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經濟效益審計論文范文

2023-03-06

經濟效益審計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需要通過獨立的審計機構按照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規定,運用現代化審計手段,對企業業務經濟管理全流程進行嚴格的審查和評價。經濟效益審計工作在我國的起步較晚,改革開放后才逐漸在中國的企業中發展起來,由于發展時間較短,當前我國的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存在許多問題,制約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規范我國的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流程,加強企業經濟業務管理。本文主要探討了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開展面臨的困境,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經濟效益審計 面臨困境 解決對策

負責審計的工作人員需要參考企業審計標準,運用現代化審計手段創新傳統審計方法,分析企業資源配置的有效性,根據得出的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結果,圍繞企業未來經濟發展戰略,提出相應的意見和觀點。以經濟效益的提高為核心,通過多元化經濟評價活動的開展,充分反映出企業審計時期內的盈虧情況,判斷企業扣除成本費用后所剩的經濟余額,因此,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需要從成本費用分析和企業經濟收入兩方面入手,加強審計單位管理效率。

一、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面臨的困境

(一)企業經濟效益審計認識程度不足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開展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財務收支結果的真實性,部分企業為了追求高經濟效益,忽視了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對企業經濟效益審計認識不足。近年來,我國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已經成立了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經濟審計體系,代表著我國經濟效益審計工作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但結合企業內部管理現狀來看,部分企業尚未認識到經濟效益審計的重要意義,對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認識仍然停留在財務審計工作范圍。雖然一些企業已經成立了經濟效益審計部門,但其主要工作內容是對當前企業推出的經濟項目內容進行監督和管理,找出項目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錯誤,缺少對活動創造的經濟效益的分析,導致審計評價結果不準確。企業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工作大多流于表面,導致工作內容處于微觀的審計階段,只能保證審計活動的合法性和規范性,對企業經濟活動的認識不足。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開展是現代化審計部門提出的一種全新審計形式,得到了國家審計機構和專業研究人員的廣泛認可。不斷推出多樣化經濟效益審計方式,對企業內部管理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當前我國出臺的審計法律只對企業財務部門和財政支出進行約束,沒有做好經濟責任審計劃分,沒有完善內外部審計規定,所以經濟效益審計內容缺乏成熟的理論體系作為支撐,效益審計工作難以得到有效落實。

(二)企業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標準不明確

不同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制定的發展目標和運營標準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因此在進行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難以制定出統一性的審計經濟效率衡量標準,這就需要企業審計部門和財務部門通力合作,結合市場經濟條件以及企業運行狀態制定出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標準。審計部門要負責監督企業當前開展的經濟項目,并給出合理的評價結果,由于我國尚未形成統一的經濟效益審計評價體系,經濟效益審計工作在企業發展中難以得到企業各部門的配合,審計人員缺少監察依據,需要總結以往的審查經驗以及企業當前的經營情況,制定出全新的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標準。這種審計背景下無法保證審計結果的精準性和科學性,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標準制定的過程中存在與企業實際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標準不明確,需要通過多樣化的審計方式對當前企業的盈虧情況進行科學評價。

(三)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對經營活動了解不全面

想要全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有效性,就需要深入到企業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物資的采購、生產過程中資源的利用等都屬于經營活動的范圍,雖然許多企業推出了經濟效益審計規定,對應該了解的經營活動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但仍然缺少完整有效的規章制度作為約束。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開展過于重視審計的準備階段和審計報告的提交,忽視了對企業經營過程的了解,由于企業經營活動審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源,許多企業只是在提交審計報告的過程中采納了一些基層員工的審計意見,沒有對經營活動進行系統化的審計分析,在這種發展形勢下,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力度不足,得到的審計結果不準確,無法有效對企業經營風險進行防控。

(四)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團隊缺少專業性

企業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流程進行有效控制,通過充足資金的投入滿足企業產品經營的技術要求,由于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涉及企業財務管理,因此審計人員必須要充分了解企業財務收支情況。但結合我國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開展的情況來看,審計人員的專業性不足,審計技能掌握不充分,難以根據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制定出詳盡的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標準,在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過程中所采用的審計方法過于陳舊。一些審計人員雖然具有較長的從業時間,對專業審計內容了解充分,但不具備計算機操作能力,只片面地熟悉經濟學部分內容,缺少對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的認識,導致最終的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結果不準確,企業必須提高對經濟效益審計團隊建設的重視,定期地開展審計人員培訓輔導課程,建立明確的經濟效益審計標準,結合市場發展要求設計完整的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方案。

(五)企業經濟效益審計評價體系不完善

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需要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成立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配合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開展,結合企業的發展情況,制定明確的經濟效益審計標準,當前我國企業審計工作開展具有操作方式不規范的問題,審計手段的選擇較為隨意,審計目標不明確,導致企業經濟效益審計評價體系不完善。審計部門得到的經濟效益審計結果難以及時上交到企業管理層,一部分審計結果與企業實際經營狀況不符,審計人員在工作開展過程中缺少評價體系作為參照,難以保證財務信息和財務數據的真實性,讓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面臨風險隱患。

二、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困境的解決對策

經濟效益審計需要對企業當前的經營行為進行整體評價,經濟效益審計對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屬于增值項審計任務,是企業未來發展規劃的主要依據,能夠為企業經營管理指明方向,根據經濟效益審計結果所提出的經驗管理策略,能夠有效地預防企業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問題,全面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為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針對以上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困境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提高對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認識

