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療論文范文

2023-09-17

醫療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我國在不斷推動醫療保險制度完善的過程當中,也加強了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的變革,但是這種支付方式的變革也會對醫療機構的管理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了帶動醫療機構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需要能夠不斷促進醫療機構的改革,采用一個良好的適應當前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的變革,向人們提供更加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關鍵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醫療機構

一、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概述

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是指人們在接受醫療之后,對于相應醫療保險費用的償付的方式,通過不斷對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的變革,可以更加良好的促進醫療保險功能的發揮,從而來實現對于相應參保病患人員的醫療報銷費用的賠付。當前我國醫療保險基金主要來源于相應職工單位和所進行的繳納工作以及城鄉居民個人主動進行參保繳納,隨著我國社會醫療保險的不斷完善,對于人們相應醫療保險費用的償付也越來越重要,因此為了不斷提升當前醫療保險費用的償付效率,我國也在推動著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的變革工作,通過對當前我國醫療保險基金的實際來源進行分析,并結合當前我國醫療保險基金的狀況設置是相對應的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在推動當前醫療保險基金的管理工作的同時,也能夠及時的向相應的參保人員償付相對應的醫療保險費用。

二、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對醫療機構管理的影響

通過我國不斷加強對于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的變革工作,促使著當前我國相應的醫療機構也在不斷進行管理的變革工作,其需要能夠對當前醫療機構內部的相應患者的病床周轉狀況以及住院時間的長短進行緊密的關注,從而有效提升醫療機構的醫療效率。同時為了能夠適應當前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的變革工作,醫療機構在進行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工作變革過程當中,也要對醫務人員的相應工作模式進行調整,以便幫助當前醫療機構內部有充足的醫療人員展開工作,并且也不斷加強了對于醫療機構內部相應醫療人員的管理工作,提升了醫療人員的基礎水平,從而保證相應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有效提高醫療的質量和效率,而為了不斷增強醫療機構內部工作人員的醫療基礎能力,也需要加強對于這些醫療人員的培訓工作使得這些醫療人員能夠在不斷參與工作過程當中也能夠學習到更加先進的醫療知識。隨著當前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的不斷變革,醫療機構也逐漸加強了內部管理工作的創新,更加嚴格的對醫療機構內部的運轉狀況進行管理,同時也促進了醫療機構結構的調整,以能夠更加良好的掌握當前醫療機構在展開醫療工作過程當中所需要消耗的成本。

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中存在的問題

(一)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增長速度較快

從當前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狀況分析可以發現,整體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增長速度相對較快,較多區域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本區域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而這種較快增長的醫療保險基金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該區域參保職工看病就醫的醫療費用負擔,使其需要自行支付較多的費用,影響了該區域相應職工接受醫療的質量,同時也會對該區域相應參保職工的個人利益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這種較快的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的增長,導致該區域醫療保險基金的充足性不足,從而使得該區域的醫療保險基金在運轉過程當中產生了較多的問題和風險。

(二)當年基金累計結余有所減少,歷年基金累計結余大幅增加

從當前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狀況來看,可以發現當年基金累計的結余逐漸減少,但是歷年基金累計的結余大幅增加,但是這種基金的過度結余就表明該區域參保人員所可以享受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存在著相應的問題,不僅不能夠提升該區域相應醫?;鸬氖褂眯?,甚至會影響到該區域內部參保人員接受醫療的待遇。

(三)歷年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累計積累余額較大

在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中,存在歷年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累計積累余額較大的問題,這種現象就表明該區域人均當年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積累額存在明顯下降的趨勢,如果相應人均當年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積累均出現負數,就說明當年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積累本來就不多,如果仍然會出現大幅下降的問題,就會對當前該區域醫療保險基金的穩定運轉產生一定的風險問題,但如果歷年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累計積累余額相對較大,就表明這類統籌基金無法充分發揮其在住院醫療費用當中減輕相應參保人員壓力的作用,甚至會影響到參保人員在接受醫療就醫過程當中的待遇。

(四)退休人員的醫療費用支出增長率遠遠高于在職人員

我國社會生活質量的大幅度提升,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越多的人會通過就醫來解決自身所存在的病痛問題,但隨著當前整體醫療消費水平的提升,在進行醫療救治過程當中,所采用的各種先進的技術也在不斷增多,使得當前醫療費用的支出也相應的提高,而且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相應人口所存在的并錯問題在不斷增多,因此退休人員的醫療費用之初的增長就遠遠高于當前在職人員,這也就使得我國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更多的是向退休人口支付,隨著相應退休人員年齡的不斷增長,其所需要支出的醫療費用在不斷增多,也就給我國醫療保險基金支出造成了相對應的壓力問題。

(五)住院次均費用支付高,參?;颊叩尼t療負擔重

我國整體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相應的機構在經營發展過程當中也越來越多的引進更加具有先進化的設備和人才,這也就使得醫療機構的運營成本在不斷增加,因此醫療機構逐漸將本醫療機構的相應醫療費用提高,這就使得相應參保人員住院次均費用的支付有所提升,使得參?;颊咚枰獡摰尼t療負擔更重。

四、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醫療機構管理優化策略

(一)轉變參保擴面的工作思路

在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改變的過程當中,不斷推動醫療機構優化管理工作,需要能夠轉變當前參保擴面的工作思路,要能夠不斷對當前醫療保險制度的精細化管理進行分析,不斷加強對于相應參保單位的管理,以能夠更加全面的掌握該參保單位的參保人數以及其相應的信息內容,從而減少參保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問題,不斷推動參保人數的增長。

(二)拓寬籌資渠道,加大政府的投入

隨著當前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當前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我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基金的支出逐漸增多,我國相關政府所面臨的壓力也在不斷提升,因此為了能夠保證我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基金的充足性,要能夠對當前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基金的籌資渠道進行拓寬,加強政府資金的投入,以有效減緩用人單位和職工在繳納相應的參保費用時,所需要擔負的壓力,從而減少參保人數逐漸下降而導致醫療保險基金收入總量降低的問題,有效的推動醫?;鸬目沙掷m運轉。

(三)進一步提高醫療保險報銷水平

在當前我國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不斷發生變化,在變化的過程當中,也需要不斷提升醫療保險報銷水平,這就需要醫療機構不斷加強內部管理工作,更加充分的統籌醫療保險基金,并且擴大統籌基金的報銷范圍和報銷比例,從而不斷提升參保人員的醫療待遇,以提升相應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發揮這些醫療保險基金的重要作用,延緩參保人員在就醫過程當中所需要擔負的醫療費用壓力。

