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山西方言文化范文

2023-10-04

山西方言文化范文第1篇

放之歷史長河,山西方言與山西文化密不可分,山西方言與山西文化的關系確實源遠流長。而以發展的眼光看,山西文化既靠文字傳承,也靠語言(即方言)傳承??梢钥隙?,沒有語言的傳承,山西文化是流傳不到現在的。 山西方言中的古音

對照許多北方方言看,山西方言是最接近文言的方言,而文言是溝通現代人和古代人的橋梁和紐帶,是高雅的語言!可以說,現在太原人、晉中人說的方言,就是當時唐朝人甚至是更久遠的祖先說的話。在中華方言大花園中,山西方言是最有價值、最為珍貴的一個品種。

時代在變化,語言在變化,方言也在變化。而正是由于山西山川阻隔,地域封閉,經濟自給自足,語言的變化相對較慢。因此,山西方言中保留古語音較多,古文化的含量較高,這是語言學界公認的事實。遺憾的是,今天我們對山西方言與古文字、古語音的對應關系,對山西方言中的古文化含量,認識還很膚淺。

彭真同志的家鄉,曲沃縣垤(dié)上村,今已屬侯馬市。垤就是個古音。還有一個古字,咥(dié),吃的意思。這個字,可能除了山西人在用,別的地方人已經不用了。晉中、太原方言中常用這個字。如,今天咥了一碗拉面,咥了個過油肉。咥字本意是吃,長期使用中產生延伸變異。還有“咥便宜”的說法。如某公買了二斤豆腐,順手拿了根蔥,回來告老婆說,“咥了個便宜。” 山西方言與古詩詞

山西歷史上出過許多大詩人,如白居易、柳宗元、王之渙、王維等。當時這些唐代詩人肯定不會說當今的普通話,用普通話去朗讀唐代山西詩人的作品,許多韻味出不來。有時心里不免嘀咕,白居易的詩不押韻呀!但又不敢說,怕人家笑話自己沒文化,白居易是歷代公認的大詩人嘛!

實際上,這些唐代大詩人當時都是說的山西話,山西方言。目前漢語各方言區中,只有山西方言、江浙方言中含有大量入聲字,尤其是晉中、太原一帶方言中含入聲字較多,詩詞中許多是用入聲字作韻腳的,儲存了許多遠古的文化信息。如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用普通話讀和用太原話讀,韻味是完全不同的。

入聲字確實很獨特、很奇特。它的特點是發音短促、有力,尾聲似乎被吃掉了,像爆炒豆子,叭叭作響。而普通話尾音較長。如山西話:公安局、一桌飯、殺割啦、改革開放。語言學界專家曾多次去晉中考察,讓一些中小學老師用方言讀白居易、王維等人的詩,入聲字使這些古詩詞大放異彩。

需要說明的是,語言學的晉語區中不包括晉南二十七縣市區及廣靈縣,因為它們的方言中沒有入聲字。 山西方言與音樂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這是世人皆知的。山西民歌由于其地域性特點鮮明,山西韻味十足,非常優美動聽,流傳很廣,深受全國人民喜愛。

山西方言非常有特色,很有音律感、韻律感,山西民歌只有用方言演唱才有味道,至少也要普通話里夾雜山西方言,關鍵字、詞要用山西方言,如果用純普通話演唱,會韻味全無。

北京一個歌唱家演唱 “交城山”,有一句“一輩子也沒啦坐過外好車馬”。山西韻味應該是“一(ye)輩子也沒(me)啦坐過外(wai)好車馬”。歌唱家唱成“一(yi)輩子也沒(mei)啦坐過那好車馬”韻味全無,聽著不舒服。

還有一個歌唱家演唱“親圪蛋下河洗衣裳”,把“雙圪頂”跪在石頭上,改成“雙膝蓋”跪在石頭上,本意是想用全國人民都聽懂的語言推廣山西民歌,這一改,使得生動的左權民歌變得索然無味。

而民歌大王石占明演繹了許多山西民歌,除左權民歌外,其他民歌也是唱得有滋有味。他滿口左權話,在京城闖蕩幾年,是略帶京腔的左權話。他的歌有味又聽得懂,在全國各地舞臺上大受歡迎。 山西方言與戲曲

山西是戲曲大省,劇種繁多,劇目豐富多彩,各劇種名家輩出。各劇種之所以深受群眾歡迎,與濃郁的地方特色分不開。首先,劇情大多與山西有關,如“打金枝”“下河東”等等;其次,音樂曲牌是當地的音調;第三,道白用的是方言。尤其是方言的運用,使得地方戲劇妙趣橫生,大受歡迎。曾經有一段搞戲曲改革,音樂朝歌劇方向走,道白用京腔,弄得不倫不類,丟失了大批觀眾,已經引為教訓。

山西的地方戲曲大都是用方言區來命名的劇種,如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蒲州梆子,正是體現了方言與地方戲之間的密切關系。下面以北路梆子為例,說明方言與戲曲的關系。北路梆子即雁劇,以晉北方言為基礎,汲取了晉北方言的精粹,這是北路梆子集地方性、藝術性于一體的精華所在。 1.詞匯方面

從唱詞和道白中,可以看到大量晉北方言詞匯。如名詞:在《舁(yú)橋》劇中的“山窩”(山里面)、“光景”(日子)、“莜面山藥”“莜面推窩窩”“涼拌山藥絲絲”“骨拐”“旱船”。在《血手印》劇中的“這邊廂”“那邊廂”。如動詞、形容詞:在《三堂會審》劇中,“打量我命難保全”(打量:估計、約摸);《醉陳橋》中“手扳著垛口往下瞧”(扳著:壓著、按著);“帥字旗不住空中飄”(不?。翰煌5?;《天劍除》中的“我心想做生意褪褪窮毛”(褪褪窮毛:即脫貧致富);《舁橋》中的“倒灶倒灶真倒灶”(倒灶:倒霉)。這些方言詞語在劇中的運用,叫人聽來親切自然,貼近人民生活。 2.疊音詞的運用

山西方言尤其是太原晉中方言中用疊音詞較多。如冰糖蛋蛋、花生豆豆、電線桿桿、花襖襖、板凳凳?!遏颉分械?ldquo;陰沉沉”“血淋淋”“嘩啦啦”“霧茫茫”;《訪白袍》中的“清風飄飄,細雨霏霏”;《打代州》中的“黑壓壓”;《血手印》中的“悲風呼呼響,胡天叫地兩茫茫”。這些疊音唱詞在劇中起到了烘托氣氛,渲染場景的作用,給人生動形象的感覺。 3.諺語、俗語的運用

北路梆子的道白、唱腔,不僅大量運用方言土語,還用了方言中的俗語、諺語?!遏颉?,中的“餓得前心貼后背”“好你老婆子,和老咸菜一樣——黑心”增加了幽默、詼諧的藝術效果;“這老婆子不夠數——一定是個二百五”用順口溜來刻畫人物,更加生動。

