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范文

2023-09-19

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范文第1篇

1 紅色旅游的內涵和特點

紅色旅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旅游活動, 國外的“戰爭旅游”“、愛國主義旅游”等旅游產品與中國的紅色旅游有著相似之處, 20世紀50年代紅色旅游開始出現, 60年代逐步生長, 80年代進入繁榮期, 因此, 學術界也紛紛展開了對紅色旅游的研究。目前對于紅色旅游尚未有著統一的概念表達, 不同學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對于紅色旅游的認識各不相同, 如李宗堯認為紅色旅游是旅游者游覽革命老區, 游客可以通過游覽了解更多革命前輩的先進事跡, 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毛日清認為, 紅色旅游可以讓游客在參觀革命歷史文化遺址和遺跡的過程中, 感受革命先輩英勇無畏的精神品質, 并從中受到了教育和激勵,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編制《2004 —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定義了紅色旅游的概念, 即它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各個歷史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 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事跡、精神為內涵, 組織和接待旅游者進行學習緬懷或者參觀游覽, 以此不斷提升人們的思想品質, 形成愛國主義情懷, 在生活中形成一種如革命戰士一樣的堅毅性格。

紅色旅游與一般的旅游活動相比, 有著以下特點: (1) 客源的特殊性, 紅色旅游地域性很強, 受國家政治性質的影響很大, 旅游資源主要是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地, 客源主要來自兩個渠道, 一是企事業單位及學校組織的集體學習考察活動, 主要對象為學生及企事業單位干部與黨員;二是有過革命經歷的老戰士及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 (2) 活動的周期性, 紅色旅游帶有政治色彩, 受政治性因素影響較大, 當遇到重大的政治事件或歷史紀念活動時, 紅色旅游的客源就比較豐富, 其所產生的社會價值要遠遠大于資源本身的價值; (3) 消費的低微性, 紅色旅游地多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擔負著大量思想教育的任務, 帶有明顯的社會公益性質, 游客旅游時間較短, 屬于一種觀光旅游活動。

2 開發紅色旅游資源對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2.1 紅色旅游推動革命老區經濟發展

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拉動作用, 革命老區經濟基礎較差, 經濟發展緩慢, 對于革命老區來說, 發展紅色旅游, 形成具有老區特色的紅色旅游產品, 能夠有效帶動老區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文化娛樂業、旅館業以及旅游商品、紀念品加工業的發展, 有利于改善老區的產業結構, 增強老區的經濟實力。

2.2 實現革命老區人民增收

革命老區大多處于農村, 受多種條件的限制, 老區人民多以農業為生, 生活水平不高, 紅色旅游的建設和發展需要賓館、旅行社、交通、郵政、電力、購物等配套設施為其服務, 這無疑為老區人民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使農業走向了多元化道路, 增加了農業附加值, 同時促進了第二、三產業的發展, 增加了當地群眾的收入。以湖南省廣安市為例, 廣安市牌坊村是鄧小平同志的出生地, 隨著紅色旅游不斷升溫, 目前, 村內已擁有“農家樂”168家, 2013年接待游客餐飲26.7萬人次, 收入1378萬元。

2.3 加強革命老區的生態保護

我國革命老區的農村資源粗放利用, 生態破壞嚴重, 而紅色旅游的本身要求良好的資源條件, 要求健康的綠色環境。在紅色旅游及紅色經濟的帶動下, 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意識到發展革命老區的紅色旅游也是建設和諧社會, 發展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動力, 在保護傳統革命老區景觀、文化和生態環境, 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 革命老區紅色旅游經濟發展的對策

3.1 整合紅色旅游資源, 科學編制紅色旅游規劃

規劃是紅色旅游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當地政府要從基礎設施建設、景區產品開發、旅游業態融合等多方面入手, 邀請規劃專家進行總體規劃, 編制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為革命老區紅色旅游的保護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旅游發展的實踐表明, 單一的旅游產品一般是無法取得長遠發展的, 或者很難形成強烈的吸引力, 只有將多種旅游產品組合起來才可形成持久性的吸引力。革命老區要樹立全域旅游的概念, 將旅游業作為優勢產業, 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進行優化升級, 合理調整旅游產品結構, 精化旅游產品體系。加強規劃管理, 充分發掘和利用紅色文化歷史印證、文明傳承、政治教育和經濟開發價值功能, 堅持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 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結合, 堅持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同步, 努力把紅色旅游打造成旅游新亮點, 協調處理好發展旅游與農民增收兩者關系, 推動紅色旅游有序發展, 使紅色旅游真正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促進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