(四)適當調整個人賬戶基金的給付標準

在整個調整過程當中,需要能夠適當的調整個人賬戶基金的給付標準,以有效減少因個人賬戶結余過多而影響人們醫療待遇水平的提升。那就需要相應醫療機構在進行內部管理過程當中,要提升相應門診的報銷比例以及減低起付線,來不斷平衡個人賬戶基金。

(五)建立復合式的支付方式

在當前醫療機構為了能夠適應我國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變革過程當中進行管理的創新,只要能夠更加良好的采用具有復合式的支付方式,不斷抓住各種支付方式的優勢以來降低醫療機構在管理過程當中所存在的難度,科學發揮相應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的重要作用,科學緩解就醫人員所面臨的醫療費用壓力。通過將按人頭付費和總額預付,以及按服務項目付費,按病種付費等相應的支付方式進行綜合分析,將其進行復核整理,建立更加多層次的動態結算模式,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的增長。

五、總結

隨著我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社會醫療保險的推廣范圍在不斷擴大,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推動我國社會醫療保險基金作用的發揮,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我國也在不斷推動著社會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的變革工作,雖然當前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但是其對醫療機構的管理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能夠更加良好的推動醫療機構的穩定發展,并且充分發揮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變革的重要作用,需要能夠對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對醫療機構管理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針對這些問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有效的提升當前醫療機構的管理水平,促進醫療機構的內部改革工作,不斷提升當前我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閆桂賢.簡述醫療保險費用支付方式改革對醫療機構管理的影響[J].財經界,2020(10):102.

[2]李毅.醫療保險費用支付方式改革對醫療機構管理的影響淺談[J].智慧健康,2017,3(06):50-51.

[3]田犁.醫療保險費用支付方式改革對醫療機構管理的影響[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8):206.

醫療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當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醫療保險不僅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和諧社會建設。近年來,參保人群的不斷增加,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的進一步增大,使得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開始暴露出一些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我國社會醫療保險事業的發展。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系統分析了醫療保險基金特征與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優化措施與建議,僅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社會保險基金主要是為了保障社會保險的資金需求,政府基于立法要求社會統一建立且專項應用于社會保險待遇的資金,包括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基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等等。醫療保險基金作為社會保險基金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好壞直接關系到醫療保險事業的發展。隨著我國醫療保險事業的持續發展,參保人數的增長與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的拓展,使得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面臨的工作量、工作難度均有所增長,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工作開始暴露出諸多問題,如何加強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就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一、醫療保險基金特征分析

(一)廣泛性特征

醫療保險基金本身涉及的范圍較為廣泛,保障的群體基本覆蓋了各個職業的人民群眾,包括農民、工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務員等,同時保障的范圍也基本覆蓋了各項醫療服務,所以醫療保險基金具有廣泛性特征。

(二)專用性特征

醫療保險基金主要是為了全面保障保險對象醫療服務需求,根據法律法規而籌集的專項資金,除了應用于法律規章制度所明確規定的用途之外,所有地區、單位、部門、個人均不能夠擠占挪用醫療保險基金。從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專用性也是醫療保險基金的重要特征,通過保障醫療保險基金的??顚S?,能夠全面提升醫療保險基金的安全性,能夠有效提高醫療保險政策的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群眾繳納醫療保險基金的能動性。

(三)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特征

醫療保險制度在制定的過程中,針對參保人繳費義務、享受權利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倘若不能夠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繳費,自然就無法獲得醫療保險方面的保障。所以,醫療保險基金本身具有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特征。

二、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眾所周知.醫療保險基金主要是根據不同的法律政策及對應的人群,分門別類地進行醫療保險基金的征收,征收方式、征收途徑也呈現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我國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則并沒有跟隨醫療保險事業的發展,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諸多方面不夠完善。使得醫療保險基金從征繳、管理、發放整個流程中開始暴露出一定程度的問題,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勞動保障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的協調性,數據傳遞效率不夠理想,對賬難度明顯增加。

(二)部分醫療保險基金地方財政補貼不及時

醫療保險參保群體的不斷拓展,繳費基數持續調整,再加上宏觀經濟所造成的干擾,擴面征繳難度開始持續增大,醫療保險基金正在面臨一定程度的支付壓力。上述背景下,醫療保險基金地方財政補貼資金也呈現為不斷增長的態勢,而一些地方政府的財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醫療保險基金地方財政補貼無法及時到位的情況,在進行年終醫療保險基金財政補貼計算的過程中,則是根據參保人數來進行財政補貼收入的計算,同時根據基金收治缺口來進行財政補貼金額的上報,正是因為部分醫療保險基金地方財政補貼不及時,導致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面臨賬表不一致的現象。

(三)醫療保險基金核算信息化建設較為滯后

醫療保險基金核算主要是采用收付實現制,對于基金所進行的核算主要是根據每時每刻基金對應的收支情況。從當前醫療保險基金核算工作來看,其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存在較大的滯后性,具體的核算方式仍舊依賴手工記賬模式。正是因為醫療保險基金核算信息化建設存在滯后性,導致核算過程中的工作量巨大,會計核算人員被完全束縛在繁雜的記賬工作中,本身的核算效率不高,且準確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與此同時,盡管醫療保險基金征收工作已經建立一套規范的基金系統平臺,但當前醫療保險基金的征繳與核算方面并沒有進行有效的數據對接,嚴重制約醫療保險基金核算的效率與質量。

(四)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隊伍素質參差不齊

醫療保險事業近年來的不斷發展.各個醫療保險辦理部門引入專職人員針對醫療保險基金開展專項財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水平。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工作量、工作難度的增加,對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掌握醫療保險知識、財務管理知識等,同時還需要系統掌握信息化技術、軟件使用等。但從現階段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隊伍現狀來看,大部分醫療保險辦理部門中仍舊充斥著抽調人員,且部分財務管理人員的年齡偏大,在信息化技術掌握方面面臨諸多困難,嚴重缺乏綜合型財務管理人才。

三、優化措施與建議

(一)建立健全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規章制度

對于當前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的問題,應當通過以下兩個方面的措施,建立健全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一方面,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針對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優化調整,綜合參考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工作的整個流程,同時結合醫療保險基金發展趨勢,建立健全對應的規章制度,使得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工作能夠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開展,切實提升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的科學性、規范性。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相關的配套制度包括資金管理、監督管理、收支審批等等,且需要根據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崗位責任制,針對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進程中人為因素所產生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切實保障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規范性。

