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南通市城市總體規劃范文

2023-09-23

南通市城市總體規劃范文第1篇

當電力成為當代社會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及一個城市發展進步的基本需求的同時, 關系電能輸送的電源電網建設, 便無可爭議地成為關系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及城市和諧發展的基礎性項目。然而, 當前電網建設中的立項、征地、環保、動遷、補償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老大難”問題。在城市總體規劃中, 規劃電網建設應優先考慮, 應與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渾然一體。以往的電網建設中, 遇到問題通常只是“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若能將電網規劃為列入城市總體規劃, 形成常態機制, 專門為電網建設開通綠色通道, 那么電網建設中的不少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了, 可以為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電網提供有力保證。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都應該意識到電網規劃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的關鍵意義, 真正給予電網工程建設全方位支持, 保證工程建設暢通無阻, 電網建設工程項目一經列入整體規劃, 就不允許隨意更改, 哪里出現阻礙, 哪里的政府就必須解決, 視電網建設為己任, 為電力事業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

將電網規劃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 才能使電網建設擁有發展空間和法律保障, 尤其是在城市總體規劃相對比較落后的山區縣市, 電力規劃中顯得更為重要。在山區縣市, 地方經濟的迅速發展, 城區供電負荷增長速度加快, 從而使得原有的電網布點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 由于城市快速發展, 同時又受到地方矛盾影響, 電網建設的地域和空間均受到限制, 使得電網建設矛盾日益突出, 許多亟需新增的各類輸變電工程用地和高壓走廊的選擇在實際操作中都顯得比較困難。

面對長年復雜的電網建設外部環境, 必須拓展電網規劃思路, 主動和地方政府部門協調, 使電網規劃和城市規劃相銜接, 確保電網健康順利發展, 對各級電網作出詳細規劃和展望, 將電力設備設施布點和電力線路通道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1做好電網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的融合

電網規劃和線行選擇、變電站建設等項目一直受到用地審批的制約, 前期工作難度巨大。電力企業始終在尋找突破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在進行電網規劃時, 應該突破傳統的電網規劃的概念, 從概念性規劃開始就同步考慮電網規劃的定位與需求。為了做好電網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的融合, 在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 電力企業必須緊密與地方政府合作, 積極參與概念性總體規劃的編制。在城市總體規劃及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階段, 將電力專項規劃作為其總體規劃配套的市政基礎設施規劃之一來開展。在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時, 將電力專項規劃所確定的變電站用地紅線、線路走廊等全部落實到控制性詳細規劃。電力專項編制全過程應該由政府牽頭, 供電企業主導。供電企業深度參與總體規劃編制, 并與城市規劃同步開展電力專項規劃, 必須能收到以下幾點成效。

(1) 電網規劃與城市規劃實現全方位對接與融合。

(2) 供電企業的要求得以充分體現。

(3) 由政府牽頭所編制完成的成果更容易被落實到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法定成果之中去, 能夠更有效地落地執行。

2建設綠色環保節能電網

城市的高速發展帶動電力負荷強勁增長, 導致電網建設與城市發展土地資源矛盾日趨嚴重;同時, 降低電網損耗已作為反映社會和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指標。節約土地資源、處理好與周圍環境的關系, 也是理順城市總體規劃和電網規劃之間關系的有效途徑之一, 本來架空線路隨路網建設,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土地資源的利用, 避免對城市用地造成割裂, 但日積月累“蜘蛛網”式的架空線同樣有可能成為電網建設中的短板。因此采用電纜埋地方式較優, 為了避免道路反復開挖, 為電纜運行創造比較好的條件, 譬如在道路建設的同時, 應當同步完成電纜管廊的建設, 將節能、環保、高效、和諧等理念全面落實到電網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等各個環節, 實現效率最大化、資源節約化、環境友好化、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電網。

在城市規劃階段同步開展電網規劃, 確保電網規劃與城市規劃相協調, 按照城市飽和規劃, 在變電站布點、線路走廊在規劃階段進行統籌優化, 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設計方面, 知識城規劃的變電站設計將注重保護周邊自然環境, 在建筑藝術和風格的處理上將盡可能與周邊建筑一致, 同時將注重對居民住宅等建筑物和綠化的隔音等作用進行優化, 使電力設備設施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在設備選型方面, 優先考慮選用占地面積小、維護少、噪聲及電磁干擾水平低的電氣設備, 同時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技術和設備, 采用環保節能材料。在建設方面, 由政府統籌在知識城市政道路建設時同步建設電力管廊, 避免了城市道路重復開挖, 也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資。

摘要:文章闡述了城市電力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建設相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面對長年復雜的電網建設外部環境, 必須拓展電網規劃思路, 主動和地方政府部門協調, 使電網規劃和城市規劃相銜接, 確保電網健康順利發展, 對各級電網作出詳細規劃和展望, 將電力設備設施布點和電力線路通道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通市城市總體規劃范文第2篇

隨著現代科技、文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不斷開拓精神需求領域。年輕人遠足跋涉、戶外徒步,追逐著生命的氣息,感受著年輕的步伐。而對于普通市民來說,城市公園成為了人們短時間回歸自然的絕好去處。

由于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也帶動了城市環境的發展。拓展城市綠化空間,推進立體綠化的建設。城市山體公園以立體綠化的空間形式及綜合性公園的功能設施一同向人們展現了城市中不可多得的山體綠化環境。近幾年來,各大城市利用城市內部或外圍的自然山體,或呈帶狀、或是獨立的山頭開始營建山體公園。但往往與城市的聯系不緊密,公園位置較偏,加之園內的設施、活動沒有達標,導致公園的游人容量較小,沒有體現城市山體公園的價值?,F今,人們也開始逐步探索城市山體公園的發展道路,雖然有成功的個案,但是如何展現城市文脈,提升公園的文化內涵;加強與城市空間發展的聯系,保護山體輪廓線,仍是需要長期探討的問題。

目前,對于山體公園建設與城市空間相聯系和歷史文脈相結合的,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山體公園設計理論很匱乏,而我市今年又在大量建設山體公園,如四方區雙山、水清溝東山;

李滄區坊子街山、河南莊山、棗兒山等,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亟需借鑒前人的工作經驗,總結出適合城市山體公園未來發展建設的可實施性的理論,使山體公園能夠可持續發展,真正成為市民文化活動、休閑、娛樂、健康生活的山水園林化城市公園。

本文以城市山體公園與城市關系為背景,在研究城市公園規劃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地貌學、城市設計和山地建筑、城市綠地系統等學科知識,分別從城市空間格局與山體公園布局、山體公園景點組織,城市文脈在山體公園中的繼承發展這幾方面進行研究分析,探索在城市山體公園規劃設計中,如何引入城市空間格局的思考、塑造豐富的山體景觀空間、表達城市的歷史文化、地域風俗文化等城市意象,將城市的記憶在山體公園的規劃設計中得以表達和延續,使得山體公園在隨著城市的發展變化下可持續發展。

本文的創新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從城市空間角度出發帶給山體公園設計的啟示:(1)城市空間格局與山體公園規劃布局的關系(2)山體公園規劃布局手法

