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軟件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

2023-09-23

軟件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1篇

摘 要: 信息技術的引入對于商務英語教學是一個極大挑戰,同時是一個值得進行深層次研究的課題。SWOT分析法的應用有助于更客觀地剖析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商務英語教學和商務英語專業發展的利與弊,通過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使商務英語教學的手段與理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 SWOT分析法 信息技術 商務英語 自我主體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和多媒體互動技術的不斷發展,英語學習變得更加靈活、便捷。在百度搜索上輸入關鍵詞“學英語、無師”,搜索結果共有約425,000個相關內容;輸入“英語自學軟件”,相關搜索結果更是達到令人吃驚的7,690,000個。環顧市場,各種所謂的英語翻譯軟件、寫作軟件、人機對話口語軟件等學習“神器”比比皆是、琳瑯滿目。而與基于信息技術的智能語言學習產品市場欣欣向榮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2013年6月,麥可思公司發布《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紅黃綠牌”專業榜單。在本科類的紅牌專業榜中,英語專業赫然可見;在??祁慄S牌專業榜中,又可以清晰地看見商務英語專業的蹤影。這一調查結果與2011、2012年基本相同。社會上,“英語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中國終將消亡”、“英語學習軟件必然取代英語教師”等觀點甚囂塵上。誠然這些觀點有其偏頗的一面,但基于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和多媒體互動技術的語言教學對于傳統語言教學,特別是商務英語教學產生的沖擊是不容回避的;造成的影響也值得深思。SWOT分析法的應用將有利于更深入地審視信息技術對于商務英語教學所產生的影響,從而發揮優勢、克服劣勢、利用機遇、化解威脅,使商務英語教學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不斷改革、發展和提高。

二、關于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或優劣勢分析法,最早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用來確定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strength)、競爭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起來。隨著對SWOT分析法作為一種戰略決策的研究不斷深入,該分析法近年來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方面得到了應用。從個體微觀企業到國家發展戰略決策、從個人的發展規劃到國民文化素質建設、從經濟政策的制定到教育制度的改革,SWOT分析方法均為最終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運用SWOT分析法有助于客觀看待發展過程中的內部因素(SW)和外部因素(OT)所發揮的作用,從而尋找積極、有利的因素加以利用素,對負面、不利的因素加以控制或規避,并發現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制定最佳解決方案,明確發展方向,從而最終實現發展目標,取得最佳結果。

三、通過SWOT分析法看待信息技術對于商務英語教學的影響

1.Strength——資源的豐富、手段的多元、情景的仿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商務英語教學提供了大量的資源,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教材上的資源遠遠無法滿足學生對于知識多樣化的需求,也無法達到社會對于人才復合型素質的要求。同時,教材編寫和出版的周期性原因導致教材內容的滯后性,這種情況往往造成所學內容與社會需要脫節的問題,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商務世界瞬息萬變,新事物、新理論、新術語無時無刻地涌現,保持與世界發展同步十分重要。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迅捷地得到最新的商務信息及商務動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目標要求,利用這些信息和資源對教材進行彌補、取舍,使課堂內容更豐富,更能滿足學生實際需要。

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任務式教學法的深入開展,使教學更加實用、更具針對性。根據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專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所提出的TBLT(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基于任務的語言教學)理論,商務英語教學應使學生在實際任務中了解工作環境,明確崗位職責,同時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學生開展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v觀當今社會,信息技術日益成為開展日常工作的必備手段,語言交流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成為考量一個大學畢業生是否具有合格素質的重要標準。信息技術、語言能力和專業知識的結合是商務英語專業教學的一大亮點,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完成實際工作任務,有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使教學成果能夠更直接地反映于社會實踐。

互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教學營造了更加真實的環境,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以SimTrade實習實訓平臺軟件為例,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互動技術依托互聯網建立幾近真實的虛擬工作環境,直接開展仿真工作,親身體驗商務工作中的各個環節,感受實際工作中風險和樂趣。這種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方面的轉變,有助于轉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漸構建E+C的學習模式。新的教學模式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

2.Weakness——因材施教的優勢無法體現,教師的作用大幅度削弱,情感培養缺失

過度依賴依托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的信息技術作為主要教育手段容易導致對于教師主導作用的忽視。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式”教學組織形式是當代教育界公認的現代化教學理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引領下,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互動多媒體技術進行有目標、有針對性的學習,才能實現實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需施教的教育目標。如果盲目地依賴于高科技工具而把所有的教學環節全部使用高科技手段再現出來,那么教師會成為高科技的奴隸,起到“播音員”和“解說員”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師應有的主導作用,造成“以機代教”的不良效果,反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視聽代替語言交流,人際雙向交流被人“機”單向交流代替。信息時代的學習軟件、教學工具集聲音、畫面、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了學生對多媒體學習的興趣。但是“依托”與“依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性的交流應該是最有效的教和學的途徑。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語言學科,必須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大量的交流才能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計算機多媒體盡管是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但由于缺乏自然語言,只能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手段,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客觀上限制了學生思維,不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過程中過于依賴信息技術容易造成學生情感教育的缺失,從而阻礙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一個合格的商務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特征是:語言水平到位、專業知識完備、工作技能扎實、職業素質出色。人機交互式的語言學習模式容易造成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大幅度減少,因而導致教師在教育教學上的情感投入也隨之銳減。實踐證明,教師的情感教育在人才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中起到極大的作用。僅僅依靠信息技術設備和手段進行教學不可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不可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職場人和社會人。

