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老年人安全護理范文

2023-09-18

老年人安全護理范文第1篇

摘要:為了更好的加強老年人療養期間的護理安全。方法:通過對老年人療養期間的不安全因素的評估,做好老年人療養期間的不安全因素的評估,做好老年人護理安全的有效預防。結果:采取積極措施,增加了護理人員及患者的防范意識,減少或避免了現存或潛在的危險因素的發生。結論:積極做好老年人的安全護理,降低危險因素的發生率,創造安全,舒適的就醫得環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人;療養;安全護理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及人們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均壽命也在逐漸提高。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來我院療養人員中老年療養員所占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老年人由于生理機能發生退行性改變,在療養期間發生跌倒、墜床、誤吸、誤食、燙傷等意外傷害事件的機率較一般人高。為適應社會發展和臨床護理需求,分析60歲以上老年療養員療養期間的安全隱患及護理對策,現報告如下:

1、老年療養員基本情況

2009年5月至12月,收治60歲以上老年療養員213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94例,平均年齡71.5歲,占療養總人數的55.6%。

2、老年療養員療養期間的不安全問題

(1)跌倒;(2)摔傷;(3)墜床;(4)隨意調節滴速;(5)誤吸、誤食;(6)皮膚受損;(7)服用藥物不當引起的意外,如:低血糖、體位性低血壓等。

3、安全隱患原因分析

3.1 自身因素 老年療養員由于生理機能發生退行性改變、疾病影響、體質虛弱、行動不便或個別老年人存在不服老心態,凡事不原意麻煩別人,均可導致意外發生。

3.2 環境因素 療養院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坡陡或雨天路面濕滑,個別走廊無扶手,夜間照明不夠等是導致意外發生客觀因素。

3.3 藥物因素 老年療養員多數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慢性疾病,服用的藥物種類相對也較多,由于藥物副作用、不良反應及相互作用等也可導致意外發生。

3.4 其它 護理人員安全管理認識不夠,安全宣教落實不到位,療養員及家屬對疾病認識不夠,對護理人員的安全宣教不重視等。

4、護理對策

4.1 創造安全的療養環境:療養房布局合理,有足夠的亮度,光線分布均勻并避免閃爍,夜間配備地燈,以方便夜間如廁等。地面應平坦且防滑,保持通道清潔、無障礙物,療養院內走廊、廁所安裝扶手,同時盡快讓老年療養員熟悉療養環境。

4.2 落實安全教育:入院時即對療養員及家屬進行安全宣教,在療養期間反復進行飲食、起居、活動、治療、特殊檢查等各方面的安全教育,以提高療養員及家屬的安全意識,預防意外的發生。

4.3 培養護理人員的安全素質,提高護理風險防范意識:加強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強化主動服務意識,重視老年人的安全問題,對每一個新入院老年療養員進行安全隱患評估,及時發現護理安全問題,做到早期預防。

4.4 強化用藥安全:遵循服藥原則,指導療養員嚴格遵醫囑服藥,做到按時、按量、正規服藥。對服用特殊藥物,如:鎮靜催眠藥、降壓、利尿、降糖藥等應反復交待注意事項,并給予分類,設置醒目提醒標志等,同時指導做好藥物的保管、服藥姿勢、方法等安全給藥注意事項等,使療養員理解并認識安全用藥的重要性,嚴防意外的發生。

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療養期間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安全護理的重點在于預防。掌握和了解老年療養員的生理、心理、病情變化,做好危險因素評估,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創造安全的療養環境,同時加強對老年人進行安全防護的宣教,對預防老年療養員療養期間發生意外,保障老年療養員的療養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老年人安全護理范文第2篇

題目:對長期臥床患者褥瘡的預防及護理

專 業:護理學

年 級:2011級

學 號:1151H152

姓 名:吳叔云

指導教師:

住院老年人跌倒的預防與護理

2011級護理 吳叔云

摘要:跌倒(fall)是一種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是指個體突發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體位改變,導致摔在較低的物體,如地板、地面上,不包括由于癱瘓、癲癇發作或外來暴力作用引起的摔倒跌倒可引起骨折、外傷,誘發心血管疾病等意外,故應引起醫護人員的重視。

關鍵詞:原因 護理問題 預防措施 處理

目錄

前言

1、原因

2、護理問題

3、預防措施

4、緊急處理 總結討論 參考文獻

昆醫大

2010級護理二班

李丹

201011093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程,老年人跌倒的發生率不斷上升,成為老年人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TO)指出跌倒是老年人慢性致殘的第三大原因,每年大約有30%的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過跌倒,15%發生2次以上,并伴有骨折、軟組織損傷和腦部傷害等。但是,老年人的跌倒事件因為存在可預知的潛在危險因素,所以是可以通過評估和干預進行預防和控制的。

一、跌倒的原因分析

1、年齡因素: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幾率最高,因為老年人骨骼肌肉系統退化,對鈉的吸收減退,使得肌肉強度不佳,導致肌力無法提高,走路的步伐變小,雙臂擺動度縮小,因而重心不穩,加上平衡協調功能及感官功能退化,所以老年人經常容易因為輕碰障礙物而身體傾斜,進而發生跌倒。

2、藥物因素:很藥物可影響神志、精神、視覺、步態平衡、血壓等,增加了跌倒的發生率。鎮靜催眠藥、抗精神病藥和麻醉鎮痛藥,被公認是跌倒的顯著危險因素。其它藥物如抗高血壓藥、強心藥、抗組胺藥、降血糖藥、瀉藥等,均可引起跌倒。

