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媒體資源范文

2023-09-21

媒體資源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生學習興趣個性特長小學數學教學 【正文】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進入了課堂教學領域。因此,為了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單靠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師教學手段的改革也是勢在必行。如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進了多媒體輔助教學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因為它具有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的優點,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趣味橫生,使復雜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易懂,學生在上課時更能集中精力聽課,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使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那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多媒體教學輔助作用呢?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直接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是獲取智能的開端,追求的先導,理想的橋梁。不少人都認為數學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在這種情況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針對小學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這一特點,我們把計算機、錄音、投影等多媒體充分運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整個課堂充滿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必須動腦設計出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教學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獲取新知。

比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導入新課時,我曾使用錄音和幻燈播放一個動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唐僧師徒幾人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他們走的又累又渴,孫悟空不知從哪兒弄來一個大西瓜,他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給了豬八戒其中一份。這時豬八戒覺得太少了,就叫孫悟空再給他一塊。于是孫悟空又把這每一塊瓜再平均分成2份(也就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后給了豬八戒其中的2塊,但是豬八戒都覺

得還是分少了,嘟著嘴還要多分一些。孫悟空又把這每一塊再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了16份)后給了豬八戒其中4塊西瓜,這時豬八戒高興地笑了。同學們,豬八戒每次得到的西瓜一樣多嗎?聰明的孫悟空用什么方法既滿足了貪吃的豬八戒的要求又將西瓜分得公平合理呢?同時在講故事的同時幻燈演示這三種不同的分法。

在這個新課的導入中,巧妙地利用多媒體將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的直觀的內容,很適合小學生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的思維特點,還積極調動了學生的眼、耳、腦等多種器官投入學習。巴甫洛夫曾說過:“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有多種器官參與學習,可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利用故事設疑引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故事中留下的這個問題,同學們通過觀察幻燈片知道了豬八戒每次分得的西瓜一樣多,并且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學生很容易寫出1/4=2/8=4/16這些等量關系,而這些等量關系又很典型地體現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后,有利用錄音給孩子們提供一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同學們,如果豬八戒還想多分一點又該怎么分呢?”同學們分別想到了用折紙或者是畫圖的方法解決孫悟空提出的問題。

教師的最好做法就是利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幫助學生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從中發現解答一般應用題的規律,進而掌握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運用多媒體進行應用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形象直觀;把復雜的數學邏輯關系簡捷、形象地描述出來,幫助學生分析數量關系,通過分析和綜合把問題的各種成分聯系起來,揭示隱含條件建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聯系,從而順利解答問題。這對于學生學習掌握應用數學知識,訓練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利用多媒體提供直觀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般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生動形象的學習材料感興趣。媒體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豐富的直觀材料,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思路變得開闊,而且有助于學生憑借獲得的感性認識由形象思維迅速過渡到抽象思維,從而實現認識上的飛躍。如我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通過直觀演示,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幾分之

一、幾分之幾等分數概念諸多要素有了充分全面的感知,進而抽象概括:一個東西(一個蘋果、蛋糕)、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一堆杏子,一些小石子、一群鴨子、一隊小朋友、一片果園„„)都可看作單位“1”(同時屏幕不斷顯示這些畫面,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平均分成二份、三份„„抽象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將抽象出來的各個本質屬性綜合起來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三、運用多媒體,讓幾何圖形動態化。

幾何圖形比較抽象,學生往往對此類問題難以理解。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而對于幾何圖形知識的學習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能力。運用多媒體讓靜止的圖形動起來,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特征”時,我采用幻燈片演示長方體相對棱的長度和相對面的面積的關系?,F在投影儀上演示相對棱的長度,使每組相對棱移動后完全重合,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長方體每組平行的四條棱長度相等。然后將前后兩個面,上下兩個面,左右兩個面分別移動后完全重合。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長方體相對兩個面的相等關系?;脽粞菔究苫o為動,化虛為實,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幾何形體概念具體化,并在此基礎上概括出長方體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正確的長方體概念。

四、借助多媒體,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多媒體教學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個性。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對問題解決的結果統一化,達到“殊途同歸”之效,使教學出現一種“表面達成”現象,嚴重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教學中對于不同的學生應該創設不同的“發展區”,不能千篇一律。計算機中的網絡教學則使這種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它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中教材、進度開放性的特點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自由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按照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年、月、日》一課中,大月、小月是教學的重點,我設計了智慧箱板塊,為學生提供了左拳記憶法、歌訣、兒歌等內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然后再生生互動交流,學生興趣很濃,效率很高,學得既輕松又有趣。在“數學超市”里,又為學生準備了難易程度不同的三套適合自己的題目進入。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知識水平自由選擇難易程度的題目,不懂的地方可以點擊“溫馨提示”板塊,重溫年月日的相關知識,即使答錯了,也不會傷及他們的自信心,可以在網絡的提示下獲得解題幫助,進而掌握所學內容。如果掌握得較好,答題正確后還會得到電腦給予的一份禮物——卡通人物的表演。這樣的互動設計,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獲取心理的滿足,有效地改變了“教師演示多,學生自主少,不管會不會,大家齊步走”的現象,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媒體資源范文第2篇

