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云南方言范文

2023-09-23

云南方言范文第1篇

2、伊寧方言連讀變調實驗研究

3、略論漢語方言與地域文化

4、徽語地名字“源”“洞”詞義新探

5、固始方言中的“的”字詞綴

6、安徽太湖方言地名探析

7、漢語語境下的普通話和廣東話探析

8、閩語中早于中古音的音韻特點及其歷時含義

9、南通方言對英語語音的負遷移現象研究

10、從“大嘴咥西安”辯方言電視節目的魅力和價值

11、淺談以四川方言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出現的偏誤和教學對策

12、論《何典》的語料價值

13、現代漢語方言[i]>[?尢]音變研究綜述

14、中國兒童語言培養的家庭語言規劃研究:以城市中產階級為例

15、網絡環境中我國方言傳播的特點與路徑

16、漢語目部動作詞的比較

17、淺析賈平凹《高興》的語言特色

18、論音韻學在漢語作為二語教學中的作用

19、成都地區高校開設方言課程的思考

20、淺談幼兒園如何對幼兒開展本土方言教育

21、大學生方言與普通話間語碼轉換及認同研究

22、元認知策略在贛方言區英語語音教學中的實證研究

23、淺談江蘇方言的兒化和兒尾

24、基于親屬稱謂詞看官話詞匯特點

25、幼兒語言態度研究述評

26、實踐語言理論,生動語言學教學

27、三十年來的南京方言研究

28、搶救方言與搶救地方風俗文化

29、藏語方言學研究與語言地圖如何看待“康方言”

30、南充方言——長樂方言現狀研究

31、方言語法研究:語料、方法、體系

32、重慶方言在英語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現象

33、論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普通話課程教學改革

34、遼寧阜新方言特點概述

35、新時期以來漢語方言時體問題研究述評

36、汪涵:一個“策神”的搶救方言之路

37、元明方言學史研究綜述

38、“語言資源觀”在幼兒園故事教學中的應用

39、蘭陵方言詞匯和普通話詞義差異

40、維吾爾語和田方言墨玉土語的特有詞匯及特點

41、閩南口頭傳統在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的形式研究

42、略談語文教學中方言的作用

43、影視作品中的方言成因及影視用語規范化

44、關于吳語中泰州方言語音特點分析及其內部差異探討

45、“鎖定”在方言詞語中的民俗文化

46、論清代圣諭宣講在民間之演變及其文化價值

47、多民族、重方言地區高校雙言現象分析

48、懸諸日月而不刊之著——《方言》

49、語言生活與語言生活研究

云南方言范文第2篇

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經歷了千年變遷,歷史上有六朝古都之稱。而南京方言也經歷了歷史的變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南京方言目前屬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然而根據史料記載,南京話在魏晉時期以及魏晉以前都是隸屬于吳方言的。本文從南京方言的起源開始,通過史料記載的縱向對比和其語言特點與周圍的吳方言的橫向對比,在幾個重點歷史時期找出南京方言的歷史變遷,論證南京方言是由吳方言向北方方言轉化的。并探求出影響南京方言轉變的外部原因,分析南京方言的現狀,尋求保護南京方言的方法。

關鍵字 吳方言;江淮方言;歷史變遷;語言融合

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與北京、安陽、西安、洛陽、開封、杭州同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后,在今天南京的中華門西南側建城,開創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

公元3世紀以來,先后有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史稱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共10個朝代和政權在南京建都立國,留下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南京地理位置優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依鐘山而扼長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南京,其文化和語言也經歷了漫長的變化,根據史書記載和后人的推斷,南京話最早是屬于吳方言的,而目前南京話被劃分為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這其中的變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還原歷史面貌探求個中緣由并提出可靠有力的證據。而追溯南京方言的變遷和發展也對現代南京話的保護與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二 南京方言的歷史演變

商代末期,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來到江南建立吳國,以今天蘇州為都城,逐漸發展壯大,領長江下游兩岸地區。春秋時期吳國強大,向北擴張,最早的南京城在這種情況下建立。據《建康實錄》里記載:“越王筑城江上鎮,今淮水一里半廢越城是也。”淮水指秦淮河,廢越城在今南京中華門外右側,越城筑于周元王四年,這是南京城最早的起源。隨著城市的建立,人口的聚攏,南京本土語言在此繁衍發展起來。三國時,吳稱建業,西晉滅吳后改稱建鄴,又因避諱司馬鄴諱,改稱建康。隋唐以后有蔣州、江寧、上元、白下、升州等名稱。明代始稱南京,歷史上通稱金陵。和南京的稱謂一樣,南京話也經歷了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發展。

(一) 六朝前期南京話屬吳方言,同時存在一種外來方言

據有關史料記載,六朝前期的南京方言屬吳語系統。南朝樂府民歌中,有一類題為“吳聲歌曲”的民歌,這類民歌,多流行于長江下游一帶,是用吳方言傳唱的歌曲,溫柔敦厚、婉轉纏綿,歌詞中有相當部分保留有一個典型的吳語詞匯

“儂”。據統計,吳歌《華山畿》二十五首之中,用“儂”的有五首,占五分之一,《讀曲歌》八十九首之中,用儂的有二十二首,幾乎達到四分之一[1]110。孫吳西晉之時建業城絕少有外來居民,人口變動極不明顯,無論普通百姓還是統治者及官兵都是當地土著,據《世說新語·排調》記載“劉真長始見王丞相,時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彈棋局曰:何乃渹!劉既出,人問王公云何?劉曰:未見他奇,唯聞作吳語耳。”王丞相指王導,東晉初年大臣。劉孝標注云:“吳人以冷為渹。”這件事發生在建康,王導王丞相會見劉真長,劉真長名惔,字真長,沛國相人。劉是北方人,王導和他談話仍用吳語,可見當時的建康話也是屬于吳語區的。袁家驊先生也在其著作中寫道六朝時期“金陵方言似屬吳語范圍” [2]232。