3.Opportunity——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工程的啟動為信息技術與商務英語教學的結合提供了契機

進入新世紀后,基于現代化職業教育手段的需要及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需要,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形成、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問題成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關注的重點、熱點。2012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頒布了《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教高廳[2012]2號),文件明確提出,精品資源共享課以量大面廣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為重點,以課程資源系統、豐富和適合網絡傳播為基本目標,經過國家、省、校三級建設,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網絡教育多層次、多類型的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為高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優質課程教學資源。

這項工程旨在依托開放性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軟件技術、多媒體技術,將課程的服范圍從學校擴展到社會,從面對面的教學方式,擴展到遠程的教學方式,并以此為基礎實現教學理念和高校服務功能的轉型。這項工程的關鍵目的是進一步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等職業院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這項工程的建設不但對教學手段革新起到了促進作用,而且為教學理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豐富了教學手段。如何協調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之間的關系是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中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在當前信息技術教育背景下,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和網絡平臺技術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引入,強化學生在線學習、移動學習方法與觀念,從而真正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有效教學方式,真正產生高效互動、有魅力的課堂與學習環境。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正在或即將從事的商務領域專業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從一個主題跳轉到另一個主題,從一個概念跳到相關演示,靈活地在各知識節點上自由瀏覽。這種探究式和個性化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的自控性得到提高,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通過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平臺,利用高新技術從而實現學生與計算機交互,學生與老師交互,學生與學生交互的多向互動教學方式,交際法教學手段得到充分、有效的應用。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推進了教學理念的轉變。多媒體技術、網絡平臺技術等信息技術在商務英語課程教學中的引入,不但使課堂教學的組織更多元化,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式”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更主要的是創建了研究性自主學習模式,延伸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學生語言水平上的差異、學習習慣上的差異,導致其學習特征上的不同,從而造成其多元性的學習需求。傳統授課中“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必須加以轉變,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需施教的要求就更加突出與迫切。信息技術的大量應用便于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喜歡和學習目的獲取豐富學習資源,而不拘泥于課堂中、教材上的有限信息。豐富的拓展資源有利于學習者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吸收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從而實現語言能力提高、專業知識增長、工作能力培養三方面的目標。同時利用網絡交流平臺,與同學和教師進行信息分享、經驗交流和答疑釋惑,從而建立“授課點精華,自學是重點”的交互式教學模式。

4.Threat—所謂的“威脅”其實是對教師與學生提出的挑戰

信息技術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出身于語言教學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對商務英語教師的知識體系和教學能力都提出了新的威脅,無法適應信息時代對于師資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必然會被時代拋棄。2004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的Punya Mishra和Matthew J.Koehler提出的關于技術、學科內容和一般教學法相互關系的教師知識理論框架,這一理論框架為專業教師在信息化教學中對知識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有益借鑒。2006年,兩人在《技術教學內容知識:教師知識的一種全新框架》一文中,明確提出了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專業教師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即TPACK知識(融合技術的學科教學法知識)框架。TPACK是一種將信息技術融入于學科教學法知識體系,為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優質教學奠定了基礎,創造性地將信息技術、教學法和學科內容三種關鍵知識整合成為有機整體。TPACK知識框架是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運用合理恰當的教學技術,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拓展教師的信息化教學,促進學生信息化學習能力的發展,同時更好地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不斷發展。專業教師不僅是系統知識的傳授者,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管理者、組織者、指導者的角色,同時要成為新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的開發者。具體到商務英語的專業教師重點應做好三點知識的融合,即:信息技術、語言應用和商務業務的融合,培養教師進行信息化語言教學的能力、信息化業務訓練的能力及英語環境下開展商務工作的能力。

信息技術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不僅對于專業教師來說是一個全新課題,對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也是一個巨大挑戰?!皩W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是在新的環境下,學生需要回答的問題。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作為學習主體,對于自我主體意識的激發成為了左右自身發展的關鍵。自我主體意識是人對于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是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我主體意識是保持學習熱情的重要因素,是保障學習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學習目標的內在動力,而學生自我主體意識的提升需要重點解決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兩方面的問題。所謂“自主性”是指;由于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大量引入使得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轉變,“雙主式”的教學模式得以確立。面對豐富、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思考探索,主動發現,信息技術成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和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學生有了更大自主選擇權。學生在自主的前提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并隨時與教師進行交流,選擇對自己有益的、自身需要的資源用以提高自身素質,培養自身能力。所謂“自覺性”是指:學生容易在面對豐富、多元的信息時迷失學習重點,這時除了教師應給予必要指導外,更需要學生發揮自覺性關注學習重點,排除不必要信息的干擾;同時,在新型技術大量引入教學的初期,面對豐富的資源與信息,必然會在短時期內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然而隨著大量信息帶來的新鮮感的逐漸消退,學習效果必然有所減弱,所以為保持學習效果的持續強化,也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自覺性;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自覺協調語言技能和專業知識兩者的關系也是一個必須關注的問題,任何一個方面的忽略多無法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自主性是自我主體意識確立的前提,自律性是自我主體意識確立的保障,二者相輔相成,如何正確地在學習中堅持這兩個方面是學生必須解決的兩個問題。

