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法律英語文本語境論文范文

2023-09-23

法律英語文本語境論文范文第1篇

一、初中英語寫作能力現狀

培養初中生的英語口、筆頭交際能力是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其中,“寫”是較高層次的信息系統,它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度罩屏x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試驗稿)從應用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提高了對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的要求,新增的內容要求學生能在語境提示下表達自己的觀點,“能仿照學過的話題或題材,利用所給的范例寫簡單的書信、便條、通知等;能按要求筆頭轉述所聽、所讀的簡單內容;為圖片提供簡單的文字說明并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庇⒄Z寫作是語言輸出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的寫作能力全面反映其英語水平,它既能再現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又能表現學生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英語教學的書面表達相對滯后,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聽到寫作學生心煩,見到習作教師不愿”的現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教師方面

在初中階段,新教材的教學內容多,教學時間不足,教師的教學往往側重于對學生聽、說、讀的訓練,而很少注重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忽略了聽、說、讀、寫之間的內在聯系,孤立地進行某一項能力的培養;忽略了說和寫信息的提取。絕大多數課時用于講授語言點等內容,而寫作練習只是在要下課時一帶而過,布置為課后作業,課后往往很少有學生能夠認真地按要求去完成。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過多的對單詞的用法和句型結構進行講解和訓練,忽略從選材、立意、謀篇、布局等及語言組織和運用的思維訓練,忽略外語能力素質的培養,導致學生僅僅是為了寫作而寫作,缺乏對所寫文章的整體構思;由于受應試教育影響和中考指揮棒的左右,教師大多“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往往把寫作教學看作是應付考試的一種應急手段,沒有系統性,忽略階段性,直到中考復習階段才提到議事日程,這樣的訓練方式,違背了外語教學中循序漸進的思維及能力的培養原則,其后果可想而知。

2.學生方面

由于課堂上留給學生的寫作訓練時間很少,學生只得在課后完成。由于沒有教師的指導,其寫作的質量也就難以保證了。由于不注重平時的積累,語言知識貧乏,學生普遍缺乏英語寫作興趣,寫作熱情不高,在進行英語寫作時常感到無從下筆,有畏懼心理;習慣以漢語思維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文句缺乏連貫性,語法錯誤多;平時練筆時忽視對習作的修改,也不重視教師的批改;傳統寫作費時較多,成績提高不明顯,學生寫作主動性差,致使無法形成寫作教學的良好循環氛圍。這種能力發展不平衡最終將制約學生語言水平整體的提高,在當前日益重視各種能力全面發展的各級升學考試中也將留下遺憾。

3.客觀原因

目前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考試題型受高考標準化試題的影響,多以客觀性試題為主。這類試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不利于測試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又由于寫作題靈活性較大,教師改卷時標準難以完全一致,因此,在平時考試的試卷上寫作題不多,分值較低,學生做與不做關系不大,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們的寫作熱情。

二、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國家教育部最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到初中三年畢業時,對學生的寫的技能目標要求應達到五級目標,關于寫作能力,要求“能根據提示起草和修改作文”,具體是:能運用詞匯描述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能根據要求寫簡單的書信,便條,通知等;能按要求轉述所聽、所讀的內容;能能根據所給圖示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或操作說明,并能表達自己的觀點。而英語寫作也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學生多方面的語言運用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我們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

(一)教師應改變觀念,做學生的引路人

初中英語教師應認識到,寫作能力與聽、說、讀三種能力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大量的聽、說、讀能相應的增加學生的語感,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同時,由于寫作能夠擴大所用語言的范圍,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寫作能力的提高,對聽、說、讀又會有較好的促進作用。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中新的教學理念,清楚地認識到寫作教學的意義,深刻領會新課標的總目標及其意義,轉變觀念,確立新的教學觀,制定適應性強的教學目標,在初中英語寫作的教學中,教師應關注過程多于關注結果,教師定要做好寫前的“導”,指導學生熟悉作文的內容,從而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例如,在布置一個寫作題目之后,教師可以用簡單明了的語言闡明寫作的要求及目標,指導學生在審題時應圍繞寫作的主題和要點,了解清楚所寫內容的體裁、格式、采用的基本時態。學生在開始寫作時,教師指導學生先考慮文章開篇的交代句和結尾的點題句以及文章的主題句,一步步引導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平時的鍛煉中不斷提高寫作技巧與寫作興趣。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寫作能力完全可以培養,關鍵在于師生雙方對寫作訓練都抱有熱情,并做堅持不懈的努力。英語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對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提高英語寫作能力的信心。

(二)鼓勵學生充實基礎知識,為英語寫作注入“活水”

1.擴大詞匯量

詞匯是英語寫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要寫好一篇作文以表達自己的思想,必須以足夠的詞匯量為基礎。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要求學生堅持每天聽寫、默寫、循環記憶,鞏固詞匯。并且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給出與該單詞相關的近義詞、反義詞,使詞匯得到最大限度的復現。學生具備了充足的英語詞匯量,才有可能為寫作提供“可理解的輸入”,只有不斷地積累詞匯,不斷去模仿書中好詞、好句, 為以后形成篇章打下基礎。

2.增加句型練習

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練習句子,用句子表意。因為,任何文章都由句子組成。訓練學生熟練使用五種基本句型:SV、SVP、SVO、SVOC、SVOO。適時引導學生擴大句式,鼓勵學生利用課文中的句型造句。如:

The girl likes reading.

The little girl likes reading novels.

The little girl likes reading novels carefully.

3.鼓勵學生背誦范文

要求學生盡可能地背誦課文。因為課文是提供給學生的最好范文,背誦課文是一個積累語篇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它有理解、感悟、鑒賞和記憶四個階段。另外,教師要想方設法拓展教學途徑,讓學生多接觸原汁原味的英語??梢赃x擇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分析文章的篇章結構和語言特色。閱讀時,引導學生摘抄一些名人名言、優美的句子或一段文章,甚至將它們背誦。李陽老師也曾經說過:“寫作文的秘訣,除了背作文范文之外,還要多背精彩短文,請牢記:熟能生巧!但必須要特別熟,要滾瓜爛熟,要熟到做夢都能脫口而出!”可見背誦文章有助于學生對詞匯的記憶,誦讀過程中學生可以積累詞匯和英語習慣表達方式,體會和領悟作者傳遞信息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平時多讀多背好文章、好句子、諺語、俗語,寫作水平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提高,下筆時也不擔心“無米之炊”了。

(三)要求學生從模仿到創造,完成質的飛躍

任何語言學習都需要模仿,語言是“約定俗成”的,要使用某種語言就得“入鄉隨俗”,服從這種語言習慣。英語寫作也需要模仿,即使有了詞匯、語法等基本語言材料,也還要模仿英語的語言習慣,模仿用英語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初中生缺乏必要的英語寫作經驗以及受到詞匯、語法知識的限制,在寫作時常常很困惑,他們在寫作時非常需要有具體的、直觀的、形象的感性經驗的支持。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從優美實用的英語句子仿起,由仿句到仿段,最后仿出一篇完整的英語習作??梢詮淖詈唵蔚腗y class,My school等熟悉的話題入手,再到比較復雜的environment pollution,the man——made satellites等話題,讓學生有文可仿,有話可說。而英語寫作訓練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教師可鼓勵學生在仿寫的基礎上增加其他的寫作手法,突破仿寫的局限?!芭R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要鼓勵學生多多地實踐,只有通過練習才能知道自身的不足與缺陷,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意識和英語思維能力。積極倡導學生用英文寫日記。學生通過記錄每天的生活,描寫對生活的感悟體會,使英語寫作能力在每日的積累中得到鍛煉和發展。

