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導游業務課程整體設計范文

2023-09-25

導游業務課程整體設計范文第1篇

王麗飛 劉玉姝

[摘要]:《導游業務》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實踐教學,但目前很多院校對于該課程的實踐環節都只是流于形式,教學效果欠佳。本文針對目前《導游業務》課程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導游業務》 實踐教學 對策

目前我國很多高等院校對于《導游業務》課程的實踐環節都給予了相當的重視,有些院校安排的實踐學時甚至已經超過了理論學時,但仍然會出現培養的學生與行業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的狀況。一方面用人單位不是很滿意,一方面院校也在思考究竟問題的癥結出在哪里?本文將對目前高?!秾в螛I務》實踐教學課程的設置的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提出一些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增強其就業能力的相應對策。

一、《導游業務》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實踐項目大同小異、教學效果不佳

目前,大多高等院?!秾в螛I務》課程都設置了相應的實踐環節,課堂教學手段大多由傳統的粉筆加黑板轉換為直觀式的多媒體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技能訓練時大多是在校內進行景點模擬講解或走出課堂到實地景點進行現場講解,這些項目雖對學生能力培養有一定幫助,但僅僅局限于導游講解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這兩種實訓方式也有局限性,課上模擬因為很多院校班級人數較多或合班上課,所以只有少數學生能得到鍛煉的機會。課外實踐因為學校組織不力,加上學生很多抱著出去玩的心態,現場講解也就是走個過場,效果欠佳。另外, 由于導游帶團的其他環節在這兩種實訓方式中都得不到學習和鍛煉,學生對獨立帶團缺乏信心。

2、缺少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

很多高?!秾в螛I務》專業教師有著豐富和系統的理論知識,但缺乏親身實踐經驗,因而在教學中難免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還有一些教師認為只要取得“全國導游資格證書”,有過幾次跟團或帶團經驗就足以應對實踐方面的教學,實踐證明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累積才能使知識得到更新,講課才能生動,才能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

3、教學經費投入不足

一些高校因為教學經費不足,不能提供足夠多的多媒體教室,教師制作課件也不能應用;一些高校的實踐教學只限于課上現場模擬,而沒有經費請一些有經驗的導游、專家進行授課、指導;很多高校的校內實訓室只是一個空曠的教室,學生缺乏現場感,而校方缺少經費完善校內實訓室;還有一些高校也做到在校內實訓,把校外專家“請進來”卻沒有經費讓學生“走出去”。經費的缺乏使實踐教學受到了限制。

4、教師過分依賴教材,缺乏創新

大多數教師在授課時幾乎全部依賴于學校所發教材,缺乏理解和創新,也違背了基于工作過程導向去設置課程的原則,因此授課模式千篇一律,教師照本宣科,按章節一節不漏,也沒有任何補充。而很多學生缺乏將知識前后融會貫通的能力,課時學完后還是感覺不具備帶團的相應能力,使知識脫節不連貫。

二、完善《導游業務》實踐教學的相應對策

為了使實踐教學不流于形式,能夠真正做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企業愿意接收我們培養的學生,筆者提出以下相應對策: 1、不斷完善和優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改變教師完全依附于教材的現狀,以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原則去設置課程體系,探索構建出適合自己院校學生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如牡丹江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現實行的是2+1模式,即最后一年為系統的畢業實習時間,并打破了以往的傳統學期模式,把每個學年分為三個學期,每個學期理論學習后,學生都將參加實踐學習,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對于《導游業務》課程,該校重新加工原有講義,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將全書分為四大教學模塊,即理論篇、實訓篇、技能篇和常識篇,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課程設置中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根據不同實訓階段確定實踐教學要求、內容和目標,安排相應的實習實訓場所、專業指導教師,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并在第二學期結束后利用假期時間給學生聯系實習單位,如到杭州宋城做景點講解員,使理論知識真正和實踐貫通。 2、豐富技能訓練項目,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單純的導游講解的訓練已遠遠不能滿足職業要求,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教會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可講解在自己帶團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的方法,分析利弊,教師總結。也可將一些情景讓學生現場模擬,使案例更加生動、真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大大增強,課堂氣氛活躍且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實踐教學水平

《導游業務》的專業教師隊伍應該是具有較高教學能力、豐富的閱歷和經驗、開闊的知識視野和綜合的知識結構的人。為此,學校要創造條件,使專業教師具備“雙師”素質,多為教師提供培訓的機會,使他們的知識不斷更新,寒暑假期間多鼓勵專業教師到相關旅游企業兼職、掛職、頂崗鍛煉,及時更新業務知識,適應市場的需求。同時校方通過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形式或招聘一些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際經驗的業界人士加入兼職教師隊伍,增強師資力量。

4、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加強校企合作

現在很多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都已經積極和企業合作,走的大多數是“走出去、請進來“模式。但這樣的合作方式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有一定困難,學生的實習期一般較短,很多旅行社因為規模和業務上的關系不愿意接收或無法接收大量的實習生,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旅游院校如果有條件也可以自己開辦旅行社,所接團隊或散客均由學生帶隊,新手可跟團實踐,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實踐要求,也可為學校創造經濟效益,擴大招生?;虬?ldquo;旅行社”請進學校,如建立“某某旅行社駐某某學校實訓基地”,這樣則進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學校建立仿真旅行社,由旅行社定期派人指導,并以企業制度規章約束學生,讓學生接觸到導游工作的各個環節。還可以在校內建立導游模擬實訓基地(采用多媒體演播設備、放置微縮景觀的模型或大幅照片)、形體訓練室,讓學生按教學計劃定期到實驗室或實訓基地進行專業性、綜合性的實踐學習。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是成功地實施導游人才教育的一個關鍵環節。在《導游業務》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強化實踐環節,使學生成為受社會歡迎的導游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力仁 導游業務課程教學改革 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2,(6) [2]陳建平 對導游業務專業課教學問題的若干探討 福建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 2005,(2)