(二)針對地方財政補貼資金引入權責發生制

《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明確提出,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會計核算一般選擇收付實現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等部分經濟業務或事項采用權責發生制。其充分證明醫療保險基金會計核算開始全面采用權責發生制,為有效避免部分醫療保險基金地方財政補貼不及時引發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面臨賬表不一致的問題,可以嘗試針對地方財政補貼資金引入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以此來明確地方政府的責任,針對不存在支出壓力的社保險種,根據權責發生制來保障會計核算的過程中現行確認,一旦發生支出缺口的情況下,再通過統計財政部門進行針對性的補貼,從而有效保障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的賬表一致。

(三)基于多元措施推進醫療保險基金核算信息化建設

當前社會已經全面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建設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項工作,乃至一個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對于醫療保險基金核算信息化建設來說,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將醫療保險基金核算信息化建設納入醫療保險事業發展戰略中來,通過持續不斷的加大投入力度,保障硬件水平的持續提升。與此同時,對于現階段財務管理軟件本身使用效率不理想的問題,醫療保險部門應當嘗試開發針對性的財務管理軟件,即通過選擇資質、技術過硬的軟件企業,根據醫療保險財務管理實際情況定制針對性的財務管理軟件、財務管理系統.有效加強票據掃描和上傳系統、建設集中報銷平臺、實現成本大數據化管理。除此之外,管理會計作為當前各個企業發展的重要領域,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同樣需要積極引入管理會計,基于自身發展實際、未來發展戰略,選擇符合自身需要的管理會計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財務會計作為保障管理會計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還需要針對醫療保險基金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實施有效的協調,基于規章制度的優化調整,針對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此外,還應當大力推進醫療保險基金信息一體化系統平臺的建設,使得業務數據能夠與財務數據實現有效的對接,保障廣大財務人員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業務前臺基金征繳闡述,掌握基金收支進度,推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加強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隊伍培訓教育工作

要想加強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必然離不開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綜合能力突出的財務管理隊伍作為支持。綜合參考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隊伍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教育工作,綜合利用在職培訓、委培、專家講座等方式,提升財務管理隊伍的專業能力、綜合素質。財務管理隊伍培訓教育的內容不僅僅包含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同時還應當納入信息化技術,幫助現有財務管理隊伍知識體系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獎懲體系,針對財務管理隊伍實際情況,建立針對性的考核機制與獎懲體系,獎罰分明,在財務管理隊伍內容建立良好的交流、競爭氛圍,促進財務管理隊伍綜合素質的共同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是一項系統、動態、復雜的工程,其必然需要密切跟隨醫療保險事業的發展進行動態的調整,才能夠有效保障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的最終效果。這就需要我們正視當前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基于問題制定針對性的優化措施,基于制度完善、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等多種措施,全面提升醫療保險基金財務管理的效率與質量,為我國醫療保險事業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董永.醫療保險基金財務核算的不足和改進建議[J].經濟研究導fi-J,2019(20):180-181.

[2]韓書英.淺析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9(19):114+119.

[3]李來朋.醫療保險基金會計與財務問題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9):257.

[4]姚永晉.淺議我國當前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問題[J].納稅,2018(12):43+46.

[5]薛燕青.基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有效運轉的相關研究[J].現代商業,2017(36):191-192.

[6]孫茂曉.我國社會保險基金中的財務管理策略[J].經貿實踐,2017(20):259-260.

作者簡介:

崔新民,山東省無棣縣醫療保險服務中心.山東濱州。

醫療論文范文第3篇

一年一度的網購狂歡盛宴“雙十一”購物節已于本周落下帷幕。天貓“雙十一”當天以571.12億的交易額再次刷新歷史紀錄,其中移動交易額達到243億元,占比達42.6%,是去年的4.54倍。此外,蘇寧易購、京東等其他電商在當天的銷售成績也都不俗。

在這場瘋狂的購物盛會中,品牌類上市公司當然是不會缺席的,包括服裝、家紡、家居等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都積極展開銷售,其銷售戰績不俗。

另一方面,由于網絡零售已成主流,消費者傳統的購物模式和消費習慣發生改變,傳統實體零售商的壓力巨大。與往年被動挨打的局面不同的是,線下136家實體零售企業、超過16491家實體門店首次聯手“蓮荷行動”,在“雙十一”期間高調啟動“中國購物節”,與電商對壘,亦取得了一些銷售額的增長,但其面臨的壓力仍較大。

森馬表現搶眼 家紡低于預期

森馬服飾(002563)“雙十一”當天電商銷售1.99億元,同比翻倍。當天,森馬服飾位列天貓休閑服銷售額第一,公司的巴拉巴拉品牌童裝銷售額近8000萬元,為童裝類第一。

2013年,森馬服飾“雙十一”銷售破億,全年電商收入達5億,森馬和巴拉巴拉品牌各占一半。從今年“雙十一”銷售額來看,森馬服飾無論是休閑裝還是童裝都取得了佳績。此外,公司2015年春季訂貨會森馬品牌有14%的增長;巴拉巴拉同比增長30%;夏季訂貨會整體有20%的增長。

戶外品牌銷售排行榜中,探路者(300005)以1.23億的銷售額居第一位。去年“雙十一”探路者的銷售額僅7800萬元,今年成功破億,且全年電商銷售占比有望達30%。而在男鞋品牌銷售排行榜中,奧康國際(603001)排在第三。

“雙十一”當天,三家家紡上市公司當日銷售額超3.8億元。羅萊家紡(002293)以1.88億元的銷售額蟬聯家紡銷售冠軍。這也是羅萊家紡連續三年蟬聯家紡行業“雙十一”銷售額第一位;富安娜(002327)銷售額1.3億元,均與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夢潔家紡(002397)約7000萬元,同比增約40%。

對于“雙十一”的戰績,羅萊家紡和富安娜均稱“整體銷售額低于預期?!睋私?,羅萊家紡此前對天貓平臺銷售額定的目標是2個億,最終完成了1.88億,略低于預期。而富安娜今年銷售數據與去年持平,公司稱“遠低于預期”。富安娜今年的電商銷售目標定為4.5億元,從目前來看,今年很有可能無法達到該目標。夢潔家紡此前曾表示,公司“雙十一”計劃銷售8000萬元,并希望能有所突破。但實際公司當天銷售7000萬元,亦低于前期目標。

在彩電銷售額前十名中,樂視(300104)TV超級電視總銷售額突破1.5億元,成為天貓電視銷售第一。此外,TCL、長虹、海爾、康佳、海信等國產品牌也躋身其中。

實體零售商挑戰壓力大

“雙十一”當天除天貓外,其他電商企業的成績也都不俗:京東集團旗下各平臺的全天訂單量超過1400萬單,移動端下單總量占比超40%,下單量為去年同期的4倍;截至11日18時,蘇寧易購商品總成交件數同比增幅達487%,移動端銷售占比達38.9%,平臺入駐商戶總銷售額同比增735%。