2、城市山體公園游覽體系組織創新(1)基于山體特征的游覽體系設計(2)結合山體脊線空間的游廊設計

3、城市文脈在山體公園中的繼承與表達:(1)城市山體風貌特色的展示(2)地方特色的游線組織(3)表達地域特色的建

筑及其景觀設計。 【關鍵詞】:

山體公園

設計原則

設計理念

【前言】:通過近幾年山體公園規劃景觀設計工作,我們發現青島市這些山體公園大都存在老化狀況日漸嚴重情況,逐漸出現林相老化、群落層次單調、品種單

一、生物多樣性較低,管理粗放、土地利用率較低,設施陳舊、環境功能單

一、景觀特色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已無法適應和滿足城市現代生活的基本要求。

我國無障礙設施建設起步較晚、起點較低,大都應用在建筑、交通、公共環境設施中,例如建筑入口的無障礙坡道、步行道上為盲人鋪設的走道、觸覺指示地圖,為乘坐輪椅者專設的衛生間、公用電話等。城市住宅小區景觀綠化、城市公園綠地、城市廣場等無障礙設施也剛剛起步。當下和諧社會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旋律,無障礙設計從關愛人類弱勢群眾的視點出發,以更高層次的理想目標推動著設計的發展與進步,無障礙設計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等多個領域中必將廣泛應用。那么園林景觀中無障礙設計應遵循那些原則及注意事項呢?

一、園林景觀中的無障礙設計原則

(1)無障礙性:是指園林環境中應無障礙物和危險物。這是因為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條件的變化,自身的需求與

現實的環境時常產生距離,隨之他們的行為與環境的聯系就發生了困難。也就是說,正常人可以使用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可能成為障礙。因此,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規劃者,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設身處地為老弱病殘者著想,要以輪椅使用者和視覺殘疾者為基準,積極創造適宜的園林空間,以提高他們在園林環境中的自立能力。

(2)易識別性:是指園林環境的標識和提示設置。老年人由于身心機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或感知危險的能力差,即使感覺到了危險,有時也難以快速敏捷地避開,或者因錯誤的判斷而產生危險。因此,缺乏空間標識性,往往會給他們帶來方位判別、預感危險上的困難,隨之帶來行為上的障礙和不安全。為此,設計上要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的手段,給予他們以重復的提示和告知。并通過空間層次和個性創造,以合理的空間序列、形象的特征塑造、鮮明的標識示意以及悅耳的音響提示等等,來提高園林空間的導向性和識別性。

(3)易達性:系指園林游賞過程中的便捷性和舒適性。老年人行動較遲緩,因此要求園林場所及其設施必須具有可接近性。為此,設計者要為他們積極提供參加各種活動的可能性。從規劃上確保他們自入口到各園林空間之間至少有一條方便、舒適的無障礙通道及其必要設施,并保證他們有通過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能得以實施的心理滿足感。

(4)可交往性:系指園林環境中應重視交往空間的營造及配套設施的設置。老年人愿意接近自然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后,是可以消除一些孤獨感和抑郁感,宣泄一下心中的自卑失落和急噪煩悶。因此,在具體的規劃設計上,應多創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圍合空間、坐憩空間等,以便于相聚、聊天、娛樂和健身等活動,盡可能滿足他們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而對空間環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二、園林景觀無障礙細部構造設計

園林景觀中無障礙設計,除了對環境空間要素的宏觀把握外,還必須對一些通用的硬質景觀要素,如出入口、園路、坡道、臺階、小品等細部構造,做細致入微的考慮。

(1)出入口寬度至少在120cm以上,有高差時,坡度應控制在1/10以下,兩邊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出入口周圍要有150cm×150cm以上的水平空間,以便于輪椅使用者停留。入口如有標識牌,其字跡要做到弱視者可以看清,文字與底色對比要強烈,最好能設置盲文。

(2)園路路面要防滑,且盡可能做到平坦無高差,無凹凸。如必須設置高差時,應在2cm以下。路寬應在135cm以上,以保證輪椅使用者與步行者可錯身通過??v向坡宜在1/25以下。另外,要十分重視盲道運用的誘導標志的設置,特別是對于身體殘疾者不能通過的路,一定要有預先告知標志;對于不安全的地方,除設置危險標志外,還須加設護攔,

護攔扶手上最好應注有盲文說明。

(3)坡道和臺階坡道對于輪椅使用者尤為重要,最好與臺階并設,以供人們選擇。坡道要防滑且要緩,縱向斷面坡度宜在1/17以下,條件所限時,也不宜大于1/12。坡長超過10米時,應每隔10米設置一個輪椅休息平臺。臺階踏面寬應在30cm~35cm,級高應在10cm~16cm,幅寬至少在90cm以上,踏面材料要防滑。坡道和臺階的起點、終點及轉彎處,都必須設置水平休息平臺,并且視具體情況設置扶手和照明設施。

(4)廁所、座椅、小桌、垃圾箱等園林小品的設置要盡可能使輪椅使用者容易接近并便于使用,而且其位置不應妨礙視覺障礙者的通行。

總之,園林無障礙細部構造設計,所考慮的涉及面很廣,這里僅作簡單的說明,不一一列舉。

三、無障礙園林的綠化設計

老年人對綠地、庭園的需求欲望比一般人強烈得多。園林植物能釋放大量負氧離子,能凈化空氣、調節氣溫、吸塵防噪,十分有利于老年心臟病、高血壓、神經衰弱的健康恢復。因此,無障礙園林的綠化設計首先要堅持以綠為主,植物造景的原則,即除了必要的園林建筑、小品、道路外,其余均應綠化覆蓋。充分利用垂直綠化來擴大綠色空間、改善生態環境、豐富園林景觀設計;地形要盡可能平坦或緩起緩

伏;植物要適地適樹,避免種植帶刺或根莖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形成障礙。要選用一些易于管理、少蟲害、無飛絮、無毒、無刺激性的、具有特色的優良品種,作為園林骨干樹種。園林植物的配置,要因地制宜,巧妙地運用孤植、對植、群植和壇植等手法,科學處理好軟質景觀內部喬、灌、花、草與園林建筑小品之間互相映襯的關系。提倡多植喬木,適當配置花色鮮艷、季相明顯的花灌木和色葉樹木,要講究植物群落結構的層次變化,注意營造出一叢叢、一片片生機勃勃的群體效果,種植芳香植物,積極招引益蟲和鳥類,使所至之處鳥語花香,洋溢出生命的活力。

南通市城市總體規劃范文第3篇

我國城市生態環境的現狀主要體現在這幾方面: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沙漠化擴展;地下水位下降;森林資源銳減;生物物種加速滅絕;湖泊面積縮小;水體污染加重;大氣污染嚴重;廢渣存放量過大, 垃圾包圍城市。目前生態環境總體在惡化, 局部在改善, 城市的治理速度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而對城市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就是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

2. 生態城市規劃的核心

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我們首先要考慮到的問題就是自然環境的保護, 使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城市發展兩者關系得到平衡, 最大限度的保護城市綠色生態環境。通過合理化配置土地資源, 優化綠色生態系統, 從而更加有效的治理城市中各種環境問題, 另外還要加強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 實現人與自然平衡發展。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注重培養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 通過建設綠色生態城市, 從而引導人們正確的生產生活方式, 潛移默化的將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貫徹到人們心中。

