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icu醫院感染監測方案范文

2023-09-17

icu醫院感染監測方案范文第1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監測對象

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神經外科ICU時間≥48 h及轉出ICU 48 h內的患者。

1.2 監測方法

按照衛生部制定的《醫院感染監測規范》中有關醫院感染前瞻性目標監測方法, 并作相關原因分析。

1.3 監測內容

患者一般情況記錄 (姓名、年齡、住院號、入院診斷、入住天數、留置導尿管、深靜脈穿刺、建立人工氣道等) , 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 ICU醫院感染統計表。

1.4 實施監測

按照衛生部2001年印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試行) 》, ICU監控醫生對醫院感染病例及時作出診斷, 填寫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 監控護士負責填寫監測表, 院感專職人員督促采樣進行病原體檢測, 檢查各種表格記錄填寫情況, 每月初統計上月資料, 并對匯總信息進行總結、分析、反饋。

2 結果

2.1

2010年—2013年神經外科ICU醫院感染發生情況監測1 161例在ICU住院患者, 醫院感染發病率為19.38%, 例次感染率20.07%, 呈逐年下降趨勢。見表1。

2.2 感染部位分布情況

醫院感染常見部位為下呼吸道 (94.67%) 、泌尿道 (2.67%) 、皮膚軟組織 (1.33%) 、血管相關血流感染 (0.89%) 、其他 (0.44%) 。見表2。

2.3 感染病例標本培養出病原菌情況

感染病原體前五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25.11%, 銅綠假單胞菌20.18%, 金黃色葡萄球菌10.76%, 大腸埃希菌8.52%, 產氣腸桿菌7.62%。見表3。

2.4 2010年—2013年每年器械使用率及器械相關感染發病率比較

3種侵入性操作相關感染率以呼吸機相關肺炎感染率居首位為42.52%, 留置尿管相關性感染率為0.54%, 中心靜脈置管感染率為0.22%。見表4。

3 討論

3.1

我院ICU醫院感染率較高為19.38%, 例次感染率20.07%, 遠遠高于全院醫院感染的發生率;與王江橋、吳威士[1]報道的回顧性調查ICU醫院感染發生率17.24%, 例次發生率19.75%相比較高;與張桂琴、唐艷琴[2]接通三家不同醫院ICU前瞻性目標監測醫院感染率26.09%, 例次感染率33.09%相比偏低。說明前瞻性目標監測能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病例, 避免因病程記錄漏記而出現漏報;能及時準確獲得醫院感染資料, 及時制定干預措施, 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采取的主要措施:將每月監測的結果和相關分析資料向神經外科ICU醫護人員公布, 使其了解本科室感染狀況, 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監測結果:2010年感染率21.8%, 2011年感染率21.09%, 2012年感染率18.42%, 2013年感染率15.07%。

3.2

我院ICU醫院感染率較高為19.38%, 例次感染率占ICU醫院感染的94.67%, 與王貞斐、陳紅霞[3]報道的ICU下呼吸道醫院感染發生率15.2%, 占ICU醫院感染的65.3%相比顯著升高。分析發生下呼吸道高感染的因素有: (1) 我院ICU收住的患者以車禍、創傷致重度顱腦損傷、腦血管意外為多。腦損傷使得腦水腫加重, 患者易并發呼吸功能障礙, 使用大劑量脫水劑, 痰液黏稠, 不能有效排出?;杳詴r間長, 長期臥床, 患者肺活量減低, 肺底部肺泡膨脹不全引起墜積性肺炎[4]。 (2) 使用呼吸機機械通氣已成為重度顱腦損傷意識障礙等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搶救措施, 上述操作所建立的人工氣道使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被破壞, 為病原菌入侵機體打開了門戶。氣管切開、氣管插管也是影響神經外科ICU患者并發肺部感染危險因素[5]。有研究表明, 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時間每增加1 d, 肺部感染危險增加1%~3%, ≤6 d細菌繁殖未完全生長起來, ≥7 d細菌完全生長繁殖[6]。 (3) ICU病房只設一間單人監護室, 絕大部分患者安排在一個大監護室, 床與床之間的距離為1.0 m~1.5 m。已有呼吸道感染患者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在吸痰、咳嗽時, 大量的病菌排入空氣中, 空氣中的病原菌以氣溶膠為載體在空氣中運動、播散, 落入氣管切開、插管患者呼吸道, 污染環境、物體、物品、器械, 是造成呼吸道感染的又一原因。提示在新建、擴建、改建ICU時, 應多設單間。