四、結語

基于網絡技術和多媒體互動技術的現代信息技術為商務英語教學構建了一個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教學平臺,教育資源在這個平臺上得到交流與互動,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在這個平臺上得以形成和實踐。誠然如同一切新興事物的產生一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特別是商務英語教學,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震動與沖擊,其中不免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但信息技術的引入是時代的需要,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SWOT分析法全面地看待其得與失,理性評判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充分利用其時空不限性、資源共享性、實時交互性和虛擬性等優勢應用于教學實踐,這對于商務英語教學手段與理念的優化,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的改革與發展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教高[2012]1號.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Z].

[2]教高廳[2012]2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Z].

[3]鮑文.多媒體、網絡技術下的國際商務英語教學原則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12):446-447.

[4]顧小清.主題學習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用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25.

[5]李美鳳,李藝.TPCK:整合技術的教師專業知識新框架,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4):74-78.

[6]李群.教育信息化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新要求[J].理論月刊,2006,(6):87-89.

[7]張淑琴.提高力學課程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教育研究,2011(6).

軟件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2篇

2007年, 我國軟件收入5834.3億。2008年增長22%。2008年的前五年, 平均的增速近40%, 08年的收入比五年前增加了五倍多, 2009年, 我國軟件產業完成軟件業務收入9513億元, 同比增長25.6%, 企業數增長了3倍。從業人員現在到了170萬。平均增速是21%。與此同時, 我國軟件出口142億美元, 同比增長39%。

應對世界金融危機不利影響, 國家提出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計算機提升和下一代互聯網應用”、“軟件及信息服務培育”列入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六大工程。巨大的增長拉動這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根據各大權威人才中介機構競相發布的數據報告稱, IT行業在職場上異?;钴S, 軟件工程師的需求繼續猛漲, 全年一直位于所有行業之首。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 每年至少在30萬軟件人才缺口并且這個缺口還在以每年20%~30%左右的速度增長。

因此, 培養軟件技術人才, 將不僅促進學生就業, 也將為軟件行業的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

1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以就業為主要目標

近年來, 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處于低谷時期, 但是社會對計算機專業得人才的需求仍然比較大。這種矛盾也就反映了學校才培養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缺乏針對性。高職院校不同于其他教育類型。它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能很快得融入社會, 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就業為主要培養目標的。

明確了這個目標以后, 根據社會的需求, 本專業應定位于企業應用軟件開發和軟件應用人才培養。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豐富的實例教學和扎實的實踐實訓, 培養“T”型軟件人才, 學生德才兼備, 既有夠用的知識基礎, 又有較強的職業技能, 既能實現小組織協作開發, 又能適應大規模軟件團隊開發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畢業生全面發展, 具有較強的軟件分析、設計能力, 具有較強的編碼能力和軟件技術應用能力, 具有較強的學習創新能力和溝通協作能力,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團隊精神和服務意識。

在學生畢業后, 他們能從事的職業可以有以下崗位。

(1) 在軟件企業從事軟件設計、編碼、測試、維護、銷售及技術支持等方面工作;

(2) 在各類企事業單位信息技術部門從事各類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網站建設、系統維護、軟件技術支持等方面工作。

2 確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

目前, 軟件技術專業學生就業存在得最大問題是不能夠直接上崗。學生就業時感覺學校所學知識沒用或者自己專業水平不能達到要求, 不能適應工作崗位得需求。因此, 在學生的培養模式上可采取以下方式。

2.1 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 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實戰”的方式

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弱, 也沒有很強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 所以在學習專業課過程中, 有的學生在一個學期學習完成以后, 都不知道該門課程有什么用?針對這種情況,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實戰”的方式, 也就是在課程中通過一個實際項目貫穿整個課程, 而在每個知識點又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情景, 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任務驅動所采取得主要步驟如圖1所示。

2.2 在畢業綜合實訓過程中, 采取“專業+公司”的培養方式

實現“專業+公司”的培養方式, 也就是將即將畢業的學生由專業教師帶隊帶入到軟件企業、軟件實訓基地中去。這種方式使軟件技術專業與軟件企業更為緊密地結合起來, 為教師項目開發鍛煉和學生職業能力訓練提供一個真實的職業環境, 有助于教師和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態度和習慣的形成。

在該模式下, 教師與軟件技術人員角色的轉換, 學生與員工角色得轉換, 使得教師實際開發能力提高, 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這無疑是提高了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3 加強課程建設