1 巧設情境, 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 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自發的調動全部感官, 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與學的全過程。在教《草原》一課時, 由于學生沒有見過草原, 只憑文中的語言文字進行想象, 很難真正感受到草原的遼闊美麗, 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學生在讀懂語言文字的基礎上, 觀看與課文內容相對應的影視資料, 讓學生親眼看見草原藍的天, 綠的地, 和在草原上那一群群肥壯的牛羊, 伴隨著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學生陶醉在草原的美景中, 享受著大自然的清新與雋美。從蒙族人民盛情款待漢族兄弟的一幕幕中, 又使學生更深地感到草原不僅景美, 人更美。學生帶著對課文的無限向往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多媒體極具豐富表現力的播放功能, 把形、色、光、聲、動、情、意融為一體, 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輕松地將學生帶入課文創設的情境之中, 而且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提高了審美情趣。

2 巧選時機, 突破難點

課堂教學是40分鐘的藝術, 教師要掌握好課堂教學的節奏, 把握運用多媒體的最佳時機。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火候, 捕捉教學良機, 適時地運用多媒體手段, 真正起到啟發、誘導、點撥、開竅之效。要在急需的時候刺激學生的感官, 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手段的功能。在教《詹天佑》時, 書中對“兩端同時鑿進法”“中部鑿井法”以及“人”字形鐵路的敘述過于抽象, 老師適時出示課件把抽象的文字變為活動的畫面, 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居庸關和八達嶺地形特點各異, 因此詹天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開鑿隧道。教學時, 我引導學生畫出示意圖, 再出示課件, 給學生以直觀形象, 體會到這兩種不同的施工方法的好處。詹天佑為什么要設計“人”字形鐵路?這樣的設計又有什么好處?課件幫助學生解決了這一困惑。通過課件對地理環境有了更清楚地了解, 進而使學生體會到:詹天佑順著山勢, 創造性地設計了一條“人”字形線路, 采用兩個火車頭一推一拉的辦法, 解決了火車爬坡的重大難題, 這是他卓越的創造才能的體現, 也是他對鐵路建設做出的杰出貢獻。再如在理解《荷花》第二段中“挨挨擠擠”這一詞時, 我適時地播放了多媒體課件, 先再現了稀疏的荷葉, 然后以動畫形式再依次再現許多的荷葉緊挨在一起, 學生看著畫面, 什么叫“挨挨擠擠”就準確地理解了。在理解“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時, 這一“冒”字寫出了荷花生長速度快, 生命力強的特點, 學生較難理解。這時, 我又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 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動畫情景——挨挨擠擠的荷葉中冒出了許多荷花, 從而使學生準確地體會了“冒”字的意思, 解決了教學的難點, 化難為易, 實現了教師手寫口授難以企及的教學效果。

3 巧改形式, 事半功倍

在作文教學中, 改變傳統的作文批改與講評的形式。過去, 學生作文是老師批改, 學生被動接受, 以致效率低下, 學生提高不快。鑒于此, 我將作文評改方式由紙上轉到電教媒體中, 評改方式由針對個人轉向面對集體, 師生共改, 集思廣益。具體做法是:學生初成作文后, 教師瀏覽, 并按訓練重點和作文要求, 選擇反映共性問題的好、中、差作文數篇, 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在銀幕上。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 找出有問題的地方, 或教師示范改, 或師生評議作者改, 或學生多人“接力”改, 等等, 方式靈活。雖均為口頭評改, 但卻能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能力和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無論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處, 還是糾正有代表性的錯誤, 均能做到視聽結合, 集體受益。同時, 教師又能節省大量批改時間, 可謂事半功倍。通過這種形式, 學生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 在活潑自由的氣氛中提高了寫作能力和對文章的鑒賞能力。

4 巧補內容, 整合資源

《基礎課程綱要》中指出,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學生根據需要去學會查找資料、收集資料、采集所需的信息。這種通過客觀反映、經過人的親身感受反映到人的頭腦中來, 并經過加工形成認識的體驗學習, 才能有效地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 加深理解。如在學完《詹天佑》一文后, 學生通常會渴望對詹天佑生平、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有更深更廣泛的了解。此時, 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豐富、資源多樣、傳播快捷等優點讓學生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對閱讀內容作適當補充。這樣既滿足了學生“自主探究”的需求, 同時又提高了語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 培養了學生信息素養。

運用多媒體教學, 生動逼真, 圖文結合, 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幫助學生釋疑解難, 突破難點;激活學生的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 我們每位教師都應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條件, 運用多媒體時要重視一個“巧”字, 將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文本教學有機整合, 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精彩生動。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已成為眾多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我們在運用多媒體的同時, 應清醒地認識到它的兩面性, 如果只為教學手段的新穎, 毫無原則地濫用多媒體, 這不僅不能輔助教學, 反而會影響教果。因此, 運用多媒體時要重視一個“巧”字。只有巧設情境, 巧選時機, 巧改形式, 巧補內容, 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精彩生動。