3、環境因素:如地面潮濕或臺階傾斜,病室、走廊障礙物過多,病床過高,床腿剎車未固定,鞋底或地面滑,高的門檻,燈光亮度過強或不足,沒有夜燈,廁所內馬桶較低使蹲下、起身不便,沒有扶手的樓梯等。有研究顯示,跌倒最易發生的地方是病人床旁,其次是在病人的房間里,可能與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幾率較高有關。

4心理社會因素:由于怕麻煩別人,過高地估計自己的體能,故常在不愿別人幫助的情況下發生意外跌倒。

5、性別因素:女性老年患者的跌倒率比男性要高,因為,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質疏松和代償性骨質增生,易引起跌倒。

6、臥床時間較久的老年病人,在開始下床時,因起身過猛、過快而造成暫時性腦缺血而跌倒。

7、曾經發生過跌倒的病人,再次發生跌倒的概率增加。另外,跌倒病人其跌倒的方式與場所也非常相似。因此,對這些有跌倒史的病人,入院時應充分重視。

二、跌倒常見護理問題

1、有受傷的危險——與跌倒有關

2、急性疼痛——與跌倒后損傷有關

3、恐懼——與害怕再跌倒有關

4、移動能力障礙——與跌倒后損傷有關

5、如廁自理缺陷——與跌倒后損傷有關

6、健康維護能力低下——與相關知識缺乏有關

三、跌倒的預防措施

1、基本環境措施:①將信號燈放在患者隨手可及之處,并向患者示范其用法;②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患者隨手可得的距離內;③盡量調低病床的高度,對可以活動的病床固定好床腳剎車;④加強巡視,及時給予患者幫助;⑤在浴室、馬桶附近裝上扶手,浴室內置防滑墊;⑥病室地板保持干燥,通道、樓梯處應避免堆放雜物,保持通暢,設置地燈照明,減低環境中威脅的措施,如減少床邊的雜物,安置床邊燈;⑦病室的環境應該規范化。

2、對輕度危險跌倒患者的護理:這類患者采用輕度危險防止跌倒措施?;颊叩牡苟鄬儆谝馔獾?,入院時對患者進行病區環境的宣教,讓患者盡快熟識病區環境。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對于護理人員及環境的要求,并及時給予解決,解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及陌生感。指導患者注意起居安全。

3、對中度危險跌倒患者的護理:這類患者采用中度危險防止跌倒措施。護理人員應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安全教育。告訴患者服藥可引起共濟失調、體位性低血壓等,使用鎮靜藥時,減少活動,教會患者如何避免意外發生,使患者了解藥物性質和自我保護的知識。使患者及其家屬都得到防止跌倒的相關知識。當患者自感不適或夜間起床時應該叫人幫助,勸說男患者夜間使用尿壺排尿,外出時應該有人陪同。步態不穩的患者,應使用拐杖或輪椅。

4、對高度危險跌倒患者的護理:這類患者采用高度危險防止跌倒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屬,不要擅自下床或離開病房。應該加強巡視,還在床頭掛上醒目的“防跌倒”警示牌,以引起護理人員和患者及家屬的時刻警惕,并進行交班,患者應有24 h的陪護人,幫助患者完成生活護理。無法起床者應在床上大小便及沐浴更衣,能起床者可在床旁設移動便椅,防止跌倒。對煩躁的患者,應上床欄,必要時適當約束患者。

5、對長期臥床的病人,一定要囑其家屬勤按摩雙下肢,在開始下床活動前,要先在床沿坐一會,然后再緩慢活動,適當增加活動量。對服用鎮靜、催眠藥的病人,勸其未完全清醒時不要下床活動。應用降糖、降壓以及利尿藥物的患者,注意用藥反應。服瀉藥的病人經常觀察是否需要排泄,協助易于跌倒的病人定時如廁。

6、心理護理:患者住到醫院后,心理難免產生落差,對于疾病的恐懼使他們心理壓力增大,造成精神恍惚,加大跌倒的發生率。老年病人跌倒后,心理抑郁,擔心自己不能行動、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常常沮喪、焦慮、有恐懼感,整日不愿開口說話。因此,護理人員此時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也可進行同病室里病友間的相互交流。與患者家屬及時溝通,告知疾病的狀況,家屬陪伴的重要性。

7、夜間護理工作:很多跌倒現象會發生在夜間,這是因為患者夜間意識比較渙散,定光比較昏暗,夜班值班護士少、工作量又大,加之患者本身可能由于羞怯、性別等原因不愿麻煩護士,就造成了在夜間護理不足的情況。夜間要維護與白天相同的護理質量要求值班護士要有高素質的護理水平,在排班時適當的調整合適的值班人員數量。

8、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跌倒發生率的措施,應教育病人及其家屬有關跌倒的危險因素和需要實行的安全措施,鼓勵病人在走動前及需要時,尋求工作人員的幫助。

四、跌倒后的緊急處理

老年人跌倒后,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況進行跌倒后的現場處理

1、檢查確認傷情 首先,詢問老年人跌倒情況及對跌倒過程是否有記憶,如不能記起跌倒過程,提示可能暈厥或腦血管意外,需要行CT、MRI等檢查;

二、詢問是否有劇烈頭痛獲口角歪斜、言語不利、手腳無力等,提示可能為腦卒中,處理過程中注意避免加重腦出血或腦缺血;