負責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工作人員需要轉變傳統的審計觀念,企業審計部門主要負責查找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合理劃分各部門需要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為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提出建議,得到的審計結果是企業發展措施制定的主要依據,原本以監督為主的審計觀念正在向服務為主的審計觀念轉變。審計人員需要深入到企業經營發展的各個環節中,不斷地查找、分析問題,結合企業發展情況制定出合理的應對措施,保證企業的穩定運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審計過程中要將得到的財務信息進行歸納和總結,探索出全新的經濟效益審計方案,以審計踐行理念為基礎,進行審計觀念的創新和轉變。

(二)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標準的制定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深入到企業經營發展的各個環節,對審計單位的工作行為進行嚴格監督,判斷企業員工是否存在違背法律法規的財務行為,保證企業產品質量,在生產過程中維護生態環境。按照經濟效益審計定量標準開展的審計工作,需要分析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資源,該審計標準的提出能充分反映出企業的經營成果,分析企業項目活動得到的經濟效益。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需要深入到企業內部管理,結合相關部門出臺的相關規定制定經濟效益審計標準,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重要意義,審計人員需要結合企業發展狀況運用審計結果分析企業管理制度內容的科學性。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標準的制定需要了解員工的工作量,了解企業經費的使用情況,分析企業生產部門能夠節省下來的生產資金。

(三)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深入到企業經營活動

1.物資采購經濟效益審計。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根據企業經營項目的不同,所使用的原材料成本不同,原材料采購成本占產品加工制造的資金比重較大,因此需要結合當前的供應市場情況開展物資采購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盡可能地降低采購成本。審計人員需要將審計重點放在物資采購內部管理工作的開展上,收集采購原材料的價格成本、原材料的數量、原材料的質量等數據內容,計算材料采購運用的采購資金,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案節約采購費用,做好原材料的存放工作,保證企業經濟效益,一些重點物資要采取專項審計的方法降低物資采購成本。

2.生產資源利用經濟效益審計。在進行產品生產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開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產效率、節約資源消耗、保證產品質量、控制廢品率,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購買需求成了產品銷售的重要依據,因此產品的整體質量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收益,以下從生產技術、資金利用和成本費用控制等方面分析了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有效落實。

(1)生產技術審計。想要全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就需要做好生產技術的創新工作,科技的創新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企業內部經濟效益審計工作要深入生產技術研發領域,對企業生產技術、生產組織、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的應用進行全程管理,分析企業產品加工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企業技術部門、科研部門和財會部門通力合作,進行企業生產流程的全面檢查,為今后的審計工作開展奠定基礎,企業需要針對技術改造制定出合理的發展措施,提高科研開發費用,做好資金的合理規劃,通過技術研發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產品附加值。

(2)資金利用審計。資金投入是助力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做好充足的資金儲備能夠幫助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為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保駕護航,因此在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審計部門需要重點評審企業的資金使用情況,分析企業負債經營的風險性,做好企業資金的合理分配,通過管理方案的制定改變資金閑置浪費現象,針對企業資金的薄弱環節提出建設性意見,全面提高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

(3)成本費用控制。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成本費用控制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一些企業的生產工藝、生產設備較為落后,無法負擔大規模的產品生產,資金投入過多就容易受到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造成企業虧損。因此,經濟效益審計部門需要充分了解原材料采購、能源消耗、員工工資等各項成本費用,將得到的審計數據與往年的企業歷史數據進行對比,找出成本投入的差異性,分析成本超支的主要原因,結合企業發展現狀提出改進措施,堅持開源節流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將重點資金投入環節作為專項審計項目,做好企業成本控制工作。

3.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企業建立的經濟效益審計團隊中的審計人員大多來自企業財會部門,這些審計人員會定期參加會計師專業培訓,結合企業發展實際來看,想要全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效率,就需要審計人員擴展業務范圍,不能局限于會計核算工作中,需要加強對審計工作的認識。審計人員要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滿足經濟效益審計的基本要求,建立復合型專業化審計團隊,審計人員需要脫離原有職業崗位的束縛,雖然會計人員在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只具有財務工作能力無法滿足審計要求,必須要與其他專業人員進行合作,彼此之間互相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審計效果。企業在選拔審計人員時要堅持持證上崗的選拔制度,定期開展后續審計教育工作,注重審計人員的知識技能培訓,提高經濟效益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

4.企業經濟效益評價體系的建立。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需要對當前的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總體評價,預估經營活動能夠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因此需要深入到經營活動開展的方方面面,找出與企業經濟利益相關的影響因素,做好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尋求創造更高經濟效益的途徑。因此,企業經濟效益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分為綜合性評價和經營環節評價,綜合性評價主要內容為凈資產收益和企業對社會的貢獻率,了解投資人員能夠獲取的經濟利潤,對經營活動的經濟效益進行整體評價,社會貢獻率則是企業能夠為國家帶來的經濟效益,與企業的經濟價值密切相關。在企業經營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市場經濟環境和企業內部管理都會對企業經濟效益產生影響,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工作要找出不利于企業平穩發展的主要原因,就需要審計人員充分發揮出個人的發展潛力,把握住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狀況,為未來的審計工作開展指明方向。經營環節評價屬于分項評價的內容,了解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使用情況,分析階段工作的成果,提出針對性的發展建議。

三、總結

綜上所述,結合當前我國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面臨的困境分析,要想保證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就需要提高對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認識、制定經濟效益審計標準、深入了解企業各項經營活動、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建立企業經濟效益評價體系,助力企業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素敏.新時期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面臨的困境與解決對策[J].審計與理財,2020(8):20-22.