媒體資源范文第3篇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 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技術等數字信息傳播技術開始不斷的完善, 移動互聯網時代作為新媒體主體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新媒體時代的特點是數字通信、網絡通信和全球通信。該網絡的發展和普遍使用使人們習慣于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和自由控制信息, 報紙和電視信號等傳統媒體對公司的影響逐漸減小。同時, 由于利用裂縫的最顯著上升,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具有即時、廣泛、互動功能的新媒體技術來獲取信息。新媒體技術開始漸漸滲透到國家的各種層面, 成為了世界上新一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這一難得機遇的概念和文化發展的理念, 使技術的發展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播和流行的一個新的高度。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沉重的歷史文化意義, 是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文化形式, 具有很強的意識特征, 是中國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當今多樣的社會觀念中, 從大眾媒體到個人媒體的發展, 也深刻地影響著傳播國的紅色文化和價值特征。所以, 這也就要求我們重新探索紅色文化的價值, 并且是通過新媒體的角度。

二、目的

(一) 紅色文化傳播方式擁有多樣性

唯一相對的傳播狀態是傳統媒體被紅色文化傳播所阻礙的原因之一。致力于傳播紅色文化的文化工作者應該清楚地認識技術變革的歷史必然性。在廣播、電視等媒體上代表報紙作為信息傳播的中心流, 紅色文化的傳播進入了一個名望時期。隨著媒體電視廣播的流行趨勢, 紅色文化的宣傳形式也得到了提升, 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廣告、文化節目等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隨之而來的是紅色文化潮流的浪潮, 以及許多優秀人物和作品的出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種傳統媒體不再是新的, 人們對它的興趣正在消失, 對紅色文化傳播的抵制也在逐漸增加。而現在到了改變傳統文化交流形式的關鍵時刻, 人們的視野已經向互聯網傳播轉變, 而新的傳播肯定已經利用了信息傳播的制高點, 承載著有效的信息。新媒體不僅提供傳統媒體所能提供的一切形式, 還提供傳統媒體無法提供的互動應用、點播資源等形式的互動, 極大地提高了群眾的參與和積極性, 形成了傳統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 也讓人們激發了自己的興趣。目前, 紅色文化網頁建設的幾個支柱, 紅色手機軟件, 紅色游戲的發展, 以及一些文化藝術作品的紅色網絡的創作和各種紅色活動, 促進紅色文化提供廣泛的平臺開發和廣告, 進一步擴展。

(二) 教育功能

紅色文化資源是學校進行思政教育的一項重要資源, 學校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可以為學生接受中國的和新社會主義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一種思想氛圍, 可以讓學生有效的辨別網絡中的是非對錯。紅色文化是當下各個學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 也是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的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社會主義核心體系作為學生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 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如今, 新媒體普及, 每所學校的新媒體發展很快, 網絡教育已成為每所學校教育的中心流, 網絡已成為每所學校思想文化教育的主要陣地, 紅色文化新網絡地位的發展, 紅色文化的網絡媒體更好地開發新媒體平臺, 為建設紅色文化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途徑。紅色文化的出現不僅為學生帶來的正能量, 也為凈化網絡上的空間, 提供了良好的網絡環境。

三、意義

(一) 新媒體改變傳統傳播形態, 加強了紅色文化的傳播

在新的媒體時代, 傳播的多樣性和傳播行為的個性化, 使聲音逐漸向衰退過渡。隨著人民民主社會意識的提高, 也使官方公共話語注重避免過去出現的一種明確和孤立的形式, 努力營造一種平等、公平、開放、共享的交流環境。在構建這種內隱力量的過程中, 強調了對話與交流的互動, 強調了紅色文化內涵的滲透和廣泛傳播。這助長了紅色文化在民眾中的傳播。它增加了人民的自主意識。

在紅色文化傳播過程中, 網絡的穩健、普遍和互動特征等等這些優點被無限放大。在不斷構建網絡平臺的今天, 許多紅色文化遺址的傳承在渠道拓展、互動交流、建設場所等方面的信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樣, 紅色文化的發展也應該利用互聯網, 尋找網絡的新突破口。

從革命時期到現如今的新文化傳播時代, 紅色文化的傳播性和在當今社會所產生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強烈, 而今天, 當網絡話語凸顯出來時, 主流話語就重新構建了話語和模式的形式。

(二) 新媒體將紅色文化資源的時代感和當代要求很好的結合, 更加利于研究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現代化以內容的傳承和形式多樣性為主導。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融合是紅色文化的深層理論淵源。紅色文化在進化過程中的不斷變化, 是繼承其精神內核, 作為其發展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到, 是早期的革命精神、集體主義精神、艱苦奮斗之風, 還是新時期以來的”經典紅熱”, 其核心是紅色風氣,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紅色文化趨于新的形式, 這樣對紅區紅色旅游資源的深入挖掘、革命文化遺址的修復和保護、紅色網站的建設等, 以及源于時代發展的各種物質形式和精神形式。

紅色文化已經從傳統向時尚轉變, 已成為研究的熱點, 它不僅融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意義, 也是新媒體時代激活價值的必由之路。

(三) 新媒體使得碎片化的紅色文化得以重組

在新媒體時代, 紅色內存顯示清晰的拆分屬性。發展現代媒體, 對網絡上的信息渠道進行著色, 使信息被分散。紅色的記憶隱藏在每一個革命遺物、每一個歷史遺跡、每一首紅色的歌曲、每一個紅色的工作中, 它們都顯示了文化的力量。這些分割產物的復原所產生的影響, 更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主流價值。

四、在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

紅色文化具有資源豐富, 開發利用范圍廣的特點。然而, 由于有關部門缺乏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的意識, 沒有創造出合適的產業戰略, 使其整體開發利用仍然不足。