我省各劇種在運用方言中大致如此,因此也緊緊吸引當地群眾,使之流傳久遠。方言是地方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沒有方言就沒有地方戲。 幽默生動妙趣橫生的山西方言

山西方言充滿了幽默感,說起來使人的表達更加生動、形象、準確。以前人們打煤糕時要去煤場買煤,常聽人們說:“有面子的沒面子,沒面子的盡面子”,譏諷走后門、拉關系。反動軍閥閻錫山搞三自傳訓時說的一句話:“沒有關系找關系,找下關系沒關系。”意思是要說你不是“共黨”,就找關系來證明,找來證人就沒事,找不來就按“共黨”處置。這種一語雙關的表達使人一聽就明白,記憶深刻。

山西方言中對“二”的運用,簡直妙不可言,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如“二流子”“二癩子”“二百五”“二不楞”“二愣子”“二傻子”“二姑娘”“二閨女”“二桿子”“二鬼子”“二五眼”“二餅子”(眼鏡)、“二道販子”“二把刀”“二球貨”。山西方言中“二”打頭的詞多為貶義詞,為什么不用

一、三,一定要用二,說不清?,F在又有發展,如“那人不行,有點二”。過去慣用語中有“起二心”,“忠心不二”。

山西方言中語匯確實豐富生動。在太原地區,一個“頭”字,有三種說法:太原城里人叫“得老”,小店一帶叫“得老蛋子”,柴村一帶叫“骷髏”。晉中一帶說的“諞打”“倒歇”就比“聊天”生動、親切得多。“溜舔”就比“拍馬屁”更為形象、生動。類似的語匯較多,與普通話相比,山西方言更為豐富多彩。如:黑瞇洼眼、球瞇性眼、死瞇處眼、死皮賴臉、圪出打蛋、黑操爛

五、假迷三道、肉頭性腦、光眉俊眼。 語音辨異、鄉音出彩

說山西話十里不同音,確實不為過。山川阻隔,封閉自足的經濟文化圈,造成了五花八門的地方口音。方言除了用文字記錄、表達外,重要是靠語音來表達意圖、交流信息,傳遞感情。在山西方言眾多的支系中,我認為最具幽默感、最具代表性的當數五臺話(包括定襄話)和平遙話了。五臺定襄話的基本特征是把所有發ang的音,統統發為an,這就是打開五臺、定襄話秘密的鑰匙。如鋼(gan)鐵公司、陽(yan)光(guan)燦爛。而平遙話的特點是把an的音發為ang。如平遙人說展覽(zhanglang)。而與平遙相鄰的介休,又是把發ang的音發為an。有一句笑話,介休人說,張(zhan)部長(zhan),我(e)上(shan)了你的當(dan)了。剛調來的張部長聽罷,氣得暈過去。人家聽成,“張部長,我騸了你的蛋了!” 山西方言與移民的關系

歷朝歷代,由于屯墾戍邊、開發新區,大規模移民是常有的事。移民一方面造成文化的傳播,另一方面又使不同地域的文化發生交流,產生新的文化。人口的遷徙在促進文化發展的同時,也使方言隨著遷徙人群大跨度地轉移。幾個相隔千里之外的地域人群,幾乎操著相同的方言,可能是移民帶來的語言現象。比如長治方言區、黎城方言區,人們說肉為(yòu),說人為(yin)。這與遼東方言、膠東方言是一致的。究竟誰是源、誰是流,尚不清楚。但推測,山西為中原腹地,遼東、膠東較為偏遠,山西應為源,遼東、膠東應為流。運城許多地方說街(jie)為(gāi),趕集為“趕街(gāi)”。這與云、貴、川、湘、鄂的方言是一樣的。運城一帶在漢唐時是京畿之地,出去做官、經商的人多,把當地語言帶出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當時云、貴、川一帶尚屬蠻夷之地。源流關系應該是清楚的。山西境內古交、婁煩、靜樂與沁源的口音有著驚人的一致,以至于經常錯把靜樂人當成沁源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大跨度的方言相近現象,尚待專家考察論證。

山西方言文化范文第2篇

一、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童謠《多黎咪》

二、 用閩南話讀童謠

1、課件出示童謠《多黎咪》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童謠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意思

三、示范讀,引導學生回去試著邊讀童謠邊比動作。

四、學習會話

1、邊看書邊聽錄音學對話內容。

2、師講解對話內容及運用時要注意什么。

3、同桌進行對話練習。

4、指名上臺會話表演。

五、室內游戲

1、決米糕 童謠:《決米糕》:

決米糕,決銅鑼。青甭婆,舉高椅,慢甜桃。 甜桃甜,慢手呢,手呢白,慢大麥。大麥秋,去福州。 大麥秧,大漢建設新海滄。

玩法:決米糕是同桌兩人用手對拍著玩,左手拍左手,右手拍右手,交叉拍,拍一下念唱一句。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古詩《登鸛雀樓》讓學生讀一讀。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用閩南話來朗讀古詩《登鸛雀樓》。

二、用閩南話讀古詩《登鸛雀樓》

1、簡介作者杜牧及其寫作背景。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古詩。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詩意。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古詩。

三、學習俗語

1、師解釋這條俗語的意思。

2、學生練說這條俗語

3、讓學生用“見公母”來造句。

四、學習會話

1、邊看書邊聽錄音學對話內容。

2、師講解對話內容及運用時要注意什么。

3、同桌進行對話練習。

4、指名上臺會話表演。

第三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過閩南話“天公伯仔”嗎?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童謠《天公伯仔》。

二、用閩南話讀童謠

1、課件出示童謠《天公伯仔》。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童謠。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意思。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童謠。

三、室內游戲:炒米香 童謠:《炒米香》: 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

三的沖沖滾,四的炒米粉,

五的五將軍,六的好子孫,

七的分一半,八的緊來看,

九的九嬸婆,十的撞大鑼,

打你千打你萬,打你一千八百萬。

看你欲啾呀沒呣啾, 呣啾拍甲互你啾。

玩法:這是一種拍手的游戲,兩人先剪刀石頭布決輸贏(贏的為甲,輸的為乙)兩人面對面拍手掌,甲一手握住乙的一只手,拍一下念一句童謠,另一手要比出動作,乙的另一手也要跟著比動作,如果乙比出的動作和甲相同,那甲就輸了,換乙拍。如果把整首童謠都念完了,乙都沒有和甲的動作一樣,乙就喊啾--,乙就輸了。輸的人就要讓贏的人刮一下鼻子,然后再換乙拍。(贏的人刮對方鼻子時動作要輕一些,以免刮傷對方。)

第四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蜜是怎么來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唐詩《蜂》。

1、課件出示唐詩《蜂》讓學生讀一讀。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用閩南話來朗讀唐詩《蜂》。

二、用閩南話讀唐詩《蜂》

1、簡介作者李紳及其寫作背景。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古詩。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詩意。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古詩。

三、學習俗語

1、師解釋這條俗語的意思。

2、學生練說這條俗語

3、讓學生用“歹剃頭”來造句。

四、學習會話

1、邊看書邊聽錄音學對話內容。

2、師講解對話內容及運用時要注意什么。

3、同桌進行對話練習。

4、指名上臺會話表演。

第五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水雞嗎?師(出示水雞的圖片)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童謠《水雞跳落深古井》。

