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科學性學校管理論文范文

2023-09-24

科學性學校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銜接是推動該類職業教育達到更高水平的重要途徑,本文認為以行業職業標準為基礎,促使專業評價機制在兩個職業教育階段形成良好的銜接,可以促使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能夠更好地發揮合力,為酒店管理視野提供更多、更合格的現代專業人才。

關鍵詞:行業職業標準; 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 評價銜接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行業職業標準的酒店管理專業中高職有效銜接的研究與實踐”(XJK014CZY064),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項目建設專項任務教育教學研究課題“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銜接研究——以婁底職業技術學院為例”(LZJY13BZC45)。

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工作需要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改進,尤其要和其他層次的教育活動相互配合,形成系統的現代教育體系,為社會經濟輸送合格的管理人才。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建立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打通從中職、???、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弊鳛榧涌飕F代職業教育的重要抓手,為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科學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以往的教育實踐和理論分析中,我國教育工作者和學者已經就中高職銜接問題進行了多角度的思考和探析,在學制、課程內容和教學等方面的銜接都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科學思路,已經為兩個教育階段之間的銜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不過,從當前的研究狀況來看,對于兩個階段的評價機制銜接的關注相對較少,尤其具體到酒店管理專業,這方面的分析顯得更加不足,所以,本文認為結合行業職業標準,對于中高職評價機制銜接進行思考,對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協調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學分制應成為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評價機制銜接的核心要素

中高職酒店管理的教育目標都在于為酒店管理領域培養和提供高水平的專業人才,所以,只有符合了該領域行業職業標準的教學活動才能有效完成該類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以往主要表現為考試考核的傳統評價機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的需要,尤其不能有效地支持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之間評價機制的銜接。這是因為考試往往測評的是學生在酒店管理方面掌握的課本知識或理論知識,并不能有效判斷學生在酒店管理方面的實踐能力,無法和行業職業標準進行對比,這種主流評價機制實際上并不能很好地支持職教培養目標的達成。同時,考試的結果主要體現的是學生對階段性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無法成為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評價機制銜接的基礎。

因此,從行業職業標準出發,應當考慮構建學分制教學評價機制作為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評價銜接的有效形式。首先,以行業職業標準為依據來確定酒店管理專業不同教學內容所對應的學分,使得中高職酒店管理教學活動直接和管理實踐緊密聯系。其次,因為中高職酒店管理都以行業職業標準為基礎來確定學分,必然使得根據同樣標準所確立的、分屬中高職教育層面的酒店管理學分體系,相互之間在根本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也就是說,立足于學分制形成的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評價機制相互之間也就天然地具有了良好的銜接。再者,學分制相較于以往的評價機制更加靈活,符合職業教育的多樣化發展的基本趨勢,能夠更好地適應在當前不斷革新、努力加強銜接的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評價的需要。因此,在中高職大力推進學分制為核心的新型評價機制,將很好地推進兩個階段的酒店管理專業評價的相互銜接。

二、圍繞學分制構建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評價接續體系

(一)依據行業職業標準構建全面的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接續的學分評價機制

形成結合中高職特點的、符合行業職業標準的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分制,首要任務要保證學分的設置體現良好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圍繞酒店管理行業職業標準,多元化、全方位地確定用于評價的學分體系和結構。學分衡量的對象既要包括課程理論學習結果,也應當將學生獲取國家專業技術考核的情況納入進去。另外,對于學生通過了國家酒店管理的某類技能鑒定,或者通過了某種向的國家統一考試也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換算成為學分,例如,通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就可以獲取一定的學分。中高職酒店專業為了共同培養出符合管理實踐需要的專業人才,還可以規定學生憑借在一些技能比賽中取得的好成績也可以獲取一定的學分。這類比賽可以是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共同認可的,學校、省或國家組織開展的相關比賽。中高職酒店管理的學分制在形式上多樣,有利于多方位地培養、訓練學生的酒店管理專業素養。此外,根據行業職業標準設定中高職酒店管理學分時,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要科學合理地確定畢業應當達到的學分水平。在學校規定的各種方式中,學生選擇其中部分完成后獲取的學分水平達到或超過了這一水準,就達到了畢業的標準,學生就完成了中職或高職的學業。

通過上述方式,一方面因為中高職酒店管理各自的理論課程、專業技術考核、技能鑒定、國家的統一考試、技能比賽等都依據行業職業標準科學設定,因此,基于上述內容形成的學分制就統一于行業職業標準,相互緊密聯系,另一方面,通過覆蓋全面的學分制,使得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之間的銜接是一種全面的銜接。

(二)立足學分制形成中高職銜接的酒店管理專業評價體系

圍繞學分制,結合職業資格證書認證、職業技能競賽認證等其他評價活動,使得酒店管理專業在中職和高職之間形成系統評價體系。一方面要在兩個職業教育階段的學歷和職業資格證書層面上形成良好的接續性,要使得兩個階段的證書內涵,無論似乎專業文化教學上,還是職業技能傳遞上都要遵循這一原則相互對應,互相配合。另一方面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證書之間的相互接續要具體體現在學分互認上,也就是說,酒店管理的中職和高職教育給予學生的學分,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科學地轉換。也就是說,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評價體系可以將中職酒店管理專業評價結果納入其中,從而使得學生在中職階段在先修實踐或實習過程中獲取的學分,能夠被帶入到高職學習時的評價體系里,成為高職畢業學分中的一份子。實際上,中職學生參與職業技能大賽的獲獎成績被記為高職學習過程中的一定的學分,也體現了這種個接續性。所以,以基于行業職業標準形成的學分制為基礎構建的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評價機制,可以促使兩個階段的教學評價形成良好的銜接,有利于中高職教育的一體化建設和共同進步。

三、建立基于行業職業標準的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銜接的學分制評價機制的思路

(一)在評價內容上要體現中高職的基本特點

在酒店管理的中高職兩個階段體的教育中,體現銜接的學分評價機制需要緊密聯系兩個階段的職業教育屬性,使得各自的職業教育特色在評價機制中體現出來。中高職酒店專業通過這種考核,一方面要體現各自的職業性,另一方面要保證具有良好的實踐性,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共同滿足社會在不同歷史階段對酒店管理專業的職業要求。通過中高職的這類評價,促使各自的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不斷改進,和行業職業要求的專業技術資格等逐步協調起來,體現更強的職業性;在評價中適當地增加實踐評價內容,重視對專業實訓等方面的教學實踐的推動,使得中高職體現不同層面的實踐性,保證兩個階段的評價在服務于實踐中相互聯系;此外,評價結果運用在專業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協作訓練,提升學生溝通協調能力,幫助他們形成團隊精神,使得中高職酒店專業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也保證了中高職評價的相互銜接。