[3]彭蝶飛 李蓉 高專旅游類專業《導游實務》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長沙師范??茖W校學報 2005,(5)

[4]王培英.試論我國高校導游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 北京城市學院學報 2006(01) 作者簡介:

導游業務課程整體設計范文第2篇

(一)課程分析

《植物學》是園藝、植保、林業等農業技術類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態構造、生理機能、生長發育規律,植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規律、植物的進化與分類和植物資源利用的一門學科。本課程的目的和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植物形態、解剖、分類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了解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并掌握有關實驗技能的基本方法,熟悉常見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當地景觀植物、藥用植物及經濟作物,充分了解熱帶雨林植物的奇特現象,如奇花異草、五大奇觀、五樹六花等,為學習后續課程,從事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同時,也為從事版納景區服務、導游服務工作奠定基礎,拓寬園藝專業就業面。

本課程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一般分為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三個層次,了解是對基本知識和理論有一定的認識;理解或熟悉是指對基本知識和理論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有較熟練的基本技能;掌握是指對基本知識和理論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具有熟練的基本技能,能綜合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本課程實踐性和直觀性很強,要緊密圍繞當地熱帶雨林植物、農業生產實際和城鎮綠化建設需求,努力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結合本課程的教學特點,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探索適合于本門課程教學的各種模式。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主要的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要充分利用實物、標本、模型、掛圖等教具和幻燈、錄像、網絡及其它教育技術,加強直觀教學。重視課堂實驗和教學實習,創造條件開足實驗,加強基本技能訓練,使學生有較強的實踐技能。側重培養學生對常見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當地主要的景觀植物、藥用植物和經濟作物的識別能力。要注意本課程的新進展,適時引進新的教學內容。

(二)能力目標分析 1.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植物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形態、結構和主要功能。 (2)掌握分類的基本知識和植物界的基本類群。 2.能力教育目標

1 (1)能準確使用顯微鏡。

(2)掌握植物解剖的基本實驗技能。

(3)了解植物分類和鑒定的方法,能準確識別常見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當地主要的景觀植物、藥用植物和經濟作物。

(4)掌握植物分類標本的采集與制作方法。 3.思想教育目標

(1)具有熱愛科學、實事求是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2)具有資源和環境保護意識。 (3)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4)具有職業道德的意識。

(三)教學對象分析

《植物學》的教學對象是通過全國統一高考正式錄取的大專三年制園藝、植保、林業等專業的學生,有理科學生和文科學生。文科學生生物學基礎知識相對較差,初學植物學較為吃力。學好植物學關鍵,是要因地制宜采用多種途徑和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目標,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實踐和各種訓練活動。

(四)教材選用分析

本課程根據專業能力培養目標的要求,主要選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職高專教改項目成果教材和教學輔助資料。

(五)教學設施利用分析

學院擁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教學設施。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施可使本課程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媒體教室 學院現有36間多媒體教室。學利用先進的網絡設備和現代化教育技術實現教學資料和教學課件隨網化。多媒體教學可做到圖文并茂,動靜結合,形象直觀,提高課堂講授的效率和信息量,增強教學效果。

2.電子圖書室 學院擁有30萬冊圖書的電子圖書室,可為學生提供較為方便的資料查詢。

(六)實訓基地使用分析

為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學院在校內和校外都設有實訓基地,便于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植物學》及相關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達到培養技能型、應用型、符合生產一線需要的科技人才。

2 1. 校內實訓基地

校內實驗室 有顯微鏡實驗室和植物學實驗室。共有顯微鏡25臺、各種實驗標本(植物器官組織標本和植物形態學標本)和儀器、用具。主要功能是讓學生通過實驗鞏固、印證所學的理論知識,掌握從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實驗方法,培養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校內各種觀賞植物 便于教師進行直觀教學、技能訓練與考核。通過實地觀察,加強學生對植物形態結構的感性認識。通過編制校園內植物名錄和掛牌,讓學生熟悉當地主要園林植物的名稱及分類地位,掌握識別特征,了解生活習性、用途及經濟價值等。同時,校內觀賞植物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植物識別、分類訓練和技能考核的場地。

校內試驗基地 學院有10畝教學試驗地。通過組織專業生產勞動,讓學生參與主要觀賞植物栽培管理的實踐活動,認識和掌握當地主要觀賞植物的形態與分類、生活習性和栽培技術要求。

2.校外實訓基地

中國醫學科學院西雙版納藥物研究所(簡稱藥物園)。該實訓基地與學院比鄰,是學生實訓最為便捷的基地。藥物園內種植有熱帶地區各種藥用植物、觀賞植物近1500種。根據教學和實訓的需要,每年在新生學前教育活動中,都要組織學生到藥物園參觀,讓學生認識版納植物的多樣性,以激發學生進行植物科學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愛專業、學專業,并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意識。

云南省西雙版納熱帶作物研究所(簡稱花卉園)。與我院相距400米?;ɑ軋@內種有各種熱帶園林和經濟作物,種類近500種。在課程教學的第12周,組織學生到花卉園開展植物形態結構方面的實習,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并掌握植物莖、葉、花、果實的形態特征,為植物分類奠定良好基礎。

西雙版納州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我院相距3公里。內設有版納野生動植物博物管。通過自然保護區內指導教師的講解和實地參觀博物館,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版納境內的動植物資源和種類,開拓視野。