但是,自四世紀初晉安永嘉之亂以來,懷帝愍帝相繼被俘,北方人民遭到巨大災難,爭相南逃避亂。到晉元帝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東晉政權,北方的世家大族更是大舉南遷,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王、謝兩家,居住在今南京夫子廟附近的烏衣巷內。建康是京城,是南渡客戶最集中的地方,隨著大量北方人的涌入,北方官話開始在建康流行,特別是從舊都洛陽南來的人帶來了洛陽話,結束了有史以來吳方言壟斷江南的局面。但這并不意味著吳方言被徹底取代,南京方言在此就徹底向北方方言轉變。事實上東晉時期,吳方言仍在南京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晉郭璞注《爾雅》《方言》,其中稱“今江東人呼某為某”、“今江東呼某”、“今江東音某”等,共一百七十余條。但是建康是江東首府,地位十分重要,郭璞在區分方言時并沒把這一地區另外處理,可見當時的建康話在吳語范圍中[3]38。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南方土著居民中的士族階層頗為時興說北方話,吳方言與北方方言在建康并存的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南朝顏之推在《顏氏家訓·音辭篇》中描述當時建康方言狀況時說:“易服而與之談,南方士庶皆操吳語,所以‘數言可辨’;北方士庶皆操北方話,所以‘終日難分’”。語言成為區分南北士庶的一個標志。因此我們可以推斷這個時期的南京城內存在著兩種方言并存的現象,一個是以洛陽話為代表的北方方言,另一個是南京土語為代表的吳方言。

(二)隋唐、宋、金、元時期南京方言進一步向北方方言靠攏

南京在六朝三百年間,經過歷代的建設,在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很發達,到梁武帝時期,成為當時我國最大的城市。但是經過侯景之亂,建康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建康一百多萬居民大量減少。隋兵滅陳后,隋文帝又下令“建康城邑,平

蕩耕坑”把南朝偏安的基業徹底根除[4]123。建康經歷這兩次大破壞,人口變動很大。隋唐兩代對金陵都采取抑制政策,但是由于金陵的重要地位,還是逐步恢復,南唐建都南京,經濟文化相當繁榮,其中當地居民中不少是來自北方。南唐后期,宋兵南下,金陵人又經歷了一次大聚散。北方人參與其間,推動金陵話繼續向北方話轉變。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方人民又大量南來,早期多集中于建康,隨后金兵破江寧,次年搶掠燒殺而去,建康遭毀滅性破壞,遺留下的居民不足原來的十分之一。這次浩劫后,大批北方人逃來,而且多為汴洛人,后來建康又逐步繁榮起來,在這一人口聚散過程中,南京話自然又向北方話進一步轉變。元初金陵人口只有九萬五千人,比南宋《景定建康志》所記載四十三萬人大為減少,由此可見其中人口變動之大。

(三)明清時期南京方言結構有所變動

明朝時期,朱元璋建都南京。據史書記載,明初南京人口變動很大,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卷十三云:“初明太祖之下金陵也,慮反側,盡遷其民于云南,而徙南直隸浙江民二萬戶于京師,充倉腳夫。命戶部籍天下富民萬四千三百余戶,徙其家實京師,曰富戶。”時至今日,昆明、西寧等地有許多人都說她們的祖輩是明初從南京遷來,昆明方言到現在還和南京方言有某些共同點,在風俗習慣上也很相似[5]43。而遷來的富民來自全國各地,大多數來自江浙地區。他們的語言極其復雜,由于吳語區的語言較多,可以推測,當時的南京話中的吳語成分有所增加。由于南京有著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因此南京話也被作為官話廣為傳播。明初官修的《洪武正韻》就是以當時的南京話為主體,“參校方俗,考核古今,為之折衷”的基礎上編訂的。由于南京話在前面歷朝的演化中已經趨近于北方方言,而中原漢語自古為全國通語,因此為了更好地行使官話的職責,南京話被官方修訂為更接近中原漢語。明末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如利瑪竇、金尼閣等,他們就是學習了以南京話為主體的明朝官話。他們回國后著作的《西字奇跡》和《西儒耳目資》用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拼寫漢字,采用了漢語傳統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五個聲調,是符合當時的南京話的。直至清代,南京話的官話地位才被北京話取代。清代直到民國期間,南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經歷了幾次戰爭涂炭,無論是太平天國運動還是日軍大屠殺,都給南京本地人口帶來巨大的沖擊。隨后填充來的人口大多來自江淮方言區的蘇北一帶的人

民,南京方言的北方話成分又大大增加,對向北方話轉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經過這樣漫長得歷史變遷,南京方言已然逐漸的脫離了吳方言向北方方言靠攏。

三 南京方言中的吳語痕跡

雖然目前南京方言屬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已經與吳方言相去甚遠,特別在語音上,已經很難尋找到吳方言的痕跡了,但是通過研究詞匯,我們還是能發現不少南京話與吳方言相通的地方?!久鳌款櫰鹪犊妥樥Z》卷一[6]8,有方言一篇,所舉皆明代中葉流行南京之常用語。“南都方言,言人物之長曰‘苗條’,美曰‘標誌’,蠲曰‘乾淨’,不蠲曰‘齷齪’、曰‘邋遢’„„;其不聰敏者曰‘鶻突’、曰‘糊塗’„„”其中所列的詞語如“齷齪”“鶻突”是吳方言也在使用的詞匯。

《江蘇省志 方言志》第五章[7]43常用詞對照表中江蘇各地的方言詞匯都有列舉,其中一些詞匯,南京方言和吳方言區的蘇州方言有著相通之處。如“正宗、地道”蘇州話會說“道地”,而南京話即說“地道”也說“道地”。形容不錯,蘇州話說“蠻好”,或者“勿錯”,而南京話也習慣用“蠻好”,等等。

不難看出,南京方言中還和吳方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由于吳方言相對穩定和保守,而南京方言經過幾次動蕩變遷,相對易變和開放,和吳方言間的聯系已經越來越遠了。

四 探究南京方言演變因素

(一) 空間因素

又可稱作地域因素,南京地處長江下游沿岸,靠近東南沿海地區,是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且地勢開闊平坦,水陸交通便利,成為人口流動量大,相對開放和包融的地域。因此在南京這里,融合了多民族多地域新事物新思想的復雜文化,這種文化的包容性也帶動了語言的開放和包容性。我們知道南方方言,如吳方言、閩方言等等許多詞匯到現在都沿用自古語,保留的相當完整。而南京話中詞語的更迭十分頻繁,從古流傳下的詞匯幾乎沒有了。易中天在其著作《大話方言》中解釋道:南方坑坑洼洼,重重疊疊,云遮霧障。南方更向往“雞犬相聞,民至老