(一) 開發主體的單一和開發能力的影響造成紅色文化再遠利用度不高

紅色文化是具有中國共產主義特色的文化, 也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和新中國發展的見證。所以, 我們一直非常重視紅色文化資源。目前, 各級政府成為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主體。然而, 開發主體的單一, 缺乏對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監督, 造成了地方政府的一家獨大, 缺乏聯合開發意識, 造成了許多資源的浪費。同時, 政策的不穩定, 也束縛了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入和廣泛挖掘。除此之外, 資金方面的問題制約了開發目標的實現。

(二) 對紅色文化產品在市場中的定位不清晰, 同時品牌意識淡薄

在開發過程中, 產生許多具有潛在價值的產品。然而, 這些產品由于市場定位模糊、擴散減弱, 在市場競爭疲軟的情況下, 所占市場是不夠的。許多紅色文化產品仍處于粗糙階段, 其產品附加值不高、實用性等方面仍然缺乏, 限制了產品進入當地的市場。此外, 紅色文化產業的品牌意識也相對薄弱, 缺乏紅色文化產業的營銷人才發展, 缺乏統一的組織和規劃, 削弱了紅色文化產品的競爭力。

(三) 現如今對紅色文化產業的創新應用很差

如今, 紅色文化資源還沒有被用作系統來學習和利用, 大多數地方政府只有旅游資源或歷史文化資源等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開發, 他沒有將紅色文化中給所有地方政府的文化結合, 但他們沒有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一般好處。如今, 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很簡單, 靜態旅游的內容主要是, 大部分使用博物館的觀景、顯示窗口等, 內容是空的, 通過顯示是單一的, 表達的手段是向后的, 簡單地對文本圖像主要是對平面的介紹, 沉悶, 不符合現代美學的概念和現代美學的概念和游客消費與大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

五、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的長遠效益

無論是紅色文化因素還是紅色文化產業, 都對促進和繼承紅色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來看, 兩者還沒有和諧發展, 需要不斷發揮文化產業的效益, 在保護紅色文化資源的同時, 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 擴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幫助推動紅色文化資源的崛起。

(一) 多元化的開發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需要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非政府組織和地方政府盡可能共同參與開發和利用。紅色文化發展不應該只通過經濟效益來衡量, 還應該從紅色文化產業政策和文化事業對社會的發展影響來考察。由于紅色文化資源的遺跡和遺跡屬護國家文物, 粗糙的經濟發展可能會對文物造成破壞。所以, 在發展紅色文化的過程中, 必須有政府的監管, 同時引導科研機構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和保護。參與政府文化資源的開發, 為組織提供一定的主動性。

(二) 實施紅色文化品牌戰略

紅色文化作為現如今文化產業的競爭中至關重要的部分, 吸引了許多消費者。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紅色文化產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調整旅游設施, 提高對餐飲、住房、交通等方面的投入, 以優質的服務提升地區的品牌價值。二是嘗試去發展紅色文化品牌。革命時期的一些重要遺跡, 但由于它們距離遙遠, 與廢墟隔離, 并不是在較低的層面上發展或發展起來的。隨著經濟和交通的發展, 在創造新的文化品牌的過程中, 必須呈現紅色文化。以增加紅色品牌的宣傳文化為基礎, 以自然景觀為基調, 以紅色文化品牌感染人。紅色文化品牌被設計為一系列文化符號, 加深人們的意識。

(三) 發展紅色文化產業鏈拓展其縱向和橫向內涵

整合紅色文化資源, 延伸文化產業鏈, 深化產業間橫向滲透, 爭取進一步偏向和支持國家政策同時, 區域內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 改變了旅游點的分布, 擴大了紅色文化產業與建設產業集群的聯系。結合紅古資源、綠色產業和橫向滲透, 進一步加強了紅色文化產業的垂直擴張, 形成了紅色文化的攝入鏈。

【相關鏈接】

新媒體 (New Media) 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 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一個相對的概念, 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 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 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 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 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 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 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 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

新媒體就是能對大眾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內容的媒體, 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

對于新媒體的界定, 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 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 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 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 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么, 到底什么是新媒體?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

摘要:在新媒體時代不斷發展的前提下, 中國越來越重視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國的老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對當地的思想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 目前我國許多紅色根據地的發展和利用存在一些問題?;诖? 文章從新媒體時代下紅色文化發展狀況入手, 闡述了發展紅色文化的意義, 并對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紅色文化,資源開發

參考文獻

[1] 李久君.紅色旅游與民俗體育文化資源整合開發的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 2011, 30 (02) :110-112.

[2] 姚潔.紅色旅游與體育旅游融合性開發的戰略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06 (02) :18-20.

[3] 張群, 劉建平.紅色旅游的特色分析及其發展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 2006 (06) :49-51.

[4] 蔡曉軍.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N].江蘇教育報, 2017-05-05 (003) .