西雙版納州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實驗基地。距離我院6公里,是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重要基地?;貎戎杏懈鞣N觀賞價值、經濟價值較高的經濟作物、觀賞蔬菜等,如彩椒、甜瓜、觀賞瓜類作物、觀賞甘藍、紅掌等,是學生學習《植物學》和相關課程的最好最便捷的實訓場地。通過參與基地內各種經濟作物的育苗、種植管理生產活動,學生不僅認識了當地主要 3 經濟作物的種類和栽培技術,同時對現代農業生產先進技術和信息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植物研究所(簡稱勐侖植物園)。距離我院60公里。園內種植植物有10000多種,內設有版納野生動植物博物管。在課程教學的第16周,組織學生到植物園開展植物分類實習,通過園內指導教師的講解和實地觀察,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植物分類的基本方法,熟悉園內熱帶和亞熱帶代表性植物的名稱及分類地位、主要識別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用途及經濟價值等。

二、教學設計

(一)課程教學原則

《植物學》課程具有鮮明的應用性、實用性和實踐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模塊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的原則,以能力教育為中心,培養出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實踐技能過硬、具有開拓精神和經營管理能力、綜合素質較好、能夠直接進入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高等技術專門人才。

1.密切聯系當地實際,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刪繁就簡,適當補充,努力增強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理論教學以應用、識別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教學中,由表至里,由淺入深重點講授植物的基本組成,包括細胞組織;營養體建成—根、莖、葉的形成;生殖生長—開花、結果、種子的形成及生活史的基本理論知識。簡要介紹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植物界各大類群的的主要特征及各類群之間的演化關系。補充熱帶雨林植物趣談,加強對熱帶、亞熱帶植物生活習性和識別知識的講授。

2.加強實踐教學,突出技能培養,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實踐教學方式多樣化,包括室內實驗、參觀實習、開展講座和生產實踐。室內實驗有助于學生掌握從事植物研究工作的一般實驗方法和技術,參觀實習包括組織學生到藥物園、花卉園、州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州農科所實驗基地及勐侖植物園等校外實訓基地,進一步認識植物的多樣性,提高識別植物和植物分類的能力。學院試驗基地和州農科所實驗基地則是作為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練兵場地。此外,校園園林植物也是教師進行直觀教學、學生識別植物的重要場地,通過對校園植物的名錄編制和掛牌,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當地景觀植物的種類、識別特征和分類地位。

(二)教學課時安排

本課程按教學計劃規定的總學時為 108 學時。其中理論課學時為60,實訓課學時為 48。形態解剖部分和系統分類部分所占比例為 3:1。教學大綱中每一章后的學時數為理論課講 4 授學時。授課期間的課后學習教師可根據實際具體安排。學習完本課程后,安排1周進行野外實習。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植物細胞的結構、功能和分裂方式。 (2)組織的基本類型和結構。

(3)種子植物營養器官(根、莖、葉)的形態、結構和功能。

(4)種子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的形態、結構和生殖過程。 (5)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及植物分類的主要形態術語。 (6)當地常見植物形態識別和分類地位。 2.教學難點

(1)植物組織的基本結構。

(2)植物營養器官根、莖的次生構造。 (3)植物繁殖器官的構造。

三、教學實施

(一)理論教學

1.多媒體教學 展示典型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授課內容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互動式教學 每次上課就授課內容進行師生對話,互相提問、答疑。 3.思考與練習 溫故而知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開拓、創新思維。

(二)實踐教學

1.室內實驗 通過實際操作,鞏固、印證所學的理論知識,并掌握從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實驗方法和技術,培養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校內實踐 通過對校內植物觀察,加強學生對植物形態結構的感性認識。通過編制校園植物名錄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熟悉當地主要景觀植物的名稱、主要識別特征和分類地位,了解生活習性、用途及經濟價值等。

3.校外實踐

以參觀實習或生產實踐方式進行。通過校外實訓基地指導教師的講解和實地觀察,實際操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植物的多樣性及作用、功能,為從事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

四、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

全面評價學生學科成績,改革考試方法?!吨参飳W》主要采取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兩種方式。理論考核主要考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技能考核考評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和熟練程度,并規定若技能考核不及格,判定該門課程不及格。學期成績以理論考試成績和技能考核成績綜合評定,各占50%。

導游業務課程整體設計范文第3篇

(一)課程分析

《植物學》是園藝、植保、林業等農業技術類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態構造、生理機能、生長發育規律,植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規律、植物的進化與分類和植物資源利用的一門學科。本課程的目的和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植物形態、解剖、分類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了解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并掌握有關實驗技能的基本方法,熟悉常見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當地景觀植物、藥用植物及經濟作物,充分了解熱帶雨林植物的奇特現象,如奇花異草、五大奇觀、五樹六花等,為學習后續課程,從事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同時,也為從事版納景區服務、導游服務工作奠定基礎,拓寬園藝專業就業面。

本課程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一般分為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三個層次,了解是對基本知識和理論有一定的認識;理解或熟悉是指對基本知識和理論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有較熟練的基本技能;掌握是指對基本知識和理論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具有熟練的基本技能,能綜合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本課程實踐性和直觀性很強,要緊密圍繞當地熱帶雨林植物、農業生產實際和城鎮綠化建設需求,努力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結合本課程的教學特點,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探索適合于本門課程教學的各種模式。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主要的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要充分利用實物、標本、模型、掛圖等教具和幻燈、錄像、網絡及其它教育技術,加強直觀教學。重視課堂實驗和教學實習,創造條件開足實驗,加強基本技能訓練,使學生有較強的實踐技能。側重培養學生對常見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當地主要的景觀植物、藥用植物和經濟作物的識別能力。要注意本課程的新進展,適時引進新的教學內容。

(二)能力目標分析 1.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植物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形態、結構和主要功能。 (2)掌握分類的基本知識和植物界的基本類群。 2.能力教育目標

1 (1)能準確使用顯微鏡。

(2)掌握植物解剖的基本實驗技能。

(3)了解植物分類和鑒定的方法,能準確識別常見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當地主要的景觀植物、藥用植物和經濟作物。