[2]張渝.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0(18):179-180.

[3]莫超.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9):113-114.

[4]王晨晨.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現狀及完善路徑研究[J].環球市場,2020(2):126.

作者單位:宏東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經濟效益審計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經濟效益審計是隨著社會受托責任的發展而發展的,是民主政治進步的體現,我國已經初步實現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在轉變過程中,我國審計業務需要由差錯防弊的傳統財務審計向經濟效益審計轉變,但目前我國企業效益審計領域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這些問題直接制約著企業效益審計在我國的發展。

關鍵詞: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研究

一、經濟效益審計的含義及評價標準

經濟效益審計是指擁有審計資格的機構或人員,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規,運用相關的審計方法和程序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分析、審查,其目標是提高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且是一種相對獨立的經濟監督活動。所以進行經濟效益審計可以給被審計單位提供更大的經濟效益,節約成本增加產量、減少支出增加收入,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成果。

經濟效益審計的基本職能即為評價職能,評價職能對于經濟效益審計工作十分重要。進行企業的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時,必須首先選擇和確定評價標準,一方面,健全經濟效益指標體系,既要包括財務指標又要包括非財務指標;既包括歷史指標又要包括未來指標;既要包括綜合指標又要包括單項指標。另一方面,各項指標應該準確具體,確保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情況對出科學合理的判斷。

二、我國企業應用經濟效益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系統性。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經濟性審計的主要方法,數量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標桿法;效果性審計的主要方法,調查法、問題解析法、專題討論會;效率性審計的主要方法,比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但缺乏系統化的方法的企業在中國的經濟效益審計中,一般的研究是零散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和標準的操作指南。企業和審計人員,開展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實踐時,所選用的經濟效益審計方法往往是基于他們的經驗,而不是系統化的審計方法。企業在執行經濟效益審計時,針對同一公司的審計目標,審計內容進行審計,但不同經驗背景的審計人員,由于選擇不同的方法,在相同企業形成的經濟效益審計結果勢必不同,所以由于審計方法缺乏系統性致使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存在風險。

(2)、 在企業的發展中。我國普遍重視效果指標,在確定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標準時對反映效率性的標準重視度不足。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更加注重效果性的指標,如利潤增長率。舉例來說,成本是一個綜合指標,以反映業務活動的效果。在企業的日常運作和管理中,應不斷降低成本,加強成本管理,可使企業費用降低,最終達到獲得更大的效果。與此同時,企業往往對效率指標重視程度不夠,忽視了總資產周轉率等指標,效率指標和效果指標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3)、非財務指標的使用不足或對非財務指標運用不當,缺乏經驗。在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進行經濟效益審計時,大多采用財務指標對企業進行評價分析,做出審計決定。不能做到在審計過程中把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結合,對被審計單位做出更加全面、科學、合理的審計結果,因此被審計單位經濟效益審計存在風險。

三、企業財務審計同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區別和聯系。

(1)二者的區別

第一、審計目的: 企業財務審計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基礎,企業財務審計主要以審查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活動的準確性、合法性為目的,審查企業經濟活動是否符合財經法律法規,企業經濟效益審計主要是在企業經濟活動合法的基礎上審查經濟活動是否合理,從而提出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和措施,督促被審計單位認真執行,最終達到提高被審計單位經濟效益的目的。

第二、審計內容: 財務審計的審計內容是企業的各種會計資料,審查這些會計資料或財務收支的合法性;經濟效益審計主要針對企業整體的經濟活動,不僅包括會計資料和財務收支狀況,也包括企業各種要素的利用情況,進而評價各種企業要素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第三、審計標準: 財務審計的標準是國家制定的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而經濟效益審計首先符合財務審計的標準即合法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的規章制度、經營狀況來判定其經濟活動的合理性。

(2)二者的聯系

第一,企業財務審計是經濟效益審計的基礎,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是財務審計的最終目標。企業應先進行財務審計,確保會計資料的合法性,進而開展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隨著經濟的發展,財務審計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評價經濟責任的指標不僅僅是財務收支審計,經濟效益審計就隨之受到企業的重視,企業審計就自然而然的向著經濟效益審計這一更高層次發展。第二,企業財務審計的內容中包含著經濟效益審計的一些內容,反之經濟效益審計的內容中也包含著財務審計的某些內容,如經濟效益審計包含著企業整體的經濟活動,所以會計資料的合法性在其中,財務審計與經濟效益審計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原則標準等都具有相容性。有部分審計機關、審計人員對企業經濟效益審計不夠重視,只重點關注財務審計的過程,偶爾在整個審計過程中順帶涉及到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沒有把財務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有效結合利用,沒有處理好二者的關系,這樣就不能全面、科學的評價一個企業。

但目前我國的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還比較落后,對經濟效益審計的相關理論研究不足,審計人員的知識層次比較單一,僅停留在財務審計階段,不能對企業整體的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而且缺乏其他領域的知識如計算機、質量控制等。有部分審計人員綜合知識欠缺,僅憑經驗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還有部分人員具有審計實踐經驗,但不能對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進行綜合分析,審計人才隊伍素食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不高。目前我國對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工作不到位,致使審計人員不能滿足現代經濟效益審計的要求。審計人才隊伍的素質對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大量缺乏高素質、綜合性審計人才。以上種種說明,在我國的經濟效益審計工作中,經濟效益審計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完善。