死不相往來”的那種“小國寡民”的生活[8]24,而南京通便的地理位置和條件也使得其很難保持吳方言的語言特點。

(二) 人的因素

根據史料記載,我們能輕易的發現,南京不僅僅在空間上人口往來頻繁,在歷史的時間層面也經歷了多次人口聚散。人口的巨大變動帶來的是對南京原有文化和語言的沖擊。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種性質決定它的發展只能是漸變的,而且系統內部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發展速度是不平衡的。漸變性和不平衡性是語言發展的兩大特點[9]177。因此雖然南京話早在六朝末期就已經存在兩種語言并存的現象,但是真正的完全脫離吳方言轉而投向江淮方言也經過了極其漫長和反復的過程。具體包括以下點: 1 人口遷徙導致外來方言在同化本地語言的同時留下了原住民語言的底層

根據史料記載和語料資源我們可以推斷出在六朝時期南京方言是屬于吳方言區的,隨著永嘉之亂北方人口大舉南遷,帶來了包括洛陽方言在內的北方方言。在接下來的數百年時間內,隨著一次次北方人南遷帶來大量的北方方言,南京方言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已經屬于了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雖然南京方言已經由當地的吳方言轉化為了江淮方言,但是在今天我們仍能在今天的南京方言中發現吳方言的痕跡??梢哉f,形成現在的南京方言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口遷徙,同時也離不開在人口遷徙前的原住人口的語言作為現在南京方言的基礎。 2 多層次、多來源的移民層層疊加,形成了層疊型的方言結構

南京歷史上經歷了大大小小數次人口聚散,補充到南京人口既有北方方言區的人口,亦有來自南方吳方言、贛方言等方言區的人口,同時人口遷移的年代各不相同,在多種方言與南京原住民方言的融合過程中,形成了多種方言層疊的現象,構成了現在南京方言的形式。

3 人為的設立通語促進了南京話的轉變和傳播發展

南京在歷史上有六朝古都之稱,是多個王朝的都城。作為政治中心其語言必定會作為官方語言廣為傳播,特別是在明代,南京話作為全國通語的基礎為全國通用甚至流傳海外。但縱觀歷史,中國帝都多建在北方,除南京外通行的通語也都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因此南京方言要成為全國通語其無論是語音還是詞匯語法上都要受到北方方言的影響,被人為的加以規范和整理并大面積推廣使用,使

得南京方言不僅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發生轉變也在成為通語的過程中受到規范和轉變。

目前的南京話,雖然已經不再是全國通語,但是隨著普通話的推廣普及,南京方言也受到極大地影響,已經逐步在向普通話靠攏。

南京方言的現狀

在今天的南京市區,并存著兩種南京話,稱為“老南京話”(被稱為“地道的南京話”)、“新南京話”(一般所指的“南京話”) 。所謂“新”、“老”,也僅就當代而言;相對于歷史長河中各個時代不斷變遷的話音則沒有意義。目前南京城區同時并存著老南京話社區、新南京話社區和普通話社區。普通話和新南京話之間很容易溝通,而和老南京話則較難溝通。老南京話,即一般所指的“地道的南京話”,俗稱“白話”,是明清兩代南方官話的代表方言,它和北方官話的最大不同在于保存了入聲系統,往往被稱為“真正正宗的南京話”。老南京話主要通行于老城區的南京本地居民社區,流行于城南及城西的老南京居民中。此外,古代南京居民移居外地而傳統保持較好的群體,如西南地區屯堡“京族”的屯堡話,和老南京話有接近的地方。老南京話和新派的南京話分歧較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老派的南京話有尖團之分,而今天60歲以下的南京人已經不能夠區分。如,老派南京話中,“江”和“漿”,“千”和“牽”都是不同音的,而現在它們都同音。

2.老派的兒化音很豐富,新派的兒化音在消失之中,這可能是受附近揚州、鎮江、蕪湖以及南京郊區的江浦、六合方言的影響(這些方言都無兒化)。

3.老派的卷舌音zh,ch,sh ,r有區分,如:“張”與“臟”,“竹”與“足”都不同音。而新派的卷舌音只出現在i和e前。如:“遲”和“詞”能區分,而“張”和“臟”不區分。

4.老派的an,ang不能區分,如“關=光”,而新派受普通話的影響,則能夠區分。

5,.普通話中讀e的非入聲麻韻字今天的年輕人都讀成如普通話的e,而老派則讀[E]或[EI];普通話里讀e的果攝字,老派都讀[o],而新派[o]和[γ]任意

讀[10]20。

以上是語音上的差別,新、老南京話在詞匯上的差別也很大。對于許多老方言詞,使用新南京話的年輕人都會感覺陌生,比如“手勒兒-手帕、捋繩兒-窗簾、孟浪-冒失”等等,同時老南京話中常用的兒化詞和以“子”結尾的詞,如“筷兒、小孩兒”等,如今在新南京話中也很少使用了[11]86。今天南京城區的年輕人,大多已經不會說純正的南京話了,這一點就連南京人自己也承認說的是“南普”。而江寧,江浦等地還保留著比較正宗的方音土語,但是由于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的緣故,郊區人到了南京市區也會改說不純正的帶有普通話味道的“南普”,或者直接講普通話。如果再不加以保護,過不了多久,這種正宗的南京白話就再也聽不到了??梢娦吕夏暇┰捴g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了,并且老南京話迅速衰退,新南京作為主要方言已經成為目前南京話發展的趨勢。

通過史料的記載和后人的推斷以及南京方言中殘存的吳方言的痕跡,我們可以推斷南京方言最開始是屬于吳方言的,經過長達千年的歷史演變,及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和人口變遷,南京方言逐步向北方方言靠攏,目前屬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并有進一步向普通話靠攏的趨勢。

普通話的推廣對于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正是由于普通話的推廣,許多方言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而逐步向普通話靠攏,這并不利于文化和語言的多元化發展。目前來看,在南京青少年中,老南京話已經很少人使用了,出于對本地方言的保護,建議在提倡普通話的基礎上同時加強對青少年南京方言的教育,加強他們對家鄉語言的認同感,這將不僅僅是對語言的保護,也是對南京古城千年歷史和文化的保護。