3. 城市生態規劃設計要點

3.1 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重點

首先我們要利用當地的自然生態基礎充分發掘利用。第一, 要保護當地的自然生態資源, 進行符合當地自然條件的設計;第二, 要在自然條件基礎上, 運用生態學知識和生態城市設計原理進行合理改造, 使其在保留原有生態價值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納入城市整體規劃布局中。

近而隨著各類污染的不斷加劇, 加強環境保護力度勢在必行。第一項就是節約和優化水資源配置, 推廣節水技術, 加強治理排污的力度, 從而改善水污染問題;施行低碳環保方案, 減少大氣污染。要想加強城市綜合治理, 重污染項目必須關?;蜻w移, 大力施行節能技術。加強城市精神文明建設, 讓每一位居民都有自主、強烈的環保意識, 推進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

3.2 針對城市生態標準的評價與分析

城市生態標準評價就是根據城市體系評價標準, 利用生態學發展的思路, 對生態環境、質量等進行客觀的評價分析。生態城市建設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過程。對這一過程進行評價和監測有助于城市的管理者建設者明確城市的發展目標, 同時對城市的發展進程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 準確理解掌握生態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的優勢、劣勢及存在的主要障礙進行綜合分析評價, 才能正確制定生態城市的發展目標。要充分利用城市規劃的發展思路, 對城市的環境進行詳細分析, 加快生態規劃的發展速度。

3.3 促進城市經濟發展轉型是焦點

要想對城市進行生態環保的轉型, 就要根據城市經濟的增長分析, 來確定能效的減排、經濟的增長。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依靠科學發展觀, 充分貫徹落實生態城市規劃原則, 對城市的污染程度、經濟效益、資源量等產業進行客觀分析, 加強城市生態監督, 確保城市產業的優化布局, 減少工業生產對環境的危害, 充分加強適用性經濟, 促進生態城市的發展建設。

3.4 針對生態城市景觀設計是亮點

城市景觀設計包含兩個方面: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在規劃生態城市時, 要充分考慮當地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將當地的建筑景觀、園林景觀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將生態城市設計充分的與當地民俗、文化、景觀結合在一起, 發揮當地特色, 提升景觀和城市的價值。

4. 生態城市規劃的原則

4.1 經濟性原則

城市只有經濟基礎達到一定的高度才會吸引更多的人前往進行消費從而帶動整個城市的經濟效益。從長遠眼光看, 一個城市的存亡條件, 就是人和經濟。經濟必須由人一手打造, 經濟不斷的增長, 人就會越來越多, 城市就會越來越大, 這個城市將會經久不衰。所以在進行生態規劃設計時, 要充分考慮到城市發展的經濟性, 這樣才能促進城市的快速發展。

4.2 地域性原則

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時, 需要把握相關的地域性原則。生態城市離不開生態植物, 在進行生態植物的選擇上, 一定要遵循地域性的原則, 依據城市的地理條件選取植被生存條件, 植被的選擇符合當地城市土壤, 遵循自然規律, 注意植被的分布規律, 以免由于地理條件的影響造成植被無法生長或者存活。這樣還會導致重新施工以及植被重新選取, 進而造成經濟的損失, 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煩。

4.3 完整性原則

所謂的完整性, 就是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時候, 需要注意該城市原來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不能在進行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 破壞原有生態系統的完整, 導致新生態破壞, 這也不符合生態城市設計理念。因此, 在實際生態城市設計時, 設計人員一定要進行充分調查和研究, 根據該城市生態系統實際情況, 科學合理的進行生態城市設計, 促進城市良好發展。

5. 結束語

城市中生態規劃建設需要從多項自然污染問題著手, 降低污染問題的發展, 堅持人本思想, 對生態城市發展理念進行經濟設計規劃。另外在我們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 必須要尊重自然, 保持生態的平衡, 這樣我們才能持續利用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寶貴財富, 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摘要:由于人們長期對城市經濟環境保護的忽視導致城市污染破壞嚴重, 所以有關部門提出了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理念。城市生態建設是城市的核心, 良好的生態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優勢資源, 生態城市的建設關系到城市建設是否科學合理和未來的發展導向, 只有全面做好生態規劃, 才能實現高水平、高質量的城市建設。

關鍵詞:生態城市,規劃,設計

參考文獻

南通市城市總體規劃范文第4篇

隨著當前城市的不斷發展, 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關注力度越來越高, 為了更好實現對于城市可持續發展效果的優化, 避免以往城市發展中存在的明顯生態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 需要切實圍繞著城市規劃工作進行詳細分析, 確保其能夠體現出較強的實際效益, 重點關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需求。

1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概述

在未來城市規劃工作開展中,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已經成為了比較重要的基本發展方向, 其主要就是借助于生態學原理和具體方法進行詳細闡述, 確保城市規劃工作中能夠更為系統科學, 滿足城市發展中自然環境和社會相協調的需求, 最終形成較為合理的復合生態系統, 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探究。具體到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的落實中, 其需要切實圍繞著生態、環境以及城市進行綜合規劃布置, 促使其能夠形成較為理想的協調運行效果, 并且能夠結合城市發展的各個不同區域進行針對性分析, 解決可能面臨的相互矛盾和沖突問題, 滿足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結合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的開展, 其需要切實圍繞著基本目標進行詳細探究, 逐步落實生態城市規劃工作, 其中較為關鍵的目的就是構建生態城市, 能夠促使經濟、社會、生態、環境較為協調一致, 滿足于各個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尤其是能夠促使人和自然的和諧共處, 對于城市的健康發展做出一定貢獻。此外, 對于生態城市的有效規劃設計, 還需要重點圍繞著高效節能目標進行探究, 確保相應城市后續運行能夠較好流暢可行, 避免出現較為明顯的能源消耗和損失威脅。

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落實中, 還需要重點圍繞著相關原則進行詳細研究, 避免在具體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出現較為明顯的矛盾和不協調問題。比如環境為本的基本原則就需要貫徹落實到整個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各個方面, 確保相應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更為流暢合理, 能夠將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放在首位, 對于可能存在的各類干擾因素進行重點規避和防控??茖W布局以及整體協調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基本原則, 需要從整體城市運行角度出發, 確保相應生態城市的后續運行較為協調, 并且具備發展眼光, 避免在生態城市的發展中存在較為明顯的缺陷和矛盾, 尤其是在存在明顯環境污染的相關行業設置中, 更是需要進行合理布局, 避免其影響整個城市生態環境, 加大治理力度。

2 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設計要點

為了更好實現對于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價值的有效發揮, 必然需要結合城市規劃工作進行詳細探究, 了解城市規劃工作中涉及到的各個基本內容和相關要求, 避免可能產生的生態城市運行不暢威脅。具體到城市規劃工作中,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需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1) 注重城市產業規劃布局。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處理中, 各個產業的布局規劃是比較基本的一個要點內容, 也是直接關系到整個城市有序發展的基本條件。在相關產業規劃布局中, 需要綜合研究各個產業的特點, 對于環境污染程度、能源消耗需求以及經濟效益、人才需求類型等進行分析, 確保相應產業的布局能夠和整體城市運行需求較為一致, 最大程度上降低污染威脅。比如對于一些嚴重大氣污染的行業, 其需要考慮當地風向進行合理布置, 減少大氣污染對于城市帶來的威脅, 從區域規劃入手進行合理控制。當然, 在城市規劃中還需要考慮到相關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防治, 實現產業發展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適應, 杜絕可能因為產業布局不合理帶來的環境污染威脅。