與電商狂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實體零售商承壓。與往年被動挨打不同,今年零售企業采取了主動進攻的方式,線下136家實體零售企業、超過16491家實體門店聯手“蓮荷行動”,在雙十一期間,高調啟動“中國購物節”,與電商直接對壘。此外,銀泰商業、王府井百貨、廣百百貨等28家百貨集團317家門店正式參與天貓“雙十一”O2O專場,涵蓋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33個城市;手機淘寶聯合28家百貨集團打通商品、會員、支付等電子化全路徑。

通過這一系列的主動出擊,傳統實體零售商的銷售額有一定的體現,如,步步高超市、百貨銷售額同比增長三倍……但是,由于競爭日漸激烈,傳統實體零售企業的轉型雖然漸為主動,但面臨的壓力較大,一方面,電商在第四季度的傳統旺季所發動的雙11、雙12購物節,直接帶來銷售增長挑戰,一時的促銷可能透支后續購買力;另一方面,傳統零售企業的轉型將是漸進式的,需要不斷試錯,不斷改善。

上海證券維持對零售業的“中性”評級,并建議投資者從以下幾個角度選擇投資標的:一是基于對行業長期轉型趨勢的判斷,關注轉型先鋒步步高、友阿股份、天虹商場、王府井等,并從O2O時代門店渠道價值再發現的角度關注紅旗連鎖;二是關注向零售行業外跨界發展的公司,如進入醫療領域的開元投資;最后,由于迪士尼將于2015年開園,建議投資者關注上海本地商業股,如豫園商城、百聯股份、新世界等。

醫療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簡要回顧了我國醫療保障的立法過程,對立法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進行了詳細分析,指出應當完善我國的醫療保障法體系;注重提高立法效力,加強統一立法,促進醫療公平;強化醫療保障法律關系中的政府責任,逐步提高醫療保障法的強制性。

[關鍵詞]醫療保障;立法;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

一、我國醫療保障立法的歷史沿革和現狀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就以法律的形式對醫療保障予以規范。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有關醫療保障立法歷經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創立時期(1950-1965年)。1951年政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確立了企業職工的勞保醫療制度,1952年發布《關于全國各級人民政府、黨派、團體及所屬事業單位的國家工作人員實行公費醫療預防的指示》,1953年又發布了《關于公費醫療的幾項規定》,確立了公費醫療制度;1960年中共中央轉發了衛生部關于《全國農村衛生工作會議的報告》及其附件,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

(二)停滯時期(1966-1977年)?!拔幕蟾锩笔剐轮袊纳鐣U现贫劝l展遭受了重大挫折。1968年底負責社會保障管理的勞動部、民政部、衛生部等長期處于癱瘓狀態,社會保障工作基本無人管理,醫療保障立法工作進入停滯時期。

(三)修補時期(1978-1989年)。1978年五屆人大決定重新設置民政部,結束了全國社會保障事務無主管部門的局面。1979年頒布了《農村合作醫療章程》(試行草案),80年代初期90%的地方實行了合作醫療。80年代以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合作醫療逐漸解體,1985年僅上海蘇南地區存在合作醫療。1988年國務院批準成立國家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研討小組,1989年衛生部和財政部發布《公費醫療治理辦法》。

(四)改革完善階段(1990年至今)。由于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從1990年開始,醫療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設受到重視,1994年國家勞動部、衛生部等部門發布了《關于職工醫療制度改革的試點意見》。1997年《關于發展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若干意見》,掀起了合作醫療的高潮,但合作醫療的作用未充分發揮,主要靠家庭與自我保障。1998年12月國務院頒布《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屬地管理、雙方負擔、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社會保險新模式。自2001年始,新的醫療保障模式在全國各城市推廣,北京、天津、江蘇等省市紛紛出臺《城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規定》,以及相關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2002年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提出改善鄉村衛生醫療條件,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3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指導意見》。2003年11月18日民政部、衛生部、財政部頒布《關于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于2005年3月14日轉發了《關于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制度試點工作的意見》,就城市醫療救助制度試點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試點內容和組織領導提出了重要意見。2007年7月10日國務院制定了《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參保范圍是不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包括職業高中、中專、技校學生)、少年兒童和其他非從業城鎮居民,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重點用于參保居民的住院和門診大病醫療支出。2009年1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靈活就業人員可以自愿選擇參加城鎮職工醫?;虺擎偩用襻t保,農民工可以自愿選擇參加城鎮居民醫?;驊艏诘氐男罗r合。2009年4月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發布《關于全面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通知》。2010年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財政部、衛生部共同發布《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以保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合)人員流動就業時能夠連續參保,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能夠順暢接續。2010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做好2010年度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強調要鞏固和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加強醫療服務管理、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和改進醫療保險經辦服務及其他改革。

應該說這些立法都充實和完善了我國的醫療保障法律制度。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醫療保障立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取得突破性進展,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參保覆蓋人群已由最初的城鎮職工和退休人員,拓展到城鄉廣大居民,參保對象也發生了由單位人、集體人向個體人、社會人的重大轉變①,使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初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有了一定的法律保障。

二、我國醫療保障立法缺陷

雖然醫療保障立法工作已經取得一些進展,但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法制建設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與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不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甚至由于立法中的不足和缺陷,已經延緩了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進程。這些不足主要體現為:

(一)立法層次偏低,法律效力不高。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由中央立法機構制定的專門調整醫療保障關系的基本法律。從法律規范層面來看,正在實施的醫療保障方面的法律最高表現形式為行政法規,其次為部委規章、規范性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和政策規定。于是就形成了現行的分散的立法體系,缺乏統一的權威性的規定。這些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內容大多比較簡單、籠統,多為原則性、概括性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而地方立法則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由于缺乏中央立法,無經驗可循,未經過嚴格論證、在摸索中出臺的地方立法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十分突出②。有些省級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是照搬行政法規和規章,僅添加一些數字;更多的是縣、市地方政府部門制定的政策和規定,穩定性不足,社會大眾的認知程度和認同程度也比較低。同時,由于醫療保障工作主要依據行政法規和規章,多靠行政手段推行,帶來了工作的隨意性和多變性。這種局面表明目前我國醫療保障立法的權威性和穩定性嚴重不足。這種立法現狀與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實踐是很不相稱的,畢竟基本醫療保障事關全體社會成員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內容。因此,要發展和完善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必須提高醫療保障的立法效力。