二、用閩南話讀童謠

1、課件出示童謠《水雞跳落深古井》。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童謠。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意思。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童謠。

三、用閩南話讀唐詩《蜂》

1、讓學生聽錄音跟讀古詩。

2、師逐句引讀并解釋詩意。

3、指導用閩南話背誦古詩。

四、學習俗語

1、師解釋這條俗語的意思。

2、學生練說這條俗語

3、讓學生用“鴨仔聽雷”來造句。

四、學習會話

1、邊看書邊聽錄音學對話內容。

2、師講解對話內容及運用時要注意什么。

3、同桌進行對話練習。

4、指名上臺會話表演。

第六課時

一、談話導入

1、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有趣的童謠《雞,齒》。

二、用閩南話讀童謠

1、課件出示童謠童謠《雞,齒》。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童謠。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意思。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童謠。

5、配樂朗誦童謠,邊讀邊做動作。

三、閩南童玩:挑竹簽

要讓學生了解挑竹簽的注意事項,掌握游戲中獲勝的要領。

學生每人收集一定數量的竹簽或冰棒棍兒。(以10-20根為宜)先由一人用手一把攥在手里,然后將它們撒在桌面上。散開后抓住其中的一根木棍,以這一根去逐條挑竹簽出來,規則是:每次只能動其中一根,并且其他木棍均不能觸動,一旦觸動則輸,輪到下一個人挑。最后看誰手中的棍子最多則贏。(教師分配學

生四人小組,評選出小組第一名,再分成三個小組以班級為單位決出“班級竹簽王”,學生也可以自由挑選對手組隊,也可以到操場上進行挑竹簽趣味競賽。)

第七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學習詩人杜牧的另一首古詩《登飛來峰》。

1、你們還記得之前學過杜牧的《登鸛雀樓》用閩南語怎么讀,齊讀《登鸛雀樓》。

2、課件出示古詩《登飛來峰》讓學生讀一讀。

3、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用閩南話來朗讀古詩《登飛來峰》。

二、用閩南話讀古詩《登飛來峰》。

1、簡介作者李紳及其寫作背景。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古詩。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詩意。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古詩。

三、學習俗語

1、師解釋這條俗語的意思。

2、學生練說這條俗語。

3、讓學生用“大牛惜力”來造句。

四、學習會話

1、邊看書邊聽錄音學對話內容。

2、師講解對話內容及運用時要注意什么。

3、同桌進行對話練習。

4、指名上臺會話表演。

第八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這是什么呢?(課件出示)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有趣的童謠《阮阿舅》。

二、用閩南話讀童謠

1、課件出示童謠童謠《阮阿舅》。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童謠。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意思。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童謠。

5、配樂朗誦童謠,邊讀邊做動作。

三、復習閩南童玩:挑竹簽

教師分配學生四人小組,評選出小組第一名,再分成三個小組以班級為單位決出“班級竹簽王”,學生也可以自由挑選對手組隊,也可以到操場上進行挑竹簽趣味競賽。

第九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唐詩《涼州詞》讓學生讀一讀。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用閩南話來朗讀唐詩《涼州詞》。

二、用閩南話讀唐詩《涼州詞》

1、簡介作者李商隱及其寫作背景。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古詩。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詩意。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古詩。

三、學習俗語

1、師解釋這條俗語的意思。

2、學生練說這條俗語

3、讓學生用這句俗語來造句。

四、學習會話

1、邊看書邊聽錄音學對話內容。

2、師講解對話內容及運用時要注意什么。

3、同桌進行對話練習。

4、指名上臺會話表演。

5、布置學生用閩南話背誦二十四個節氣。

第十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大家知道嗎?今天我們提出要建立和諧社會。誰能回答,什么叫“和諧社會“?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童謠《囝仔滿月》。

二、用閩南話讀童謠

1、課件出示童謠《囝仔滿月》。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童謠。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意思。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童謠。

5、配樂朗誦童謠,邊讀邊做動作。

6、選擇童謠中的一些詞語來造句。

三、復習室內游戲:炒米香 童謠:《炒米香》: 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

三的沖沖滾,四的炒米粉,

五的五將軍,六的好子孫,

七的分一半,八的緊來看,

九的九嬸婆,十的撞大鑼,

打你千打你萬,打你一千八百萬。

看你欲啾呀沒呣啾, 呣啾拍甲互你啾。

第十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清明》《爬龍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學生讀完后說說都跟什么節日有關?

2、今天,我們一起學一首描寫春節的古詩《元日》。

二、用閩南話讀古詩《元日》

1、簡介作者王安石及其寫作背景。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古詩。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詩意。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古詩。

三、學習俗語

1、師解釋這條俗語的意思。

2、學生練說這條俗語

3、讓學生用這句俗語來造句。

四、學習會話

1、邊看書邊聽錄音學對話內容。

2、師講解對話內容及運用時要注意什么。

3、同桌進行對話練習。

4、指名上臺會話表演。

第十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這是什么呢?(課件出示)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有趣的童謠《囝仔囝仔埗通吼》。

二、用閩南話讀童謠

1、課件出示童謠《囝仔囝仔埗通吼》。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童謠。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意思。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童謠。

5、配樂朗誦童謠,邊讀邊做動作。

第十三課時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再一起學王安石的一首古詩《泊船瓜洲》。

二、用閩南話讀古詩《泊船瓜洲》

1、簡介王安石的寫作背景。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古詩。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詩意。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古詩。

三、學習俗語

1、師解釋這條俗語的意思。

2、學生練說這條俗語

3、讓學生用這句俗語來造句。

四、學習會話

1、邊看書邊聽錄音學對話內容。

2、師講解對話內容及運用時要注意什么。

3、同桌進行對話練習。

第十四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你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

2、課件出示西湖新舊十景讓學生欣賞。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北宋詩人蘇軾的《菊花》。

二、用閩南話讀古詩《菊花》

1、簡介蘇軾的寫作背景。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古詩。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詩意。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古詩。

三、學習俗語

1、師解釋這條俗語的意思。

2、學生練說這條俗語。

3、讓學生用這句俗語來造句。

四、學習會話

1、邊看書邊聽錄音學對話內容。

2、師講解對話內容及運用時要注意什么。

3、同桌進行對話練習。

第十五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誰的家中還有兄弟姐妹的?你們平時是怎么相處的?

2、今天我們要學習童謠《一只蜢仔》說的就是兄弟之間的骨肉情深。

二、用閩南話讀童謠《一支竹仔水里浮》

1、課件出示童謠《一只蜢仔》。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童謠。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意思。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童謠。

三、拓展延伸

1、思考:為什么“阿嫂無錢哭曉幸”、

2、結合班級實際情況,說說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時,我們應該怎么解決呢?要學習“哥哥”的什么精神?