三、加強經濟效益審計在我國企業應用的策略

首先,在進行審計工作時,應該以法律法規為依據,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基礎是法律依據。在我國進行經濟效益審計,首先要保證與經濟效益審計有關的法律法規得到完善和增強,然后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這樣審計工作就會更加順利的開展。審計人員在進行經濟效益審計時會帶有主觀性,有時造成審計結果不準確,但是如果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標準,審計人員依照執行,就會減少審計風險,提出的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和措施更加切實可行。

其次,審計人員在經濟效益審計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所以經濟效益審計人才隊伍的建設問題亟待解決。為了適應經濟效益審計的需要,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財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掌握其他方面的專業知識,如法律、環境、質量控制等,提高審計人員的實踐能力,增強骨干培養,成為審計隊伍中的領軍人才。在經濟效益審計過程中,在保證商業機密的基礎上,可以不僅任用本單位的審計人員,還可采用審計多元化的方式,聘請外部審計人員進行審計工作,同時還能夠進行經驗交流,優勢互補,增強審計人員的創新能力。還可以借鑒國內外的經驗、方法、理論,努力培養出精通經濟效益審計業務且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得素質的審計人才,為經濟效益審計人才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為審計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邢俊芳.企業效益審計中國模式探索[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2]彭華彰.政府企業效益審計論[J].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

[3]王光遠.受托管理責任于管理審計[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

[4]審計署外事司.國外企業效益審計簡介[J].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

[5]DentonD.K. Better Decision with Less Information[J]. Industrial Management,2010.

經濟效益審計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經濟管理專業 畢業論文 質量提升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esis

ZHANG Yanfei, ZHU Haiying

(Business School of Jishou University, Jizhou, Hu'nan 416000)

Key words economic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esis; quality improvement

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反映大學教學成果尤其是實踐教學成果的重要環節,其質量控制與各相關教學環節密切相關,可以綜合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畢業論文的質量既是對學生能力評定的一個重要參考,也是對高級院校的教學水平與質量考核的一個重要依據,因此提升畢業論文質量對于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國家啟動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以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要目標,畢業論文對于提升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吉首大學為例,結合自身指導畢業論文的經驗,分析地方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問題,以期為提高經濟管理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1 經濟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現狀分析

吉首大學商學院從2004年開始實施“職業經理人綜合素質養成計劃”,形成了創新教育環節、實踐教育環節、研究教育環節和課堂教育環節“四環合一”的教學模式,當前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已成為國家特色專業和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學院為提升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也進行了不少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1 提升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措施

(1)重視日常教學中的寫作能力訓練。專門開設SPSS統計軟件操作課程,鼓勵學生通過量化分析手段,提升論文的檔次;實施案例分析等課程改革項目,通過實地調研編寫原創性案例,支持教師積極運用案例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2)提前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安排和籌劃。將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安排和具體要求提前公布給學生,要求學生提前進行準備。將畢業論文的寫作時間進行提前,從第六學期期末即開始畢業論文的選題,暑假即開始結合社會實踐調查著手論文的開題和初稿寫作。

(3)強化論文質量的控制。要求老師進行全程監控,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后,且經過指導老師確認簽字后才能離校。實施畢業論文盲審,對全院所有的學生論文進行多輪盲審,直到符合要求為止,督促教師加強指導,推動學生提升論文的質量。

1.2 畢業論文質量存在的問題

(1)題目浮夸,概述不明確。論文題目的選擇大多是在一個界定的范圍之內,并沒有進行詳細的準確的敘述。內容也是空洞無力,毫無價值,甚至是教材內容的照搬。許多同學抓不到當前的時事熱點,更不能對其有精準、客觀的理解。文章觀點模糊不清,論述條理不明確,論文的頭尾也沒有合理的組織聯系起來。

(2)東拼西湊、網上下載。大部分的學生對論文重視不夠,不是從自身的實習經歷與個人知識積累出發,而是直接進行復制粘貼。很多學生是在最后時刻才急急忙忙的亂拼一篇,敷衍了事。

(3)論文質量普遍不高。畢業論文中采用模型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比例非常有限,不少論文還是純理論性的分析,創新性和實踐性不夠,能夠達到優秀論文的數量極少。同時,不少論文口語化現象嚴重,部分學生甚至WORD的基本操作都不會。

2 經濟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質量難以提升的困境

2.1 學生層面的困境

(1)學生的重視不夠。許多學生對撰寫畢業論文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畢業論文不管質量如何都可畢業,加上往屆學生極少因畢業論文問題而無法畢業的事實,導致不少學生認為畢業論文環節就是走過場,畢業論文質量優劣都不會影響自己的前途,應付心態比較明顯。

(2)學生的知識掌握不牢。就業壓力的增大導致許多學生很早就產生了“讀書無用”的念頭,學習毫無動力,導致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得不夠扎實;特別是不少學生的數學和統計學課程知識掌握薄弱,難以有效的運用計量工具進行分析,模型和量化分析知識嚴重欠缺。

(3)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欠缺。不少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更無法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結合,部分學生只知道照搬教材內容,甚至不知道畢業論文需要查閱期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較差,部分學生甚至不知道學校有電子數據庫。

2.2 指導教師層面的困境

(1)指導老師積極性不高。畢業論文工作量大,指導教師需要從學生選題、開題報告、外文翻譯及反復修改等全過程都要給予指導,費時費力,但相應的報酬卻很低,每個學生僅有8個學時,但是實際的時間遠大于8個課時;同時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任務往往不能得到積極的回應,也嚴重挫傷了教師的指導熱情。