根據我院神經外科ICU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情況, 我們認為應針對各種相關因素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 (1) 定時通風, 每日次數不少于2次, 定時更換體位, 使用多頻振動叩背排痰, 對昏迷患者側臥位, 防止舌后墜、誤吸嘔吐物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密切觀察病情, 氣道分泌物較多患者, 應加強吸痰和霧化吸入, 盡早行氣管切開, 并創造條件及早拔除氣管導管。 (2) 定期對ICU病房空氣行細菌培養, 菌落數多時采用紫外線循環風空氣消毒, 并增加通風次數。 (3) 診療操作時, 床單位之間用床簾相隔, 嚴格無菌操作, 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做吸入治療的霧化器, 不同患者之間或同一患者使用超過24小時, 要進行滅菌或高水平消毒處理, 霧化液必須無菌。 (4) 根據痰培養及藥敏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單間隔離。 (5) 加強原發病治療和全身支持治療, 提高機體免疫力。 (6) 對于符合轉出ICU標準的患者, 盡早轉出。

3.3

感染病原體仍以革蘭陰性菌為主, 分離出171株,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25.11%, 銅綠假單胞菌占20.18%, 大腸埃希菌占8.52%;革蘭陽性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 分離出24株, 占10.76%。提示早期經驗性抗感染治療, 首選對革蘭陰性桿菌敏感的廣譜抗生素, 待痰培養出致病菌后, 根據藥物敏感試驗選擇合適的抗生素。

3.4

呼吸機相關肺炎感染率為42.52%, 留置尿管相關性感染率為0.54%, 中心靜脈置管感染率為0.22%。說明我院神經外科ICU護理人員重視導尿、靜脈置管無菌操作和留置導尿管、留置靜脈導管的護理, 醫生也盡職做好每日拔管的評價。針對呼吸機相關肺炎的防治措施: (1) 如無禁忌, 將床頭抬高30°~45°, 以減少胃液反流和誤吸。 (2) 呼吸機螺紋管每名患者更換1次, 有明顯分泌物污染時及時更換, 濕化器添加水使用滅菌水, 每天更換。 (3) 冷凝器始終保持在最低位, 冷凝水應作為污水及時傾倒, 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氣道。 (4) 正確進行呼吸機及相關配件的消毒。 (5) 對于人工氣道、機械通氣患者, 每天評估是否可以撤機和拔管, 盡量減少機械通氣和插管天數。

參考文獻

[1]王江橋, 吳威士.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流行病學調查及預防[J].現代預防醫學, 2010, 33 (4) :529-530.

[2]張桂琴, 唐艷琴.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醫院感染前瞻性目標監測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0, 16 (4) :401-404.

[3]王貞斐, 陳紅霞.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醫院感染情況調查[J].浙江預防醫學, 2010, 20 (9) :21-24.

[4]王立新, 洪永清.高金瑜, 等.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的臨床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 2012, 13 (5) :582-583.

[5]江濤.ICU病房重度顱腦損傷并發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和防治措施[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3, 34 (18) :2702-2703.

icu醫院感染監測方案范文第2篇

ICU內醫院感染的發生與預防

2010-1-18

王曉嬋

ICU內醫院感染,是指發生在重癥監護病房(ICU)特定環境內的醫院感染ICU是危重病人的集中區,而危重病人具有許的高危因素,使其對醫院感染易感。其特點是起病急、不易控制,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了提高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建立控制院內感染的完整可行計劃以及完善醫院感染管理機制是十分必要的。

一、院內感染的發生因素

1.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院內感染是指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它通常是由于醫院環境、衛生條件較差和醫護人員的操作及處理不當引起。但人們往往忽視另一

重要的原因,即量抗菌藥的不合理應用也是造成院內感染的重要因素,我國使用抗生素現狀據了解,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抗生素用藥時間越長,種類越多,抗菌譜越廣,發生二重感染的可能性也越大。