參 考 文 獻

[1]逯欽立.先秦漢魏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

云南方言范文第3篇

到了初二,我又交了些新朋友,在初二沒有什么事情好回憶的,可能有但是我不想說,因為在初二我受到了各種各樣的打擊,學習 生活等等各種方面,不想再提到傷心處,我怕我會哭。

初三,新的并且與初一初二大不同的是我開始有了暴力傾向。上學期還好,有什么事還可以忍,但是到了下學期我實在忍不住了,有一段時間我簡直是在學校惹事生非,最嚴重的是我一天竟然打了兩架,一天進了三次辦公室,為什么進三次呢,因為還有一次我是在前一天晚上惹的事,把一個同學的耳膜差點打破。

你們一直奇怪我談在學校生活的時候為什么一直沒有提老師吧,是因為初一初二的老師沒有讓我可值得懷念的,尤其是我在初二,老師們有時候的行為好像就是只針對我一個人,讓我有點恨他們。我現在重點講講初三的老師,不 準確說是我的班主任,他是我在上學以來最讓我記憶深刻的 甚至是一輩子也忘不掉 也是我最值得講的一位老師,他在我需要幫助時即

及時出現我眼前幫我排憂解難 在我犯錯誤時及時幫我改正 而且非常嚴厲 并且沒有拋棄我 在老師們眼中我是個壞孩子都愛搭不理的 但是班主任還是在幫助我 他讓我懂得了做人的一些道理 讓我懂得了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是知識而不是拳頭 只要有了知識才讓人看得起 光靠拳頭是不會讓人看得起的 一輩子也不會 ,在這里我非常感謝班主任,你是我的人生一大轉折點的重要導師,我會履行我們之間的諾言的,一定會實現的!請相信我!

云南方言范文第4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品德與社會

四年級(下冊)

執教者:吳世華 甘草店鎮中心小學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家鄉的方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家鄉的方言》。

教材分析:“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鄉音最美,鄉音最親,鄉音是故鄉印在家鄉人身上的烙印。說到家鄉,家鄉的方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同時,我國由于地域遼闊,各地的方言更是豐富,他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因此讓學生充分了解方言是十分重要的。本課就是從家鄉的方言入手,了解祖國各地的方言,重點是了解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認識方言與家鄉人生活的關系,同時通過與普通話的對比,了解方言的利弊,正確認識方言,學會正確應用普通話。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體味家鄉人對方言的情感,明確方言與家鄉人生活的關系。

2.能力與技能

能夠自覺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在活動中掌握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3.知識 通過將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比,了解說方言的利與弊,正確認識方言,學會正確應用普通話。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將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比,了解說方言的利弊,正確認識方言,學會正確應用普通話。

教學方法:引導學習、合作交流學習 教學準備: 1.課件

2.師生收集家鄉方言土語詞匯,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動畫激趣:同學們看過《貓和老鼠》這部動畫片嗎?現在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欣賞《貓和老鼠》的精彩片段,看看今天老師播放的動畫片有什么特點?

2.引出課題:這部動畫片用我們的家鄉話進行了配音。是啊,(課件出示)(不同的家鄉,有著不同的地方語言,這種地方語言就叫做方言)。板書課題《家鄉的方言》

二、說家鄉方言,感受方言

1.談話交流:同學們,大家會說家鄉的方言嗎?現在就讓我們用家鄉的方言介紹自己、介紹家庭或者介紹我們的學校。 2.播放蘭州方言歌曲《快樂蘭州》

3.剛才大家用方言介紹了自己┅┅,聽了用方言演唱的歌曲,你感覺用方言說話怎么樣?(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板書:講方言

親切順口

傳遞濃濃鄉情

家鄉

4.你在生活中什么時候什么場合說方言?

5.小結:是啊,在同鄉中講方言親切順口,并且不同方言都有各自的魅力,說方言,既能傳遞濃濃鄉情,又能豐富祖國的語言文化。

6.你還知道哪些方言?

小組交流收集的方言詞語幷說出對應的普通話完成課本29頁表。然后全班交流。

7.出示課件,補充方言資料。

過渡:但是因為方言不同,也常常帶來一些麻煩。

三、了解方言交流的障礙,體會講普通話的重要性。

1.課件展示笑話,

兩個重慶人到北京旅游,在公交車上看地圖,甲說:“我們先殺(重慶話中走的意思)到天安門,然后再殺到中南海...” 乙:“要得,我們就按到你說的路線一路殺過切(走過去)。”不幸被同車群眾舉報,下車后即被扭送至公安機關,交代了N小時情況后才被放出。甲乙來到了天安門廣場,看著人來人往,兩人無語.....甲忍不?。?ldquo;你浪個(怎么)不開腔(說話)也?”乙:“你都不開腔,我浪個敢開也?” 話音剛落,兩個便衣警察撲上來,于是這兩人又被扭送至公安機關。一周后兩人走出了看守所大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甲說:“勒哈安逸(這下沒事)了,包包都整空老,哪點去搞點子彈(錢)嘛?”......門口的武警聽到沖上來將兩人按倒在地。

2.設置疑難,引導學生體會講普通話的重要性。

讀了上面這則笑話,說說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是啊,同是中國人,就因為方言不同,交流起來怎么就這么難。)

這個問題該怎么解決呢?為什么?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板書:講普通話 標準通用 打破溝通障礙 )

3.通過前面的探究,我們知道在家鄉要講方言,那在什么情況下講普通話呢?

學生回答。 4.教師小結

在公共場合,我們不但要講普通話,而且要講標準的普通話。這樣可以打破語言溝通障礙。

四、拓展

播放《大話方言》

五、總結內容

1.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都掌握了哪些知識,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教師小結:方言和普通話各有優點,都應該會說,針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可以選擇不同的語言,既不妨礙交流,又保留了家鄉話留在我們身上的烙印。

板書設計:

家鄉的方言

講方言

親切順口

傳遞濃濃鄉情(家鄉) 普通話

標準通用

打破溝通障礙

(公共場合) 附:

《家鄉的方言》前置性作業

1. 預習課文

2. 用方言介紹自己、介紹家庭或者介紹自己的學校。

3. 搜集方言詞并寫出相應的普通話詞語。

有幾個敦煌人到蘭州來,上了公共汽車,一塊買了車票,其中的一個人離開大家到了車廂的另一頭坐下,售票員查票查到他,他拿著車票的伙伴看到了,就趕緊用普通話喊:“同志,我們是‘意大利的’”,售票員一聽火了:“你就是聯合國的也要買票,還意大利的呢!”

