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非理性因素下醫患關系論文范文

2023-09-23

非理性因素下醫患關系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了解我院實習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現狀。方法:對我院392名實習醫學生采用自行設計問卷的形式對醫患溝通探索、醫患溝通教育發展情況、醫患溝通過程進行調查統計。結果:發現醫學生雖對醫患溝通學習持積極態度,但自身溝通技能差強人意,男女生得分比較,在醫患探索調查以及醫患溝通過程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男生對醫患溝通重要性認知度低于女生(P<0.05),男生在面對患者時明顯比女生更具有自信心(P<0.05),與患者溝通過程中女生比男生更注重細節(P<0.05),而在醫患溝通教育發展情況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急需提升,無論是醫學理論教育還是臨床實踐帶教,對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教育培養都已刻不容緩。

關鍵詞:醫患溝通;醫學生;技能調查

當前社會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已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惡性傷醫事件時有發生,不僅影響醫療秩序,還成為社會不合諧因素[1]。近年來,特別是2009年《侵權責任法》頒布實施以來,國內醫學院校逐漸開始重視對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醫患溝通等課程相繼開設,但是對在校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評價的研究較少,評價方法簡單,難以具體深入地了解醫學生的溝通技能[2]。

為了解我院實習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現狀,為醫患溝通教學提供參考依據,故做此次調查。

一、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實習的昆明醫科大學預防系醫學生共392名作為研究對象,男生107人,女生285人。

(二)調查方法與統計方法

通過查閱文獻、自行設計問卷,不記名的方式進行調查,內容涉及基本資料、醫患溝通探索、醫患溝通教育發展情況調查、醫患溝通過程情況四部分。發放問卷392份,一周后完成問卷回收,回收問卷392份,回收問卷后,用EpiData軟件錄入方法,錄入完畢后核對,導入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

(一)醫患溝通探索調查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醫學生在對導致醫患關系緊張原因以及改善醫患關系有效措施方面都有正確的認知,其中除導致醫患關系相對緊張的醫生和社會因素外,其余選項女生正確率以及對醫患溝通重要性認知均高于男生,男、女生之間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關于影響醫患關系患者方面的原因,男生認為患者主要是受社會謠言等影響對醫護人員有心理偏見,而未意識到影響醫患關系的主要原因還是患者與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關于醫療糾紛的解決,區于思維方式不同,女生比較積極于嘗試與當事醫生溝通解決,男生則更傾向簡單快捷的方式,即越過溝通過程直接投訴,而這樣的選擇只會使醫患關系更加激化;對于改善醫患關系最有效的措施,男生更多認為需要媒體對醫院和醫務人員客觀正面報道,借此逐步改變社會群眾對因媒體負面報道對醫務人員產生的誤解觀念,從而降低傷醫暴力事件的發生率,女生則更能認識到只有進行有效的醫患溝通,醫患之間信息對等化后,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醫生之所以與患者之間情感交流不夠主要是因為醫生數量與床位比不等,而臨床工作量過大,醫生心理及精神負荷過重而導致與患者情感交流缺失,男生卻更多認為是因為醫生與病人之間利益關系突出所致,表明對醫生職業素養有所質疑。

(二)醫患溝通教育發展情況

1. 醫患溝通課程及崗前培訓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學校開設醫患溝通相關課程,78.82%的醫學生表示很好很支持;關于所在學校醫患溝通課程開設及重視程度的問題,39.54%的醫學生表示已開設并很重視,27.55%表示已開設但不重視,20.16%的醫學生則表示未開設;關于醫患溝相關課程學習參與積極性,44.9%的醫學生表示十分感興趣并愿意參與,42.61%的醫學生剛表示興趣一般,有時間就參與,僅有1.03%的醫學生不愿參與。56.89%的醫學生認為課程效果一般,35.72%的醫學生效果很好,僅3.57%的醫學生表示沒有效果。對于在醫院是否進行崗前培訓以及是否有醫患溝通內容,63.52%的醫學生表示有,并已進行醫患溝通技術知識培訓;19.64%的醫學生表示有,但沒有醫患溝通知技能識的培訓;58.46%的醫學生表示所在醫院帶教老師對醫患溝通方面知識有教授并很重視,19.14%的醫學生表示有教授但不重視,6.89%的醫學生表示沒有教授;對于未來一段時間里經過有效醫患溝通而使醫患關系改善,43.62%的醫學生感到喜憂參半,40.82%比較樂觀,僅有13.01%覺得非常樂觀;通過分析,男、女生之間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醫學生對于目前學校開設相關溝通課程、效果以及醫院帶教老師對醫患溝通知識的教授,不甚滿意,雖然大多持有支持及參與的積極性,但實際教學成效不盡人意,目前只有13.01%的醫學生對未來醫患關系改善持非常樂觀的態度,如果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不提升,止步不前的話,這個數據只會有減無增,未來醫患關系緊張程度實在令人堪憂。

2.醫學生與患者溝通過程情況

64.03%的醫學生認為自己在實習過程中與患者之間的溝通障礙主要是關于疾病專業性問題無法作答,55.11%的醫學生認為自已面對患者時情緒緊張、心理壓力大,46.43%的醫學生認為是因為患者的不信任而導致不愿進行溝通,只有7.91%的醫學生自信與患者溝通不存在障礙,男、女生之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其中女生僅有5.96%選擇不存在障礙,而男生有13.08%,證明女生在面對患者時明顯比男生缺乏自信心,因為原本對醫患關系有所顧慮,導致面對患者時自信心不足,一旦患者提出質疑或是表示不信任,女生僅存的自信心也就隨之消失,從而導致溝通失敗,而男生則比女生表現得從容淡定,更具有自信,這無形中傳遞給患者一種安全感的信息,起到了提升溝通成功率的效果;醫學生基本能在溝通過程中對患者始終保持尊重的語氣,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用心傾聽患者的講述,并站在患者的立場考慮問題給予患者關心安慰,但溝通結束后感謝患者的配合,男、女生之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分析男生雖然自信心較足,但與女生比較,缺乏善始善終的細致性,不拘小節的性別特質,導致容易忽略溝通結束對患者表示感謝配合,而女生敏感、心細的特質,在這里得以突顯,良好的結束將為下一次溝通打下基礎,也將從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三、討論