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復雜的、漫長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更新教學理念,挖掘教材內涵,嘗試新的教法,重視語言的實踐,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用英語寫作的意識,依靠長期的、有目的的循序漸進式學習,使學生具有扎實的語言知識和靈活的語用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使基礎英語教育與時俱進,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嶺市澤國鎮第三中學

法律英語文本語境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詞匯和語法是語言教學中兩個互相依存的重要方面。然而,受當前標準化考試所代表的終結性評估的制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更多地關注語法教學而將詞匯教學置于從屬地位。因此,本文提出,在進行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時,教師應科學利用多元化的網絡資源,積極營造適當的情景語境,幫助學生逐步構建牢固的詞匯體系,為多元讀寫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情景語境;大學英語;詞匯教學

一、引言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全面展開,作為語言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英語教學在教學管理、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等方面實現了重要轉型。大多數高校,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為政策依據,已經探索出了符合當地辦學特色、適應學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但由于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評估體系尚不健全,特別是評估體系中形成性評估(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估(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比例的失衡,使教學重心在“教”和“學”互動的整個交際過程得不到科學、有效的監控、反思和調整,導致對學生應試策略的提高與多元讀寫能力的培養這對矛盾難以調和。

二、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現狀分析

詞匯是建筑語言系統的基礎;語法則是支撐語言系統的支柱?!皼]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Wilkins)[1]??梢?,詞匯和語法是語言教中互相依存的兩個重要方面。然而,受當前標準化考試(期末考試、四/六級考試)所代表的終結性評估的制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更多地關注語法教學而將詞匯教學置于從屬地位。此外,在進行詞匯教學時,由于缺乏真實的語境,教師有時無法對詞匯的內涵(connotation)、詞匯的搭配(collocation)、詞匯之間的內在聯系等知識進行生動的講解和有效的擴充。

三、基于情景語境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

3.1情景語境理論

語言產生于語境之中。最初,語境這一概念專門用于分析語音學中的音變現象[2]。后來,逐漸被應用到語言之外的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的研究。文化語境指整個語言系統的語境,是言語社團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共創知識存儲”[3]。情景語境是語言運用的實際的語境,是文化語境的具體體現。在特定的文化語境中,人們能在特定的時間、場所,就特定的話題,依據交際雙方的關系——即情景語境中實現完整的交際。

3.2情景語境理論對詞匯教學的啟示

情景語境由話語范圍(field)、話語基調(tenor)和話語方式(mode)三個變量構成。話語范圍指整個交際活動的環境,談論的話題等。話語基調指交際雙方的社會關系,以及交際過程中雙方的目的。話語方式指在交際活動中,交際雙方所選擇的媒介或通道。將情景語境的三個變量投射到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話語范圍對應詞匯教學的內容。話語基調對應師生各自的特點和師生在詞匯“教”、“學”互動過程中的目的。師生的特點:如性格、愛好、教師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語言基礎等;交際目的:教師通過傳授詞匯知識,幫助學生構建詞匯體系;學生通過習得詞匯知識,提高在情景語境中靈活準確地運用詞匯的能力。話語方式對應詞匯教學的設施、傳播渠道等??陬^的話語方式包含了聲音、節奏、語氣、語調以及伴隨的身體語言等,書面的話語方式則包含了字體、段落的縮進、印刷版式等;其他模態的話語方式有音頻、錄像、電影片段等。

情景語境由詞匯-語法特征體現;詞匯的內涵在具體的情景語境中生成。因此,情景語境和詞匯之間可以相互“預測”[4]。將二者相互“預測”的功能應用到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可以得到如下啟示:詞匯“教”、“學”是一種雙向的、動態的交際過程。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詞匯教學寓于情景語境之中。既可以依據語篇所處的特定的情景語境,解讀語篇中的詞匯內涵、詞匯搭配、詞匯語法等知識;也可以通過語篇中的核心詞匯、積極詞匯和高頻詞匯反向預測語篇的情景語境。

3.3基于情景語境理論的詞匯教學方案

在利用情景語境的預測性進行詞匯教學時,需要對情景語境的三個變量統籌兼顧、合理調度。既要重視師生交際互動中“話語范圍”的實用性、趣味性,同時也要兼顧“話語基調”的多樣性、層次性,和“話語方式”的互補性、協同性。

在講授Food, glorious food[5]這一單元時,可以根據單元中兩個語篇情景變量的共性和個性,對情景語境進行整體設計或分別設計。情景語境的整體設計適用于文化背景的導入部分。方案一,以學生為主體,用情景語境“預測”詞匯??梢浴癴ood”這一單元主題為關鍵詞,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為學生布置課外自主學習活動。例如,列舉自己喜愛的食物名稱,或查找英語中描述食物味道的單詞等。課外自主學習單詞的數量依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確定;效果可以通過課前演講或課堂提問的方式檢驗。此外,還可以選取兩個語篇中有代表性的詞匯,組織學生對比兩個語篇情景語境(特別是話語范圍和話語基調)上的差異。

方案二,從語篇的核心詞匯出發,反向預測情景語境。在講解語篇中的具體詞匯時,要圍繞積極詞匯放射性地擴充對該詞匯的內涵、搭配、語法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潛移默化地習得積累和使用單詞的方法,循序漸進地構建詞匯體系。比如,在講解具體詞匯的過程中,帶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頭腦風暴(brain storm),啟發學生通過詞根、詞綴巧記詞義,以及拓展同反義詞儲備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無論選用哪一種方案,都需要通過形成性評估——學生的自評、互評和教師的評價對詞匯教學的過程和階段性效果進行監控和反思,調整和改進。

四、結語

詞匯和語法是語言教學中互相依存的兩個重要方面。然而,受當前標準化考試所代表的終結性評估的制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更多地關注語法教學而將詞匯教學置于從屬地位。因此,在進行英語詞匯教學時,教師應科學利用多元化網絡資源,積極營造適當的情景語境,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健全詞匯體系,為多元讀寫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Wilkins D. 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Edward Amold. 1972: 48.

[2]伍敬芳. 認知語境視角下的英語詞匯教學策略[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2: 8.

[3]Fowler, R. Linguistic Criticism[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19.

[4]常晨光, 陳瑜敏. 系統功能語言學語域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2011, 9:2.

[5]Simon Greenall, 文秋芳. 新標準大學英語綜合教程[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3.