(二)缺乏統一立法,立法發展不平衡。由于中央集中立法嚴重缺乏,中央鼓勵地方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各級權力機關及地方政府部門都有一定的立法權,從而出現了地方醫療保障立法百花齊放的局面。但是受地方利益、部門利益的影響,醫療保障立法在通過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地方化傾向與部門化傾向;而且不同法規之間也缺少必要銜接。與此同時,醫療保障立法不平衡。以基本醫療保險立法為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得到高度重視,而農村醫療保險卻仍受到忽視,《關于發展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若干意見》中明確“在經濟發達地區,籌資數額和報銷比例可以高一些,使農村合作醫療具有較高的保障水平并可逐步向社會醫療保險過渡”。另外,城鎮企業職工與公務員之間、城鎮勞動者與農村勞動者之間乃至不同所有制單位的職工之間的醫療保險待遇不平衡,例如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準不同,各地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對政策范圍內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不同,最高支付限額不同。這些狀況既表明了社會保障立法的嚴重不足,也反映了醫療保障制度的運行對健全的醫療保障法律制度的迫切需要。我們必須意識到,不能因為注重于局部而忽視了全局的協調和統一,否則,不利于全社會醫療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立法體系不健全,立法內容不完備。由于我國醫療保障立法相對滯后,醫療保障制度還不健全,相應的立法仍然相當欠缺。至今沒有一部完善的醫療保障基本法律,并且醫療保障領域還有許多立法空白地帶,沒有專門針對補充醫療保險的法律。所以非常需要加強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和立法體系的研究。另外,實踐中許多問題還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例如各項行政法規、規章和地方性法規中關于法律責任的規定不完備,國務院的決定中沒有責任追究的規定,地方立法的法律責任大多僅規定了行政責任,且涉及面很小,無法解決現實中大量的違法違規行為,從而對制度的運行形成了阻礙③。社會醫療保障的實施涉及到政府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但相關法律對各方的權利和義務規定比較模糊。對于特殊群體的醫療救助的資格、功能、范圍、條件、措施等方面缺乏明確具體的規定;在校大學生是否納入城鎮居民醫保范圍,其繳費辦法、個人賬戶、醫療保險待遇如何尚無明文規定,而這些都急需立法進行規范。

(四)法律規范強制力低,缺乏有效監督。目前只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是強制參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都是自愿參保;城鄉醫療救助的非義務性探索式發展;以及醫療保障法律中缺乏責任規范和制裁辦法的現狀,決定了醫療保障法律規范強制力低的特點。由于政府本身也是醫療保障法律關系中的參與者,未能發揮強有力的監督作用。同時我國醫療保障立法層次較低,又缺乏必要的公布與宣傳,導致社會大眾的認知程度相當有限,老百姓雖然關心基本醫療,但對于地方具體法律規定并不十分清楚。許多違法違規行為就在這種缺乏社會大眾監督和相關部門監督不力的情形下逃避了法律的制裁。而在諸如民法、勞動法、行政法和刑法等法律部門之中,對違反社會保障法的法律責任方面也無具體的規定,如我國在修改后的刑法中并沒有對嚴重危害社會保險制度的各類違法行為予以明確規定,而只是混同于普通刑事犯罪行為之中。在少數的行政法規或行政規章中,制裁力度也較弱。所以對違法者很難追究法律責任,以至于非法挪用、擠占保險金的違法甚至犯罪行為都得不到及時懲處。

三、我國醫療保障立法完善建議

(一)重視醫療保障法律制度建設,完善醫療保障法律體系

我國醫療保障工作已經取得很大進展,在實踐中已經初步構建了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正在分別、逐步地推進城市和農村的醫療救助制度,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那些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的社會保障措施,有必要用一定的法律形式確立下來,才能使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才能對民眾起到真正的保障作用。另外,縱觀世界各國,雖然國情各不相同,但是都通過立法來推動改革,這證明醫療保障制度的改革必須以健全的法律作為堅強后盾。只有通過國家立法,才能使社會保障制度更趨于完善與合理。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醫療保障法律制度建設,更好地推動各項醫療保障工作。

我國醫療保障法體系應當如何構造,學者們的看法不盡一致。筆者認為我國醫療保障法律體系應當由醫療保障基本法、醫療保障單行法(基本醫療保險法、補充醫療保險法和醫療救助法等)和醫療保障專項法(醫療保障基金法、公共衛生服務法、國家基本藥物管理辦法等)以及相關法律規定(如勞動法、刑法等有關法律條文)構成一個完整的保障法律體系。其中醫療保障基本法是制定各單行法和專項法的根據。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城鄉、區域經濟差距較大,醫療保障涉及面廣,目前我國還不具備制定一部完善的醫療保障基本法的條件,但可以先制定某些單行法。根據我國醫療保障工作的實際需要,確定具備條件的法律先出臺,不具備條件的盡快修訂和補充有關內容,盡快完善我國醫療保障法律體系。同時還必須考慮到與養老、工傷、殘疾、社會救助等有關法規的銜接,提高立法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二)加強統一立法,提高法律效力

由于目前醫療保障立法中缺少人大立法,而行政立法過多,導致醫療保障工作多靠行政手段推行,嚴重削弱了我國醫療保障法的地位。因此應注重提高醫療保障法的立法層次,適時進入全國人大立法的階段,由國家立法機關進行立法,確保其應有的法律地位。而且由于現行的過于分散的立法局面,容易導致立法之間的矛盾和重疊,或者導致立法空白,不利于法律適用。因此現階段迫切需要大力加強集中統一立法。例如基本醫療領域,已發布過《關于發展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若干意見》、《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關于全面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通知》、《關于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指導意見》、《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等行政法規規章和大量的地方性法規等,可以在此法律實踐的基礎上由全國人大研究制定覆蓋城鄉居民的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法》。在《關于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的意見》《關于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制度試點工作的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統一的《醫療救助法》,從而改變我國醫療保障沒有權力機關立法的局面,切實提高我國醫療保障法律效力。同時還要加強地方性的統一立法。當然,統一立法需要解決城鄉一體化、區域發展不平衡等諸多難題,但這正是醫療保障發展的目標,促進醫療公平。只有堅持中央集中立法和地方分散立法相結合,才能既注重了法律的適應性,又兼顧了全局的協調和統一,從而有利于社會保障法公平有效地實施。