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 使得計算機教學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的特點。計算機教學要求課程的開設和教材的選擇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 教學內容應該反映計算機技術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在選擇課程方面一定要很強得針對性和實用性, 讓學生畢業后能直接使用。要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科學地組織、編排教學內容, 要以實踐技能訓練為中心, 把理論知識融合進來, 這樣既便于學生理解, 又能起到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強實踐技能訓練, 不但要求學生學會必須的技能, 而且要達到比較熟練的程度, 盡可能地實現零距離上崗。如果在課程選擇上過于追求面面俱到, 到最后也只能是萬精油, 每樣都知道, 但樣樣都不精, 反而不利于就業。在教材得選取方面, 對于過時、落后或者沒有任何實際應用知識的教材, 一定要舍棄。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 應側重于選擇操作性強的教材, 避免選擇太注重理論的教材。

4 結語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職院校中軟件技術專業要想取得成功, 就必須以市場為導向, 提高質量, 辦出特色, 跟上發展的步伐, 為社會提供人才支持。

摘要:在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 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應該如何建設才能適應市場得需求, 滿足當今社會對計算機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 是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者應該思考得問題。本文從軟件行業現狀, 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 教學模式, 課程建設方面對軟件技術專業建設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高職教育,軟件技術專業,職業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趙智.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 2006.

軟件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3篇

在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學中, 通常采用的教學方式是:講授+上機。即教師先進行理論知識講解或操作演示, 然后再由學生在上機環境下通過練習對知識點進行復習與鞏固。這種教學方式會產生以下缺點。

1.1 理論與實際脫節

教師在授課中講授的內容, 主要是滿足教學大綱或者教材的要求, 而不是解決一項實際問題。這些知識只是學生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可能”會遇到, 不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求知的緊迫感, 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也因此會顯得空洞、呆板。

1.2 講授的內容不能及時驗證和鞏固

學生上機實踐往往會和理論講授相隔一個時間段, 使得講授的內容沒有得到及時的驗證和鞏固, 降低了教學效果。

1.3 缺乏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學生上機主要針對講授中的一個或多個知識點, 實踐內容簡單, 涉及知識面較窄, 學生缺乏綜合分析能力與創新能力, 對所學知識不能進行綜合應用, 一旦面對實際項目, 將會出現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2 行為導向教學法

行為導向, 又稱為實踐導向、行動導向, 是20世紀80年代由德國興起并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行為導向教學法強調以職業活動為導向, 以提高職業能力為核心, 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和行為活動, 腦手并用, 行知結合, 來達到培養和提高職業能力的目的。行為導向教學法于1999年通過中德職業資格證書合作項目引入中國, 受到職教理論界和學校師生的歡迎, 成為是目前職業學校實踐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3 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實施

我院軟件技術專業于2008年承接了重慶市市級教改項目《軟件技術專業項目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以來, 積極探索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軟件技術專業教學中的運用, 組建了2屆共4個教學實驗班。由于我院教學采用“2+1”模式, 專業課程主要集中在大二階段, 所以此次教改實驗對象主要針對大二學生。

3.1 確定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基本思路

(1) 以項目驅動為主實施教學, 結合案例教學、角色扮演等方法。將整個軟件技術專業二年級所要求掌握內容貫穿到一系列項目中, 根據項目需求決定在每個階段要講解的內容。

(2) 階段性授課。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多科獨立, 并行推進, 這種方式使得知識或技能很難綜合應用, 授課進度與項目的進度要求不能適應。采用階段性授課, 可以在某個時間段內對項目所需知識集中講解, 使得授課內容與項目要求保持一致。

(3) 以項目組為單位實施項目開發, 各成員擔任不同的角色, 以此來實現公司環境的模擬, 同時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 提高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

(4) 授課以學生為中心, 鼓勵學生自學、互學。教師是學生行為的指導者和咨詢者, 教師的作用主要以管理、引導、輔導為主。

3.2 建立行為導向教學的基本環境

(1) 建立“教學訓”一體化教室。

每個班級擁有自己獨立的教室, 學生每人一臺電腦, 每個教室配一臺教師用機。這樣既便于教師在理論講解或者操作演示后, 學生能立即動手實踐, 也便于學生在項目開發過程中, 保持環境的穩定和工作的連續性。建立一體化的多功能教室是軟件技術專業實施行為導向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

(2) 建立網絡與信息化環境。

建立內部資源服務器, 搭建網絡交流平臺, 便于學生下載、上傳教學資源和進行技術交流。

(3) 師資配備。

行為導向教學對教師要求較高。教師除了能理解行為導向教學方式、內涵, 有著較高的授課技巧外, 還應該具備全面的專業知識, 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另外親和能力也很重要, 可有利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加強師生交流, 便于有效組織學生參與討論, 能激發學生學習、創新的積極性。每個班級以配備2名專業教師為宜, 太多會導致教師間溝通困難, 太少則會使教師任務量太大, 教學效果下降。

(4) 改革考核方式。

取消傳統以期末卷面考試、上機考試來確定成績的方式。對學生完成的每個項目進行答辯, 最終成績根據每個項目完成情況、答辯成績綜合確定。這種考核方式既突出了高職教育“理論夠用、實踐力強”的特點, 也能夠保證學生在任一階段保持較高的積極性。

3.3 制定授課計劃及進度安排

合理的授課計劃是成功實施教學的基礎。依據實施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基本思路教學以項目驅動方式開展, 因此, 授課計劃的制定也將圍繞項目來進行。項目開發計劃見表1所示。