(2) 注重社會、經濟、環境的平衡。在城市規劃中落實生態城市規劃設計, 還需要切實圍繞著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的相互平衡進行詳細探究, 避免過度關注環境而影響到社會發展以及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诖? 重點圍繞著城市規劃工作進行詳細探究, 確保城市規劃編制能夠較為科學協調, 滿足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保護的共同需求, 兼顧多方面的效益。

(3) 注重文化生態規劃。對于生態城市規劃工作的落實, 其除了要關注于自然景觀方面的布置和優化, 還需要針對文化生態要素進行合理規劃布置, 確保其同樣也能夠體現出較為理想的積極作用效果, 促進當前城市的協調發展運行?;诖? 首先需要在城市規劃中加強對于原有文化資源的保護, 促使其能夠和新時代要求想融合, 并且能夠借助于自然環境景觀這一載體進行合理呈現, 最終滿足于生態城市規劃設計要求, 體現更強美感。

(4) 做好交通規劃工作。在當前城市發展中, 交通擁擠問題越來越突出, 這也就需要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予以充分關注, 確保交通系統的運行更為高效流暢, 能夠較好實現整體運行優化, 同時也就能夠降低因為交通運輸帶來的環境壓力和自然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當然, 這一方面的規劃設計工作關系到的內容和要求也比較多, 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分析探究, 還應該注重對于科學技術的關注, 確保相應交通體系的運行得到更為理想的創新改進, 避免傳統交通體系運行混亂局面。在交通系統的布局中加強對于周圍自然景觀點綴工作的規劃設計同樣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要點舉措。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 對于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在當前城市規劃工作中的落實應用, 其確實能夠體現出較強的積極作用, 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為了更好實現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效益, 需要結合各個常見隱患威脅進行重點剖析, 綜合提升城市規劃水平。

摘要:城市規劃工作是確保城市有序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其難度越來越大, 在當前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影響因素也越來越多, 需要綜合考慮系統分析, 比如生態城市規劃設計要求就是比較突出的一點, 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本文就重點圍繞著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的開展進行了簡要分析論述, 希望具備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城市規劃,生態,設計要點

參考文獻

[1] 邵偉.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探討[J].江西建材, 2018 (01) :18-19.

[2] 孫金艷.淺談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電子版) , 2017 (32) :79.

[3] 黎靜.對于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研究[J].江西建材, 2017 (09) :41+43.

南通市城市總體規劃范文第5篇

張江高科技園區總工會課題組

背景:《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自正式實施以來,在上海市人大、上海市總工會以及相關部門的合力推進下,本市企事業單位的職工代表大會(以下簡稱“職代會”)建制率在不斷提升。但從實際落實運行情況來看,非公企業職代會建制的缺口仍比較大,推進工作任重道遠。本調研首先嘗試通過具體調研,從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個角度,分析當前非公企業建設職代會制度的影響因素,最后嘗試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提出課題組的意見和建議。

一、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問卷調查在張江高科技園區的非公企業中進行隨機抽樣,課題組隨機抽取了50家企業,在每家企業中隨機選取員工6-7人進行調查,共發放330份員工問卷,同時,這50家企業的工會主席和行政負責人分別完成50份工會問卷和50份行政問卷。

訪談調研則選取了園區內10家具有典型性的企業,對其行政管理人員進行了深入訪談,采用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詳細了解了行政方對員工關系、民主管理、職代會制度的看法、想法和建議,進而深層次分析非公企業行政方的態度和顧慮,為本課題調研提供更深層次的分析資料。

二、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以張江高科技園區為調查對象,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張江高科技園區及區內非公企業的基本情況。張江高科技園區是國家級開發區,現有各類企業3000多家,從業人員24萬人,園區第三產業占比三分之二以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產業深入發展;核心企業引導園區產業升級、智能化生產及產業鏈上下游延

1 伸,目前已引進多家投資金融類公司。核心園2013年完成稅收203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019億元。張江園區總工會建立了軟件園、生物醫藥、集電港、國信安等六個二級區域工會聯合會,在二級工會聯合會之下,建立以孵化器、大樓、小業主為單位的聯合工會16家,覆蓋小微企業946家。截至2014年10月底,累計組建企業工會組織261家,建會的單位總數達1041家。

從問卷回收情況來看,三類問卷的基本情況如下:員工卷共發放330份,審閱后有效問卷298份,其中男性職工186人,占62.42%,女性職工112人,占37.58%;年齡在18-35歲的青年職工227人,占75.92%,35歲-50歲的中年職工68人,占23.08%,年齡在50歲以上的職工3人,占1%。工會卷共發放50份,回收有效問卷43份,其中男性主席26人,占60.47%,女性17人,占39.53%。行政卷共發放50份,回收有效問卷45份,其中男性領導51.11%,女性領導48.89%。

三、影響非公企業建職代會的因素分析

(一)主觀因素

1、認知因素:

職代會制度在非公企業的建立與推行,其中一個首要因素就是他們是否知曉職代會并且對其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因此,課題組首先從主觀層面,對知曉情況和認識情況進行了調查。

首先來看非公企業中不同群體(工會方、職工方、行政方)對職代會制度的知曉情況。工會主席方面:對《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比較了解”的占53.49%,有41.86%表示僅是“只聽說過”,更有4.65%的主席甚至“完全不知道,沒聽說過”(見圖1)??梢?,《條例》其知曉度還有待提高,只有更多的企業知道職代會、理解職代會的意義,才能得到更廣泛認同和更有效的推進。因此,對于《條例》

2 的宣傳和培訓工作,既是亟需加強,亦是任重道遠。

圖1:

41.86%工會主席對《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的知曉情況4.65%比較了解53.49%完全不知道,沒聽過 只聽說過

行政方面:被調查的行政管理人員中對《條例》“比較了解”的僅占26.67%,53.33%表示“聽說過”,選擇“完全不知道,沒聽過”的占到五分之一(見圖2)。深入訪談的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這一情況,不少行政主管都表示“知道”有這樣的一個法規出臺,但如具體詢問職代會是什么,有什么規范要求時,卻又說不清楚,對《條例》里面的具體規定更是說不上來。職代會制度的建設,工會只是其工作機構,企業行政作為職代會的責任主體,其知曉情況非常關鍵,因此,我們也呼吁有關部門要著眼于加強對行政這一方的宣傳和推廣。

圖2:

20.00%行政負責人對《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知曉情況

53.33%26.67%比較了解只聽說過完全不知道,沒聽過

員工層面:員工群體對《條例》的知曉情況并不理想,表示“比較了解”的僅占14%,有近66%左右的員工對《條例》僅是“只聽說

3 過”,更有近20%的員工對《條例》是“完全不知道”(見圖3),職工方的知曉度將直接影響他們對建職代會的熱情和意愿,這就使得職代會制度的推進工作失去了一個重要動力源。 圖3:

65.99%19.87%14.14%比較了解只聽說過完全不知道,沒聽過 職工對《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了解情況

