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范文

2023-09-23

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范文第1篇

助力鄉村振興

--**市數字鄉村試點工作典型案例

近年來,**省**市以“農業生產智能化、特色產業電商化、安全監管平臺化、生活服務便捷化、農技推廣信息化”為工作目標,轉變了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推動了農村物流網建設、提升了農民數字化水平、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逐漸走出一條特色鮮明、數據驅動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

一、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助推鄉村經濟轉型升級

近年來,**市積極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活動,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環節深度融合,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一)推進信息化與農業生產深入融合。

**市劉猴鎮作為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單位,以新技術滲透為主導,深入推進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轄區內的**裕山菌業有限公司通過襄陽電信提供的通訊模塊,將技術鏈接到平臺,種植農戶只需在手機上進行數據設置,即可一鍵操作,實時監控查看香菇、木耳等農產品的狀態;**宏全農牧有限公司智能大棚實現了水簾降溫除濕、風機換氣,遮陽溫控等一鍵操作。新技術的應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證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二)推進信息化與農業創新深度融合。

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物聯網、電子商務等信息化應用能力方面培訓力度,鼓勵支持推廣應用農業物聯網和電子商務,積極運用互聯網新思維、新技術、新模式改造流通方式、管理方式和經營方式,發揮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建成縣級電商運營中心1個,縣級倉儲配送中心1個、鎮級電商服務站11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228個,覆蓋90%以上的行政村,帶動就業12000余人,全市電商交易額突破15億元,同比增長15.38%。

(三)推進信息化與農業服務深度融合。

深入開展信息進村入戶綜合服務試點工作,建成了1個市級信息進村入戶平臺運營中心,11個鎮(辦)益農信息社標準服務站點和50個村級信息網點。以“互聯網+12316”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載體,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破解農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難題,將農業信息服務延伸到鄉鎮,輻射到村組。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培訓、農業災害預警預報、農產品市場行情、農產品銷售推介等綜合信息服務。

二、大力發展信息化建設,助推鄉村社會治理有效。

按照“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分步實施、分級管理、網絡互聯、信息共享”的原則,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以基礎數據平臺為支撐、以綜合治理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為核心,打造了

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保護群眾的智慧平臺。

(一)加快新時代農村黨建信息化建設。

依托基層網格化服務,利用黨員遠程教育平臺、QQ、微信群等方式,加強對農村在職黨員、流動黨員的教育,詳細掌握在職、流動黨員的喜好、特點、工作技能,詳細黨握黨員需要什么,想干什么,拉近了黨員和黨組織的距離,使流動黨員由“被動”變為“主動”。疫情期間全市3941名黨員干部職工聞令而動、挺身而出,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第一時間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線,利用居民微信群,使用統計助手APP,開展測量體溫、物資代購、心理服務等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障群眾生活。相關職能部門也及時推出“網上辦”,方便群眾辦理各項業務,提供醫療救助、政策咨詢、外出務工等暖心服務。

(二)加快新時代農村治安信息化建設。

以市、鎮、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臺、以綜治信息化為支撐、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為重點的“群眾性治安防控工程“。發動社會力量和廣大群眾共同監看視頻監控,筑牢治安防控的“籬笆”,按照每個行政村在公共區域建成5個以上高清視頻監控探頭,2019年底,實現了行政村覆蓋率達100%,建成了村級視頻監控系統950個,并與全市頻監控共享平臺實現聯網對接,構建“多維感知、情報主導、立體防控”的綜合信息管理體系,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加快新時代農村信息化服務建設。

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規范化的政務服務大廳,設置村級便民室,實行“一站式服務”“一門式辦理”,逐步擴大公共服務事項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范圍。方便群眾辦事,使群眾不出鎮、村(社區)就可辦理日常生活中的高頻事項;推出“宜醫通”APP,實現醫院之間信息共享,連接起包括鎮、村在內的300多家醫藥機構,實現了全市就醫一網通,患者在就醫時四卡合一(就診卡、醫???、社???、銀聯卡四卡合一)的功能。

三、大力發展網絡文化,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發展。

利用網絡空間和網絡社會形態特有的優勢,以新理念、新載體、新內容、新方法實現線上線下文化惠民的跨界融合,共享文化信息資源、提供公共服務、拓展服務范圍,滿足農村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多樣化、多層次需求。