(2)指導老師水平和精力有限。部分教師很少參與社會實踐,或者自己沒有科研課題或研究方向,把握不住專業的學術前沿,指導過程中難以提出建設性的建議。由于師資不足,教師實際指導的畢業論文一般都超過10人,有的甚至多達20余人,同時教師還有比較繁重的教學、科研等其他必須完成的工作,難以有效的進行論文的指導。

(3)部分教師監管不嚴。指導老師的積極性、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度和知識水平與學生對論文題目的選取和論文質量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有些老師對學生的論文關注度不高,不忍心見自己的學生因為論文而煞費苦心,因而放松對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要求。

2.3 學校管理體制層面的困境

(1)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缺失。部分高校重課堂教學,輕論文寫作。大部分高校在本科階段沒有開設論文寫作必修課程,學生缺乏論文寫作的規范與技巧。難以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實踐基地,由于條件有限,現有的實習模式多為自主分散實習,學生自我選擇,傳統的單導師、一學期指導畢業論文的模式存在很大缺陷。

(2)畢業論文質量控制體系不完善。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多、時間長、難度大、監控成本高,論文質量在國內尚無科學統一的評判標準,加上畢業論文與學生的離校實習等因素,導致現有的監控督促機制難以發揮效應;由于畢業生人數眾多,畢業論文質量控制重形式,輕內容,檢查主要集中在抽查、檢查記錄和格式等,無暇顧及畢業論文教學的實質內容。

(3)監控措施執行困難。雖然學校也有不少論文監控的政策,包括論文的中期檢查,后期的質量抽查等,但實際的執行力度不夠。學校面臨畢業率、考研率和就業率等巨大壓力,如嚴格執行畢業論文制度勢必影響“三率”,迫使教師放松了對畢業論文的質量要求,導致畢業設計論文無論好壞基本都能通過,使得監控畢業論文質量的不少措施成為擺設。

3 提升經濟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途徑

3.1 改變學生觀念,提升寫作能力

(1)督促學生認真對待畢業論文。加強教育,使學生意識到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將現在的激勵與評優制度進行改善,并且選取比較優秀的論文,匯集編纂成冊以及將榮譽證書進行發放。要嚴格執行論文指導中的相關政策,嚴格落實對少量不達標的論文實施推遲畢業的政策。

(2)打好專業理論基礎。加強對日常教學的改革,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專業知識,多角度多側面地思考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加大社會調查和實驗室研究的比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其綜合實踐技能,強化其社會意識。

(3)提升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需要在平時多多進行練習,還要在平常的教學中讓學生寫一些短小的日記式論文,對原有的評定方式進行改革,對學生的思考方式進行訓練、對論文的寫作方法進行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課題,提高自身的科研興趣和思考意識。

3.2 完善激勵機制,提升指導能力

(1)完善激勵機制。強化導師的責任意識,逐步降低指導論文的師生比;將指導論文的能力和論文質量作為教師評價的重要指標,并將評價結果與教師的評優晉升等掛鉤;加大優秀畢業論文的獎勵力度,提高教師提升指導質量的積極性。

(2)提升指導教師的素養和能力。建立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檔案管理制度,以加強導師的配備和管理;盡可能地選用與指導教師科研項目相結合的題目,保證教師自身的指導能力;加強指導老師的梯隊建設,要對現有教師進行選拔和考核,并對后備人才進行遴選和培養。

(3)改革畢業論文指導模式。構建畢業論文教學的內容體系,將單學期畢業論文改為從2年級開始的全程式教學模式,建立由同一個教師對學生的實驗—實習—實踐—畢業論文整個流程進行系統性指導的模式,保障學生可以進行畢業論文撰寫的系統性。

3.3 完善約束制度,落實管理政策

(1)實施開放式畢業論文管理。建立當面指導結合網絡聯系的立體多維指導渠道,實行就業—考研—畢業論文的“一體化”指導模式;嘗試實施校內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指導的“雙師”模式,以社會資源和外部條件彌補學校之不足,提升論文的實踐性和創新性。

(2)完善畢業論文教學激勵約束制度。建立對優秀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和學生獎勵制度,加大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的力度。建立對不合格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和學生約束制度,對學生堅決執行推遲畢業或再答辯推遲授予學位的制度。

(3)落實畢業論文的質量監控政策。建立校、院、系三級檢查制度,下一級對上一級負責,層層把關。建立畢業論文專項檢查制度,組織校內或校外專家進行針對畢業論文的專項檢查。建立與檢查配套的整改制度,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并進行相應處罰。學校管理部門必須改變畢業論文向就業妥協的政策,堅決執行論文質量控制的相關制度。

基金項目:吉首大學工商管理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成果(教高函[2010]15號);吉首大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3SYJG024)

參考文獻

[1] 王衛芬.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問題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7):72-73.

[2] 彭芳春,陳李宏.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的對策——基于地方多科性大學分析[J].當代經濟,2012(7):144-146.

[3] 劉福成,劉冬華.企業實踐對提升經濟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實證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2(7):121-123.

[4] 周紅星,李兵,趙瑞芬.應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2(35):177-178.

[5] 凃朝蓮.文科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抄襲現象的成因及對策[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96-97.