雖然我國也很重視醫患溝通教育問題,教育部與衛生部于2008年9月聯合印發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文件,明確指出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應達到以下基本要求:在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目標上應具有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的意識,使他們充分參與和配合治療計劃;在技能目標上應具有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3]。但據調查顯示,27.55%表示已開設但不重視,20.16%的醫學生則表示未開設;56.89%的醫學生認為課程效果一般,明顯低于國家醫學教育的要求。78.82%的醫學生對學校開設此類課程很支持也渴望得到更全面、更系統的醫患溝通教育。調查中也發現實習醫學生在與患者面對面溝通時也缺乏自信心,自信不存在障礙的醫學生僅為7.91%,55.11%的醫學生認為自已面對患者時情緒緊張、心理壓力大,46.43%是因為患者的不信任而導致不愿進行溝通;19.64%的醫學生表示醫院帶教老師有教授對醫患溝通方面知識但不重視,6.89%的醫學生則表示沒有教授;近年醫患糾紛中,因學生引起的比例從無到有,并呈逐年上升趨勢,給醫院、教師、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對臨床實習效果產生了很大的沖擊[4]。因此,在帶教過程中,部分帶教老師為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從而縮小實習醫學生的操作范圍,大大減少了醫學生的實踐機會,包括醫患交流溝通,另一方面,也存在帶教老師自身溝通水平也有待提升,不能給醫學生提供實用、操作性強的實踐指導。而在醫療服務過程中,良好的溝通技巧可以幫助醫務人員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成功率,只有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完整的采集病史,并對最終的診斷提供充足的依據[3]。作為未來將終身從事醫療行業的醫學生們來說,這無疑是至關重要和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

加強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既是現代醫學發展的需要,也是構建合諧醫患關系的保障[5]。建議醫學院校應該以更大的力度加強醫患溝通方面的教學,特別是加強醫學生與病人交流的能力,并推薦使用問題式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PBL教學模式是以一個真實的情景問題為基礎,教師與學生共同協作并以團隊的形式來進行,需要讓學生創造出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使學生更具有主動性、更好地參與其中,也能夠更好地運用學習到的方法[6][7];同時建議增加針對性的人文素養培訓,在當前國內的醫療機構中,一方面是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是人文醫學素養缺失。醫學生在今后的醫療實踐工作中需要給予病人的不僅僅是疾病的治愈,更應該是心靈的撫慰[2]。通過系統、全面、實用的教學,掌握醫患關系相關法律以及有效溝通的策略,獲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充分獲取與疾病相關的信息,增強與患者溝通時的自信心[8],從而提高與患者溝通的有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醫學生的醫患溝通實踐能力,需要醫學院校不斷探索醫患溝通課程的合理安排,以及醫院進一步加強導師的臨床帶教能力以及人文環境的建設等[1]。

參考文獻:

[1]周海燕,董麗,周彩虹,等.醫學研究生醫患溝通自我認知評估調查研究[J].中國腫瘤,2017,26(5):347-350.

[2]趙鐵夫,馬涵英,許學敏,等.在校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評價現狀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6(06):88-90.

[3]王俊,黃芳,金鈞.醫學本科臨床實踐階段的醫患溝通教育現狀及需求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2):296-297.

[4]陳素,鄭峰,施婧瑤.加強本科醫學實習生醫患溝通技能的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4):18-20.

[5]戴紅梅,張波,周艷,等.醫務人員及醫學生對醫患關系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培訓的認知現狀調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8):248-249.

[6]鄒曉昭,趙鐵夫.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現況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17(08):101-103.

[7]王沁萍,陳向偉,李軍紀.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中PBL教學模式應用的研究現狀[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2):1071-1074.

[8]李小艷,陳國棟,唐濤,等.開設醫患溝通課程提高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13):128-131.

非理性因素下醫患關系論文范文第2篇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黨的生命線。為民務實清廉既是新形勢下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體現,也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睘槊駝諏嵡辶粌H是黨的領導干部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領導干部的基本功。

一、為民務實清廉,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面臨的兩大歷史性課題,也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百年復興夢。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定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勇敢擔當起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不斷發展壯大,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90多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在實現人民群眾的安康幸福中成就了黨的事業,人民群眾也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F階段,我國社會變革空前廣泛,黨的執政環境、執政條件、黨員隊伍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改革開放釋放了生產力的活力,黨領導人民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我國也進入了改革攻堅期和矛盾凸顯期,外部局勢復雜多變,廣大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迫切、行使民主權利的愿望更加強烈、享受高質量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突出,人民群眾對黨員領導干部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更加期盼,對清正廉潔的黨風政風更加向往。在新形勢下,我們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極端重要性、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極端重要性、用手中權力服務人民的極端重要性,強調必須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創造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同采訪黨的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見面時發表的講話中強調,“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敝袊伯a黨的奮斗目標就是讓“我們的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眮碜匀嗣?、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也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二、為民務實清廉,是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源泉。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為民務實清廉既是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表現,又是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始終把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作為黨的建設的根本問題和重要目標。黨的純潔性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一是思想上的純潔。保持黨的純潔性,就是要在思想上保持純潔。要堅定政治立場,始終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要求同群眾思想上心貼心,行動上同心同向。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不懈地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清白做事,干凈做人;二是政治上的純潔。黨員干部必須要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純潔性,要不斷增強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方向、政治紀律、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站穩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的政治立場;三是作風上的純潔。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黨的領導干部必須堅持發揚黨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及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等優良作風,堅持貫徹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和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堅決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以權謀私、弄虛作假和個人專斷、追求奢華等不正之風。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這種性質和宗旨,既決定了黨的先進性,也決定了黨的純潔性。黨的純潔性同黨的先進性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純潔性是先進性的前提和基礎,先進性是純潔性的體現和保證,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我們黨成立90多年來的歷史證明,黨的堅強有力和事業發展取決于多種因素,黨的純潔性對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有著根本性影響,什么時候黨的純潔性保持得好,黨就更加堅強有力,黨的事業就能健康發展;什么時候黨的純潔性受到影響和削弱,黨的戰斗力就會下降,黨的事業就會遭受損失。

