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文

2022-05-03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文(精選3篇)》相關資料,歡迎閱讀!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文 篇1:

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新和發展策略分析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備受關注。為了保障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得更多優勢,我國開始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重點,重新調整發展戰略目標及思路。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在發展市場經濟時需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陣地,積極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之間的完美融合,在不斷創新及改革的過程中探索出一條全新的發展思路,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優勢及特色。文章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分析可以看出,經濟體系的創新及發展非常關鍵,我國既需要堅持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還需要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堅持與時俱進和實事求是的經濟發展理念,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及內容,在大膽創新及改革的過程中提升我國的綜合實力。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新和發展;策略分析

一、引言

在對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分析及研究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要內涵,分析發展這一經濟體系的重要要求。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內涵比較豐富,直接關乎著國家的穩定發展及和諧社會的建設。在新時期、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需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主動回答經濟建設中所存在的各類基本問題,了解問題出現的實質原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全面的剖析及研究,進而實現對癥下藥。充分發揮我國的優勢,促進市場經濟綜合實力的穩定提升,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優勢及價值。

二、新形勢分析

在黨的十二大報告中,我國正式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堅持這一重要方向,在會議結束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便實現了快速的發展。我國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核心主題,加強各個民族之間的聯系與互動,不斷摸索新的道路,探索新的規律,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應運而生,并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偉大的成就,主要在于我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且開辟了全新的發展路徑,構建了較為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在新時代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備受關注,為了順利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任務,我國需要堅持改革及創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干道,因此,學術界十分關注對新形勢、新發展狀態的分析。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說,在發展這一經濟模式之前,必須要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課題,深入研究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相關要求,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發展進程,主動分析和回答相關的基本問題,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落實及貫徹。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符合我國的國情,能夠充分體現我國的經濟發展特色,始終堅持市場經濟的發展路徑,在不斷調整及優化改革的過程中,實現我國綜合實力的穩定提升。學者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但是大部分的研究結論都十分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涵分析以及特征研究。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經濟發展理念和建設要求,能夠讓我國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極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發展之間的緊密結合。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符合我國國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與一般經濟存在明顯的區分,同時不能夠直接將其等同于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曾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要以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為中心,著眼于社會主義的大背景,不斷促進市場經濟的穩定建設,將發展和解放生產力作為工作的重點及核心,從整體上提升生產效率及水平。為了積極貫徹和落實黨的十六大報告的相關要求,我國開始以完善和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中心,確保這一體制更加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加強經濟體系的宏觀戰略部署。

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中,我國還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通過對歷史發展進程的研究提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關的建議及決定。在進入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之后,我國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不斷促進實踐創新及改革,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及豐富發展,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路徑更加明晰和多元。但是有的學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的定義,并提出了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相關要求。在對重大理論以及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及研究的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程度越來越高,同時能夠為后期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提供更多的理論指導及依據。

在推動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綜合實力提升速度非???,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備受矚目。在對這一發展歷程進行分析和研究時不難發現,在黨的十二大報告中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之后,我國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陣地,不斷強化對這一發展規律的認知及理解,始終將摸索與探究相結合,嚴格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征開展相關的工作。結合實踐證明可以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色非常鮮明,同時主題突出,能夠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不斷促進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的穩定建設及發展。

(二)以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為最終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容及體系比較復雜,這一經濟發展模式始終堅持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心目標。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平均主義的單一經濟存在明顯的區分,同時不是收入分配差距過大而造成貧富懸殊的兩極經濟。我國始終堅持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著眼于目前的經濟發展現狀,在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的同時,積極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能夠真正的過上小康水平的生活,順利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因此,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事業。但是也有的人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出現了偏差。