(二)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各自的評價機制定位和銜接

1、中職酒店管理專業評價機制的科學定位

對于中職階段的酒店專業評價,需要結合這一階段的教育方向進行定位。一般來說,中職階段的學生畢業后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直接就業、另一個是升學繼續學習,根據這兩個方向應當分別給予恰當的學分安排。其中,針對畢業后直接就業的部分學生,應當提高依據行業職業標準所確定的專業理論學習重點內容的學分比例,使得這種通過了該類評價的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工作。針對在畢業后選擇升學的學生,則應當加大文化素質方面的學分評價比重,利用這類評價,促使這部分學生在專業學習和文化學習上保持同樣的力度,保證學生在中職畢業后進入高職階段學習時,能夠很快而順暢地融入到高職的日常專業學習,使得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習平滑過渡。

2、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評價機制科學定位

由于進入高職學習的生源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來自于中職,另一種來自于普高。因此,針對這兩類不同類型的生源,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要形成適合對路的評價內容。具體到學分制上,可以分為兩類學分,一類主要評價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類用于評價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水平。對于中職進入高職學習的學生,應當加大第一類評價的學分,從而幫助該類學生有效彌補專業基礎;對于普高進入高職學習的學生,則應當加大第二類評價的學分比例,使得具有良好文化基礎的普高學生盡快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能夠全面符合行業職業標準的要求。利用學分評價機制的這種靈活安排,保證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都能夠成為專業全面的人才,滿足高職教育目標。

3、中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評價機制的銜接

要從評價方面促使中高職酒店管理教育之間形成良好的整體性,就要在各自科學定位評價機制的基礎上,實現相互之間的合理銜接。具體到中高職學分評價值上,要形成良好銜接,主要就在于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學分評價要考慮中職的學分結果,在明確學生在中職階段取得學分所代表的專業性的基礎上,使得該類學分所對應的專業素養被高職教育認可,從而允許學生免修該類學分所對應的專業學習內容。通過這種銜接,使得學生一方面能夠在學習上具有連續性,能夠更多地重視中職階段的酒店管理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另一方面在高職階段能夠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新的和更高層面的學習上,既可以減少教學壓力,也能夠保證學生在學生上更加全面和深入,提高職業教育水平,更好地滿足行業職業標準。

(三)形成和利用反饋機制促使銜接更加順暢

為了使得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評價機制的銜接變得更加順暢,就需要根據評價機制的實際運用效果來不斷修正,使得中高職之間的銜接更加協調、更加平滑。要保證該類修正和完善的科學性,能夠更好地符合實際需要,就應在已經形成的評價機制的銜接水平和理想的銜接效果之間進行對比分析,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針對性地采取解決措施。為此,需要利用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師生在教學中的具體教學感受作為重要依據,對兩個階段評價機制銜接效果進行科學判斷。為此,要積極構建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及時搜集和整理來自于教育一線的評價信息,及時定位教學評價銜接中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有效調整兩個階段的評價機制,在提高兩個階段各自教學水平的基礎上,使得兩者之間具有更好的協調性和接續性。

四、結論

從當前來看,提高中高職酒店專業的整體效果,推動兩個階段的全面職銜極為重要。雖然在教育實踐中,已經針對這方面開展了多樣化的理論思考和實踐驗證,可是在兩個職業教育階段的評價機制銜接上的思考還較為欠缺,不符合職業教育升級發展的需要。本文認為當前積極探究從行業職業標準出發找到兩個階段評價銜接的有效途徑,利用評價機制的協調發展來推動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實踐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趙春燕.基于中高職銜接的評價模式分析與研究[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5):25-26.

[2]王曉征.基于中高職銜接的專業評價模式探討[J].教師,2013(11):17-23.

[3]劉翠,萍謝芳.與職業標準相銜接的前廳運轉與管理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探索[J].赤子,2014(3):12-15.

[4]邵世光,王月穆.基于國家職業標準的中高職課程銜接策略[J].職教論壇,2012(15):69-71.

[5]沈逵.基于中高職一體化的高職文秘專業評價模式改革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3(28):55-56.

(喻彩霞:婁底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旅游管理教學工作。雷晚蓉:婁底職業技術學院。)

科學性學校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的通知》

2014年12月22日,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大綱》分為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原則、德育途徑、德育評價、德育實施6部分,規定了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和學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職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規范,是各級教育部門對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實行科學管理和督導評估的基本標準,也是社會和家庭緊密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基本依據。新修訂的《大綱》在基本保持原《大綱》的框架體例、保留原《大綱》中行之有效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黨和國家在新形勢下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各地在實施《大綱》中形成的經驗做法作了必要的修改完善。

科學性學校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新一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修訂組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經過深入研究、反復推敲,凝練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即“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大核心素養。其中,科學精神既顯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的能力與態度,也顯示其自身自由發展的文明程度,是達成政治認同、形成法治意識、實現公共參與的基本條件。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有利于激勵學生立足基本國情,拓展國際視野,在實踐創新中增長才干,以銳意進取的態度和負責任的行動促進社會和諧。

【關鍵詞】科學精神  哲學  價值

一、聆聽經典哲學故事,點燃學生科學精神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在這一社會變革和實踐創新的過程中發揚科學精神,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而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在實踐創新中銳意進取。筆者在哲學教學中引入豐富多彩且啟迪智慧的經典哲學故事,使學生在聆聽先賢圣哲的精彩記述中,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點燃科學精神。