三、為民務實清廉,是應對四種考驗和化解四大危險的根本舉措。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我們黨最大的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以后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強調,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始終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黨風廉政建設,是廣大干部群眾始終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

“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苯陙?,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臺,其中貪污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為此,各級黨委要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自覺遵守廉政準則,既嚴于律己,又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決不允許以權謀私,決不允許搞特權。對一切違反黨紀國法的行為,都必須嚴懲不貸,決不能手軟。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古往今來,為官者“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帝國的崩潰、王朝的覆滅、執政黨的下臺,無不與其當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踐德有關,無不與其當權者作風不正、腐敗盛行、喪失人心有關。只有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才能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四、為民務實清廉,必須樹立群眾觀點和理念。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貫穿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全部歷史。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歷史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更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同中國實踐相結合,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形成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毛澤東同志曾指出,“群眾觀點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與歸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想問題從群眾出發就好辦?!瘪R克思主義群眾觀凸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奮斗進取的根本立場。一要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毙睦餂]有群眾,感情上不貼近群眾,處處考慮自己,把群眾排除于局外,就不可能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擁護。二要在行動上深入群眾,“各級黨政機關和干部要堅持工作重心下移,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比诠ぷ魃蠟榱巳罕?,“要把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作為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任務和基層干部的基本職責,使基層黨組織成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戰斗堡壘?!秉h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五、為民務實清廉,必須掌握群眾工作的方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歷史性變遷,我們黨開展群眾工作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然而,現在通訊工具便捷了,但一些干部離群眾越來越遠了;交通發達了,一些領導干部深入基層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當前一些領導干部的群眾工作理念以及群眾工作方式方法都未能與時俱進,以致黨的群眾工作狀況與社會發展現實存在著一些不適應:如一些領導干部對當前群眾工作面臨的新形勢認識不清,尤其沒有清醒認識群眾工作的對象和環境已發生巨大變化;一些領導干部由于對當前形勢的認識不準確而導致在思想認識上沒有把群眾工作擺在應有的位置,對群眾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嚴重不足;一些領導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失靈,處于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能用的尷尬狀態;還有一些領導干部未能全面把握群眾工作的內容,簡單地把群眾工作等同于教育群眾。所有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工作的具體效果。除了傳統的調查研究、變上訪為下訪等群眾工作方法以外,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的今天,必須創新群眾工作方法,比如說,利用手機短信、互聯網、QQ群等,在多媒體時代、自媒體時代,努力提高和掌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方法。

六、為民務實清廉,必須提升群眾工作的本領。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對領導干部做好群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了新的挑戰,群眾權益訴求的增多,為領導干部提升群眾工作的本領帶來了新的機遇。因此,黨員干部主動深入到基層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建起解決群眾訴求的“百通車”,變“上訪”為“下訪”,變“群眾訪我”為“我訪群眾”,及時掌握廣大群眾最直接、最真實、最廣泛的訴求,讓信訪人來有地方坐,說有專人聽,事有部門辦,反饋有結果,不出村鎮就有一個比較滿意的答復,增強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時效性,將各種矛盾化解于基層。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律手段解決民眾訴求的能力,努力克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做法,克服個別領導干部人治思想不斷膨脹、遇事不同群眾商量、拍腦袋決策的錯誤行為,努力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要做到三個強化、三個增強,這就是要強化黨的意識,增強政治觀念;要強化宗旨意識,增強群眾觀念;要強化責任意識,增強服務觀念。

七、為民務實清廉,必須建立聯系群眾的制度。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要加強宗旨教育,使黨員、干部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檢驗純潔性的試金石,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堅持群眾路線,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到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要建立健全加強黨內監督制度、民主監督制度、法律監督制度、輿論監督制度,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八、為民務實清廉,必須轉變領導干部的作風。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黨的作風可具體表現為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以及干部生活作風等多個方面。要真正做到密切黨同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關系,就必須要很好地解決黨的作風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當前,一些干部“衙門”作風十足,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搞權錢交易。有的領導干部作風浮夸、愛搞“花架子”,一上任就搞所謂“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而對人民群眾最關注的問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卻麻木不仁或無人問津。有些干部熱衷于名利、權力和地位,熱衷于搞小圈子,有血緣圈、工作圈、同學圈、戰友圈、老鄉圈、朋友圈等等。要切實解決黨的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必須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根本目的,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必須轉變作風,堅持實干富民、實干興邦,敢于開拓,勇于擔當,多干讓人民滿意的好事實事。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

(作者系內蒙古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郭 志

非理性因素下醫患關系論文范文第3篇

一、目前我國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基本特點

近年來我國的醫療事故賠償案件不斷增多, 這眾多的醫療室事故賠償問題表現出了一定的特點, 本文進行總結如下:

(一) 醫療事故賠償的案件數量不斷增多

我們以云南省昆明市的醫療事故賠償案件為例, 可以看出醫療事故賠償的案件數量是逐漸增加的。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 2012年, 云南省昆明市的所有法院一共受理一審醫療事故賠償的相關案件650件, 審結486件。2013年云南省昆明市的所有法院一共受理一審醫療事故賠償的相關案件871件, 審結695件。2014年云南省昆明市的所有法院一共受理一審醫療事故賠償的相關案件1062件, 審結837件。

(二) 醫院被訴的案件數量相對較少

盡管今年來我國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相關案件數量不斷增加, 但是醫院被起訴的相關案件在所有的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相關案件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較小的。舉例來看, 2013年,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門診人數為2856391人, 住院人數為78695人, 手術數量為46837人, 但被起訴至法院的案件數量僅為11件。由此可以看出醫院被訴的案件數量所占的比重是比較小的。

(三) 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專業技術鑒定比較困難

醫學是一種專業性非常高的學科, 因此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相關責任認定必須要借助于相當先進的醫學專業知識, 所以幾乎所有的醫療事故賠償問題都必須要經過鑒定這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1]。有些比較復雜的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甚至還需要進行二次鑒定。由于上述的原因醫療賠償事故的相關案件審理的時間比較長, 根據云南省昆明市法院的最近幾年關于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審理案件來看, 審理時間在半年以上的醫療事故賠償案件占所有醫療事故賠償案件總數的75%以上, 甚至有些案件的審理時間長達2年以上。