作者簡介:李菁菁(1982-?。?,女,吉林省通化市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功能語言學,語篇分析。

基金項目: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編號[2011B404]; 通化師范學院教研基金項目, 項目編號[JY2012087]。

法律英語文本語境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作為法律方法的一種,論題學方法雖然長期受到忽略,但這種研究在20世紀后半期得以回歸。論題學法律方法是在具體個案場合,經過討論或論辯,給出論據,解決法律問題,并由此成為當今法律論證方法中的一種。雖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論題學方法對我國法學與法治均有重要啟示意義。

關鍵詞:論題學;論據;決疑論;法律方法

作者簡介:焦寶乾(1976—),男,河南鄭州人,法學博士,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法學院教授,從事法理學及法律方法論研究。

基金項目: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法律方法論中國化研究”,項目編號:09YJC820062

任何一種法律方法均需圍繞事實與規范的關系,來作出相應的法律決定或判斷。在司法中,正是在案件事實與法律規范的相互對應關系中,才逐漸導出最終的裁判結論。視事實與規范之間的不同關系便生成不同的法律方法。學界對法律方法研究的方法或進路有多種,而這些法律方法其實就是在事實與規范、具體(個別)與一般(抽象)之間不同互動方式的結果。在事實與規范的關系格局中,如果事實深受規范的宰制,則法律方法呈現為近代以來西方法學上的“法律決定論”;與此相反。則是“法律決疑論”。本文所要研討的論題學方法明顯類似于后者。但在我國,人們對論題學方法一般比較生疏,相關研究并不多見。

一、論題學在法律方法研究中的回歸

近代以來,由于受到歐洲理性主義哲學傳統的影響,法學家們對公理體系思維抱有某種近乎拜物教式的信念。無論是近代的自然法學還是實證主義法學均是建立在二元認識論基礎之上,都傾向公理化,意圖以此建構起一個概念清晰、位序適當、邏輯一致的法律公理體系。有了這張“化學元素表”,法官按圖索驥,就能夠確定每個法律原則、規則、概念的位序、構成元素、分量以及它們計量的方法,只要運用形式邏輯的三段論推理來操作適用規則、概念。就可以得出解決一切法律問題的答案。

這種體系思維在西方19世紀法學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尤其是對歐洲的法學思維產生了重要影響?!胺伤季S的理性建立在超越具體問題的合理性之上,形式上達到那么一種程度,法律制度的內在因素是決定性尺度?!边@種思維的特色在于,預先設定的法律規范才是法院裁判的依據。但這一思維方式也存在很大缺陷,德國法學家羅克辛指出體系思考的危險在于:忽略具體案件中的正義性;減少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不能在刑事政策上確認為合法的體系性引導;對抽象概念的使用。20世紀本體論轉折以后的哲學解釋學重新反思了法律適用中的一般與個別之間的關系?!胺傻囊话阈耘c個別案件的具體情況之間的距離顯然是本質上不可消除的?!庇纱?,法律實證主義意圖把法學完全限制于實在法及其正確的應用的觀點逐漸被拋棄。伽達默爾曾對法律解釋學作為獨斷型詮釋學的性質進行反思:“法學詮釋學曾非常獨斷地認為自己就是去實施由法律固定下的法制。然而問題恰好在于,如果在制定法律的過程中忽視了解釋法律時的探究因素,并認為法學詮釋學的本質僅僅在于把個別案例歸入一般法律。這是否就是對法學詮釋學的誤解?!眰鹘y法律方法將個別歸入一般的做法實際上就是人們常談的“涵攝”。德國法學家克里勒認為,“單純借助涵攝方式的法律適用,或者僅憑向來的解釋‘方法’,并不能找到對個案而言‘正當’、同時又符合現行法的裁判”??死锢辙D而求助于一種個案討論式的問題解決辦法,認為在一種特定(理想的)條件下所進行的討論可以達成具體法律應用問題的合意。換言之,通過論題學的法律方法,人們得以將一般規則跟具體個案相結合。

在西方,論題學有著悠久的古希臘研究傳統。亞里士多德在《論題篇》和《修辭學》書中都有相應的論述。論題術是古代論辯理論對這樣一種技巧的稱謂:它試圖在有爭議的知識領域即在如法、道德等不存在明顯確定性的知識領域中尋求解決的辦法。但后來這一研究傳統很快就衰落了,以至于中世紀思想家維科只能悲嘆:“論題法雖未被人拋棄,卻根本被忽略。人們現在放棄了這項技能,認為它毫無用處?!苯詠?,隨著理性主義哲學成為主流,論題學研究也就中斷了。論題學研究的復興,是在二戰后。在研究問題在詮釋學里的優先性時,伽達默爾首先探討了柏拉圖辯證法的范例,由此認為,“應當揭示某種事情的談話需要通過問題來開啟該事情。由于這種理由,辯證法的進行乃是問和答,或者更確切地說,乃是一切通過提問的認識的過道(Durchgang)”。在法學領域,論題學的復興如考夫曼所論:“最近,一種詞序學及修辭學法學,試圖觸及活生生的生活,這種法學在老傳統(亞里士多德,西塞羅)復蘇的情況下,建立了一個‘詰難案’的(aporetisches)程序,以使人們能在‘敞開的體系’中找到方向?!闭擃}學的研究路數是從具體個案出發。這種個案意識的重新提起,在戰后首先可追溯到奧地利學者Wilburg的動態系統論。在德國則以菲韋格(Theodorviehweg,1907—1988)對論題研究法的提倡影響最為深遠。

菲韋格在亞里士多德修辭學與西塞羅有關論辯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法學思維的論辯理論。在《論題學與法學》一書中,菲韋格令人信服地證明了,通過在法學中建立一個公理化的體系,對任何案件都可以僅僅通過邏輯演繹,獲得一個具有邏輯必然性的答案是不可能的。他認為,法學的目的在于研究某時某地什么是公正的,因而他視裁判為問題的解答。無獨有偶,美國現實主義法學家盧埃林也曾提出過“問題-情境思維”(problem situation thinking)。

二、論題學法律方法的基本特征

西方學術語境下形成的論題學法律方法有其特定的含義與特征。我國臺灣學者對“論題學”的譯名一般稱做“類觀點學”。但何謂論題學或“類觀點學”,國內學界恐怕對此比較生疏。菲韋格將其界定為:“一種‘特殊的問題討論程序’,其特征在于應用若干確定的一般性看法、設問方式及論據,質言之,即‘觀點’的應用。觀點是一些‘可多方應用且廣被接受的看法,它們被用以支持或反對特定意見,并且指示通往真實的途徑’。應用此種程序的目的在于:由各種不同的方向使問題的討論開始進行,最后它還能夠發現問題在理解上的脈絡關聯?!钡聡▽W家Kriele則結合法律論證,把法學中的論題學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法律論證并不是演繹的:二是法律論證的合法化實質上是通過多數人的意見;三是它們必須對特定個案予以分析,而不可忽略任何單獨的看法或觀點。如果說法律實證主義認為法律思維擁有一個邏輯結構,強調法律思維或法律推理的體系方面,那么論題學注重的是反體系,關注于法律方法的具體問題進路,因而具有

反實證主義、反形式主義、反理論化、反體系等特征。論題學法律方法的基本特征可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1、個案問題意識

其實從論題學的名稱本身即可看出,它是一種立足于具體個案的思維方式。這種個案思考方式類似于決疑論(Casuistry)。決疑論方法在法律和倫理上都有漫長的歷史;它源自基督教經院哲學中解決良心與責任問題的理論。決疑論研究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將倫理學或宗教律法用于解決行為是非或良心問題。相應地,決疑術是以個案為基礎的推理。從一個案子(真實的或假設的)推到另一個案子,而不是理論推到案子。在波斯納看來,除了從個案推理之外,“決疑術”還有另一種含義:邏輯詭辯(logic-chop-ping)、虛假區分、用邏輯的形式為不合理結果辯解、死扣文字、用一半半假蒙人??梢?,歷史上的決疑論也有些不好的名聲。