3、師小結:我們應該向“哥哥”學習,與人和睦相處,無私地為家人奉獻,同時也要改掉自己嬌生慣養的壞習慣。

第十六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廬山的畫面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蘇軾的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二、用閩南話讀古詩《望廬山瀑布》

1、簡介蘇軾的寫作背景。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古詩。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詩意。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古詩。

三、學習俗語

1、師解釋這條俗語的意思。

2、學生練說這條俗語。

3、讓學生用這句俗語來造句。

四、學習會話

1、邊看書邊聽錄音學對話內容。

2、師講解對話內容及運用時要注意什么。

3、同桌進行對話練習。

第十七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前布置學生調查一下自己和父母的生相,課上交流。

2、課件出示十二生肖的圖片。

二、用閩南話讀童謠《月亮月光光》

1、課件出示童謠《月亮月光光》。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童謠。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意思。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童謠。

三、復習閩南童玩:決米糕 童謠:《決米糕》:

決米糕,決銅鑼。青甭婆,舉高椅,慢甜桃。 甜桃甜,慢手呢,手呢白,慢大麥。大麥秋,去福州。 大麥秧,大漢建設新海滄。

玩法:決米糕是同桌兩人用手對拍著玩,左手拍左手,右手拍右手,交叉拍,拍一下念唱一句。

第十八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兒童游戲嗎?最喜歡的是哪個游戲?

2、請學生說說,自己家鄉都有哪些兒童游戲?

3、課件展示介紹閩南地區的兒童游戲。

二、用閩南話讀童謠《拉鉤》

1、課件出示童謠《拉鉤》。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童謠。

3、師逐句引讀并解釋意思。

4、指導用閩南話背誦童謠。

三、學習閩南童玩:編花繩

山西方言文化范文第3篇

1 課堂時光

一、教學目標:

1. 感受閩南方言的趣味性,樂意學習方言,學會閩南方言中關于課程名稱、星期、俗語的講法;

2. 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閩南方言童謠或故事《偶成》所蘊含的道理,或描寫的意境,接觸本土文化,激發學生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3. 感受閩南的傳統文化精神、道德風尚、行為規范,以及奇異的民俗風情。

二、教學重難點:

1. 學會閩南方言中關于課程名稱、星期、俗語的講法;

2. 體會閩南方言童謠或故事《偶成》所蘊含的道理,激發學生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課時: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利用書本封面導入,認識新的課程

1. 封面上的人物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不同的穿著? 2. 弄清楚《目錄》,對書籍內容有大致了解。

(二)聯系生活,了解學生情況

1.我們班誰是福建閩南人?有誰會說閩南話?平時和誰說最多? 2.你在老家又聽到有趣的閩南話俗語嗎? 3. 把你認為有趣的一句話用閩南語說給同桌聽。 4. 生活中說閩南語給你什么感覺?

(三)學習課內知識

1. 聽老師用閩南話讀課本對話P10-11 2. 跟老師說一遍,并了解“拍算”和“了后”兩個閩南詞語的意思。 3. 用閩南語認識“功課表”

師:功課表上的哪些字跟平時不一樣? 跟著老師試讀。 4. 學習俗語“日時走拋拋,暝時守燈骹” “骹”jiao,字音的認識;

“走拋拋”意為“四處游蕩,玩耍”,“守燈骹”到了晚上挑燈夜戰。 理解句子意思: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指不合理安排時間的行為。 5. 讀“規禮拜”

6. 看圖聽故事《偶成》:應該如何珍惜時間?

(四)作業布置:把今天學的閩南話跟家長說一說。

山西方言文化范文第4篇

自遠古以來,中華文化在遼闊的國土上生長發育,由于受地域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在地域風格上呈現多姿多彩的樣態,這一點,在文學藝術上表現得尤為顯著。因此,從地域文化的角度來研究文學現象,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

當代學界對文學地理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此后相繼出版了一批文學地理類著作,如陶禮天的《北“風”與南“騷”》,樊星的《當代文學與地域文化》,張仁福的《中國南北文化的反差—韓歐文風的文化透視》,曾大興的《中國文學家之地理分布》,胡阿祥的《魏晉本土文學地理研究》等,從文化地理學的角度看,觀點雖見仁見智,且不乏精辟見解,但大多還缺乏從環境作用的機理等科學理性層面上的解釋,由于文學語言的特點,存在著任意解說的傾向。究其根本,在于缺少自覺的“學科”意識。正如陶禮天所說,“沒有樹立自覺的文學地理學的學科意識,就不能夠使中國文學與地理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研究,做到邏輯嚴密,別擇精確,特別是對古代許多文評概念、審美范疇,如氣質與清綺、溫雅與雄健、實際與虛無的探討,作出‘歷史與邏輯的’相互統一的分析?!彼麡O力倡導發展文學地理這門人文地理的新興學科①。文學地理學致力于研究文學與地理之間多層面的辯證關系,探討文學的地理風土性質及其成因,以及文學的地域差異及其地域風格的時空變化規律,是文化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似也應成為文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學科。本文試從文學地理的角度,對中國文學的地域分異等現象以及地理環境與文學藝術的關系等問題作一嘗試性探討。

一、中國文學的地域分異概說

(一)文學地域性的涵義

袁行霈在其《中國文學概論》一書中專門辟出“中國文學的地域性與文學家的地理分布”一章,認為文學的地域性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某些文學體裁是從某個地區產生的,在它發展的初期不可避免地帶著這個地區的特點;二是不同地區的文學各具不同的風格特點②。鮮明而精辟地概括出文學地域性的涵義。筆者認為,除此之外,還應包括文學流派和文學人才分布的地域性。

(二)中國文學具有南北之分、東西之異、地域之別

文學藝術是在特定地域環境中產生的,“大地是文學藝術的舞臺”,文學藝術因而帶有明顯的地域烙?、?。中國文學素有南北之分,歷代曾有不少學者論及。如清·謝之淮《填詞淺說》中說:“以辭而論,南多艷婉,北雜羌戎;以聲而論,南主清麗柔遠,北主勁激沉雄?!苯鷮W者梁啟超在《中國地理大勢論》中論及文學地理時指出,“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吳越多放誕纖麗之文,自古然矣?!L城飲馬,河梁攜手,北人之氣概也;江南草長,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懷也。散文之長江大河一瀉千里者,北人為優;駢文之鏤云刻月善移我情者,南人為優?!?/p>

其實,中國文學的地域差別,不只是南北之異,亦有東西之別,更有眾多地域之間的不同。樊星在《當代文學與地域文化》一書中精辟概括了我國當代文學的地域特色,如“齊魯的悲愴,秦晉的悲涼,東北的神奇,西北的雄奇,中原的奇異,楚地的絢麗,吳越的逍遙,巴蜀的靈氣”④。他在該書中還分析說明了當代城市文學的地域差異,論述了當代京味文學、津味文學、漢味文學、海味文學、蘇味文學風格上的地域差異。認為“地域文化小說”是當代文壇最富于民族文化意味的一大景觀。