(四) 醫療事故賠償案件的結案方式比較多樣

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 醫療事故賠償案件的結案有調查結案、判決結案、撤訴結案、裁定移送其它法院審理以及裁定駁回起訴等多種不同的方式[2]。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相關當事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常識, 對于相關責任舉證等問題不夠了解, 因此在法官將訴訟風險說明以后他們便選擇的撤訴。另外, 部分當事人能夠主動與相關的醫療機構達成和解。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醫療事故賠償案件的爭議比較大, 無法通過調解的方式進行良好解決。上述的這些因素都導致了醫療事故賠償案件的結案方式比較多樣。

二、醫療事故賠償的相關法律問題分析

為了進一步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 良好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問題, 我國于2009年12月26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并在這部法律中設定了專章對醫療事故的損害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該法律在2010年7月1日正式實施, 對醫療事故賠償案件的審理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促進醫療事故賠償問題得到良好的解決, 維護醫院的正常秩序, 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本文結合上述的理論知識, 并立足于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審判實際, 對醫療事故賠償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 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案由

關于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案由, 如果患者因為醫療機構的具體行為遭到了損害, 那么就有權利提起權利責任的訴訟或者違約責任的訴訟, 如果患者對于這兩種類型的訴訟不清楚, 那么人民法院應當向患者進行詳細的解釋, 并幫助患者進行明確[3]。另外, 如果患者明確主張醫療機構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的, 那么實際的案由統一確定為醫療事故賠償糾紛。

(二) 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相關案件的舉證責任分析

根據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患者在實際的診療活動過程中受到損害的, 醫療機構和相關的醫務人員有實際過錯的, 由相關的醫療機構來承擔賠償責任。具體來看, 如果相關的醫療機構違反了法律和相關的行政法規以及其他規章制度或者醫療機構對相關的病歷資料進行隱匿和拒絕提供或者醫療機構對相關的病歷資料進行偽造、篡改以及銷毀, 都應當推定醫療結構為有過錯一方。在上述的幾種情況下, 患者負有舉證的責任。另外, 患者進行舉證的主要形式是申請相關的醫療事故鑒定, 但是有很多患者的家庭條件比較困難, 沒有能力申請正常的醫療事故鑒定, 此時需要人民法院要進行相關的調查和取證, 維護司法的公正。

(三) 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相關責任的鑒定程序

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對于醫療事故賠償責任的鑒定問題并沒有做出非常詳細的規定, 因此我們認為醫療事故問題的鑒定可以在對有關主體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進行確定的時候可以使用, 但是在相應的民事侵權案件中, 我們可以不必再委托進行相關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目前, 人們對于醫學會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是比較認可的, 認為醫學會對于醫療事故的技術鑒定具有科學性、專業性和客觀性等許多的特點, 而且相關的收費也比較低廉。另外, 我國的最高人民法院在2010年6月30日下發了《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若干問題的通知》, 對于醫療事故的相關鑒定進行了規定, 我們認為根據上述的相關規定, 可以委托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的責任鑒定。

(四) 醫療事故賠償的相關標準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對于醫療事故責任的相關賠償沒有做出特殊的規定, 這就說明醫療事故責任賠償的標準和其他產品責任賠償和交通事故賠償的標準一樣, 統一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外, 我國還有許多的司法解釋和相關條例對醫療事故的賠償標準進行了介紹。通信情況下而言, 法律的效力要高于相關的司法解釋以及具體條例, 所以對于醫療事故的賠償標準主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規定進行確定, 人民法院在對醫療事故賠償的相關案件進行審理額的過程中, 要統一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的賠償范圍和賠償標準。

三、合理解決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具體對策

為了促進醫療事故賠償問題得到良好的解決, 維護醫院的正常秩序, 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本文結合相的理論知識, 并立足于實際, 提出了合理解決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具體對策。

(一) 加強醫療服務行業的法制化建設

通常情況下而言, 醫療服務行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 它一方面要求相關的從業人員具有很高的醫學水平, 另一方面要求相關的從業人員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強大的責任心, 一旦出現任何細小的問題, 都容易導致重大醫療事故的發生。為了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 并做好已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 我們應當加強醫療服務行業的法制化建設。具體來說, 當醫療事故發生后, 相關的醫療機構不要采取私了的方式來進行解決, 而應當讓國家公權力的第三方介入其中, 通過法律的手段來進行醫療賠償問題的解決, 從而使雙方都能夠信服, 維護正當的利益。

(二) 對醫療事故的精神損害進行限額賠償

通常情況下而言, 醫療事故給患者及其家屬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傷害, 相關的醫療結構必須要對這種精神傷害做出一定的賠償。但是精神傷害的程度是難以進行衡量和確定的, 因此在精神傷害的實際賠償過程中, 其具體的數額也是不確定的??傮w來看, 在對具體行為的精神傷害進行確定的過程中, 我們應當對過錯人的侵害手段、侵害場合、過錯程度進行考慮, 同時還要對侵權行為造成的精神損害后果以及侵權人的獲利情況進行明確, 然后在此基礎上對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進行評估, 最后綜合確定精神賠償的具體數值。醫療事故所造成的生命健康損失以及精神傷害是無法用金錢進行彌補的, 因此精神損害賠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撫慰。然而無論是多么高的精神損害賠償都只能對患者起到一部分的賠償和撫慰作用, 因此我們不宜進行過高數額的精神損害賠償, 應當對醫療事故的精神損害進行限額賠償。