在法律領域,決疑論原本是羅馬法最重要的推論方式。由于羅馬法原本并無法典,因此其推論之起點皆為各個個案,透過由個案的分析、比較、抽繹、區分,得出一些一般性之準則,再予以適用于眼前之個案。法學如欲滿足其原本的希望——答復此時此地如何是正當行止的問題,即須以論題學的方法來進行。拉倫茨以此對比了這種個案思維與體系思維的不同:“就理解上的脈絡關聯而論,演繹一體系式的思考將之想象為一種廣泛的體系。一種邏輯的推論脈絡:類觀點的思考方式則不會離開問題本身所劃定的范圍,一直在問題的周遭致力。并且將之引向問題本身?!笨梢哉f,論題學思考圍繞著相關問題本身來進行。是一種個案思維。但在這種方法中,由于不預設某種體系性的評價觀點,因此可根據個案具體情形的需要,而有較大的彈性與想象力空間,容易流于法官一時之好惡,先形成結論再來找一些理由??梢?,這種個案思維也有其局限性。

2、論據的重要性

菲韋格將論題學運作分為兩階段,“在第一個草創階段,只是‘任意地揀擇一些偶然發現的觀點(Topoi,論據——引注)’,然后將之應用到問題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一直在進行這種程序。第二階段則要尋找‘適合’特定問題的觀點。并且要將之匯編為所謂的‘觀點目錄’”。按照論題學的主張,具體的法律問題不應通過從概念體系的演繹來解決;而應就該問題找出有利于解決問題的各種視點。在這種情況下。對尋找到的解決辦法進行合法化,既不取決于它所立足之前提的有效性,也不取決于論辯中是否達成共識。重要的是,觀點或論據在此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即它是否有助于問題的討論:論據的意義來自其所欲澄清的問題本身?!罢摀笔侵敢磺羞m合推動對現實的調整問題與裁判問題的論辯的,換言之是指適合引導對具體問題的正反論證的實質觀點或者修辭學論辯。法學上的Topoi就是有利于裁判法律問題的論據。并且如果只要它們在法學中得到普遍贊同,那么它們就是有說服力的。論題學的方法很有助于用于解決實際的法律問題,此即法律論題學或法律詞序學。

這一方法用于法學后,法官(或法學家)為了就一個具體案例作出決斷,就利用所擁有的論據(論證、理論原則、先例、立法規定)以便得到(當事各方還有廣大公眾)對判決的認可。在此情況下,法律只是論據之一,其論證的效力即取決于公眾對現行法律與司法的具體看法。這一點顯然不同于傳統體系思維所認為的那種法律決定論:現行法律在具體的法律判斷中起決定性作用。另外,法律方法論中經常遇到的解釋規準(canones),就其本身而言,它既不支持也不反對某種見解。因此顏厥安認為,真正支持我們在一個個案當中采用某種要素來作解釋或補充根據的,當然不會是這個要素本身,而絕對是要素以外的其他命題,這些用以支持我們采用某種論述方式的命題也許可稱之為“論據”(Argument-grund)??梢娫趯嵺`中,法律方法論提供的各種解釋要素和方法,并不足以解決法律問題,而必須要知道在什么情況下,在哪一推論步驟上來使用這些論據,并遵守什么樣的規則,才談得上對法律判斷給出了合理的說明。就此而言,法學真正研討的重點應當是對各種“論據”的爭論,而不是對解釋方式的討論。

3、通過討論或論辯解決問題

如果作為推理或論證的前提是清楚的、眾所周知或不證自明的,那么運用形式推理即可得出有效的結論。但論題學中作為推理前提的論據本身顯然具有爭議性。按照亞里士多德在《論題篇》中的觀點,此時需要采用辯證推理,即要尋求“一種答案,以對在兩種相互矛盾的陳述中應當接受何者的問題做出答案”。這種方法在中世紀經院派法學家的法律技術中即有體現。經院主義技術的一個簡明例證是:首先是提出一個與某一權威文本中矛盾的論述有關的問題(quaestio),接著提出表明贊成其中一種立場的權威的理由的一個命題(propositio),然后又提出一個表示相反觀點的權威與理由的反駁(oppositio),最后是一個結論(solutio或conclusion),它或者表明反駁中提出的理由并不真實,或者表明命題必須根據反駁加以限定或放棄。但到后來隨著理性主義哲學思想的興起,修辭論辯方法在法律方法中的地位被嚴重淡化。人們相信通過形式推理即可解決問題。不過隨著20世紀論題學研究的回歸,主流看法趨向于認為,法律問題的解答也并非借邏輯推論來達成,而是通過對其他有關論據的討論。跟傳統法律方法論相比,論題學這種解決問題的辦法顯然有很大不同。當然這種區別并不能簡單夸大。在拉倫茨看來,以論題學為代表的論證方法所處理的問題,與法學方法論所處理的論題并無不同。二者涉及的觀點大半雷同,因此,只要后者的思想步驟不限于合理討論的形式規則,則二者實際上是由不同的角度來處理同一事物的方式。拉倫茨所論的“法學方法論”有其德國法學的特定語境含義,在此將其跟論題學方法進行了界分。不過在我國法學中,近年來興起的法律方法研究其實可以涵蓋論題學方法。論題學方法可以說是國內研究的法律方法中的一種。

作為一種法律方法。論題學方法展示出截然不同于“歸人法”或“涵攝”的思維運作模式。以“歸入法”為表現形式的案例分析法在當今的法律實踐與法官職業培訓中具有重要地位。案例分析法是由將案件事實歸入某個具體法律規范時所依據的規則和如何適用法律的規則構成的,是由一套邏輯步驟組成的。案例分析法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將法律適用者的個人意見從裁決作出過程中排除。相反,論題學方法則恰好從另一種角度謀求作出法律判斷。在此過程中,不是要排除個人意見而是要合理運用個人意見。雖然它無法像案例分析法那樣有一套“流水線”的邏輯步驟,但論題學方法也是在一定的討論步驟下進行的。因此并不會簡單流于恣意。

三、論題學法律方法的影響、意義及局限性

對法律方法論來說,論題學的研究路向具有重要價值。它打破了一般性優于特殊性的原則,

“對法律方法論而言,這一新開端有很大意義:法律方法論必須指明,人們如何找到那些對法律問題的解決有用的論據和論題。論題學擺脫了古典解釋方法的陳規,指出了取向于具體法律問題的論證之路”。因而現今法律解釋理論已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論題學的視角與方法?!胺傻慕忉尯屠m造由視角和論題決定,它們有助于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解釋法律。論題學以此尋求對法律解釋和續造有益的視角和概念?!闭擃}學的功能可歸納為找到那些合理的論據,從而有助于解釋者適當描述關于案件的事實,以及作出最后判決。埃塞爾在他《原則與規范》(1956)一書中,即嘗試將論題學的觀點運用到法官法律適用的技藝理論中??梢?,論題學法律方法具有很強的實務取向,有助于法學在法院實踐中真正地起作用。當然,在實務中,論題學方法往往是跟其他法律方法一道發揮作用,同時也顯示出這種方法與生俱來的實踐價值。