貧窮并不是社會主義,同時也不是我國需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了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及優勢,第一步需要消滅貧困。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今天,我國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各項事業開始實現了健康發展,通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不斷總結、摸索、探究、分析可以看出,這一經濟發展模式符合我國的實質國情,能夠從宏觀的角度進一步提升我國的綜合實力。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主要以發展和解放生產力為主,有效消除兩極分化,消滅剝削,進而實現共同富裕。在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中,我國正式重申了這一要求,以按勞分配為中心,積極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確保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真正實現公平與效益的穩定性和協調性。另外,在對勞動者的個人勞動報酬進行分析時,必須要始終堅持競爭機制,盡量避免平均主義,以多勞多得為核心,合理拉開差距。各地區則需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動創設良好的條件,為不同經濟體系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和支持。其中分配制度改革備受關注,這一點也會直接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速度及進程,我國需要創造良好的條件,提升人們的收入水平及財產性的收入,積極維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通過稅收調節來體現社會公平,加強對分配秩序的整頓及管理,盡量避免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在1992年南方談話之后,中國共產黨堅持領導全國人民,主動探索和分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之中,我國意識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并且始終堅持這一正確的發展思路。不可否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這一目標非常偉大,全國民眾必須要主動維護這一目標,給予其更多的支持及輔助。

四、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新和發展策略

綜上分析不難發現,我國歷經艱辛萬難,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豐富這一經濟發展體系的內容及形式,在經濟創新及改革的過程中提升我國的綜合實力,促進國家的穩定建設性發展。但是在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內容以及所面臨的發展環境產生了明顯的變動,為了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我國既需要堅持穩定和發展,還需要注重不斷創新及改革,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迸發出更多的生機和活力。

(一)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

政治、經濟、文化三者相輔相成,共同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存在密切的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壟斷經濟,是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市場經濟。在推動經濟穩定建設的過程中,我國需要始終堅持公平的競爭經濟原則,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堅持這一經濟發展模式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公平正義相統一,結合古今中外的經濟發展歷史可以看出,市場經濟需要始終堅持民主法制的軌道,確保各項經濟發展能夠實現有條不紊。

公平正義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及前提,只要堅持這一大前提,才能夠在不同的形勢和背景下實現穩定建設及發展,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壟斷經濟存在明顯的區分。我國需要始終堅持發展和完善法制經濟、競爭經濟,制定與我國經濟發展相符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和發展戰略。

在推動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國取得的成就非常矚目,這些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密不可分。我國始終需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關注對政府權力邊界的限制及約束,既需要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又需要注重政策調整以及行政管理。一直以來,我國始終堅持圍繞推進和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框架為中心,不斷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促進各項管理制度的完善及改革。

(二)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除了需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之外,我國還需要注重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為中心,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間的有機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存在密切聯系,并非是單純的資本經濟,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中也曾提出,經濟體制的改革會直接影響人們生活習慣,同時也會使得人們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方式產生改觀,只有真正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的穩定建設及協調發展,加強文化建設及管理,才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新及發展提供更多的文化根基。另外,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也曾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更多的源泉,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我國需要結合目前的經濟發展現狀,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思想政治體系,堅持民族精神的培育與弘揚,從整體上提高全國各民族民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此來更好地彰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作用及價值。

我國必須要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進程,全面總結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要求,積極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文明與市場經濟發展之間的完美融合和進一步,完善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在發展文化的過程中,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根基。

(三)堅持中國和諧社會發展的原則

新形勢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難度越來越高,所面臨的外部形勢非常復雜。為了實現進一步的創新及改革,我國必須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經濟文化立場,著眼于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分析可以看出,經濟與社會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兩者互相促進,共同制約,如果社會矛盾比較激化,同時沖突較多就會嚴重影響經濟的穩定建設及發展。另外,經濟的動蕩也會直接沖擊著社會矛盾,最終導致矛盾非常頻繁,同時不斷激化。因此,一方面我國需要堅持改革開放,加強社會管理,另一方面需要構建法治社會,嚴格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整體上提升我國的綜合實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和社會風氣。在對經濟與社會關系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時,首先需要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間的相關性,積極實現兩者的緊密融合,探索全新的發展思路。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需要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促進經濟社會的穩定建設及發展,加強戰略部署。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實踐經驗越來越豐富,通過歷史實踐可以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緊密相關,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市場經濟發展模式,能夠體現人人共享,人人共建的和諧經濟優勢。另外,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要求以及發展形勢存在一定的區分,我國既需要堅持經濟發展的主干道,還需要注重不斷的調整以及靈活分析,關注這個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真正實現創新與發展之間的有機融合,保障我國能夠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和競爭砝碼,真正實現不斷的改革及創新。

五、結語

時代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各種理念不斷更新,并且實踐行為也非常深入。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深入剖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下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相關要求,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定義分析及研究最為關鍵。只有結合重大基本問題的探索及回答要求來進行有效的調整及改革,才能夠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以及能夠促進國家穩定建設及發展的發展思路及手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符合時代趨勢和發展要求,我國需要積極深化對這一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認知及理解,充分利用經濟發展規律來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建設的偉大實踐。另外,在提升發展層次、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新局面的過程中,我國還需要始終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和諧社會之間的有機融合,不斷豐富發展內容及發展形式,確保有的放矢,促進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真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參考文獻:

[1]徐容.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新和發展[J].中國科技投資,2019(16):147.