(三) 加強醫療事故保險制度建設

醫療事故所造成的損害無論由醫療機構還是患者承擔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現象, 因此我們應當加強醫療事故保險制度建設, 讓醫療事故的相關風險由醫療單位、患者以及社會來共同承擔, 這樣就可以對醫療事故的賠償問題進行良好的解決。目前, 西方先進的發達國家已經設立了專業的醫療事故保險公司, 實現了醫療事故的賠償問題的良好解決。我國可以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 積極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 然后在此基礎上加強醫療事故保險制度的建設。具體來講, 相關的醫療機構和醫生要積極進行投保, 并對患者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作為保險費, 當發生醫療事故時, 由相關的保險公司進行賠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 近年來, 我國的醫患關系日趨緊張, 在這種情況下, 對患者的實際利益造成了一定的損害, 并對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的醫療秩序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在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過程中, 醫療事故賠償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 我國的醫療事故賠償案件不斷增多, 這眾多的醫療室事故賠償問題表現出了一定的特點, 如醫療事故賠償的案件數量不斷增多、醫院被訴的案件數量相對較少、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專業技術鑒定比較困難以及醫療事故賠償案件的結案方式比較多樣等。因此我們要立足于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審判實際, 對醫療事故賠償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并在此基礎上加強醫療服務行業的法制化建設, 對醫療事故的精神損害進行限額賠償, 加強醫療事故保險制度建設。只有這樣才能改善緊張的醫患關系, 維護醫院的正常秩序, 從而有效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摘要:醫療事故賠償問題一直是醫患關系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 隨著近年來醫患關系的不斷進展, 醫療事故賠償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另外, 醫療事故賠償糾紛案件在具體的審理過程中的法律具體適用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爭議, 這也為醫療事故問題的有效處理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本文基于此目前我國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基本特點進行了總結, 并從多個角度對我國醫療事故賠償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 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合理解決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的具體對策, 希望對于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 維護醫院的正常秩序, 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醫患關系,醫療事故,賠償問題

參考文獻

[1] 劉鑫, 連憲杰.醫療侵權案件地方司法指導文件證據規定研究[J].證據科學, 2015, 02:184-208.

[2] 錢矛銳.醫療侵權損害賠償“雙軌制”法律適用原則的困惑與反思[J].中國醫院管理, 2007, 09:57-60.

非理性因素下醫患關系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 近年來,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矛盾有激化的趨勢。醫療糾紛數量明顯上升,但與醫療事故并不成正比,這反映了醫療技術問題不是主要原因。出現這種情況盡管有著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是對醫患關系定位的認識不到位,甚至混亂,是一個重要原因。探討醫患關系的法律屬性,并分析改善醫患關系的途徑,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醫患關系;法律屬性;法律關系

近年來,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矛盾有激化的趨勢。根據云南省昆明市衛生局昆統批X2003(19)號文統計結果,2005-2007年3年云南省各類醫院發生醫療事故爭議件數分別為:2005年醫療事故爭議件數比2006年增加20%;2007年比2006年下降23.5%,比2005年下降8.2%。而與此同時,發生的醫療事故數量并不與醫療事故爭議成正比:2005年共發生醫療事故3件,2006件1件,2007年7件。

醫療糾紛數量明顯上升,但與醫療事故并不成正比,這反映了醫療技術問題不是主要原因。盡管有著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是對醫患關系定位的認識不到位,甚至混亂,是一個重要原因。探討醫患關系的法律屬性,并分析改善醫患關系的途徑,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1醫患法律關系屬性學術之爭

所謂醫患法律關系,是指為醫療法律法規所調整的醫患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由于我國現行法律并沒有對醫患法律關系做出明確的規定,所以其法律關系屬性一直是醫學界和法學界爭論的熱點。但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主要觀點:

1.1民事法律關系說

以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梁慧星為代表的民法學家從醫患雙方的地位、權利、義務出發進行分析,認為醫患關系應該屬于民事法律關系。

1.2行政法律關系說

該理論認為,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在性質上是公益性事業,同時我國的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日常業務中,其職權、職責均發生于衛生行政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1]。

1.3消費法律關系說

“醫療消費說”認為患者到醫院就診是一種接受服務的行為,醫院從事的是一種提供服務的行為,因而醫患關系是一種消費者與經營者的關系,可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醫患法律關系的性質分析

以上三種觀點對醫患法律關系的定位均有偏頗。

2.1醫患關系并不能簡單的等同于民事法律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特征:一是主體平等,二是雙方自愿,三是等價有償。在醫患關系之間,并不具備這三方面的特征。

首先, 醫生給病人看病時,醫生是處于主導地位的,病人只能處于配合的地位。其次,在醫患之間不存在自愿的特征。這種自愿,必須是雙方自愿,現在雖然提倡病人可以選擇醫生,病人根據個人的愿望可以選擇醫院和醫生,但醫院是無法選擇病人更不能拒絕為其治療。同時還存在強制醫療所產生的醫患關系。第三,醫患之間也不存在等價有償的特征。目前,我國醫療收費仍按成本核算,仍是要由國家投入的社會福利性事業。

2.2醫患法律關系不是行政法律關系

在我國,醫院不是行政機關,醫務人員也不是行政人員或國家的公務員,如果把所有的醫務人員和醫療行為都納入行政授權的范圍,未免過于牽強。

2.3醫患法律關系有很多與一般消費關系顯著不同的特點,醫患之間不是簡單地買與賣的關系,二者是以生命健康為代價建立起來的高度協作信任關系,醫患之間不能簡單地用一般消費合同來衡量。

2.4醫患關系是獨立的衛生法律關系

醫患關系的復雜性使以現有的任何一種法律關系來做一刀切式的概括都不恰當,同時由于專門調整醫患關系的醫療衛生立法的缺失,我國目前在處理醫療糾紛中存在適用法律混亂的情況。致使醫療糾紛數量逐年攀升,醫生和患者成了水火不容的“仇敵”。鑒于發生醫療糾紛的多種客觀原因仍然存在,醫療行為與患者人身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又比較復雜,應將醫患關系定位為專門的衛生法律關系,并相應制訂一部具有其自身特點、級別更高、更具有操作性的法律,對雙方權利和義務做出更為全面的法律規定,并明確保障這些權利和義務的具體規定和法定程序,使醫患雙方的行為都能夠有法可依[2] 。

3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和目標定位,也是解決醫患糾紛的根本所在。只有建立在對醫患關系本質屬性的正確認識的基礎之上,才能找到改善醫患關系的有效途徑,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3.1加強醫患溝通

患者是一個特殊的人群,需要醫務人員的關愛與疏導;加之患者與醫務人員對醫療信息的了解缺乏對稱性,所以,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是十分必要的。