2、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導致耐藥菌株增加和繁殖,目前在抗生素的使用上,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現象,尚存在許多預防性用藥、聯合用藥和較多地使用昂貴抗生素情況,這不但使細菌易產生耐藥性,而且機體失去了抗菌的能力,破壞了正常菌群內部各種微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的關系,造成了微生物失衡,使正常情況下不致病的條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從而引起條件致病菌和真菌的雙重感染。

3、侵襲性操作氣管切開、氣管插管、靜脈給藥、深淺靜脈置管等,所用的器械、物體表面、工作人員的手、空氣等污染或消毒不徹底或無菌操作不嚴格,導致院內交叉感染。有文獻報道[1],使用呼吸機的患者醫院感染率最高(與空氣中微生物含量有關),其次是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有研究表明[2]氣管插管中77%可造成氣管內誤吸,存在于咽喉的菌絲很容易沿氣管插管侵入氣管內。再次是泌尿系統感染,泌尿道、尿路感染與導尿及尿管的留置關系甚為密切。日本廣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報道561例醫院感染中83%是尿路感染,其中93%是由尿管留置引起的。

3病室環境因素影響多種危重病人同住一室,成為主要感染源;各種操作頻繁,如操作不規范極易造成交叉感染;各類參觀、探視人員多,且流動性大易將病原菌帶入病室內。

1.4操作及消毒隔離制度不嚴治療室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劃分不明確,病室、治療室、廁所所用拖布不分開,病床、桌抹布混用,用后不消毒,清掃床鋪、地面不能濕式清掃,造成病室空氣污染。終末消毒不徹底,造成病室之間的污染。醫護人員、病人的手污染是造成院內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由于醫護人員接觸病人污染的物品機會多,易將病原體通過手傳遞給其他病人或用品,造成間接污染,因此醫護人員接觸病人后不認真洗手消毒,就可成為輸送病原體的工具。

5人為因素某些人為因素,如醫務人員缺乏院內感染意識,對其危害性認識不足,對監控措施重視不夠,或管理不嚴。再則院內感染監控機構不健全。

二、對策

1、轉變觀念,提高護理醫務人員整體素質,使其充分認識到護理工作對院內感染的重要性,只有提高認識才能加強責任心,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2、合理使用抗生素盡早明確病原學診斷是合理應用抗生素的前提,也是保障病人盡快康復的條件。在使用抗生素時,要考慮到病人住院時間的長短、已用過的抗生素、全身情況、細菌培養結果、藥物敏感性、感染的部位及目前院內細菌的耐藥性和流行趨勢。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則,并嚴格把握聯合用藥指征,不得擅自用藥,在給藥過程中,自覺按規定時間給藥,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

3、減少侵襲性操作盡量減少侵襲性操作,掌握有創監測指征,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各種置入體內導管不宜放置過久,尤其是動、靜脈置管。每班應嚴密觀察穿刺、進針部位有無紅腫熱痛等表現。

三、加強ICU環境及設施的消毒監測

1、ICU醫護人員衛生要求本室人員入室時應更換干凈衣帽、鞋,以免污染;進行無菌操作前應戴口罩、帽子、洗手;上班時不得戴戒指、手鐲、不能留長指甲;ICU工作人員的手、鼻、咽腔定期做細菌培養,每3~6個月1次。

2、ICU的空氣消毒定期進行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天開窗通風3次,每次15~30min。室內每天用動態電子殺菌機消毒2次,每次1h。有條件者可安裝空氣凈化裝置,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

3、保持ICU室內清潔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如洗消凈、百消凈、84消毒液等對室內床頭桌、床欄、治療車、監護儀、呼吸機進行擦拭;病人轉出ICU后其病床周圍的圍墻、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每天擦地面3次;每周擦墻圍、刷地面1次。

四、嚴格各類物品及藥品管理 1室內各種裝備、器械、物品的消毒嚴格按要求進行消毒后一定保持干燥,避免污染。呼吸機管道要一日一更換消毒,用完后徹底消毒。吸氧用濕化水要一人一換,每24h換1次,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定期進行空氣、敷料、呼吸機管道等細菌培養。

2消耗性物品一次性使用,不再回收如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靜脈留置針,一次性吸痰管、鼻塞、手套等用品均一用一丟棄。護士在使用一次性物品前一定要檢查物品包裝的嚴密性,并查看物品的使用有效期,一旦發現或懷疑污染均不能使用。