在唯物論教學中,筆者引入“莊周夢蝶”的故事,然后告訴學生:無論周之夢為蝴蝶還是蝴蝶之夢為周,人首先必須存在,然后才有思想。存在是現實的,思想在現實中產生,物質先于意識而存在,物質決定意識。接著引入英國哲學家貝克萊“物質是觀念的集合”“存在即感知”的觀點,以及中國明朝王陽明“心外無物,心外無事”的觀點,從反面論證物質的客觀性。最后引入“上帝被猿顛覆”的故事:按照《圣經》的說法,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的,是上帝創造出來管理自然界的。在《物種起源》中,達爾文提出了“生物進化論”:生命起源于原始細胞,然后逐漸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最終進化出今天種類繁多的生命形態;在生物的進化過程中,相互之間不斷進行著生存斗爭,并通過自然選擇,優勝劣汰。英國教育家赫胥黎受到《物種起源》的啟發,經研究提出了“人猿同祖說”,與當時的大主教威爾伯福斯在英國牛津大學展開了激烈辯論。面對尖刻諷刺,赫胥黎毫不示弱地說:“人類沒有理由因為他們的祖先是猴子而感到羞恥,與真理背道而馳才是真正的羞恥?!睕]有動物性的身體,人的一切都不可能存在。人的意識產生于大腦,不能離開身體而存在。通過這一事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物質世界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從而使學生樹立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哲學是啟迪人生智慧的學科,代表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種渴望,一種試圖求得真善美、獲取智慧、接近真理的渴望。而經典哲學故事以其生動的語言,高超的分析技巧,深刻而冷靜的洞察力向讀者充分展現了哲學思考的真正旨趣,讓你在輕松愉悅中,去領悟嚴肅哲學的趣味,回味生活的甜美,體悟人生的真諦,從而培育人的科學精神。在辯證法的教學中,筆者引入一系列經典哲學故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也點燃了他們的科學精神,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故事一,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里特有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币馑际?,世界是永恒變化著的,運動是絕對的,即“一切皆流,無物常住”。后來,赫拉克里特的一個學生克拉底魯把他的觀點絕對化、教條化,提出了一個極端觀點:“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焙绽死锾貜娬{運動的絕對性,而克拉底魯卻割裂了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否認了相對靜止的存在。故事二,赫拉克里特強調萬物皆變,而近代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則強調萬物皆異。萊布尼茨在當“宮廷顧問”時告訴皇帝,任何事物都有共性,而且“凡物莫不相異”?;实鄄恍?,派宮女去御花園尋樹葉驗證,結果大失所望。萊布尼茨找到了樹葉的共同點,而宮女們卻找不到兩片大小、顏色、厚薄等完全相同的樹葉。這充分揭示了世界的統一性和多樣性是有機的統一,不可分割,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迎刃而解,通俗易懂。故事三,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其《道德經》字字珠璣,句句精華,內含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典型表述便是“反者道之動”,意思是,事物都包含有向相反方向轉化的規律?!坝袩o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生動地說明了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道理。故事四,古希臘數學家、幾何之父歐幾里得曾師從蘇格拉底,有過很多有名的論辯,其中最著名的是“谷堆辭”和“禿頭辯”。每增加的一粒谷子都不能形成谷堆,所以不管加多少都不會形成谷堆;掉的每根頭發都不能形成禿頂,所以不管掉多少頭發都不能成為禿頭?!肮榷艳o”“禿頭辯”與“壓死駱駝的是最后一根稻草”形成鮮明對比,經過正反論證有力地說明了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故事五,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的“飛矢不動”悖論和我國古代莊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的記述,是典型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兩種觀點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深化了對“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的理解。通過以上故事的講述,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而且能夠啟發學生用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一分為二地觀察事物和分析社會現象,用居安思危的意識應對未來生活中的風云雨雪,以聚沙成塔的積淀去實現厚積薄發的質變。從而點燃學生的科學精神,激勵學生以積極的行動促進自我的成長和社會的和諧。

二、感受時代先鋒事跡,引領學生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擁有一種基于現實又超越于現實的實踐創新精神,它所表現出的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美好社會的精神品質,能夠激發青年學生在生活中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和智慧行動。修訂后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我國公民的科學精神,就是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取向,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能夠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筆者在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學中,通過與學生共同感受當今中國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特殊貢獻的時代先鋒事跡,引領學生的科學精神,從而培養學生面對個人成長困惑和社會矛盾沖突進行正確價值選擇和采取智慧行動的能力。

在教學“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時,筆者講述了樊錦詩的人生事跡。樊錦詩,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1963年北大畢業后至今,把大半輩子的光陰奉獻給了敦煌石窟。為了敦煌,她和丈夫兩地分居19年,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吧岚肷?,給茫茫大漠。從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輩的火,開辟明天的路。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發。心歸處,是敦煌?!薄案袆又袊惫澞拷M給樊錦詩的頒獎詞就是對她價值觀和人生道路的最好注解。在公義與私利面前,樊錦詩毅然決然舍棄私利,將青春年華無私奉獻給了敦煌,奉獻給了祖國的文化事業。無需過多空洞的說教,學生順理成章地理解了“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并為自己選擇人生道路提供了有益指南。

在教學“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時,我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深藏戰功、堅守初心的老英雄張富清的事跡,并配以生動講解。解放戰爭時期,他在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屢立戰功;新中國成立后,他響應國家號召,深入偏僻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他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他的事跡被人們發現。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求我們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老英雄張富清戰時不顧生命安危奔赴疆場,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奉獻青春;和平時期順應時代潮流為脫貧攻堅傾盡余熱。老英雄的足跡為我們青年學生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提供了教科書式的范例。無需多余渲染,“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已得到有力詮釋,贊同和欽佩之意已在同學們臉上躍然顯現。

在教學“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時,我帶領同學們走近不同戰線為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默默堅守的時代先鋒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們“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的精神取向,學習他們“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的智慧行動。84歲的鐘南山,老當益壯,堅決逆行。17年前,“非典”肆虐時,他說“把重癥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17年后,在新冠蔓延的當下,他一邊建議公眾“不要去武漢”,一邊第一時間坐上赴武漢的高鐵,奔向防疫第一線。在開往武漢的高鐵上,這位臨時上車被安頓在餐車擁擠一角、仰倒在座位上、閉目凝思的老人,讓所有人看了直呼心疼。他是無雙國士,更是定海神針。在武漢,他實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發布會、連線媒體、解讀最新情況……沒有片刻停留,所到之處帶來的都是鼓舞和力量。面對媒體,他的回應只有一句:“科學只能實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則受害的將是患者?!薄斑线下锅Q,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睉{借青蒿素的發現,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和共和國勛章,使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逃離瘧疾的魔掌。武漢退休老人馬旭與丈夫,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幾十年一分一毫積累而來,向家鄉木蘭縣教育局捐贈1000萬元,自己卻生活簡樸,守得了心靈的高貴。還有,面對危險、舍己救人的排雷英雄杜富國;與孤獨相伴、守島衛國32年的王繼才、王仕花夫婦;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從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的鄉村教師干起,且一干就是17年的80后張玉滾老師。這些時代先鋒的事跡個個展現了新時代應有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感受他們的事跡,有利于引領學生的科學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促進學生積極承擔對自己、對他人以及社會公共生活的道德關懷和倫理責任。