3.2推進體制改革,維護醫患雙方利益

推進衛生體制改革,著重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是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正式出臺?!兑庖姟诽岢隽恕坝行p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隨著落實這些原則出臺和即將出臺的配套原則的逐步跟進,“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將有較大扭轉。

3.3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加快醫事立法

為規范醫患關系,維護醫療執行,國家已經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但在實際的醫療糾紛處理中,仍然碰到了許多棘手問題,尤其是在醫患法律關系性質的認定、經濟賠償問題上缺乏專門的法律規定。因此,根據我國目前醫療糾紛處理的現狀,為了妥善解決醫療糾紛,必須盡快立法,制定一部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的特殊法,在諸多疑難醫療糾紛中,依法解決醫療糾紛才是最有效解決的途徑[3]。

總之,醫患關系的好壞關系到醫療質量的好壞,關系到廣大人民的健康,關系到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也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醫事法律體系的建設。對醫患關系的正確認識,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是當前解決緊張醫患關系的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

[1] 金晶,唐宏川.淺析我國醫患法律關系的性質.西南國防醫藥,2007,17(5):654-655。

[2] 孫峰.醫患關系的法律定位研究.法律碩士學位論文,鄭州:鄭州大學,2005.

[3] 黃少平,陳曉紅.解剖醫療糾紛原因,探討處理對策.軍醫進修學院學報,1999,20(3):228-229.

(收稿日期2009-06-04)

非理性因素下醫患關系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醫患關系已經受到了挑戰,轉變傳統醫患關系,基于“不失人情論”,堅持“以人為本”原則,采用“德法并治”理念處理醫患關系,緩解當前我國緊張的醫患關系,建立良好醫療體制,這已經成為了我國醫療改革的重點。

關鍵詞:不失人情論;以人為本;德法并治;醫患關系

醫患關系具有明顯的人文屬性,經典名著《不失人情論》通過探討醫患關系講述了處理醫患關系的技巧。但是我國當前醫學教育更加注重專業技術知識的教授,而對于如何處理醫患關系沒有更多的重視。加強醫患之間的交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已經成為了我國醫院發展的重中之重[1]。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首先對我國醫患關系進行了概述,然后講述了中國醫患關系日漸緊張的原因,最后從“不失人情論”角度探討了醫患關系的處理技巧,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一、我國醫患關系概述

醫患關系屬于醫學倫理學的范疇之一,其著重注意醫生道德義務和醫患之間的關系?!吨芏Y·天官》、《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備急千金要方》都對醫德進行了詳細的敘述,而且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醫乃仁術”的理念,樹立了“醫以活人為務,以仁愛救人,以心赴救”的行醫原則,但是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進步,醫患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特別是在我國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的當前,醫患關系從沉默演化成了緊張,然后成了沖突。我國醫療水平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醫療行為還是具有“高風險”特性,醫務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常常有如履薄冰的危機感,而且醫務人員還應該履行普及醫療知識的義務,無形之中增加了醫療人員的壓力。但是某些患者在“情急之下”很難準確把握情緒,造成了醫患關系緊張。醫患關系歸根結底還是“人”之間的關系,所以要“以人為本”,做到不失人情,在解除病人痛苦的同時,建立良好、和諧的醫患關系[2]。

二、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

在我國醫患關系愈加緊張,醫院沖突不斷升級,暴力事件時有發生,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有很多,概括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原因:社會轉型期的陣痛、醫院內部制度不完善和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等等。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新觀念不斷涌現,傳統道德觀念受到挑戰,道德滑坡的情況加劇了醫患關系緊張,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使得某些醫生感到“委屈”,患者覺得“不公平”,雙方之間難免出現矛盾。此外,法律制度不健全,難以“全方位、立體化”的保護醫患雙方的利益,再加上醫院內部管理不完善造成藥價虛高,某些假冒偽劣藥品流入醫院,影響醫患關系。特別是在全媒體時代下,某些無良媒體人介入,夸大某些醫療事故進一步惡化了醫療關系。

三、把握處理醫患關系的幾條措施

把握處理醫患關系應該“以人為本”,不僅僅要照顧到患者的感受,而且要重視醫生的感受,以“不失人情”的方式緩解醫患關系,建立良好的醫院氛圍。

(一)完善醫患關系處理體制,從醫學教學入手處理醫患關系

完善醫患處理體制應該從法律和道德兩個方面著手,明確醫患關系屬性,建立公眾信服的醫患糾紛鑒定制度。對于有所疑問、指手畫腳的患者,醫療人員應該耐心講解,從通俗易懂的角度來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安撫患者。摒棄傳統技術教學觀念,將醫德教育納入醫療教育范疇之內,注重學校文化中的德法教育,在臨床實踐階段提高學生處理醫患關系的能力。規范醫務人員的行為,讓醫療工作人員能夠利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處理醫患關系,并且嚴格遵守醫德[3]。

(二)尊重自助,嚴守醫密,重塑醫患誠信關系

重塑醫患誠信關系是解決醫患矛盾的根本原則,也是“不失人情論”的基礎。轉變醫療工作人員和病人角色的地位關系,降低醫生對患者的控制程度,給予病人健康、舒適、輕松的就醫環境。尊重自主要求醫療工作人員能夠如實準確的告訴病人病情,保護患者的知情同意與知情選擇權利。一個“聰明”的醫療工作人員還應該從患者角度出發,“隱瞞”某些病情真相,進行必要的善意隱瞞。此外,醫療工作人員還應該無條件的為患者保密,但是醫護人員應該站在更高的道德高度上,對于那些不正當行為給予揭露。

(三)健全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注重公眾與效用統一

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從法律方面規定醫生和患者的權利和義務,將醫患關系處理歸納到行政法律范圍內,比如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注重公眾與效用統一首先要注意衛生政策與衛生資源配置的效用統一,做到資源合理化分配,同時也要保證醫療保障體制改革的統一公正,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時、有效、公平、公正的處理醫患糾紛事件。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醫療制度的改革,醫患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醫療工作人員應該以“不失人情”的觀念去合理有效的處理醫患關系,建立良好的醫療環境,提高我國醫療水平。

參考文獻:

[1]木尼熱·候賽因,鄒韶紅,佟鈣玉.風濕病合并抑郁癥狀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30):127-128.