論題學對當今法律方法論具有重要的影響,這尤其體現在法律論證理論中。拉倫茨提到,論題學“導致日益增多的對法學論證的前提要件即規則的探究。與此涉及的論題是論證的邏輯結構(特別是對價值判斷賦予理由之可能性的問題)、論證規則,以及在諸如法律解釋、先例應用以及教義學等范圍內的特殊法律論據之運用”。實際上,論題學的研究已經構成法律論證理論的一種重要進路,并且是跟修辭學比較相近的一種進路。德國法學家諾伊曼認為,當今日本、德國法學界使用“法律論證”這個用語可歸為三大類:邏輯證明的理論、理性言說的理論和類觀點一修辭學的構想。學界一般將法律論證理論的主要觀點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雖然司法判決由法律確定其大致方向,但并不完全由法律來決定。

第二,直接或間接以實踐中的具體案件為對象的裁判及法學領域內的法律論證,并不是基于制定法的演繹推理,而是依照具體狀況及聽眾反應,通過自由地驅使包含法外因素在內的各種“論題”(Topik),屬于商討過程中的一種法律思維模式。

第三,法律論證理論的重要課題在于收集在論證過程中可能使用的“論題”,并探究其中合理的使用技術。

第四,法律論證的合理性是通過向聽眾訴說,或者通過制定規制商討的合理程序,來獲得某種程度的保障。

這幾點均與論題學思維和方法有關,可見其在法律論證中的重要意義。而法律論證代表著當今法律思維與法律方法論研究的潮流。由此,論題學進路對法律思維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因為法律思維借助修辭學與論題學之類型化模式而得以塑型。菲韋格即認為法學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對一個圍繞所需解決的法律問題的對話性的思考方式中的贊成和反對意見的權衡。通過這一靈動的方式,論題學方法有助于在司法與社會生活之間建立起一種互動回應的格局,從而避免了傳統法律方法以其僵硬的概念與邏輯而疏離社會生活的弊端。與此相應,司法審判職能亦可因這一法律方法的出現而予重新審視。葉士朋指出:“論題術對于當今分析審判的職能來說代表著相當適宜的前景。其中法官因其職位的義務而依賴于法律明確規定的國家評價標準,但是并未因此更少受到通過傳媒進一步加強的公眾輿論的影響和控制?!?/p>

但是,論題學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菲韋格認為法學探求的是“某時某地什么是公正的”,但是,誰又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公正的呢?因此,這種目的的設定是不切合實際的。而且,論題學在僅僅關注于個案情況時,往往忽視了法律獲取的體系要素,這就犧牲了法律發展的可預測性和可預見性??梢?,論題學方法固然有糾正傳統體系思維的意義,但其自身亦非萬能。

因此,論題學法律方法對我國法學與法治也有很重要的啟示意義。它是一種動態運作的、貼近法律運作實際的主體間的對話方法。而傳統上我們理解法律方法,則往往是概念法學式的、抽象的獨白的僵硬方法。西方論題學方法所注重的通過論辯解決問題這一理論面向。似乎是國內相關研究較為欠缺的。但應當注意的是,我國法律文化傳統中并不缺乏論題學的思想資源。如秦代《法律答問》和《唐律疏議》均有通過問答解決法律疑難。另外,論題學的個案問題意識,亦可用于反思我國的法律制度。如現代社會法律實踐中,法律解釋一般是指在具體個案的司法裁判中與法律適用相聯系的一種活動。法律的解釋必須針對具體的案件為之,而不能被無的放矢地進行。但在我國,沒有在制度設計上導致法律解釋與具體法律實施活動的結合,人們意圖把法律解釋從法律實施活動中剝離出來,使法律解釋成為一種通過解釋形成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一般解釋性規定的活動。因此在中國,法律解釋與具體案件的裁判普遍脫離。從制度設置上,我們應充分顧及個案問題意識,才能使法律運作更為現實可行。

相應地,傳統上我們所理解的法學知識往往也是一種抽象的、客觀的、普遍化的存在。近年來有學者研究表明,法理學的基本使命和作用,不在于,不可能在于而且也不應該在于建立一個客觀中立的超越具體歷史社會語境的抽象理論。法學盡管并不排斥“對普遍者的知識”,但它更應該“通曉個別事物”,是反映人經驗理性的學問,是人的法律、經驗、知識、智慧和理性的綜合體現,其中經驗占有重要的地位。論題學對我國法學的意義在于,克服傳統法學觀念中的一些誤區,彰顯法學本應具有的實踐性,以此建立一個具體社會語境中大多數人希望的法律秩序。

不過,論題學方法在我國的啟示意義也有局限性。在中國特定的歷史時期,還是應該堅持一般性優于特殊性的原則。畢竟我們的法治秩序正在形成中,一般性的法律還沒有絕對的權威,嚴格法治的弊端在我們這里還沒有充分地體現。在這種情況下就一味片面強調論題學理論主張,恐怕亦非可取。在部門法學中,近年來有人將刑法學、民法學等僅僅理解為具體個案的學問。其實不然,如案例刑法學固然在其直觀性、可感知性及生動性方面具有助益,但刑法學絕不僅僅是由孤零零的案例分析組合而成。刑法學必須是一種具有普遍性和反復適用性的學問。因此刑法學既不是一門抽象概念和原則的學問,也更非是一種個案分析的學問。就此而言,我國語境下的論題學方法的意義應當被全面、慎重地看待。

參考文獻

[1]沃森,民法法系的演變及形成,李靜冰,姚新華譯[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2]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王世洲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3]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洪漢鼎譯[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4]洪漢鼎,詮釋學——它的歷史和當代發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拉倫茨,法學方法論,陳愛娥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6]葉士朋,歐洲法學史導論,呂平義,蘇健譯[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7]龐帕,維柯著作選,陸曉禾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8]考夫曼,哈斯默爾,當代法哲學和法律理論導論,鄭永流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9]Jerzy Stelmach,Bartosz Bmzek,Methods of Legal Reasoning[M],D0rdreeht:springer,2006

[10]波斯納,道德和法律理論的疑問,蘇力譯[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11]魏德士,法理學,丁小春,吳越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2]顏厥安,法與實踐理性[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13]王旭,倫理學立場、法律論證與法認識論[A],雷磊,原法(1)[C],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

[14]博登海默,法理學,鄧正來譯[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15]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賀衛方等譯[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

[16]

張玉卿,葛毅,中國擔保法比較法案例分析[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3

[17]維騰貝格爾,法律方法論之晚近發展,張青波譯[A],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8)[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8]朱慶育,意思表示解釋理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19]霍恩,法律科學與法哲學導論,羅莉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0]張志銘,法律解釋操作分析[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21]舒國瀅,法學方法論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

[22]杜宇,再論刑法上之“類型化”思維[A],梁根林主編,刑法方法論[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責任編輯 李宏弢]

法律英語文本語境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提出運用WebQuest開展真實任務引導下的“以讀促寫”和“以寫促寫”的大學英語寫作技能訓練。通過設置適合學生興趣的學習任務、創建虛擬互動空間、量化讀寫目標和評價標準等寫作引導形式,實施對學生英語寫作訓練過程的指導,培養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意識,實現語言文化知識與寫作技能的共同提高。

關鍵詞:WebQuest模式;英語寫作;探究式任務;互動式合作

[文獻標識碼]A

Key words: Webquest model, English writing production, inquiry task-based learning, interactive cooperation

