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經典諷刺范文

2024-01-23

經典諷刺范文第1篇

說起老舍,在眾人的印象中,大多都會先想到《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經典作品。然而,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小說卻絕不遜于他的長篇和戲劇,盡管他一再表示自己不善于寫短篇小說,并不認為短篇創作在某種意義上,更難于長篇。他自己也曾說過:“短篇想要見好,非拼命去作不可。”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作品,宛若一朵朵絢麗之花,他們以生命為根,真實為干,在“活文字”的土壤上面向世人綻開著。我于其間也發現了一些讓人為之一笑,背后卻反思不已的文章,例如《馬褲先生》《開市大吉》《善人》《有聲電影》等,這些短小精悍的小說給我的震撼不亞于《駱駝祥子》等,這些短篇中蘊含的豐富的多樣的諷刺藝術和幽默手法,讓我領略到了作者的另類幽默。下面我就結合這四篇短篇小說來談談自己對于老舍先生諷刺性幽默手法的粗淺認識。

老舍說過:“諷刺與幽默在分析時有顯然的不同,但在應用上永遠不能嚴格的分隔開”。老舍許多幽默作品中確實含有強烈的諷刺傾向,然而,老舍最終成為一個“幽默作家”而非“諷刺作家”,顯示了老舍在這個問題上理智與情感的實際取舍。正如老舍自述:“我失去了諷刺,而得到了幽默。據說,幽默中是有同情的”。 幽默,在老舍看來:“首要是一種心態”,是“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他所指的實際上是一種人生觀的表現,從這樣的心態去觀察體驗人生,彼我皆有弱點,應懷著愛心、善意去對待別人的弱點,以“笑的哲人” 的大度,去對待蕓蕓眾生的俗欲、頑固、愚蒙等。他所追求的就是“笑的哲人”的態度,即相當于“哲人”的含有深意的笑,是看透宇宙間的種種可笑的人生哲學的藝術表現。

老舍在《談幽默》一文中提到“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點,而技巧地寫出來。他自己看出人間的缺欠,也愿使別人看到。不但僅是看到,他還承認人類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處,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處一想,人壽百年,而企圖無限,根本矛盾可笑”。他認為幽默是對不和諧的發現,要求作家看出社會的欠缺來。在該文中,他還轉引切斯特頓的“在事物中看出一貫的,是有機智的。在事物中看出不一貫的,是個幽默者”。以此來說明幽默作家必須具有極強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將生活中一切可笑之事、自相矛盾的事,具體地加以描畫和批評。因此,與其將老舍的幽默看作一種運用語言的技巧,不如將其看作一種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觀察力強,才能將生活中一切可笑之事,相互矛盾之事看出來,想象力強,才能在抓住事物本質的基礎上,用幽默的話來解釋它,使人在笑中有所體悟。

所以,在老舍的幽默中,雖然有笑料,也有逗樂,但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始終是以悲憫的心理、同情的心態來關注社會的欠缺、人生的苦難等宇宙間的種種可笑的。他在寫一個可笑的人物時侯,包含著這樣的可能性,你我都有可能成為他,他可能是你和我,這樣的一種“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所以老舍的幽默給人的閱讀感覺是平等、善意、寬容。老舍是大眾的良心,他對底層的百姓有著天然的情感。他從未居高臨下地哀憐胡同里的窮人,而仿佛是他們的代言人,在殘酷中透出愛意,以至在灰色人生中竟也溢出些許的快活。

在《馬褲先生》這篇小品、漫畫式小說中,一個小人物的鄙俗相在作者的白描勾勒下活靈活現。小說的一開始便說到火車在北平還沒開,接著重點人物“馬褲先生”就上場了,為什么叫他這個名字呢?就是因為他睡在上鋪,穿著一條馬褲,卻穿著“青緞子洋服”,“胸袋插著小楷羊毫,足登青絨快靴”,一個打扮不

倫不類、滑稽可笑卻又有點紳士相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此人外表斯文懂禮,說話和氣,但一句“你也是從北平上車?”卻泄露了天機,讓人不知所云。接下來用夸張手法描寫其語言。作為一種修辭方式,夸張具有擴大、強化、渲染等作用,能給人以更深刻的印象。老舍的夸張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文中“馬褲先生”的喊叫:“火車好似都震得直動”、“火車確是嘩啦了半天”、“背后打了個霹靂”“站臺上送客的跑過一群來。以為車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運用夸張手法極力寫出了馬褲先生在所謂“文質彬彬”外表包裹下的一個在公共場所肆無忌憚,自私自利,毫無社會公德意識的小市民的丑惡形象。小說中經典的茶房一系列的“眉毛”描寫,“擰得好像要把誰吃了才痛快”、“眉毛擰得直往下落毛”、“直怕茶房的眉毛脫凈”,將一個可憐的茶房在馬褲先生的“狂轟亂炸”下,苦不堪言,痛苦萬狀的形態描摹的活靈活現??蓱z的茶房,地位低下,無可奈何,只好拿眉毛來表示抗議了。小說對于這段的描寫讓我印象深刻,一聲一聲“茶房!茶房!”,不僅給我視覺上一個沖擊,而且讓我反復聽見了這一聲聲尖銳的喊叫聲,看見茶房那苦不堪言的樣子,按照作者的語言就是“我笑了,沒法再忍住。”覺得怎么會有一個這么“活寶”的人。

作者在這篇小說中運用的語言都是極為精簡的,讓人讀起來有種格外活潑的感覺,那個“馬褲先生”就像是一個要不到糖的孩子,一遍挖著鼻孔,一遍喊叫著??墒?,如果真的是一個孩子,我們或許會認為他是那樣的天真可愛,但這主角卻是一個成年人,在他的一系列動作中,我不免感到些許“惡心”和“鄙夷”。此外,作者用詞風趣,有些小地方并不直接寫出,而是用一種間接的手法達到幽默的目的。如寫到馬褲先生吐痰吐到車頂上,作者不是直接說出來,而是用“照顧了車頂”來鮮活地描繪出“馬褲先生”令人發笑的畫面。