(一)提升鄉村網絡文化設施水平。

目前已完成85個行政村的寬帶光纖化升級改造,對3個未通寬帶行政村進行了光纖接入,新增光纖寬帶端口共28820個,破解了城鄉網絡信息的不對的瓶頸;大力實施“農村智能廣播系統”建設,覆蓋全市11個鎮(辦),投放音柱1696個,利用市融媒體播控平臺及無線覆蓋的方式,每天用1.5個小時進行廣播新聞類節目。特別是疫情期間,通過無線廣播播放疫情信息,及時的把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在老百姓足不出戶的情況下進行了宣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提升鄉村網絡文化豐富內涵。

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任務要求,通過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將生動鮮活的文藝表演、通俗易懂的宣講、解難濟困的志愿服務等活動通過網絡展現給廣大農村群眾,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到尋常鄉村百姓的生活;大力推進中國電信“幸福新農村”高清ITV互動電視平臺的應用,為廣大農民朋友打造全新的電視信息界面,實現“一村一電視臺”,為農村用戶提供豐富的網絡精神文化生活。

雖然我市在數字鄉村建設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推進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范文第2篇

打好人才“選拔牌”,任人唯賢“尺度”清。干部人才隊伍是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堅力量,要把好“三關”,把真正愿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留下來。把好“政治關”,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把黨性純潔、信念堅定、明辨是非的干部選出來;把好“能力關”,堅持“任人唯賢、人盡其才”的原則,結合地域實際,對隊伍進行科學搭配、優化組合,發揮人才最大效能;把好“作風關”,堅持“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持之以恒端正干部作風,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氛圍。

打好人才“管理牌”,責權明確“戒尺”嚴。駐派干部不僅需要在改善農村產業布局、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改善群眾生活水平上專研發力,也要成為基層黨建的帶頭人,使基層工作不斷在黨的指引下實現突破、開創新局。同時,駐派干部和村“兩委”班子共同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不僅要守好自己的“責任田”,還需做到遇事共商、問題共解、責任共擔,共謀鄉村發展。此外,要嚴格考勤、請銷假、工作匯報等要求,明確請示報批流程,讓紀律成為規范言行、強化擔當的有力手段。

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范文第3篇

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宣講報告

**自治旗委講師團

**

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決策,對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學習領會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準確把握鄉風文明的保障作用,正確認識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內在聯系是廣大干部群眾的必修課。

一、深刻認識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總書記為民情懷的集中體現

精準扶貧思想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總書記多年基層工作的實踐精華、智慧結晶,是為民情懷的高度集中體現??倳涀?012年11月15日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曾先后到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上海、福建、山東、河南、湖南、湖北、廣東、海南、四川、甘肅和新疆、青海等各省市區農村考察調研,了解農村的發展建設和農村群眾的生活狀況,他在多年的基層工作經歷中對農村、農民積累了深厚的感情。

1969年,年僅15歲的習近平來到延安梁家河插隊。一個15歲的孩子,突然從大城市來到小村莊,面對身體上、生活上的種種不適應,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但他沒有因為困難被打倒,沒有因為苦悶而消沉,而是在真正融入梁家河的農村生活、深切了解農民生活現狀后,立下了“為群眾做實事”的理想。1974年1月,不滿21歲的習近平擔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在習近平的帶領下,梁家河的村民修建了四個大壩,挖了水井,修建了沼氣池,甚至建起了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銷店,告別了吃不飽飯的生活,不僅衣食無憂,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

1982年,習近平來到河北正定縣任職。針對當時正定“高產窮縣”的實際,他提出“吃飯問題是解決正定問題的當務之急”。正定是我國北方糧食高產縣,頭戴高產的帽子,其實很多人家連溫飽都沒有解決。習近平當時給中央寫信,反映了這個高征購問題,國家給減掉了2800萬斤的征購任務。這對正定來說是一個減負。減負后,習近平一直思考讓正定的老百姓怎么能富起來,1981年底正定縣人均收入每天只有4角錢,農民辛苦干一年,連買油鹽醬醋的錢都不夠。在他的推動下,“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廣,為正定經濟的騰飛打下堅實基礎。在擔任縣委書記后,習近平又帶領全縣人民大膽改革,讓正定全面擺脫“高產窮縣”的帽子,逐步走向致富道路。