3、嚴格參觀探視制度加強參觀、探視人員的管理,集中探視時間,控制探視人,盡量減少室內人員過多流動,以免污染病室空氣或帶入病原體。

4、加強基礎護理,預防繼發感染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基礎疾病,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加強營養支持,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加強皮膚口腔護理,及時發現口腔等部位的隱蔽病灶,預防新的感染灶發生。

icu醫院感染監測方案范文第3篇

1、 周圍環境應清潔、無污染源,區域相對獨立。

2、 放置病床的醫療區域、醫療輔助用房區域、污染處理區域和醫務人員生活輔助用房區域等,應相對獨立。

3、 氣流組織:

(1) 普通ICU:應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自然通風不良時應安裝輔助通風設施。 (2) 潔凈ICU:

1) 氣流組織應為上送風下回風。

2) 當潔凈ICU為正壓時,壓差梯度設計成病房>潔凈走廊(緩沖間)>外界,病房大于走廊0.1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3) 當潔凈ICU為負壓時,有兩種氣壓設計:潔凈走廊或緩沖間為負壓設計,走廊大于病房0.1Pa以上,走廊小于外界8Pa以上;潔凈走廊或緩沖間設計為正壓時,走廊大于病房8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4、 裝飾必須遵循不產塵、不積塵、耐腐蝕、防潮防霉、防靜電、容易清潔的原則。

5、 有合理的人員和物品流程,有條件的醫院可以設置不同的進出通道。

6、 醫療區域:

(1) 設置病床數量不宜過多,以8~12張為宜。

(2) 新建或改建ICU應設置為單間或分隔式病房,條件許可時設置正壓和負壓單間病房各一個。

(3) 每張病床使用面積大于等于15㎡,床間距大于等于1m;單間病房使用面積大于等于18㎡。

(4) 溫度應維持在22~25℃,濕度應維持在50%~60%。

7、 手衛生設施:

(1) 洗手設施應符合以下要求:流動水、非手接觸式水龍頭開關、洗手液、干手紙,應盡量使用抗菌皂液。

(2) 洗手設施,單間每床一套,開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3) 每張病床均應配備衛生手消毒劑。

8、 在人員流動通道上不應設空氣吹淋室。

二、 環境管理

1、 基本要求

(1) 污染的環境,應先去污,徹底清潔,再消毒。

(2) 清潔工具應標識清楚、分區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類放置。 (3) 清洗消毒人員應接受消毒隔離基本知識培訓。 (4) 清洗消毒人員工作時應做好個人防護。

2、 空氣

(1) 普通ICU 1) 保持空氣清新,每天應開窗換氣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

2) 不建議對空氣進行常規消毒。自然通風受限時,有人情況下應使用對人體無毒無害,且可連續消毒的方法;無人情況下可選用紫外線照射消毒。 (2) 潔凈ICU 1) 使用中應每日自檢正負壓1~2次,方法:在門縫處采用煙柱、飄帶,觀察其氣流方向,

吸入煙霧的房間為負壓。但精確的壓差應采用儀器檢測。 2) 使用中應每日監測溫度、濕度1~2次。

3) 定期對空氣細菌菌落總數進行監測,每季度不少于1次。

3、 墻面和門窗

定期使用清水濕式,保持清潔、干燥。有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時,先去除污染,再清潔、消毒。

4、 物體表面

應使用消毒劑對衛生間、污物處置間、洗手池等臺面進行清潔消毒,每日至少一次。有污染時,先去除污染,再清潔、消毒。

5、 地面

所有地面,包括醫療區域、醫療輔助用房區域、污物處理區域和醫務人員生活輔助區域等,應使用清水或清潔劑濕式擦拭,每日至少2次。有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污染時,先去除污染,再清潔、消毒。有多重耐藥菌等醫院感染暴發或流行時,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班不少于1次。

6、 不適宜的做法

(1) 在室內擺放干花和鮮花、盆栽植物 (2) 在室內及走廊鋪設地毯

(3) 在入口處放置消毒劑的腳踏墊。 (4) 在門把手上纏繞噴灑消毒劑的織物。

三、 人員管理

1、 醫務人員

(1) 應根據床位設置配備足夠數量的醫生和護士,醫生人數和護士人數與床位數之比應達到0.8:1和3:1以上。

(2) 醫護人員上崗前應接受消毒隔離、常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等基本知識培訓,工勤人員上崗前應接受消毒隔離等基本知識培訓。上崗后每年應接受醫院感染繼續教育培訓。