馬褲先生這個人可稱得上是集負面之小成:他為人小氣,好虛榮,不懂基本的禮儀,對於“恥”更沒有基本概念。這個人表現出了人性刻薄的一面;但更深一層看,他并不是個十惡不赦的壞蛋,而更像是我們自身缺點的大集合。大部分的人內心深處都有一點虛榮,或者一點刻薄,也許還有一點趾高氣揚;而馬褲先生就像是這一種夸張了的,負面的人性。馬褲先生的平凡,或者說是“夸大之后的平凡”,讓人心有戚戚焉。我想這便是老舍先生當初寫作時想要表達的效果,使小說的人物與讀者之間產生共鳴,這才是這篇小說的諷刺幽默所在,就像上文所說的“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

而對于另外一篇諷刺戲劇性的作品《開市大吉》,這樣的諷刺性幽默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在這篇小說中,作者用夸張手法展示了一伙江湖醫生騙錢有術的丑陋行徑。在小說中,最令我感到好笑的就是老太太剛來到醫院的時候與“我”對話的內容,老太太抱怨一句,“我”便跟著附和一句,“糊涂東西們”“不知好歹”等回答讓人們看到了真正的庸醫,在人們捧腹大笑同時,也讓人不禁感嘆這些市井小民的丑陋惡行與無知鄙俗。一群江湖醫生不擇手段地欺騙,一些病人卻心甘情愿接受所謂的治療,雙方都把生命視為兒戲。在熱鬧有趣的情節背后,蘊涵著貪婪和愚昧正在殺人的悲劇因素。這里也讓我看見了老舍先生的悲劇觀,朱自清就曾評價過《老張的哲學》、《趙子曰》都有一個嚴肅的悲慘的收場。老舍擅長于用笑來寫哭的故事,這在《開市大吉》中就能明顯地揣摩出來??梢?,我們通常從老舍的創作中讀到輕松和自如,是將一種普遍性的焦灼經作家個性的篩選后而形成的,撥開貌似輕松的面紗,我們看到老舍面對社會的傾危、人民的苦難、人生的無奈露出的苦笑。在他看來,他把幽默視為悲觀的產物,是作家對人生矛盾有了深刻的領悟之后采取的一種寫作態度。所以,無論在他的小說中,故事是如

何地逗笑,語言是如何地幽默,卻掩蓋不住深層的無奈苦笑與諷刺心傷。

我們繼續看《善人》這一篇,這篇小說中的諷刺幽默是讓人一看就明了的。作者下筆鋒利,嘲罵了以闊太太穆女士為代表的那類所謂上層人物,揭穿他們假慈善真剝削的事實。小說一開始便說到穆女士不愿他人稱她為汪太太,因為她覺得被稱為汪太太就像是靠著老公吃飯,不獨立的女性,而實際上她卻“老實不客氣”地花著丈夫的錢。這一段輕描淡寫,卻將一個虛偽的上層太太形象刻畫了出來,讓人不禁發問“這樣的一個人會是個善人?”一句“她是為救世而來”多次出現在小說中,充滿了諷刺的意味。小說中還通過主人公的一些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寫出諷刺意味,文中寫穆女士“真想抄起床旁的小床燈向自由扔了去,可是覺得自由還不如桌燈值錢,所以沒扔”。一個偽善者的面孔,呼之欲出。在小說中,作者沒有一句話說到穆女士的偽善,虛情假意,但卻讓人清楚地看見了這個人物的真實面目。就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這種不動聲色地譏諷伴隨著幽默的語言,輕而易舉地讓讀者在閱讀完之后搖搖頭感嘆“穆女士真是一位‘善人’啊!”。而這篇小說的名字叫做《善人》也是亮點之處,簡單的兩個字讓人在一邊閱讀的時候一邊形成反照,反諷的意味十分強烈。

對于另外一篇《有聲電影》作者的筆調則柔和了許多,且略帶善意,譏笑了那時無力且無心去追趕時代發展的市井小民。小說主要寫了一家老小到電影院看有聲電影的事情,語言詼諧俏皮,但卻充滿無奈譏諷。小說中對于動身前去看電影的那段描寫,讓讀者也不免替他們著急,而終于到了電影院,卻在一個座位問題上糾纏不清, “大家總不能忘了謙恭啊,況且是在公共場所”“大家打架似的推讓,甚至把前后左右的觀眾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爺”筆調輕松卻使人充滿厭惡之感,到了最后,大家對于什么是“有聲電影”其實根本沒有概念,卻還“贊嘆不已”,一群無知惡俗的市井小民形象讓我深深鄙夷,同時也深深佩服老舍先生的觀察能力及其語言藝術。

我們知道,老舍先生作為滿族人,長期居住北京,其筆下人物也大多是生活在北京或以北京為中心的,因此他的寫作語言具有鮮明的京味,并善于以北京小市民的詼諧方式,調侃一件件平凡的事,他的批評諷刺是尖刻的,但他是根深人民大眾的,他并不寫什么國家大事,總是從小處入手,卻以小見大,寫活了一個社會,造就了眾多典型人物。其實,從前面的四篇小說中,我們都可以看出老舍的諷刺性的幽默,但是那種諷刺卻是溫情的。怎么說呢?幽默在許多情況下,和諷刺是一個根上開出的兩朵花,一個帶刺,一個帶笑。老舍是以機智而輕松的笑去窺視和描寫北京市民社會的世態人情的。他是一個“熱心腸”的幽默家,他的幽默中有諷刺,但不是毒辣的諷刺,他把諷刺和幽默結合起來使用,便有了“寬厚”而不“趕盡殺絕”的特點。

經典諷刺范文第2篇

老頭:一個在城市打工的上了年紀的老者,不乏幽默與機智;

年青人:一個倚靠著“死魂靈”生活的青年;

廠長:一個自以為是,被迫作秀的所謂領導;

女秘書:一個嬌揉造作的女人;

布景:工人家屬區,七樓,室內的擺設十分的簡單:一張床,床邊是沙發,沙發的旁邊是桌子,桌子上擺放了一個老頭的相片,一部電話;

時間:2003年大年初一早上;

內容:年青人從右上,后邊跟了一個扛米袋的老頭,老頭顯得很累,氣很喘。

年青人:擱這兒吧,就擱這兒吧。

老頭:呵,我的媽呀,累得我夠嗆。(老頭不住地拭汗)

年青人:瞧你,不就是一袋米嗎,至于那么累嗎?