二、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法國著名文學思想家泰納(Taine)曾指出,影響文學創作與發展的有環境、時代、種族三大要素,認為環繞人類的地理環境對人影響很大。在他看來,地理環境是通過對人的影響進而影響文學藝術的。我國古代學者劉勰的《文心雕龍·物色》云:“屈原所以能洞監風騷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則從地理環境對審美主體熏染的角度指出了文學創作活動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各種文學作品都是在不同的“土壤”中生成的,它們的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和風格流派無不受一定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正如俄國哲學家普列漢諾夫所指出的:人類精神產物正如活的自然產物一樣,只能由它們的環境來說明。德裔美國心理學家、行為學家盧因(KurtLewin)在1938年提出,可以把人類行為用公式表示為:B=f(P·E),其中,P為自身個性特點,E為所處環境。說明人的行為是其個性特征與所處環境的函數。據此,我們同樣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作家的創作行為與作品的風格,只能由作家的個性特征與地域環境的相互作用來解釋。

自古以來,中國人研治學術都主張“究天人之際”的思維方式,論文學藝術重視文化地域的分野與調合,立生民大計慮及地利與人和的互動,這是中國文化的傳統精神。地理與文學的緊密結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個重要特色和優勢,它影響著我國文學知識與地理知識的特點,提升了中國人對環境與文學的鑒賞水平,并平添了中華審美特色。在我國,地理環境對文學藝術歷來有著深刻的影響,這是中國文學的一大特色。具體來講,其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地理環境對文學作品創作內容和作者創作靈感誘發的影響

地理環境作為創作源泉或創作素材之一,對文學作品內容和形式有不小的影響。文學作品作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在一定區域、一定時代對某些自然存在和社會現實的反映。作家的文思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自然、社會的客觀現實在他頭腦中的反映,是作家對周圍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等某種形式的認識⑤。從一定意義上講,作品的內容與意境是地域環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反映。例如在古代,由于先民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對日月星辰、風云雷電等自然現象缺乏科學的認識,于是在自然環境的客觀作用下,作出了種種想像,用以表達解釋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于是創作了“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衛填?!钡壬裨拏髡f。

地理環境是文學藝術創造的源泉。大自然給畫家以豐富協調的色彩和形象,給音樂家以優美的音韻和旋律,而給文學家更多的是豐富的創作素材。名人的許多杰作,往往有不少是在地理環境(或大自然)的作用下孕育出來的,特別是與游覽名山大川有關,“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而成為自古以來文學士人的勵志格言,并有大量的事實作為佐證:李白不游,豈能寫出千古傳誦的詩篇,成為一代詩仙?徐霞客不游,怎能有那么多珍貴的地理文學游記流芳?酈道元不游,豈有《水經注》傳諸后世?還有謝靈運、孟浩然那些直接取材于自然環境的山水詩、田園詩,以及眾多的以地理環境為描寫對象的游記等,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不勝枚舉。就是當代文學史上也例證繁多,如“新時期”以來張承志、賈平凹、莫言、張賢亮等人的小說,地理風土韻味就十分濃烈。特別是張承志的小說,喜歡把地理內容直接引入作品,設置富于特色的地理環境,并加以充滿深情的描寫,具有攝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

地理環境(大自然)還能誘發作者的創作靈感。郭沫若就多次談到,家鄉秀麗的風光從小陶冶了他的性情,每當他置身于壯麗山河的懷抱時,便文思泉涌。他說他的許多優秀作品常產生于對勝景佳境的飽覽之后。國外許多文學家、藝術家甚至把定期去觀賞大自然列為工作守則之一,大概就是因為地理環境或大自然會使他們的創作和研究得到一種意外的“誘發劑”的緣故吧⑥?

(二)地理環境對文學作品風格與地域特色差異的影響

首先是地理環境與文學的南北差異。

地理環境對文學作品的風格有明顯的影響,這使得文學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與差別。如唐代魏征在《隋書·文學傳序》中曾指出,南方文學“宮商發越,貴于清綺”;北方文學“詞義貞剛,重于氣質”。近代學者劉師培在《南北學派不同論》中則具體分析指出,由于我國南北方的地理環境不同,人們的性格與社會習俗也有區別。因此,文學特色也不相同:“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間,多尚實際;南方之地,水勢浩洋,民生其際,多尚虛無。民崇實際,故所著之文不外記事、析理二端;民尚虛無,故所作之文或為言志、抒情之體?!碑敶鷮W者樊星形象而簡明地概括出我國文學的地域特色,認為北方文學是“剛”的文學,南方文學是“柔”的文學⑦。中國文學的南北分異可由歷代許多作者及其作品說明。如北方人韓愈(河南人)與南方人歐陽修(江西人)的文風大不相類。對韓歐文風有著深入研究的張仁福先生曾在《中國南北文化的反差》一書中指出:具有濃郁北方文學風格的韓文呈現剛健、雄正、憤激、壯直、質樸、拙勁、迅急、疏括等特征;而具有鮮明南方文學風格的歐文則顯露柔婉、飄逸、哀艷、委曲、清麗、纖巧、纖徐、縝密等特色。大體說來,韓文屬于陽剛之美的范疇,歐文屬于陰柔之美的范疇⑧。北人多推賞韓文,南人多崇尚歐文。這都與中國的南北地理環境的不同熏陶有關。蔡國相在《南北文化差異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一文中較詳細地分析了我國文學的南北差異。如產生于黃河流域的《詩經》與發韌于南國楚地的《楚辭》風格迥異,前者植根于現實的生活里,而后者馳騁在理想的世界中⑨。陶禮天在其著作《北“風”與南“騷》中第二部分亦曾濃墨重彩地分析了《詩經》與《楚辭》的地域風格與美學上的差異。先秦文學如此,后世文學亦多有南北風格之別。如蒼涼慷慨、風骨勁拔的建安文學;率真爽直、豪放剛健的北朝民歌;激越深沉、雄渾悲壯的盛唐邊塞詩;叱咤風云、“挾幽并之氣”的金詞;直至深刻展示當今西北人民生活風貌的西部文學,都流貫有北國風情。而情辭婉轉、輕靡綺艷的南朝詩歌,潤澤華采、清新秀美的唐代山水田園詩,婉約柔媚、徘側纏綿的宋詞,無不蕩漾著江南的韻味?,F代文學中的“山藥蛋派”與南方的鄉土文學,當代文學中的“京味文學”與“蘇味文學”也表現了南北異趣的藝術特色。中國文學作品中地域風格與地域特色差異最為明顯的當數中國民歌。如北方民歌《敕勒川》表現的是牧草豐茂、牛羊成群、原野無際的北國草原風光;描寫木蘭代父從軍的《木蘭辭》,生動地反映了北方婦女的颯爽英姿與豪邁情懷,而“吳歌”“西曲”則是反映南方文學溫柔和婉的代表作品,其描寫細膩,風格清新,基調哀怨,縷縷憂思,絲絲柔情,淡淡怨怒,都躍然紙上??梢娭挥刑囟ǖ牡赜颦h境才能孕育出這樣的文學作品。一種文化,兩種意境;一個民族,多樣風格。文學上的這種地域差異,顯然與地貌環境的南北差異(北雄南秀)、氣候環境的冷暖干濕,以及地理環境作用下的人們審美情趣的差異(北人崇剛,南人尚柔)等有著密切關系。