經濟效益審計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地全面展開,工程領域也隨之迎來了黃金階段,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土建工程預算造價進行有效的審計,不僅能為工程領域打造一個良好的競爭秩序,其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保證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工程的預算造價是工程建設全過程進行成本控制和考核工程項目經濟效益的重要依據,嚴謹的審計,能使預算造價更加完整、準確。有利于核實工程的實際成本,能更有針對性地控制工程造價。我們要充分重視預算造價的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關鍵詞】土建工程;預算造價審計;必要性;方法研究

1、土建工程項目預算造價審計的必要性

(1)近年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關于招投標的法律法規,對建筑市場的招投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監督管理作用。雖然大部分地區都能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差異很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紕漏,不乏有虛假招標,暗箱操作等不良現象,滋生了很多腐敗的不良現象。土建工程預算造價審計是加強監督的有效手段,為招投標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土建工程預算造價審計能有效預防和減少在招投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泄標、圍標、串標等問題,使最終的預算造價更具合理性及公平性,合理且公平的預算造價既能保證投標單位的利潤空間,又從根本上控制了待建項目的投資成本,使建設資金得到了充分的使用,進而有效地遏制了資金的浪費。土建工程預算造價的有效審計充分保證了項目招投標工作應該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土建工程預算造價審計對控制工程建設成本,完善建設單位資金使用計劃,引導投標單位進行正確的投標報價、避免投標單位惡意競爭等方面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對土建工程預算造價進行嚴格的審計,是從根本上分析待建項目資金使用的合理性,避免工程的預算造價與實際不符的情形、防止工程的預算造價偏離工程實際造價,投標單位也可根據自身企業的特點,充分展現自己的優勢,以最接近實際造價的投標報價進行投標,為施工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工程預算造價的確定并不是很嚴謹,通常由造價咨詢公司等第三方事務所機構進行編制,然后由建設單位在事務所編制金額的基礎上,下浮一定的比例作為最終的預算控制數,對編制單位的編制結果沒有一個核查的過程,過于依賴編制單位,難免有失偏頗。這其中暴露出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預算控制數也失去了原本的實際意義。進行預算造價審計之后,使得上述這些現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當下,土建工程預算造價審計工作得到普遍開展,這既是對編制單位的有效監督,更是對編制單位的嚴格核查。在核查的過程中,依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設計圖紙以及相關資料,結合項目地點的實際市場,與編制單位進行一系列地認真核對,通過這種核對,大大提高了預算造價的準確性,使最終確認的預算造價更接近實際的工程造價。

2、土建工程預算造價審計的方法

(1)全面審計法。亦可稱為逐項審計法,首先確認工程類別,然后按預算定額順序或施工的先后順序,對工程數量、綜合單價的組價、措施費用、取費費率等逐一進行全面核查。核查工程數量計算的準確性,核查綜合單價組價的合理性、措施費是否有充分依據以及施工組織設計或者施工方案等。其優點是全面、細致,審計結果的質量高;但其工作量大,審計時間較長,只能用于工作內容相對簡單的工程,如果應用于內容復雜的工程項目中,則很可能會因為工作量太大,導致審計工作效率太低,影響審計結果的時效性。

(2)指標對比審計法。參考過去審計過的那些同類別結構的工程項目,對比各相同清單項的人工、材料、機械等消耗量指標,相似清單項也可通過換算進行對比,有些差異較大的清單項可單獨計算。這種方法的審計工作量相對不多,只要把各項指標同被參考的工程進行對比,結果顯而易見,能快速得出審計結果。其優點是速度快、操作簡便。但缺點也比較明顯,對于一些復雜的工程,很難找到相類似的工程,即使找到類似的工程,可參考的清單項也是有限,所以這種方法僅僅適用于規模小、結構簡單的一般民用工程,比較有局限性。

(3)篩選審計法。也屬于一種對比方法。即對審計過的工程進行統計,漸漸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數據庫,然后對這些數據加以匯集、優選、歸納,建立“參考體系”。針對被審計的工程預算造價,以已建立的參考體系為準,進行對比篩選,重點針對被篩選出來的項目,即不在參考體系范圍內的部分清單項,進行較為詳細的審計。其優點是方法簡單,便于掌握,審計速度較快;但是前提是要有大量的數據積累,能建立起一個可使用的參考體系才行。只能適用于常見的普通住宅工程或不具備全面審計條件的土建工程項目。

(4)重點抽查法。是指針對土建工程預算造價中的重點項目進行審查。通常是那些綜合單價高并且工程量較大,對工程造價有較大影響的項目。其優點是重點突出,審計時間較短,審計效果較好;不足之處是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非常高,在審計人員經驗不夠豐富或對情況了解得不透徹的情況下,難免出現判斷失誤,嚴重影響審計結論的準確性。

(5)分組計算審計法。是指將相近的或者相關聯的清單項目編為一組,審計某個分項的工程量,并利用不同分項工程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推斷其他幾個分項工程量的準確性。這種方法可大大提高工程量核對的速度,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但是因其精度不夠,只能局部使用,作為其他審計方法的輔助方法。

3、完善土建工程預算造價審計工作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審計人員應充分了解施工現場,熟悉相關施工條件及施工工序,對一些剛剛興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要深入了解,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通過調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數,提高審計的工作效率。對工程造價控制能更加主動、合理、科學、有效。

(2)靈活運用各種審計方法。目前我們所熟知的審計方法很多,在審計的過程中,要根據項目的自身特點,選擇恰當的審計方法,將多種審計方法靈活運用,使得最終的審計結果完整、準確,更接近工程的實際造價。