三、檢查有無骨折‘’如查看有無肢體疼痛、畸形、關節異常、肢體位置異常、感覺異常及大小便失禁等,以確認骨折情形,適當處置。

2、正確搬運

如需搬運應保持平穩,盡量保持平臥姿勢。

3、有外傷、出血者,立即止血包扎并進一步觀察處理。

4、如老年人試圖自行站起,可協助其緩慢起立,坐位或休息,確認無礙后方可放手,并繼續觀察。

5、查找到的危險因素,評估到的風險,制定防止措施及方案。

6、對到的后意識不清的老年人,應特別注意:有嘔吐者,將頭偏向一側,并清理口腔、鼻腔嘔吐物,保持呼吸通暢;有抽搐者,移至平整軟地面或身體下墊軟物,防止碰、擦傷,必要時使用牙間墊等,防止舌咬傷,注意保護抽搐肢體,防止肌肉、骨骼損傷;如發生呼吸、心跳停止,應進行胸外按壓、口對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老年人安全護理范文第3篇

摘 要:受老齡化的影響,中國老年人長期護理已成為一個值得關切的社會問題,特別是貧困老年人的長期護理更是這個問題的焦點和難點。在分析護理社會救助建設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中國老年人護理的現狀與不足,在借鑒美國護理社會救助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中國老年人護理救助未來發展的出路,以便于為政府發展這一項目提供政策性的建議。

關鍵詞:老齡化;護理社會救助;建議

在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之初,社會護理救助并未受到太多的關注,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的長期護理已成為當今社會需要直接面對的一個問題,照顧貧困老年人不僅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更給社會保障帶來巨大壓力,由此針對貧困老人建立的老年人長期護理救助必然在未來社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老齡化背景下護理社會救助建設的必要性

老年人護理社會救助是針對低收入貧困老人(包括獨居老人和純老家庭的老人)實施的,以提供上門護理、護理補貼、機構照顧為內容的社會救助制度。救助的對象指的是收入水平低于一定的標準,因患有慢性疾病或意外傷害導致部分喪失或全部喪失自理能力的貧困老年人口?,F代社會建立老年人護理救助已成為迫在眉睫之事,原因在于:

(一)化解高齡危機,迎接老齡化社會的挑戰

人口的老齡化是產生老年人的長期護理需求的最重要的客觀因素,中國自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人口結構呈現出“未富先老”、“老齡化”、“高齡化”、“撫養系數高”等特點。大量的老年人需要長期護理,但大部分老年人都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支付護理費用,而護理救助制度不僅能給老年人以物質上的關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安慰,不僅使得老人在急需護理時獲得救助保障,更重要的是幫助一部分老年人重新恢復自理能力,鼓勵老年人自立。

(二)緩解老年貧困,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疾病是造成老年人貧困的重要原因,中國人口的醫療負擔在逐年加重,而老年人相對于其他群體,身體免疫力低,患慢性病的幾率更大,老年人護理救助制度雖然并不是預防老年貧困發生的制度安排,但是它在緩解老年人貧困程度惡化方面起著保底作用,而且對于進入晚年、喪失勞動能力而又百病纏身的老人來講也是一種精神慰藉。

(三)減少子女負擔,緩解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壓力

在中國,家庭成員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健康照顧一直在整個長期護理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加劇,家庭結構也在發生變化,長期的醫療費用護理所需的服務會給他們的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而老年人護理救助主要是針對低收入貧困老人的救助,因此對于失業人員以及在非正規就業領域就業的老年人子女也能起到間接的保護作用。

(四)社會保障不全面引致的長期護理保險需求

中國社會保障“低水平、廣覆蓋、雙方負擔、統賬結合”的特點致使中國的基本醫療保險無法覆蓋全部人群,且現行的基本醫療保險保障深度、力度上的不足,醫療服務層次單一,社區的老年健康服務不到位,長期護理類型的健康服務項目未能進入基本醫療保險,這一切都使得轉為老年人提供長期護理救助項目迫在眉睫。

二、中國護理社會救助的供需分析

(一)護理救助制度發展不均衡

和較完善的城鎮老人護理救助政策相比較,農村老人護理救助制度相對薄弱。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政策也相對滯后,一些優惠補貼也只提供給城市居民所有。事實上,隨著農村青壯勞動力的大量外流,傳統的家庭照料的提供者急劇減少,獨居老人和純老家庭老人迅速增加,農村老人對居家護理服務需求更強。

(二)救助對象范圍窄

受戶籍制度的影響,現在中國護理救助的實施對象主要針對本地戶籍老年人,沒有或很少能涵蓋到外來老年人,有當地戶籍才可以享受救助的規定很難擴大護理救助的實施的范圍,特別是在勞動力流動迅速加大的今天,僅限于戶籍制度的護理救助在發揮保障貧困老年人生活方面的功能必然會受到影響。

(三)護理機構和人員匱乏

根據《2010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統計數據,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為老年人提供長期護理服務的療養院與護理院的數量增長緩慢,護理服務人員總體素質不高,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不能滿足當前城鄉老年人的護理服務需求。護理救助的服務內容僅限于生活護理,護理專業化程度不高,難以提供相對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

(四)管理不合理,救助方式單一

老年護理服務職能分屬不同政府行政部門管理,各種服務形式和享受待遇等政策相互獨立,沒有形成相互銜接的制度體系,老年護理服務的公共資源綜合利用、公平性和效率等受到很大限制。目前各地發放“服務券”、“代幣券”和“居家養老消費券”,而非現金方式,雖然這種方式能夠保證護理救助的針對性,但也缺乏一定的靈活性,難以充分滿足貧困老年人的各種需求,補貼標準相對不高。

三、美國長期照料服務體系介紹

(一)美國的長期照料服務機構

美國的長期照料服務按提供場所來說分為三類:第一類:機構服務,即由長期照料服務專門機構提供服務。第二類:社區服務,即在社區的小型服務機構,主要有日間照料中心。第三類:居家服務,即在老年人家庭提供服務。