“意大利”其實是敦煌方言中“一塊兒”的意思,寫出來應該是“一搭里”,在敦煌方言中讀作yi3da1li4,他以為普通話應該讀成yi4da4li4。把聲調改了之后在普通話中成了另一個詞。

5.尖(jian)——聰明。例:人家的娃娃都尖得很。 6.紹(shao)——同傻,“尖”的反義語。例:近親結婚,養了個紹娃子。

7.炊(chui)——貪吃。例:那人炊得很,見了東西就狠命地吃。

8.眊(mao)——瞧,看。例:媽到醫院里眊病去了。

9.泅(xiu)——調皮。例:那娃爬高上抵,泅得很。

10.衤老衤老(lao)——棉布鞋,手工做成。例:天冷了,把衤老衤老穿上。

11.撩襟——衣服前襟。例:把撩襟揭起來,用撩襟兜上。

12多呼——即多會兒,啥時候。例:姨夫多呼過來的? 13.晚(wai)夕——關夜。例:今個晚夕澆水去哩。 14.轍腋——謂人的性格隨和,和睦,投脾氣。例:他是個好人,轍腋得很。

15.玍(ga)咕——頑劣,環心眼多,愛找茬,背后搗鬼。例:那個小玍咕透頂了。

16.節兒——時間。例:你們啥節兒走呢? 17.現滑——不中用。例:我們那個現滑鬼啥都干不來。

18.屬迷——倒霉。例:哪個屬迷鬼把書拿去了? 19.趕早——早晨。例:今個趕早去把那塊苞谷地鋤一哈(下)!

20.飯罷——上午。例:飯罷過了,那個人還不見來。

21.晌午——中午。例:精光晌午的太陽曬死人呢! 22.后晌——下午。例:忙啥哩,等后晌再干。 23.鼻凹(wa)——鼻頭兩側。例:鼻凹里有顆黑痣。

24.懶彎——腿窩(膝關節后面)。例:累得人懶彎里淌汗哩!

25.孤拐——踝子骨,兩腳內外高出的骨頭。例:再亂跑把孤拐給你砸平!

26.尻子(讀溝)——屁股,也指肛門。例:順尻子踢給了一腳。 27.脖郎——頸部,脖子。例:那孩子脖郎里掛了個銀鎖鎖。

28.胛花——肩膀。例:胛花上扛了一桿槍。 29.扯呼——即打鼾。例:他愛扯呼,沒人跟他一搭里睡。

30.提鈴嚓啷——很紊亂的響聲。例:棉褲上凍了冰,提鈴嚓啷地響開了。

31.難腸——困難,艱辛。例:唉,他的日子過得真難腸啊!

32.爬場——凄慘,寒愴,還包含做事對對付付的意思。例:孩子多,爬場得飯也吃不飽!

33.苶(nie)障——可憐,令人寒心。例:那娃瘦得皮包骨頭,苶障得很!

34.日脹——吃的貶義語。例:快把肚子日脹飽咧下地干活去!

35.日噘——批評,斥責。例:今個出工遲到,叫王隊長日噘了一頓。

36.不尿——小瞧,看不起,不理睬。例:好心好意去看他,誰知人家根本不尿咱!

37.磨囊——行動遲緩,磨蹭。例:那個是個磨囊鬼,跟不上趟。

38.利麻——手腳快,辦事麻利有條不紊。例:年輕人干活利麻得很。 39.麻纏——形容事情復雜,頭緒繁多。例:那件事情還麻纏著哩!

40.麻達——禍事,亂子。例:聽說那娃又惹下麻達了。

41.腰食——在正餐之間臨時補充的食物謂之腰食。例:農忙時節,一天吃三頓飯還要帶腰食。 42.皮實——身體結實,能經得起摔打。例:這娃沒害過啥病,皮實著哩!

43.潑實——潑辣的同義語。形容敢創敢干。例:這娃潑實著哩,讓他干沒問題!

44.潑煩——麻煩的同義語,或內心煩惱。例:為這事天天來人摧,潑煩死了!

45.掏撇——破費。例:親家母來就是了,還要帶禮物,掏撇啥哩!

46.倒磨——反芻。例:老牛臥在槽邊倒磨著哩。 47.伶干——指事情辦得很順利,沒碰到障礙,很快就結束,完畢。例:他一出面就把這件事弄伶干了。

48.臨完——臨近結束,最后。例:直到臨完他還是一句話也不說。

49.蹌(cang)門——走人家,串門。例:他領上婆姨娃娃蹌門去了。

50.諞傳——聊天。例:幾個人坐在一起諞傳著哩! 51.喧謊——喧談,湊在一起說話。例:廠長說了,干活的時候不準喧謊。

52.喪搪——騷擾,打攪。例:來了幾個醉漢,把人喪搪了半夜。

53.日眼——剌目,看不順眼。例:來了幾個那個小子咋看咋日眼!

54.機溜——指機警,伶俐,敏捷。例:人家那娃子機溜得很,沒等人看見,早就上了汽車。 55.打捶——打架。例:弟兄兩個打捶哩!

56.嚷仗——吵架。例:為這點小事嚷仗劃不來。 57.砸拐——進讒言,說壞話。例:不要在上司面前給人砸拐。

58.著襖子——棉上衣。例:扯上些布縫個著襖子穿。

59.羊尾(yi)巴——衣服后襟下部。例:羊尾巴甩上跑得歡。

60.當窩子——當場,立刻。例:他一聽這話,當窩子就把臉吊下來了。

61.膊來蓋——膝蓋。例:膊來蓋上釘掌呢離蹄(題)太遠。

62.胳肘子——肘。例:他把人頂了一胳肘子。 63.腦杓把——后腦部。例:只看見了他的腦杓把。 64.天門蓋——面部上額。例:流鼻血時用涼水拍拍天門蓋就止住了。

65.鼻窟窿——鼻孔。例:他兩人一個鼻窟窿里出氣哩!