(3)提高審計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審計人員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以及職作風等都直接影響著審計結果。職業技能方面,要不斷夯實理論基礎知識,熟悉施工現場,對施工工序深入了解,保證組價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實時更新審計依據,比如地方法律法規等規范類的文件、工程取費的依據性文件等。在保證準確性的前提下,提高工程量計算速度,靈活運用一些算量軟件,通過有效的輔助手段,從而提高工程量的計算效率。職業道德及職業作風方面,在遵從事實的前提下,在預算造價審計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據,禁得住不正當的利益誘惑,不摻雜自己的主觀臆斷,做到公平、公開、公正。

結語:

在土建工程預算造價審核過程中,相關審計人員必須了解土建工程項目,了解整個工程不同環節的施工要求。在開展工作時,盡可能降低建設單位的投資風險,確保建設資金真正落到實處,切實維護國家、集體和企業利益,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對于每一個預算造價審計人員來說,應積極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對土建工程全過程造價進行有效跟蹤,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從而能更好地完成預算造價的審計工作。

參考文獻:

[1]梁敏.論土建工程預算造價審計必要性及方法[J].會計師,2019,08:66~67.

[2]陳娜.土建工程預算造價審計必要性及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2019,16:262+265.

[3]蘇丹.土建工程預算造價審計的必要性與方法[J].門窗,2018,07:335.

[4]郝晶.淺析土建工程預算造價審計的必要性與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5:201.

經濟效益審計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探討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做好經濟審計風險管理工作,能夠提高認識,提升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做好審計部門與相關部門的工作銜接,正確界定經濟責任。對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是為了加強對黨政領導干部的管理和監督,這一審計的目的、性質決定了它比一般的財務收支審計、專項審計等更具風險性。所以,務必做好審計風險的管理工作及防范措施。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風險;風險管理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對黨政領導干部的管理和監督。通過審計,正確評價領導干部任期的經濟責任,促進領導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職責。同時,促進領導干部所在黨政機關或政府部門自覺維護財經法紀,加強內部管理。這一審計的目的、性質決定了它比一般的財務收支審計、專項審計等更具風險性。

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客觀必然性

1.經濟活動中違法違紀行為的隱蔽性

近年來,審計發現的經濟活動中的違紀違法問題及經濟犯罪行為已屢見不鮮,且手段愈來愈巧妙、隱蔽。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則要反映領導干部在任期內有無違反財經法紀、有無在經濟活動中的不正常行為。如果某單位明明存在問題,而審計未能發現,其后果就是經濟活動中的違紀違法行為得不到遏止,責任人的經濟責任得不到追究,少數別有用心的人還會以“審計過了”充當合法的“保護傘”。

2.界定經濟責任的復雜性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如直接發現其本人有貪污、受賄等違法違紀問題,還是比較好定性的。審計的重點與難點在于一旦發現其所在單位有違反財經法紀的問題,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如何界定。領導干部應承擔經濟責任的問題大致有:經濟決策失誤、國有資產流失、內部財務管理混亂、經濟行為失控等等。要確定某領導干部在這些問題中應負什么責任,其界限較難劃分。

3.審計手段的局限性

審計主要是通過會計資料及相關資料來發現和查證問題,而一些違法違紀問題一般不會在會計資料和相關資料中明顯地反映。雖然可以通過召開座談會、個別談話或是從領導的工作總結、群眾的反映中了解情況,但是審計所了解的情況若不能在會計資料及相關資料中得到證實,其問題是難以成立的。有的問題若無一定的線索,也較難用審計手段深入查證。

4.執行審計程序中存在的隨意性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執行程序不嚴密、或審計操作不合法,都會帶來審計風險,也會引起行政復議。

二、正確認識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管理

1.審計評價內容超越審計機關的職責范圍

《審計法》明確規定:審計機關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但是,在經濟責任審計后作出的審計評價中,常會出現某單位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出現某單位被評為哪類先進、哪種優勝;出現與財務收支不相關的業務工作評價內容。有時還利用一些未經審計核準的經濟指標,表明領導干部的業績。諸如上述評價內容,已超越了審計職責范圍。如果只是為了評價的完整,或是為了滿足領導干部的要求,盲目地對某一不了解真相的情況進行肯定,就會埋下審計風險的隱患。

2.審計部門與相關部門的工作銜接不夠緊密

確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對象,一般由組織部門提出建議。由于組織部門確定是否對某領導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在一定的時間內具有保密性(尤其是離任者),因此與審計部門的工作計劃銜接不夠。這對審計部門來講,工作計劃的不確定因素與工作完成時間要求的緊迫,往往會對審計質量帶來影響。審計項目多、工作任務重,在某種程度上會導致疲于應付、草草交差的現象。此外,組織部門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有較高的要求,希望審計對領導干部管理經濟的能力、廉政勤政的表現等作出結論。

3.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與承擔任務相對矛盾

承擔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尤其擔任審計組長或主審,只具備查賬技能還不行,應具有相當的宏觀經濟知識、政策法規及審計、會計專業知識、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當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項目之所以具有風險性,除客觀原因外,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也是一大原因。此外,審計操作方法的各異也會影響審計質量,帶來審計質量風險。

三、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管理措施

1.制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準則

《中國審計規范》的審計事項評價準則適用于對被審計單位的評價,而與領導干部的評價不相適應。對領導干部怎么評價、評價什么,應是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我們現在對領導干部的評價,一方面取決于領導在任期內的工作業績以及遵守財經法紀和廉政情況;另一方面則取決于審計人員的理解與判斷能力。