3.4 項目選擇

項目最好來來源于實際生產、生活。項目完成的結果, 能夠是一個完整、獨立、具備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學生因完成項目而產生的成就感會促使學生進一步去深入研究和改進。

3.5 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應充分體現整個教學以項目開發為核心, 學生為主體、實踐為主線的思想?,F以《教材管理系統》開發為例來探討教學實施過程?!督滩墓芾硐到y》屬于表1中“數據庫開發項目二”中選擇的一個項目, 主要知識點應包含數據庫設計、數據庫編程、軟件工程、分層設計思想等。教學主要流程如下。

(1) 項目導入。

教師提出項目, 給出項目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相關的職業情景, 對學生的主要要求, 以及項目的質量、時間要求、項目主要涉及知識點、新技術及其重點、難點和相關參考資源。項目提出的時間最好在前一個項目完成時間前一周左右, 因為此時部分同學已經完成項目, 或完成主要的技術工作, 任務相對輕松。

(2) 知識鋪墊。

針對對項目中要用到的知識和技術進行講解, 該項工作在項目提出后立即進行。在本環節, 主要需要講解軟件開發模型、軟件開發流程、軟件項目管理、數據庫建模及分層設計思想及實現技術。在講解前期階段, 由于前一項目尚未完全完成, 講解內容以概念性、理論性知識為主, 在后期則以技術和實踐性知識為主, 并在講解后立即進行針對性實踐練習。

(1) 小組分工與進度計劃。

項目正式啟動。每個小組內部確定每個成員在項目中承擔的角色和主要任務并制定項目計劃, 教師在此過程中負責向學生提供建議, 并審核計劃的合理性。在不同項目中, 小組成員所擔當的角色會發生變化, 這有利于學生能了解、熟悉每一角色應承擔的工作。

(3) 需求獲取。

在項目提出時對項目需求的講解并不細致, 另外學生在通過學習之后也會針對項目提出新的想法和問題, 所以需要教師對需求進行進一步講解。在《教材管理系統》中, 我們還特地邀請教務處相關人員對當前教材管理工作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及希望項目能夠達到的目標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錄像, 便于學生獲取需求, 同時也可以作為下一屆學生項目需求獲取資料。

需求獲取的另一個途徑是讓學生通過網絡了解其它相關系統, 通過對比、綜合并結合項目實際要求來了解需求。

(4) 需求評審。

對學生完成的需求分析報告進行評審, 這既是保證需求正確性的手段, 也是軟件工程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需求評審分為兩個階段。

①班級評審。指導教師抽取1~2個小組的需求分析報告,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發現其中的優點、不足和改進措施。該過程實際是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進行需求評審。

②小組內部評審。即以小組為單位對需求分析報告進行討論, 找出需要補充或者改進的內容。參與者除了小組成員外, 可以是小組邀請的其他同學或教師。該過程實際是學生對軟件工程中“需求評審”內容的一次實踐活動。

(5) 系統設計與評審。

該階段實現系統的數據庫設計、界面設計、各層之間接口設計、主要類設計等。和需求相同, 對最后形成的設計文檔要進行評審。

(6) 系統編碼。

編碼是軟件技術專業學生要掌握的重點技術。在此階段, 教師主要提供技術支持, 幫助學生解決一些較高難度問題。對于一般問題, 則引導學生通過與同學討論、網上查詢資料等方式自行解決。

(7) 項目考核與總結。

項目考核通過對小組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評審和對每個學生進行答辯進行。通過考核, 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對知識或技能的實際掌握情況, 以有利于下一階段教學的開展。

通過組織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的方式對項目結果、項目過程進行總結評價, 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 特別是共性問題和重、難點要予以深入分析和突破。

(8) 項目展示。

項目完成后, 對項目成果進行一次公開展示并對優秀作品予以獎勵, 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整個過程中, 教師一定要加強對整個項目的進度和質量監控。教師可以通過要求個人和小組定期報告進度 (例如填寫進度報告表) 來監控進度, 通過對代碼和文檔抽查, 檢查質量和進度, 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 以確保項目按時保質地完成。

4 行為教學法實施效果

實施行為導向教學后, 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與未實施行為導向教學的其它班級對比, 兩個實驗班的總體水平遠遠高于其它班級。在學校組織的軟件作品大賽中, 實驗班獲獎作品數占總獲獎作品數70%以上、并包攬獲獎名次的前三名。從就業情況看, 實驗班就業對口率為40%以上, 2倍于其它班級。

5 結語

行為導向教學法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加強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摘要:行為導向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次改革, 主要思想是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 以項目驅動為主線, 以實際需要來安排相應的理論集中講解, 將所需知識自然引導出來, 以不斷的過程監督和評審來總結鞏固學習的成果。實踐證明, 以學生實做為主的行為導向的綜合開發能力。

軟件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4篇

1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現狀分析

近年來軟件技術專業已成為眾多民辦高校的重點專業, 許多民辦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 始終存在著既不能讓學生掌握扎實、完整的專業理論基礎, 又不能培養學生熟練的應用能力的問題, 由此出現顧此失彼、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差的局面, 導致許多學生在畢業后還得參加一些培訓機構組織的短期培訓才能就業, 顯然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與企業的用人需求產生了嚴重的脫節現象。綜合分析, 造成這種原因的主要因素如下。