66.膈澇洼——腋窩。例:他的膈澇洼里夾了一本書。

67.尻(讀溝)蛋子——臀部。例:老漢瘦得尻蛋子上都沒肉咧!

68.項(讀夯)嗓窩——腦后啞門穴處。例:項嗓窩里癢癢得很。

69.月娃娃——未滿月的嬰兒。例:月娃娃都這么丑。

70.下(ha)巴子——下頷部。例:與其望人的下巴子,不如自家掙著吃(民歌)。

71.腰節骨——腰椎骨。例:腰節骨錯了位,疼得下不來炕。

72.腰梁桿——脊椎骨。例:腰梁桿挺直做人哩! 73.嗓葫蘆——喉嚨。例:嗓葫蘆眼里卡了個剌。 74.咽舌子——懸應垂。例:他把話壓到咽舌子底下沒說出來。

75.呼嚕爺——雷聲,舊時把雷稱作神,俗稱呼嚕爺。例:呼嚕爺響得口格巴巴的。

76.直股子——形容液體外流如注。例:辣子把人辣得眼淚直股子淌。 77.毛楚楚——低頭縮頸,膽顫心驚的樣子。例:男人一聲吼,女人就毛楚楚地不敢吭氣咧。 78.苶(mie)兮兮——表情木然,目光呆滯的樣子。例:這老漢苶兮兮的,怕是快不行咧。

79.不日氣——小瞧,看不上眼。例:人家不日氣咱那幾個小錢。

80.卵(luan)傳子——胡說八道。例:不要惹得人家卵傳子。

81.刀巴子——饅頭的一種,呈長扁形,蒸熟后仍留有刀切的痕跡。例:一頓吃了五個刀巴子。 82.蒸剁子——饅頭的一種,呈扁圓形。例:蒸剁子剛出籠,還熱著呢!

83.馕尕食——形容沒本事的男人,只會吃不會干。例:跟上個馕尕食男人,一輩子受窮呢!

84.稀溜溜——實在支持不住。例:扛著重物上山,腰酸腿困,把人累得稀溜溜的咧!

85.臊興——害羞,不好意思。例:干了錯事人前頭臊興得弄不成!

86.抬笆桿——心術不正,不走正道,做呈蠻橫。例:那個人是個抬笆桿,打不成交道。

87.綿囊囊——虛軟,柔綿。例:鋪了個新褥子,綿囊囊的。

88.尕爭爭(或尕扎扎)——形容物件極小。例:買了些尕爭爭的果蛋子!

89.裝花鬼——不誠實,假充富有,家裝面子。例:做事要實打實,不要當裝花鬼!

90.立猴猴——盯住目標,急切等待的樣子。例:那小子立猴猴地等著升官呢!

91.小拇尕子——小拇指。例:他連我的一個小拇尕子都不如!

92.指甲皮長——形容一個人專好摳搜別人的財物,愛貪占小便宜。例:張三那個指甲皮長得很。 93.能牙牙——傲慢,清高,好賣弄自己。例:別看他能牙牙的,其實肚子里沒真貨。

94.挖眉縱眼——形容面部表情痛苦的樣子。例:老五患有胃病,經常挖眉縱眼的。

95.肚目臍子——肚臍眼。例:娃娃的肚目臍子上貼了快膏藥。

96.立馬下樁——形容行動極其迅速。例:聽到消息,他立馬下樁就來了。

97.聽事麻湯——快,利索。例:請你聽事麻湯把那件事給辦一哈(下)!

98.烏眉日眼——形容事情干得烏七八糟。例:盡弄些烏眉日眼的事。

云南方言范文第5篇

今天我方的觀點是保護方言有必要,根據辭海定義,方言指的是一種語言中跟標準語言有區別的、只在一個地區使用的話。而保護的定義是盡力照顧,使不受損害。今天我們這里所說的保護方言不僅僅就是使方言不受損害,更多的是為了方言的更好的發展。今天我們說保護方言,保護的是所有的方言。據現代漢語詞典定義,有即為存在,必要指的是不可缺少;非這樣不行,即今天我方主張,存在使所有方言不受損害以及更好的發展的必要。下列我方將從三個角度來論述我方的觀點。

一,首先,方言,作為一門語言,作為中國地域文化的載體,是總體文明的土壤,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語言的產生之時。文化的多樣性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激勵和競爭,就是我們文明長盛不衰的內在機制。方言背后,蘊藏著這樣文化多樣性的精髓,所以保護方言,是保護文化,也就是捍衛文明。

二、方言作為一門溝通工具,不同的方言有其不同的表達特色,有不同的語言體系。區別于標準語言的正式,方言詞匯豐富,表現力極強,能表達許多普通話難以表達的意思。同時方言的語態語調極傳神,能引起大家的強烈反響和共鳴。方言架起了同一地區的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同時也給與了當地人名一種地區歸屬感。無論是因為工作漂泊在外,還是因為求學進取在外,還是從軍駐守在外,一句家鄉話往往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所以保護方言,就是尊重多樣化的溝通,是保衛地區歸屬感。

三、方言作為一種維系社會,家族的重要媒介,象征的是說方言者這一群體的共同精神寄托。 是當地歷史文化和社會結構變化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具有極其重要的社會文化表達價值和研究價值。(社會的角度)

對于當地人來說,方言是生活的維系,是當地人精神面貌的反應,是他們個性特征的象征。(家族關系)

同時方言也是家族傳承的關鍵媒介。(家族)

所以保護方言,是保護精神寄托,也就是傳承地區特色。

今天我們說保護方言有必要,不是說就是要讓方言一成不變。也許今天對方辯友會說,語言在發展過程中有其自身的擇優淘劣,被需要的語言自然會存在下去,這無可厚非,但是保護方言與方言自身的擇優之間并無矛盾,但是今天,就發生在我們中國,有百分之二十的方言以及瀕危,有40%的方言正在走向瀕危。而這些要消失的方言也具有極高的價值,有保護的必要。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一些方法為方言的發展保駕護航。這些方法就是對方言的保護。由此,我方認為保護方言有必要。

一辯稿之外的東西

保護瀕臨消失的語言,就是保護人類的“生物多樣性”