媒體資源范文第4篇

摘 要: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是目前各級各類學校教學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是實現數字化教學的關鍵。在這方面,基礎教育起步較早,整個體系較為成熟。本科院校也陸續啟動了各種數字化資源建設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在高職院校,作為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利用還剛剛起步。本文從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現狀、現實意義、建設的內容、方法策略以及資源的管理與利用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建設;應用研究

一、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建設及其意義

廣義的教學資源是指一切可以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物化了的、顯性的或隱性的、可以為學生學習服務的教學組成要素。包括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學的物質條件、自然條件、社會條件以及媒體條件,是教學材料與教育信息的來源。概括地說,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支持系統。

而數字化教學資源,就是將傳統的教學資源數字化。在現實理解中,數字化教學資源是專指用數字技術處理的、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與網絡環境下運行的軟件教學資源。它的基本特征是處理數字化、傳輸網絡化、檢索快速化、呈現多媒體化、組織超鏈接化。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隨著數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而提出的新概念。其體系建設是數字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在這方面,基礎教育起步較早,已建有區域或全國的共享型數字化教學資源,內容十分豐富,整個體系較為成熟。本科院校也陸續啟動了各種數字化資源建設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果。但高職院校由于建校時間不長,一段時間以來重點都在進行外延建設,作為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利用在高職院校還剛剛起步。而在數字化時代,高職院校構建豐富的、實用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借助于先進的網絡教學環境和資源管理平臺,實現數字化的教學模式,對于新時期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方面,資源中心收集的大多是本專業前沿的、權威的、名家的教學資源,學生始終可以學習到先進的、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在課堂上一時沒有弄明白的東西,通過視頻點播系統和資源下載系統,完全可以在課后調出課堂內外的內容進行反復練習,直到徹底搞懂為止;第二方面,教學實踐表明,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對于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乃至懷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與發現的興趣,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極佳的路徑;第三方面,學生通過接觸和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不僅可以獲得建構知識的能力,而且還能得到信息素養的培養。研究表明,在數字化時代和信息社會,學生是否能夠自主學習的重要前提取決于具有怎樣的信息素養。讓學生直接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無疑是鍛煉和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大好機會,也是檢驗其學習能力、學習收獲的最佳方式和途徑之一。

另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特征是高技能性,學生可以在虛擬實訓室里反復揣摩和訓練,從而提高其專業技能水平,同時大大緩解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實訓設備、實訓場地和實訓師資不足的壓力。

隨著無線網絡的普遍覆蓋,3G手機的不斷普及,數字化教學資源可以隨時隨地供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和社會人士共享、交流和利用。它將極大地改變傳統教學資源的利用形式,改變傳統固定的、線性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二、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建設的基本內容

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的建設包括:資源平臺建設、資源庫的建設、資源標準建設等方面內容。

1.資源平臺建設

包括資源制作平臺、資源管理平臺和資源應用平臺三大子系統,遵循國家教學資源建設技術標準,并通過多系統耦合平臺實現各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為全體教師和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和教學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服務保障。

2.資源庫的建設

是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由于高職教育類型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其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也與它們有區別。高職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包括媒體素材庫、精品課程庫、專業資源庫、虛擬實訓室、專題學習網站、教師教學網站、數字圖書資源等。

(1)媒體素材庫:媒體素材是傳播教學信息的基本材料單元,一般可分為五類,即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

(2)精品課程庫:精品課程是在網絡課程基礎上開發建設的優質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課程大綱、課程內容、教案、課程題庫、網絡課件、案例、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等。

(3)專業資源庫:《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中提出:“創建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對需求量大、覆蓋面廣的專業,中央財政安排經費支持研制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主要內容包括專業教學目標與標準、精品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驗實訓、教學指導、學習評價等要素,以規范專業教學基本要求,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針對職業崗位要求,強化就業能力培養,為實施‘雙證書’制度構建專業認證體系;開放教學資源環境,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要,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搭建公共平臺?!庇纱丝闯?專業資源庫包含了本專業建設的許多內容。

(4)虛擬實訓室:模擬或仿真實訓室以及各種教學軟件庫、實訓視頻庫等等,是高職院校數字教學資源的特色。

(5)專題學習網站:是指在網絡環境下,圍繞與課程密切相關的某一項或多項學習專題進行廣泛深入研究的資源學習型網站。

(6)教師教學網站:以教師所任課的課程內容為主,是基于教學應用的網站。

(7)數字圖書資源:包括電子圖書、電子雜志以及圖書館收藏的其他電子類文獻和資料,通過校園網、互聯網和電子閱覽室等多種途徑向師生及社會提供電子圖書資源信息服務。

3.資源標準建設

在教育資源建設中,標準的統一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為資源的開發者提供統一的開發標準,達到資源基本結構屬性的一致性,以實現資源在區域內的廣泛共享,并為學習者或教育者對教育資源的查找、評估、獲取和使用獲得最大效率而提供支持。同時也為不同資源庫系統之間實現數據的共享和互操作提供支持。資源標準建設包括內容要求、管理規范、建設的技術標準和評價標準等。特別是技術制作標準要求統一,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資源將無法共享,各教學系統之間也難以實現互操作。教育部已頒布了《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和《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育資源開發標準(征求意見稿)》。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可以參照這兩個文件,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相應建設標準,從而保證資源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建設的策略

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建設的總體策略是,先搭建數字化資源平臺,然后制定數字化資源建設標準,再制定數字化資源建設的實施辦法和有效應用方案,通過行政手段和分配手段調動全體師生建設和利用資源的積極性。

