今生活節奏步伐的加快, 緊張忙碌的都市生活, 人人都渴望擁有一處能夠讓心靈沉淀的生活休閑空間, 我對酒吧的風格、氛圍營造、空間設計等提出了自己的設計理念, 我認為酒吧的設計是在酒吧文化基礎之上并源于生活的合理的理性規劃。該論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設計一個功能完善的小型酒吧, 如何創作出一個氣氛和諧、高雅舒適, 滿足泡吧族們的要求和品位, 不單純是喝酒的地方。更是追求與眾不同的文化、娛樂、休閑放松場地。

關鍵詞:酒吧文化,城市化,風格,思想

參考文獻

[1]酒吧文化——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0747.htm?fr=aladdin[Z].

[2]酒吧設計要注意的問題——豆丁網http://www.docin.com/p-32569926.html[Z].

[3]《室內設計資料集》.第一版、第二版 (建工版) .2009.6[M].

小型景觀設計案例范文第4篇

盡管是小型水利工程的設計, 但設計過程如果對工程細微處沒有認真仔細的把握, 只會事半功倍, 甚至造成嚴重的設計失誤, 但在設計細節上很容易被專業設計人員所忽視。如許多小型水利工程在進行設計時, 對洪峰流量計算, 由于無法得到完整的水文資料, 或者根本就在沒有資料的情況下進行估算, 這樣對設計最終成果造成巨大而深遠的負面影響。

(1) 在計算洪峰流量的過程中, 如果缺乏相關的水文資料, 就只能通過各種計算參數來進行, 如查表、查圖和繪制曲線等方法來實施。在設計過程中, 對相關參數進行核實, 力求準確。一般來講取值的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都在計算結果上帶來很大的不同, 對于一些敏感的設計參數更要仔細核實力求準確無誤。

(2) 在實施量測過程中要認真對待, 從而提高對流域干流平均比降和匯流面積計算時的精確度。如果能夠使用大比例尺寸的地形圖時, 應盡量的采用大比例地形圖, 這樣能夠更進一步的減少測量誤差。

(3) 在山區和城鎮小型水利工程建筑物設計過程中要用到大量的技術參數, 在根據初始條件和適用條件先來假定一個參數, 在通過計算這些假定的參數后, 還要進行取值合理性的檢驗, 盡量做到每個參數都是準確可靠的取值參數。

(4) 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水利工程建筑物進行細致分析。舉一個關于攔河壩 (專業稱為溢流堰) 為典型設計的例子。由于在山區河流一旦發生洪水的情況下, 其流速往往比較急, 而且持續時間不長, 在進行山區小型的溢流堰的設計時, 就要考慮到小型堰體較矮的特點, 不能盲目設計一個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的大形態的堰體, 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認真注意。溢流堰在整個設計過程中, 將堰前的水深值取一個為A的值, 進行大中型水庫、大中型攔河壩溢流堰 (溢洪道) 的設計過程中, 由于其庫容大、回水面積和過斷流面積較大, 可以忽略行近流速V≈0, 則堰前水深H可以近似地等于堰上水頭H。小型堰忽略行近流速V則不妥。水利工程設計一定要根據客觀的環境情況來對設計方案進行定位。

2 安全高效的設計

(1) 安全和高效。投資小型水利工程資金不需要太多, 建設規模也較小, 所以通常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把安全放在首位, 而對工程造價沒有合理的預算, 這樣也會造成建設資金的浪費。不能因為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資較小, 就不仔細的進行資金預算, 從而降低工程的投入產出比。

(2) 根據客觀地形, 合理的選擇建筑物型式及樞紐布置型式, 要認真的對環境進行核查, 最終確定合適的設計方案, 做到準確無誤完成好設計任務;

(3) 建筑物在設計過程中, 涉及的諸多參數有一定的取值范圍, 應在滿足安全和高效的條件下, 參數所選的數值, 做到工程量最小, 投資最少。

(4) 結合工程實際情況, 做多種方案的比選, 全面綜合考慮, 選擇出最優方案。在對不同方案的比選中, 可以多參考其他成功的設計案例, 從而盡可能減少設計失誤, 做到準確完成設計工作。