1.1 專業定位與社會發展脫節

民辦高職教育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有較好的優勢, 但對于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上有些單一。

1.2 教學方法與內容陳舊

雖然大多數民辦高職院校的軟件技術專業課程設置進行了改革, 但始終未能與當前社會的計算機技術發展同步前進, 不能將目前主流的技術知識引入專業課程。

1.3 實踐環節缺乏

目前大多數民辦高職院校都以課程設計作為實踐的重要環節, 但這些實踐環節普遍都存在著實踐周期短、強度不夠、效果差的現象, 并且缺乏系統的、全面的實踐環節。

1.4 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處于教學一線的教師多屬于理論型教師, 教學任務繁重, 無暇從事應用項目的開發工作, 缺少項目的開發經驗, 所以無法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指導建議。

2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綜合以上分析, 結合筆者在軟件公司以及民辦高校從事一線教學多年的相關經驗提出幾點改革建議。

2.1 課程改革

目前許多民辦高職院校都是由校內課程組教師自主獨立開發課程, 而且課程里面的知識內容陳舊, 已無法適應該領域的發展, 這里提出的課程改革主要是采取把企業帶入學校、帶入課程, 由企業里面經驗豐富的軟件工程師與校內課程組的教師共同研討如何建設課程, 長期溝通交流, 避免校內教師閉門造車, 這樣也能有效的保證學生學到的東西不是社會上所淘汰的。此外, 加大力度建設特色精品課程, 為學生提供一個豐富的教學資源平臺, 使學生能在課余時間里利用此平臺更好的進行自學。

2.2 教學方法改革

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采取以工作任務為中心設置課程內容, 讓學生在完成具體工作任務中掌握技能, 形成職業能力。教師講課要“精講”, 也就是在學習知識內容上圍繞當前和將來精心選擇, 突出“技術應用性”, 不過分強調學科的“完整性”。在教學中不是面面俱到, 而是主要講清課程的知識要點, 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讓學生在項目中去深入體會和領悟。整個過程完全采用項目案例式教學, 在項目中貫穿課程知識。項目的選取必須得當, 最好是企業里的真實項目或由課程組教師自己開發設計的項目, 教師應該熟悉整個項目的開發過程, 在項目中逐步引導學生, 手把手教, 直至學生完成該項目為止, 最后由教師認真總結其中的問題與不足, 及時將信息反饋給學生, 使學生能在下一個工作環境中引起重視。

2.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 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好壞, 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也是每個民辦高校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該通過在職學習、參加進修和培訓等方式來加深專業理論知識;定期深入企業接受實際工作能力的鍛煉, 提高自身能力, 使自己能始終站在本學科的技術前沿, 成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此外民辦高校在建設師資隊伍的過程中, 可采取內培外聘的形式, 培養理論型專業課程教師參與企業項目的應用開發, 使教師得到應用能力提高的機會, 也可招聘在企業一線的開發應用人員到校從事實踐課程的教學工作。

3 民辦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改革

3.1 加強校企合作, 建設以項目為主導的實習基地

專業課程的學習及其課程設計旨在讓學生對該門專業課程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掌握本門課程的基本應用能力。在企業應用中, 需要綜合運用多門專業課程的理論及其應用知識。為了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必須開展校企合作, 建立以項目為主導的實習基地。開展校企合作, 把學生送入企業中去實習, 可以讓學生更早地與企業接觸, 深入了解企業對計算機應用的需求, 思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加強對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的學習, 掌握該領域內計算機技術最新的發展趨勢;建立以項目為主導的實習基地, 可以讓學生有參與真實項目開發實踐的機會, 并力爭使學生們參與一個或多個企業實際應用項目的開發過程, 從項目需求定義、項目設計、項目開發、項目測試運行到項目維護。經過這個過程的學習與鍛煉, 學生能將理論課程的學習與實踐能力應用結合起來, 在有壓力的驅動下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而也鍛煉了溝通協作的團隊精神。

3.2 引進企業外包項目, 師生合作共同開發項目

在加強校企合作的同時, 引進企業外包項目入校, 組織一批有項目開發經驗的教師參與外包項目的開發, 同時每個教師可帶領3~6名學生共同參與項目開發, 一方面可加強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另一方面使得教師的項目經驗更加豐富, 同時學生在校也能參與到真實項目的研發, 累積一定的實戰項目經驗, 為今后的就業打好一定的基礎。

摘要:針對目前民辦院校軟件技術專業學生就業現狀, 通過分析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的現狀以及目前軟件企業用人的需求, 從如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角度出發, 闡述如何改革教學方法與課程設置, 開展校企合作以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教學改革,校企合作

參考文獻

[1] 顧榮.關于校企合作的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2010.