其次,進一步分析對職代會制度的認識情況。這里我們重點關注了非公企業行政方對于職代會制度的理解和看法。分析訪談資料,可以明顯發現其觀念中對職代會制度的“偏見”:比如有不少管理人員認為“職代會就是政府對企業施以管理的手段,而企業應是市場行為”。認為“職代會”建起來就使得工會對企業管理有了指手畫腳的機會,故而對建職代會這一問題非常敏感,顧慮明顯。其實,正如前文所言,職代會從本質上來說是企業的一項管理制度,與政府管理沒有關系,它解決的是勞資雙方的溝通與對話,是企業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而建立的一項制度。職代會并不會取代股東大會或董事會,不會對企業生產、業務發展去做決定,只是在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集體合同、用工制度等方面,為員工提供一個表達意見、協商協調的平臺。更何況從2011年5月《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出臺之后,建職代會更是法律的規定。

2、態度因素:

職代會制度在非公企業的建立與推行,與非公企業對于這一制

4 度的態度傾向有著密切的關系。調研發現,非公企業各個層面對于這一問題也呈現出不同的態度,具體情況如下:

工會主席方面:在這一問題的選擇上,被調查工會主席100%地選擇了“很有必要”。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工會層面的推進意愿還是比較強烈的,但同時,課題組也進行客觀的反思,對照前面并不理想的知曉度,這個高度一致的選擇結果也不能排除問卷導向性的影響。

員工方面:選擇“很有必要”的占74.5%,選擇“沒必要”和“無所謂”的分別占10.7%和14.4%(見圖4),對比工會層面而言,員工層面的態度傾向就沒有那么強烈了。進一步追問態度背后的原因,發現顧慮主要集中在“擔心職代會會流于形式”、“職代會作用不大”這兩點(見圖5),導致員工層面對其信心不強。 圖4:

圖5:

75%11%14%員工層面:外企是否有必要建立職代會很有必要沒必要無所謂

員工層面:背后的原因是其他原因已有其他形式程序繁瑣流于形式沒效果,作用不大11393220010203040人數

5 行政方面:選擇“沒有必要建立”和“無所謂”的分別占比37%和11%,比例不在少數,而其背后的考慮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非公企業的特殊性——“國外投資方、老板的話語權”,其次是對非公企業已有的一些“管理模式”的滿意,因而對建立職代會制度的態度不是那么積極。由此,我們認為,職代會制度的推進工作更要從依法辦事的角度著手。

行政層面的深入訪談則可以更進一步地了解到幾種態度背后的典型想法:

比如“排斥”: 有人認為職代會中關于經營管理狀況的公開、關于規章制度的制定等問題已經涉及企業的自主行為,感覺政府干預過多,表現出明顯的排斥。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兩項內容在職代會上主要是以“知情參與”為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干預企業的發展和運營,而是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心,為企業的重大決策和重要方案廣泛征求意見,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見和建議。

比如“困惑”:有管理人員表示非常不理解,“已經有工會了,為什么還要搞職代會,工會不就是為員工說話為員工維權的嗎”,在他們看來職代會上的很多內容工會完全可以做到,工會表達的意見就是職工的意見,其簽訂的集體合同就是對全體會員有效的合同,所以他們既不能理解為什么要建職代會,也不能理解為什么與工會簽好的集體合同還要上職代會表決。其實,職代會是一種程序維權,通過規范的程序在更大程度上保障員工的權利和利益,這與工會組織的維權并不沖突,也不重疊,職代會是一種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維權機制,是工會維權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比如“不需要”:在訪談中,不少管理人員表示企業一般都會嚴格 6 按照法律執行,也會結合市場因素主動考慮員工的收益增長,所以基本上也沒有什么需要討論協商的東西。從依法守法的角度來談,《條例》是上海行政區域內企業需要遵守落實的一項法律,同時,需要說明的是,管理模式上的民主特征,并不能替代民主管理。

3、溝通因素:

從調研來看,對比已建立職代會的企業,課題組發現這里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即企業工會與行政溝通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行政管理人員對職代會的認知和態度,這個溝通情況既包括直接溝通的效果,也包括間接溝通的效果。

雖然這一角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人為因素”的影響,但也值得我們關注和反思,可以將其作為我們推進工作的一個突破口,注意發現、培訓、借用這樣一批關鍵人物,引導他們與行政方良好溝通,助力職代會的宣傳推廣工作。

綜上,在主觀因素方面,本文主要從認知、態度以及溝通情況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可以看到,行政方面對《條例》的知曉度不高,對職代會存在認知偏差,并存在一定的態度偏見,是其中的核心因素;而行政方面對職代會的知曉情況、認知情況以及態度傾向,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溝通效果好壞的影響,這無疑是值得關注的一項重要影響因素;同時,員工方面對職代會的知曉情況和態度也是關鍵因素,沒有他們的支持和信任,推進工作也將缺少一份有力的推進力量。

(二)客觀因素:

1、非公企業的經營特點

非公企業有許多不同于國有企業的經營特點,這些特點首先就 7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在非公企業推進職代會的可行性和困難程度。比如:

小型企業多。從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現狀來看,就已建工會的企業為統計主體,企業規模在25人以下的企業占到了近70%,50人以下的企業占比達85%了,可見小型企業數量之大。企業規模小人數少,內部溝通就比較暢通,而員工層面因人數本就很少,更無法集成強大力量,去與企業方爭取或協商。

分散經營企業多。在調研走訪的過程中,即使注冊在園區的企業,其經營地點也常會在別的地方。且不少企業其公司在上海,但辦事處卻分散在全國各個地方,這種分散經營的情況,就使得職代會的籌備和召開難度非常大,且成本非常高,所以許多企業對此也感到相當的為難和棘手。

總部管理模式限制。從調查來看,張江園區一部分非公企業只是其集團總部的一個分公司或分部,且往往總部設在國外或異地,這種“總部經濟管理模式”特別強調統一的管理制度,如在現有制度規定之外的,則必須要請示總部,不能擅自做主。因此,調研中即使有些公司經理能夠理解并愿意建職代會,但也因無法獲得總部的首肯而放棄。

市場化運作明顯。非公企業在勞動用工、資源分配等方面基本已實現市場化,按市場規律進行。企業與員工是純粹的雇傭關系,企業方關心如何使利潤最大化,而員工關注的更多是如何有更高的收益。不少企業都表示,企業肯定會考慮員工的心理和需要,如果員工沒有獲得期望的待遇,他很快就會選擇跳槽,那么,企業就會付出更多的人力培養成本,在這種市場調節的指引下,企業肯定會在利潤分配的時候考慮員工的利益,這是任何一個想要長期經營的 8 企業的自覺行為,故而召開職代會或工資協商的意義不大。

2、非公企業現有的管理舉措

從調研來看,有的非公企業其現有的管理措施,注重“員工價值”,注意“員工關系”,在協調勞動關系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一些企業搭建了內部溝通的渠道,員工借此表達自己的意見,如常見的公司網站、總經理信箱等方式,有的企業溝通的形式和方法還是比較豐富的,如HX公司則設有“提案委員會”,定期組織全體員工開展提案活動,每位員工都積極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并由人力資源部負責提案的落實和處理;如ZDZ公司則是每月舉辦一次懇談會,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管理方向基層員工告知經營情況,并聆聽員工的意見和建議。