3 工程外形與周邊環境相和諧

(1) 小型水利工程在修建過程中不僅應充分考慮工程安全與經濟兩方面的問題, 同時還應兼顧工程外形象美觀。審美觀在不同建設地點有不同的要求, 就小型水利工程建筑而言, 在設計時應注重工程形象與周圍環境相和諧。不僅是工程本身建筑物各個部位或者樞紐工程與周圍自然環境都要保持和諧, 與周邊的其它建筑物之間也應該保持和諧。同時, 應注意在色彩方面、款式類型等風格, 根據地域的不同、民族習俗差異, 科學選取;

(2) 工程位于城鎮或城鎮近郊時則應該使工程形象與小城鎮的建筑風格或建筑理念相協調。工程形象應該與周圍的人文環境相和諧。工程位于不同地區應該更多的考慮融入當地的風土人情等元素, 使工程能夠體現出不同地區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工程形象與周圍環境的和諧, 使得人文建筑與自然環境相互映襯、相得益彰。能更好地體現出設計者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智慧。

4 人性化為工程的重要核心

工程設計應充分彰顯人性化的本質, 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核心設計理念。山區小型水利工程實施的現場情況比較復雜, 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工程都建設在偏僻遙遠的山區之中, 在沒有和原有設計理念相沖突的情況下, 設計者應首先考慮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從而不至于讓工程設計流于形式化, 在設計理念應更多的讓位于工程在實際操作中的適用性, 做出適當的變通, 可以讓設計不再是紙上談兵的笑話。工程設計者在工程完工之后還要做相關的回訪工作, 在每一年的主汛期之后, 去走訪工程所在地的政府以及相關的工程運行管理單位了解工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情況, 根據相關單位提供的具體數據, 對照分析設計中存在的不足或做出修整設計方案, 最終使我們設計的工程能夠讓廣大群眾真正從中受益。

5結論

做好山區小型水利工程設計, 是讓廣大群眾的切身受益的事情。通過把小型水利工程設計的每一個細節都做得更好, 讓水利工程真正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這才是水利工程設計者工作中的最終目標。

摘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水利工程設計者而言也是一件為民謀福的事業, 需要工作人員去孜孜不倦的努力工作直機關。

關鍵詞:水利工程的要求,設計環節,要求

參考文獻

[1]呂寧江.山東省小型農用水利工程建設技術手冊[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 2010.

小型景觀設計案例范文第5篇

1 實驗設計

針對以下簡化后的C代碼,設置三組實驗,三組實驗聯系緊密,構成了一個整體,基本完成了編譯器的前端工作。

三個實驗分別說明如下:

實驗一詞法分析

(1) 目的:通過設計編制調試一個具體的詞法分析程序,加深對詞法分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在對程序設計語言源程序進行掃描過程中將其分解為各類單詞的詞法分析方法。

(2) 要求:編制一個讀單詞過程,從輸入的源程序中,識別出各個具有獨立意義的單詞 (token) ,即基本保留字、標識符、常量、運算符、分隔符五大類,并依次輸出各個單詞的內部編碼及單詞符號自身值;如果遇到錯誤時提示“Error”,然后跳過錯誤部分繼續顯示,實現時可參照狀態轉換圖實現和使用Lex工具[2]實現。

(3) 說明:

token分為基本保留字、標識符、常量、運算符、分隔符五大類,內部編碼參考如下:

識別保留字:if、int、for、while、do、return、break、continue;單詞種別碼為1.

其他單詞都識別為標識符;單詞種別碼為2.

常量為無符號整形數;單詞種別碼為3.

運算符包括:+、-、*、/、=、>、<、>=、<=、!=;單詞種別碼為4.