[2]連恩德.全面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于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歷程的歷史回顧與階段總結[J].經濟師,2008(10):28-30.

[3]徐容.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新和發展[J].中國科技投資,2019(16):147.

[4]連恩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性壟斷問題研究[D].漳州:漳州師范學院,2010.

(作者單位:中國共產黨菏澤市牡丹區委員會黨校)

作者:郝敬釗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文 篇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如何上升為基本制度的?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作出新的概括,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睂ι鐣髁x基本經濟制度的新概括,是新中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改革實踐創新的凝煉,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的結晶。特別是其中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概括,更是凸顯了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重大原則的內涵,彰顯了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主題的意蘊。

實踐創新是理論創新的先導,理論創新是實踐創新的升華?;仡櫺轮袊?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機制、體制到制度的演進,能使我們從實踐和理論的結合上清晰地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經濟學規律,是以怎樣的形式被揭示出來并得到進一步發展的,進而拓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認識新視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發展。

以重新認識價值規律的作用為起點,從經濟機制調整切入,著力于市場機制、市場調節和計劃機制、計劃調節關系的探索

新中國成立后,面對中國經濟落后特別是國民經濟基礎極其薄弱的現狀,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我國選擇了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集中當時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加強國家基礎設施重點建設,推進國民經濟體系建設。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加速推進中,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的弊端逐漸顯露。1956年4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講話中已經有針對性地指出,要用“兼顧”和“統籌”的辦法,處理和解決當時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他認為,“統籌兼顧,各得其所”原則,是“我們歷來的方針,在延安的時候,就采取了這個方針。這是一個什么方針呢?就是調動一切積極力量,為了建設社會主義。這是一個戰略方針”。

按照“統籌兼顧”原則,黨的八大對經濟體制改革作過多方面的探索,周恩來在《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中提出:“由于社會主義改造事業的勝利,社會主義經濟已經在我國占居了絕對的統治地位,這就使我們有可能在適當的范圍內,更好地運用價值規律,來影響那些不必要由國家統購包銷的、產值不大的、品種繁多的工農業產品的生產,以滿足人民多樣的生活需要?!?在這里,“更好地運用價值規律”實質上就是對市場和市場機制、市場調節作用的認可。周恩來還提出了“在國家統一市場的領導下,將有計劃地組織一部分自由市場……將會對國家的統一市場起有益的補充作用”的改革設想。陳云也在黨的八大上提出了“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設想,即“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的主體”,個體經營是“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的補充”;“計劃生產是工農業生產的主體,按照市場變化而在國家計劃許可范圍內的自由生產是計劃生產的補充”;“在社會主義的統一市場里,國家市場是它的主體”,“自由市場,是在國家領導之下,作為國家市場的補充”。之后,對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時起時伏,一直沒有停止過。但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整體思路,主要還囿于中央與地方權力配置調整的問題,沒有能從根本上觸動政府統得過多、市場作用趨弱的根本問題,沒有能從計劃和市場關系上找到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中存在的“嚴重缺點”作了深刻分析,針對這一經濟體制中存在的權力過于集中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提出應該有領導地大膽下放權力,讓地方和工農業企業在國家統一計劃的指導下有更多的經營管理自主權;進而強調堅決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爸匾晝r值規律的作用”,成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基本思想。價值規律是以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為作用過程的商品經濟基本規律,重視價值規律作用內在地包含了重視市場機制和市場調節的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不久,1979年3月,陳云在關于“計劃與市場”問題的提綱中就提出:“整個社會主義時期必須有兩種經濟:(1)計劃經濟部分(有計劃按比例的部分);(2)市場調節部分(即不作計劃,只根據市場供求的變化進行生產,即帶有盲目性調節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部分是從屬的次要的,但又是必要的?!贬槍Ξ敃r經濟體制改革的實際,陳云認為:“在今后經濟的調整和體制的改革中,實際上計劃與市場這兩種經濟的比例的調整將占很大的比重。不一定計劃經濟部分愈增加,市場經濟部分所占絕對數額就愈縮小,可能是都相應地增加?!睂﹃愒频倪@些觀點,鄧小平不僅表示贊同,而且還從市場和計劃關系上升到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視界,提出“說市場經濟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強調“我們是計劃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