(三)強化醫療保障法律關系中的政府責任

國務院和地方政府作為國家行政機構,既享有有關醫療保障的立法權,同時也是醫療保障法律關系中的管理者,權限很大,必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但在國務院的決定和大部分地方政府規章中,并沒有明確規定政府對公民的醫療保障責任,甚至有強化個人責任、弱化政府責任的傾向。政府對公民的醫療保障責任不能僅僅體現在政策文件上,必須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因此在制定修改各項有關法律時必須明確各方權利和義務并強化政府責任。首先就是增加經費投入,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確立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完善政府對基本醫療保障的投入機制。④例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層次太低,資金籌集困難,需要提高政府的出資比例。還應該加大投入力度,通過直接的服務補貼或其他方式履行對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責任,并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其次加強政府在規劃、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職責,例如加強協調地區間的財政能力差異問題,設置專項稅收用于公民基本醫療保障;加強對醫療保險經辦、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環節的監管,建立醫療保險基金有效使用和風險防范機制。強化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的監控作用。⑤

(四)逐步提高醫療保障法的強制性

目前我國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都是自愿參保,門診報銷比例低,政府補助比較少,部分有參保能力的城鄉居民的參保積極性不高;同時我國有一定數量的城鄉貧困人口由于經濟負擔能力不夠無力繳納相關費用而沒有參保,甚至可能由于醫療救助制度的不夠完善而被拋于體制之外,完全喪失了基本醫療保障。這種現狀顯然違背了我國基本醫療保障廣泛覆蓋的基本原則,癥結在哪里呢?就是自愿參保。醫療保障立法是對國家、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與家庭利益的規范和調整,必然帶有法律的強制性。在完全自愿的原則下難以實現風險共擔的作用和籌資的穩定增長。⑥例如有居民第一年參保,第二年不再續保,如何能保證覆蓋率的穩步增長?所以基本醫療保險應實施強制性原則,不僅可以擴充保障制度的覆蓋面 ,還能更好地體現疾病風險在健康和非健康人群之間、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之間的橫向轉移。當然這需要政府對弱勢群體給予更多傾斜政策,根據個人收入確定費用分擔的比例,減免低收入人群的自付費用。

[注釋]

① “新醫改”解讀點評集錦——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三大關鍵詞(新華網2009-04-10)http://www.cnss.cn/yjpt/shgz/yilbx/2

00904/t20090414_208119.html.

②李雅琴 劉瑞琴《醫療保障改革的法律制度反思》,《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2期.

③李雅琴 劉瑞琴《醫療保障改革的法律制度反思》,《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2期.

④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新華社2009年4月7日.

⑤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新華社2009年4月7日.

⑥練樂堯 王云屏《醫療保障制度立法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衛生經濟研究》 2008年第1期.

[作者簡介]姜楠(1974—),女,湖北黃岡人,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副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法律和思想政治理論。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我國醫療保障法律制度研究”(項目編號 2007Y171)的階段性成果。

醫療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了解流動人口基本醫療保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流動人口醫療保障[[基金項目]2011年浙江省慈溪市科技計劃項目(CR2011001)。

]的政策建議。 方法 對居住在浙江省慈溪市境內的5963名流動人口進行抽樣調查,對流動人口基本醫療保障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結果 流動人口中參加各類醫療保險的占72.38%,未參加任何醫療保險的占27.62%。 結論 應加大醫療保險政策宣傳力度,增加財政投入,提高流動人口醫療保障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識。要適應流動人口流動性、多樣性特點,實行多層次、多類型的醫療保障,實現參保方式的靈活轉換。

[關鍵詞] 流動人口;醫療保障;現狀分析;政策建議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進,人口的跨地區流動日趨頻繁,浙江省慈溪市是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流動人口在當地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他們在眾多行業、領域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然而流動人口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也顯得越來越突出,成為一個社會性的焦點問題。本文通過對居住在浙江省慈溪市境內的5963名流動人口進行抽樣調查,了解流動人口基本醫療保障情況的現狀,對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為有效提高流動人口的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提出政策建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慈溪市20個鎮(街道)流動人口登記數量,按比例確定每個鎮(街道)的流動人口抽樣調查數量,共計6000名,調查人員于2012年6月~2012年8月期間按各鎮(街道)確定的樣本數對轄區內居住的流動人口進行隨機調查,其中37人的回收資料不全,予以剔除,共有5963人納入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對各鎮(街道)的調查員進行業務技術培訓,統一調查項目和質量控制措施。調查內容有流動人口參加醫療保險情況、對醫療保險政策了解程度、未參加醫療保險的原因、患病時首選的診療機構、醫生診斷需要住院而未能住院的主要原因、接受正規健康體檢情況等,調查員對轄區內的流動人口入戶進行現場問卷調查,指導被調查對象按要求逐項如實回答調查內容?,F場調查結束后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匯總、分析。

3 討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人口遷移日趨活躍,流動人口大量增加,流動人口的基本社會保障問題特別是基本醫療問題成為政府公共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1-2]。至2011年底,浙江省慈溪市登記在冊的流動人口總數達95.77萬人,接近當地戶籍人口數。本研究結果顯示流動人口的醫療保險覆蓋率低,醫療保健服務利用不足,醫療保險制度設計與流動人口現狀不相適應,目前流動人口醫療保障現狀無法滿足這一數量龐大、就業范圍廣、層次不一、構成復雜的特殊群體的醫療服務需求[3-4]。我們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流動人口的基本醫療服務,提高流動人口的醫療保障水平,維護流動人口的健康權益。

3.1 提高流動人口醫療保險覆蓋率

針對流動人口參保意識不強的現狀,我們要加大醫療保險政策宣傳力度,使他們了解醫療保險制度的目的、意義、原則、實施辦法,不斷提高風險意識、自我保健意識和互助共濟意識,形成參保方和保險提供方的良性互動。依據公平、共享、漸進的原則,分層分類地解決流動人口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在制度設計上以維護流動人口基本醫療權益和推進社會公平為出發點,統籌考慮滿足需要與承受能力,確定流動人口基本醫療保障的統一目標,再分階段、分步驟地有序推進。對于在城鎮單位就業并有穩定勞動關系的流動人口應參加就業地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對于長期在城市或農村并取得流入地居住證的流動人口,應參加流入地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于無固定職業、無穩定收入的流動人員或季節性出來務工的流動人口應參加原戶籍所在地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鑒于戶籍所在地新農合仍是目前流動人口醫療保險的最主要形式這一現狀,我們要積極探索方便流動人口就醫、審核報銷的模式,為流動人口提供零距離、一站式的新農合服務,及時解決流動人口的基本醫療需求,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吸引力。