(4)掌握植物分類標本的采集與制作方法。 3.思想教育目標

(1)具有熱愛科學、實事求是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2)具有資源和環境保護意識。 (3)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4)具有職業道德的意識。

(三)教學對象分析

《植物學》的教學對象是通過全國統一高考正式錄取的大專三年制園藝、植保、林業等專業的學生,有理科學生和文科學生。文科學生生物學基礎知識相對較差,初學植物學較為吃力。學好植物學關鍵,是要因地制宜采用多種途徑和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目標,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實踐和各種訓練活動。

(四)教材選用分析

本課程根據專業能力培養目標的要求,主要選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職高專教改項目成果教材和教學輔助資料。

(五)教學設施利用分析

學院擁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教學設施。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施可使本課程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媒體教室 學院現有36間多媒體教室。學利用先進的網絡設備和現代化教育技術實現教學資料和教學課件隨網化。多媒體教學可做到圖文并茂,動靜結合,形象直觀,提高課堂講授的效率和信息量,增強教學效果。

2.電子圖書室 學院擁有30萬冊圖書的電子圖書室,可為學生提供較為方便的資料查詢。

(六)實訓基地使用分析

為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學院在校內和校外都設有實訓基地,便于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植物學》及相關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達到培養技能型、應用型、符合生產一線需要的科技人才。

2 1. 校內實訓基地

校內實驗室 有顯微鏡實驗室和植物學實驗室。共有顯微鏡25臺、各種實驗標本(植物器官組織標本和植物形態學標本)和儀器、用具。主要功能是讓學生通過實驗鞏固、印證所學的理論知識,掌握從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實驗方法,培養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校內各種觀賞植物 便于教師進行直觀教學、技能訓練與考核。通過實地觀察,加強學生對植物形態結構的感性認識。通過編制校園內植物名錄和掛牌,讓學生熟悉當地主要園林植物的名稱及分類地位,掌握識別特征,了解生活習性、用途及經濟價值等。同時,校內觀賞植物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植物識別、分類訓練和技能考核的場地。

校內試驗基地 學院有10畝教學試驗地。通過組織專業生產勞動,讓學生參與主要觀賞植物栽培管理的實踐活動,認識和掌握當地主要觀賞植物的形態與分類、生活習性和栽培技術要求。

2.校外實訓基地

中國醫學科學院西雙版納藥物研究所(簡稱藥物園)。該實訓基地與學院比鄰,是學生實訓最為便捷的基地。藥物園內種植有熱帶地區各種藥用植物、觀賞植物近1500種。根據教學和實訓的需要,每年在新生學前教育活動中,都要組織學生到藥物園參觀,讓學生認識版納植物的多樣性,以激發學生進行植物科學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愛專業、學專業,并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意識。

云南省西雙版納熱帶作物研究所(簡稱花卉園)。與我院相距400米?;ɑ軋@內種有各種熱帶園林和經濟作物,種類近500種。在課程教學的第12周,組織學生到花卉園開展植物形態結構方面的實習,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并掌握植物莖、葉、花、果實的形態特征,為植物分類奠定良好基礎。

西雙版納州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我院相距3公里。內設有版納野生動植物博物管。通過自然保護區內指導教師的講解和實地參觀博物館,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版納境內的動植物資源和種類,開拓視野。

西雙版納州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實驗基地。距離我院6公里,是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重要基地?;貎戎杏懈鞣N觀賞價值、經濟價值較高的經濟作物、觀賞蔬菜等,如彩椒、甜瓜、觀賞瓜類作物、觀賞甘藍、紅掌等,是學生學習《植物學》和相關課程的最好最便捷的實訓場地。通過參與基地內各種經濟作物的育苗、種植管理生產活動,學生不僅認識了當地主要 3 經濟作物的種類和栽培技術,同時對現代農業生產先進技術和信息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植物研究所(簡稱勐侖植物園)。距離我院60公里。園內種植植物有10000多種,內設有版納野生動植物博物管。在課程教學的第16周,組織學生到植物園開展植物分類實習,通過園內指導教師的講解和實地觀察,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植物分類的基本方法,熟悉園內熱帶和亞熱帶代表性植物的名稱及分類地位、主要識別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用途及經濟價值等。

二、教學設計

(一)課程教學原則

《植物學》課程具有鮮明的應用性、實用性和實踐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模塊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的原則,以能力教育為中心,培養出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實踐技能過硬、具有開拓精神和經營管理能力、綜合素質較好、能夠直接進入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高等技術專門人才。

1.密切聯系當地實際,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刪繁就簡,適當補充,努力增強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理論教學以應用、識別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教學中,由表至里,由淺入深重點講授植物的基本組成,包括細胞組織;營養體建成—根、莖、葉的形成;生殖生長—開花、結果、種子的形成及生活史的基本理論知識。簡要介紹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植物界各大類群的的主要特征及各類群之間的演化關系。補充熱帶雨林植物趣談,加強對熱帶、亞熱帶植物生活習性和識別知識的講授。

2.加強實踐教學,突出技能培養,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實踐教學方式多樣化,包括室內實驗、參觀實習、開展講座和生產實踐。室內實驗有助于學生掌握從事植物研究工作的一般實驗方法和技術,參觀實習包括組織學生到藥物園、花卉園、州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州農科所實驗基地及勐侖植物園等校外實訓基地,進一步認識植物的多樣性,提高識別植物和植物分類的能力。學院試驗基地和州農科所實驗基地則是作為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練兵場地。此外,校園園林植物也是教師進行直觀教學、學生識別植物的重要場地,通過對校園植物的名錄編制和掛牌,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當地景觀植物的種類、識別特征和分類地位。