1979年 6月,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出,通過經濟改革,要逐步建立起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體制,要以計劃調節為主,同時充分重視市場調節的作用。1981年 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肯定了這一改革取向,提出“必須在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同時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強調“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稕Q議》還從“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的高度提出,“我們的任務是要根據我國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在每一階段上創造出與之相適應和便于繼續前進的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這一寶貴思想凸顯了經濟體制具體形式的選擇,與階段性的“創造”有著直接的關系;而階段性的“創造”,總是與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繼續前進的”生產關系的變化相關聯的。據此,1981年11月,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應當是:在堅持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前提下,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國家在制定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和運用價值規律?!?/p>

1982年 9月,黨的十二大對我國最初幾年經濟體制改革成就的總結中,將經濟體制的基本構架概括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并提出“正確貫徹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边@一基本構架的提出及其在實踐中的實施,對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計劃配置資源方式,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沖擊,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以計劃與市場關系為核心問題,從經濟體制改革突破,探索計劃經濟和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關系,形成以體制“定位”為主要特征的邏輯過程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是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的重要標志?!稕Q定》明確提出:在經濟體制改革中,“首先要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稕Q定》突破了那種把社會主義經濟看作是純粹的計劃經濟觀念的束縛,形成了經濟改革是經濟機制、經濟體制和經濟制度全面改革的新理念,走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一步。之后,我國經濟改革加速推進、經濟發展長足前行,與經濟體制目標模式選擇上的重大突破是密切相關的。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根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發展的新的實踐,提出了建立“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的改革思路,認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的發育和完善,利用市場調節決不等于搞資本主義,明確提出建立“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為特征的經濟體制的運行模式?!皣艺{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改革模式,極大地開闊了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視界,引發了對這一改革模式的深入探討?!皣艺{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模式較之于“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模式,凸顯了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作為有機統一體,既不是板塊式結合、也不是滲透式結合;作為有機統一體,在調節范圍上,計劃調節是宏觀層次,市場調節是微觀層次。但在理念上,“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這一提法,還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分別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性質相聯系的“制度性”規定觀念的束縛,也還沒有對市場作為資源配置基礎性手段的問題作出進一步的切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說明;在改革模式選擇上,還局限于計劃機制與市場機制關系的框架內,還沒有上升到經濟體制整體關系的高度。

實踐創新推進著理論創新,而理論創新也推動著實踐創新。1991年春,鄧小平在視察上海的談話中指出:“不要以為,一說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么回事,兩者都是手段,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992年春,他在視察南方的談話中再次強調:“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编囆∑降倪@些言簡意賅的闡釋,從根本上區分了市場經濟體制性規定與制度性規定的關系,無疑是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創新。

馬克思在對政治經濟學史的研究中曾提出,經濟范疇的形成大多經歷了“極其艱難地把各種形式從材料上剝離下來并竭力把它們作為特有的考察對象固定下來”的過程。鄧小平關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關系探索的理論創新,一方面,離析市場經濟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依附關系,使市場經濟從資本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規定中“剝離下來”,形成具有體制性規定的一般的“抽象要素”。即如鄧小平一再強調的:“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绷硪环矫?,提出市場經濟作為一般的“抽象要素”,只有在與一定的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結合時,才具有充分性和現實性。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指出:“一切生產階段所共有的、被思維當作一般規定而確定下來的規定,是存在的,但是所謂一切生產的一般條件,不過是這些抽象要素,用這些抽象要素不可能理解任何一個現實的歷史的生產階段?!编囆∑降倪@一理論創新,一方面把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相離析,形成市場經濟一般范疇;另一方面又強調市場經濟體制必然要與一定的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結合起來”,提出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嶄新概念。