老頭:一袋米?你來試試,從超市扛到樓下,又從樓下扛到七樓,我都幾十歲的人了,能不累嗎?

年青人:好,好,好,啰里啰嗦的,給,這是錢。

老頭:兩塊,就兩塊!這么遠的路,你就給我兩塊?再怎么也加點兒。

年青人:嫌少,還嫌少!?我告你。這還是看在你年紀大的份上,不然的話,我只給你一塊。

老頭:加點,再加點。尊老愛幼嘛。

年青人:不加,你要不要,不要拉倒。

老頭:要,我還能不要嗎,好歹也是一頓飯錢。哦(老頭忽然感到有點兒不適)你這兒有廁所嗎?讓我方便方便。

年青人:(非常不耐煩地)你這人事可真多,后邊,后邊拉。

老頭:(一邊走一邊的小聲嘀咕)這么年輕就學會這么摳門。將來生個兒子一定沒有屁眼。

年青人:哎哎,你說什么吶你......

老頭:沒什么,沒什么。(趕緊從左下)

年青人:這老東西,(此時,桌子上的電話響了,年青人趕緊去接),喂,是誰呀?......對......對對,那是我爹,我是他的兒子,......您是......廠長......您有什么事?......要來看我爹......我爹,他在呀....他活得好好的......什么!馬上就到......好的好的....再見......(喜孜孜地)要買東西來看我爹。我正愁沒有年貨呢。沒有想到有人就給送上門來了,這可真是......(忽然他想到了什么)糟了,他要來看我爹。我到哪兒去給他找個爹去。(此時,他看到老頭從左上,顯得非常的愜意)

老頭:這泡屎拉的,哎,年青人,謝謝你了,我走了。(他正欲從右下,年青人看著他,忽然之間就有了主意)

年青人:老頭,

老頭:啥事啊!

年青人:(趕緊換上笑臉)您干嗎急著走啊,您在我這兒多嘮嘮;

老頭:不嘮了,我得趕快去超市攬點兒活去。

年青人:干嗎這么急呀,您在超市能攬多少活,一天能掙幾個錢呀!

老頭:少說也有個十塊八塊的。

年青人:那我就給你二十塊錢,你就在這兒幫我一個小忙。

老頭:給我這么多的錢,你倒是要我幫你什么忙呀?

年青人:給我當一回爹。

老頭:這年過的,白撿一你這么一兒子,多晦氣。這話怎么說的,要我做你爹。哎!那你爹呢?他同意嗎?

年青人:這你就別管了。

老頭:不行不行,不明不白就做了你爹,你爹要是找上我那可咋辦?你得告我,這是怎么一回事。不然,我不做你爹。

年青人:跟你說話可真費勁,我實話告你得了,我爹他死了。

老頭:那更不行了,你讓我冒充一死人。讓別人知道了,說我占你的便宜。多沒意思,我干不了,我不干!

年青人:得了,我全告訴你,是這么一回事。我爹三年前就死在我老姨家了。當時廠里面不知道,照樣給我爹發退休金,我每次都冒我爹的名去領的,從來就沒有出過岔,今天吶,是新年初一,廠長要到我家來看我爹,馬上就到,到時候我到哪兒去找一爹給他呀!?要是沒有,我就擔心吶,我爹死了的事兒會漏出去。以后的每月的一千多塊錢就領不到了。所以呀,我就想起來要你冒我爹的名,幫我這個忙。

老頭:原來是這么一回事呀,要我扮你爹,騙你們領導。把你爹死了的事兒給糊弄過去。行,不過,我要再加三十。

年青人:白讓你當一回爹,你還斤斤計較。

老頭:加不加呀,不加拉倒。

年青人:加!你是我爹,還能不加嗎?!呆會兒廠長來,你給我躺在床上扮我爹。咱們可先說好了:只許規規距距,不許亂說亂動。

老頭:呵,還這么多的規距,這都哪跟哪呀!?不許亂說亂動,你爹是地富反壞右是咋的?......

(此時,一個西裝革履的,戴著金絲眼鏡的中年人從右上,他就是廠長,)

廠長:這是老李師傅家嗎?

年青人:這就來了,快,上床。(他趕緊安排老頭上床)

老頭:看好了,我這就是你爹了!

經典諷刺范文第3篇

摘 要:弗萊的代表作《批評的解剖》一經問世,便被視為一部劃時代的批評專著,因為它不僅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年代以前的西方文學批評進行了系統總結,更是為來日西方文學批評的新方向指明了道路。自此之后,文學批評被正式當作一門獨立自主、自成系統的學科來對待,故《批評的解剖》的誕生具有極其深厚的學科意義。本文將選擇弗萊所提出的“站后看”視角作為切入點,通過論述這一批評方法上的創新理論,來證明《批評的解剖》這部經典的不朽魅力。

關鍵詞:《批評的解剖》 “站后看” 視角

加拿大著名文學批評家諾思羅普·弗萊的理論作品《批評的解剖》一經問世,便被歐美學術界稱譽為里程碑式的“經典著作”。該書的出版,不僅意味著“原型批評”拉開序幕走上歷史舞臺,更是為日后文學批評自立門戶成為一門獨立學科貢獻出了巨大力量?!杜u的解剖》“經典魅力”永存,深究其因,與弗萊在書中提出的“站后看”的批評鑒賞觀點密不可分。本文便力圖通過論述這一理論創新,來闡明“站后看”鑒賞視角的意義內涵,并以歷史發展的眼光,對該理論作出具有現實意義的解讀。