1.資源平臺建設的策略

資源管理平臺系統是一個重要的基礎系統,它承載全校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具有應用和管理資源的作用,科學規范地對學校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集成。資源平臺建設要求建成統一的信息管理、統一的資源管理、統一的用戶管理和統一的權限控制。

資源平臺的建設通常有三種模式:一是購置市場產品。目前,市場上有一些資源平臺,有公司開發的,有高校開發的。但購置市場產品,價格相對偏高,與校情符合度小,維護不便。二是自主研發。價格、適合度、維護等都較好,但要求較強的技術力量,而高職院校往往經驗不足。三是聯合研發。聯合開發是指本校與企業(科研院所)或者與其他高校合作開發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彌補了前面兩種模式的不足,是高職院??梢圆捎玫妮^好模式。

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平臺的建設要堅持以職業技術教育為特色。體現高職特色、體現共享特點、體現運用方便的原則,因此,要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要符合教育部高職院校專業分類標準,按照專業課程資源的內在邏輯結構進行設計。以專業和專業群為核心,按照理論課、實驗課、實訓項目、專業素材及認證學習為實體對象,進行教學資源的組織。

第二,采用開放式的系統體系架構,支持校內和校校之間的優質資源共享交換。平臺采用開放式軟件架構體系,能夠解決同一門課程在多個專業(或專業群)開設的問題,支持校內和校校之間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交換和資源更新服務,可以按照專業、課程、素材的不同提供資源服務。

第三,資源多線索多角度呈現,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資源查詢和索引功能。資源庫可以按照共建學校呈現(呈現某學校參加共建的專業建設標準、專業群——專業的所有資源);按專業群——專業——庫的線索呈現;按專業群——專業——課程的線索呈現。平臺具有以專業群、專業、課程、庫為單元的資源查找和搜索功能,支持資源預覽和引用功能。

第四,支持各學校內部共享性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能夠作為各校進行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軟件平臺;并與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制作平臺緊密銜接;可以進行個性化的學校首頁設置;權限控制功能完整,資源角色靈活設置。各校教師可以依據權限上傳資源、審核資源、發布資源,建設學校自己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

2.資源庫的建設策略

資源庫建設是整個資源體系建設的核心,總體策略是教育技術中心(信息技術中心)主導、教務處組織、各系部積極參與。根據經驗和高職教育的特點,可按照以下具體策略進行。

(1)提出建設要求

教育技術中心和教務處首先要對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提出要求。資源建設要滿足職業教育和教學的要求;資源庫的知識體系要針對特定的崗位要求和職業所需技能來構建;資源管理中心的建設還要側重于對高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2)統一建設標準

要建成全校統一的資源庫,需要對分類標準進行統一,對技術標準進行統一,對評價標準進行統一。對建設內容和應用管理也要提出具體要求和規范。

(3)實施建設策略

由于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建校時間短、資金薄弱、經驗不足等因素,因此,采用“邊建邊用、分期分批、逐步完善”的建設策略比較切合實際。另外,要按照“引進優質資源,開發特色資源,引進和開發并舉”的原則進行。引進優質資源就是通過購買、交換等方式引進符合本校需要的由公司和高校開發的優質數字教學資源。自主開發建設就是充分發揮學校全體師生和各部門的積極性,建設特色資源。

(4)進行資源篩選

不管是購買市場的,還是自行建設的,都可能存在不適合、不適用的資源。這就需要對這些資源進行篩選。采用立項的方式進行建設,組織專家和一線老師根據統一標準進行評審是有效篩選教學資源的較好方法。

四、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管理與利用

1.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管理

其目的是更好地為使用者服務,包括技術管理、更新維護以及為資源建設和使用者提供必要的技術工具。日常管理由教育技術中心負責。

技術管理通過教學資源管理系統進行。教學資源管理系統是對存儲于資源庫介質中的教育資源進行管理、維護和更新的功能性設施,主要包括三個子系統:資源庫管理、系統管理、資源使用和交流。這三個子系統為三類用戶(管理員、審核員、一般用戶)提供資源檢索、資源發布、資源審核、權限管理、計費、用戶信息交流等多個方面的服務。

資源的更新和維護是一個經常性工作,必須納入教學的日常工作之中進行管理,要有專人負責,使建設的資源總是保持與教學相適應。

2.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

資源建設的根本目的在于將其應用到日常教學之中。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學校要提供交互性強、能夠共享、方便師生使用的資源,只有師生覺得方便,才會愿意使用。為此,要將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形成共享,使師生能夠方便、快捷地進行搜索、上傳、下載和引用;其次,學校要制定相關政策,激勵教師使用,教師激勵學生使用,讓使用者有益,這樣才能推廣應用;第三,要優化校園網絡,使師生在使用數字教學資源時做到隨時隨地、無障礙。只有這樣,學院建設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才能被有效利用;第四,要十分重視師生培訓,包括制作和使用培訓;第五,為師生提供必要的基礎制作工具和條件,例如,提供課件制作平臺、視頻錄播、點播系統、網絡課程制作平臺、在線教學應用平臺、制作場所、師資培訓等。

高職教學資源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主要領導牽頭,舉全校師生之力才能建設好、使用好。

參考文獻:

[1]滕霞,段崇江,張建偉,王學優.網絡課程評價標準的研制[J].現代教育技術.2003(1):5-11

[2]彭新一,陸芳,鄭道林.高校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系統的建設及應用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6):22-24.