由于上述這些管理舉措的存在,使不少企業的行政方對于建立職代會的熱情不高,但這里需要明確的是,“管理民主”并不等于“民主管理”,這些具有一定民主思路的管理措施,并不能替代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前者是由企業管理者的主觀意志決定的,具有不穩定性和隨意性,而后者則是法律規定的制度安排,不受到個人好惡的影響,因而不能以此為理由拒絕建立職代會。

3、非公企業工會工作的現狀

工會是職代會的工作機構,負責處理職代會的籌備工作和日常事項,可謂充當著職代會工作機構的角色,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倘若工會的運作效果不佳,或者工會的員工利益代表性式微,那么,職代會的建設和功能發揮必然受到影響。

非公企業工會工作的開展情況:從調研來看,非公企業工會還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并在員工中獲得了一定的肯定。對于“在您看 9 來,工會是干什么的”這個問題的回答,員工的回答選擇最多的是“關心關愛員工”,其次是“搞搞文化活動”,接下來是“代表職工表達意見”和“維護職工權益”,這說明工會在關心溫暖員工、促進企業文化、以及行使維護職責等方面還是能有一定的承擔。

那么行政方又是怎樣評價工會工作的呢?訪談的資料與數據的統計結果基本呼應。在建立獨立工會組織的企業與行政方訪談中發現,他們對工會的工作開展基本都持肯定的態度,這些肯定主要集中在“工會承擔了很多的員工福利”、“有工會能更好地關心每一位員工”、“工會在豐富員工文化活動提升企業凝聚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工會組織員工技能培訓勞動競賽能較好地提升員工素質”等方面。不過,也要看到,在訪談的10家企業中只有2家企業提到“處理員工的時候會先與工會溝通通氣”,由此可見,工會最重要的“職工利益的代言人、維護人”的角色作用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非公企業工會主席的基本情況:談外企的工會工作,就無可避免要分析非公企業的工會主席,從調研情況看,工會主席有如下幾個現狀特點值得關注:

兼職為主。非公企業的工會主席基本都是兼職的,從調研的樣本來看,100%的外企主席都是兼職的,不論是問卷調研的數據還是訪談對象。而且兼職工會主席所擔任的行政崗位往往也是工作量大、時常出差的,尤其是那些由銷售總監、市場總監這些崗位來兼職的工會主席,更是連約見訪談都相當困難。

流動性大。非公企業員工的流動性比較高,這也使得非公企業工會主席的流動性明顯高于國有企業。從分析問卷的數據可以看出,被調查的工會主席擔任時間并不是很長,2年以下的比例就占到了 10 50%以上,5年以上的幾乎是鳳毛麟角,僅占十分之一左右(見圖6)。

圖6:

擔任現任工會主席時間12%16%30%不到1年1-2年3-5年5年以上42%

另外,分析訪談資料,課題組也感受到非公企業工會主席對于民主管理、對于職代會的意義及其基本流程,都缺乏完整的認識和理解,工會業務知識也較為薄弱。舉其中的一個細節,在訪談中課題組特別指出職代會的程序和企業征求每位員工意見的做法還是有本質區別的,某企業工會主席當即就說“兩者從本質上都是征求過意見了,個別表達和集體表達還是差不多的”,可見,工會主席自身對于很多問題的理解都還存在誤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對非公企業工會干部的教育培訓亟待加強。

4、非公企業獲取信息的渠道

建不建職代會的前提是知曉職代會制度,理解職代會制度,因此,在訪談中我們特別關注了非公企業行政方對于職代會的知曉度和理解度。從調研走訪的10家企業來看,行政聽說過《上海市職工

11 代表大會條例》的有8家,基本都是通過工會主席向其介紹的,撇開工會這條線,只有兩家企業經理有另外的渠道獲知,一家企業是從購買服務的法務公司獲知的,一家是通過朋友圈了解到的,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這兩家有額外渠道獲知的公司,行政都對職代會的籌建非常慎重,多方請教、咨詢,目前已進行初步的探索,而其他幾家雖有建立起職代會的,但從行政方的態度和言語來看,是將建職代會理解成“支持工會的工作”,比如:“信任工會所以就讓他們建職代會了”、“工會主席開口肯定沒什么問題的”。再進一步詢問發現,所有訪談企業的行政方沒有任何一家有接收到過從行政條線下來的關于組建職代會的通知或培訓。

職代會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是需要行政落實并推進的一項制度,工會只是職代會的工作機構,行政方才是職代會建設的責任主體。如果僅僅依靠工會主席去說服去爭取,易產生誤導,認為職代會是工會組織的事情,行政同意建職代會也是支持工會工作,這其實是偏離了建立職代會的本質——是企業守法的需要,更是企業管理本身的需要。

5、非公企業建職代會的相關法律規定

目前關于企業民主管理的相關法律規定比較多,對于非公企業而言,可以參照的法律也很多,這就使得他們會選擇對其最為有利的法律規定。就職代會而言,非公企業可以參照《公司法》的規定,“公司研究決定改制以及經營方面的重大問題、制定重要的規章制度時,應當聽取公司工會的意見,并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也可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 12 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上述這些法律規定中都有提到“或其他形式”,因而許多被調研企業明確指出“你們的法律里面都明確說到可以建立其他形式的,我們已經依據你們的法律建立了民主管理的渠道和形式,為什么一定要建立職代會?”依據后法優于前法的法律實施規則,從2011年5月1日《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出臺后,上海行政區域內的企事業單位均需建立職代會這一民主管理基本形式。

不過《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的法律規定中,也確實還存在一定的缺憾,無法讓基層工會主席在溝通的時候有充足的底氣,比如,《條例》在某些地方使用的是“可以”、“應當”等表述方式,許多主席就覺得強制性不夠,確實“可以”指的是“可做”、“可不做”,但“應當”在法律條款里是等同于“必須”的意思,不能有絲毫隨意性。另外,也有主席指出,對于拒不建立職代會的違法情況,《條例》中的規定是“對于拒不建立職代會的企業,由市和區、縣人民政府以及相關部門責令改正,對企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和有關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依法處理”,但是具體如何處理,企業需要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未能有直接的明確的表述。

四、策略及建議

(一)宏觀層面:

宏觀層面的推進策略,主要是基于社會管理的視角,以提升社會知曉度、加大宣傳廣度、加強培訓力度為主要抓手,具體建議如下:

1、加強普法教育,列入普法規劃,進一步強調依法辦事。

積極推進《條例》的貫徹落實,其根本還是要通過強調“依法辦 13 事”加以推廣。既然《條例》明確了任何所有制企業均應實行職代會制度,那么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所有企業都應依據法律規定,規范操作。建議注重《條例》內容的普及并納入到本市的普法規劃中去,提升《條例》的社會知曉度,讓每一位社會公民都來關注職代會,尤其要加強對行政領導和工會干部的普法培訓,對于行政方,建議《條例》的解讀應納入到市委黨校、各級干校的系統培訓內容中去;對于工會干部,建議應建立起制度化的培訓機制,后文具體闡述。