3.2 加大資金投入, 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資金投入是紅色旅游發展的關鍵。革命老區要緊緊抓住當前國家、省高度重視紅色旅游開發這一機遇, 積極申報、爭項目、爭資金。在項目資金使用上, 一方面加強文化、旅游、文物資金優化整合, 集中打造紅色旅游;另一方面加強同民政、住建、林業、國土等部門的合作, 整合項目資金, 進行捆綁使用, 確保每一分錢用到實處, 最大限度實現資金最優值。全面實行農民群眾參與機制, 引導村民生產和銷售旅游商品, 積極開發旅游商品, 開發模式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藝品、紀念品, 通過紅色旅游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

3.3 打造紅色旅游品牌

任何品牌的打造都需要有一個過程, 品牌旅游商品的打造也同樣需要一個過程, 為此革命老區要采取多種措施, 不斷創新, 提升紅色旅游的宣傳力度, 通過舉辦紅色旅游文化節, 積極參與紅色旅游宣傳促銷活動等提升人們對紅色旅游的認可。同時, 邀請權威專家、學者和軍人, 積極參與到革命老區旅游發展的宣傳中去, 通過撰寫史料文獻等方式提升紅色文化的品牌效應。結合全黨全社會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 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參觀學習, 把紅色旅游景區做為教育基地和窗口示范, 唱紅歌、讀紅書, 傳播正能量, 實現革命傳統教育大眾化和常態化。

3.4 提高游客滿意度

游客滿意是培育旅游品牌的核心導向, 革命老區要以提升游客滿意水平為抓手, 細化整改任務, 明確責任和時限, 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 積極推廣文明旅游和誠信旅游, 支持房車自駕車營地、郵輪游艇碼頭、旅游小城鎮、研學旅行基地等回報率較低、回報周期較長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帶動社會資本參與, 不斷豐富旅游產品供給, 聯合市人大代表、市委市政府督查辦、新聞媒體等開展明察暗訪活動, 通過圖像、視頻等方式向相關單位進行問題反饋和通報, 聯合公安、城管等部門開展旅游市場秩序集中和專項整治, 嚴厲打擊和取締無資質的車輛從事旅游運營活動, 確保旅游公交專線設置科學合理, 形成集中整治與專項整治相結合、聯合整治與部門整治相結合、日常整治和重點整治相結合的工作格局, 為游客營造一個舒適的旅游環境。同時建立由網絡、電話、信函等多種渠道構成游客投訴統一受理平臺, 多職能部門參與的旅游聯合投訴查處機構, 形成旺季聯合辦公、重要景區駐點執法等有效的旅游市場環境整治機制, 從而提升游客滿意水平。

4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面對產業鏈更長、消費率更高、發展質量更好的大眾休閑度假時代, 旅游消費尤其是度假休閑類消費日益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 革命老區要加快發展中推動轉變, 將紅色旅游打造成輻射全國乃至世界的旅游產品, 形成具有品牌效應的旅游產品品牌, 全方位地滿足旅游消費者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左冰.紅色旅游與政黨認同——基于井岡山景區的實證研究[J].旅游學刊, 2014 (09) .

[2]范力, 焦世泰, 韋復生.左右江紅色旅游區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模式研究[J].中國軟科學, 2013 (11) .

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范文第2篇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五個堅持”的基本要求, 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實現什么樣的發展, 怎樣發展”這一重大問題的認識, 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

(一) 長期探索的理論結晶

我們黨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認識, 經過了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 中央就已經有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思想認識;1995年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又提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取得明顯成效”。十六大以后, 黨中央明確提出了“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戰略要求。2007年胡主席在“6·25”講話中, 第一次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概念。在十七大上,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被正式寫入黨的報告。十七大以后, 黨中央始終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別是2008年下半年的國際金融危機, 使我們黨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更加清醒。胡主席在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見實效”。十七屆五中全會更是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十二五”規劃的主線, 并提出了“五個堅持”的基本要求。中央從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從提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到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個堅持”, 表明我們黨在推動科學發展的過程中, 不斷深化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認識, 逐步形成了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完整體系。