一、弗萊“站后看”理論的闡釋來源

弗萊在《批評的解剖》中提出的“站后看”的審美意識,起始于弗萊將文學批評與繪畫鑒賞之間所進行的類比比較。弗萊先是提出“在欣賞一幅畫時,我們可以站得近一些,對其筆觸和調色的細節進行一番分析”,而后定義這種做法是“新批評派的修辭分析”,同時說明自己所提倡的“原型批評”,是要“退后一點距離,更清楚見到整個構圖;在一定意義上,是需要去解讀一幅畫”,是需要立于遠處靜觀的姿態,因此弗萊堅持“在文學批評中,經常與一首詩保持一點距離,以便能見到它的原型結構”。弗萊相信,唯有借以適當的距離“欣賞”文學,作品里的“敘事”“主題”“移位”等原型結構,才有機會被發掘品味,才能遇見真正意義上的文學?!罢竞罂础币暯怯^念的誕生,深刻展示出了弗萊在文學批評領域的卓越見地,它不僅為弗萊以原型批評為基礎的文學理論奠定了基礎,更使文學鑒賞評析擁有了更具說服力的闡釋依據。

二、“站后看”視角的反映:將文學與現實的關系拉開

弗萊“站后看”距離意識的首要表現,便呈現于弗萊處理“文學”與“現實”的關系問題之上。他在第二篇論文《倫理批評:象征的理論》的闡述之中,運用“站后看”的視角拉開了文學創作與現實事實之間的關系距離。他所理解的“文學”,“在其描述性的語境中,是一系列假設性的言語結構”。弗萊指出,“虛構性”是“文學”的重要特性,通過對于“虛構性”的理解不難得出結論,文學其實并非是簡單地對于現實原型的處理改造,準確來說是更為復雜的二次加工。同時,他還列舉“詩人置事實于不顧”,擁有“特許的撒謊者”雅號的范例,來佐證這一特征。其實,文學樣式在演變過程中,“不真實的色彩始終與其如影隨形,如fable(寓言)、fiction(虛構作品)、myth(神話)等等”。因此,在面對文學的“虛假性”時,我們迫切需要“站后看”的立場將文學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拉開,擺脫一切虛假表象、虛構模仿對我們的迷惑,竭力去掌握客觀真實的文學相貌。與此同時,弗萊還對文學作品的象征意義做出了價值分化,他認為“詞語所指的事物”和“詞語與其指稱之間的傳統聯系”是“外向和離心的”,這類“外向意義的標準是次要的”,而我們在文學里追求的應是“內向或向心”的言語結構形式,即“從詞語中引申出一種由它們構成的更大的語言模式”,也正是因為“象征的符號形成了一種獨立自主的言語結構系統”,我們才擁有了文學。從內向意義到自成一體的言語格局過程中,不僅形成了“文學的結構”,也再次使得現實世界與文學距離漸遠,因為二者間的聯系方式是語言系統,而此時“文學只是語言的一種特殊形式”罷了。

這種距離秩序觀念的提出,使我們盡力掙脫出了“現實生活”對于“文學”的全方位籠罩,“簡單將文學解釋成對于現實生活模仿”的原理不再適用,同時,更為深刻的意義在于成功避免了文學批評再次淪為他類學科批評的附庸?!拔膶W”與“現實生活”拉開距離,也是與“科學”“政治”“神學”等系列干擾因素劃清界限,“文人變節”的危險劇情,成為了弗萊重點提防的文學批評隱患。

三、“站后看”視角的派生:“原型”意義的提出及其發展脈絡

在弗萊論述“模式類型分類”的相關問題時,“站后看”理論里的遠距離視野,有效地幫助他從宏觀角度厘清了“文學里的原型本質”問題,并對及其發展過程作出相應解釋。將論文《歷史批評:模式的理論》和《倫理批評:象征的理論》結合來看,弗萊將對文學作品的剖析分為了內外兩部分延伸:一是在文本內部,將“mythos(神話)”作為關鍵要素來解讀文本的敘事模式,且因為敘事模式作用于敘事內容,由此弗萊將不同的神話元素匹配了不同的敘事方式與之呼應,展示出自己所推崇的“文學作品回流至神話”的觀點。二是在文本外部,虛構型文學作品和主題型文學作品都可歸位入“神話”“傳奇”“高模仿”“低模仿”“諷刺”的五類模式之中,并與不同的敘事階段相結合形成“文字”“描述”“形式”“神話”“總釋”五個相位,這樣的對應衍生出了“原型”這一重要概念?!霸汀背蔀榱藬⑹履J街锌梢粤魈蔬\動的元素,因其出現,文本間的溝通交流成為可能。

在這一套對應結合的系統中,由“神話”出發最終又皈依“神話”的路徑,使文學史的前進方向不再是固有的單一形式,而是進入到一種循環移動、互相交流的新型狀態中。因此在文本的內外部條件里,形成的都是封閉的循環模式。與此同時,“神話”的價值在弗萊的理論架構里被大大提升,成為了文學作品保留思維意識的重要場所。

弗萊利用“站后看”視角定義出“原型”這一重要的概念,并將文學正式納入系統的研究手段中進行觀察,確乎是文學批評角度上的一次偉大創新。他寬闊的學術眼界,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多角度、多方位、多關系、多層面考察文學現象的可能,更是將我們從“新批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小家子氣中,重新拉回至視野開敞的高地上。

四、“站后看”視角的升華:“原型批評”理論的誕生成型

在第三篇論文《原型批評:神話的理論》之中,“原型批評”的理論被最終完整生成。

它是弗萊于宏觀論證的視野背景下搭建起的一方文學研究平臺,原型研究驅使我們從大處著眼,從總體上把握文學的組織結構。倘若說第一、二篇論文是在闡述“原型”的意義和價值的話,在第三篇論文里弗萊則是開門見山地肯定了原型研究的中心是“神話”,并提出了系統的原型批評準則。弗萊通過論證“文學循環論”的相位對應規律,來凸顯“原型批評”的普世原則,把握住西方文學從神話發端,然后繼而轉化成為喜劇、傳奇、悲劇,最后演變成反諷和諷刺,且在最后階段,又返回神話的運動脈絡。