在哲學的浩繁卷帙中擷取滄海一粟,可以通過邏輯的訓練讓學生無限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在時代的滔滔洪流中致敬楷模先鋒,可以通過靈魂的洗禮讓學生不斷提升思想的高度和境界。點燃學生的科學精神,引領學生的智慧行動,任重而道遠,需我們不斷求索。

參考文獻:

[1]儲開林.中學哲學教學培育科學精神芻議[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1):122-125,131.

作者簡介:

閆向清(1968年10月-),男,漢族,甘肅山丹人,中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高中政治教學。

科學性學校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林業生產是國家經濟建設的一部分,不但要給予重視,更要明確相關發展管理方式與發展趨勢。在強化林業管理方面,需要重視病蟲害的防治管理,基于此,針對病蟲害無公害防治問題進行簡明分析,通過分析旨在促進森林生產與管理水平的提高,從而為林業生產提供有效保障。作為相關工作人員,在明確森林病蟲害相關內容的同時,應積極進行科學處理,提高林業經濟建設能力。

關鍵詞 森林;病蟲害;無公害防治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我國營林綜合治理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病蟲害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在我國林業管理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水平,采用無公害的方法進行防治。無公害的防治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護森林,加強我國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力度,推動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诖?,對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措施進行了介紹。

1 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原因

1.1 天然林大量被破壞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具有很多林業區,但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下,每年有大量的木材被砍伐,導致天然林的覆蓋率逐年降低,同時,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人類的價值觀越來越以物質至上為主,人類沒有意識到天然林的減少對于生態環境的消極影響,依舊依靠自然資源來填補自己的欲望。天然林具有抵抗疫病的能力,但隨著天然林的大量減少,對于森林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也越來越低。由此可見,病蟲害近些年在我國肆意橫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林業資源的減少,從而嚴重破壞了林業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

1.2 不科學的林業管理方式

我國對于林業資源的管理沒有一個完整的制度,對于林木的采伐也沒有具體的數量限制,導致我國的林業資源被隨意地開發,并且管理模式比較落后,導致我國林業資源面對的現狀十分嚴峻。我國想要獲得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經濟發展的支撐,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必備條件,但是人們過于重視經濟的發展,嚴重忽略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林業資源管理方式的不合理性致使病蟲害的暴發頻率越來越高,給林業資源系統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也給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造成了很大的阻礙[1]。

1.3 大量農藥的使用

近些年,農藥的普及范圍越來越廣,人類更多地選擇農藥來避免病蟲害的威脅,但同時也給林業資源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工作人員在對人工林在職管理的過程中,由于沒有節制地使用農藥,雖然達到了殺死害蟲的目的,同時也給病蟲害的天敵造成很大的傷害,又嚴重影響了樹木的良好生長。這種農藥的錯誤使用雖然降低了害蟲對于林業資源的傷害,但卻嚴重破壞了林業資源系統的良好發展,導致林業系統的紊亂,而如果長此以往,對于我國林業資源的生長有害無益,進而嚴重影響我國總體的可持續發展。

2 森林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

2.1 加強天然林的保護力度

我國當前的社會需求與現有林業資源之間嚴重失衡,并且現有的林業資源中很大一部分并非是天然林,而人工林在防治疫病上的功效遠不如天然林,保護天然林資源能夠很好地遏制病蟲害的蔓延范圍和發生頻率[2]。除此之外,天然林作為生態環境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經濟發展也具有很積極的作用,因此,應以更加科學的方式利用天然林,從而在降低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同時,促進我國經濟良好的發展。通過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能夠做好預防工作,以便科學管理林業資源,預防病蟲害發生。

2.2 加強對森林病蟲害的監測

森林病蟲害發生之前會有一定的征兆,而想要降低害蟲對林業資源的破壞,就需要加強預測的力度,對林業進行經常性、全面性的檢測,及時發現存在于林業資源中的潛在隱患并良好地解決,降低病蟲害對于林業資源的損害;對于一些可能會導致病蟲害發生的問題,也要及時解決。除此之外,檢測的重點不僅要圍繞森林病蟲害,還要對周圍環境進行細致的檢查。深入地了解森林的綜合情況,明確林木生長環境,在此基礎上,制訂相對完善的病蟲害防治方案,從而促進我國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2.3 采用科學的林業管理方式

我國落后的管理方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的林業資源發展形勢,因此,需要從根本上轉變對病蟲害的防治理念,打破傳統形式中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從而促使我國林業資源良性發展。想要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從防治病蟲害以及良好的管理機制兩個方面入手,通過科學的管理手段降低病蟲害對林業資源的威脅,而病蟲害的減少也更加有利于林業資源的管理[3]。

2.4 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治理病蟲害

生物防治措施指的是通過生物之間互相作用、互相牽制,從而降低病蟲害對林業資源的損害,并節約了成本。生物防治相對農藥防治具有很大的優勢,能夠在達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基礎之上,降低對林業資源的傷害,在林業工程中采用生物防治技術,不僅提高了防治效率,也符合我國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5 對苗木進行檢疫

降低森林病蟲害發生的頻率,還是要從林木的自身考慮,不斷加強培育幼苗的力度,在質量上和數量上保障林業的良好發展。因此,林業企業在林業管理的工作中,應著重考慮苗木的培育和苗木的檢疫兩方面,致力于培育起質量上乘、外界抵抗能力和外部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的苗木,從而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頻率。除此之外,在苗木栽種的過程中,可以種植不同的品種,從而增強林業系統的多樣性,避免某一種害蟲的集中,從而促使林業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2.6 加強林業保護,禁止亂砍濫伐