[2]王云嶺.從醫德價值觀念的建立看醫德教育[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3(16):19.

[3]張鑫,王學春.醫學院校醫學倫理學教育的理念創新與模式建構[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2(25):449-450.

非理性因素下醫患關系論文范文第6篇

東華大學,上海 201620

摘 要 文章旨在探討新媒體近年來在醫療行業的運用,它的發展對改善醫患關系產生了哪些正面積極的影響,以及目前它在促進醫患關系方面還存在哪些短板,并對其未來的改進方向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醫院;第三方;線上醫療平臺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醫療模式已經不能跟上人們不斷改變的生活方式和日益增長的需求,這成為醫患矛盾不斷凸顯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醫院和第三方開始以新媒體為渠道,搭建起各式各樣的線上醫療平臺,來實現一系列醫療服務功能,以探索新的醫療模式。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指出,媒介技術的發展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新媒體的發展使得醫患關系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1 新媒體在醫療行業中的運用

近年來,新媒體在醫療行業中呈指數倍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為數不少的醫院將新媒體運用于對患者的服務中,如杭州市第一醫院開通微信服務,上海交大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推出官網預約服務,重慶三軍醫大西南醫院推出“健康西南”手機App。同時,第三方醫療服務類(整合各大醫院資源,提供咨詢/掛號/預約等服務)和醫療用品類(整合各大實體藥店資源,買賣醫療用品)網站/App也大量涌現,“春雨醫生”和天貓醫藥館就是兩個很典型的案例。

這些平臺為患者提供了看病就醫“一條龍”服務?;颊呖梢酝ㄟ^新媒體查詢到和醫院、醫生相關的資訊,提高對醫方的認知度,并在線上進行咨詢、預約掛號、查詢醫院地圖、查詢檢查報告、繳費、評醫、購藥等操作,從而享受到更優質、更便捷、更實惠的醫療服務。

根據我們的統計,目前,全國1 108家三甲醫院①中,約76.4%已開通自身的新媒體渠道(有醫院自身建設的微信公眾號/服務號、官網或App),約82.9%已入駐第三方醫療平臺。

此外,為了獲悉受眾對線上醫療平臺的了解和使用情況,我們開展了相關調研活動,共回收有效樣本215份,樣本分布情況如圖1。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80.47%)被調查者對這些線上醫藥平臺有一定了解。其中,將近一半(45.58%)的被調查者有過使用線上醫療平臺的

經歷。

根據以上資料,我們了解到:目前,線上醫療平臺的功能已經非常強大,無論是在醫院層面還是患者層面,它們的普及率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梢哉f,新媒體在醫療行業的運用已經有了相對的深度和廣度。

2 新媒體的運用對醫患關系的影響

2.1 新媒體在促進醫患關系方面的積極影響

根據麥克盧漢的理論,媒介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或載體,它是積極、能動的,媒介自身應該進入到內容和效果的建構當中。新媒體廣泛深入地運用于醫療行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患關系,而這種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緩解因醫療資源有限或分布不均造成的矛盾。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延伸”。新媒體技術使得人的延伸得到了全面的拓展,時間差異和空間差異不復存在[1],這對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緩解因醫療資源有限或分布不均造成的矛盾意義重大。

從跨越時間差異的角度來說,最典型的就是線上掛號繳費功能。

目前,醫院門診“三短一長”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現為患者排隊時間長,就診等待時間長,檢查結果等待時間長,醫師診療時間短。新媒體在緩解這一問題上發揮了較大作用。

據浙江紹興的諸女士反饋,她曾多次通過醫院的官網進行掛號,在新媒體醫療平臺出現之前,傳統的就醫模式是到醫院窗口排隊掛號、在候診區等待叫號、之后再去窗口繳費取藥,這一過程花費的時間長,需要多次重復排隊。新媒體醫療平臺出現后,患者可以提前在網上預約,通過預約的不同時間段前往醫院就診,繳費通過醫院的官方App或自助服務機搞定,大大縮短了就診的時間成本。

新媒體的廣泛運用,有利于緩解由于醫療資源有限造成的醫院導診臺與掛號窗口的擁擠問題,節省患者的等待時間,并且有效提高了醫院服務效率,提高了患者滿意程度,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必要手段。超過85%的被調查者表示,選擇使用線上醫藥平臺是為了提早預約,從而節省就診的等待時間。

跨越空間差異不僅體現在患者能夠足不出戶享受預約、咨詢等服務上,更體現在異地掛號和遠程醫療多個方面。

在問卷調查中,49.77%的被調查者表示線上醫藥平臺非常省力,讓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藥品、咨詢醫生。其次,新媒體減少了就醫的地域差別,為異地掛號提供了方便。受地域醫療水平的限制,二、三線城市的一些患者需要到一線城市的醫院接受治療。在以往,這些外地患者與當地患者在掛號上相比處于弱勢,往往面臨著掛號難的問題,但新媒體醫療平臺使各大醫院的號源直接面向全國。除此之外,遠程醫療在一定程度上也緩和了地域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矛盾。

(2)縮小醫患之間的認知鴻溝,實現有效溝通。2014年3月5日中午,廣東省潮州市中心醫院,一名患者飲酒嘔吐后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死者親友糾集數十人到醫院“討說法”,一度包圍值班醫生。

2016年10月3日,山東萊鋼醫院,陳某因女兒在該院出生2天后死于新生兒敗血癥、肺炎等綜合癥狀,砍死一名兒科醫生。

2016年12月14日,四川省骨科醫院一名急診醫生在處置一起疑似醉酒摔傷骨折的病例時,被患者陪同人員打傷。起因是患者要求住院,而醫生擔心患者酒精中毒,便建議對方先到綜合性醫院處理醉酒問題,雙方由此發生沖突……

導致此類醫患矛盾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溝通不暢。醫患關系存在著天然的認知鴻溝,醫院及醫務人員是一個專業信息群體,而患者處于信息弱勢。對醫學知識缺乏了解、對醫療技術期待值過高以及治療疾病的急迫性,往往使患者忽視了治療過程的風險[2]。此外,缺乏有效的溝通和投訴渠道也使得沖突進一步加劇。