(二) “五個堅持”的科學布局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個堅持”基本要求, 內涵豐富, 布局科學, 反映了我們黨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認識、新舉措, 必須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這一最新理論成果, 一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當前, 經濟結構不合理依然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存在諸多問題的主要癥結, 制約著中國經濟發展。二要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關鍵的是要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只有始終把科技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戰略基點, 我們才能在突飛猛進的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機, 才能帶動新興產業發展, 增強經濟競爭力。三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回答的主要是如何加快轉變的問題, 并沒有直接回答為誰轉變的問題。我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要達到的目的, 旨在改善民生, 增進人民的福祉。四要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傳統的“重物質投入、輕資源環境”的發展方式, 導致資源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這種發展是不可持續的。所以, 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 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五要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會面對各種復雜的矛盾, 涉及國內國際各種利益關系的調整, 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 全面推進各項領域改革, 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為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體制機制保障和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三) 科學發展觀的生動體現

“五個堅持”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蘊含了科學發展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一是貫徹和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發展是第一要義的思想, 強調在當代中國, 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 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二是貫徹和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 強調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三是貫徹和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 在強調經濟發展的同時, 注重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全面發展, 促進現代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四是貫徹和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 強調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 正確反映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要求, 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凝聚強大力量。“五個堅持”的基本要求是科學發展觀的生動體現, 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 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二、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抉擇

(一) 從世界潮流看, 加快轉變是大勢所趨

新世紀新階段, 全球經濟呈現出明顯的大調整,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一是世界經濟增速放緩, 國際市場需求受到抑制。受金融危機影響, 發達國家房地產、金融等產業遭受重創, 實體經濟增長乏力, 新的經濟增長點短期內還難以形成, 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將是一個緩慢而復雜的過程。二是世界經濟原有增長模式難以為繼, 發展格局面臨深度調整。金融危機使發達國家過度依賴虛擬經濟的增長模式弊端盡顯。為此, 他們紛紛加快調整發展戰略步伐。三是世界科技創新孕育新的突破,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當前, 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大了科技進步和創新力度。盡管各國側重點不盡相同, 但共同之處在于重研發、重技術創新, 重產業升級。全球經濟發展出現的上述新趨勢表明, 中國原有的過于依賴外需、過于重視低成本優勢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我們才能在新一輪國際產業發展和國際經濟技術競爭中贏得主動。

(二) 從中國現實看, 加快轉變是內在要求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2010年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 我們也應看到, 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協調性、不可持續性日益凸顯。在大量消耗資源的同時, 生態環境急劇惡化, 污染排放問題日益加重。目前,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之一, 部分地區環境承載能力已經接近極限;國際貿易領域各種摩擦不斷加劇。上述問題的產生, 從深層次原因上講, 與中國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密切相關。我們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階段性發展難題。

(三) 從人民愿望看, 加快轉變是民心所向

改革開放以來, 我們黨帶領人民一心一意謀發展, 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進步, 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當前,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 廣大人民群眾期盼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從現在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八年的時間, 一些總量目標相對容易實現, 但人均指標實現難度較大。因此, 我們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在不斷提高經濟總量的同時, 滿足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崇高品格。

三、在破解難題中促轉變謀發展

(一) 在調整利益格局中促轉變謀發展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是利益關系調整的過程, 必然會涉及一部分人或地區利益的損失與讓渡。盡管這種損失與讓渡可能是暫時的, 但受到現實利益的影響, 利益受損的人員和地區也愿意維持現狀, 不接受甚至抵制任何改變。因此, 利益格局束縛是制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突出問題。

如何破解利益格局束縛呢?第一, 在思想觀念上, 破除“失衡的利益格局會自動消除”的認識誤區。有人認為通過經濟總量增加, 失衡的利益格局會自動調解, 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三十多年來, 中國經濟總量增加了近100倍, 但利益格局失衡的局面不僅沒有緩解, 反而呈不斷加劇趨勢。比如, 收入分配中的城鄉差距已經由1981年的2.01∶1擴大到2009年底的3.33∶1;基尼系數在超過0.4的國際警戒線之后繼續向0.5的紅線逼進。這表明, 經濟總量增加并不能自動實現利益格局的合理調節。第二, 在制度安排上, 要通過深化改革, 構建社會公正的制度保障。當前利益格局的存在都有其制度因素。

(二) 在完善體制機制中促轉變謀發展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滯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但最大癥結在于體制機制的不合理。由于不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 致使要素和資源性產品價格存在明顯低估, 這客觀上使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的粗放型擴張有利可圖, 經濟發展方式很難實現根本轉變。