2、加強培訓,堅持制度化培訓,進一步提高工會干部素質能力。 針對調研中呈現的非公企業工會工作現狀,以及對《條例》的知曉率、認知情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課題組認為加強對非公企業工會主席、工會干部的系統培訓顯得非常迫切。建議開設專門針對非公企業工會工作特點和需求的培訓,通過系列培訓為工會干部厘清工作思路、提供專業信息、搭建交流渠道、提升業務技能。尤其要形成制度化的培訓工作機制,建議“新上任工會主席”一年內必須經規范的培訓取得相應的崗位資格證書,了解工會工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要求,同時,上任后的“工會主席”須每三年參加一次輪訓,及時了解信息的更新和最新的精神要求。

3、增加渠道,拓展宣傳廣度,進一步擴展信息途徑。 從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非公企業知曉《條例》和職代會建設的渠道十分有限,大多都是通過工會來傳遞這一信息。課題組認為,對職代會的宣傳和推進,不能僅僅依靠工會這個渠道,建議拓寬非公企業行政方獲取信息的渠道,進一步提升職代會的社會知曉率:一是要利用好平面媒體、新興媒體展開對于職代會的宣傳和推介,注重轉變行政方的觀念偏差,扭轉其對工會和職代會的刻板印 14 象,尤其要抓好區總工會網站、微博的宣傳力度,以及園區自身報、網的覆蓋廣度;二是要加強對非公企業經營管理者有針對性的宣傳培訓,如能由政府、經貿委、人保等部門組織企業相關負責人傳達學習《條例》精神效果更好;三是可以借助行業協會、企業聯合會、工商聯等組織的主導作用,從企業主這條線推進職代會的建設;四是主動與非公企業經營管理者聚集的社交圈子加強聯系,進行宣傳、解釋和溝通。借助這些正式的和非正式渠道的影響力,降低他們對職代會的質疑和排斥,進而提升對于職代會的知曉度和接受度。

4、突出監督,加大人大、政協和政府相關部門協力,進一步確保督促落實。

只有監督有力,才能保證《條例》的威懾力和嚴肅性。建議發揮人大、政協和政府各相關部門的作用,加強對《條例》貫徹落實情況定期檢查定期監督,形成常態化機制;建議實現多部門的聯動效應,如能否將職代會的規范運作,與企業申報、企業評優、企業應訴等多個環節結合起來,將是否通過職代會程序表決通過,與集體合同的審批和檢查結合起來,形成相互的協力,確?!稐l例》的貫徹落實。

(二)中觀層面

鑒于非公企業多有行業背景,同時結合張江園區總工會的管理特點,課題組選取的中觀層面策略就基于區域內行業管理的視角,探索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制度的建設,下面具體闡述課題組的相關建議:

1、關于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的目標任務:

針對區域內非公企業中小微企業居多的現狀,區域性、行業性 15 職代會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基于同行業企業經營管理的特點,尋找到共同的議題,協調解決企業共通的問題,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進而形成區域內、行業內的共同契約,對區域內或行業內企業的勞動關系產生影響和約束。同時,建議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不僅僅是區域內規模小、人數少的企業參加,那些較大規模、已有職代會獨立建制的企業也要參加進來,通過這些企業的加入還可以產生示范效應,推動行業內企業的職代會建制。

2、關于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的代表構成:

鑒于區域經濟的特殊性和行業經營管理的特點,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的代表可由以下三方面人員組成:一是區域內、行業內下轄企業的一線職工代表,其比例不得少于50%;二是企業經營管理者代表,其比例最多不超過30%;三是聯合工會負責人、相關地區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或該行業的行業協會或雇主協會負責人等方面代表。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的代表總人數不得少于三十人,名額由職代會籌備小組與有關方面依據行業具體情況協商確定,進而按下轄企業劃分選區,經民主選舉產生職代會代表。

3、關于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的職權:

職代會職權無疑是職代會最為重要的一項要素,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的職權需從實際出發,可以從基本職權和自定職權兩個角度進行職權設置:

首先是基本職權,這是基于法律規定必須履行的職權,包括:

1)知情建議權

聽取區域、行業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情況報告,區域、行業勞動關系狀況報告,并提出意見和建議;審議區域、行業內企業關 16 于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以及勞動定額等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在充分審議的基礎上,提出意見和建議;還可以聽取區域、行業的發展狀況、遠景規劃、面臨問題等方面的報告,并提出意見和建議,實現知情、了解、參與的目的。

2)協商共決權

審議通過就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草案和各類專項集體合同草案,對其進行表決,表決通過,方屬有效。

3)檢查監督權

審查監督區域、行業內企業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決定事項的情況和效果,履行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和專項集體合同的情況,以及上屆職代會提出的提案的執行情況等。

其次是自定職權,是指各個行業可以依據自身特點和不同時期發展狀況自行擬定的會議內容。如可以以緊扣時代特色為主題,加入和諧企業評選的議題,例如評選“職工最滿意企業”、 “誠信企業”等;可以以增進勞資溝通為主題,設計“最佳合作伙伴”的評選議題,表彰在勞資雙方溝通中做出貢獻的經營管理者;還可以以專業的視角、行業的特色,設置職工培訓內容和職工素質工程等方面的議題。

4、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發揮“四輪聯動”效應:

在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的基礎上,建議將其與集體協商、聯席會議和法律援助或爭議調解工作相結合,四個方面互相促進,互為動力,具體思路如下:以區域、行業內的平等協商為基礎,其簽訂的集體合同的草案,須由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審議通過方才有效,而在職代會閉會期間,區域、行業內的聯席會議協商討論勞動 17 關系相關問題,并由法律援助或爭議調解工作作為補充和保障,發揮“四輪聯動”效應,最終實現區域、行業內和諧勞動關系的共同推進。

(三)微觀層面

微觀層面的策略,主要是基于企業管理的視角,將落腳點放在單個非公企業,著眼于將職代會制度納入企業管理范疇,拓展職代會內涵,培育民主管理元素,加強職代會工作機構(工會班子)的建設, 具體建議如下:

1、納入企業管理標準體系:

推進職代會制度的建立,不能僅僅只依靠外部動力,還要注重激發企業的內部動力,從“要我建”逐漸向“我要建”轉變。這就需要賦予職代會新的意義和動力,建議在與各個企業溝通的過程中,將職代會作為對話平臺、溝通渠道的效用凸顯出來,強調職代會作為協調勞動關系的重要制度,強調其與職工民主管理的提升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息息相關,并看到企業民主管理將為企業戰略能力的構建,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和制度資源。因此,建議將職代會制度納入到企業管理標準體系中作為其中的一個項目來確立,使其更進一步成為每一個企業的自覺行為。

2、拓展職代會的內涵:

職代會的制度建設在國有集體企業有著豐富的經驗,《條例》又規定了職代會在非公企業的建設和推進,為此,既要吸收國有、集體企業成功的經驗,又要根據非公企業的實際和特點去推進?;谏衔牡姆治?,對職代會的認識偏差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影響因素,因此,首先需要厘清思路,轉變觀念,凸顯職代會的價值和效用,要將其理解為勞資雙方共同參與的一種程序維權,最終為了實現雙方 18 的合作雙贏,不僅是對話平臺,增進溝通;是協商平臺,表達意見;更是監督平臺,維護利益;同時還是能力展現的舞臺,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