其次是地理環境與文學的東西差別。

中國文學的地域特色差異不僅表現在南北差異上,還表現在東西差別(如東“開放”,西“傳統”)以及區域內部的差異上(如眾多的文學地域流派)。余斌在《試論中國當代文學的文化地理格局》一文中就曾指出,中國的文化地理可以粗線條地分為東、西兩大部,再細一點則可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這在新時期文學中已有相當分明的表現。中部猶如當代文學的屋脊,東部(東南沿海)和西部為其兩翼在這個文學分水嶺的兩側,文學的文化色彩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在東側,文學表現出一種外向型文化色彩,即有人所說的“港風”“海派”這些與傳統文化不太協調的外來文化。在西側,文學則表現出一種內向型文化色彩,即有人所論的“黃土文明”。另外,西部文學中特別豐沛的陽剛之氣,也得益于獰厲的自然環境對人的陶冶,得益于西部少數民族文化的滋補。文學中的陽剛之氣也存在著自西而東的梯度變化:西部為最,東南沿海為弱。

(三)地理環境對文學流派及其地域文學人才形成以及文學中心分布的影響。

袁行霈在《中國文學概論》一書中論述中國文學家的地理分布時說:“在某個時期、同一地區集中出現一批文學家,使這個地區成為人才薈萃之地;在某個時期文學家們集中活動于某一地區,使這里成為文學的中心?!雹馕膶W流派風格和不同流派的地域文學人才群體的形成,與特定地域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文學流派風格的空間變化性,表現在對生活的反映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受著特定空間的自然、社會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如我國文學史上的“花間派”詞人,大都生活在鳥語花香的西蜀,山水詩與田園詩的作者多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江南水鄉,這些作者的作品大都具有“香艷柔美”“清麗秀雅”的風格特征。而那些邊塞詩人大都長期生活在廣漠蕭索的北國疆場,其作品多具有“悲壯剛烈”的風格特征。文學流派風格的空間變化性較為集中地表現在以地域特色來劃分的文學流派上,其作品的濃厚地域色彩顯示出風格的空間變化性,如以河北籍作家孫犁為代表的“荷花淀派”和以山西籍作家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藥蛋派”等,可作為這方面的代表。又如當今文學界廣泛討論的京派、海派、漢派、蘇派、寧派、穗派等文學流派,更是各具特色,異彩紛呈。這些地區存在的風格特異的作家群的形成與該地域環境的影響有關。中國當代小說界中,那些執著而又出色地描寫與表現了富有鮮明地域文化色彩的生活的作家,大都擁有一片為他們所熟悉的獨具文化色彩的土地。如老舍之于京華,孫犁之于冀中,趙樹理之于晉中,莫言、張煒之于膠東,沈從文、韓少功之于湘西風情,汪曾祺之于蘇北水鄉,陸文夫、范小青之于蘇州市井,苗長水之于沂蒙山水,鄭義之于太行山村,賈平凹之于陜西城鄉,孔捷生之于海南林莽,鄢國培之于長江三峽……。這種在特定地理環境孕育下的地域文化色彩使他們的作品顯現了令人矚目的藝術風格。

同是一個地域的作家,由于作者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他們的文化心理、審美情趣不盡相同,其作品風格也有差別。如何西來在《文學鑒賞中的地域文化因素》一文中,簡析了陜北人路遙、關中人陳忠實、陜南商洛人賈平凹的地域文化心理差異。認為“賈平凹作品透出的某些南國氣韻,如秀逸、柔婉、空靈等,其地緣文化上的根源可能與商洛故地這種雖秦而近楚的傳統文化地位有關⑨”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還是與文化生成的“土壤”(即地理環境的影響作用)有關。商洛位于秦嶺以南,這里的地理環境不能不養育了賈平凹或多或少南國秀民的氣質。正如賈平凹在《商州》中寫道的:“商州是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接壤交錯地帶,人有南北特點,秀中有骨,骨中存韻?!奔仁雇瑸橐蝗?,在其生命的不同時期,如果處于不同地域的話,其文學風格也有殊多變異。如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庚信,前期在梁為官,善作宮體詩。梁亡后被強留北朝,所處的地理環境也就相應地由山清水秀的江南而變為廣漠蕭索的北國,詩風也由華艷輕窕一變而為蒼勁沉郁。生活環境(包括自然的和社會文化)的變更給他的創作心理與作品風格產生了重大影響。地理環境就是這樣制約著作家,真可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之民風,一方民風有一方之文學。當今我國文壇令人矚目的山西作家群、陜西作家群、河南作家群、山東作家群、東北作家群等崛起,都離不開養育他們的那一方水土與地域文化,就是那不同的水土與地域文化,使他們的作品表現出鮮明的地域風格。

地理環境對于文學中心形成的影響也是明顯的。袁行霈認為,中國文學主要有兩大發源地,一個在黃河流域,一個在江漢流域。在黃河、長江和運河三條水系的周圍形成若干文學中心。文學發達的地區,一般都是自然環境優越,經濟比較繁榮,交通比較發達,教育環境優良的地區,或是政治、文化中心,或是比較開放的交通樞紐。如唐代的長安、洛陽、南陽一線,宋代的贛江流域,明清兩代的江浙,近代的廣東,都是依賴這些條件而成為文學中心的。當代中國文化的中心,大體是沿著現在的京滬線、京廣線南北移動著,歷代的幾個文學中心,大致就分布這兩條縱的坐標軸上。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南北交流對文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11。曾大興認為,中國歷代文學家分布重心的形成,與京畿之地、富庶之區、文明之邦、開放之域等地域環境有密切關系。社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地理環境對文學家的分布有著重要的制約作用,政治、經濟、文化這三者無不以地理環境為依托。但真正對文學家地理分布格局起決定作用的最直接與最穩定的因素還是文化。文化重心在哪里,文學家的分布重心就在哪里;文化重心向哪里移動,文學家的分布重心就向哪里移動12。歷史的演進,地理環境的變遷,使得文學中心的地理分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F在中國文學中心的分布猶如片片星云,但“東密西疏、南多北少”的地理格局仍然比較鮮明。

三、地理環境對文學影響的機理分析

地理環境對文學的影響機理比較復雜。據筆者初步研究,認為其影響途徑與機理大致有如下幾端:一是地理環境中的自然景觀與人文事象給作者提供了創作的素材,這以山水詩、游記等文學作品最為典型;二是地理環境作為文學藝術創作的重要源泉和參照物,它可激發作者的靈感,從而敏銳地把握環境中事物的神韻,創造出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三是地理環境作為文化生成的土壤,直接影響到一個地域的民風、民俗、語言(如方言性質、詞匯、音韻等),進而影響到文學作品的藝術特點與地域風格;四是地理環境作為生活條件塑造著作家的心理素質(如氣質、性格、情感)與審美情趣,從而對其文學作品藝術風格的形成產生深刻的作用。其中以地理環境影響作者心理素質與審美情趣并間接作用于文學作品風格這一機理最為重要。地理環境對文學的影響更多的是以間接的形式產生作用。地理與文學的關系往往需要通過許多中介才能發現二者之間的某些聯系?;谖镔|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唯物主義的原理,不能不承認和重視地理環境對文學創作的制約性。