如何完善體制機制呢?一是完善價格調節機制, 發揮價格杠桿作用。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會導致要素需求增加, 在供給有限條件下, 必然導致要素價格上升, 這必然會增加企業成本, 從而導致企業利潤減少甚至喪失, 留給企業的只有兩種選擇:破產或尋求技術和管理創新對要素投入的替代, 而這兩者都有利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國這一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的原因就是要素和資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不合理。因此, 當前迫切需要做的就是放棄對要素和資源性產品的行政干預, 允許市場自發調節, 使要素和資源性產品的價格能真正反映其價值, 進而增加粗放型經營企業的生產成本, 迫使其退出或轉變經營方式。二是完善宏觀調控機制, 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在路徑依賴存在情況下, 通過市場調節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需時間往往較長。因此,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需要完善宏觀調控機制, 注重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三是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發揮政績導向作用。充分發揮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對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導向作用, 當前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注重考評內容的科學化, 建立完善的干部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注重考評主體的多元化, 要讓人民群眾參與干部考核;注重考評結果的運用, 就是要建立以考評結果為基礎的升降獎懲機制。

摘要: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 進一步認清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意義, 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們黨推動科學發展的創新成果, 進一步增強破解難題, 推動科學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關鍵詞:經濟,發展方式,“五個堅持”

參考文獻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N].人民日報, 2007-10-24.

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范文第3篇

劉利華指出,今年以來我國寬帶建設明顯加快,寬帶普及率和接入能力明顯提高,在電信業務收入增速整體趨緩的情況下,互聯網寬帶接入業務收入及網絡建設投資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寬帶已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我國寬帶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及應用水平的提高,寬帶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日漸顯現,一方面寬帶基礎設施建設直接帶動了信息通信產業的增長,隨著普及提速工程的推進,互聯網接入設備、光纜投資仍將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寬帶的提升和網絡的普及,帶動了消費需求的增長。

劉利華強調,上述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政府的規劃引導、政策支持,更需要全行業從科研、生產、建設、運營、應用等各個環節共同努力,加快提升我國寬帶發展水平,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進一步加快寬帶基礎設施建設。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啟動了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工程以“建光網、提速度、促普及、擴應用、降資費、惠民生”為總體目標,提出了城市光纖到樓入戶、農村寬帶入鄉進村等八項行動計劃。全行業應以此為契機,加快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全面提升寬帶接入能力,同步提升骨干網傳輸和交換能力,提高骨干網間互聯互通水平,改善網絡服務質量;加快農村寬帶網絡建設,改善公益機構與低收入群體的寬帶接入條件,推動寬帶成果的普遍惠及。

二是大力推進技術業務創新。當前隨著用戶需求的提升和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寬帶技術創新活躍,標準體系日趨復雜,相關企業應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加快研究制訂急需的寬帶技術、設備、服務、質量等標準,健全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加快成果轉化,開發節能高效、高性價比的寬帶網絡設備與系統,不斷提高產品性能,研發與推廣適用于中小企業、學校、社區和家庭的高性能寬帶接入產品,尤其要重視研發與推廣適用于貧困地區的寬帶接入產品,同時要加強寬帶業務應用創新,提高寬帶應用水平,大力發展基于寬帶的信息服務、電子商務和文化創意產業,開展行業特色寬帶業務,推動商業模式創新。

三是產業鏈各方要協同發展。寬帶建設涉及產業鏈環節較多,需要電信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設備制造企業、系統集成企業緊密配合共同推進。電信運營企業是寬帶建設的主體和中堅力量,應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增強寬帶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立足長遠,加大力度、加快進度,給全行業積極預期,使上下游企業有信心加大研發生產投入,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ヂ摼W企業應加快網站的升級與優化,采取各種措施提升網站服務能力和水平,使網絡建設的效果能夠傳遞到用戶,并在上網過程中得到最終體現。設備制造企業及系統集成商應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性能和服務質量,為寬帶建設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撐和質量保障。

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范文第4篇

二、發展現狀

1、基礎設施建設狀況交通方面,鄉內油路里程5.5公里,通村公路里程71.3公里,通組公路86.5公里,未通公路的組62個,交通狀況落后,路面狀況差,多為晴通雨阻。水利方面,已解決人飲安全人數15995人,尚有6217人飲水困難,有小型蓄水工程4處,小水池50口,蓄水150立方。電力方面,農村電網全覆蓋,電網改造升級完成100%。