(二)教學課時安排

本課程按教學計劃規定的總學時為 108 學時。其中理論課學時為60,實訓課學時為 48。形態解剖部分和系統分類部分所占比例為 3:1。教學大綱中每一章后的學時數為理論課講 4 授學時。授課期間的課后學習教師可根據實際具體安排。學習完本課程后,安排1周進行野外實習。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植物細胞的結構、功能和分裂方式。 (2)組織的基本類型和結構。

(3)種子植物營養器官(根、莖、葉)的形態、結構和功能。

(4)種子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的形態、結構和生殖過程。 (5)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及植物分類的主要形態術語。 (6)當地常見植物形態識別和分類地位。 2.教學難點

(1)植物組織的基本結構。

(2)植物營養器官根、莖的次生構造。 (3)植物繁殖器官的構造。

三、教學實施

(一)理論教學

1.多媒體教學 展示典型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授課內容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互動式教學 每次上課就授課內容進行師生對話,互相提問、答疑。 3.思考與練習 溫故而知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開拓、創新思維。

(二)實踐教學

1.室內實驗 通過實際操作,鞏固、印證所學的理論知識,并掌握從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實驗方法和技術,培養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校內實踐 通過對校內植物觀察,加強學生對植物形態結構的感性認識。通過編制校園植物名錄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熟悉當地主要景觀植物的名稱、主要識別特征和分類地位,了解生活習性、用途及經濟價值等。

3.校外實踐

以參觀實習或生產實踐方式進行。通過校外實訓基地指導教師的講解和實地觀察,實際操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植物的多樣性及作用、功能,為從事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

四、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

全面評價學生學科成績,改革考試方法?!吨参飳W》主要采取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兩種方式。理論考核主要考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技能考核考評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和熟練程度,并規定若技能考核不及格,判定該門課程不及格。學期成績以理論考試成績和技能考核成績綜合評定,各占50%。

導游業務課程整體設計范文第4篇

(一)課程分析

《植物學》是園藝、植保、林業等農業技術類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態構造、生理機能、生長發育規律,植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規律、植物的進化與分類和植物資源利用的一門學科。本課程的目的和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植物形態、解剖、分類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了解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并掌握有關實驗技能的基本方法,熟悉常見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當地景觀植物、藥用植物及經濟作物,充分了解熱帶雨林植物的奇特現象,如奇花異草、五大奇觀、五樹六花等,為學習后續課程,從事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同時,也為從事版納景區服務、導游服務工作奠定基礎,拓寬園藝專業就業面。

本課程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一般分為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三個層次,了解是對基本知識和理論有一定的認識;理解或熟悉是指對基本知識和理論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有較熟練的基本技能;掌握是指對基本知識和理論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具有熟練的基本技能,能綜合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本課程實踐性和直觀性很強,要緊密圍繞當地熱帶雨林植物、農業生產實際和城鎮綠化建設需求,努力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結合本課程的教學特點,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探索適合于本門課程教學的各種模式。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主要的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要充分利用實物、標本、模型、掛圖等教具和幻燈、錄像、網絡及其它教育技術,加強直觀教學。重視課堂實驗和教學實習,創造條件開足實驗,加強基本技能訓練,使學生有較強的實踐技能。側重培養學生對常見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當地主要的景觀植物、藥用植物和經濟作物的識別能力。要注意本課程的新進展,適時引進新的教學內容。

(二)能力目標分析 1.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植物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形態、結構和主要功能。 (2)掌握分類的基本知識和植物界的基本類群。 2.能力教育目標

1 (1)能準確使用顯微鏡。

(2)掌握植物解剖的基本實驗技能。

(3)了解植物分類和鑒定的方法,能準確識別常見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當地主要的景觀植物、藥用植物和經濟作物。

(4)掌握植物分類標本的采集與制作方法。 3.思想教育目標

(1)具有熱愛科學、實事求是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2)具有資源和環境保護意識。 (3)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4)具有職業道德的意識。

(三)教學對象分析

《植物學》的教學對象是通過全國統一高考正式錄取的大專三年制園藝、植保、林業等專業的學生,有理科學生和文科學生。文科學生生物學基礎知識相對較差,初學植物學較為吃力。學好植物學關鍵,是要因地制宜采用多種途徑和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目標,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實踐和各種訓練活動。

(四)教材選用分析

本課程根據專業能力培養目標的要求,主要選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職高專教改項目成果教材和教學輔助資料。

(五)教學設施利用分析

學院擁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教學設施。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施可使本課程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媒體教室 學院現有36間多媒體教室。學利用先進的網絡設備和現代化教育技術實現教學資料和教學課件隨網化。多媒體教學可做到圖文并茂,動靜結合,形象直觀,提高課堂講授的效率和信息量,增強教學效果。

2.電子圖書室 學院擁有30萬冊圖書的電子圖書室,可為學生提供較為方便的資料查詢。

(六)實訓基地使用分析

為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學院在校內和校外都設有實訓基地,便于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植物學》及相關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達到培養技能型、應用型、符合生產一線需要的科技人才。

2 1. 校內實訓基地

校內實驗室 有顯微鏡實驗室和植物學實驗室。共有顯微鏡25臺、各種實驗標本(植物器官組織標本和植物形態學標本)和儀器、用具。主要功能是讓學生通過實驗鞏固、印證所學的理論知識,掌握從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實驗方法,培養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校內各種觀賞植物 便于教師進行直觀教學、技能訓練與考核。通過實地觀察,加強學生對植物形態結構的感性認識。通過編制校園內植物名錄和掛牌,讓學生熟悉當地主要園林植物的名稱及分類地位,掌握識別特征,了解生活習性、用途及經濟價值等。同時,校內觀賞植物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植物識別、分類訓練和技能考核的場地。

校內試驗基地 學院有10畝教學試驗地。通過組織專業生產勞動,讓學生參與主要觀賞植物栽培管理的實踐活動,認識和掌握當地主要觀賞植物的形態與分類、生活習性和栽培技術要求。