分隔符包括:, 、;、{、}、 (、) ;單詞種別碼為5。

實驗二 語法分析

(1) 目的:加深對語法分析器工作過程的理解;加強對遞歸下降法實現語法分析程序的掌握;能夠使用自己編寫的分析程序對簡單的程序段進行語法分析。

(2) 要求: (1) 在實驗一的基礎上,用遞歸下降分析法和Yacc工具[2]編制語法分析程序; (2) 對語法規則有明確的定義; (3) 編寫的分析程序能夠對實驗一的結果進行正確的語法分析; (4) 對于遇到的語法錯誤,能夠做出適當的錯誤處理,給出適當的錯誤提示,保證順利完成語法分析過程。

(3) 說明:參考文法如下:

實驗三中間代碼生成

(1) 目的:加深對中間代碼生成工作過程的理解;能夠使用自己編寫的分析程序對簡單的程序段生成中間代碼。

(2) 要求:在實驗二的基礎上,用Yacc工具[2]生成中間代碼。

(3) 說明:文法參照實驗二,生成結果參照文獻[3]。

2 實驗特點

本組實驗具有以下特點:

(1) 三組實驗聯系緊密,實驗二是實驗一的延續,實驗三是實驗二的延續。

(2) 實現方式靈活。在實驗一中,可采用C語言實現狀態轉換圖,也可以用Lex工具實現詞法分析器的自動生成;在實驗二中,可采用C語言實現遞歸下降分析器,也可以用Yacc工具實現語法分析器的自動生成;學生在實現的過程中還可以比較二者的異同。

(3) 可擴展性強。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對上述實驗進行適當地刪減或添加,從而讓自己的編程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摘要:《編譯原理》是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 理論課上介紹的原理和方法需要通過實驗來理解;本文以簡化后的C語言為處理對象, 實現詞法分析、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等過程, 具有操作性強、可擴展性強等特點, 有助于學生理解本課程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編譯原理,實驗設計,課程實踐

參考文獻

[1] 張素琴, 呂映芝, 等.編譯原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2] Jobn R.Levine, Tony Mason, Doug Brown.Lex與Yacc[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

小型景觀設計案例范文第6篇

搬運系統主要應用在物流系統中,也可應用在工業生產和其它領域。立體倉庫是物流系統中最典型的搬運系統,它主要由高架庫系統、堆垛機和其它輸送系統組成。立體倉庫在國外已被普遍采用,形成了專門的學科,并不斷發展和完善;國內對立體倉庫的研究起步較晚,但也得到了迅速發展[1,2]。目前我國已有幾百座自動化立體倉庫[3,4],但都屬于大中型系統,而功能相對完善、結構相對簡單、可靠性高、成本低的小型自動搬運系統或立體倉庫還比較少見。本文介紹一種小型自動搬運系統。該系統采用繩索式機械結構,用點或坐標方式定位,采用多機網絡結構控制,運用插補算法來設定和優化路徑,同時采用傳感器精確定位,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1 系統方案設計

1.1 系統主要功能

小型自動搬運系統的設定功能:(1) 采用簡單的結構方式,實現空間貨物搬運;(2) 采用多機網絡系統結構,提高系統性能;(3) 實現空間坐標精確定位;(4) 按預定路線或最優路線運行;(5) 具有實時位置檢測功能,提高系統可靠性;(6) 具有人機交互功能,包括按鍵輸入參數和控制命令、語音提示及報警、實時參數顯示等。

1.2 系統機械構成

小型自動搬運系統包括吊裝系統、支架系統和檢測驅動系統等,如圖1所示。

驅動電動機通過絞盤、光碼盤(測距測速傳感器)、牽引繩、滑輪、吊裝器牽引貨物,在預定空間范圍內實現點間搬運。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場地因素的變化將支架改為固定支點方式,以進一步簡化系統結構;還可根據貨物的重量等因素選用合適材料的繩索,以提高空間利用率。

1.3 系統工作原理

小型自動搬運系統涉及兩個坐標系:空間直角坐標系和由4個繩長組成的特定空間坐標系。對于空間任意一點的表達方式有3種,分別是空間直角坐標系內的(X,Y,Z)、由繩長組成的特定空間坐標系內的(L1,L2,L3,L4)和按某種規則排列的位號。一般情況下,三者一一對應。假設已知(X,Y,Z)值,根據空間距離公式可分別計算出4根繩長,這樣就得到了對應的(L1,L2,L3,L4),反推亦可。在重力作用下,3根繩長可確定空間內一點,從頂部往下看,沿正方形的一個斜邊將空間分為兩個區域,在不同區域內,由對應頂點的3根繩索起作用,另一根為冗余繩索。位號根據倉儲區和貨物的大小進行標定,與(X,Y,Z)值一一對應。這樣就確定了三者之間的相互轉換。