(3) 疑有呼吸道感染綜合征、腹瀉等可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時,應避免接觸患者。 (4) 上崗前應接種乙肝疫苗,每年宜注射流感疫苗。 (5) 進入工作區應著清潔的工作服、洗手或衛生手消毒

2、 患者

(1) 經接觸傳播、飛沫傳播和空氣傳播的感染患者應與其他患者分開安置。

(2) 經空氣傳播的感染患者應收治在單間負壓;條件受限時,單間普通病室與病區走廊之間應有緩沖間。

(3) 經飛沫傳播的感染患者應收治在單間病室,病室與病區走廊之間應有緩沖間;條件受限時,病室與病區走廊之間應有實際屏障。

(4) 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或定植患者應收治在單間病室;條件受限時,宜收治在相對獨立的區域,病床間距大于等于1.1m,并拉上病床邊的圍簾。

3、 探視人員

(1) 應以宣傳欄、小冊子等多種形式,向探視人員介紹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基本知識,如手衛生、呼吸衛生(咳嗽)禮儀。

(2) 應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探視,疑有呼吸道感染綜合征、腹瀉等可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或為嬰、幼兒童,以及在社區感染性疾病暴發期間應謝絕探視。

(3) 應指導探視人員探視前后洗手或衛生手消毒,必要時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指導采取額外的防護措施。

四、 ICU物品清潔消毒標準操作規程

1、 基本原則:

(1) 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完整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2) 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除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后再消毒或滅菌。

(3) 各種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應終末清潔消毒,使用中定期清潔消毒,污染時隨時清潔消毒。

(4) 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應先消毒處理。

(5) 應根據物品的性能選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滅菌,首先物理消毒滅菌方法。

2、 呼吸機操作面板、監護儀面板、微量注射泵、輸液泵等手頻繁接觸的各種儀器表面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日不少于2次;有多重耐藥菌等醫院感染暴發或流行時,每班不少于1次。呼吸機外殼、監護儀外殼等非手頻繁接觸的各種儀器表面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日不少于1次。

3、 呼吸機螺紋管、霧化器、濕化罐、濕化瓶、咽喉鏡等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應直接置于封閉的容器中,由消毒供應中心集中回收處理。

4、 聽診器、血壓計、叩診錘、電筒、血管鉗、剪刀等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應一床一套,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日至少1次。

5、 經接觸傳播、空氣傳播和飛沫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專人專用,條件受限時應一人一用一消毒。

icu醫院感染監測方案范文第4篇

1. 重癥監護室(ICU)隔離措施

ICU內應保持安靜、空氣流通,室溫在20℃-22℃,相對濕度50%-60%,床間距1-2m,病室凈使用面自己不少于9.5m2.每床之間應設屏風或拉簾相隔,感染患者與非感染患者分開放置。

工作人員進入監護室必須穿專用工作服、戴工作帽、換拖鞋或穿鞋套,外出時必須更換外出衣、鞋。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及消毒隔離制度,在各種檢查、治療、護理前后,均要認真洗手,必要戴手套。

注意觀察患者各種留置管路,做好局部護理,預防醫院感染發生。

工作人員發生感冒、腸炎或皮膚炎癥等感染性疾病時,應暫時調離ICU工作。

盡量控制入室工作人員,減少人員流動。

嚴格探視制度,控制探視人員,探視者必須戴口罩、穿鞋套,與患者接觸前后要洗手。

2. 重癥監護室(ICU)消毒、隔離措施

每日定時用空氣潔凈機或三氧機進行空氣消毒,空氣細菌含量不得查過200cfu/m3。

每個床位所用的血壓計、聽診器,床頭物品、供氧裝置、簡易呼吸器等不可與別的床位交叉使用?;颊咿D出后,所有用具必須經過清洗、消毒后才可轉給他人使用。

凡穿破人體組織、器官的醫療用具、導管等必須達到滅菌要求;接觸皮膚、粘膜的用具應達到消毒要求,并應定期進行消毒、滅菌效果檢測。

呼吸機的各種管道、接頭每周更換一次,為一次性呼吸機管道。霧化吸入器接觸患者的噴霧面罩、管道和裝藥容器等可拆卸部分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刷洗,再壓力蒸氣滅菌。不能用壓力蒸氣滅菌的課低溫滅菌或高水平消毒,可用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洗凈后備用。濕化液每日更換,濕化瓶用畢后終末消毒,干燥封閉保存。