(二)美國長期照料服務的內容

為了適應老年人失能水平、居住格局、接受服務的偏好以及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差異性,美國長期照料服務的內容上十分復雜。目前主要有個人照料主要側重于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照料主要側重非治療性的健康服務;社會心理服務即提供咨詢、精神慰藉等;居住服務即提供住房。

(三)服務體系改革的導向

從發展趨勢看,美國長期照料服務體系的發展方向有三個特點:一是多樣化,以滿足老年人的各種服務需求;二是專業化,即長期照料服務發展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規范;三是居家照料服務將成為主流,這樣,老年人可以盡可能不改變生活方式,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頤養天年??傮w來說,美國長期照料服務體系方興未艾,未來將是一個多變和改革的新階段。

四、中國老年人護理社會救助的出路

建立貧困老年人長期護理制度是中國未來醫療改革的必然選擇,美國是以市場為主導的混合型的醫療保障模式,對中國的啟示是:

(一)加強老年人護理救助制度和法制化建設

制度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政府需要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和相關的立法調研,探索頒布適合中國國情的護理保險法,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規定國長期護理保險的護理等級,護理標準、繳費標準、繳費年限等,以從制度上和法律上解決中國老年人護理服務問題。

(二)建立統一的老年人護理救助管理機構

在符合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建立上至中央政府的部級主管單位,下至地區和基層管理的救助機構,明確其職能,統籌安排不同類型的護理項目,協調不同供給主體提供的服務,對不同內容、不同等級的照護服務實行統一管理,為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長期照料服務體系提供組織保障。

(三)大力發展長期照料服務機構和設施

在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長期護理的同時,適當、逐步擴大公辦長期護理機構的規模,增加服務種類,并引入競爭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長期護理服務的供給,建立科學的長期護理需求評估制度,改變私立護理機構服務不佳的現狀。

教育部門要填補老年護理服務專業缺失現狀,開設多層次的老年護理學課程,實現老年護理服務人員的職業化,對志愿者、輔助人員開展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社會地位和待遇。

(四)制定相應的標準體系和配套制度

從實際出發,借鑒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經驗的基礎上,加快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長期照料服務體系,如確定失能老年人長期照料服務分級指標體系、受益人準入制度、服務人員考試進修制度、受益人申訴制度、服務質量檢查制度等系列配套制度。

總之,老齡化的沖擊下老年人對于長期護理的需求已經越來越迫切,而中國的老年人長期護理目前還僅僅是處于萌芽階段,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共同配合保障護理救助制度的發展和壯大,應對即將到來的人口老齡化高峰。

參考文獻:

[1] 鐘仁耀.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2] 張萱.日本護理救助制度的介紹與分析[J].東南亞縱橫,2009,(6).

[3] 李維潔.美國的長期護理保障簡介[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學分冊,2003,(4).

[4] 辛怡,王學志.美國、日本長期護理救助制度及其對中國的借鑒[J].南方論刊,2011,(2).

[5] 李琦.發達國家弱勢人群醫療救助制度對中國的啟示[J].衛生經濟研究,2004,(10).

[6] 劉靜.中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長期護理保險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責任編輯 陳鳳雪]

老年人安全護理范文第4篇

養老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實現政府、公民、非政府組織、科學技術和養老企業協調發展。西方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時期長,進入后工業化時期和生態現代化較早,積累了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本著揚棄的原則,通過篩選、甄別,中國一定能避免歐美曾經走過的彎路,取長補短,建立科學可持續的養老服務體系。

1. 政府角色轉換與社會資源:瑞典的服務社會化過程

1.1 瑞典養老服務發展歷程

瑞典的老年人護理系統涵蓋了所有公民,并提供了全面的醫療和社會服務。這種系統相對來說更正規,因為這類服務通常是由公共部門監管、融資并提供的。護理老年人的責任主要由國家來承擔,而不是家庭或者市場。由私人注資的老年人護理服務在瑞典仍然很少見。同樣,在其他的一些西方國家,如德國和英國,自發的非營利組織在老年人護理行業也只扮演次要角色。在瑞典,老年人的護理服務主要是由當地政府和市政當局負責。當地的社會福利委員會會把需求評估交給所謂的護理經理,由護理經理決定老年人有權享有的服務次數、頻率和服務種類。通常上門服務是首選,而特別住房護理服務中的安老院舍護理服務是最后的選擇。特別住房護理服務通常是指安老院舍護理服務和養老院。老年人會租賃服務公寓,針對不同需求,獲得公立和私人部門提供的相應服務。養老院則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醫療監管和護理服務。2008年,只有6%的老年人(65歲以上)選擇了特別住房護理服務,有10%的老年人選擇接受公立住房幫助。

90年代,由于經濟衰退,許多地方政府經濟緊繃,因此各政府也開始嘗試各種新的組織形式,例如,分離采購者和服務提供者、引入競爭以及各種形式的部分私有化,希望通過這些手段更新公共部門。瑞典的老年人護理服務私有化最初采取的是外包的形式,這意味著將服務進行私有化,但是融資和監管仍由當地政府負責。在這些領域,要承包項目就要通過非公開招標。而在招標過程中,價格和質量標準是衡量各方案的重要指標。某些情況下,價格是由政府確定的,企業家們圍繞服務質量展開競爭;而在其它情況下,政府則會列出必須滿足的質量標準,競爭就完全針對價格展開。2005年的15個經過分析的承包案例中,絕大多數投標成功的承包商都達到了最低的質量標準,并且全部報價最低。顯然,與質量相比,價格往往才是決定因素。在中標后,承包商得以接管一個或多個特別住房護理服務項目的運營權,但設施本身仍為公有。2008年,瑞典約有36%的城市引入了私營醫療服務,平均約有14%的特別住房護理服務項目由私人承包商經營。由于大多數城市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私人承包商,而其他城市又基本由私人承包商提供公共服務,因此公共服務的私有化比例在各城市之間差別很大。私人承包商通常都是有國際聲望的大型股份公司,這些公司約90%都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這些項目的私有化也象征著瑞典的政策在由非盈利性的市政組織向盈利性的承包商偏移。