2009年2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繪制了一個《全球瀕危語言分布圖》,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語言地圖”的形式,向人們直觀展示了全球部分族群的瀕危母語現狀,并分為5個等級:不安全的、危險的(明確要滅絕的)、瀕危的(嚴重瀕臨滅絕的)、垂危的(極度瀕臨滅絕的)、已滅絕的(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該組織同時發布的等級量表顯示,在全世界現存的6000多種語言中,大約2500種語言瀕臨滅絕;其中538種語言面臨極度滅絕危險,502種語言面臨嚴重滅絕危險,632種有確切滅絕危險,607種存在滅絕可能。瀕危語言的數量超過了世界語言總數的1/3,也比2001年發布的瀕危語言數量增加了好幾倍。

遼寧寬甸滿族自治縣青山溝鎮,85歲的滿族老人趙玉蘭正在手工制作繡花鞋。 (CFP/圖)

事實上,早在20年前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語言學家邁克爾·克勞斯(Michael Krauss)教授就在美國語言學會的年會上發出過警告:“如果有一天,地球上90%的人類語種滅絕了,那么語言學就是歷史上惟一一門看著自己消失的學科。”當時他預測,世界上的語言有一半將會在一個世紀內逐漸消失。如今他的預言正在被驗證。

UNESCO前任總干事松浦晃一郎博士曾經說道:“一種語言的消失導致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的消失,特別是使用這種語言的團體——不必說詩歌和傳說,更不必說諺語和笑話——傳統和口頭表達組成的珍貴傳承。語言的消失同樣損害人與生物多樣性之間保持的關系,因為語言承載著豐富的自然以及宇宙知識。”

97%的人使用4%的語種 UNESCO的統計顯示:全球——也就是說,占全球人口3%的人說著全球96%的語種。而且有一半的語言只有不到10000人會說,有1/4的語言不到1000人會說。同時,只有不到1/5的語言在學校和互聯網上使用,世界上4/5的網頁是英語網頁,數以千計的語言基本上進不了教育體系、新聞媒體、出版物和公共場所,尤其是沒有文字的土著語言,消失危險更為突出。

關于瀕危語言的數據觸目驚心:全世界目前有150種瀕危語言的使用人數不足10人;有80種瀕危語言的使用人數不足5人,其中28種屬于極度瀕危語言,只剩一人會說,而且只會說單詞或簡單句子。去年中國臺灣最后一個會說巴則海語的人——97歲的原住民潘金玉去世,這一語言隨之消亡。由UNESCO發布的《全球瀕危語言分布圖》顯示:印度共有196種語言瀕臨滅絕,是瀕危語言最多的國家;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和印度尼西亞,瀕危語言數量分別為192種和147種。

在母語遺失方面,澳大利亞是全球最為嚴重的國家。在澳大利亞人的語言遺產中,有95%已消失殆盡。由于受殖民運動的影響,土著語大幅度減少,現在普及下來的是白人殖民者留下的澳大利亞土著口音英語。在白人到來之前,澳大利亞大概有250種語言,加上方言,共有700多種,如今卻只剩下不到50種。那些經過年深日久累積下來的民族文化載體——故事、傳說、歌謠、詩歌、謎語等,因語言消失而嚴重摧毀。

澳大利亞土著語嚴重遺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這個國家早期的殖民政策造成的,但也有由于現代經濟生活使不少土著語失去用武之地所致。不過,澳大利亞政府上個世紀70年代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采取一些措施來搶救和保護當地土著語。例如,1985年創建中部土著人電視臺,在此之前,澳大利亞沒有為當地人準備土著語電視臺;鼓勵和資助廣播電臺和網站辦土著語頻道。通過這些途徑,一些土著語得以保留下來。一些民間基金會也對土著語的保護工作給以資助。例如,今年68歲的查爾里·孟克達是目前唯一會說澳大利亞北部地區土語——阿莫瑞達格語的人,他是從已經去世的父親那里學會這種語言的。為了保護阿莫瑞達格語,在一家基金會的資助下,孟克達好不容易才招到兩名學徒;但其中一人覺得這種沒有文字形式的語言很難學,不到一個月就退學了;看來這一土著語的保護依然任重道遠。

傲慢與偏見

拉美國家約有4000多萬印第安人,共有600多種印第安語言,其中250種目前瀕臨消失的危險。主要原因是不少拉美國家政府的政策是不鼓勵使用印第安語言,而是要求必須得學習西班牙語,如果某一個人不會講西班牙語,就會被視作沒有文化。不過,近年來玻利維亞、厄瓜多爾等國通過的新憲法已明確規定,該國的印第安語言已同西班牙語一樣,都是官方語言。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蘇里爾·莫夫(Suriel Mofu)博士2010年5月在印度尼西亞最東端的巴布亞省偏遠叢林漁村中發現一種名叫杜司內的古老語言,并將它公布于眾。當時只有兩名60多歲的女性以及一名70歲左右的男性居民會說這種語言。杜司內語從未被書寫,它是以口頭形式借由傳統故事和生活經驗在當地代代相傳下來的,只在一些慶典中被人們使用。

目前由牛津大學語言學家瑪麗·達林普(Mary Dalrymple)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該漁村進行一項為期14個月的項目。據她介紹,這項記錄和存檔杜司內語的項目非常緊迫,因為有一名杜司內語使用者已經在去年底去世。她表示,家長們都喜歡用馬來西亞的主要語言——馬來語來教育孩子,好讓他們在進入大學和找工作時能夠有優勢,但這樣的情況已經讓杜司內語漸漸消失殆盡。“目前還活著的那兩名杜司內語使用者都有自己的孩子,但他們并不教孩子杜司內語,所以在他們去世時,這種語言也將被他們帶進墳墓。”達林普教授說。

現在漁村的村民和村長對保護自己的語言都有著很高的熱情,他們十分擔心一旦剩下的兩名杜司內語使用者去世,他們將永遠失去自己民族的傳統語言。為此當地社區的居民給予達林普教授等人的科研工作大力支持。