地理環境對于具有“天人合一”特質的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親和力,正確地認識這一特征,科學地評價地理環境對文學藝術風格的影響作用,繼承并發揚文學與地理結合的特色,對于繁榮我國的文學事業是大有裨益的。

當然,隨著社會發展和文化交融的日益增強,地理環境對文學藝術風格的影響作用將有所弱化。但從宏觀與本質上考察,這種影響與作用不會消失。一方面由于歷史文化的積淀作用和“天人合一”傳統文化的影響深遠,地理環境賦予文學這一文化產品的影響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將承傳久遠;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流逝,環境的變遷,舊的地域差異消失了,新的地域差異往往也隨之產生,在新的地域環境的熏陶與塑造下,包括文學在內的許多文化藝術產品都將不斷斌予并呈現新的風格和形式。只要中國這片大地上有山水、氣候之別,文化上有南北、東西之異,只要我們正視不平衡永遠是人類演進的一條根本定律,地理環境將永遠是不容忽視的一股塑造著民性和影響著文學風格的偉力。

最后需說明的是,地理環境的變遷,人類生態環境的惡化,由此衍生的環境問題已引起了部分具有人文情懷的作家的關注。1962年美國女記者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一書的出版,在全球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充分顯示了文學藝術與環境科學、地理科學結合的巨大魅力。在我國,以徐剛為代表的環境文學作家群正在崛起?!斗ツ菊?,醒來!》《沉淪的國土》《綠夢》《中國——另一種危機》等環境文學作品,以及富有人文地理色彩的《東西論衡》《南北春秋》《人文中國》等作品均在廣大讀者中產生了較大影響。環境文學刊物《綠葉》在環保宜傳教育方面做出了可觀的成績。我國有取之不盡的地理環境與生態問題的題材,為環境文學的創作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環境保護通過文學表現具有攝人心魄的力量,往往比科普宣傳有著更好的教化效果。21世紀是生態文明的世紀,科學界、文學界都無法回避生態環境與地理環境問題??梢灶A言,文學藝術與地理、環境、生態等科學相互結合,將是中國21世紀文學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向。

注釋:

①陶禮天:《北“風”與南“騷”》,北京:華文出版社,1997年,第24頁。

②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33、45-46頁。

③胡兆量等:《中國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05頁。

④樊星:《當代文學與地域文化》,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38、53、67、85、102、142、161、174、278頁。

⑤曹詩圖等:《社會·文化·環境》,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年,第243-244頁。

⑥同上。

⑦胡兆量等:《中國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05頁。

⑧張仁福:《中國南北文化的反差—韓歐文風的文化透視》,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6頁。

⑨樊星:《當代文學與地域文化》,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38、53、67、85、102、142、161、174、278頁。

⑩蔡國相:《中國南北文化的反差——韓歐文風的文化透視》,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6頁。

11樊星:《當代文學與地域文化》,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278頁。

12曾大興:《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501-505頁。

山西方言文化范文第5篇

——山西省陽城縣河北鎮敬老院院長王加富采訪錄

出彩的人生

光陰荏苒,轉眼16年過去了。16年來,王加富為了敬老院的建設和家鄉的發展付出了畢生的心血。16年,他沒有過個星期天,沒有回家過過年,一直在和時間“抗爭”,一直在與歲月“擠對”。不過,還是那句話,天不虧好力之人,有春種就有金秋。

他所領導的敬老院連續三年被縣殘聯工作委員會表彰為“殘疾人工作先進單位”,被縣老齡委表彰為“創建敬老文明號先進單位”和“居家養老先進集體”;被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表彰為“文明單位”,連續三年被晉城市民政局表彰為“四星級敬老院”。為了激勵先進,鼓舞士氣,市民政局于2010年發放獎金6萬元,2011年發放獎金10萬元,2012年又發放獎金10萬元,河北敬老院三年來共獲得獎金26萬元。

集體是先進,個人是標兵。近幾年,縣民政局也多次表彰他為“先進敬老院長”,縣委縣政府多次表彰他為“扶殘助殘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和“勞動模范。”他年年被鎮黨委鎮政府表彰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2011年年底表彰時,王加富提出一個要求:“不要表彰我個人,還是表彰敬老院吧”!黨委書記李瑞良說:“表彰敬老院,只是發一塊光榮匾。表彰你個人,能發1000元獎金,讓你實惠點!”王加富又一次激動得流下眼淚:“黨不僅信任我,而且點點滴滴關心我,我知足了!”今年“五一”,中共晉城市委市政府又為他榮立一等功。

最值得關注和慶幸的是,在晉城市“第四屆公民道德建設先進人物評選表彰活動”中,王加富竟光榮地獲得“晉城好人——敬業奉獻模范”稱號。2012年12月19日下午,表彰大會在晉城賓館隆重召開,中共晉城市委書記,晉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張九萍同志親自把榮譽證書發給每位獲獎者。王加富這位普通的農民子弟,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熱淚滾滾,潤濕衣襟。因為這是他平生最高的獎賞,最高的榮譽。這里需要特別申明的是,在這次評選中,全市共有57位敬老院院長參與,有的敬老院長還是市級勞動模范,自己能被評選表彰為“晉城好人”,太幸運了,太榮耀了!這個事情輪到誰頭上能不激動呀!

樹上喜鵲喳喳叫,王家捷報頻頻傳。2014年11月初,《太行日報》與《太行晚報》分別刊登消息,我市又有王加富等三人入選“山西好人”。同時,王加富還兩次被推薦為“中國好人”候選人!

好人如燈,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好人”就應該好好宣傳頌揚,讓他成為正能量?!蛾柍切侣劇?、《陽城電視臺》、《太行日報》、《中國社會報》和《時代潮頭》等10多家新聞媒體相繼都對王加富敬業奉獻的事跡作了精彩報道。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中共陽城縣委縣政府還組織了由18人參加的宣講團,到廠礦、農村、機關、學校、軍營和社區作報告,每到一處一地,王加富的報告和感人事跡都受到特別欣賞,掌聲陣陣,贊語不絕。搶材料,爭合影,請簽名的故事傳為佳話。

2014年11月6日上午,陽光舒逸,惠風和暢,中共陽城縣委書記王晉峰一行10余人專門來到河北鎮敬老院,王書記對王加富這位貢獻大、威望、口碑好的鄉賢進行了特別訪問,他對王加富的所作所為感到由衷的敬佩,并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各個部門、各個行業,以王加富為榜樣,在當前開展的“美麗鄉村”和“田園城市”建設中,充分發揮新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和文化道德力量,教化鄉民,反哺桑梓,澤被鄉里,溫暖故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扎根。王書記還要求,要在全縣發現和培植100名王加富式的鄉間賢達。

領導的鼓勵使他夜不能寐,社會的熱捧使他坐臥不安。但在成績和殊榮面前,王加富又十分冷靜。他深深懂得,榮譽只是昨天的日記,獎杯只是過去的記憶。前路有驛站,但奮斗沒有驛站;生命有終點,但奉獻沒有終點!他決心把今天的榮譽作為起點,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創造大美,奉獻大愛!