[3]宣洵,程建剛,王學優.標準化基礎教育資源庫的研究與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3(4):55-58.

[4]余勝泉,朱凌云.《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體系結構與應用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3(3):51-54.

[5]余勝泉,朱凌云,曹曉明.教育資源管理的新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3(9):96-99.

[6]柯和平.高校數字化教學資源系統的構建和應用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16):61-64.

(編輯:隗爽)

媒體資源范文第5篇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對自己熱愛的事業有著強烈興趣, “興趣”對學生的學習亦至關重要。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 一支粉筆, 一塊黑板, 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 學生聽起來單調、枯燥, 毫無興趣。不利于知識的接受和能力的培養。多媒體遠教資源集“圖、文、音、像、動、色”于一體, 創造了一個可視、可聽、可感的動感世界, 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起學習興趣。如教師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 可瀏覽一下遠教資源庫, 課前先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喜愛的《西游記》故事:有一天,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過一個桃園, 桃園主人送他們13個桃子, 豬八戒突然變得很勤快, 主動分桃子, 分給師傅3個, 猴哥3個、沙和尚3個, 余下的桃子分給了自己。猴哥火冒三丈, 要打豬八戒。教師引導提問:孫悟空為什么要打豬八戒?學生很快討論出豬八戒自私, 得了4個桃子。教師抓住時機引導:“13個桃子唐僧師徒4人分, 該怎樣分?”學生得出每人應分3個, 還剩1個。教師再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分配的結果, 這樣在愉快的氣氛中導出了新課。在教學過程中, 生硬的教據、程式化的公式難免會令許多同學望而卻步, 產生陌生感。如果能將抽象的數字轉化為與實際生活關聯的內容, 學生就更容易接受。

2 突出重點、整合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認識事物具有一定規律, 一般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現象到本質, 直觀感知到抽象概念。數學概念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多媒體教學, 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 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交互性, 把學生難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現象, 在短時間內直接有聲有色地展現出來, 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完成從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到抽象的理性認識過渡。課堂教學中, 一些重點難點問題中, 它們有的是“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 有的是純理論的, 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這樣的理想條件, 用語言文字也很難描述清楚。對于這些抽象概念, 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達不到教學效果, 而多媒體恰恰能彌補這一缺陷。例如在講解比較數的大小這個小學階段重要知識點時, 借助多媒體的直觀形象, 制成課件設置小貓釣魚的動畫。用兩只小貓比賽釣魚, 最后看誰多誰少來比較數的大小。學生通過觀察探討就能自主的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生動具體的感知實物, 通過對同學們熟悉、感興趣的事物的認識, 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能夠集中注意力充分發揮時間的有效性, 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而且在實物的感知過程中, 促使其大腦皮層的記憶加深。在以后的大小比較過程中, 同學們能隨時利用身邊的實物鞏固學習過程, 使這一重要知識點在生活中輕松掌握達到“樂學”的效果。又如:小學數學中射線和直線是比較抽象的兩個概念, 教學中如能利用遠教資源或制成多媒體課件, 大屏幕上先出現一個小亮點再向一端不斷延伸形成一條亮線, 教學直線時顯示一條亮線向兩端無限延伸并不斷閃耀, 通過動態演示, 使教學活動由靜止單調的語言講述, 變為生動形象動態表演, 活躍了課堂。教學過程中突破了難點達到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3 優化情境, 陶冶情操

巧用多媒體, 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使學生愛學、樂學, 同時也陶冶了情操。運用多媒體教學, 其優美的動畫, 吸引了學生的眼球, 刺激了視覺細胞;可感的音樂, 刺激了聽覺神經, 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動起來。使學生的感官系統得到了開發, 培養了審美能力。是一種心靈的陶醉, 美的享受。如在教學《應用題》時, 展示多媒體課件, 小青拿100元錢到琳瑯滿目的書店買了一套65元的學習資料, 一支20元錢的鋼筆, 售貨員阿姨找回25元錢, 對嗎?先讓同學們計算后得出找回25元錢不對, 應找回15元。教師引導:“如果你是小青, 應該怎么辦?”待學生交流后, 教師繼續展示, 小青是怎么做的。通過展現小青的行動和售貨員阿姨之間的對話情景, 很自然地融入情操、禮儀教育。教會學生從小做一個誠實、懂禮貌的好孩子。

4 應用遠教資源、多媒體強化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 學生知識的掌握、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 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在教師的引導下, 應用豐富的遠教資源多媒體能有效提供更多的練習素材。當堂練習、當堂批改、形式多樣、互通信息、師生互動, 非常靈活、方便。既增大了課堂教學容量, 同時也為教師及時、準確提供了學生獲得知識、掌握知識的反饋信息, 學生在歡快、愉悅的氣氛中, 人機互動、動手動腦、善于思考、樂于小結, 很快鞏固、掌握了所學新知識, 能力得到了培養。

5 應用遠教資源、多媒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是一個信息和情感交流、溝通、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不再只是一個知識的被動傳遞者, 而是一個主動地調試者、研究者和創造者。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豐富的遠教資源庫、多媒體教學, 能有效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主動參與, 自主學習, 師生積極互動, 課堂上有聲有色, 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多媒體教學、遠教資源的運用, 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在整合教學過程, 提高教學效率, 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摘要: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實施, 改變了農村學校教育信息技術設備環境和資源環境, 極大地豐富了學校教學資源。多媒體遠教資源的應用, 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 創造出了一個聲情并茂, 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 在整合教學過程, 提高教學效率, 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遠教資源,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重慶市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應用手冊.2007.