2.校外實訓基地

中國醫學科學院西雙版納藥物研究所(簡稱藥物園)。該實訓基地與學院比鄰,是學生實訓最為便捷的基地。藥物園內種植有熱帶地區各種藥用植物、觀賞植物近1500種。根據教學和實訓的需要,每年在新生學前教育活動中,都要組織學生到藥物園參觀,讓學生認識版納植物的多樣性,以激發學生進行植物科學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愛專業、學專業,并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意識。

云南省西雙版納熱帶作物研究所(簡稱花卉園)。與我院相距400米?;ɑ軋@內種有各種熱帶園林和經濟作物,種類近500種。在課程教學的第12周,組織學生到花卉園開展植物形態結構方面的實習,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并掌握植物莖、葉、花、果實的形態特征,為植物分類奠定良好基礎。

西雙版納州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我院相距3公里。內設有版納野生動植物博物管。通過自然保護區內指導教師的講解和實地參觀博物館,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版納境內的動植物資源和種類,開拓視野。

西雙版納州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實驗基地。距離我院6公里,是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重要基地?;貎戎杏懈鞣N觀賞價值、經濟價值較高的經濟作物、觀賞蔬菜等,如彩椒、甜瓜、觀賞瓜類作物、觀賞甘藍、紅掌等,是學生學習《植物學》和相關課程的最好最便捷的實訓場地。通過參與基地內各種經濟作物的育苗、種植管理生產活動,學生不僅認識了當地主要 3 經濟作物的種類和栽培技術,同時對現代農業生產先進技術和信息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植物研究所(簡稱勐侖植物園)。距離我院60公里。園內種植植物有10000多種,內設有版納野生動植物博物管。在課程教學的第16周,組織學生到植物園開展植物分類實習,通過園內指導教師的講解和實地觀察,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植物分類的基本方法,熟悉園內熱帶和亞熱帶代表性植物的名稱及分類地位、主要識別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用途及經濟價值等。

二、教學設計

(一)課程教學原則

《植物學》課程具有鮮明的應用性、實用性和實踐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模塊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的原則,以能力教育為中心,培養出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實踐技能過硬、具有開拓精神和經營管理能力、綜合素質較好、能夠直接進入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高等技術專門人才。

1.密切聯系當地實際,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刪繁就簡,適當補充,努力增強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理論教學以應用、識別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教學中,由表至里,由淺入深重點講授植物的基本組成,包括細胞組織;營養體建成—根、莖、葉的形成;生殖生長—開花、結果、種子的形成及生活史的基本理論知識。簡要介紹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植物界各大類群的的主要特征及各類群之間的演化關系。補充熱帶雨林植物趣談,加強對熱帶、亞熱帶植物生活習性和識別知識的講授。

2.加強實踐教學,突出技能培養,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實踐教學方式多樣化,包括室內實驗、參觀實習、開展講座和生產實踐。室內實驗有助于學生掌握從事植物研究工作的一般實驗方法和技術,參觀實習包括組織學生到藥物園、花卉園、州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州農科所實驗基地及勐侖植物園等校外實訓基地,進一步認識植物的多樣性,提高識別植物和植物分類的能力。學院試驗基地和州農科所實驗基地則是作為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練兵場地。此外,校園園林植物也是教師進行直觀教學、學生識別植物的重要場地,通過對校園植物的名錄編制和掛牌,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當地景觀植物的種類、識別特征和分類地位。

(二)教學課時安排

本課程按教學計劃規定的總學時為 108 學時。其中理論課學時為60,實訓課學時為 48。形態解剖部分和系統分類部分所占比例為 3:1。教學大綱中每一章后的學時數為理論課講 4 授學時。授課期間的課后學習教師可根據實際具體安排。學習完本課程后,安排1周進行野外實習。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植物細胞的結構、功能和分裂方式。 (2)組織的基本類型和結構。

(3)種子植物營養器官(根、莖、葉)的形態、結構和功能。

(4)種子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的形態、結構和生殖過程。 (5)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及植物分類的主要形態術語。 (6)當地常見植物形態識別和分類地位。 2.教學難點

(1)植物組織的基本結構。

(2)植物營養器官根、莖的次生構造。 (3)植物繁殖器官的構造。

三、教學實施

(一)理論教學

1.多媒體教學 展示典型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授課內容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互動式教學 每次上課就授課內容進行師生對話,互相提問、答疑。 3.思考與練習 溫故而知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開拓、創新思維。

(二)實踐教學

1.室內實驗 通過實際操作,鞏固、印證所學的理論知識,并掌握從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實驗方法和技術,培養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校內實踐 通過對校內植物觀察,加強學生對植物形態結構的感性認識。通過編制校園植物名錄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熟悉當地主要景觀植物的名稱、主要識別特征和分類地位,了解生活習性、用途及經濟價值等。

3.校外實踐

以參觀實習或生產實踐方式進行。通過校外實訓基地指導教師的講解和實地觀察,實際操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植物的多樣性及作用、功能,為從事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

四、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

全面評價學生學科成績,改革考試方法?!吨参飳W》主要采取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兩種方式。理論考核主要考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技能考核考評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和熟練程度,并規定若技能考核不及格,判定該門課程不及格。學期成績以理論考試成績和技能考核成績綜合評定,各占50%。

導游業務課程整體設計范文第5篇

(一)課程分析

《植物學》是園藝、植保、林業等農業技術類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態構造、生理機能、生長發育規律,植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規律、植物的進化與分類和植物資源利用的一門學科。本課程的目的和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植物形態、解剖、分類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了解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并掌握有關實驗技能的基本方法,熟悉常見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當地景觀植物、藥用植物及經濟作物,充分了解熱帶雨林植物的奇特現象,如奇花異草、五大奇觀、五樹六花等,為學習后續課程,從事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同時,也為從事版納景區服務、導游服務工作奠定基礎,拓寬園藝專業就業面。