山西方言文化范文第6篇

采礦2011級2班 李春友

土地資源合理開發利用

班 級:采礦工程2011級2班 姓 名: 李 春 友 學 號: 1141010212 指 導 教 師: 朱 學 軍 采礦2011級《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課程調研報告

采礦2011級2班 李春友

二 零 一 四 年 十一 月

一 、土地資源的重要性························1

二、土地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1 三. 18億畝耕地紅線······················· 2 四.如何保護土地資源·······················3 五.參考文獻··························4

采礦2011級《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課程調研報告

采礦2011級2班 李春友

土地資源合理開發利用

11級 采礦工程 李春友

摘要:嚴格守護18億畝耕地的“紅線”,要從我國工業化、城市化與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的長遠戰略入手. 關鍵詞:土地 環境 污染 保護 18億畝

一 、土地資源的重要性

土地資源對人類是至關重要的。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社會生產的勞動資料,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是一切生產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讓的存在條件和再生產條件。

首先,沒有土地,人類就不能生存,就像人需要空氣、水、陽光一樣。第二,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土地。第三,土地是人類生產關系中的核心關系。

二、土地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1.水土流失加劇

在原有始植被的土地上,樹木和荒草抵擋住了暴風驟雨的襲擊,凋落的殘枝敗葉覆蓋著整個地面,保護水土不易散失并提供給土壤微生物以豐富的食料,因而生物與土壤相輔相成,形成土地肥沃、生物繁茂的生態學景象。但是,土地開墾成農田以后,生態環境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稀疏的作物遮擋不住暴雨對土壤顆粒的沖擊;缺少植被的裸露地表憑日曬風吹,從而損失掉它的水分和表層沃土;單調的作物又吸收走了土壤中的某些無機和有機肥料,并隨收獲被帶出土壤生態系統以外。年復一年,不斷減少著土地的肥力,導致土壤品質惡化。

2、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環境災害,它已影響到世界六大洲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約有1/6的人生活在這些地區。中國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大部、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包括新疆、甘肅、寧夏、青海、陜西、內蒙古、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采礦2011級《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課程調研報告

采礦2011級2班 李春友

龍江及西藏北部等省、自治區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哪恋丶s占國土面積的1/3左右。在中國,因風蝕形成的荒漠化土地面積已超出全國耕地的總和!

3、土壤污染

由于工業排放廢物直接污染農田土地,造成農作物減產和農產品品質下降。土壤受污染的途徑很多:工業粉塵的沉降、廢氣交換、廢水流入、廢渣堆放等,都可以將廢物輸入土壤,這種趨勢仍有增無減。造成土壤污染的直接原因,是現代農業對土地的壓力。

現代農業生產能力已經空前提高,這就意味著要從土壤中掠取更多的物質,對土地的沖擊變得空前強烈。在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如何維持土壤的生態平穩和維護土地資源,已經是一個十分復雜和困難的環境問題。

三. 18億畝耕地紅線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于閉幕當日晚間發布的會議公告九次提到食品安全,提出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會議還提出要確保糧食安全,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同時還明確了到2020年解決三個“1億人”城鎮化的目標。

嚴格守護18億畝耕地的“紅線”,要從我國工業化、城市化與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的長遠戰略入手. 耕地保護是指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和措施,對耕地的數量和質量進行的保護。耕地保護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性戰略問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其一,隨著快速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我國建設用地需求的慣性增長與其有效供給剛性制約的矛盾不斷加劇,耕地保護的宏觀目標與耕地建設占用人民利得財富的利益博弈局面仍未根本轉變。

其二,當前的征地制度導致農地非農化遠快于農民城鎮化,一些地方征地中“要地不要人”、“占地不用地”,造成了大量偽城市化的農民和大量閑置浪費的農地。

其三,土地出讓的主體不明,使用監管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忽視農民土地權益,“代行”土地出讓,隨意改變約定土地用途,甚至變相開發建設,引致耕地“變性”和農村集體利益受損

嚴格守護18億畝耕地的“紅線”,確保農民合法權益的維護,既要從耕地本身著眼,更要從我國工業化、城市化、信托網與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的長遠戰略入手,在城鄉發展采礦2011級《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課程調研報告

采礦2011級2班 李春友

轉型中優化人、地、業三者的密切關系,妥善處理土地經營收益的管理與分配關系,推行耕地數量、質量、生態、時間與空間的全要素保護。 構建全要素的耕地保護體系

戰略是靈魂,規劃是指南,數字是臺賬。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希望盡快確立數量、質量、品質、空間、時間等全要素的耕地保護理念與準則,并落實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治工程、耕地占補平衡的具體實踐。并建議當前正在開展的土地管理法修訂工作能夠予以考慮。

四.如何保護土地資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明確提出了耕地保護的目標,即實現耕地的總量動態平衡。所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是指在滿足人口及國民經濟發展對耕地產品數量和質量不斷增長的條件下,耕地數量和質量供給與需求的動態平衡。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加強耕地的數量、質量保護并注重耕地環境質量的提高。

1、退耕還林-防止水土流失植;樹種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具體保護土地資源的措施有: 切實加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 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 土地管理為經濟建設服務; 土地管理基礎業務建設明顯加強; 完善土地市場體系和制度。

2、土地復墾

土地復墾,是指對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的活動。土地復墾是對因采掘、建材工業發展和其他工礦廢棄物堆積等而被占用或破壞的土地,通過整治改造使失去的生產能力得到重新再利用。是國土整治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決采掘、建材等工礦企業與農、林、牧、漁業爭地的矛盾,防止環境污染、恢復生態平衡的有效途徑。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為獲得更多礦產品,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和最寶貴的土地資源日益遭受嚴重破壞。據估計,全世界約有300萬公頃土地為露天采礦所破壞或荒蕪。故進行礦區土地復墾,提高受破壞土地的復墾率勢在必行,許多國家正繼續尋求解決上述問題的途徑和對策。在中國已明確規采礦2011級《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課程調研報告

采礦2011級2班 李春友

定:開采礦產資源,應當節約用地,耕地、草原、林地因受采礦破壞的,礦山企業應當因地制宜采取復墾利用,植樹種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 數量保護

耕地的數量保護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1.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 2.國家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 3.國家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 4.推進土地開發、復墾、整理。 質量保護

耕地的質量保護包括以下幾方面:

1.國家制定耕地質量保護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鹽堿化、貧瘠化等; 2.實現耕地環境保護. 土地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是我們發展生產的動力,沒有土地就沒有我們美好的生活,我們要愛護土地,保護土地!

五.參考文獻

【1】劉彥隨:耕地保護要杜絕“監守自盜” ;

上一篇:挖掘機性能范文下一篇:商業監理細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