1988年,習近平到福建寧德任地委書記,到寧德3個月后,習近平就走遍了9個縣,后來又跑遍了全地區絕大部分村屯。他當時第一次作報告就提出來,“當官不要想發財,發財不要在這里當官”,之后,他提出并倡導實施“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全力推動閩東地區擺脫貧困。在習近平離開寧德時,全區已有94%的貧困戶基本解決溫飽問題。

2012年底,習近平專程來到河北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2013年11月,習近平來到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坐下來同村民算收支賬,詢問有什么困難、有什么打算,察看了村民的谷倉、床鋪、灶房、豬圈,鼓勵村民增強脫貧的信心。2014年馬年春節前夕,總書記冒嚴寒,踏冰雪,來到錫林郭勒盟81歲的牧民瑪吉格家了解生活情況。問到:“小孩上學遠遠?”“看病、購物方便不方便?”“家里養了多少只羊、多少匹馬?”“收入怎么樣?”總書記問得很細。2016年8月22日總書記來到青海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在村民家中,察看房屋格局,了解施工進展,關心火炕取暖效果。

從總書記的工作經歷和調研足跡,我們可以看出,從梁家河的村支部書記,到如今的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40多年來,無論職位如何變遷,在總書記心中,農村建的好不好、農民過得富不富是頭等大事。這40年基層的工作經歷和一心為民的領袖情懷,為他精準扶貧思想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奠定了實踐和理論基礎。

在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也正是這樣一個重要思想和戰略的提出為中國近6億農村人口擘畫了宏偉而美好的藍圖,進一步增強了農村人口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二、深刻認識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保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深刻認識這20個字的總體要求涵蓋了五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鄉風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礎;生活富裕是根本;擺脫貧困是前提。這五個方面相互聯系,突出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風文明就是其“魂”,是實施鄉村振興的保障。只有抓好、做好鄉風文明這個保障,才能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僅要讓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還要“個人養成好習慣,鄉村形成好風氣”。

一是學習先行,凝聚鄉風正能量。俗話說“寧可肚子空,不能腦子空”。村民平日里活多、忙,但一定不要忽視學習,因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了解國家大事和重要政策。村委會的學習講堂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載體,村委要建好用好“學習講堂”。村委會的干部要帶頭講,也可以從村民中選拔能講、善講的百姓名嘴,走上學習講堂講臺,分享致富經驗、宣講政策,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確保宣講常態化,堅持每月至少開展一次集中宣講,既講國家政策,又講致富經驗,既講大政方針,又講先進典型,努力把學習講堂打造成村民理論政策學習的新平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提振廣大農獵民群眾“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的信心和熱情。

二是活動引領,提升群眾整體素質。廣泛開展的文明家庭評選表彰、道德模范及身邊好人評選、設立的善行義舉榜等活動,都是提升鄉風文明很好的載體,

要引領村民積極參與,增強凝聚力、提升精神面貌、營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圍。要深入實施“鄉風文明提升大行動”,各村要力爭達到“十個一”目標,即:“一部村規民約、一個紅白理事會、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個簡易戲臺、一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墻、一組家風家訓、一個善行義舉四德榜、一批文明示范戶、一支農民文藝演出隊、一支志愿服務隊”,讓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

三是移風易俗,倡導新型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涵養鄉風文明,也是脫貧攻堅面臨的重大課題,是能致富、不返貧的基礎所在。

一要摒棄結婚高額彩禮。結婚送彩禮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一般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有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長期以來,很多農村孩子找不到對象,結不起婚的現象時有發生,房子、車子和彩禮全部下來要花掉一個農民一輩子的積蓄,好不容易脫貧的家庭,孩子一結婚又返貧。高額彩禮的危害有三點:一則增加父母生活壓力。一般來說,每個家庭為兒子結婚都要負債,通常這筆債務兒子是不負責償還的,最后往往由男方父母承擔。父母在竭盡全力把子女撫養成人的同時,還要傾其所有幫助子女成家立業,儼然是被“二度剝削”了。二則影響年輕人感情。因為高額的彩禮,不少男方不堪重負,一些過度的要求甚至給原本美好的感情留下了陰影。三則不利于年輕人奮斗成長。有時,女方父母彩禮又轉贈給小兩口,年輕人結婚后就有房、有車、有存款,為生活奮斗、打拼的動力就會大大減退,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不利于年輕人的進步和成長,所以此風不宜漲。