在經濟制度的替代關系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對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的賡續,而計劃經濟歷來就具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規定性;在經濟制度的對比關系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相對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而言的,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也歷來被看作具有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制度規定性??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內在地包含著基本經濟制度的規定性。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之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兼容性,還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并經受實踐檢驗的理論問題。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性規定在實踐和理論上還沒有得到具體昭示。

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相兼容的實踐和理論探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規定性的必然過程。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在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模式時就指出:“在九十年代,我們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經濟體制,實現達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發展目標。再經過二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周年的時候,我們將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睆捏w制“建立”的定位到制度意義上“定型”的驗證,需要在經濟體制改革中不斷實踐、艱辛探索,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自身的完善和發展,還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總體”中不斷融入和生成基本經濟制度的規定性。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現代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和完善宏觀調控體系,以及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見解,對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作出了初步回答。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回顧這一時期的改革歷程時指出:“從黨的十四大以來的20多年間,對政府和市場關系,我們一直在根據實踐拓展和認識深化尋找新的科學定位。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梢钥闯?,我們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边@一論述,提出了黨的十四大至黨的十八大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三個特征:其一,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已經由黨的十四大之前計劃和市場關系的核心問題,轉變為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核心問題;其二,這一時期,特別是黨的十七大已經開始從“從制度上”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其三,這一過程“一直在根據實踐拓展和認識深化尋找新的科學定位”。由此得出“從理論上對政府和市場關系進一步作出定位,這對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的結論。

以政府與市場關系為核心問題,著力推進治理結構和制度創新,在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總體”上,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規定性,形成以制度“定型”為主要特征的邏輯過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確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從“辯證法、兩點論”的方法上,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關系問題作了多方的闡釋,彰顯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規定性,豐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主題的內涵。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規定性,并不是由經濟體制一般性決定的,而是由與之“結合起來”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是由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總體”的性質所決定的。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指出:“在一切社會形式中都有一種一定的生產決定其他一切生產的地位和影響,因而它的關系也決定其他一切關系的地位和影響。這是一種普照的光,它掩蓋了一切其他色彩,改變著它們的特點。這是一種特殊的以太,它決定著它里面顯露出來的一切存在的比重?!痹谫Y本主義經濟關系“總體”中,“資本”作為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核心范疇,就是這一“總體”中的“普照的光”“特殊的以太”,就是資產階級社會中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在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總體”中,居于社會主義所有制結構主體地位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就是“總體”中的“普照的光”、就是“特殊的以太”,就是社會主義經濟關系中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也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融入和生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規定的根據和條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經濟體制一般和經濟制度特殊的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為深入地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相兼容,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規定性也更為實際地與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相融合,生成為市場經濟的屬性。這一理論趨向,深刻地體現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這就是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組成部分的概括提供了理論指導。

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性規定的探討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三個重要觀點: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仍然要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敝袊鐣髁x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是在社會主義制度框架內進行的,深受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規制和影響,同時也深刻地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本質特征的集中反映。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在根本上就是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基本的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根本立場。習近平總書記以 “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在未來社會“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進一步形成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思想。這是部署所有經濟工作、制定全部經濟政策、推動整體經濟運行要牢牢堅持的根本立場,也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最重要的制度性規定,也是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使之具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屬性的的根本規定。

其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確立的一項大政方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鄙鐣髁x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經濟體制上的實現形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結合起來”的過程中昭示其制度規定性的。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社會主義”這個定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之所以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堅持我們的制度優越性,有效防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弊端。我們要堅持辯證法、兩點論,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痹谶@里,要講“辯證法、兩點論”,要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用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不是對立的,也不是簡單地讓市場作用多一些、政府作用少一些的問題,要統籌把握,要優勢互補、有機結合、協同發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要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的制度規定的根據所在。

再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币怨兄茷橹黧w的基本經濟制度,猶如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普照的光”“特殊的以太”,改變了市場經濟體制的一般性質,奠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賦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新的制度性規定。