成功的例子

美國建國以來,已有150多種印第安人的土著語不復存在。目前尤奇語這一土著語的使用者只有5個人,且年齡全都在75歲以上,他們生活在俄克拉荷馬州。這是一種與世隔絕的語言,也就是說,它同地球上其他任何語言沒有聯系。美國政府現正在采取積極措施,以錄音和錄像的方式將尤奇語保存起來,同時在兒童中間進行普及,期待這種語言走向復興。 歷史經驗表明,語言的保育并非只是學術上的空想。例如,19世紀對希伯來語的復興,就是最好的例證。公元前70年,羅馬人毀掉了猶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猶太人被逐出家園流落世界各地,他們被迫使用寄居國的語言,致使其母語——希伯來語走向瀕危。希伯來語一度只被少數的土耳其人和英裔巴勒斯坦人使用,而現在以色列就有超過700萬人說這種語言。這是世界語言歷史上的一大奇跡。

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語曾一度瀕臨滅絕,上世紀80年代只有8個人能說這種語言,并且均為高齡老年人;后來日本政府進行了政策調整,建立基金會,開辦文化館,出版辭書等,讓當地的后人學習自己的語言;目前阿伊努語正在慢慢恢復,其前景看好。

新西蘭在拯救毛利語時實行了一個政府計劃,名叫“語言小巢”,在幼兒園中傳授毛利語,不僅拯救了毛利語,也成為搶救瀕危語言的典范。

現狀仍不樂觀

在過去的100年間,全球已經有五百多種語言消失。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很多有識之士就在奔走呼吁搶救世界瀕危語言。為此,UNESCO確定1993年為搶救瀕危語言年,并在1999年的一般性大會上宣布:從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其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了解世界各民族母語文化的現狀,推動瀕危語言的搶救和保護工作,促進語言及文化的多元發展。從那以后,國際上成立了數十個搶救和保護瀕危語言的組織和基金。然而直到現在,世界各地瀕危語言保護的現狀還不容樂觀。

2003年8月,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丹尼爾·艾布拉姆斯(Daniel Abrams)等人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給出了一個專門針對瀕危語言演化的數學模型,為語言學家對瀕危語言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供了十分有用的研究工具。

英國劍橋大學最近啟動的“世界口頭文學保護項目”正在試圖搶救一些瀕危語言,恢復那些地方的人們對傳統及身份的認同和自豪感。其主要任務是將世界上那些正在迅速消失的歌曲、詩歌、傳說等口頭文學用音頻、視頻及其他多媒體形式予以記錄存檔。項目負責人馬克·圖林(Mark Turin)博士認為,全球語言學家的人數,比那些瀕臨消失的語種多得多,如果他們每人愿意“認領”其中一部分工作,那么他的計劃就會有突破性的進展。他堅信,保護瀕臨消失的語言,就是保護人類的“生物多樣性”,影響極為深遠。UNESCO文化處副主任弗蘭克斯·里維爾(Francoise Riviere)博士給予這一項目高度評價,并強調指出:搶救和保護瀕危語言刻不容緩,此事應受到世人的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雖然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但也會加快一些語言的“滅絕”,使語言的多樣性遭到破壞。由于目前弱勢或瀕危語言能夠進入互聯網的可能性很小,而越是不能利用互聯網,那么在信息化時代中被邊緣化、加快衰弱的可能性就越大,于是就形成了惡性循環,侵蝕著語言生態鏈。有關專家認為,如果能解決好互聯網上的語言多樣性問題,將會給緩解語言瀕危帶來極大幫助。

如果滿語消失

當今中國也同樣面臨著瀕危語言問題。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正在使用的120余種少數民族語言,使用人口在10000人以下的語言約占語言總數的一半;在1000人以內的有20余種,它們基本上處于瀕臨消亡的邊緣。

云南方言范文第6篇

誰說考試只有ABC,誰說考試很乏味,其實用心去體會,吸取經驗給你們。一、數學考試:氣氛壓抑兩張密密的草稿紙,一次昏天暗地的演算,兩支酸酸的胳膊,我終于算出了最后一題的答案:一共5萬個人,為財主家每人扛100公斤的大米,正當我放下筆得意洋洋之時,一想,不對吧,先不說財主一個人吃不完這些大米,就是那些人恐怕也被壓扁了吧!我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邊,果然漏了一個小數點,我一邊修改一邊回味幾秒鐘前的超級笑話。你會發現,考試也在生活中。二、語文考試:可怕和恐怖的結晶“螳臂擋車,自不量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劉??,字夢得”哈哈,這些都是小意思,難不倒我的`。我提筆直書,不料腳踩西瓜皮:“曹操,字”啊,遇到一頭攔路虎,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無意瞥見上一題:“劉??,字夢得”,夢得?好象在那里聽過?是……?啊,于是我填上了“曹操,字孟得”。萬萬沒想到,這就是正確答案。腳踩西瓜皮,有時也能滑到好的地方。三、英語考試哈哈哈,我的天下終于到來了,考英語簡直比花花還容易??墒俏移龅搅艘坏离y題,怎么想都想不出來,眼看就要下課了,怎么辦?這時我腦子突然冒出一個奇怪的想法我的英語還可以,我不會的,別人也不一定回會,于是,瞎填了一個答案繼續輕松答題。成績出來時,果然不出我所料,沒有一個人答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輕松面對每一種問題??荚嚾ふ勛魑?

考試趣談江蘇省徐州第一小學六(3)吳巖誰說考試只有ABC,誰說考試很乏味,其實用心去體會,吸取經驗給你們。

一、數學考試:氣氛壓抑

兩張密密的草稿紙,一次昏天暗地的演算,兩支酸酸的胳膊,我終于算出了最后一題的答案:一共5萬個人,為財主家每人扛100公斤的大米,正當我放下筆得意洋洋之時,一想,不對吧,先不說財主一個人吃不完這些大米,就是那些人恐怕也被壓扁了吧!我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邊,果然漏了一個小數點,我一邊修改一邊回味幾秒鐘前的超級笑話。你會發現,考試也在生活中。

二、語文考試:可怕和恐怖的結晶

“螳臂擋車,自不量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劉??,字夢得”哈哈,這些都是小意思,難不倒我的。我提筆直書,不料腳踩西瓜皮:“曹操,字”啊,遇到一頭攔路虎,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無意瞥見上一題:“劉??,字夢得”,夢得?好象在那里聽過?是……?啊,于是我填上了“曹操,字孟得”。萬萬沒想到,這就是正確答案。腳踩西瓜皮,有時也能滑到好的地方。

三、英語考試

上一篇:學校部門總結范文下一篇:辦公室科普工作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