弗萊在書的序言中曾提出:“文學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而且不依附于它所討論的藝術而存在,具有自己的思想和知識結構”,強調應該將“文學與闡述或論斷性的文章區別開來”。因此,弗萊選擇以“神話原型批評”為基礎,并通過“原型批評”和“總體釋義批評”去構建“文學的結構原理”,力求“為整個文學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語境”。這一理想藍圖的最終實現,正是因為弗萊堅持了“站后看”的觀點,讓距離意識為自我宏觀的理論編制創造了可能。

同時,在“原型批評”的理論系統里,弗萊還利用“站后看”的視角觀點,對原有的“道德為上”的價值觀念進行了矯正,反對因為“道德價值判斷”讓“文藝作品變成產品”的行為,因為弗萊認為“價值判斷只能間接地而不能直接地交流”,“對作品的評價建立在文學研究的基礎上,而文學研究永遠無法建立在評價上”。以弗萊對《哈姆雷特》的文本解讀為例,《哈姆雷特》里黑暗混沌的社會現實、丹麥王室里的權力亂斗被視為冬季的毀滅與蕭瑟氣質,而哈姆雷特作為英雄人物的命運,最終是以死亡贏取了勝利。這里,弗萊并未將哈姆雷特的悲劇命運用“道德規范的違逆”去解構,而是以“犧牲”的語境,來表現文本的內涵,哈姆雷特以“自我犧牲”戰勝了冬季的黑暗勢力,悲劇收尾的表象下是一個光明與希望式的內核,代表著生命將由冬季邁入春季的明媚與和煦,迎來循環再生?!罢竞罂础钡暮暧^視角在這一文本里發揮出雙重效用,不僅以“犧牲”為悲劇原型展開了對神話的原始思維思考,還使得文本避免落入“道德”、“命運”的藝術俗套。

五、結語

《批評的解剖》作為諾斯羅普·弗萊的代表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學批評理論經典,它從宏觀出發,將視野指向整個西方的文學經驗和批評實踐,瓦解了“新批評”理論,且還以原型理論為基礎,以結構主義方法為手段對整個西方的文學經驗和批評實踐作出了獨特的分類。特別是“站后看”視角的提出,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學打開、批評鑒賞的方式。在現今這般文學藝術百花齊放、琳瑯繁雜的時代里,我們似乎更加需要弗萊精神的警醒與提示,冷靜地“站后看”,才不至于眼花繚亂,難辨良莠。時間上的距離審視,也會讓我們對于弗萊的成就貢獻更客觀與準確。歲月刪繁就簡,褪去弗萊的層層贊譽標簽后,我們終于能夠把握住他大師級思想家、批評家的樣貌本質。感謝常讀常新的《批評的解剖》,感謝弗萊,讓我們在文學前進的道路上并非月迷津渡,不辨東西。

參考文獻:

[1](加)諾思羅普·弗萊,著.批評的解剖[M].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2]劉海麗.弗萊文學人類學思想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

[3]趙麗莉.弗萊及其《批評的解剖》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8.

[4]賀麗.諾思洛普·弗萊:文學理論視域中的文化批評[D].湘潭:湘潭大學,2007.

[5]喻琴.多維視野中的弗萊理論研究[J].蘭州學刊,2008(02):195~198.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

經典諷刺范文第4篇

02、距離,產生的不是美,而是詮釋了不堪一擊的愛情。

03、現實告訴我們說:有什么別有事;沒什么別沒錢;動什么別動情。

04、愛情就像沙漏,心滿了,腦子就空了!

05、人生煩惱就12個字: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

06、很多人闖進你的生活,只是為了給你上一課,然后轉身離開。

07、終于知道吃奧利奧,為什么要先“舔一舔”了,因為那樣 就沒人搶了。

08、女人沒魅力才覺得男人花心,男人沒實力才覺得女人現實。

09、慢慢的,長大了,卻感覺變沉默了,懂得多了,卻不快樂了。大家都是這樣的么?

10、小時候??拗拗?,就笑了,長大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11、明明不是陌生人,卻裝旳比陌生人還陌生。

12、不要輕易評價別人,因為你沒有經歷過他的人生。

13、不要拿過去的記憶,來折磨現在的自己 。

14、在人之上要看得起人,在人之下要看得起自己。

15、跟自己說聲對不起,這些年一直沒學會愛自己。

16、我很想告訴你,我好想你,可是我怕得到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哦"字 。

17、女人,不需要傾國傾城,只需要一個男人為她傾盡一生。

18、在乎才會亂想,不在乎連想都不會想。

19、表面都是心連心,背后都在玩腦筋。

20、不要嫌父母老、爹媽臟,因為他們是世界上最不嫌你臟的人,父母的恩是我們一輩子都還不清的。

經典諷刺范文第5篇

一、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寓言故事

2、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寓言的深刻寓意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悉寓言內容,理解寓意

難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寓意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直接點題:

一、導入新課,簡介《伊索寓言》

1、同學們都很喜歡看寓言故事,那你們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 (板書:故事——道理)讀課題

12伊索寓言

2、簡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曾經是一個奴隸。他機智幽默,聰穎過人,在兒童心目中始終扮演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兑了髟⒀约防锏慕巧蠖加蓜游飺?。這些動物和人一樣,會思考,能說話,從本質上說仍是人的化身,代表著當時社會上的各色人物。

同學們所熟悉的《龜兔賽跑》、《誰的本領最大》、《狼和小羊》、《狐貍與烏鴉》等寓言故事,都是從《伊索寓言集》里選出來的。

二、學習寓言《狐貍和葡萄》

(一)讀課文

1、說起狐貍,大家都很熟悉,很多故事中都有它,如:兔死狐悲、狐假虎威、狐貍和烏鴉等,在你的印象中,狐貍是一種怎樣的小動物?(學生談感受)。

2、今天咱們再來讀一個發生在狐貍家族里的故事,(讀課題)正音:狐貍、葡萄組成詞后要注意輕音的讀法。。狐貍和葡萄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輕聲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流利。

3、指名分讀各節,相機正音辨形

正音: “饞”是前鼻音翹舌音,“酸”是平舌音;

辨形:“狐貍”是反犬旁,說說還有哪些字是反犬旁;“饞”的筆畫筆順;“酸”是酉字旁,不能少寫一橫。指名上黑板書寫,其他學生描紅。

4、交流:說說狐貍和葡萄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

(二)學故事。

1、小動物常常是伊索寓言故事里的主角,瞧,狐貍向我們走來了 ,它還會說話呢!