2、社會事業發展狀況全鄉有學校10所,適齡兒童入學率99.2%,在校生鞏固率100%;有衛生室12個,醫務人員14名,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95%;農村低保實現應保盡保,低保人數為1473人,村級“兩委”班子健全,有村干部52人,大專以上文化6人,高中文化3人,平均年齡43.6歲,村組干部具有較強的實干精神和組織能力。電話普及率53%,電視普及率62%,廣播電視覆蓋率80%。全鄉計劃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97%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8‰以下。

3、生態建設及人居環境狀況全鄉有林地面積39860.3畝,其中成林地28275.8畝,退耕還林地7471畝,荒山造林4113.5畝,荒山草坡53600畝,森林覆蓋率18.80%。人均住房面積16.2㎡,土坯房、茅草房、磚木結構瓦房、木結構瓦房占35.6%,磚混結構房屋占35.6%,危房占28.8%。大多數農戶居住房屋布局設施零亂,無綠化區域,衛生環境差,整治難度大,防火、防盜安全性不大多數高。

4、三次產業狀況及經濟發展水平2010年工農業總產值704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712萬元,農業總產值4721元,第三產業產值607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54萬元,支出8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58元。全鄉農業雖通過逐步調整產業結構,開始由傳統型農業向效益農業、現代農業轉變,但目前產業層次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尚處于較低階段,經濟總量小,結構不合理,總體效益低等現狀仍然客觀存在。境內糧食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小麥為主,2010年全鄉糧食產量6313噸,人均占有糧食276公斤;經濟作物以烤煙為主,年產煙葉350噸,年產值278萬元;養殖業以生豬為主,大牲畜存欄4280頭,出欄606頭,生豬存欄3850頭,出欄4800頭,2010年畜牧業產值90萬元。

三、發展思路總體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把發展作為富民興鄉的第一要務,緊緊抓住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和擴大內需的歷史發展機遇,以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生產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把“三農”問題、項目實施、新農村建設作為全局工作的重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全力維護全鄉的政治和社會穩定,促進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1、繼續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把解決“三農”問題擺在首要位置,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首先突出抓好糧食生產,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地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證糧食豐產豐收,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大力推廣、普及近幾年來行之有效的各項科技興農技術,擴大優質糧食品種的種植面積,使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000噸以上,人均糧食不低于400公斤。其次,扎實推進全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采取以短養長、以短促長的發展方式,以短期產業發展為重點,以長期產業發展為目標,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加快產業轉型,促使全鄉農村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從2011年起至2015年,規劃實施辣椒種植50000畝,高粱種植7500畝,魔芋種植3000畝,雜交玉米育種2500畝,特色蔬菜種植2500畝,脫毒馬鈴薯種植30000畝,核桃種植18980畝,刺梨種植10000畝,黃金梨種植460畝,金銀花種植4000畝,仿野生天麻種植5000畝,半夏種植1000畝。通過實施特色種植業、特色經濟林和中藥材三大經濟種植產業,在短期內,實現全鄉農業年均產值達11355萬元左右,增幅1倍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73元;經濟林產業達到盛產期間后,實現全鄉農業產值年均達到50346萬元左右,增幅10倍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45元。第三,把畜牧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現有養殖大戶帶動的基礎上,推廣種草養畜,林下養雞,實現家家有禽、戶戶養豬,分散飼養,總體規模擴大。同時大力推廣品種改良,提高優良畜禽的比重。通過加大農業投入,加快農業轉型,進一步促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2、強化教育管理,更新觀念,提高人口素質。人的綜合素質的總體提高,離不開前期的學校教育和后期的社會教育。一是繼續鞏固“兩基”“普實”工作成果,進一步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切實改善辦學條件,加大控掇保學力度,提高鞏固率,降低輟學率,避免產生新的文盲;二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樹立良好的教育隊伍形象;三是加強社會教育,運用農民夜校,村文化流動室等陣地,認真開展農業適用技術和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的學習培訓,同時有組織地進行勞務輸出,借外部的環境培訓群眾,開拓群眾視野,提高群眾素質,更新群眾觀念;四是鞏固計劃生育“村(居)民自治”成果。緊緊圍繞“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方針,努力實現計生率98%以上,計劃外多孩率1%以下的目標,有效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扎實抓好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促進產業結構合理調整。啟動資金匱乏是我們產業轉向的不利因素,用扶貧開發工程推動定新鄉產業結構的調整,是我們今后實施扶貧項目的方向。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必須因地制宜,揚長避短。一是根據定新鄉海拔差大,荒山荒坡多,種植中藥材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用3—5年的時間在現有青杠、堡堡寨1000畝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建成一個輻射至三好、新海、元田、安樂的4000畝以上金銀花種植基地。輔之以元田、馬驂、新村、莊子共1000畝的半夏種植基地,形成一個以金銀花種植為主的中藥材生產基地,把藥材生產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目標。二是擴大脫毒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定新鄉冬季閑置土地較多,充分利用土地,使其發揮應有作用,每村種植300—500畝脫毒馬鈴薯,在全鄉形成一個5000畝左右的基地,使馬鈴薯種植成為另一主要產業。