本課程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一般分為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三個層次,了解是對基本知識和理論有一定的認識;理解或熟悉是指對基本知識和理論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有較熟練的基本技能;掌握是指對基本知識和理論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具有熟練的基本技能,能綜合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本課程實踐性和直觀性很強,要緊密圍繞當地熱帶雨林植物、農業生產實際和城鎮綠化建設需求,努力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結合本課程的教學特點,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探索適合于本門課程教學的各種模式。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主要的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要充分利用實物、標本、模型、掛圖等教具和幻燈、錄像、網絡及其它教育技術,加強直觀教學。重視課堂實驗和教學實習,創造條件開足實驗,加強基本技能訓練,使學生有較強的實踐技能。側重培養學生對常見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當地主要的景觀植物、藥用植物和經濟作物的識別能力。要注意本課程的新進展,適時引進新的教學內容。

(二)能力目標分析 1.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植物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形態、結構和主要功能。 (2)掌握分類的基本知識和植物界的基本類群。 2.能力教育目標

1 (1)能準確使用顯微鏡。

(2)掌握植物解剖的基本實驗技能。

(3)了解植物分類和鑒定的方法,能準確識別常見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當地主要的景觀植物、藥用植物和經濟作物。

(4)掌握植物分類標本的采集與制作方法。 3.思想教育目標

(1)具有熱愛科學、實事求是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2)具有資源和環境保護意識。 (3)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4)具有職業道德的意識。

(三)教學對象分析

《植物學》的教學對象是通過全國統一高考正式錄取的大專三年制園藝、植保、林業等專業的學生,有理科學生和文科學生。文科學生生物學基礎知識相對較差,初學植物學較為吃力。學好植物學關鍵,是要因地制宜采用多種途徑和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目標,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實踐和各種訓練活動。

(四)教材選用分析

本課程根據專業能力培養目標的要求,主要選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職高專教改項目成果教材和教學輔助資料。

(五)教學設施利用分析

學院擁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教學設施。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施可使本課程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媒體教室 學院現有36間多媒體教室。學利用先進的網絡設備和現代化教育技術實現教學資料和教學課件隨網化。多媒體教學可做到圖文并茂,動靜結合,形象直觀,提高課堂講授的效率和信息量,增強教學效果。

2.電子圖書室 學院擁有30萬冊圖書的電子圖書室,可為學生提供較為方便的資料查詢。

(六)實訓基地使用分析

為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學院在校內和校外都設有實訓基地,便于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植物學》及相關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達到培養技能型、應用型、符合生產一線需要的科技人才。

2 1. 校內實訓基地

校內實驗室 有顯微鏡實驗室和植物學實驗室。共有顯微鏡25臺、各種實驗標本(植物器官組織標本和植物形態學標本)和儀器、用具。主要功能是讓學生通過實驗鞏固、印證所學的理論知識,掌握從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實驗方法,培養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校內各種觀賞植物 便于教師進行直觀教學、技能訓練與考核。通過實地觀察,加強學生對植物形態結構的感性認識。通過編制校園內植物名錄和掛牌,讓學生熟悉當地主要園林植物的名稱及分類地位,掌握識別特征,了解生活習性、用途及經濟價值等。同時,校內觀賞植物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植物識別、分類訓練和技能考核的場地。

校內試驗基地 學院有10畝教學試驗地。通過組織專業生產勞動,讓學生參與主要觀賞植物栽培管理的實踐活動,認識和掌握當地主要觀賞植物的形態與分類、生活習性和栽培技術要求。

2.校外實訓基地

中國醫學科學院西雙版納藥物研究所(簡稱藥物園)。該實訓基地與學院比鄰,是學生實訓最為便捷的基地。藥物園內種植有熱帶地區各種藥用植物、觀賞植物近1500種。根據教學和實訓的需要,每年在新生學前教育活動中,都要組織學生到藥物園參觀,讓學生認識版納植物的多樣性,以激發學生進行植物科學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愛專業、學專業,并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意識。

云南省西雙版納熱帶作物研究所(簡稱花卉園)。與我院相距400米?;ɑ軋@內種有各種熱帶園林和經濟作物,種類近500種。在課程教學的第12周,組織學生到花卉園開展植物形態結構方面的實習,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并掌握植物莖、葉、花、果實的形態特征,為植物分類奠定良好基礎。

西雙版納州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我院相距3公里。內設有版納野生動植物博物管。通過自然保護區內指導教師的講解和實地參觀博物館,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版納境內的動植物資源和種類,開拓視野。

西雙版納州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實驗基地。距離我院6公里,是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重要基地?;貎戎杏懈鞣N觀賞價值、經濟價值較高的經濟作物、觀賞蔬菜等,如彩椒、甜瓜、觀賞瓜類作物、觀賞甘藍、紅掌等,是學生學習《植物學》和相關課程的最好最便捷的實訓場地。通過參與基地內各種經濟作物的育苗、種植管理生產活動,學生不僅認識了當地主要 3 經濟作物的種類和栽培技術,同時對現代農業生產先進技術和信息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植物研究所(簡稱勐侖植物園)。距離我院60公里。園內種植植物有10000多種,內設有版納野生動植物博物管。在課程教學的第16周,組織學生到植物園開展植物分類實習,通過園內指導教師的講解和實地觀察,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植物分類的基本方法,熟悉園內熱帶和亞熱帶代表性植物的名稱及分類地位、主要識別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用途及經濟價值等。

二、教學設計

(一)課程教學原則

《植物學》課程具有鮮明的應用性、實用性和實踐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模塊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的原則,以能力教育為中心,培養出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實踐技能過硬、具有開拓精神和經營管理能力、綜合素質較好、能夠直接進入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高等技術專門人才。