其次,建議明確程序、規范運作,這可以概括為“三個三”:會前“三準備”,一是做好職工代表的選舉和培訓準備,二是做好議題設計的準備,三是做好工會與行政聯席會議的溝通協商準備。做到會中“三通過”,一是通過職代會決議決策,二是通過集體協商代表及集體合同,三是通過合理化建議和提案,以及專門委員會人選。做到會后“三監督”,一是監督職代會決議執行情況,二是監督集體合同履行情況,三是監督合理化建議(金點子)、提案落實情況等。針對外企規模小、人員分散的情況可以適當嘗試“網上職代會”等創新形式,但不宜過多。

3、發揮民管小組的作用,培育民主管理元素。

對于暫時不具備條件建立職代會制度的非公企業,建議可以先建立民管小組。這些民管小組呼應中觀層面的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的各項決議和決策,促使其在本單位的落地,積極與行政溝通,聯絡召開聯席會議等。同時,當前已有的各種民主管理元素,值得重視、開發、培育,民管小組可以在這些管理元素的基礎上,依據《條例》的有關規定,加以利用、完善、充實,一旦條件成熟則可以最終依法建立起本單位的職代會制度。

4、加強非公企業職代會工作班子(工會組織)的建設: 針對上文分析到的非公企業工會目前存在的兼職多、流動大、不齊全、人手少等問題,課題組認為在微觀層面夯實各個企業工會組織的力量,是目前非常迫切亟需的工作,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切 19 入:加大對行政的宣傳力度;加大工會干部的培訓力度(以上兩點前文已述);加大樹立典型,對目前職代會組建較為成功的、且有一定知名度的非公企業作為典型加以宣傳,發揮示范效應;加大交流指導,搭建非公企業工會主席之間的交流平臺,通過溝通和分享,増進相關信息的傳遞和經驗教訓的共享。

南通市城市總體規劃范文第6篇

1.1 和諧性原則

人作為城市的主體, 城市的規劃建設工作與城市的發展規律以及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 對于城市的建設工作而言, 不僅要實現基礎設施工作的現代化, 同時還需要對人們的生活習慣加以考慮, 從而滿足人們不同方面的需求。城市的發展, 只有關注了和諧方面的內容, 才能對城市的環境質量有所保障, 同時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 將城市在人們生活中的載體作用充分體現出來。

1.2 人與自然的協調原則

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城市規劃建設之間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一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 城市的規劃建設能夠對城市的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另一方面, 對城市進行合理的規劃, 能夠實現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效果。因此, 正確處理城市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城市規劃之間的關系就顯得非常必要。具體而言, 應該將城市的生態保護與城市規劃建設工作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在開展城市規劃工作中, 注重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 從而實現環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

1.3 綜合性原則

開展城市規劃建設工作需要考慮到人文環境、自然環境以及生產要素等方面的關系, 只有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 才能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利用, 從而使其發揮出真正的作用, 以此來提升生活環境質量以及自然環境質量, 從而確保城市規劃建設工作的可持續開展。

2 城市規劃管理和城市規劃設計的關系

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能夠對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產生積極的作用, 并且可以為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這二者之間是相互作用, 相互影響的。只有充分做好城市規劃工作, 才能確保城市規劃設計理念清晰并且明確。城市管理工作的開展同時也離不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 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的有效性, 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提升管理工作的層次。城市要想獲得長期持續的發展, 就需要對各種管理資源加以協調, 并且做好城市的規劃設計。如果對管理設計所帶來的效果有所忽視, 就會給城市的發展帶來比較消極的影響, 并且無法保障市民的生活質量, 同時還會對城市的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

3 城市規劃管理對規劃設計的影響

3.1 城市規劃設計是規劃管理的載體

因城市的規劃管理工作具有非常特殊的位置, 因此規劃設計工作也是比較獨立的內容, 也就是說, 城市的結構是存在一定的規律的, 同時城市的格局設計工作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城市管理規劃工作的開展, 需要將設計作為主要的載體, 充分發揮出設計工作的作用。城市管理工作的開展, 需要以設計工作貫穿整個過程, 為了確保城市規劃工作能夠得到較高的收獲, 就需要從分利用現代化的手段, 同時需要對城市規劃以及設計工作不斷加以創新。在開展城市規劃設計工作過程中, 需要借助現代化的元素, 實現城市規劃管理的實際目標。由于城市規劃管理是影響城市整體發展的主要原因, 因此就需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3.2 城市規劃管理有效提高城市設計隊伍的綜合素質

城市規劃任務委托機構以及城市規劃設計管理人員需要在城市進行管理工作過程中做好相應的規劃設計以及人員匹配工作。在實現對城市管理人員以及規劃設計工作匹配的情況下, 設計工作者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 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確保城市設計工作更加規范化以及合理化。城市的發展能夠促進文化、經濟以及政治等各個方面工作的發展, 同時還能夠實現對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 因此, 也就能夠實現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 這種改變對于城市的發展而言具有非常積極的效果。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 機遇與挑戰是同時存在的, 城市規劃工作的開展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限制, 使得城市規劃工作并不完善, 因此, 為了建設一個更加科學的現代化的城市, 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拋除老舊的管理理念, 使用現代化的科學設備來開展城市規劃管理工作。與此同時, 有效的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開展, 能夠很好的解決企業中存在的矛盾, 并且能夠從整體上提升城市的發展步伐。

3.3 指引城市規劃設計方向

城市規劃工作的開展, 需要設計人員根據具體的規劃方案進行設計, 與此同時, 合適的設計方案的選擇也很重要, 只有做好這些工作, 才能構建城市的最佳面貌。在制定城市的設計方案時, 需要根據城市的實際特點進行, 對于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區域, 城市規劃的目的應該是做好對環境污染的管理, 同時還需要加強該項工作的政治力度。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 通常情況下會遇到多方面的問題, 在對這些問題進行處理的過程中, 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相關工作帶來的干涉, 以此來提升城市整體的管理質量以及管理效率。在對城市進行規劃過程中, 需要相應的管理人員以及技術人員協調配合, 以此來推動城市的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 如今我國依然處于發展中階段, 城市建設工作的開展需要做好進一步的分析, 以此來提升人們對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認知。同時還需要根據不同城市的發展特色, 來提高城市的規劃質量。同時, 規劃管理工作的開展還需要根據企業的發展特色以及不同的發展情況, 合理的利用現有因素, 更好的促進城市的發展。

摘要:城市復雜的系統性特點比較突出, 在時代發展的引領之下, 這種特點逐漸表現出了多元化, 由此可見, 城市規劃工作是一件需要持續進行改進的過程, 需要根據城市實際的運營狀況以及企業的長期發展規劃做出相應的改變。隨著新時期的到來, 以往的城市規劃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目前的城市發展需求, 從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就需要企業的工作人員, 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 對這種現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 從而指導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鑒于此, 本文就城市規劃管理對城市規劃設計的影響展開探討, 以期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城市規劃管理,城市規劃設

參考文獻

[1] 李畫.淺談城市規劃管理對城市規劃設計的影響[J].智能城市, 2016, 2 (12) :234.

[2] 張慧.淺談城市規劃管理對城市規劃設計的影響[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電子版) , 2016 (31) :38-39.

[3] 馬國翠.基于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 2016.

上一篇:農村舊房改造申請書范文下一篇:五個一活動情況匯報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