國家應完善相應的法律政策,嚴厲懲處亂砍濫伐的行為,發揮國家干預功能,增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林業資源自身對于病蟲害的抵御能力比較強,但由于林木的急劇減少,森林系統的抵御能力也越來越低[4]。因此,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力度,制定相應的保護機制:1)根據林業資源的生長期和外界環境進行有計劃、合理的開采;2)對瀕臨死亡的樹木進行救治;3)科學改造生長狀況不良的樹林;4)因地制宜地培育質量優質的苗木,并且保證苗木種植的多樣性;5)鼓勵在土壤能力下降的耕地種植經濟性樹木。通過采取科學的手段,對林業生態系統良好的管理和維護,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頻率,從而有效緩解人類發展和生態環境之間緊張的關系。

3 結語

強化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是林業在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部分,應給予高度關注,相關工作人員應通過充分了解,提出符合林木發展的病蟲害無公害應對措施,充分以森林的病蟲害防治入手,積極提高防治效率,此外在病蟲害管理過程中也要結合實際林業建設水平,選擇更加符合防治與管理的措施,通過有效的總結與分析,進一步明確發展的策略,促進防治工作能力提升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林業經濟建設,為人們提供更加健康的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 王金蓮.淺談森林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意義和方法[J].農業與技術,2017,37(16):197.

[2] 黃森.森林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重要意義和防治方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5):288.

[3] 吳忠強.關于建立森林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措施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4):269.

[4] 胡迪.森林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重要意義[J].黑龍江科學,2016,7(9):110-111.

(責任編輯:趙中正)

科學性學校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科學性學校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經歷了世紀之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布、《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出臺三個間斷期以及由此間隔形成的四個均衡期,當前處在以學前和托育教師培養為主的政策均衡期。結果表明,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間,優質職業院校仍是教師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須強化培養過程監管,持續提升培養質量,并進一步拓展新空間。

[關鍵詞]改革開放;職業院校;教師;政策空間;培養質量

[作者簡介]呂武(1986- ),男,甘肅平涼人,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講師,博士。(江蘇 南京  210013)祝成林(1984- ),男,安徽天長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江蘇  南京  21004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實習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BJA210100,項目主持人:祝成林)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經歷了緩慢探索、快速發展和逐漸邊緣化三個比較明顯的階段。進入新時代,隨著以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的,開放、包容的教師教育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曾為教師培養做出重要貢獻的職業院校在教師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邊緣化。近年來,隨著國家教師教育和職業教育頂層設計逐步清晰,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困境也愈發凸顯,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已然到了亟須重新考慮的轉折點。研究該問題無論對當前參與教師培養的職業院校的發展,還是思考今后職業院校在教師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歷史較長,一些職業院校本身就是由中等師范學?;蛴變簬煼秾W校升格而來的,繼承了中等師范教育的良好傳統和培養體系,在教師教育方面有著良好的基礎和經驗。同時,隨著近年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也形成了中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職普融通的立體體系,這為職業院校繼續發揮自身優勢、高質量地參與教師培養奠定了良好基礎和條件。此外,當前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早期托育等新教育形態也給以就業和市場為導向的職業院校參與這些領域的教師培養提供了巨大需求。在此背景下分析我國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演進,思考政策變遷的特點,探求和明晰新時代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政策空間,具有重要的政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分析框架的選擇與確定

20世紀后半葉以來,關于政策演變的研究極大地推動了政策變遷理論的發展。目前關于政策變遷的理論主要有三種解釋框架:一是理性主義的框架,二是漸進主義的框架,三是間斷均衡主義的框架。隨著社會發展,公共政策的演變過程也越來越復雜,前兩種分析框架在使用中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同時,20世紀末以來間斷均衡主義框架本身也不斷發展,越來越得到研究者的認可,成為當前解釋政策變遷運用最廣泛的理論框架。

(一)間斷均衡理論的基本概念與要素

20世紀90年代初,鮑姆加特和瓊斯將生物進化理論中的間斷平衡學說引入公共政策領域,用來解釋政策變遷過程,標志著間斷均衡理論的確立。根據鮑姆加特和瓊斯對間斷均衡理論的解釋以及我國學者的修正,間斷均衡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界定與政策議程。問題界定和政策議程是間斷均衡理論的兩個基本環節。鮑姆加特和瓊斯認為,政策變遷的實現首先需要對政策問題進行邊界清晰的界定。當問題出現時僅僅是一個問題域,將問題從問題域中清晰地加以界定是其能夠進入政策議程的基本前提。如果政策問題進入政策議程,那么政策將出現間斷變遷;如不能進入議程,則仍處于平衡狀態。

2.注意力分配與注意力瓶頸。鮑姆加特和瓊斯為解釋政策的受關注程度問題引入了注意力分配概念,將決策者對自己的注意力在不同問題上的配置稱為注意力分配,并認為政策制定者或決策者在一定時期內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注意力瓶頸就是政策制定者對該問題給予的注意力很少或不給予注意的狀況。

3.政策圖景。政策圖景指社會政策在社會公眾當中被如何理解和想象。一項政策的政策圖景與一定時期的社會整體價值觀、社會氛圍、社會情緒、社會期待等密切關聯,是這些要素的綜合體,同時也是這些要素的結果。按照瓊斯的解釋,社會圖景還存在性質上的不同。當公眾從正向的方向理解會形成積極的政策圖景,從負向的方向理解則會形成消極的政策圖景。積極的政策圖景會讓政策固化加強,平衡階段更加穩固;消極的政策圖景會讓政策更替,加速走向間斷。

4.制度結構、政策固化和政策更替。制度結構是間斷均衡理論分析的制度基礎,包括政策宏系統和政策子系統兩個方面。政策固化是指政策中具有決定性影響的主體形成對政策嚴密掌握的封閉狀況。在政策固化狀態下,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政策主體或聯盟傾向于排除其他參與者,政策會處于比較穩定的均衡發展階段。政策更替是其他政策參與者突破了政策固化者的限制,進入政策制定或決策過程中,打破之前政策,導致已有政策出現較大的改變或更替。當政策更替時,政策處于間斷期,會出現變遷。