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范文第5篇

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 并不僅僅體現在這一領域中。經濟甚至是整個社會形態都受到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的影響。在多重影響下, 社會的發展逐漸以科技、信息和技術為基礎, 同時科技與信息的發展促使人們朝著更具前景的方向發展。民商法與人們的生活休戚相關。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下, 對民商法的影響非常明顯。在后期社會經濟的發展中, 法律的發展變化必須適應時代發展, 最大程度的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需求, 唯有如此才能夠避免隱患。在社會經濟發展下, 民商法需要不斷完善, 才能夠與時代發展同步。

二、社會經濟發展對民商法的影響

實際上, 社會經濟發展對民商法的影響非常大的, 尤其是對民商法的價值體系影響非常大。在社會經濟逐步發展中, 民商法中的安全價值與效益價值顯得更為突出, 其安全價值顯得更為突出。即便從傳統法律觀點來看, 民商法的安全價值始終處于派生地位, 受到的重視度不高[1]。但是在社會經濟逐步發展的過程中, 安全價值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出來。分析就會發現, 在傳統信息交流中, 安全隱患非常少, 雙方之間的交易大部分是當面付款和領取貨物, 安全隱患可以說為零。而在社會經濟逐步發展中, 民商法的發展受到信息技術影響, 發展空間更為廣泛, 民商法主體打破時空限制, 進行交易, 導致產生相應的安全隱患, 致使交易雙方在民商交易行為中安全價值受到威脅。面對這樣一種情況, 需要進一步提高民商法的安全地位。

三、社會經濟發展中民商法的變化

民商法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同時非常容易受到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 民商法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

( 一) 民商法內涵的變化

信息技術的發展, 經濟的增長, 促使民商法的安全效益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傳統民商法中, 安全效益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如, 傳統的民商法中安全原則涉及的范圍相對較為狹窄, 僅僅體現在安全支付方面, 且只是由簡單的信息內容構成。在民商法逐步完善的過程中, 其內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2]。信息技術的發展, 促使民商法的主體范圍更為廣泛。借助信息技術, 人們可以打破傳統時空的限制, 交易活動更便利。與此同時, 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一種, 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民商主體發布信息更便捷, 從而提高民商主體交易的自由性。在社會經濟發展中, 民商法的變化是適應時代發展的表現, 促使民商法與人們生活更緊密。

( 二) 民商法原則的變化

首先, 安全原則的變化。社會經濟的發展賦予了民商法安全原則更深的內涵。在市場民商交易活動中, 安全原則是民商事活動安全有序進行的重要保障?,F如今的民商事活動, 不僅要保證安全, 還要將安全作為重要目的。在電子商務發展中, 唯有確保安全才能夠維持市場秩序, 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電子網絡的閩商活動, 更需要高效性與便捷性。虛擬性的增強, 致使存在較多的不安全隱患。因此,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維護民商活動秩序, 保證民商事活動在安全的基礎上實施。其次, 平等原則的變化。平等原則是民商法中一項重要的原則。平等原則必須維護交易主體的利益, 促使雙方在交易條件、交易平臺等多方面上保持平等, 且這是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舉措。社會經濟逐步發展, 民商事活動存在著一些不平等的現象, 繼而影響市場秩序, 擾亂市場交易的有序性。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 民商法的平等原則主要體現在技術平等、媒介平等以及實施平等方面。實施平等主要是針對不同國籍的民商事主體而言的, 即不僅要保護國人的合法權益, 還應當維護國外消費者的權益, 促使實施平等。最后, 效益原則的變化。根據法律發展歷程就可以了解到, 公平和效益是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民商法中的公平與效益存在著一定矛盾。在經濟逐步發展中, 需要對這兩者進行補充, 從而兼顧公平與效益。

四、社會經濟發展中民商法的發展

全球經濟的逐步發展, 已經形成經濟整體。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 民商法體系必須趨于全球化。全球價值觀念與法律觀念逐步趨于統一。