二要厚養薄葬。百善孝為先”“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些都是古人勸人行孝的名言。趁著父母健在時,盡己所能回報養育之恩,順著父母的意愿行事,這才是為人子女應盡的孝道。老人活著時不善待,去世后又大操大辦,只會勞民傷財。

三要拒絕禮金攀比。遇到紅白喜事禮金互相攀比;更有青壯年勞動力整天酗酒、打牌賭博;個別村民信奉封建迷信等現象屢見不鮮,這些都是應該摒棄的陋習。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也強調“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移風移俗和樹文明新風顯得尤其重要。各級黨委、黨組織要積極與文明辦配合,狠抓樹文明新風建設。在群眾中要緊盯黨員干部、大戶能人這個“關鍵少數”,依法依紀狠剎“大操大辦”、“打牌賭博”、互相攀比等不正之風。特別是對紅白喜事的隨禮標準、酒席規模等進行合理界定,結合實際建立并完善村規民約,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導村民主動轉變觀念思想,從根本上帶動農村“民風”的轉變,形成“婚事新辦、喜事小辦、喪事簡辦”的新風尚,引導黨員干部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文明新風的推動者、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帶動村風民風向上向善。

四是抓好家風建設,筑好鄉風民風的基石。樹立“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理念,引導廣大老百姓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就家風建設發表重要講話。曾指出,“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有這樣一個關于家風的例子,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范。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后代,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子女的成才與否。好家風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可以讓家族忠孝、和睦、尊老愛幼的家族文化和淳樸民風代代相傳,而且能夠有力強化鄉風文明的“內核”。家風建設抓好了,就是抓住了鄉風文明的“牛鼻子”。

五是庭院整治,營造良好生活環境。環境衛生是村民身邊的小事,更是整個村里的大事。整潔的生活和居住環境是文明的一個重要體現。長期以來,垃圾亂倒、禽畜亂跑、柴草亂堆、污水亂排等現象還很普遍,要通過文明村鎮創建,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落實“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四級運行機制,引導群眾自覺維護和整治門前院后環境衛生,做到農村民房庭院內外環境衛生整潔、農器具擺放有序、村(居)環境整潔美觀。

三、

深刻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一部署,精準施策、精準發力,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8年底的1660萬,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239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減少了將近9個百分點,建檔立卡貧困村從12.8萬個減少到2.6萬個,有10萬個貧困村已經脫貧退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減貧行動的楷模。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脫貧攻堅只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一個重要環節,實施鄉村振興,讓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才是最終目的。只有打贏脫貧攻堅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只有實施好鄉村振興,才能讓鄉村更美,從而建設好美麗的中國。**自治旗是國家級貧困旗縣,農村獵區基礎條件差,產業水平低,貧困人口相對集中,貧困發生率較高。我旗的脫貧攻堅戰目標是到2019年底,

全旗未脫貧人口805戶1626人全部脫貧、3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國家級貧困旗摘帽。全旗的干部群眾要團結一心,繼續發揚苦、不怕難的精神,一起努力啃下硬骨頭,堅決打贏我旗的脫貧攻堅戰,確保決勝之年必須決勝,用我們的脫貧成績為國慶70周年獻禮。

四、深刻認識強化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模范作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一招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振興鄉村,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作為保障,黨員要發揮帶頭模范作用。當前,結合“**”主題教育,要充分發揮鄉鎮黨委、村黨支部教育管理黨員的主體作用,以學習講堂、文化活動室等為陣地,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要深化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規范黨員組織生活,做活“黨員主題黨日活動”,加強黨員志愿者服務隊伍建設,廣泛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宣傳、宣講等志愿服務活動,密切黨群關系,發揮模范作用。讓基層黨組織像磁鐵一樣吸引著黨員,緊緊地把群眾凝聚在身邊,形成同心同德、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為倡樹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出倡議:

一要厚養薄葬,喪事簡辦。在生活中,給予老人足夠的精神慰藉,滿足老人的正常物質需求。在辦理喪事時,自覺摒棄在公共場所搭建靈棚、高音播放哀樂、撒紙錢燒紙扎冥幣、大肆燃放煙花爆竹、大擺宴席等不良行為,倡導文明節儉的喪葬新風,做社會新風的建設者!