一項稍早的研究已經證明,瑞典老年人護理服務私有化與人口密度密切相關。在一些大都市的老年人護理服務領域,私營承包商占了絕大多數;而在其他人口稀少的農業地區,老年人護理則完全是個公共問題。同時,意識形態也會影響私有化的進程。右翼政黨當權的城市,私營老年人護理服務機構的比例明顯高于左翼政黨執政的城市。還有研究者提出財政壓力也會影響私有化??偠灾?,在各文獻中可以發現,還有幾個與私有化有明顯關系的人口統計學變量。有理由相信,這些變量也有可能會影響護理質量與私有化之間的關系。例如,在市政當局預算不足并且財政緊張的時候,為了降低成本很有可能會犧牲服務質量。那老年人護理服務的私有化與這種情況同時發生的時候,該怎么去判斷質量下降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確定護理質量的差異是由成本削減導致的還是由私有化導致的。因此,在評估公私機構的服務質量差異時,必須對這些參數進行調整。

1.2 科學研究顯示的服務社會化及特點

學界開展了一項基于瑞典國家健康與福利委員會2007年的質量調查數據的研究。當時,作為政府在福利領域的專門機構,瑞典國家健康與福利委員會發起了一個項目,以記錄并分析老年人護理服務行業的質量發展。這一項目的主要目標就是協調并使一系列質量指標標準化,使之公開或者易于獲取并可以免費使用。其目的在于讓研究人員、民眾、官員和其他參與者能夠在不同的城市之間進行比較,從而使各市政當局提高老年人護理服務的質量更有跡可循。瑞典國家健康與福利委員會向每一個提供老年人特別住房護理服務的機構發了一份調查問卷,問卷要求機構管理人員填寫相關信息,以獲得不同維度的相關統計數據。該調查還涵蓋了私營和公立的各個安老院舍護理服務機構(包括營利性公司和非營利性協會)。利用這些信息,將瑞典國家健康與福利委員會的統計數據分別歸為公立和私營機構兩類。研究將來自290個城市的2376個公立安老院舍護理服務機構,和分布在78個城市的253個私營機構進行了比較。由此產生了2629名受訪者,每一名受訪者都對應一個安老院舍服務機構的管理團隊。其中,只有12名受訪者未回復問卷,回復率高達99.5%。調查涵蓋的老年人數量達94,784人,相當于已登記特別住房護理老年人人數的99.5%。每個指標的覆蓋范圍因受訪者未答復問題數量而有所不同。因此,各項指標的總覆蓋率從95%到99.5%不等,但抽樣框架基本接近總人數。在瑞典國家健康與福利委員會選取的各項調查指標中,共有12項驗證了之前的部分研究。研究者認為,護理人員、市政管理人員和親屬是影響質量差異的最重要指標。調查表明,老年人自己經常強調的服務質量指標有制定治療計劃的參與度、可獲取的護理服務、承受壓力、社會刺激、護理連續性和員工能力等。丹麥2007年的一項研究證明,在老年人看來,護理質量的核心在于護理的連續性、員工能力及社會聯系。護理人員則認為,員工態度、參與度、康復程度、護理計劃、食物和睡眠質量等指標更為重要。而護理管理人員則偏向與營養與食物、員工態度、壓瘡情況、用藥程序和參與度等指標。瑞典國家健康與福利委員會提出的最后一套質量指標代表了這些觀點,并使這些指標在衡量服務質量時切實可行。研究選擇了瑞典國家健康與福利委員會使用的12項質量指標,以衡量服務質量的結構和過程維度。但是,結果維度的指標,如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仍然缺乏足夠的數據來進行類似的比較。

事實證明,私有化比例與人口密度呈正相關關系。有證據表明,在瑞典的大城市,老年人護理質量普遍低于人口稀少的地區,還有一些其他的未知社會人口變量,也有可能會影響質量指標與私有化之間的關系。私營機構中的人均護理人員數量明顯偏低,全職員工的比例也較低。但是,在私營機構中,每日可獲兩道以上不同菜肴的老年人比例顯著高于公立機構。同時,夜間禁食11小時或更短的老年人比例平均為26%和15%,也明顯高于公立機構。同時,在私營機構中,參與制定護理計劃的老年人數量更多,平均高出7%。雖然公立機構在結構層面的質量更高,如在雇員方面。但在過程層面,私營機構的幾項質量指標更高。就基本能力、高級能力和小時工數量等指標,與未經調整的數據相比,公私機構之間的差異明顯減少。由此可知,這些變量體現的是瑞典內部的一般社會人口差異,而非私有化帶來的實際影響。就管理而言,私營承包商平均每位一線管理者管理的人數明顯較低,私營機構通常都具備更廣泛的管理組織。但是在調整市政結構差異之后,公私機構之間并不存在明顯的差異。公私機構之間的差異并不僅在于是否以營利為目的上。公共部門在引入競爭之后的變化、在承包商的競爭之下,公立機構是否會與私營機構趨同,可以就各市私有化的“刺激效應”加以討論。將沒有引入私有化的78個城市中的965個公立機構與212個引入私有化的城市中的1411個公立機構做了對比,以研究其中的平均差異。顯然,公立機構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差異,只有一個小小的例外——在競爭中的公立機構在個人設施的價格上稍微增加了1%。在服務質量上,未接觸私有化地區的公立機構與引進私有化地區的公立機構并無明顯差別。