在搬運過程中,為了運輸安全,設計“門”字形路徑。貨物由一點搬運到另一點時,先用繩索將貨物抬起到垂直方向設定的最高點,然后根據需要在頂部運動,最后下落至指定位置。在搬運過程中,利用插補算法插入一系列點,保證繩索作用下的特定路徑。

1.4 系統工作模式

小型自動搬運系統主要完成空間貨物搬運功能,根據系統功能要求設置了手動、半自動和自動這3種工作模式。

手動模式是指通過X、Y、Z方向的坐標移動,實現自定義軌跡按步搬運貨物、基準點校準和設定位號3種功能。半自動模式可以實現位號的顯示和查詢功能。通過輸入位號查找已設定(或默認)的坐標,可知道貨物的具體位置,通過連續查詢可以明確貨物的搬運路徑;或者通過輸入X、Y、Z坐標查詢是否已經有對應位號,如果有則顯示其具體值。另外,半自動模式還可按設定路徑(即位號順序)實現貨物由一點到另一點的搬運。自動模式是實現最優路徑搬運的常用模式,分為貨物分揀和貨物配送兩種方式,如圖2所示。貨物分揀是指在貨物入庫過程中,根據貨物的不同類型(假設以大小區分)將貨物放置在不同的預設位置(以3種為例)的過程。貨物配送是指假定各類貨物的出貨口始終要求放有一待用貨物,當貨物被取走時,系統根據自動判斷的類型送入一個相應貨物的過程。在實現過程中,這兩種方式根據優先級共同作用。

除以上3種工作模式外,系統還可實現查詢和語音功能。查詢功能包括通信查詢(在維修時檢查上、下位機之間的通信是否正常)、歷史記錄查詢等。語音功能包括報警、報時和提示等。語音報警的內容包括輸入位號超出范圍、貨物超重等;語音報時分為整點報時和即時報時;語音提示包括模式選擇提示和坐標輸入提示等,配合顯示使用。

2 系統硬件設計

2.1 系統總體結構

小型自動搬運系統主要采用兩級分布式結構,包括上位機(主機)和下位機(從機)兩部分,上、下位機之間通過RS485總線通信,如圖3所示。上位機主要起監控作用,通過鍵盤實現輸入,通過液晶顯示實現輸出,同時包含語音和時鐘模塊。下位機主要用于控制對應電動機,從而改變對應繩長,同時具有檢測功能。

2.2 上位機組成

系統上位機以AT89C52單片機為核心[5,6],其組成如圖4所示。顯示模塊采用T6963C控制器來控制12864液晶顯示模塊,主要用于顯示坐標信息和其它輔助畫面。鍵盤模塊采用矩陣式3行8列鍵盤,包括數字鍵和控制命令鍵,實現坐標或位號的給定、模式選擇、貨物位置微調和復位等功能。語音模塊采用美國ISD公司生產的ISD25120芯片,其有120 s錄放時間,可完成語音提示和報警功能。時鐘模塊采用DS12C887實時時鐘芯片作為時鐘基準,用于生成報警記錄。

2.3 下位機組成

系統下位機以AT89C2051單片機為核心,其組成如圖5所示。貨物位置檢測模塊通過接觸式傳感器判斷有無貨物,從而決定系統工作情況。步進電動機控制模塊通過軟件實現。繩長速度和位置檢測模塊采用光碼盤設計,將檢測值與給定坐標進行比較,構成閉環系統,增加系統可靠性。

3 系統軟件設計

3.1 上位機程序

上位機主要完成監控管理功能,主程序流程如圖6所示。上位機程序還包括串口中斷程序(完成與下位機之間的信息傳遞)和定時中斷程序(為其它模塊提供定時功能)。

在上位機主程序的坐標變換及處理模塊中,假設給定坐標點設定在空間直角坐標系中,則針對兩點之間直線插補的可選方案:(1) 在上位機中對空間直角坐標進行插補并計算繩長,下位機按繩長驅動電動機;(2) 在上位機中對空間直角坐標進行插補,由下位機計算繩長和驅動電動機;(3) 在下位機中對空間直角坐標進行插補、計算繩長和驅動電動機;(4) 在上位機中計算繩長,并在特定空間坐標系內實現插補,下位機按繩長驅動電動機;(5) 在上位機計算繩長,下位機在特定空間坐標系內進行插補,按繩長驅動電動機;(6) 在下位機中計算繩長,在特定空間坐標系內插補,按繩長驅動電動機。這里主要涉及插補算法應用的坐標系是選擇空間直角坐標系還是由4個繩長組成的特定空間坐標系,以及各個步驟的處理位置。方案的選擇將決定系統的速度、精度以及硬件的選擇。