軟件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5篇

一、“校企合一”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內容

(一) “2+1”人才培養模式

“2+1”人才培養模式實質內容是讓高校學生進行2年課程學習, 再加上1年實際的企業實習, 此培養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使學生提前熟悉了解社會工作, 但是也特別容易在此過程中出現脫節問題, 若在這2年學習生涯中, 完成了課程學習, 但是若在最后一年學校未與企業進行實踐溝通合作, 那么既會增加企業管理難度, 同時也會增加相對成本, 最終導致企業和學校都失去了雙贏機會。針對此現象, 學校和企業都必須要提高對“校企合一”培養工作的重視, 在這3年中充分發揮學校主導教學作用, 企業主導實踐的作用。與此同時, 需要由學校統一組織安排學生參與到企業軟件項目實訓活動中, 在此過程中, 需要企業相關工程師參與到學生實踐活動過程中, 對其進行正確引導, 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實踐難題。在讓學生熟練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基礎上, 讓其真正了解軟件技術工作氛圍和相關企業文化發展, 為培養其軟件技術專業意識做出良好的鋪墊[1]。

(二) 軟件嵌入式模式

在實際開展實踐教學工作時, 需要以本企業實際開展的項目案例為主要內容依據, 并且要有效結合“高級編程”、“網站開發”、“數據庫應用”等, 只有將這些核心課程內容融入到其中, 才能更有利于“做—學—教”一體化實踐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 教師也可通過自身對軟件技術應用、開發經驗, 正確灌輸給學生, 進而增加學生技術專業知識儲備量, 為實踐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有利條件。

(三) “頂崗實習”式人才培養模式

“頂崗實習”式人才培養模式在學校教學活動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同時, 也是促使學生將軟件技術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操作環節中的重要基礎保障, 將此模式應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 既可以讓學生在企業仿真實訓中得到充分鍛煉, 又可以使其完成頂崗實習任務。

二、“校企合一”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

(一) 有效結合企業軟件技術項目案例

在實際開展教學管理過程中, 需要將企業化管理模式有效結合到其中, 并采取角色分配方法, 在此過程中, 可讓學校相關領導、老師以及學生都參與進來, 分別擔任項目主管、程序員、測試員等相關角色。在實際開展項目案例教學時, 可將其以板塊形式進行劃分, 同時, 也需要將知識重難點有效結合到教學過程中, 讓學生通過在實踐過程中真正理解知識點的實質意義, 進而, 增加學生的扎實程度, 與此同時, 也能夠充分鍛煉其實踐能力, 讓學生提前了解企業以及軟件市場發展情況、發展特點, 培養其養成良好的適應能力。

(二) 建立健全課程教學體系

課程教學和資源是開展“校企合一”人才培養模式重要保障基礎, 同時也是“校企合一”整體的關鍵性建設條件。此措施開展實質目的是讓學生在熟練掌握軟件知識、軟件技能等課程內容基礎上, 進一步做到滿足現階段人才發展要求, 進而達到人才快速培養的各項標準。建立健全課程教學體系具體內容如下。

(1) 通過此措施讓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發展方向。在教學活動中, 教師以及企業領導要正確引導學生確定自身發展方向、發展目標, 使學生能在畢業后朝著程序編碼、軟件服務以及軟件測試等方向選擇自己所從事的崗位。在此過程中, 學校以及企業都要深入去了解市場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對人才的各項要求, 同時, 也要結合學生實際認知發展情況、發展規律, 去建立健全相應課程體系, 此體系可由專業基礎知識、崗位實踐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等組成 (2) 在建立健全課程體系基礎上, 可將一些軟件技術企業發展成果結合到實際教學中, 這樣既能夠激發起學生信心、挑戰心, 又能夠將成果教育更好的融入到課程教學中, 其中, 技術發展成果可包括:技術證書、開發資料等等。 (3) 在學生正式參與到實踐活動前, 企業需對學生做出全面了解, 做到充分了解學生興趣愛好、能力優勢與不足, 再采取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課程, 通過利用綜合實踐能力課程教學板塊, 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軟件項目開發過程中, 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其創新意識,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鍛煉其綜合實踐能力, 進而實現個人價值, 為學生未來發展做出良好的鋪墊[2]。

(三) 建立健全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

在落實“校企合一”人才培養工作時, 既要將重心放在軟件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等方面上, 同時也要放在學生對各項技能掌握情況等方面, 并根據掌握情況、發展情況做出及時評估與指導。通過此培養策略, 既能夠提高學生知識、實踐能力、教師教學質量, 又能保證讓學生充分達到人才發展需求。其中, 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中必須要包括:專業成績考核、專業能力等。除此之外, 也可適當開展座談會、企業評價等活動, 以此來評價學生專業學習成績、專業能力、實踐能力。與此同時, 還要充分做好調查工作, 這樣才能更加準確了解到學生就業情況以及在實習過程中對企業的評價, 通過以上內容, 進而去評價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等各方面內容, 為學生今后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知, 開展“校企合一”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今后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 學校以及軟件企業必須要提高對其的重視, 加快落實各項培養工作, 根據學生實踐發展特點、市場發展需求制定相應實踐計劃、教學計劃, 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供堅實基礎保障。進而, 也能更好的滿足現階段各大軟件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保證讓學生得到更好發展, 為社會經濟發展建設奉獻自己一份力量, 從而, 進一步促進軟件技術的長久、穩定發展。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飛速發展, 軟件專業技術人才的發展需求也隨之而急劇增多。高校是培養軟件專業技術人才重要基地, 同時, 也是創新軟件技術重要基礎保障, 可以說, 人才的培養在高校以及軟件企業發展中都充分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軟件技術,校企合一,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1] 許麗花.軟件技術專業“校企合一”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 2016 (7) :160.