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結合問題上,既要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要發揮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優越性;既要使“看不見的手”對資源配置起到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看得見的手”作用。解決好市場和政府的這一核心問題,要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為“根基”,堅決掃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回顧40多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歷史,從經濟機制調整到經濟體制“定位”、再到經濟制度“定型”的演進,刻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基本路向及其具有經濟制度規定性的過程;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三個方面的重要觀點,是對經濟體制改革實踐的理論概括,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總體方法論的創造性運用,也是我們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的理論要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制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及其意義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從機制到體制、再到制度探索的過程和邏輯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的創新;由此形成的從計劃和市場關系為核心問題,拓展為政府與市場關系為核心問題的過程,以及從經濟機制調整到經濟體制“定位”,再到經濟制度“定型”的過程,則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漸進探索、砥礪前行的邏輯再現。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顯著的整體性特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痹谶@一顯著優勢中,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根本上體現為所有制結構上的優勢和分配制度上的優勢,在此基礎上,在經濟作用過程中才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顯著優勢?!帮@著優勢”中的“三位一體”,充分體現了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社會主義本質特征。

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對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最初概括中,就從整體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問題作過闡釋。在這一闡釋中,一是提出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理論,認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作為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保證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證,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备母镩_放以來,在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時,強調了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明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耙敛粍訐u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各種所有制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最重要的制度性規定。

二是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理論。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論,是新時期形成的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本質特征的主要理論之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安排,要“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有利于實現效率和公平的有機統一”,要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我們的社會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這一分配制度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得到多方面的發展。在這一分配制度實施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边@一分配制度的性質,深刻地體現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過程之中,賦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制度性規定。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與社會主義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結合”中,才融入和生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特征和規定的。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制度性質,是我們黨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一個偉大創舉,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為顯著的理論創新。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主題的根據所在。

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自此以后,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成為經濟體制改革最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主題。

1998年,在改革開放20周年之際,江澤民同志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最初實踐,提出“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經過艱辛探索而取得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改革成果”,肯定“這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一個嶄新的創造性發展”。2008年,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胡錦濤同志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新的進程,提出“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體系,不斷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鄙鐣髁x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主題得以彰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明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從“辯證法、兩點論”的高度,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關系、市場和政府關系問題作了多方面的深刻闡釋,提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主題的內涵。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新時代改革開放新的特點,提出市場經濟體制要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結合起來”,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具創新性的理論觀點;而市場經濟體制如何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結合起來”,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具開拓性的理論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改革開放40年寶貴經驗時提出:“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备母镩_放實踐的啟示在于: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扭住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關鍵,在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上,就“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边@一論述,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闡釋的賡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主題的深化,也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新概括的思想先覺。

(作者: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高天鼎

作者:顧海良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文 篇3: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光輝歷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6年,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開始建立和完善各領域具體制度的歷程。在經濟體制方面,我國建立并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探索建立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程是艱辛曲折的,回顧這段光輝歷程,對我們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認識、提升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把握、明確經濟體制全面深化改革方向、加強新時代經濟建設能力有重要意義。

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弊端顯現,開始探索新的經濟體制,逐漸包容市場存在,形成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模式(1978-1984)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國共產黨選擇了在我國建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為新中國奠定了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但是這種經濟體制在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僵化,已不能適應我國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到了1978年左右,矛盾更加凸顯,如何改革生產關系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從而重新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黨和國家迫切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指出“現在我國經濟管理體制的一個嚴重缺點是權力過于集中,應該有領導地大膽下放,讓地方和工農業企業在國家統一計劃的指導下有更多的經營管理自主權……應該堅決實行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這個論斷一是判斷現行經濟體制的根本弊端在于過于強調集中,釋放了擴大地方和企業經營自主權的信號;二是強調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而要突出價值規律的作用,就必須突出市場的地位,加強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由此開啟了我國以市場化為取向探索建立新的經濟體制的序幕。

突出市場的地位,首要問題是明確市場的合法性,這是市場能夠存在于我國經濟體制的前提。1979年3月8日,陳云指出中國的計劃經濟工作制度中出現的主要缺點是只有“有計劃按比例”這一條,而沒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還必須有市場調節這一條,他明確提出整個社會主義時期必須有計劃經濟部分和市場調節部分兩種經濟。1979年4月5日,李先念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以計劃經濟為主,同時充分重視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應當是我國經濟管理體制改革遵循的方向和原則之一。上述觀點表明,市場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有其必要性的觀點已經在黨內逐漸孕育出來,對此鄧小平更是直接予以肯定。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會見外賓時說:“社會主義為什么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我們是計劃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但這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就肯定了市場可以在我國經濟體制下存在,突破了過去認為市場和計劃對立的傳統觀念,首次賦予了市場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對于我國經濟體制下改革具有開創性意義。