二要崇尚節儉,婚事新辦。提倡適度辦婚禮、節儉過日子,摒棄搞攀比、講排場的不良風氣。自覺抵制高額彩禮攀比成風、婚車成串影響交通、鞭炮濫放污染環境、大辦宴席鋪張浪費,力戒惡俗鬧婚,力求婚禮儀式簡樸、氛圍溫馨,倡樹婚事新辦新風尚。

三要破舊立新,倡樹新風。提倡在辦理生育、升學、入伍、生日、喬遷等事宜時,在親朋好友間通過一束鮮花、一條短信、一杯清茶、一句問候等文明方式,表達賀意,增進感情。杜絕濫發通知、收受禮金、大擺筵席、鋪張浪費,自覺抵制相互攀比、顯排場的不良習氣。

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范文第4篇

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發展,以信息化為本質的數字經濟突飛猛進,并廣泛應用到其他經濟領域中。據《中國“互聯網+”指數報告(2018)》顯示,2017年全國數字經濟體量為26.70萬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增長17.24%。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開始改變傳統經濟結構,逐漸成為發展新引擎。

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70%,如何發展農業、振興農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尤為重要。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對“三農”工作做出重大決策部署,文中多次提及“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數字農業農村”等??梢?,數字經濟的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聯系越來越緊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需緊抓住機遇,在實體經濟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融合的環境下,充分利用數字經濟優勢,大力推動鄉村振興。

二、數字經濟為鄉村振興助力

(一)數字農業農村與智慧農業

提升農業裝備和信息化水平。一方面,加強智慧農業技術與裝備研發,建立基于航空無人機、衛星遙感的農業遙感應用體系,將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加強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和公布,提升農業綜合信息辦事水平。

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我國農村電商發展呈現從少到多、從零散分布到集群化的良好趨勢,可實施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培育農村地區新產業新業態,如淘寶村的快速發展,據《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8)》顯示,2018年全國淘寶村達3202個、淘寶鎮達363個,數量比前一年增長1084個,增幅達51%。

(二)數字經濟紅利下的脫貧攻堅

隨著“互聯網+”戰略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為脫貧致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我國全面脫貧工作可充分利用數字經濟可帶來的巨大紅利,從電子商務、非現金支付等方面為扶貧開辟新路徑,將數字經濟打造成脫貧攻堅新引擎。

對于許多因受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的影響導致農產品銷售成為難題的貧困縣,開辟農特產品網銷渠道,走“互聯網+特色產業”的路。但中國農村各地有各自的特色,因此在扶貧過程中也要根據各地區現實情況摸索特色電商扶貧模式。

在廣大農村地區,支付手段通常為現金支付,但因受時空、交易率不高的限制給農村貧困地區人們帶來眾多不便。非現金支付的興起可克服現金支付的不足,極大的節省交易時間,滿足農村人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在脫貧攻堅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互聯網與鄉村人才振興

鼓勵社會各界返鄉建設。據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返鄉創業人數已經達到740萬,其中50%以上的項目都涉及信息技術的運用。“回鄉建設熱”的興起得益于國家政策的號召與大力支持,也離不開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普及。創業者可根據自身對互聯網相關技術的掌握,發揮自身的優勢與農村農業發展趨勢結合,投身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產業與新模式當中。

支持鄉村人才教育培養。目前鄉村教育仍面臨優質師資力量匱乏、大量課程無法開設等的困境,可以互聯網為依托的遠程、在線教育為連接線,將貧瘠、落后的鄉村教育與優質的城市教育資源相接,為農村振興積累人才儲備。

結束語:

數字經濟包含范疇廣泛,鄉村振興的重點也十分多,需抓住兩者的契合點,才能使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發揮到最大。作者認為目前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所要求的產業興旺、精準扶貧以及人才振興息息相關,未來也可在這些方面努力以促進兩者更好的結合。但數字經濟與鄉村各要素的結合實施的難度也不小,面臨農村居民數字經濟意識較弱,數字經濟專業人才匱乏等困難。

摘要: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 數字經濟的發展與其緊密相連, 鄉村振興的實現需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兩者的契合點, 充分利用數字經濟優勢, 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作者認為目前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所要求的產業興旺、精準扶貧以及人才振興息息相關, 未來也可在這些方面努力以促進兩者更好的結合。

關鍵詞:數字經濟,鄉村振興,扶貧攻堅

參考文獻

[1] 張璟霖.非現金支付工具在農村地區推廣路徑研究[J].中國市場, 2014, (43) .