在結構和過程層面的質量指標中,公立和私營的老年人護理機構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即使在對經濟狀況、人口密度等各城市系統差異進行調整之后,結果也仍然如此。私有化與私營機構員工密度更低相關,另一方面,私營機構在食物選擇、夜間禁食、護理計劃的參與程度等質量指標都更高。這些質量差異不能忽視,甚至還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瑞典各市的老年人護理服務機構總營業額在2008達到了200億美元,假設80%的老年人護理費用是人力成本,那么員工密度降低9%就可以節省15億美元的成本。因此,瑞典老年人護理行業私有化與大量節約成本有著緊密的聯系,該種形式的私有化可以降低成本。盡管瑞典的私營老年人護理機構更偏向于減少人力成本,但是卻更關注過程層面的質量指標,例如不同的菜式選擇等。由此可知,私營機構更關注于個人服務方面,而對質量的基礎層面——結構層面有所忽略,護理服務私有化就意味著鼓勵機構更具有服務意識。私營機構與公立機構相比,通常人均雇員數比較低,但一線的管理人員比例更高。

2. 科學技術起到至關重要作用:挪威綜合養老軌跡模型

2.1 輔助技術在養老產業中的應用

沃爾和布拉特泰格以施特勞斯和科賓的軌跡模型以及老年人對于輔助技術使用情況的實證研究為基礎,提出了綜合養老軌跡模型[ Anita Woll & Tone Bratteteig, A Trajectory for Technology-Supported Elderly Care Work,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 (2019) 28:127–168, DOI 10.1007/s10606-018-9340-2, 2019-08-08.]。他們到目前的公共養老服務因忽視以下三方面問題而受限,一是協同性的養老服務工作,二是不同水平護理服務的轉換,表現為發展階段和經驗的差距,三是未來對于技術支持服務的更大需求。我們所提出的軌跡模型考慮了不同類型的養老住宅以及不斷增長的養老護理服務水平,因而符合地方養老階梯模式規律。同時軌跡模型關注了包含自我照料,正式照料以及非正式照料的協同養老服務,而不是僅關注正式養老服務。我們同時意識到輔助技術既是一種延長軌跡各階段的方法,同時又是一種調節各階段轉換的重要工具。軌跡模型強調了技術主動使用和被動使用相結合的重要性,以此來確保用戶的日常使用。沃爾和布拉特泰格提議將技術支持服務與養老軌跡模型各階段相連接,旨在通過加強技術水平,提高技術性能來擴大自我照料和非正式照料的范圍。同時在技術支持下的服務分配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服務老年人,沃爾和布拉特泰格強調以下設計建議:自動化水平、簡單的交互機制、專用技術的關鍵服務,旨在提供全天候服務有力解決方案。沃爾和布拉特泰格提出建立一個軌跡模型,該軌跡模型包含在加強技術支持下的養老服務,來實現以下目的:實現可以提高自我照料水平和非正式養老服務水平工具的系統使用;及早向年齡相對較輕的老年人介紹輔助工具;向具有不同居住條件的用戶提供多種技術支持服務;通過結合技術的主動應用和被動應用加強軌跡模型各階段用戶安全性;支持老年人在軌跡模型不同階段間的模式轉化,包括為轉化過程中的決策環節打好基礎;將養老任務和責任歸還給老人及其非正式照料者。因此技術的引用有助于不同養老服務提供者之間工作的分配,包括自我照料,非正式照料,正式照料;為了將軌跡模型包括其不同階段以及不同階段之間的轉化投入實際使用,仍舊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得出更為詳細的指導,同樣致力于在現實生活中發展,測試軌跡模型的各個方面以此來進一步探尋軌跡模型的活力。

2.2 技術輔助下養老產業的提升

近些年來老年人口不斷增長,這既向提供養老服務的機構提出挑戰,同時也呼吁社會制定出更具成本效益的養老服務新方法。。公共衛生組織也強調在不犧牲當前社會福利的前提下,社會將無法保障正式化體制化的養老服務。因此,養老服務必須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型,其中包括推進自我照料和非正式照料兩種養老服務模式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轉變,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出積極老齡化概念,引入新型住宅支持下的老年人獨立生活模式,增加居家養老服務,擴展輔助技術。

“積極老齡化”強調衰老本身不是一種疾病,盡管衰老會增加疾病和死亡的風險?!胺e極老齡化”符合當前全球衛生政策發展趨勢,目的在于制定一系列策略來保障“成功老齡化”。這其實區別于傳統的福利政策。因為在傳統福利政策下,國家要向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但時至今日,公民及其非正式照料者(家庭成員以及朋友)將為公民的健康負主要責任?!俺晒淆g化”將人衰老的過程視為積極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福利。同時研究也表明老年人對生活質量的主觀體驗比遠離疾病更重要?!俺晒淆g化”促進發展一系列策略來使人們適應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那些對于養老服務需求小或者無需求的老年人就成為了養老服務轉化過程中的主體。大部分老年人希望盡可能在家中獨立生活,實際上大多數老年人(74%)也在家庭支持下實現了這一點,見圖1。在過去幾十年中,住房主導的養老服務,比方說輔助性住房的發展已經成為國際趨勢,雖然這在挪威仍有爭議。輔助住房包括養老院和護理家庭。而政府的目標則在于擴大護理家庭規模,改善老年人在養老院長期居住的情況,同時大力發展家庭護理,提供更多的家庭服務。 技術支持型養老服務在養老服務轉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在挪威,輔助技術的使用規模相對有限,而且主要為個人安全警報器的應用。