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強調:“必須在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同時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982年,黨的+二大進一步強調“正確貫徹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并就我國經濟體制進行了闡釋:“我國在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有計劃的生產和流通,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同時,允許對于部分產品的生產和流通不作計劃,由市場來調節,也就是說,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由國家統一計劃劃出一定的范圍,由價值規律自發地起調節作用。這一部分是有計劃生產和流通的補充,是從屬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有益的?!?/p>

黨的十二大集中體現了探索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思想?!坝媱澖洕鸀橹?、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表明,我們黨已經打破了過去政府大包大攬的模式,開始逐步擴大地方和工農業企業自主權,改善權力過于集中的問題,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允許市場來調節商品生產和流通,可以進一步發揮價格規律的作用,體現了對按照經濟規律辦事目標的追求。雖然這一時期仍然強調以計劃經濟為主,經濟體制的性質仍然是計劃經濟,但是終歸突破了計劃和市場對立的傳統觀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邁出了堅實一步。自此以后,市場名正言順存在于我國經濟體制內。

明確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強調計劃與市場的內在統一,實現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1984-1990)

黨的十二大后,市場得到正名并迅速發展,市場機制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但是,新問題也相應出現,由于改革措施配套不完善、經營管理水平沒跟上等原因,出現了削弱和妨害國家統一計劃的現象。人們不禁產生疑問,我們實行的經濟體制的性質到底是什么?如何控制計劃與市場的比例?如何協調計劃與市場的關系?這些問題成為當時探索經濟體制改革的新困惑。

1983年6月,第六次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正在和將要進行的各項改革,目的是要克服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原有體制中的弊端和缺陷,逐步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新的經濟體制……但它當然不是社會制度的根本改變,不是要動搖、背離社會主義制度,而是在社會主義自身基礎上的自我改進、自我完善?!?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進一步指出我們的經濟體制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表明我國經濟體制仍然是社會主義性質,并屬于商品經濟范疇,從根本上對我國經濟體制進行了定性,把商品經濟納人了社會主義。

此后,經濟體制改革轉向以增強企業活力為中心,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原有的指令性計劃所占比例明顯降低,經濟體制進發出新的活力。但是,這一時期呈現出新舊經濟體制并行的狀態,計劃與市場存在一定范圍和程度的摩擦,二者的作用發揮均受到影響,成為改革的新困惑。

對此,1985年10月鄧小平說:“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問題是用什么方法能更有力地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過去一直搞計劃經濟,但多年的實踐證明,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搞計劃經濟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就更能解放生產力,加速經濟發展?!?987年2月,鄧小平說:“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嘛。只要對發展生產力有好處,就可以利用……我們以前是學蘇聯的,搞計劃經濟。后來又講計劃經濟為主,現在不要再講這個了?!?/p>

鄧小平的這些觀點體現在了黨的十三大報告中。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在這個問題上,需要明確幾個基本觀念:第一,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本質區別,在于所有制基礎不同。第二,必須把計劃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換和價值規律的基礎上。以指令性計劃為主的直接管理方式,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第三,計劃和市場的作用范圍都是覆蓋全社會的。新的經濟運行機制,總體上來說應當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機制。

1990年12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把初步建立適應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作為今后10年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基本要求。

從姓“資”姓“社”的束縛與困惑中走出,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1990-1992)

在黨和國家探索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不斷前進的同時,困惑和質疑也伴隨始終。1989年春夏之交我國發生政治風波,20世紀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一時間國內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和世界范圍內唱衰社會主義的聲音相應而起,國內不少人把市場化等同于私有化,批評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是搞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改革遇到嚴重考驗。

1990年底,鄧小平指出,“我們必須從理論上搞懂,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分不在于是計劃還是市場這樣的問題。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控制”,“不要以為搞點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道路,沒有那么回事”。1991年初,鄧小平再次強調:“不要以為,一說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么回事,兩者都是手段,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992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并發表講話:“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边@個論斷回答了社會主義到底能不能搞市場經濟這個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終結了計劃和市場姓“資”姓“社”的爭論,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把人們從搞市場經濟等同于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傳統觀念中解放出來,既走出了傳統的計劃經濟理論排斥商品、貨幣、價格、市場機制等概念的誤區,又打破了傳統的市場經濟理論把市場看作私有制特有范疇的觀點,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和市場經濟的結合,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歷史進程中起到了“啟明星”“定心丸”的作用。