[2] 劉海啟.加快數字農業建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新動能[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7, (12) .

[3] 白杰峰魏久朋.十九大以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若干問題研究述評[J].新疆農墾經濟, 2018, (03) .

[4] 范秉衡.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J].中國人大, 2018, (05) .

[5] 杜慶昊.關于建設數字經濟強國的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 2018, (05) .

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范文第5篇

打好人才“選拔牌”,任人唯賢“尺度”清。干部人才隊伍是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堅力量,要把好“三關”,把真正愿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留下來。把好“政治關”,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把黨性純潔、信念堅定、明辨是非的干部選出來;把好“能力關”,堅持“任人唯賢、人盡其才”的原則,結合地域實際,對隊伍進行科學搭配、優化組合,發揮人才最大效能;把好“作風關”,堅持“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持之以恒端正干部作風,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氛圍。

打好人才“管理牌”,責權明確“戒尺”嚴。駐派干部不僅需要在改善農村產業布局、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改善群眾生活水平上專研發力,也要成為基層黨建的帶頭人,使基層工作不斷在黨的指引下實現突破、開創新局。同時,駐派干部和村“兩委”班子共同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不僅要守好自己的“責任田”,還需做到遇事共商、問題共解、責任共擔,共謀鄉村發展。此外,要嚴格考勤、請銷假、工作匯報等要求,明確請示報批流程,讓紀律成為規范言行、強化擔當的有力手段。

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范文第6篇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并列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七大戰略之一,將為我國農業農村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農業農村的發展離不開農村教育的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快推進農村教育現代化,農村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在于鄉村教師隊伍的現代化。

我國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離不開鄉村教師的推動,鄉村教師是教育的工作者,是鄉村文化的延續者,是鄉村科技普及的推動者,更是新時代鄉村思想精神的引領者。鄉村教師的高質量、高水平發展是我國鄉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因此,解決鄉村教育振興中鄉村教師的困境,對教育事業的發展、鄉村的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全科型鄉村教師對鄉村學校的意義

發展農村教育,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根本在教師。長期以來,農村中小學尤其是偏遠農村地區的村小學、教學點師資弱,是一個共性的問題,也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定向培養全科型鄉村教師的政策,將徹底解決鄉村教育的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失衡的難題。其意義在于:一是展開了對鄉村學校的“精準扶貧”。扶貧必先扶智,全科型鄉村教師的培養,補齊了鄉村教師這塊短板,促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和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是提高鄉村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從根子上解決了教育如何扶貧的問題;二是進一步推進了教育公平。培養全科型鄉村教師將縮小城鄉教育水平差距,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產生深遠影響。

全科型教師培養是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首先,能解決農村學校特別是教學點學科教師不齊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能滿足這些學校特別是教學點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的基本需求,是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是教育公正、公平的需要。其次,能緩解農村學生因為選擇教師而集中涌向城鎮的趨勢,減輕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給教育帶來的壓力。第三,為暫時無能力進城的偏遠鄉村農民家庭減輕經濟壓力。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如果不能就近讀書而要到城區的話,異地讀書產生的相關費用,再加上家長陪讀喪失就業的經濟損失,很可能使這些家庭因孩子讀書而致貧。

教育最大的不均衡就是師資的不均衡,對于鄉村學校來說,音樂、體育、美術等小學科師資尤為緊缺,但是,鄉村學校學生數量較少的現實又不允許配備專職的藝體類教師,否則又造成極大的師資浪費。鄉村學校極其渴望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這幾年,我所在的區,鄉鎮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為了孩子接受更為全面的學校教育,選擇流向鎮上或者縣城就讀,這就是一個明顯的標志。所以,全科型教師填充到鄉村學校,會極大地緩解這種狀況。從另一個角度說,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科之間的整合,如語文和地理、數學和實踐、美術和語文等學科之間的關聯越來越緊密,單科型教師已經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全科型教師有助于打破學科之間各自為戰的弊端,使學科的互補性得到體現。