可重復使用的醫療物品,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清洗,,經滅菌后備用,明確有感染的用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60min,再送供應室處理。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物品必須丟棄到黃色垃圾袋內焚燒處理。

每日用清潔濕抹布擦拭門窗、桌、椅、床、柜等各種物品2次。物表受到病原體污染時必須立即消毒處理,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噴灑。掃床做到一床一毛巾,一桌一抹布。地面無明顯血污及污物污染時采用濕式清掃,每日2次,如有污染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每日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墻壁1次,一般2米高即可。每月室內徹底擦拭1次。各種裝備、儀器的表面,定時用清水擦拭,經常保持其整潔,物體表面細菌數5cfu/m2。

重癥患者的便器專人專用,每次用畢后應沖洗干凈,每周消毒2次,以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干燥備用。

icu醫院感染監測方案范文第5篇

1、醫護人員進入工作區時必須更換專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時更換外出服及鞋。

2、醫護人員患有感染性疾病時應暫停在室內工作。

3、嚴格探視制度,特殊情況需要探視時,只允許一人入室,入室應更衣、換鞋,時間不超過三分鐘,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進入。

4、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檢查、治療、護理病人前后應洗手或手消毒;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時應戴手套。

(二)衛生保潔措施

1、布局合理,分區明確(治療區、監護區、污物處置區),監護區每床使用面積不少于15㎡。

2、室內應保持整潔,定時通風換氣(2-3次/日/30分鐘),確保無塵、無蚊蠅。使用動態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小時,必要時隨時消毒。

3、墻面、門窗等物體表面:應保持無塵和清潔,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衛生潔具應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類放置。

4、地面用清水濕式拖擦。如發生多重耐藥菌流行或有醫院感染暴發時,必須采用消毒劑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嘔吐物、分泌物或糞便污染時,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

5、配備足夠的手衛生設施。使用非手接觸式水龍頭,每張病床旁須配備手消毒劑。

6、禁止在室內擺放干花、鮮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離措施

1、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放置。特殊感染或有傳染病的患者,應安置在隔離監護室,診療、護理器具固定專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廢物處置。

2、各種設備、儀器等,應定期擦拭保持清潔,遇有污染時應及時消毒。

3、患者轉出或死亡后,應做好終末消毒,床單位及所有物品必須更換和消毒。

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換;無菌物品應在有效期內使用。

5、嚴格執行防護制度,在給病人進行吸痰等可能有噴濺的操作時,應做好防護。

6、呼吸機輸入及輸出管道、氧氣、霧化吸入裝置等器具應定時更換,一人一用,用后應先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備用。

7、加強對各種留置導管的護理與觀察,對動靜脈導管置入部位的皮膚,每天用安爾碘或酒精消毒,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強醫院感染監測,對住院較久病人,應定期進行尿、痰、傷口分泌物及糞便的細菌培養,當有感染流行時,應對ICU病人、接觸者和環境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檢測,以便及時控制感染。

9、加強抗菌藥物和細菌耐藥性監測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防止病人發生菌群失調;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藥菌株感染時,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10、每月對消毒、滅菌效果和環境衛生學進行監測。

icu醫院感染監測方案范文第6篇

我科在院領導和感染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和《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文件與規定,制定相應的院內感染控制計劃,并組織實施,及時監測效果,及時修訂措施,使我院院內感染發生率控制在較好的范圍內,無院內感染的暴發流行?,F將今年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執行管理制度,保證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醫院感染的基礎和重要保證,加強制度的建設和學習,并認真貫徹執行,對于提高防范意識、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病率極為重要。因此,科室領導及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小組尤其重視各項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實,認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對本科的院內感染控制工作進行督促、檢查,使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保證了我站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醫院感染監測方面醫院感染監測方面醫院感染監測方面醫院感染監測方面 定期對醫院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督、監測,及時匯總、分析監測結果,發現醫院感染存在的危險因素,尋找有效的預防和控制辦法。通過監測—控制—監測,最終減少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1、病例監測