2.建立部門聯系制度,及時溝通、互遞信息,共同界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

審計機關在獨立行使審計職能的同時,要加強與組織、人事、紀檢部門的聯系,把了解的被審計單位財務管理的情況與組織部門掌握的領導干部考核情況有機結合,為深入審計提供線索。組織部門有責任提供領導班子和被審計者的有關情況,使審計有一定的目標。在確定審計計劃,選擇審計對象時,應與審計機關共同分析研究,確定審計重點,以解決干部考核中群眾舉報或反映問題的疑點。當審計查證嚴重違反財經法紀的問題,需界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時,應由審計部門會同組織部門召開專門會議進行分析研究,共同確定領導干部應承擔的責任。

3.嚴格審計程序,發揮審計組的整體功能

(1)嚴格的審計程序是確保審計行為合法、審計質量可靠的前提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每一階段、每一步驟都應嚴格按審計程序辦事。在送達審計通知書時,應列出被審計領導干部必須介紹事項的提綱,并要求表明其對某一事項的“主管責任”和“直接責任”。與被審計領導有關的財政、財務收支事項,在審計尚未確定有無違反財經法規之前,先由有關責任人自己說明在某一事項中擔任的“角色”及所起的作用,一旦查出問題,可以作為界定經濟責任的依據。

(2)審計組長負責制是確保審計質量的關鍵

審計組長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對經濟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有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頭腦中應有經濟規律這根“弦”。審計組長對每一項審計取證的審核,對每一個問題的定性,對每一條法規的應用,都必須反復琢磨、仔細推敲,切不可掉以輕心。

(3)周密安排,協同作戰,充分發揮審計組的作用

審計組長要嚴格按審計方案作出周密安排,合理運籌、精心組織,讓審計的觸角觸及每項必須把握的內容,不能因工作疏漏而影響審計質量。審計組成員要服從安排,群策群力,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對問題的判斷能力。

(4)明確審計內容、突出審計重點是規范經濟責任審計的堅實基礎

在具體操作中,應在兼顧全面的基礎上,掌握側重點。一般應突出下列3項審計重點:①突出資產、負債、損益審計;②突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③突出財經法紀審計。

(5)講究審計方法、注重審計質量是規范經濟責任審計的有效途徑

審計中必須注重下列5個結合:

①企業自審與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審計組在實施審計前應要求被審計企業對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自審,審計組依據企業自審資料及對企業內控測評中掌握的失控點確定審計內容和重點。

②任中審計與任期審計相結合。任中審計每年進行一次,一方面為企業主管部門監督企業領導履行經濟責任,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另一方面,把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反饋給被審企業領導,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為人事部門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客觀依據。

③審計查證與調查分析相結合。為客觀公正評價領導干部應負的經濟責任,應采取以會計資料為主,審計查證與調查研究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掌握重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審計查證,為摸清賬外經濟問題提供線索和依據。

④詳查與抽查相結合。實際操作中可根據審計需要,靈活運用各種審計方法,如審閱法、核對法及現代審計技巧,必要時可采取詳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法,也可根據審計目的和要求以及所掌握的線索和依據,運用抽查方法審查重點資料、事項和活動,同樣可以收到預期效果。

⑤經濟責任審計與離任交接審計相結合。只有把經濟責任審計與離任交接審計有機結合起來,在這個交接點上劃一個界線,才能公正區分雙方應承擔的經濟責任。交接審計的重點:一是交接手續健全合法;二是交接內容真實可靠;三是交接事項全面完整;四是交接后各自應負的經濟責任明確合理。

(6)堅持審計原則、分清經濟責任,是規范經濟責任審計的可靠保證

①離任必審、先審后離的原則。如果離任不審,形成的損失就會職責不清,無法追究;如果先離后審,就會對離任領導缺乏約束力,往往使審計流于形式,勢必給企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如果需先離后審,也應明確先離崗、再審計、后認命的組織程序,切實做到未經審計不得解除經濟責任。

②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經濟責任審計實踐中,在如何處理遺留問題上,離、接任雙方一般都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對此,審計人員必須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在界定經濟責任上必須以審計取證的數據作為基本依據,如實反映實際狀況,分清職責、不偏不倚。

③依法審計、分清責任的原則。只有依法審計才能對離住者任期內應承擔的經濟責任作出公正評價。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依法界定三項經濟責任歸屬:

界定任期責任與前任責任歸屬;界定直接責任與間接責任歸屬;界定主觀責任與客觀責任歸屬。

④綜合分析、公正評價的原則。開展審計評價必須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綜合進行分析。定性分析必須緊密圍繞經濟責任進行。如企業內控制度、經濟管理、執紀情況等,評價中要注意把握“客觀性、全面性、歷史性”;定量分析應針對不同企業的同類問題建立統一的評價標尺,有量化指標的盡量采用具體數據,如經營規模、經營成果、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傊?,評價必須緊密圍繞經濟責任進行,對審計過程中涉及經濟責任以外的事項不予評價,這既是規范經濟責任審計的要求,也是提高審計效果的需要。

四、結論

經濟責任審計是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進行審計,是為了加強對黨政領導干部的管理和監督。通過審計,可正確評價領導干部任期的經濟責任,促進領導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職責。同時,促進領導干部所在黨政機關或政府部門自覺維護財經法紀,加強內部管理。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性質決定了它比一般的財務收支審計、專項審計等更具風險性。因此,要充分認識其風險性,做好審計風險的管理,建立一支剛正、廉潔的審計隊伍,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方偉明,劉世林.經濟責任審計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7.

[2] 王光遠.內部審計思想[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杜 娟]

上一篇:公司內部審計論文下一篇:審計案例分析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