首先, 民商法應用范圍的發展。就民商法本質來說, 其必須建立在體系完善性基礎上。但是在社會逐步發展與進步的過程中, 民商法的內涵被賦予更多的意義, 導致法律體系并不是非常的完善[3]。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促使民商法的體系逐步完善。民商法的發展, 民商事信息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會直接影響民商事活動的成功與否。因此, 在建立民商事信息庫的時候, 民商法就應當賦予信息提供者相應的權利, 以此來維護信息提供者的勞動成果。但是在目前信息庫建立方面存在著較多的不足之處。另外, 在民商法應用于域名中。事實上, 民商法對域名至今并沒有明確的定義, 僅僅是一個虛擬的地址。人們利用域名可以進行信息聯絡, 還可以促使其他的計算機訪問自己的信息??梢哉f域名是信息時代發展的產物。作為虛擬的地址, 提供信息聯絡與傳遞。在網絡逐步發展中, 域名的逐漸成為一個商業符號, 與過去的企業商標和知識產權有一定的聯系。在時代發展背景下, 域名將成會成為商家提高綜合競爭力的籌碼?;诖? 民商法就應當給予其必要的保護, 以此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

其次, 民商法調整對象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逐步加快, 借助互聯網, 人們獲取信息將變得更為便捷, 同時民商事活動交易雙方的交流空間將變得更為寬泛。但是, 民商事主體交流的時候, 有可能會涉及到隱私與利益, 繼而影響信息所有者。因此, 基于對信息所有者的考慮, 民商法在此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信息交流日益頻繁, 民商法需要調整對象, 促使民商事交易主體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規范雙方之間的交流行為, 促使民商法在信息交流中發揮出重要作用[4]。

最后, 民商法實現全球統一。過去各個國家發展相對獨立, 隨著經濟發展, 網絡促使各個國家活動增強, 同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與網絡逐步融合的過程中, 促使網絡民商事活動的普遍性與共同性不斷被挖掘, 繼而總結, 促使民商法的全球范圍的價值觀、法律觀念與標準不斷趨于統一, 從而實現民商法的統一。但是在發展過程中, 不同國家的社會習俗、風俗以及法規都各有不同。即便民商法的發展逐步趨于統一, 但是各國的民商法發展并不是任意的。因而, 在此過程中, 應當重視民商法的發展方式, 從而實現大同小異。

五、結語

總而言之, 在社會經濟逐步發展的過程中, 民商法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出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民商法體系也越來越完善。時代的發展促使民商法需要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诖? 需要相關部門不斷完善民商法體系, 從而可以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保證, 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發展。

摘要:經濟的發展, 帶動信息技術的發展, 促使民商法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出來。與此同時, 為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 相關的立法部門開始逐步完善民商法體系, 使得民商法能夠出臺, 并得以全面的實施。在時代持續性的發展中, 民商法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本文就社會經濟發展中民商法的變化與發展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社會經濟及,民商法,變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大洪.論高科技時代民商法的創新[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12, 11 (01) :564.

[2] 張德峰.從民商法到經濟法:市場經濟倫理與法律的同步演進[J].法學評論, 2013, 13 (03) :345.

[3] 巴于茜, 任先行.商業信用原則在我國商法中的缺失及補正[J].蘭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12, 11 (01) :89.

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范文第6篇

一、社會經濟發展使得民商法一些內涵出現變化

就目前來說, 安全和效益是民商法的基礎價值, 而過去民商法中, 安全一直處于派生地位, 如過去民商法對安全的定義僅僅是簡單的信息、信用及交付方式等方面, 而就目前來說信息安全對交易安全影響變得更小, 并且過去交貨方式也發現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

當前經濟的高速發展及信息科技發展, 使得民商法主體有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各個行事主體能夠以自己的意志并通過網絡工具和不同地域的任何人進行信息傳遞, 進而完成民商活動。并且市場的高度開放性, 使得人們獲取的信息的方式更多, 并且人們可更加方便的進行信息發布, 這無疑使得民商主體自由度得到了全新的提高。

對于民商法價值體系來說, 自由仍然是其根基, 但是平等、安全等內涵均因為信息時代的特殊性而發生了一些改變。

二、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的民商法其原則方面出現的一些變化

(一) 中立平等原則變化

當今的民商法的中立平等其是指民商法對交易中的各個主體中要求的相關條件、技術及交易平臺等方面應該保持中立平等, 不能存在維護或偏愛, 而是當今經濟高速發展而形成一種全球性的特點。就電子商務來說, 平等中立必須要做到如下幾點: (1) 技術平等, 其對各類加密方法及密鑰都應該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不能出現一些歧視。 (2) 媒介的平等, 對于這一點來說, 主要體現在無線、有限通訊及廣播通訊等方面的一視同仁。 (3) 具體實施平等, 其不但應該對國內當事人保護, 而且要對國內外消費者等均予以保護。