技術在自我照料、正式養老服務和非正式養老服務中所扮演重要角色。技術可以更好與私人住宅相融合,在養老服務轉化過程中更好服務老年人。在這一過程中,輔助性住宅自然成為養老服務的一部分。強調自我照料意味著醫療保健專業機構將養老服務工作轉交于公民自己,或者是其非正式照料者,比方說電子配藥者。除此之外,技術也承擔了部分養老工作,比方說洗滌干燥廁所的應用。

第二,在當前的大背景下,政府正在處理老年人口增多所帶來的問題,對于自我照料的討論正是在這一框架下進行的。概念化的養老服務軌跡模型,能夠幫助在自我照料正式照料以及非正式照料之間的平衡。事實證明技術確實可以支持老年人更好生活,同時需要強調的是不斷增多的健康問題使得當前用戶需求并不穩定,但自我照料,正式照料和非正式照料之間存在平衡性。

斯堪的納維亞五國在制度和文化上有高度相通性,瑞典和挪威在養老領域的軌跡和模式基本反映了北歐養老產業社會化過程中起到最關鍵作用的因素。社會資源的廣泛參與和高科技的充分運用,塑造了北歐模式的養老服務體系。雖然國情不同,發展模式不同,但在養老產業發展過程中廣泛引入社會參與和高度使用最新技術是必然趨勢。通過學習觀察北歐模式,可以為我國的養老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一種思考視角和反思借鑒。

老年人安全護理范文第5篇

關鍵詞: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醫護 引言

心血管病又被稱為循環系統疾病,屬于系列性的循環系統疾病。循環系統是一種封閉完整的循環管道系統,它以心臟為中心通過血管與全身各器官、組織相連,使血液在其中循環流動,一般依據發病的特征,將心血管疾病分為急性、慢性兩種,這兩種都和血管的動脈硬化有很大聯系。對于心血管疾病都有著基本相似的發病原因、病發過程和治療的方法。 1.對心血管病癥狀的分析 1.1心悸

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慌,它是人們在主觀感覺上對心臟跳動的一種不適感覺,以及其客觀體現的綜合性癥狀。一般是由于心臟活動的頻率、節律或收縮強度的改變而導致的人體對心臟的不適感。 1.2呼吸困難

心血管疾病會給患者帶來呼吸上的困難,一般表現為呼吸的頻率加快,呼吸的動作幅度變大??夏芤鸷粑щy的病因眾多,在對病癥分析時要注意引發呼吸困難的真正原因,做到對癥下藥。 1.3紫紺 紫紺叫做發紺,它是因動脈血氧分壓降低,氧合血紅蛋白減少,還原血紅蛋白增加且超過50g/L時,而出現的體表粘膜呈紫紺現紫蘭色的現象。按照紫紺的位置可分為中心型紫紺和周邊型紫紺兩種。 1.4眩暈

眩暈癥是最為易見的臨床癥狀,患者自身會感覺周圍景物旋轉、晃動,并會可伴有惡心、嘔吐、出汗、平衡失調等一些癥狀。

2在對老年心血管患者護理工作的一些心得體會 2.1做好常規護理

護理工作伴隨在病患者整個醫療過程中,從患者進入醫院就開始護理工作,一直到患者出院那天才基本結束。在老年患者剛住進醫院的時候,我們護理工者要用態度熱情、舉止端莊,讓病患者有產生親近感以及取得患者家屬的信任,給病人及家屬留下一美好的第一印象。同時我們要根據老年患者的病情安排合適的病房,對于病房要做好清潔工作,保證病患者能夠有一個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從病者的感官上進行一個良好的刺激,使老年病患者能夠在心理上得到很好的放松,從而能夠幫助他們安心地進行治療。安排好病人的病房以后,在患者治療期間要經常問詢病人的情況了解病情,同時還要再精神上對病人進行幫助,盡可能的滿足病人要求,讓他們感受到家人的親近感,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病人病情的好轉,有利于提高治療的效果,而且在醫院良好社會形象的樹立上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2.2強化對病人心理上的護理工作

病人在住院以后,進入了一個不熟悉的環境,使得本來的由于疾病帶的恐懼和憂慮感加大,這時病人容易產生情緒失控的現象,從而出現各種心理變化,例如:易于沖動、精神抑郁以及焦慮等狀況。因此,在老年病患者住院這段時間,我們要時刻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及時解決患者的各種需要,觀察他們的心理狀態,并對一些心理狀態較差的病患要做好及時的溝通工作,保證患者能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去接受治療。同時我們還要時刻關注病患者的病情,并及時向病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介紹,傳達醫生的診斷情況和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和治療安排等信息,以排除老年患者在情緒上的影響。幫助病人了解病情,提高患者認知疾病的能力,解除病患者對疾病產生的恐懼心理,從而消除老年患者由于疾病而產生的心理壓力,為患者樹立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去抵制病魔。對于患者來說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于病情的控制和治療會起到一個非常好的效果。 2.3重視病人的生活護理工作

對于病人的健康來說,一個良好的生活狀況是非常重要的條件。對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周到的生活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生活護理工作是否到位將直接關系到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病情的發展方向。在患者的飲食選擇上,要針對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特點做到“四低”, 即低鹽、低熱量、低脂、低膽固醇,同時老年心血管患者要多食水果蔬菜和一些粗纖維的食物。在病患者的飲食習慣上,要告誡老年患者不可以多食,要做到少食多餐。針對老年患者的特點,老年患者多會出現牙齒稀疏、脫落以及咀嚼困難等情況,由于年齡的增大人體的消化功能也隨之退化、減弱,所以在食物的選擇要選擇那些易于消化和咀嚼的纖維含量較多的食物。同時要控制患者的飲食結構,以防出現便秘的情況,尤其針對那些心肌梗死的病患者,要特別告之排便時不可以過度用力而引起病情惡化。