因此,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必須促進醫患溝通。醫院和第三方可以通過新媒體為患者提供更多的疾病診療知識和康復知識?;颊咭部梢酝ㄟ^新媒體提前咨詢多位醫生,從而對病情有個初步的了解。在問卷調查中,約23%的被調查者認同新媒體具有科普性的特點,表示能通過其學習到更多的醫學常識。接受訪談的大部分受眾也表示,如果平時身體出現不舒服,會先通過網絡去查詢一下病情,對病情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并通過新媒體了解到一些檢查的必要性,從而不會認為醫生是為了牟利而給自己開了不必要的檢查單。

患者還可以通過新媒體提前了解醫生的相關信息,包括其服務態度和擅長領域,從而選擇合適的就診醫生。戴菲菲的一項研究表明,有75.2%的患者表示其他網友對醫生的評價會影響自己下次就診時對醫生的選擇,87.4%的患者表示自己上網了解的情況對自己選擇就診醫院起到決定性作用或者有一定影響[3]。

新媒體不僅是醫患溝通的平臺,也發揮著第三方的中介作用,它具有機構設置和利益效益上的雙重獨立,避免了與醫方和患方之間的共謀和庇護,真正發揮出信息公開和信息溝通的作用[4]。

新媒體帶來了醫患之間關系的重塑,醫院通過官網為患者提供專業知識,患者也可以通過第三方醫藥平臺搜集需要的信息,患者不再處于信息弱勢。掌握了更多信息的患者享有了更大的主動權,這對醫患雙方之間的互信和溝通是非常有利的。呂宜靈等國內學者將現階段醫患關系定義為“共同參與型”現代醫患關系,即患者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醫療行為過程中,醫生也不再具有醫術上的權威,而是尋求與患者的合作[5]。

新媒體還為患者解決了投訴難的問題。新媒體為患者表達不滿、公開透明地處理醫療糾紛提供了另一種途徑。它給了患者話語權,這既有利于患者情緒的宣泄,也為醫院及醫務人員改進服務提供了建議。

2.2 新媒體在促進醫患關系方面的不足與改進

建議

新媒體在促進醫患關系方面也存在著短板和缺陷,比如它的功能和服務不夠完善,影響了患者的用戶體驗。若這些短板和缺陷不得以改善的話,患者的滿意度難以進一步提升。

在查詢功能方面,一位上海的大學生受訪者表示,希望今后新媒體平臺可以和醫院即時情況相聯系,能讓患者查看到醫院掛號、病床、輸液點、醫療器械的飽和程度,優化就醫流程,進一步縮短等待就醫的時間。一位來自秦皇島的受采訪者提出,希望新媒體醫療平臺能在治療過程中更好地記錄病情。在醫生復查時間間隔中,也能根據病情的變化給出不同建議,方便用戶隨時“復查”。此外,目前各個醫院建立的線上醫療平臺大多是孤立的,規范和標準不統一,導致了診療和健康數據在不同醫療機構間的共享和應用變得異常困難,數據圍墻難以打破[6]。這種查詢上的困難不利于醫生增強對患者的了解,從而難以給出最合適的治療意見,有時甚至會導致診斷失誤。

新媒體可以通過技術的完善來進一步提升平臺的整體功能和服務,如運用云計算來處理大數據。大多數電子醫療保健系統中的數據庫較為龐大,可依托云計算技術進行海量數據的存儲和整理[7],從而在用戶發送應用請求時,第一時間調出其所需數據。云計算也可打破制約查詢功能的數據壁壘,通過資源整合、統一管理,保障區域內醫療衛生信息的標準統一,提高醫方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

在互動功能方面,進一步加強線上醫療平臺的互動性建設是大部分受訪者的共識。受眾希望能增強與接診醫生的互動,通過線上平臺向接診醫生進行前期咨詢和后期交流。醫患之間通過線上平臺加強溝通,有利于醫患之間的互通互信,避免不必要的醫患誤解或糾紛。除此之外,問卷調查顯示,只有不到20%的被調查者認為線上醫藥平臺具有患患溝通的特點,可以認識到類似癥狀的病友?;颊吲c患者之間的溝通也有利于患者增強對疾病和醫方的了解,從而改善信息不對稱的現狀。

因此,應將新媒體醫療平臺建設成一個醫患之間、患患之間高效互動的平臺。平臺除了應該給醫生和患者之間提供更直接、更精準的醫患配對交流系統,其自身也應該扮演重要媒體或者中間人的角色,在醫生與患者不能直接互動的時候,對患者的基本問題進行洞察分析,發布相關內容解答困惑。同時,根據不同疾病進行分類,搭建起醫患之間、患患之間能自由交流的線上“社區”,實現有效

溝通。

3 結束語

近年來,醫患矛盾進一步凸顯,這與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有發聲權、社會不良心態借助新媒體尋求宣泄有著一定的關聯。但線上醫藥平臺為緩和醫患矛盾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對建設和諧的醫患關系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也得益于新媒體技術帶來的紅利。因此,新媒體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需要正確地加以運用。而醫療領域的新媒體建設,是新媒體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未來,新媒體必將在更廣闊的領域給社會帶來更深入的改變。

注釋

①360百科.全國三甲醫院名單.

參考文獻

[1]王魯銓.麥克盧漢媒介視角下的微博時代——基于“媒介即信息”理論的思考[J].新聞窗,2012(6):39-40.

[2]余開煥,余紅松,馬鵬.醫院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改善醫患關系[J].中國數字醫學,2014(11):106-108.

[3]戴菲菲.網絡環境下醫患關系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4.

[4]蔡博宇,徐志杰.互聯網醫療對構建新型醫患關系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6(10):9-11.

[5]呂宜靈,周尚成.我國現代醫患關系的模式及形成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1(5):305-306.

[6]張筱烽,林暉.基于“互聯網+醫療”的網上健康服務業有關問題研究[J].四川醫學,2016(6):681-685.

[7]彭欣元,周煥.醫聯體背景下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16(1):147-148.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論文題目范文下一篇:中學生物核心概念教學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