(二) 安全原則變化

在當前的經濟發展背景下, 安全原則有了更加深刻的內涵, 其主要指所有民商事活動均要以安全作為前提和基礎, 并且對應的立法也必須體現安全這一基礎。就電子商務來看, 安全原則不但是其制定的一個本質原則, 而且是其實施最重要目的。對于當前經濟背景來看, 民商事活動集中體現了快捷和高效特點, 但是對于這種快捷和高效必須要以安全為基礎, 特別是信息網絡的虛擬性這對安全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并且這一安全內涵與過去的安全有了一些變化,

(三) 效益原則變化

對于法律來說, 效益與公平的關系一直是一個難題, 對于法律來說其為公正誕生, 但是其又是一種基于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 因此在進行立法過程中, 必須要對這兩個基本原則的內涵做充分理解, 對于如今的經濟高速發展大背景下, 民商法的效益原則具體表現要求立法及相關活動均應該在經濟效益提高, 推進效益目標發展, 實現在當前信息時代下的民商法價值展現和效益提高。

三、當今經濟發展背景下的民商法制度及范疇的一些發展變化

(一) 民商法應用范圍得到了很大拓展

對于民商法律體系來說, 其構建時在一定是其內的完善, 因此必然存在時間上的局限性, 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 過去的民商事體系范圍必然要求不斷拓展。而這樣的拓展發展主要表現為如下幾點: (1) 信息庫專用。信息時代的民商事發展中信息作為所有民商事發展中的一個關鍵因素, 信息的挖掘是所有民商事活動的重要方向, 并且信息利用直接影響著民商事活動是否成功, 所以必須要對信息庫開發有貢獻的人給予一定的民商事權利, 以保護其勞動成果。但是當前在信息庫專用這一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2) 域名專用。對于域名來說, 當前的民商法仍然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 是作為一個虛擬地址, 可以通過它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聯絡, 并且還能夠使其他計算機訪問自己的信息。而隨著網絡進一步發展, 各個行業對域名的應用不斷加深, 其已經成為了一個商業符號, 并幾乎與過去企業商標及知識產權等有了一直的作用, 因此, 當今的域名已經成為了一個集使用功能和商業價值的商業競爭籌碼, 因此民商法應該要對該方面加強重視, 并對其進行合理的整合。

(二) 民商法調整對象得到了拓展

互聯網一個本質特性就是開放性, 這使得信息發放及收集更加豐富, 并且其開放的特性為信息交流創建了一個足夠廣泛的空間, 由于信息有著較好經濟利益、財產利益及一些隱私方面的人格性利益, 因此此時的信息已經成為了一個相對較為現實的主體。因此民商法應該加強對其的重視。另外, 無可置疑, 信息的更加廣泛交流, 必然增加更多的信息交流對象, 并且這些信息交流對象和過去民商法調整的對象有著一些區別, 因此民商法的發展必須要充分重視這些新增對象的權利及責任強調。

(三) 民商法不斷發展可能實現一定的全球統一

過去各個國家及單個經濟市場相對較為獨立, 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網絡使得各個國家民商活動有機聯系, 并且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及網絡融合等趨勢, 這使得全球網絡民商事活動的普遍性及共同性不斷被挖掘, 并不斷得到總結, 必然會使得全球范圍內價值觀、法律觀念及一些標準不斷趨于統一, 最終導致民商法趨于統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各個國家社會習慣、風俗等的不同, 雖然民商法的發展有趨于統一的趨向, 但是各國的民商法絕不是任意而為的結果, 因此在這統一的過程中, 一定要重視方式方法, 以實現一定的大同小異。

結語

總而言之, 經濟的高速騰飛及信息化的不斷發展, 作為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商法, 其地位日益突出, 并且基于發展需求我國立法部門進行很多民商法立法完善工作, 但是應對時代的不斷變化, 民商法具體應該從哪方面重構完善, 依然要求相關學者加強研究, 以真正解決一些民商法相關問題。

參考文獻

上一篇:知識產權訴訟管理范文下一篇:合作醫療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