1. 引言

大學英語寫作是檢驗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它能迫使學生做出更多的可理解性輸出。(黃源深,2006:13-16)然而寫作又是一種高風險、低收益的活動。因此,一直以來都是教與學的薄弱環節?!耙詫W習者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現代化網絡技術(Ellis, 1997: 516)的密切結合,為大學英語教學成為“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奠定了理論和物質基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 4),也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創造了條件。

本文提出以WebQuest為導學平臺指導英語寫作實踐,在網絡環境下英語寫作訓練活動,將交流形式、任務活動要求、資源信息采集與處理、英語寫作訓練與知識學習緊密結合起來,配以批改方式、量化要求與評價方式的改變,運用引導性學習策略激發學生從大量源語言知識信息中學習新知、增長見聞和訓練寫作表達技能。階段性實踐研究證明:興趣與任務的導引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吸收新知,增長語言文化知識;量化考核要求以外部推力促進了學生寫作的訓練量,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小組成員之間的寫作交流互讀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英語學習動機意識。(王懿,2007:66-72)

2. 關于WebQuest

WebQuest網絡探究導學模式是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的兩位教育技術研究專家伯尼·道奇教授(Bernie Dodge)和湯姆·瑪蒂博士(Tom March)于1995年開發的網絡課程導學平臺。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支持下,WebQuest導學模式將“支架式引導”(Scaffolding Instruction)、“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Instruction)和“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四個認知要素與現代化教學技術密切結合(何克抗,1996;柳棟,2001),設計了“導言”(Introduction)、“任務”(Task)、“資源”(Resources)、“過程”(Process)、“評價”(Evaluation)和“總結”(Conclusion)六大功能模塊,以引領學生在網絡擬真環境中自主而有效地開展學習探究活動。各模塊圍繞任務主題分成若干任務小組,以分工協作的方式實施任務。此過程不僅明確獨立完成的任務量,更強調成員間的合作與交流,凸現了對主動建構知識與互動鞏固知識的策略性引導。

WebQuest教學設計的中心是任務探究,任務既是學習訓練內容,又是新知識的獲得過程?!耙匀蝿諡楸镜慕虒W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因,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了解自己的認知能力,盡可能發展這種認知能力,在日常教學中保持學生有自我指引、自治、自省和與他人磋商、交流、協調、合作的鍛煉機會和表現?!保ㄏ募o梅、孔憲輝,1998:34-40)

3. 基于WebQuest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實踐

3.1 實驗對象與測量工具

本研究中的實驗對象為某地方理工類本科院校2006級兩個人數較接近的自然班共計72人。平均5-6人為一任務活動小組,學期內兩班各設7個任務學習組。寫作第一學期以常規方式組織《大學英語》讀寫譯教學,第二學期開始實施WebQuest引導下的任務寫作實踐。數據采集主要是學期內各組的平均閱讀量、寫作量、討論次數及文字處理與表達能力。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和Microsoft Word工具中的“字數統計”。

3.2 教學設計

以第一學期的期末作文成績為前測成績(實驗前);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為后測成績(實驗后)。前后兩項成績均由兩位任課教師根據四級閱卷經驗集中評閱,取平均分,確保評價結果相對一致。

本實踐過程中始終未告訴學生被列為實驗研究對象,使之處于自然學習狀態。

3.3 策略培訓

學期初用4學時指導學生利用網絡開展任務型學習:查詢資源、編輯文檔、組建班級交流社區(QQ群、BBS留言區、E-mail信箱、班級Blog),為實時互動創造虛擬環境。(蘇冰,2005:63-66)另用2學時進行WebQuest教學案例學習,了解任務要求及完成任務的要領,選定學期寫作任務,明確過程考核要求。

3.4 WebQuest任務計劃

教師采取集體備課方式編制WebQuest探究任務寫作導學模板,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寫作表達能力需逐步提高,故設置任務時以短期計劃實施和資源的豐富程度為設置要素,防止出現任務難以完成或不為學生感興趣的現象。在經過學生班的討論并形成一致意見的前提下,設置的WebQuest探究型任務寫作訓練內容如下:

A Trip to Yunnan/ Tibet/ Xinjiang(云南/西藏/新疆……觀光之旅)

要求:在經費與時間有限的前提下,組織一趟經濟、高效的旅行觀光活動,并取得幾方面的主要考察記錄或感受。

每一組成員分工協作,分別依照:1)活動計劃:行程安排、食宿開支、所需物資的報告;2)沿途風景介紹:人文地理、歷史典故、名山大川、名特優產品等內容,用觀光日記、PPT和隨行報道方式呈現給同伴和老師;3)環境現狀綜述:根據普遍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為風景區的保護與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4. 評價方式的變化

“書面交際的很多明顯特征不在于文章本身,也不在于讀者與文章之間的交流,而是在于作者與讀者通過文章進行的交流?!保ǔ天o英,1994:12)寫作是認知活動的一部分,開展WebQuest任務寫作實踐的出發點是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與交流興趣。因此,對寫作內容以“讀得懂”為前提,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評價以百分制方式從三個方面考核:1)閱讀量(30%);2)寫作數量(30%)與質量(20%);3)小組任務實施情況(20%)。

WebQuest的互動性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具有推動作用。將交互活動中涉及的三方(任務小組、學生互評組和指導教師)都引入評價環節,體現了公正、公開、公平的評價原則。按百分制對任務寫作進行評分,每次評分比例采?。喝蝿招〗M30%,互評組30%,教師40%。作為平時考核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40%。

5. 結果分析

5.1 實踐結果

14個任務小組均完成了給定的兩項WebQuest學習任務,除提交任務實施的總結性報告外,部分小組在課堂上作了口頭綜述、專題演講或任務介紹。小組成員之間平均有不少于5次的討論記錄(上網記錄、跟貼討論記錄或學習日志);學生獨立承擔的查閱、統計、報道等工作任務基本完成。(見下表)

統計反映出72名學生網上閱讀量和寫作量均達到不同程度要求:30.56%的學生不僅超額完成閱讀(20,000字以上)與寫作任務(2,000字以上),且寫作內容充實、表達較通順、可讀性較強,達到優秀水平。63.87%的學生能按時按量完成閱讀與寫作訓練任務,達到合格要求(閱讀量10,000字,寫作量1,000字以上),只有5.55%的學生未能達到任務考核要求。

5.2 寫作能力分析:

表2為實驗前、后兩學期(分別記為成績1、成績2)期末作文成績及字數變化情況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

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寫作訓練前后學期寫作成績及作文字數變化分析結果表明:成績2和字數2反映出試點班參與WebQuest讀寫訓練后,在作文總分值15分不變的情況下,平均成績由6.7213上升到8.1438分,雙尾t檢驗的顯著概率為0.009,小于0.05(p<.05),表明兩成績變量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同時,在考試時間不變且為同題作文(均以My Understanding of College Life為題)情況下,作文字數平均值由71.3631增至96.1752,雙尾t檢驗結果p(.000)< 0.05, 證實兩變量間的差異顯著。

上述數據變化,不排除學生隨著教學進程和學習時間的推移,英語寫作表達能力的自然增長。但WebQuest所創造的寫作訓練模式,為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奠定了寫作導航、策略訓練與自我評價的基礎,特別是在寫作輸出量化考核標準要求下,有效地訓練了學生寫作思維方法和輸出效率。此外,網絡教室上機統計顯示:任務性學習與交流性寫作實踐吸引了試點班學生的注意力。與第一學期相比,學生第二學期課后上機自主學習的時間平均每周增加了1.37小時。