二、培養全科型鄉村教師的途徑

針對農村小學的實際需求,進行精準培養。鄉村學校需要什么樣素質的教師,教育主管部門就培養什么樣的教師;哪里需要教師,教育主管部門就給哪里培養。讓培養出的合格全科型鄉村教師,具有承擔鄉村小學所有學科教學任務的能力。其手段:一是抓招生質量,從源頭上確保生源質量,進一步優化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有志于師范教育的優秀學生報考全科教師。二是抓教學質量,制定全科型教師培養方案,構建“課證融合,崗位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師范教育的特色,培養專業素養高、專業思想牢、專業情意深的全科型鄉村教師。三是抓實習質量,

實行“全程實踐教育”新模式,即課程上到一定程度有見習和小實習;知識達到一定程度有1個月的中實習;畢業的最后一年安排頂崗大實習,統一組織學生到實習實訓基地開展教育實習一學期,實習成績不合格的不準畢業。狠抓實習質量,實行“雙導師制”,實現學生零距離上崗,目的是讓學生一畢業立即上手,并且很快成為鄉村學校的骨干。

培養全科型教師的責任主體應該是高校,高校應該為教育主管部門提供“訂單式”服務。首先要通過“占編定向分配”這樣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優秀畢業生報考全科型教師,從而確保全科型教師的生源質量。高校要根據全科型教師培養的要求調整課程設置,使全科型教師專業得到全方位的成長,從而適應鄉村學校特別是教學點對不同學科教師的專業需要。其次,全科型教師服務的學校和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門要為這些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生活提供優質服務,使這些教師能安心并樂意在鄉村學校教書。

培養全科型鄉村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一、在師范院校開設招收全科型鄉村教師班?,F在很多院校大量招生,沒有規定培養模式,同一所院校、同一個專業畢業后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都可以去教,這很不利于教師、學生的教學、學習,每個學段的教學方法、孩子的心理結構都不一樣,所以要定好學習方向,要么畢業后教小學,要么教初中或高中,這樣有利于畢業后有針對性去教學。二、在全科型鄉村教師班,語文、數學、外語、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等都要學習,并在考試時算入總成績,沒有主課、副科之分,只有師范生學會了畢業后才能很好地教學生。

培養全科型鄉村教師是一項龐大而系統的工程,主要責任還是師范院校承擔的多一些。既然是全科教師,那么在課程的開設上,所有學科都要開足、開齊??梢越梃b20年前“普師”的培養模式。讓教師首先要具備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等這些基本技能,學校對所有學科進行嚴格考核,使之具備合格的全科型教師資格。地方教育部門在接收鄉村全科型教師時,最好要經過考核,避免出現合格不合格都能安排工作的情況,則就背離了全科型教師培養的初衷。

三、讓全科型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如何“下得去”,可以實施定向本土化培養制度。通過定向培養的??坪捅究飘厴I生,畢業后由生源地縣級教育等部門按照定向培養協議占編分配到指定的鄉村學校任教。一句話,本土選拔,定向培育,解決了鄉村教師“招不來人”、“留不住人”的尷尬。

如何“留得住”,利用政策措施留住鄉村教師。要提高鄉村教師工資待遇,實行城鄉教師差別工資制度,吸引人才終身從教;要統籌解決居住困難問題,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安心從教;要適度傾斜職稱資源,給予鄉村教師更多實惠,留住鄉村教師;要適度傾斜榮譽資源,給予鄉村教師更多鼓勵。

如何“教得好”,實行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在職前培養上,鄉村教師除了有“扎根鄉村”的做鄉村教師愿望,還要具備“素質優良”的做鄉村教師能力,即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深厚的鄉村文化底蘊,嫻熟的鄉村課堂教學技能,寬廣的國內國際視野和樸實的鄉村道德情操。

上一篇:物業公司安全獎懲制度范文下一篇:消防兵改革會怎么安排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