針對那些已經發生便秘的心肌梗死的患者,可以適當的選用緩瀉劑,幫助其排便。如果這一方法不能解決其排便困難時,我們就要選擇肥皂水灌腸或者使用開塞露對其進行強制性排便。對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來年病患者,其各種生活行為都要求護士來幫助其解決。同時還要對那些抽煙喝酒的病患者進行勸說,告之他們抽煙喝酒對于其病情的不良影響,對心血管病情的控制上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盡量減少可能導致疾病病發的各種原因。在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護理時,還要經常的查看病人皮膚的變化情況,做到及時預防,對那些特殊的病患者還要注意其禁食要求。 2.4根據不同病情進行針對性護理

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較為特特殊,病情穩定性較差,該疾病很容易因為一些不良影響導致病情加重,因此,在護理時要時刻觀察對患者病情的觀察和詢問。并嚴格根據患者的體溫、心率、血壓等情況,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并且要及時的掌握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一旦患者出現各種不適狀況應立即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同時,我們還要了解患者的藥物使用情況,掌握所使用藥物的作用機理和該藥物的注意事項等。心血管藥物的使用劑量要根據病人的年齡和病情狀況等來選擇,因此,在藥物劑量上要做到精準把握,從而從各個方面促進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走向健康。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護理時,護理人員要從病人的健康角度出發,視病人為自己的家人一樣,以最優質的護理服務為病人提供一個最佳的治療環境,同時我們要把關注老人健康作為我們醫務工作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人類的健康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參考文獻:

老年人安全護理范文第6篇

一、評估與觀察要點

1. 了解患者的營養狀況、局部皮膚狀態、壓瘡的危險因素。 2. 評估患者壓瘡易患部位。

3. 告知患者壓瘡預防及護理的目的,取得配合。

二、操作步驟

1. 用物準備:治療盤、皮膚保護膜、薄膜類敷料或水膠體敷料、溫水、毛巾、清潔被服、視患者情況可備減壓墊(海綿墊、水墊、減壓貼)。

2. 及時評估:根據患者情況采用適宜的評估表評估皮膚情況。 3. 減壓措施:

(1)對活動能力受限的患者,每兩小時變換體位一次,保持患者舒適。 (2)長期臥床患者可使用充氣氣墊床或者采取局部減壓措施。 (3)骨突處皮膚使用透明貼或者減壓貼保護。 4. 皮膚保護:

(1)溫水擦洗皮膚,使皮膚潔凈無汗液。 (2)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無皺褶。

(3)肛周涂保護膜,防止大便刺激。對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時局部清理,保持清潔干燥,放置便器時防止托、推、拉等動作。

(4)高危人群的骨突出皮膚,可使用半透膜敷料或水膠體敷料保護,皮膚脆薄者慎用。

5. 加強營養:根據患者病情,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素、高礦物質飲食,必要時少食多餐。 6. 嚴格交接:對高危人群每班嚴密觀察并嚴格交接患者皮膚情況。

三、指導要點

1. 教會患者預防壓瘡措施,指導患者加強營養,增加皮膚抵抗力和創面愈合能力。保持皮膚干燥清潔。 2. 指導功能障礙患者盡早開始功能鍛煉。

四、注意事項

1. 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適宜的壓瘡評估表,如Norton、Braden等壓瘡危險因素表評估,及時評估患者的皮膚情況。

2. 密切觀察患者局部受壓皮膚狀態,受壓皮膚在解除壓力30min后,壓紅不消退者,應該縮短翻身時間,禁止按摩壓紅部分皮膚。

3. 對感覺障礙的患者慎用熱水袋或者冰袋,防止燙傷或者凍傷。 4. 正確使用壓瘡預防器具,不宜使用橡膠類圈狀物。

壓瘡護理

(一)評估與觀察要點

1. 評估患者病情、意識、活動能力及合作程度。 2. 評估患者營養及皮膚狀況,有無大、小便失禁。

3. 辨別壓瘡分期,觀察壓瘡的部位、大小(長、寬、深)、潛行、竇道、滲出液等。 4. 告知患者壓瘡預防及護理目的,取得配合。

(二)操作步驟

1. 準備用物:治療盤、治療碗、彎盤、鑷子、棉球若干、敷料(薄膜類、水膠體、藻酸鹽等)、20ml注射器、無菌生理鹽水、尺。

2. 淤血紅潤期:防止局部繼續受壓;增加翻身次數;局部皮膚用預防壓瘡專用貼膜保護。

3. 炎癥浸潤期:水膠體敷料(透明貼、潰瘍貼)覆蓋;有水泡者,充分引流后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噴灑潰瘍粉,外層覆蓋敷料;避免局部繼續受壓,促進上皮組織修復。皮膚脆薄者禁用半透膜敷料或水膠體敷料。

4. 潰瘍期:有針對性地選擇各種治療護理措施,定時換藥,清除壞死組織,增加營養攝入,促進創面愈合。

(三)指導要點

1. 告知患者及家屬發生壓瘡的相關因素、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2. 指導患者加強營養,增加創面的愈合能力。

(四)注意事項

1. 對出現壓瘡的患者,應根據壓瘡分期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Ⅰ期壓瘡患者禁止局部皮膚按摩,不宜使用橡膠類圈狀物。

2. 如壓瘡出現紅、腫、痛等感染征象時,及時與醫師溝通進行處理。

3. 對無法判斷的壓瘡和懷疑深層組織損傷的壓瘡需進一步全面評估,采取必要的清創措施,根據組織損傷程度選擇相應的護理方法。

上一篇:監察法實施條例細則范文下一篇:學生減負方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