(二)間斷均衡理論框架的分析結構

如前所述,間斷均衡理論的解釋框架總體上包括兩個基本環節,一是問題界定,二是議程設置。具體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一個問題在被政策制定者或決策者發現之前處于注意力分配之外,即處于圖1中的注意力瓶頸階段。社會重大事件、新的科學發現或媒體報道等引起社會關注之后,社會公眾對該問題的政策圖景就逐步形成。政策圖景形成后,該問題就會進入政策制定者或決策者的注意范圍,并對其所包含的政策問題進行清晰的界定。政策問題被清晰地界定出來后就會進入政策議程階段。在議程階段,經過政策議題的廣泛動員,該項政策的相關者參與政策討論,政策場域就會發生變化,這時政策就能夠進入國家層面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關注,繼而進入政策宏系統,制定出新的政策或對已有政策做出重大改變,導致政策變遷。政策變遷后即進入新的均衡狀態。這是間斷均衡理論分析框架下一項政策間斷均衡的基本過程。在政策變遷過程中,任何一步不能完成或向前推進到下一步,該問題就都會重新回到政策制定者或決策者的注意力分配之外,直到其下一次重新突破注意力瓶頸,獲得政策制定者和決策者的注意力分配。將間斷均衡理論放在較大的時間跨度上,其就能夠比較充分和多維地揭示一項政策變遷的基本過程,展示其變遷的特征和趨勢,進而為更清晰地認識和優化該政策提供支撐和依據。

三、改革開放以來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變遷及其邏輯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師范教育的開放,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職業院校廣泛參與教師培養?!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發布后,隨著教師教育體系的進一步發展,職業院校在教師培養中的地位逐漸邊緣化。不過,新時代隨著職業教育頂層設計的清晰以及社會需求的改變,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又出現了以學前和托育教師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新的政策空間。

(一)改革開放初至20世紀末: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緩慢探索

改革開放初期到20世紀末,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處于緩慢的探索時期,用間斷均衡理論分析,其處于均衡階段。

1.改革開放初期至20世紀90年代末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變遷。改革開放初期,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發展嚴重失調。197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要興辦更多的中專、技工學校等,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伴隨著整個社會秩序和政策的調整,職業教育和師范教育快速發展。不過在國家層面,職業教育政策和教師教育政策沿循各自邏輯進行建構。這一時期兩者在國家層面政策中的交集主要集中在職業院校的教師培養方面。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沿用20世紀60年代教育部制定頒行的《中等專業學校專業目錄》,其中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專業,這為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提供了現實依據。

隨著20世紀90年代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范圍越來越廣泛。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其他院校也要積極承擔培養中小學師資的任務。1996年國家教委發布的《關于師范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出,健全和完善以獨立設置的各級各類師范院校為主體、非師范類院校共同參與的師范教育體系。這為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明確了政策空間。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很多中等師范學校、幼兒師范學校升格為高等職業院校,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層次提升,范圍越來越廣,成為教師培養的重要主體之一。

2.這一時期政策變遷的邏輯分析。按照間斷均衡理論分析框架,十一屆三中全會作為對我國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打破了之前國家對教育問題的注意力瓶頸。這一時期教育面臨恢復和發展,職業教育、義務教育、教師教育等都是問題界定的范圍。由于不同系統政策之間的交疊,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具備了政策層面的可行性。此時社會形成的政策圖景是師資數量要能夠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職業院校畢業生能夠較好就業等,這些要求疊加之后就出現了職業院校畢業生從事教師工作的現實趨勢。隨著對中小學教師的需求增加,政策場域發生了明顯變化,職業院校參與中小學教師培養成為政策宏系統給出的基本政策方向。雖沒有明確的具體規定,但政策框架和現實路徑已形成。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發展,這一政策框架和趨勢進一步強化。整體上,從改革開放初期到20世紀末,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政策處于緩慢探索的政策均衡期。

(二)21世紀初:職業院校廣泛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確立和發展

世紀之交,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政策發生了明顯轉變。隨著20世紀末職業院校參與中小學教師培養政策框架和實踐路徑的確立,21世紀初職業院校開始廣泛而深度地參與其中。

1.21世紀初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變遷。1998年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高等職業院校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培養社會需要的實踐性人才,這為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提供了方向指引。為進一步優化師范教育結構,1999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師范院校布局結構調整的幾點意見》,提出中等師范學??缮駷楦叩葞煼秾W校,可并入高等師范學?;蚋臑槠渌麑W校。大量中等師范學校、幼兒師范學校都升格為職業學院,這也讓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有了更好的基礎和傳承。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2001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重申建立與基礎教育發展相適應、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高校共同參與的教師教育體系。至此,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政策框架和實踐路徑已確立,職業院校通過設置教育院系和專業廣泛地參與教師培養。2002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2004年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為高等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提供了規章層面的依據,同時也進行了規范。

2.這一時期政策變遷的邏輯分析。從間斷均衡理論框架分析,世紀之交,隨著職業教育和師范教育政策的改革,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緩慢探索的政策間斷,職業院校廣泛而深度參與的政策逐步確立并快速推行。這一時期我國整個教育事業處于大變革時期,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帶來了教育事業的體系性變革。中小學教師數量短缺問題急需師范院校以外的其他高校廣泛而深度地參與。職業院校參與中小學教師培養,既能滿足這一時期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基礎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在此背景下,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很快進入議事日程,從政策子系統進入政策宏系統,已有的緩慢探索的政策路徑被打破,緩慢探索的政策階段間斷,職業院校廣泛和深度參與教師培養的政策體系快速地建構和發展起來。

(三)《綱要》頒行后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衰微

《綱要》發布對我國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時間節點意義,對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影響尤為深遠。

1.《綱要》頒行后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變化?!毒V要》針對教師培養,提出要構建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大學參與、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這里的政策變化已非常明顯。隨著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開放多元的教師培養體系逐步建立,教師培養的主要問題已經從數量短缺轉變為質量不高。國家對教師培養體系發展的目標轉變為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性大學參與的開放靈活的體系,職業院校在教師培養體系中的地位開始邊緣化。這一時期我國教師培養也出現新問題,那就是學前教育階段教師短缺問題突出。為擴大學前教師培養,2010年教育部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修訂)》增加了學前教育專業,并在繼續學習專業舉例中列出??坪捅究齐A段的學前教育專業。這為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提供了新的參與空間。接著,教育部出臺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提出系統構建從中職、???、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系,為職業院校建立立體的發展通道和路徑,也為職業院校提高教師教育質量和層次提供了更好的基礎和條件。