為繼續深化改革,江澤民于1992年6月講道:“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實現社會經濟高度發達不可逾越的階段。充分發展的商品經濟,必然離不開充分發育的市場機制。那種認為市場作用多了,就會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擔心,是沒有根據的,也是不正確的?!辈娬{把盡快建立社會主義的新經濟體制作為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任務,提出要在黨的十四大確定一種大多數同志都贊同的有關經濟體制的比較科學的提法,同時表示他個人傾向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法。

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召開。大會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边@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把社會主義冠于市場經濟之前。大會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大會還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么樣的目標模式,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黨的十四大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闡述,是黨長期以來探索計劃和市場關系的理論成果,時至今日仍然在經濟體制改革中起著舉旗定向的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2002)

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后,努力方向就是把長期艱辛探索形成的理論成果付諸實踐,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稕Q定》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勾畫為一個基石和五大支柱,一個基石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五大支柱包括現代企業制度、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收人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這一個基石、五大支柱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機整體?!稕Q定》是黨出臺的第二部有關經濟體制頂層設計的綱領性文件,標志著多年來我國以市場化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從外圍探索進入了縱深推進。

勾畫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后,1995年9月,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性意義的根本轉變,首先就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并且把這個目標寫人了“九五”規劃中。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召開。大會強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就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贝髸状翁岢龉兄茷橹黧w、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種制度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這是十五大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新發展,是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當代中國的堅持和運用”。大會要求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明確公有制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經濟;明確如何體現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明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此外,還明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五大豐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深入、具體闡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課題,極大推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縱觀我國1992年之后經濟體制改革,呈現出明顯的由“破”及“立”的特征。在思路上強調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在目標上強調舊體制的轉換和新制度的建立。到2002年,經過10年時間,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起來。

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進一步形成和完善市場配置資源的各項制度,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2002-2012)

我國用10年的時間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這種體制的確立僅僅是初步的,生產力發展仍然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這些問題直接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2002年明31日,江澤民強調:“要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繼續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從根本上消除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p>

2002年11月,黨的+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并把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目標之一,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會首次提出的“兩個毫不動搖”,成為我們黨多年來始終堅持的重大方針。

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后,迫切需要拿出一套系統的理論來講清今后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尤其是經濟發展方面。2003年10月,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對于我們更好地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具有重大意義?!笨茖W發展觀的提出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其中一系列思想體現在了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這份決定也是黨出臺的第三部有關經濟體制頂層設計的綱領性文件。

《決定》明確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指導思想和原則,是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稕Q定》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貫徹“五個統籌”、做到“五個堅持”?!拔鍌€統籌”和“五個堅持”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體制保證?!稕Q定》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和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人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進一步實現了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相結合,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入到了一個更加完善的嶄新階段。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的更高要求提出來,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機制,并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企業公司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形成現代市場體系等方面作出具體安排。這一系列部署,核心目標在于進一步形成和完善市場配置資源的各項制度,從而更好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

加快完善杜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所起作用由基礎性向決定性的歷史性轉變(2013年至今)

經過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呈現出新局面。但是,必須看到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諸如仍有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等。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大會要求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提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黨的十八大還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論斷,這個論斷改變了黨的十四大提出的核心問題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的說法,由“計劃與市場”到“政府和市場”,體現出我國經濟體制經過長期市場化趨向的改革所取得的進展。

此后,圍繞著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中央印發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關于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意見》等幾個文件,進一步推動各級政府簡政放權,擴大了市場的自由度。

2013年11月,黨的+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黨出臺的第四部有關經濟體制頂層設計的綱領性文件?!稕Q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礎性上升為決定性,是我們黨多年來以市場化為取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的一座豐碑,昭示著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改革至今已經取得了革命性的勝利?!稕Q定》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和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三方面部署了主要任務,提出了重大舉措,有力推進了市場決定性作用的發揮。

此后,中央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等文件。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召開。大會提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這些論述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堅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明確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

縱覽這一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呼之欲出。

作者:桑田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儒家禮儀傳統文化論文下一篇:傳統文化動畫藝術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