齊讀:“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這些葡萄真的不好吃嗎?

2、狐貍看到了怎樣的葡萄呢?齊讀:葡萄架上,垂下幾串成熟的葡萄。 (出示圖片)

(1)你覺得葡萄長勢怎么樣?從哪些地方看出來?(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葡萄成熟了?(形狀的大小、顏色透亮)

(3) 你想到了哪些描寫葡萄的詞語和句子?(又大又圓、又酸又甜、晶瑩剔透、酸溜溜、甜津津;顆顆葡萄像碩大的夜明珠、晶瑩透亮……)

用你的朗讀描繪一下這令人垂涎三尺的葡萄。 (4)看到這幾串成熟的葡萄,你有什么感覺、想法?

3、出示“一只狐貍看到了,饞得直流口水”。 (1)指名朗讀。

(2) 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狐貍很喜歡吃葡萄。) 想象狐貍的饞樣兒。用你的朗讀把狐貍的饞勁兒表現出來。

4、看到這么誘人的葡萄,狐貍真想嘗嘗這美味啊,他是怎么做的呢?齊讀:他想盡了各種辦法去夠葡萄,但是白費勁。

5、想想看,狐貍會想出哪些辦法夠葡萄呢? (預設:爬樹、跳躍、用棍子敲、用石頭砸„„)

6、指名表演狐貍夠葡萄。

7、狐貍想盡了各種辦法去夠葡萄,結果怎樣? 這就叫——“白費勁”。

8、同學們吃過成熟的葡萄嗎?是什么滋味?為什么狐貍卻說:(齊讀)“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9、狐貍這樣說,難道他不想吃這葡萄嗎?(想) 從哪些詞句能看出狐貍想吃這葡萄的? 饞得直流口水 想盡了各種辦法 邊走邊回過頭來

10、這么美味的葡萄,想盡辦法都吃不到,這時,“狐貍感到無望了,只好轉身離開。”理解“無望”。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

11、狐貍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表演讀:他邊走邊回過頭來說:“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2 想一想,這里的“酸”還有什么意思呢?這時狐貍的心情是怎樣的?(無可奈何、舍不得、窩火、不甘心。)用你體會到的心情讀這句話

(三)明道理

1、假如,葡萄架上的一只麻雀看見了,告訴他這葡萄是甜的,面對這尷尬的情景,狐貍又會怎么酸溜溜地說呢?

2、伊索先生知道了這件事,并為此嘲笑它了,狐貍先生又會怎么對伊索說呢?

3、現在明白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不好吃了吧?(虛榮心強、要面子、生怕人笑話;自己無能為力,卻又不敢承認自己的無能,表里不一。)

4、引出寓意,示: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齊讀)

5、從上面的故事你知道“無能為力”是什么意思嗎?

6、辨析“成熟”

①葡萄架上,垂下幾串成熟的葡萄。

②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 這兩個“成熟”分別是什么意思

7、用自己的話說說“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

8、這些人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狐貍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這種心理對嗎?

9、生活中有沒有和狐貍一樣的人呢?舉例說說。

10、拓展練習:(出示)

填一填:

①狐貍明明(

想吃葡萄

),可因為他(

),卻偏偏說(

)。

②劉燕明明想當學習委員,可因為他(

),卻偏偏說(

)。

③(

)明明想(

),可因為(

),卻偏偏說(

)。

經典諷刺范文第6篇

內容摘要 „„„„„„„„„„„„„„„„„„ 1

一、深厚的藝術淵源 „„„„„„„„„„„„„ 2

二、創辟幽默的諷刺語言 „„„„„„„„„„„ 3

三、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 „„„„„„„„„„„ 4

四、幽默、調侃的諷刺手法 „„„„„„„„„„ 5

(一)調侃式的文筆 „„„„„„„„„„„„„ 5

(二)漫畫式的勾勒 „„„„„„„„„„„„„ 6

(三)犀利細微的心理分析 „„„„„„„„„„ 8 注釋

„„„„„„„„„„„„„„„„„„„

9 參考文獻

„„„„„„„„„„„„„„„„„

10 致謝辭

„„„„„„„„„„„„„„„„„„

試論《圍城》的諷刺藝術

內容摘要:《圍城》是一部睿智的書,是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是一部以舊中國中上層知識分子病態畸形生活為描寫對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諷刺小說。諷刺藝術高超,別具一格,妙趣橫生,各種比喻精辟、新穎,令人叫絕且俯拾即是。各種機智的反語、雙關、諧音、對仗、警句、格言,以及古今中外的典故、逸聞紛至沓來,令人目不暇接。采用獨特象征,蘊含深刻的哲理;還常以幽默、漫畫、調侃式的筆法諷刺時弊,描摹人情世態,調侃“蕓蕓眾生”。心理描寫細致精微,能準確傳達出人物特定場合下瞬間所萌發的心思和微妙情緒。在幽默外表下露出辛辣犀利的筆鋒,一針見血。 關鍵詞:諷刺 幽默 比喻 象征 漫畫