①感染率監測:發生醫院感染242人,感染例次數250例,感染率為 1.3%,達到衛生廳規定的≤8%要求。 ②漏報率的監測:從11月我院將醫院感染管理納入醫療護理質量管理開始,我院的漏報率從50% 下降到16%。符合衛生部要求的20%。 ③對全院1751例無菌切口進行感染率調查,發生感染5例,感染率為0.2%。達到了衛生部規定的≤0.5%的要求

2、環境衛生及消毒滅菌監測

環境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 手衛生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對于不合格的者,及時查找原因并重新采樣。 物表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 使用中的皮膚消毒液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篇二:2015icu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總結 我科在院領導和感染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和《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文件與規定,制定相應的院內感染控制計劃,并組織實施,及時監測效果,及時修訂措施,使我院院內感染發生率控制在較好的范圍內,無院內感染的暴發流行?,F將今年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執行管理制度,保證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醫院感染的基礎和重要保證,加強制度的建設和學習,并認真貫徹執行,對于提高防范意識、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病率極為重要。因此,科室領導及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小組尤其重視各項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實,認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對本科的院內感染控制工作進行督促、檢查,使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保證了我科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醫院感染監測方面 定期對醫院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督、監測,及時匯總、分析監測結果,發現醫院感染存在的危險因素,尋找有效的預防和控制辦法。通過監測—控制—監測,最終減少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1、病歷監測 ①感染率監測:我科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達到衛生廳規定的≤8%要求。 ②漏報率的監測:我院將醫院感染管理納入醫療護理質量管理開始,我科針對漏報多進行處罰、現在已符合衛生部要求的20%。

③我科對無菌切口進行感染率調查,感染率為0.2%。達到了衛生部規定的≤0.5%的要求

2、環境衛生及消毒滅菌監測 我科每月對空氣、物表、工作人員手、消毒液等進行監測,醫院感染辦每季度輪轉監測一次,并將監測結果進行匯總分析,通過院感通信及時反饋各科室。

3、目標性監測:對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手術患者切口、手衛生、無菌操作進行目標性監測,通過觀察醫生換藥、采集病歷及護理記錄、各種檢測報告(x線、胸片)等,向醫生、護士了解病人情況、床頭查看病人等方式選定目標,

重點關注有留置導尿管、動靜脈插管、使用呼吸機等侵入性治療、操作的病人,以及長期或多聯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前瞻性給予預防醫院感染方面的指導意見,不斷循環監測,及時調整監控策略,以達到減少各種危險因素,降低醫院感染發病率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加強了醫療廢物管理:科室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醫療廢物管理人員職責,落實責任制,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并常規督察,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反饋。,我科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貯存、包裝、運送、交接等做到規范管理,嚴防因醫療廢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發。

5、職業暴露: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制定防護制度和相關措施(包括手部衛生、標準預防、著裝防護等),在日常醫療活動中,根據科室工作特點提供相應的防護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護目鏡隔離衣、防護服等,以保證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職業暴露調查中,發生銳器傷人數 人,并及時處理傷口和上報、追蹤和調查。

6、消毒藥械及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管理:為加強消毒藥械及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管理,我科對其使用進行常規督查及定期抽查。對消毒藥械及一次性使用的無菌醫療用品的抽查是每季度一次,結果各證齊全,全部合格。

三、多渠道開展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院感意識。 采取多種形式的感染知識的培訓將集中培訓與晨會科室培訓有機結合,增加了臨床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知識,提高院感意識。提高科預防、控制醫院感染水平。發放有關院內感染診斷方面的資料,提高大家對醫院感染診斷水平。 在全年的科內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科內的高度重視,及科室成員的積極配合,工作開展比較順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虛心學習,我們將把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四.雖然本,我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還一些存在問題: 1.臨床感染管理小組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 2.部分工作人員對院內感染重視程度不夠,對病人的有關院內感染的診斷以及病情分析方面存在欠缺,醫院感染登記表不能及時報送。 3.對多重耐藥菌病人的管理未做到追蹤監測。