6. 結語

把寫作視作交際和認知活動和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引導學生從“言之無物”、“詞不達意”、“文不對題”到“有話可說”、“說來話長”且“言之有理”。WebQuest的支架訓練模式從以下方面推動了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發展:

1)以任務實施激發英語學習興趣。WebQuest的核心是學生有興趣的任務課題,網絡資源的及時供給為學習和交流創造了“真實環境”,培養了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感性認識(曾祥娟、謝立特,2006: 37-39)。

2)虛擬的文本“對話”形式,回避了面對面交流時產生的“面子”顧慮,奠定平等對話的基礎(Massi,2001)。

3)網絡環境的開放性為寫作內容的相互借鑒和寫作成果的共享提供了便利。E-mail、BBS、網絡QQ、班級Blog等使師生間或成員間的實時交互成為現實。

4)對寫作輸出量的要求多于對語言質的評價,促進了學生英語寫作自信心的建立和寫作交流意識的形成。

5)任務引導強化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意識。評價指標的具體和公開化引導學生注重語言積累和寫作認知過程。

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運用WebQuest進行大范圍的英語寫作訓練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如對網絡環境的依賴性過強,制約了大規模寫作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投注的過程管理不力易導致學生“勞而不獲”;其次,由于將WebQuest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理念與英語寫作訓練于一體,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對寫作任務評價的量化要求,與“教寫改”的傳統寫作訓練不同,需要學生課后投入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任務,在缺乏有效的約束監督和綜合考評機制前提下,尚需一個引導過程。此外,教師開發與運用WebQuest探究任務導學平臺的能力,在更大程度上影響訓練效果,運用WebQuest導學和導寫,需要一批網絡知識和學科知識豐富,且樂于奉獻的大學英語教師。

但上述問題并不妨礙我們將WebQuest作為大學英語讀寫譯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納入課后自主學習和寫作訓練計劃中。任務導向下的“以讀促寫”,隨著高校計算機網絡設施的日漸完備,將不僅有利于促進大學英語教學觀念的變更、創造學用結合的語言實訓環境、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Dodge, B. Some thoughts about WebQuests[Z]. Retrieved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edweb.sdsu.edu/courses/edtec596/about_webquests.html.1997.

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516.

Massi, M. P. Interactive writing in the EFL class: a repertoire of tasks[J].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2001(6). http://teslj.org/techniques/Massi-writing tasks.html

程靜英. 英語寫作教學分析[J]. 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2):12-17.

何克抗.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環境[J]. 教育傳播與技術,1996(3).

黃源深. 好的作文是寫出來的——英語教學談之二[J]. 外語界,2006(5):13-1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4.

柳棟. 基于網絡應用的研究性學習總體構想[J]. 網絡科技時代,2001(11).

蘇冰. WebQuest在英語研究性學習中的指導作用[J]. 外語電化教學,2005(8):63-66.

王懿. 利用在線學習提高學習者寫作動機[J]. 中國外語教學,2007(2):66-72.

夏紀梅、孔憲輝.“難題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及其模式比較[J]. 外語界,1998(4):34-40.

曾祥娟、謝立特. WebQuest與英語寫作教學[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6(12):37-39.

法律英語文本語境論文范文第5篇

1 語境、語意和翻譯

語境決定語意。語境不僅指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或者一篇文章的一個部分, 還包括與事件相關的整個的情境、背景、環境等。語意依賴于語境并受語境的影響。翻譯是語意的翻譯。語境影響翻譯。語境是翻譯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2 語境對翻譯的影響

2.1 文本語境對翻譯的影響

文本語境的范圍是很廣泛的??梢允遣煌瑔卧~、句子和段落的搭配, 甚至是整個文章。理解每個單詞的意思非常重要?,F在我將從兩方面來分析文本語境:句內語境和句間語境。

2.1.1 句內語境對翻譯的影響

單詞的句內語境指在一個句子中單詞的前后文字環境。在翻譯中詞意受句內語境的影響, 受到句中其他單詞的限制。以“figure”這個單詞的翻譯為例, 比較以下幾個例子:

(1) He wrote down the figures 0-9.數字

(2) He is a man of fine figure.身材

(3) Churchill is the greatest figure of his time.人物

(4) Through the mist we can only see the figure of the hill.輪廓

從以上翻譯我們可以看出在句內語境的限制下, 每單詞都有一個具體的詞意。因此為了獲得一個單詞的恰當意思, 我們應該從句內語境中去求得一些暗示。

2.1.2 句間語境對翻譯的影響

句間語境指一篇文章當中影響該單詞的其他部分。有時我們僅從句子本身考慮很難譯出該單詞的確切意思。尤其是一些意思模糊的句子, 但是從句子之間我們可以獲得一些語境。比如:

He drove to the bank.He likes the sea, so he goes to play there whenever he is free.

譯文:他開車去了海邊。他喜歡大海, 因此他一有空就去那。

如果我們分析這個句子“He drove to the bank”, 我們不能決定單詞“bank”的確切意思。我們是應該把它翻譯成“銀行”還是“海邊”?兩者好像都有可能。然而從下一個句子“He likes the sea, so he goes to play there whenever he is free”我們可以斷定“bank”這里指“海邊”。

2.2 情景語境對翻譯的影響

情景語境指活動開展的現實環境。它包括很多因素比如時間、地點、參與者、主題、天氣、場合等。以下我將從場合、參與者和主題三方面來分析。

2.2.1 場合

在翻譯過程中, 場合是我們恰當理解原文語言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想準確恰當地翻譯原文意思, 我們必須參考活動展開的具體場合。比如:Mike不小心把牛奶倒在了Mary的新襯衫上, 所以Mary沖他喊:“You are always so careful!”譯文:你總是這么不小心!我們知道“careful”意思是“細心的, 小心的”, 如果我們選擇這個意思, 顯然不恰當。她在說這些話的時候, 是在指責Tom的粗心, 因此, 這個特定的場合改變了翻譯中careful這個詞的基本意思。

2.2.2 參與者

在進行文本翻譯尤其是劇本的翻譯時, 經常會遇到一些對話。這些對話對于展現人物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必須參考人物性格、教育背景、說話者的語言方式以及人物間的關系來翻譯。如小說《簡·愛》中在簡和她表哥間的一段對話:Wicked and cruel boy!”I said, “you are like a murder——you are like a slaver-driver——you are like the Roman emperors.”

譯文一:“殘酷的壞孩子!”我說“你象一個殺人兇手——你象一個監獄管奴隸的人——你象一個羅馬皇帝!”

譯文二:“你這兇殘的壞家伙!”我說, “你簡直像個殺人犯一你像個監工頭一你就是那羅馬暴君!”

比較發現, 譯文一顯然不適合簡的情緒。她滿腹氣憤, 很激動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譯文二就考慮到這一點, 給出了一個形象的翻譯。

2.2.3 主題

主題指交流的主要內容。特定的主題可以使翻譯中的語意具體化。例如:

A:Our newly-developed product is really great.Look, what a large ear!

B:It’s really large enough.

甲:我們開發的新品種確實是你們最好的選擇??? 多大的玉米穗呀!

乙:確實夠大!