1.密切聯系當地實際,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刪繁就簡,適當補充,努力增強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理論教學以應用、識別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教學中,由表至里,由淺入深重點講授植物的基本組成,包括細胞組織;營養體建成—根、莖、葉的形成;生殖生長—開花、結果、種子的形成及生活史的基本理論知識。簡要介紹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植物界各大類群的的主要特征及各類群之間的演化關系。補充熱帶雨林植物趣談,加強對熱帶、亞熱帶植物生活習性和識別知識的講授。

2.加強實踐教學,突出技能培養,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實踐教學方式多樣化,包括室內實驗、參觀實習、開展講座和生產實踐。室內實驗有助于學生掌握從事植物研究工作的一般實驗方法和技術,參觀實習包括組織學生到藥物園、花卉園、州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州農科所實驗基地及勐侖植物園等校外實訓基地,進一步認識植物的多樣性,提高識別植物和植物分類的能力。學院試驗基地和州農科所實驗基地則是作為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練兵場地。此外,校園園林植物也是教師進行直觀教學、學生識別植物的重要場地,通過對校園植物的名錄編制和掛牌,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當地景觀植物的種類、識別特征和分類地位。

(二)教學課時安排

本課程按教學計劃規定的總學時為 108 學時。其中理論課學時為60,實訓課學時為 48。形態解剖部分和系統分類部分所占比例為 3:1。教學大綱中每一章后的學時數為理論課講 4 授學時。授課期間的課后學習教師可根據實際具體安排。學習完本課程后,安排1周進行野外實習。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植物細胞的結構、功能和分裂方式。 (2)組織的基本類型和結構。

(3)種子植物營養器官(根、莖、葉)的形態、結構和功能。

(4)種子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的形態、結構和生殖過程。 (5)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及植物分類的主要形態術語。 (6)當地常見植物形態識別和分類地位。 2.教學難點

(1)植物組織的基本結構。

(2)植物營養器官根、莖的次生構造。 (3)植物繁殖器官的構造。

三、教學實施

(一)理論教學

1.多媒體教學 展示典型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授課內容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互動式教學 每次上課就授課內容進行師生對話,互相提問、答疑。 3.思考與練習 溫故而知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開拓、創新思維。

(二)實踐教學

1.室內實驗 通過實際操作,鞏固、印證所學的理論知識,并掌握從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實驗方法和技術,培養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校內實踐 通過對校內植物觀察,加強學生對植物形態結構的感性認識。通過編制校園植物名錄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熟悉當地主要景觀植物的名稱、主要識別特征和分類地位,了解生活習性、用途及經濟價值等。

3.校外實踐

以參觀實習或生產實踐方式進行。通過校外實訓基地指導教師的講解和實地觀察,實際操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植物的多樣性及作用、功能,為從事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

四、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

全面評價學生學科成績,改革考試方法?!吨参飳W》主要采取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兩種方式。理論考核主要考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技能考核考評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和熟練程度,并規定若技能考核不及格,判定該門課程不及格。學期成績以理論考試成績和技能考核成績綜合評定,各占50%。

導游業務課程整體設計范文第6篇

課程根據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對高分子材料加工行業人才的實際需求,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并結合高職學生的智能特點, 按照我院“雙證融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設置。

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安排以塑料注塑工職業標準為導向, 以注塑工職業工作過程為主線, 以實際項目為載體, 以塑料注塑成型制品生產任務為驅動, 使學生掌握從事塑料注塑成型崗位 (群) 所必需的塑料注塑成型理論基礎、塑料注塑模具認識知識和塑料注射機操作技能, 具有面向注塑成型崗位 (群) 的職業能力, 為后續綜合實踐及頂崗實習打下良好基礎[1]。

1 課程目標設計

1.1 總體目標

通過對《塑料注塑料成型技術》課程的學習, 使學生掌握塑料注塑成型基礎理論、塑料注塑成型工藝擬定、塑料注塑機及輔助設備的操作, 同時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現場管理能力、創新能力, 為今后工作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1.2 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

課程的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設計以塑料制品注塑成型加工的一般工序和流程為依據[2], 設計如圖1。

1.3 職業素質目標

(1) 領悟7S管理理念, 具有較強的行業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和成本節約意識; (2) 嚴謹求實、吃苦耐勞, 能夠團隊協作、合理分工、有責任心; (3) 掌握一定數量的塑料、模具、設備等方面的專業英語詞匯。

2 課程訓練項目設計

本課程以企業真實產品——電話聽筒后蓋的注塑成型作為項目載體, 按注塑成型電話聽筒后蓋的工序與流程設計11個子項目, 并在各子項目訓練完成后到豐達電子有限公司注塑車間進行一周的整周實訓, 完成電話機其他部件的注塑成型, 從而強化、鞏固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培養學生的知識靈活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見圖2) 。

3 教學進度設計

(見圖3)

4 考核方案設計

4.1 考核依據與權重

(見圖4)

4.2 考核標準 (每項1 0 0分) (見圖5)

按上面的考核方式綜合評定成績, 成績分優、良、及格、不及格四檔, 其中90分以上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60~79分為“合格”;59分以下為“不合格”。

摘要:《塑料注塑成型技術》課程是高職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的一門綜合性主干核心課程。本文基于高職教育向“工作過程導向”的一體化教學模式發展的背景從課程目標、課程訓練項目、教學進度設計、考核方案等方面對高職塑料注塑成型技術這門課程的整體設計進行了探索, 旨在提高塑料注塑成型技術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塑料注塑成型,課程整體設計

參考文獻

[1] 唐頌超.高分子材料加工課程教學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 2008, 1 (99) :25~27.

上一篇:黨支部換屆選舉程序圖范文下一篇:二年級下冊語文期末測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