2.這一時期政策變遷的邏輯分析。21世紀初,職業院校在參與教師培養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專業設置混亂、因就業導向導致的培養質量下滑、培養條件較差等。隨著教師教育的發展,教師數量短缺問題在21世紀前十年得到緩解。在此背景下,《綱要》確立了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性大學參與的教師教育體系。從間斷均衡理論分析,這意味著職業院校廣泛而深度參與教師培養的政策間斷。這一時期社會媒體對師德問題的傳播、個別教師不當行為的擴大化等讓社會對教師培養問題更為敏感,社會逐漸形成了高質量教師的社會需求與政策圖景。政策倡導者開始進入,政策場域開始發生變化,高質量教師進入政策宏系統的視野中,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發生了方向性變革,職業院校廣泛和深度參與中小學教師培養的政策間斷,在教師培養體系中逐漸邊緣化。

《綱要》的頒行意味著職業院校廣泛而深度參與教師培養的政策衰微,在整體政策設計中為職業院校參與提供的空間越來越小。事實上,《綱要》頒布實施以來,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就是在這微小的政策空間中逐步探索和建構的,結果就是形成了以學前教師培養為主的新發展路徑。從間斷均衡理論分析,《綱要》的實施意味著職業院校廣泛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間斷,同時也意味著開啟了以學前教師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新的政策體系的探索。

(四)新時代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新空間與政策建構

進入新時代,隨著職業教育和教師教育頂層設計的優化以及社會新需求的涌現,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在已有基礎上出現了新的空間。不過,新的政策體系仍不健全,仍處于探索和建構中。

1.新時代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發展演變。2018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加大對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培養質量。該意見同時提出要前移培養起點,大力培養初中畢業起點的五年制??茖哟斡變簣@教師等。職業院校直接參與中小學教師培養的難度越來越大,但在學前教育階段仍給職業院校留下了比較廣闊的政策空間。2019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21年中辦、國辦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兩個文件均指出職業院校在學前教育和托育等領域擴大招生和培養規模,服務學前教育和托育事業發展,這意味著今后職業院校至少在學前和托育領域仍是教師培養的重要力量。

2.這一時期政策變遷的邏輯分析。隨著近年來學前教育和早期托育師資需求的不斷增長,培養基礎較好、能夠準確和快速把握市場和社會需求的職業院校又一次進入政策視野。進入新時代,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基本形成了以學前教師為主要方向的新路徑。運用間斷均衡理論分析,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教師隊伍建設意見的發布標志著職業院校以學前教師培養為方向的政策探索間斷,以學前教師培養為方向的快速建構期開啟。這一時期教師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學前教師和托育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社會逐步形成了這兩類教師急需擴大培養的積極政策圖景。在這種背景下,職業院校、社會媒體等相關主體開始進入政策場域,已有的政策場域發生改變,政策討論從教育系統內部的政策子系統進入政策宏系統,已有的政策發展階段間斷,以學前和托育教師為主要方向的全面建構的政策階段開啟。

四、改革開放以來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變遷的特征分析

從整體分析,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變遷在不同時期反映出不同特征;從不同階段分析,每個階段政策變遷的動力、政策圖景、啟發事件等不盡相同。結合整體和不同階段,改革開放以來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演進變遷有以下重要特征。

(一)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變遷的總體特征

改革開放初期到20世紀末,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緩慢探索和發展,按照間斷均衡理論分析,其處于一個比較穩定的均衡期。世紀之交,隨著職業教育和教師教育體系的發展,這一緩慢探索階段間斷,廣泛而深度參與的階段開啟,之后進入比較穩定的均衡發展期?!毒V要》頒布后,職業院校廣泛而深度地參與教師培養的政策間斷,以學前教師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政策開始探索。進入新時代,隨著社會需求以及國家政策變化,以學前和托育教師為主要方向的政策探索間斷,開啟了以學前和托育教師培養為方向的政策全面建構期。整體上,改革開放以來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變遷經歷了三次間斷期和四次均衡期,當前處于以學前和托育教師培養為主要方向的建構期。職業院校參與學前和托育教師培養在政策宏系統中已經得到了關注和認可,積極的政策圖景也已經形成。不過,職業院校參與學前和托育教師培養政策的未來前景與職業院校的培養質量、社會需求等的狀況及其變化緊密相關。

(二)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變遷的動力特征

按照間斷均衡理論,政策發展變遷的主要動力有兩個來源:一是子系統的政策進入國家層面的宏系統,二是政策宏系統的政策變化推動政策子系統的政策變化。從改革開放以來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政策變遷過程分析,這一時期政策變遷的主要動力來源是國家宏系統政策的推動,即國家層面的宏觀政策推動子系統政策變化。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形成最終還是源自改革開放這一宏觀政策的推動,世紀之交政策的間斷發展主要源自這一時期國家層面教育政策的調整,《綱要》發布后政策的間斷主要源自當時國家對整個教育體系改革的要求,新時代國家對教育的頂層設計則是新時代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變革的基本動力。因此,國家層面關于教育政策的調整和改革是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變遷的基本動力,教育政策子系統中的重大事件主要促進了相關政策操作層面的具體化。

(三)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變遷的啟發事件特征

在間斷均衡理論中,重大社會事件、科學技術突破、社會輿論是間斷均衡理論中最重要的三類啟發事件。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分析,重大社會事件是這一時期政策變遷最重要的啟發事件。間斷均衡理論中重大社會事件是一個比較概括的描述,具體而言就是這一時期國家重大事件或變革,如改革開放、高等教育和師范教育改革、《綱要》發布等事件就是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的重要時間節點,也是不同時期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變遷的啟發事件。政策變遷啟發事件是推動政策變遷實質性開始的事件,而非誘發或影響的事件。每一個階段都有很多影響該政策進程的事件、輿論等,但推動政策從一個階段向下一個階段變遷的都是國家層面的重大社會事件。這也表明國家層面對于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政策一直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不會因為個別輿論事件、技術事件而改變方向和進程,這也為今后職業院校的改革探索提供了比較穩定的政策環境。