[2]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2010.

媒體資源范文第6篇

1 在視聽說教學中的運用

多媒體教學手段將直觀生動的形象與聲音結合起來, 動靜圖像融合文字交互出現, 提高學生注意力并激發其學習興趣。

聽、說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大部分學生的無法逾越的障礙,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缺乏正確的發音訓練方法以及有效的聽力訓練方法, 在大量的練習無果的情況下, 學生們或大大降低了對英語聽、說的興趣, 或干脆就放棄。在網絡和多媒體輔助的教學模式下,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演示并教授正確有效的發音和聽力方法, 從而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找出問題的癥結, 重塑對其對英語聽、說學習的信心。

其次, 豐富的網絡資源便于教師搜索和精選符合教材內容的形象、真實、生動的多媒體資源, 將生活中現實的一幕幕搬上了講臺, 這種情景再現的教學模式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 更能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

多媒體教材使“人—計算機”對話得以實現, 在學生解決英語學習問題的過程中, 計算機能對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和《新標準大學英語》視聽說的教學環節中, 每道聽力問題, 在輸入答案后都有語音提示答案是否正確。這類及時的反饋消息能激發學生的挑戰心并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而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只需要進行電腦操作和思維引導, 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參與者和發言者。

2 在綜合教程教學中的運用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 11%來自聽覺。也就是說, 即使是在綜合教程課程, 適當結合視覺和聽覺的教學手段能更有效地傳授知識。通過對視覺和聽覺的感官刺激讓學生獲取比單一地聽教師講解更大的信息量。課本上枯燥乏味的文字, 在多媒體課件和視頻的幫助下, 變成一個個生動直觀的影像及畫面, 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本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在此基礎上, 教師在備課時可以選擇相關的拓展內容進行延伸, 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 并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考。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到了比較明顯的提升, 由被動教授的狀態轉變為積極參與思考的狀態, 在實現教學目的的前提下提高了教學成果。

大學英語授課以英語授課為主, 對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一定的基礎要求。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 如果課堂上沒有明確的指示或引導, 他們很可能不知所云容易開小差。多媒體課件能夠幫助教師演示課堂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 明確每個教學環節的內容和具體操作方式幫助有疑問或不明白的學生了解并跟隨教師的授課, 從而克服學生感覺聽課難這一問題。

3 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自主積極性方面的運用

在21世紀這樣一個信息時代, 能熟練的掌握和運用網絡和多媒體不再只是對廣大高校教師的要求, 同樣也是對現代學生的一種新型自主學習模式的要求。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推薦并指導學生學會使用并掌握網絡和多媒體資源, 并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進行運用和實踐。比如:在每個單元的學習前一周, 教師應鼓勵所有學生借助網絡查閱大量與單元內容相關或衍生的知識, 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收集, 剪輯視頻文件, 制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 讓學生上臺分享和交流他們的學習體會和心得。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在真正的意義上實現“以學生為中心”, 還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特別是對信息的理解分析、發音及語言的表達能力, 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俗話說:“興趣是最大的老師”。英語學習也同樣如此, 在相對繁瑣和枯燥的大學英語課堂學習之余, 應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和多媒體資源進行興趣的培養及文化知識拓展的學習。如英文歌曲、電影、電視劇、英文小說報刊等, 都是非常輕松和實用的自學材料。但是, 由于資源太過于龐大, 如果選擇的資源對英語水平的要求較高, 對學生不僅不能起到培養興趣的作用, 反而會打擊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因此,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平均水平, 向學生推薦一些與其能力相當或稍高的資源, 引導其進行自主學習。

4 在促進教師團隊建設方面的運用

全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不斷的學習和跟新對現有教學資源的了解和運用, 鼓勵和提倡教師通過參加培訓或學術交流不斷提高和完善教學手段及教學模式, 并通過教學的實踐和科研, 不斷探索和發現其優勢和劣勢, 使其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鑒于網絡和多媒體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為了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避免了重復建設, 大量優秀的多媒體課件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共享。但是不同教師對相同的授課內容有相似或不同的理解和拓展, 因此教師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改動和完善下載的多媒體課件。

5 結語

網絡和多媒體教學模式為傳統的英語授課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 增加了課堂趣味性, 還為學生自主英語學習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并為教師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的提高指明了新的方向。不過值得強調的是, 網絡和多媒體教學模式仍然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師授課模式, 因為選材, 制定授課目的、授課內容和授課安排才是決定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摘要:本文闡述了網絡資源及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 (CAI) 在英語教學中占據的重要地位, 及其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提升教師自身業務水平起到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網絡,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高校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 王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英語課堂上的實踐與思考[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2, 2.

[2] 徐明城.多媒體技術對教學的作用和影響[J].現代情報, 2006, 10.

[3] 楊洪敏.利用多媒體的特點, 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05, 6.

上一篇:土木工程的方向范文下一篇: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報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