3.2 建立完善流動人口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辦法

流動人口的流動性大,跨城鄉、跨區域、跨制度的醫保關系銜接問題,一直是流動人口醫療保障的突出問題。我們應按照人社部、衛生部、財政部聯合出臺的《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訂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和具體操作辦法,使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合)人員流動就業時,能夠連續參保,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能夠順暢接續,同時避免重復參保和重復享受醫保待遇。

3.3 建立流動人口醫療救助體系

對于未被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的流動人口群體患有重大疾病無力承擔醫療費用,或在享受了基本醫療保險的前提下仍不能滿足其醫療保障需求的困難人群,我們應將其納入城鄉居民醫療救助范圍之內,為其提供醫療救助。要加強民政、衛生、財政等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研究制訂針對貧困流動人口的醫療救助政策,探索建立流動人口醫療救助的服務平臺,設立流動人口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對救助對象實施分類救助,降低救助門檻,擴大救助面,適度提高救助標準,重點加大對弱勢群體的醫療幫扶力度,使貧困外來務工人員及時獲得醫療救助補助資金,為流動人口的基本醫療保障編織安全網。

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改革現有的城鄉二元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是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終極目標。我們要結合當地實際,探索從低水平、多元化醫療保障制度安排起步,逐步向統一、公平的醫療保障制度過渡的實現途徑,不斷提高醫療保障的籌資水平和統籌層次,逐步縮小不同人群之間醫療保障水平的差距,最終實現制度框架的基本統一,將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到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所有人,從根本上解決不同人群醫療保障公平性問題,真正實現讓全體公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和諧社會目標。

[參考文獻]

[1]黎慕,徐緩.我國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研究進展[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9):3675-3677.

[2]李孜,楊潔敏.我國城市流動人口醫療保障模式比較研究[J].人口研究,2009,33(3):99-106.

[3]夏勁節,魏詠蘭,賈勇,等.成都市流動人口醫療保障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21):4062-4065.

[4]魏來.人口流動、促進就業和醫療保障協調發展研究[J].衛生軟科學,2007,21(1):24-27.

(收稿日期:2012-12-12)

醫療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當前,民間借貸對金融市場乃至實體經濟的影響已逐步上升,其泡沫性與風險性也不斷擴大。就民間借貸自身而言,既具有一般性特征,又具有區域性特點。閩東地區民間借貸由來已久,作為宏觀金融的一部分,其規范化發展對當地實體經濟與金融服務業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關鍵詞:民間借貸;風險;監督;引導;規范化

民間借貸指個人向集體及其互相間提供的信用,一般采取利息面議、直接成交的方式,民間信貸主要發生在非正規金融機構的個人、企業及民間借貸組織之間的以貨幣為標準的價值讓渡和本息償付活動。民間借貸作為一種金融活動,具有自發、高效、手續便捷等特點,在金融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集中地和農村地區較為活躍,對資金供給和需求有一定的存在意義。

一、閩東地區民間借貸概況

近年來,民間借貸市場越顯活躍,借貸規模不斷擴大,借貸用途日趨多樣。據寧德惠鑫金融公司調查顯示,閩東地區民間借貸無論從規模和利率方面都呈現階段性上漲,此外,一些經濟相對不發達的縣、市也已出現民間借貸市場泡沫化的局面,參與民間借貸的人員和借貸組織數量不斷增加。

筆者通過走訪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發放130份調查問卷,收取117份有效問卷。統計后顯示,對于資金需求。約22%的民眾選擇銀行貸款,78%的人樂于向親朋好友、金融公司和“草根放貸人”借入資金。為進一步了解需求構成,對這78%的人群進一步了解,結果90%為短期資金需求,并根據市、縣、鄉等不同區域,對資金的用途、借出資金占收入的比例和利息率做了調查,如表1所示。

據表1中所示,資金用途總體表現為商用和房屋建造(購買),對于醫療等不確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民眾對民間資金的需求,反映出民眾對民間資金的需求傾向于急需、數額較大等項目,而這類需求是正規金融難以提供便利服務的。另一方面,民眾對自有資金的貸出(投入民間借貸市場)約占收入的3成,利息率多為10%以上,民眾參與民間借貸市場的熱情度較高,且急需此類收益較高的金融理財方式。

二、閩東地區民間借貸規范化的緊迫性

(一)案件頻發,隱藏高風險

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至2012年共受理涉及民間借貸、公司、企業的各類糾紛案件10 887件,上升60.6%,涉案金額19.9億元人民幣,上升207% 。案件的頻發暴露出民間借貸市場巨大的風險,主要體現為:一是泡沫破裂后資金鏈的斷裂。民間借貸往往伴隨著高利率、高收益和不斷擴大的借貸泡沫,當借貸資金幾經轉手后利率倍增,資金的最終使用者一旦無法支付高額利息,將使借貸資金鏈斷裂,引發一連串的借貸糾紛。二是存在違法融資行為,加劇民間借貸市場動蕩。在糾紛案件中有近3成具有詐騙集資和騙資性質,發起人以畸高的利息為誘餌,組建民間借貸組織,騙取民眾參與,集資后往往不能償還本息。另外,由于民間借貸市場信息不對稱,民間借貸組織借出資金后難以有效監督資金用途,因此資金易被違法使用難以收回本息。

(二)利率畸高,危及經濟穩定

寧德市順鑫擔保公司統計顯示,2012年各月份寧德民間借貸的綜合年利率約20%。而目前的實體經濟正處于下行價段,多數中小企業年利潤不到10%,長期運用民間借貸等同于“慢性自殺”。根據市場規律,以逐利為目的的資本最終只能選擇從實體經濟中抽逃,轉而加入民間放貸的行列。由于金融是不直接創造價值的,一旦形成這樣的慣性,將反作用于實體經濟并產生負面影響。事實上,這樣的風氣正在逐漸形成。

(三)新舊債交替,引發惡性循環

民間借貸方便、快捷,是解決資金短缺的有效手段,但如果使用者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問題,難以按時償還民間借貸債務,再次從民間借貸市場借入資金,新債還舊債,通過利息的滾動,資金成本將會大大增加,給資金需求者背上沉重的包袱,且容易引發債務糾紛。同時如果民間借貸市場與銀行信貸嫁接,易造成銀行難以掌握民營企業資金狀況的局面,從而難以做出正確的決策。