對于現代青年來說,錢鍾書無疑是一個謎一般神秘而富于魅力的人物。他是“鐘情于書”的大學者。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除魯迅、梁實秋、老舍之外,可稱得上幽默大師的人物。他的淹貫中西古今的博學,滔滔不絕的口才,濃郁的機趣與睿智,澹泊寧靜,毀譽不驚的人格,使得他極富傳奇色彩,風靡海內外。夏志清稱他為“當代第一博學鴻儒”。舒展稱其為“文化昆侖”。尤其是當年他的“奇書”《圍城》一經出版,就十分暢銷,洛陽紙貴。魯迅說“喜劇就是將無價值的東西撕破了給人看。”錢鐘書的《圍城》撕破的是那些學歷煌煌的虛偽面孔,作品通過對方鴻漸及他周圍的一群人,從熱鬧的十里洋場到閉塞的三閭大學,從國外留學生活到國內游蕩經歷的描繪,用漫畫夸張的手法嘲弄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提示了人生如“圍困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這一典型的社會心理。他那清如水,明如鏡,揮灑自如而又耐人尋味的語言,使《圍城》成為幽默文學語言的范本。許多專家稱其為新的《儒林外史》,這是五四之后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杰作。它是一部以舊中國中上層知識分子病態畸形生活為描寫對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諷刺小說。作者以幽默的筆法諷刺時弊,描摹人情世態,調侃“蕓蕓眾生”。常以平易的筆觸在貌似嬉笑中予以淋漓盡致的嘲諷和描寫,可謂是入木三分,一針見血。下面,就《圍城》的諷刺藝術試作分析。

一、深厚的藝術淵源

《圍城》妙趣橫生的語言,常令人忍俊不禁,這種幽默古已有之。早在元明清時期,我國就有一些作品略帶幽默,如《水滸》描寫李逵、魯智深,使人“或笑或哭,亦哭亦笑,時而哭不得,笑不得,遠超乎諷刺褒貶之外,而達乎幽默同情境地”;《西游記》描

- 1

不出去的變色變質的半生紅燒肉“像紅人倒黑運,又冷又黑”,鋒利而貼切,逗人發噱。又如說“鮑小姐那類女人”是不“傷春”的“一切衣服在她身上像只軟木塞之于酒瓶口,不需要酒的時候才需要瓶塞。”⑶一個生動的比喻就能使讀者對鮑小姐的作風了然于胸。還有方鴻漸在本縣省立中學作報告時大談鴉片,梅毒,“令那紀錄的女生漲紅了臉停筆

⑷不寫,仿佛聽了方鴻漸最后的一句,處女的耳朵已經當眾失去了貞操”。形象而又俏皮,耐人尋味。

《圍城》豐富的比喻,風趣幽默,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諷刺藝術效果。比如,作者在嘲諷李梅亭時說他“臉上少了那幅黑眼鏡,兩只大眼睛,像剝開殼的煮熟雞蛋”。⑸又挖苦他“本來像冬蟄的冷備動物,給顧先生當眾恭維得春氣入耳,蠕蠕欲活”。⑹暴露出了李梅亭的貪圖虛榮,一頂“高帽”就使其飄飄然。在描寫假哲學家褚慎明時,“褚哲學家害眼饞癆地看著蘇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學家謝林的‘絕對觀念’,像‘手槍里的彈出的子彈’,險的突出眼眶,迸碎眼鏡。”⑺生動地勾勒出褚慎明卑鄙下流的丑相,揭示出其骯臟的靈魂。在描寫以嫖娼與賺“外塊”為其能事的“侯營長”的長相時,則形容他“有個桔皮鼻子,鼻子上附帶一張臉,臉上應有盡有,并未給鼻子擠去眉眼,鼻尖生幾個酒刺,像未熟的草莓。”⑻尖酸刻薄地諷刺侯營長那丑陋的嘴臉„„諸如此類顯示出作者豐沛聯想力的巧妙而生動的比喻,仿佛一枚枚辣味十足的野山椒,俯拾即是地散布在作品的情節、肖像、人物心理、細節、性格以及自然景物等各類描寫中,令人目不暇接。既大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諷喻性,又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趣味,對于繪聲繪色地刻畫人物情態,常能收到畫龍點睛之效。

《圍城》有如此眾多的妙喻,這與作者對比喻有深入地研究有關。錢鐘書在他的學術名著《宋詩選注》和《管錐篇》等著作中強調,“廣譬喻”。在《舊文四篇》里又提出:“比喻正是文學語言的根本”,“比喻包括相輔相成的兩個因素,所在事物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不同之處愈多愈大,則相同之處愈烘托。分得愈開,則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就愈高。”對比喻藝術地精深研究加上高超的分類取譬能力,使他能夠在小說中把各種新鮮奇妙、生動形象的比喻散布在各方面的描寫中,使《圍城》的諷刺語言更機智、幽默。

三、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

讀《圍城》不但可以感受到沿途邂逅的驚喜,體會到妙趣橫生的比喻,更能咀嚼蘊含深意的象征。其中,最富于人生哲理的是關于“圍城”這一主題。小說中有一段對話說得很明白:

- 3

(一)調侃式的文筆

在看似漫不經心的語言后隱藏著一種嘲弄與諷刺。作者常用半是諷刺,半是悲憐的口吻調侃“蕓蕓眾生”,他是繞舌的、俏皮的、促狹的,聯想特別活潑,思維敏捷,下筆不能自休,他總是盡情地揮灑著那種博引經傳、融貫中西、聯想無窮的筆法,超越具體描寫對象,馳向廣闊思維空間的諷刺、幽默筆墨,能造出一種由博識、睿智、諧趣構成的有智性之類的審美世界和巧喻迭出,縱橫恣意的獨特文體。在調侃方鴻漸購買假文憑時,作者引用《圣經》里的故事作比:“這一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⑽在嘲諷他的自我解嘲時,又拉來了中西古代哲人柏拉圖和孔子作陪襯:

“撒謊欺騙有時并非不道德,柏拉圖《理想國》里就說士兵對敵人、醫生對病人,官吏對民眾都應該哄騙。圣人孔子還假裝生病哄走了儒悲。甚至孟子對齊宣王也撒謊裝病。父親和丈人望自己是個博士,做兒子、女婿的好意思叫他們失望么?買張文憑去哄他們,好比前清時代花錢捐個官或英國殖民地商人向帝國府庫報效幾萬鎊換個爵士頭銜,光耀門楣,也是孝子賢婿應有的承歡養志,反正自己將來找事時,履歷是決不開這個學位”。⑾

這樣調侃,就刻畫出主人公自欺欺人的阿Q相,正如作者所說:“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虛、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在談到方老爺給孫兒取名阿丑時,作者也要引經據典戲謔一番:“人家小兒要易長壽,每以賤名為小名,如犬羊狗馬之類,又知道司馬相如小字犬子,桓熙小字石頭,范曄小字磚兒,慕容農小字惡奴,元叉小字夜叉。更有什么斑獸、禿頭龜兒、獾朗等,才知道兒子叫阿丑還算體面的。”⑿從中可以看出方遯翁父子的迂腐,是典型的封建“遺老”、“遺少”。

在調侃鮑小姐“只穿緋霞色抹胸,海藍色貼肉短褲,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紅的指甲”時說,她是“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了。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并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真理”。⒀寫出了鮑小姐的行為放蕩,惹得“那些男學生滿腔邪火,傷害及中國國體。”

在《圍城》中,作者不但對“知識分子”,就是對行車走卒之輩也進行了盡情調侃、嘲笑。它實則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二)漫畫式的勾勒

錢鐘書常用漫畫式的筆法勾勒“眾生”,他以鋒刃的筆法高超地概括出一幅一幅神

- 5

刺性極強的漫畫。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品嘗到漫畫式的幽默。

(三)犀利細微的心理分析

錢鐘書善于用洞燭幽微、纖芥畢肖的筆觸刻畫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諷刺,使人物形象更具立體感。這正如一位諷刺幽默作家來說:“一切瑣庸的、可憐的、鄙陋的東西,似乎都不能逃過他的眼睛。”

首先,《圍城》的諷刺幽默大膽借鑒西方心理描寫的技巧,對人物的心理進行細膩的觀察和分析,深層次地進行藝術開掘。如《圍城》對老處女范懿裝腔作勢的心態以及對汪處厚太太內心世界的刻劃,就十分的傳神精微而深刻。

如范懿這位“女生指導”僻處山谷,年華老去無人問津,性格也變得古怪起來。她喜歡打聽消息,搬弄是非,對女性的同事總要在背后攻擊幾句,決不能輕易放過。聽說汪太太給她做媒,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虛,強自矜持,經過一番自我克制,還掩蓋不了胸中的那點猴急的心情。汪處厚夫婦請吃飯,她五點鐘才過就到汪家。見過辛楣以后,“像畫了個無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圍在里面,談話密切得潑水不入”。⒃而且處處隨口湊趣。辛楣說這兒悶得很,沒有玩兒的地方,范懿說:“可不是嗎?我也很少談得來的人。待在這兒真悶。”辛楣說曹禺是個偉大的戲劇家,范懿快樂得拍著手掌道:“趙先生,我真高興,你的意思跟我完全相同。”高校長進來,辛楣乘機把首席讓出來。高校長想了想后不同意,仍舊要辛楣坐,辛楣不肯。高校長讓給范懿,“范小姐只是笑,身子像一條飴糖粘在椅子里”?;厝サ穆飞?,她幾次設法要把同行的方鴻漸、劉小姐支開,留下趙辛楣和她兩個人走。她一會兒說橋太窄,讓辛楣陪她走河底;一會兒說忘了手提包,讓辛楣陪她回汪家去取。描摹心理,逼真如畫。既不失幽默,又頗具諷刺色彩。

其次,他還善于透視人物言行舉止的心理基礎,挑開蒙在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溫文爾雅的面紗,探索人物的內心世界,揭示出調侃對象的丑陋靈魂,戳穿和嘲笑對象在言行舉止上的虛假性。李梅亭在赴三閭大學就職的路途上所表現出來的吝嗇心理,就很有諷刺意味。啟程時,他搶著買低等船票,明明是為了省錢,卻偏要撒謊騙取別人的好感。路途中,他因為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別人的傘。他帶來了一木箱藥品,準備在內地的學校賣個好價錢。但不給藥,又顯得過于小氣。左思右想忽然靈機一動,記得前些天已打開一瓶魚肝油丸。雖然魚肝油丸比仁丹貴,但已開封的藥,“好像嫁過的女人減了市價”。于是拿魚肝油丸給孫柔嘉服下,弄得她又一次嘔吐。李梅亭這種吝嗇的怪誕心理就這樣在一次次的吝嗇心理活動中暴露出來,給人們以厭惡之感,其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層層撕下來。這樣的諷刺,不同于疾言厲色的抨擊,而是通過客

- 7

校的圖書館倒像個惜字的老式慈善機關”,“館里通共不上一千本書,老的、糟的、破舊的中文教科書居其大半,都是因戰事而停辦的學校的遺產”。所有這些反映的社會生活是相當廣闊的。錢鐘書更站在哲理的高度諷刺這些社會現象,他的諷刺早已遠遠超出那個社會,超越了那個時代。

總之,《圍城》以其雅馴的書卷氣,淹博的運典,創辟的比喻,傳神的描繪,流暢的語言,粹美的文字„„贏得了作品的美學價值,強化了作品的藝術魅力,它是一部回味無窮、耐人尋味的奇書。它時而讓你笑,時而讓你哭,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轉嘆,令少不更事者惘然若失的悲劇底蘊。

- 9

致 謝 辭

本次論文寫作得到了中文系教師楊軍老師的精心指導,他不僅關心論文寫作的進展情況而且詳細地修改了論文,并提出了許多寶貴性的意見,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再加資料不全和時間倉促,所以缺點和錯誤在所難免,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上一篇:國電公司范文下一篇:夯實責任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