對以上問題在2015年將加強學習和管理。

阜陽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 2014.12.22篇三:2011icu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總結 2011icu醫院感染總結

我科在院領導和感染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和《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文件與規定,制定相應的院內感染控制計劃,并組織實施,及時監測效果,及時修訂措施,使我院院內感染發生率控制在較好的范圍內,無院內感染的暴發流行?,F將今年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執行管理制度,保證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醫院感染的基礎和重要保證,加強制度的建設和學習,并認真貫徹執行,對于提高防范意識、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病率極為重要。因此,科室領導及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小組尤其重視各項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實,認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對本科的院內感染控制工作進行督促、檢查,使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保證了我站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醫院感染監測方面

定期對醫院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督、監測,及時匯總、分析監測結果,發現醫院感染存在的危險因素,尋找有效的預防和控制辦法。通過監測—控制—監測,最終減少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1、病歷監測 ①感染率監測:發生醫院感染242人,感染例次數250例,感染率為1.3%,達到衛生廳規定的≤8%要求。

②漏報率的監測:從11月我院將醫院感染管理納入醫療護理質量管理開始,我院的漏報率從50%下降到16%。符合衛生部要求的20%。

③對全院1751例無菌切口進行感染率調查,發生感染5例,感染率為0.2%。達到了衛生部規定的≤0.5%的要求

2、環境衛生及消毒滅菌監測

環境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

手衛生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對于不合格的者,及時查找原因并重新采樣。 物表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

使用中的皮膚消毒液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

3、目標性監測

4、抗菌藥護理應用

5、職業暴露

三、多渠道開展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院感意識。 2.采取多種形式的感染知識的培訓將集中培訓與晨會科室培訓有機結合,增加了臨床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知識,提高院感意識。提高我院預防、控制醫院感染水平。發放有關院內感染診斷方面的資料,提高大家對醫院感染診斷水平。

在全年的院內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及各科室的積極配合,工作開展比較順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虛心學習,我們將把院內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雖然本,我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還一些存在問題: 1.臨床感染管理小組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 2. 3.部分工作人員對院內感染重視程度不夠,對病人的有關院內感染的診斷以及病情分析方面存在欠缺,醫院感染登記表不能及時報送。篇四:2014年3-5月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總結分析

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總結分析

一、調查情況:

1、2014年3月~5月icu醫院感染監測人數15人,住院總日數93天,感染人數0人,感染率0%。

2、icu導管使用情況: icu監測患者住院總天數93天,icu患者置中心靜脈導管總天數48天,中心靜脈導管使用率為51.61%,導管相關血流感染0例;使用呼吸機總天數1天,呼吸機使用率為1.08%,呼吸機相關性肺炎0例; icu患者帶尿管總天數62天,尿管使用率66.67%,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0例。

icu患者平均住院天數 icu三管導管使用率

3、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1)、3月~5月icu醫院感染監測人數15人,使用抗生素10人,平均用藥4.8天??咕幬锸褂寐剩?6.67% 。其中:治療用藥3人,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占30%;治療使用抗菌藥物病原微生物標本送檢率:100%(3例送檢)。預防用藥7人,預防性用藥占70%;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2)、抗菌藥物聯用情況:

一聯用藥9人,占90%。二聯用藥1人,占10%;

四、病原體分布情況:

病原學送檢10例,痰標本為8例,血液2例。根據排名病原體依次為:①肺炎克雷白菌2例,比例20%;②大腸埃希菌2例,比例為20%;⑨其它病原體6例,比例為60%。

1、病原菌送檢排名:

2、病原菌排名:

五、根據以上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數據分析,雖無醫院感染發生,但仍存在醫院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因此,感染管理科提出以下建議: (1)嚴格執行手衛生措施 (2)嚴格實行隔離措施 (3)無體位限制時抬高床頭30度

(4)嚴格掌握留置導尿的適應證,嚴格無菌操作,避免常規使用含消毒劑或抗菌藥物的溶液進行膀胱沖洗,應當每日

清潔或沖洗尿道口,長期留置導尿管患者,不宜頻繁更換導尿管,每天評估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時盡早拔除導尿管,盡可能縮短留置導尿管時間。 (5)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上一篇:考研時政之兩會范文下一篇:狐貍的童話故事100字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