三、閩東民間借貸規范化路徑選擇

(一)規范借貸程序,減少借貸糾紛

根據問卷調查,60%的借貸參與者認為應當訂立一份標準化的借貸合同,以便于對民間借貸行為進行監管;47%的借貸參與者認為應當盡快讓仲裁機關介入民間借貸行為,并對民間借貸辦理公證;43%的借貸參與者認為民間借貸的整體流程應由指定機構進行登記和備案。因此,政府應為民間借貸流程提供契約自由與契約權益的保障,增強民間借貸市場的可預期性,和穩定性。具體措施為:(1)訂立規范化的民間借貸合同和憑證。內容涵蓋借貸雙方的權利、義務付款期限和付息等要素,減少民間借貸糾紛發生的可能性。(2)建立民間借貸行為信息登記庫。凡是合理、合法的民間借貸行為均須在相關的監管機構登記和備案,并且對登記和備案的民間借貸行為應提供法律上的保護,同時間接的引導民間借貸從以往的地下金融模式轉為陽光化金融模式,并接受監督管理,提高對此類“草根金融”的可控性,為國家的金融宏觀調控奠定基礎。(3)引入民間借貸仲裁制度,為民間借貸糾紛提供仲裁和公證。由于仲裁程序較司法程序更為便利,對當前頻發的民間借貸行為較為適用,應鼓勵借貸雙方通過仲裁進行公正,防范風險擴大化,避免糾紛的蔓延,減少民間借貸糾紛成本。

(二)政府主動介入,加強監測與管理

在民間借貸逐漸陽光化的今天,政府已不能僅作為旁觀者,而應當依照相關法律,適時介入民間借貸市場,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工作,切實提出有力措施對標會加強引導和管理。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以對民間借貸組織進行依法登記,按區域將標會組織者進行集中管理,約束會首,同時加大經偵部門的監察力度;另一方面,政府應適時介入民間借貸市場。長期以來,政府的融資難度相對較低,國有大型銀行機構的資金占有占多數,今后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于短期融資,政府可嘗試向民間借貸市場“拆借”,類似做法20世紀九十年代初在閩南地區已有出現?!安鸾琛笔倾y行同業之間為解決資金的短期不足,而采取的期限短、高利率、高靈活性的借貸行為,政府可仿照此做法,嘗試事先與規模較大,信用度好的民間借貸組織訂立合同,一旦企業遇到短期流動性不足,由政府引導,參考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借入民間資金,解決資金的短期流動性問題。由于政府引導的利率具有一定權威性,并通過“拆借”行為與民間借貸組織進行嫁接,對市場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這一做法對于缺乏信息來源的民眾,能依據這一“官方”利率,有效判斷當前民間借貸市場的風險和收益。

(三)引導借貸組織,使之成為金融業的有益補充

從閩東區地民間借貸開展的形式來看,民間借貸組織數量的不斷增長,借貸組織之間資金的相互交叉流通,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鼓勵發展合作金融,以農村信用合作社為范本,嘗試在民間設立在金融監管前提下的會員合作制的民間金融機構,是引導民間借貸走向規范化、陽光化的一條道路。在閩東地區,民間借貸組織(標會)占比例最高,應規范引導民間借貸組織(標會)的運作,使其運營模式走向合理化。具體做法為: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普及金融知識。參與民間標會的民眾對于市場利率及金融運轉規律缺乏必要的了解,其參會目的均為高收益的誘惑,與收益相對應的金融風險缺乏有效的認識,有一定的盲目性。應通過報刊、雜志以及社區集中學習等方式,讓民眾有效的理解金融投資與風險知識,更合理的分析標會的運作,進行理性投資。二是堅決打擊非法集資、集資詐騙等行為。民間標會長期以來作為“地下融資組織”,在發展過程中難免魚龍混雜,存在一些非法融資行為,利用高額的利息欺詐性融資,形成寶塔式甚至帶有非法傳銷性質的集資行為。經偵部門應加大查處和打擊力度,維護民間借貸組織的健康運作。三是嘗試實行資產抵押制度,增強交易可靠性。民間借貸案件的糾紛由來已久,常有資金借入者由于經營虧損且未實施抵押擔保,導致資金借出者即使勝訴也難以追回款項的事情。事實上資產抵押在多數正規金融產品的交易已十分普遍,但對于民間借貸組織,閩東標會的入會提供抵押物的現象還不甚普遍,多數是以個人誠信為基礎,部分有請信用較好知名度高的人作擔保,卷款逃跑的會員大多無抵押擔保物,標會將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嘗試引入貸款擔保和抵押品,并通過法律,保護合法的抵押貸款行為。

(四)加快村鎮銀行建設,疏通民間資金流

村鎮銀行作為新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主要試點機構,擁有機制靈活、依托現有銀行金融機構等優勢,能夠有效填補民間金融的空缺,對民間借貸市場具有引導效應,其發展能有效規范民間借貸市場的交易行為。自2007年以來,村鎮銀行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為民間借貸市場資金的流動提供了渠道,同時也是解決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金融服務缺位等“金融抑制”問題的創新之舉。這對于促進閩東地區投資多元、種類多樣、治理靈活、服務高效的新型區域金融體系有積極意義,進而也能更好地改進和加強農村金融服務,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和進步。2007年,寧德市第一家村鎮銀行福鼎恒興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2年3月,中央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鼓勵民間資金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這給閩東地區村鎮銀行的建設帶來了新的契機,村鎮銀行的“鯰魚效應”能夠激活農村金融市場,打破農村信用合作社在農村信貸市場的壟斷地位,并且稀釋民間借貸市場不斷膨脹的資金量。

民間借貸市場的發展是對金融市場多元化的補充。當前,閩東地區民間借貸有參與者多,資金數額大且自發性、創造性和便利性的共性,但其非理性、盲目性、泡沫性、高風險性和易于擾亂正常金融競爭秩序的弱點也逐漸顯現。為此,要堅持在相關法律的框架內,加強對閩東地區民間借貸活動的監管、引導和疏通,逐步推進閩東地區民間借貸的規范化、陽光化運作。

參考文獻:

[1] 王惠嵩.我國民間借貸透析與制度構想[J].軟科學,2010,(8).

[2] 寧德市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報告.http://www.ndwww.cn/寧德網.2013-01

[3] 陳元章.閩東機電行業[N].閩東日報,2013-05-10.

[4] 寧德市工商多舉措扶持小微企業發展[EB/OL].寧德工商網.http://www.sme.gov.cn/web/assembly/action/browsePage.do?channelID=1194316285009&contentID=1333673770546.2012-05-03

[5] 各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EB/OL].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j/.2013-04

[6] 蔡四平.規范我國民間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2).

[責任編輯 王 莉]

上一篇:藥物制劑專業論文范文下一篇:綜合素質教育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