這是一位農業專家和農民之間的談話。這位專家正在拿著一個很大的玉米穗對農夫介紹他研發的新產品。從他們談話的主題, 我們才能確定這里“ear”指“ear of corn”, 也就是玉米穗, 而不是耳朵。

2.3 文化語境對翻譯的影響

文化是一個復雜的因素, 反映人們的傳統。各民族間文化也各不相同。翻譯是一個跨文化的交流, 以下我將從習俗、宗教信仰來闡述文化對翻譯的影響。

2.3.1 習俗

文化不同, 習俗也不同。翻譯也應考慮到相關的文化習俗。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Quick, Nancy.”Mike said and swung the car into the left lane.

譯文:“快, 南西。”邁克邊說邊把車子拐進快車道。

也許有人會問, 在這么緊急情況下為什么他把車拐進小巷而不是高速?在美國車總是靠右行駛“the left lane”等同于中國的“快車道”。

2.3.2 宗教信仰

西方文化中宗教信仰很重要, 它滲透到生活中的各方面并成為西方社會的一個特點, 翻譯也受到它的重要影響。翻譯者必須了解宗教信仰的基本知識。例如:The end of the world is coming.譯文:伸張正義的時刻就要到來了。

詞組“end of the world”起源于基督教, 意思是世界終有一天要結束, 到時每個人都要接收神的發配, 善良的要進入天堂, 邪惡的要入地獄。魔鬼要被扔進火堆。所以和中文所謂的“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同意。

4 結語

從以上論述來看, 我們可以發現語境對翻譯有重要影響, 翻譯不可能與語境隔離開來。我們要參考語境才能得出恰當的語意翻譯。

摘要:在翻譯過程中, 語境是語意的主要決定因素。本文從文本語境、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三方面分析語境對英漢翻譯的影響。提高人們對語境重要性的認識。

關鍵詞:語境,詞意,翻譯

參考文獻

[1] 但僅源.英漢翻譯理論與技巧[M].湖南: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 1999.

[2] 段自力.語境與翻譯[J].四川三峽學院學報, 2000 (3) .

[3] 冀寧華.語境與翻譯[J].中州大學學報2001, 3:48~50.

法律英語文本語境論文范文第6篇

1 在課堂外的校園內創設自然的英語學習語境

克拉申認為語言的習得是通過運用目標語進行交流, 而不是通過語言技能的操練所得來的, 所以除了在教室里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主題和交際活動方式外, 我們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 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語言實踐的機會, 以下是我在這幾年教學過程中在校園里做的一些嘗試。

1.1 早晨英語問候

早上在進入校門時, 教師和學生相互用英語進行問候和交流。“-Good morning.-morning.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sunny (cloudy, raining, pretty good.) What time is it?-It’s time for class.Hi.Hello.”這樣學生每天早上都能很自然地就進入一個英語語言環境里面, 不會有絲毫的別扭。這一點是非常容易就能給孩子們創設的語言環境, 重要的是學校的老師都要有這個意識。

1.2 獨特的課間休息和環境布置

在比較長的課間活動時間里, 我們可以播送一些英文兒歌, 讓英語教師在廣播里面教, 學生在教室里學, 這樣即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又能讓學生處在一個英語語言環境中, 兩全其美。多年的實踐經驗和354份 (二、四、六年級) 學生問卷調查表上97%的滿意度告訴我, 創設這種有效又有趣的英語環境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同時我們還可以把校園里和教室中要寫上提示語和標牌的地方都用英語, 如:Library, Teacher’s office, Grade4 Class3, Washroom, etc.教室里面的布置也可以多使用英文。如:notice, English corner, superstars, etc.

1.3 新穎的課間餐交流

我們學校里, 特別地設了一個英語課間餐臺, 在英語課間餐臺里所有的標識全用英文, 售貨員是由懂英語的老師擔任, 所有的交流都用英語, 如Hi./Hello./Welcome./Which class are you in?/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What would you like to buy?How much are they?/Here you are./Excuse me?Where is__?/Can you help me?I’d like some___?/Thankyou very much./Bye.etc.

2 利用校園外資源創設英語語境

語言學家紐南 (Nunan) 說:“要試圖將課堂學習與課外語言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對于那些在非英語環境中學習英語的人來說, 就是體驗真正的交際情境、并在其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現實中, 有些具體的教學目的可以描述為:“學習者將學會如何問路、如何表達同意和不同意、如何道歉、如何婉言謝絕等等。”這種適合個人水平的有意義的交際活動特別能提高表現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談論與學習者關系密切的話題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習者的積極性和目的性。

2.1 利用電話進行語言對話

在上PEP四年級下冊Unit4時, 給學生的練習就是回家后要給老師用英語打電話?;丶液竺恳粋€孩子都迫不及待地要給我來電話, 在通話的過程中學生會緊張, 會害怕, 但是當他們打完電話后得到的是一種體驗, 一種語言交際后的升華, 同時也期待著再有這樣的機會。電話練習很好的創設了一個真正的英語語境, 能使學生看到英語的真正用途。

2.2 利用菜場進行實踐體驗

在學習食物這一單元時,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和用英語表達, 我和學生們分批 (10人一組) 進入菜場。在菜場里我會看到什么問什么:“What’s this/Do you like it/What colour is it?/Is it long?/Smell it./Taste it./How much are they?Can you guess?”通過這樣的實踐, 學生在真實環境里更進一步體驗了用英語的樂趣, 把知識學以制用, 進一步體會了英語的實際使用意義, 同時也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2.3 利用小組活動促進交流, 增強體驗

周末在提前經得孩子家長的同意下, 可以帶上幾個孩子一起體驗英語野炊生活, 要求一路上要盡量用英語表達, 如用英語交流在超市購買自己要吃的東西 (I want to buy—) ;通知會合的時間和地點;路上唱學過的英文歌曲;說路上見到的景物 (trees, flowers, grass, path, cloud, ect) ;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beautiful, nice, super, tired, hot, etc.) 等。

在這一系列的課外實踐中, 教師變成了是一個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 學生成為了語言的使用者和交際者, 即使英語知識尚不完全, 他們也能積極地參與到傳達信息—使自己被理解—的交際活動中去。通過這種交流, 他們的情感可以得到受到足夠的體現和重視;同時, 教師應該給學生機會讓其發表意見與觀點以展示他們的個性, 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將自己的個性特點和英語融為一體, 從而在情感上對英語有一種安全感, 最終, 學生的這種安全感又能在與其他學生和老師的交流中得到加強和提高。

當然, 創設好的學習語境, 學校的重視必不可少, 教師們應該首先行動起來, 盡量的給學生創設這樣條件, 讓學生們在自然輕松的環境中學習語言, 提高交際能力。

摘要:語言學習的目的是獲得交際能力, 僅靠課堂的講授和閱讀是不夠的, 學生必須有機會在自然的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 學生必須接觸大量的英語, 因為沒有一定量有效的語言輸入, 就不會有語言的輸出。在過去幾年的小學英語教學中, 筆者不斷地從各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 就如何有效地創設課堂外的英語學習語境在自己任教的學校和班級里進行了嘗試,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是我這幾年試驗得來的心得和體會, 期望得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課堂外,小學英語,語境,創設

參考文獻

[1] 韓新民.外語教學法[M].光明日報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公共政策監督分析論文范文下一篇:工程項目經濟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