3.2 下位機程序

下位機主要完成獨立控制、驅動步進電動機及精確定位坐標任務,其主程序流程如圖7所示。主程序用于檢測繩長,與給定繩長比較,當出現錯誤時報警,并檢測貨物位置,與上位機通信。下位機程序中的串口中斷程序完成與上位機之間的信息傳遞;方波發生程序通過定時中斷方式產生驅動電動機的方波。

3.3 插補算法

插補算法是指按給定的基本數據,插補中間的坐標數據,從而將曲線描述出來的一種算法。常見的插補算法有逐點比較插補計算法、數字積分器插補計算方法和時間分割插補計算方法等。實現插補算法的器件包括平面的直線插補器、圓弧插補器、非圓二次曲線插補器及空間直線和圓弧插補器[7,8]。

本系統采用空間直線插補器及時間分割插補計算方法。具體實現方法:以設定的步進電動機速度為時間基準,在直角坐標系和由繩長組成的特定空間坐標系中根據路徑的距離進行時間分割,從而計算出單位時間的坐標變化量,確定插入的坐標值。

3.4 上下位機間通信模塊

上下位機之間通過RS485總線通信,采用串行全雙工傳輸方式。上位機定時循環呼叫各下位機,建立通信連接后發送對應信息,同時接收下位機信息。上位機發送的信息包括坐標值、運行命令和校驗和等。下位機按預定地址編號響應上位機呼叫,同時向上位機發送當前坐標值、貨物位置、報警提示和校驗和等信息。

4 系統調試

系統調試過程中首先編寫各子程序,分別測試各硬件工作是否正常;然后測試下位機程序,包括步進電動機的控制、繩長的精確控制和貨物位置的檢測等;接著測試上位機程序,包括繩長計算、鍵值抓取、液晶顯示、語音提示及報警和萬年歷顯示等;最后測試上、下位機間通信,進行系統聯調。

5 結語

小型自動搬運系統采用支架和繩索搬運貨物,采用多單片機網絡型計算機控制方式,并在數據處理上采用了插補算法,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按路徑搬運貨物。經調試運行,該系統較好地實現了設定功能,可應用于物流系統和其它領域,如小貨件傳送系統、銀行保險箱存儲系統、圖書存儲管理系統和小型倉庫等。

摘要:針對現有搬運系統結構復雜、成本較高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小型自動搬運系統的設計方案。該系統采用支架和繩索,以多機網絡結構控制方式實現貨物搬運,采用插補算法預定或優化貨物搬運路徑,可通過手動、半自動和自動3種模式實現貨物分揀入庫、碼垛和配送出庫等功能。調試運行結果表明,該系統較好地實現了設定功能。

關鍵詞:搬運系統,繩索式結構,多機網絡控制,插補算法,按路徑搬運

參考文獻

[1]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信息中心.自動化立體倉庫在現代物流系統中的運用及展望[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1(5):87-89.

[2]樊貴香,閆執中.自動化倉庫的發展現狀及展望[J].機械管理開發,2010,25(1):121-122.

[3]張建奇,李墨翰,張建鋒.自動化立體倉庫控制系統設計[J].自動化儀表,2012,33(1):28-31.

[4]李偉光,許陽釗.一種搬運機器人控制系統的軟件開發與研究[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0(4):84-87.

[5]胡漢才.單片機原理及其接口技術[M].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6]楊光友,朱宏輝.單片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接口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

[7]聶建成,吳竹溪,肖潔,等.基于直線插補的進給方向判斷新算法[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09(10):12-14.

上一篇:工廠學習經驗總結范文下一篇:餐廳活動方案模板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