(四)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變遷的制度保障特征

營造積極的政策圖景是改革開放以來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政策推進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經驗,也是這一時期政策的基本特征。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在不同時期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在教師數量短缺時受到特別關注和支持,在教師數量供需矛盾緩和時則會提高要求,加強監管。不過,一旦改革方向確定后,國家層面則會營造積極的政策圖景和配套制度來保障政策的順利推進和實施。改革開放后,職業院校在參與教師培養的過程中由于方向不明確,并沒有清晰的政策圖景。當20世紀90年代末職業院校深度參與教師培養政策確定后,國家通過政策引導、媒體宣傳等營造職業院校參與的積極政策圖景,并實施了制度、經費等一系列支持舉措,為政策按計劃和要求推進提供了保障。隨著師范院校培養能力提升和教師培養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轉型時同樣需要國家層面的引導,保障政策順利推進。

此外,國家層面對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持開放和靈活的態度,對其給予持續的政策注意,也是一個重要特征?!毒V要》實施后,國家層面對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政策注意有所減弱,但2018年隨著職業院校培養質量的提升以及教師需求的結構性變化,關于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又進入一個以學前教師為主要方向的新發展時期。這也進一步表明國家層面對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保持持續的關注和期待。

五、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未來政策空間探析

改革開放以來,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一方面保障了社會對教師的多元和多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推動了職業院校教師培養能力的提升。進入新時代,我國教師培養體系更為完善,但社會和教育系統對教師的需求也更為龐大和多元,當前教師教育體系對這些新需求仍面臨困難,如學前教師缺口仍較大、嬰幼兒托育教師尚沒有師范院校培養等。因此,在教師培養方面擁有良好基礎和經驗的職業院校在今后教師培養中仍擁有較為明確和廣闊的政策空間。

(一)優質職業院校仍是教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參與的教師教育培養培訓體系是我國當前教師教育體系的基本方向。這一目標的確立既是我國教師培養體系發展的時代要求,也體現了社會對教師培養的期待。不過,正如前面分析的,當前我國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階段的教師培養體系已經比較完善,學前教育教師的培養體系還存在較大的不足。按照當前教師教育和職業教育本身的頂層設計,基礎較好、經驗豐富的優質職業院校仍是學前教育教師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職業院校不作為培養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階段教師重要力量的條件下,探索與師范院校、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共同培養教師,是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重要政策空間。

(二)推動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力量優化整合和質量持續提升

職業教育和教師教育之間存在目標和方向上的明顯不同,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并非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國家和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職業教育參與教師培養的要求必然會越來越嚴格。當前承擔教師教育的職業院校質量參差不齊,一些院?;A好、資源充沛、力量較強,也有一些院校培養目標和方向不明確、培養質量不高。職業院校持續參與教師培養的基本前提是培養質量有基本保障,對此,政府須進一步完善對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制度規范和標準體系,通過政策引導推進當前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力量的優化和整合,讓符合規范和標準、有基礎、有質量的職業院校深度參與,不合格的逐漸退出,從而推動培養能力持續提升,這是當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務。當前中職學校、職教中心、職業高中、職業技術學院等力量分散,一些職業院校培養能力較弱,通過多種方式推動這些力量的整合,既是職業院校能力提升的必需,也是教師培養的基本要求。

(三)營造積極政策圖景,強化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過程的監管

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以學前和托育教師為主要方向的政策頂層設計已經形成,政策體系也在快速建構。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需要通過媒體等營造積極的政策圖景,讓職業院校參與學前、托育教師的途徑、優勢、成功典型等形成積極認知,避免因個別負面事件導致的負向政策圖景的形成和傳播;另一方面,需加強職業院校在教師培養過程中的質量監管。教師教育體系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開放的體系,只有確保培養質量并不斷提升,才能使職業院校在教師教育培養體系中保持地位并不斷取得新進展,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的政策才能在現有的政策框架持續推進,否則,職業院校參與教師教育培養的空間可能越來越小,職業院??赡苊媾R更嚴重的政策困境。

(四)職業院校也需依據自身優勢不斷探索和開拓教師培養的新領域

隨著我國教育形態的多樣化和社會對教育需求的多元化,對教師本身的要求也在變化。師范院校培養教師主要依靠學校教育,其在反映社會新需求方面有一定的滯后性。職業院校在教師培養中具有師范院校不具備的優勢,它以市場需求和學生就業為導向,能夠實時反映市場和社會需求,為教師教育探索新的方向和空間。近年來,早期教育、兒童健康與管理、兒童營養與衛生保健等專業都是職業院校根據社會需求先行先試、積極探索的結果。這種探索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呼聲和需求,另一方面也為教師教育拓展了新的方向和新領域。隨著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職業院校探索的這些新方向和新領域可能進入師范教育體系。隨著教育形態和教育需求的不斷演化,職業院校也要積極嘗試和開拓新領域。

當前職業院校以學前和托育教師為主要方向的政策建構仍處于政策建構期,政策制度體系仍在充實過程中。隨著師范教育培養能力提升,以及學前和托育師資需求逐漸趨于緩和,該政策方向可能會出現新的變化,職業院校以學前教育教師培養為主的政策可能出現新的間斷。因此,國家層面需要對職業院校參與教師培養持續保持政策注意,職業院校自身也要不斷提升質量,緊跟社會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

[參考文獻]

[1]鄺艷華.公共預算決策理論述評:理性主義、漸進主義和間斷均衡[J].公共行政評論,2011(4):146-182.

[2]李文釗.向行為公共政策理論跨越——間斷—均衡理論的演進邏輯和趨勢[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8(1):82-91.

[3]李文釗.間斷—均衡理論:探究政策過程中的穩定與變遷邏輯[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8(2):54-65.

[4]劉秀峰.輝煌與消逝:中等師范教育發展的回溯與反思[J].教育發展研究,2017(10):56-62.

[5](美)薩巴蒂爾,彭宗超,鐘開斌.政策過程理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

[6]閆建璋,郭赟嘉.從開放走向新封閉:精英化教師教育體系的構建[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152-156.

[7]Christopher G R.Testing Rival Theories of Budgetary Decision-Making in the US States[J].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and Management,2003(4):315-339.

[8]Jones,B.D.Behavioral rationality as a foundation for public policy studies[J].Cognitive Systems Research,2017(43):63-75.

[9]Jones,B.D.Baumgartner F R.From There to Here:Punctuated Equilibrium to the General Punctuation Thesis to a Theory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J].Policy Studies Journal,2012(1):1-20.

上一篇:豫劇現代藝術論文范文下一篇:房地產設計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