軟件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6篇

1 實訓課堂教學管理現狀

當前的軟件技術實訓課堂, 雖然擺脫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課堂為中心”, 教師憑借“一間教室、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引導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大量使用了多媒體技術等新的教學技術方法, 把教學主體轉變為學生, 但是仍然出現了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 在課堂上睡覺、說話、玩手機、聽音樂等現象。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 是大部分學生并未真正意識到自己是教學的主體。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力并未真正被調動。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調查表明, 大多就業困難學生存在能力缺失, 主要表現在專業能力不足、學習能力不強、實踐能力低下、品格養成欠缺、創新意識淡泊、職業目標不明確等。因此, 加強實訓課堂教學管理新方法勢在必行。

2 實訓課堂教學管理新方法

要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力。在充分了解當代大學生基本行為特點的情況下, 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因材施教。

2.1 思想教育為先

經常與學生交流, 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 對學習的看法以及對老師教法的認同感, 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做及時調整。介紹軟件行業發展動態, 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前景, 熟悉自己學習的領域, 并且有規劃地做好準備與積累沉淀, 讓學生熱愛自己的專業, 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增進感情, 從為人處世方面引導學生學習, 盡量少從學習本身方面來硬性做要求, 用建議的方式替代規定和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從為了完成學習任務來學習, 轉變成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努力學習。

2.2 訓練溝通表達能力

每次課前三分鐘, 抽取一名學生進行發言, 學生分享自己近期的見聞中最深刻最有意義的事, 不限制主題, 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一是極大限度鍛煉發言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是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 三是活躍學生的思維, 四是增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

2.3 教學過程組織分階段、分組、分層次

整個校內實訓教學過程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基本技能知識學習。

本階段的任務是學習項目中需要應用的新技術, 訓練學生快速學習能力以及軟件技術專業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的分組方式采用好中差搭配, 每個小組由基礎知識較好、一般和較差的同學共同組成, 每個小組成員獨立完成針對知識點學習設置的特定項目。學習過程中, 小組成員相互幫助, 協作解決遇到的問題。

第二階段:基本技能知識鞏固。

本階段的任務是對第一階段所學專業技術的應用, 學生對第一階段所學知識做項目編碼能力的轉化。學生分組按自由選擇為主, 導師局部協調。每個小組仍然選擇好中差的人員搭配, 組長和組員雙向自由選擇, 教師對小組人員過多和沒有被分組的學生進行協調, 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有分組并且參與到整個過程。抓住當代大學生自尊心強的特點, 這種方式讓學生有危機意識, 害怕沒有小組選自己, 從而側面促進學生認真努力學習。

第三階段:專業技能知識應用。

本階段的任務是應用前兩階段掌握的專業知識, 完成一個商業項目。學生分組將水平相近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 打破小組成員之間的心理優勢, 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促進, 協助完成項目, 對基本技能知識進行鞏固和拓展。

第四階段:總結、查漏補缺。

本階段是對實訓過程的個人總結, 對所學技能進行查漏補缺。學生分組完全打亂, 學得好的同學對學得差的同學進行一對一幫助, 帶動所有學生一起進步。增進學生之前的深度交流, 提升他們之前的溝通能力, 用學生帶動學生, 讓他們用同齡人的思維去理解和解決問題。

2.4 采用六部教學法

實訓導師和學生都明確教學目標, 從而可以從教和學兩方面提高效率;突出自學, 顯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實訓導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助手”或者“工具書”,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 導師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 小組成員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 把個體的學習與小組成員切磋統一起來, 就能產生相互學習、相得益彰的效應, 最后總結分享。一方面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 通過最終解決問題獲得成就感和自我認同感, 增強學生自信心, 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另一方面, 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協作意識以及溝通交流等綜合素質。

2.5 以比賽驅動學習、以就業引導學習

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一些校級、市級和國家級的軟件行業比賽, 比如正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的第二課堂軟件設計大賽, 工信部組織的藍橋杯全國軟件大賽, 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等。通過參加比賽, 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激發學生頑強拼搏的斗志, 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摘要:軟件技術專業校內實訓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從大學課堂到工作崗位的橋梁, 是實現由理論知識教學到工作實踐過度的有效方式。為了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 探索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管理方式。該方式應做到嚴格要求學生, 尊重學生, 發揚教學民主, 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老師創造一個自然批判的學習環境, 激勵學生從專業角度思考問題, 確定責任, 將學習從外在需求轉變為內在需求, 讓學習過程變成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實現的過程。

關鍵詞:校內實訓,學生,教學管理,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中國軟件市場現狀調查及未來走勢預測報告:2014-2015年.

上一篇:醫藥行業分析報告范文下一篇:建筑工地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